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1 13:45:17

点击下载

作者:谢东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试读:

序 用细微的心去看世界

曾以微电影《老男孩》创造点播率奇迹的草根组合“筷子兄弟”,在2011年又推出了短片《赢家》,再次获得广泛好评。由导演肖央亲自创作并演唱的主题曲《微幸福》,精准地唱出了这个匆忙、竞争、甚至有点浮躁的时代里,我们内心的纠结与留恋。肖央说:“以前年轻人的榜样多是张海迪这样的励志人物,而现在主要是马云、李开复这样的财富榜样,我不是否认财富榜样的作用,而是说大家应该多思考挣钱以外的东西。《老男孩》注重的是追求梦想的心永不灭,而《赢家》关注的是眼前的幸福。”

的确,我们都渴望幸福,希冀快乐和满足,可有多少人因为“出发太久,而忘了当初为何出发”,渐渐迷失在这条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呢?就像《微幸福》的歌词里写的那样:“那些简单平凡的欢喜,一幕幕泛黄在那片笑声、那些照片的夕阳里。那个成长中改变的自己,那些无奈悲伤的问题,还在一个个忙碌的日子,醒来的深夜继续……”

抑或你曾有过这种感觉:每天自己都在不停地接受信息,但一年下来发现其实没有真正读过几本书,我们似乎一直在“阅”,而“读”的过程渐渐变少。不仅书籍,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是如此“走马观花”地匆匆浏览,却不曾想到,自己错过的,正是一直以来最渴求的东西——幸福。

幸福不是荣华富贵,不是锦衣玉食,不是前呼后拥,不是平步青云,不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那些宏大的词汇。真正的幸福,往往是那些触手可及的、细微的事物:一次放肆的大笑,一首动听的歌曲,一片落叶飞舞的轨迹,一条小鱼跃出水面的时机,或者仅仅是静静待在母亲身旁的短暂时光……这些才是这个大时代里,专属于我们的:微幸福。

无所不在的微幸福根植于我们生活的每个细微角落,需要我们用一颗细微的、敏感的心,去将它们一一拾取,细细品尝。就像那只可爱的漫画小狗“刀刀”的作者、漫画家慕容引刀所说的:“有一天下午的四五点钟,我正在曹杨路的某一条小马路上,抬头,看到梧桐叶,在金色的阳光中,大片大片地飘落下来,这一刹那,我感觉自己好幸福!想到很多人就要开始赶着下班高峰,或是拥堵在马路上,或是拥挤在公交地铁里,而不用上下班的我,竟然能在这个时刻看着飘飞的梧桐叶,不是已经很幸福了吗?”

其实,即使是要挤地铁上下班的我们,也可以拥有这样的惬意和幸福。

当你发现工作太忙碌、生活太严肃时,不妨缓缓脚步,去做一件简单的、快乐的事,让自己摘下虚伪的面具,对那些琐事做个鬼脸,把单纯的笑意留给自己。不用在意那些潜在的危机,有时,你对这个世界简单,这个世界也会对你简单。

当你发现生活节奏太快,小脑袋里不知装载了多少个不必要的程序,不妨翻翻心灵低碳手册,学学灵魂瘦身术,删除纠结,清空烦恼,以最闲适的心境,迈出最优雅的步伐。或者跟乐活一族学学绿化生活的小窍门,让自己的生活和美丽的山水一样,青翠欲滴。

当你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经和家人、朋友有些疏远,对同事也常常冷言冷语,不妨修炼一下“感恩力”,感谢这个世界给你的温暖,然后打开心扉,让那些温暖再次进入你的生命,再以满满的爱心,去善待别人。学会在雨天为人撑伞,学会为了“丑小鸭”的微笑,稍稍侧身让路……总之,学会善待众生和自己。

当你发现成功遥不可及,工作了无益趣,不妨尝试一下“微励志”,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快乐一点点,不把工作当成糊口的差事,也不把白天的时光统统当成工作的牢笼,你随时都可以选择放松和修炼,也随时都可以收获快乐和进步。

当你陷入低谷,对一切丧失希望和动力,不妨就地落座,看看低处的风景,或者顺手抓一把沙子,别让跌倒毫无意义。等你起身时,相信你会感激黑暗和泥泞,因为它们帮你坚定了要去的方向,更积蓄了继续行路的经验。

当你发现时光匆匆,有些幸福错过了就一去不回,不妨提醒自己:不管昨天的夕阳带走了哪些美丽的晚霞,今天的太阳,依然会为你带来最美的云彩。最遗憾的人生,不是错过,而是一错再错。其实,今天,就是你所拥有的、最温柔的礼物。安心地打开它,你会发现满满的幸福。

当你……

不管你遭遇怎样的风景和境遇,都可以用一颗细微的心,去发现和拥抱你手头、身边,甚至心底的温暖和美丽。就像那句简单却动人的箴言所说:“用心、真心、开心,所以生命之花盛开。”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走进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幸福故事,看看那些人的生活,交错着怎样的烦恼和纠结,流淌着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只要不辜负这最美的时光,我们终会站在幸福的枝头,微笑。谢东

你对世界简单,世界就对你简单

生活并不严肃,细尝瘦瘦的幸福

不管到了哪里,我都一直留恋那令人愉快的悠闲生活,对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毫无兴趣,甚至厌恶。——(法国)卢梭

有位网友在博客里提到了一件温暖的小事:在肯德基门口,一位年老的乞丐进去买了一支甜筒给自己的乞丐老伴,然后,自己坐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她吃。作为消费者,他们自然是有权利在里面坐着吃的,但他们没有。当他们悄悄地坐在门外品尝这“卑微”的幸福时,我想,在他们的爱面前,在那个动人的瞬间,我们才是卑微的。

当我们穿行在陌生城市里的熟悉街道,当我们出入于高楼大厦里的小小格子间,当我们在每个清晨的车水马龙里昏昏沉沉,当我们在每个夜晚的灯火辉煌里疲惫不堪……也许,我们早在匆忙中遗失了这种“爱”和“被爱”的能力了吧,更不必说用细微的心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她的温柔和美丽了。这就难怪在中国的《幸福白皮书》里,四川、福建等地的幸福指数最高,而经济最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指数反而最低。这样的“不够幸福”,或说富庶表面之下的“伪幸福”,虽是人们心照不宣的共识,却不是我们最初追寻的真实。我们渴望的是像“小王子”一样,守护着一个小小的星球和星球上唯一的玫瑰。每天的工作则是:坐在自己的星球上,看日出和日落……

真正的幸福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它甚至和梦想、圆满、成功这些宏大的词汇无关。林语堂先生说他的幸福就是:“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仔细想来,有哪一条很困难呢?我们也许只是还没来得及发现这些茶米油盐的滋味而已。其实,不管是大明星,还是小老百姓,只有安心品尝自己的生活,不管咸淡,不论苦甜,始终甘之如饴,才能从任何一种境遇里都尝出幸福的味道。

海明威在海边欣赏波浪,看海鸥飞翔,能从中找到生活的情趣;史怀哲非洲行医,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丰富的精神生活带给他无比充实的人生。有的人天天吃喝应酬,却兴味索然。这些人活得很累,也缺乏适当的轻松感和幽默感,他们像在身上穿着一件厚重的铠甲,既不能活动自如,又不能果断摆脱,只好于重负之下步履蹒跚。

其实,生活没有那么严肃,我们的心灵也具备幸福所需的一切要素。唯一的问题是:你打算何时停下脚步,回头细尝这份专属于你的幸福温度呢?

彼得拿着刚买的牛奶冰激凌,边走边吃,感到十分快乐。忽然一不小心,整支冰激凌掉在了地上,和泥沙混在一起。

彼得愣愣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睁大了眼睛看着地上的冰激凌。

这时,一个老太太走过来,对彼得说:“好吧,既然你碰到这样坏的遭遇,脱下鞋子,我给你看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老太太说:“用脚踩冰激凌,重重地踩,看冰激凌从你脚趾缝隙中冒出来。”彼得照着她的话去做了。

老太太笑着说:“我敢打赌,这里没有一个孩子尝过脚踩冰激凌的滋味!现在跑回家去,把这有趣的经验告诉你妈妈。”

彼得微笑了起来,老太太补充说:“要记住!不管遭遇到什么,你总可以在其中找到乐趣!”

