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他的大臣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7 08:29:59

点击下载

作者:王哼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朱元璋和他的大臣们

朱元璋和他的大臣们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朱元璋和他的大臣们作者:王哼排版:青杨出版时间:2016-8-1本书由北京阅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陈友谅称帝

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这一天,伴着婴儿的啼哭声,朱棣来到了这个世界。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喜得贵子,朱元璋很是欣喜。可是,朱棣出生没多久,军中来报,说陈友谅要进攻太平。这让朱元璋一惊,如果太平被破,那么陈友谅接下来就会攻打应天府。于是朱元璋把新儿交给妻子,便匆匆与大将们商议对策。

但是来不及救援,最后太平被破,陈友谅占领太平。

陈友谅搬师回营,刚坐定,有士兵进来,说徐寿辉要召见他。听了,陈友谅眉头一皱,随后挥手让士兵先下去。

站在陈友谅身侧的大将邓克明看了陈友谅一会儿,然后走近他两步说:“大帅,您何不独立?”

陈友谅斜着眼睛看他,哼出,“独立?”

邓克明俯首回道,“是啊,以大帅您在军中的威望,只要震臂一呼,肯定让他徐寿辉俯首称臣。”

陈友谅沉默不作声。

邓克明继续道,“江山是大帅您打下来的,徐寿辉只不过是个幌子,如今大帅已收服了人心,那还听命于他做什么呢?”

陈友谅冷笑,“哼,我会怕他?”“那么大帅的意思……”邓克明躬身揣测。

陈友谅伸出一根手指,要邓克明走近他,然后他俯在邓克明耳边嘀咕一番,稍后邓克明明白了,随之点点头。

徐寿辉是红巾军的领袖,是陈友谅一干等人的旧主,想当年刚起义的时候也算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元末时期,朝廷腐败,各路农民军纷纷起义,朱元璋与陈友谅分别投靠了不同的领袖。到现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二人已经由小人物升到大元帅级别,各事其主,他们互相斗争的同时又一起对抗元军。

陈友谅攻破太平,本应该向徐寿辉复命,可是他却班师回营,驻扎在太平城里,于是徐寿辉这才特意派兵召见陈友谅。

有野心的陈友谅与大将邓克明商议后,派部下偷偷潜进采石,趁徐寿辉不注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当场杀了徐寿辉,徐寿辉的部下归陈友谅所有。

杀掉徐寿辉后,陈友谅称帝,建立元末大汉政权。

陈友谅称帝的消息传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身边的近臣建议他效仿陈友谅,杀死小明王韩林儿,然后自己称王独立。朱元璋没有接受,说时机还未成熟。

到这个时期,战局分成几股势力:一是元军;二是以陈友谅为首的大汉政权;三是以朱元璋为首的起义军;四是以张士诚为首的地方割据势力;五是其他起义军。

张士诚早期也是起义军领袖,到1360年,雄踞江浙一带。江浙一带人杰地灵,非常富有,百姓不愁吃穿,除了地域上的优势,这与张士诚的领导也息息相关。

张士诚为人忠厚,在军队里以德服人,很受众将士与当地百姓的爱戴。

陈友谅一直把朱元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自称帝以后,就开始部署攻打应天的计划。只是朱元璋善于用兵作战,陈友谅不敢贸然进攻。

一日,大殿内歌舞升平,陈友谅无心娱乐,让歌姬退下。

身边的谋士看出陈友谅心思,上前进谏,“陛下,是否还在为攻打应天的事情发愁?”

陈友谅看着谋士反而问,“你且说说以我们的兵力可否打胜这场仗?”

谋士低着头想了一下说,“我大汉兵力雄厚,军队人数远在朱元璋之上,只是……只是那朱元璋是阴险狡诈之人,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所有这场仗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胜出。”

陈友谅点点头赞同,“嗯,言之有理,这也是我所担心的。”

想到雄踞江浙一带的张士诚,谋士建议陈友谅说,“陛下,不如我们与张士诚联手攻打朱元璋,这样可以增加胜算。”“张士诚?”陈友谅思忖了一会儿,看着谋士问,“张士诚一直与我们为敌,他会同意联手吗?”

谋士暗暗笑了下说:“张士诚不但视我们为敌,也视朱元璋为敌,只要我们诚心与他合作,应该可以说服他。”“你有把握?”陈友谅追问。

谋士躬身,“张士诚是憨厚之人,有勇无谋,臣有把握说服他。”“好,”陈友谅大喜,“此事就交于你去办。”“是。”拜别陈友谅,谋士退出大殿。

三日后,在邓克明将军的保护下,陈谋士顺利抵达江浙,然后再以合作为名进入张士诚的守地平江。张士诚很好客,对来使很友好,大摆宴席款待陈谋士和邓克明。

看过表演,张士诚的大将李伯升举杯向对面的邓克明敬酒,自己先干为敬,之后便进入正题。

李伯升问邓克明,“邓将军此来我们江浙究竟所为何事啊?”

邓克明看向陈谋士,然后再看着坐在首位的张士诚说:“此次前来与张大帅商议一起攻打应天之事。”

张士诚听着,没有答话。

陈谋士对着张士诚双手抱拳,说了一些恭维的话,但是张士诚依然不作声。

见张士诚没有反应,邓克明暗暗蹙眉,被李伯升瞧见,李伯升笑说,“陈友谅一直与我大帅为敌,这次前来谈合作之事,恐怕别有居心吧?”

陈谋士摇头,看着李伯升说,“并非李将军所想,我们这次来是非常有诚意的。”“我为什么要答应你们?”一直默不作声的张士诚突然插话。

陈谋士心中一喜,慌忙把注意力集中在张士诚身上,他说,“大帅,早前各路起义军反元的目的就是因为不堪元军压迫,为解救百姓出水深火热之中。而如今,朱元璋生性多疑,残害忠良,对守地百姓实行暴政,有违当日起义目的,这样的领袖与元军蛮子有什么两样?这次陛下与大帅联合,实属征讨蛮子的正义之举。”“哼!”张士诚冷哼,“陈友谅也非善类,他杀旧主徐寿辉称帝,忘恩负义,岂不是与朱元璋一样有违正义吗?”

陈谋士双手抱拳,“大帅有所不知,旧主徐寿辉自认为劳苦功高,端坐高位、荒淫好色,做事有失原则,陛下杀之,是众将士的意愿,陛下也是为平民愤,不得已为之。”“当真如此?”张士诚有所怀疑。“确实如此。”陈谋士回答的铿锵有力。“也罢,”张士诚挥手,“我暂且相信你一回。”

陈谋士躬身,“谢大帅。”第二章刘基出山

谈判胜利,张士诚与陈友谅联合攻打应天,应天告急。“怎么办?”急性子的胡大海抓着常遇春问。

常遇春抽回手,同样着急的看着大将军徐达。

几位大将徘徊在大殿外,等着朱元璋的召见。

见到朱元璋时,他正在看地图,旁边还放着兵书《三十六计》。“大帅!”几位大将同声唤他。

朱元璋没有抬头应了一下,诸位大将站在他前面。

过了很久,诸位大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开口,直到朱元璋把《三十六计》翻到最后一页,胡大海开口。“大帅,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攻打我们,兵力是我们的几倍,我们该怎么办啊?”

