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才美2:情绪决定命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11:39:07

点击下载

作者:海蓝博士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完美,才美2:情绪决定命运

不完美,才美2:情绪决定命运试读:

海蓝博士简介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德州贝勒医学院神经科学博士后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和人类发展学院心理学硕士中国抗挫力训练总设计师心理创伤治疗与压力管理专家“静观自我关怀”全球首位中国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和高级顾问

二十余年医学领域科研和工作经验,15年身心健康领域工作经验,具有深厚的科学基础和学术背景,同时兼具丰富的临床咨询和团体培训经验,是一位理论与实务兼具的身心健康专家。

在美期间,作为美国最大的心理健康中心Centerstone的移民与难民部主任,为来自世界32个国家的移民和难民提供危机干预和创伤治疗,其负责的项目获得2005年度田纳西州心理健康杰出项目奖。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驻扎灾区服务三年,带领团队为40多所学校的几万名师生进行危机干预、创伤治疗、压力管理、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等培训和服务。由其担任总督导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5·12心灵守望计划”被评为“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该项目获得胡锦涛同志颁奖。

2011年至今,在全球神经科学、心理学和现代身心医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将Mindfulness(静观)、MSC(静观自我关怀)、PE(延长暴露疗法)、Anxiety and OCD(焦虑与强迫症暴露疗法)、Resilience(抗挫折能力)等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方法与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出一套幸福力同伴教育体系,提高人的内在动力、情绪管理技能和幸福力。

2012年应阳光媒体集团董事局主席、著名媒体人杨澜女士的邀请,担任“天下女人幸福力课程”首席专家导师,先后影响40多万人的成长和改变。

2015年5月,创立“海蓝幸福家”,致力于帮助中国四亿家庭提升幸福感,通过梳理和提升与己关系、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将宁静和谐带入每一个家庭。|

自序

| preface |掌控了情绪,一切在手中

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见证了无数生命的过往,我深深地感悟到:对我们生命造成困扰最多的不是知识匮乏、技能缺乏、智力有限,而是一路走来,和周围各种人关系的矛盾冲突所引发的负面情绪——对自己的不接纳,对父母的抱怨,对爱人的失望,对孩子的担忧,对领导和同事的不满,被他人误解、欺骗、指责、不尊重、不认可甚至攻击。

总之,人与人关系越近,所产生的搅扰和苦恼就越多。

当下这个时代,不管是商界大腕、政界人物、社会名流、各种明星,还是普通百姓,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在受“后悔过去、担忧未来、不满今天”之苦。每天都有一些人因为情绪失控,用暴力对待他人,或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更多的人活在纠结、焦虑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而由不良情绪导致的多种迁延难愈疾病的种类也在飞速增加。

每当我听到身边各种抑郁、焦虑、自杀、暴力等案例,想到导致中国15~35岁群体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疾病,不是意外,而是自杀时,我就想大声呐喊:作为国家、学校、各种机构、媒体、家庭,最需要关注的不是成绩、业绩、面子、成功,而是一个人是否能够在遭遇各种不如意的时候,在失望甚至绝望中学会调整、梳理、关怀、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自伤,也不伤人,少患病!

我们每天都非常忙碌,操心很多事情,可是对决定生老病死、决定幸福的关系和情绪,却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管理。

在医学领域求学实践二十余年,教育心理学领域实践17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所经历的一切,以及许许多多人所经历的折磨和痛苦,有没有方法避免、减轻或减少?人真的非要经历如此多苦痛,积重难返到没有选择的时候,才去改变吗?

答案是:太多的苦难没有必要!太多的苦难源于无知!方法肯定比问题多!

21世纪是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世纪,许多新的发现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更多的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来修复情绪的创伤,强大我们的心灵。

现在我们出门旅行会乘汽车、火车、飞机,过去用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到达的地方,现在花几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但面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许多人还活在骑马、坐驴车的年代。

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帮我们“放下过去、少忧未来、享受当下”的科学之道,更有不少应对人生各个阶段压力、疏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只是鲜为人知。

我认为,人生应该学的第一门功课就是情绪管理;如果人生只学一门课,也应该是情绪管理,而不是数理化。

因为掌控了情绪就把握了命运,掌控了情绪就把握了幸福!

我的第一本书《不完美,才美》出版后,许多读者问得较多的问题是——“如何使自己在情绪不宁时能够很快恢复平静,保持与人的和谐?”我也自然联想到每日新闻中播报的,周边朋友的、同事的、学生的、家长的、夫妻情侣的大量案例——由于情绪失控引发各种矛盾,最后导致关系破裂,甚至在与恶劣情绪的纠缠、挣扎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让自己的生命以罹患疾病,甚至以自灭的形式消失。由此,总结自己和曾经帮助过的许许多多的人的生命历程,我想,分享一本关于如何梳理自我情绪的书,也许能够使大家看到自己生命的全相,不会因为陷入不良情绪的死角而备受煎熬,不会使生活常常充满焦虑、恐惧、担忧、不满、愤怒、悲伤、怨恨、内疚,羞耻,不会让本该活得美好的日子变得黯然失色。

这个世界上,所有人不管做什么,忙什么,其实都在为两个字而忙,那就是——幸福。生活是否幸福,过得好与不好,是否完满,不仅仅在于成就了什么,拥有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感受了什么。感受宁静、和谐日子的多少,决定了我们幸福的多少。

静心想想,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甚至硕士、博士毕业,绝大多数人从未学习过决定我们幸福程度的根本方法——如何与自己的各种负面情绪相处。好消息是,只要开始学习和践行,不管你是什么年龄都为时不晚,你的心境都可以变得淡定而宁静。

在这本书里,我将分享自己体验和见证过的一切,希望读这本书的你,能够在别人的生命故事中照见自己,并因为这份看见,感到通向美好生命的路并不遥远。只要学习,愿意改变,所有不堪的时刻,都可以变成托举我们向上的能量,生命更加丰厚的起点,而人生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美好。2016年6月19日|

推荐序

| Introduction |人类是天生的负面思想家

人类是天生的负面思想家。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困难、失败、犯错误或感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时候,常常会感到威胁。这种恐惧会触发我们大脑中的威胁——防御系统,让我们进入本能的反应状态——战斗、逃跑或僵住。如果这种威胁是针对我们的自我认知(比如说,你无意中说了一些羞辱他人的话,因此对自己很不满),我们的威胁——防御系统就会转向内在,具体表现为:批评自己(战斗),隐藏自己(逃跑),或循环往复地思考自己有多糟糕(僵住)。这种本能反应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这只是我们大脑的基本功能。

