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5 04:41:18

点击下载

作者:冰洁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

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作者:冰洁排版:点通数据有限公司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01ISBN:9787802227163本书由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命运可以改变,性格可以完善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命运。有人一辈子平平庸庸,糊里糊涂地走完人生之路;有人步步登高,轰轰烈烈地演绎了人生的精彩。正所谓“人比人,气死人”,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辉煌,一些人要么抱怨自己的贫寒出身,要么靠贬低他人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其实,这样做不仅对改变自我命运毫无意义,而且会令自己在毫无希望的环境中“听天由命”,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中与无可奈何的认命中“长相厮守”。

其实,改变命运并非难如登天,只要愿意为此付出努力,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向命运屈服。”虽然双耳失聪会给一位执著的音乐家带来致命的打击,但是他却在寂静的世界里奇迹般地谱写了《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巨作,成为了令世人景仰的“乐圣”。南非女作家纳丁·戈迪默原本对芭蕾舞有着执著的爱好,先因身体虚弱被迫离开芭蕾舞剧院,后又因病辍学,以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突如其来的打击,然而她同样没有向命运屈服,在图书馆这盏灯的指引下沉醉于文学,成为史上第七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因此,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将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中。有了这样的信念,改变命运有何不可,有何不能!

影响命运的因素有很多,性格是重中之重。如果贝多芬和纳丁·戈迪默没有在绝望中重生的坚韧性格,他们最终只能在生理病痛的折磨里苦熬岁月。

纵观中国历史,因性格不同而导致命运各异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唐开国太子李建成虽然才能出众,但性格狭隘,千方百计要除掉弟弟秦王李世民,结果反被李世民手下杀掉,而李世民性格宽厚,在众多贤才的鼎力相助下开创了唐朝盛世,功绩彪炳史册;前秦王苻坚和隋炀帝性格骄傲自大、刚愎自用,结果把江山毁于一旦,而齐桓公性格谦虚沉稳,尊上卿管仲为“仲父”,最终在管仲的辅助下成为春秋霸主;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学家韩非子性格鲁莽,初到秦国便与人为隙,结果受人诬陷而死于狱中,而上官婉儿性格聪明机敏,虽然一直陪伴着心狠手辣的武则天,但却能够逢凶化吉,化险为夷;西楚霸王项羽性格刚烈,不能包羞忍辱,在作战期间虽然屡战屡胜,但却因一次失败而心灰意冷,拔剑自刎,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而汉高祖刘邦虽然屡战屡败,但却秉持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思想跨过重重险境,最终统一天下,建立西汉王朝;等等。

由此可见,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何等重要!要想改变命运,一定要先完善性格。本书以此为基点,用对比的方式阐述了完善宽容、谦逊、机敏、果断、沉稳、谨慎、坚韧、自信、大胆等性格对改变个人命运的益处。

当阅读完本书后,相信您能够对自身的性格了解得更加清晰透彻,从而有目的地弥补性格缺陷,进而掌控自己的命运。第一章完善宽容性格心胸狭隘难成事,宽容大度路宽广

性格狭隘的具体表现是偏激、自私、善妒等等,这些表现恰是处世、交友的大忌。如果不能改变这种性格,无疑会在生活中不断遭遇麻烦。

性格宽容会使人的眼界更加开阔,心胸更加宽广,凡事能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别人。才会交到真朋友,遇到真正的贵人。1.心胸宽广,受益无穷

一个性格宽容的人一定是一个乐于施恩的人,因为施恩能够开阔一个人的心胸,使人心甘情愿、不计报酬地去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当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乐于施恩的人自然能够得到他人的热心相助。反之,一个性格刻薄狭隘的人常常会以一种敌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而且处处提防他人,这种性格的人必将陷入孤独和无助中。

一个人如果心胸狭小,自私自利,自然难以容人,而不能容人的人必然难成大事。一般而言,成大事者往往是那些心胸宽广、热情善良的人,因为他们能够用宽容征服一切。对个人而言,宽容往往会使自己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事业上得到他人的相助。

生活中,遇到危难,陷入孤立的境地时,难免有些伤感。其实不必如此,只要从现在开始学会施恩,那么将来再遇到困难时,也会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助。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在位时,国内发生了叛乱。楚庄王亲自率领军队前去平乱。凯旋后,楚庄王非常高兴。为了表示祝贺,他于当晚在宫中设宴,邀请所有朝臣共享盛宴。

宫中烛光摇曳、歌舞升平,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臣子们推杯换盏,开怀畅饮,仍感意犹未尽。楚庄王被这样的情景所感染,为了助兴,于是让容貌出众的爱妃许姬为各位臣子敬酒。顿时,宴席进入了又一个高潮。正当许姬绕着酒桌挨个向群臣敬酒时,一股大风向大厅猛烈吹来,桌上的蜡烛全部熄灭,整个大厅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这时,突然有人拉住了许姬的玉臂。许姬见过的场面多了,虽然受了惊吓,但心中并不慌张,而是灵活地扯断了这个胆大包天者的帽缨。

很快,大厅恢复了光明。许姬快步走到楚庄王身边,低声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他。楚庄王知道后,示意许姬不要声张,然后向群臣喊道:“能够与群臣同乐,我非常高兴。今晚不必行君臣之礼,大家都把帽缨摘下来吧。”于是,群臣纷纷摘下帽缨,那位调戏许姬的人逃过了一劫。

宴罢,许姬问庄王为什么要这样做。庄王回答道:“今晚我与众臣同乐,臣子开怀畅饮,酒后失礼是难以避免的。戏弄你的人自然犯下了欺君之罪,如果当众找出此人,必然要治他死罪。如果此人是有功之臣,治其死罪自然会让将士寒心。失去了人心,就等于失去了国家。”

后来,楚国与郑国交战,楚庄王率军出征。由于郑国早有埋伏,楚庄王被郑军围困。正在生命攸关之际,楚军中的一位副将拼死冲入郑军,护着楚庄王突围而出。回朝后,楚庄王欲重赏此人,却被此人辞谢。原来,这位副将便是庆功宴上乘着酒兴摸许姬手臂的人。

楚庄王这次之所以能够脱险,善于施恩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要知道,一旦揭发了那位副将的不雅行为,副将无疑会被处死。正是由于楚庄王的特意掩饰,副将才能保留性命。为了感谢楚庄王的不杀之恩,他才不顾自身安危,全力营救楚庄王。

