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华元宗血津复辨证法治疗癌症临证实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3 07:59:03

点击下载

作者:张彦敏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赵尚华元宗血津复辨证法治疗癌症临证实录

赵尚华元宗血津复辨证法治疗癌症临证实录试读:

赵尚华教授简介

赵尚华 (1943.8—),196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2008年被推选为第四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原山西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医外治杂志》主编,山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医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傅山医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1958年在范亭中学参加校医室勤工俭学,学习医护技术;1963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1980年参加上海中医学院 (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医外科师资进修班,有缘学习了全国外科各大名医之长;1983年参加山西中医学院筹备领导小组;1984年以来兼职从事学会工作;1985年与著名中医专家朱仁康等倡议建立全国中医外科分会并出任委员,屡次向山西政府提出建议,为促进山西中医学院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1989年调至山西中医学院工作。

1992年曾应马来西亚中医学院邀请赴马来西亚讲学3个月;1994年代表山西中医药学会与马来西亚柔佛州中医师公会结成友好学会,开展双方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山西中医事业对外合作交流工作;1998年受中国香港、泰国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邀请,参加了在新加坡等地召开的 “跨世纪医学新进展论坛暨世界名医颁奖大会“,发表了 “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电脑诊疗程序研制报告“,获得广泛好评。

赵尚华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特别是对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部分肿瘤的中医治疗有独到的经验。1994年主持的 “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参与研制的 “骨刺停贴膏“获山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999年研制成功 “腧穴治疗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逍遥蒌贝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经山西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其研究课题 “逍遥蒌贝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主要著述有 《中医外科心得集》《乳房病》《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方剂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皮肤病学》《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子琳》《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外科学》等40余种,其中6部荣获国家和省级优秀科技著作奖。《中医外科外治法》填补了中医外科长期以来缺乏外治专著的空白。《中医皮肤病学》是中医本科成人教育中的第一本正式教材。他拟创的逍遥蒌贝散药方被全国数种高校教材 《中医外科学》选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主方。他拟创的阳和通脉汤、胶艾洗药等方剂被大型工具书 《实用中医外科大辞典》《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等反复使用,广为推崇。发表论文50余篇。

赵尚华教授是全国首批中医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之一,2013 年12月赵尚华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流动站正式启动,启动后收集了赵尚华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及心得体会,并总结了赵尚华教授多年潜心研究肿瘤疾病的研究成果。赵尚华教授在多年的临床过程中,总结出治疗癌症的 “元宗血津复辨证法“。赵教授认为,癌症的病因可分为内因、外因,内因以正气虚损、气机郁滞为主,常见元阳虚、元阴亏、气虚、气郁;外因以毒邪攻袭为主,常见湿毒、热毒、寒毒、痰毒等。癌症的病机繁复,其要可分析为元气受损,毒邪攻袭,宗气病变,甚至波及血分,流窜全身,津液耗伤,以致死亡,以及后期康复等五大病变,即元、宗、血、津、复五期,填补了中医肿瘤辨证法的空白。谢 序

老同学为其高徒征集序文,婉拒则失礼、无义,只好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无高学位、高职称的江湖郎中,面对堂堂博士后的大作,诚惶诚恐!

诚恳拜读原著受益匪浅,屡屡拍案叫绝!学生呕心力作、文笔流畅、纲举目张;老师经验丰富、勇敢创新、独树一帜!

学习心得著作特色:其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 《易传》《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直至 《华佗神医秘传》《景岳全书》《类证治裁》《圣济总录》《医宗金鉴》《医宗必读》《外科心法》《外科正宗》《医学源流论》《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源流》《冯氏锦囊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必让读者大开眼界。其二,继 《黄帝内经》之后,仲景的六经辨证和叶天士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乃传统中医历史性的卓越创举。今天,赵尚华博士后导师,百折不挠、发奋图强,首创中医癌症的 “元宗血津复辨证法“,为21世纪中医界的伟大创新绽放异彩!其三,作者充分利用西医各种生化、影像与活检的诊断及病理分析,但不拘泥于西医病名、病机,不盲目生搬硬套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谨遵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宗旨,有所创造、有所发展,不愧为中西医结合之典范。其四,未论 “治未病“,却堪称上工之大作!元分证充分体现了 《未病学》“前证未病态“之理论观点,演绎着 “控疾于未萌之前“,清除了HPV、化掉乳腺增生的钙化灶、解除寒湿热毒与痰毒,就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把握截断各种癌细胞发育成形;其次,控制宗分证的加剧、血分证的暴发、津分证的转移,即属于 “传变未病态“干预范畴;复元证则与《未病学》的 “康复未病态“契合,愈后防残、防折寿、防旧病复发。著作始终贯穿着预防祛邪伤正的理念,强调扶正以祛邪,养正积自消,分虚实以善后,守成法防复发;同时注意到病邪未清切忌固涩,以免闭门留寇、邪滞成积等,这和治未病的理念不谋而合。其五,实践证真知。150个病例涵盖了西医十几种病名,诠释着中医之癥瘕积聚、腮疮流痰、瘰疬恶核、肉石瘿瘤、噎膈失荣、乳岩痃癖、崩漏色带、疝子肾痈、劳淋癃闭、肾劳血淋、肠蕈鼓胀、骨蚀痿痹、石疽伏梁等。五方证期之理法方药历历在目,遣方用药、内外合治,君臣佐使、井然有序。治疗沉疴痼疾,妙用小柴胡、升降散疏理三焦、培植水土,堪称一绝!150例仅用九至十九味药辨证施治,效如桴鼓、奇迹迭现!不愧为治癌圣手!

