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方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3 16:28:45

点击下载

作者:无名玺 路遥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股海方舟

股海方舟试读:

前言一

从邀稿到现在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从最初研究股票,遍览群书,到最终发现,大多数书无非就是几个套路。扯淡的是,这些套路大多数属于屠龙技能,即只能在书中大杀四方,在股市中就百无一用。更可恨的是,这些套路上往往有类似解释权归作者所有之类的言语,无非是说用不好就是你学艺不精,要么是你心态不行,不知道坑了多少新老股民。于是我开始在研究之余,在知乎上写些专栏,一方面是解闷,一方面是做些辟谣,同时看看大家的想法。没想到这无心之举,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

写书和写专栏完全是两回事。很多话题在专栏中可以武断地写,但在写书的过程中,却不得不寻找各方的证据支持;同时,很多观点在专栏中可以随意抛出,但在书里面却必须是包含在某个统一框架之下,有序地推进才行。还好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资料只要通过键盘的几次敲击就可以获得,非常佩服非网络时代的写书人为了求证一字一句而四处奔波的毅力和勇气。

感谢高晓斐老师的邀请,以及对我一次次延期的宽容和理解。感谢我的家人,在我写书的这段期间,宝宝两岁了,正是磨人的时候,老人家不辞辛劳,帮我分担了很多。感谢轩轩,是你的陪伴让我枯燥的生活变得多彩。最后,宝宝,当你长大识字后,看到爸爸的书,是什么样的评价?爸爸很期待。无名玺2018年1月

前言二

在开始正式行文之前,特别要感谢一下支持笔者完成人生第一作的朋友、亲人。首先要感谢的是

九阴卷

的作者,他是笔者的多年好友,此次有幸受邀共写此书,给笔者简单平静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涟漪。在本书内容的写作过程中,笔者不仅将多年投资的所感所想得以与更多的投资者,或者说投资爱好者分享、论证、探讨;而且,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笔者自身的投资观及投资体系在思想的碰撞及结构的梳理中得以进一步完善。因此说,有舍才有得,一味的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反而无法走上“大道” 。再次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本书写作期间,本人得到了家人巨大的支持和理解,因为完成本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思考、素材整理。在行文中,有些章节还经历了完成、删除、重写的过程。但是,在家人极大的鼓励和精神支持之下,笔者最终完成了人生第一作。

最后,笔者希望将此书作为礼物送给爱人以及刚满一周岁的程路遥小朋友。

当然,也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够得到投资者朋友的共鸣与探讨,希望我们的所得、所想、所说能够让你灵光乍现,有助于你的投资决策,为你人生财富的积累增添一份助力。路遥2018年1月序

这是一本讲真话的书。当市场上各种股市武林秘籍、高手速成法汗牛充栋时,当荧幕上形形色色的股评家、五花八门的交流群群魔乱舞时,当你不断迷失、不断遇到挫折时,这本书可以让你除却虑躁,安宁下来,以温和而理智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些年走过的风雨之路和品尝过的酸甜苦辣。当你逐渐安定下来,暂时躲避欲望的侵扰,公平地去对待这些年的得失时,你会发现,有些自以为是的胜利是如此的侥幸,而有些惨痛的失败或许可以避免。有些自以为有用的东西,其实只是一纸荒唐言,你竟然被忽悠了这么久,入戏这么深;而有些一直被无视的、无用的东西,慢慢变得有价值,但是短期内不得其门而入。本书就是要帮助每一个读者,避开邪魔,沉淀真知,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

真话永远是直入人心的。在本书中,你不会听到似是而非的东西,或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这样的道理或许有,但是一定不能直接应用。能够指导应用的,必然是具体的,只限于某一点的理论。我们会有一个总体的框架,但是基于这个框架我们会有更多细节应用,这些应用必然是易懂易用的。

真话永远是相对的。在地心说提出的那个时代,人们认为地心说是真实的;然而等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地心说则成为谬误。今天我们在书中质疑的,在当时或许也是真理,只是因为时代不同,地域国情不同了,所以有些结论已经不适用了。同样我们今天认为正确的,或许若干年后也同样错误百出。我最终要的,是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真话。

真话永远是辩证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股市来讲,那个道可能就是一,是难以捉摸,鲜为人知的。但是那个二,到目前为止,我以为就是价值分析和技术分析。我相信完美的理论必然是可以兼容这两者,如同太极蕴含阴阳,阴阳生灭。我们在九阴卷从技术角度说起,而后在九阳卷讨论价值分析。这两部分的碰撞,必然能够激起思维的火花,所谓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只有达到阴阳的平衡,或者说是“中”的概念,我们才可以一窥世界的真相。

真话必然逆耳。自古忠言逆耳,永远是常态。而皇帝新衣里面的小孩永远只能在童话中被赞扬。我相信,我们在本书中谈论的很多观点,必然会引起诸多的争议。其中一部分原因,必然是因为我们探索的是一条未知的道理,远未到圆满,理论难免存在缺陷。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说的有些观点和现行的所谓“主流”格格不入,虽然这些主流未必可以帮助到广大的投资者。我的观点是,万事随缘,笔者倾尽心力,对这本书负责;而读者各取所需,有缘则聚,无缘则散。

