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宫殿(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03:14:42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著名宫殿(下)

世界著名宫殿(下)试读:

前言

人类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史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应描述和展现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展现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的艺术长征历程。

雅克·德比奇等人在所著的《西方艺术史》中说:在艺术上,持久性要比独特性更为重要,集中的、瞬间的价值命里注定要被永久性所超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德拉克罗瓦一心想要成为一个“纯粹的古典主义者”。这种持久性乃是艺术的一大标准,从中产生神秘感来。你会惊奇地断定希腊艺术在多少个世纪之后仍然在拨动人的心弦。原始的绘画在被发现之时如同今日一样,令我们感受到艺术的诞生。起始时的灿烂令人目眩,艺术从来如此。在拉斯科洞穴之中,最打动我们的便是那种潇洒自在,自由驰骋!宛如一个生命在我们眼前苏醒。事实上,支配这一艺术的准则与其说是来自先决的密码,毋宁说是来自创造的天性,它的发展被视为生命一般。

在我们看来,艺术史是通过一些具有艺术持久性的伟大艺术作品和经过历史考验的艺术家来体现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注意力放到这些具有持久性的艺术品上。

豪塞儿在《艺术史的哲学》中说:历史中的一切统统都是个人的成就;而个人总会发现他们是处于某种确定的时间和地点的境况之中的;他们的行为举止是他们天赋才能和所处境况两者共同的结果。这事实上就是关于历史事件的辩证性学说的核心。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们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无论是干部、教师、学生和其他文化工作者,都迫切地需要了解世界,自然也渴望了解世界的文化艺术的历史。近十年来,人们对于交响乐、芭蕾舞、现代舞、世界绘画、世界电影等等,越来越感兴趣。这是一种很好的求知现象。亚里士多德说:“求知乃人类的天性。”现在,时代的发展,把人们的求知的天性焕发起来,形成一种巨大的知识需求。作为21世纪的文明人,应该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文化艺术的修养。他不但应该懂得文学,而且应该懂得艺术;不但应该懂得中国艺术,也应该懂得世界的艺术。特别是我们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和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只是为了工作需要,就是日常生活,也应懂得一些世界艺术历史的知识。我们不但可以从艺术史中,欣赏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艺术品,领略一个又一个伟大艺术家的风采,而且看到诞生这些伟大艺术品和艺术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逻辑和历史哲学。这些,都越发激励了我们编写《世界艺术史话》的信心。

这套24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作为一部世界艺术史,东西方艺术均属描述和探讨范围。在处理两者的比重上,编写者也力求给予比较恰当的安排。作者基本上按照编年史的方法,对它们作并行的叙述。因此,这套书客观上具有比较艺术史的色彩,为读者在比较中对东西方艺术进行一些对比性的联想和思考提供了方便。

当然,需要看到的是,这样一部近三百多万字的世界艺术通史著作,由于涉及的艺术门类众多,同时又有意识地以非专业读者作为主要读者对象,因而从专业读者的眼光来看,有些问题上写得不深不透的缺陷是存在的。但是就大众读者而言,这样一部囊括艺术种类齐全、文字通俗生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艺术史读物,相信能引领读者畅游于人类艺术历史的浩瀚海洋中,帮助人们实现卓越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向往的以“最大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

当然,这套丛书还有着一些缺点,希望在出版后,能够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指正,以便我们对它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使之成为一部受到读者信赖的书,一部真正的常销书。本书编委会2007年5月

布拉格观景殿

哈布斯堡王朝的费迪南一世非常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在狭小的王宫中长期生活使他感到压抑、拘谨,因此国王要求新建一座皇家园林,并使布拉格城向北扩展到鹿沟。

规模宏大拥有众多艺术装饰的公园是于1534年在老葡萄园原址上兴建的。意大利园丁弗朗西斯科按照意大利园林的建筑风格将其分成众多小块,并首次在捷克栽植了许多果树和异域的奇珍异草。除了装饰用树和灌木丛外,其间还从鹿沟阳面山坡移栽过来许多异域树种,如柑橘、无花果。这里坐落着温室和无花果花园。

费迪南一世开始兴建的皇家园林由他的儿子费迪南·蒂罗尔斯基,以及他的继承人马克西米利安和鲁道夫二世继续修建。1541年,捷克贵族在意大利遇到曾到过西班牙的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他们曾亲眼目睹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是如何改变了意大利城市的面貌。此后,捷克贵族们开始从意大利聘请泥瓦匠、石匠和雕塑家,并按意大利风格来修建自己的夏宫。

在布拉格也有自己的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修建的宫殿,如观景殿,这是根据费迪南一世的要求为其妻子安娜修建的。起初,夏宫是由热那亚建筑师和石匠帕奥罗·戴拉·斯泰拉以及泥瓦匠德·帕姆皮奥和斯巴吉奥负责修建。

夏宫里不高的建筑被轻巧的带有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石柱形拱廊所环绕着,其上则是按照帕多瓦老式市政厅的样式修建的阳台。斯泰拉死后,宫殿顶部的修建则是由宫廷建筑师沃尔穆特和蒂罗尔来进行的。在宫殿主墙之上他们又加修了漂亮的木制穹顶和屋顶,有点像翻过来的轮船,底部并盖有小板材。正是这个屋顶使夏宫与众不同,众多的塑像更加强化了这种效果,这其中最有趣的是依据神话故事而创作的装饰场景。

观景殿的底部是红色的走廊,构成十字形拱门,用以支撑石柱。夏宫的内部陈设直到现在仍显奢华,尽管其中最有价值的陈设品于1648年被瑞典人掠夺走了。当时瑞典人火烧皇家园林,破坏了园中所有的植物和幼枝嫩苗。