据查,癌字首见于宋朝 《卫济宝书》,拙见癌字寓意上食口和下二阴口的变态扭曲,犹如三座大山压迫身心罹患癌症。癌症病因现代医学未解!传统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罹癌不外阴阳失调、五行忤逆、九气所伤、七情诱惑、六淫侵袭、五运六气、四时节气乖戾所使然。余体悟到治疗癌症或疑难杂病及罕见病,实为身心全方面、全方位、全过程 “洗礼“的一项系统工程。“元宗血津复辨证法“或许将有更广茅的用武之地。

余关注到作者所说:“竭力以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的理论来探索中医药治癌的新理论、新思路和新方法……“其实,基因工程干细胞治疗学,可以看作传统中医应用紫河车、胎盘脐带治病救人的新高科技之创举。诚然,古老的传统中医学和先进基因科技的联姻,将实现人类健康百岁、五福临门的美梦成真!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博士后生可敬、可期。后生强则中国强!是为序!丁酉年三月初一日周 序

张彦敏博士后编著的 《赵尚华元宗血津复辨证法治疗癌症临证实录》一书撰写完毕,即将付梓,嘱予作序。拜读原稿,感触颇多,欣然命笔。

首先,赞张博士从师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和尊师精神,堪称拜师学徒之楷模。书中翔实记录和整理了老师治疗肿瘤的真实病案150例,其涵盖了29个部位的各种癌症。内容包括:对于癌前病变,中医药治疗可使之逆转,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对于原发癌早期患者手术放化疗后,中医药介入可防止复发;对于三、四期癌症患者不耐手术和放化疗者,以及经西医系统治疗又复发者,施以中医辨证论治,可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这在我国当前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体系环境中,不失为一种治疗癌症的思路及模式。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导师赵尚华是我大学时的同窗挚友,他热爱中医,悉心专研历代医著,尤其将中医外科书籍创造性地运用于临床,其理论及临床经验并茂,为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不愧为一代名医,我辈之佼佼者,让老同学十分钦佩和折服!尤其是他坚信中医传统理论,坚信中医治法方药,恪守中医辨证论治之精神,正是当代名医大家最可贵之处!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纵观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思路大体有三:一是以毒攻毒,用大量攻伐之品;二是堆砌使用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三是严格遵循中医辨证论治,恰当选用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临床观察以第三种治法疗效较佳。赵尚华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所总结的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紧紧围绕癌症发病的各个阶段患者的临床特点,严格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施治,是一种很好的创意,验之临床,必将极大提高中医对癌症治疗的有效率,从而造福于苍生!特此为序!2017年4月18日前 言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在世界70亿人口中,每年约有700万人被新确诊为癌,约500万人死于癌症,几乎每6秒就有一人死亡。癌症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未被攻克的顽症之一,它发展迅速、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中医药在癌症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药不仅可以用 “以毒攻毒“法来治疗癌症,还可以补气养血,提高人体正气,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还可以在手术后综合调理、预防复发。其在治疗癌症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在治疗癌症时不能盲目跟随现在的一些研究结果,而不管患者证型的寒热虚实。正确治疗癌症的方法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和部分医家的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治。治疗关键是:要妥善处理好扶正与祛邪、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 “治未病“的思想,在治疗癌症原发病灶的同时,防止其发生复发及转移;竭力以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的理论来探索中医药治癌的机理。创造一种中医药治疗癌症的新理论、新思路和新方法,让世人理解中医药治癌的方法,更要使其走向世界,为提高全人类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而服务。

尊师赵尚华教授是山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医外治杂志副主编,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学的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对血管病、乳房病和部分癌症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对中医外科基本理论及中医文献研究有很深的造诣。近十余年主要致力于中医治疗癌症的研究,在癌症的初期、发病期、复发后与转移防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证遣药组方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创新之处,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治疗癌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概论,包括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的形成、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的主要内容。下篇为临证医案录,收录医案150例,分别从元分证、宗分证、血分证、津分证、复元证五期分期论述,系统阐述了赵尚华教授元宗血津复辨证法治疗癌症的学术思想,并用临床医案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了验证和发挥。

2013年12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承办的全国首批传承博士后流动站正式启动,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并跟随赵老师学习。3年来,老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及高尚的医德医风,对我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让我的临床、教学经验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元宗血津复辨证法是老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疗癌症的方法,初入师门时,亦对其不得其法,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下,终于对其有了深入的了解,并确实看到了疗效。看到一例例被判了 “死刑“的癌症病人,在赵老师手下 “起死回生“时,不由对老师的精湛医术赞叹不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师三年,深深被老师对中医的不懈追求所影响,今后,学生当更加奋而向上!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赵老师众多弟子的广大支持,在此特别向贾颖、魏峰明、闫京宁、范玲玲、肖晓琳、韩愈、李黎靖、候跃峰、梁丝雨、王友球等同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张彦敏2017年3月上篇概论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的形成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的初现

癌症归属于中医 “岩证”范畴。岩证的病因,迄今还不十分明了。中医学十分重视全身经络脏腑的气血活动和精神因素的影响,认为岩证的发病与情志内伤,肝郁气逆,思虑伤脾,以致经络滞塞,热毒内结等病理变化有关。一般来说,岩证发病后,机体与病邪之间出现了邪盛正衰的变化。首先是由于正气内虚,不能抵抗外来刺激,从而引起岩证的发生。由于气血越来越不足,引起渗液、流津、出血,出现进行性消瘦、机体衰竭等正虚的表现。所以,解决邪和正、攻和补之间的辨证关系,是认识本病和治疗本病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医认识岩证也是用整体治疗的方法,应用辨证论治的规律,从而达到治本清源的目的。仅从现在来看,在疾病的早期,往往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在疾病的各个阶段中,亦能以适当的辨证论治疗法,以达到延长寿命的愿望。因此,这是值得研究的。具体治则大致有: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开郁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溃坚;补益托毒。但是,千百年来的医疗实践证明,以上这套一般的治疗方法,对岩证的认识是非本质的,所以治疗效果不佳,基本上没有控制岩证对人类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寻找一套新的辨证论治的规律,这也是有可能的。