施恩其实很容易,毕竟没有人一帆风顺,总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当看到有困难的人时,就可以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直接倾诉了自己的困难时,如果在能力允许范围内,更应该诚心相助。

孟尝君在齐国做相国的时候,府上门客众多。这些食客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上等门客食有鱼肉,出有马车;下等门客粗食饱肚,出门步量。一次,孟尝君收了一位名叫冯谖的下等门客。

冯谖比较特别,他不像其他下等门客那样安分。

一天,他在府中靠着门柱边用手指弹着剑身边唱道:“长剑啊,这里食无肉,让我带你回家吧!”孟尝君听说后,什么也没问,立即让人满足了他的要求,改善了他的伙食。没过多久,他再次弹剑而歌:“长剑啊,这里出无车,让我带你回家吧。”孟尝君听说后,再次毫不犹豫地满足了他的要求。然而,他并不满足,又没过多久,第三次弹剑而歌:“长剑啊,我在这里有吃有喝却无钱养家,让我带你回家吧!”孟尝君通过打听得知冯谖家中有一老母,于是派人送去了一些钱物。此后,冯谖变得安分起来,没有出现过抱怨。

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封地收租。临走前,冯谖问孟尝君:“我此次远出,主人需要我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孟尝君觉得没什么要买的,于是让冯谖自己看着办。

到了孟尝君的封地后,冯谖将佃户们召集起来,然后当着他们的面儿将地契和欠据一并烧掉,并告诉这些佃户,孟尝君有着慈善心肠,决定免了他们的地租和欠款。听了冯谖的这席话后,众佃户无不欢天喜地,对孟尝君充满了感激之情。孟尝君知道后非常生气,责备了冯谖一番。冯谖并不辩解,仍然一如既往地生活着。

后来,孟尝君在朝廷失势,敌对势力乘机追杀他。为了保命,众门客作鸟兽散,唯有冯谖誓死追随。由于冯谖的未雨绸缪,孟尝君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得到了封地那些佃户们的帮助,逃过了一劫。

如果孟尝君对冯谖“不合理”的要求置之不理,冯谖就会离去,他在危难的时候也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正是他的大方施与,使得冯谖死心塌地地为他服务,即使受到他的错怪后仍然对他不离不弃。

完善性格小贴士

只要完善了宽容的性格,就能够做到乐于施恩。也许你的付出不过是举手之劳或一箪食一瓢饮,但在有些时候却能够给他人带来很大的帮助。或许你会将这些受到你帮助的人忘记,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会忘记你。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用感恩的双手将你拉出困苦的泥潭。2.大人有大量,以慈待众人

不拘小节是宽容性格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成就大事必备的一种手段。如果处处斤斤计较,不仅难以找到真正的朋友,更难以找到为我所用的人。“玄武门之变”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轰动性的事件,在这次事件中,秦王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事变后,秦王府将领中有些人主张乘胜杀尽李建成、李元吉的党羽,并“籍没其家”,而且还有许多人不断地搜寻宫府集团的成员和兵勇,争相捕杀邀功,在这种肃杀的形势下,宫府集团的人惶惶不能自安,内心无比恐惧。这个时候,性格宽容的李世民决定放弃“一网打尽”的策略,采用明智的安抚政策。他一方面禁止秦府人员滥捕滥杀,同时又以高祖的名义诏告天下,安抚宫府中的人。对于那些不敢出面的宫府集团的成员,李世民表示不再追究他们的责任,并当众释放了他们,消除了他们的顾虑。

李世民的宽容让宫府集团的人深感佩服,他们纷纷放下武器,自动投靠李世民,都声称愿意为其效犬马之劳,这其中也包括魏征、韦挺等才华卓越的人。

早在“玄武门之变”之前,魏征便劝太子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可是太子优柔寡断,迟迟不肯动手。当“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太子党人纷纷逃亡,魏征却没有逃跑。他被抓住后,李世民当众问他:“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在场的一些官员都为魏征捏把汗,魏征却毫无惧色,镇定地回答:“假如太子早听我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有今天的灾难了。”对魏征桀骜不驯的回答,在场的官员都惊呆了,但李世民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赞扬了他的忠诚坦荡,对他更加器重,并对他委以重任,封为詹事主簿,后改任谏议大夫。

对待太子李建成的部下,魏征坚决主张怀柔招抚,反对镇压。当时,太子李建成的部下遍布全国,在“玄武门之变”过后,都人心惶惶,由于担心遭到杀害,许多人准备造反。魏征从大局考虑,向李世民建议说:“陛下要不计私仇,对他们要以公处之,否则杀之不尽,有无穷之患,不利于国家的稳定。”李世民接受了魏征的建议,而且让他做特使,到李建成势力较为集中的河北一带安抚人心。魏征到了河北后,看到两辆去长安的囚车里装着“玄武门之变”中逃走的李建成的部下李治安和李思行。魏征说:“我离开长安以前,皇上就已下令赦免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现在把他们逮捕,这不是自食其言、失信于人吗?皇上已经授予我自行处理的权力,请把他们放了,让他们跟我一起去招抚别人。”魏征此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李世民肯屈尊降贵,放下架子,先得到魏征的效忠,后得到了大多数太子党的信任和支持,河北一代很快稳定下来。但是,原秦王府的旧属,对李世民这种以慈待众、化敌为友的做法非常不理解,所以仍然对太子党抱有成见。

一次,李世民在宴请近臣的时候,有的大臣提出:“魏征等人以前是李建成的亲信,现在我们看到他们就像仇人,实在不愿意与他们在一起谋事。”李世民听后笑了,说道:“魏征等人过去是我的仇人,但仔细想想,他们曾为自己的主人尽力工作,这有什么不对呢?桀犬吠尧,各为其主,这是应该予以赞扬的。而如今我提拔重用他们,就是看中了他们这种能够一心为自己主人效力的忠心。”

在对待太子幕僚魏征的态度上,无论是屈尊降贵还是化敌为友,都体现了李世民的不拘小节。如果他不能做到这点,因自己高贵的身份不愿意任用魏征,因魏征曾为太子出谋杀掉他而敌视魏征,那么他就不会得到魏征这位后来对他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良臣。其实,李世民不拘小节的宽容性格在很多地方都能表现出来。

