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道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17:27:54

点击下载

作者:(美)哈丽特·勒纳(Harriet Lerner)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为什么不道歉

你为什么不道歉试读:

赞誉

勒纳的作品总是发人深省,本书也不例外,值得每一位读者认真思考。《纽约时报》畅销书《成长到死》(Rising Strong)作者,布琳·布朗(Brené Brown)博士勒纳是一位非常智慧的女性。她的行文流畅且充满吸引力,在不知不觉中以睿智和人性化的建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读完此书,我敢保证你会对道歉这个话题产生全新的认识。《束缚之爱》(Mating in Captivity)作者,心理咨询师埃丝特·佩瑞尔(Esther Perel)想了解如何向他人道歉并修补人际关系,你要读这本书。想知道如何应对不肯道歉的犯错者,你要读这本书。想更深入地认识人际关系,你还是要读这本书。一句话,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心理自助读物!《拯救婚姻》(Take Back Your Marriage)作者,明尼苏达大学家庭社会学教授威廉·窦赫提(William Doherty)本书是一本既实用又深刻的作品,它能很好地指导我们应对非常棘手的人际关系问题。读完本书,你也能得心应手地对付生活中那些不肯道歉的人。新泽西州跨文化家庭研究所主任,莫妮卡·麦戈德里克(Monica McGoldric)博士勒纳以生动的案例再现了心理咨询室的真实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道歉的价值和力量,同时详细说明了如何做出道歉和接受道歉。这是一部很难得的作品,其中充满了对人际关系互动的细致入微的分析。无论是遭受过他人的伤害还是伤害过他人,我们都建议读者认真阅读这本书,因为它对每个人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亲爱的,让我们再一次心动》(Making Marriage Simple)、《放手去爱》(Getting the Love You Want)作者哈维尔·亨德里克斯(Harville Hendrix)、海伦·拉凯莉·亨特(Helen LaKelly Hunt)勒纳以幽默的口吻轻松化解了我们在婚姻、家庭和友谊关系中受到的伤害。她对修复人际关系和赢得对方原谅等棘手问题的看法深刻且新颖,不但富有启发意义而且高度实用。《出轨之后》(After the Affair)、《让我如何原谅你》(How Can I Forgive You)作者詹尼斯·阿布拉姆斯·斯普林(Janis Abrahms Spring)一部观点深刻的作品,探索了人们之间的互相伤害,以及道歉在修补人际关系方面的巨大力量。无论是需要做出道歉的人还是接受道歉的人,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有效道歉》(Effective Apology)作者约翰·卡多尔(John Kador)勒纳的作品总是让人充满惊喜!《学会感恩》(Help,Thanks,Wow)作者安·拉莫特(Anne Lamott)勒纳的作品突破了简单意义上的道歉,为如何修复重要人际关系做出了有效指导。本书观点睿智且中肯实用,可以让读者终身受益,治愈众多破碎的家庭和人际关系。《抱紧我》(Hold Me Tight)、《爱是有道理的》(Love Sense)作者苏·约翰逊(Sue Johnson)一部独辟蹊径的力作!勒纳大无畏地带来了划时代的改变!令人叹服的新观点!威尔斯利女性中心JBM培训学院主任茱蒂丝·乔丹(Judith V.Jordan)第1章不同难度的道歉

我的漫画师朋友詹妮弗·伯曼有一幅作品叫《借口满天飞的男人》,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配文是:“不好意思,结婚时你又没问过我是不是有孩子。”还有《纽约客》杂志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父亲对长大的儿子说:“我也想陪着你长大,真的,但那时条件不允许,店里事情又多,所以……”

虽然漫画描述的情节很荒唐,但实际生活中我们都曾遇到过这种振振有词的道歉,听起来完全变了味。这种道歉根本不起作用,甚至会让情况变得雪上加霜。

2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道歉这一课题,研究为什么有些人无法做出真诚的道歉。当然,要想判断对方是否应该道歉或是歉意的表达是否令人满意,我们无须成为行家里手。当对方不够真诚、急于摆脱尴尬对话或是满口都是借口时,即使说了“对不起”也于事无补。

反之,真诚道歉带来的治愈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当别人向我真诚道歉时,我的怒火马上会一消而散,再大的愤懑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样,如果需要向别人道歉,及时表达歉意也会让我感觉内心舒畅。特别是在做错事或行为失礼时,通过道歉修补人际关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问题解决方式。这么说倒不是因为我擅长道歉,比方说跟我丈夫史蒂夫遇到问题时,我只对自己的错误道歉(按我的想法),同时我希望对方能为他的错误道歉(也是按我的想法)。只不过在谁该为哪些错误道歉这个方面,我们的想法并不总是一致。

其实在针对某些人和某些事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对道歉这件事难以启齿。需要道歉的情形各不相同,有些好说,有些不好说。比方说,借了邻居的餐具忘记还很容易道歉,但是跟邻居的老公上了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对于微不足道的无心之失,一句发自内心的“对不起”足以化解矛盾,但显然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这样轻描淡写地处理。

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帮助读者学会如何真诚有效地表达歉意,同时揭秘哪些是缺乏真诚、充满歧义和刻薄无情的道歉。除了手把手教你怎样组织诚恳的道歉,书中还用生动的案例说明道歉的重要意义,以及人们在道歉时为什么会把情况搞砸。此外,我还会和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例子,看看怎样在极为棘手的情况下利用道歉争取对方的宽恕和谅解。

本书同样适合那些因虚伪道歉(或对方毫无道歉举动)而受到伤害的人士阅读。当对方的冥顽不灵让我们倍感挫折时,我们可以逐步改变对话语气,走出不利局面。但是有些时候,无论我们怎么说或怎么做,对方都毫无悔意,意识不到自己有任何错误。实际上,错误言行造成的伤害越是严重,犯错者越是难以做出真诚悔改。面对这种情况,受伤害的一方该怎么做呢?

