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黄绳武妇科经验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3 07:50:20

点击下载

作者:梅乾茵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黄绳武妇科经验集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黄绳武妇科经验集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黄绳武妇科经验集/梅乾茵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11辑)

ISBN 978-7-117-20854-3

Ⅰ.①黄… Ⅱ.①梅… Ⅲ.①中医妇科学-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 Ⅳ.①R27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17596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一辑黄绳武妇科经验集

编  著:梅乾茵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2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0854-3

策划编辑:李宁

责任编辑:孔烈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出版说明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社先后组织出版了一些著名老中医经验整理著作,包括医案、医论、医话等。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批著作对我国现代中医学术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整理出版著名老中医经验的重大意义正在日益彰显。这些著名老中医在我国近现代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当中的代表如秦伯未、施今墨、蒲辅周等著名医家,既熟通旧学,又勤修新知;既提倡继承传统中医,又不排斥西医诊疗技术的应用,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的著作多成于他们的垂暮之年,有的甚至撰写于病榻之前。无论是亲自撰述,还是口传身授,或是由其弟子整理,都集中反映了他们毕生所学和临床经验之精华。诸位名老中医不吝秘术,广求传播,所秉承的正是力求为民除瘼的一片赤诚之心。诸位先贤治学严谨,厚积薄发,所述医案,辨证明晰,治必效验,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其中也不乏具有创造性的建树;医话著作则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是学习中医的难得佳作,为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由于原版书出版的时间已久,今已很难见到,部分著作甚至已成为中医读者的收藏珍品。为促进中医临床和中医学术水平的提高,我社决定将部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医名著编为《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并分辑出版,以飨读者。第一辑 收录13种名著《中医临证备要》《施今墨临床经验集》《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岳美中论医集》《岳美中医案集》《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钱伯煊妇科医案》《朱小南妇科经验选》《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赵锡武医疗经验》《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第二辑 收录14种名著《中医入门》《章太炎医论》《冉雪峰医案》《菊人医话》《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刘奉五妇科经验》《关幼波临床经验选》《女科证治》《从病例谈辨证论治》《读古医书随笔》《金寿山医论选集》《刘寿山正骨经验》《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第三辑 收录20种名著《内经类证》《金子久专辑》《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良夫专辑》《清代名医医话精华》《杨志一医论医案集》《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赵绍琴临证400法》《潘澄濂医论集》《叶熙春专辑》《范文甫专辑》《临诊一得录》《妇科知要》《中医儿科临床浅解》《伤寒挈要》《金匮要略简释》《金匮要略浅述》《温病纵横》《临证会要》《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第四辑 收录6种名著《辨证论治研究七讲》《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温病条辨讲解》《医学三字经浅说》《医学承启集》第五辑 收录19种名著《现代医案选》《泊庐医案》《上海名医医案选粹》《治验回忆录》《内科纲要》《六因条辨》《马培之外科医案》《中医外科证治经验》《金厚如儿科临床经验集》《小儿诊法要义》《妇科心得》《妇科经验良方》《沈绍九医话》《著园医话》《医学特见记》《验方类编》《应用验方》《中国针灸学》《金针秘传》第六辑 收录11种名著《温病浅谈》《杂病原旨》《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东垣学说论文集》《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潜厂医话》《中医膏方经验选》《医中百误歌浅说》《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赵文魁医案选》《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第七辑 收录15种名著《伤寒论今释》《伤寒论类方汇参》《金匮要略今释》《杂病论方证捷咏》《金匮篇解》《中医实践经验录》《罗元恺论医集》《中药的配伍运用》《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针灸歌赋选解》《清代宫廷医话》《清宫代茶饮精华》《常见病验方选编》《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新编经验方》第八辑 收录11种名著《龚志贤临床经验集》《读书教学与临症》《陆银华治伤经验》《常见眼病针刺疗法》《经外奇穴纂要》《风火痰瘀论》《现代针灸医案选》《小儿推拿学概要》《正骨经验汇萃》《儿科针灸疗法》《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第九辑 收录11种名著《书种室歌诀二种》《女科方萃》《干祖望医话》《名老中医带教录》《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疑难病证治》《清宫外治医方精华》《清宫药引精华》《祝谌予经验集》《疑难病证思辨录》《细辛与临床》(附 疑难重奇案七十三例)第十辑 收录7种名著(刘渡舟医书七种)《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诠解》《新编伤寒论类方》《经方临证指南》《金匮要略诠解》《肝病证治概要》第十一辑 收录8种名著《董德懋内科经验集》《金针王乐亭经验集》《何任医论选》《月经病中医诊治》《黎炳南儿科经验集》《黄绳武妇科经验集》《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中医美容笺谱精选》

这些名著大多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至90年代在我社出版,自发行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多数品种的发行量达到数十万册,在中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和促进中医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为使读者能够原汁原味地阅读名老中医原著,我们在重刊时尽可能保持原书原貌,只对原著中有欠允当之处及疏漏等进行必要的修改。为不影响原书内容的准确性,避免因换算等造成的人为错误,对部分以往的药名、病名、医学术语、计量单位、现已淘汰的临床检测项目与方法等,均未改动,保留了原貌。对于原著中犀角、虎骨等现已禁止使用的药品,本次重刊也未予改动,希冀读者在临证时使用相应的代用品。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9月黄绳武简介

黄绳武教授(1914—1989)是我国最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他出生于世代业医之家,髻龄即读医书,继于193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湖北国医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担任国医医药校刊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教于湖北中医进修学校、湖北中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50余年,毕生以发掘祖国医学为己任,学识渊博,孜孜不倦,精于《内经》,旁及金、元、明、清诸家之学,熟悉历代中医典籍,善于读书,尤重临床,勇于创新,自成风格,擅长中医内、外、妇、儿、皮肤等科,特别是在中医内、妇两科方面造诣尤深,在妇科方面尤有独到之处。曾先后主编《中医妇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四版教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分卷》,撰写了《傅青主女科评注》一书。序

黄老在长期的妇科临床实践中,对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辨证、立方、用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认为妇科病的产生主要在于气、血,属肾、肝、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其辨证以脏腑气血并结合冲任为中心,尤重肝、脾、肾,认为妇女以血用事,经、孕、产、乳,耗血、伤血,组方用药处处照顾精血为其思想核心,对大辛大热、大苦大寒之药一般比较慎用。辛热之药伤阴、耗液、损血,苦寒之味损伤阳气,亦能化燥伤阴,主张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黄绳武妇科经验集》一书集黄老数十年妇科临床经验,特别是晚年的经验。

本书分以下几部分。

首先介绍黄绳武主要学术思想。

黄绳武医话部分,多是黄老临床经验之精华。

黄绳武临床验案部分,采取一病一按的形式。验案均为黄老亲治病例,按语为本书作者所为。每按内容,大多先述病因病机,再剖析所用方剂,特别是着重对黄老的用药特点进行精细分析。黄老最重选药,常说:用药如用兵,知能善任,才能药到病除。在选药方面,他用药精当,最忌庞杂,对每味药物的性味、功用了如指掌。对同类药物间的微妙差异和最佳配伍,他也多有独到体会。在每一类病案之后都有对于该类病证证治特点的小结。

