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宝斌《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15:12:4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麻宝斌《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麻宝斌《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课后习题

第一章 公共行政概述

一、关键概念

1.行政

答:行政是指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对行政的理解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角度出发,行政不同于政治,行政是一种执行国家意志并积极实现国家政治目的的活动;(2)从行政的管理属性出发,行政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3)从行政活动的内容出发,行政是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随着政府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公共政策在行政活动中的重要性。

2.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公共行政组织依法行使权力,对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公共行政的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服务,强调公共行政负有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强调公众对行政事务管理的参与性,强调行政活动的公开性。公共行政的含义具体体现为:(1)公共行政组织是公共行政活动的主体;(2)社会公共事务是公共行政活动的主要客体;(3)公共行政的实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组织在对公共事物的组织和管理中,运用公共权力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实现维护政治统治的根本目的;(4)公共行政活动应遵循法治原则、民主原则、服务原则和绩效原则。

3.公共行政学

答: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过程、方式、责任和效果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揭示公共行政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指导和影响行政实践活动来提高行政效率,有效地履行国家职能,推动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行政组织为核心,既包括对公共行政机构自身管理的研究,也包括对公共行政机关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研究。

4.新公共管理

答:新公共管理是指欧美各国针对不同国情展开的一系列行政改革运动的统称,其理论形式实质上是对这些改革运动的表述与总结。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观点:(1)注重管理而不是政策,注重绩效评估和效率;(2)将公共官僚制组织划分为一些在用户付费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机构;(3)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包出工程的方式促进竞争;(4)削减成本;(5)具有一种特别重视产出目标、限期合同、金钱刺激和自主管理的管理风格。

5.新公共服务

答:新公共服务来自于民主政治理论——尤其是其中关于公民及政府关系的理论和组织人本主义。新公共服务学派用公众取向、民主取向或社区取向等理论来反对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完全的企业取向。

二、本土案例政府急功近利埋祸根

近年来,各地都在大打“招商引资”这张牌。一些地方“牌”打得科学而巧妙,效果也好,使地方经济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而另一些地方引资心切,甚至提出“特事特办,一切从简”的口号,非但没有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为下一步发展埋下祸根。

2004年,×x市政府为缓解城市燃气气源紧张问题,招商引进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家民营企业,建设万通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通公司)。考虑到该市城市民用燃气的需要,加上市政府反复做“工作”,这个项目最终得到省有关部门的批准。但在项目建设中,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要求这个在正常情况下应两年建成的项目在8个月建成投产,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等法律法规在“特事特办”的幌子下被强令“一切从简”。

由于市政府心太急,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民心工程”、“造福工程”,却伤害了一部分群众,吞下去的“热豆腐”烫了好几张“嘴”。

首先遭殃的是当地农民。当地某村有l00多12人,住宅、农田与万通公司都只有一墙之隔。万通公司不但征占了当地300亩最好的稻田,更严重的是焦炉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万通公司的环保设施没有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导致万通公司排放的含硫臭气,从春到秋熏得方圆1公里的农民躲无处躲,藏无处藏。家家民宅门窗钉着塑料薄膜,连最热的三伏天也得紧闭门窗。

除了人受罪,农作物也遭殃:大白菜从里到外,连叶根都积淀着厚厚的一层黑色颗粒物。农民反映,市场上根本没人买这种污染菜。

此外,万通公司在一段时间内放散煤气,点“天灯”,暗排污水,也让附近的居民难以忍受。从2005年3月起,当地农民几乎每天都要上访,严重时愤怒的农民甚至拦堵了万通公司的铁路专用线。其次抱怨的是周边企业。万通公司周边有好几家企业,其中建厂l4年的黄海汽车内饰件制造有限公司,与万通公司新上马的熄焦塔只有二三十米的距离。万通公司排放的粉尘颗粒飘落到汽车内饰产品上,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除不干净,使产品表面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公司副经理说,已经有7批产品作了报废处理,还有l批被黄海客车厂降了价。企业模具工程师整天戴着大口罩工作,他告诉记者,全厂l27名职工几个月来受黄烟毒气熏呛,很多人头痛、恶心、咳嗽,有七成职工提出书面辞职申请,有十多个人已经不干了。心里不高兴的还有万通公司。公司企管部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当初政府承诺“特事特办”、“一切从简”,逼着公司抢速度。但实际上工程投产后,有关部门一听到群众有反映,执法单位很快就来处理。2005年9月,省环保部门委托市环保单位一次罚了他们20万元,消防单位也开了罚单。尽管万通公司陆续投资1000多万元,上马了除尘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但企业名誉还是受到一定影响。这位企管干部还披露,由于市场焦炭行情下跌,为了保证该市居民燃气供应,他们现在是在亏损运行。有意见的还包括上级有关领导机关。据知情人士透露,因为当地农民进京、上省越级上访,也给这些当初对项目“开绿灯”的机关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他们也私下埋怨该市政府不认真执行环保“三同时”,由此惹来一大堆麻烦。

讨论题:

1.该市政府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公共行政原则?为什么?