就像跳双人舞一样,道歉与和解也必须是双方之间的互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很多时候既是道歉方又是接受方。接下来我们就由浅入深地举例说明三种不同难度的道歉。最简单的道歉

最简单的道歉是那种双方都未犯错时表达的歉意。此时的歉意表达不是在认错,而是对对方经历的麻烦表示感同身受(如“你经历这些实在太不容易了”),或是在为对方造成不便时表示歉意(如“真抱歉迟到了,路上有一起事故造成了大塞车”)。这里的抱歉表示我们理解对方的糟糕心情或麻烦处境,使用歉意表达方式可以表明我们的关注之情。

很多情况下,尽管表达歉意并不费力,但忘记说这几个字造成的影响却不可小觑。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有时候就连跟陌生人的简单互动都会影响我们一整天的心情,或是让人积极乐观,或是让人低沉失落。举个例子来说,超市里有个妇女的购物车碰了你一下,对方一言未发便匆匆离去,这件事虽不至于让人整日沉沦,但多少也会让心情受到影响。你暗自心想,对方没有道歉或许是因为对此等小事并不上心,满脑子在想别的事情,抑或是太过胆小,既不敢和陌生人有眼神接触,又不敢开口表示歉意。无论是哪种原因,这种感觉总归是不好的,而且它会让你郁闷上大半天。有时候遇到对方该道歉而未道歉的情况,那种郁闷感甚至比需要道歉的事情本身更让人受打击。◇检查室里的漫长等待

在重要的人际关系中,哪怕双方在错误行为中都不负有责任,无法及时表达歉意也会使人际关系受到损害。我的来访者尤兰达就是这样,穿着紧身罩袍的她坐在检查室冰冷的椅子上,已经等了医生快一个小时了。

尤兰达郁闷地说:“最后医生终于来了,她什么也没说,连一句道歉也没有。我觉得她根本没把我当人看。没过多久,我开始为自己的过度敏感感到自责。”

觉得自己“过度敏感”,这是很多女性否定正常的愤怒和受伤情绪的常见做法。在医院待久了,你会发现患者都是感觉易受伤害的。但是在特定场合下,感觉比别人更容易受到伤害这一事实并不表明我们一定是弱小和逊色的。

尤兰达并没有以私心看待这件事,她从未怀疑医生迟到是因为偷着打游戏或是在和朋友短信聊天。她想听到的很简单:“抱歉让你久等了,刚才那个患者的病情诊断花费的时间超过了我的预期。”这位医生对自己的迟到未做只言片语的解释,这种做法无疑会对医患关系造成裂痕。显然,只需一句简单的“很抱歉”,医生就能让尤兰达感受到尊重、关爱和存在感。中等难度的道歉

当我们确实感到歉疚,对做过的错事感到悔恨时,歉意的表达就有一定难度了。此时,哪怕一句迟来却简短贴心的道歉,也会极大地改善人际关系。

黛博拉是我的一位患者,她因为时间冲突,必须在一场会议中做报告而错过了妹妹的婚礼,这件事让她心中一直感到不舒服。由于这次会议早在妹妹斯盖伊决定婚礼日期之前就已安排好,黛博拉对妹妹要求自己出席婚礼的做法感到很生气,甚至认为她专门挑自己无法参加的日子办婚礼。但是到了婚礼举行那天,黛博拉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很懊悔,意识到在这个重要日子,她应当陪伴在亲人的身边。

这件事情很快过去了,但两姐妹之间的怨恨却日益加深。一开始,黛博拉根本没有向妹妹道歉的念头,她反倒认为斯盖伊应该向自己道歉。黛博拉向我抱怨说,她怎么能不事先考虑我的时间安排就自作主张确定婚礼日期呢?后来,黛博拉意识到在妹妹婚礼那天选择去参加会议是个很大的错误,从此她再也不愿主动谈起这件事。在她看来,此时道歉已经无济于事,只会把问题放大,让姐妹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几年后的一天,黛博拉不知怎的心血来潮,给斯盖伊发了一封邮件说:“自从错过你的婚礼,做出错误决定之后,我从未告诉过你我有多么内疚。那天在会议上做报告时,我不停地问自己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会为这样愚蠢的决定去找借口。”很快,妹妹回邮件了:“怎么?你才知道自己这么犯浑啊?:-)”

虽然邮件并不是正式道歉的良好方式,但是在这个案例中,黛博拉姐妹在交换内心真实想法之后马上消除了精神上的重负。她说:“这种感觉很奇妙,不知何时被打破的人际关系一下子又恢复了满满的信任感和亲密感。”高难度的道歉

对于昔日的错误做法,人们要想重提往事和表达愧疚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这或许是因为我们不愿令人反感,或许是担心对方不肯接受道歉,导致结果变得非常难堪。通常,如果不是对方首先提起往事,我们往往很难主动道歉。实际上,玛格丽特的经历表明,要想消除当下内心的愧疚感,我们最好还是主动为犯下的错误表示歉意。

玛格丽特的女儿伊莲娜是一位单身母亲,伊莲娜的二儿子克里斯汀长期在医院卧病在床,16岁那年不幸离世。玛格丽特是位善于持家的外祖母,在女儿日夜留守医院的那段时间里,一边照顾3岁的小外孙,一边井井有条地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

但是玛格丽特忽略了和女儿在情感上的沟通。这位典型的英国老妇人习惯以处事不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艰难,认为凡事都应当逆来顺受,坚忍沉默。尽管深爱自己的女儿,但玛格丽特觉得伊莲娜必须走出痛苦,同时自己也要压抑内心的忧伤。出于对女儿和自己的保护,她从未表现过悲伤之情,也从来没问过伊莲娜是怎样排解丧子之痛的。即使偶尔看到女儿在哭泣或难过,她也只会淡淡地说:“坚强点,孩子需要你。”

10年后,玛格丽特的同事兼好友乔治也经历了丧子之痛。他的经历一下子勾起了玛格丽特多年来隐藏在心底的悲伤。在看到乔治毫不掩饰地表达痛苦和接受来自身边的关爱时,玛格丽特的内心出现了细微的变化。她不由地扪心自问,在外孙离世这件事上,自己要求女儿的应对方式是否合适?

后来,乔治丧子这件事被刊登在了当地报纸上,玛格丽特自己也没想到,她会鼓起勇气问女儿有没有读到这篇报道。她说自己从未停止过思念外孙,后悔当年没有和女儿进行过情感沟通,因为那时她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怕谈起这件事情会让女儿更加难受。母女俩对如此重大的事情无法情真意切地交流,这实在是她们生命中最为惨痛的损失,这一点让玛格丽特感到非常内疚。

对母亲的这番话,伊莲娜的第一反应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她平淡地说:“这件事谁也没办法,你也改变不了,不用费心了。”看得出,伊莲娜简直和她母亲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关于道歉这件事,我们发现最有意思的部分往往发生在歉意表达之后。母女交谈这件事之后,尽管都没有再次提及,但玛格丽特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难以开口表达内心感受了。几个月后,随着克里斯汀忌日的临近,玛格丽特很想到外孙的墓地去献花。自从外孙的葬礼之后,这还是她头一次有这样的想法。她在闲聊中向女儿透露了这一信息,伊莲娜不动声色地说会安排行程,带母亲一同前往。

在前往墓地的路上,玛格丽特才得知女儿过去十年中每年都会两次来给孩子扫墓。站在克里斯汀的墓碑前,玛格丽特忍不住抽泣起来。悲痛之情的突然宣泄让玛格丽特自己也感到意外,因为她从未在这件事上掉过眼泪,其他场合就更不用提了。更出人意料的是,伊莲娜抱住了母亲,两人开始一起痛哭。