在一次李世民出游时,一个卫兵不小心,脚下滑了一跤,无意中一把拉住了李世民的龙袍,险些把李世民拉倒。当时这个卫兵吓得魂不附体。李世民当即安慰卫兵说:“这里没有御史法官,不会问你的罪,不要担心。”同时他还告诫身边的人,不要把这件事传出去。触犯龙体在封建社会是大逆不道之事,按理是论死罪的,但李世民却没有小题大做,把官兵的无疑之举以恶意谋杀或者其他什么罪名治他的罪,从这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心胸的博大、宽广。

还有一次,李世民与群臣饮酒,酒至半酣,看着在座的文臣武将,想着庞大昌盛的帝国,不禁感慨万千。李世民不但善于用兵,而且还颇有文采,擅长书法。此时他书兴大发,命人笔墨伺候,很快一幅书法作品笔端立就。李世民童心大发,将书法作品高高举起道:“此幅书法作品谁能得到,就赐予谁。”此言一出,群臣争先恐后,其中有一位官员手疾眼快,登上皇帝的座椅,一把把书法作品抢到手。这时,有清醒的大臣,见抢书者没有人臣之礼,竟敢蹬踏皇帝的座椅,实是大逆不道。马上跪倒启奏,请治其不敬之罪。所有人顿时都吓醒了酒,抢书者马上叩头请罪,可唐太宗却哈哈大笑道:“今日没有君臣之礼,不要破坏了饮酒的气氛。”可见唐太宗的宽容、仁慈,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存在着的。

由于不拘小节,李世民放下了皇帝高高在上的架子,用他博大的胸襟对待他的子民、臣民,从而使国家的实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

完善性格小贴士

无论是对待合作伙伴还是下属,都要做到不拘小节。只有如此,才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忌讳,从而促进双方的有效交流和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事业发展的速度。3.常怀宽恕之心,责人以宽为本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何对待他人犯下的错误是检验一个人性格是否宽容的标准之一。性格宽容的人常常怀有一颗宽恕的心,懂得在批评他人的时候做到适可而止。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举动,他们常常会让犯错误的人心服口服。

当他人犯下了错误后,无论错误是大是小,都应该把批评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毕竟因错误引起的损失已经存在。只有通过批评使犯错误的人心服口服并充满感激地改正错误,才能够将损失挽回或弥补。不过,做到这点,只有宽容性格的人才能做到。

胡雪岩在生意场上,就运用自己的宽容收服了朱福年,结交了庞二,三人成为互相依托的股东,胡雪岩利用这一有利因素闯入了上海丝业。

在胡雪岩与庞二合伙做丝业收购买卖时,二人齐心协力,逼压洋人,抬高国人丝价,为这件事胡雪岩费了大量心血,做得实在不容易。但是到了临近交货时却出了严重的问题,经调查才知道是朱福年在暗地里捣鬼。作为庞二搭档的朱福年,人送外号“猪八戒”,他野心勃勃,想借庞二的势力,在上海丝场上做江浙丝帮的首脑人物,因而对胡雪岩表面上“看东家的面子”不能不敷衍,暗地里却处心积虑,想要打倒胡雪岩。但是,他不敢明目张胆地跟胡雪岩对着干,一切都是在暗中操作。所幸的是,胡雪岩的好友古应春在接到这一消息后马上告诉当时身在苏州的胡雪岩,听得古应春细说原委,胡雪岩心中有了底,想出了制服朱福年最简单的办法:将庞二请出来,几个人合伙给他演一出戏,慢慢揭穿他的把戏,这样不但让他在丝业没法混,甚至能够让他在整个上海都找不到饭碗。

但是,胡雪岩深知“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的道理,因此,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并没有用最“简单”的办法将吃里爬外的朱福年逼上绝路。

朱福年做事不地道,不仅在胡雪岩与庞二联手销洋庄的事情上作梗,还拿了东家的银子“做小货”,他的“东家”庞二自然不能容忍。依庞二的想法,一定要彻底查清朱福年的问题,狠狠整治他,然后让他滚蛋。但胡雪岩觉得不妥。胡雪岩说:发现这个人不对头,就彻底清查然后请他走人,这是俗人的做法。我们最好是不下手则已,一下手则叫他心服口服。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不足为奇,要烧得他服帖,死心塌地替你出力,才算本事。庞二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胡雪岩先通过关系,摸清了朱福年自开户头、将丝行的资金划拨“做小货”的底细,然后再到丝行看账,在账目上点出朱福年的漏洞。然而他只是点到为止,不点破朱福年“做小货”的真相,也不再深究,让朱福年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被抓到了“把柄”但又不明实情。同时,他还给出时间,让朱福年检点账目,弥补过失,等于有意放他一条生路。最后,则明确告诉朱福年,只要尽力,他仍然会得到重用。

朱福年听了这话心惊不已,自己的做的事情自己知道,却不明白胡雪岩何以了如指掌,莫非他在恒记中有眼线?照此看来,此人莫测高深,真要步步小心才是,他的疑惧流露在脸上,胡雪岩索性开诚布公地对他说:“福年兄,你我相交的日子还浅,恐怕你还不知道我的为人,我的宗旨一向是有饭大家吃,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所以,我决不肯轻易敲碎人家的饭碗,不过做生意跟打仗一样,总要齐心协力,只有人人拼命,才会成功,过去的都不用说了,以后看你自己,你只要肯尽心尽力,不管心血花在明处还是暗处,我说句自负的话,我一定看得到,也一定不会抹杀你的功劳,在你们二少爷面前帮你说话。或者,你若看得起我,将来愿意跟我一起打天下,只要你们二少爷肯放你,我欢迎之至。”

这番话,朱福年听完后激动不已:“胡先生,胡先生,你说的这些金玉良言,我朱某人再不肯尽心尽力,就不叫人了。”他对胡雪岩的态度,是在告诉胡雪岩他已经彻底服帖。其实此人平日里总是自视清高,加之东家庞二对他偏爱,所以平日里总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一副傲慢的态度,此刻一反常态,是真正的内心表现。可见胡雪岩宽容的做法使用的非常得当,不仅使朱福年心服口服,还使庞二对他心生敬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胡雪岩以宽容大度的胸襟包容了朱福年,体现出了他的人格魅力,朱福年也同样因为胡雪岩的宽容而甘愿为其拼死效命。

完善性格小贴士

当他人犯下错误后,一定不要横加指责,把他人逼上绝路,这样只会让犯错误的人不知悔改,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与其如此,不如用一颗宽恕的心去感化犯错者,令其迷途知返、踏上正道。4.化敌为友,敌为我用