这件事使彼得很受启发,让他很快学会了这种处世方法。

不久后的一天午后,一场大雨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水坑。彼得的妈妈带着他,小心翼翼地避开人行道上的积水。不料,一辆计程车从身边疾驶而过,将两人的身上溅满了水。

彼得的妈妈很生气,旁边的彼得却兴奋地对妈妈说:“遇水则发,我们要发了。”

正在生气的妈妈听到这样可爱的童言稚语,不禁莞尔一笑,两人快快乐乐地踩着积水回家了。

我们常常喜欢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当心爱的冰激凌掉地上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生气;当一大早穿上漂亮的衣服准备上班的时候,却莫名其妙地被污水弄脏,第一个反应就是抱怨,总觉得生活对我们不公平,总是有一些令人气愤的事情来搅乱我们的安排。其实,这些事只是偶然,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

以智慧著称的犹太人说:“这个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假如他们的豆子卖不出去,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浆,然后拿出来卖给行人;如果豆浆卖不完,可以制成豆腐;如果豆腐卖不成,变硬了,就当作豆腐干来卖;如果豆腐干卖不出去,就把这些豆腐干腌制起来变成腐乳。

是的,智者从来不把生活严肃化,他们总是感谢上苍给予他们的现有的一切,将手头的每一份瘦瘦的幸福,都仔细品尝一番,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也拥有了尝遍人间百味的能力和机会。

幸福就是找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深情地爱过,盲目地爱过,我们应该就不会伤心了。可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英国)彭斯

关于爱情的魔力,有人做过很有趣的总结:“人吵架为什么嗓门会那么大?因为彼此心的距离太远了,要大声才会听见。为什么相恋时的情侣都是细声细语的,我们旁人却听不清?因为他们心在一起,所以无须大声也能彼此相通。”的确如此,爱情就是这么神奇,相爱的人之间,总是萦绕着各种奇妙的温暖。

高晓松在《恋恋风尘》里写道:“午夜的电影,写满古老的恋情,在黑暗中,为年轻歌唱。”爱情正是讴歌青春最动人的音符,是书写年轻最华美的形容词。只是,大千世界,上哪去找这么一个愿意与你一起唱歌写诗的人呢?又有多少人在青春的电影散场后,无奈地将那些没能唱出的歌曲,没能念诵的诗篇,悄悄封在心底?

我们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许,刚好够我们去找一个这样的人,安度余生。

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说:“如果我只有一碗粥,我会把一半给我的母亲,另一半给你。”小女孩喜欢上了小男孩。那一年他12岁,她10岁。

他们村子被洪水淹没了,他不停地救人,有老人、有孩子、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唯独没有亲自去救她。当她被别人救出后,有人问他:“你既然喜欢她,为什么不救她?”他轻轻地说:“正是因为我爱她,我才先去救别人。她死了,我也不会独活。”于是他们在那一年结了婚。那一年他22岁,她20岁。

那年闹饥荒,他们穷得揭不开锅,最后只剩下一点点面了,做了一碗汤面。他舍不得吃,让她吃;她舍不得吃,让他吃!三天后,那碗汤面发霉了。当时,他42岁,她40岁。

许多年过去了,他和她为了锻炼身体一起学习太极。这时他们调到了城里,每天早上乘公共汽车去市中心的公园,当一个青年人给他们让座时,他们都不愿坐下而让对方站着。于是两人靠在一起,手里抓着扶手,脸上都带着满足的微笑,车上的人竟不由自主地全都站了起来。那一年,他72岁,她70岁。

她说:“10年后如果我们都已死了,我一定变成他,他一定变成我,然后他再来喝我送他的半碗粥!”

最美的爱情,莫过如此。

其实,何止人类,就连许多动物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追寻自己的爱情。同心鸟、比目鱼,都是自然界中最具深情的动物。法布尔在《昆虫记》里也提到了一种美得让人心醉的痴情昆虫——孔雀蛾。孔雀蛾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脖子上还扎有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而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孔雀蛾”,是因为翅膀周围有一圈灰白色的边,中央有一个大眼睛,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看起来就像是孔雀的羽毛一样。

孔雀蛾的生命十分短暂,只有两三个晚上,所以它们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寻找配偶。为了这一目标,它们继承了一种很特别的天赋: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天色怎样黑暗,它总能找到它的对象。即使在最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孔雀蛾也会果断地飞出来,穿过层层树林的阻隔,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法布尔曾在某个五月初把一只刚孵化的雌性孔雀蛾罩在一个金属丝做的钟罩里。他当时这么做并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一种习惯而已。可等到第二天早晨,当他再次来到这里时,发现满屋子都是雄性孔雀蛾。他惊喜地感叹道:“一共有多少蛾子?这个房间里大约有二十只,加上别的房间里的,至少四十只。四十个情人来向这位那天早晨才出生的新娘致敬——这位关在象牙塔里的公主!”

而在那之后的一个星期里,每天晚上这些大蛾们总要来觐见它们美丽的公主。那时正值暴雨季节,晚上更是一片漆黑,而法布尔的屋子又被遮在许多大树后面,很难找到。可是,那些孔雀蛾却不管这些,它们穿过无尽的黑暗和艰难的路程,只为见到自己的“心上人”。

法布尔最后深情地写道:“孔雀蛾不懂得吃。当许多别的蛾成群结队地在花园里飞来飞去吮吸蜜汁的时候,它从不会想到吃东西这回事。这样,它的寿命当然是不会长的了,只不过是两三天的时间,只来得及找一个伴侣而已。”

其实,我们的寿命又比它们长多久呢?几十年光阴,可能也就刚好够找一个可人的伴侣吧。许多年前,电视上有两只手表的广告词很流行,一个是飞亚达的“一旦拥有,别无所求”;另一个是铁时达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前一个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圆满,后一个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浪漫。

若不以浪子为职业,想必很多人都会选择前者,尤其是新婚之妇。三毛初嫁荷西时,一次新年钟声敲响之际,荷西让她快随着钟声许下12个愿望,三毛就默念道:“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每个人都希望与自己心爱的人于携手处,只见花明月满,如鸳鸯、蝴蝶那般双宿双飞,最好能同化灰、化尘,博得个地久天长、生生世世。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在奢求什么呢?大富大贵?流芳百世?都不是。我们不过是想和一个人过着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与他(她)一起坐卧行停,看云之光彩、竹之摇曳、群雀之噪鸣、行人之容颜——从这一切日常的琐事里,体味出无上的美好,有微妙的享乐,也有微妙的受苦。

是的,真正的幸福,就是找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我眼望住你,你伸手向我,这世间,就不再需要任何多余的温暖和美丽。

你的第一个恋爱对象应该是自己

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中国)周国平

有人说:“学会自爱,才是浪漫一生的开始。”当我们从别人那寻求安全感的庇护,找寻浪漫和幸福时,其实,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出发,自尊自爱,自我滋养。我们必须先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才能有体力承受周游世界的快意;我们必须先学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才能有心情接受不期而遇的美好事物;我们必须先学会充实自己的生活,才能有信心去面对人生的种种变幻和风雨;我们必须先学会爱上自己,才能以满满的爱意和笃定去和别人浪漫相遇、厮守终老。

劳拉和自己的男朋友相恋5年了,他们终于决定订婚。然而,就在订婚前的一个星期六,在商场,劳拉看到未婚夫和另外一个女孩拥抱在一起。劳拉很生气,跑上前拽住未婚夫,大叫道:“你最好给我解释清楚!”“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正如你看到的那样,我喜欢她,她比你漂亮、比你年轻得多。”劳拉快崩溃了,大哭了起来,引来了围观。“可是,你明明答应要和我结婚的!”劳拉哭着说。“对不起,我根本不适合结婚,我讨厌一成不变的婚姻生活。”未婚夫说。“5年前你怎么不说?”劳拉大叫起来,接着拉住了未婚夫的衣领,威胁着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要让你陪我一起去死。反正我已经浪费了5年的青春了,再也找不回来了”。她边说,边把未婚夫往马路上拉。还好,保安及时赶到,分了开他们。他们分手了,劳拉开始暴饮暴食,她要把过去5年里想吃的东西都吃遍,为了保持一个令男朋友满意的身材,在那5年里劳拉每天都吃得很少。劳拉还剪掉了长长的秀发,因为那是为男朋友而留的。朋友们看到劳拉这样,都很伤心。

或许劳拉并不是因为失去了未婚夫而伤心,而是在那5年里,她没能真正地爱过自己,她一直以别人的标准过生活。然而,那个别人却并不感动于她的改变和付出,甚至正是因此而看低她、忽略她。这才是她如此伤心的原因:为了别人而放弃自我,最后反而被别人放弃。

作家素黑说:“自爱是生命最基本的原动力,像吃饭呼吸一样自然和重要,偏偏我们却失去自爱的本能,经常自虐危害自己。”的确,真正的爱,需要自我完善,需要付出必要的精力,而我们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狂热地去爱每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里,有限的爱只能给予少数特定的对象,而这些特定的对象中首先应是我们自己。

从小到大,我们所受到的教育都是“与集体、与他人相比,我不重要”。因为害怕来自别人异样的眼光,害怕被批判,我们不敢大声地说出“我很重要”。我们的地位或许很卑微,我们的身份或许很渺小,工作也可能并不出色,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什么自恋的词汇,它只是一颗心灵对自己生命的肯定和允诺。人最大的心病不是被人离弃,而是自我否定,不接受自己,而寻找别人爱自己。人的不完整不是因为失落了另一半,而是自我分裂,不懂自爱。

学习自爱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转移不良情绪,将大脑调到一个积极的频道。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在家中与亲人发生争吵,不妨暂时离开现场,换个环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同别人去侃大山;或者听听音乐,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将这种压抑的情绪向好友痛快淋漓地倾诉出来;或者采用剧烈运动,把某些无用的东西当作泄愤对象。总之,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只有把原来的不良情绪冲淡赶走,才能重新恢复心情的平静和稳定。