黄绳武查房、临诊病案分析部分,展示了黄老在临床工作中,是如何对疾病进行辨证的;是如何处方用药的;他对原来医生所用处方的分析,哪些药用得好及其为什么好,哪些药用得不好及其为什么不好;对应该改用什么药及为什么要选用这些药等所作的解释,这些都是中医查房的楷模。虽然所及病种有限,但论一病不为一病所拘,明一方可得众方之用,游于方中,超乎方之外,触类旁通,全以活法示之,可使学者有理可凭,有法可循,有方可施,有药可用。

最后部分为《傅青主女科评注》全文。其中“评注”部分反映了黄绳武中医妇科学术思想。该书曾于1985年出版,由于发行量有限,一直供不应求。为了集黄老中医妇科学术思想于一体,将其完整地展现给读者,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特附于本书之末。原评注本选用商务印书馆1957年《傅青主女科》作为原文依据。为了保持经典古医书原貌,这次整理工作中,依照1985年中华书局所出的该书善本的影印本为准,对其中明显错误进行了修改。黄绳武主要学术思想

黄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认为妇科病是因气、血、肾、肝、脾等的功能失调,又导致冲任损伤而发生。认为冲任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有关。因为冲任二脉,循行人体的下部,符合经脉所过、疾病所生的观点。黄老对妇科病的辨证注重观察脏腑、气血的功能状态,突出冲任二脉的作用,以肝、脾、肾三脏立论。但又根据月经病、妊娠病、带下病的特点,治有侧重。妊娠病多从脾肾论治,调经种子则注重肝肾,而带下病又多从肝脾着手。

妇科病的处方用药,黄老认为,妇女以血用事,经、孕、产、乳可耗血伤血,因而处处以维护精血为其论治核心。黄老说:“对于温病来说,是存得一份阴液,就有一份生机;那么对于妇科病,可以说是顾护了精血,就是顾护了正气”。明确提出了对大辛大热、大苦大寒的药物要慎用的观点。指出辛热之药伤阴耗液损血,苦寒之味既能损伤阳气,亦能化燥伤阴,主张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

黄老的学术思想,体现在妇科病的辨证用药上。例如黄老治疗不孕症,辨证重点在肾,旁及肝脾,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的论述,认为肾是五脏中惟一的主生殖的脏器,肾的盛衰与妇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治疗时从肾论治,即使无肾虚的证候,亦要兼顾到肾。在治疗不孕症时,既重在保护精血,又处处顾护阳气(即氤氲之气),认为只有精血充足才能摄精成孕,保护氤氲之气,才有生身之机。常言:“寒水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因而注重阳气(即生发之气)是治疗不孕症的关键。黄老创导的“温润添精法”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如子宫发育不良不孕者,多是先天发育欠佳,肾气不足所致,妇女所重在血,血能构精受胎成孕。欲治其病,惟于阴分调之,使无亏欠乃可成胎。但水为造化之源,火为万物之先,阳为发育之首,要使生发之机畅达活跃,非少火以生气不足为动。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黄老拟“温润添精”之法,用八珍汤加枸杞子、菟丝子、川椒、香附、鹿角霜、紫河车、仙灵脾等,功能养精血,温阳气,肝、脾、肾三脏同治。如性欲减退,认为乃生理功能低下,加仙茅温补命门填精,如大便干结则加肉苁蓉温阳通便。对于温肾阳之巴戟天、肉苁蓉、鹿角霜、艾叶等温不燥血、温而能润之品,每多酌情选用。

如栾某,女,26岁,干部,1983年9月26日初诊。结婚3年未孕,初潮17岁,月经经常推后10~15天,以夏季尤甚。月经量少,有小血块,无腹痛,每经前一天头面浮肿、头昏、纳差。平时白带正常,二便可。妇检:子宫核桃大小,附件正常。末次月经8月15日。查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两尺弱。方用:熟地黄、龟甲各20g,枸杞子、菟丝子、鹿角霜、白术、党参各15g,川椒4.5g,白芍12g,当归、仙灵脾、香附各10g,紫河车30g。以上方加减出入治疗3月余,于1983年12月12日复诊:述已停经48天,并伴恶心、乏力等早孕反应,查晨尿HCG阳性。1984年7月顺产一男婴。

又如对于痛经一证的辨证治疗,临床一般皆以“不通则痛”来概括其病机。但黄老认为,痛经伴随月经周期性地出现,除了用“不通则痛”的机理解释外,还应考虑与精血有着明显的关系。因为经期经血外流,是一个耗血伤血的过程,这时的精血表现得尤为不足,其机理当是气血不足,又兼气血郁滞致痛,属虚实夹杂之证。因而对痛经的治疗,既要顺应生理之自然,注重调经;又要注意培补耗损之不足,补养精血。故多采用四物汤加减,选用具有温养流动之性的当归、川芎为主药,不用壅滞滋腻之熟地黄,配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痛经乃气血为病,以四物汤调其血,酌加香附、乌药、艾叶、川楝子、延胡索等气药,使气行则血行而痛止。

少女痛经,临床多见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泄泻,出冷汗,四肢厥冷,甚至昏厥,此类患者多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痛经多由肾气未充所致,黄老根据经期耗血伤精的特点,对少女痛经多从肾论治或兼顾到肾,特别注重补养肾精,每在治痛经的方药的基础上加枸杞子、山萸肉、艾叶、巴戟天等。确属肾精亏损者用熟地黄、阿胶大补精血;一般兼虚者则用枸杞子,既补肝肾精血,又不似熟地黄、阿胶之类滋腻;温肾阳常用巴戟天温肾益精,不似肉桂之温热、附子之燥烈。经期便溏者加炒白术、党参、茯苓;伴呕吐兼热者用竹茹,兼寒者用吴茱萸,兼瘀者加泽兰、鸡血藤、炒蒲黄等。黄老治一患者陈某,17岁,未婚。每经行第三天腹痛甚,恶心呕吐,全身冷汗,甚则昏厥,伴经期延后,月经量多,经色淡红。形体消瘦,面色白。予胶艾四物汤原方加山萸肉、巴戟天、吴茱萸等,药后病愈。

黄老辨证治病,注重扶助正气,主张“无病善防,提高体质”,“有病驱邪,慎毋伤正”,强调扶正培本,以期正复而邪自除,祛邪而不伤正,对于老人和妇女尤其如此。

黄老不仅中医药知识渊博,且重古而不泥古,还注意吸收现代医学知识,对现代医学的检查和诊断都非常重视,在辨证用药时,在不违背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把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例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除辨证用药外,针对卵巢包膜增厚,卵子排出不畅的病理,选加软坚散结、活血类药,从而取得满意疗效。又如治“妊娠水肿”,黄老参考现代医学对“先兆子痫”的病理分析,借鉴《傅青主女科》中用加减补中益气汤治疗“妊娠水肿”,提出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因妊娠水肿多伴高血压,不可一见水肿就浪投此方,或径以人参、黄芪益气升阳,柴胡、升麻助长相火,恐误伤人也。