几千年前,当我们的祖先在篝火边围坐聊天时,那些积极乐观、放松随意的人,相比那些负面思维较多、紧张戒备的人来讲,更容易被狮子叼走。因此,为了生存,我们大脑的天然倾向是关注负面情绪。不幸的是,这种倾向对于人类生存有益,而对于人类的幸福却没有任何帮助。

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感到安全。遇到威胁时,除了最容易、也最快被触发的威胁——防御系统,我们大脑中还有一个哺乳动物照料系统。哺乳动物的幼崽非常脆弱,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才能适应生存环境。因此,物种演进到哺乳动物时,逐渐具有了一个照料系统——这个系统会提醒成年的哺乳动物照顾幼崽、保障幼崽安全,同时也提醒幼崽靠近父母、在父母的陪伴中感到安全。也就是说,面对威胁时,善意、关怀和温暖也可以让我们感到安全。而且,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照料和关爱给到自己。

换句话说,我们并不只是大脑负面偏好的受害者。我们可以培养一种和负面情绪做朋友的能力,让自己感到安全、被支持,从而创造更多的快乐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在这本书中,海蓝博士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做到这一点。她创立的情绪梳理七步法,能够系统地帮助人们应对焦虑、恐惧、悲伤、哀恸、抑郁和愤怒等负面情绪,并学会与困难情绪做朋友。她结合了许多实际案例,通过她亲自帮助和见证的生命故事,详细而生动地讲述了每一步如何进行。海蓝博士也向大家介绍了静观——即对当下保持开放和接纳的觉知,以及在面对困难情绪时,如何通过静观帮助我们立足当下。

作为一位静观自我关怀师资培训师,海蓝博士也在本书中介绍了如何应用自我关怀来应对负面情绪。静观自我关怀是由Christopher K. Germer(克里斯托弗·肯·杰默)和我联合创立的。什么是自我关怀?自我关怀就是在我们经历挣扎、失败、感到无力时,能够像对待自己的朋友或爱人一样对待自己。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对自己比对别人更加严厉苛刻。好在自我关怀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目前已有几百项科学研究证明,自我关怀与健康直接相关,如减少焦虑、抑郁和压力,提高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改善人际关系等。我们也知道,自我关怀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人们在照顾他人的同时不耗尽自己。最后,与恐惧相反,自我关怀可以增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的动机。因为自我关怀给了我们情绪上的支持,一方面让我们更加努力、全力以赴,另一方面让我们不怕失败、降低焦虑。简言之,给自己善意和支持,特别是在我们经历困难情绪时给自己善意和支持,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潜力、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应对并最终转化失败感、无力感等负面情绪。这让我们找到一种新的存在方式,不仅让自己更幸福,也可以更开放、更持续地给予和照顾其他人。Kristin Neff(克里斯汀·奈弗)博士| 推荐序| Introduction |这是一份通往新生活的请柬

很荣幸再次为海蓝博士的书写序。她的第一本书《不完美,才美》非常畅销,许多读者反馈,希望更多地了解如何管理情绪。于是,她的第二本书《不完美,才美Ⅱ——情绪决定命运》应运而生。

在书里,海蓝博士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了什么是情绪、如何应对各种情绪;值得一提的是,她详细介绍了她创建的情绪梳理七步法,手把手教你如何梳理自己的情绪;最后,她还探讨了积极情绪的来源,以及如何创建积极情绪、获得健康和幸福。

当我们遇到愤怒、恐惧、悲伤或羞耻等负面情绪时,很自然的反应就是想赶走这些情绪,或者消灭它们。人们遇到不舒服时,都会与之对抗。这种对抗虽然在生理层面上保护了我们,但是在心理上却并非如此。比如,当我们面临实际危险时,本能反应是战斗、逃跑或僵住不动,直到危险过去。但当危险来自于我们的内在——当我们遭受负面情绪的攻击时,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对抗的本能就变成自我批评,逃跑的本能就变成情感麻木,而僵住不动则像大脑被卡住了一样,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当我们与情绪对抗时,它们会越战越勇,对抗甚至越演越烈。

在这本书里,海蓝博士再次给大家指出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和你的情绪做朋友。重要的是,她告诉我们如何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和我们的情绪做朋友。安全很重要,如果我们不会游泳,就不要去深水区。因此,海蓝博士专门介绍了静观和自我关怀,以及如何运用静观和自我关怀的方法与技巧面对负面情绪、与它们和平共处,并通过日积月累,最终实现情绪管理。

每个困难情绪都在给我们传递一个重要消息。和情绪做朋友,就像与情绪共进晚餐一样,相对而坐,仔细倾听,看看它要跟你说什么。举个例子,当我们愤怒时,也许是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在试图保护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我们的尊严,是自尊?或者是我们早已遗忘的童年创伤被激活了,现在是正视它、放下它的时候了,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生活。

如海蓝博士所言,所有负面情绪向我们传达的信息都体现了人性的共通之处——即世界上所有人的共同需求,比如被看见、被听见、被重视以及我们的终极需求——被爱,以我们自己原本的样子被爱。当我们敞开自己面对负面情绪时,不仅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同时还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人类的本性。当我们真的了解世界上所有人都和我们一样,都需要被爱,我们就能在其他人的眼中看到这个需求,我们就不会感到孤单。如此深刻的洞见,让我们增加智慧,并在心中油然升起关怀之情。

海蓝博士的书是一份通往新生活的请柬。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已经过上了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仍在探索如何过上舒适的精神生活。海蓝博士的提议并不是新鲜事物——那其实是一位真正的疗愈者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阐述古老的智慧。

海蓝博士是医学博士和创伤治疗专家,也是几百万人的人生导师,她独创了同伴教育体系,并通过图书、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广泛传播。作为她的朋友和同事,能够与她联合授课、并有机会向她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如果你正在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让自己、家人和更多的朋友都能获得宁静和幸福,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帮到你。Christopher K.Germer| 推荐序| Introduction |“人们从来不会穷得无法给予”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家卡尔·荣格曾说:“如果没有情绪,黑暗无法转化为光明,冷漠无法转化为行动。”彩虹由各种颜色组成,情绪由各种味道组成,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正是因为体味了这些情绪,我们才真正为人。情绪既可以成就我们、推动我们实现最好的生活,也可能羁绊我们、阻碍我们享受完整的人生。