从中医学的发展来看,从 《黄帝内经》到 《伤寒论》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汉朝时,伤寒对人类的威胁可谓相当大,仅从张仲景一家来看,“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 (140~150人),伤寒十居其七 (约105人)”,伤寒病的严重性可见一斑。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发展创造了六经辨证法,基本上掌握了伤寒病的规律,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开创了辨证施治之先河,后人崇之谓 “医圣”。然而,从伤寒论到温病学派的兴起,并非简单的学术争论;当时温热性的传染病猖獗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天花、流脑等疾患 (即中医的温病、疫疠),使整村整庄的人死亡,而用原来的仲景之法,不仅无助于病,多有害于命,于是医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大量的实践验证,叶天士、吴鞠通等人逐渐掌握了这类疾病的规律,用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法则,控制了温病的泛滥,对中华民族的医学发展,可谓有不朽的功劳。现在的癌症,虽然危害至大,但比之于当年,尚不足为怪。而现在有正确的政策保证,有发达的现代医学和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的帮助,只要勤求古训,勇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对癌症的规律必定能够认识和掌握。医学先辈们对癌症已有许多独特见解。比如 《洞天奥旨》,认为乳岩 “大抵皆阳症也,不比他痈有阴有阳,不必分阴阳,以定治法,但当别先后为虚实耳”,这与中医传统理论可谓离经叛道了。后世晚清徐半龙也曾说:“乳岩初期知觉,即益气养荣,服大补之剂,犹可消散。若行气补血,则速其成。”亦是独特之见。现在各地亦有很多癌症治愈的个别案例。所以,应该探求癌症新的辨证论治的法则和规律。这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这需要对中医治疗癌症有必胜的信念,坚持不懈的探求。

赵尚华教授在参考古代、现代医籍中的治癌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多年临床实践并结合中医发展规律,总结出了一套治疗癌症的元宗血津复辨证法,其将癌症分为元分证、宗分证、血分证、津分证、复元证五个阶段进行治疗,并把它运用于临床,迄今已有4~5年,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然而,该辨证法的形成却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溯其根源,早在1983年时赵老曾用内外合治之法治疗刘某,该患者为宫颈癌晚期,经过化疗、放疗后病情一直难以控制。赵老采用扶正攻毒配合清热利湿法治疗该患者,内外同治而愈。18年后患者又因肝病来找赵老诊治,观察其面色体质与当年憔悴病容判若两人。通过该案例赵老认识到,认为癌症是 “绝症”,谈癌即色变,只要听说谁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因此,赵老认识到癌症是可以治好的,治不好只是采用了不正确的方法,不等于说癌症是不能治愈的。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的形成过程

真正着力研究此法是在赵尚华教授退休之后开始的。赵老认为,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实质上就是辨证论治的不断发展。这在其所著的 《医易通论》一书中已做了大量的论证。从最初的六经辨证到卫气营血辨证到八纲辨证、脏腑辨证,都是辨证论治的发展。对于癌症应有其独特的辨证方法,因此,赵老尝试过几种方法,试图形成癌症的辨证方法。例如:①八卦法。《易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赵老试图将八卦中的乾、坤、巽、震、坎、离、艮、兑与癌症的八种证型相对应,但逐渐发现无法对应,因而放弃。②模糊数学法。20世纪80年代初,赵尚华教授曾与山西大学数学系的潘政教授利用模糊数学法研制成功一套治疗脉管炎、静脉炎的软件,因此赵老曾试图用此法来治疗癌症,亦未获成效而放弃。③元宗血津复辨证法。之后赵老经过日夜的苦思冥想,逐渐琢磨出了该法,大致成形于2011年春节前后,并且经过近些年的临床验证,证实该法是可行的。

赵老认为,一种好的治疗癌症的方法需要有几个特点:①全面、可行。它应该基本涵盖癌症的所有范围,并且经得起临床的验证。②简单、易掌握。只要掌握了中医基本理论的人,经过学习基本都能掌握该法并将之应用于临床。③能够体现癌症的本质和特点。癌症病机复杂多变,但要将其复杂的病机条理化,分五种证候来论治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癌症本质的方法。④这些道理和说理的方法要符合中医的基本理论。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经过十余年的临床验证,基本具备了以上特点。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的临床应用

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的理论已经形成,目前正在临床上进行验证。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病例来验证该理论的正确性。自该理论完全形成于2011年开始,已经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山西省针灸研究所进行过上百例患者的验证。例如:①元分证:HPV目前已明确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研究显示,HPV感染和宫颈癌癌前病变甚至发展至宫颈癌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控制HPV,即可阻断疾病向癌症发展。对于HPV的控制,目前已治疗过6例HPV阳性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HPV全部转阴;乳腺增生中的钙化灶亦属于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国外有人做过统计,30% ~50%的乳腺癌患者伴有微钙化,相对而言,在乳腺组织中有钙化灶的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没有钙化灶患者的47倍。对于乳腺增生有钙化灶的患者,也已治疗过5例患者,经治疗后钙化灶完全消失。②宗分证:主要把已确诊癌症而尚未发生转移者归于宗分证。关于这一期的患者,治疗过的病人较多,例如肺癌患者就有近10例,坚持服用中药以来,经检查肺部肿块与半年、一年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癌症亦未发生转移,患者一般状况都好。还有胃癌、肠癌、乳腺癌、口腔癌等多例患者也是同样的情况。③血分证:赵老认为,血分证有四大特点:暴发性、迅捷性、转移广泛性、难愈性。因此,该期的患者一般都已出现全身的广泛转移,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因此留下的治疗时间不多。但也有用药后迅速起效者,例如吕少青一案,该患者为乳腺癌术后出现肝转移、骨转移者,患者已出现全身骨痛、不能下床活动,西医院对该患者已放弃治疗,经服用凉血攻毒、养血滋阴的中药3个月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亦可下地走一段路,饮食可,睡眠可,精神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还有樊智丽一案,该患者为乳腺癌未手术全身转移者,患者身体多个部位出现癌肿,其中左髋部有近10cm大小的肿块,乳房部有多个肿块,经人介绍找到赵老,吃中药12剂后,患者的肿块明显减小,亦是取得奇效的一例病案。④津分证:赵老把癌毒久袭、津液大伤之证称为津分证。癌症患者伤津者多,如肺癌大量胸水;肝胆胰腺癌大量腹水;有的宫颈癌首发症状亦为腹水。津分证的治疗应以扶正为主,兼清余毒。此期的患者经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例如甲状腺癌术后大量腹水者,食道癌后期体质虚弱、进食困难者。⑤复元证:这一期的患者较多,因为患者发现癌症之后,治疗方法大都首选手术切除,因此术后的调养恢复、预防复发也是很重要的。复元证的治疗应注意:分虚实以善后;守成法防复发。此期治疗过的患者有:乳腺癌术后淋巴回流障碍导致肢体肿胀者、甲状腺癌术后月经不调者、术后高热不退者、术后伤口不愈者等,经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元宗血津复辨证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元宗血津复辨证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虽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①肝癌、胰腺癌这类的癌症发展变化快,病人确诊之时一般已到晚期,留下的治疗时间很有限,因此尚来不及验证病人已去世。②病人不配合。有些患者得知病情的严重性或者由于家庭的经济原因,主动放弃治疗。③肺癌中,相对来说,中心型肺癌比周围型肺癌难以控制。④食道癌晚期,癌肿堵塞食道无法进食者,用药也比较困难。所以,患者的疾病种类、寒热辨证的依据、给药途径等,在某些程度上都会影响疗效,类似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的主要内容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的病因病机

