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7 22:59:23

点击下载

作者:张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试读:

人生路上的舍与得(代前言)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选择;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工作,选择伴侣……选择了这个,就意味着要舍弃另一个。然而,没有舍就没有得。大海舍去湖泊的波澜不惊,得浩渺无垠;黑夜舍去白天的热闹喧嚣,得明月幽境;小草舍去花朵的艳丽多姿,得朴实可爱;雏鹰舍弃母亲的温暖怀抱,得自由翱翔……

舍弃不一定能得到,但不舍弃就一定得不到。当我们的内心满载痛苦的忧思与回忆,腾不出一点空间承载快乐时,我们的生活中就只会充满痛苦。因此,我们必须放下该舍弃的过往,抛却忧愁烦闷,给快乐腾出空间。舍原路,得新路;舍烦恼,得快乐;舍计较,得豁达;舍名利,得清心;舍旧情,得幸福……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并且大多数人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不惧艰辛的勇气,但坚持不懈的前提是选择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如果在前行的道路上有着太多的荆棘与坎坷,那么,坚持只会让我们身心疲惫,梦想也越来越遥不可及。这时,我们就要先停下来,想一想,虽然在回首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很难割舍以前努力所得的成果,但如果发现目标错了,方向反了,就一定要果断地舍弃无谓的执著,及时回头,重新寻找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出发。

生活中的不如意比比皆是,我们有舍不掉的旧路,更有丢不掉的烦恼。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很多烦恼都是自己寻来的,来自于我们不宁静的内心,心若清净,烦恼自然无处遁形。面对生活中的烦心事,不如看开想开,不能看开的就遗忘,这样烦恼也会烟消云散。

有的时候人们会有烦恼,是因为人会计较。该得的没有得到,本属于我们的东西无端被他人拿走,自然会心生计较。但是做人如果太计较,生气烦恼的只会是自己,也会与他人之间产生隔阂。如果能够多一份豁达之心,宽容他人的错误,忘却心中的怨恨,便可以消除与他人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加和谐,幸福的感觉自然会不请自来。

不与他人斤斤计较,多一份淡泊,就多一份快乐。当我们千辛万苦地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上了成功之路时,也将获得成功应有的回报,如金钱、荣誉、名利、功劳等。然而,名利只是身外之物,真正的富有不是一个人收获了怎样的成功,拥有了多少金钱,得到了多么高的荣誉和名利,而是一种心灵的富足。舍弃利欲和烦恼,则得心的宁静。

要做到心的宁静确实不太容易,除了利欲和烦恼之外,我们的内心还会有各种回忆和情绪充斥其中,尤其是各种情感的回忆。曾经温暖美好的情感像一部电影不断地在我们脑海中播放,那些刻骨铭心的画面让我们痛彻心扉,使我们愈发难忘,以致陷入感情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然而,不释怀过去就无法获得未来。放弃对旧情的依恋,不要把时间放在对感情过往的追忆上,得不到的就是不适合自己的,错过的就是应舍弃的。放弃旧情,才能让时间慢慢抚平一切,获得新的爱情和婚姻的幸福。

人生无处不充满了舍与得的智慧。舍与得,既对立又统一,生活也在这一收一放之间达到和谐与圆满。参透舍与得的智慧,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为自己赢得幸福而无悔的人生。本书将舍与得的智慧运用于做人、做事、交际、爱情、婚姻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为我们修炼舍与得的人生智慧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在本书的策划与创作过程中,作者得到了宿春君、邢群麟、许长荣、上官紫微、史慧莉、王光波、丁敏翔、杨茜彦、胡明媛、陈思思、刘默、周凯、黄桂月、李倩、张平、王阳、刘路云、刘亨巧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深表谢意。

阅读会带来愉悦,编写这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我们吸取了他人智慧的精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希望给读者朋友们带来宝贵的精神食粮。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第一章 舍与得之间,人生不留遗憾

舍得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更是一种睿智的表现。明智的舍得胜过盲目的执著,它让你远离盲从、迷失、狭隘。当你能够坦然地舍弃某样东西时,你就不会再为失去而焦虑,你的心灵也就得到了升华。

舍得,是幸福的开始

我们每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最先学会的便是“得”。年幼时,我们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舍不得放弃,长大后我们才懂得了“舍”。对待自己至爱的人,什么都舍得。只有在这时,我们才发现自己内心的富有,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有一个流浪汉在路上走,他背着一大袋沉重的沙子,身上缠着一根装满水的粗管子,右手托着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左手拿着一块岩石,脖子上用一根旧绳子吊着一块大磨盘,脚腕上系着一条生锈的铁链,铁链上拴着大铁球,头上还顶着一个已腐烂发臭的大南瓜。这个流浪汉吃力地走着,每走一步,他脚上的铁链就发出“哗哗”的响声。他呻吟着,抱怨自己的命运如此艰难。正当他在炎炎烈日下艰难行走时,迎面来了一位老人。老人问:“疲倦的流浪汉,你为什么不将手里的石头扔掉呢?”“我真蠢。”流浪汉明白了,“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于是,他扔掉了石头,觉得轻松了许多。不久,他在路上又遇到一位老妇人。老妇人问他:“疲倦的流浪汉,你为什么不把头上的烂南瓜扔了呢?你为什么要拖着那么重的铁链子呢?”流浪汉答道:“很高兴您能帮我指出来,这是我没有意识到的。”于是,他解开脚上的铁链子,把头上的烂南瓜扔到路边。他又觉得轻松了许多。后来,他又遇到了一位小伙子。小伙子见到流浪汉十分惊讶:“流浪汉,这一路上有的是沙子,你为什么还要扛一袋沙子;你带了一根水管,好像要去穿越沙漠,可你瞧,路旁就有一条小溪。”听到这些话,流浪汉又解下了水管,倒掉了口袋里的沙子。他站在路边,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看到自己脖子上挂着的磨盘,意识到正是这个东西使自己不能直起腰来走路,于是他解下磨盘,把它远远地扔进河里。终于,他卸掉了所有负担,漫步在凉爽的微风中,那一刻,他感觉到一身轻松。

原来生命可以不必那么沉重,只要懂得舍弃,就能让自己轻松起来。解脱才是快乐,放下身上的负担,寻找心灵的家园。

很多人害怕自己会失去太多,其实,舍,不仅不会失去,反而会得到更多,因为舍是付出,付出总会有回报。舍不得该抛弃的东西,或者一味追求无用的,往往会失去更多。其实,“舍”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给予他人的一句温暖的话、一只扶持的手、一个深情的拥抱,哪怕是陌生人的一个善意的微笑,都是一种舍。

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也是一门处世的学问和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如果能够真正掌握了舍与得的人生智慧,便等于掌握了打开人生幸福之门的钥匙和通往成功之路的机遇。

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有一个年轻人,自认为很聪明,很想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学业仍然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位大师请教。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山上有许多漂亮的小石头。每次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随身背着的袋子里。很快,这名年轻人就觉得吃不消了。“大师,再背下去,别说到山顶了,恐怕我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说:“该放下了,不放下,背着石头怎能登山呢?”年轻人一愣,顿时觉得心中一亮,向大师连声道谢。之后,年轻人专心做学问,终于有所成就。

其实,人要有所得就要有所失,只有学会舍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要舍得城市的繁华;要想成为一名登山健儿,就要舍得娇嫩、白净的皮肤;要想永远拥有掌声,就要舍得眼前的虚荣。梅花舍弃了安逸和舒适的生长环境,才能得到笑傲冰雪的艳丽;大地舍弃了绚丽斑斓的黄昏,才会迎来旭日东升的曙光;船舶舍弃了安全的港湾,才能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1805年,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击败俄奥联军。1807年弗里德兰战役中,俄军又战败,实力大为减弱。刚登基的亚历山大一世为积蓄力量,使用了新的策略——以卑微的言辞讨好对方,处处表示退让。1808年秋,拿破仑邀请亚历山大在埃尔富特举行第二次会晤。这次会晤,是拿破仑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以法俄两国的友谊威慑奥地利。消息传到俄国宫廷,激起一片抗议声。亚历山大的母亲在给亚历山大的信中写道:“切不可前往,你若去就是断送帝国和家族的荣誉,悬崖勒马,为时未晚,不要拒绝母亲出于荣誉感对你的要求。我的孩子,我奉劝你,及时回头吧!”然而亚历山大却认为,当时俄国的力量还不足,必须佯装同意拿破仑的建议,应该“造成联盟的假象以麻痹之,争取时间妥善做好准备,一旦时机到了,再从容不迫地促成拿破仑垮台”。抵达埃尔富特后,亚历山大言辞卑恭,在为期两周的会晤中,与拿破仑形影不离。在一次看戏中,当女演员说出伏尔泰《奥狄浦斯》剧中的一句台词“和大人物结交,真是上帝恩赐的幸福”时,亚历山大煞有介事地说:“我在此每天都深深地感到这一点。”一天,亚历山大有意地去解腰间的佩剑,却发现自己忘了佩戴,拿破仑见状便把自己的宝剑赠给了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假装很感动,热泪盈眶地说:“我把它视作你对我的友好表示予以接受,陛下可以相信,我将永不举剑反抗你。”1812年,俄法两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十分尖锐。亚历山大认为这时的俄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于是,一举击败了拿破仑。后来,亚历山大说:“拿破仑认为我不过是个傻瓜,可是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

大舍大得,小舍小得,最大的舍就是最大的得。亚历山大用最大程度的舍,收获了最大程度的得,虽然被拿破仑认为是傻瓜,但他却用舍得的智慧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可见,保持简单和快乐的心态的关键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