海蓝博士是我多年的好友和同事,她在自己的第二本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朋友们与自己的情绪建立健康的关系,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心愿实现自己的人生,同时也不忘履行自己对家庭、朋友、社会应尽的责任。

海蓝博士勇敢而坦诚地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包括她年轻时代抑郁的挣扎、疗愈的过程、她的成长以及她的发现。海蓝博士结合自己多年的医学和心理学学习,以及在世界各地、针对各种人群、各种境遇的心理学实践,创立了一套以管理情绪能量为核心的体系,这套体系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愿意采取行动、更友善地对待自己、并变得更加幸福。

在多年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及培训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我发现,坏情绪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往往是我们为了控制坏情绪或避免产生坏情绪的所作所为,造成了我们最大的困难。比如说,某人因为害怕在工作中犯错而不愿尝试新工作,以此避免犯错之后的尴尬。他(她)因此错过了从(可能的)错误中学习的机会,从而也错过了提高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本书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方法,让人们不仅能够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能转化为积极的行动,最终迈向更幸福的人生。

本书的最后,海蓝博士向读者分享了一个珍贵的礼物——给予。从古至今,贡献他人都是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幸福人生的一个有效途径,这已经过时间的检验。古今中外的许多哲学家、思想家都极力赞美和倡导付出与贡献。《道德经》中说:“天之道,利而无害。”圣方济各说:“我们在给的过程中收获。”安妮·弗兰克——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阿姆斯特丹躲避纳粹迫害的犹太少女——在她的《安妮日记》写道:“人们从来不会穷得无法给予”。Elna Yadin(艾尔娜·雅丁)博士| 推荐序| Introduction |每一种情绪,本质上都是守护我们的天使

浮躁,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大家都在为事业和家庭奔波着。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让人们快到有时候忘记了自己。回想一下,我们有多久没有享受微风中的和煦,没有感受时光的缓慢前行,没有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杯下午茶了?

阅读海蓝博士的《不完美,才美Ⅱ——情绪决定命运》,犹如与一位故友约了个下午茶,周围那些红色的浮躁都被添上了海蓝色,打开了消失已久的想象空间。宁静、舒缓、真诚……这些清新自然的感觉自然流淌在心间。这场心灵的隔空对话,就像电影画面,由海蓝博士娓娓道来,徐徐展开,而我静静地安坐,品着一杯茶,开始省度自己的过往,正视自己的情绪,开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感悟的共鸣悄然发生。

情绪,有形地表达出来却无形地存在于我们身体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是完美的,压抑、焦虑、悲观、失望……谁都可能与负面情绪不期而遇。如果一味逃避,它会像“黑狗”一样穷追不舍;如果接受它呢?海蓝博士以亲身经历,与我们分享和情绪的相处之道:做情绪上的智者,不逃避不对抗,拥抱它悦纳它。因为每一种情绪本质上都是守护我们的天使,和我们的情绪做朋友,健康和幸福也会与我们不期而遇。

与大多数的畅销书不一样,海蓝博士的亲身经历都是用心灵的语言在书写,没有华丽夸张的修饰。在医学和身心健康领域从事研究及临床试验达35年之久,丰富的经验汇聚成《不完美,才美》系列书籍,可谓是厚积薄发。遵从内心的真实想法,将“想”转化为“做”,并且有了杰出的成就。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实践梦想时的种种困难,她都依旧保持着诗意的生活态度。这种诗意不是游山玩水的逍遥随性,而是一种怡然自得,一种博学笃志的神闲气静。作为经济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顺应高速发展的时代,还要思考该如何保持着这样的诗意和美好,如何让企业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优雅地前行。

一杯下午茶的诗意,是一个孤独者的独处。这个时代难得的纯粹,宛如我有一杯茶、你有一段故事的纯粹。宁远喜| 第一章| chapter1 |谁的人生都有好像过不去的坎父母和老师的负面情绪,轻易就能毁伤孩子

记得上小学期间,我常躲在我家的栋房口不敢回家,一直等到看到妈妈的自行车出现在家门口才愿意回家。妈妈是医生,经常早出晚归。对于童年的我来说,在放学之后看到妈妈的自行车停在家门口,就是幸福。

我生长的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热火朝天的时候。爷爷是当地的名医,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抓起来,经常挨批斗,每天扫厕所;父亲当年是高考状元,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毕业后踌躇满志地想干一番事业。但是他大学毕业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思潮影响下,读书无用是一种时尚。父亲一生酷爱读书,他一生最崇拜的人是爱因斯坦,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像爱因斯坦一样的人。可他无力与现实抗衡,心怀成为爱因斯坦的梦想,却被派送到煤矿去挖煤,于是心情非常低迷和失落,内心自然有很多无法释怀的不满。而我变成了承载父亲不满的对象。

他的脸经常是阴沉的,脾气暴躁,在他身边,我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会触怒到他,随之招致一顿说教、吼叫,甚至打骂。

幼小的我不谙世事,也无法理解爸爸为什么高兴的时候很少,只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本能的反应是妈妈不在的时候,我能躲多远就躲多远。记得有一次,在爸爸打了我之后,我离家出走了。天黑了,外面越来越冷,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下蜷缩在商店的外面,看着街上越来越稀少的人群,心里非常害怕,心想等我长大有了孩子,绝对不打他,有话跟他好好说。

童年的生活,像是头顶了一团乌云,我常常想:有一天我能够独立生活,我会远走高飞,不再回家。

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怀才不遇的郁闷,无法排解的压抑,前途无望的失落,甚至绝望,使他内心充满负面情绪,却又没有疏导的方法,于是,胡乱发泄成了他生活中最本能的一种释放。

在缺乏觉察的情况下,人本能发泄的对象,一定是他身边比他弱小的人。

我相信,朝我发泄不良情绪不是父亲的本意,是他内心憋屈太久后的本能反应。但他这种本能的反应,给我带来的影响却极其深远,让我在很长时间内都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被认可、不被喜欢,无论怎样努力都对自己不满意。

另外,也使我在成长的岁月里不知道如何与男性相处,特别是在与权威男士相处时,我常常不知所从,一方面千方百计想得到他们的认可,另一方面又对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有种本能的排斥和对抗,这使我内心纠结不堪,身心疲惫。