最后我想谈一下我们对读者的期望,首先希望读者能够摒弃成见来看这本书,我们欢迎任何意见、建议和交流,前提是用事实和数字说话,而不是用情绪的好恶来评判。其次,本书与其说是研究炒股技巧,不如说是炒股的方法论,是正念的过程。我以为只有念头正确,才能谈论其他,而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东西,那必然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可能在任何一本书中全部加以囊括。我希望这本书是一扇门,能够让大家从以往的思想囚室中走出去,探索更加广大生动的世界;而不是一把虚假的钥匙,指向永远不存在的凯旋门。无论未来的旅途是否艰难曲折,至少我们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最后,股票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为,希望大家在做任何尝试之前,都三思而后行,在真正有把握之前,小量多次地试探为先,不要动不动就孤注一掷,不知变通,这样再好的理论也会变得毫无意义。九阴卷在这部分,笔者希望能和所有的读者进行一场心的修炼。心的修炼,并不是去打坐、面壁、青灯古佛,而是三省吾身。我们在股市的洪流中,一路随波逐浪。我们经历得太多,思考得太少。我们以往的成功、失败,并没有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成长的养分,当我们不断试图寻求股市的“圣杯”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却没想到,或许“圣杯”就在我们自身。佛家有云,向内求,不要向外求。这场心的修炼,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我们需要再次回到我们初入股市的时候,我们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当时的我们提问,为什么要进入股市?如果当时的你了解到现在的你的近况,是否还会义无反顾地投身股市?这是一个信念的问题,人的一切努力、创造源于最初的信念,或许在当时我们可能只是单纯被欲望、冲动所驱使,但是,当我们经历股市一轮又一轮的潮起潮落之后,仍奋勇挣扎在这片战场,就不能简单地用贪婪、莽撞来解释了,我以为其中还有很多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尊严,比如勇气,比如信念。而我们需要很清晰地去探讨这个话题,直到情感的最深处,因为这股被掩饰、隐藏起来的热情,一旦被正视,将会是每一个人未来不竭的动力,无论未来面对何种天堑鸿沟,这将会是你唯一可以倚赖的,并得以跨越过去的最终法宝。其次,当我们正视自我的欲望之后,我们会变得更加坚韧,这让我们更加接近成功,但是强大不代表鲁莽,我们需要更仔细地了解我们的对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我们入市第一天到现在,有多少人敢说我了解股市?在大多数人心中,股市只是那个小区附近的交易场所,或者是电脑交易软件上陈列的2 000多个不断闪烁变化的价格。以往我们不去思考,是因为欲望与偏见让我们一叶障目,看不到事实,甚至我们会认为股票就是赌博,就是投机,还会产生我为什么还要去了解什么是股市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要去了解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这么评价: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无用。这里我也想借用这句话,了解股市最大的用处就是无用!什么是无用,什么是有用?大家已经太习惯去追逐有用的事了,比如如何成为股票大师,如何赢得庄家,如何在30岁之前赚够1 000万元,类似的东西往往令人热血沸腾,成功似乎唾手可得,结果如何?股票大师还是股票大师,庄家还是庄家,人生赢家还是别人,你还是你,这些就是有用的东西,我们追逐了大半辈子的东西。而什么是无用的东西呢?开始它不会立刻帮助到你,但是它会增长你的智慧,广博你的见识;然后在某一天不经意间,它帮助你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飞跃,这就是没有用的东西。最后,当我们充满勇气,兼具智慧,再度起航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称手的武器。世界没有屠龙刀,每个人手上能够紧握的只有自己尽心打磨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武器。这个武器是我们勇气、智慧的具现,武器来自于哪里?它来自于我们以往的得失。在这里,我们需要一一探讨以往种种是非成败,要毫不含糊的弄清楚每一场胜败,为什么胜,为什么败,胜利中有哪些可以发扬光大,失败中又有哪些可以警戒、改进。这些讨论,或许细碎烦琐,不像之前两部分那么直击心灵,但是试问有哪把宝刀出世之前不经过千锤百炼?有哪个人可以不经历煎熬就获得超越常人的成就?如果在第一阶段我们需要热情,在第二阶段我们需要智慧,那么在此,我们需要的是耐心,洗尽铅华始见真。我希望能和我走完这场心的旅程的读者,最终能够扫除眼前的迷障,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一部分始 计1 问心

大多数人初入股市,仅仅是因为内心的躁动。而当经历股市的沉浮后,躁动会变成迷茫,期望亦变成失望、不甘。在我们迫不及待再次起航之前,非常有必要自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炒股?

这个世界有很多方式可以赚钱。做生意开公司上市,赚的钱远比炒股要多得多;努力打工坐上中高层,年薪百万的也不乏其人;或者买彩票,每天全世界都不乏中大奖的幸运儿。当然,要在这些行业成功都不容易,做生意处处艰难,如履薄冰;打工上升通道受制于人;买彩票赢的概率太小等等。

然而我想要说的是:炒股致富并不比以上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要容易。

我想在继续之前给大家看一下之前在新闻中公布的一组数据—中国第一代股市操盘手近况。

我国第一代股市操盘手中,有5人入狱,3人赔光,7人逃亡,8人困窘,1人禁入,3人转行,1人成功,1人失踪。其中,好的结局有转行、成功,共4人,占比13.8%;中等结局有逃亡、禁入、失踪、困窘,共17人,占比58.6%;悲惨结局有赔光、入狱,共8人,占比27.6%。

给大家看这组数据,不是为了告诉大家类似“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之类的官话,而是想让大家能够真正放弃心中的侥幸,不要有任何不劳而获,或者一夜暴富的念头。我们需要彻底地沉静下来,去积累各种知识,提升对股市的理解—有人说你能赚多少,取决于你理解多少。

下面整本书大多数涉及的都是苦活儿、累活儿,是需要一点点积累的“无用的知识” ,而且很多时候,限于篇幅,限于笔者所学有限,而知识无涯,也只能开一个头,更广阔的世界需要大家各自探索。而且最后那个能帮助点燃火炬、照亮前路的必然是你的付出和才能。所以那些希望能够快速通过学习这本书从而叱咤股市的读者,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但是对于希望能够对股市有更进一步理解的书友,我愿意承诺以有限的笔力,尽可能多地给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如果我们不把股票当成工作、彩票,那么股票就不是工作、彩票。那么股票是什么呢?我想用一个对很多国人而言,既陌生又熟悉的词来阐述—事业。

什么是事业呢?我以为事业就是一个人力所能及的,同时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的事。

这里有两点,一点是怎么判断炒股是你力所能及的;另外一点是什么是个人的价值。这两点都需要各位耐心地去思考清楚,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机会不只是股市,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投身股市。要知道现存的百年企业及其家族,没有一个是依靠股市发家致富的;历史和近代的风流人物,也大多和股市没有关系。即使拿金融市场来说,股市也仅仅是其中的一种,除了股市,还有债券、外汇、期货等市场。

如何判断你是否适合股市呢?从战果来讲,做了多年的股市,你有没有进步呢?是否可以从大亏,进步到小亏,进而收支平衡,再略有盈利呢?从感觉来说,你是否觉得自己比以前更了解股市,或者说越来越敬畏这个市场了呢?更具体的,当你读完这本书以后,是否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同时能够萌生更多的问题呢?