黄老组方重法而不泥于方,强调读懂古方,深刻了解古方的配伍法度和技巧,才能加减变化运用自如。例如治疗身瘦不孕的养精种玉汤,是由四物汤去川芎加山萸肉组成的。黄老分析说:“此方妙在去川芎之辛窜耗精,而易山萸肉滋养肝肾,以添精血。一味药的变化,整个方义变了,重在养血保精。”由于此方偏温,黄老虑及瘦人多火,指出若加枸杞子、龟甲、牡丹皮等味,则滋水制火之力更强,受孕之机增加。

在用药原则上,黄老认为:一是最忌庞杂,处方精要,使药力专一;二是熟悉药物性味,对同类药物的微妙差异要有自己的临床体会。他常说,用药如用兵,主攻方向虽明确,但用药不当亦不能取胜,必须知能善任,才能药到病除。因此,黄老处方遣药常深思熟虑,择其善而从之,十分注重药物配伍,不轻易加减一味药,以发挥药效而制其弊。

黄老平时治学谨严,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讲究实事求是。晚年虽年逾古稀,鬓发如霜,却不知疲倦,热心树人,认真传授,对学生训勉备至,临诊时每每详细分析,使学者受益匪浅,深得学生敬爱,实为后学者之楷模。黄绳武医话五脏用药随谈肺之用药

肺是华盖、清虚之脏、娇脏,不耐寒热,用药宜恰到好处,不能太过,其性喜润而恶燥。1.外感咳嗽

基本方:前胡、桔梗、杏仁、甘草。

风寒咳嗽:

基本方加苏叶、法半夏、橘红、白前。外感风寒,喜用辛燥之品,虽可治病,但会伤阴液,而以上药物都比较平和。咳而呕吐加生姜;若初起风寒咳嗽,荆芥用多了病人咳嗽可加剧,最好用苏叶,杏苏散是比较平缓之剂,用时效果好;痰多加法半夏、陈皮;对风寒重证,可酌情用麻黄或炙麻黄绒。在治疗风寒咳嗽时,苏叶、荆芥、麻黄不能超过10g;生姜用3g即可,不宜过多,过多伤肺。

风热咳嗽:

基本方加贝母、桑叶、牛蒡子。咳而作呕加枇杷叶、法半夏;口干,舌欠润,开始加芦根清润流畅之品,日久则加沙参、麦冬;痰多加瓜蒌仁。风热咳嗽初期,宜用清发之品,但薄荷刺激性太强,又是芳香之品,宜少用,可用2g;不宜用过于苦寒之品,因苦寒易化燥伤阴;也不宜过早加用炙枇杷叶、炙款冬花等,以免留邪。有人治风热咳嗽用川贝母,黄老认为病初起用浙贝母好,有清热解毒作用。黄老喜欢苏叶、白前、前胡合用,作用平稳,效果好。2.内伤咳嗽

寒饮射肺:

方用麻黄、桂枝、杏仁、紫菀、生姜、橘红、茯苓、法半夏、苏子、五味子。重者酌加细辛、干姜、白术;胸胁满闷、气逆甚者,加旋覆花;喉如水鸡声加射干。

风热壅肺:

方用桑叶、川贝母、瓜蒌仁、马兜铃、冬瓜仁、桔梗、白茅根、枇杷叶、生薏苡仁、杏仁、莱菔子、枳壳。重者酌加金银花、连翘、黄芩等。3.哮喘

喘有寒喘、热喘,及肾不纳气、肺气不降所致者。初喘常用麻黄、杏仁、苏子等,但麻黄对久喘不利,并伤肺阴;喘证初发或老病新发属痰饮,用小青龙汤;肺热用麻杏石甘汤;长期久喘,肾不纳气,用杏仁、苏子、沉香、胡桃肉、五味子、白果,并加养肾之品,不用麻黄,因麻黄对久喘不利,并伤肺阴;肾阳不足加蛤蚧等升阳之品;肺气不降用三子养亲汤;胸闷气喘加全瓜蒌、杏仁、贝母、苏子、苏梗。4.痰

寒痰用二陈汤加旋覆花,热痰加海蛤粉,同时要注意培土,偏凉加茯苓、白术,偏热加山药、茯苓。对肺结核,肺阴伤或阴水不足,仿清燥救肺汤,用南北沙参、山药、炙百部、川贝母;如有盗汗加地骨皮、百合;舌红,苔欠润,痰中带血,加阿胶珠、黑芝麻(滋肾)、冬虫夏草;出血多加白茅根、旱莲草、藕节(白及太滋腻,用时易滞,且伤肺气,不宜多用)。在药中还要加行气药,但咯血不能用桔梗,因桔梗升提肺气,虽可排脓提痰,但对出血不利,胸闷时才可用之。

咳喘病位主要在肺、脾、肾,咳嗽不止于肺,也不离于肺,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脾之用药

脾喜燥恶湿,主运化,脾虚生湿。

脾气虚:

四君子汤重用白术,用焦白术;若苔白而不润,用生白术;生白术润,焦白术燥。若脾虚湿滞,胃脘不适,苔白稍厚,轻者加陈皮为异功散;重者苔白腻,胃脘胀闷,用六君子汤;若胃脘胀闷甚,胀痛不思食,用香砂六君子汤。这都是脾胃气虚,失于和降而引起湿聚,因程度不同而分别所用的代表方,可见中医治病,到什么程度用什么药,不能太过。若脾虚泄泻,一般用参苓白术散,治腹泻关键是重用茯苓15~30g,以及扁豆、白术等,用淡渗之品分消水气。关于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的用法,一般化湿用白豆蔻,脾肾虚寒、五更泄用肉豆蔻,中焦虚寒(脾寒)用砂仁。

脾阳虚:

方用党参、白术、炙甘草、茯苓、干姜、砂仁、法半夏、陈皮、白豆蔻、草果、扁豆。脾肾虚寒、五更泄,加肉豆蔻;有下坠感,用枳壳少许。

脾阴虚:

能食而瘦,大便秘结,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治宜养益脾阴,方用沙参、山药、甘草、芦根、黄精。重者加石斛、玉竹、沙参、甘草。甘草一定要用生甘草,因其能泻火存阴,恐炙甘草滞;养阴一定要配山药,怕滞一定要配茯苓。

脾虚食滞:

方用山楂、神曲、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川楝子、槟榔、广木香。

寒湿困脾:

方用藿香、佩兰、蔻仁、白术、陈皮、薏苡仁。若脾虚气陷用补中益气汤,也是由四君子汤发展而来的,由异功散去淡渗利下之茯苓,加黄芪补气、柴胡主升、升麻升提清阳之气而成,升阳举陷;除升提药外,应重用补气药。若脾虚化源不足,引起心脾两虚,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纳呆、崩漏,治宜补心脾,用归脾汤。该方养心不离补血,健脾不离益气,全方大量壅滞药中加了一味广木香,理气行滞。这里不用陈皮而用广木香,因陈皮燥湿有伤阴血之嫌,而广木香作用平和,又能理脾行气。总之,治脾要慎用滋腻药,因滋腻碍脾。心之用药