接受失去,舍得放弃

我们往往只是看到一些人舍去世俗的荣华富贵,却忽略了他们舍弃这些东西背后所得到的更加宝贵的财富,那便是无穷的智慧和宁静豁达的人生态度。其实,人生就是一连串取舍的过程,有取就有舍,有舍才有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联合国在成立之初,由于资金非常紧张,要想在繁华都市购买一块土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联合国对此一筹莫展。听到这一消息后,洛克菲勒家族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土地并将这块土地无条件地赠予了这个刚刚挂牌成立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同时,洛克菲勒家族又将毗临这块土地的大面积土地全部买下。对于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惊人之举,美国的许多大财团都吃惊不已。870万美元,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相赠,并且不附加任何条件。美国许多财团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说:“这简直是蠢人之举!”并断言:“如果这样经营下去不出十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建成完工,毗邻区域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入了洛克菲勒家族财团。这样的结局,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过洛克菲勒家族捐赠之举的人们都目瞪口呆。

如果洛克菲勒家族没有做出“舍”的举动,就不可能有“得”的结果,舍和得永远是辩证统一的。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却执著于“得”,常常忽略了“舍”。殊不知,没有舍就没有得,凡是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终会因为无尽的欲望而一无所获。

在人生的路上,你之所以举步维艰,是因为你背负太重;你之所以背负太重,是因为你还不会放弃。放弃了烦恼,你便会与快乐结缘;放弃了名利,你便步入了超然的境地。

要得的便要,要不得的便不要

一天中用于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会耗尽我们大量的精力,也因此常常听到人们抱怨自己生活得很累,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

首先,我们应该懂得什么是要得的,什么是要不得的;其次,要得的便要,要不得的便不要。也就是说,既要学会获取,也要懂得舍弃。舍得,有舍便有得,收放自如,人生才能平衡。

事物总是在各种平衡中发展前进的,如果你希望活得轻松,就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一些名利,放弃一些烦恼,放弃一些本不属于你的东西。放弃是智者面对生活的选择,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会有所得。一个农夫和一个商人在街头的拐角处发现了一堆未烧完的羊毛。两个人各分了一半羊毛背在自己的肩上,往家里走去。路上,他们又发现了一些绸缎,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了上好的绸缎背在身上;贪婪的商人却将农夫扔下的羊毛和剩余的绸缎统统背在身上,气喘吁吁地上路了。走了不久,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器,农夫便将绸缎扔在地上,将银器抱在怀里;商人则因背了大量的羊毛和绸缎而无力再拿银器了。走着走着,忽然下起了大雨。精疲力尽的商人背上的羊毛和绸缎全被雨水淋湿了,他再也支持不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了家。可见,农夫明白放弃与选择的道理,所以他舍弃了羊毛、绸缎,最终得到了银器。

法国艺术家杜拉斯曾说:“人这一生,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能得到,总有可惜的事情,总有放弃的东西。不会放弃,就会变得极端贪婪,结果什么东西都得不到。”

学会放弃,可以使你轻装前行去攀登人生的巅峰。学会选择,你就会发现,放弃并不是一件难事。牢记钱穆先生“要得的便要,要不得的便不要”的忠告,我们的生活将多些快乐,多些自如。拉斐尔在他11岁那年,常常去湖心岛钓鱼。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又来钓鱼。装好诱饵后,他将渔线一次次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晖下泛起道道涟漪。忽然,钓竿的另一头开始往下沉。拉斐尔知道一定有大鱼上钩,急忙收起渔线,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鱼拉出水面。好大的一条鲈鱼啊!月光下,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看了看表,已是晚上十点,但距离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孩子说。“再没有这么大的鱼了。”孩子伤感不已。拉斐尔环视四周,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的人了,但他从母亲的表情中知道这个决定无可更改。暗夜中,鲈鱼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了。多年后,拉斐尔成为了纽约市著名的建筑师。虽然他再也没钓过那么大的鱼,但他为此深深感谢母亲。因为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钓”到了生活中的“大鱼”,在事业上成绩斐然。

舍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现实中,并不是人人都能把握好舍与得的尺度。

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只要秉承“要得的便要,要不得的便不要”的原则,选择好的,舍弃不好的,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不能舍,便在泥潭中踟蹰

一场暴雨刚过,道路一片泥泞。一位老太太到寺庙进香,一不小心跌进了泥潭,浑身沾满了污泥,香火钱也掉进了泥里。她没有起身,只是在泥里捞个不停。这时,恰巧有一位慈悲的富人坐轿经过这里,看到这个情景,想去扶她起来,又怕弄脏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于是便让下人把老太太从泥潭里扶起来,还给了她一些香火钱。老太太十分感激,连忙道谢。一名僧人看到老太太满身污泥,连忙避开,说道:“佛门圣地,岂能玷污?还是整理干净了再来吧!”瑞新禅师看到这一幕后,径直走到老太太的身边,扶她走进大殿,笑着对那名僧人说:“旷大劫来无处所,若论生灭尽成非。肉身本是无常的飞灰,从无始来,向无始去,生灭都是空幻一场。”僧人听到此便问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难道连成佛的心都不存在吗?”瑞新禅师指指远处的富人,嘴角浮起一丝苦笑:“不能舍,不能破,还在泥里转!”僧人听了禅师的话,顿时感到无比惭愧。瑞新禅师便以此事训示弟子们:“金钱珠宝是驴屎马粪,亲身躬行才是真佛法。身躬都不能舍弃,还谈什么出家?”

故事里的富人舍不得自己的一身衣裳,虽然身处佛门静地,却没有参透佛家舍得的真意。

河蚌舍弃安逸,才拥有了孕育珍珠的权利;种子舍弃花朵,才具有了诠释春天的资格。取与舍在自然的涤荡中,展现并昭示了生命的高度。

人之所以能成功,原因之一是由于他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放弃。舍,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应该懂得:得,要先舍;而舍,则终必得。舍不舍得,怎样去“舍”,又怎样去“得”,就全看自己了。

舍鲜花之绚丽,得果实之香甜

社会前进的步伐越快,生活中的诱惑便越多。很多人在世事种种繁华的表象前停下了自己的脚步,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忘记了自己原本的人生理想。然而,人的前进行程就是一个不断舍弃的过程。没有舍弃,我们很可能会被重重压力压垮在前进的道路上。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安稳的工作,舍不得放弃值得回忆的过往,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追逐……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健康与年华。没有人能计算得出,在得到一些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从指间溜走。只有敢于舍弃、勇于放弃的人,才能抓住生命中有限的“沙子”。有一位住在深山里的农民,因为土地贫瘠,连年歉收,生活难以维持,于是便四处寻找致富的好方法。一天,一位从外地来的商人给他带来了一样好东西——一粒粒不起眼的种子。但据商人讲,这不是一般的种子,而是一种叫做“苹果”的水果种子,只要将其种在土壤里,勤于浇水、施肥,两年以后,就能长成一棵棵苹果树,结出数不清的果实,拿到集市上,便可以卖出好价钱。欣喜之余,农民急忙将苹果种子小心收好,但脑海里随即涌现出一个问题:既然苹果这么值钱、这么好,会不会被别人偷走呢?于是,他特意选择了一片荒僻的山野来种植果树。经过近两年的辛苦耕作,浇水施肥,小小的种子终于长成了一棵棵茁壮的果树,并且结出了累累硕果。农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特意选了一个吉利的日子,准备在这一天摘下成熟的苹果,挑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然而当这一天到来时,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一片红灿灿的果实,竟然被外来的飞鸟和野兽们吃了个精光,只剩下满地的果核。想到这两年的辛苦劳作和热切期望,农民不禁伤心欲绝,大哭起来。他的财富梦就这样破灭了。在随后的日子里,他的生活仍然很艰苦,不知不觉间,几年的光阴如流水一般逝去。一天,他偶然来到了这片山野。当他爬上山顶后,突然愣住了,因为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大片茂盛的苹果林,树上结满了红苹果。这会是谁种的呢?在惊喜中,他思索了好一会儿才找到了答案。这一大片苹果林就是他自己种的。几年前,那些飞鸟和野兽在吃完苹果后留下的果核,经过几年的时间,果核里的种子慢慢发芽生长,终于长成了一片更加茂盛的苹果林。现在,这位农民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这一大片林子中的苹果足以让他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农民失去了几棵苹果树,却得到了一片更加茂盛的苹果林。可见,失去有时也是一种获得。

有这样一首小诗:不舍弃鲜花的绚丽,就得不到果实的香甜;不舍弃黑夜的温馨,就得不到朝日的明艳。自然界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有哭有笑,有苦有甜,有舍弃“绚丽”和“温馨”的烦恼,也有获得“香甜”和“明艳”的喜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获得是一种美丽,舍弃也是一种美丽。

所以,在选择与放弃之间,我们要慎重考虑。只有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我们才能悟出舍弃之道和获得之法,并运用于生活,使我们从生活的繁锁中解脱出来。

适时舍弃,中和生活酸碱度

生活就像是酸碱度的测试,酸性过大,会让人感觉自己的世界充满了计较与小性;碱性过大,则会发现生活缺少调味剂。人们在做事时也是一样:过于执著,容易让人走入误区;而做事没有长性,就会使人难以坚持原有的路,于是尝试不同的方式,却对自己前进的方向更加迷茫。

如果人生想要少一些遗憾,就要在进退间取舍,有最明确的判断,在该前进的时候勇敢前行,不悲观,不畏惧,勇于坚持自己的看法;在该后退的时候不去计较得失,而以大局为重舍弃眼前的短期利益。只有拥有这样豁达的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进退得当。