答:(1)该市政府的行为违反了公共行政原则。其中违反了:民主原则,服务原则,绩效原则。(2)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公共行政民主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及社会管理中要遵循民主制度,树立民主作风和民主意识。材料中,该市政府没有遵循民主制度,没有切实考虑当地农民、企业的利益,急功近利。其结果是农民遭殃,企业抱怨,使项目难以进行下去。所以该市政府违反了民主原则。

②服务原则要求现代政府具有公民至上的行政理念,把为公民提供优质服务作为第一要旨,把社会公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政府绩效的标准。材料中,该市政府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侵占农民的田地,污染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更谈不上提供优质服务一说。所以该市政府违反了服务原则。

③绩效原则要求:a.要讲求社会效益,即政府行为要符合社会需要和公共利益,不能危及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b.要讲求时间约束,即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在保证决策质量和行为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减少人、财、物资源的浪费,节省时间;c.要讲求经济效益,在严格保证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的同时,树立“成本一收益”的绩效意识,充分利用公共财政资源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该市政府的行为污染了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没有讲求社会效益;给企业造成环境罚单,没有讲求经济效益。所以其行为违反了绩效原则。

2.联系本案例简要阐述政府与企业和公民是什么关系。

答:(1)在公共行政中,政府与企业和公民是主体与客体,服务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关系。政府是主体是服务者,企业和公民是客体是受益者。(2)在该案例中,项目主要由政府作为执行主体,掌控全过程,目的是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企业和公民客体,一方面参与到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也要接受来自该项目的收益。他们都是公共行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只有政府、企业、公民通力合作,严格遵循公共行政的法治原则、民主原则、服务原则、绩效原则,才能更好的进行公共行政活动,提高公共服务效益。(3)在该案例中,政府工作不到位,急功近利违反了公共行政的原则,没有很好的与企业、公民沟通合作,没有处理好与企业、公民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3.如果你是该市政府领导,下一步你会怎么做?

答:如果我是该市领导,下一步我会这么做:(1)在进行公共行政项目的过程中,严格遵循法治原则、民主原则、服务原则、绩效原则。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急功近利,循序渐进,把项目顺利的进行下去。(2)处理好与企业、农民的关系。深入到企业的生产和农民的生活中,与企业和农民通力合作,切实解决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企业和农民的支持。(3)努力做好善后工作。由于该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如侵占良田,水污染,空气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相信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使该项目顺利进行下去。

三、复习思考题

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是什么?

答:(1)管理主体不同。公共行政将公共行政组织作为其自身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唯一主体;公共管理的主体范围要比传统公共行政更为广泛。(2)管理客体不同。传统公共行政具有突出的政治性,对政治性公共事务的管理重于对社会性公共事务的管理,管理对象的边界比较清晰。公共管理客体的范围则更为宽泛,除政治性公共事务外还包括大量社会性公共事务,管理对象的边界比较模糊。(3)管理手段和方法不同。公共行政是综合运用管理的、政治的、法律的和经济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还借鉴运用了现代信息和计算机技术。而公共管理的重要特点是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方法和竞争机制运用于公共组织的管理过程中。(4)内涵性质不同。公共行政的内涵是公共性和政治性的统一;社会性是公共管理的内涵性质。(5)管理目标不同。公共行政的目标是在建立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础上,实现公共利益,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既包括效率目标也包括公共责任目标。而公共管理的目标由传统的维护国家政治统治秩序,逐渐演变为强调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并注重维持和发展民主宪政、法治公平等社会基本价值观。(6)关注焦点不同。公共行政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从内部取向出发关心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公共管理将关注的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更多地重视项目、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获得所负的个人责任。

2.简述西方公共行政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公共行政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最早是在美国,这与美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有着必然联系。(1)行政国家出现的要求。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需要政府改变以往“守夜人”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干预社会活动,以完成社会管理任务。于是,政府的行政活动变得日益重要,其职能、部门和行政活动的范围也迅速扩大,出现了所谓的“行政国家”。原有的行政方法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门科学理论来指导国家行政活动,以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完成其使命。(2)政府积极主动的行政与文官制度是分不开的。美国的文官制度经历了从“绅士政府”、“政党分肥制”到“功绩制”的过程。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案,由此确立了功绩制原则,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成为现代公共行政学的实践前提,直接推动了行政学理论的产生。(3)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使管理科学成为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开始倡导科学管理运动,并对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划分、职能管理制的采用和组织结构上的管理控制原理等进行了探讨。亨利·法约尔提出了行政管理活动的五种职能,并提出了行政管理的14条原则。这些与文官制度中功绩制的原则是基本吻合的。于是,美国的行政学者开始通过科学管理来寻求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方法。可以说,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促使了行政学的科学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l887年,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该论文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开山之作,标志着西方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3.简述威尔逊的主要行政思想。