心主血,为神明之官。养血方有张仲景的炙甘草汤、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归脾汤。症有心慌、胸闷、脉结代,病如现代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等。

心阳虚:方

用人参(或党参,病重用高丽参)、黄芪、桂枝、炙甘草、茯苓、石菖蒲、远志、当归。手足不温用桂枝、炙甘草;重者可用附片。远志是通心神药,用生远志好,不要用炙远志。西药用远志酊排痰,这里体会到痰排不出来用点远志好,但要用生远志,不用炙远志,因肺喜润恶燥,但润过则聚痰。

心阴虚:治

宜养心阴、补心血。方用柏子仁、龙眼肉、鸡子黄、阿胶、西洋参(或太子参)、五味子、麦冬。养心血用柏子仁、阿胶、龙眼肉;健忘加酸枣仁、小麦、甘草;失眠加酸枣仁;镇静心神、化痰用生龙齿;宁心安神、化痰利水用茯神(朱茯神少用);梦遗用金樱子、龙骨;盗汗用煅龙牡、黄芪、浮小麦;口干加麦冬;心火上炎用莲子心、生地黄或连翘、黄连。

心血瘀阻:方

用丹参、远志、生蒲黄、三七末、藏红花、炒五灵脂、当归、香附、川牛膝。胸闷甚加全瓜蒌、石菖蒲、郁金;治冠心病、胸闷、苔腻用菖蒲、郁金;大便干,用瓜蒌、薤白,滋阴通大便,开胸阳;心悸加生龙齿、柏子仁、琥珀末;关节麻木者加用牛膝、桑枝;纳差加白术、云茯苓;高血压、头晕加夏枯草、石决明。治冠心病,若血压高禁用当归,血压低者可用当归。对冠心病一般医生喜用活血化瘀,黄老认为对老年人(因冠心病老年人多)虽要通,但病因是血管硬化,化瘀的当中要养一下、柔一下。肝之用药

肝为刚脏,将军之官,性喜条达,恶抑郁,故宜柔。肝郁有一般肝郁,有肝郁化火。郁宜达之。

肝的治法,有疏肝、养肝、凉肝、暖肝、泄肝、舒肝、抑肝、柔肝之分。

舒肝:

对一般肝郁采用舒肝之法,不宜疏肝,以免太过;肝郁较甚,才用疏肝之法。木宜条达,舒肝常用逍遥散,是调肝良方。方中柴胡疏肝。柴胡有北、红、软、银、竹叶等之分,银柴胡退虚热,疏肝气则用红柴胡、北柴胡。方中薄荷辛凉疏散,量宜少,用1g,以助柴胡疏肝气以免化火,不使火炽;重点是用当归、白芍养肝血,当归辛、苦、温,配白芍才能养肝血。此方妙在虽是治肝郁代表方,但未用一味行气药,因行气药多香燥,肝郁易化火,香燥药既助火又伤阴,故不用。若肝郁化火就要用丹栀逍遥散清气分、血分之热。对肝热患者要仔细观察小便,肝热重小便呈茶色,此时疏肝不宜用柴胡,因柴胡就升降沉浮来看主升,虽柴胡劫肝阴不作定论,但柴胡至少不养阴,易导致肝经风热上炎,这时往往用白薇来和解表里。白薇对虚热能发表解散,如产后虚热所用玉竹汤中就有白薇;《金匮》用白薇治疗小便黄,既能利小便,又能退虚热,其性也不燥。若尿黄、手足心热,则用青蒿退尿黄。柴胡青蒿鳖甲饮,是清散之剂,能治肝热,凡慢性肝病均有胸闷,不思饮食,而青蒿护肝,且可利胆,此即所谓不用柴胡而用清淡之品之意。

对肝郁来说,苔薄白用当归;苔薄黄用丹参,因其性平凉且活血行血,还有解毒作用。对肝炎病人,当归用之太过易致呕吐。

疏肝:

用于证见胸闷不舒,胸胁胀满,脉弦涩者。疏肝常用青皮、香附、橘叶、川楝子,均为辛温或苦寒之品。疏肝止痛,用香附量要大(其中有四制香附丸、七制香附丸等,均为妇科要药)。香附善于调经,味辛性温,疏肝力强,过用则伤肝,非养肝之品,其特点是兼能暖宫,如艾附暖宫丸治宫寒不孕。除痛经寒凝气滞用此或乌药外,一般较少用到该药,仅用橘叶即可。若嫌橘叶力不足,可用青皮(青皮力量较花青皮力量强),其性与橘类相似,如陈皮、香橼等;若化火则用川楝子;脘腹胀痛可选用佛手,因其性平淡。

阴虚阳亢:

症见头晕耳鸣,面红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治宜育阴潜阳,方用龟甲、生牡蛎、阿胶、麦冬、生地黄、白芍。肝阳上扰,症见颠顶痛,眩晕,眼花,治宜平肝熄风,药用钩藤、石决明之类,不宜用辛温走窜之品。钩藤平稳效佳,无副作用。有人用菊花,但其香味浓厚,并非肝阳旺者之所宜。凡过于香窜升散之药均不宜用,治病应顺其性。胸胁满痛,用生牡蛎平肝散结;若颠顶痛、目雾、太阳穴痛,并非生牡蛎所能治,需用石决明;前额痛则用石决明加钩藤,痛甚用钩藤加白蒺藜、桑叶、菊花;若颠顶痛、耳鸣、耳聋且胀,血压高,则用磁石、石决明;若手指麻木、肌肉蠕动如蚁走,应防风动。

养肝:

常用女贞子、桑椹子、生地黄、熟地黄、白芍、枸杞子等。头晕眼花、心慌失眠,用熟地黄、白芍、枸杞子以养心柔肝;舌质红用生地黄;重用白芍、枸杞子甘温平,为滋养肝肾之要药,若肝火上炎,用之并不宜,因性温,若配菟丝子则为温润添精之用;肾水不足而致肝火旺用熟地黄、玄参。若牙龈出血、脉弦细,用龟甲、牛膝、阿胶、太子参;如果是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牙龈出血,并非平肝所能奏效,需养血,用黄芪15~30g、女贞子、龟甲,仿归脾汤加味可升血小板。血小板减少不用生牡蛎,此药可使血小板下降,而用黄芪、当归、山萸肉、炙甘草、女贞子、龟甲、阿胶等。

清肝:

用于胸胁胀,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者。常用药物:玄参、青黛、青蒿以清肝;口苦用炒栀以清肝经气分之火,口不苦用牡丹皮以清血分之火;水亏虚火上炎者,用盐炒黄柏、知母以清热降火。

泄肝:

用于胁痛,口苦咽干,带下色黄,质黏稠有气味,或阴痒者。治宜清泄肝经湿热,用龙胆草、茵陈、栀子、黄芩。

镇肝:

用于颠顶痛,耳鸣,耳聋且胀者。用石决明、磁石以镇肝潜阳;若有肌肉跳动,头晕,用钩藤、天麻、羚羊角、龟甲、桑叶、杭菊花以镇肝熄风;若抽搐用全蝎、僵蚕、地龙以熄风止痉;若阴虚阳亢宜育阴潜阳,用大定风珠加减;若血虚生风,宜养血熄风,用加减复脉汤之类。肾之用药

肾藏精,为阴阳之脏,主生殖。肾无实证,只补不足,不泻有余,因此临床上分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

肾阳虚:常

用杜仲、补骨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鹿角胶、鹿角片、鹿茸、肉桂、附片、紫河车、菟丝子。性欲淡漠用二仙汤,仙灵脾较仙茅作用弱,重则用锁阳、阳起石;大便干用肉苁蓉;夜尿多用覆盆子、益智仁、桑螵蛸;肾不纳气用胡桃肉、五味子。

肾阴虚:

常用生熟地黄、山药、桑椹子、首乌、枸杞子、知母、龟甲、阿胶、龟甲胶。相火偏旺,面赤耳鸣,重用生地黄、女贞子、磁石;失眠多梦用夜交藤、百合;滋肾阴补任脉用龟甲,龟甲胶力较强,填精偏温。

阴阳两虚:

视其偏阴虚、偏阳虚,参考以上用药。

黄老清下焦热多用知柏地黄汤,其中黄柏壮水平火,用盐水炒入肾;知母生津利尿。

治阴虚遗精的病人,黄老不用收涩药,而是专于交通心肾。因为遗精缘于用脑过度,心火动,肾水不足,用脑伤神明,髓海不足,心肾不交,故不能固涩,而应治以平相火、降肾水。

治肾阳虚遗精,则宜温阳固涩。治疗不孕症经验

黄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在辨证、立法、用药方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他认为,妇科病主要因气血失调所致,多与肾、肝、脾功能失调有关。辨证时注重调理肾、肝、脾功能,补益精血,调理冲任,尤其重视补益肾精。制方用药既重保护精血,又处处顾护阳气(即氤氲之气)。一向慎用大辛大热、大苦大寒之药,主张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黄老治疗不孕症重点在“肾”,并旁及肝、脾,认为肾是五脏中惟一主生殖的脏器,因而临证治疗有肾虚的症状从肾论治,即便没有肾虚症状亦应兼顾到肾,只有精血充足才能摄精成孕,只有氤氲之气健旺,才有生身之机,常言:“寒水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因而注重阳气(即生发之气)是治疗不孕症的关键。黄老倡导的“温润添精”法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子宫发育不良而致不孕

黄老认为子宫发育不良引起的不孕症是因先天发育欠佳,肾气不足所致。妇女所重在血,血能构精受胎成孕。欲治其病,惟于阴分调之,使无亏欠乃可成胎。但水为造化之源,火为万物之先,阳为发育之首,要使生发之机畅达活跃,非生气之少火不足为动。《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黄老拟“温润添精”之法,以八珍汤加枸杞子、菟丝子、川椒、香附、鹿角霜、紫河车、仙灵脾等,取其功能养精血、温阳气,肝、脾、肾三脏同治。其中温肾阳之仙灵脾、肉苁蓉、鹿角霜等均温而不燥,且能润而生精。

案如:栾某,女,26岁。结婚近3年未孕。月经17岁初潮,以往基本正常,惟夏季月经推后。近几个月,月经经常推后十余天,量少、色红、有小血块,无腹痛,每次经前一天头面浮肿。素有头昏、纳差,带下正常,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两尺弱。妇检:子宫核桃大小,附件正常。处方:熟地黄、龟甲各20g,枸杞子、菟丝子、鹿角霜、党参、白术各15g,川椒4.5g,当归、香附、仙灵脾各10g,白芍12g,紫河车30g。服上方20余剂,历时4个月后复诊,诉已停经48天,伴恶心乏力等早孕反应,查晨尿HCG阳性,于次年足月顺产一男婴。身瘦精血亏少而致不孕

黄老认为身体消瘦乃由精亏血少所致,每以《傅青主女科》中“养精种玉汤”加减治之。选用此方亦是从肾、精血、阳气几个方面考虑。养精种玉汤由四物汤去川芎加山萸肉组成,一味药的变化改变了整个方义。四物汤本是养血活血之方,但去辛温香窜之川芎,加山萸肉温养精血,则成为纯养精血、肝肾同治之方。一般认为瘦人多火,而养精种玉汤偏温,这正是考虑到对不孕症患者应注重生发之阳气。如确属阴亏火旺者,宜酌加枸杞子、龟甲、牡丹皮等,使其滋水之力更强,受孕之机尤易。

案如:肖某,女,37岁。诉结婚8年未孕。月经15岁来潮,后一直不正常,每3~4个月一潮,婚后仍不用药则月经不潮,且月经量极少,每次经行必伴腰酸、头昏痛。平时心烦,喜怒,口干喜饮,动则汗多心慌。观其形体消瘦,舌淡红,苔少,脉细而尺尤弱。妇检:子宫后倾,稍小于正常。黄老认为此乃肝肾精血不足、血海不充而致不孕。治宜滋补肝肾,养血调经,方用养精种玉汤加减:熟地黄20g,当归、山萸肉、山药、枸杞子各10g,白芍、牡丹皮、沙参各12g,龟甲30g。服上药60余剂,约半年后妊娠,即停止服药。附件炎症而致不孕

黄老认为,治疗本病除了照顾肾、精血、阳气以外,还应着重治肝、治气、治血。肝经循行两少腹(经输卵管部位),所谓经脉所过,疾病所生,所以附件炎症而致的不孕从肝论治,调理气血以治本。一般认为炎症辨证多是气滞血瘀、热毒瘀结为主,黄老则认为妇科病的慢性炎症用药不能过于寒凉,而应用一些具有温养流动之性的当归、川芎、鸡血藤、鹿角霜等,配以活血通络之品,温通经脉,有利于输卵管的通畅。

案如:曾某,女,26岁。结婚3年未孕。未婚前曾做过人流,因自我照顾不周,以后经常出现经前乳胀,两少腹痛,且经行腹痛伴有下坠感,经血黯红,量少,带下量多。曾做碘油造影:右侧输卵管不通,左侧轻度积水。妇检:双侧附件增粗,压痛(+)。舌红,苔薄欠润,脉细。黄老诊之认为:此乃肝郁气滞,血瘀痰阻;治拟舒肝解郁,活血通络。药用:柴胡、桂枝各6g,当归、穿山甲、路路通、丝瓜络、川楝子、延胡索各10g,浙贝母、茯苓、鹿角霜、生薏苡仁各15g,川芎9g。10天后复诊诉:服药后少腹疼痛好转,惟药后大便次数增多。舌淡,苔薄,脉细。续上方加炒扁豆12g。两个月后再诊,诉:月经过期未潮,近一周来头昏、乏力、嗜睡、口干,晨起恶心,查妊娠试验阳性,诊断为早孕,遂停药观察。傅青主简介及其在女科的学术成就傅青主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生平