自爱也需要决绝和狠心。人们之所以不能做到自爱就是因为人太懦弱,宁愿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叫苦,也不愿意行动来拯救自己。自爱是行动,马上行动。先与自己建立良好关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内在有个神圣的空间,相信自己有能力自我改善。然后,感激身体对自己的不离不弃,为自己默默地付出,散发内在的慈悲。要知道,对自己的生命完完全全地负责,才是真正的爱。相信自己的未来会很美好,让自己时刻处于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不管现实多么残忍,都应该相信光明的未来就在前头,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最后,自爱还要学会筛选记忆。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荆棘丛生,有时铺满鲜花,有时忧心如焚,有时其乐融融,对此应进行精心的筛选,不能让那些悲哀、凄凉、恐惧、忧虑、彷徨的心境困扰我们。对那些幸福、美好、快乐的往事要常常回忆,以便在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激发开拓未来的信心,而对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诸多的烦恼,则要尽量从头脑中抹掉,切不可让阴影笼罩心头,导致丧失前进的动力。

懂得并学会爱自己,并不是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自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和健康;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和强大;可以让我们在无房无居的时候,亲手建造起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自爱是一切爱的基础,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更加不会爱别人。

人生不设限,做个“随性素食者”

我相信他们只是为了责任而吃,倒不是为了热望而吃。这些人当然和一切极端的,一本正经的素食者一样是白痴。——佚名

人生本是一场自由的冒险,是一段惬意的旅程,但许多人总是被固有的限制约束住手脚,无法挪动自由前行的脚步,自然无法在幸福的田园快乐漫步。在他们眼中,有些规定就是金科玉律,不能触碰和违反,一旦违反,自己就会受到谴责。但是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很多规定都是人为的限制,是对心的束缚。他曾经在《一个素食者的自白》中谈到,他是个随性素食者,不是“主义素食者”。“主义素食者”为了某些所谓的责任和戒律而强制吃或者不吃什么。随性素食者则吃肉可,吃菜也可,他们不会强硬地限制自己和强迫自己。林语堂先生自诩做一个素食者是好的,但别做一个极端的素食者。理性的戒酒者有时也会喝上几杯。问题随时都有,关键是要灵活处理,不要自我限制。

随性素食主义者和“主义素食主义者”反映的是限制与灵活应对的问题。无论怎样的事,都不能让心受到限制,一旦挣脱不了心灵的缰绳,生活就会遇到麻烦。

一个小孩在看完马戏团精彩的表演后,随着父亲到帐篷外拿干草喂养表演完的动物。小孩注意到一旁的大象群,问父亲:“爸,大象那么有力气,为什么它们的脚上只系着一条小小的铁链,难道它无法挣开那条铁链逃脱吗?”

父亲笑了笑,耐心为孩子解释:“没错,大象是挣不开那条细细的铁链。在大象还小的时候,驯兽师就是用同样的铁链来系住小象,那时候的小象,力气还不够大,小象起初也想挣开铁链的束缚,可是试过几次之后,知道自己的力气不足以挣开铁链,也就放弃了挣脱的念头。等小象长成大象后,它就甘心受那条铁链的限制,而不再想逃脱了。”

在大象成长的过程中,人类聪明地利用一条铁链限制了它,虽然那样的铁链根本系不住有力的大象。在我们成长的环境中,是否也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铁链在系住我们?而我们也就自然将这些链条当成习惯,视为理所当然。于是,我们独特的创意被自己抹杀,认为自己无法成功致富。我们告诉自己,难以成为配偶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无法成为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父母,无法成为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孩子。然后,我们开始向环境低头,甚至开始认命、怨天尤人。

所有的限制都源于内心,所有的难以突破都是自认为无法突破。就像林语堂先生说的素食主义者,当我们做每件事前都在想着主义里的教条思维,那么每做一件事都会被限制在“主义”里,我们会变得拘谨、不敢创新和尝试,这样的状态下,做事和生活就很少有快乐与成功的感觉。所以,我们要摆脱自我设限,要敢于突破心的穹隆。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跳蚤放在桌子上,然后一拍桌子,跳蚤条件反射地跳起来,跳得很高。然后,科学家在跳蚤的上方放一块玻璃罩,再拍桌子,跳蚤再跳就撞到了玻璃。跳蚤发现有障碍,就开始调整自己的高度。然后科学家再把玻璃罩往下压,然后再拍桌子。跳蚤再跳上去,再撞上去,再调整高度。就这样,科学家不断地调整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就不断地撞上去,不断地调整高度。直到玻璃罩与桌子高度几乎相平,这时,科学家把玻璃罩拿开,再拍桌子,跳蚤已经不会跳了,变成了“爬蚤”。

跳蚤之所以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能力,而是由于它为自己设了一个限,认为自己永远也跳不出去。尽管后来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但玻璃罩已经“罩”在它的潜意识里,罩在它的心上,变得根深蒂固。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固定的心态扼杀了,它认为自己永远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设限”。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遭遇?生活中,无论是遭遇挫折还是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你是否会在遭遇打击后变得“乖”了起来?是否会屈从于“主义”,还是做出另外的选择?一个人只有善于打破“主义”的限制,率先从思想上解放自己,大胆思考,大胆做事,人生才能有所突破,才会更加快乐。随性而为,才能找到最适合生命的给养。

幸福不必“零存整取”,要“随挣随花”

最明亮的欢乐火焰大概是由意外的火花点燃的。人生道路上不时散发出芳香的花朵,也是由偶然落下的种子自然生长出来的。——(美国)约翰·塞尔

我们的民族是个吃苦耐劳的民族。从古至今,我们的文化里都在宣传一种承受痛苦的精神,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头悬梁,锥刺股”等,强调的是一种克己、勤勉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有时也会给现代人带来过重的心理负担。

生活中许多人都有意无意地将幸福当作一种奢侈品,认为自己只能在储存了足够的“苦”后,才能有资格享受“昂贵”的“乐”。比如有的人在读书的时候,明明家里不缺钱,还省吃俭用,每天用白菜、萝卜打发伙食。这种精神虽然可嘉,可青春期的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平时学习又辛苦,不注意调节营养怎么行呢?到头来,不少人落下了胃痛或体质虚弱的毛病。

还有的人更厉害,竟然采取一种自虐性的进取方式,他们规定自己每天工作或学习要达到12个小时,也不管身体是不是受得了,一旦某天工作或学习状态不理想,尤其在受到别人“奋发图强”精神的刺激后,他们会义无反顾地甚至“开夜车”到天亮,用以惩罚自己的“不刻苦”。这种人我们在这里可能觉得难以置信,可真正用心一想,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经常加班的你,不也是如此吗?

其实,这些人一般来说意志力都很坚强,品性也不错,却用功过头了。日复一日地惩罚和约束自己,会令大脑失去创造热情,意志力虽在坚持着,心智却是消极的,在这种状态下,能量虽然被大量地消耗着,但效率不高,因为大脑的兴奋度不够。另外也会加重身心的负担,不利于个人健康。

生命就像一场旅行,有既定的路线也有路旁美丽的风景。有时候,人太在乎目的本身,一门心思扑入其中,就会忘记生命中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同样值得珍惜。等到老去的时候,才惊觉自己只顾着追求和赶路,却从来没有轻松地享受过。这难道不是人生的悲哀吗?任何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任何一秒对于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无法再生的。幸福无法“零存整取”,你需要在每分每秒中去体会幸福,而不是把所有的幸福“储存”起来,尝遍了所有的苦再一次性享受幸福。

我们常常会对自己说“如果我考上理想的大学……”“如果我进了知名的外资企业……”“如果我付清住房的贷款……”“如果我得到提升……”“如果我退休,我就可以永远地享受人生”。但或迟或早,我们全会明白,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什么驿站,也没有什么既定的路线。

生活中真正的乐趣就是旅行,就是不断遇见。与其反复后悔与幸福擦肩而过的机会,为什么当初不好好珍惜呢?寻找生命本真的乐趣,不因任何顾虑而战战兢兢,不为任何流俗而生活压抑,这样在生命的终点,就不会因为突然觉悟而痛悔不已。

那究竟如何随挣随花我们的幸福,珍惜我们的每次际遇,又能不受到挫折和逆境的打扰呢?其实,转个观念就行。

如果有一串葡萄,你无论如何都吃不到,那么就理直气壮地把它想象成酸的吧。葡萄没有吃到,如果再失去快乐,那是多么不值得啊!既然我们最需要的是快乐,就可以在心里骗自己一次。人生中总有我们永远都得不到的东西,在种种难以得到的事物面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堪称保持内心平衡的积极心态。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快乐就不会去往别处,它只能留在我们身边。

艾玛陪伴丈夫驻扎在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去学习,她一个人留在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43℃。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一句话,这一句话却永远留在她内心,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艾玛反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艾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感兴趣,他们就把自己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艾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胜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动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这里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艾玛觉得自己已不再难过,而是每天都在快乐中度过。

是什么使艾玛变得快乐了呢?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艾玛的心理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快乐的城堡》。她终于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看到了星星。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里有许许多多的美好事物,许许多多的快乐,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发现。每时每刻保持一颗敏感的心,简单的心,快乐的心,就能随时随地发现美好的事物,挣得幸福的资粮。

快乐很简单,是我们想得太复杂

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美国)布雷顿

生活中的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有时候会刻意去压抑自己的情感,不让喜怒哀乐在自己的脸上表现得太明显,有时候是因为工作,不想让上司看自己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儿,所以故作深沉;有时候为了一份合同,所以即使遇到百般挑剔的客户,心里讨厌得要死,也要在他面前把自己的脸挤成一朵向日葵,表现得很热情;有时候是为了让家人看起来放心,所以即使有烦恼也会佯装没事儿;还有可能为了所谓的形象,所以不敢放声大笑,怕别人瞟到自己的“丑态”。

太多时候我们给自己套上一个又一个假面具去应付身边的人,可事实却是:我们能骗过所有人,却骗不过我们自己。表面上我们因为这些“面具”,暂时达到了目的,可内心的苦处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样的我们会快乐吗?这样的我们不快乐!

