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情绪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5 07:09:35

点击下载

作者:马浩天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微情绪心理学

微情绪心理学试读:

前言

你与朋友正相谈甚欢,对方却突然暴跳如雷,你莫名其妙,不知道他的情绪为何变化这么快。

你登门拜访客户,对方双臂交叉,你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是否欢迎你的到来。

你在工作上兢兢业业,领导却不给你好脸色,甚至经常指责你,你摸不透领导的情绪变化,只得一忍再忍。

你在家中默默付出,家人却对你说三道四,你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才能取悦家人。

……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善于伪装自己,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这无疑增加了我们与其交往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些有关微情绪心理学的知识,通过对方的表情、肢体动作和语言辨识其情绪波动,进而看破其心理,识破其伪装。因为情绪是人遇到刺激时的神经反应,它先于理智思维产生,是一种无法控制的生理反应,无法刻意伪装。也就是说,即使是手法极其高明的伪装者,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情绪完全隐藏起来。

你的心灵经常被抑郁的阴霾笼罩,毫无缘由地伤感。

你的脾气不好,经常被他人的三言两语激怒,不知道怎么扑灭心中的怒火。

你经常焦虑不安,又无力摆脱这种情绪。

你总是被恐惧困扰,很想战胜它却苦于找不到方法。

你总是不由自主地猜疑他人,怀疑身边的人在算计你,明知自己不该如此,却又控制不住。

……

许多人陷入抑郁、愤怒、焦虑、恐惧、猜疑、沮丧等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跌入负面情绪的深渊中。相反,另外一些人却总是坚持希望、拥抱热情、自信满怀、工作积极、内心宁静,仿佛生活在幸福的国度里。为什么会这样呢?面对同样的处境,为何人们的情绪千差万别?情绪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有没有克服它的办法?这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都面临的重大问题。

正如约翰·弥尔顿所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那他就胜过国王。”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使消极情绪得以宣泄和排解,挖掘潜藏的积极情绪,那么我们就等于掌握了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识破他人的情绪,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解密自己的情绪,从而乐享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出版此书的目的,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专业心理学著作多少有些晦涩难懂,而太肤浅的心理学著作又缺乏可读性,这类著作都是在打击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而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微情绪心理学知识,同时又保证较强的可读性。

2.内容全面,注重实用性

许多微情绪心理学类书籍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窄,而且只注重理论,实用性很弱。而本书吸纳了众多微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而且更侧重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3.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本书介绍了许多简便易行的控制情绪、表达情绪、宣泄情绪的方法,借鉴了专业的心理疗法,如ACT疗法、暴露疗法、疏浚法、色彩法、艺术疗法等。这些方法可操作性强,非专业人士也能迅速掌握。 第一章打开情绪的密码箱情绪从何而来?什么是情绪ABC理论?情绪也有周期吗?为什么我们的情绪总是受他人影响?我们的情绪就像一个密码箱,里面藏了很多秘密,而只有打开情绪的密码箱,才能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微情绪知多少

情绪是如何定义的?它有哪些分类?情绪对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对于微情绪,你知道多少?

人人都有丰富的情绪,并且每一种情绪都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影响。那么,我们对情绪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情绪的定义、情绪的分类、情绪对生活的影响、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几个方面深入了解一下什么是情绪吧!

1.情绪的定义

提到情绪,就要给情绪下个定义,可是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正如“时间”“意识”等概念一样,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并使用它们,却很难给它们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事实上,对于情绪的定义,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们已经争论了一百多年,但是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一项统计显示,心理学界为情绪下的定义至少有九十种。

在情绪研究中,不同研究者的关注点不同,他们尝试从各自研究的角度给情绪下定义,因此产生了上面所说的定义不统一的现象。在此,我们从大众对情绪的理解的角度,给情绪下一个定义: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2.情绪的分类

人类有几百种情绪,而且有许多混合、变种、突变,甚至还有许多具有细微差异的“近亲”。可以这么说,情绪的微妙之处已经远远超出人类语言能够形容的范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伊扎德将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也被称为核心情绪,也就是情绪的红、黄、蓝三原色。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经过研究发现,人类的确存在少数几种核心情绪。伊扎德确定基本情绪的标准为:基本情绪是先天预成、不学而能的,并具有分别独立的外显表情、内部体验、生理神经机制和不同的适应功能。按照这个标准,伊扎德提出人类具有8~11种基本情绪,它们分别是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和悲伤以及害羞、轻蔑和自罪感。

伊扎德把复合情绪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2~3种基本情绪的混合;第二类是基本情绪和内驱力身体感觉的混合;第三类是感情认知结构与基本情绪的混合。依此分类,复合情绪多达上百种。

3.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许多人在事业、财富、健康、婚姻、人际关系等方面苦苦追求,百般努力却终究无果,甚至导致郁郁寡欢,患上各种心理疾病。殊不知,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生活在一个由自己的经历所编写的程序里。

我们的人生经历所产生的情绪随时随地都会影响当下的生活,虽然时间、地点、事件不同,但是同样的情绪总在不断产生,相同的结果总在一遍遍上演,类似的烦恼与痛苦总在重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并证实:人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受制于潜意识,也就是心灵的影响,而心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人在生命过往中所存储的情绪。

人的情绪随着生命的成长而不断演化和发展,昔日的情绪就像种子一样储存在人的心智中,演变为生命程序,影响一个人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假如没有及时化解,那么情绪的种子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命运。

4.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能制约人,也能成就人,还能伤害人。因此,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要想管理自己的情绪,就要明白一点:情绪管理是对情绪的调整,而不是压制情绪。因为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情绪的表达方式。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是什么?就是用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中表达适当的情绪。

那么,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我们要体察自己的情绪。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我们可以经常提醒自己关注自己的情绪,在心中问自己:“我现在的情绪怎么样?”比如,和好友相约在某个地方见面,好友姗姗来迟,你可以自问:“我现在有什么感觉?在生气吗?”假如你意识到自己在生气,就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其次,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是适当的?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不恰当的?我们还以好友迟到为例,界定适当和不适当。你委婉地告诉好友:“已经过了约定时间,你还没到,我真担心你在路上出现什么意外,吓死我了!”当你把“我很担心你”的感觉传递给好友时,他就会了解到自己的迟到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这就是适当的表达情绪的方式。相反,假如你指责好友,对方一定会忙着防御外来的攻击,而不是站在你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就是不恰当的表达情绪的方式。