在这个案例中,玛格丽特的道歉行为无异于一场冒险。在她的成长环境中,欢快嬉乐是一种备受压抑的情感表达方式,奋斗自立(凡事都不依赖他人)几乎像戒条一样被高度信奉。拥有这种心理模式的人在向他人道歉时,势必会展现自己最为柔软的一面,陷入极大的未知风险当中。毕竟,她从未见识过该怎样向人表达歉意,踏出如此全新的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更进一步

实际上,生活中还有很多比玛格丽特的案例更为棘手的涉及道歉的情况。例如,我们会遇到认为我们应当道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的人。有些人一受伤害就喜欢抱怨,喜欢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指责别人是造成他们痛苦的罪魁祸首(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种情况就很难处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哪怕对方再喜欢胡搅蛮缠,人际关系和个人品性的成功维护都和我们承担个人责任的能力密不可分。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探讨道歉这种沟通方式蕴含的力量和潜在的陷阱。例如:

·人们为什么难以明确表述自己的责任?为什么会对伤害他人的言行感到懊悔?

·拒绝道歉者和喜欢过度道歉的女性有何行为动机?

·为什么犯错最严重的人最难坦承错误?

·怎样分辨谁该承担哪些责任?

·受伤害的一方会怎样在不知不觉中导致犯错方出现防御心理并拒绝道歉?

·当犯错方歪曲事实或反咬一口时,我们怎样才能摆脱愤怒和痛苦的感受?

·人们无法停止憎恨前任(或其他人际关系)的真正原因何在?

在有关道歉行为的研究中,或许最让人感到头疼的问题是如何对待死不悔改的犯错者。对于这一普遍存在的人际问题,目前通用的解决办法只能是保持宽恕。但本书观点认为,我们不必为了摆脱愤怒和痛苦的折磨而去宽恕伤害过自己的人。有时候,我们必须勇于抵制来自道德说教者的压力。

对表达歉意和接受歉意的双方来说,是否需要道歉和修补人际关系,完全取决于人性的考量。人人都追求公平正义,只要你的道歉真实诚恳,接受歉意的一方肯定能感受到那份真诚。正所谓人非圣贤,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和标榜自我。正因如此,能否真心实意地向他人道歉,几乎是渗透于所有人际关系中的一项重要挑战。

在我们的一生中,人人都在轮流扮演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角色。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知道自己有责任明辨是非。无论对方如何反应,至少我们很清楚在面对问题时该怎样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第2章五种错误道歉方式

有不少人虽然知道道歉,却总是无法掌握正确的方法。每次他们说完“真抱歉”,对方还是愤愤然不肯罢休。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常见的错误道歉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学会正确的方法。

有效的道歉不只关系到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为什么这么说。接下来我们要介绍五种错误的道歉方式,然后看看怎样用真诚的道歉来赢得宽恕和化解干戈。“但是……”型道歉

作为人之常情,受到伤害的一方总是希望听到发自肺腑的道歉。如果你喜欢在道歉之后加一句“但是……”,对方的感觉马上就会变味儿。千万要注意这两个字,它会给人感觉你在找借口,会把前面传达的所有信息统统抹掉。无论你在“但是”部分说明的情况是否属实,这句话都会让道歉行为变得虚伪。这种表达方式的潜台词是:“你看,在那种情况下,我的粗鲁/迟到/刻薄语气完全可以理解嘛!”

来看看桃乐丝的例子,家庭聚会上,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只有她的妹妹坐在那里无所事事,这让桃乐丝感到很气愤。因为按捺不住怒火,她当着一家人的面向妹妹吼道:“你又不是客人,帮着洗个碗会累死你啊?”这番话显然没有起到好效果,妹妹沉着脸走开了,整个晚上都闷闷不乐。

桃乐丝感觉很糟糕,回家几天后,她打电话向妹妹为当晚的失礼道歉:“那样吼你是我不对,但是你真不知道我忙成什么样,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每次都是我帮妈妈干家务而你躲在一边玩,她却从来都不说你。很抱歉我态度有些粗鲁,但是总要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才行啊。”

当桃乐丝向我抱怨妹妹对她的道歉无动于衷时,我得出的结论是:“你这根本不叫道歉。”显然,带着以前的怨恨和愤怒向别人道歉,桃乐丝很难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歉意。站在她妹妹的角度,我甚至能感觉到这种道歉带来的简直是羞辱。这份道歉表达的潜台词是,你(妹妹)在家庭聚会上表现得像个被宠坏的孩子,实际上这么多年来你一直都是这样我行我素,所以“我才出于好心告诉你该怎么做”。

实际上,如果桃乐丝没有那句但是,只为自己的粗鲁行为表示歉意,或许妹妹很容易接受她的道歉。没有这句败事有余的“但是”,妹妹反而会降低戒备心理,反思自己在家庭聚会上的行为是否合适。

桃乐丝的本意是好的,她说:“我是想让妹妹明白为什么我会反应过激,让她明白(不作为)这件事已经由来已久。”

遗憾的是,桃乐丝的本意虽好,但涉及的是另一个问题,你可以另外找个合适的机会跟对方开诚布公地探讨。记住,真诚的道歉往往简短直白,千万不要添加什么自我辩解,这样只会把情况搞得更糟。道歉不是解决潜在问题的唯一机会,而是为彼此搭建未来沟通平台的机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经常被人忽视的区别。逃避责任式道歉“很抱歉让你烦心了”,也是一种虚伪的道歉。真诚的道歉关注的是道歉者的错误行为,而不是接受道歉一方的情绪反应。

我们来看看里昂的例子。里昂是一位机构主管,负责宣传方面的工作,邀请我为员工举行一次讲座。这家机构有一张我20年前的宣传照片,我希望里昂能把它换成近期的照片。我对他说:“麻烦你换成这张照片,起码到了会场能让观众认出是我。”

或许是无心之失,或许是里昂觉得年轻的照片能吸引更多观众,他在网上宣传时使用的还是老照片,甚至在我指出这一错误之后,仍把老照片用在了印刷版的宣传资料中。下面是我们在这件事发生之后的对话。