有个女孩儿经人介绍好不容易遇到个心仪的男子,而这个男人明显也对她有意思,拼命讲笑话给她听,她却担心自己的形象,生怕自己笑起来自己的眼角会绽开“一朵花”以及能看到几乎所有牙齿的大嘴把对方吓到。所以她不敢大笑,只是像淑女般略微矜持的微微一笑。结果对方误以为女孩儿对自己没意思,于是就没有再联系她。结果,一对“一见钟情”的男女就此擦肩而过了。其实这个时候女孩儿如果能放声大笑,那么对方也一定会感受到她的热情,也许一段美好的爱情就此开始了。

所以,当你觉得开心时,不要担心你心仪的人会看到你的“丑态”,如果你想笑,就使劲地笑吧,尽情释放内心的快乐,也让他看到真实的自己,真正爱你的人爱的本来就是最真实的你。

我们要想得到快乐,有时候就要适度地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让别人看到你真实的一面,也会为此更加信任你,同时也能促进两个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我们小的时候,为什么过得那么快乐,因为我们想问题都很简单,看到好笑的,就大声地笑出来。我们长大了,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们想得多了,我们在意的太多了,我们用自己发明的一套“保护机制”将自己保护起来,觉得这样就会天下太平,相安无事。就像著名女作家波伏娃的那句深得女性赞同的话:“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可是,如果双方都这么想,那谁来第一个张口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为的就是安安全全、不受伤害吗?就像是乘坐一趟列车,当你到达终点时,你是想感叹“啊!终于安全地到了”,还是想说“啊!这次旅程可真有意思,遇到那么多有趣的人,笑得我肚子都疼了”?

聪明的你,自然知道如何选择。

除了放下心中的面具,想笑就笑之外,我们还要学会重拾往日的童真,这样才能感受到更纯粹的快乐。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已经28岁,你还会去游乐场玩吗?当你跟你的朋友提出去游乐场玩的建议,可能他们会用一种非常鄙夷的眼神看着你,说:你都28的人了,还去什么游乐场,别再闪了腰!当时你会不会无地自容,然后因此就放弃这个想法?

相信很多年龄稍大些的人都会在心里有一些隐忧,担心自己的装扮或是行为给人一种“装嫩”的嫌疑,所以不免有些“缩头缩脑”。其实这大可不必,你可以这样告诉自己:难道我28了就失去去游乐场的权利了?游乐场都没规定年龄限制,我又何必给自己加那么多要求呢?

是啊,只要自己开心,去哪玩都成。如果你走进游乐场,你会发现,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HAPPY”,即使有的人因为玩了一个惊险的项目,脸上露出恐惧的表情,可是当他落地之后,无不是满心欢喜的,可能嘴里还直呼:真是太刺激了。

所以,如果你还在纠结我该不该去游乐场玩,我要是坐旋转木马,会不会被旁边的人取笑,我给自己买个冰激淋吃,再举个V形手势拍张照片会不会太傻了?我坐上云霄飞车,并且吓得大喊大叫,会不会像个疯子?当你有这些想法时,只能说你真是活得太没有“营养”了。

快乐不是别人说你很快乐,快乐是自己觉得真的很快乐!去疯一天,玩得出汗,玩得尽兴,你身边的中年人看到,也许还会想:这个人身体真好啊,真有体力啊,谁说他们不会为此嫉妒你呢?

除了娱乐,日常生活也有诸多的情景,是我们自己限制了自己。很多年龄稍微大的女人,都会有这样的纠结: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年龄,穿衣服穿得太成熟了显得自己老,穿得年轻一点又怕别人说自己装嫩。想找个又高又帅的男朋友,很多朋友会劝她:你醒醒吧,可是为此就找个“钻石老头”吧,自己又不甘心。碰上比自己年轻的男人向自己表白,会本能地拒绝,临了还会微笑地对那位“弟弟”说:我可不想“老牛”吃“嫩草”。瞅瞅,自己就把自己比喻成“老牛”了。这是大多数大龄女的痛苦根源,就是让年龄这座“大山”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大到感情问题,小到是不是能去游乐场玩,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因为年龄而让大龄女们无比纠结痛苦。

现在的人无不是带着自己的年龄、称谓、身份来跟他人互动,但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很虚幻的。无论对人还是对己,都是贵在真实与真心的互动上,对你自己时,你要问自己的心,你的心里想不想这样做,这样做你会不会快乐,如果你的心给出的是肯定答案,那就去做。对别人,只要你在对方面前呈现的是真实的自己,不去考虑太多,你就会很自如地与对方相处,如果太过于计较自己的年龄、身份或是社会地位,那么你能得到的乐趣就会少很多很多。

所以这一切,其实都可以幻化成浮云,只要你肯让自己从它们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就行了。

让心低碳,慢活即乐活

占有的越少,就越少被占有

人生有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中国)莫言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生活的道理却常常简单精练。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这“四然”就是对生活最贴切的概括和指导。往事如烟如梦,岁月来去匆匆,我们唯有做好本分,顺其自然,才能享受随缘的快乐。

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顺遂自心的生活之道。在这个匆忙的时代里,把积累当作享受,把数量当作幸福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自然”不是知足常乐,而是不断攫取——哪怕以迷失为代价。这是时代的悲哀,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不幸。也许,我们都该像数学家一样去梳理自己的生活,才不至于被纷至沓来的信息和欲望所淹没。就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建议的:“生活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我们可能并不关心这世上还有哪些未曾解决的问题,但给生活做减法,的确是通往幸福山林的捷径。有人说:“生命的完满来自生活的简约。”生活赠予我们的快乐和感动并不少,只是我们想要的快感和愉悦太多太多,以至失去了停下脚步细细品尝它们的机会。所以,无论你多么热爱手头的事业,也无论这份事业有多么伟大,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内在空间里,你才能把事业作为生命的果实来品尝。

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就会如陀螺般被动地永远忙碌,让心灵被与事业相关的种种琐事所充塞。那么,不管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功,你都只是白白损耗了生命和年华,而没有品尝到它的香甜果实。

玛丽安年轻的时候,和现在的我们一样,充满激情,也比较贪心,什么机会都不肯放过。有一段时间,她手上同时有七档主持节目,每天忙得昏天暗地。然而,事业愈做愈大,压力也愈来愈大。到了后来,玛丽安发觉这种拥有和追逐不是乐趣,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为她的内心始终被强烈的焦躁和不安全感笼罩着。后来,灾难终于发生了,她的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丈夫也和她离了婚……一连串的打击让她瞬间崩溃,在极度沮丧的时候,她甚至想到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向一位朋友求助:“如果我彻底放弃这一切,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

朋友沉吟片刻后回答:“你可以反问自己:你有什么不能做?”

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是啊,我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怕的呢?现在我有了大把的时间,做什么不行呢?”

玛丽安学会了“生活的减法”,为了简化生活,她谢绝应酬,淘汰不必要的家当,只留下一张床、一个书桌,还有两只做伴的猫。玛丽安忽然发现,原来一个人需要的那么有限,许多附加的东西都只是无谓的负担而已。

有同事不解地问她:“你为什么都不爱自己?”

她回答:“我现在是从内在爱自己。”

就这样,念头一转,玛丽安的整个状态也随之改变。以前畏惧她的强势和野心的人也渐渐接受了全新的她,她也得以获得帮助,渡过难关。

生活就是如此无常,你费尽力气去强求,虽然勉强得到,却终究留不住;而一旦你放空了自己,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能量。人们常常像故事中最初的玛丽安一样,总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所有的活都揽下。结果,生活是忙碌了不少,内心的安全感却丝毫没有增加,实在得不偿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心头的重担并非源自生活的残忍,而是自己的执着。所以,当你觉得不堪重负的时候,应当学会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给它做做“减法”,减去多余的外来束缚,也减去无谓的自我捆绑。

这样的心灵,才能容得下天地的黑暗与清明,才能纳得住世间的眼泪和欢笑。

当然,简约并不只是单纯对生活内容的“减少”,它还是对剩余内容的品质的提升。有句话说得好:“简约不一定是最美的,但最美的一定是简约的。”简约不仅是一门算数,它更是一门艺术。在服装界有“简洁女王”之称的简·桑德说:“加上一个扣子或设计一套粉色的裙子是简单的,因为这一目了然。但是,对简约主义来说,品质需要从内部来体现。”她认为,简约不仅仅是摒除多余的、花哨的部分,避免喧嚣的色彩和繁琐的花纹,更重要的是体现清纯、质朴、毫不造作。

所以,我们要学会的不仅仅是减去多余的应酬和奔波,还有如何处理这省下的年华和精力。是随便报个某种证书的培训班,美化自己的履历,还是持续而用心地关注某个领域的动态,为自己的大脑和观念充电?是无聊地刷新微博首页,还是找些有趣的小站找寻意外的惊喜?是随便找来排行榜推荐的电影和书籍打发时光,还是做个有心人,去论坛或地摊淘淘被埋没的经典?是照例和亲人在一起无言地看电视,还是上网学学家庭互动游戏攻略,然后鼓动爸妈和爱人一起来玩?……对内容相对简单的生活来说,选择往往就意味着结果。你统统选择前者,就选择了一种单调乏味的生活;你全部选择后者,就选择了一种快乐充实的生活。

聪明的你,知道如何取舍和用心了吗?