从元宗血津复的角度来讲,癌症的病因,在审证求因的基础上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以正气亏虚、气机郁滞为主。常见者有元阳亏、元阴虚、气虚、气郁。外因以毒邪攻袭为主。常见者有湿热之毒,如导致宫颈癌、直肠癌之毒邪;有热毒,如导致肝癌、肺癌之邪;有寒毒,如导致白血病、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及脑胶质瘤之毒邪;有痰毒,如导致淋巴肉瘤之毒邪等等之不同。生活习惯、环境因素、辐射毒等也可归于内因。这里要注意,“毒”指的是顽固难愈之邪,与传统外科中的 “毒”意义不同。

癌症的病机独特而繁复,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及感受各类邪毒后产生的病理反应,可分为元分证、宗分证、血分证、津分证及复元证五大证候。①元分证之病可有元阳不足证、元阴亏损证、气虚证、气郁证、气阴两虚证、冲任失调证。治之十愈七八。②宗分证可有心、肺、脾、肝、肾之分。治之十愈三四。③血分证可见血热证、暴热似风证、血热伤阴证、气阴两伤证,治之十愈一二。④津分证可见五脏衰竭证、津血渐复证、药毒证,治之十愈二三。⑤复元证为已经手术切除癌瘤之后的病证,临床治疗的主要病证有两大类:预防复发;并发症的治疗。分为实证、有证、有实夹杂证。治之十愈三四。元宗血津复辨证法的主要内容一、元分证

元气包括元阴和元阳之气,由先天之肾精而化生,赖后天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荣养而滋生,其发源于肾,藏在丹田,凭借三焦之网络通达全身,推动全身组织器官的活动,为人身生化的动力。如果元气受到致癌因素的侵袭发生癌症病变,则为元分证。有的先天禀赋不足,元阳虚则迟钝、欠敏,元阴亏则发育欠佳、虚肿、矮小、瘦弱,气虚则疲软乏力、酸懒,冲任失调则出现月经失调、乳房结节、腰困腿软、烘热、出汗、阳痿等,气阴两虚证 (如肺癌、结核)则疲软、口干、便秘、虚烦。而此时一般患者的自觉症状也许并不明显,只有借助精密仪器 (如PET-CT)才有可能发现小的肿瘤生成 (尤其体表肿瘤易被发现),或有致癌的病毒侵袭 (如HPV、EB、PSA),或有发现其致癌基因变异,或有化验癌症标志物阳性 (钙化灶)等;或利用水母发光细胞对癌症的早期诊断等等,这些通称为元分证。气郁证为突然剧烈的精神刺激或是长期的压抑、精神难以承受,使人体气机郁滞,如暴喜、暴怒、大惊、巨恐、难以解决的长久的烦劳、抑郁都能使人气血运行不畅,抗邪能力降低,加之毒邪侵袭,气郁血瘀,痰湿凝聚,而成结块、肿瘤。二、宗分证

宗气是由水谷精微化生之气和肺吸入之气而成,积于胸中,贯心脉而行呼吸。故五脏六腑之气是由宗气结合本脏之气而成,宗气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体,寒温调节的机关,肢体活动和呼吸声音的动力。故其受到损害则全身的各种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而发生全身的广泛的繁杂的症状 (伤及各脏腑)。而癌毒侵袭宗气之最突出的表现是会发生各种不断增生的结块、瘤体,形成菌状、岩状、鸡冠状、条索状、沙砾状等各种奇形怪状之结块。这些通称之为宗分证。心气虚证 (心主神明,主血脉,如胶质母细胞瘤)表现为头脑方面的症状,如心慌、气短、脉结代。《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肺气虚证 (肺主气、主皮毛,司呼吸,如肺癌)表现为肺部症状,如气短、气紧、咳嗽、痰中带血;脾气虚证 (脾为仓廪之官,如胃癌)则表现为胃黏膜结块,腹痛、呕血,食欲减退等;肝气虚证 (肝为将军之官,如肝癌)则表现为肝脏结节,恶心呕吐,黄疸等;肾气虚证 (肾主生殖,如前列腺癌)则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精,性功能障碍。三、血分证 (包括血液、淋巴系统)

血是饮食精微所化生而循行于脉之中的极富营养的红色液体。血的功能是奉养全身、维持全身各脏腑组织正常的功能活动。《灵枢·决气》曰:“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景岳全书》中亦有云:“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王;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然人之初生,必从精始,精之与血,若乎非类。而丹家曰:涕、唾、精、津、汗、血、液,七般灵物总属阴。由此观之,则凡属水类,无非一六所化。而血即精之属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而血富于冲,所至皆是。盖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无所不及。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赖此血。”血分受伤则全身各脏器都能受损,这些通称为血分证。癌毒伤血突出的表现一是暴发大范围的肿瘤生成,或是出现远距离的癌瘤转移,因血行快速而致;二是血热证,可表现为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的大量出现;三是血热伤阴证;四是气阴两伤证;五是循经转移。血分证有四大特点:暴发性 (因血为流动的液体)、迅捷性、转移广泛性 (无处不在)、难愈性 (以气为血帅,气病既久,难以驭血,气既衰则病难愈)。四、津分证

津是人身体液的组成部分。来源于饮食水谷之精微,随三焦气运行于五脏六腑,出入于肌肤腠理之间。功能为温养肌肉、滋润皮肤。如果癌毒久袭,津液大伤,出现之证通称津分证。癌毒伤津则多见:①失营 (荣)证。《灵枢·营卫生会》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出现颈部结块累累,消瘦、乏力、枯槁,如枯死树木之失去荣华。②五脏衰竭证。③津血渐复证。经治疗好转诸证。④药毒诸证。因用化疗药后出现的脱发、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消失、尿毒、黄疸等。癌症患者伤津者多。如肺癌大量胸水,肝胆胰腺癌大量腹水,有的宫颈癌首发症状亦为腹水,有的伤风,病毒侵袭鼻眼,初病亦为大量的清泪、清涕,亦为伤津之证。五、复元证