朱元璋终于抬起头,看着面前的几人,慢慢地说,“就今形势来看,硬来我们肯定吃亏,所以要智取。”“智取?怎么个智取法?”胡大海睁大眼睛问。

朱元璋翻开兵书递给常遇春,常遇春看了下,书上正显示着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围魏救赵”。

大老粗胡大海伸头看了一下兵书,有些许的不耐烦,追问朱元璋,“大帅,这是什么意思?您就直说吧。”

朱元璋踱步来到几位大将中间,说:“我昨晚做了个梦,梦里有一位50多岁的老人提醒我用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一计方可解决此难,刚才根据地图,我反复研究,终于想到了打败陈友谅的方法。”“听大帅吩咐。”冯国胜双手抱拳。

朱元璋看了眼冯国胜,继续说,“陈友谅集中兵力攻打应天,那么他现在的守地信州可以说是一个空城,我们就来个出其不意,出兵攻打信州,到时候陈友谅就不得不班师救援,从而解决应天的危机。”“原来是这样,好像是那么个理儿。”胡大海听了朱元璋的计策直点头。“可是……”元帅府都事李善长插话,“弄走了陈友谅,还有张士诚,应天府依然有危机。”李善长很有智慧,平日里帮朱元璋出谋划策,几位大将都很佩服他,所以当他提出疑问后,几位大将纷纷点头。

朱元璋笑,“这个我也想到了,陈友谅能有办法让张士诚与他联合,我们就有办法让张士诚按兵不动。”“不可能吧?”胡大海有所怀疑,怎么说兵都驻扎好了。“我知道了,离间计!”李善长突然想到。“对,就是离间计!”朱元璋大笑着坐回高位上,然后对着前面众人说,“胡大海带兵突袭信州,我追击陈友谅的援军,常遇春与冯国胜在龙湾设伏,拦住陈友谅的去路,至于都事李善长,你就留守应天府,替我处理政事。”“是!”各位大将领命。“来人!”朱元璋朝殿外高喊。

从大殿外进来两名士兵。

朱元璋说:“你们现在就放出风去张大帅兵营,说陈友谅利用张士诚,是想等两败俱伤之后,坐收渔翁之利。”“是!”两名士兵起身退下。

不知情的陈友谅带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到应天府城下示威,那边,胡大海已经带领部分军队从应天府撤离,去偷袭信州。

而张士诚的营帐内,处处传来窃窃私语。李伯升面见张士诚,他说出听到的传言,张士诚怒火中烧,大骂陈友谅不是人,然后命令他的军队按兵不动。

当陈友谅还在应天府城下虎视眈眈的时候,忽然士兵来报,说有人突袭信州,陈友谅大惊,慌忙调头班师救援。见此情形,朱元璋知道陈友谅上当,于是命人打开城门,从后面追击。

如果说张士诚有勇无谋,那么陈友谅就是有勇有谋,但是不会用兵,他吃亏就吃亏在不会用兵上,他兵力雄厚,但不懂兵法,注定要失败。

朱元璋在后面追,直到龙湾,埋伏已久的常遇春与冯国胜突然冒出来后,陈友谅才高呼上当,对朱元璋恨得牙痒痒。

这一仗,让陈友谅损兵折将,大败。

而朱元璋则乘胜追击,相继收复太平、信州等地。

大获全胜后,朱元璋再次派兵一举攻下金华,金华由胡大海驻守。

一日,朱元璋在金华私访,在街上忽然听见有婴儿的啼哭声,扭头看去,原来是有户人家添了婴儿。婴儿的哭声很响亮,这让朱元璋想起自己出生不久的第四子。正发着呆,从这户人家房间里走出一个老婆婆来,那老婆婆估计是新生婴儿的奶奶,只见她抱着小婴儿朝外朝拜,还边拜边说:“谢老天爷保佑,我终于有孙子了。”

不多久,就有邻居街坊凑近老婆婆跟前,他们说着祝福的话,其中有一个人问,“孙婆婆,给孩子起名字了吗?”

孙婆婆笑眯眯的回答,“还没呢,等再过几日,我们一家便登门请刘先生给孩子起名。”“好啊,刘先生博学多才,一定能给你孙子起个好名字。”那人说。“呵呵呵呵。”老婆婆乐不可支。

朱元璋听着,对大家伙儿口里的“刘先生”很好奇,沿街打听,才知道。原来所谓博学多才的“刘先生”,名叫刘基,又称刘伯温,现今已有50多岁,年轻时做过私塾先生。了解过后,朱元璋慕名而来,想请刘基出山做他的谋臣。

刘基居住的地方比较偏远,附近没有人家,四周有一小片树林。看着眼前情景,让朱元璋想到了诸葛亮,大凡能人文士都喜欢归隐山林,悠然自得。

50多岁的刘基看上去很硬朗,当朱元璋出现在他家门前,刘基首先眼前一亮,继而装作若无其事的看手里的书籍。

朱元璋上前问礼,“先生好。”

刘基没有抬头,只是问,“何事?”

朱元璋正想自我介绍,刘基此时却笑了下说:“我猜你是朱大帅,应该没错吧?”

朱元璋有片刻的错愕,继而双手抱拳询问,“先生怎么知道是我?”

刘基回道,“很简单,近日有朱大帅的人马在金华出入,再见你衣着不凡,举止透着大将风范,故猜测你应该就是朱大帅。”

朱元璋被问住,愣在原地;刘基起身邀请他坐下。

坐定,朱元璋扫视桌子上的书籍,是《孙子兵法》,他又一愣,看向刘基,恰巧刘基也正看着他,二人视线相对,刘基笑。“先生……”“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刘基伸手打断他说话。“哦?”

刘基道,“你是想让我分析现在的局势。”

朱元璋点点头。

刘基起身找来一根细枝条,然后把细枝条分成五段分别摆在桌子上。朱元璋盯着桌子等刘基分解,刘基笑呵呵的指着被分成五段的枝条说,“第一根是你,第二根是陈友谅,第三根是张士诚,第四根是其他起义军,第五根是大元朝。”

朱元璋频频点头,“只见先生与世隔绝,却不想先生会对现今局势如此清楚。”

刘基摸了摸胡须喃喃的说,“乱世造就英雄,故有三国鼎立,今有乱世分局,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大帅要好自为之。”

朱元璋沉默了会儿,随后把问题转移,问刘基,“敢问先生,就今形势,要怎么对付呢?先生有什么想法?”