 我:怎么回事?你在网上发布的是我20年前的照片,我都跟你说了弄错了,结果宣传册上印的还是老照片。

里昂:我用的是存在我电脑里的照片,有那么多事情要关注,我哪能关注到每个细节?我也做不到样样完美。

 我:这不是完美不完美,我就是想用近期的照片。

里昂:好吧,我很抱歉,没想到照片这件事对你这么重要。在这件事上,我真觉得观众们没你那么较真。

 我:问题是我跟你说过要用我提供的照片啊。

里昂:好吧,我向你道歉,在使用照片这件事上让你烦心了。我真不知道这个问题对你来说这么敏感。

里昂的道歉毫无诚意可言,他的做法是把问题推到我身上,暗示是我的吹毛求疵或虚荣心造成的问题,而不是他不按约定行事造成的问题。如果他是我的来访者,我会用客观的态度进行观察,看他是怎样混淆黑白和逃避责任的。可惜我不是他的心理医生,里昂的无能、失礼和强词夺理让我感到非常愤怒。既然你毫无悔意,既不纠正在网络宣传中出现的错误,又责怪我无事生非小题大做,那你向我道歉又有什么意义呢?或者是,里昂很清楚自己所犯的错误,但是不愿为此承担责任。无论哪种情况,与其虚伪道歉并反咬一口,还不如不要道歉,这样只会让道歉者更加振振有词和变本加厉。

里昂的做法看似无害,实则阴险,这是一种常见的逃避责任方式——我的道歉针对的不是错误行为本身,而是为你带来的糟糕情绪。比方说,“在聚会的时候我出言反驳,真抱歉让你感到很尴尬”——这句话算不得道歉,因为它模糊了犯错者应承担的责任。这种道歉会让人感觉你处于道德制高点(毕竟我道歉了),但实际上把承担错误的责任推给了对方。这等于是说:“嘿,我不过是提出了几条中肯的评论你就受不了了,那好,我很抱歉,真不该让你下不来台。”对于这种情形,真诚的道歉应该是这样的:“真抱歉我篡改了你陈述的内容,这样很无礼,我保证下次不会再犯。”◇“要是……”型道歉“要是”这个词也会让道歉接受者怀疑自己的情绪反应,例如“要是我太敏感了,我向你道歉”“要是你觉得我的话太冒犯,我向你道歉”。可以说,几乎所有以“要是……”开头的道歉都不是真诚的道歉。诚恳的道歉应该是这样的:“刚才的话太伤人,真对不起,是我这人没脑子,我保证不会再有下次了。”“要是……”型道歉还会让人感觉道歉者居高临下的态度。有一次在公司会议上,我的来访者查尔斯讲了一个歧视女性的无聊笑话。后来他向自己的女上司道歉称:“要是我的话让你感觉不舒服,我很抱歉。”结果对方一句话把他顶了回去:“得了吧,查尔斯,你那烂笑话对我不起任何作用。”这番话里暗藏的怒火让查尔斯很疑惑,他没想到这份道歉让人感觉毫无诚意,他不过是在暗示自己的上司是个过度敏感的女性。

好吧,我可不想在这儿咬文嚼字。但我真心希望各位注意这种以“要是……”开头的道歉,因为这种道歉者其实并没有多少诚意。令人困惑的道歉

我的一位来访者是个暴脾气,经常因为各种小事对儿子破口大骂,比如车库门没关好等。过了一会儿看到孩子垂头丧气的样子,他便道歉称:“儿子对不起,我的话让你难过了。”无论什么事,他都是这样表达歉意的。

他的儿子对我说:“我很讨厌这种道歉方式,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不舒服。”这个孩子感觉到了问题,但无法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父亲的道歉总是模糊不明,导致应当承担责任的主体不清不楚。他只知道父亲的道歉让他感到很不舒服,不知所措。

说到这个父亲的错误,它反映出的倒不是道歉者的强词夺理或逃避责任,而是具有典型特征的焦虑型家庭的令人困惑的思维方式。无论任何组织系统,焦虑程度越高,个体对他人的感受和行为(而非对自我感受和行为)所负的责任就越大。受此影响,人们往往会做出混淆因果关系的判断,如“向你爸爸道歉,你让他头疼了”。实际上,正确的判断应当是这样的:“向你爸爸道歉,你明知他头疼还把音响声音开那么大。”◇“看看你做了什么!”

下面来举个例子说明令人困惑型道歉。这件事发生在几十年前,那时我的儿子马特才六岁,有一天,他和同学西恩在一起玩,不知怎的,马特从西恩手里抢走了玩具,怎么也不肯还给对方。西恩没有办法,趴在地板上哭闹起来,一边哭一边咚咚地用头撞击地板。

西恩的妈妈就在旁边,她马上跑过去,开始声色俱厉地教训孩子。奇怪的是,她既没有阻止西恩停止撞击,也没让马特归还玩具,而是这样斥责马特:“马特,看看你做了什么?”她指着哭闹不停的西恩说:“看你干的好事!你让西恩在不停撞地板,马上向他道歉!”

马特一头雾水,这也不能怪他。这位妈妈让马特道歉,不是因为他抢了西恩的玩具,而是因为西恩在不停地用头撞击地板,这难道不奇怪吗?换句话说,她要马特承担的责任不是“抢玩具”这一错误行为,而是另一个孩子的举动。马特把玩具还给对方,一句话也没说便走开了。后来我告诉马特,他应该为抢玩具这件事道歉,但西恩用头撞地板这件事并不是他的过错。

如果当时马特为西恩的行为承担责任,这份道歉就会给他带来毋须有的麻烦。换句话说,他要承认的是自己没做过也不会做的事。同样,这样做也会给西恩带来风险,他会拒绝接受自我管理愤怒情绪的能力和责任,以后都用撒泼打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讨价还价”式道歉“讨价还价”也是一种会让道歉感觉变味儿的错误做法,道歉者似乎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道歉了,对方就必须宽恕和谅解自己。如此一来,道歉仿佛变成了对对方的慰藉。实际上,道歉不应被视为人际关系中讨价还价的筹码,不能认为只要道了歉,对方就必须宽宏大量地既往不咎。

在密切的人际关系中,“你能原谅我吗”“请原谅我吧”,这些都是重要的仪式化表达,不能轻易脱口而出。当然,如果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的一方认可并接受你的歉意,请求对方谅解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道歉者期望或要求对方的宽恕,或是在时机并不成熟时要求对方的谅解,结果只会把道歉搞砸。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唐恩同意14岁的女儿跟机车好友出去兜风,他的妻子西尔维娅禁止这样做,唐恩一直以来都遵守这一规定。但是这次他食言了,还让女儿保守秘密,因为妻子知道后一定会大动肝火。

几天后,女儿意外说漏了嘴,西尔维娅得知后快气死了。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允许女儿骑摩托车兜风和约定保密),唐恩表现得满是悔意。他不停向妻子道歉,发誓绝不再犯,然后便力求西尔维娅原谅自己。

当妻子表示无法原谅时,唐恩就继续施加压力,对她说:“我知道这次错得离谱,你会有好一阵子生我的气。如果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这种情况,请告诉我。”

唐恩坚持请求原谅的做法让西尔维娅很苦恼,这种压迫让她失去了自我恢复的情绪空间,无法做到真心实意的宽恕,即使原谅对方,感觉也像是被逼无奈的结果。更糟的是,几次请求宽恕失败后,唐恩开始对她发起火来。这下子让西尔维娅感觉事情好像翻了个,唐恩居然成了受害者,这让她更加无法原谅对方了。