傅青主先生,名山,山西曲阳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享年79岁。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字青主。曾别署公之它,亦称石道人,又字濇庐,性喜苦酒,故又称老叶禅。他正处在明清交替的动乱时代。明亡后,从当时历史条件讲,以民族气节自负的他,改着朱衣黄冠,乃自号朱衣道人,因明是朱家天下,黄是暗示黄帝子孙,所以他自命的这一称号,实际上是表明他忠于朱家王朝和不愧为黄帝子孙。隐居崛山中(在曲阳县城西北),可见其所谓的高节。他为明季诸生(秀才),因见当时封建王朝腐败不堪,民生凋敝,遂弃举子业,乃专心研究古学,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多才多艺,诗文书画,均有深厚造诣,并精医学。曾受明山西督学袁临候(继成)所器重。袁遭山西巡按御史张振诬陷下狱,傅氏为之不平,徒步入京,叩阍讼冤,袁案得白,其见义勇为之声传闻天下。与当时大儒顾炎武友善,顾颇推崇傅氏,曾赞云:“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其清高气概,名重一时,可以略见。清康熙曾召选博学鸿词,廷臣交章推荐,傅氏坚持以老病为由,辞不应召,更为朝野人士所钦敬。故又称傅氏为徵君。据考他著有性史、十三经字区、周易偶释、周礼音义辨条、春秋人名韵、地名韵、两汉人名韵等书(见嵇曾筠《傅青主先生传》)。他曾否撰著医书,据有关历史资料,尚无发现。所以《傅青主女科》是否傅氏所著,大属疑问,医界中颇有人认为非傅氏手笔,可能为后人藉傅氏盛名伪托,也可能为傅氏临床治验医案,被人加工渲染而成。余亦有所同感。傅为一代通儒,涉猎百家,文笔畅茂,且生平对八股文章,深恶痛绝。试读本书文字,颇类八股体裁,似非傅氏所作,此其一;傅氏乃好学之士,学识渊博,而在本书中极少引经据典,说理亦多有牵强附会之处,此其二;再者,议病有庸俗之处,缺乏蕴藉含蓄,亦非出自大家笔下,此其三。据此作者究属伊谁,无从查证。既难悬揣,惟有阙疑。《傅青主女科》一书的内容对妇科医生而言,作为指导临床参考,确有重要价值,虽然它不一定由青主手著,但其所创制的方剂,颇能结合临床实际,立方遣药,灵活辨证,不落前人巢臼,可称妇科医籍中一部较好的专书。傅氏对女科的学术思想

根据妇女生理以血用事的特点,他临床处处以照顾精血为其思想核心。全书辨证以脏腑气血并结合冲任为主,尤其着重于肝、脾、肾三脏,每节论治,大都本此。而且在邪正交争的情况下,他大多是以扶正祛邪着手,采取攻补兼施之法。其对月经、妊娠、产后、带下的不同情况,论治也有其侧重。如带下病多从肝脾入手;调经、种子则重肝肾;崩中、妊娠更以脾肾为主。为了加深理解,兹特分别举例说明如下:1.白带下

傅氏认为带下重点在“湿”。所以他开始就指出“夫带下俱是湿症”。其病机为“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从脏腑辨证,多发于脾肝,从六淫论治,多属于湿热。故他提出治法,“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即大补脾胃之气,稍佐舒肝之品,俾脾气健而湿自消,带自愈。所制“完带汤”:

白术一两(土炒) 山药一两(炒) 人参二钱 白芍五钱(酒炒) 车前子三钱 苍术三钱 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 黑荆穗五分 柴胡六分

方中突出白术、山药二味之甘,一温一平,均重用一两,以健脾土而扶冲和之气;苍术苦温,温阳升散,燥湿和胃;再以人参补益中气,甘草和中;陈皮醒脾健胃,得此则湿邪有制,稍佐柴胡、荆芥以舒肝达郁,升提肝木之气,因肝为刚脏,虽说木郁达之,法当升散,但又不宜太过,反使风木鸱张,故再加酒炒白芍以养血柔肝,使其柔而不滞,敛中有散,如此则肝气得舒,风木自平,且必让湿有去路,故用车前子以分消水气。全方重在着眼“湿”字,其补、散、升、消,都是为湿邪开路,即所谓“使风木不闭,地气升腾”,则湿气自消而带自止。药仅十味,其用量轻重悬殊,主次分明,不愧为一首名方。2.调经

经期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其病责之于肝肾。盖肝司血海而主疏泄,肾系胞宫而藏精液,肝肾一体,精血同源。且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若肝郁及肾,肝气郁则疏泄失司而血海不调;肾气郁则精血失化而胞宫失养,故经来断续,前后不定。治宜舒肝肾之气,而养肝肾之精,精血得养而经自调,肝肾气舒而期自定。

定经汤:

大熟地黄五钱 菟丝子一两 当归一两 白芍一两 山药五钱 白茯苓三钱 荆芥穗二钱 柴胡五分

方中当归、白芍以补肝血而柔风木;熟地黄、菟丝子以滋肾精而养冲任;柴胡、荆芥之清芬以舒肝郁;山药、茯苓之甘淡以利肾水,故谓:“肝肾之气舒而精通,肝肾之精旺而水利”。郁既开而经水自有定期矣,妙用之处,即在于此。

其他如经水先期之清经散、两地汤,经水后期的温经摄血汤等,制方原则也不失此意。3.种子

男女媾精,胎孕乃成。所谓父精母血,为受胎成孕的必要物质基础。故傅氏对种子着重以养血保精为主。例如他对身瘦不孕,提出是精血不足不能摄精成孕,所以创制了“养精种玉汤”:

熟地黄一两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山萸肉五钱

方中重用熟地黄以滋肾水,当归、白芍以养肝血,山萸肉益肝肾而添精血,俾精血充沛,肝肾得养,冲任自调,则摄精成孕,期日可待。由本方可以看出傅青主善于运用前人方剂化裁,即以四物汤去川芎改山萸肉而成,一药之差,则方意大变。余后临床对身瘦不孕,每在本方内再随证酌加枸杞子、龟甲、牡丹皮等味,则滋水制火之力更强,故使受孕较为容易,因此每获较好疗效。4.崩中

傅氏认为:“经本于肾”,脾为生化之源而统血,肾藏精血主任脉。崩中之证大量失血,一则脾气大伤,不惟生化之源不足,抑且影响统摄无权。经本于肾,精血同源,失血后肾精耗损,失于固藏。所以傅氏治崩,多以补脾固肾为中心。如对年老血崩、妇人血崩昏暗的论治,大都以补脾肾为主。以“固本止崩汤”为例:

大熟地一两 白术一两 黄芪三钱 当归五钱 黑姜二钱 人参三钱

方中重用熟地黄以资肾精;白术健脾而利腰脐;人参、黄芪以益气摄血;黑姜(炮姜)既能引血归经,更有补火收敛之妙。庶几阳生阴长,气充血沛,冲任得固,崩血可止。5.妊娠病亦多责之于脾肾

因胎儿赖母血以养,脾胃强健,精充血足则能养胎;肾为元气之本,胞胎之所系。脾肾得固,则胞有所养,胎有所载,自无胎动小产之疾。如妊娠少腹疼用安奠二天汤,小产用固气填精汤、黄芪补气汤等。以安奠二天汤为例:

人参一两 熟地黄一两 白术一两 山药五钱 炙甘草一钱 山萸肉五钱 杜仲三钱 枸杞子二钱 扁豆二钱

方中人参、白术、山药、扁豆、炙甘草健脾益气,资化源而举胎,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补肾添精,杜仲固肾安胎,精充血足,胎自得养。诚为补虚安胎之良方。余每于临床时常仿此方加味治疗胎前病,颇有效验。如见脘闷饮食少思者,加砂仁健脾和胃,并可补而不滞,亦有安胎之功。若见阴道少量出血者,则酌加阿胶、旱莲草以止血安胎,疗效较好。

至于产后病的治疗,傅氏更有独到之处,因产后多虚多瘀,百节空虚,易受内伤外感之侵,且产后恶露以通畅为顺,故对产后病的治疗,主张“攻补兼施”。特制“生化汤”为治疗产后病之主方,凡在新产块痛未除或兼他症者,皆以生化汤为主,随证加减,如产后腹痛、产后血晕、产后伤食、产后感冒风寒等,均以本方加减出入,疗效较好,至今仍为妇产科医生所习用。痛经证治随谈

痛经,除以“不通则痛”解释外,还应考虑直接与精血有关。经期泻而不藏,精血外流,此时精血不足表现尤为突出,结合这种生理现象,余认为痛经更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其机理应是气血不和,在此精血不足之时,又兼气血郁滞致痛。因而对痛经的治疗,除遵循“通”的法则外,还应顺应生理之自然,培补耗损之不足,注意补养精血。余每以四物汤为基本方,再根据寒热虚实酌情加减。四物汤养血活血,补中有行,活中有养,通治血证百病。方中归、芎血分动药以行血气,地、芍血分静药以养精血,古人谓其走者太走,守者太守,确有此弊,然对痛经虚中有滞者则各得其所。虚者非地、芍禀静顺之德不足以养,滞则非归、芎行血气不足以活,就痛经而言动静之中以动为主,熟地黄须慎用,恐滞而更痛。痛经毕竟是气血为病,四物汤治血有余,治气不足,余每酌加香附、乌药、艾叶、川楝子、延胡索等气药,以助其不足。曾治一肖某某,每经前腹痛,经行第二天缓解,经色黯红量多,痛甚时昏厥,曾多处就医,均以瘀血论治,观所用方均温经、失笑、金铃子散之类。余观其面色白,形体不充,脉细,以四物汤加香附、乌药、艾叶等而获全效。

痛经多见于年轻未婚女子,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泄泻,出冷汗,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等症,观此类患者多面色不华,形体消瘦。少女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时痛经多由肾气未充所致,《妇人大全良方》云:“肾气全盛,冲任流通”,反之肾气不充,冲任流通受阻必引起疼痛。余又根据经期耗血伤精的特点,对少女痛经多从肾论治或兼顾到肾,特别注意滋补肾精。曾治一患者,陈某某,20岁,未婚,每经行第三天腹痛甚,恶心呕吐,全身冷汗,甚至昏厥,伴经期延后,月经量多,经色淡红,形体消瘦,面色白,以胶艾四物汤原方加萸肉、巴戟天、吴茱萸等药后病除。方中熟地黄、萸肉补肾精,巴戟天温肾阳。余治痛经温肾阳常选用巴戟天,因其温肾益精,不似肉桂之温热、附子之燥烈。对确属肾精亏损者往往用熟地黄,非此纯厚之品,不足以补精血。对一般虚证,在针对病机的同时,兼顾到补肾精,每选用枸杞子,既补肝肾精血又不似熟地黄之壅滞。经期便溏者加炒白术、茯苓、党参;伴呕吐兼热者用竹茹,兼寒用吴茱萸;有瘀血者加泽兰、鸡血藤、炒蒲黄等;如子宫内膜异位有实质性结节,每用血竭化血结止疼痛,屡治屡效;少腹痛加柴胡;余每选用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又可酸甘化阴,能补阴之不足,治一切疼痛之症,但白芍必重用,一般用20~24g,对月经量多者尤为适合,甘草生用止痛效果好。在治痛经的用药法则上,根据妇人之身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特点,对大辛大热、大苦大寒的药比较慎用。辛热之药伤阴耗液损血,苦寒之味损伤阳气,亦能化燥伤阴。余意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临诊一得