这个世界上不缺少敢于追求的人,缺少的是能够适时放弃、抛弃负累的人。敢于放弃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英国的退役军官迈克莱恩曾是一名探险队员。1976年,他随英国探险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但在下山的时候,却遭遇了狂风暴雪。每行一步都极其艰难,最让他们害怕的是,风雪根本就没有停下的迹象。可是,他们的食品已剩余不多,如果停下来扎营休息,他们很可能在没有下山之前就会被饿死;如果继续前行,大部分路标已被大雪覆盖,这样不仅要走许多弯路,而且,每个队员身上所带的吸氧设备及行李等物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这样下去,他们不饿死,也会因疲劳而倒下。在整个探险队陷入迷茫的时候,迈克莱恩率先丢掉所有的随身装备,只留下不多的食品,轻装前行。他的这一举动几乎遭到所有队员的反对,他们认为现在离下山最快也要10天时间,这就意味着这10天里不仅不能扎营休息,还可能因缺氧而使体温下降,导致冻坏身体,那样,他们将会有生命危险。而对队友的顾忌,迈克莱恩很坚定地告诉他们:“我们必须而且只能这样做,这样的风雪天气有可能10天或者半个月都不会好转,再拖延下去,路标会被全部掩埋。丢掉重物,就不允许我们再有任何幻想和杂念,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徒手前行,就可以提高行进速度,也许这样我们还有生的希望!”最终,队员们采纳了迈克莱恩的意见,一路上相互鼓励,忍受疲劳和寒冷,不分昼夜前行,结果只用了8天时间,就到达了安全地带。而恶劣的天气,正像他所预料的那样,从未好转过。若干年后,伦敦英国国家军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找到迈克莱恩,请求他赠送一件与英国探险队当年攀登珠穆朗玛峰有关的物品,不料收到的却是迈克莱恩因冻坏而被截下的10个脚趾和5个右手指尖。正是当年正确的放弃,挽救了所有队员的生命;也是由于这个选择,他们的登山装备无一保存下来,而冻坏的脚趾和指尖,却在医院截掉后,留了下来,这是博物馆收到的最奇特而又最珍贵的赠品。

有正确的判断才有了正确的道路,如果只是一味地等待,为了额外的负担而搭上生命,那将是一件多么得不偿失的事情。虽然少了装备,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有了重新出发的机会。如果一味执著于等待,那么只有葬身雪山。

我们不要过于计较自己失去了什么,而要看看得到了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做出进退的判断。该前进的时候果断前行,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不被周围嘈杂的声音所迷惑和动摇;该放弃的时候果断放弃,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古人说“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看似失去的表面,说不定也是一种获得。

第二章 转念再转身,便得人生宽境

人生不可能完全被掌控,生命中总有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对于这种情况,有时无须太过执著。你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的事情,往往会有突发状况。生命历程往往也像河流一样,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碍,达到某种意义上的突破,就必须放下“执著”,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变通,这样人生境界就被拓宽了。

只需换个地方打井

生活有时就像打井,如果在一个地方总打不出水来,你是一味地坚持继续打下去,还是及时调整策略,去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才能和心智,也总有着一些更适合我们做的工作。在竭尽全力拼搏之后却仍旧不能如愿以偿时,我们应该这样想:是不是我转入另外一条发展道路上,反而能取得成功?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时,也应该告诉自己:“一直认为很适合自己的事原来并不适合我,不过,一定还有比这个更适合我的。”这样告诉自己时,另外一条新的道路就会立即展现在你的眼前。

尝试着换个地方打井,也同样会觅到甘甜清澈的泉水。有一位农民,从小便有了当作家的理想。为此,他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每天坚持写作。他将一篇篇改了又改的文章,满怀希望地寄往各家报社和杂志社。可是,好几年过去了,他从没有发表过只言片语,甚至连一封退稿信也没有收到过。终于在29岁那年,他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刊物的总编寄来的,信中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相对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却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了……”当时的这位农民是现在有名的硬笔书法家——张文举。

我们要充分认识、挖掘自己的潜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否则有可能虚度了光阴,埋没了才能。职场中,有人终日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牢骚满腹,却甘于如此,得过且过;有人痛下决心,果断地告别待遇不错的“铁饭碗”,去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有人维持着痛苦的婚姻,对外人制造幸福的假象;有人果断地放手错爱,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人生如轨,行程如车,及时为人生寻找新航线,就会欣赏到另一种精彩绮丽的美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做打字机的投资,因受人欺骗,损失了19万美元;又经营出版公司,因为是外行,不懂专业,又赔了10万美元。接连两次受挫,不仅把自己多年心苦赚来的稿费赔个精光,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才能,却有文学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走文学创作之路。终于,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如果我们用心地去观察那些成功者,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个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聪明的人,在为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发挥而寻找途径的时候,所遵从的第一要务不是要求自己立即学习到新的本领,而是试图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限。

当我们执著于在某个地方打井的时候,也许甘甜清澈的泉水就在我们身后。

做自己人生的导演

人生需要选择,也需要放弃,选择与放弃是成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选择是人生成功路上的航标,只有量力而行的睿智的选择,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崔琦,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个“怪人”。他远离政治,从不在众人前抛头露面,整日沉浸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贝尔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如常地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崔琦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画地手工完成,即使发电子邮件,也是请秘书代劳。他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间去追赶!崔琦放弃了世人眼中炫目的东西,为自己赢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也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人的一生很短暂,在众多的目标中,我们必须依据现实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如果在放弃之后,烦乱的思绪梳理得更加清晰,模糊的目标变得更加明确,摇摆的心变得更加坚定,那么放弃对我们而言就是一种莫大的财富。

学会放弃是一种超越,睿智的人都懂得该放弃时就放弃。不吐故就无法纳新,看似艰难的取舍,可以让我们走出人生的迷途。当你能够放弃一切,做到简单从容的时候,人生的低谷就已经过去。《百喻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猩猩,手里抓了一把豆子,高高兴兴地在路上一蹦一跳地走着。一不留神,手中的豆子滚落了一颗,为了这颗掉落的豆子,猩猩马上将手中其余的豆子全部放在路旁,趴在地上,转来转去,东寻西找,却始终不见那一颗豆子的踪影。最后,猩猩只好用手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准备拿原先放在一旁的豆子,怎知那一把豆子也全都被路旁的鸡鸭吃得一颗不剩了。

想想我们现在的追求,是否也是放弃了手中的一切,仅仅为了追求掉落的那一颗豆子?我们不应对已经失去的耿耿于怀,而是应该紧紧抓住手中已有的。失去心爱之物大都会在我们的心里留下阴影,有时甚至因此而备受折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调整好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与其怀恋过去,不如打起精神去争取未来。

逆向思维,换条路走

当你朝某个目的地走去,眼看就要到达终点,突然发现一块警示牌,上书四个大字:此路不通。这时你会怎么办?

有人选择继续走下去,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之势。结果可想而知,那个人只能灰溜溜地掉头返回。

有人选择驻足观望。不再往前走却也不掉头,原因有二:一是认为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再回头心有不甘且尚存侥幸心理;二是想如果其他的路也不通怎么办?结果驻足良久也未能前进一步。这种人常常会因懦弱和优柔寡断的个性而丧失机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还有一类人,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掉头去寻找另外一条路。也许会再次碰壁,但他们仍会不断地进行尝试,直到找到那条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路。这类人才是真正的勇者与智者,他们懂得变通,直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某地由于一些工厂肆意排放污水,使很多河流污染严重,以至于下游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影响。于是,环保部门会同有关机构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考虑对排污水的工厂进行罚款,但罚款之后污水仍会排到河流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显然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有人建议强令排污工厂在厂内设置污水处理设备。本以为问题可以彻底解决了,却在法令颁布之后发现仍有污水不断地排到河流中,而且,有些工厂为了掩人耳目,对排污过程进行遮掩,让外人无法看到破绽。显然这条路也行不通。之后,当地有关部门采用著名思维学家德·波诺提出的设想:立一项法律,即工厂的水源输入口,必须建立在它自身污水输出口的下游。

看起来这是个匪夷所思的想法,但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个好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促使工厂自律。假如自己排出的是污水,输入的也将是污水,这样一来,工厂只能采取措施净化输出的污水。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在一些暂时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面前,我们应该学着变通,不能死钻牛角尖,要能够及时转换思路,改变方法,寻找一条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善于变换思路和方法,审时度势,适时突破,在不断地变化中迅速找出新的应对方案。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有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了移山大法,于是有人找到这位大师,希望他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了。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生活中的一些东西,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有时,只要我们放弃盲目的执著,选择理智的改变,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大凡高效能的成功人士,都是从改变思路开始成就辉煌的。

成功也许就隐藏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假如你能发现它、抓住它并利用它,那么,你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也许一个不经意的角度转换,就会让你在不经意间解决了问题。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毕加索把孩子比作艺术家是因为孩子有着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而孩子成年后会渐渐丧失灵活的思维。有一个摄影师,每次为他人拍集体照时,照片上总有些人是闭眼的。闭眼的人看见照片非常生气,怪罪摄影师有意破坏自己的形象。拍照时,摄影师喊“一,二,三”恰巧有人在“三”上闭了眼,看来,要想让所有拍照者都睁着眼确实难办。后来,摄影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请所有拍照者全闭上眼听他的口令,同样是喊“一,二,三”,但是在听到“三”时一起睁眼。果然,照片上一个闭眼的也没有,全都显得神采奕奕,十分精神,众人看了都非常高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无限的思维空间里,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就能从“山重水复”的迷境中走出来,欣赏到“柳暗花明”的美景。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静止不前的,世易时移,我们的思路也要跟着改变,才能追赶上时代的潮流。“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勇于改变思路的人,才能创新,才能让成功持久。