一个懂得化敌为友的人,将是一个无敌于天下的人,因为当所有的敌人都成了自己的朋友后,就不会再有敌人,一个没有敌人的人自然不可战胜。虽然很多人懂得这个道理,但却会因小肚鸡肠而不能容纳曾与自己为敌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宽容性格还没有得到完善。

在古战场上,化敌为友是众多睿智者壮大实力、成就伟业的常用手段,刘秀便是一位能够运用此手段的人。随着这种手段的深入人心,他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王莽执政后期,朝纲腐败,群雄四起。其中,绿林军是一股非常强大的武装力量,刘秀和他的族兄刘玄就是这支队伍的首领。更始初年,刘玄被绿林军推为皇帝,这就是后来的更始帝。同年十月,刘秀奉更始帝刘玄的命令,以破虏将军兼大司马的名义奔赴河北,稳定当地局势。

当时,河北形势复杂,局势动荡不安。刘秀在冯异、邓禹等将领的建议下鼓起勇气,决定在此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以便早日摆脱更始政权的限制。为了拉拢人心,刘秀在河北做了许多符合民意的事情。他每到一处,便考察官吏,然后按照他们的能力升降职位。他还平反了很多冤案,将无罪的囚徒释放。而且,他还废除了王莽苛政,恢复了汉朝的官吏名称。

此时,王郎在河北的势力很大。他谎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利用当地豪强地主为确保自身利益而排挤刘秀的心理发展自己的势力,在邯郸建立了一个新的割据政权,随后便悬赏通缉刘秀。刘秀几经逃难,最终在河北站稳脚跟。

更始二年四月,刘秀率领大军攻打王郎,并很快取得胜利。铲除王郎后,刘秀驻军邯郸。他一刻不忘拉拢人心。在查阅王郎朝中公文时,他的手下发现了很多和他有关的公文。这些公文的作者要么辱骂他,要么痛斥他,要么为王郎献计除掉他。当手下将这些文书拿给他看时,他立即派人将这些文书拿到空旷处,然后准备当着众将士的面将其烧毁。

这时,一名武将忍不住说道:“将军,如果将这些公文烧掉,那些对你不怀好意的人不就可以逃脱我们的惩处了吗?即使以后我们能查出一两个人来,也没有证据治他们的罪啊。”

刘秀知道手下有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于是向对众人解释道:“我根本没有考虑如何惩罚这些人,我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放过这些人,他们之所以会反对我,也是迫于形势。以前发生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不要再提了。否则,真心愿意投奔我们的人不就少了许多吗?”

果然,河北各郡县的官吏从刘秀烧毁公文的事情中看出了刘秀的为人,不再坚持反对刘秀,从而纷纷归顺他。

正如刘秀所说,如果他真的要将那些曾经视自己为敌的人一一治罪,河北各郡县与王郎有牵连的官员宁愿拼个鱼死网破也不会坐以待毙。刘秀的这一招果然奏效,使得这些官员不再有性命之忧,既避免了又一场劳民伤财的战争,又稳定了当地的局势,同时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除了刘秀外,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擅长化敌为友的典范。正是有了这种宽宏大度的胸怀,才使越来越多的人团结在了他们的周围,全心全意辅助他们建功立业。

只要有竞争的存在,就会有对立者。在竞争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化敌为友的方式做到敌为我用,尼克松用行动诠释了这一点。

尼克松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时,洛克菲勒成为了他的竞争对手。当时,基辛格是洛克菲勒的忠实拥护者,全心全意地帮助洛克菲勒大力宣传和广拉选票。面对记者有关对尼克松评价的采访时,基辛格以“荒谬可笑”作答,并且说:“如果尼克松当选为总统,这将是一件更加荒谬可笑的事情,因为他根本没有当总统的资格。”然而,事实和基辛格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尼克松当选为新一届总统。

关于基辛格在媒体上对自己的评价,尼克松自然早有耳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基辛格,并且因赏识其才华而对其发出了邀请函。面对尼克松的邀请,基辛格很不自在,内心忐忑不安。不过,无论心中怎样猜测,他还是如期赴约。

两人晤面后谈得比较投机,尼克松主动提出与基辛格保持密切联系的要求。这令基辛格大吃一惊,因为尼克松既没有报复他,也没有奚落他。尽管如此,基辛格还是婉言拒绝了尼克松的好意。尼克松并不灰心,决定以诚换诚。

第二天,尼克松主动去找基辛格谈话,希望他能够出任总统安全事务助理这个直接决策国家外交的职务。基辛格虽然没有立即答应,但在几天后还是接受了尼克松的邀请。尼克松非常高兴,在内阁还未组建之前提前任命了基辛格。

此后,基辛格在外交方面大展拳脚,为美国赢得了众多荣誉。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管理者,你不妨也试试尼克松这种方法。其实,一个企业在竞争中最终被淘汰的原因是复杂的,并不是因为它没有真正的人才。要知道,一个企业的竞争对手远比参加总统竞选时的对手多,如果不及时将被淘汰企业的有用人才招揽,这些人才必然会被有眼光的其他企业给抢走。当其他企业因引进人才而增强了实力时,尽管你的实力从客观上来讲没有得到削弱,但在对比的过程中你已经处于劣势状态。

生活中,同样需要化敌为友。不过,生活中并没有真正的敌人,有的只是一部分人对自己的敌意。面对他人的敌意,你的处理方式决定了这种敌意在短时间内被消除还是被扩大化。如果方式得当,自然能够让对你有敌意的人渐渐开始欣赏你;如果方式不当,只会增加对方对你的敌意,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最有效地化解敌意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消除自己的怨恨,用冷静的交谈代替会让自己失去理智甚至个人修养的愤怒。

一次,小江和办公大楼的管理员产生了误会,并由此互相憎恨。为了发泄对小江的不满,管理员开始关注小江的下班时间。每当整栋大楼只剩小江一个人时,他就会及时地拉下整栋大楼的电闸,使得小江不得不在黑暗中摸索着从大楼中走出。

终于,小江忍不住了。当再一次面临熄灯时,愤怒的小江猛地从凳子上跳了起来,径直走向管理员所在的房间,此时的管理员正若无其事地吹着口哨。小江一见到他就破口大骂,完全失去了一个文化人的文明与含蓄。当骂得口干舌燥、没有骂词时,小江停了下来。这时,管理员将背对着小江的身体转了过来,脸上露出开朗的微笑。他以柔和的声调说:“呀,没想到小江同志竟然会有如此激动的表现。一定很累吧?”