股市如何实现个人价值?首先我想说的是,价值不是财富,价值高于财富。我从出生到现在,几十年才逐渐明白一件事,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我是一个佛教徒,但是六根不净,常常会对财富非常困扰。如果财富无益,为什么每个人,包括我自己内心都充满了对财富的渴望?如果财富有益,那些疯狂痴迷财富的人和沉迷游戏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人事似乎也验证了这两个疑问:很多富一代,比如美国的很多富翁,从洛克菲勒到比尔·盖茨,身家亿万,依旧守持正固;而一些富二代,或者彩票幸运儿,或许能够一时畅快,姑且不论结局,但是这种迷醉到底有几分真实呢?经历了这些思考,以及一些机遇,大致在我30岁的时候,我觉得适合我的路,或许是不断丰富自己的才识,不断探索了解这个世界的万物规律。我不确定这条路是否有尽头。但是隐隐感觉这条路才是正确的。借用佛家的说法,我们最终是要自我成就,而财富只是路边的风景。

其次,当我们把股市作为一项事业的时候,我们逐渐会发现一些好处,这是以前体会不到的。

第一,这项事业相对公平,只要用心,你可以用你的才智去找到一些机会。第二,这项事业相对自由,你可以集中精力努力一段时间,也可以在有所收获之后给自己放个长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当你把炒股当作一项事业,你才能成为股市的庄家而不是一个玩家。专家和玩家最重要的区别如同观众和演员,当大家欣赏同一部影片的时候,观众享受的是跌宕起伏的剧情;而专业人员更多感受到的是影片想表达的内涵、内容、桥段的组织、演员的演技等等。只有当从玩家变成专家时,我们才能摆脱股价高低起伏带来的心跳,转而关注这个波动是否合理。如果波动是合理的,我们便泰然处之;如果波动不合理,那么是因为暗含聚变,还是因为行为过激?我们又有哪些策略可以区别对待?2 明性

很多书会去谈股票和心理学,大致得出的结论是:股票是需要违逆心理直觉的,你想买入的时候通常是应该卖出,你想卖出的时候应该是要买入。我觉得这个结论是非常好笑的,正如同之前有人问我:如果找到一个股票输家,然后和他做相反的操作,是不是就能赚钱?

我的回答是不可能,我大概用图1-1-1来说明原因。图1-1-1 投资者的理性和非理性平面示意图

图中是两个垂直的平面,通常我们说的非理性的投资,不管你是哪个方向,都是在水平的平面上发生的。不论你是正着买或者倒着买,都是发生在这个水平的不理性平面。而图中的垂直平面象征理性的投资。这两种投资的行为发生的维度根本不同。而两个平面相交的那部分灰线,我管它叫运气。运气是不可捉摸的,它可以让最理智的投资者一败涂地,也可以让股市小白获利不菲。

我们需要做到的一点是,从水平的业余选手领域,通过努力进入到垂直的专业选手领域。而这部分详谈的就是其中最基本的问题—投资者心理。

我们可以把最典型的心理用中国的五行模型简单地加以解释,也就是金、木、水、火、土。每个都代表了一种性格特点,每个特点都有利有弊。

金,象征坚毅和固执;

木,象征才智和自负;

水,象征适应性和多愁善感;

火,象征激情和鲁莽;

土,象征宽厚和木讷。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如图1-1-2所示。图1-1-2 五行生克示意图

也就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一个循环。什么意思呢?

金克木,有意志的人,比如军人,往往缺乏才智,听命行事,所以有句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基层的士兵容易获得,再从这些士兵里面找到有大局观、懂谋略的人太难。

木克土,有才智的人通常自负,有失宽厚。古人说文人相轻,大家都看不起对方,眼睛里永远是对方的缺点,眼高手低,所以有时候读书读多了,反而做人更差劲了。

土克水,宽厚的人常常内敛,感情积于内而不外露,往往不善交际,不懂变通。

水克火,善于交际的人,某种程度就是合事佬,你好我好大家好,性格温和,但缺少开拓精神。

火克金,有激情的人,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很难持久。

另一方面,如果有毅力的人,同时懂得兼听则明的道理,并懂得变通,那么这个坚持就不是固执而是毅力;懂得变通的人,又兼具才能,就可以识人、识事,不至于交友不慎,遇人不淑;有才能的人,又有激情,可以产生非常强大的创造力;有激情的人,如果能够更宽厚、包容,把激情积累而不是随意挥发,那么这个感情经过沉淀会变得更加醇厚;最后,如果宽厚的人,同时兼有毅力,这种人格魅力则是天生的王者。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不同比例的金、木、水、火、土组成的,一个完美的性格可能是五行的平衡。

但是人生来就不是完美的,人生的目的就是去追求完美。我们可以比照自己的性格,查缺补漏。

我们来看看那些投资大师,他们的性格是如何组成的。

股神—沃伦·巴菲特

1.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木)

2.如果你没有持有一只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这只股票。 (木)

3.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5分钟就足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事来就会不同了。 (木)

4.投资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我喜欢通过寻找好的猎物来“捕获稀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 ” (木)

5.只有退潮时,你才知道谁是在裸体游泳。 (木)

6.当一家有实力的大公司遇到一次巨大但可以化解的危机时,一个绝好的投资机会就会悄然来临。 (木)

7.投资企业而不是股票。 (木)

8.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明天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木)

9.即使美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为之改变我的任何投资行为。 (木、金)

10.我喜欢简单的东西。 (木)

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

1.炒作就像动物世界的森林法则,专门攻击弱者,这种做法往往能够百发百中。 (木)

2.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金)

3.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又亏损了多少。 (木)

4.在股票市场上,寻求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 (木)

5.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 (木)

6.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尔街地区你跟着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木)

7.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 (木、土)

8.对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样多的错误,不过,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 (木)

9.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充足的自由时间。 (木)

10.你不用什么都懂,但你必须在某一方面懂得比别人多。 (木)

投资奇才—安德烈·科斯托兰尼

1.崩盘通常以暴涨为前导,而暴涨都以崩盘收尾,一再重复。 (木)

2.病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人们给他的药。 (木)

3.当价格开始上扬时,这只股票的交易额越小,情况越乐观。 (木)