18世纪上半叶,皇家园林出现了新的繁荣,尽管只是断断续续的繁荣。在宫廷园艺师齐纳罗夫和建筑师丁岑高弗共同的努力下园林呈现出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但是由于法国军队1743年的进攻,巴洛克式园林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当时园林供观赏的部分被指挥官以送给他作为礼物的30个菠萝购得并用来安置其士兵。

由于1757年普鲁士军队炮击布拉格城,园林完全被破坏,保存到现今的巴洛克式建筑很少:只有一些由布朗所创作的漂亮的雕塑,其中有本德拉的作品《夜》、《赫耳库勒斯喷泉》。

19世纪初的皇家园林则按照英式风格重建,并保持至今。现今它已是布拉格城风景胜地的组成部分。

作为文化纪念地当中最有意义的是“打球大厅”。它由沃尔穆特和奥斯塔里斯建于1560年底,这是宽敞宏大的敞廊(68×13米)并建有朝北的拱廊。大厅北面饰有独具匠心的装饰和形体刮花法——科学、美德、诗学的象征。1723年这个展厅被改成马厩,之后又用作军用仓库。

当然,这些给“打球大厅”造成了许多的损害,特别是空气的影响几乎完全破坏了这些无价的刮花法艺术珍品。1925年,“打球大厅”被部分地修复了,但仍然被用来当作仓库。二战结束时,1945年5月9日,展厅失火。而后,曾对其进行细致地修复,恢复了建筑原有的美丽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并着重对无价之宝的刮花法壁画进行了修复。

皇家园林的西北面是狮子园——第一个私人动物园。在布拉格驯养狮子从查理四世时就已经开始了,也许更早,因为这种百兽之王出现在国徽中。直到1740年,除了狮子外,动物园中还有狼、虎、熊和其他动物。

皇家园林最具代表意义的装饰是“歌泉”,塑像群由意大利装饰师捷尔齐奥设计并建造,它的整体建筑装饰和形态装饰是按韦恩杜勒和布拉茨的设计模本而建造。“歌泉”的得名是由于落在金属樽上发出悦耳的声音。当然最好是在金属樽的下面来倾听。

喷泉是由亚罗什浇铸师用铸钟的铜铸制成,它由两个樽组成,上面的金属樽铸造得要精致一些。亚罗什技师技术精湛,正是由于他们高超的技艺在皇家园林中出现了园林钟。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观景殿四周由拱形走廊环绕,并装饰有大量优美别致的浮雕像。在皇家夏宫园林的装饰浮雕中有描述费迪南一世给皇后献花的场景。这个场景使宫殿有了一个浪漫的名字——“安娜皇后夏宫”。

伊斯法罕四十柱宫

伊斯法罕城自古就被称为“波斯明珠”。俄罗斯商人菲多特·科托夫早在1623~1624年间就到达了波斯,他在旅行日记中写道:“该城既大又美。皇宫的大门一律朝主广场。大门很高,而大门之上则是饰有花纹的金碧辉煌的房间。”

在伊斯法罕集中了许多主要建于16~17世纪的富有伊朗风格的代表作品,当时伊斯法罕是首都。辉煌的伊斯法罕城中的古迹简直数不胜数:其中带着摇摆的高塔的占布清真寺,以其建筑上的和谐和用马赛克构成的神奇结构而令世人啧啧称奇;还有装饰有各色玻璃砖的恰加尔巴格清真寺。

一组结构严整的中世纪建筑群围成了世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其中就有著名的阿里卡布宫殿。它建于17世纪初期,是一幢有着独特结构的七层建筑物(高48米)。波斯的统治者们就在宽敞的阳台上阅兵。

宫殿的每个大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以其众多的绘画和雕塑作品而著称。在阿里卡布宫殿中很有意思的一个大厅就是音乐厅,其中有一些用石膏和粘土做成的有几何图形的龛,这些龛能产生绝佳的音响效果。

与阿里卡布同时代并与之相媲美的是伊斯法罕的另一座宫殿——四十柱宫。这座宫殿是一处带有宽阔柱廊的宏大建筑,柱廊就倒映在水池平静的水面上,尽管宫殿被称为四十柱宫,但其中的圆柱总共只有20根。奥秘就在于宫前建了个大水池,所以圆柱倒映在水中数目就加倍了。

宫殿的悬铃木柱子高为14.6米,装饰有镜面马赛克。中间的圆柱位于带有喷泉的水池的四周,底下是由四头狮子的群像构成的底座。柱廊的深处放着国王的宝座,另外还有一座圆顶龛,龛顶上装饰了玻璃镜。

宫殿许多大厅的天花板上都装饰了镀金图案的壁画,墙上则是风景画和狩猎场景的绘画。人们在宫殿大厅的绘画装饰中还能看到以历史和文学情节为主题的壁画。挂釉的玻璃砖所组成的分部结构,宫殿内部装饰中所用材料的多样性,以及建筑本身——所有这一切都理所当然地展示出国家的实力与强盛。萨菲王朝的统治者们在四十柱宫接见外国使臣和举行隆重的节日庆典及娱乐活动也绝非偶然。