也因此,我和父亲的心理距离一直很远。成年后,每次打电话回家,只要妈妈不在,我就会很快挂电话。即便回家也不喜欢和父亲独处,总有一种不自在。

直到很多很多年后,在静观人生梳理时,我才真的看到父亲负面情绪背后的各种原因,看到了父亲的爱一直都在,只是年幼的我不能从他那种爱的方式中感受到。

随后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知道有太多的父母因为对自己的人生不满,就把各种负面情绪以强势讲道理、要求、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发泄到爱人和孩子身上。我不知道这些方式曾使多少孩子夜不能寐,泪浸枕巾,内心孤独、压抑、没有自信,也使他们感到世界灰暗、人不可信,于是在毫无觉察中,孩子起始的人生底板就涂上了灰色。

我上中学时,有位数学老师让我在黑板上给全班同学解一道数学题。我解完之后,他皱着眉头,带着轻蔑的眼神和表情说:“这个题解得是什么?连放屁都不如。放屁还有点味道,你这解法什么味道都没有。”

尽管后来,他发现我的答案是对的,只是解题的方法繁琐了些,但他没有道歉。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那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羞辱的感觉,真的是羞愧难当,当时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消失不见。

我还记得他在发现我的答案是对的时候,那种不以为然、轻描淡写的态度,让我感到被冤枉后的羞辱和愤怒。从那以后,我开始讨厌数学,也不再想学习数学。尽管知道数学是高考的必考科目,非常重要,但我依然倔强地拒绝和数学有关的一切。父亲也因我数学成绩严重滑落焦灼,拼命想让我提高数学成绩。而我因此更加对抗,以至于高考时,我数学只考了33分,严重影响了我的高考总成绩。只是因为其他科目成绩优异,没有导致高考落榜。

我看到,太多的孩子某门功课不好,都是因为不喜欢老师,所以不喜欢这个老师教的科目。而家长只是一味地给孩子施压、补课,让孩子更为厌学。不仅如此,还破坏了与孩子的关系。

记得在“如何培养一个有抗挫力的孩子”的家长课堂上,有个十岁左右的男孩,长得非常帅,也非常聪明,经常是我话音未落,他已有了答案,而且回答得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视角,相信他的智力水平超常。但他的语文成绩经常不及格,作业很潦草,老师几乎每天向孩子妈妈投诉抱怨,让妈妈非常苦恼。

我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好好做作业?那么聪明,成绩却不及格?孩子回答道: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我上课的时候总是想他们吵架的事,不能专心听讲,老师就批评我,有时候还打我,我就非常愤怒,很讨厌老师,所以就不想学她的课,想气她。

我知道,许多孩子像我小时候一样,因为不喜欢老师,放弃了他教的这门课;还有很多成人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上级而放弃非常适合自己的工作。

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心中便觉得很难过。我们的父辈也许没有机会学习和掌握把握情绪的技能,但21世纪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世纪,有太多的方法可以让孩子不因为一个老师而影响或毁了自己的前程。心碎了,还能再爱吗被拒绝的绝望

18岁的时候,我爱上了一个男人,也许应该叫男孩,因为那时他也是18岁。我们是大学同学,他和我同桌,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身材,戴着眼镜,一脸书卷气。我是团支部书记,他是小组长。开始我并没有太注意他,有一次下课的时候,我的书包带断了,他很快帮我修好了。当时印象非常深的是他修长的双手,灵巧的动作,瞬间,我对他有了很深的好感。

有的时候,爱情并没有书里、电影里描述的那么生动浪漫,爱情有时候就从修书包开始。

从此,我发现自己的双眸开始紧紧地盯着他。在校园、在教室,不自觉地四处环顾寻找着他的身影,一看到他,我就心跳加速,一阵紧张,一阵欢喜;看不到他的时候,落寞孤单,无法心安,就这样在期期盼盼、胆胆怯怯、朝思暮想中失魂落魄。每次真的近距离见到他时,我会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甚至都不知道如何走路,几乎每次都是我匆忙逃开。他坐在大树下读书的样子,他滑冰的动作……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终于有一天,我用尽所有的力量才鼓起勇气,约他去校园的林中走走,他爽快地答应了。北方初春的晚上,凉飕飕的,我胆战心惊地告诉他,我非常喜欢他。他沉默良久,没有回答,之后告诉我,他从未想过恋爱的问题,希望我们一直是朋友。

夜晚的月亮静静地挂在天上,照在我们身上,形成两个靠得很近的身影,而我们的心离得如此之远。我的心浸透着初春的寒意,充满无限的凄凉和哀伤——我被拒绝了。

已记不清当时是怎样分手道别的,又怎样在踉跄中回到宿舍,只记得那一夜,我泪浸枕巾到天明。后来才知道,那仅仅是无数个泪浸枕巾、不眠之夜的开始。那颗刚刚青春萌动的少女之心,就像春天里的嫩芽,被寒霜冻过一样萎蔫了。当时我想,他没有爱上我,我以后也没办法再爱上别人,因为觉得自己永远不会再碰到爱的人了;如果没有他的爱,就没有了幸福的可能,从此自己也没有什么价值了。

从此以后,我心门紧闭,不对任何人开放。我心底一直期待着,哪一天他会碰到意外——腿断了,受伤了,这样我就有机会守候在他身边照顾他,陪伴在他身边,他就能感受到,我有多么爱他。

我痴痴地等了五年,他每天活蹦乱跳,潇洒自如,什么意外都没有发生,也没有受伤。遇到谁、嫁了谁都只是开始

大学时这场刻骨铭心的单相思,让我爱得失魂落魄、心力交瘁、死去活来……当时,幸亏有闺密们在身边,才没有夭折了自己的生命。而现实生活中,每天有多少年轻人,因为爱情的挫折踏上了黄泉路!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报道:导致我国15~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癌症,不是各种传染病,是自杀。每年有超过28万人死于自杀,两百多万人自杀未遂,我们国家的自杀比率在全世界榜上有名。

在此,我并不想耸人听闻,只是感到,活在不完美的现实中,我们总是对自己低迷的情绪讳莫如深,躲躲闪闪,不敢直面,多少生命因无知而流逝。

事实上,有太多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从沮丧的生活中重见希望,而低迷的情绪就像快乐的情绪一样,会出现也会消失,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和化解。

其实,再强烈的情绪48小时以后,也会改变它的强度。

回头望去,如果我掌握了现在的知识和方法,就不会让自己在长达五年情绪低迷的日子里自艾自怜,错过了多少可以体验的快乐和温暖。

很多人用一生来等待梦中的白马王子,等待偶然间在某个时间或场合有一场心有灵犀的邂逅,等到过了年龄,空余孤独;还有的进入婚姻中继续等待,使婚姻生活充满了不安、不满,争吵不断,不知何处、何时是归途。