在直行路上转个弯

有时,人们常常执著于某种念头,不到黄河心不死,却往往忽视了人生的道路上本就有很多的岔路口,适当地转弯也许能够看到更加美丽的风景。有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您指点,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道。老师父闭着眼睛,隔了好一会儿,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然后挥挥手,示意年轻人回去。回到公司,其中一个年轻人递了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年轻人留了下来。日子过得很快,转眼10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年轻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上品种改良,逐渐成为了一名农业专家。留在公司里的年轻人也不差,他努力拼搏,渐渐受到器重,后来当上了经理。有一天两个人相遇了,得知彼此的近况后,不由得感叹起来。“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非待在公司?所以我辞职了。”农业专家问经理,“你当时为什么没听师父的话呢?”“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吃苦、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大惑不解中,两个人又去拜望老师父,老师父仍然闭着眼睛,隔了好一会儿,回答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然后挥挥手……

在同样的指引下,两个年轻人各自寻找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一个选择继续直行,在原来的公司升为经理;而另一个则选择了在原来的道路上转个弯,从别处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过一念间”,看上去他们都摆脱了原先不如意的状态,获得了快乐,但是细细看来,两个人的心境却有着微妙的差别:农业专家彻底从原来“难过”的日子中解脱了出来,为自己重新定位;另外一个年轻人靠着自己的忍耐力和进取心在原公司得到升职。虽然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路,但都是在转念之间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上帝在关闭一道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在人生走向歧途或出现困境时,千万不要绝望灰心,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将自己逼进死胡同。应该直行的时候你不直行,这是错失良机;遇到转弯的时候你不转弯,这是不懂得回头是岸。

不钻牛角尖,获得心境的坦然

有个渔民每次出海之前都要立一个誓言,并且他从来不违背自己的誓言。他捕鱼的技术非常好,每次鱼汛都能网到好多鱼。一天,他听说市场上墨鱼最受欢迎,总是供不应求,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这次鱼汛带来的大部分都是鳗鱼,因为要遵守自己的誓言,他把所有的鳗鱼都放了,空手回到了家。他再次来到市场,发现市场上价钱最贵的是鳗鱼。于是,他又立誓下次出海只捕鳗鱼。再次出海时,他一心想捕鳗鱼,可捕到的全都是墨鱼,于是他又空手而归了。别人都劝他,不要再立什么誓言,因为谁也不能预知明天。但是他并没有把劝告放在心上,出海的时候依旧立下誓言:“这次出海,无论是墨鱼还是鳗鱼我都要捕。”又一次出海,这位渔民既没有捕到墨鱼,也没有捕到鳗鱼,网里的全都是螃蟹,而这次他没有再放走螃蟹。但是他已经没有了力气收网,因为没有捕到鱼,他已经好多天没有吃饭了,饿得昏了过去,掉入大海……

这个渔民为他的固执付出了代价。

固执者坚持己见,不懂变通,常常会钻进牛角尖出不来。因为缺乏见识,就不会客观分析环境,因此就不能客观、公正地判断人或事,这样势必后患无穷。

固执的人往往容易走极端,自以为是,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却总觉得是别人不对。当自己不能和他人取得一致意见时,从来不反思自己的行为,而是认为别人做错了什么。

生活中,遇到困境、问题并不可怕,只要开动脑筋,总会找到出路。真正的勇敢是敢于放手,真正的聪明是懂得变通,遇事不钻牛角尖。

不执著于自我,远离烦恼

我们常常习惯说:我的钱、我的面子、我的家、我的儿子、我的财产、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名誉、我的身体……“我”的观念从不淡薄,免不了执著加深,于是一切的烦恼痛苦也就日益渐增,接踵而来。而一旦放下自我,则一切烦恼痛苦立刻消失,回归淡定。

庸人自扰,自寻烦恼;愚人自缚,自裹天足,这是世间不断上演的悲剧。我们常常像蚕蛹一样,忙碌着为自己编织一个精致难破的茧,将自己束缚起来。宋代文学家苏轼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轼觉得身心舒畅,于是问禅师:“禅师,您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好庄严,像一尊佛!”苏轼听了非常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轼:“学士,您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苏轼半开玩笑地回答说:“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也很高兴。禅师被人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轼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消息传到苏轼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轼神情并茂地如实叙述了一遍他与佛印的对话。苏小妹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她听了苏轼得意的叙述之后,说道:“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苏轼哑然,方知自己禅功远不及佛印禅师。

苏轼为什么会输给禅师?原因就在于他心中还有一个执著于“我”的念头,听佛印禅师说自己像佛就喜笑颜开,而在嘲弄禅师时便得意万分。

人总是倾向于自我保护,自我信赖,凭自己固有的经验行事。殊不知,人们所执著的“我”并不是那个真我,而是理想中的一个幻影。因此,有人曾说:“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今,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用智慧去庄严一切,不要用自我的私心去分裂。”

那么如何放下“我”的观念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一位教授和女儿在山上散步,看到了两棵树,一棵很茂盛,另一棵却已枯萎。这时,教授的两个学生全心和全意恰巧走过来,长者就问他们:“你们看哪一棵树好看?”全心首先说道:“茂盛的这棵好看!”长者听后,点点头。全意接着便说:“我倒是觉得枯的那棵好!”长者听后也点点头。女儿不解地问父亲:“您都点头,到底哪一棵好看啊?”教授反问女儿:“那么,你认为哪一棵好看呢?”女儿想了想,回答道:“枝叶茂盛的那棵固然生气勃勃,枝叶稀疏的那棵也不失古意盎然。”教授听后微笑不语。

确实,真正的智者不会以“我”的标准和偏见去要求万物,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万物平等,并没有高下之分,没有善恶美丑、高下贵贱的分别,因此荣枯也一样美好。

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我”,最放不下的也是这个“我”。很多人拼尽一生,去赚取这个“我”所需要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最终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痛苦。过于执著自我,往往容易被外物牵着鼻子走。

放下自我的执著也是如此,首先要冲出“我”的束缚,打破私欲,拓宽胸怀,提升境界,经常自我反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关爱他人,放下“小我”,以“大我”的观念去对待所有事物,自然不会心生烦恼。

走出心灵的牢狱

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因为遭受来自社会、家庭的否定、批评和打击,奋发向上的热情慢慢减少,逐渐丧失了信心和勇气,对失败惶恐不安,变得懦弱、自卑、害怕承担责任且不思进取。事实上,他们不是输给了外界压力,而是输给了自己。很多时候,阻挡我们前进的不是别的,而是我们自己。因为怕跌倒,所以走得胆战心惊、亦步亦趋;因为怕受伤害,所以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殊不知,我们在封闭自己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的人生。多年以前,有一个女孩因为失手伤人而进了监狱,尽管后来被释放,可她仍然很痛苦,于是到教堂祷告,希望上帝能够分担她的痛苦。一位牧师看到女孩一脸悲伤,便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女孩泣不成声地说:“我非常不幸,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件事情……”听了女孩的讲述,牧师对她说:“孩子,你是自愿坐牢的。”女孩被牧师的这句话吓住了,说:“您说什么?我怎么可能自愿坐牢呢?”牧师对女孩说:“你尽管已经从监狱里出来了,但在你的心里却心甘情愿地被关在牢里,你这不是自愿坐在心中的牢狱里吗?你虽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世界上最难攻破的不是那些坚固的城堡和城池,而是我们自己为自己编织的“心理囚牢”。我们要想走上成功的道路、摆脱不顺的现状,必须勇敢地走出“心理囚牢”。如果总是对想不通、想不开的事情患得患失,就很容易使自己失去判断能力,最后被囚禁的就是自己的整个人生。

有句话这样说:“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但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可以凭借潜能的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其实,许多人的悲哀不在于他们的运气不好,而在于他们总爱给自己设定许多条条框框,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和奋进的勇气,模糊了他们前行的航向和人生的追求。

所以,勇敢地冲出自己编织的“心理囚牢”,多一点超越,多一份豁达,生活就会不一样。

第三章 谷峰处皆自在,跌倒也能看到风景

无论一个人多么不幸,跌倒了多少次,无论生活有多么难,只要心中有希望,无论是在低谷中还是在高峰处,我们都同样自在。

人生的“冬季”正是反省的好时候

古代,一位官员被革职遣返,他心中苦闷无处排解,便来到一个禅师的法堂。禅师静静地听完了官员的倾诉,将他带到自己的禅房。禅房的桌上放着一瓶水,禅师微笑着对官员说:“你看这瓶水,它已经放置在这里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尘埃、灰烬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官员思索良久,仿佛要将水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地说道:“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瓶底了。”禅师点了点头,说道:“世间烦恼之事数之不尽,有些事越想忘掉越忘不掉,那就索性记住它好了。就像瓶中的水,如果你因厌烦而震荡瓶子,会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那么,你的心灵不仅不会受到污染,反而会更加纯净。”官员恍然大悟。

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容易自我膨胀,导致错误连连,最后跌入人生的低谷。

人生就像四季,有寒暑之分,也有冷暖交替的变化。当一个人处于人生中的“冬季”时,正是好好反省、重新认识自己的时候。不论是刻意压抑或是潜意识,都会在有意或无意中否定了内心的种种孤寂、空虚的感受,也压抑住了由恐惧所引起的各种负面情绪。但总有些人会这样想:“书上写的、朋友说的我都懂,不过,懂得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就这样,这些人不是畏惧改变,就是不善于等待,而错失了反省自己的机会。

人在顺境时得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能在低谷时苦中寻乐,或是让心情归于平静去认识平常疏于了解的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成长。