答:威尔逊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学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强调了行政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为美国指出了“拿来主义”的道路,同时指出,阻碍美国引进欧洲行政管理科学的因素主要是人民主权和将公众舆论当作政府的最高原则。针对美国的特点,威尔逊指出,最适合美国行政学研究的方法是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再次强调借鉴欧洲良好的行政制度必须坚持美国自身特色。

威尔逊认为,行政管理就是“行动中的政府”,行政不同于政治,“行政是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政治是在‘重要而且带有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行政管理是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行政管理的任务由政治加以确定。他强调,行政管理本身是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和“宪法原则”问题有着根本的区别。

4.官僚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答:主要内容

官僚制是建立在权威合理性基础上的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依据组织中权威的性质不同,将组织分为三种类型:①神秘型组织;②传统型组织;③法理型组织。明确划分每个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严格固定这种分工。同时,将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统一指挥的链条,沿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形成层级制的权力体系。此外,官僚制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程序来规范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在组织成员之间的公务关系中,存在的只是对事的关系而非对人的关系。

评价

官僚制在纪律的精确性、稳定性和严格性及组织的可靠性和效率方面优于其他组织形式,因而在指挥和控制现代社会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它理论构成了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对于传统公共行政学注重正式政府组织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5.达尔和西蒙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批评集中在哪些方面?

答:达尔指出了传统公共行政学所遇到的三大难题:公共行政学与规范价值的关系问题,公共行政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问题,公共行政学和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达尔认为:“没有一种公共行政科学是可能的,除非①规范价值的地位清楚了;②人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的属性被更好地了解以及其行为被更多地预测;③各种可以比较的主体,以便从中能找到各种超越国家边界和历史经验的原则和概括。”达尔对公共行政学的批判,指出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三个最主要的缺陷,即对价值、人的行为和环境的忽视,成为新时期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先导。

西蒙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是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尤其是古利克和厄威克等人提出的行政原则进行了批判,指出这些行政原则像谚语一样,总是成对出现,无论哪条行政原则均可找到另一条看似同样合理的原则,尽管二者导致相反的意见,却无法判定哪种合理,它们相互矛盾却可以并行不悖。②是对传统公共行政中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批判。他认为政治与行政不能截然分开。因为行政行为也包括必须从事某些决策活动。

6.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新公共行政学主张,政府官员应放弃表面的中立,运用他们管理社会和其他项目的自由处置权保护并促进社会中无特权群体的利益。

新公共行政学在公共行政学的经典目标和理论基础中增加了公平一项,以公平为核心,抛弃了政治——行政二分的观点,认为行政管理者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他们应该对好的管理与社会公平做出承诺,以此作为价值、奋斗目标或理论基础。新公共行政学倾向于抛弃传统的过于稳定的官僚体制,寻求具有灵活性的行政组织结构或官僚组织形式。

新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行政学的目标和理论基础,强调政治(政策)与行政的关联性,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的研究,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围绕授权、参与、促进、沟通、适应等民主行政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其实际上是一种民主的行政理论,也是公共行政学向政治学母体的回归。

7.简述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师法企业,将管理学中尤其是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引入政府管理活动,为提高政府绩效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们建议实行以顾客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以及非官僚制、民主决策和对行政过程的约束,而这些都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公共管理。(2)新公共服务理论

①新公共服务来自于民主政治理论——尤其是其中关于公民及政府关系的理论和组织人本主义。主张在公共管理改革中倡导参与式国家模式,强调保护公民自由,发挥社区与非政府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发挥民主特别是直接民主机制的作用。

②新公共服务的原则是: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的,而不是副产品;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责任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公务员所关注的不应该只是市场,还应该关注宪法及法律、社区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民利益;尊重人的价值,而不仅仅是重视生产力的价值;公民权与公共服务的价值重于企业家精神的价值。

③新公共服务的核心理念在于:对价值的承诺、服务、授权、务实的渐进主义和献身于公共服务的伦理标准。

8.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阶段?