心灵低碳手册:别让幸福成烦恼

人生应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把你所要的东西弄到手,另一个是用弄到手的东西享乐。然而懂得这第二个方法的人才是最聪明的。——(英国)史密斯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心灵低碳”,意思是我们的心灵也要像生态环境一样低碳环保,才能获得持久幸福的能力。有人还总结了“心灵低碳手册”:让自己慢下来,多与心灵交流,多花点时间与家人相处,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交际……这自然是很不错的倡议,但需要警惕的是,有时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应酬和压力,反而是我们要追寻的美好事物本身。心灵的低碳健康,有时正要从那些“有营养的食物”入手。

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朋友知己、爱人知心……这似乎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状态,许多人连得到其中一样都有点困难,更不用说样样具备了。然而,就像忙碌的工蚁只知道收集,不懂得挑拣和欣赏,我们似乎也把数量的增加当作了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

只是,这样就真的会幸福吗?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做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选取了多名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女性,让她们随时记录每天发生的每一件事后自己的心情,如工作后、与朋友聚会后、与爱人相处后、照顾孩子后,等等。结果颇令人吃惊,很多成功女性和孩子们相处之后的情绪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幸福和满足,相反,她们普遍会觉得有点焦虑。

当然,这并不表示成功女性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每个母亲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她们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幸福感却比普通女性要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她们跟孩子在一起时,她们并没有真正地“和孩子在一起”——她们在给爱人打电话、给朋友发邮件、给自己安排下周的节目……她们的心思被太多的美好事物占据了,以至于最后居然无法享受到一点美好,反而被隐隐的焦虑所困扰。

用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老师本·沙哈尔的话来说就是:“你不能同时负担太多美好的东西。”这就像你不能同时欣赏《卡农》和《致爱丽丝》一样,虽然它们都是最优美的曲子,但合在一起时,它们只会把彼此变成噪音。

将事情杂糅在一起并不是成功人士的专利,我们不也习惯着将电视、电脑和书本同时打开,让眼睛在多个地方不断跳跃么?同时我们的手和嘴也不闲着——手机和零食不会距离我们超过半米。也许很多人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这种生活可能正是他们向往的。但当网友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的影评,自己却只记得几个主演的名字;当同事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精致的PPT,自己却还在为明天的提案抓耳挠腮;当朋友在聚会时旁征博引,谈笑风生,自己却只能张口结舌,尴尬地附和着笑笑……你还会觉得惬意吗?

不得不说,这样的境况,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一位作家对此不无感慨地说道:“现代人自以为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文明,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却没有时间享受这种文明带来的快乐,这就好像浮士德和魔鬼定下的契约!”是啊,在这个略显慌张的时代,我们走得过于匆忙。

我们匆忙地工作,以为那就是创造;我们匆忙地消费,以为那就是享受;我们匆忙地陪伴亲朋,以为那就是幸福……可是,匆忙的你,幸福吗?

也许,只有当我们的生活重新变得简单,美好的事物重新变得稀少,我们才会放缓脚步,稀释慌张,安心地欣赏生命里的每一缕斜阳,每一抹霞光吧。举个简单的例子:人类已经登上月球三十多年了,我们却越来越少地仰望夜空。似乎只有当美丽的月光几十年才出现一次,才能引得我们抬起眼眸。可是,事实是:月亮每天都会出现……这既是我们的悲哀,也是我们的幸运。悲哀的是因此大部分人依然会选择忽视它,幸运的是不管我们哪一天醒悟过来,都会有一轮明亮,在天空最高处安静地等着我们。

有这样一首小诗,也许能给我们一点温暖的提醒:不舍弃鲜花的绚丽,就得不到果实的香甜;不舍弃黑夜的温馨,就得不到朝日的明艳。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牺牲和舍弃,我们需要的只是将眼前所有的时光,献给心底唯一的念想:全心地玩,全心地爱,全心地奋斗,全心地享受。就像奥黛丽·赫本,同一时间,永远只专注于一件事。有个朋友回忆说:“她在试衣时,她就专心试衣;一旦阅读时,她便专心阅读。如果在整理发型时,她也不会像其他的人,一边弄头发,一边抽烟吃三明治。她对于手边的事情一定是专心一致。”这也正是赫本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也许,只有一心一意地经历了最甜蜜的欢笑和最苦涩的泪水后,我们才会明白:幸福不是数不尽的拥有,而是不管拥有多少,都全然享受。

人在灯光下数钱,灯光数着人的流年

我们在灯光下数着钱,灯光在数着我们的皱纹与白发。——(中国)吴再

一位母亲让孩子拿着一个大碗去买酱油。孩子来到商店,付给卖酱油的人两角钱,酱油装满了碗,可是提子里还剩了一些。卖酱油的人问这个孩子:“孩子,剩下的这一点酱油往哪儿倒?”“请您往碗底倒吧!”说着,他把装满酱油的碗倒过来,用碗底装回剩下的酱油。碗里的酱油全洒在了地上,可他全然不知,捧着碗底的那一点酱油回家了。

孩子的本意是希望母亲赞扬他的聪明,夸奖他善用碗的全部。而妈妈却说:“孩子,你真傻。”实际上,很多人都在扮演那个孩子的角色,自作聪明地企图把碗的全部空间都用上,期望可以把酱油全部拿回家,最后却因小失大。有时候,我们泼洒的并不是酱油这类可见的东西,如果一味贪多,恐怕我们会错失许多原本弥足珍贵的东西。

上面那个孩子的故事其实并没有结束。孩子端着一碗底的酱油回到家里,母亲问道:“孩子,两角钱就买这么点酱油吗?”他很得意地说:“碗里装不下,我把剩下的装碗底了,这面还有呢!”说着,孩子把碗翻过来,碗底的那一点酱油也洒光了。

很多人听完这个故事都会莞尔一笑,觉得这个孩子实在太傻了,不懂得舍弃碗底的那一点酱油,追来逐去,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实际上,不是还有很多成年人,因为对财富的孜孜渴求,从而丧失了自己生命中许多更为宝贵的东西吗?

诗人吴再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叫《数数》,全诗只有两行:

我们在灯光下数着钱

灯光在数着我们的皱纹与白发

初读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首诗非常有意思,好像是我们和灯光做着一场游戏。可是,再读的话,我们就会觉出一些悲凉。这不是灯光与我们的对垒,而是时光与我们的博弈。当我们只顾埋头赶路的时候,当我们像小孩子一样,只想把更多的酱油、更多的声望、更多的财富放进我们碗里的时候,常常是在不经意间就翻转了自己手里的碗。

传说,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心生豪迈,得意地问一旁的慧林禅师:“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的,有多少只船?”慧林禅师淡淡地回答:“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争名,一只逐利。”

乾隆皇帝看到的是自己治下国泰民安、百舸争流的繁华,而慧林禅师却一眼看穿:不过是一些争名夺利的心在奔波、劳累罢了。这是因为双方身份的不同,更是因为各自境界的差异。乾隆皇帝虽然贵为人君,坐拥天下,却依然勘不破:再繁华的外衣,也改变不了枯朽干瘪的内里。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川流不息的船只上的商贾们,无外乎白天往返于各个港口,买卖货物,晚上回到家里挑灯、算账、数钱而已。然而,这江上的流水、夜里的灯光,却在数着他们宝贵的流年啊。这只夺利之船,究竟会把他们载往何方?

另一只争名之船,同样害人不浅。

智岩禅师出家之前曾是一位军人。一天,有位从前的战友到智岩禅师隐居的山林里找他,这位战友,此时已和当初的智岩禅师一样,官拜“郎将”。

他一见禅师,就说道:“你发狂了吗?怎么住到这种地方来。”

智岩回答:“我以前发狂,现在醒了。而你的狂病,却正在发作!”

那人不信:“真好笑!我怎么会发狂?”

智岩说:“你沉湎声色,贪受荣华,陷于轮回生死之中,不能自拔,还说自己没有发狂?”

那人听完,若有所悟。

我们常会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桥段,主人公搭救了一位达官贵人,贵人想报以重金或官爵,主人公却辞而不受,旁边人就议论道:“呆子!有钱有官都不要,那你要什么呀?”是呀,名利都不要,我们还应该要什么呢?难道,我们应该效仿“发狂”的智岩禅师,去山里隐居不成?