最后,用恰当的方式疏解情绪。所谓疏解情绪,也就是给自己一个理清思绪的机会,整理自己的情绪。那么,什么样的疏解方式才算是恰当的呢?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问题来衡量:我如何做,才不会重蹈覆辙?这样做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吗?我怎样才能减少不愉快的感受?问完这几个问题后,你就会明白:找朋友倾诉、听音乐、旅游、痛哭一场等,都是疏解情绪的适当方式;喝酒、飙车、自杀等,都是疏解情绪的错误方式。心理小课堂

一天,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牙疼得非常厉害,心情也很糟糕。他拿出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草草地看了看,觉得满纸都是奇怪的言论,于是顺手将其丢进纸篓。几天后,他的牙痛好了,情绪也好了,此时他想起那些奇怪的言论,觉得应该再看一遍。于是,他急忙从纸篓中把这篇稿件拣出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

他把这篇论文推荐给一份科学杂志。这篇论文发表后,很快轰动了学术界,而该论文的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试想一下,假如奥斯特瓦尔德的情绪没有好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当人处在积极情绪的状态时,很容易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能够正常发挥。相反,当人处在消极情绪的状态时,理智将受到影响,自制力将下降,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会下降,甚至可能做出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举动。情绪究竟从何而来

情绪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我们的情绪究竟从何而来,是如何产生的呢?

每个人都有情绪,会忧虑、紧张、焦躁、怀疑、恐惧、妒忌。可以这么说,情绪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情绪说明我们的生命是流动的。那么,我们的情绪究竟从何而来,是如何产生的呢?

1.进化主义论

在对情绪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一种研究认为,情绪是进化而来的。这种观点认为,情绪是对环境的适应,它是人类祖先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同时动员多个不同成分来应对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汤姆金斯认为:“情绪是有机体的基本动机,是一组有组织的反应,一旦这组反应激活,就能够同时使许多身体器官做出相应的反应模式。”

继汤姆金斯之后,伊扎德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强调情绪的适应性。他指出,情绪是动机,与知觉、认知、运动反应联系紧密。他从功能论的观点出发,强调情绪外显行为——表情的重要性,通过表情把情绪的先天性和社会习得性、适应性和通信交流功能联系起来。同时他认为,情绪应该包括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这三个方面。

2.身体知觉论

还有一种研究认为,情绪来自对身体变化的知觉。人们旧有的观念认为,我们首先体验到的是情绪感受,然后才体验到一系列的身体变化。比如,我们先感到害怕,然后才出现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等现象。

不过,早期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情绪是伴随着对刺激物的知觉直接产生的身体变化,以及我们对这种身体变化的感受。通常认为我们因失败而悲伤,而后痛哭;因遇到熊而害怕、战栗,而后逃跑。然而实际上的顺序恰好相反,应该是因痛哭而悲伤,因逃跑而害怕”。

继詹姆斯之后,丹麦心理学家兰格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也就是说,詹姆斯和兰格在情绪的由来上保持相同的观点,都认为它产生的顺序应该是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变化,然后这种生理变化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3.认知评价论

除了进化主义论和身体知觉论,还有一种观点叫认知评价论。这种观点认为,情绪反应的产生有一个前提条件——对事件的评价。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认为人的情绪来自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我们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愤怒的产生是因为我们觉得他人在蔑视我们。

继亚里士多德之后,以阿诺德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情绪来自对某一事件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评价。也就是说,我们对于遇到的事件的重要性评价直接决定着体验到的情绪类型。拉扎勒斯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情绪是来自正在进行着的环境中好的和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它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

这种论点认为情绪反应的核心是认知评价,可以更好地解释不同情绪之间的区别。比如,在相同的环境下,即便接受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心理小课堂

认知疗法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原理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来影响其情绪和行为,改变其不良认知。

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不同,知识层次存在差异,所处环境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认知。比如:同一所医院,小孩子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可能会把它看成一个令人畏惧的场所;成年人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可能会把它看成一个救死扶伤、减轻痛苦的场所。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在于不同的人由于认知不同,对医院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

比如,一个人很自卑,总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身边的人都不喜欢他,甚至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他总是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往。认知疗法的策略就是帮助他打破旧有的错误认知,重新构建认知结构,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从而重拾自信。

认知疗法大师艾利斯(Ellis)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所以,当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时,只有通过疏导、辩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认知疗法主要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心理障碍,在治疗情绪抑郁症方面效果显著。尤其是对于单相抑郁症的成年病人来说,更是一种效果显著的短期治疗方法。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专家研究发现,使用认知疗法治疗单相抑郁症患者,只需要经过三个月的治疗,80%的病人都会有显著的改善。情绪ABC理论:非理性信念欺骗了你

激发事件A仅仅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发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信念B。

情绪ABC理论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他认为,激发事件A仅仅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发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信念B。也就是说,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并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人对它产生了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直接引起的。

如上图所示,A指诱发事件,C指情绪行为结果。有诱发事件,必有情绪行为结果,但是同样的诱发事件A,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情绪行为结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诱发事件到情绪行为结果,一定会通过一座桥梁B,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由于在同一诱发事件A下,不同的人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不同,所以有B1和B2之分,从而得到不同的情绪行为结果C1和C2。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我们产生情绪困扰,是因为我们经常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假如坐视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必然会引起情绪障碍。很显然,让我们难过和痛苦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

比如,同样是失恋,有些人觉得这未必就是坏事,所以很快就走出失恋的阴影,而有些人却觉得以后都不会再爱了,从此看破红尘。再比如,面试失败后,有些人觉得这次面试只是一次磨炼自己的机会,失败了也没什么,下次再努力就行了,而有些人则郁郁寡欢,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同一件事,由于这两类人对事情的评价不同,他们的情绪体验自然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人的非理性信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