心灰意冷时,用希望灌溉生命

世事无常,我们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困厄和挫折。遇见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困难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对待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不要把自己禁锢在眼前的困苦中,眼光放长远一点,当你看得见成功的未来远景时,便能走出困境,达到你梦想的目标。

当我们面对失败的时候,当我们面对重大灾难的时候,只要我们坚持在自己的生命之杯中盛满希望之水,那么,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坎坷,我们都能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我们的生命之树才不会枯萎。在一个偏僻的山谷断崖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它刚开始生长的时候,长得和野草一样,但在它的内心深处,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棵野草。我要开出美丽的花朵证明我是百合。”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挺着胸膛,顽强地生长着。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百合说:“我要开花,因为我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我要完成作为一株花的使命;我要开花,我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你们怎样看我,我都要开花!”终于,它开花了,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生长、开花,山谷里到处开满了洁白的百合,因此这个山谷也被称为“百合谷地”。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努力;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像那株百合一样,为自己的明天播下希望的种子。

内心充满希望,它可以为你增添一份勇气和力量。莱特兄弟在研究飞机的时候,许多人都讥笑他们是异想天开,甚至有人对他们说:“上帝如果有意让人飞,早就让他们长出翅膀了。”但是莱特兄弟毫不在意外界的说法,放下他人对自己的怀疑,坚定自己的想法,通过刻苦的钻研,终于成功发明了飞机。当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的时候,教皇曾将他下狱,命令他改变主张,但是伽利略依然苦心研究,并著书阐明自己的观点,后业,他的研究成果终于获得了证实。最伟大的成就,常属于那些在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却能凭借内心的希望坚持到底的人。

暂时的落后一点都不可怕,自卑的心理才是最可怕的。我们要牢记“勤能补拙”的道理,这样既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又能放下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克服不足,弥补缺陷。

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中,凡是能够放下昨天的失败,看得见未来的人,一定能够把握现在,更好地筹划自己的未来。心存希望,积极生活,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

历经风雨沉浮,散发生命清香

人生路漫漫,有鲜花,也有荆棘;有幸福,也有痛苦。在我们前行的路上总是避免不了一些磕磕绊绊,学业的失意、疾病的折磨、自信心的受损、亲人的离去……历经风雨的洗礼,生命才能常驻常新,真理在苦难的磨砺下才会变得强有力。就像一壶好茶,只有坦然面对沉浮,才能让生命散发芳香。一个屡遭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找到高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高僧静静地听完年轻人的抱怨后,吩咐身边的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不一会儿,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高僧抓了茶叶放进茶杯,然后用温水沏茶,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茶杯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轻轻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问:“您怎么用温水沏茶?”高僧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地摇摇头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高僧说:“这可是福建名茶铁观音啊。”年轻人又端起茶杯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高僧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不一会儿,小和尚便提着一壶冒着浓浓蒸汽的沸水进来。高僧起身,又取过一个茶杯,放入茶叶,倒进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身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让人望而生津。年轻人想要去端杯,却被高僧拦住,高僧提起水壶向杯中注入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在禅房弥漫开来。高僧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不同吗?”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高僧点头:“用水不同,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在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才能释放出它的香醇。世间芸芸众生,和沏茶是同一个道理。你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处处得力、事事顺心自然很难。要想摆脱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能力。”年轻人茅塞顿开,回去后刻苦学习,虚心向人求教,后来果然大有作为。

我们周围可能有些人都会像这个年轻人一样,抱怨生活的不公平,觉得命运总是在捉弄自己,却很少认真反思自己是否具备真才实学。

某位哲人说:“做一个勇敢的人,要学会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遗憾。”这句话应该有两个层次的意思:我们要努力建设自己,让自己从温水变成可以泡开一壶香茶的热水,从一粒石子变成一颗闪亮的黄金,这是开掘生命潜能的一层含义;另外,我们化解生命苦难的能力,宽慰自己心灵达到自由豁达的本领,也应该是我们面对人生的力量。

那些在苦海中轮回颠倒的人们,不应愁眉苦脸地迎接岁月的洗礼,而应在逆境中绽放出动人的笑容。

人在低处也飞扬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并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是我们自己还要有信心。我们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当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峰上极目四望,感觉一切好像都离我们那么远。但事实上,站在山顶的人和站在山脚的人,在对方眼中同样渺小,巍峨的只是脚下的山峰,我们并不因位置的升高而变得高大。

所以,即使身处低处,我们也必须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具有天赋,并且要有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的毅力和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追求、奋斗。即便遭遇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并化解,于逆风之处扶摇直上,做到“人在低处也飞扬”。有一个男孩子,刚出生时由于身材矮小、体质很差,躺在观察室里接受观察。医生断言,孩子几乎不可能活过二十四小时!然而,他挣扎着,活过了一周,又是一周……终于,他顽强地活了下来。男孩实在太弱小了,胆怯的他对任何比他大的东西都充满恐惧,甚至连邻居家里的狗也经常欺负他。父亲经常对他说:“孩子,你必须自己面对一切恐惧,勇敢起来!”当他进入学校时,个头矮小的他成为了学校调皮学生的玩偶。他们掀翻他的轮椅,弄坏他轮椅上的刹车,让他从走廊直接“飞”进老师办公室。最可怕的一次是几个同学用绳子绑住他的手,用胶纸封住他的嘴,把他扔进垃圾箱里,接着在垃圾箱外点起了火,滚滚浓烟令他窒息,他万分惊恐,直到一位老师将他解救出来……男孩终于无法忍受了,回到家,想着自己一次次被折磨、被侮辱的遭遇,他放声大哭。他想到了自杀,可他却舍不得疼爱他的父母……高中毕业后,他决定给自己找份工作。每天早上,他坐轮椅,敲开一家又一家店的店门,询问店主是否愿意雇用他。几乎次次遭到拒绝。在经过无数次拒绝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他每天凌晨四点半起床,赶火车到镇上,然后坐在他的轮椅上,从车站赶到几公里外的工厂。尽管生活艰辛,但是能够自食其力,他勇敢而快乐地活着。从十二岁起,他就开始打室内板球,后来还喜欢上了举重与轮椅橄榄球。他对运动的执著热爱,使他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相继获得了1994年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以及2000年全国健康举重比赛第二名。他就是约翰·库缇斯。

我们的人生就像航行的帆船,需要接受惊涛骇浪的考验。在心情沮丧的时候,给自己一缕阳光,还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在逆境中求生存,在那些歧视的目光里找回做人的尊严。受到压抑时勇于奋战,这样的抗争才有力量。

身处逆境中是痛苦的,但也是幸运的。在逆境中处在低处时,会看到在高处时无法看到的风景。虽然可能比别人的位置低,但有可以上升的空间,有美好可望的远景等着我们去到达。在抵达高处之前要有舍得一切的勇气,有放下害怕困难的惧怕心理,一步一步地攀向高峰。逆境的口袋里藏有非常丰厚的财富,在你熬过最艰难的关口时,你会意外地得到这笔财富。

在逆境中奋进和攀登高山是一样的道理。在逆境中前进是艰难的,但你却始终在向高处移动;而下山是不用花费什么力气的,但你是在走下坡路,欣赏不到高处美妙的风光。所以,即使人在低处,只要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便可以看到沿途自己努力的成绩,也能体会到人生独特的风景。

站起比跌倒只需多一次

沃特·迪斯尼当年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为由开除,他本人也曾在建立迪士尼乐园前破产好几次。亨利·福特在成功前曾多次失败,破产过五次。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遭留级,而他的前半生也充满失败与挫折,直到62岁他当上英国首相后,才以“老人”的姿态开始一番作为。迈克·福布斯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发行刊物之一——《福布斯》杂志的总编,然而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从未做过编辑工作。爱迪生试验了2000次以上才发明了灯泡。有一位年轻记者问他对于失败多次的感想,他说:“我从未失败过。我发明了灯泡,而这整个发明过程刚好有2000个步骤。”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46岁时完全耳聋,但他却在晚年时谱写了他毕生最好的乐章,其中包括五首交响乐。罗斯福虽然在39岁时就已瘫痪,但他却成为美国最受爱戴以及最具影响力的总统之一,并连续当选过四届美国总统。莎拉·玛兰,被许多人视为最伟大的女艺人之一。在她70岁时,因为一次意外受伤而截肢,但是她仍然坚持表演了8年之久。1952年,艾德蒙·希拉里想要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他失败后的几周时间里,他被邀请到英国的一个团体进行演讲。希拉里走到讲台边,握拳指着山峰照片大声说:“珠穆朗玛峰!你第一次打败我,但是我将在下一次打败你,因为你不可能再变高了,而我仍在成长中!”一年以后的5月29日,艾德蒙·希拉里成为第一个成功地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就像这些成功人士一样,纵然在人生道路上会跌倒无数次,但只要肯坚持,最后就能成功。正如一位哲人说过:“站起来的次数总会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而每一次的跌倒都在提醒我,小心脚下。”

据说徒步穿过沙漠,唯一可行的办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有荫庇的下一站,中途不论多么疲劳也不能倒下,否则第二天烈日升起,加上沙漠中炙人的辐射,只有死路一条。在冰天雪地中探过险的人应该都知道,凡是在中途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人们,都很快会死去。因为当他不再走、不再动时,他的体温会迅速降低,跟着就会被冻死。所以在困难途中,往往要做好选择,懂得舍弃,舍弃享受和偷懒的念头,选择勇往直前才能打败死神,走出困境。

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不但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来的毅力、拾起武器再战的勇气,而且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就要开始准备下一轮的奋斗,甚至不允许自己倒下,不准许自己悲观,这样,我们才不会彻底地输,而只是暂时地“没有赢”。