刘基踱步,为朱元璋讲解,“张士诚只守不攻,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大帅可以暂时不予理会;其他起义军内忧外患,对大帅构不成威胁;至于大元朝,已经元气大伤,加之有多股势力侵犯,只要你对它按兵不动,大元朝不会把矛头对向你;所以大帅现在首先要对付的应该是陈友谅。”“陈友谅?”朱元璋念着这个名字。“是的,一统天下不能急于一时,如果大帅把兵力分成四股力量分别对付他们,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大帅应该集中兵力将之一股一股消灭才是。”

朱元璋点头,“先生说的有理。”之后起身对着刘基作揖,“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出山做我的谋臣,以助我一臂之力。”

刘基笑着起身回礼,“我已经等大帅多时了。”“好,先生这就随我回军营。”“好。”最后刘基追随朱元璋而去。第三章节节胜利

刘基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谋臣,对朱元璋打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朱元璋对外征战,刘基与李善长一起留在元帅府处理府中大小政务。

经过管理,刘基发现一些问题,建议朱元璋重新制定律令,朱元璋很信任刘基,于是就把修改律令的任务全权交给他。

修改了律令,朱元璋又开始整编军队,军队全部改编后,新的作战计划出台。朱元璋采取刘基的建议,首先把作战目标对向陈友谅。在其他起义军里有一个头目领袖叫方国珍,方国珍是第一个反元的农民起义领袖,在众多起义军里有一定影响力,这次作战计划,朱元璋选择密通方国珍,妥协张士诚,打击陈友谅。方国珍按兵不动,张士诚隔岸观火,这给朱元璋打击陈友谅带来了有利条件。

大将军徐达身经百战,十分英勇,在陈友谅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率师攻打陈友谅,把之打的溃不成军,退回了根据地武昌。

陈友谅大败后,张士诚的大将李伯升感觉事情不妙,他进平江,见张士诚,说出自己的担忧。那时张士诚正在江浙一带实行改革,百姓分到土地,安居乐业。正因为张士诚的贤明,李伯升对他很忠心。张士诚有一位妻子刘氏,夫妻二人很恩爱,李伯升进府,刘氏正与自己两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

李伯升上前问安,“夫人。”

刘氏抬头,“哦,原来是李将军。”

李伯升皱着眉头,愣了一会儿,才说:“夫人,末将希望夫人能在私下劝劝大帅,不要大帅只守着平江,长此以往,迟早会被朱元璋吞并。”

刘氏温和一笑,“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国家大事。”“但是这事关大帅前途,一定要重视起来。”李伯升很着急。“我知道,将军说的也有道理,我回去会督促大帅的。”

李伯升躬身,“谢夫人。”“没事。”说着,刘氏弯腰抱起较小一点的孩子,另一只手牵着较大一点的孩子离开院子。

李伯升目送刘氏离开,等刘氏的背影消失,李伯升摇摇头叹了口气。

数日后,李伯升等消息等的不耐烦,想再次去见张士诚,不想这次张士诚主动召见他,听了,李伯升一喜,慌忙换装朝大帅府赶去。

大殿上的张士诚面色铁青,殿内跪着陈将军,李伯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进殿朝张士诚一拜,“大帅。”

张士诚看着李伯升问,“我军将士贪污腐化,李将军说说该判什么罪?”“这……”李伯升犹豫着看向跪在地上的陈将军,陈将军看上去很害怕,但是军中有纪律,更何况在这节骨眼上,更加不能出错,于是李伯升双手抱拳回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将军犯法罪加一等,是死罪!”“嗯,”这次张士诚没有像以往的仁慈,朝殿外高喊,“来人,把陈将军带出去就地正法!”“不要啊!大帅饶命!”陈将军哭天抢地使劲嗷嗷,可是张士诚看也不看他,就被两名侍卫拉出去。

大殿恢复平静,李伯升不说话,等着张士诚开口,不想等了好一会儿,听见的只是张士诚的叹息声,李伯升抬头看他,张士诚说:“李将军说的对,做大事者不能妇人之仁,想那朱元璋心狠手辣,消灭陈友谅后肯定也会对付我们。”

李伯升抱拳,“大帅说的甚是。”

张士诚义正言辞,“李将军,你就带兵去攻打长兴!”“是!”;李伯升领命。

朱元璋那里,刘基立在他身旁,朱元璋悠悠地说:“张士诚终于坐不住了。”

刘基躬身,“大帅,您可以传常遇春将军,以常将军之才,那李伯升肯定不是常将军的对手。”“呵呵,”朱元璋笑,“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再说我已经想好了计策,想那李伯升肯定大败。”

这一战,李伯升吃了大亏,刚上战场就遭到常遇春与耿炳文的内外夹击,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又大获全胜,朱元璋非常高兴,接受刘基的建议奖赏众将士。于是军心大振,一鼓作气,相继攻克安庆、江州等地。并于第二年(1362年)占领龙兴,被朱元璋改为洪都。第四章重创陈友谅

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守金华的胡大海在沙场上练兵,其属下蒋英失误,被胡大海处罚,蒋英怀恨在心,找机会报复。

一天晚上,蒋英值班守城,夜里放张士诚的探子进去。探子在一个地方东张西望,被巡逻的刘震(胡大海另一属下,与蒋英平级,都是胡大海的副将)抓住,刘震把探子关起来,等到大家休息的时候,蒋英出现,打算救探子出来。事情办的很顺利,蒋英刚放探子出去,不想身后被一把剑指住。“别动!”拿剑的人在蒋英背后说。

蒋英举起手,不敢动。“你放走探子不怕死吗?”拿剑的人问。“你是刘震?”听出来人的声音,蒋英问。“这你都听得出来?”拿剑的人承认。

蒋英松了半口气,转头看刘震。

刘震笑着收起剑,蒋英愣了一下,不解的问,“你不打算抓我向胡大海邀功?”

刘震摇头,“大家都是自己人。”“自己人?”蒋英仍不解,“难道你是张士诚的人?”“不是,”刘震拍拍蒋英的肩膀,“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你不甘心做胡大海的手下,我也一样。”

说到胡大海,蒋英骂了一句,接着说:“在那个莽夫手下做事,我气不过。”

刘震走近蒋英,俯在他耳边嘀咕一番,蒋英面露喜色,看着刘震问,“怎么对付?”

刘震比划一个手势,蒋英一惊,“你的意思是杀了他?”

刘震狠狠的说:“无毒不丈夫,不杀他难消我心头之恨。”“你为什么那么恨胡大海?”蒋英追问。“我恨的不是胡大海,我恨的是朱元璋!”“但是杀了胡大海,我们也没命了。”

刘震挥挥手,“杀了胡大海,当然不能再留在这里。”“我们还能去哪儿?”

刘震笑着说,“你刚才不是放了张士诚的人吗?杀掉胡大海后,我们就提着胡大海的首级投奔张士诚。”“哦。”蒋英明白了。

主意商定,刘震趁胡大海不注意,在他酒里下毒,胡大海喝下后当场死亡,刘震杀死胡大海后,与蒋英里应外合,顺利投奔张士诚。

金华失守,李伯升建议张士诚趁乱围攻诸全,张士诚采取李伯升的建议,派弟弟张士信与大将吕珍包围诸全。守将谢再兴大惊,向朱元璋报信请求支援,朱元璋派李文忠前去营救。

此时的诸全,军心大乱,局面很难控制,李文忠朝乱糟糟的军队大喊,“不要怕!不要慌!我们一定有办法打赢这场仗!”