答:(1)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打破了清政府封疆自闭的藩篱,不少有识之士开始接受、引进西方的技术、文化和管理方法。行政学在中国开始传播开来。(2)新中国成立后,公共行政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许多高等院校仍继续开设行政学课程,积极探讨公共行政实践。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行政学专业和课程被取消,直至80年代初恢复。在这段时间内,我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陷入停滞。(3)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较长期以来的路线错误,确定了政府的主要职能由政治职能转向经济职能,为我国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89年,我国先后被国际行政学会第21届大会和亚太地区行政学会员国会议接受为会员国,标志着我国行政科学的国际学术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行政学研究方法,与西方传统公共行政学发展时期类似,均侧重于对理论和制度的静态研究。(4)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政府机构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与此同时,行政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也由理论研究转向理论与现实的契合。(5)进入21世纪,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面对环境的变化,学者们探讨了我国行政改革的任务和政府治理方式的变革,同时,在行政学界也掀起了行政学研究方法论创新的讨论。这一时期公共行政学者不仅对公共行政学中的传统问题给予了广泛关注,还积极引入西方“治理”、“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等概念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国外政府改革运动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介绍和评述。

9.简述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特点。

答:纵观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主线突出。中国行政学的研究,立足点在于对现实的关注,不管是哪个时期的行政学,都时刻关注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这充分反映了公共行政学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2)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热点广泛。公共行政学的主线紧密关注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其热点则随着社会转型和行政改革的推进不断变化。(3)中国公共行政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公共行政实践保持着充分的互动。中国公共行政学自产生之初,一直保持着对行政实践的密切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政实践,并在理论上完成了对行政活动的解释,显示了行政理论自身的生命力,根据行政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作出了积极的回应。(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并存。中国的公共行政学伴随着行政体制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取得了有价值的进展,但在其发展中也有许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实践指导力不足的问题。

第二章 公共行政价值

一、关键概念

1.公共行政价值

答:公共行政价值是公共行政组织在为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公共利益而运用公共行政权力过程中应遵循的价值准则的总称。公共行政价值是对公共行政体系所追求目标的应然性概括,是公共行政体系的灵魂和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指导公共行政的“看不见的手”。在政府与社会形成的公共行政关系中,政府是基于社会的需要产生的,社会的需要是由政府来促进和实现的。这样,公共行政价值就是公共行政组织在为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公共利益而运用公共行政权力过程中应遵循的价值准则的总称。这是从应然性层面所理解的公共行政价值。

2.目的性价值

答:目的性价值也称为主导性价值,是指在公共行政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具有导向功能的价值理念。它是公共行政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和目标导向,是实体性的价值。这一价值在西方多表现为维护公民利益,在中国则表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工具性价值

答:工具性价值是作为实现目的性价值的手段所具有的价值。它包括公共行政系统自身发展需要的价值和公共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所体现的价值两部分。工具性价值包括公共行政系统自身发展需要的价值和公共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所体现的价值两部分。前者即效率价值,它是贯穿于公共行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是政府为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所首要选择的价值;后者则包括公平、正义、民主、责任等多重价值,是政府维系其存在合法性,在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4.效率价值

答:效率是公共行政的永恒价值追求,是行政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它既反映在政府部门维持自身运行和发展所需要的产出与投入之比方面,还反映在政府在回应公众及社会需求的速度及能力方面。只有将公共性包含在公共行政的效率价值之内,效率价值才有其在公共行政系统内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民主与责任

答:民主和责任价值统一于公共行政的实践当中,是公共行政活动所必须奉行的两项基本原则,也是政府行为的内在价值准则。民主和责任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汇聚于政治制度与行政程序的设置和安排之中,是公共行政的基本规则和精神。现代公共行政不仅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反映民主意愿、对公众负责,还要求积极实现民主与责任价值,如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及时回应公民需求等,为公民参与创造各种条件。

6.公平与正义

答:公平是人们对社会关系合理性的要求,是对不同的制度、行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判断。公平的核心是平等,包括机会平等、过程公正和结果公平几个方面。正义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反思及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是否正当的追问。

二、本土案例清欠:为了数千万农民工的权益

2003年10月27日上午9时,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的议程之一:就是听取执法检查组关于建筑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政府投资工程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清查;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纠正拖欠农民工工资这种违法行为。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三年清欠”的目标:建议国务院在3年内基本解决这个问题。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也一直关注着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带来的种种问题。2002年底,国务院领导同志专门对这一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当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传递到国务院之后,国务院领导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建设、劳动、司法等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一场声势浩大的专门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清欠行动就此拉开帷幕。“三年清欠”,是一场与数千万农民工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行动,也是一个直接惠及9亿农民的重大决策。重任在前,时间紧迫,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雷厉风行,全力以赴。2003年1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对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向困扰农民工多年的“顽症”宣战的号角。

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落实责任制度、出台时间表、政府带头清欠……由于农民工在整个工程款的“拖欠链”中处于最底层,为真正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措施为农民工讨工钱:因工程款被拖欠致使建筑企业不能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的,要严肃追究业主的责任;对已获得工程款却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国务院主管部门要求各地每天准时上报清欠进展,推动清欠工作不断向深入开展。许多人第一次揣着分文不少的工钱回家过年,许多人拿到了拖欠多年的工钱……2003年的这个冬天,多年饱受拖欠之苦的农民工,感受到一股巨大的暖流。