4.任何一个软件顶多只和它的程序设计者一样聪明。 (木)

5.货币之于证券市场,就像氧气之于呼吸,汽油之于引擎。 (木)

6.价格密集盘整之后的突破,通常是值得冒险的交易机会。 (木)

7.回撤常常在缺口处停住。 (木)

8.那些最有名气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最容易投机过度。 (木)

9.股票永远不会太高,高到让你不能开始买进;也永远不会太低,低到不能开始卖出。 (木)

10.在长达80年的证券交易中,我至少学到一点:投资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科学。 (木)

最具神奇色彩的技术分析大师—威廉·江恩

1.不在成交量大增之后买进,不在成交量大减之后卖出。 (木)

2.阳光之下没有新东西。 (木)

3.你一旦完全掌握了角度线,你就能够解决任何问题,并决定任何股票的趋势。 (木)

4.仅介入交易活跃的股票,避免介入那些运动缓慢、成交稀少的股票。 (木)

5.市场趋势不明显时,宁可在场外观望。 (木、土)

6.只有业绩好的个股才会有较强的抗跌性。 (木)

7.图表能反映出一切股市或公司股民的总体心理状况。 (木)

8.调整只会让股市更加健康。 (木)

9.不要一次性买进,傲慢就是罪过。 (木)

10.买卖遭损失时,切忌赌徒式加码,以谋求摊低成本。 (木)

环球旅行投资家—吉姆·罗杰斯

1.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而不是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就会既容易又有利可图。 (木、金)

2.绝不赔钱,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 (木、土)

3.我一向是不关心大盘涨跌的,我只关心市场中有没有符合我的投资标准的公司。 (木)

4.当所有人都疯狂的时候,你必须保持冷静。 (木、金、土)

5.袖手旁观,静待大势自然发展。 (木、金、土)

6.从历史经验看,一旦商品市场进入牛市周期,最短可以持续15年,最长则达23年。 (木)

7.获得成功之后往往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这种时候尤其需要平静地思考。 (木、土)

8.当媒体的观点“一边倒”时,你应冷静地站到它们的对面去。 (木、金)

9.风险存在于市场本身。 (木)

股市伯乐—菲利普·费舍

1.抱牢成长股。 (木)

2.股票市场最惹人发笑的事情是:每一个同时买和同时卖的人都会自认为自己比对方聪明。 (木)

3.你永远也不可能做到了解自己或市场的方方面面。 (木)

4.现金流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标。 (木)

5.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即使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十分出色,但如果不善于行销,公司就不可能生存。 (木)

6.不要随群众起舞。 (木、金)

7.追求资本大幅成长的投资人,应淡化股利的重要性。 (木)

8.投资股票要切实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不可被一些不实数字所蒙骗。 (木)

9.买进真正优秀的成长股时,除了考虑价格,还不能忘了时机因素。 (木)

10.股票投资,难免有些地方需要靠运气,但长期而言,好运、霉运会相抵,想要持续成功,必须靠技能和良好的原则。 (木、金、土)

基金史上的传奇人物—彼得·林奇

1.公司的状况与股票的状况有100%的相关性。 (木)

2.周期性行业的股票要在市盈率高时买进,市盈率低时卖出。 (木)

3.买进有盈利能力的企业的股票,在没有极好的理由时不要抛掉。 (木)

4.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专家一样出色。 (木)

5.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像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 (木)

6.最终决定投资者命运的既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那些上市公司,而是投资者自己。 (木)

7.炒股要有自信,没有自信就会失败。 (金)

8.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木)

9.股市赢家法则是:不买落后股,不买平庸股,全心全力锁定领导股。 (木)

10.让趋势成为你的朋友。 (木)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

1.我明白,金钱可以使这个世界运转,但我不相信金钱;我知道,艺术无法使这个世界运转,但我相信艺术。 (木)

2.投资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 (木)

3.别人的鞋子不合自己的脚。 (木)

4.时机可能不能决定所有事情,但时机可以决定许多事情。 (木)

5.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并不会如赌博般随意投放资金,他只会投放于有足够可能获取利润的工具上。 (木)

6.股票显然是所有追求长期增长的投资者的首选资产。 (木)

7.技术指标千变万化,成交量才是实打实的买卖。 (木)

8.股东也许不在乎CEO看小说或醉酒驾车,但他们在乎CEO的欺诈。 (木)

9.热爱一只股票是对的,但当它股价偏高时,还是让别人去热爱它吧。 (木)

10.如果某一股票能够长期站稳于某一价位之间,那一价位即为合理价位。 (木)

执股市与政坛牛耳的投资大师—伯纳德·巴鲁克

1.我能躲过灾难,是因为我每次都抛得过早。 (木)

2.当人们都为股市欢呼时,你就得果断卖出,别管它还会不会继续涨;当便宜到没人想要的时候,你应该敢于买进,不要管它是否还会再下跌。(木、金)

3.新高孕育新高,新低孕育新低。 (木)

4.谁要是说自己总能够抄底逃顶,那准是在撒谎。 (木)

5.别希望自己每次都正确,如果犯了错,越快止损越好。 (木)

6.谁活得最久,才活得最逍遥,才赚得最自在。 (木)

7.他们不是被市场打败的,是被自己打败的。 (木)

8.作为投资者,肯定有些股票会让人赔得刻骨铭心。 (木)

9.一个人必须理解理性和情感在交替影响市场时的相互作用。 (木、金)

10.对任何给你内幕消息的人士,无论是理发师、美容师还是餐馆跑堂的,都要小心。 (木)

日本股神—是川银藏

1.股市是谣言最多的地方,如果每听到什么谣言,就要买进卖出的话,那么钱再多,也不够赔。 (木)

2.对于每日经济与股市行情的变动,必须自己下工夫研究。 (木、金)

3.投资人的心境必须和乌龟一样,慢慢观察,谨慎买卖。 (木、土)

4.不可太过于乐观,不要以为股市会永远涨个不停,而且要以自有资金操作。 (木)

5.只吃八分饱。 (木)

6.交易并不是低买高卖;实际上,它是高买、更高卖,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木)

7.在我进入之前,我就知道该何时退出了。 (木)

8.选择未来大有前途,却尚未被世人察觉的潜力股,并长期持有。 (木)

9.不要一看到报纸、杂志刊出什么利多题材,就一头栽进去。 (木)

10.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事件,因此必须记住,投资股票永远有风险。 (木)

综上来看,对投资者最有帮助的是木(投资理念) ,然后是金(坚持理念) 、土(忍受胜利或者失败) 。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投资大师的投资策略在不同年数中的回报是多样的,这主要是由他们具有差异的投资理念对风险的处理决定的。图1-1-3展示了投资高手的年度额外回报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简称标普500指数)的百分比差距。图1-1-3 含股息再投资在内,投资高手与标普500指数的额外回报比较资料来源:Harriman House.