待场面平静下来,李文忠找谢再兴商议对策。

营帐里,谢再兴紧张兮兮,他不停地擦汗,时不时还问李文忠,是不是输定了。李文忠分析局势说,“这次张士信与吕珍一起围攻诸全,他们兵力众多,硬来的话,我们肯定寡不敌众,现在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吕珍的兵引开。”“怎么引?这是个大问题。”谢再兴追问。“容我想想。”李文忠抓起地图研究。

营帐外喧嚣起来,估计是张士信已经带兵抵达诸全,在这节骨眼上,李文忠问谢再兴,“军中有多少骑马好手?”“一共算下来估计两百人左右。”

李文忠笑了笑,“这就够了。”

从军中选出大约两百人骑马好手,李文忠给他们安排任务,让这批人去引开吕珍的大军。

这两百人骑在马背上大声叫嚷着,半路截去吕珍进攻诸全的去路,他们先是朝吕珍军队放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等吕珍下令要反攻的时候,这两百人在拼命的朝一个方向跑。由于在晚上,什么也看不清楚,吕珍以为这支是诸全的主力军队,于是对这两百人狂追不舍,由此也上了当。

而留在诸全的主力军,他们在李文忠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与攻进来的张士信军队拼命厮杀。由于李文忠有防备,张士信始终攻不下诸全,甚至最后又中李文忠的计谋,落败而逃。

李文忠以少胜多,得到朱元璋的褒奖,被升为浙东行省左丞。

而陈友谅那边,朱元璋也不放过,派邓愈攻打陈友谅重镇南昌,南昌失守,这一仗为消灭陈友谅打下基石。第五章潘阳湖之战

再说谢再兴,在诸全保卫战中也算立了功劳,可是朱元璋对其嘉奖之事只字未提,原本谢再兴就对朱元璋不满,这次更加让他不能释怀。投靠张士诚的蒋英、刘震二人之前与谢再兴有过接触,听到过谢再兴因对朱元璋不满而发牢骚。张士信打了败仗回去,张士诚气的吹鼻子瞪眼睛,刘震眼珠子转了转,计上心来,在张士信回去的路上拦住他的去路。

张士信与张士诚是兄弟,可是性格完全不同,此人比较冲动,好大喜功,这次吃了败仗,心里有一百个不高兴,加上刚才被张士诚骂了一顿,心里就更不舒服了。

刘震拦了张士信的去路,张士信瞪大眼睛正准备在刘震身上出气,却见刘震笑嘻嘻的样子对他点头哈腰,张士信于是耀武扬威,插着胳膊,高声呵斥刘震,“狗奴才,敢挡老子的去路!”

刘震依然笑嘻嘻的说:“将军,小的有事情告诉您。”“什么事?”张士信斜着眼睛问。

刘震躬着身子说,“是好事,一定能让您立功。”

一听到立功,张士信迫不及待起来,抓着刘震追问,“是什么好事?快说说。”

于是刘震俯在张士信耳边嘀咕,不多久就听见张士信哈哈大笑起来。

入夜,谢再兴一个人在房间里喝闷酒,突然有人敲门,谢再兴没有在意,高喊一声,“进来。”

刘震与蒋英进来,看到二人没有向自己行礼,谢再兴于是大声呵斥。

蒋英不慌不忙,刘震反倒笑,他说,“老朋友,别来无恙。”

一听,谢再兴疑惑了,他再次打量面前二人,依然没有认出对方是谁。“你们是……”

刘震抱拳,“我们二人之前是胡大海的属下。”

听后,谢再兴一跃而起,抽出随身佩刀,指着对面二人问,“你们就是那两个叛徒?”

刘震解释说,“不是叛徒,只是另选了主子而已。”“这跟叛徒有什么两样?”“朱元璋嚣张跋扈、生性猜疑,就算你誓死为他效命,但是到最后又得到什么了呢?”

蒋英看着谢再兴补充,“你不用防备我们,我们来不是找你麻烦的,而是给你找第二条出路。”“你们想让我投奔张士诚?”

对面二人没有回答,而是给他分析,“你还记得你的女婿吗?他在朱元璋身边效命,可是朱元璋对他却十分苛刻;而你自己呢,与李文忠一起保卫诸全,诸全保住了,结果升职的只有李文忠,却没有你,这样你甘心吗?”

谢再兴不再反驳,而是坐下窝火的饮下一杯酒。

蒋英走过去,蹲在他身侧,打边鼓,“那李文忠可不是一般人,是朱元璋的干儿子,他们是自己人,而你是个外人,你懂吗?”

谢再兴没好气的瞪蒋英一眼,刘震也想开口,谢再兴举起手阻止刘震再说下去,他脸红红的,摇摇手,“什么也别说了,我早想给朱元璋一顿教训。”

蒋英朝刘震使眼色,刘震会意,上前对着谢再兴作揖,“眼前就有一个机会,这要看你要不要把握。”

谢再兴看着似笑非笑的刘震盯了一会儿,随之大笑,最后倒下一杯酒递给刘震,而自己则抱着酒壶“咕咚咕咚”的快饮起来。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这一年发生很多大事,首先是张士诚派大将吕珍围攻安丰,杀掉刘福通,小明王韩林儿告急于朱元璋,要朱元璋营救。

其实,朱元璋与韩林儿只是名誉上的主仆关系,朱元璋早想摆脱韩林儿自己独立,这次韩林儿要求朱元璋前去营救,刘基劝他不要救,可是朱元璋还在犹豫。

看着朱元璋的背影,刘基问,“大帅还在犹豫什么呢?其实大家都看得出你有独立之心,这次小明王有难,对你来说是一个机会。”“可是……”朱元璋在大殿内踱步,“毕竟我现在还用着他的国号,独立起来名不正言不顺。”

刘基收起笑容说:“妇人之仁,这不像你。”

朱元璋回头看着刘基,“我不想像陈友谅那样,弑杀旧主,引各路英雄群而攻之。”

刘基摸了摸胡须道,“这只是你个人的想法,陈友谅遭其他起义军围攻,是时势造成的,他们不打陈友谅就会攻打你,就像张士诚,他现在不也把矛头指向你了吗?”

朱元璋沉默不语。“大帅,不要再犹豫了。”刘基语重心长的说。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转身看着刘基,“还是再等等吧。”

就这样,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前去救人。

几乎是同一时间,陈友谅那边率领六十万水军围攻洪都,朱元璋亲自率领二十万军与之在潘阳湖交战。

朱元璋用望眼镜观察陈友谅军队情况,湖上是密密麻麻的船只,收起望眼镜,朱元璋好奇的问刘基,“陈友谅屡次打败仗,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六十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刘基说:“之前打听有关陈友谅的消息,有人说陈友谅到处抓乞丐,开始我不明白陈友谅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知道了,他是用抓来的乞丐来充裕士兵,再说现在四处打仗,百姓流离失所,乞丐越来越多,可想而知,数目该有多庞大。”“嗯,有道理。”朱元璋明白了,想那陈友谅还是有脑子的。

那边,徐达与常遇春强强联手,使得吕珍的军队不堪一击,吕珍很快就吃了败仗。小明王韩林儿得救,常遇春留下来善后,徐达则率师火速赶去洪都作战。

徐达率军赶到后,朱元璋布置作战计划,徐达打前锋。

吕珍又败,张士诚大怒,命令诸全守将谢再兴即刻叛变。谢再兴叛变的消息传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正与陈友谅交战,有点焦头烂额,无心顾及诸全之事,只好命令李文忠与谢再兴周旋。

有勇有谋的李文忠从严州赶回,很快把叛乱平息下来,只是谢再兴死守着诸全,李文忠不能攻进去,于是在诸全附近建立新城,又称“诸全新城”。

再转到潘阳湖之战上,看来这次陈友谅拼了老本,誓要与朱元璋拼个你死我活。不过打仗需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不是人多就可以取胜的,这次朱元璋就沾了光。