不仅萨菲王朝的实力与强盛容纳在这座宫殿的设计当中,就连艺术家们在为这座宏伟建筑选择绘画题材时也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其中一副《达黑马斯普沙赫一世汗接见印度国王胡马雍》壁画的主要情节就是基于发生在1530年的历史事实。“大莫卧儿王朝的创始人巴卑尔死后,其子胡马雍继承了王位。许多历史学家指出,胡马雍是个非常有教养的人,痴迷诗歌和占星术,也是个勇敢的统帅,不过却没什么天分。他试图扩大自己的疆土,甚至还占领了马尔瓦和古吉拉特,但同自己的兄弟们以及阿富汗地主们的首领谢尔汗的战斗却给他带来了厄运。在几次战斗中他失败了,被迫开始逃亡,一开始逃到了信德,随后又带着为数不多的忠实下属投奔伊朗的达黑马斯普汗。他想向这位汗求援,并打算将坎大哈这座对印度和伊朗都极具战略意义的据点送给他。”胡马雍一到伊朗,达黑马斯普汗就发布赦令,要求所有省份的统治者必须热情接待胡马雍,并保证他能顺利前往国都。会面时印度国王向汗献上了丰富的礼品,其中甚至有几颗硕大的钻石。萨菲王朝的国王隆重地接见了客人,并按礼节要求的那样让他坐在自己的右手边,但却要求他接受什叶派的教义,甚至威胁道,如果拒绝就烧死他。一些历史资料认为,对于胡马雍来说,成为什叶派穆斯林并不是个问题。他自己就是个非正统的逊尼派穆斯林,而且也绝不是个宗教狂热分子。他的妻子哈米达·巴奴·别加姆以及他宠爱的侍从巴伊拉姆汗都是什叶派穆斯林。但胡马雍有一段时间还是回避了达黑马斯普汗的提议,因为他不想成为他的附庸。最终胡马雍不得不同意了达黑马斯普汗的条件,而后者也立刻“转怒为喜”,给了胡马雍一支精锐部队。

这些事件在宫殿一个大厅的壁画上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作品的中心位置由达黑马斯普汗和胡马雍两位统治者的形象占据着。达黑马斯普汗较之同时期小型彩画中的形象显得更为成熟。很显然,艺术家使用的是沙赫更晚期的形象。而胡马雍的形象则与这位统治者其他的著名画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胡马雍身后站着手捧大量礼物的侍从们,达黑马斯普汗的两边则是带着武器的战士和猎鹰。壁画的第二层中,在达黑马斯普汗一边坐着萨菲王朝的达官显贵们,而在胡马雍一边则坐着一些音乐家。

整幅壁画属于“印象冲动”的东方版本,整部作品是面对观者的,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品的结构几乎是对称的,尽管达黑马斯普汗一侧的官员要比胡马雍一侧的多,所以为了保持作品的平衡感艺术家又在这位印度统治者的侍从们的旁边并排画上了些音乐家。

达黑马斯普汗一侧的人不仅数目更大,而且携带的武器也更精良,就连他自己也佩着一柄剑,这与不带武器的胡马雍区分开来。还可以看出,达黑马斯普汗也比印度的统治者更高大,红色的衣服在黄绿色的背景下将他的形象更加凸显出来,而胡马雍的形象则不那么明显。这些色彩及结构上的细节意在突出萨菲王朝统治者的领导地位。另一显著之处就是达黑马斯普汗和胡马雍都穿着他们那一时期的服装,而余下的人则穿着阿巴斯二世汗时期的服装,这幅壁画也正是那时创作的。

在达黑马斯普汗和胡马雍形象之间有一个拱形的墙洞,内中交织着壁画所有主要的结构线条。透过这个墙洞可以看见阳光灿烂的绿色草原的风景,草原上孤零零地矗立着一棵树。连接着两位统治者的地毯的绿颜色仿佛是拱形墙洞中绿地的自然延伸。很可能这片阳光照耀下的平原就是坎大哈,在民间故事和传说中被看作是童话中的王国。而此处的绿颜色也可以看作是将达黑马斯普汗与胡马雍联系起来的什叶派伊斯兰教的颜色。

四十柱宫的壁画完成于1647~1648年间,但《达黑马斯普沙赫一世汗接见印度国王胡马雍》图则是更为早期的作品。这两年中坎大哈被沙赫阿巴斯二世占领,直至1709年都在萨菲家族的控制之下。我们所观赏的这幅壁画就位于阿巴斯二世用来举行外交庆典和接见使臣的大厅里。因此,许多国家的使者也就应该了解将坎大哈易手给萨菲统治者这一史实。

这个大厅中还有两幅主题同第一幅相近的壁画:《沙赫阿巴斯一世接见突厥斯坦统治者瓦里·穆罕默德汗》和《沙赫阿巴斯二世接见突厥斯坦统治者纳迪尔·穆罕默德汗》。不过,一些研究者怀疑第二幅壁画上所绘的是不是纳迪尔·穆罕默德汗。罗森堡——“哈姆雷特城堡”

美丽的哥本哈根以其港口和造船厂、珐琅般淡蓝的湖泊、装饰得五彩缤纷的街道和大都市的繁华景观迎接着过往客人。随着魔法师安徒生第一批童话的诞生,丹麦首都的魅力便一下子征服了人们的心。瓦屋顶的房子,由于年代久远而变绿了的尖顶塔楼,当然了,还有许许多多的文物。

这位善良的童话作家手持书卷坐在枝叶繁茂的山毛榉绿荫之中。而这个骑士则坐在高扬前蹄的马上——这是阿布萨隆主教,这座城市传说中的奠基人,他不但善于传道,也精于剑法。丹麦首都还有很多为国王、科学家、作家和航海者树立的纪念碑;还有一座为海上遇难者树立的纪念碑——一只永久地矗立在纽哈夫恩街区的船锚。

几乎所有著名的哥本哈根建筑都与16世纪上半叶在位的国王克里斯琴四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确,圆形的塔楼、带有变绿了的铜屋顶和螺旋状尖顶的交易所大楼、罗森堡宫、国王弗雷德里克斯堡以前的城郊宫殿——所有这些都是在国王克里斯琴四世在位期间建造的,并且因为他对建造活动的狂热而被称为建筑师。甚至就连赫尔辛基的罗森堡在遭受火灾毁灭后也是在这位国王的参与下重建的。