小江冷静下来,虽然对管理员痛恨不已但却无可奈何。他返回空荡荡且黑暗的办公室,一屁股坐在还有余热的凳子上。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他不仅做了一件有失文明人身份的事情,而且还把自己的心情弄得更加糟糕。

显然,如果把这种事情反映给上级领导,无疑是件可笑的事情,甚至会让领导怀疑自己的能力。于是,小江决定向管理员道歉,尽管自己没有什么过错。

他再次找到管理员,然后心平气和地说:“我来向你道歉。不管怎么说,我不该开口骂你。”

不料,管理员竟不好意思起来:“不用向我道歉。刚才并没人听见你讲的话,我也不会对外宣传的。况且我这么做,只是泄泄私愤,对你这个人我并无恶感。”

接下来,两人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后来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从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管理员并没有承认自己的不当行为。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已经不再对小江抱有敌意,并且与小江成为了好朋友。对于小江本人来讲,他不用再为这样的小事发脾气。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学会了处理类似问题的方法。

当然,化解他人敌意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总能达到目的。

常州人张史和孟州人何仁可曾经在同一个学堂读书,二人经常在一起研究经书。后来,张史先做了官,但他的名誉并没有何仁可响亮,于是开始嫉妒何仁可。没事的时候,他就到处说何仁可的坏话。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仁可听说后,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张史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召集门生讲解经书。每当他要讲经时,何仁可就让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请教疑难问题,并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张史渐渐知道了何仁可在有意推崇自己,心中感到惭愧。后来,在与同僚交往时,他非但不贬损何仁可,反而处处赞扬何仁可的人品。

面对张史的诬陷,何仁没有给予反击,而是采取了抬其身价的做法,使得张史从内心里开始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面对廉颇的故意挑衅,蔺相如则采取了躲避、退让的方式,同样达到了奇妙的效果。

起初,蔺相如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因完璧归赵被赵王封为上大夫。接着,他又在赵、秦渑池之会上表现不俗,为赵王挽回了面子,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居赵国良将、上卿廉颇之上。廉颇对此感到不满:“我是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是动了动嘴巴就位居我上,况且他出生卑贱,为此我感到羞耻。”说完此话后,廉颇扬言说:“以后我见到蔺相如时,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说后处处躲着廉颇,尽量避免与他接触。每逢上朝时,蔺相如便称病不朝。在路上远远望见廉颇时,他会立即调转马头,不让廉颇看到自己。舍人以为他害怕廉颇,并以跟随在他左右为耻,多有离去之意。蔺相如劝阻他们,并问道:“在你们看来,廉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舍人回答:“廉将军当然比不上秦王。”蔺相如接着说:“秦王那么威风,而我公然在秦宫大声呵斥他,羞辱他的臣子。相如虽然不才,难道单单怕廉将军一人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是因为相如和廉将军二人同在效忠赵国。两虎相斗很难两全,秦国便有机可乘。相如之所以要处处躲着廉将军,就是不想因我们的个人恩怨而使国家蒙受灾难。”廉颇从旁人口中听说了这番话后顿感惭愧,于是肉袒负荆,去蔺相如府上谢罪。此后,二人成为了刎颈之交。

完善性格小贴士

当自己用一双敌意的眼睛盯着他人时,自己也会被他人充满敌意的眼睛包围,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或生活将多么痛苦!完善宽容性格吧!用宽容和仁慈包容他人,这样,即使是心中充满冰冷的仇恨的人,也会被你的善意消融殆尽。5.以宽厚仁爱获取人心

唐太宗说:“民犹水,君犹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论在何时何地,人心都是事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是建筑事业大厦的基石。没有人心便没有稳固的根基,而获取人心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善待他人。

刘邦是一位非常善于笼络人心的人,很有做帝王的资质,他虽率先入了关中,却没有烧杀抢掠,而是召集关中各县父老,向他们宣布说:“秦朝的法律太苛刻,乡亲们长期遭受迫害,苦不堪言。只要发出抱怨,便会给加上‘诽谤朝廷’的罪名,杀掉全家;几个人在一块儿说话,也要绑赴市曹处斩,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呀!我受楚怀王委派,到这里是为大家解除痛苦的。义兵出发前,怀王与众将约定:‘谁先进入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我先到咸阳,自然应该由我治理关中。现在,我就以关中王的名义,与父老们约定三条法规:杀人的偿命;伤人和盗窃财物的按情节论罪;秦朝原来的严刑酷律,全部予以废除。”

大家都屏息静气地听着,一些人的脸上仍流露出狐疑的神色。刘邦补充说:“秦朝原来的地方官吏,全部可以继续留任,士农工商,照旧从事自己的本业。”刘邦再一次重申,“父老乡亲们尽管放心,我们到这里来,决不会扰害百姓。现在,暴虐的秦朝已经被推翻了,我把军队撤到灞上,是想等候各路诸侯军队到来,再为大家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详细规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

关中是秦朝的发源地,又是秦朝向外扩张的根据地。以前,关中人民在秦对外扩张的战争中曾出过很大的力气,所以,秦王朝对关中人民的剥削,与关东其他地方比较要轻一些。再加上秦王朝长期的欺骗宣传和关中人狭隘的地方观念,秦末关东各地烽火四起时,关中大地,却始终风平浪静,犹如世外桃源。刘邦军队进入关中后,关中民众惊恐不安,只怕诸侯军队来了会报复杀人,如今听了刘邦这一席话,方才放下了心。

为了扩大影响,刘邦又派出了大批使者,在原秦朝地方官员带领下,走乡串户,说明推翻秦朝的原因;宣传新制定的三条约法。关中老百姓看到刘邦如此宽宏大量,义军秋毫无犯,果真和以前秦朝的军队大不一样,一个个欢天喜地,赶着牛羊,背着粮食,争先恐后地慰劳义军。刘邦好言相劝,坚决辞谢,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我们不愿意给老百姓增加负担。盛情可以领受,送来的东西坚决不能收。”这一说,老百姓们更是感动不已,唯恐刘邦不能长久留驻关中。

刘邦为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使得关中百姓欢天喜地,心悦诚服,尤其是刘邦后面所讲的话,更让百姓喜上加喜,都对刘邦无比敬爱。在进入关中后的短时间内,刘邦初步领略了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一真理。