辨证用药固然重要,然用药之剂量尤为关键。组方的药味相同,药量不同,其功效迥异,如《伤寒论》中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日本人渡边熙说:“汉药之秘,不可告人者,即在药量。”一语道出真谛。如辨证精当,处方用药丝丝入扣,惟剂量之多寡被忽视,不但达不到治病之目的,反而变生他症,更有甚者,妄以重剂以取速效,结果功未获奏,害已随之。临床上如此种种,屡见不鲜。余曾治一女子,年方十八,素月经不调,经行淋漓不尽。突经行发热,已发烧7天,体温均在38.5℃左右,两太阳穴痛,口苦,身痛以胸胁为甚,月经量少,色黯如渣,大便溏,小便黄,舌质黯红,苔白腻,脉弦细数。曾服感冒冲剂、清热解表汤药,后又疑是病毒感冒,服病毒灵等均无效。余观之,素经行淋漓难尽,必重伤精血,经期发热,无恶风、鼻塞、咳嗽等表证可言,此前欲从汗解,然解表之药辛而发散,伤津损液,重虚其虚。经行之时血室正开,经期精血外泄,肝血骤虚,外邪乘虚而入,与正气相争,搏于血室,虽无腹痛、经断,但经行量少,色黯如渣,且伴口苦,两太阳穴痛,胸胁不舒,可见病在少阳,热入血室,但血结不深。热入血室一证,虽有血结,但不宜一味活血攻破,恐伤正气;虽有外邪,不宜辛散解表,恐发散伤阴;只宜和解,当务之急在于透邪外出,拟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荆芥炭引血归经,治月经淋漓不尽,赤芍清热活血,直入血分,治其血结。处方:柴胡12g,黄芩10g,荆芥炭6g,生姜2片,大枣5枚,党参12g,甘草6g,赤芍10g。第三天复诊,体温仍在38℃以上,仅腻苔消退,余症有增无减。药证吻合,缘何不效?余细问病者,方知当天服第一剂药后,体温略有下降,身胸亦觉舒展,患者治病心切,第二天连服两剂。故今晨体温升高,余症增剧。余细细琢磨,柴胡功效甚多,其用多途,然取用不同之功效,其用量应随之而异。疏肝解郁只宜轻量,升阳举陷亦应少少与之,解肌退热,又宜重剂,虽言重剂,但亦不可过量,且要因人而异。叶天士在疟门113例中均弃柴胡而不用,认为柴胡劫肝阴。余认为柴胡虽性苦寒,但从升降浮沉来说是主升主浮,升散之药至少不养阴,过服柴胡必有耗阴之弊。况患者本已津血大伤,现又过服柴胡,何能托邪外出?观其仍口苦、胸胁痛、两太阳穴痛、小便黄,可见病仍在少阳,必变其法而治之,非大补阴液,不足以培补耗损、托邪外出。必滋阴之中行和解之法,处方:白薇10g,玉竹12g,青蒿10g,赤芍10g,荷叶一小块,晚蚕砂10g,生牡蛎20g,连翘10g,甘草6g。今去柴胡改用青蒿,亦入少阳之经,舒肝气透少阳之邪外出。青蒿味苦性寒,气禀芳香,芳香药物而具苦寒性者,除此别无他药,适用于血虚有热之人,而无劫阴升肝阳之弊。白薇凉降,入肝经,清血热退烧又利小便。余在临床上对肝郁化火者,往往用白薇清解肝经郁热,亦能治邪在半表半里而兼阴虚者,明代《本草经疏》载有:“凡温疟、瘅疟,久而不解者,必属阴虚,除疟邪药中多加白薇主之则易瘳。”玉竹柔润,味甘多汁能养阴生津清热,玉竹、白薇,乃治阴虚外感之加减葳蕤汤主药。以上三药同用,意在滋阴与透邪并举。赤芍活血;荷叶清香,清热散瘀;晚蚕砂本为燥湿祛风之药,余用来治全身肌肉痛,其效甚捷;生牡蛎除胸胁满痛;连翘清热治咽痛,又利小便。服药后体温连连下降,第二天体温正常,阴道出血转红,三天后余症消失。余特将此例记之,略附管识,以为借鉴。四物汤临床加减运用举隅四物原为养血汤,妇科常用在临床。芎归芍地行兼守,随证加减效更良。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历来被誉为补血要剂,血证通用方。妇人以血用事,经、孕、产、乳耗血伤血,精亏血少则脉道瘀滞,故血虚血滞乃妇人病理之常。四物汤生血之源,导血之流,对妇人病理有拮抗作用。徐灵胎曰:“妇人之疾,除经带之外,与男子同治。而经带之疾全属冲任,治冲任之法,全在养血。”故古人治妇科病立方无不以血药为主。历代医家把四物汤列为妇科病首选方,朱丹溪认为四物汤乃“妇人众疾之总司”,张秉成曰:“一切补血诸方,又当从此四物而化也”。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组成。当归为血中之圣药,气味俱厚,功能补血又能行血,走而不守,以行为补;川芎辛温香窜,味薄气雄,性最疏通,无所不至。以上二味为血中动药。熟地黄纯阴之品,为精血形质中第一纯厚之药,有补益之功,而无流动之性;白芍酸平敛血和营。此二味为血中静药,禀静顺之德,以静为主,专养精血。全方四味,动静结合,阴阳相配。然地黄又有生地黄和熟地黄之分,芍药又有赤芍和白芍之别,当归又有当归身、当归尾之异,临床用药,择善而从,又不可不知。

古人认为治病乃以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妇科病,特别是月经病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导致人体阴阳失去平衡,使胞宫气血失调,而致月经紊乱。因此调整四物汤的药味及其剂量,就能统一月经不规则的生理矛盾。例如月经先期、量多、崩漏等证,均是月经之运行超过常度,余每弃归、芎而重用地、芍。当归辛温助动,张景岳曰:“当归气辛而动,欲其静者当避之。”川芎辛散走窜,耗伤阴血,诸家本草多谓其“走泄真气”。本已动之太过,治必以静镇之,何赖辛温助动之药,故舍弃不用。熟地黄大补精血,滋壮肾水,张景岳曰:“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黄之静不足以镇之。”白芍敛血,恐其不足,余每助以旱莲草、阿胶、地骨皮、麦冬、五味子等养阴泻火,使之静而勿动。月经后期、量少、闭经,多因精亏血少或寒凝经脉或气滞血瘀,不论何因,总是动之不足,静之有余,经脉隧道闭塞,不能疏利通畅。若仅用地、芍养精血,恐其纯阴之性,无温养流动之机,故必加当归、川芎辛香温润,养血兼能行血中之气以流动之。尤其当归,富有脂液,气味俱厚,在阳气不足之体血行不及,惟其温和流动之品助其运行,乃活血益气之良药。余对月经量少、闭经因血虚而致者,每重用当归20~30g,又恐其力量不及,更助以鸡血藤、丹参、泽兰、柏子仁、川牛膝等活血调经之品。而白芍因其酸敛滞血,故少用或不用。又如痛经,乃气血为病,虚实夹杂,临床多见,多由虚中有滞,气血不和所致,而四物汤养血活血,补中有行,活中有养,虽言走者太走,守者太守,但对虚而有滞则各得其所;余每恐其治血有余,治气不足,往往助以行气之品,如香附、乌药、小茴香、艾叶、川楝子、延胡索等,酌情选用一二味以辅其不足。

四物汤除广泛应用于月经病以外,亦用于其他妇科病,如不孕症,虽原因很多,治法各异,但多与气血不足有关,特别是身瘦不孕乃精亏血少所致,余临床每宗傅青主之养精种玉汤,即四物汤去川芎,加山萸肉组成。川芎味薄气雄,性善走窜,耗伤精血,走泄真气,本精血不足,故宜避之。山萸肉养肝肾精血,与当归、熟地黄、白芍相配,相得益彰,滋养精血之力更强。精血充沛,肝肾得养,冲任自调,则摄精成孕期日可待。余每虑及瘦人多火,常再加枸杞子、龟甲、牡丹皮等味,则滋水制火之力更强,增加受孕之机。

当然,四物汤在妇科临床的运用绝非仅仅如此。病变多端,加减变化莫定,以上仅举数端,由此举一反三也可。妇科常用类药辨析

辨证、立法、处方、用药,此医道之四大关键。辨证诚为首要,然余每见有谨于辨证而疏于方药致功败垂成者,诚为可惜也。医者于药物宜从性味、归经、功用三处精心辨识,察同求异,如此方可知药善用。既明于辨证,又精于用药,方谓知己知彼,临证始得无误。下文略举数则妇科常用类药辨析之,以示其例。

酸枣仁、柏子仁:

二药皆具养心安神之功。然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其甘可养心血,酸可敛心气则其神自安,常用于月经过多、崩漏等失血过多而致心血不足、心神不安者,如归脾汤之用,《本草汇要》谓之“敛气安神”即为此义。柏子仁则甘润微辛,养心而兼具通达之性,宜于心血不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