所以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已经呼之欲出了:

1.形成自身的投资观(这是贯穿本书的观点) ;

2.坚持这个观点(需要在学习的时候不断实践) ;

3.享受波动而不是畏惧(厚积薄发) 。3 财富

回归现实,第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股市究竟能否赚钱。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股票实际上长期不存在盈利的可能,那么一切炒股的行为都是水中捞月,毫无意义了。或许任何一个股民,内心都坚信股市是可以挣钱的,但直觉是一回事,事实是另一回事。实际上,有关股市能否赚钱的讨论会贯穿全书。而本节只是通过最直观的数据来给出答案,并且对这个答案作出解释。

E.迪姆森在他的《投资收益百年史》中有这样一张表,如表1-1-1所示。表1-1-1 全球12个主要市场金融工具年度收益率(1900—2000年)资料来源:E.迪姆森等.投资收益百年史.戴任翔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通过上表,我们先不去纠结股市100年赚了多少,关键的信息是:股市的收益近乎长期债券的两倍。而后者按我们的经验必然是大于银行的储蓄利率。

如果我们拿当前的一些数据进行对比,或许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如图1-1-4所示。图1-1-4 中国10年期债券收益率概览资料来源:https://cn.investing.com/rates-bonds/china-10-year-bond-yield.

我们取图1-1-4中的最大值4.951,和最小值2.744,那么股票的年化收益率就在5.5%~10%之间,这显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字。但是任何一个老股民都知道,股票的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拿2000年至今的上证指数来说,最高点达到6 000余点,而最低点在1 000点左右。所以股票的4%只是一个理论值,或许最多说明,如果你始终持有股票,而不做任何高抛低吸的话,那么你的收益大致就维持在这个区间中。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投资者要从股市中获取更多的财富,那就不能在股市中随波逐浪,而是需要掌握更多买进卖出的技巧。否则收入即使为正,意义也不大。我们会在后面谈到一些这方面的技巧。

在继续前进之前,我们要先讨论一下股票和债券。我想很多中国投资者都很熟悉它们,在我小时候,似乎国库券是家庭唯一的理财方式,而股票是在1990年以后才在中国逐渐发展的,但是要等到2000年以后才被更多的人接受。

股票和债券都属于证券,但是它们的由来全然不同。债券最早是由国家发行,用于支持战争的花费,也就是国家以未来的税收为担保进行融资。这种方式相较于由国家无节制地印刷货币,有本质的不同。无节制地印刷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乃至民不聊生,国家颠覆。在《价值起源》这本书中,用“大陆的分叉”说明了债券的发明对历史的巨大影响,并且假设在宋元战争期间,如果宋朝政府不是采用滥发货币,而是能够创造类似债券的金融工具进行融资以支持战争的支出,历史的走向则可能截然不同。债券发展至今,已从国家债券发展到了公司债券。我们先不谈公司债,因为公司债和国债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大家可以认为国债是最安全的投资,风险为零,因为国债是整个国家在支撑。但是对于公司债,尤其是类似美国这类成熟的债券市场,债券本身对应的是公司,而公司可以倒闭,所以美国有垃圾债券。有一种赚钱的方法就是广泛大量地买进垃圾债券,因为垃圾债券十分便宜,虽然其中很多发行垃圾债券的公司破产了,但是只要有几家公司能够起死回生,那么就可以把钱赚回来。

中国的债券市场依然发展缓慢,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相比,仍处于比较稚嫩的阶段。从债券总量和贷款量的比例来看,美国大致是7∶3,而中国是3∶7。如果我们去观察债券市场,可以发现除了国债、政府债之外,发行企业债的主体都是耳熟能详的企业,稍稍逊色的企业目前都难觅踪影。发展缓慢或许是一个尴尬的事,但是对于投资者未尝不是一个机遇,这取决于以下两点。

1.一个国家的强大取决于这个国家中公司的强大,而如果没有强大的资本市场,则难以孵化强大的公司。我们现在最大的三家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在美国上市的,但是如果国家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发展起来,就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2. “乱世”才能出英雄,今天的很多财富人士都崛起于改革开放,随着证券市场的改革,证券市场中必定会有“乱”和治的交替发生。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相对债券市场更加滞后。债券市场最近一两年发展速度比较快,监管机构由原来的发改委发展到现在三家机构—发改委、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从而导致市场发展的速度大大提高。债券市场引入竞争的机制,或许未来也可能被借鉴到股票市场上。

我们讲债券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比较股票市场。股票最早也是由政府推行,但是目的和债券不同,股票并不是出于战争融资,而是商业冒险。最早的现代股份制公司诞生于荷兰。当欧洲发现印度后,荷兰充分认识到海洋贸易,即欧洲和印度之间的贸易会带来极大的回报,并且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决定未来国运的重大契机,因此希望以举国之力来推动这个贸易。但是当时受制于科技,海洋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除却少数满载而归的船只的光鲜表现外,更多船只一去不回,音信全无。而这会导致一系列债务问题,包括船的造价、货物的成本和人员死伤均需要赔偿。这一大笔的损失,可能让组织者倾家荡产。利益固然诱人,但是巨大的风险阻碍了贸易的快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投资于同一家公司,获得对应的股权,即使灾难发生,投资人最多损失投资的金额,仅承担有限的责任,而不需要倾家荡产。这个机制被迅速广泛应用,而荷兰也因此能以举国之力发展海洋贸易,迅速成为当时的少数强国。有了股份,就会有流动的需要,于是股票市场诞生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的股份有限公司的使命非常纯粹,即海洋贸易。一方面,海洋贸易有巨大的风险,需要分散风险到每个股东;另一方面,因为海洋贸易有巨大的获利可能,所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份被踊跃认购。所以我们看到股票天然就是风险和利益的孪生子,当你要逐利的时候,你就必须意识到风险。但是股票不是赌博,不是抛硬币,当荷兰公司某艘船出发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不知道它的结果是安然归来还是一去不返。但是当一定规模的船队不断出发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一定有部分船只可以返航,同时,这些安然回归的船只带来的财富足以弥补之前的损失。这里面有两个地方要注意:

1.不要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这条规则对任何风险投资都适用,如果你只投资于一艘船,那么你就把命运交给了别人;但是如果你投资于整个船队,那么你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2.我们关注的不是一家公司的兴衰,而是一个行业的未来。在当时,贸易就是最好的行业,所以把钱投资在这个行业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回报。

从以上认知来讲,股票和债券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风险和收益上:股票收益高,风险也大;债券收益稳定,风险低。对企业来讲,哪里融资成本更低,就倾向于从哪里获得资本。但是因为以前的中国债市对发债企业有相当严苛的要求,导致大多数企业无法发债,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股市成为企业除了民间借贷之外,唯一的大规模融资渠道。我们知道,目前股市采用的是核准制,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要上市,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通过制定这个标准,就形成了一个藩篱,保证了股市内企业的数目。虽然目前为了解救中小企业的融资,这个标准一直在松动,如建立了创业板、新三板,在这些板块中降低了企业上市的标准,但是好歹这个藩篱还是存在的。然而一旦注册制开始实施,就相当于把这个藩篱完全拆掉了。当然,我相信政府会分批、分阶段地去拆除这个藩篱,但事实是,无数的中小企业仍会涌入股市以求融资,直到供需关系重新平衡,也就是说,股市融资成本和民间借贷成本得以均衡。

所以我对未来股市的看法是悲观的,也是乐观的,因为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涅槃前的黑暗。什么时候是黎明?我觉得一个迹象是,企业可以从债市融资,分担股市的压力了。这表现为股市中的水分被挤干净了,对于这个挤干净,我大致以为从上证指数来看是在2 000点左右徘徊,不是说不能低,而是说再低就会引起中小企业破产。因为我们可以从以前的救市底线中看到一些迹象,就是一旦大盘指数跌到2 000点以下,中小企业就抱团取暖,自发组织起来救市了。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企业或多或少有股权质押,而一旦股市继续恶化,那么资不抵债,股权就要被拍卖了,企业就倒闭了。从这个逻辑出发,未来几年2 000点可能会成为新常态的一部分,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或许机会就是围绕2 000点的小波行情。

但是,如果把时间放宽到下个10年,我觉得中国还是有很大机会走出阴霾,重振旗鼓的。简单来讲,其原因是我们有更开明的政府;我们国家依旧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快速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新一代的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企业家正在不断成长壮大,而互联网将会引导中国完成产业结构的改革。如果我们最终胜利,届时先锋部队必然是在这10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创新企业。而这就是每一个投资者需要下决断的地方。这个观点非常重要,我会在后面进一步讨论这个观点。4 计划

我们在明确了炒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之后,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一节要讨论如何去获取财富?这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而且是伪命题,因为从历史到今天,获取财富的秘密永远是无法传授的。但是从成功人士身上,我们可以总结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就好比是通向成功的99级台阶,虽然最后一级需要每一个人自己去发现,但是我们可以得以顺利地走上第99级,而不需要再一次重蹈覆辙。而在这一部分,我想要讨论的主题就是计划。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非常高屋建瓴的话:

以天为单位看待收益的人,相信的是奇迹和运气;

以年为单位瞄准收益的人,相信的是天赋和能力;

以3~5年为周期规划财务的人,相信的是胆识和眼光;

以10年为单位思考财富的人,相信的是常识和复利;

以更长周期看待财富的人,相信的是时代和命运。

这段话把计划这个概念解释得非常精辟,但也并不是说,做短期的就不如中期的,中期的就不如长期的;而是说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因为只有放长远才能看清大势,而当我们每时每刻面对遭遇战时,这个大势会帮助我们更加明智从容地进退。

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制订一个计划,因为人的应变是有限的,对于突发事件的反映通常都不会是最优的。美国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研究对象是消防队员,这个职业经常会面临一些紧急状况,需要立刻做出决定。所以一名合格的消防队员,必然经历严格的训练,这些训练的目的是使得消防队员的脑子里形成一些固有模式,当某个突发事件和模式相匹配时,消防员能够按照这个最优的模式采取行动。实际的调查结果,并不如同预先设想的那样完美,实际上每一个消防队员都有不同的特点,而每次遭遇到的险境也都有细微差别。当消防队员不得不在近乎瞬间对危机的处理进行决断的时候,他们仍然倾向于使用最熟悉的方式,而不是最优的方式。

任何一个股市的投资者,就如同上文的消防队员,当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也必须在短时间内下决断,买入或者卖出,跟进或者止损。每天你可能都会面临多次类似的场景,有时你会采取行动,有时你会克制住自己的冲动。无论动或不动,或者如何去行动,日复一日,不断累积,最终你的收益取决于所有这些决定正确与否的总和。

继续重复一个观点,我也将不断重复这个观点,投资股票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业,它并不比成立一家公司更简单,所以它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个决心加入这个事业的投资者,都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所以你的最终的收获必然是取决于你所有行动好与坏的总和,而不是某一次判断。对于这一点,这里还有必要进一步展开,因为就笔者身边的很多投资者而言,他们其实并没有理解这个简单的道理。因为他们总喜欢把钱全压在某一只心仪的股票上,然后坐等命运掷骰子。这其实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前面讲过了,股票天然就是充满了风险,任何一家出港的小船都有可能倾覆。当你只投资一艘船的时候,或许你可以侥幸成功几次,但是你也因此把这个模式当作成功赚钱的模式。我想任何人都不会轻易放弃这类方法,那么一次,再一次,下一次,没有人会是永远的幸运儿,无论之前有多么成功,只要有一次失败,也会导致你倾家荡产,一无所有。这种孤注一掷的方式,可能会有一时的光鲜,但是必将以悲剧收场,任何理智的人都应远离这种模式。