经中西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后病情好转的恢复期病证即可称为复元证。复元证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正虚

正虚包括:①气阴两虚、余毒未清证 (如甲状腺癌术后闭经、术后便秘),出现乏力、疲累、口干、饮食少味等症,一般检查无明显不适,化疗、放疗之后预防复发、苔脉大致正常者,用益气养阴兼清余毒以防之。②贫血分证。

2.邪实

邪实包括:①术后由于淋巴清除太多引发。上肢、下肢单侧肿胀,劳累加重者,此乃淋巴回流障碍引发,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利湿为法。②术后由于感染而致高热不退,反复应用消炎药而难退热,可见各脏之兼症。可用清热、通腑、利湿之法。

3.虚实夹杂

虚实夹杂包括:①渗液不愈类 (如乳腺癌术后伤口不愈)。②恐慌致命者。

4.其他

预防复发。元宗血津复辨证法常见证候的主要症状

1.热毒证

热毒证表现为五脏热毒结块,心慌、气短、咳嗽、痰血,高热难退、胁肋剧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腹痛、便血、便脓、尿少、尿痛、尿血等,药用龙宫莲胶囊。

2.寒毒证

寒毒证表现为:①体表结块、丘疹、结节色暗色黑如焦炭,体表溃疡如岩血,少脓,大片皮肤焦枯粗糙如枯死之树皮,或为鳄鱼皮状 (皮肤癌)。药用砷剂。②或为无热无痛,渐见乏力、疲累,苔白,脉细,化验血小板增多 (500~1000×109/L),亦属寒毒内攻。

3.湿热毒证

湿热毒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深部溃疡,脓血滋流,或脓血便、脓血尿,或带下黄浊、臭秽等 (如结肠癌、宫颈癌)。

4.痰毒证

痰毒证表现为局部结块、闷痛,结核根深质硬,单肢肿胀,疼痛渐增,苔腻脉沉。药用升降攻痰胶囊。元宗血津复辨证法各期的治法

1.元分证期

元分证期的治则有:补元气;调冲任;解郁气;补气阴。

2.宗分证期

宗分证期以调五脏,攻毒邪为主。中医强调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吃好饭,有胃气者存;睡眠好,心神静者胜。

3.血分证期

血分证期需攻毒与扶正并重,扶正以助攻毒。主要治法:①凉血攻毒。②养血滋阴,以防后期虚劳。③活血化瘀攻毒。④止咳化痰攻毒。⑤补肾攻毒。

4.津分证期

津分证期以扶正为主,兼清余毒。如益气养阴法配合清热、止血、通便、利尿,有减轻痛苦之效。对于药毒诸证,需辨清虚实后以益气养血散风、养血凉血散风、补肾养血散风法治疗。

5.复元证期

复元证期主要指术后,所以其证治应分虚实以善后、守成法防复发。

实证包括:①术后高热不退腑实者,治以通腑泻热。②术后肿胀不消者。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渗水 (如宫颈癌术后下肢肿胀、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者)。

虚证包括:①气血大虚者,以益气养血为主。②肾气虚损者,以补肾为主。③甲状腺癌术后月经不调、面色暗淡,治以调理冲任,温阳散结。

虚实夹杂证,特别要注意预防复发。①术后创口不敛者,以补气血清余毒为主。②预防术后复发,以益气养血为主,兼清余毒。下篇临证医案录元分证期医案6例HPV感染者4例

案例1:杨某,女,63岁。初诊:2013年6月5日。主诉:体检发现HPV(++++)4月余。

患者诉妇科无明显不适,已绝经10年。余症伴见:左胁痛、胃脘胀满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四诊合参,证属冲任不调证。治以调理冲任,解毒化瘀。方用二仙汤加减。

处方:仙茅10g,威灵仙10g,肉苁蓉10g,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白英30g,知母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3年6月16日二诊:服上药后,患者诉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善。仍有左胁痛,胃脘不适,近日腰痛 (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原方酌加活血止痛药。

处方:仙茅10g,威灵仙10g,肉苁蓉10g,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白英30g,川楝子10g,赤芍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3年8月11日三诊:服上药后,患者诉妇科无明显变化,胁痛、胃脘不适均减轻,仍有腰痛。近日出现饥饿感明显,手抖。舌红,苔薄白,脉沉细。5月2日中铁十二局医院查:T3、T4均升高。上方酌加补气养阴清热药。

处方:仙茅10g,威灵仙10g,肉苁蓉10g,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白英30g,知母10g,生黄芪30g,麦冬10g,鳖甲30g(先煎),石膏10g(先煎),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3年8月21日四诊:服上药后,患者诉饥饿感较前缓解,腰痛减轻。舌红,苔薄白,脉缓。8月14日中铁十二局医院查T3较前降低。继以益气养阴、调理冲任。

处方:仙茅10g,威灵仙10g,肉苁蓉10g,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白英30g,知母10g,生黄芪30g,麦冬10g,鳖甲30g(先煎),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3年9月3日五诊:患者诉最近精神不佳,乏力,口苦,腰痛。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原方酌加补肾养阴药。

处方:仙茅10g,威灵仙10g,肉苁蓉10g,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白英30g,知母10g,巴戟天10g,麦冬10g,五味子10g,鳖甲30g(先煎),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3年10月16日六诊:服上药后,精神好转,仍有腰痛,口苦。近日出现左小腹疼痛。妇科检查示:左侧附件炎,慢性宫颈炎。舌红,苔薄白,脉细。9月16日山西省肿瘤医院查HPV (++)。治以调理冲任、养阴清热。

处方:仙茅10g,威灵仙10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炒杜仲10g,川续断10g,肉桂10g,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川楝子10g,怀山药10g,炒黄柏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继以此法加减治疗,至2013年12月25日,山西省肿瘤医院复查HPV转为阴性。