您还记得安徒生是怎么描述的吗?“在丹麦有一座古老的罗森堡。它坐落在厄勒海峡岸边,这里每天都有成千上百的船只驶过,其中包括英国的、俄国的和普鲁士的。他们以隆隆的礼炮声向古老的城堡致意,城堡也报之以同样的隆隆礼炮。”

在松德海峡岸边,几乎是在它最窄的地方,从古时候起就有一座砖砌的克罗根堡屹立在那儿。这座堡垒坐落在赫尔辛基市北面,这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主人公。

16世纪中叶,克罗根堡被拆除,在这个位置上建起了一座国王的城郊宫殿。它除了是一座堡垒外,同时又应该是第一座宫殿型的大城堡,并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城堡。

官邸于1574年在汉斯·帕斯凯的领导下开始修建。过了7年,建筑师因舞弊行为而被判入狱,接替他的是荷兰人安托尼乌斯·奥普贝尔根。

新城堡叫做罗森堡(“皇家城堡”)。它于1582年祝圣,而彻底完工已是1585年了。在修建这座城堡的时候,除了用砖,还用上了从荷兰、挪威和哥得兰岛运来的石头。

罗森堡是丹麦国王的第一座大型宫殿,也是丹麦唯一的一座镶了抛光石头的城堡。它的外形几乎是正方形的,角上还建了塔楼。

城堡北面的入口是装饰了华丽石雕的正门。最初大门是独立于城堡的,位于壕沟的前面,后来城堡添建了暗炮台工事。

罗森堡三面都有土墙和壕沟环绕。城堡的第四面朝向大海,最初是矮一些的一层楼建筑,不高于棱堡,因此海上风光便格外宽阔。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旧克罗根堡已经破旧的棱堡改建而来的弗雷德里克棱堡。从城堡的大门口有一条地下通道通向那里。

国王克里斯琴四世时期,作为皇家城堡的罗森堡是国家强大的明证。它保卫着通向海湾的入口并令人想起松德海峡关税——丹麦真正的“聚宝盆”。经过丹麦的所有船只都要缴纳关税,而此时松德海峡的两岸都在丹麦掌控之中。

当年在罗森堡中曾经发生过哈姆雷特的悲剧,因此,现在每年丹麦和外国的演员们都要在事件发生现场表演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但是罗森堡并不仅仅以“哈姆雷特”闻名。在古城堡的地下室里保存着传说中丹麦王国创始人赫尔格尔-丹斯凯国王的雕像。国王坐在椅子中沉睡着。古老的传说讲道,每当丹麦有灾难降临并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候,国王赫尔格尔总会睡上一小时,然后便精神抖擞地挺起雄壮的身躯去同敌人战斗。

但是丹麦国王总是能让自己比其他的君主睿智英明并善于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1848年,当整个欧洲风云变幻的时候,国王弗雷德里克听取了大使从巴黎传来的情报,过了一年便在丹麦颁布了宪法。因此,丹麦没有发生毁坏宫殿和抢掠寺庙的革命。也正因为这样,在哥本哈根以及全国都保存下来了很多最漂亮的建筑,其中就有宏伟壮丽的罗森堡——丹麦国王的“皇家城堡”。京都桂离宫

日本城市京都不是一个仅仅以精美的建筑文物令人惊奇的城市。今天的150万京都居民还拥有近200座寺庙、几百座公园和几十座宫殿。日本人将他们的城市称为民族的瑰宝,此话不假,日本所有的优秀建筑作品中有五分之一正是在京都。

而且京都还是一个具有不可抗拒魅力的非常特别的地方。这座城市的历史开始于794年10月22日,当天皇桓武和太子迁入被称作“平安京”——和平与安详的城市——的新首都的时候。在这之前日本的首都位于长冈市,但是宫廷阴谋导致了政治杀戮,于是便决定改变皇宫原先所在的位置,因为城市已经被流出的鲜血所玷污了。

792年,天皇曾两次察看亲信为他挑选的新首都地址。村子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群山环抱的山谷中,不过修建工作却是793年才开始的。那时的天皇宫在各个方面都模仿中国的宫殿,就连新首都也是照唐朝的样式修建的——街道笔直平坦,垂直相交。

在作为太阳升起国度的首都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京都遭受了火灾,经历了内讧,也体验了繁荣兴盛。历史的浪涛卷走了许多独一无二的文物和优秀的建筑作品,但保存下来的也以其线条的严整和简洁、色彩的豪华和富丽同样令所有曾到过这座城市的人惊讶不已。

今天,京都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寺庙和圣所、宫殿、院墙和花园是如此之多,无论到哪儿都能见到这样那样的名胜古迹:缓坡状弯曲的寺庙顶,古老房屋正面朝向的那些塔或小巷在远处向上升起。特别能令日本人引以为自豪的当数桂离宫殿建筑群,和它中世纪风格的简朴,以及不断变化的公园自然景观与雅致的楼台亭阁和谐地融为一体的优美景色。

桂离宫是作为城郊皇宫修建的。众所周知,从9世纪起,现在宫殿建筑群所在位置的土地为贵族藤原氏家族所有,到17世纪初才华横溢的八条宫智仁王子获得了这块土地。他通晓日本和中国的古典诗歌,喜欢画画和弹奏日本筝,是调色高手和虔诚的茶道崇拜者。

1615年,八条宫智仁王子开始着手修建宫殿,第一批工程的特点是简朴,这说明了宫殿主人无可挑剔的品位。在研究界存在这样的观点:八条宫智仁王子采用了集天才建筑师、诗人、陶器制作者、茶道行家和园艺设计专家为一身的小堀远州的建议。但是王子自己却没来得及欣赏他城郊宫殿的美色,而在他死后宫殿就彻底变得荒芜