当然不是!在佛家看来,红尘即是道场,世间即为禅房。不能在尘世里参悟,去深山中一样不得解脱。我们要做的,其实只是停一停数钱的双手,闭一闭盯着虚名的眼睛,安安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真实、灵动的生命,和家人朋友亲切温暖的目光。争名、夺利,本不正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快乐,让亲友更加幸福吗?缘何为了夺利而忘记抚摸父母鬓角的白发,为了争名而忘记端详自己在镜子里,或年轻或成熟的鲜活脸庞?

我们在疲于奔忙间放弃了健康、舍弃了情趣,甚至懒于和家人说话,懒于和朋友聚餐,我们的世界都被那一小撮“酱油”所吸引。同时,我们还振振有词地辩论:“自己正是为了生活的改善才发生了改变。”可是,当我们在灯光下数钱的时候,灯光却数着我们的白发与皱纹。时间看着我们渐渐老去,灯光见证了我们被物质世界所奴役的过程。

试着换一种心态生活吧,在灯光下,辅导孩子的功课,在帮助孩子获得知识的同时,也重温自己学生时代的快乐;在灯光下,打来一盆热水,为父母洗脚,为他们洗去半生的劳累;又或者,在灯光下,与朋友共品一杯香茗,读一段诗词,让那些感动人心的文字缓缓流入心田。借着一灯如豆的喜悦,好好回味我们的生活吧。五味杂陈的生活总比一碗酱油更值得我们去关怀。

人生暖规则:快时代,慢活才有味

五岁时,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要做什么,我写下“快乐”。他们告诉我,我理解错了题目;我告诉他们,他们理解错了人生。

——(英国)约翰·列侬

在强调效率的“快速时代”,人们通常会排斥那些“笨拙”的快乐之人,因为后者常常对一些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成果的事物乐在其中。而前者的心里早已默认为:每个选择都要有目的,每份付出都该有结果——虽然这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快乐。所以,当后者因为“无目的”和“无所求”而感到快乐时,他们就无法忍受了。

其实,他们有一个理由没有明说,或说干脆不自知,那就是:“在慵懒的快乐面前,勤奋的焦虑会显得比平时更加可笑。”就像已逝英国歌手,前披头士乐队成员约翰·列侬这段自白里所说的,很多人自己理解错了人生的真谛,却反过来指责别人理解错了题目。归根究底,他们不是出于善良,而是心底隐藏的不安和嫉妒。

在山区,有的农民常常在田埂上一蹲就是一整天,他们抽着烟望着田地里耕作的人们。外地来的人不懂,就问那蹲着的人:“你们在看什么呀?是在学习别人的耕作经验吗?”蹲着的人仍旧蹲着,抽着烟,眼睛看着田里,用浓重的乡音懒懒地说:“没,就是看呀。”

这是乡下人们生活的情景,一直奔波在城市里的人自然很难理解什么叫“就是看”“就是听”,或者“不为什么”。他们也因此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的时光会流逝得如此匆忙。他们每到周末,就会奇怪地问:“一个星期又跑哪儿去了?”每到除夕夜,又感叹:“怎么一年又不见了?”或是某个早上醒来,赫然发现镜子里大腹便便的自己已经三四十岁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时光是怎么溜走的!

冯助和他的妻子张琴原来在一家国营单位上班,夫妻双方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每逢节假日,夫妻俩都会带着5岁的女儿兰兰去游乐园打球,或者到博物馆看展览,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后来经人介绍,冯助跳槽去了一家外企公司,不久,在丈夫的动员下,张琴也离职去了另一家外企。外企待遇优厚,工作却紧张繁忙。夫妻两人白天拼命工作,有时忙不过来还要把工作带回家。女儿只能被送到寄宿制的幼儿园里。

凭着出色的业绩,他们都成了各自公司的骨干力量。可是渐渐的,张琴觉得,虽然他们各自风光了,但这个家却有点旅店的味道了。孩子一个星期回来一次,有时她要出差,就很难与孩子相见。不知不觉中,孩子幼儿园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上,她看到自己的女儿表演节目,竟然有点不认得这个懂事却可怜的孩子。孩子跟着老师学习了那么多,可是在亲情的花园里,她却像孤独的小花。这一切都让张琴陷入了迷惘和不安当中。

的确,一些超过生活和心灵所需的过高的期望,其实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快乐。只是,我们在城市这趟疾驰的列车里,身不由己地你追我赶,你抢我夺……拥有宽敞豪华的寓所、完美的婚姻、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买高档的奢侈品、穿名贵的皮草……这些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是他们忘了反思一下,这些“梦”,是谁给你的?真是你自己的内心吗?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些让你梦寐以求的东西,常常令你日夜难寐,更遑论停下脚步,享受生活了。

只是,这样的生活,有什么味道呢?

在冰冷的社会里打拼,人心也难免会变得僵硬。所以,我们都该学学一些“人生暖规则”,好让自己的心能够柔软地接受快乐和幸福。这诸多暖心的规则里,最适合现代都市白领的一条就是:在这个匆忙的“快时代”,只有“慢生活”才能活得有味。

哈伯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演讲家,常常因为生活的过度紧张而痛苦不堪。据他自己形容,每天一早他从床上跳下来,就要进入冲刺的状态,每天从忙碌中开始,又在忙碌中结束。一次,他到纽约市的一所学校去演讲,从演讲到签名会到午宴再到第二个签名会,他又在匆忙里过了一天。晚上,等他换好衣服,电话铃又响了:“快,快,我们要赶快赶到会场。”他从房间往外冲,因为太兴奋,钥匙几乎插不进钥匙孔里。仓促间,他摸摸自己,确定自己是穿好衣服的,然后冲向电梯。

忽然之间,他停了下来,喘着气问自己:“我到底在干什么?这样无止境地赶场到底有何意义?太荒谬了!我居然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自己事业的成果。”所以他故意慢慢走回房间,慢条斯理地打开房门的锁。他打电话给楼下等着的人说道:“如果你们要去吃饭,你们自己去吧!如果你们愿意缓一下,我还要多一些时间才会下来,因为我不想再赶来赶去了。”

他脱下外套、鞋子,把脚放在桌子上,就坐在那里。然后随手翻开桌上的《圣经》,以缓慢的速度朗读起自己平时最爱读的诗篇。稍后,他合上书,跟自己说一会儿话:“来吧,就是现在,开始过一种较慢较放松的日子。”就这样,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祷告了足有十分钟。他永远不会忘记当他走出房间时,心中的那份平和感以及对自己的征服感。因为他克服了某件事情,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从焦虑和匆忙的枷锁中挣脱了出来。

我们也可以这样,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放慢脚步,让自己重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步伐,也重新发现自己的喜好和热情。漫步在某条幽静的小路上,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以悠闲的心情细数阳光撒在地上的美丽斑斓。抑或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扑面而来的淡淡花香。再就是哼一首无名的小曲,默念一首不为人知的小诗……

也许,这才是生活本该有的节奏和味道。

喜新恋旧,做个心有所依的旅人

小时候画在手上的表没有动,却带走了我们最好的时光。——网友

时尚圈流传着一个经典的论点:“一切过往的东西,都会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复古风就会盛行一次。其实,这正是源自每个人心底的恋旧情结。是的,我们都期待意外的邂逅,渴望新事物的崛起,但不论何时,我们在心底都会为曾经的美好,保留一间足够宽敞的暖暖的木屋,好让自己时不时进去坐坐,去重新听一听,那时的自己究竟对这个世界,倾吐了哪些呓语和秘密。

所以,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旅人,不仅会放慢前行的脚步,还会时不时回头,望望那条来路,看它是否还像从前手里的年华般,懵懵懂懂,却郁郁葱葱。当然,这样的回首,不只有一种单调的姿势。如果你愿意,请跟我一起,回到那间满是回忆的木屋里,做几件“有温度”的事。

可以听听经典的老歌。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偶然听到一首曾经很喜欢的老歌,心里会莫名地一动,或欣喜或激动或是一阵揪心,然后便让自己陷入对过去的无尽回忆中?作家林白曾说:“一部电影,只要它逝去了20年,它的歌曲就像一些柔软的手,从草编的花篮里伸出,舞动着各种令人心疼的手势。”是的,那些经典的老歌就像是一只只细小的手,从生活的许多隐秘角落里伸出来,触发我们的泪水,也拥抱了我们的心。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年轻人已不太喜欢老歌,嫌老歌太“土气”,旋律太单一,甚至制作太粗糙。可老歌之于每个人,可能早就超越了一首歌曲的意义,它们更多地承载着我们过去的生活、成长和感情。一首老歌,就是一份记忆,就是一段往事,就是一片抹不去也忘不了的情感。听听曾经反复为之哼唱的老歌,品味曾经或欢喜或失落的情感,那样的情感或许我们此后的人生都不会再有,那个曾经与我们产生过交集的人,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出现……

人生有时需要这样一份永远不会褪色的美丽,好让我们在这个生活节奏无比之快的世界疾走时,还能有回头看看的欲望和念想。

所以,不开心时,听听老歌吧,让那些曾经熟悉的旋律抚平我们受伤的心,带给我们久违的温暖与感动;当心灵渐渐麻木时,听听老歌吧,让我们借着它重温过去的岁月,回忆起那些原本不该遗忘的美好,让我们重拾积极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心情浮躁时,听听老歌吧,让我们的心回归平静,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幸福与美好。

可以翻翻过去的日记。

现在的人习惯在外人,甚至亲人面前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自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出口来记录,或说宣泄自己的情绪。于是,日记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听众,因为只有它可以保证永远不会主动向别人倾吐你的秘密。等时过境迁,岁月给那些艰涩的往事笼上一层晕黄的暖光,让一切苦痛和不堪都展露出生命的动人,你就会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满足。

所以,当忙碌一天后,当终于可以让自己的身心都放松下来的时候,不妨找个专属于自己的空间,打开从前的日记本,一页一页地翻看。从你还能找得到的最早的日记看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一篇一篇,一日一日地翻看,让你的心重沐年轻的永恒阳光,也再次淋淋那场青春的大雨。

日记里承载着你的喜怒哀乐,也记录了你的成长轨迹。就像老狼在《恋恋风尘》里反复吟唱的那句:“露水挂在发梢,结满透明的惆怅,是我一生最初的迷惘。”你的日记里,是否也藏着最初的惆怅,第一次的心动,抑或初次的热泪盈眶呢?