按语:该案患者属于元分证范畴。在此阶段,患者的自觉症状一般并不明显,针对本案,患者体检发现HPV四项 (+),属于宫颈癌前病变,且无明显不适感,故归于元分证。冲脉为 “十二经脉之海”,掌管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任脉调理阴经气血,为 “阴脉之海”,任主胞胎 (子宫和卵巢);冲任同起于胞宫,相互交通。故冲任失调就是指冲任二脉的功能出现障碍,针对女性可能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出现月经失调、乳房结节、腰困腿软等症。治疗应以调理冲任为主,方用二仙汤加减。方中仙茅、威灵仙、肉苁蓉温肾阳,补肾精;知母泻肾火、滋肾阴;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白英清热解毒,共奏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之效。该患者以此法加减治疗两个疗程后,HPV转为阴性。

案例2:郭某,女,61岁。初诊:2015年4月22日。主诉:体检发现HPV(++)两个月。

现症:小腹偶有疼痛,伴烦躁,烘热,汗多,背部怕冷,纳可,眠可,大便不畅。舌淡红,苔白,脉细。已停经9年。两月前查TCT示:炎性改变。四诊合参,证属冲任不调证。治以调理冲任,健脾益气。方用二仙汤加减。

处方:仙茅10g,威灵仙10g,肉苁蓉10g,蒲公英30g,知母10g,土茯苓30g,生薏苡仁30g,白英30g,肉桂10g,白芍10g,炒白术10g,党参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按语:本案患者体检时发现HPV两项 (+),妇科无明显不适感,故归于元分证阶段。证属冲任失调型。因冲任失调而出现烦躁、烘热汗出,背部怕冷等症。治疗应以调理冲任为主,方用二仙汤加减。方中仙茅、威灵仙、肉苁蓉温肾阳,补肾精;知母泻肾火、滋肾阴;蒲公英、生薏苡仁、土茯苓、白英清热解毒;白芍、白术、党参补气养血,共奏补肾助阳,清泻肾火、调理冲任之效。

案例3:罗某,女,73岁。初诊:2015年3月20日。主诉:小腹胀满不适近1月。

现症:腹部怕冷,夜间腹痛,10天前阴道出血一次。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细。2015年3月6日妇科检查示:宫颈轻度炎症。妇科彩超示:宫腔少量积液,子宫肌层钙化灶。查HPV(+++)。四诊合参,证属冲任不调证。治以调理冲任,健脾益气。方用二仙汤加减。

处方:仙茅10g,威灵仙10g,肉苁蓉10g,黄柏10g,知母10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30g,白花蛇舌草30g,半边莲30g,白英30g,生黄芪30g,炒白术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5年4月1日二诊:服上药后,患者诉诸症状均有减轻,腹部怕冷较明显,大便稀,每日2~3次。舌淡红,苔白,脉细滑。原方酌加温补脾肾药。

处方:仙茅10g,威灵仙10g,肉苁蓉10g,黄柏10g,知母10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30g,白花蛇舌草30g,半边莲30g,乌药10g,肉桂10g,生黄芪30g,炒白术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5年4月14日三诊:患者诉小腹无不适。近日胃脘怕冷,大便稀,每日2~3次。眼糊,口干,偶有头晕。舌淡红,苔白,脉细。四诊合参,证属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补脾肾、解毒化瘀。

处方:生黄芪30g,党参10g,炒白术10g,神曲10g,干姜10g,肉桂10g,土茯苓30g,巴戟天10g,威灵仙10g,白花蛇舌草30g,生薏苡仁30g,半边莲3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5年5月8日四诊:服上药后,胃脘怕冷减轻,小腹无不适。仍口干,大便稀,每日2~3次。舌淡红,苔白,脉细缓。原方酌加滋阴养血药,减温补脾胃药。

处方:生黄芪30g,炒白术10g,干姜6g,肉桂10g,土茯苓30g,巴戟天10g,威灵仙10g,白花蛇舌草30g,生薏苡仁30g,半边莲30g,肉苁蓉10g,当归10g,天冬15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5年6月5日五诊:眼糊,口干,大便稀,每日2~3次。余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白,脉细滑。原方酌加温肾利湿药。

处方:生黄芪30g,党参10g,炒白术10g,干姜10g,肉桂10g,土茯苓30g,巴戟天10g,威灵仙10g,白花蛇舌草30g,生薏苡仁30g,半边莲30g,肉苁蓉12g,车前子10g(包),芡实10g,五味子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5年7月17日六诊:患者精神好,纳可,眠可,二便调。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白,脉细。7月8日复查HPV(-),仍坚持服药。

按语: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因小腹不适而检查发现HPV三项 (+),归于元分证阶段。证属冲任失调型。因冲任失调而出现小腹部胀满不适、怕冷、疼痛等症。治疗应以调理冲任为主,方用二仙汤加减。方中仙茅、威灵仙、肉苁蓉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生薏苡仁、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白英清热解毒;黄芪、白术补中气,共奏健脾益气、调理冲任之效。该患者以此法加减治疗一个疗程后,HPV转为阴性。

案例4:王某,女,32岁。初诊:2015年9月2日。主诉:体检发现HPV(+)。

现症:妇科无明显不适。双乳房疼痛,不甚。月经正常,经量少,纳可,眠可,大便秘结。舌淡红,苔白,脉细。8月26日山西省中医院乳腺彩超示:左乳低回声结节 (两枚)伴钙化,B-R4级。今日本院钼靶示:双侧乳腺增生。四诊合参,证属冲任不调证。治以调理冲任,清热解毒。方用二仙汤加减。

处方:仙茅10g,威灵仙10g,肉苁蓉10g,炒黄柏10g,知母10g,生黄芪30g,当归10g,山药10g,茯苓10g,生薏苡仁30g,虎杖10g,土茯苓30g,鹿角霜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按语:本案患者为青年女性,因体检而发现HPV(+),属于癌前病变,故归于元分证阶段。证属冲任失调型。因冲任失调而出现月经量少、乳腺增生伴结节等症。治疗应以调理冲任为主,方用二仙汤加减。方中仙茅、威灵仙、肉苁蓉、鹿角霜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黄芪、当归、山药、茯苓益气养血;生薏苡仁、虎杖、土茯苓清热解毒,共奏调理冲任,清热解毒之功。非典型增生2例