宫殿第二阶段的修建是与八条宫智仁的儿子智忠亲王联系在一起的,他遗传了他父亲的才干,而与富有的封建主前田利常女儿的婚配解决了他财政上存在的问题。智忠亲王的新建筑非但没有损坏他父亲最初的构思,而是正好相反——自然而然地与已有的建筑和谐地融为一体,由此而在美观和建筑决策方面都获得了一个形成整体的宫殿建筑群。

建在桂离宫河岸边的宫殿建筑群占地面积为56000平方米。宫殿中心建有一个形状十分独特的大池塘,池塘中有五座彼此间用木桥或石桥相连的小岛。

宫殿建筑群中的最主要的部分是三座连为一个整体的楼房——古书院、中古院和新御殿。古书院和中古院分布的位置使之能够在夏日避免阳光的直晒,冬日获取阳光的温暖,而在秋天则能够欣赏满月。因为楼房的高度不同,使得房顶能以其悬垂的房檐创造出千姿百态的优美韵律。

每座建筑的一楼都露台环绕,而露台与外部空间隔以可推拉的隔断。露台悬在地面上,以高而纤细的木桩支撑。和露台一样,房间里也有可推拉的隔断,是用木框粘上厚厚的纸做成的。这样的墙能规划室内布置,使之与周围环境相隔离。八条宫智仁王子非常喜欢赏月并为此而在古书院建了一座专门的台子。

中古院通过一个保存乐器的房间与新宫殿相连,而围绕中古院的则是用来弹奏乐器的宽阔露台。乐器房和新宫殿之间的门装饰得非常独特。这是象征一年四个季节的花:春天的日本樱花和紫藤,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李子、山茶花和水仙花。

在建筑的艺术造型上起着重要作用的天然建筑材料赋予了桂离宫雅致的简朴。天然色的柳杉树,竹编的格状篱笆,白色的可伸缩墙,长满了青苔的石头小路,洒满了小石子的水渠——所有这些都给人高贵的简朴之感。

桂离宫殿建筑群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是坐落在池塘边的茶室,没有它根本就无法称为传统的日本花园。水平面本身则似乎成了一年、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风景不断更换交替的元素。比如,桂离宫中池塘的某一部分就是以很多诗歌都吟颂过的富于浪漫色彩的秋月倒影而驰名。

茶亭中最精致的是松琴亭,它的华丽装饰胜过了那个时代所有的其他茶室。它的东面、西面和北面都朝向池塘;松琴亭低垂的房顶使室内即便在炎热的日子里也依然保持着凉爽。

这座茶亭里有几个房间。第一间屋里有壁龛(地板微微翘起的墙龛)和冬天用的石炉。墙龛里是大的白色和蓝色方形纸。铺在地板上的席子和可伸缩墙用的也是这种形状的纸。

松琴亭的最后一个房间朝向花园。这样逐渐由室内布置转移到花园空间,花园也以同样的方式转移向自然景色——这是日本建筑中的一个典型特点。

甚至连风声和鸟鸣在营造情绪感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要知道松琴亭——这是“松树和诗琴”之亭,当风儿在环绕它的松树间沙沙作响时,在房间里听起来就像是诗琴的声音。

另一个茶亭月波楼在秋天的时候则独具特色。茶亭的旁边长着枫树,枫树叶到秋天的时候就会变成深红色。从这个亭子可以欣赏到月亮在池塘中的倒影,而从古书院的露台上则能欣赏到月亮的升起。

宫殿建筑群中还有一座中国风格的佛寺。这是智忠亲王建来献给他的父亲的。

城郊的桂离宫皇宫不仅仅以其建筑风格而闻名。宫殿花园结合了各种园林建筑群各不相同的特点,但它总的特征更趋近于茶园的风格,尤其是在移动中观赏风景时,小路赋予了这种风格方向感和节奏感。

参观桂离宫殿建筑群时通常会沿着奇异而蜿蜒的公园小路作短时间游览。公园其实也正是为了游览和观赏由技艺精湛的园艺师们所创造的景色而设的。当您沿着公园游览时,景色也随着您的移动而改变:比如,池塘有时消失不见,有时又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您的眼前。空前的不断移动——这是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要知道日本人是将自然景色融进狭窄空间的大师。

桂离宫的一位著名的参观者说,这座宫殿建筑群是为了让“眼睛思考”而建的。当沿着这座一年只对游人开放一次的宫殿作短暂的游览之后就会明白这个观点了。在宫殿众多的名胜古迹中参观者能看到“静爽厅”,每当里面举行隆重仪式时,天皇就会高坐在贵重的丝绸华盖下的席铺上。通向席铺的台阶两旁有两座保护天皇不受鬼怪侵袭的木狮子。如果参观者进入“静爽厅”时踩到了其中一块木板,厅中特制的装置马上就会响起警报并有令人生畏的卫兵出现。沙赫杰汗红堡

印度首都德里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追溯到“摩诃婆罗多”英勇的国王们统治的时代。印度人坚信,还在公元前13~12世纪时,这部史诗中的贤明英雄们——般度五兄弟——在朱木拿河畔创建了美丽的英德拉普拉斯特哈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成了宏伟壮丽的首都德里。直到现在,在中世纪的普拉纳城堡内,世世代代都在同一个地方修建一座不大的寺庙,一座以“昆季皇后”——史诗中传诵的般度兄弟的母亲——而闻名的寺庙。全印度的朝圣者都涌到这儿来瞻仰这位培养了五位英雄的妇女。