还记得我们在之前谈到的是去投资一个船队,而不是一艘船吗?对于股市也是如此,投资一个行业远比投资一只股票要安全得多。虽然短时间收益不如孤注一掷并且成功时来得猛烈,但是细水长流,时间会让财富慢慢累积。我们会更容易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而不是一个公司是否一定会成长为独角兽。一个公司的成功和失败都有大量的偶然性。马云的阿里集团,如今俨然已成长为一个雄伟的帝国,但是也有不少人说,如果马云早几年或者晚几年创业,结局可能会完全不同。实际上,在马云之前有做电商的企业家,在马云之后也有做电商的企业家,做的事类似,但结局囧然不同,并不是这些企业家能力不行,很多时候运气也很重要,而国家的政策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吴晓波写的两本书《激荡三十年》 《大败局》里面讲了很多企业的兴衰,相信大家看了会更有感触。类似的例子国外也不少,如中国投资者比较熟悉的柯达、诺基亚等著名公司,曾几何时雄姿英发,现在前者已经破产,后者也早已失去曾经的行业领先地位。所以我的观点是:不要买一只股票,而是买某几个行业的多只股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规避风险,不至于最终白忙一场。

以上说了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实际上这个方法也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它对抗不了系统性风险。比如2015年的股灾,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好的行业,坏的行业,一锅端!这种时候我们就会想,是否还有更好的策略可以规避这个风险?

一种比较朴素的想法是别把钱全部放在股市里。股市总有潮起潮落,当潮起时,每个人都是英雄高手;当潮落时,又有谁不是在裸泳?!如果你把生活必需的钱,甚至超过自身负荷的钱都投入股市,如同上面所说,如果你成功了一次,你就会再接再厉,直到面临最终审判!鉴于以上原因,很多人把钱进行了分割,比如一部分钱购买国债,这是最安全的;一部分存为活期存款,以应对生活必需;剩下的钱投入股市。或者更高明的做法是把剩下的钱在多个市场中分布,比如股市、期货市场、汇市等,因为这几个市场并不联动,即当股市崩溃时,其他市场仍然会稳定运转,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损失。但是,这个方式对于机构是适宜的,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则太过复杂。

我不建议借钱炒股。我也看到很多前辈都曾劝诫后进者不要借钱炒股,除非这个钱是别人入股,风险共担的。这是金玉良言,可惜很多人吃了亏后才明白这个道理。在2015年的股灾中,有很多企业家是拿抵押的企业贷款炒股,也有很多股民卖了房子炒股,从而引发了很多悲剧。这应作为血泪的警示,即使赚不了大钱,也绝不要落到这个地步。

上面的方法讲了如何分配资金,以及如何降低买入股票的风险,在这两个基础上,还有继续优化的可能,就是不要一次下注所有的金钱。这一条建议其实并不新鲜,它来自于一个想法,如果你是一个赌徒,手上有一些筹码,现在假设你和某人对赌,你有60%的胜率,那么你是否愿意赌?这个问题实际有个陷阱,就是你无须一次性拿出所有的筹码来赌。秘诀也同时在这里,如果你一次性对赌,那么你仍有40%的可能失败,实际上40%的可能性对于你只进行一次的赌博毫无帮助。但是如果你把你的钱分成多份,那么你最终获胜的可能就会不断增加,你很快意识到,随着你切割的钱越小份,那么获胜就变得更加容易。这个结论源于概率,当重复越多次数时,结果越靠近概率;而当仅进行一次时,任何结果都可能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一个理智的投资者,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一次性下注所有筹码。

但是我们还必须找到某种方法来定义当前的胜率,如果当前的胜率低于50%,那么就不是下注的好时机。

赌博是一锤子买卖;但是股票赢了不代表翻倍,输了也不会一下子一文不值,所以这里还需要去考虑止损和止盈。

因为股票的这个特性,如果不使用杠杆,那么我们就不能把资金切割得太小,否则每次下注太少,就会导致盈利太少,效率太低。

以上的每个问题都不简单,我们会在后续一一讨论,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如果以上讨论都明确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制订计划就相对简单了。将我们的整个投资从最小的单元来看,再以时间分割,就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事前

重点是资金管理和选股。目前沪深两市共计有2 000多只股票,后续还会不断增加,如何从中挑选一些合适的股票?一是从技术角度挑选,二是从社会变革的方向挑选。我们后面会详谈这些方法,这里先略过。

事中

主要是买入和卖出。如何选择相对有利的位置买入?何时卖出?这些问题我们以后也会一一讨论。

事后

根据股票发展的最后结果,比对之前的预期进行分析,是继续坚持还是放弃原有的计划?这一步也非常重要。兵法里面讲权变,因为变是无时无刻不发生的,但是这个变不是毫无目的的,而是特指针对计划的变。正因为你做了种种准备,种种计划,你才能去比较发现,最终的结果是否和你预期一致,从而进一步优化或者调整你的计划。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德高望重的股评家今天说大盘要上多少点,明天可能又悲观了,说大盘要跌多少点,这些不是变,只能叫随波逐流。当我们有了准备,有了计划时,我们就能判断,这次波动是否合理。如果波动合理,我就继续坚持之前的方案;如果波动异常,那么就得采取动作。

除了事前、事中、事后的讨论,另一个可以谈一下的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类型有很多,比如天灾,如飓风造成的损害,每年冬天因为积雪导致的种种问题;人祸,比如战争、恐怖事件、病毒等等。每次这些事件来袭,都有可能对股市造成冲击,但是这个冲击是短暂的,股市很快会恢复过来。比如大家曾经经历的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当时影响了亚洲的旅游业,当时所有在A股上市的航空公司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后来当疾病得以控制,危机解除了,这些公司的股价便快速恢复。类似的事情,大家都可以自行研究。

事前、事中、事后形成一个循环,这是每一天的工作,每天的努力积累最终决定你未来的高度。做股票不是一锤子的买卖,做股票是细水长流,是一生的事业。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巴菲特的投资清单,如表1- 1-2所示,我们来看看他的财富之路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的,我们会在以后的章节继续讨论巴菲特的理念以及这个理念如何帮助个人投资者,现在我们只是初步地看一下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的财富不是一蹴而就的,巴菲特也并不是百战百胜的,但是时间加上大多数正确的选择,帮助巴菲特成就了财富人生。表1-1-2    巴菲特历年收益续前表资料来源:http://www.thebuffett.com/performance.html#.Wh-p74aWZdg.第二部分溯 源