而在全世界70亿人中,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你和这个人相遇,是多么令人惊奇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好好和他相处,而不是左顾右盼。可太多的人偏偏在指责、挑剔、后悔中,毁了彼此的情缘、姻缘;而多少痛苦难眠、以泪洗面的夜晚,不过是陷入了自己编织的悲伤故事而已。

现实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灿烂辉煌,也没有那么悲催凄凉,遇到谁、嫁了谁都只是开始,生活的主体内容终究是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工作学习中完成。

过得幸福与不幸福,主要是在各种情绪涌动时,你是否还能够很快让自己平复,能够平静地继续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工作学习。

情绪决定我们幸福的程度,情绪也决定着人的健康程度,多少人因消极情绪不能化解而罹患疾病。可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博士毕业,我们学习过情绪管理吗?有时拒绝你,是因为爱

大学毕业35年,同学们积极组织同学会,约我参加,我却没有丝毫兴趣。一部分原因是以前参加过部分同学聚会,怀着很大的好奇,想看看这些年同学们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千里迢迢赶回去,大家除了吃吃喝喝,就是聊聊谁谁怎么样了,当时谁看上谁了,要么就说孩子怎么样了……

总体感觉就是:吃点不想吃的饭,说点没意思的事,急急忙忙赶过去,再空空荡荡赶回来。没太大意思,只有奔波的疲惫,觉得很无聊,以后就很少参加了。几个同学,轮番给我打电话让我参加聚会,我都一一拒绝了。倒不是想拽,摆架子,是真的觉得无聊。人真的活不了几年,不想委曲求全——其实委曲也求不了全,只想听从内心的感受去生活。还有一点,就是不想面对见到他的尴尬。

有一天晚上,接到了他的电话。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我还是第一时间听出了他的声音,比起年轻的时候,更加浑厚有力,温和沉稳。说实在的,听到他的声音,内心还是有被电到的触动。

他说:“你来参加同学会好不好?”

我说:“不好。”

他说:“为什么不好?”

我说:“你告诉我有什么好,如果能列举出三个让我信服的理由,我就去。”

他说:“第一,都毕业这么多年了,也该见见同学们了。”我说:“我经常想念的同学,一直保持着联系,不需要在同学会上见。”他不为所动地接着说:“那第二个理由是,咱们母校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座城市和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也大不一样了,你可以来看看啊。”我说:“前两年我去给一个公司做培训时去过,只是没有告诉你和同学们。”他又接着说:“第三个理由是,你可以来看我。”听到这句话,心中有一种涌动,一种带着愤怒味道的激动,我说:“你最不靠谱了。”

电话的那一端是良久的沉默,然后他缓缓地说道:“很多事情和你想的不一样。我前几天还和我爱人说,你是我的初恋。”我听到这句话,异常震惊,无法相信,甚至有些眩晕,听到了35年前我日思夜想的一句话。可是35年了,不觉得说错了话?说错了时候?说错了地方?在一切早已过去,一切早已尘封,一切都不可能改变的今天,告诉我,有意义吗?心中迅速地闪过这些念头,然后,我问:“你爱人说了什么?”“她问,这次你的初恋来参加同学会吗?”他接着说:“我一直很坦荡,对她没有任何隐瞒,她也很理解。”

我又问:“你不觉得说我是你的初恋很可笑吗?我们从没亲吻过,没拥抱过,没说过情话,甚至都没拉过手。”

他说:“你一直在我心中,事实和你想象的也不一样。很多事情受当时环境和各种原因的限制,很无奈也说不清楚。今天之所以告诉你,是因为,我们都已年过半百,人生已成定局;生命短暂,不想留下太多的遗憾。如果现在不说,估计就要带到坟墓中去了,所以想让你知道事情的真相。”

我静静地听着,心底涌动着泪水,是感慨,还是得到了35年前那份青涩、无望之爱的最终回馈?我不知道对这突然降临的表白该说些什么!那天的夜晚,好像是为这迟到的表白准备的一样,满天的星星在闪烁,一轮圆月悬挂在天空,就像当年我向他表白的那个夜晚一样,人生真是循环往复的历程。

我对他说,此时此刻的天空,明月高挂,星光闪闪,云层朦胧,很美。你在哪里,能看到天空,能看到星星和月亮吗?他答道:“我看到满目的天空都是你的脸。”听了他的话,我竟然像少女一样感到羞涩,半晌说不出话来。然后从心底冒出来一句话:“你好好照顾自己。”他回应道:“你也好好的。”声音中有深情的关切,然后挂了电话。

那晚的月亮,非常圆,也非常明亮,仿佛为这一场悲切了35年的情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爱与不爱,都要把自己“混好”

如果你问我,这一生没能和初恋在一起有遗憾吗?我会说——没有。

回顾自己的情感之路,一切的发生都有上天的美意。只是那个时候,上苍在我不知道谁适合做我的伴侣的时候,帮我做了选择。

我和我的爱人相知相许,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其间历尽各种坎坷,但回头望去,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上天,让这个人在合适的时候出现在我身边,让他陪伴我走过这一生。命运,在我没有能力做出决定的时候,帮我做了安排。

我相信,如果没有我爱人,没有他一路的支持和陪伴,没有他一直的包容和忍耐,我不会有今天的生命状态。其实,当时我单恋的对象,也是个非常优秀、很有品质、很有成就的人。但是现在想起来,如果我真的和他走到一起,两个在事业上倾注如此多心血的人,是否还有时间关照彼此、恩爱缠绵?

五年寻死觅活的爱恋,让我深切地知道了:什么是痴迷的爱恋?什么是失恋,什么是伤心欲绝?什么是心力交瘁?什么是失眠?什么是生不如死?也让我深切地知道,友情温暖的陪伴是支撑我走过低迷的唯一力量。这些刻骨铭心的体验,成了我今天帮助许许多多在情感中受伤的情侣、夫妻的资源和财富。

如果你再问我,真的没有遗憾吗?我的回答是:真的还是有些遗憾。

我的遗憾不在于我对初恋的爱,没有得到他及时的回应。而在于,当他拒绝了我,我就沉湎于痛苦之中,久久不能自拔,放弃了自己,放弃了对外界的一切兴趣,也拒绝了所有想爱我的人,以为今生今世,不再有爱,还险些丢了性命。

多少人,为情而生,为情而伤,为情而死,只因为:以为今生今世只有这一个人可爱。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时光倒流,我一定不会在痛苦中折磨消耗自己五年,我会转身开始新的探索,去遇见彼此相爱的人,去体验爱,不会用他有没有接受我的爱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判定自己够不够好。但,谁的青春不曾迷茫?