作战不久,湖上起风了,再看陈友谅的所有船只被几条铁链连在一起,于是朱元璋计上心来。取消原来的作战计划,迅速让几百名弓箭手打前锋。

徐达看不明白,问朱元璋,“大帅,这是什么意思?陈友谅那么多人,我们根本射不完。”

朱元璋没有理会徐达的疑问,而是命令弓箭手点火,接下来,一根根点着火的箭朝湖上的船只射去。

前面的船只起火,加上湖上有风,很快,大风把火势吹去后面的船只上,顿时湖上着起大火。“哦,原来大帅是要借这股风烧掉陈友谅的船。”徐达站在刘基身后说。

刘基也自叹不如。

只见船上的士兵,个个惊慌失措,有的葬身火海,有的跳进湖里。而陈友谅也好不到哪儿去,刚从船舱里露出头,被一支箭射中脑门,中箭而亡。第六章招贤纳士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奉小明王韩林儿为皇帝,封长子朱标为世子,徐达为左相国,李善长为右相国,常遇春为平章政事,刘基为太史令。朱元璋称王后,右相国李善长针对茶、盐、冶铁等方面开始立法,为保法律健全,李善长派人找来数位茶商、盐商,聚在相国府商议具体事宜,打算从那些商人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太史令刘基也没有闲着,他遵照朱元璋的意思修筑应天府(南京城),为找灵感,他经常外出游览其他建筑,取长补短,晚上再与工匠商讨设计图。

朱元璋有李善长与刘基两位文臣,可谓解决了后顾之忧,其他纷繁大事都交由二位处理,而自己就可以一心与其他大将外出打天下。

徐达克泸州、江陵等地,大元朝怕朱元璋势力再增,慌忙组织元军防守。只是这个时期的元军多部分将领已经丧失斗志,都不愿请命率师。元大都内阁考虑到陈友定,陈友定是元末时期比较突出的优秀将领,很有才干,大元朝重用他,不止看中他的才能,主要是器重他的忠心。在这个特殊时期,元大都内部一盘散杀,再加上各地起义军反元,大元朝早已经元气大伤,名存实亡,各地区的官员都不再向朝廷进贡,也只有陈友定坚持向朝廷进献贡物,并且还搞得很辛苦,专门绕取海道,宁可多走几天路也要坚持把贡物献给元大都,以表诚心,让元大都看了甚是感动。

眼见着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元大都不甘被动,封陈友定为平章政事,用官职诱惑他。

朱元璋那边,消灭掉陈友谅后,次月对陈友谅的旧部继续追击,追到陈友谅的老窝武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不敌朱元璋大军,出城投降,武昌沦陷。

而在江浙一带,张士诚也积极展开了行动,虽然他是这一方的霸主,名誉上却受着元朝江浙行省长官的压制,特别是陈友谅被朱元璋消灭后,张士诚开始惶恐起来。他首先派人请元朝江浙行省长官到府上议事,这对对方来说是破天荒的大事,想那张士诚是早期红巾军的起义领袖,雄踞江浙,与大元朝井水不犯河水,怎么突然就想着找朝廷的人过府议事呢?带着疑惑,元朝江浙行省长官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张士诚府上,不想张士诚根本不把这几百人放在眼里。等元朝江浙行省长官刚踏进大殿内,就被张士诚扣押下来。

江浙行省长官大惊失色,指着张士诚问,“你想干什么?”

旁边的张士信恶狠狠地说:“当然是要你的命!”

江浙行省长官“扑通”跪在张士诚面前,“请张大帅饶我性命,你们想要什么我都给你们。”

张士诚什么也不说,而是从袖口掏出一瓶毒药递给江浙行省长官,江浙行省长官一看就吓破了胆,从地上爬起来,就想逃走。

被张士信押过来,张士诚重新把毒药举到江浙行省长官面前,看着他说:“如果想保你家人活命,就喝了它!”“张士诚,你不要逼我!”江浙行省长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

张士信不耐烦,抽刀架在江浙行省长官脖子上威胁,“再不喝,就要你人头落地,快喝了它,还可以保你全尸!”

江浙行省长官无奈地看着面无表情的张士诚,最后接过那瓶毒药慢慢服下。

逼死元朝江浙行省长官后,江浙一带完全成了张士诚的地盘,为了进一步发展,他派弟弟张士信在江浙一带抓各路文人义士来做自己的谋臣。几天功夫,江浙一带的所有文人都被他抓来,站在大殿上,张士诚一一扫视那些文弱书生。

下面的人都不敢说话,张士诚沉默一会儿首先开口说:“辛苦各位先生了,我把你们请来,是想让你们做我的谋臣,不知你们对攻打朱元璋有什么看法。”

此话一出,众位文人中有一位哈哈大笑起来,张士诚把目光落在那人身上,那人走出来,站在最前排,然后指着张士诚说:“真是可笑!请?张大帅也配用这个请字?明明就是你派人把我们抓过来的,还在这里假惺惺,伪君子!”“你……”张士信指着那个人,想过去修理他,被张士诚阻止。

张士诚盯着那人问:“你不怕死吗?”

那人把双手背在身后,反倒挺起胸膛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今天站在这里,我根本没想着活着出去!”

那人的勇气让张士诚欣赏起来,他走下大殿,站在那个人跟前问:“我想先生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会?”

那人义正言辞的质问,“误会?谁人不知江浙行省长官是被你张大帅杀死的,想找人辅佐,要的是真心诚意,别人才肯对你忠心。原本觉得张大帅与朱元璋不同,在你管辖范围内,百姓安居乐业,即使你有意与朱元璋争天下,我们都认为你将来会是一个好君主,却不想,张大帅也会暗箭伤人,我们真是看走了眼。”

这一番话,让张士诚心里暗生惭愧,狗急了都会跳墙,他也是不得已。不过他的弟弟还在为他狡辩,张士信抓着那人的衣领嚷叫,“你不要误会我大哥,那个江浙行省长官是服毒自杀,与我大哥无关。”

那人反驳,“他是你大哥,你当然会这么说。”“你……”说着张士信举起拳头要打那人,那人不怕的瞪大眼睛,挑衅张士信。

这时,张士诚无力的挥挥手说,“放他们回去。”“大哥!”张士信不依。

张士诚大喊,“把他们全放了!”“哼!”张士信不高兴的甩开手,嘴里嘟囔,“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句话被那人听到,他看着前面张士诚的背影调侃,“张大帅,想打天下,还是先看看孙子兵法吧!”说完不等张士诚回应,他已甩甩衣袖大步跨出大殿。

张士诚一个人躺在床上休息,李伯升进来,他朝张士诚躬身,“大帅。”

张士诚坐起身子问:“打听出那人是谁了吗?”“是的,打听出来了,那人是著名的文人儒士,名叫高启。”

张士诚拍手,“果然不是普通人。”说着下床,在房内踱步。

李伯升立在一旁看着走来走去的张士诚说:“大帅,那日在大殿之上,臣觉得高启说的很有理,既然大帅想请那些文人做自己的谋臣,就应该对他们以礼相待,古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暂且不说遥远的,就拿朱元璋来说,他也是亲自请刘基出山辅佐,情真意切,刘基才忠心效命于他,所以……”

张士诚点点头,“我懂了。”

请高启出山,并不是很顺利,第一次吃了闭门羹,第二次好说歹说高启才愿意随张士诚回府。回府后,张士诚赐给高启很多金银珠宝,让高启安心在大帅府上定居下来。

有此一例,张士诚广招文人儒士,对他们以礼相待,除了大摆宴席款待,另又赐金赐银,一时间,外面贫困潦倒的文人雅士争相涌进大帅府。第七章出师不利

江浙是富庶之地,张士诚的军队很快扩充壮大,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之前有陈将军贪污腐化,现在这股歪风已经传染到更多的将士身上。

一天,张士诚“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看到这一繁荣景象,张士诚满意的笑了,可是走到街的拐弯处,那里围了很多人,并且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张士诚凑过去,只见几个士兵对一个男子拳打脚踢,直到那男子倒在地上不能动弹,士兵才停手。

待群众散去,士兵走远,张士诚走过去扶受伤男子起身。找了家茶馆坐下,张士诚询问那几个士兵为何要打他。

男子揉揉伤口说:“他们根本不讲理,平日里欺男霸女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张士诚不解的问:“他们是谁手下的士兵?”