最重要的是,当你把所有的心情都如同日记本的纸页一样摊开来体会,全然地聆听自己心底的声音时,你才会遇见那个完全真实的自己。也许你常常会觉得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渴望和喜怒,那就去看看自己心底每个角落的风景,听听自己心头每段枝丫的摇曳吧。也许你会从中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说自己最渴望的样子。

看日记的时候,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在每一篇的后面写上你现在的心情,写上你新的感想和领悟。这样,等你下次再看时,又是一番有趣的滋味。

可以逛逛童年待过的地方。

成人的生活仿佛打印机打出的铅字,千篇一律。而每个人的童年时光,却是由不同的颜色和字体亲手写就的:有的是乡间弯曲的小路,开满鲜花的田野;有的是深幽的胡同,方方正正的四合院;有的是普通的小区,准确而生硬的门牌号码……但无论在哪,它们都是最令我们怀念的地方。

诗人木之在《河》里写道:“那时,桥上的石头很暖;现在,水里的脚步很长。桥上的石头很暖,是因为一个叫童年的家伙,一直坐在那里;水里的脚步很长,是因为每一次回头,都是远望……”生活就是这样,只有童年一直坐着的那座小桥上才有温暖,而我们随着流水的脚步,只能一次次回头远望那最初,也最纯净的美好时光。

童年的记忆总是填满麦浪的香味,金色池塘的柔风,野花清晨奋力托起的露珠,填满对自然之美最真诚的爱;童年的记忆总是塞满伙伴天真的微笑,无邪的注视,温暖的身影,塞满最真诚的友情和欢乐;童年的记忆总是画满五颜六色的问号,千奇百怪的问题,听不懂的答案,画满对世界最真诚的好奇……然而这一切都在后来的日子中被现实压抑,甚至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浮华的炫目将自然挤出我们的视线,我们对伙伴的注视从眼睛转向衣着,冷漠与无视将好奇之心冰封。

所以,无论是你自己或是和你的爱人、你的朋友一起再回到童年居住的地方看看吧。回去逛逛那些曾经玩耍过的田野或街道,回去看看那些曾经流连过的风景和心情,我们才不至于将童年赠予我们的所有纯真都遗失殆尽。

如果你已经有了孩子,而他又未见过你儿时住过的地方,那就更该带他去看看。看看那片生你养你的土地,看看你小时候和小伙伴经常玩耍的地方,你每次上学经过的街道,带他摸一摸你曾环抱过的大树,玩过的玩具……这样的分享和传承,想来要比钢琴课对他们更有吸引力,也更有教育的意义。

听听老歌,翻翻日记,逛逛故地……这是每个人都能轻松拥有的快乐满足,也是很多人都会轻易忽略的简单美好。对此,我们不置可否,因为我们哪有工夫去惋惜别人的粗心大意呢?在这段匆忙的旅途中,属于我们的旋律刚刚响起,属于我们的记忆恰好摊开,我们还是先顾着自己,去做这件让自己心有所依的,有温度的事吧。

乐活族:三个窍门绿化你的生活

无论是谁,总有权抓住快乐,为着一生中些微的,可遇不可求的快乐,牺牲其他,也值得原谅吧。——(中国)鲁迅

乐活族又称洛哈思主义,是一种西方传来的新兴生活理念,由“LOHAS”音译而来,LOHAS是英语Lifestylesof Health and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思是用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式来生活。它是一种更贴近生活本质和我们内心需求的,自然、精致的生活态度。

乐活族并非是没心没肺地追求自我和快乐,他们只是比一般人更懂得如何裁剪、浇灌自己的生活,好让它如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一般,常开不败。所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绿化生活的三个小窍门吧。其实,你也可以是个“乐活族”:

首先,及时清理你的物品,也及时打扫你的心地。

问问自己:你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干净整洁还是凌乱不堪?相信有些女孩子一定有过类似的体验:乱七八糟的衣服杂物堆满了整个房间,等到要用的时候,需要花很长时间到处翻找,等到终于找到,人已经精疲力竭了,随之而来的还有莫名的烦躁情绪——有时甚至恨不得将一屋子的东西都扔出去。所以,为了让自己心情愉快也好,为了给自己一个清爽的生活环境也好,我们都有必要定期整理一下自己的物品,把那些没用的旧物丢掉。

但是,有许多人会有这种想法:“我的很多东西虽然现在暂时用不上,但是说不定以后还可以用,所以我要留着。”许多在大城市独自打拼的女孩子,穿旧的衣服、鞋子不舍得丢,也不想送给别人,所以都塞到了衣柜里。很多没有用完的化妆品,瓶瓶罐罐都堆在浴室。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杂物都堆满了房间的每个角落。朋友来玩时甚至都找不到一个舒服的地方坐。然而,等到搬家时,她们却没法带那么多东西去新居,最后不得不把许多没机会用到的东西处理掉。这时她们才会小后悔一下:当初还不如早点整理一下,让家看上去清爽干净一些。

所以,乐活族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取”和“舍”。整理旧物除了可以给我们一个整洁的环境,一个好心情,还能帮助我们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人生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人生有时就是这样,不得不学会舍得和放弃。不只是对陈年旧物,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如此。但往往就在你真心放下的那一刹那,天空都会变得清澈起来。

其次,养点绿色植物,把春天搬到房间里。

据统计,现在的人类有90%的时间是在室内工作和生活的。在人类的生存空间不断遭受各种污染威胁的今天,在我们失去了从自家门口仰望夜空星罗棋布的今天,如何才能保护自家这个仅存的惬意空间呢?最简单也最健康的方法就是养一盆有生命的植物,为家里增添些许绿意和春色。

也许这不仅是出于健康的考虑,也可以作为一种爱好,因为每种花草,都有专属的语言和含义。你可以选择在工作的办公室或在家居的客厅或卧室都行。选择品种之前,先了解一下各种植物的特点吧。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夜间则相反。但仙人掌、景天、芦荟和吊兰却可以全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且存活率较高。

特别提醒一下,植物在光的爱抚下光合作用会加强,释放出比平常条件下多几倍的氧气。所以,要想尽快地驱除房间中的异味,可以用灯光照射植物,让房间有更多的氧气,也让自己的心多点清新和开朗。

再次,用心装饰你的卧室。

除了工作场所,一天中还有一个地方我们会待很长时间。这个地方的环境如何,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甚至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这个地方便是我们每晚睡觉的卧室。每个人应该都想有个温暖的“安乐窝”吧,而且它不该只是我们睡觉的地方,它也是伴随我们成长的一个小天地,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开心时,我们可以叫好友来,吃点零食,听听音乐,说说彼此的心事;不开心时,也可以选择一个人,不受外界干扰地舔舐自己的伤口,消化自己的难过。

所以,我们不妨找个时间,把它好好装饰一番。怎么装饰完全随你自己的喜好,你可以事先在心里勾画一下,画个草图。如果你觉得自己没什么主意,也可以向专业设计师咨询一下,或者听听朋友的意见。总之,只要你真心愿意去做一件事,难题其实已经被解决一半了。

也许你并不想弄得太复杂,只是想简单装点一下,自己觉得舒服,看起来比较温馨自然就行。比如买一个波西米亚风格的窗帘,当早上起来,打开窗户的那一刻,阳光透过迷幻而自由的色调映入眼帘,顺便裹挟着明媚的暖意,这将是多么美妙的一天呢!你也可以买一些鲜花在床头,或者把比较满意的照片贴在卧室的各个角落,每天睡前和起床后都能看到自己甜甜的笑容,就像幸福在向自己招手……

如果你喜欢传统文化,就挑选一幅意蕴深远的字画,挂在床头。如果你喜欢精致的小饰物,那就挂一串风铃或者手工灯笼在门帘处。如果你喜欢布偶玩具,也可以买一些玩偶摆在床头,让你的房间看起来更加温馨。

还有一个细节别忘了,铺一床漂亮的被单,会让卧室增色不少。被单的颜色最好选择和卧室的颜色基调一致,这样看起来比较和谐,至于花色什么的,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喜好了。

除了以上三个小窍门之外,懂得乐活之道的朋友也可以总结一些专属于自己的小“秘方”。总之,生活有时就像我们的情人,你对她多动点心思,她就会对你回以最迷人的微笑。

用细微的心去看世界

自心晴朗,则世间妩媚

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这样的女人,即便独自跳着芭蕾,相信天地也会为之倾倒。——(中国)王珣

曾几何时,在“小资”圈子里流传着这么一段话:“我有一个愿望:一个不大不小的家,一扇大大的落地窗,闲暇时斟一盏清茶,枕一床摇椅,随手翻几页旧书,无思无想无欲无念地慢慢消磨半日时光……”可惜,现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家”都要上百万,更不用说带落地窗的了,有多少人能负担得起这样的怡然自得呢?