在这个世界上,不论你多么爱一个人,如果他不爱你,他不能爱你,他爱你但已有妻室,你无法拥有,都赶快转身离开,去发现和探索能够拥有的爱,千万不要一直守候,等待别人改变主意。人海茫茫,值得你爱的,和爱你的人,绝不止一个。其实,爱上谁也只是开始。有时你喜欢的人,并不适合你

人有个毛病,得不到的,总以为是最好的。事实是,最完美的爱人永远在远方。而一旦拥有,他的不完美就会马上显形。

情感的世界,如同花的世界,万紫千红。有暗恋,有失恋,有痴迷,有一见钟情,有日久生情;有两情相悦,有一厢情愿;有绝望的爱,欲罢不能;有失之交臂,隔海相望;有迟到的表白,有相见恨晚。不正是因为这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爱恨情怨,使我们拥有了多姿多彩、五味俱全的情感世界吗?

是我们认定了,两情相悦、白头偕老是唯一完美的爱情,其他形式的爱都很悲催,这使我们在经历其他情感体验时会反抗、排斥。而痛苦就是反抗、排斥的结果。

如果把所有情感的体验,都当作是进入情感世界的一场旅行,不评判、不排斥、不逃离,只是静静地体验每一种经历的感受,我们的内心会是怎样的风景?

不是所有的拒绝都是因为没有爱;不是所有的远离,都是因为你不够好。有时候,拒绝和远离,正是因为爱得深切;有时候,他人的拒绝和远离,是上苍对你的眷顾,让你能够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很多时候,你所喜欢的,并不合适你;你强烈喜欢的,一般都潜藏着日后的波澜。

三十多年情感世界的风风雨雨,带给我的是:不管我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回头望去,似乎一直有上天的厚爱。所有进入我生活的人和所有离开的人,都承载着丰厚我生命的使命。该来的终归会来,该走的也必然会走,而我的生命因此而不断丰实。

当我把初恋对我说的话告诉爱人时,他对我说,一个人要是“混好了”,连没有的初恋都会有了。我听后,哈哈大笑。细想一下,虽不认为爱人的评论正确,但他说的“混好了”这三个字,我举双手赞同。是的,无论怎样都要把自己“混好了”。

我相信,不管初恋有没有表达对我曾经的喜欢和爱,他生命的轨迹依然照旧,不会因为我而改变。我的生活,也不会因为他的告白而改变。

在情感世界,有的爱,永远只会发芽,不会开花和结果,就像万物一样,不是每颗种子都能完成生命的周期。但生活不管经历了什么,都不要耿耿于怀、止步不前,生命中,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值得让自己放弃生活、放弃生命,一切都是生命的体验。让所有的体验都成为生命的色彩,让自己过得精彩,才是生命永恒的旋律。求学之苦,是因为命运欲将你带到更美的远方不是忙于赚钱,而是让自己变得值钱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者无二三。常常,我们都会觉得,生活中有许多不顺心的事情,自己总是各种倒霉,好事都在别人家,好像上天待自己就是特别不公平。

老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回望过去那些艰难坎坷,真的会发现,其实,所有的不幸中,都有上天的美意。

大学毕业后,我像许许多多人一样,听从父母的安排,做了令人向往的眼科医生;又听信了跟着名师才能成名人的说法,努力拼搏,成了业界一流的眼科专家的弟子,令同辈们羡慕,父母骄傲。

为了成名成家,成为“成功人士”,我夜以继日地努力着,名誉和周围的赞美声也越来越多。我是朋友引以为傲的朋友,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父母心中的好女儿,是公婆心中的好媳妇,是周围许多父母教育自己孩子的榜样,是老板心中的好员工。

在周围许多人都认为我应该非常幸福的时候,我却觉得身心越来越疲惫,压力越来越大,内心越来越茫然、烦躁、孤独,不知人生究竟该向何处去?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不堪重负的压力正是上天在用她独特的方式告诉你:你已偏离幸福的轨道。

确实,使我们感到压力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所做之事违背了自己真实的愿望和真正的需求。太多的人忙于赚钱,而我们真正需要投入的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

我在医学领域耕耘二十几年后,在周围所有人都认为就要登上医学生涯高峰,应该享受耕耘的收获时,我却不顾父母及其他人的一致反对,排除万难,放弃了可能的一切前景,选择从零出发。在38岁时,遵从内心的渴望,进入学校成了一文不名的学生。因为没有多少积蓄,就贷了一大笔款开始了追梦的旅程。

我常想,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想做的事、擅长的事和正在做的事变成一件事,该是多么幸福。我终于实现了!烦恼,是为了让自己知道究竟想要什么

我到复旦(当时的上海医科大学)读博士不久,就想着有机会要去美国留学做博士后。我几乎用了三年的时间,来为这件事情做准备,整个过程非常辛苦。当年,计算机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查资料只能去专门的计算机室——有人专门看守管理,进门还得换上白大褂和拖鞋——关键是,还不是什么人想进就能进得去,普通学生进去一次都很困难。

我费了很大的劲儿,不知道磨了多少嘴皮子,好不容易搞定了管理人员,利用节假日,待在计算机室里玩命地查资料、写邮件。1993年的新年,窗外爆竹争鸣,烟花璀璨,同学们都在聚会开Party。我一个人背着几袋面包、拎着两壶开水,关在计算机房里,一待就是三天,给美国几乎所有和我专业沾边的学校写申请信。我都数不清自己到底写了多少信,写得自己都想吐了。然而,发出去的信都石沉大海。没有别的办法,我只能不停地接着写。

好不容易,终于有一个实验室回信了,说还有可以申请的名额,但需要有推荐信,才能最后定下来。收到信的时候,我高兴极了,觉得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在我们上学的年代,也就是90年代初,读博士的人非常少;全国所有行业加起来,一年才能毕业五千多个博士。如果已经分配到单位就业,再想走,单位一般都不会放人。我们7月份毕业离校,很多同学9月份就开始工作了,所以在毕业分配前落实好出国的事宜,对我而言非常重要。只要搞定了名额,推荐信一般只是走个程序,基本上就没什么大问题了。按照我的计划,秋天拿到博士学位就直接出国,所以,我连工作都没有找,一心准备着留学的事。

可到了7月底,美国的学校突然来信说,不能接收我了。我很诧异,让我在美国的朋友问询原因,她告诉我帮我写推荐信的三位老师中,有一位老师对我毕业就想出国很不满,信里面没说好话。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简直像是晴天霹雳,将我的出国计划瞬间化为乌有!