男子没好气的哼出,“是吕珍吕大将军手下的士兵。”“吕珍?”张士诚默念这个名字。

男子继续说:“真不知道那些当官的是干什么吃的,只会吃喝嫖赌,我想张大帅的眼睛肯定瞎了,才会任手下任意妄为。”

从茶馆出来,张士诚的脸气的铁青,刚回大帅府,就召吕珍和李伯升去见他。吕珍与李伯升见到张士诚,张士诚二话不说,抽剑指向吕珍,吕珍与李伯升不明所以,双双跪在地上请求张士诚息怒。

张士诚红着眼睛说:“好你个吕珍,自己手下都管教不好,要你何用?”

李伯升求情,“大帅息怒,有话慢慢说。”

张士诚扔掉剑,背对跪在地上的二人,把今天在街上的所见所闻说一遍,吕珍听了垂下头。

张士诚转过身,看着吕珍轻哼,“事实如此,你还有何话说?”

吕珍头垂得更低,回道,“臣惭愧。”

李伯升看看生气的张士诚,再看看垂着头的吕珍,帮忙说话,“大帅息怒,军队腐化,吕将军已经着手整顿了,只是还没有涉及所有人,经过这次,我相信吕将军会加快整顿军纪的。”

张士诚痛心疾首,“他们是军人,怎么可以腐化到那种地步?被百姓骂,我自己都觉得惭愧。”

吕珍磕头,“大帅息怒,是臣的错,是臣姑息养奸,这次回去,臣必定严惩不贷。”“唉,”张士诚叹气,“军营里腐化成这样,想必不仅仅是士兵,怕的是那些有权有势军将也这样,你回去好好查一查,查出来的全部死罪!”“是。”吕珍领命。

其实不止吕珍的部下,连李伯升军队里也有这样腐化至极的人,从大帅府回去,两位就开始整顿队伍,杀一儆百。

在吕珍的部队里,有一个大家都巴结的人,那人是吕珍的副将,也是吕珍的亲戚,平时吕珍知道他嚣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事情已经被张士诚知道,吕珍决定就拿他的副将开刀。

当士兵把副将叫到吕珍面前,副将嬉皮笑脸拍吕珍马屁,吕珍眉头一皱,下令士兵绑了他,然后召集所有人集合,最后当着大家的面砍了副将的头。

副将的头颅在军营里挂了三天三夜,从此处经过的士兵,都会忍不住打寒颤。

此事一出,众将士消停很多,军营纪律也开始严明起来。

在高启的帮助下,张士诚制作了很周密的作战计划,派大将李伯升攻打诸全新城,派吕珍攻打长兴。

诸全新城由李文忠守着,之前上过李文忠的当,这次李伯升精明起来,不再晚上偷袭,而是等白天与李文忠硬碰硬。李伯升这次带兵有十六万之多,硬打应该可以打下一座城,但是李文忠何等聪明,他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老早就备好了武器等着。

天一亮,李伯升命人攻城的时候,李文忠准备的武器上阵,几门火炮朝下面“砰砰”几下,李伯升的军队已经人仰马翻,接着又是无数支箭如雨点般射下来。李伯升的士兵,死的死,伤的伤,几个回合下来,只能又以失败而告终。

吕珍那边也不好过,刚开始还挺顺利,打的吴军节节后退,朱元璋命老将汤和救援,等汤和一来,战局立马转过来,吕珍不敌,只好落荒而逃。第八章鱼税风波

朱元璋在外征战,李善长留守应天,解决了盐商与冶铁的问题,还有鱼税。关于鱼税怎么定夺之事,已经拖了近半年,他的亲信李彬建议他宴请达官贵族,从他们口中了解情况。李善长觉得也有道理,就要李彬私下安排。

这个时期的李善长已经官至右相国,有很多达官贵人等着巴结,吃宴那天,那些肥头大耳的贵人们个个说的天花乱坠,给李善长制造了假象,以至于李善长把鱼税定的很高。达官贵人们的目的是想通过鱼税的事情间接向李善长行贿,只是好处没有落到李善长手里,而是被他的亲信李彬私自扣了下来。

鱼税过高,达官贵人没有放在眼里,苦了的只有百姓。接连几日吃宴,都没有鱼,刘基很好奇,问厨子为何几日来都没有鱼,厨子如实回答,说街上没有卖鱼的。

刘基听了很不解,追着问,“一家也没有吗?”

厨子使劲点点头,“是的,为了买鱼,我特意寻了几道街,但是都没有找到。”

刘基“哦”了一声,放下筷子。

整理好衣冠出门,刘基在大街上东张西望,街上依然繁华,到处都有小商贩的叫卖声,刘基寻来寻去,走了很久,果真没见一个卖鱼的。为了寻根究底,刘基沿着河岸寻到一艘船。他心想,船上的人肯定是渔夫,于是大声朝船上的人喊,“喂,你能把船靠岸吗?”

船上的人听后把船靠岸,然后问刘基,“你是要过河吗?”

刘基摇头,“不是,我是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什么问题?”船家眯起眼睛。

刘基问,“请问你是渔夫吗?”

船家摇头,“不是,已经改行了,现在撑船。”“好好的为什么要改行呢?”刘基追问。

船家撇嘴,“相国大人把鱼税定的那么高,卖鱼的钱还不够交税,不改行等着喝西北风?”“哦。”刘基明白了,向船家道过谢后,转身离开。

相国府,刘基求见,着实让李善长意外。

一见面,李善长就打趣刘基,“太史令大人,真是稀客啊。”

刘基躬身问礼,“相国大人。”

李善长伸手请刘基坐,接着下人上茶。

喝过茶后,刘基看着茶杯说,“相国大人定的茶税合情合理,茶商收敛很多,只是……”

刘基欲言又止,惹李善长怀疑,他伸手示意刘基有话直说。

刘基干咳一声,继续道,“茶商与鱼商不一样,茶商是商人,鱼商除了商人,还有以打鱼为生的老百姓,而相国大人没有搞清楚状况就胡乱定税,恐怕会让百姓不服吧?”

刘基说的话太过直白,让李善长听了心里十分不爽,他脸一沉,反驳说,“我做每件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劳太史令大人费心。”

刘基笑,“相国大人此言差矣,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错永远掩盖不了事情的真相。”

李善长大怒,拍桌子,指着刘基的鼻子问,“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哪儿做错了?”