所谓“绝对化的要求”,指的是人们往往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一定会发生或绝不会发生的想法。它的表现是经常把“想要”“希望”等绝对化为“一定”“必须”等。比如,“我的朋友必须听我的”“我一定要出人头地”等。每一个客观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极不合理的。对于一个人而言,在每一件事上都获得成功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他周围的人或事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他的意愿而改变。所以,当一些事物的发展与他的绝对化要求存在冲突时,他就会觉得难以接受,从而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2.过分概括化

所谓“过分概括化”,指的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非理性化思维方式,经常把“有些”“有时”过分概括化,理解为“一切”“总是”。就像埃利斯所说,这就类似于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它主要体现在人们对他人和自己的不合理评价上,最典型的特征是拿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他人或自身的整体价值。比如,一些人偶尔遭遇失败,就把自己看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这种绝对的自我否定很容易让人产生自罪自责、自卑自弃等不良情绪。假如这种评价指向他人,还会让人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各种消极情绪。所以,我们应该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样一个客观事实,谁都有犯错误的可能。

3.糟糕至极

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往往太过悲观,觉得发生一件不好的事情是十分糟糕的、非常可怕的。比如,“这下真的完了,我没通过面试,以后的生活完了”“我工作没做好,以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等。无论是什么事情,称之为“糟糕至极”都不是最准确的,因为总会有更糟糕的情况发生。假如一个人一直持有“糟糕至极”的观念,那么当他遇到更糟糕的事时,一定会一蹶不振,产生足以令其崩溃的不良情绪。

总之,“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都是人的非理性信念,很容易使人产生不良情绪。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就要看看自己是否存在这些非理性信念。假如存在这种非理性信念,就要有意识地改变,用合理的观念取而代之。心理小课堂

埃利斯研究人的本性,发现几个规律,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可以是合理的、有理性的,也可以是不合理的、无理性的。如果按照理性去思考、去行动,人就会非常愉快、富有竞争精神、行动卓有成效。

2.情绪的产生源于人们的思维,所以心理上的困扰往往源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

3.人具有一种社会学和生物学的倾向性,分别倾向于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

4.人是懂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必然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钟摆效应:情绪也有周期

情绪就像一张晴雨表,有固定的周期。另外,男性的情绪周期和女性的情绪周期有很大的区别。而只有准确掌控情绪的周期,才能合理控制情绪。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升职加薪时,心情无比激动,心花怒放,可是几天后,突然觉得没什么可高兴的,开始为人际关系或其他事情感到心烦。

正如大海有潮汐,月亮有盈亏,人的情绪也有周期。就像钟摆会忽高忽低一样,人的情绪总是在激昂和低落间交替。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心理斜坡就越大,所以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转化。也就是说,假如此刻你感到非常开心,那么下一时刻出现的极有可能就是悲伤。

科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的情绪周期为28天,从高潮、临界到低潮循环往复。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情绪周期的高潮时,这个人往往会感到心旷神怡,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活力,感情丰富,对人和蔼可亲;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情绪周期的低潮时,这个人往往会感到孤独与寂寞,脾气暴躁,很容易产生反抗情绪,甚至喜怒无常。

情绪周期就像是我们情绪的晴雨表,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绪高涨时,适当安排一些难度比较大、比较烦琐的工作,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而在情绪低落时,出门散散心,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和亲朋好友聊聊天,寻求他人心理上的支持,从而安全地度过情绪低潮期。

那么,男性和女性的情绪周期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1.男性的情绪周期

有些人觉得男性好像没什么情绪,其实这是对男性的误解。实际上,这是因为男性的情绪比较隐蔽。假如你留心观察身边的男性,一定可以发现,他们也有心情烦闷的时候,也有情绪低潮期。比如,他每天都乐呵呵的,见了熟人主动打招呼,在办公室是个“开心果”,可是有一天突然不喜欢说话了,一个人孤独地坐着,那很可能就是他的情绪处于低潮期。

有些女性不了解男性的这一特性,发现自己的丈夫突然疏远自己,表现得很冷淡,躲在一边打游戏或看电视。尝试接近他时,他的反应令人很难接受。不明真相的女性往往会产生误解,觉得是因为丈夫不爱自己了,其实并非如此。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情绪周期,只不过有些人表现得明显,而有些人表现得不明显。一般人的情绪低潮期一个月左右就会出现一次,所以在这个时期出现心情烦闷、无故发怒等现象都是十分正常的。此时,做妻子的不应该抱怨和怀疑,而应该理解自己的丈夫,帮助他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2.女性的情绪周期

女性的情绪周期,与女性的生理周期存在一定的联系。为了说明这一点,研究员对96例17~45岁女性自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96例对象中,能够了解详细的月经情况的有85例,其中处于月经期的有55例,处于非月经期的有30例。在这55例处于月经期的人中,月经异常者多达34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一个问题,即经期是女性情绪低潮期,假如遇到挫折或受到精神上的刺激,就有可能产生过激行为。因此,家人应该多体谅处于经期的女性,帮助她们顺利度过情绪低潮期。

对于女性来说,在生理周期来临的时候,要提醒自己不要忧郁、焦虑,更不要随便对人发脾气,这样就能帮助自己舒缓情绪,保持平和的状态。建议女性朋友在日历上标出自己的情绪周期,一旦感到忧郁、焦虑,想发脾气,立即查看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情绪低潮期到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女性舒缓情绪,控制好情绪周期。心理小课堂

加州大学的雷克斯·赫西教授进行了一项科学研究,结果发现,人类的情绪周期平均为五周。也就是说,由高兴到沮丧,再回到高兴,一般要经过五周的时间。当然,也许你的情绪周期比较长或比较短。在此,我们介绍一种制表法,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周期。

我们以一年中的某个月为例,纵行填写1号、2号、3号……31号,横行填写不同的情绪指数,比如兴高采烈、心情愉悦、感觉不错、平平常常、感觉不好、伤心难过、沮丧郁闷等。如下表所示:

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好好想一想当天的情绪,在相应的表格内做上记号。每逢月末,观察一下你的情绪变化,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连续几个月,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什么时候你的情绪高潮将至,什么时候你的情绪低潮要来。知道了这一点,你就有了预测自己情绪变化的能力,并能够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比如,在情绪低落时,不妨鼓励自己这种情况即将过去;在情绪高昂时,注意提醒自己保持理性。巴纳姆效应:他人总能左右你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到时刻反省自身是很不现实的,于是许多人都只能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所以,人们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在周围信息的暗示下迷失方向,以他人的言行为标准。

所谓巴纳姆效应,指的是人们经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就算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这种描述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爱因斯坦的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我们必须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爬上那个大烟囱。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了上去。从烟囱上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等我们钻出烟囱时,我发现了一 件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想当然地认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于是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地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笑得肚子都痛了,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大笑。

此时,爱因斯坦的父亲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

其实,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看到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潜意识里就觉得也该做什么,所以只能没有主见地受他人影响,做任何事时都会产生意识上的偏差,总是无法找到正确的思路。

我们都是社会上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自存活。既然如此,我们的情绪就难免受他人言行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事物,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这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的情绪轻易被他人左右。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1.学会面对自己

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女人落水后被人救起,醒来后发现自己一丝不挂,她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答案竟然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住自己的眼睛。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呢?从心理学上说,这是非常典型的不愿面对自己的例子,因为觉得自己有缺陷,所以就通过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把缺陷掩盖起来。所以,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面对自己。

2.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有哪个人天生就具有审慎的判断力呢?其实,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所以绝对不能忽视信息对判断的支持作用。假如没有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就无法做出明智的决断。

3.保持冷静

当你和别人发生争执或听到让你愤怒的言论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心里默默地从一数到十,让自己恢复平静。要知道,假如你情绪焦躁或暴跳如雷,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反而会使你的情绪越来越糟糕。一旦你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情绪波动了,也就可以做到不受他人影响了。心理小课堂

为了验证巴纳姆效应,心理学家弗拉于1948年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人格测验,让学生对测验结果与本身特质的契合度进行评分(0分最低,5分最高)。其实,每一个学生得到的“个人分析”都完全一样:“你希望受到他人喜爱,对自己却吹毛求疵。你的人格有一些缺陷,不过大体而言你能找到弥补的办法。你有很多潜能尚未得到发挥。你看上去好像强硬、严格自律,内心却不安、忧虑。很多时候,你严重怀疑自己做的事情或做出的决定是否正确。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一旦受到限制,就会心生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而自豪,不愿接受那些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你觉得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有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时候你却内向、谨慎、不爱说话。你有些梦想与现实不符。”

结果发现,同学们的平均评分为4.26分。最后,弗拉揭晓,这些内容是从星座与人格关系的描述中搜集出来的。实际上,这些笼统的描述用在谁身上都合适。正如著名杂技师肖曼·巴纳姆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从而使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心理测试 你的情绪稳定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它会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常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较容易被人们接纳,而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往往都令人反感。那么你的情绪是稳定的吗?做一下这个测试看看吧。

测试内容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选择答案。

1.每天清晨起床时,你经常有什么样的感觉?

A.忧郁 B.快乐 C.说不清楚

2.你的朋友、同事或同学是否给你起过绰号或挖苦过你?

A.经常出现 B.从来没有 C.偶尔有

3.看到自己最近拍摄的照片,你如何评价?

A.觉得不满意 B.觉得非常好 C.觉得一般

4.你躺到床上后,是否经常再起来一次,检查一下门窗是否关好?

A.经常这样做   B.从来没这样做过   C.偶尔会这样做

5.你是否想过许多年后将有什么令你不安的事情发生?

A.经常想   B.从来没有想过   C.偶尔会想

6.那些与你关系最亲密的人,你对他们感到满意吗?

A.不满意   B.非常满意   C.基本满意

7.你是否觉得自己有些能力比其他人强?

A.是  B.否  C.不清楚

8.你是否曾看到、听到或感觉到别人觉察不到的东西?

A.经常这样  B.从不这样  C.偶尔这样

9.你是否觉得有人在注意你的言行?

A.是  B.否  C.不太清楚

10.身边有人自杀,或知道熟悉的人突然自杀,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A.觉得可以理解  B.觉得不可思议 C.不清楚

11.如果有人跟在你后面走,你是否会觉得不安?

A.是  B.否  C.不清楚

12.当你一个人走夜路时,是否觉得前面暗藏着危险?

A.是  B.否  C.偶尔

13.半夜三更,你是否经常觉得有什么事情令你恐惧?

A.经常   B.从来没有   C.偶尔有这种情况

14.你是否经常觉得你的家人对你不好?

A.是   B.否   C.偶尔

15.你是否有过多次做同一个梦的情况?

A.有   B.没有   C.记不清楚

16.你是否经常因做噩梦而惊醒,然后就再也无法入眠?

A.经常   B.没有   C.极少

17.你心中除了这个看得见的世界,是否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8.你是否经常觉得你现在的父母并不是你的亲生父母?

A.经常   B.没有   C.偶尔有

19.你是否觉得有一个人爱你或尊重你?

A.是   B.否   C.说不清

20.你平时是否觉得自己爱发脾气?

A.是  B.否  C.不清楚

21.你是否觉得没有人了解你?

A.是 B.否   C.说不清楚

22.秋天到来时,你往往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A.感觉万物落败  B.感觉秋高气爽  C.没有特别的感触

23.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你会觉得孤独吗?

A.是  B.否  C.偶尔会

24.回到家中,你会把自己关进房间吗?

A.是  B.否  C.偶尔会

25.你经常有辞职的冲动吗?

A.是  B.否  C.偶尔有

26.你是否经常看不惯某个人,觉得对方身上有很多令人难以忍受的缺点?

A.是  B.否  C.偶尔

27.当你得知有人在背后说你的坏话时,你会怎么做?

A.怒不可遏地找对方理论  B.忍受 

C.不再和对方来往

28.看到公园里的花被风吹落,你有什么感觉?

A.觉得美好的事物难长久  B.觉得画面好美 

C.没有特殊感觉

29.领导当着众多同事的面批评你,你会怎样?