从秦末战争初期刘邦和项羽的表现来看,项羽凭借自己的武勇和个性,杀降卒,杀子婴,屠寨民,烧咸阳,封诸侯,都彭城,弑义帝……项羽被人认为残暴;刘邦因为“仁义”的名声,所以被派去袭击政治中心咸阳,结果比项羽提前两个月进入关中,取得了“先入关者王秦”的政治优先权,而他为得民心提出的“约法三章”,更是为他赢得了宽厚、仁爱、善待百姓的好名声。

完善性格小贴士

武力可以把一个闹市变成废墟,但却不能收复人心。只有宽厚仁慈,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6.计前嫌越陷越深,弃仇怨以德报怨

乔西·布鲁泽恩说:“航行中有一条规律可循,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所以,在行事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那只“操纵灵敏的船”,不计较别人的对错指责和抱怨,用恩德化解别人的怨恨,这样才更具灵活性,在前进的道路上才可以畅通无阻。《菜根谭》上说:“人有顽固,要善化为海,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很少有人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另一个人暴风雨般的指责和批评。即使犯错误的人原本想承认错误,也有可能被这种指责和批评方式激怒,从而故意不承认错误或采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抵触情绪。所以一个性格宽容且睿智豁达的人,不会做这样愚蠢的行为,他会用一颗宽恕之心,包容他人犯下的错误,甚至不计前嫌,以德报怨。

曹操虽然被世人称为奸雄,但他也有不计前嫌的时候,这一点通过以下几个小故事可以表现出来。

袁绍起兵讨伐曹操时,陈琳起草了讨曹檄文。在檄文中,他说曹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好乱乐祸”。陈琳不仅大骂了曹操,而且骂了曹操的祖父曹滕、父亲曹嵩。他说曹滕“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说曹嵩“乞口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曹操当时患头风,见了檄文后“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后来,曹操捉住了陈琳。他提起了檄文的事情:“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陈琳却回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然而曹操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留在曹营中做事。

表现曹操宽容的还有一例:

官渡一战,曹操以少胜多,把袁绍的八十万大军打得溃不成军。曹操非常高兴,将从袁绍处得到的战利品赏给了军士。在袁绍营中,曹操与众将领发现了一束书信。这些书信都是许都和军中的一些人写给袁绍的,是曹军中的叛徒与袁绍勾结的证据。于是,众将领说道:“可以将这些书信作者一一查对,然后一并按军法杀之。”曹操却说道:“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那时袁绍的实力雄厚,连我自己都不能自保,更何况他人呢?”然后他便让人烧掉了这些书信,不再过问此事。

以德报怨是一种管理的大智慧,不仅能够安抚人心,而且还能够得到别人的忠贞不渝的辅佐和誓死效忠。以德报怨并不难,难的是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难的是知道了也不愿意去做。其实,一个人的周围并没有那么多的敌人,只要能够用自己的德行去包容人,得到人们的支持是迟早的事。

完善性格小贴士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完善了宽容的性格,便能够通过以德报怨的方式最终感动对自己有偏见或有仇恨的人,赢得他们的好感。即使这些人不愿意帮助你,也不会再去想办法阻扰你。7.习于忘记,不念旧恶

古人云:“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意思是: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千万不可忘了,反之,别人倘若有愧于我们的地方,应该乐于忘记。如果做到了不念旧恶,就可以把握现在、着眼未来,把时间和精力完全放在做大事上,如此便没有不成功之理。

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有三个儿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富翁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可是,到底要把财产留给哪一个儿子呢?

富翁经过一番深思,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要三个儿子都花一年时间去游历世界,回来之后看谁能做到最高尚的事情,谁就是财产的继承者。

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儿子陆续回到家里,富翁要三个人都讲一讲自己的经历。

大儿子得意地说:“我在旅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时,看到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不幸掉到湖里了,我立即跳下马,从河里把他救了起来,并留给他一笔钱。”

二儿子自信地说:“我在游历世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把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可是那个人却意外去世了,我就把那袋金币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他的家人。”

三儿子犹豫地说:“我没有遇到两个哥哥碰到的那种事,在我旅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他很想得到我的钱袋,一路上千方百计地害我,我差点死在他手上。可是有一天我经过悬崖边,看到那个人正在悬崖边的一棵树下睡觉,当时我只要抬一抬脚就可以轻松地把他踢到悬崖下,我想了想,觉得不能这么做,正打算走,又担心他一翻身掉下悬崖,就叫醒了他,然后继续赶路了。这实在算不了什么有意义的经历。”

富翁听完三个儿子的话,点了点头说:“诚实、见义勇为都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称不上是高尚。有机会报仇却放弃,反而帮助自己的仇人脱离危险的宽容之心才是最高尚的。我的全部财产都是老三的了。”

有一句名言说:“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产生疯狂的报复。

乐于忘记是成大事者的心胸。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同事之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对方心存歉疚,诚惶诚恐,你不念旧恶,以礼相待,说不定也能改“恶”从善。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

宋代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是有那么一点“恶”行的。他当宰相时,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了黄州,把他弄得非常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位子上垮台后,两人关系反倒好了起来。苏东坡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俩人谈得十分投机。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不想李吉甫不计旧怨,而且“只缘恐惧传须亲”。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阴谋成了泡影。对此,陆贽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图报复,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其实,以宽容之心忘记旧恶,重拾友谊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比如你和别人发生矛盾,如果你主动示好,宽容一切,采取需求和解的行动,必能赢得对方敬佩,从而使双方的友谊更加亲密无间。

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对叫捷克和康姆的邻居,他们谁也记不清到底是为什么,彼此之间非常的不和睦。有的时候还会发生口角。尽管夏天在后院开锄草机除草时车轮常常碰在一起,彼此也只是说两句怨气话,或者不打招呼便各自回家。

在夏天快要结束时,捷克和妻子假期外出。开始的时候康姆和妻子并未注意到捷克家的出游。一天傍晚,康姆在自家院子锄过草后,发现捷克家的草已很高了。自家草坪刚刚除过看上去特别显眼。对开车过往的人来说,捷克家的草坪很显然告诉别人,家中没有人,这样就会引来盗贼的“光临”。