2004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决定,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三年清欠”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对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的庄严承诺,对无数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庄严承诺,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

为落实全国人大的决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清欠“时间表”:从2004年起,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2003年及以前已竣工工程的拖欠工程款;2005年春节前基本解决2003年及以前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对2004年以来竣工的工程,通过加快长效机制建设,防止产生新的拖欠。与此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近30个文件、规范;各地也逐个项目认真梳理拖欠底数,加强督查,建立清欠信用记录,向社会公布欠款业主名单,加强工程担保和讨薪法律援助,改革农民工工资支付方式……从而使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驶入快车道。

正是方方面面的连续奋战和持续关注,清欠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介绍,2003年以前全国累计拖欠农民工工资已经偿还333.7亿元,截至2005年春节清欠农民工工资的目标基本实现;2004年当年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的工作,也在抓紧落实。此外,2004年全国还清理了1210亿元工程款。

讨论题:

1.国务院将“三年清欠”作为工作任务,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行政价值取向?

答:国务院将“三年清欠”作为工作任务,反映了其效率价值、民主与责任价值、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1)效率是公共行政的永恒价值追求。公共行政学从其诞生之日便把提升效率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2)民主和责任价值统一于公共行政的实践当中,是公共行政活动所必须奉行的两项基本原则,也是政府行为的内在价值准则。公共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公意的达成和授予,公共利益和人民意愿决定了行政活动的具体目标和方向,公共行政实践活动中必然蕴涵着民主的要求。(3)公平是人们对社会关系合理性的要求,是对不同的制度、行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判断。公平的核心是平等,包括机会平等、过程公正和结果公平几个方面。把公平作为公共行政价值就是要求公共行政主体(主要是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和调整来调和权利和利益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满足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保障每个人有效行使各项权利,包括平等地参与公共事务的政治权利及独立、自由地参与公平竞争的经济权利等。正义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反思及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是否正当的追问。

2.通过这种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可以看出我国在新时期公共行政有什么发展趋势?

答:我国在新时期公共行政发展趋势(1)强调在以效率为价值核心的基础上,将顾客导向、社会导向、任务导向等民主化价值融入新公共管理的工具性价值选择之中。这种从“效率优位”向“质量优位”的转变,意味着公共行政价值向多元化发展。(2)将公平、正义价值添加进了公共行政价值体系中。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共利益作为公共行政的主导价值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公共利益应是公共行政的目标而不是副产品。政府不仅应关注公民的短期利益,还应以公正和公平为前提关注公民的长远利益和需求。(3)“以人为本”是新时期统摄我国公共行政发展的核心价值。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指导公共行政的价值准则,就是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的角度,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公共行政价值?

答:公共行政价值是对公共行政体系所追求目标的应然性概括,是公共行政体系的灵魂和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指导公共行政的“看不见的手”。在政府与社会形成的公共行政关系中,政府是基于社会的需要产生的,社会的需要是由政府来促进和实现的。这样,公共行政价值就是公共行政组织在为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公共利益而运用公共行政权力过程中应遵循的价值准则的总称。这是从应然性层面所理解的公共行政价值。

在实然层面上,公共行政价值与事实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公共行政价值总是存在被异化的危险。

2.公共行政价值的层次及各层次的内容是什么?

答:(1)公共行政价值的层次

公共行政价值是由不同内容组成的多层次的完整体系。根据这些价值在公共行政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可以将公共行政价值分为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2)公共行政价值各层次的内容

①目的性价值也称为主导性价值,是指在公共行政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具有导向功能的价值理念。它是公共行政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和目标导向,是实体性的价值。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标,因此,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和具有导向功能的重要内容。公共行政应该把公共利益当做自己的最高价值或根本价值。这是在目的层次上的一个基本判断。

②工具性价值是作为实现目的性价值的手段所具有的价值。它包括公共行政系统自身发展需要的价值和公共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所体现的价值两部分。前者即效率价值,它是贯穿于公共行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是政府为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所首要选择的价值;后者则包括公平、正义、民主、责任等多重价值,是政府维系其存在合法性,在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3.在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下,应如何处理不同的公共行政价值之间的关系?