德里比罗马历史悠久,它甚至在亚历山大——古希腊文化中心和埃及首都——建立之前就闻名已久。德里人骄傲地说,如果罗马是七丘,那么德里就是由印度和穆斯林的统治者在不同时期建起来的八城。

现代的印度首都传统上划分为老德里和新德里。但是新老德里之间的界限在整个印度,特别是在德里总是相对而言的。宽阔的街道,掩映在绿荫中的大使馆独立院落,最现代化的事务所和银行——所有这一切都在新德里。但是导游肯定会给您讲,摩诃罗阁和苏丹正是在这里建起了他们的宫殿。这里的很多东西都令人回想起历史上发生的事情:14世纪修建的哈乌兹·哈斯人工水库的沿岸上小巧玲珑的亭形建筑物,无数著名君主、圣者和中世纪诗人的墓地,以及16世纪初的古老城堡——普拉堡。

展现在亚穆纳河畔上的是雄伟壮丽的红堡,它是17世纪中叶兴建的大莫卧儿王朝帝王的宫殿。红堡是穆斯林建筑中最有名的建筑群,是为许多历史学家和诗人们所歌颂的德里建筑的瑰宝。的确,只有诗歌才能描绘它恢弘的宫墙和装饰了罕见独特石雕及昂贵饰物的宫殿大厅。

沙赫杰汗在德里进行的建筑工程的规模及其宫殿的宏伟壮丽都超过了他的所有前辈。他于1639~1648年修建的沙赫杰汗纳巴德市加强了德里作为帝国首都的荣耀。新城成了德里的中心,有供国王仪仗出行的宽阔街道、红堡宫殿建筑群和贾马·马斯吉德大清真寺。

坐落在朱木拿河畔的沙赫杰汗纳巴德完全是一座新城。它仅建于河岸的一侧,几乎是-个半月形,只有一座浮桥,沿桥可穿过朱木拿河去毗邻的周边地区。

除了朝河的那一面,整座城都用红砖墙围起来了。周边是一些郊区城镇,旧城的遗址也形成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郊区城镇,然后还有几个小一些的郊区城镇。

在开有14道大门——其中有一部分还保存至今——的城墙范围便是著名的红堡。在沙赫杰汗重新规划了拉合尔城堡和阿格拉城堡后,于1639年开始修建红堡。

红堡的墙比城墙更高、更厚、更坚固。墙上安装了几门不大的野战炮,炮口指向城里。除了朝河的一面,堡垒的其他各面都挖了深深的壕沟,沟里还养了鱼。与壕沟毗连的是一座一年四季灌木葱茏、鲜花怒放的大花园。在红堡里的草地上和有着无数喷泉的花园之间逐渐建起了清真寺、政府大楼、国王和他的嫔妃们的寝宫。

红堡的军事意义并不太大,因为它的墙并不是特别坚固,甚至一支不大的炮兵连就能很快将它夷为平地。但是,曾经矗立在这里的六座王宫以其豪华和宏伟壮丽震惊了所有见过它们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建筑被毁了,里面的许多珍宝不翼而飞,不过,就是剩下来的东西就足以令人想像大莫卧儿帝国鼎盛时期的景象。

红堡是一座向西面和东面延伸不规则的八角形建筑。红堡的正门——拉合尔大门——朝西,门前是一座大的方形广场,广场上有拉甲的帐篷,他们为国王效力,每周都要担任警戒任务。

每逢早晨,就在这座广场上遛国王的马匹并给它们打上印记。只有足够剽悍漂亮的突厥种马才会被打上国印。

拉合尔大门的两侧是两头大石象。其中一头石象上是奇托尔的拉奇普特城堡的拉甲兄弟雕像。根据印度传说,英雄们和他们勇敢的母亲一道英勇地保卫了被亚格伯军队占领的奇托尔,因为不愿向征服者屈服而牺牲了。

一条宽宽的沙带一直从红堡延伸到朱木拿河。沙带上经常举行例行的军队检阅或斗象,而国王则从他宫殿的东面观看。出了拉合尔大门便来到一条两层的游廊,这就是位于宫殿前面院子的入口。这条游廊被称为“奏乐阁”,因为里面保存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双簧管和扬琴,曾在“白天和夜晚的某个时候”演奏。

在“奏乐阁”的末端是用红砂修建的宫殿厢房“觐见大厅”。以前在这座厢房的前面,宫殿的两侧,还有另外一些建筑,它们构成一个封闭的院落,但现在这些建筑都没有了。沙赫杰汗的宝座放在“觐见大厅”的大理石悬棚下。盛大的节日里这座大厅的地板都要铺上用上好丝绸织的大地毯,而柱子则裹上锦缎。

大厅前面的院子里经常搭建几乎有大厅那么大的大凉棚,有时甚至更大。凉棚与大厅相连,几乎能延伸到院子的中间。凉棚的栏杆顺着凉棚搭建,栏杆上都包了银片。整个凉棚由三根桅杆那么高的柱子和几根也包了银片的柱子支撑。“觐见大厅”的三面都是开放的,建在一座高高的平台上,有银栏杆围绕,用一排排柱子和齿状拱门作装饰。其中一面墙的中间,一人高的地方有一扇窗户,每天中午国王都会带着他的一个儿子高坐在靠近窗户的地方。他们身旁站着太监,一些人手持孔雀尾扇替国王驱赶苍蝇,一些人用宽大的蒲扇扇风,还有一些人恭顺地站着,等候随时召唤。沙赫杰汗还下令为“觐见大厅”制作著名的“孔雀宝座”。