一个人要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勇敢地面对人生,无论遭遇什么,依然保持生活的勇气,保持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做生活的强者。想要有所成,就不得不忍受失败的折磨,在失败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使自己更强大、更稳健,最重要的是要经得起挫折,让站起来的次数多过跌倒的次数。

挺立在失败的废墟上

失败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对我们的历练,是我们积累经验的最好途径。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我们只是踏着失败的废墟,才能攀上天庭。”由此得知,挫折正是成功的奠基石。

无论是多么成功的人,在他成功的道路上,必定有着一段段的失败历程,也正因为这一个个失败的铺垫,才能使他们站在最高点发出最闪耀的光芒。正如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的一句话:“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正在经受苦难的人,因为要克服困难,所以不但不能悲观,而且要比别人更积极、乐观。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儿子们的技术为什么那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真是太让我失望了!”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掌握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如果想让年轻人自己独立成长,父母就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经历所有的成败得失。只有自己经历了,才能得到经验教训,从而获得成长。

当我们遇到大的失败时,我们首先要树立自己的信心,这样才能把失败后的损失降到最低;遇到小的失败时,我们应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争取再也不出现类似的问题。做到这些,事情就有了起色,距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

无论事情成败与否,我们都要在经历成败的过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当我们再次面对挫折时,便可以轻轻松松地越过,而不是被绊倒在地。

不要无视生活中的每个小失败,这些小失败的教训都是我们在未来的某一个重要时刻突破人生、走出困境的有力武器。

即使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子在手中

有个名叫道本的日本人,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却在大阪的一所中学里当了几十年的校工。尽管工资不多,但他却感到很满足。就在他快要退休时,新上任的校长以他“连字都不认识却在校园工作,太不可思议了”为由,将他辞退了。道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校园。像往常一样,他去为自己准备晚餐所需的香肠,但快到食品店时,他想起食品店已经关门多日了,而附近街区竟然没有第二家卖香肠的食品店。忽然,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闪过——为什么我不开一家专卖香肠的小店呢?很快他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开了一家,专门卖香肠。由于道本灵活多变的经营,十年后,他成为了一家熟食加工公司的总裁,他的香肠连锁店也遍及大阪的大街小巷,并且是“产、供、销”一条龙式服务,颇有名气的道本香肠制作技术学校也应运而生。一天,当年辞退道本的校长得知他已经成为著名的董事长时,便十分敬佩地称赞他:“道本先生,您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却拥有如此成功的事业,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道本诚恳地回答:“真感谢您当初辞退了我,让我摔了跟头,从那之后我才认识到自己还能干更多的事情。否则,我现在肯定还是一位靠一点退休金过日子的校工。”

一位成功人士曾这么说:“人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跌倒,即使跌倒了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

跌倒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跌倒。如果我们经受不住跌倒的打击,悲观沉沦,一蹶不振,那么跌倒便成了我们前进的障碍和心理负担。如果我们将跌倒看成是一笔精神财富,把跌倒的痛苦化作前进的动力,那么跌倒便是一种收获。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是对现代电影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也曾重重地跌倒过。1947年,电影《开往印度的船》杀青后,出道不久的伯格曼自我感觉棒极了,认定这是一部杰作,并要求制片方“不准剪掉其中任何一尺”,甚至都没有试映就匆忙首映,结果拷贝出了重大问题!伯格曼心情糟透了,于是在酒会上将自己灌得不省人事,第二天在一幢公寓的台阶上醒来,看到报纸上恶评如潮的影评,伯格曼真是苦不堪言。这时,他的朋友好言劝道:“明天照样会有报纸。”此话给了伯格曼深深的安慰。“明天照样会有报纸,冷嘲热讽很快都会过去的,我应该争取在明天的报纸上看到最新最美的内容。”伯格曼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在下一部电影的制作中,只要一有空就去录音部门和冲印厂监工,他学会了与录音、冲片、印片有关的一切工作,还学会了很多有关摄影机与镜头的知识。从此再也没有技术人员可以唬住他,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一代电影大师就这样成长起来了。

有时,我们虽然没有收获胜利,但得到了经验和教训。失败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世界,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失败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和悲伤,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启迪。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人们每天都在面对着新的变化,每天都可能出现新的危机。如果一个人不能积极应变,解决危机,将难以很好地生存下来。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赶走危机,重新迈向成功。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子的人,便领会了重新站起走向成功的真谛。

第四章 舍浮躁而留淡然,生命清净而从容

人们在日常行事时,应努力避免怨念的滋生,取而代之的是以满足、淡定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静心、安心、宽心、开心地享受生活。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

人淡如菊是一种平实内敛、拒绝傲气的心境。人淡如菊,要的是菊的内敛和朴实。人淡如菊,不是淡得没有性格,没有特点,也不是“独傲秋霜幽菊开”的孤傲和清高。人淡如菊,是清得秀丽脱俗,雅得韵致天然的一种遗世独立的从容与淡定。人淡如菊是懂得舍得的洒脱。

现代社会纷纷扰扰,但心定的意境却还是能够修得的。只要能够随心、随缘、随遇,即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也可以淡泊如菊。有一个流浪歌手,抱着一把电吉他,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唱歌。一曲结束后,他对听众说:“我六岁的时候知道自己得了先天性心脏病,这种病无法治愈。母亲告诉我,以后不能太悲伤,也不能太高兴,因为无论是太悲伤还是太高兴,都会刺激心脏。”他笑了,是那种淡得像水一样的微笑,“但我还是想做一些努力,为自己筹一些钱,希望能到大医院去治疗……”他的歌唱得很好,来听歌的人越来越多,给的钱也越来越多。有一个人挤进人群,看了看流浪歌手,大声对他说:“骗人的吧,街头像你这样的人多的是,谁知道你有没有心脏病?”流浪歌手的脸抽搐了一下,又浅浅地笑了,他说:“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在场的大部分人并没有听懂这句话的含义。

流浪歌手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种旷世的淡然。“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这样淡然地面对人生,才能把苦难放下,勇敢地去面对多舛的命运。

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犹如平凡的菊花茶,没有闪耀的光环,但是清淡中透着甘甜,开始品尝的时候或许会有些苦涩,但随后而来的便是清淡的芬芳和耐人寻味的甜美。

生活,并不是只有功和利。尽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无奈和烦恼,大家必须去努力奋斗才可以生存。然而,只要我们拥有一份淡泊之心,量力而行,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能做到宠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无也自在,生活便可以变得轻松。

心平常,自非凡

2004年8月21日,在雅典奥运会女子75公斤以上级举重比赛中,唐功红的抓举成绩很靠后,夺金形势堪忧。但好在挺举是她的优势,只要唐功红当天能超常发挥,仍然有机会向金牌发起冲击。挺举比赛开始了,在抓举中成功举起125公斤的美国选手哈沃蒂第一把就成功举起了150公斤,第二把又举起了152.5公斤,第三把举起了155公斤,以总成绩280公斤结束了比赛。而在前两次失败后,乌克兰选手维克托第三次终于成功举起了150公斤,也以总成绩280公斤结束了比赛。波兰选手罗贝尔第一把成功举起了165公斤,但在第二把167.5公斤时因重心偏后失败,第三次试举也失利,最终以总成绩295公斤结束了比赛。韩国选手张美兰出场第一把就成功举起了165公斤,但在举170公斤时告负,第三次试举时,成功举起了172.5公斤,给唐功红夺金增添了难度。轮到唐功红出场了,抓举落后对手7.5公斤的她必须奋力一搏。这时候她心里只想着一句话,那是教练对她说过的:“拼了,你勇敢地去举,举起举不起都是英雄。”此时杠铃的重量是172.5公斤,第一次举重心偏后没有成功;第二次登场,唐功红咬紧牙关,成功举起了这一重量,显示了她超群的挺举实力;第三把唐功红要了182.5公斤,只见她顶住压力,顽强地挺举起了这个重量,最终以305公斤拿到了金牌,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唐功红在挑战182.5公斤的时候,勇者的气魄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挺举场上的唐功红心里并没有想着要赢、要胜利,她想的只是尽力而为。最终,她以一颗平常心收获了沉甸甸的金牌。

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除了要善于抓住时机,懂得运用必要的技巧之外,还需要沉得下心来,保持一颗平常心。这种平常心,对于一名想要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提高工作效率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平常之心,就是不能只想成功,而拒绝失败、害怕失败,要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成功了,不骄傲自满,不狂妄自大;失败了,也应该平静地接受。生活中没有常胜将军,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平静地接受生活给予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世界乒乓球冠军王楠认为,在乒乓球比赛中,输赢是很正常的,谁也不可能只赢不输,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在45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决赛中,王楠在先输两局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一颗平常心,在随后的三局比赛中出色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技战术水平,连胜三局,最终取得了女子单打世界冠军。“心平常,自非凡”,心态就是战斗力,越是艰难越要沉得住气,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那些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冠军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保持平常心。”的确,在竞技场上保持平常心,就能使竞技者超水平发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我们在工作中更是这样,只有保持平常心,才能保证自己高效率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心中从容,白水滋味也香甜

在人生路上,匆匆忙忙地赶路,自然无法体会生活的真谛。舍弃多一点,要求少一点,便能体会从容淡定的闲适。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探求的心灵,具备一份悠闲淡泊的神思,于静处看一看人间的百态,品一品世间的甜苦,闻一闻鸟鸣虫叫,嗅一嗅芳草鲜花的味道,用心去感触、去领悟生活,就会更多地发现人生的精彩。