A.气急败坏  B.虚心接受批评

C.接受批评,但心里很难过

30.和比较在乎的人吵架后,你会怎么做?

A.再也不理对方  B.主动调和关系  C.生闷气

计分方法

以上各题的选项,选A得2分,选B得0分,选C得1分。请统计各题得分并计算出总分。

结果分析

如果总分在0~20分,说明你情绪稳定、自信心强,能理解他人的心情,是一个性情爽朗、受人欢迎的人。

如果总分在21~40分,说明你情绪基本稳定,性格比较沉稳,但是热情忽高忽低。

如果总分超过40分,说明你情绪非常不稳定,平时烦恼很多,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情绪。 第二章表情是表达情绪的主要途径专家认为,人的表情非常丰富,而人的面部是最富表现力的部位。它能全方位地表达多种复杂的情绪,比如冷漠、恐惧、愤怒、惊奇、悲伤、轻蔑、厌恶等。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表情,我们就能破译他的情绪密码。眉毛会泄漏玄机

眉毛就像一个反映情绪的“敏感显示器”,能显示出内心变幻不定的情绪。它所反映的信息和眼睛、鼻子、嘴巴反映的信息同样重要。“坐闷低眉久,行慵举足迟”“千愁万恨两眉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很多诗句都通过描写眉毛来传情达意,似乎眉毛已经和忧愁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当然,眉毛不仅代表忧愁,还代表诧异、希望、怀疑、惊奇、傲慢、愤怒等情绪。

许多人都已经习惯从人的眼睛、鼻子、嘴巴的变化中识破对方的情绪波动,而对眉毛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原因可能是眉毛本身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不像眼睛、鼻子和嘴巴那样引人注目。但它所反映的信息和眼睛、鼻子、嘴巴反映的信息同样重要。

假如我们只注重眼睛、鼻子、嘴巴传达的信息,却不注重眉毛传达的信息,那么我们从对方面部所获得的信息将是不全面的,很容易被引向错误的方向。尤其是遇到善于伪装的高手时,从眼睛、鼻子、嘴巴这些部位很难看出什么异样,从眉毛却可以看出端倪。一个人的情绪改变,眉毛的形状也会随着改变。假如有人想通过改变眉形的变化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最终只会徒劳无功,因为这样做难度太大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琳·克拉森被人称为“读脸专家”,她深入研究性格和面部表情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实验,最后发现要想隐藏或改变面部的细微变化对于人们来说是极其困难的。其中,眉毛的变化恰好就是非常细微的面部表情。研究发现,眉毛可以做出二十几种动态,并且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和心理。比如:当一个人陷入忧愁时,他往往会紧锁眉头;当一个人忧愁消散,心中畅快时,他往往会舒展眉头;当一个人难以抑制内心的欢喜时,他往往会眉开眼笑。

人类有喜怒哀乐的感觉,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而眉毛则成了一个反映情绪的“敏感显示器”。那么,这个“敏感显示器”都显示了哪些内容呢?

1.皱眉

当遇到困难、危险或不顺心的事情时,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皱眉,使眉毛稍微向内聚拢,缩短眉毛之间的距离。皱眉是一种特别常见的表情,能够代表的情绪有很多种,比如,快乐、怀疑、惊奇、傲慢、疑惑、恐惧、否定等。

2.耸眉

当对方感到不开心或无可奈何时,往往会出现耸眉的动作,也就是先扬起眉毛,停留片刻后再下降,同时伴随着嘴角迅速往下一撇的动作,但是脸上的其他部位却没有太明显的变化。除此之外,对方在强调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通常也会出现这种动作。一般情况下,这样做可以理解为他想让你赞同他的观点。

3.扬眉“扬眉吐气”这个成语经常用来形容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舒展后得意的样子。如果一个人的眉毛上扬,表示他十分欣喜或十分惊讶。此时,对方的心情起伏非常大,假如你有什么事情想要告诉对方,那么最好等他心情稍微平复后再说。

4.抬眉或降眉

如果眉毛突然抬高,则表示吃惊;如果眉毛完全抬高,则表示某件事或某个消息令人难以置信。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当他们的眉毛做出这种动作时,往往是因为他们刚接触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眉毛突然降低,则表示对方不赞成你所说的话。如果眉毛降低一半,表示对方很不理解,还存有一定的疑惑。如果眉毛完全降下,表示对方很生气,已经达到一触即发的程度,此时,你最好识趣地避开敏感话题,或者找个借口避开锋芒。

5.闪眉

刚会面时,假如对方的眉毛突然抬高,然后又瞬间恢复至原位,就像流星从天际划过一样,我们把它叫作闪眉。这是一种通用的信号,表示热情欢迎,是一种友善的行为。当眉毛连续闪动时,表明对来访者的到来感到特别惊喜。这种表情一般出现在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之间,通常伴随着仰头和微笑的动作。心理小课堂

眉毛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眉毛可以呈现出二十几种不同的动态,并且眉毛动态不同,情绪也不同。那么,不同的眉毛动态,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情绪呢?会“说话”的眼睛

眼睛只是人体的一个很小的器官,不过,它是人类五官中最敏锐的器官,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情感,还可以泄露一个人的情绪密码。

孟子曾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意思是说:“观察一个人,没有比观察人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遮掩人们内心的丑恶。如果一个人心中正直,眼睛就会显得清澈明亮;如果一个人心中不正直,眼睛就会浑浊失神。听一个人说话,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内心的好坏又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的眼睛能够传达出我们的情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眼睛所展现的表情在面部表情中是最复杂、最微妙、最富有表现力的。倾听对方说话时几乎不看对方的眼睛,那是企图掩饰事实的表现。

有时候,海关的检查人员在检查已填好的海关报表时,往往会多问一句:“还有什么要呈报的东西吗?”此时,检查人员的眼睛并不是盯着海关报表,而是盯着对方的眼睛。假如对方不敢坦然正视检查人员的眼睛,往往说明了他心里有鬼。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眼睛是大脑在眼眶中的延伸。眼珠转动的速度和方向,瞳孔的变化,等等,都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再加上眼皮的张合,以及眼睛与头部动作的配合等一系列动作,眼睛自然而然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情感。

那么,眼睛的变化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呢?