案例1:刘某,女,55岁。初诊:2015年3月4日。主诉:阴道接触性出血半年。

现症:无腹痛、腹胀等症,白带不多。纳可,眠可,二便调。已停经5年。舌淡红,苔白,脉细数。2014年9月24日妇科病检:①宫颈12点CIN1度,ki67(+);②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倾向于上皮内高度病变。妇科彩超示:子宫肌瘤,宫颈肥大。查:HPV(-)。四诊合参,证属冲任不调证。治以调理冲任,解毒化瘀止血。方用二仙汤加减。

处方:仙茅10g,威灵仙10g,肉苁蓉10g,蒲公英3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30g,三七粉3g(冲),仙鹤草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5年3月18日二诊:服上药后,患者诉自觉无明显不适感。舌淡红,苔白,脉细。原方酌加益气活血化瘀药。

处方:仙茅10g,威灵仙10g,肉苁蓉10g,蒲公英30g,白英30g,白花蛇舌草30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30g,三七粉3g(冲),仙鹤草10g,生黄芪30g,莪术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按语:该案患者属于元分证范畴。在此阶段,患者的自觉症状一般并不明显,针对本案,患者无明显妇科方面不适,因阴道接触性出血而检查发现非典型细胞增生,属于宫颈癌前病变,故归于元分证。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已停经,据其舌脉辨为冲任失调型。治疗应以调理冲任为主,方用二仙汤加减。方中仙茅、威灵仙、肉苁蓉温肾阳,补肾精;黄芪补气;莪术活血化瘀;蒲公英、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白英清热解毒;三七粉、仙鹤草止血,共奏调理冲任、解毒化瘀止血之效。

案例2:薛某,女,42岁。初诊:2014年12月12日。主诉:体检发现接触性出血半月。

患者半月前妇科体检发现接触性出血,现无明显不适。西医院嘱用干扰素栓剂外用,患者不愿接受故求中医诊治。月经基本正常。舌淡红,苔白,脉缓。10月21日山西省中医院TCT示:非典型鳞状细胞。四诊合参,证属气虚证。治以健脾益气,化瘀解毒。

处方:生黄芪30g,天冬10g,麦冬10g,当归1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三七粉3g(冲),仙鹤草30g,土茯苓3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按语:本案患者为中年女性,因体检而发现有非典型细胞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故归于元分证阶段。患者无明显不适,月经基本正常,舌脉表现属气虚型。治疗以黄芪、天冬、麦冬、当归补气滋阴养血;生薏苡仁、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三七粉、仙鹤草止血,共奏健脾益气、化瘀解毒之效。宗分证期医案38例肺癌18例

案例1:马某,男,80岁。初诊:2014年6月27日。主诉:左胸痛3个月。

患者因左侧胸部疼痛于2014年6月8日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行CT示:①左肺胸廓入口处占位。②肺上门癌可能。③纵隔多发淋巴结影,部分钙化。④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伴肺大疱形成。因患者年龄较大,未行手术及放化疗,欲求中药治疗。

现症:左胸痛,不咳嗽,晨起有黄痰,痰中带血丝,纳差,眠差,背困,二便可。舌淡红,苔白厚,脉滑。6月8日查:癌胚抗原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常规 (-)。四诊合参,证属气阴不足,痰瘀阻络证。治以益气养阴、化痰行瘀为主。

处方:①生黄芪30g,天冬10g,麦冬10g,杏仁10g,白英30g,鱼腥草30g,蝉蜕10g,僵蚕10g,砂仁6g,枳壳10g,清半夏10g,陈皮10g,神曲10g,丹参3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②龙宫莲胶囊 (赵尚华老师自制,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每次3粒,每日3次。

2014年7月10日二诊:服上药后,患者胸痛减轻,痰中仍有血丝,食欲好转,眠一般,大便偏干。舌淡红,苔白,脉滑。原方酌加通便药。

处方:生黄芪30g,天冬10g,麦冬10g,杏仁10g,白英30g,鱼腥草30g,蝉蜕10g,僵蚕10g,砂仁6g,枳壳10g,清半夏10g,陈皮10g,酒大黄3g,丹参3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按语:本案系肺之气阴两伤,失其清肃,痰浊阻于肺络,化热伤及血络,故见胸痛、有黄痰、痰中带血;纳差,眠差,背困为气阴不足,痰瘀阻络,导致气机不能正常升降而出现之症。治宜清燥热,养气阴,化痰瘀。方中生黄芪、天冬、麦冬益气养阴;杏仁、鱼腥草、清半夏、清肺化痰;蝉蜕、僵蚕、枳壳调理气机;砂仁、陈皮、神曲健脾和胃;白英、丹参活血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待痰瘀得散之后再调整组方。

案例2:史某,男,63岁。初诊:2015年11月20日。主诉:发现肺癌3月。

患者3个月前因咳嗽、痰中带血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行CT检查示:①右下肺周围型肺癌,继发右侧胸腔少量积液。②右上肺为著肺气肿。③上段气管右前、隆突下多枚代谢增高淋巴结,不除外转移。未行手术,给予化疗。昨日第二次化疗结束。

现症:无咳嗽、咳痰,纳可,眠可,二便可,精神较差。查: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舌淡红,苔白,脉细弱。四诊合参,证属气血两虚证。治以补气滋阴养血为主。

处方:①生黄芪30g,红参10g,熟地黄10g,山萸肉10g,当归10g,神曲10g,龟甲胶10g(烊化),鹿角胶10g(烊化),女贞子10g,砂仁6g,旱莲草10g,黄芩10g,生地黄12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②龙宫莲胶囊 (赵尚华老师自制,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每次3粒,每日3次。

按语:本案患者为老年男性,因肺气不足,痰瘀阻络而发病。病后化疗,更伤气阴,咳嗽、咳痰减轻,而气血亏虚之精神差,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等症出现。结合舌脉,证属气血两虚型。目前以正虚为主要病机,故治以补气滋阴养血为主。方中用以大量的补气养血药,如生黄芪、红参、熟地黄、山萸肉、当归、龟甲胶、鹿角胶,辅以养阴清热理气之女贞子、旱莲草、黄芩、生地黄,配以健脾和胃之砂仁、神曲、炙甘草,取培土生金之意,共奏大补气血之效。

案例3:司某,男,59岁。初诊:2015年7月8日。主诉:体检发现肺癌10天。

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及放化疗,遂求中医诊治。现症:咳嗽不甚,有白痰,无血丝,纳可,眠可,二便调,精神可。舌淡红,苔白厚,脉缓。有糖尿病史,2007年得过肺结核。四诊合参,证属肺气不足,痰瘀阻络证。治以补气养阴、化痰通络为主。