不难看出,如果犯错的一方道歉之后马上要求得到原谅,这种做法会压缩受伤害方必需的情绪恢复过程。在道歉方的请求下,后者心肠一软往往会草率地原谅对方,殊不知这样会剥夺自己必要的体验愤怒和痛苦的过程。

真诚道歉时,每个道歉者都希望能获得对方的谅解和宽恕,但是这种宽恕不能强求,否则它会让对方感到为难,让这份道歉变得面目全非,甚至造成更大的伤害。真诚的道歉,需要给对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化解伤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道歉的目的。令人反感的道歉

对那些压根不愿跟你对话的人来说,最好的道歉方式莫过于闭口不言。

有个叫丽萨的女人,睡了好友塞丽娜的丈夫,这件事让塞丽娜怒火中烧,明确表示不想再和丽萨有任何联系。塞丽娜开始努力忘掉丽萨,在绯闻公开后和丈夫一起挽救摇摇欲坠的婚姻。

几年后丽萨参加了戒酒互助会的辅导班,导师鼓励她回忆做过哪些伤害别人的事,建议她打个电话过去道歉,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通过联系共同好友,丽萨找到了塞丽娜的电话号码,留言称和其丈夫出轨是自己这辈子所犯过的最大的错误。她希望能找个机会和塞丽娜见面,跟对方说说内心的想法。

丽萨的语音短信再次揭开了塞丽娜的伤疤,对方希望见面的请求让她好不容易平复的心情重新燃起怒火。后来丽萨又发过一次语音信息,补充道:“如果你能听听我对这件事的陈述,或许会原谅我的所作所为。”明智的塞丽娜选择了不做回应,丽萨只好写信再次表达同样的请求。这一次,塞丽娜看也没看就把信件丢进了垃圾桶。对她来说,丽萨的请求无异于对自己的再次侵犯。

丽萨的确需要原谅自己,但是这种自我宽恕过程不应让塞丽娜卷入其中。要知道,道歉的目的是平息和缓和受伤害一方的情绪,不能为了自我辩解、摆脱内疚或促进恢复过程而去骚扰或纠缠对方。丽萨在心理辅导班上学到的补救方式,只有在不会对对方或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下才适用。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种事情上做到宽宏大量。第3章其他可能破坏人际关系的道歉方式

我的侄女有一次对我说:“你来听听这条录音,说话的人是我以前的同事,这个人有事没事总是把抱歉挂在嘴边,让人觉得不胜其烦。无论你想跟她说什么,结果都变成对对方的不停安慰——‘没事的’‘不要紧’。”

在对话中,如果有人不喜欢表达歉意,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女性主动示弱来承担这一角色。我们这一代女性,从小就被教导要做别人的出气筒,凡事都要主动检查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以至于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把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对此,喜剧演员兼作家艾米·波勒(Amy Poehler)曾这样说过:“对女性来说,简直要花一辈子才能摆脱处处示弱和事事道歉的心理模式。”

我有一位来自加州的朋友就是这样,她的道歉多到简直令人想把她踢到桌子底下的地步。上次我们和另外几位朋友在餐厅吃饭,服务员还没端上茶水的工夫,她已经向别人道了五次歉!(我可是扳着指头数的!)“那个……真抱歉,你是想坐在窗户旁边吗?”“抱歉打断你说话了,请继续。”“抱歉,这份是你的菜单吗?”“抱歉,你准备点菜了吗?”有时候走在狭窄的小道上,我们俩不时会碰到对方,她也是一连串“抱歉抱歉”,哪怕大多数情况下是笨手笨脚的我先碰到的她。我敢肯定,就算我把她撞个人仰马翻,她也会忙不迭地说:“哎呀,真是抱歉……”

这种做派之所以让我恼火,是因为我是不拘小节的纽约客,而她是每次吃饭都会在盘子里保留些许食物,处处讲究礼仪的南方淑女。她的每一次道歉都彬彬有礼且恰到好处,让人不由得猜测是毕业于“女子道歉礼仪学校”的。我们自大学时代就是好友,她也知道我对她关爱有加,因此我总是忍不住拿这个名头来揶揄她。尽管有人喜欢这种优雅礼仪,但我真心觉得她这道歉实在太频繁了。

实际上,就连很多颇具女权主义思想的女性也摆脱不了这一毛病。女权主义学者玛吉·尼尔森(Maggie Nelson)曾这样写道:“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克服提笔写信就抱歉的坏毛病,不然的话,我的每一封信开头都是一样的用词——‘抱歉这么晚回复邮件’‘抱歉给您带来的困扰’,抱歉这个、抱歉那个……”

注意,不要在毫无意义的小事上反复道歉,在真正重要的问题上表达歉意才让人觉得诚恳。◇人们为什么会过度道歉

过度道歉的行为动机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它可能是自卑的表现,权力感的缺失,下意识地想要避免可能出现的批评或否定,急于讨好或取悦他人,隐藏的内心深处的羞耻感,或者是对自身高级礼仪的炫耀。也有可能,这种挂在嘴边的“真抱歉”不过只是口头禅,是一种经过多年熏陶形成的抹杀自我意识的女性日常表达,听起来就像复读机一样了无新意。

要纠正这一行为,实际上无须了解其促成动机。如果你有这种毛病,记住少说就好。比方说你借朋友的餐具忘了还,没必要没完没了地对不起,你又不是轧死了他们家的猫。过度道歉不但会让人产生距离感,还会打断正常的对话,让人们感觉不胜其烦。这样一方面会让你的朋友感到苦恼,另一方面当你需要为重大事宜道歉时,还会让他们感觉缺乏真诚。分清界限

要做出真诚的道歉,必须体谅对方的感受,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缺少真情实意的道歉,听起来机械枯燥且毫无悔意。但是,夸大自己的错误也不可取。对于自己行为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夸大其词的道歉同样也不真诚。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艾米驾驶的车辆闯过停车标志,撞到另一辆车上。当时,她16岁的女儿瑞贝卡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艾米只受了点儿轻伤,瑞贝卡比较严重,先后接受了两次手术,后来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康复理疗。

艾米是个很好的驾驶员,这是她第一次出事故,这种情况在任何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这件事让她倍感内疚、伤心和懊悔。事故发生后,女儿从未指责过她,在这件事上也没有过任何怨言,此举反而加重了艾米内心的伤痛。为此,她每天都在不停向女儿道歉,想她诉说内心的懊悔,请求她的原谅。有时瑞贝卡情绪不佳或是伤痛难忍时,艾米时常会掩面而泣,最后反而成了女儿来安慰母亲。每一次,艾米都会难过地说:“要是受伤的是我该多好,只要你好好的,让我怎样都可以。”