康姆看着那高高的草坪,心里真不愿去帮他不喜欢的人。尽管他很努力地在脑子里抹去这种想法,但是那种帮忙的想法总是挥之不去。第二天,他就主动地把捷克家的草坪锄好了。

几天之后,捷克和他的妻子回来了。他们回来不久,捷克就在街上走来走去,并且在整个街区每个房子前都停留了一会。最后,他来到了康姆的房子前,敲开了康姆家的门。“康姆,是你帮我家锄草了?”捷克问,这也许是他很久以来第一次这样称呼康姆。“我问了所有的人,他们都没有锄。他们说是你干的,是真的吗?”捷克的语气几乎是在责备。“是的,捷克,是我锄的。”康姆说,他的语气也带有挑战性,因为他听到的不是感激,而是一种责备。捷克此时有点犹豫,他不知道自己刚才说了些什么,他考虑了片刻,最后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对康姆说了声“谢谢”便匆匆离去。

就这样,捷克和康姆打破了以往的沉默,他们的关系虽然还没有发展到一起出去郊游的地步。但他们的关系改善了。至少锄草机开过的时候,他们相互间有了笑容,有时甚至说一声“你好”。先前他们后院的战场现在变成了非军事区。在半年以后,他们俩家甚至可以一起出游了。如果不是康姆的不念旧恶,宽容了捷克,那么他们可能永远也无法成为朋友。

完善性格小贴士

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这就需要在交往中,多一点谅解和包容,少一些计较和固执,忘记彼此之间的不快和仇怨。8.以和为贵,屈己让人“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具有如此胸襟和气度的人,在关键时刻会显出一种宽宏大量的成大事者的风范。因为他们善让,即遇事不与人无谓地争高论低,而是通过退让的办法,去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大事,其中要害之一就是好争而不好让。

周作人先生,是一位以宽容性格征服他人的人。

周作人平时行事,总是一团和气,以德待人,他对于来访者也是一律不拒、客气接待,与来客对坐在椅子上,不忙不迫、细声微笑地对答,几乎没有人见过他横眉竖目、高声呵斥,尽管有些事情足可把普通人的鼻子气歪,他还是那么融洽地待人。

据说,他家有个下人负责里外采购,此人手脚不太干净,常常揩油。当时流通铜币,所以银元在使用时要先换成铜币,时价是1银元换460铜币。一次周作人与同事聊天谈及,坚持认为是时价二百多,并说是家人一向就这样兑换的,众人于是笑说他受了骗。他回家一调查,发现果然像朋友说的那样:自己被下人骗了,不仅如此,下人还把整包大米都偷走了。他没有办法,一再鼓起勇气,把下人请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希望你另谋高就吧。”不知下人是怎么想的,忽然跪倒,求饶的话还没出口,周作人大惊,赶紧上前扶起说:“刚才的话算没说,不要在意。”

又一次,周先生的一个学生穷得没办法,找他帮忙谋个职业。一次去问时,恰逢他屋有客!门房便挡了驾。学生疑惑周作人在回避推托,气不打一处来,便站在门口耍起泼来,张口大骂,声音高得可以让里屋也听得清清楚楚。谁也没想到过了三五天,那位学生得以上任了。有人问周作人:“他这样大骂你,你反用他是何道理。”周作人说:“到别人门口骂人,这是多么难的事,可见他境况确实不好,太值得同情了。”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平常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给成功之路上增加人为的阻力。

一个年轻人抱怨妻子近来变得忧郁、沮丧,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对他嚷嚷,甚至会对孩子无缘无故地发脾气,这都是以前不曾发生的。他无可奈何,开始找借口躲在办公室,不愿回家。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问他最近是为什么而争吵,年轻人回答说,为了装饰房间发生争吵。

他说:“我爱好艺术,远比妻子更懂得色彩,我们为了各个房间的颜色大吵了一场,特别是卧室的颜色。我想漆这种颜色,她却想漆另一种颜色,我不肯让步。因为我对颜色的判断能力比她要强得多。”

长者问:“如果她把你办公室重新布置一遍,并且说原来的布置不好!你会怎么想呢?”“我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年轻人答道。

于是长者解释:“办公室是你的权力范围,而家庭及家里的东西则是你妻子的权力范围。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去布置‘她的’厨房,那她就会有你刚才的感觉,好像受到侵犯似的。当然在住房布置问题上,最好双方能意见一致,但是要记住在做出决定时也要尊重你妻子的意见。”

年轻人恍然大悟,回家后便对妻子说:“你喜欢怎么布置房间就怎么布置吧,这是你的权力,随你的便吧!”妻子大为吃惊,几乎不相信。年轻人解释说是一个长者开导了他,他百分之百地错了。妻子非常感动,后来两人言归于好。

夫妻生活和其他许多人际关系一样,会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针锋相对永远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要学会主动让“道”,使双方更多感受到宽容的力量,只有以宽容态度面对问题,才可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完善性格小贴士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主动让“道”,宽容一些,将会省去很多的麻烦,也能减少许多烦恼。完善宽容忍让的性格,不仅会给你增加魅力,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9.至察无友,勿多苛求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忽略这个道理,一味追求完美,最终将徒劳无功。欧阳修曾说:“有贤豪之士,不限于下位;有智略之才,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贫贱。”如果一味苛求,不仅难以得到可用之人,而且难以得到一个真正的朋友。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正所谓“一人难调百口”,在评价同一个人的时候,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不能得到所有人满意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安慰自己:“不求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既然懂得如何为自己解围,就更不能处处苛求别人。《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管宁和华歆原是同窗好友,二人经常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后来有一天,有个显贵人物前呼后拥地从他们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而华歆却放下书本去看热闹。不料管宁就此割断席子,将座位一分为二,提出与华歆绝交。从那以后,两人真的断绝了来往。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事事苛求的人,很难得到一个真正的朋友。朋友之间不应过于苛刻,只有多一份理解,才能保证友情的持久。

与管宁不同的是,鲍叔牙却能够做到不苛求,时时为管仲着想。两人一起做生意时,管仲出力少却得利多;在上战场打仗的时候,管仲屡屡做逃兵。如果以管宁对待朋友的标准来衡量管仲,鲍叔牙与他绝交10次恐怕都不止。可是鲍叔牙并没有这样做,他知道管仲家贫,于是主动放弃一些利益;知道管仲家有老母,做逃兵是为了尽孝道。当齐桓公要求鲍叔牙主管朝政的时候,鲍叔牙又竭力举荐管仲,认为管仲治国的才学高于他,只有管仲才是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不二人选。鲍叔牙的行为流芳百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眼光,更因为他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交友如此,用人也应该如此。《汉书》中说:“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当一个人有才华时,聪明的用人者会毫不犹豫地包容他的缺点,然后将他的才华发挥得恰到好处,从而使自己的事业更加辉煌。