许多人忙碌了一辈子,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无法回答。老子说:“安以动之徐生。”其实,真正的动,是明明白白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心平气和,才能生生不息。有一位僧人的老友来拜访他。吃饭时,僧人只配了一碟咸菜。老友忍不住问他:“这样不会太咸吗?”僧人回答道:“咸有咸的味道。”吃完饭后,老僧倒了一杯白开水喝,老友又问:“白水过于淡了吧?没有茶叶吗?僧人笑着说:“白水虽淡,可是淡也有淡的味道。”

我们品尝各种滋味,如咸菜的咸与白水的淡,就像人生中遇到的不同情境与事件,已经不单单是咸与淡的滋味,而是真正品味到咸的恰到好处与淡的至纯至真。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从容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智慧。“从容”是要人们慢慢地生存,慢慢地欣赏沿途风景,不要风风火火,不要急急忙忙。徐缓是一位成功人士,当他的同学还在为生存苦苦奋斗时,他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的成功似乎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牺牲健康和情趣孜孜以求,而是在从容淡定中将一切尽收囊中。有人欲探得其中奥秘,徐缓说,其实很简单,换来这份从容的,也就是每天的半小时。他刚参加工作时,和许多人一样,总觉得手头的事情做不完,业余爱好也丢了,人疲乏得要命,到头来还没落得个好结果。后来有一天,父亲对他说:“你能不能试一试,每天早出门半个小时?”他看了看父亲,对父亲的话并不十分理解,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从第二天起,他开始比往常时间早半个小时出门。当他走到公共汽车站时,发现等车的人不多,上了车,又发现有许多空位,比平时惬意多了。而且,由于还没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交通也不堵塞,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坐在车上时,他就已经把一天的工作理清了头绪。当同事们匆匆忙忙地打卡、手忙脚乱地开抽屉时,他的面前已放好了需整理的材料,并泡好了一杯热茶,接下来的工作便有条不紊。

这里讲的或许是时间管理,半小时的短暂时间换来一天从容。其实,这是一种规律,慌乱中永远都是一团乱麻,从容之中才能气定神闲,决胜千里。

许多人一世“劳生”,从来不知“徐生”的从容,其实他们陷入了人生的误区,无法自拔。禅语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说一个人在涉世之初纯洁无瑕,目光所及之处一切都新鲜有趣,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因为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渐丰,日渐发现世事的繁杂,不再轻易相信什么,山不再是纯粹的山,水也不再是纯粹的水。如果一个人长期停留在人生的第二重境界,便会这山望着那山高,斤斤计较,与人攀比,欲望的沟壑越来越深。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许多人在俗世中迷失了自己,在疲于奔命的路上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三重境界并非人人都能达到,这是一种拨云见日的豁然开朗,是本性与自然的回归,心无旁骛,只做自己该做的,面对纷杂世俗之事一笑而过,笑看世间风云变幻,只求从从容容、平平淡淡,因此,看到的又是山水的本来面貌。

确实,人生本来平淡,何苦以匆忙作为调味剂。至味无味,平淡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若得心中从容,白水滋味也香甜。

拭去浮躁,找到内心的淡定

孔子教导弟子:“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就是说,要有远大的眼光,百年大计,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大局。“欲速则不达”便是其中的核心与关键,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躁进的人比野心家更危险,野心家有时候还可以克制自己,躁进的人则身不由己地到处寻觅可以撞进成功的大门。对躁进的人而言,要舍弃急功近利之心,找到内心的淡定,才能真正地找到幸福。

一味地求急图快,结果只能是越急事情越办不好,这和人们常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同一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越是着急,就越是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有一个小朋友,很喜欢观察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玩耍时看见一只蛹,便带回了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挣扎,却无济于事。小朋友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随手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没想到,蝴蝶挣脱以后,因为翅膀力量不够,变得很臃肿,根本飞不起来,之后,痛苦地死去。

破茧成蝶的过程原本就非常痛苦与艰辛,但只有付出这种挣扎的辛劳才能换来日后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帮助,反而违背了自然进化的过程,最终让蝴蝶悲惨地死去。如果把自然界中这一微小的现象放大至人生,那么,意义将是深远的。

当今社会中,有些人拥有躁进的心理。他们在不断的跳槽中度过了人生中适合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时机,他们在金钱至上的追逐中失去了欢笑与幸福的能力,他们在“速度就是一切”的观念中迷失了自我。曾有一个人这样诉说自己的苦闷:“我这一两年一直心神不定,老想出去闯荡一番。看着别人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我心里慌啊!以前也做过几笔买卖,都是赔多赚少。我去买彩票,一心想当个暴发户,可结果却让我非常失望。后来又去了几家公司,不是这家公司离家太远,就是那家公司专业不对口,再就是待遇不好,反正想找个合适的工作真是太难啦!天天像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反正,我心里就是不踏实,闷得慌!”

这便是典型的“躁进”心理,面对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不知所以,对前途毫无信心,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于是,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变得盲目,只要能满足自己想要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其实,静下心来,淡定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成功就在不远处。

罗马非一日建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追求效率原本没错,然而,一旦陷入躁进的漩涡之中,失败便已注定了。我们需铭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道理,时时擦拭心灵深处的浮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急功近利,及时地给自己的心灵除尘,去除那些躁进的因子,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持一颗淡定、乐观的心

一位老人每天都要坐在路边的椅子上,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有一天,老人的孙女在他身旁陪他聊天。这时有一位游客模样的陌生人在路边四处打听,看样子想找个地方住下来。陌生人从老人身边走过,问道:“请问大爷,住在这个镇上还不错吧?”老人回答说:“你原来住的地方怎么样?”陌生人说:“在我原来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欢批评别人。邻居之间常说闲话,总之,那地方让人很不舒服。我真高兴能够离开,那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老人又对陌生人说:“那我得告诉你,其实这里也差不多。”过了一会儿,一辆载着一家人的大车在老人旁边的加油站停下来加油。车子慢慢开进加油站,停在老人和他孙女坐的地方。这时,开车的男士从车上走下来,对老人说道:“住在这镇上不错吧?”老人没有回答,又问道:“你原来住的地方怎么样?”开车人看着老人说:“我原来住的地方每个人都很亲切,人人都愿帮助邻居,无论去哪里,总会有人跟你打招呼,说谢谢。我真舍不得离开。”老人看着这名男士,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其实这里也差不多。”车子开动了。那名男士向老人说了声“谢谢”,驱车离开。等到那一家人走远,孙女抬头问老人:“爷爷,为什么你告诉第一个人这里很可怕,却告诉第二个人这里很好呢?”老人慈祥地看着孙女说:“不管你搬到哪里,你都会带着自己的态度。你如果一直抱怨,那么你的心中就充满了挑剔和不满,可是感恩的人却能够看到人们的可爱和善良。我正是根据两个人的不同心理给出的答案啊!”

由此可见,问题的发生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的心态。心态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同。抱怨的人生是灰色的,报怨者的眼睛里只有消极和悲观,他们的脚步也只会为了生活中的不如意而停止不前,他们的生活总是被各种烦恼填满。或许,我们常常想,为什么我们不快乐,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不愉快的经历。

不可否认,人生的确少不了磨难,生活的五味瓶里,除了甜之外,没有什么会是人们的向往,可偏偏酸咸苦辣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们才真正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人生需要苦难的洗礼,正是因为那些折磨过我们的人和事,才使我们在挫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逐渐完善自己。画家列宾和他的朋友在雪后去散步,他的朋友看见路边有一片污渍,显然是狗留下来的尿迹,就顺便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把它覆盖住,没想到列宾却生气了,他说:“几天来我总是到这儿来欣赏这一片美丽的琥珀色。”

狗留下的尿迹是“污渍”,还是“一片美丽的琥珀色”,都取决于画家自己的心态。如果我们以乐观的心态生活,生活便到处是欢乐。所以,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不是富二代,不要抱怨你的另一半长得丑,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怀才不遇,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但只要你坚持必胜的信念,你同样能找寻到欢乐。眼前的困难,不会成为你一辈子的障碍。所以,即使现在面临困境,也不要因为悲观而落泪,坚持一下,总会迎来春天。

当我们遇到生活的阴霾时要放下抱怨,持一颗淡定、乐观的心。因为抱怨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但当我们用乐观的心态重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不是生活不美好,而是我们一直在悲观中扭曲了自己。因此,学会感恩,学会积极向上,学会在残缺中品味快乐,便能在逆境中感受幸福。

不挑剔,淡定地过好每一天

有些人执著于对完美的追求,认为完美才是事物最好的状态,不能容忍有瑕疵、有残缺的情况发生,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想要达到自己要求的完美状态,所以在待人处事上难免会显得有些挑剔。然而,世间总是存在着一些不完美的事情,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看待事物的眼光更是千差万别,所以不会存在十全十美的事情。过度的挑剔,总能让你发现生活中的不和谐,让你看不到美好的事物,从而烦恼生气。

过度挑剔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是因为自己的品位太高,有的人是因为对生活的态度很消极,但更多的人是因为见过的人、看过的事、对生活的感悟太少,整个人很浮躁,总是用浅显的认识去看待生活,这些都是没有内涵、错误面对生活的表现。