时间一长,瑞贝卡开始感到厌倦和恼火,为妈妈总为这件事长吁短叹感到无比郁闷。一天早上,实在忍无可忍的她对母亲大声喊道:“够了!伤痛在我身上,我自己会承受,你就别再添乱了!”艾米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来她参加了我的心理治疗班,内心的内疚和痛苦得到宣泄之后,她再也没有向女儿施加过类似的情绪。

在这个案例中,艾米表现出了真诚的内疚和悔意,女儿也确实看到了母亲巨大的悲痛。没有这种真情实意的流露,艾米不可能向孩子做出有效的道歉。但是凡事都要有度,过于强调自己的悲伤感受而一发不可收拾,只会让女儿产生心理负担,反过来她还要照顾母亲的感受。这样一来,瑞贝卡的情绪就无法得到释放,无法集中精力使病情得到恢复。◇有效道歉关注的是对方的感受

有效道歉应当充分关注受伤害一方的经历和感受,而不是把自己(道歉方)的情绪时刻挂在嘴边。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如果对话结果成了受伤害一方反过来关注你的感受,那肯定要出问题。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你就失去了做出真诚道歉的机会,如对方在对话中产生非常糟糕的感受。

我曾在明尼阿波利斯举办过一次愤怒情绪管理研讨会,34岁的社工玛丽在会上对我说:“我跟母亲的沟通问题是,只要我的话有一点儿批评的意味,她都会感到非常内疚。这种事经常发生,每一次她的道歉都充满自责,我不得不安慰她,说她是个称职的好母亲,已经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每次过后,我都感觉糟糕透了。”

道歉后表现得绝望无助,恨不得让对方马上反过来安慰自己,这不是道歉,而是情感绑架。虽然嘴上在说对不起对方,实际上你给人的感觉是他对不起你,因此受伤害的一方理应理解你的处境有多悲惨,明白你的自责自悔有多深刻,意识到也许你以后都不必再开口道歉了——这显然不是真诚的道歉。

此外,过度道歉也可能是比较隐蔽的自我防护方式。如果受伤害一方觉得有必要缓解加害方的情绪压力,你可以以此作为削弱情绪反应和自我辩解意识的信号。说到底,真诚的道歉关注的目标不是道歉方,而是道歉接受方。要想做出情真意切的道歉,应当关注的是受伤害方的愤怒和痛苦。不要轻描淡写

轻描淡写的道歉也会令人感到厌恶。有一次我去芝加哥看望朋友,在酒店电梯里被困了45分钟,让我感觉像45年那么漫长。当时已是午夜时分,电梯里的警铃不起作用,这可真是一次可怕的体验。

后来我得知这个酒店的电梯已经多次出现过故障,但一直没有得到彻底修理。我打电话到相关部门,还向负责人写了投诉信,对方答复称:“对于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我深感抱歉,我们会尽快处理这一问题。”

听听,她说的可是“不便”!我心中暗想,你们酒店也太怠慢了吧,你怎么不来电梯上体验一把午夜“不便”呢?这种措辞显然令人失望,如果对方是你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人物,轻描淡写的道歉无疑会给他们造成极为深刻和深远的负面影响。

此外,缺乏补救行动的道歉也会让人感觉空洞虚伪。我有两位朋友是一对夫妇,他们两人的日子一向都过得比较紧,最近为了庆祝结婚一周年,两人决定在堪萨斯城一家饭店奢侈一把,没想到却经历了非常糟糕的餐厅服务。大概是因为那天厨房人手不足,他们点的开胃菜很久都没有端上来,主菜更是等了个地老天荒,就连结账也让人等到忍无可忍。在进餐厅时,这对夫妇明确表示已经买好了当晚音乐会的门票,必须准时离开餐厅,因此服务员不可能不知道他们的情况。

无奈之下,女士只好向服务员投诉,要他们向餐厅经理反映。餐厅经理表示“非常抱歉”,称会到厨房核实情况。在道歉过程中,这位经理至少说了三次“非常抱歉”。

但是在我看来,他还有几句话忘了说,比方说“今晚酒水免单”或“开胃菜算餐厅请客”。简而言之,这位经理虽然满口对不起,但没有做出任何试图纠正错误的举动。这样做倒是给自己省了几个小钱,但我敢说这对夫妇从此绝对不会再光顾这家餐厅,更别说介绍朋友来这里吃饭了。

对于人际关系而言,无法改正行为错误也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你把咖啡洒到了朋友的地毯上,道了十次歉也没帮人家清洗或是掏钱送到洗衣店,这怎么能算真心实意的道歉?再比如,你说会在好友生日那天出城去玩结果没做到,这时光道歉还不够,你要主动提出经过深思熟虑的替代方案,补救由此给对方造成的伤害。正确有效的道歉

错误的道歉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交往过程中,在虚情假意、责任缺失和相互攻击指责的公众和政治场合,道歉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行为。在进行道歉时,有关公众人物(如政客、明星、商贾和群体领袖)阴险圆滑用语的描述可谓多矣,比方说什么“事已至此……”。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道歉时都免不了虚饰几分,很多时候这样做甚至完全是下意识的。

正确有效的道歉需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作品《有效道歉》(Effective Apology)中,作者约翰·卡多(John Kador)对道歉的定义和大多数观点保持一致。他认为:“当我们需为冒犯或委屈他人而承担责任时,我们应当道歉,以直接、明确和人性化的方式表达悔意,同时做出弥补,并保证以后绝不再犯。”换句话说,真诚有效的道歉不能有“但是/可是”这样的字眼,也不能轻描淡写或令人困惑。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看到各种道歉流于形式,使人们无法意识到各自应负的责任,搞不清楚究竟在为何事道歉。

另外,关于道歉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则。盖瑞·查普曼(Gary Chapman)和詹妮弗·托马斯(Jennifer Thomas)在《道歉的五种语言》(The Five Languages of Apology)中指出,正确的道歉方式取决于接受道歉的目标。这是因为每个人对于道歉表达的接受程度不同,你认为这样的表达足够真诚,但换一个人可能不这么想。同样的表达可以让你心平气和,对别人来说或许会感到失望甚至恼怒。有的人听到一句“我错了”就能感到释怀,但其他人不一定这么想,他更希望听到“我保证以后绝不再犯”,只有这样的道歉才能让他们不再耿耿于怀。

此外,道歉的内容也很重要。对于严重错误或巨大伤害,一句“对不起”不过是道歉的一个开端,接下来还要做很多事情才能使错误得到纠正,伤害得到弥补。下一章我们要介绍的是高风险场合下的道歉方式,这种场合往往十分尴尬,道歉者必须敞开心扉去聆听对方内心的愤怒感受。可以说,全心全意聆听对方的感受既是一种极高的天赋,也是一种很难驾驭的能力。第4章如何在面对批评时有效道歉