答:(1)各项公共行政价值之间的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是公共行政追求的两个基本价值目标。以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必然要求公平与效率相互统一。

公平与效率二者之间以利益为中介形成了难以割舍、对立统一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公平与效率的背离是社会矛盾的表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社会进步的方向,在公平与效率不断化解矛盾、寻求统一的过程中,人类社会实现了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②效率与民主

在公共行政领域,效率除了包括维持政府自身运行和发展所需要的投入与产出比之外,还包括政府在回应公众及社会需求的速度及能力方面的效率。后者与民主价值的要求是内在一致的。在现代公共行政中,民主行政就是要在政治民主的基础上,增加与民众的联系,包括回应民众的需求、吸纳民众的参与等几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反应速度及驾驭新形势的能力便是效率价值的体现。

③民主与公平

民主与公平之间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公平是民主的基础,从行政决策的角度来看,经过民主程序,充分征求民主意见、反映民意的决策会更加体现公平。(2)处理不同公共价值之间关系的要求

①在公共行政价值体系内部,不同价值之间既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又存在着相互冲突、相互背离的情况。面对不同的价值,我们既无法用理性去判别孰优孰劣,也不能取消冲突,因为相互冲突的各方都有其真实性和客观意义。人们只能容忍不确定性和悖论的存在,并努力将冲突与悖论保持在必要的张力之下,使冲突双方都能发生良好的互动作用。

②在公共行政价值体系中,各项价值之间应互相配合、协调才能使公共行政体系发挥出最大效能。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条件下,为实现公共利益而选择的工具性价值是不同的。在民主政治与市民社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公共行政应遵循以民主价值为基础、公平优先、效率次优的价值选择。

4.结合我国国情,说明影响我国公共行政价值的因素及其作用。

答:在特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民族传统文化、领导者的价值观都会对不同时期的公共行政价值选择产生影响和作用。根据我国的国情,其影响因素有和作用有以下几点:(1)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一些社会问题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显露出来,当社会问题积累、恶化为突出的社会矛盾时,民主、公平等社会价值就会成为优先的价值选择。经济发展情况是制约公共行政价值选择的根本性因素。所以说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推动公共行政价值观的建立。(2)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公共行政价值同政府与社会之间可以说是一种以公共行政价值为因变量,以政府和社会为自变量所构成的函数关系。也就是说,政府与社会的不同位次变化都将引起公共行政价值的变化。而我国作为一个民主社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公共行政价值的影响将更加突出,也将引导公共行政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3)民族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行政价值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充分认识本民族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会成为公共行政价值确立和发挥作用的推动因素,反之,则会阻碍甚至破坏公共行政价值体系的建立。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必须正确的引导其对于公共价值的影响。(4)领导者的价值观

当公共行政领导者的个人价值与公共行政价值相统一时,在他的行政领导中便会更加努力地促进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反之,行政领导者就会首先成为阻碍公共行政价值实现的破坏性因素,在公共行政领导中使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发生转变。面对这一因素,我国需要遴选具有高道德素质的领导者,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公共行政价值观。

5.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西方公共行政价值是如何演变的?

答:20世纪70年代后期,凯恩斯主义宣告失败。同时,公众对政府专业化、技术化要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期间,公共行政最明显的价值取向就是效率,对效率的高度重视再次成为公共行政学的关注焦点。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调整和优化政府的职能,西方国家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其演变趋势如下:(1)新公共管理强调在以效率为价值核心的基础上,将顾客导向、社会导向、任务导向等民主化价值融入新公共管理的工具性价值选择之中。这种从“效率优位”向“质量优位”的转变,意味着公共行政价值向多元化发展。在多元公共行政价值的指导下,西方许多国家都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契机,对原有的公共行政体制进行了完善。(2)在新的公共行政价值的影响下,市场与企业价值内化为政府的任务目标却大大危及了公共服务的民主宪政,包括公平、正义等价值。针对这种情况,行政学者又提出“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将公平、正义价值添加进了公共行政价值体系中。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共利益作为公共行政的主导价值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公共利益应是公共行政的目标而不是副产品。政府不仅应关注公民的短期利益,还应以公正和公平为前提关注公民的长远利益和需求。

6.我国的公共行政实践中是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价值原则的?

答: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人为本”成为该时期我国公共行政的主导价值。“以人为本”价值原则在公共行政实践中具体体现为:(1)“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已融入新时期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政府的各项工作将更加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以“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坚决改变“公民义务本位,政府权利本位”的旧观念,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政府工作的标准。公共行政的目的性价值在政府的各项工作中得到了体现。(2)在“以人为本”的公共行政价值的指引下,公共行政更加体现出民主和责任的价值取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有参与国家管理、参与重大决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人民参与国家管理与重大决策提供畅通的渠道,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3)公平与正义价值成为新时期中国公共行政的基本要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对注重社会公平,关注就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予以充分重视。

7.你认为我国未来的公共行政价值的发展趋向怎样?