真正的智者,从来不去贬低什么,他们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周遭的事物,从不挑剔,也不抱怨,他们总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让其他人也看到生活的精彩。有一个男孩,他是一位咖啡爱好者,立志将来要开一家咖啡馆。闲暇时间,他到处喝咖啡,除了品尝不同的咖啡之外,也留心观察咖啡馆的装潢。有一次,一位朋友约他喝咖啡。然而他对那家咖啡馆似乎并没有什么好感。朋友问他:“怎么样,这家店的咖啡口味还不错吧?”他淡淡地说:“没什么!”朋友继续问:“店面的装潢呢?”他还是回答:“没什么!”对所有去过的咖啡馆,他的评价都是“没什么”。朋友心想:大概是他的品位太高了,这些咖啡馆提供的饮料及气氛果真都不如他的心意。另一个对西点蛋糕有浓厚兴趣的女孩,不论吃到什么西点蛋糕,都会给出同样的评价:“没什么!”标准之严苛,让大家觉得她过分挑剔。后来她利用空闲时间拜师学艺,学做专业的西点蛋糕。过了半年,当她从“西点蛋糕初学班”结业之后,态度有了180度大转变,无论在哪里,品尝过什么样的西点蛋糕,她都很认真地研究里面的配方,用什么材料、多少比例、有哪些烘焙的步骤,讨教、研究成功的关键技巧。朋友笑着对她说:“你变了。从前是说‘没什么!’现在是问‘有什么?’”没错,其实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有什么”,差别只在于你有没有观察到它“有什么”而已。

男孩虽然喜爱咖啡,想要从事这个行业,但是可能更多的是叶公好龙式的喜欢,他没有亲身实践,更没有真真正正地去做一杯咖啡,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一厢情愿地评价外在的事物,难免有失偏颇。如果他能和女孩一样去亲身实践,他会发现这一切都是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也会看到生活中美的一面。

当你真正去了解一件事物,真正深入内里时,你会发现自己可以看到更多的方面,你有了更加宽容的心,能够从每一个微小处看到优点;你会明白,原来自己的挑剔源于自己的不了解。

当你想要挑剔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让自己多想一想,让自己去看一看,让自己亲身实践一番。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永远也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便不会让自己有进步。有一个年轻人毕业以后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因此对社会非常失望。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时,有一位老人从这里走过。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老人没有说话,接着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当然可以!”年轻人肯定地说。

如果我们像这个年轻人一样,认为生活对我们不公平,不如问问自己是不是具备了一颗珍珠的内涵,是不是可以在万千的沙粒中依然耀眼,并且能够被他人分辨出来。如果不能,那么就让自己平和下来,真正阻止不良情绪的干扰,以端正的心态面对所有的不如意,努力地充实自己。你可以不富有,可以没权力,但一定要有一颗淡定的心,使自己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长自己的知识和阅历。

不要对生活过分挑剔,淡定地过好每一天,你会发现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不可理喻的事,更没有那么多不顺心的事。经过岁月的沉淀,你会慢慢地发现,原来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人们智慧的结晶,那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努力,对于美好和真理的坚定与执著。

第五章 看开想开,送走红尘烦扰

生活就像大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高潮迭起的快乐,又有万念俱灰、惆怅漠然的凄苦。如果把人一生的旅途描绘成图,那一定是一条高低起伏的曲线。想透了,想开了,也就看淡了,自然也就放下了。

心若清净,快乐无忧

在生活中,有些人总想抓住点什么,房子、金钱、名利……然而,想要抓住的太多,往往能抓住的又实在太少。

人心常常是不清净的,之所以心烦意乱是因为物欲太盛。一个人的清净,不是寂静无声、死气沉沉,而是看淡欲望后的欢喜。当落英成泥,漫天的白雪便是最美的景色。一心清净,即使是冰天雪地、万物沉眠,心里的莲花也能处处开遍。从前,一个一心想发财的人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上面标明了在森林深处有很多的宝藏。他备齐一切旅行用具,特别找了四五个大袋子用来装宝物。一切就绪后,他进入那片森林。他斩断了挡路的荆棘,趟过了小溪,冒险冲过了沼泽地,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宝藏地,满屋的金币熠熠夺目。他急忙掏出袋子,把所有的金币装进了口袋。离开这一宝藏地时,他看到了门上的一行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他笑了笑,心想:有谁会丢下这闪光的金币呢?于是,他没留下一枚金币,扛着大袋子来到了第二个宝藏地,出现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条。他见状,兴奋得不得了,依旧把所有的金条放进了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根金条时,发现上面刻着:“此时放弃下一个屋子中的宝物,你会得到更宝贵的东西。”看了这一行字,他反而更加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第三个宝藏地,里面有一块磐石般大小的钻石。他发红的眼睛中泛着亮光,贪婪的双手拿起了这块钻石,放入了袋子中。他发现,这块钻石下面有一扇小门,心想,下面一定有更多的东西。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打开门,跳了下去,谁知,等待他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挣扎着,可是他越挣扎陷得越深,最终与金币、金条和钻石一起埋在了流沙之下。

如果这个人能在看了警示后立刻离开,那么他就会平安地返回,并且得到大量的宝藏。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由权力、地位、金钱等引起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我们能抓住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东西,又何苦为了抓住更多的东西而失去我们本该拥有的一切。如果每个人都学会知足常乐,烦恼自然无处遁形。

只要有了清净的心,烦恼自然无由生起。心若清净,万事简单。如此,才能尽享生命的清闲之福。那些内心喧嚣的人们,他们一定不知道清净的感觉,一定不懂得清闲的滋味。

所以,生活中的我们应该明白:就算拥有了一切,最后什么也带不走。这是人生顿悟后的一种清醒认识,谁领悟了其中的真谛,谁就能活得快乐自在,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把所有烦恼都沉入心底去忘记

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十有八九,想要事事顺心,就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不要把不愉快的事放在心上。你越是放在心上,越会被它困扰。你总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你自己,痛苦的也是你自己。能够忘记的人,才可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前进。

当你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你的抱怨只能提醒人们注意到你的失意;如果你笑了,别人也就忘记了你的不如意。有句话说,“20岁时,我们顾虑别人对我们的想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想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这并非消极,而是一种人生哲学——学会看轻你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

有一位成功人士,当有人问起他的成功之路时,他讲了自己的一段切身经历。“这几年来我一直采用忘却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我本来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一遇到不开心的事,心情就糟糕不已,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我知道这是自己性格的弱点,可我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化解。直到后来,我遇到一位老专家。“老专家告诉我,解决所有烦恼的秘诀就是忘记。就像一杯水,不断地有灰尘落入里面,但依然可以保持澄澈透明,因为它在不断地沉淀自己。“我记住了这位老专家睿智的话,以后,当我再遇到不如意的事时,就试着把所有的烦恼都沉入心底,不与那些不顺心的事纠缠。当它们慢慢沉淀下来时,我的生活就马上阴转晴了,变得快乐和明媚起来。”

与这位成功人士不同,在生活中,很多人太过在意自己的感觉了。比如,你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路人哈哈大笑。你当时一定很尴尬,认为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自己。但是如果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甚至,有时连插曲都算不上,他们哈哈一笑,然后很快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经历多了,自然就有了提防。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这样久了,我们的心灵就会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生活失去热情,对周围的人也变得冷淡了。

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的心态。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人格与性情的冶炼,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开阔。那么,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我们也都能坦然地走过。

学习忘记,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向脑后,让那些不开心的往事烟消云散,日子久了,烦恼的情绪也就越来越少,心灵和精神的活力就会得以再生,从而恢复原有的喜悦和自在。

为心灵留白,让烦恼随风而逝

一个年轻人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只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笛声悠扬,逍遥自在。年轻人走上前去询问:“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年轻人试了试,结果不灵,于是,他又继续寻找。年轻人来到河边。看见一位老翁坐在柳荫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年轻人走上前去鞠了一躬,问道:“请问老翁,您能赐我解脱烦恼的办法吗?”老翁抬头看了他一眼,慢声慢气地说:“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年轻人试了试,还是不灵。于是,他又继续寻找。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有一位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年轻人深深鞠了一躬,向老人说明来意。老人微笑着摸摸长髯,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年轻人说:“对对对!恳请前辈不吝赐教。”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没有。”“既然没有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年轻人听了,若有所悟。

生活中有许多习惯忧虑的人就像这名年轻人一样,不肯让自己放松下来,喜欢自己找麻烦,和自己过不去。当他们在感慨活得累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过,生活本来无意与他们作对,和他们过不去的一直是他们自己而已。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烦恼忧虑的时候,但事实上,快乐是自找的,烦恼也是自找的。如果我们不给自己寻找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我们烦恼。所以,每当我们忧心忡忡的时候,每当我们唉声叹气的时候,不妨把我们的烦恼写下来,认真看看它是否值得我们忧虑。如果值得,我们就应该尽快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不值得,又何必费神呢!试着给自己一个微笑,和自己握手言和,把烦恼当做衣服上的尘埃,随时洗拂,常保洁净,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快乐。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在拉赖因号轮船上举办过一场演讲会。他在演讲中说道:“当你感到内心有压力和烦恼时,不妨走到船尾去,把烦恼的事一一说出来,然后把它们抛掷到汪洋大海中,看着它直到它消逝不见。”这个建议乍听起来仿佛有一点荒谬和幼稚,但是当晚却有一个人跑来对卡耐基说:“我按照你的话去做了,结果觉得心中非常舒畅,这实在是件令人吃惊的事呀!”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帆风顺、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然而生活却有重重压力。例如,追求的失落、奋斗的挫折、情感的伤害等,都让我们的心灵背上了沉重的负荷。面对烦恼,要想获得平和的心,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烦恼写下来、说出来、喊出来,清空烦恼,注意为自己的心灵留下足够的空间,使自己的内心保持一定的余裕。

事实上,刻意地为心灵留空间的确能有效地为人们带来安心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将自己的忧虑、不安、沉重、憎恶等不良情绪“清空”,取而代之的是愉悦、安定、轻松、满足的心情。

清空内心的烦恼和忧虑,可以使我们从内心的黑暗中解脱出来,当然,仅为心灵留空间还是不够的,必须加进一些内容才行,因为人的心灵不能永远呈现空白而毫无内涵,否则,曾经丢弃的消极想法极有可能又会重新钻入你的思想之中。因此,我们必须在心灵留有空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