刘基仍然心平气和地道,“做没做错,相国大人出去寻访一下渔民便知。”“你……”李善长被刘基的样子气的气不打一处来。

刘基走后,李彬从后面出来,他立在李善长身后宽慰李善长,“相国大人,不要跟这种人计较。”

李善长甩袖冷哼,“区区一个太史令,敢在本相国头上耀武扬威,本相国早晚要他好看。”“是是是。”李彬慌忙为李善长捶背,要他不要生气。

鱼税风波之后,李善长就与刘基结了怨,处处看刘基不顺眼,总想着找机会为自己出一口气。第九章全面讨伐张士诚

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元大都派陈友定进攻朱元璋的地盘处州(今浙江丽水),其他大将都在作战,抽不出身,朱元璋起用参军胡琛前去救援。胡琛略晓用兵之道,稍用计谋便击垮了陈友定的大军,并追击至浦城。同年四月,胡琛率师攻打松溪,松溪守将张子玉骁勇善战,敌我双方厮杀激烈。后来胡琛占上风的时候,对方军营开始出现逃兵,有人劝张子玉逃跑,张子玉不依,坚持守着松溪。最后寡不敌众,松溪失守,张子玉被俘。张子玉被俘后,其残余部队逃去了崇安,胡琛写信给朱元璋,建议朱元璋命广信、抚州、建昌三路兵一起去围攻。

五月,朱元璋命朱亮祖由铅山(江西省)、行省左丞由杉关入闽,会同胡琛,三路并进攻取福建。行军期间,朱亮祖经过崇安,与留守在崇安的陈友定军大战,陈军溃不成军,崇安沦陷。朱亮祖打了胜仗,信心倍增,于六月与胡琛军会合,继而一起围攻建宁。

当陈友定一听胡琛要攻打建宁的时候,慌忙派大将阮德柔前去救援,这时胡琛与朱亮祖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正要攻打建宁城。不巧的是,胡琛与朱亮祖二位将领此时出现了分歧,朱亮祖急于攻城,胡琛劝之谨慎为妙。

平时一股傲气的朱亮祖哪经得起别人说他,更何况胡琛官职又在他之下,于是斜眼看着胡琛不可一世地说:“区区一个建宁,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胡琛回道,“带兵打仗并非儿戏,还是看清楚形势为妙。”

朱亮祖甩手,“哼,我眼睛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说着拔刀架在胡琛脖子上,威胁他说,“识相的现在就听我命令,马上攻打建宁,否则我就要你人头落地。”“这……”胡琛为难。

朱亮祖瞪着眼睛吼他,“老子身经百战,难道还不懂怎么打仗?”

胡琛犹豫了下,不得已,只好从命,轻轻说了声“是”,便骑马率军攻进建宁城里。

奋勇杀敌的胡琛怎么也没有想到,阮德柔已经率精兵追进建宁,胡琛军刚突破两道屏障时,阮德柔从后面包围了过来。这场仗一直打到黄昏,胡琛才杀出重围,可惜又中埋伏,马失前蹄,落地被俘。

被俘后的胡琛被士兵送到陈友定面前,本来陈友定对这个杀他爱将的胡琛恨之入骨,但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于是陈友定忍恨邀胡琛谈话。

陈友定准备对胡琛以礼相待,他坐在椅子上看着胡琛问:“你觉得我怎么样?”

胡琛开始不明白陈友定的意思,过了一会儿笑笑,回答他说:“神圣威武!”

听了,陈友定得意,命人为胡琛松绑。

获得自由的胡琛活动活动手腕,陈友定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胡琛跟前问:“我很欣赏你,你为我效命如何?”

胡琛反问,“你是在开玩笑吗?”

陈友定也问,“你看我像在开玩笑吗?”

胡琛大笑着摇头,“真是天大的笑话!”“你笑什么?”陈友定严肃下来。

胡琛不客气的说:“我是为汉人夺江山,而你却是为蒙古人卖命,我们出发点不同,注定永远是敌人,怎么会效命于你呢?”

几经劝说,胡琛始终不妥协,陈友定不再有耐心,最后胡琛被杀。

当朱元璋与陈友定争来斗去的时候,张士诚派李伯升与叛将谢再兴一起攻打诸全新城。守新城的是李文忠,即使他再有勇有谋,可是新城几次被围,损兵折将,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了李伯升的20万大军。

大军过境,李文忠军个个惊慌失措,关紧城门,连一个苍蝇也不放过。

晚上,李伯升怕李文忠使诈,不敢轻举妄动;而城里,李文忠召集士兵集合,要他们个个打起十二分精神。

有士兵悄声对李文忠说:“我们还是请求大王支援吧。”“不行,来不及了。”李文忠也有些着急。“那怎么办?”士兵一个个问。“大家不要怕,兵不在少,而在精,这次我们一定要用尽全力守护新城!”李文忠激励大家。“对,大不了死路一条,我们跟他们拼了。”李文忠的副将冲着大家喊。“跟他们拼了!”所有士兵高声齐呼。

站在城楼上看着外面密密麻麻的敌军,李文忠心里直打鼓,这次他一点把握也没有,难道要他的士兵白白牺牲性命?一时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李文忠在城楼上开始踱步。

外面的谢再兴一再问李伯升,“将军,我们为什么不攻进去?”“李文忠十分狡猾,谨防有诈!”他淡淡的回答。“可是……”谢再兴担心后患无穷,但又不好说什么。

天渐渐亮,李文忠越来越担心,但结果任谁也想不到,第二天竟下起了大雾。“天助我也!”李文忠欣喜,他站在城楼上朝下观望,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迅速召集士兵,接着弓箭手就位,李文忠高喊一声“放箭”。箭脱弦,朝下面射去,一时间,下面传来呼天抢地的喊叫声。

这一次,李伯升又败。

与此同时,朱元璋下令,全面讨伐张士诚。常遇春和邓愈攻取湖北的安陆和襄阳,至十一月,徐达攻克泰州。第十章狼子野心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情况越乱,局势就越复杂,为了争权,朝廷内部出现了分裂。

同属朝廷的人,眼见陈友定的势力越来越大,占据泉州的亦思巴奚头目命他的部将马合谋、金阿里等人攻打兴化,兴化守将柳伯顺告急于陈友定,陈友定派兵增援,与城中的柳伯顺军夹击亦思巴奚军,亦思巴奚军大败,陈友定乘机发兵进攻泉州,杀死亦思巴奚头目,泉州沦陷。

同年八月,元朝封李国凤为中书左丞,陈友定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陈友定成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后,势力大增,他效仿古人,广招文人宾客,斩杀异己,把整个福建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陈友定的所作所为让与他同朝为官的漳州总管罗良看不下去,罗良写信指责陈友定说:无论你多大的官,都是皇帝给的,你不应该加害同僚。

陈友定看后,把这封信撕得粉碎,随后派人攻打漳州,罗良被杀,漳州被陈友定占领。

陈友定在福州作威作福,让很多人不服,一次,他找镇守福州的宣慰使陈瑞孙谈话,陈瑞孙十分厌恶陈友定,对之爱答不理。

陈友定绕着陈瑞孙转了一圈,不把陈瑞孙的态度放在心上,只是冷笑了一下问,“镇守福州,你可满意?”