仔细想来,这样的梦想可能并不是“小资”的专利,曾经的我们也幻想枕着海浪与涛声入睡,在风语和鸟鸣里悠然醒来——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明净透亮的生活呢?没有丝毫杂质,只有如水般淡然的清澈温暖。可如今,令人讨厌的现实却是:我们枕着嘈杂的车水马龙声入睡,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中烦躁而无奈地醒来。我们喊累,可生活千钧,我们略一松手就可能被它压垮;我们想逃,可红尘万丈,我们又能往哪逃……

对此,再高明的解释和宽慰都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毕竟,美丽的言语虽然有洗涤人心的效果,但生活的尘垢却纷纷扰扰,无穷无尽……渐渐地,我们就在这样混沌而无望的时光里,一点点耗尽了心底所有的热情和光明,最终对自己和周遭的世界,彻底失去信心。

而幸福,从来不会光顾一颗落满尘埃、一片荒芜的心。

面对这样看似无解的困境,我们是否连“困兽犹斗”的信心都没了呢?别急,佛门有一则小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有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中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上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鲜花供佛,根据佛典记载,常以鲜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高兴地回答:“我每次来您这里礼佛时,觉得心灵就像被洗涤一样的清凉。但一回到家中,琐屑的事情太多,实在令人心烦。禅师,作为一名家庭主妇,我如何才能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凉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笑笑,反问道:“你以花礼佛,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梗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保持一颗清凉纯洁的心也是这样啊,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像瓶中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气质,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正缺点,才能不断汲取来自大自然的新的养分啊!”

信徒听后,欢喜地作礼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美丽。”

无德禅师说道:“世间最美皆由心生,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要到寺院中生活呢!”

无德禅师的话仿佛一泓清新的山泉,无声无息地浸润着我们的心田。的确,就算这个世界有再多的纷扰与尘埃,只要我们珍视自己——这簇茂盛的花蕊,时时除污、改过、修剪、忏悔,终能于滚滚红尘里常开不败。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注意力从外界的纷扰转向内心的修行时,我们自然会慢慢看见一片更广袤的天地:原来,这里——我们的内心,才是一切答案的源头活水,不管是尘世的幸福快乐,还是佛门的般若菩提,都只生长于我们的心底!

是啊,为什么蜗居就无法享受半日惬意的闲暇呢?为什么车水马龙声里就没有清澈的安宁呢?为什么我们要给那些简单的快乐附加那么多条件呢?看清一本书上的字并不需要满满一落地窗的光亮,听清一段动人的旋律也不需要整个世界的安静。通往幸福的那条长路,虽然有现实的绊脚石,但真正挡住我们去路的,却是自己心头的障碍!

克里希那穆提在演讲时曾有一个女孩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希望有伴侣?你能否在世上独立生活而没有丈夫或妻子、没有孩子、没有朋友?”他的回答是:“单独生活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我们大部分人只把我们的信心放在一件事情上面,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离开了我们的伴侣,生活就不再丰富,离开了家庭,我们就失去了作用。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是丰富的,那么伴侣关系就变成次要的事了。”其实,我们并非真要舍弃伴侣和其他亲密关系,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除此之外,还能让自己在这个红尘俗世,安身立命的东西。

而这种东西,就埋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就像王珣在《遇见懂爱的自己》里说的:“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这样的女人,即便独自跳着芭蕾,相信天地也会为之倾倒。”其实,不仅是女人,任何看得见自己心头的清澈明朗的人,都能将自己周遭的世界,变成一个不一定很大,却刚好适合自己的舞台,任自己在其中轻灵曼舞、兀自翩跹。

最后,让我们将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一起洗洗干净,重新审视一下周遭的世界。也许你会蓦然发现:原来,一本书就是一个恬然的午后,一首歌就是一个静谧的夜晚,一颗晴朗的心,就是一整个妩媚的人间!

你,永远比自己想象的更美丽

我是秋云,空空的,不载着雨水;但在成熟的稻田里,看见了我的充实。——(印度)泰戈尔

在光怪陆离的物质世界,人们追名逐利,流连于声色犬马,不知不觉中就开始晕眩,甚至迷失自己。于是,人们开始忘记自己的存在,忘记对自己的肯定和关心。虽然一个人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唯有通过具体的“身外之物”才能得以证明,但是如果把证明的手段当作了证明的目的,而全然忘了要证明的恰恰是“你自己”,就会变成没有目的的证明,就会使我们迷失自己。“你自己”才是你要证明和追求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这样说过:“我必须认识我自己,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便能抛弃一切恐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自信,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到我抽象的实质,这就是生活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

当然,我们不见得要像哲人一样那么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但至少,我们不该因为不了解自己,就恣意否定自己,打压自己。其实,很多时候,你比你想象的要更美丽!

也许很多人都有找路边画师为自己画像的经历,但你有没有想过,请画师画出朋友眼中的你呢?近来,微博上流传着一个颇令人深思的视频。视频的开端是一段文字,称女性总是对自己很挑剔,甚至是苛刻。所以世界上只有4%的女性对自己的样貌感到自信。于是,来自FBI的职业画师做了一个实验:他根据实验对象对自己的描述,以及其朋友的描述分别作画,看看你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你究竟有多大区别。

短片一开始,一位中年男士端坐在沙发上:“我叫吉尔,是一个人像画师,从1995年到2011年为FBI工作。这一次,我的模特不是犯罪嫌疑人,而是生活中最普通的女性。”

实验的上半部分,一名中年女性被带到吉尔的画室,但只看到一个人背对着自己,面前还有一个画板。画师与模特们中间隔着一个白色布帘。“我们看不见他,他也看不见我们。”这名“模特”这样描述。

吉尔不是通过眼睛,而是通过提问来作画:“请描述一下你的头发。”肖像画就这样开始了,画师的笔开始在画布上游走。而坐在帘子后面的女士则不明所以,在画师问过几个问题后,才意识到这是在作画。“请描述一下你的下巴。”“稍微有点弧形,尤其当我笑起来的时候。”“你的下颌呢?”“我妈妈说过我的下颌很大。”

当问到自己外貌最不满意的一点时,每个人都有不少:“我有一张又圆又胖的脸。”“随着年纪越大,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我的额头太大。”

吉尔画完之后说声谢谢,模特们就直接离开。接下来他要开始实验的下半部分。

吉尔找来了模特们的朋友,同样让他们坐在帘子的后面,描述他们眼中的这位朋友。“她很瘦,她的下颌很漂亮。”“她的眼睛很漂亮,每当她说话的时候,眼睛就好像在发光。”“她有漂亮的鼻子,蓝色的眼睛。”

朋友的描述几乎全部与模特本人大相径庭。

接下来,吉尔便带着模特来到两幅看起来像一个人,但神态、情绪完全不同的肖像面前。“这是根据你的描述,我画出的你的肖像,这张是根据别人的描述画出的你的肖像。”

这是模特们完全没想到的,“这张看起来有点自我封闭,有点难过的样子,还有点胖;第二张看起来就更开朗、更加友好、更快乐的样子”。每个人都长久地站在自己的两幅肖像画前注视着,情绪复杂,百感交集。

在短片的结尾,一个曾经抱怨自己外貌的女性感叹:“我应该感谢上天赐我的这幅容颜,它能影响我们交朋友找工作,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它甚至影响了我生命中所有事情。没有什么比这个对你的幸福更关键的了。”

这时,吉尔问道:“你认为你比自己所描述的更漂亮吗?”

她肯定地点点头:“是的!”“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企图去修饰已经很完美的东西,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欣赏我们真正热爱的事情。”这是模特们从中的收获,也是网友们感动的地方。女孩子们纷纷将这个视频转发给身边的好朋友,并留言道:“自信才令自己更美丽,转给自己,也转给身边的你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最完美的,何必去加无谓的装饰,在爱我们的人眼里,我们都无可替代!”“视频里说的没错,我们花了太多时间企图去修正本来很完美的东西,却忽略了更美好的事情。肥胖又如何,单眼皮又如何,矮个子又如何,我们照样可以让自己成为自信的受欢迎的人!”网友们不断重复片中女士的这句话:“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来欣赏我们真正热爱的事物。”

的确,认识你自己并非多么深奥的哲理,也不需要多么智慧的头脑,你要做的,可能只是从相信、肯定自己开始,做最好的自己,最自己爱做的事,这就是几千年前苏格拉底的那句“认识你自己”在今天的最好诠释。

换个文艺些的说法,恰是泰戈尔的那句暖暖的小诗:“我是秋云,空空的,不载着雨水;但在成熟的稻田里,看见了我的充实。”你是否,也看见了自己的美丽与成熟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