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军处于被动地位,主要原因是该军将领的才能比不上南军将领。依照宪法,全军有一位总司令,在实际战场上另有陆军司令和海军司令。

身为北军总司令的林肯所依靠的第一位陆军司令是麦克莱伦将军,此人虽然有些才能,但怯于拼刺刀。他曾率军逼近南方首都里士满,却因胆怯止步,结果给南军以喘息之机,并被南军击败。更为可恶的是,此人骄傲自满,把林肯看做乡下佬,根本不听林肯指挥。

1861年11月的一个夜晚,林肯与秘书约翰·海、国务卿西华德一起来到麦克莱伦的寓所。当时,麦克莱伦的仆人说他参加婚礼去了,很快就回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进屋等了约一个小时,麦克莱伦回来了。”约翰·海在日记中写道,“仆人告诉他,总统在客厅等他,但他却从总统和国务卿所在的房间门前走过并径直上楼去了。总统又等了约半个小时,再次派仆人去告诉将军,他们仍等着,但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话,‘说将军已上床睡觉了’。”

约翰·海在日记中继续写道:“回家后,我对总统谈到这件事,但他似乎并不在意。他说,特别是在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去计较繁文缛节和个人尊严。”后来,林肯又说:“只要麦克莱伦能为我们赢得胜利,我情愿为他牵马。”

然而,麦克莱伦并未给林肯带来胜仗。林肯无耐,于1862年11月5日发表了撤职令:兹命令解除麦克莱伦少将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的职务,由伯恩赛德少将接任该军团司令。

接着,胡克少将接替了伯恩赛德,米德少将又接替了胡克。1863年7月,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进军宾夕法尼亚,米德在葛底斯堡抵住南军。一场大仗过后,双方死伤惨重,罗伯特·李不得不宣布撤退。林肯命令米德追击,但米德却违抗了军令,率军返回。

次日,儿子罗伯特看到林肯在办公桌上暗泣,便问道:“爸爸,发生了什么事?”林肯说:“米德将军放走了罗伯特·李将军,我们将为此多死10万人。”

后来,林肯又换了一位将军,他就是取得维克斯堡大捷的格兰特少将。当时,林肯把他召到华盛顿,并加封他为中将。有人控告格兰特有酗酒的毛病,一个由纽约教会人士组成的代表团为此谒见林肯,认为不应对其委以重任。

林肯耐心地听完了他们的话,然后问道:“请问你们知道他喝的酒是什么牌子吗?”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接着说:“很遗憾。如果你们能告诉我是什么牌子,我将购置这种酒,然后分发给各战场司令,以便让他们喝了后也可以打胜仗。”

林肯便是一个不苛求的人,他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才能。如果因为小毛病而对一个人的出众才华视而不见,这样的用人者无疑是个孤立者,因为他永远找不到一个可用的人才。毕竟,每个人都有缺点,包括用人者自己。

汉高祖刘邦在做汉王的时候也曾犯过苛求的毛病,差点把韬略十足的陈平抛弃。

陈平初到汉营时,就受到汉王刘邦的赏识。周勃、灌婴等人固然不满,于是在汉王面前说陈平的坏话:“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但他的美貌正如帽子上的美玉,不过是装饰而已,不能证明他有真本领。臣听说陈平居家时与嫂子私通,羁旅时反复无常,先在魏王处做事,后又在楚王处做事,如今又归附汉王您。大王让他担任护军之职,他却借此收受贿赂,根据送礼的多少来安排送礼人的去处。希望大王明察。”刘邦听后召来举荐陈平的魏无知,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魏无知辩解道:“我之所以举荐陈平,是因为他有才能,大王问的却是他的品行。尾生、孝己这样的人虽然有好的品行,但却没有战胜敌人的谋略,即使现在有这样的人存在,大王难道有时间去找他们吗?如今楚汉对峙,臣在举荐的时候考虑的只是一个人的计谋能否对国家有利,而不是去考虑这个人是否与嫂嫂私通、是否受贿等等。”

刘邦又召来陈平,并责问:“先生先效忠魏王,接着效忠楚王,如今又跟随我左右,这是一个讲信义的人能够做出的事情吗?”陈平答道:“臣侍奉魏王的时候,魏王不愿意采用臣的建议,所以前去投奔楚王。楚王项羽用人疑人,所信任的只是项氏及其妻子的兄弟,所以臣离开了楚王。听说大王善于用人,所以臣前来归附大王。臣初来此地时身无分文,不收受贿赂就无法安身。如果臣的计谋有可取之处,希望大王采用;否则,请大王把我收受的贿赂充公,并允许我带着无用之身离开。”听了这番话后,刘邦觉得句句在理,于是向他道歉、给予重赏,又任命他为监督各位将领的护军中尉。

不久,楚军破坏了汉军粮道,并急攻汉军,汉王被困在荥阳城中。见粮草不济,刘邦以割让荥阳以西为条件求和,遭到楚王项羽的拒绝。于是,刘邦向陈平问计。陈平利用项王的疑心在楚营中实施离间计,使得范增这位谋略出众的谋士离开了项王。如此一来,项王如同失去一臂。

如果刘邦不能及时悔悟,固执地要计较陈平身上的瑕疵,无疑会白白将一个智谋型人物抛弃,在成就霸业的道路上便少了一个得力的谋士。

完善性格小贴士

如果以苛求的眼光来看待万物,即使苦苦搜寻也不会有任何收获,到头来只会把自己折磨得筋疲力尽。既然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就应该试着去理解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才能拥有更多的事业合作伙伴。第二章完善谦逊性格骄傲自满终被踩,谦虚好学众人抬

骄傲与谦虚是一对相互对立的态度,前者使人成功,后者使人失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谦虚的人常常以低姿态待人接物,这样既能得到强者的赏识,又能受到弱者的敬重,从而能够在众人的抬举下站得更高,立得更稳;而骄傲的人常常自以为是,摆出一副孤高自傲、盛气凌人的姿态,这样只会遭到强者的鄙夷和弱者的愤恨,结果只能孤军奋战,力不从心,在风斜雨急处摇摇欲坠,难以立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