明知理亏而向人道歉已经很不容易,更难的是面对没来由的批评和不公正的评论,还要向人道歉。有时候,这种批评往往来自他人的反应,而不是我们的错误行为。

谁都不愿意接受批评,但是每个人都免不了被批评。无论是被人批评还是批评别人,其中的原因都是一样的。比方说,如果人们心情不佳,待人接物时就会牢骚满腹或充满主观臆断。有时候这种批评往往掩饰得很深,表面看起来是为了帮助我们实现更好的发展。或者是我们的某种特质、品性或行为让对方很不受用,迫使他们为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与我们进行探讨。准确地说,他们会认为如果我们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并做出道歉,这种人际关系就会陷入停滞。

特别是在面对毫无来由或过分的批评时,我们很难按捺自己的性子,不能很好地降低防御意识。为便于理解,下面我们要介绍的是凯瑟琳和小迪的案例。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有效聆听、如何提问、如何在达成一致的基础上为自己的错误道歉,以及如何表达个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真诚的道歉具有深刻的治疗作用,无法有效聆听他人观点并做出道歉,往往会葬送我们的人际关系。凯瑟琳和小迪的故事

圣诞前夜,26岁的小迪开了4个小时的车,回到老家和母亲凯瑟琳共度节日。在小迪9岁那年,母亲凯瑟琳就和她的父亲离婚了。家庭聚会结束后正在打扫卫生时,小迪突然冷冰冰地对凯瑟琳说:“我们得谈谈。”

小迪选择的谈话时机并不好,对母亲的抱怨也咄咄逼人。她指责母亲在和父亲离婚那段时间完全忽略了自己,小迪只能一个人面对内心的伤痛。她愤愤地说:“你只顾着自怨自怜,哪里考虑过我的感受?”她还认为母亲应当对自己的感情问题负责,导致她在这个方面一直都不顺利。此外她还抱怨,是母亲的原因导致父亲在离婚后陷入酗酒的恶习。这些事都是小迪在咨询过程中发现的。

两个月后,凯瑟琳参加了我的心理治疗。说起这件事时,她气得浑身发抖。凯瑟琳告诉我,当小迪对她出言不逊时,她极力控制住自己没有发飙。凯瑟琳压住内心的怒火,向小迪做出了这样的道歉:“小迪,对不起,在我们离婚期间你受苦了。我从未想过要伤害你,我已经尽到了最大努力,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很抱歉。”说完,她道声晚安就回房间休息了。◇识别虚假道歉

尽管小迪的意外发难让凯瑟琳很受伤,但我们不难看出这份道歉其实并不真诚。如果大家还没读出个中意味,下面我来解释一下。“小迪,对不起,在我们离婚期间你受苦了。”(你对离婚这件事的反应才是真正的问题。)“我从未想过要伤害你,”(我是个好人,怎么会做错事?)“我已经尽到了最大努力”(你还想指望我做更多的付出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很抱歉。”(就算有什么地方不对,我也毫不知情,事情既然过去就过去吧。)

上面的分析绝对不是对凯瑟琳的做法有任何批评,实际上,她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难能可贵。毕竟,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人能如此冷静地处理问题呢?◇谁应该先道歉

自从这件事之后,凯瑟琳一次也没有和小迪联系过,她也不打算主动联系女儿。凯瑟琳对我说:“我已经道歉了,现在轮到她向我道歉了。”

在我看来,如果凯瑟琳要等女儿先道歉,怕是要等很长一段时间了。凯瑟琳的假道歉(小迪,对不起,在我们离婚期间你受苦了)和老掉牙的借口(我已经尽到了最大努力)对女儿来说显然还不够。既然如此,小迪怎么可能反过来向母亲道歉?

于是我问凯瑟琳,你希望明年或是五年之后的母女关系何去何从?你打算和女儿冷战多久?几个星期?几个月?还是几年?无论选择怎样的方式应对女儿,沟通也好冷战也罢,两人之间的关系要么逐渐缓和,要么加剧升级。如果凯瑟琳一心想着让女儿先道歉,显然问题根本不会得到改变。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后,凯瑟琳称最大的担心是害怕失去女儿。但她还是感觉很气愤,无法做到在电话上和女儿沟通,更别说向女儿道歉这件事了。我也觉得现在不是道歉的好时机,在愤怒和疏远状态下,人做出的道歉毫无意义,只会让他人感觉虚伪。作为凯瑟琳的心理治疗师,我要帮助她平复心情,学会从大局考虑问题。◇打破代际模式

在后来的治疗过程中,凯瑟琳向我谈起了家族往事,我发现这个家族的母女关系一直都比较紧张。具体来说,母亲和女儿之间不是激烈争吵就是冷漠割裂的关系,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凯瑟琳和小迪之间会不会也是这样?显然,如果问题处理不好,母女俩的关系也会变得危机重重。

小迪的行为确实过分,这也许是多年隐忍不言,把愤怒和痛苦埋藏于内心导致的结果。家庭成员之间在道歉时,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必须表现出自己最为成熟的一面,绝不能面对指责暴跳如雷。反过来说,别人对我们的指责不一定都是错的,因为我们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

只有在经历这个阶段之后,我们才能听进去孩子的批评和抱怨,才能以开放心态为每个父母都会犯下的错误做出道歉,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尊重。换句话说,要想让子女道歉,首先父母必须学会聆听。实际上,这种技巧对于任何人际关系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做好铺垫

接下来该怎么做呢?凯瑟琳是位律师,善于关注细节和组织语言,她准备给女儿写一封长信说明情况。实际上,如果她的目标是和女儿重归于好,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这一点非常值得关注。

在我的建议下,凯瑟琳给女儿寄了一张问候卡,只在里面短短写了几句,称上次的事对双方都很不容易,她一直在尽可能客观地思考小迪提出的问题。对于这次联系,小迪并没有做出回应,更准确地说是在保持沉默。我鼓励凯瑟琳对此不要在意,沉默也算是一种回应,表达了小迪目前还没有准备好进行沟通。

几周后,我建议凯瑟琳写一封亲笔信给小迪,信件的内容如下所示。亲爱的小迪:

此刻我正坐在沙发上休息,不知你近来可好。我一直在想上次你回家的事,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如此紧张,让我感到很遗憾。上次联系时你保持沉默,我想你大概还需要一些空间来整理心情。

你能鼓起勇气告诉我内心的真实感受,对此我十分感激。作为母女,我希望和你建立无所不谈的亲密关系,尽管我和我的母亲从未做到过这一点。在我和母亲之间,我从未表达过对她的愤怒,从未当面和她顶撞争执。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当你和我出现冲突时,我会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