1.眼睛睁大

如果一个人的眼睛比平时睁得大一些,并且眉毛上扬,眉头紧缩,就说明他在生气。当某个人直接盯着另一个人,显示出紧张的眼部状态,同时上下眼皮也随之紧张,眼睛眯成一条缝时,说明他非常愤怒。他这样做是为了宣泄内心的愤怒,达到吓唬甚至威胁对方的目的。另外,如果一个人的眼睛睁得很大,同时嘴巴张开,表情僵硬,一般是非常惊恐或震惊的意思。

2.眨眼

如果一个人在一秒钟之内连续眨眼几次,表示他情绪活跃,对某件事十分感兴趣,有时也可以理解为个性怯懦、羞涩,不敢正眼直视。正常情况下,一般人每分钟眨眼五至八次,并且每次眨眼的时间都不超一秒钟。如果时间超过一秒钟,则表示厌烦、不感兴趣,也有藐视对方和不屑一顾的意思。如果是连续眨眼,则代表着对方极力抑制自己的心情。如果一个人的眼睛眨得比较厉害,往往说明他很紧张。

3.眯眼

与他人交谈时,如果对方眯起双眼、眉头紧皱,不停地打量你,表示他对你充满了疑惑。他希望从你身上寻找到蛛丝马迹,从而验证自己的判断。这种表情主要表达一种不认可、不确定的态度,经常出现在某人对某个决定没有把握的时候。

4.长时间闭眼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闭眼,同时伴随着呼气的动作,说明他心中焦虑,压力很大。不过,当一个人不敢面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想逃避时,也会做出长时间闭眼的动作。比如,走在大街上,突然遇到一个不想见的人,担心对方发现自己,往往会做出长时间闭眼的动作。

5.眼睛看向别处

与他人交流时,如果对方的眼睛看向别处,那么往往意味着他对你不感兴趣或没什么好感。另外,眼睛看向别处也可能是自卑或羞涩的表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被人看久了,就会被看穿内心。所以,如果对方不敢正视你的眼睛,眼睛总是看向别处,也可能是因为他想极力隐藏自己心中的秘密,怕你看穿他的心思。心理小课堂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眼睛能传神,实际上与瞳孔的扩大和缩小,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人的情绪和瞳孔的变化密切相关。令人欢喜的刺激会使人的瞳孔扩大,而令人厌恶的刺激却可以使人的瞳孔缩小。另外,当一个人恐慌或兴奋时,他的瞳孔会扩大到平常的四倍,所以,有人把瞳孔的变化说成是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标志。

通过眼球的转动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情绪。比如:如果对方的眼球比较稳定,转动比较少,说明他态度诚恳;相反,如果对方目光游移闪烁,则说明他心机比较重,态度不够诚恳。

通过眼皮的张合程度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情绪。如果对方耷拉着眼皮,说明他沮丧、懊恼;如果对方双眼半闭,说明他轻狂傲慢、目中无人。从眼神看情绪

现代美容技术已经可以改变人的眼眶、眼角、眼梢、眼皮,甚至眼睫毛,却改变不了人的眼神。无论美容技术多么高超,都无法通过化妆或整容来掩饰眼神。因此,与其听他口若悬河地说,不如仔细观察他的眼神。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有些赌徒下注时喜欢戴上墨镜,以这种方式遮挡自己的眼神,避免对手从眼神中看破自己的情绪。这就证明,眼神的变化和心理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里,我们难免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为了让自己更好地与人交往,要具有能够透过一个人的眼神看情绪的能力。大多数人都相信,只有眼神是不会骗人的,所以,如果你想窥探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么不妨尝试从他的眼神入手。

那么,通过对方的眼神能洞悉哪些情绪变化呢?

1.眼神发亮,略带阴险

如果对方眼神发亮,略带阴险,表示对方不信任你。两个人争吵时,假如一方带着这种眼神,则表明他带有敌意。被朋友或同事误会,向对方解释时,对方通常也会出现这种眼神。

2.眼神无神

有人认为,当人没有心怀不满时,才会眼神无神。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比如,你与前女友相遇,对她说:“我刚好路过这里,没想到能遇到你,可以一起喝杯咖啡吗?”此时,如果对方只是一时脸上充笑,然后很快就恢复眼神无神的状态,往往意味着心中不安,对现状不满。

3.眼神专注

与对方交谈时,如果对方的眼神很专注,那么说明对方在非常专心地听你说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种情况:其一,你说的话的确是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对方也非常乐意听你的絮叨;其二,对对方而言,你说的话几乎没什么用,对方只是出于礼貌和尊重,才没有粗鲁地打断你的话。

4.眼神游移

很多时候,眼神游移是内心不安的象征。在这里,我们应该关注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医学领域,他们被称为“视线恐惧症患者”。他们的视线与别人的视线接触后,通常会立即转移到别处,然后眼睛不由自主地东张西望,感觉非常不舒服。

5.仰视或俯视的眼神

假如对方看你时是一种仰视的眼神,则表示他很尊重你,非常敬佩你;相反,假如对方看你时是一种俯视的眼神,则表示他有意保持自己的尊严,或者略感空虚。

6.眼神犀利、严肃

假如对方的眼神犀利、严肃,那么对方很可能是在向你发出警告,提醒你不要触犯他的底线。心理小课堂

人具有解读眼神的天赋,这从婴儿时期就已经充分显露出来。一个婴儿刚出生2~5天,就能判断别人的眼神是否注视着自己。长到4个月大时,他们就能够区分游移和直视。长到9~18个月大时,他们就能够读懂眼神透露出的深层含义。

据说,在繁杂的人群中,有经验的警察凭着眼神就能够辨别出尚未作案的小偷。因为小偷的眼神与正常人的眼神有明显的不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小偷总是注视着别人的衣兜、皮包。走进商场,小偷既不购物,也不关注商品,而是趁顾客结账之际观察顾客的钱包放在什么地方。作案前,他们往往会东张西望,观察是否有人注视他们,尤其是观察一下周围是否有警察。作案时,他们往往会屏住呼吸,精神紧张,两眼发直、发呆。有经验的警察通过观察他们的眼神,就能发现他们。嘴部小动作展示各种情绪