答:我国的公共行价值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公共行政价值;改革开放头20年的公共行政价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公共行政价值三个阶段。综合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我国未来的公共行政价值的发展趋势将有以下几点:(1)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政府的各项工作将更加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以“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坚决改变“公民义务本位,政府权利本位”的旧观念,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政府工作的标准。(2)更加重视民主和责任的价值取向

政府更加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抓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正确反映并高度重视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体现出公共行政尊重公民权利,维护人民利益的民主价值。转变执政理念,培养起较强的责任意识,努力实现从强调公民责任向同时强调公民责任和政府责任转变。(3)更加重视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

注重社会公平,关注就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努力推进社会公平。维护公平与正义是政府的重要使命,政府也应该成为促进和维系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主导力量。政努力保障公民的基本自由和权利,为公民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及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公民正当劳动所得给予必要的保护,更要在再次分配中顾及弱势群体的需要和利益等。

总之,我国的公共行政价值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性价值的统摄下,将向着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章 公共行政职能

一、关键概念

1.公共行政职能

答:公共行政职能,一般称为行政职能或政府职能,指政府作为国家公共行政机关,依照法律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和应起到的作用。公共行政职能与政府职能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同样都要回答公共行政主体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但在使用公共行政职能概念时,更突出强调政府职能的公共性特征,强调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范围。它是政府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公共行政活动的依据。

2.国家职能

答:国家职能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即全部国家机器的整体功能。它决定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国家职能只有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才能得以实施。为了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就必须建立一个执掌政治权力的组织体系,这个由不同的国家机关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国家机构,也就是广义上的政府。这个机构体系的核心是掌握行政权的行政机关,也就是狭义上的政府。国家职能和政府职能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3.公共行政职能转变

答:公共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重心和实现方式等作出改变,即行政基本职能侧重点的变化,也包括行政职能的实现方式和方法的转变,即行政运行职能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任何一个国家的行政职能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等因素的发展变化,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4.公共服务职能

答:公共服务职能,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有责任促进社会效益大但经济效益不高的经济部门和自然垄断部门的发展,对这些部门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进行直接投资,承担组织或经营公共产品生产的任务,对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私人企业进行严格管理,以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职能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功能、科技教育发展职能、公共卫生发展职能和环境保护职能。

二、本土案例非常设机构为何撤而复增

A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清理非常设机构的通知精神,决定对县级机关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非常设机构进行一次清理,该合并的合并,该保留的保留,该撤消的撤消。经县常委会议和常务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后决定将60个非常设机构砍掉40个,并分别将这些机构承担的职能落实到有关部门去承担。

但是,时隔不久麻烦就来了。首先碰到的是退伍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要从部队转到地方,安置任务特别繁重。以前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以县政府的一位领导为首的领导小组负责。这次非常设机构被撤消,这项工作由县民政局和劳动人事局负责以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牵涉到不少县级部门。比如,离休干部建设住房所需的基建指标和经费,分别涉及计委和财政局;建房所需的“三大建材”涉及物资部门;离休、退休干部转业按规定随迁的家属、子女的户口工作安排涉及公安部门;随迁子女的转学、升学需要教育部门帮助落实;医疗保健等又涉及卫生局。如此大量的工作,要通过这么多的环节,光靠民政、劳动人事两个部门实在难以招架,更何况这两个部门与其他部门同属于一个级别。于是,民政局、劳动人事局便要求恢复县退伍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报告送到县政府,领导也只能同意。

紧接着而来的是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省里有这么一个机构,且每年掌握有大笔的经费。县里的相应领导小组一撤消,上级就发来通知,声称如果没有这一机构,每年给县里的经费就停止下拨。这样一来,县委、县政府又不得不考虑该机构的命运,酝酿再三,还是决定恢复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

恢复非常设机构的口子一开,要求恢复临时机构的报告也纷至沓来。有的是因为省里明文规定,有的是因为省里某次会议的精神或领导讲话,有的是因为有突击性任务而提出的。这样一来非常设机构反而越撤越多,所不同的只是名称发生了变化。

就这样,A县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县级机关的非常设机构又从20个增加到了55个,增加的非常设机构中7个是恢复的,28个是新成立的。尽管现在又感到应该对非常设机构进行抑制和整顿,但几经研究,还是怕重蹈覆辙只能放弃。尤其是曾经办过此事的同志,更是心有余悸,认为与其劳师动众,白辛苦一场,还不如节约一点人力,听之任之。

讨论题:

1.通过上述案例,分析传统管理体制的弊端。

答:(1)传统管理体制中,纵向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混淆

权力高度集中,无法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原有的中央集权过多、管得过死,不能充分考虑地方的制度和利益。虽然进行了纵向分权改革,但还不够彻底和深入,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造成中央地方步调不一致,上级的决定,下级很难执行下去。

(2)传统管理体制中,横向上存在政府职能的交叉和空白,造成政府效率低下

①有些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限划分不清,同一职能可能分属于好几个部门,而且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制衡,各部门间相互制约有余,协作配合不足,造成部门间的矛盾和冲突。

②长期形成的地方政府部门管理体制中存在着部门权力利益化的倾向。(3)传统管理体制,难以解决冗官冗员问题,容易造成机构的臃肿繁多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A县的非常设机构又从20个增到50个,没有做到对非常设机构的清理。不减反增,根源还是在于传统管理体制的弊端。

2.A县非常设机构为何撤而复增?