在大厅窗户下面的高台上站着低垂双眼、双手交叉放在腹部的拉甲、埃米尔和使节。官阶更低的官员以同样恭顺的姿势列在他们身后。大厅剩下的部分和整个院子装满了各种称号的人,因为每天在这个时候国王都要接见自己的臣民。

为了讨国王的欢心,在接见活动时,国王马厩中最漂亮的马会被牵着从大厅旁过去,好让国王看见他的马都被照料得很好。有时候国王会检阅所有的骑兵队,那时每个拉甲都会竭力使他的骑兵穿得最漂亮,而马则用各种各样最为奇特的马披装饰。

紧跟在马队后面的是大象,它们都洗得干干净净并涂上了黑颜料,从后脑勺到象鼻的两侧画了两道宽宽的红条。大象背上盖着绣花布,绣花布上通常会搭一条粗粗的银链,银链上拴着两个银铃。动物的耳朵上都挂着颇像大胡子的藏牦牛的白色尾巴。

在举行隆重活动或盛大节日时,大象后面还会有其他动物:驯化了的羚羊、犀牛和甚至能用牛角打败狮子和老虎的巨型孟加拉水牛。

红堡的“觐见大厅”后面是彩宫,因当时宫殿的图案装饰十分豪华而得名。彩宫的天花板用银铺过并绘上了金色。

这座宫殿里还有一座不大的荷花形大理石水池。水池装饰了雕刻成花和叶子的宝石,并且盖了一层玻璃。池中四溢的水流令人眼花缭乱,给人鲜花开放的植物在运动的错觉。流淌水的大理石水槽被称作天堂流渠。遗憾的是,彩宫现在保存下来的东西很少。

彩宫的左面是内宫,里面装饰了壁画、镀了一层金,窗户上还有非常漂亮的格栅。最为漂亮的是细腻的大理石屏风,上面画有“司法天平”和星星,周围则是半圆形的装饰花朵镶边。

内宫北面的大理石平台上耸立着“枢密宫”——一座白色的大理石厢房,三面都围绕着开放式拱门,平坦的屋顶和宽阔的屋檐。“枢密宫”装饰了最细致的雕刻并镶嵌了宝石。在这座大厅里,国王坐在椅子上倾听大臣们的陈述,采用他们的汇报,解决国家大事。埃米尔每天都要像参加公开接见一样,参加这些会议,否则就会扣除他们的薪俸。

在私下接见时,国王穿一件小碎花的白色缎纹织物上衣,上面用金银精美地绣了花。他头上戴的是金布制成的带帽缨的丘尔邦,上面固定着大颗的钻石。

古代工匠们雕刻在“枢密宫”宫门上方的文字表述了王宫那令人惊异的宏伟壮丽:“如果地上有天堂,那么天堂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据说,这些话是沙赫杰汗自己说的。17世纪时有一位旅行者是这样描述红堡的:“这是一座比允诺给我们那些天上的宫殿都要漂亮的宫殿。”中国的布达拉宫

西藏是“世界屋脊”上的神奇地方,有关她的无数神话和最不可思议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在欧洲文学中最早关于西藏的传说始见于希罗多德,他曾经描写过一个在克什米尔东北部从事金矿开采的神秘之所。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过一个叫巴乌塔的地方,当时又称西藏、吐蕃和普陀圣地。而第一位到达西藏的欧洲人则是捷克人阿多里克,他于14世纪20年代到了拉萨。马可·波罗也留下了到过西藏的记载,但很长时间里西藏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世上现实存在之地,而仅仅是某个秘密又不可触及的神话。

拉萨,自古就被称为“太阳之城”,坐落于布拉马普特拉河一条支流的河谷。拉萨城的出现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当时的统治者松赞干布将自己的都城由雅砻河谷迁往现在的拉萨城所在地,并且在玛布日山(即红山)建立了自己的王宫,以示西藏王国的统一。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松赞干布与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公主成亲。

直至8世纪末叶,该城一直被称为“惹萨”(即被围之地),说明此地在松赞干布统治之前就有了军事据点。“拉萨”一名(藏语意为“佛神住地”)则源于松赞干布的两位妻子分别从唐朝和尼泊尔带入西藏的两尊释迦牟尼佛像。

城市的西部立着一面高耸的、椭圆状的岩壁,其顶部就是布达拉宫——第二代赞普的王宫,其历史自松赞干布统治时起算已有千年。这座宏伟的宫殿建筑群又被称为“佛主圣山”,最近三个世纪以来它一直都是西藏神权统治者达赖喇嘛的住所。

布达拉宫建成之后,在拉萨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它。确实,宫殿在其他城市建筑的映衬下有时给人以一种是从别的星球移转过来的感觉。也难怪,布达拉宫不仅会让多山的西藏居民,也让那些经过长途艰苦跋涉方到达这个喇嘛教圣地的朝拜者感受到内心的震撼。

在17世纪中叶,布达拉宫成为西藏统治者的宫殿,此时的达赖喇嘛就是著名的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民间的传说是,当达赖喇嘛圆寂时,宫殿还未完工。所以主管达赖喇嘛事务的阿旺罗桑嘉措为了不让人们放弃建筑工作,在达赖喇嘛死后的16年时间里一直都隐瞒这个死讯。

由于西藏建筑的特殊性,整个宫殿建筑群的轮廓令人想起被截断了的锥塔,因为楼群的墙微微有些倾斜。布达拉宫真就像翱翔在拉萨城上,因为它就是同名山丘的自然延伸,反过来,山丘的名称也就是高耸在印度半岛最边上那个点上的岩壁的名称。佛教徒认为,这个点就是世界的尽头,是仁慈之神赤尊赞的住所,也是该神和松赞干布的化身。