处方:生黄芪30g,炒枳壳10g,陈皮10g,蝉蜕10g,僵蚕10g,鱼腥草30g,白花蛇舌草30g,仙鹤草30g,神曲10g,天冬10g,麦冬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5年8月14日二诊:服上药后,咳痰少而清稀,有时痰黄,昨天感冒,流清涕,纳可,眠可,二便可,精神一般。舌淡红,苔黄厚,脉沉弦。原方酌加清热解表药。

处方:生黄芪30g,炒枳壳10g,陈皮10g,蝉蜕10g,僵蚕10g,鱼腥草30g,白花蛇舌草30g,仙鹤草30g,神曲10g,天冬10g,麦冬10g,酒大黄6g,金银花18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5年8月26日三诊:服上药后,患者感冒已愈。现有轻微咳嗽咳痰,余无不适。舌淡红,苔黄,脉沉弦。原方酌加清肺止咳药。

处方:生黄芪30g,炒枳壳10g,陈皮10g,蝉蜕10g,僵蚕10g,鱼腥草30g,白花蛇舌草30g,仙鹤草30g,天冬10g,麦冬10g,大黄3g,炙麻黄3g,杏仁10g,黄芩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5年9月9日四诊:服上药后,患者无明显咳嗽、咳痰,纳可,眠可,二便可,精神好。舌淡红,苔白,脉缓。治以补气养阴、化痰解毒为主。

处方:生黄芪30g,清半夏10g,炒枳壳10g,蝉蜕10g,僵蚕10g,酒大黄3g,鱼腥草30g,白花蛇舌草30g,仙鹤草18g,龙葵10g,天冬10g,麦冬10g,八月札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继以此法坚持治疗3月余,患者精神好,无咳嗽咳痰,纳可,眠可,二便可。

按语:本案患者年过半百而体质尚可,体检时发现肺癌,无明显不适,仅有轻微咳嗽、咳白痰。结合其曾有过肺结核、糖尿病史,辨为气阴不足、痰瘀阻络证。治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结为主,方中生黄芪、天冬、麦冬益气养阴;炒枳壳、陈皮、蝉蜕、神曲、僵蚕理气和络;鱼腥草、白花蛇舌草、仙鹤草清化痰瘀,炙甘草调和诸药。在此后的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邪正变化而调整组方,治疗3月余,疗效满意。

案例4:苏某,女,73岁。初诊:2015年11月2日。主诉:咳嗽,痰中带血3天。

患者3年前发现肺癌,未行手术,化疗4次后好转。3天前出现咳嗽,不甚,痰中带血,纳可,眠可,二便调,精神可。2014年10月底曾发烧一次。舌淡红,苔白,脉细滑。四诊合参,证属气阴不足、痰瘀阻络证。治以宣肺止咳、化痰止血为主。

处方:苏子10g,当归10g,清半夏10g,陈皮10g,仙鹤草15g,生地黄18g,丹皮18g,麦冬10g,紫菀10g,款冬花10g,鳖甲30g(先煎),生黄芪30g,鱼腥草30g,黄芩10g,金樱子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5年11月27日二诊:患者近日咽部不适,晨起为血痰。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滑。原方酌加化瘀止血药。

处方:苏子10g,当归10g,清半夏10g,陈皮10g,仙鹤草15g,生地黄18g,丹皮18g,麦冬10g,紫菀10g,款冬花10g,鳖甲30g(先煎),生黄芪30g,鱼腥草30g,黄芩10g,金樱子10g,三七粉3g(冲),蜂房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2015年12月9日三诊:服上药后,患者痰中带血明显好转,咳嗽轻,纳食增加,眠可,二便调,精神可。舌淡红,苔白,脉细滑。治以补气养阴、散结通络为主。

处方:生地黄18g,丹皮18g,紫草10g,麻黄5g,杏仁10g,蜂房10g,仙鹤草18g,白英30g,鱼腥草30g,天冬12g,麦冬12g,紫菀10g,蝉蜕10g,僵蚕10g,炙甘草6g。12剂。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400mL,合于一起,每日2次,每次口服200mL。

继以此法坚持治疗3月余,患者精神好,咳嗽咳痰轻,痰中无血,纳可,眠可,二便可。仍坚持服药。

按语: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病已3年。经过4次化疗,必对其机体气阴造成极大损伤。故发病时见咳嗽、痰中带血之症。结合舌脉,辨为气阴不足,痰瘀阻络证。治以宣肺止咳,化痰止血为主。方中苏子、清半夏、紫菀、款冬花、鱼腥草、金樱子、黄芩清肺止咳、清化痰热;生黄芪、当归、陈皮、生地黄、丹皮、麦冬、鳖甲、仙鹤草益气滋阴、凉血养血;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痰中带血明显,故加重止血药力度。三诊时患者标证减轻,故改以扶正为主。资料表明,我国肺癌病人以中、老年人居多,确诊时大多数已属中、晚期,此时正气亏虚是患者的一大共性,即使早期患者经手术后,正气亏虚亦属常见,故中医治疗应以扶助正气为主,祛邪消积为辅,扶正是根据患者气血阴阳的盛衰,而益其不足;祛邪是据痰凝、气结、血瘀、热毒等的亢盛,而祛其有余。用药必须密切注意患者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方药以取得最好疗效。

案例5:王某,男,86岁。初诊:2015年12月4日。主诉:右胸、腋下疼痛20天。

患者因右胸痛就诊于山西大医院,行CT示:①右肺上叶支气管占位,纵隔淋巴结肿大。②右肺尖段纤维斑块伴点状钙化。③慢性支气管炎。因患者年龄较大,不愿接受手术及放化疗,欲求中药治疗。

现症:右胸、腋下疼痛较重,已服曲马朵止痛,咳嗽不甚,有白痰,无血丝,乏力,纳可,眠可,二便可,全身瘙痒。舌淡红,苔白,脉细。四诊合参,证属气阴不足、痰瘀阻络证。治以补气养阴、化痰通络为主。

处方:生黄芪30g,麦冬10g,沙参10g,枳壳10g,僵蚕10g,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