我听母亲说,她和我外祖母的关系也很紧张,两人整天吵个不停,后来很多年都互不沟通。不幸的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和她之间的关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躲避一切争执,实际上那只不过是表面上的风平浪静。

想到我们这个家族几代母女之间的关系,我意识到我们之间应当建立全新的关系。还有那些在整个家族中多年来彼此互不沟通的人,这种现象实在令人遗憾。我觉得,如果我们之间也出现这种情况,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痛苦。所以,如果你准备好和我谈心的话,我会尽最大努力聆听你的想法。爱你的母亲

在写给女儿的这封信中,凯瑟琳阐述了创造良好家庭氛围的七大原则,这些原则能很好地帮助矛盾双方坐下来交流。

·凯瑟琳只谈自己;

·字里行间没有任何批评或指责的意味;

·她没有要求小迪做出特定回复;

·她把问题放大到整个家族的母女关系来思考;

·她建议保持联系但没有丝毫说教的态度;

·她没有喋喋不休地让人感到厌烦;

·在小迪做好沟通准备之前,她没有催促对方。

在这封信中凯瑟琳并没有道歉,这一点很明智,因为道歉的时机还不成熟。现在小迪最需要的,同样是所有重要人际关系中最关键的,是希望母亲理解自己的处境,关注自己的感受。换句话说,她需要母亲学会聆听。不难想象,对凯瑟琳来说,聆听更多的批评无疑是她最不希望看到的。◇直面危机

这一次小迪做出了回应,她说最近很忙,有空的话会回去当面谈。这个回应具有重要意义,它表明小迪并没有把自己封锁起来。不久之后,母女两人开始沟通了。

接下来是最难的部分,如果有人指责我们,说他的痛苦是我们造成的,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安静下来聆听对方的观点的。在对话中,我们会下意识地关注那些对我们不公或不正确的观点,并马上做出激烈反应。以开放的心态聆听并提出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观点,这是一项很难做到的内心修炼。

凯瑟琳之所以能直面危机,因为母女关系对她来说高于一切,因为她知道这是小迪内心希望实现的。因此,她事先告诫自己,要换个方式去聆听,以尽可能开放的心态关注对方并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女儿的感受。

就这样,在一次心平气和的谈话中,凯瑟琳又提起了之前发生的事。她详细问起离婚这件事对小迪造成的影响,包括当时和现在的影响。她问道:“圣诞节那天你说我在离婚那段时间忽略了你的感受,你能说说具体是哪些感受吗?”

要做到直面批评和有效聆听,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当小迪再次谈到母亲的自私时,凯瑟琳的内心会下意识地做出自我防御。这时,每个人都会回应一连串的“但是……”,使谈话气氛变得无比紧张,根本听不下去对方接下来的表达。凯瑟琳也是这样,她马上想要反驳小迪的说法,告诉她自己的看法。

小迪并不清楚母亲在婚姻破裂时经历了怎样的遭遇。离婚之后,凯瑟琳一度非常消沉,生活上无依无助,经济上的拮据也让她感到身心疲惫。在交谈中凯瑟琳有一点做得很好,她没有喧宾夺主地陈述自己的经历,而是放慢呼吸控制情绪,努力听完女儿的抱怨。这样做不但为后面的真诚道歉做好了铺垫,而且有利于成长型关系的培育。至于她的经历,完全可以另找一个时间沟通。◇做出真诚道歉

通过聆听小迪的陈述,凯瑟琳逐渐产生了同理心。真诚的聆听使小迪意识到,母亲对于那段时间未能陪在自己身边感到非常懊悔。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凯瑟琳希望可以回到当年,更好地尽到母亲的责任。她感谢女儿的直言不讳,感谢她有勇气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比“对不起”更为重要的是凯瑟琳对母女之间长期沟通渠道的努力营建。她向女儿表示会永远记住这次对话,她说:“听你说出内心的想法很不容易,这些事对我很重要,我会好好想一想。如果以后还有类似的问题,你可以随时告诉我,我会采用同样的方式处理。”“我会好好想一想”这句话很容易被忽略,它在一份真诚道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分量。◇表述不同看法

真诚的道歉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被动接受任何错误或不公正的批评。凯瑟琳心平气和的聆听可以消融小迪的愤怒,这表明了她的成熟和良好判断。与此同时,她也想谈谈来自女儿的某些错误指责。小迪认为是母亲的影响导致她在结交男友方面屡屡不顺。凯瑟琳承认以前在这个方面犯过错,这些错误给小迪的感情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她不认为应当为已成年的女儿做出的选择承担责任。在某个适当时机,她和小迪开诚布公地讨论了这件事,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她在选择男友方面的屡次失误还是对待未来感情生活的悲观态度,凯瑟琳对此并不负有责任。最后,她用母亲关爱的口吻说:“别泄气,我相信以后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此外她还告诉女儿,小迪父亲离婚后的酗酒问题也不是她的责任。她说:“人在离婚时对于事情的原因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我和你父亲之间无论发生过什么问题,我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对他的行为负责。他是个成年人,酗酒是他的个人问题。他无法得到需要的帮助,对此我很遗憾,但这件事不能怪我。”真诚的道歉意味着我们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仅此而已。

凯瑟琳向女儿表示,她明白母女之间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不同,尽管如此,她还是希望两人能够开诚布公地交流,因为这样才是健康的家庭关系。她只是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向女儿强加所谓的事实或改变对方的看法。

就这样,一场很可能演化成多年隐忍沉默的家庭危机,最终变成了母女之间互相加深了解的机会。第二年圣诞节,小迪为去年的冒犯行为向母亲真诚做出了道歉,这件事简直出乎凯瑟琳的意料。实际上,她并没有要求女儿这样做,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要求道歉)的念头已经变得越来越淡,但这份迟到的歉意仍让她十分感激。◇令人炸毛的表达

承诺聆听对方的观点,并不表示面对粗鲁无礼的表达也无动于衷。对于粗暴指责,我们的容忍要有一个度,这一点很重要。比方说在母女之间第一次争执时,凯瑟琳可以这样说:“小迪,你说的事情很重要,但今天是圣诞前夜,我很累,现在没办法跟你交流,我们明天早饭后再谈。”或者这样说:“小迪我很爱你,但是这会儿我脑子很乱,你说的话我完全听不进去。我需要休息一下,我们明天早上再谈好吗?”

作为一个出色的聆听者,我们必须告诉对方合适的沟通时机。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明白何时对对方说“现在不行”或“这种方式不行”。如果我们毫无原则地纵容对方的粗鲁无礼,以至于形成习惯性行为,这不但会伤害我们自身的利益,而且会削弱对方控制个人行为的能力。此外,我们也没有必要纵容对方在对话过程中一再伤害我们的感受,这样的交流不可能一直持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