我们现在说股票,往往只是讨论股票的价格变化。比如说为什么某只股票昨天涨了,今天跌了?明天又是否会涨?面对这一类问题,目前一些所谓主流的方法要么是从股票价格本身的趋势进行分析,要么就是依据一些传闻留言来勉强解释。我以为股票价格是综合反映了当前股票的状态,里面包含了这只股票背后公司的运营状况、市场和股票本身的相互作用、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等等,如果不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是没有办法真实理解股票价格变化的原因的。有投资者说, “在股市,能看懂多少,就能赚多少钱。 ”姑且不论对错,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任何一个人完全没有对股价变化的自主解释,而是人云亦云,或是对股票的理解一日三变,那么这样的炒股,一定是有问题的。

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们希望能够逐个聊一聊股票价格背后的因素;然后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建立一些观点;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可以有限地、合理地解释一些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这里要强调一点,股价很多时候是无法预期的。这个观点,我们下面会谈到,但是身为一个投资者,很多时候要盈利,又必须去预测股市,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所幸这类矛盾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也有一些既定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应对,在股市中也可以借鉴这些方法。1 发端

我还是想从现代股票的起源开始,因为一方面,当一个事物成熟之后,它会非常复杂,有太多因素相互促进又相互制衡,挑哪一个讲都很难;但是,如果追溯到它最初诞生的时候,情况会简单很多。另一方面,这些最简单的满足条件,肯定又是最基本、必须的,所以选择这个切口来讲会方便很多。

我们之前讲过,股票最早是在荷兰产生的,产生的原因是因为那个时代是大航海时代,荷兰重视海洋贸易,希望举全国之力来开展海洋贸易,进而产生了股份有限公司,因此产生了股票,进而产生了股市。这个解释虽然正确,但是相对简陋,并不能让我们理解股票本身隐含的一些意义。比如,当时的荷兰并不是海洋贸易最发达的国家。比它资格更老的有葡萄牙、西班牙,葡萄牙基本上垄断了非洲、亚洲的航线贸易,西班牙则基本掌控了美洲航线。荷兰当时只是经营欧洲本身的贸易,把西班牙从美洲获取的黄金,以及葡萄牙从印度获取的香料在欧洲买卖,可以说只是一个中间商的身份。那么为什么股票没有在葡萄牙、西班牙诞生,偏偏在荷兰产生了呢?实际上不仅是股票,甚至是现代的银行业、期货、期权之后都相继在荷兰产生,在荷兰这个弹丸之地,一个国家就把现代世界的金融雏形建立起来,这里面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甚至在当时,荷兰究竟算不算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当时,荷兰并不算是一个国家,更多是一群商人祖辈在一块土地上安身立命而已,所以当西班牙的国王很简单地宣布荷兰是西班牙的一部分时,没有激起任何形式上的反对,荷兰人当时的反应是无所谓。然而当西班牙随即对荷兰居民征税时,却引起了民众很大的反抗。因为当时荷兰是由很多商团组成,商人重利轻国,你要一个名分可以,但要钱不行。所以后来荷兰人把西班牙人赶了出去,是因为钱,不是因为名义。随后他们还是不想管理国家,于是请英国女皇来帮忙管理,自愿成为英国的一部分。英国女皇欣然接受,不过接下来她所做的第一件事还是征税,而且比西班牙要求的还多。荷兰人又不干了,再次赶走了英国人,这次他们想明白了,还是自己成立一个国家靠谱。但即使这样,这个国家的概念也与邻国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不同,国家并不是最重要的,商业仍然是第一的。我们可以从后来荷兰和清朝的贸易情况看出来,当时欧洲诸国都希望能够和清政府开展贸易。但是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你要找皇帝谈判,首先得低头屈膝,这一点欧洲人普遍不能接受,所以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就一直卡在开头没有任何进展。等到荷兰开展和中国的贸易时,荷兰人觉得贸易第一,什么面子问题都是靠后的,所以荷兰人是第一个低头屈膝的,也因此获得了和中国开展贸易的机会。

所以当时荷兰是一个商业气息非常浓厚的地方,而股票乃至现代金融体系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中诞生的。而股市是否能够茁壮成长,其实和当地的商业发展息息相关。而商业的土壤,目前来看又是由民主、法制、市场经济等因素构成,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可能是美国。先不论美国是如何对外强权的,但是对内,民主、法制、市场经济等基本上是美国精神的核心理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否看好一个国家未来的股市,预期一下这个国家是否以民主、法制治国,是否坚持市场经济的理念,其实就会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弄清楚为什么民主、法制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以及加深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会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国家未来的一些政策目标。

所以,当荷兰意图集资发展海洋贸易,采用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而不是发债的方式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它本来的思维就是商人的思维,商人做买卖,大家都凑个钱是很自然的做法,而发债更多的是国家为战争筹资的行为。凑份子比发债显然更符合荷兰人当时的价值观,所以最终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来进行远洋贸易。这个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几条帆船可以出航,所以当时老牌的西班牙、葡萄牙对此是非常不屑的。但就是这么一家公司,在几年以后,引领荷兰超越了当时的老大哥—葡萄牙、西班牙,打败了竞争者英国。这是依靠什么力量呢?当然,历史上荷兰最终被英国打败,而英国发展成为后世所称的日不落帝国,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威名也最终让位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然而即使是威风赫赫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最终也难逃时间的制裁,那么导致这家公司解体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会在后文继续阐述这个话题,而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分析现在的情况会非常有帮助。2 公司

在这部分讨论之前,有必要先普及一下公司的一些常识,熟悉的读者可以自行跳过。如图1-2-1所示。图1-2-1 企业组织的类型

企业分三类: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从税收来说,办一家公司要缴纳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而个人独资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就可以了。那么在税收差异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实际上目前大多数的企业仍然是以公司的形式存在的。为什么?实际上公司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就是解决了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重要缺陷。

首先,这两种企业都是无限责任的,也就是一旦出事,大家都会倾家荡产。其次,这两种企业都非常依赖创始人,公司的辉煌往往是创始人缔造的;反之,如果创始人出问题了,公司就垮了。合伙企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