快毕业了,还没有工作单位;继续联系出国,也不知能否成功。我的专业是眼科,跟基础医学的学生相比,属于特别窄的行业,被录取的难度更大,所以出国梦的实现很可能遥遥无期。究竟应该放弃出国的打算,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我陷入了两难。这种境况让我很郁闷,也很难过。不过,我的个性一直很倔强,没有竭尽全力是不会罢休的。于是,我把心一横,决定还是继续联系出国,大不了少拿一年工资,大不了比别人晚升职,也没啥了不起!

终于,在昼夜奋战三个月之后,我收到了德州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眼科研究中心的邀请。这个实验室,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我申请的导师,还是国际眼科协会的副主席。还有令人惊喜的是,薪酬比之前拒绝我的学校还高了一倍!在万元户都非常稀缺的年代,按1:8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计算,我一下子就变成十万元以上大户了,当了那么多年的穷学生,自然非常欣喜。

回头想想,一切真的都是最好的安排,其中有许多上天的眷顾。或许,在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但经历之后便会明白,烦恼会让你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痛苦是因为命运想将你带到更好的地方。不能把控变化,但可以学习应对变化管理好情绪,让我能从容应对生命中的一切变化

但就在我人生第一次以无比轻松的心情,徜徉在校园、教室和书海之中,感到真的幸运又幸福还不到一年,爱人随着2000年IT行业的大滑坡,硅谷变成“鬼谷”而失业了,我们全家当时唯一的经济来源断了。

有句话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次失业不是短暂的失业,因为整个行业的沦陷,何时能找到工作,以后能不能找到工作,都无法预料。当时,孩子幼小,花费很大,而美国的健康医疗环境是:当你有工作时,单位承担了医疗保险的主体费用;没有工作时,要自己承担全部费用。我从来不懂其中的逻辑,只是深深地感到雪上加霜。

经常有人说美国的社会保障如何如何好,什么都管。我非常纳闷好奇,我在美国工作生活十几年,我怎么不知道?人总是幻化他人的美好,都觉得自己活得不容易。就这样,背负着债务和高昂的学费,我家维持每天的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

于是,在读书期间,我开始打工以贴补家用。我没有选择,得为五斗米折腰维持生计。而女儿在读小学前,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绝大多数衣服都是我在二手店,或别墅区周末人家卖不需要的衣物时买的;有时运气好,可以只花25美分或50美分(折合人民币2元和4元)买一件甚至一套衣服。

爱人失业近两年的日子里,我的梦想和家庭经济的拮据交错着,我们不得不向朋友和亲戚借了更多的钱。

让我感到惊喜和安慰的是,我所学的情绪应对的方法,使我面对这一切时,有了不同以往的心境:没有强烈的恐惧,没有焦躁不安,反而有一种相对的淡定。是的,生命中,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不能把控变化,但是可以学习应对变化,方法真的很多,只是我以前不知道而已(具体方法会在后面的章节里与大家一一分享)。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吓自己,越躲越怕

毕业后,终于进入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一切也都在蓬勃发展之中,家庭、事业和孩子都很好。而我却发现自己常常力不从心,经常心慌气短,有时有窒息的感觉,不得不到医院去检查。检查结果:心脏出了问题,频发室性早搏、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

我知道身边很多人患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也知道这类病是成年人的第一杀手,但听说别人有病,和知道自己有病的感觉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多年前的一次车祸中,我有过九死一生的经历,但人是健忘的,因为当时是突发事故,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就慢慢地淡忘了。而这次的感受不同,我感到死亡第一次真实地靠近了自己,特别是当胸闷、有窒息感时,我有种深深的恐惧,因为心脏病是最容易导致突然离世的疾病——也许哪一天,自己会在睡梦中不再醒来;也许哪天会突然发病,来不及抢救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我有太多未尽的情,未了的意,未完成的事业,我未成年的女儿怎么办?

在这样的恐惧中,生命一下子变得非常短暂。生平第一次考虑生死的问题,我在想,如果只能活一年,我究竟想怎样活?曾经听人说过,应该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如此才不枉度一生。在觉得自己有大把大把日子的时候,我却很少认真地想每天的日子究竟该怎样过;每日忙忙碌碌,没有悉心的安排和具体的计划。

生病前,我像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对死亡的话题讳莫如深,能回避就回避。现在,我不得不直面死亡的思考:如果不久于人世,我对自己走过的路满意吗?我究竟怕什么?我会用剩余的生命做些什么?我要对女儿、爱人、父母、团队做什么安排?想葬在何处?离开这个世界,我会去哪里?

事实上,当我真的静下心来、花时间去思考,回答了每个问题后,对死亡的恐惧就大大减轻了。因为,人之所以害怕焦虑,是感到对未来发生的事情,不能预测,不能把控。而确定感会使人焦虑降低,哪怕结果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和预期。

最后,想好了万一出现意外具体的应对方法和安排,我心中的恐惧和焦虑就少了很多。正因为意外不可控,所以我更需要专注于今天和当下的一切。

其实,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吓自己,越躲越怕。记得看过一段视频,里面有个小姑娘突然间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以为有人跟踪,便左躲右躲以致吓得飞奔;但影子紧紧跟随,最后,她把自己吓得昏倒在地。

许多时候,我们面对恐惧时就像这个孩子。只有我们真的停下来面对时才会发现:面对和行动是治愈恐惧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所躲避的,其实是一条通向心灵自由的门,而面对是最直接的途径。生命中没有绝对的好事或坏事

当我闭上眼回忆过去,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我感到非常难过,甚至愤怒到寻死觅活,曾责问上天:为何对我如此不公平?为何让我经历这么多磨难,忍受这么多痛苦?然而时过境迁之后,我往往觉得,整件事都是上天的厚待和眷顾,在我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去分辨判断时,帮我做了一个选择。

慢慢地,我也领悟到,生命中没有绝对的好事或坏事。在时间的长河中,一切都在改变,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那些被我们当作坏事的,不过是违逆了我们当时的愿望和期待而已。而满足我们当时的愿望和期待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就像一个要糖吃的孩子,一味地满足即是伤害。