答:A县非常设机构撤而复增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上下级分工不明确。上级在制定决策的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下级在执行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决策不能很好的执行下去。上下级之间缺少沟通,目的是为了精简非常设机构,结果却适得其反。(2)横向的职能设置存在问题,出现了职能的交叉和空白。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了工作任务和机构的不对等。撤销的机构不得不恢复。(3)除精简非常设机构的措施有问题外,政府部门对精简非常设机构的信心也不足。遇到问题不能另寻他法,而是重蹈覆辙,故出现了撤而复增的现象。

3.应如何解决非常设机构膨胀的问题?

答:解决非常设机构膨胀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克服传统管理体制的弊端,向更加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转变。(2)合理设置政府的纵向职能,中央和地方分工明确,上下级之间权责明确。上级在制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下级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下级遇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反映,通过良好的沟通,制定合理的措施解决非常设机构的膨胀问题。(3)合理设置政府的横向职能,避免职能的交叉和空白。明确各机构的职权范围,权利责任,从而使各机构高效运行。(4)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只有提高了工作效率,才能精简掉那些多余的机构,解决冗员冗官问题。

总之,只有做好以上几点,才能解决非常设机构的膨胀问题。

三、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公共行政职能?

答:公共行政职能,一般称为行政职能或政府职能,它是政府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公共行政活动的依据。它更突出强调政府职能的公共性特征,强调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范围。公共行政职能是指政府作为国家政府机关,依照法律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和应起到的作用。公共行政职能要回答的是公共主体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它与国家职能不同,包含在国家职能之中,具有公共性、执行性、多样化、动态性等特点。

2.公共行政职能有什么特征?

答:(1)公共性。政府都必须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另外,行政职能的公共性还体现在处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时,政府有其严格的作用领域和范围。(2)执行性。行政的主要职能,从总体上说,也就是执行立法机关所表达的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实际上是行政权力的具体化和外化,具有明显的执行性质。(3)多样化。行政职能的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这主要是由行政活动的作用的客体决定的。行政管理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行政职能的多样化,在国家和社会的不同领域,行政职能也是不同的。(4)动态性。一方面,国家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行政职能的变化。另一方面,行政职能又是根据国家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

3.公共行政职能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变化?

答:任何一个国家的行政职能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等因素的发展变化,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革。(1)政治方面的原因。一旦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如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甚至是国内新的领导集体的成立,都可能引起公共行政职能的转变。(2)经济方面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对政府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政府在职能内容以及实现方式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3)文化方面的原因。文化会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当文化发生了变化,人们势必对政府该做什么的看法发生变化,也就要求政府的职能发生变化,承担起社会公众要求政府做的事务。(4)科学技术方面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手段的产生,也可能给行政职能实现的方式和方法带来巨大的转变。

4.研究公共行政职能有什么意义?

答:(1)行政职能是科学地建立行政组织的根本依据

①只有科学地认识行政职能才能科学合理地设置和改革机构,建立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行政组织体系。

②行政职能的实现又要依赖于行政机构,缺乏这一实体,即使行政职能再合理,没有了行政机构的支持也将无济于事。(2)行政职能是确定政府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标准

任何政府活动的内容、目标和任务都要在政府职能范围内,并根据行政职能来确定。行政职能反映着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向和实质内容,规定着国家和政府究竟管多少以及管的范围和程度,指明了政府管理活动中基本的、主要的工作。因此,必须研究行政职能,以此为前提和依据,确定各个时期政府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行政职能是组织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重要基础

研究和确定行政职能,能够更清楚、更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政府管理过程,从而把握管理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效果。也只有科学地认识和充分把握行政管理活动及其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保证整个管理系统高效运作。

5.公共行政职能的构成是怎样的?

答:(1)从静态意义上去研究公共行政职能的基本内容,将其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教育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即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

①政治职能直接反映国家阶级统治职能。它是指通过行政机关行使约束性、控制性、防御性、保卫性、镇压性的功能,防御外敌的入侵和渗透,妥善处理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关系,制止和打击不法分子的各种破坏活动,建立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及内外环境,其核心功能是巩固国家政权。

②经济职能是公共行政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维护经济基础稳定的责任。

③文化教育职能是指通过政府文化管理机构依法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社会科教事业和社会文化事业的管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