陈瑞孙抬起头看着前方大声回答,“为皇上效命,不觉得苦。”

陈友定阴笑道,“这么说就是不满意了?”

陈瑞孙瞪着陈友定强调,“我没这么说,你不要曲解别人的意思。”

陈友定笑嘻嘻的拍拍陈瑞孙的肩膀安慰,“别动怒,我是为了你好,是这样,我给你换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让你镇守,你觉得如何?”

陈瑞孙怒视陈友定,“你想调走我?你有什么资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在打什么算盘,告诉你,我不同意,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福州。”“恐怕由不得你了,”说着陈友定从袖中掏出一封公文在陈瑞孙眼前晃了晃,“我已经奏明皇上把你调走了。”“你……”陈瑞孙气极甩袖,“我不服!”

陈友定仰天长笑,陈瑞孙对着陈友定大骂,“陈友定,你会遭报应的。”

陈友定把脸一沉,从嘴里哼出,“敬酒不吃吃罚酒!”

这时从外面进来两名士兵,陈友定挥手,不屑的说,“拉出去砍了。”“陈友定,你不得好死!”陈瑞孙边骂边被士兵无情的拖出去。

陈瑞孙被杀后,他的妻子抱着年幼的小女儿也随之投井而死。

与陈瑞孙有同样命运的还有崇安令孔楷,都是因为拒绝陈友定而被害。

天高皇帝远,何况战乱时期,元朝皇帝根本没有心思理会陈友定怎么这么样。

几位官员接连被杀,这让镇守建阳的詹翰心生畏惧。待孔楷死后不久,詹翰就在建阳城内贴出征兵告示,从而结兵自保。这些告示被陈友定安排在建阳的眼线看到,眼线偷偷把这件事告诉陈友定,陈友定刚开始还不明白詹翰为什么要这么做,后来仔细琢磨,方琢磨出一点意思。

接下来,陈友定也开始征兵,不过他与詹翰的方法不同,詹翰征兵需要对方自愿,而陈友定则是强制性的征兵,四处抓壮丁来扩充自己的队伍。

数日后,看着逐渐壮大的队伍,陈友定得意,开始挑衅詹翰,要詹翰归附他,詹翰不从,陈友定于是发兵进攻建阳,詹翰不敌,也被杀。

斩杀同僚,同时又为了表示他对元大都的忠心,他继续向大元朝进贡物资。积极准备了几车贡物,派亲信押运去元大都(今北京)。不过他也有倒霉的时候,在押运贡物去元大都的路上,他的物资被起义的农民军劫走,不过他毫不在意,而是命手下又准备了几车贡物,改为海运送去元大都。当元大都收到这些东西后,更加信任陈友定,赐予他更大的官职。第十一章沉重打击

当陈友定还在窝里与同僚斗争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开始大规模讨伐张士诚,李文忠率先从诸全新城攻打杭州,李文忠军来势汹汹,杭州很快失守,李文忠被升为浙江行省平章。

接着徐达与常遇春会师攻克淮安,不过后来转战陈友定的地盘兴化,兴化沦陷后,又于五月攻克朱元璋的老家濠州(安徽凤阳)。攻克濠州,对朱元璋来说,是一件喜事,他决定亲自回故乡“省陵墓,宴父老”,从而光宗耀祖。

先说省陵墓,因为战乱,那些坟头早不见了,更何况那时的朱元璋家又一贫如洗,连买草席的钱都没有,这么多年过去了,骨头都被孤狼野狗给叼走了,所以说省陵墓,其实就是个幌子,宴父老倒是真的。

宴请父老,朱元璋搞了很大排场,全村所有人,从村东头到村西头,连他曾经出家当和尚的寺庙都不放过,大和尚小和尚都被拉过来吃酒。谁也没有想到当初的小人物朱重八,现在能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个个羡慕眼红到不行。

省陵墓,宴父老后,朱元璋与几位大将开始探讨正事,就是怎样讨伐张士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说不到正点上,最后李善长补充说,“张士诚雄踞江浙一带,江浙是富庶之地,以张士诚现在的势力,我们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李善长这么一说,大家都不再开口,而朱元璋也有些许不高兴,只有大将军徐达自告奋勇,双手抱拳向朱元璋请命说,“不管张士诚有多厉害,我都愿请命讨伐他。”

此话一出,朱元璋得意,当下就答应了徐达。

进入八月,徐达攻打湖州,这次与之交锋的正是张士诚爱将李伯升将军。

湖州之战的同时,太史令刘基也没有闲着,徐达率师刚离开应天,刘基就入殿求见,不过被右相国李善长挡在门外,李善长可没有忘记刘基给他的气受,不过刘基早已忘了。

急着见朱元璋,刘基好声好气的对李善长说:“相国大人请让一让,臣有要事禀报大王。”

李善长斜起眼睛说:“能有什么大事?大王正在里面休息,闲杂人等不得进去打扰。”

刘基直起身子问,“臣不知哪里得罪了相国大人?”“我有说你得罪了我吗?”现在的李善长像极了无赖。

刘基皱眉,“相国大人,臣的确有要紧事找大王,你请自便。”说着不再理会李善长,就要入殿。“站住!”李善长高声喝住刘基,继而拦在他的前面说,“一个小小的太史令,敢在我相国面前耀武扬威,告诉你,别拿大王来压我。”

刘基不解,好奇的问:“相国大人,你很莫名其妙,我们之前有过节吗?”

李善长看着刘基咬牙切齿,看到他这幅模样,刘基反倒笑了,摇摇头,把双手背在身后,准备再次踏进大殿。

这下,李善长可恼了,他快步走到守大殿的士兵跟前,然后抽出刀指着刘基的后背说,“你若再动,我就杀了你,我要让你看清楚,究竟是相国大,还是你这个太史令大!”

其实李善长气不过的就是刘基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只想刘基能服服帖帖的对他说几句好话就算了,可是耿直不阿的刘基就是不愿意服软,就这样,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就此成了冤家,甚至到后来水火不容。

刘基还要继续走,李善长当然不敢在大殿前杀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基跨进大殿内,他真是快被刘基气死了,这次,他们结的梁子大了。“我发誓,我早晚要你刘基死在我手里。”李善长心里对自己这样说。

找到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正在聚精会神的看兵书,难怪刚才李善长那么大声,朱元璋都没有听到。

刘基上前躬身问安,“大王。”“什么事?”朱元璋眼睛并没有离开兵书。

刘基说:“臣认为有一件事应该提醒大王。”“什么事?”朱元璋放下兵书。

刘基再上前一步,然后小声说:“是有关小明王韩林儿的事。”

朱元璋知道刘基想说什么,这也正如他所想,只是挥手说:“就照你的意思办吧。”“是。”刘基很听话的从大殿内退出来。

刘基走后,朱元璋派人叫来廖永忠,吩咐好一切,廖永忠即刻动身。

廖永忠以迎接小明王为由,行至瓜州,在船上,他趁小明王不注意,杀死他,然后把小明王的尸体沉入河里。韩林儿死了,朱元璋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做一把手。

话题再转到湖州之战上,徐达与李伯升对阵,李伯升远远不是徐达的对手,很快湖州沦陷,李伯升被捕。

李伯升被捕,对张士诚来说,正如失去了左膀右臂,无非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