嘴巴并非只有在说话时才能展示各种情绪,不说话的时候,嘴部的小动作一样能展示各种情绪。实际上,嘴巴是面部极富表现力的一个部分。

在人面部的各个器官中,嘴巴所处的位置比较明显,目标比较大,可以表现的动作也比较多,而牙齿周围的口匝肌在长期说话的过程中已经被训练得十分灵活,所以经常会下意识地做出许多动作。

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绝对不能忽视嘴部的小动作,因为嘴巴和嘴巴周围肌肉的变化使得嘴部小动作成了看穿对方内心的突破口。嘴角上扬表示高兴,嘴角下垂表示痛苦,嘴巴张大表示惊讶,嘴唇紧闭表示生气……嘴唇上的肌肉可以表现出细微、复杂的变化来,就算是那些不易察觉的细微情绪变化,也会通过灵活的口匝肌表现出来。

嘴巴在五官中占据重要地位,一张一合、向前向后、向上向下……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嘴巴的表现形式很丰富。那么,如何通过嘴部小动作探知一个人的情绪呢?

1.嘴唇紧抿

当一个人藏起或拉紧自己的嘴唇时,往往表明他正面临着压力。随着压力逐渐加大,原先丰满的嘴唇会逐渐变得扁平,并最终变成一条直线。这个时候,说明他的情绪已经跌至谷底。如果一个人嘴唇紧抿,就说明他很焦虑,压力很大,因为嘴唇紧抿是自我抑制的表现。

2.嘴唇缩拢

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嘴唇缩拢,意味着他对你所讲的内容心生不满,希望你及时打住或转换话题。许多场合都会出现嘴唇缩拢的情况。比如,双方律师辩论时,一方律师陈述己见,另一方律师往往会嘴唇缩拢以示意见不同。又比如,警察在审讯案件时,如果掌握的关于某个嫌疑人的信息出现错误,那么嫌疑人就会缩拢嘴唇,以此表示调查人员的陈述出现错误。

3.嘴角向上或向下

嘴角向上,意味着对方心情舒畅,也是善意、有礼貌的表现。嘴角向下,意味着对方的情绪很低落,正处在悲伤、痛苦之中,也是无可奈何的表现。

4.撇嘴

当一个人不开心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下唇前伸、嘴角下垂的动作,我们称之为撇嘴。撇嘴表达了一种负面情绪,经常在悲伤、愤怒、绝望、鄙夷时出现。在与人交谈时,如果对方下嘴唇往前撇,表明他不相信接收的外界信息,并且希望得到肯定的回答。

5.舌头舔嘴唇

一个人频繁舔嘴唇,是因为他感到口干舌燥,希望通过舔嘴唇使嘴唇湿润一些,这说明他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感到不自在或紧张时,会用舌头反复地舔嘴唇,以此来安慰自己,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内心平静。心理小课堂

在商务谈判中,对手所说的话往往是不可信的,不过,从他们嘴部的小动作却可以看出玄机。身体语言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嘴部的小动作常常能展现一个人的情绪变化,让谎言不攻自破。

1.抿嘴唇

在谈判的过程中,假如看到对方抿嘴唇,则说明他主意已定,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会轻易退让。假如对方抿嘴唇,同时目光不与你接触,则说明他内心深处有不愿透露的秘密,之所以抿嘴唇,是因为怕自己泄漏信息。

2.咬嘴唇

在谈判的过程中,假如对方常常咬嘴唇,则说明他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谈判没有足够的信心。如果在谈判中看到这样的动作,则说明对方已经开始妥协,马上就要认输了。

3.嘴不自觉地张开

在谈判的过程中,假如对方的嘴巴不自觉地张开,看上去很懒散,则说明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厌倦,或者是搞不懂讨论的话题,没有足够的信心来应对。

4.嘴向上噘

嘴向上噘意思是对方有异议,对你提出的条件非常不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当事人将不满意的意见“拒之门外”的表现。在商务谈判中,如果对方做出这样的动作,通常他们不会答应任何条件,而是等着你调整策略。下巴也能窥探人心

从下巴的前伸和收缩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情绪,它和内心的变化密切相关,看似很平常的下巴,其实能向我们传达重要的信息。

与其他面部表情不同,下巴的动作并不明显,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大家对它的关注度往往很低。不过,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情绪,的确能展现人们的心理变化。经验丰富的人,可以从下巴入手,看出人们的情绪,进而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解析。

比如,收起下巴表示隐忍,耷拉下巴表示困乏,紧缩下巴表示驯服。在心理学家看来,那些经常收缩下巴的人大多胆小如鼠,内心不安,处在一种担忧的状态中。一般情况下,他们做事情总是小心谨慎,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目光。这类人不会轻易相信别人,所以经常拒人于千里之外。

那么,不同的下巴动作,分别表示什么样的情绪呢?

1.高扬下巴

高扬下巴的人一般都很傲气,有些过于自信,觉得自己永远不会犯错,就算犯了错,也会因为好面子而强词夺理。一般情况下,这类人具有较高的优越感,也有很强的嫉妒心,不愿意承认别人的成功,对别人的成绩通常不屑一顾。另外,高扬下巴的人自尊心都比较强,难以容忍那些不尊重他的人。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当人们高扬下巴时,往往是在向他人显示自己的无畏、高傲和强势,甚至是傲慢的个性和态度。所以,高扬下巴总能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

2.单个手指托下巴

把食指按在脸颊上,用拇指托住下巴,别的手指卷曲着放在下巴和嘴唇之间。一般情况下,摆出这种姿态的人,比较严谨,并且内心持有强烈的批判态度或正打算用截然相反的观点去说服对方。与人交谈时,假如有人做出这种动作,那么你就要注意,对方接下来也许就要反驳你了。在社交场合,他们一般不太喜欢说话,也不怎么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他们很难找到能够和别人一起交流的话题。因此,这类人会给人一种性格孤僻的感觉,不容易被周围的人理解。不过,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这类人虽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性格比较随和,很容易接近,只是在社交中不太主动。