人在欢快和娱乐中很难成长,也很难拥有经验。我们所有的能力和智慧,其实都源于痛苦。也就是说,坎坷和磨难,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在岁月的磨炼中,我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新的思考习惯:如果碰到一件不如意的事,首先会想,它的好处是什么?它给我带来的意义是什么?它需要我在什么方面去提高?当我以这样一种理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不顺利时,我难过的时间会缩短,伤心的强度会减弱,也越来越容易从逆境中找到出口,越来越拥有复原的力量,而不会像以往一样深深地陷入失望,长久地驻留在悲伤之中。相反,我开始对困难带给我的成长充满好奇。

如果你也能从心底明白这一点,世上也就无所谓好事坏事了。虽然你仍会在期待和愿望落空时失望,会在遭遇不顺和攻击时伤心,会在背叛和失误面前愤怒和自责——但不同的是,你不会在那种情绪里久久停留,因为你知道,虽然此刻感受不到释放,仍相信一切会有最好的安排。如何笑迎生离死别人生终将别离,何不未雨绸缪

一年前,公公被诊断患了腹膜后肿瘤,全家人就开始了如何选择治疗方案的讨论,公公自己的治疗意愿也非常强烈。既然治疗就要选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于是我们把公公带到了北京。

在和国内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讨论公公的治疗方案时,知道他的肿瘤已经侵及肝、肾,还有腰部的肌肉,如果手术就意味着要切除一侧肾,部分肝脏,还有部分腰部肌肉——不仅如此,还意味着,手术后会瘫痪,不能行走,非常痛苦;因为年近九十,也许还意味着手术中意外身亡。

我和婆婆、爱人及他的姐妹一起讨论了方案,决定保守治疗。医生说,这种肿瘤对什么治疗都不敏感。其实也就是说,做什么治疗都对病情没什么太大帮助。但是无论是公公本人,还是婆婆和他们的儿女,都无法接受不做任何治疗。不做治疗对患者来说就等于等死;对亲人和家属来说,等于不仁不义,不爱不在乎。治疗,不管有效还是有害,好像是必然和必需的过程和步骤。

我作为儿媳妇,能够做的是听从他们的决定,并尽自己所能。虽然我的内心非常清晰地知道,我绝对不愿意把生命的最后时光花在医院和治疗上。如果我得了不治之症,我会选择在喜欢的环境,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中离开这个世界;如果做不了事情,也希望在自己家里,在爱我的人身边离开。可生病的不是我,也许我真的得了病,也会像别人一样,把全部求生的希望寄托在医院和医生身上,并积极配合各种治疗。

公公先后做过多种治疗,在最好的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后,婆婆就开始寻求各种治疗的偏方,几乎不管是谁,只要对方说有效,就愿意尝试。我以前不理解,为什么许多有知识、有文化甚至自己也是医生的人,在患病之后会听信小道消息,会相信偏方,会被各种江湖骗子愚弄、欺骗。为此,很多父母和儿女反目成仇。

记得我的一位医生朋友的父亲,患了高血压引发的动脉硬化,经常被各种民间药贩子“关照”,说什么药可以迅速软化硬化了的血管,什么药可以让他延年益寿。她的父亲每次都会买很多,家里有各种各样的软化血管的保健药品,均来自来路不明的药厂。她为此非常愤怒,因为她知道这些药物并没有所保证的疗效,还可能伤及身体。可她的父亲不信她,却相信推销员,依然背着她继续购买。

对死亡的恐惧,真的使人容易丧失理性的判断。千万别让亲人最后的日子活得更苦

现在我终于明白,绝大多数人在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所有的理智、理性和判断,都要为求生的欲望让位——万一呢,万一这个药、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呢?“死马当活马医”是我们文化中信奉的一种理念,预示着我们会竭尽全力,预示着不会留下没有足够努力的遗憾。但你是否想过,也许你所做的一切不仅加速了死亡进程,更重要的是你的努力其实只是使病人活着的日子变得更加痛苦?

很多人,从得知生病之日起,生命每天的日子就变成了住院、手术、吊针、吃药;严重时,插各种管,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公公的病情在各种治疗后,并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从发现生病到最后离开的一年中,他基本上是在医院度过的。随着肿瘤的增长,腹部被侵占,胃肠被堵,进食困难,开始呕吐,就插了胃管引流,靠输液维持。

医护人员怕他在无意中把胃管拔掉,就给他戴了防护手套。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征得他本人的同意,所有的决定都是医生和家属做的。因为,这个阶段的他经常昏睡,不确定他说的是胡话还是真话。

但公公在插了胃管,被戴上保护手套后,他悄悄地在被窝里,用脚踩住手套,想把手套脱下来。被发现后,婆婆和大姑子责怪了他,他笑了笑,趁她们不注意,又试图用牙齿解开绑着他的手套。还有,他在大家都睡着的时候,把胃管拔了,遭到医生、护士和家人的训斥。之后,又在半夜悄悄拔胃管,小姑子看到阻止他,他还说,你眼睛怎么那么尖,后来趁人不注意时,他还是拔掉了胃管。为此,看护的阿姨被护士骂哭了,婆婆也非常不高兴。婆婆说,你公公非常聪明,他会想尽办法,他的办法很多。

是的,公公是个很善于动手、动脑的人,他会做家具,还经常能想出巧妙的办法修理各种需要修理的东西。而我听到婆婆、大小姑子和照顾公公的阿姨的描述时,心中有很深的悲哀。

我们如此听从医生的安排,是为了使他的生命得以延续。可我们是否知道,病人是否真的愿意以这种方式延续他的生命?我没有机会和公公交流他的感受,我只能想象,在讲话都非常困难,时而昏睡、时而清醒的情况下,他不屈不挠一次又一次地想方设法摘掉手套,拔掉胃管,用他的行动强烈而清晰地表达着一个意愿:他不想戴手套,不想被插管。而他的意愿和呼唤,没有被听到,也没有被他爱的,也非常爱他的人看到。亲人临终前,请给予他们心里最想要的

我能清楚地看到全家人挽留公公的爱心和努力,但我内心有着深深的悲哀:我们给予的一切,真的是公公需求的,还是我们的自以为是与无知?不能面对自己内心难受和纠结的选择?

在公公成功地把所有管子拔掉后,我和婆婆及其他在场的人有了一场直接的对话。我说:“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延长爸爸的生命,而是让他不再遭受痛苦,尽量减少折磨。”婆婆说,都快过年了,希望爸爸不在年前离开,这样不会在年前影响亲戚朋友。我说:“别的都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