3.单手竖向托下巴

用手掌托住下巴,指头卷曲着放在鼻子上不停地点。说明此人现在非常无聊,或者对你说的话不感兴趣。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是在托着下巴思考什么问题,实际上他只是在自顾自地玩手指。

4.单手横向托下巴

用手掌托住下巴,再用手指托住脸颊,说明此人正在认真思考。假如你在劝说一个人,对方做出这种动作,则说明他已经开始动摇,做出这种动作,其实是在评估、判断你所说的话。

5.双手托下巴

像小女孩一样双手托下巴,其实是在寻求自我安慰。经常用双手托下巴,其实是把自己的手想象成可依赖的对象,表明此人有心事且不太在意周围的情况,一心沉浸在自我的思绪里,也可能是觉得对方说的话特别无聊,幻想自己在其他地方获得快乐。

6.抚摸下巴

其实,抚摸下巴也是托下巴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托的时间比较短暂罢了。假如在抚摸下巴的同时,还伴随着面部抬高、面带笑容,则表明此人正得意扬扬。一般情况下,这类人具有充足的信心,甚至有些自负,对他人的态度也不够真诚。另外,抚摸下巴还是内心不安、孤独的表现。心理小课堂

FBI认为,许多方法都可以被用来分析并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其中,从下巴窥探人心,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FBI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得出:下巴的动作的确表现得十分细腻,同时也很难被人发现,不过它是一个解析人们心理秘密的好方法。FBI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并分析了一个人的下巴:

1.抬高下巴

FBI认为,抬高下巴的人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不懂得遮掩情绪。这种人性格直爽、为人诚恳,对喜欢的人能够坦诚相待,对不喜欢的人也不会强颜欢笑。由于他们爱憎分明,态度过于鲜明,所以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他人。

2.收回下巴

FBI认为,收回下巴,并将下巴压得很低的人,一般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难以容忍被人轻视。如果有人轻视他们,他们很容易勃然大怒,并且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抗轻视他们的人。他们不屑于理会那些和他们耍心眼的人,经常会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愚蠢。由于性格直爽,以算计别人为耻,所以他们表现得光明磊落。

3.下巴和头部保持一致

下巴和头部保持一致的人性格比较温和,对任何人都很温顺,就算是遇到那些令他们反感的人,他们也只是态度冷淡,而不是针锋相对。这样的人比较理智,也比较稳重,不会放任自己被情绪牵着走,为人处事都讲究一定的原则。

4.下巴随目光而转移

与人沟通时,下巴随目光而转移的人,往往比较沉稳、踏实,他们明理重义、爱憎分明,原则性非常强。他们有很强的自制力,不放任自己,也不轻易对人发脾气,更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与人计较,就算被人占了便宜也不会太在意。微笑不够自然可能是假笑

微笑带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但是也带有很大的欺骗性。仔细观察对方的微笑是否自然,就能判断对方是否真诚,从而不至于被对方虚假的微笑迷惑。

俗话说“拳头不打笑脸人”,这就是生活和工作中“笑面虎”比比皆是的原因。笑容原本是一种非常美好的表情,可是很多人把它当作一种掩盖自己的不安情绪、获取更多利益的工具。

在微笑的感染下,人们往往会放松戒备,从而让那些爱撒谎的人钻了空子。假如没有防范意识,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与这些人交往时就会吃大亏。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辨别哪些是自然的微笑,哪些是不自然的微笑,以做好防范工作,避免自己上当。

其实早在19世纪,法国的一位科学家就研究过人类的笑容的产生机制。他通过科学的实验发现,人的笑容由两套肌肉组织控制。第一套肌肉组织是颧骨处的肌肉,可以使人的嘴巴微咧,双唇后扯,牙齿露出,面颊提升,把笑容扯到眼角位置。颧骨处的肌肉可以人为控制,就算没有值得开心的事情发生,也可以调动这部分肌肉,从而制造出假笑的效果。第二套肌肉组织是位于眼部的眼轮匝肌,它收缩眼部周围的肌肉就可以使眼睛变小,使眼角出现褶皱。这部分肌肉组织的运动是下意识的,只有在真的感到开心时才会运动,不受我们的意识控制,所以这种笑容一定是真诚的笑容。通俗地说,真诚的笑容是美好心情的自然流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大脑控制。

当一个人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的时候,这个信号就会传送到大脑调控情感的区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使人的嘴部肌肉收缩,双唇微咧,面颊提升,同时眼部也会因为肌肉的收缩而产生细纹,眉毛微微下沉,此时,出现真心的、诚恳的笑容。所以,判断是真笑还是假笑,要看眼睛的眯合动作。真诚的笑容刚开始就伴随着眼睛的眯合动作,兴奋的情绪刚产生,就会触发眼轮匝肌的强烈收缩动作,在它的作用下,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眼睑的凸出与变短,脸部肌肉整体向上提升,上下眼睑相互挤压。

假如只是嘴角动了一下,嘴巴闭得紧紧的,只有嘴的四周出现细纹,眼轮匝肌并没有收缩,笑容很不自然,则可以判定为假笑,也就是所谓的“皮笑肉不笑”。假笑时面颊的肌肉松弛,眼睛不会眯起。撒谎高手往往会把颧骨部位的肌肉层层皱起来,以此来弥补这些缺憾,这个动作会影响眼轮匝肌和面颊,还能使眼睛眯起,从而使笑容看起来更加自然、可信度更高。一个人言不由衷时,往往会露出这种不自然的笑容,比如,当一个溜须拍马的人恭维领导说:“您真有远见,这种超前意识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具备的。”说完这话后,由于说的是假话,所以他会露出很不自然的笑容,用这种笑容来掩饰自己的不自在。

另外,假笑时,面孔两边的表情往往会有些不对称。习惯用左手的人,假笑时右嘴角挑得更高;习惯用右手的人,假笑时左嘴角挑得更高。但是真实的笑容则不然,它两边的嘴角都会最大限度地挑起,而且绝对不会出现不对称的现象。心理小课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