布达拉宫是一座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用削平的、有的地方则是粗糙而未经加工的石头建成。宫殿是十三层的建筑,外形像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由两部分组成。白宫的修建工作于1653年结束,其宫墙环绕中心部分是红宫,而红宫则建于1690年。

红宫的建筑式样是从收藏在邻寺的图画上照搬下来的,环绕寺庙的白宫宫墙令这座高大宏伟的建筑给人以直冲蔚蓝九霄的印象。

红宫过去是达赖喇嘛的寓所,其中包括最后一位达赖喇嘛(十四世)住过的房间。这些房间还保持着1959年当达赖喇嘛离开西藏移居印度时的原状。达赖喇嘛的寝室在上面几层,因为他离群索居,不大但舒适的房间似乎到现在还留有房屋主人的体温。

宫殿其余部分是朝臣和喇嘛们的住房。宫殿的主楼里分布着政府办公用房、喇嘛学校用房和非喇嘛的服务人员用房。这里还有内省室、图书馆、武器库、粮仓、贮藏室。靠近布达拉宫底部的建筑里以前是造币厂、法庭和监狱。

宫殿是用泥土、石头和木材通过最简单的工具建成的。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用驴或人工直接运到山上来的。靠近建筑物的底部沿着山坡建起了三条之字形的、带有坚固梯形石栏杆的陡峭石阶。这些石阶将整个宫殿建筑群同宫殿前面的广场及城市连接起来。

19世纪时,有一位旅行者写道:“布达拉宫已经远远胜过了拉萨,能凌驾于伦敦之上。根本不能用欧洲的模式来评价这一建筑;我们没有任何东西能同它媲美。巨大宽阔而没有任何装饰的干巴巴的墙和宫殿威严的东南面大胆的平坦坡面,大致能有点儿像埃及建筑的宏伟风格;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建筑的宏伟归功于颜色与周围自然环境对比,这种风格在埃及还找不到。”

宫殿建筑群有一千多个不同的房间,里面收藏了上万件圣物和两万尊塑像。布达拉宫无数的禅堂和寺庙里放满了丝绣画、香炉和其他宗教礼仪器具。

红宫平坦的屋顶上耸立着镀金顶的亭子,金顶的下面就是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坟墓。这些装饰了金子和宝石的坟墓是宫殿最主要的圣物。最高的坟墓是1933年逝世的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这座用锻金建成的坟墓有三层楼高。坟墓装饰了表现喇嘛教人物的丰富浮雕图案并镶嵌了宝石。坟墓的台阶上放着16~19世纪用金子和大理石制作的长明灯,上面缀满了宝石。圣所的墙上装饰了表现神话和传说情节,以及达赖喇嘛生平大事(例如,他到北京与慈禧太后的会面)的绘画。达赖喇嘛的银棺用宝石直接嵌入21米高的地方。

宫殿建筑群中最古老的是建筑最底层用粗糙的、未经加工的石头垒成的一个房间。房间中央保留着一个土丘——这是玛布日山顶,山顶上建了一座石堆状的塔。旁边是一间昏暗的、放有雕塑的形状不规则的屋子,这是(据传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卧室。

很长时间里有一位老喇嘛在布达拉宫无数大殿中的一个殿中诵读经文。于是,这个大殿的北墙在很长时间里就变得又黑又脏,掩盖了画有松赞干布图像的珍贵无价的水彩壁画。谁也没有注意过这面墙,谁也不知道厚厚的烟黑遮住的是怎样一件宝物。牝牛脂肪熬制的酥油依然我行我素地发出令人厌恶的烟。

宫殿和禅堂里无数的油灯点的只有这种酥油,甚至连白天也点着。某些情况下(比如,为富人家的死者出殡时)会点燃几千盏灯,所有的屋子都充满了这种刺鼻的油烟,它同时也熏黑了壁画。

的确,很难数清布达拉宫里有多少壁画。恐怕只有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才能与宝物如此丰富的布达拉宫相提并论。这里收集了表现各种日常生活和宗教礼仪场景的优秀作品:比如,布达拉宫的修建进程,喇嘛们的祈祷宴,达赖喇嘛五世的葬礼。白宫的禅堂里保存着一幅壁画,描绘的是达赖喇嘛十三世访问北京、朝见孀居的慈禧太后和小皇帝溥仪的情景。

布达拉宫大多数壁画都具有庄重宏伟的风格。在创作壁画时西藏的大师们使用了金、银、玛瑙和朱砂,因而颜色鲜亮持续了很长时间。西藏人一代一代地保存并传递着古老壁画的形式以及制作技术。

朝圣者和香客一周可以到布达拉宫来朝拜两次。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没有现代设备的简朴的住所。在宫殿数不清的屋子中,在迷宫一样的半明半暗的阴森森的过道和低矮的走廊里放着佛教众神的雕塑和画像。这里既有佛祖释迦牟尼尘世生活的画面,也有未来佛弥勒的画像,还有众菩萨的肖像画。

在布达拉宫中最多的是有二十只手臂的赤尊赞及他神仙妻子的画像。赤尊赞是西藏发生内乱时被佛祖派来的西藏人的保护神。因此,达赖喇嘛被看做仁慈的赤尊赞的化身并非偶然。凡尔赛宫喷泉群

1655~1661年,在君主专制的法国,最大的银行家富凯根据建筑师路易·勒沃的方案重建了自己的郊外城堡。在沃勒维孔特花园宫殿中主要的不是宫殿本身,而是其建筑原则。整个宫殿就是一个由园艺建筑师安德烈·雷诺建造的巨大的人工公园。

宫殿展示了法国贵族在自然中,在狭窄、人潮拥挤的城市围墙之外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路易十四很喜欢这个花园宫殿,因而对它不是自己的财产而耿耿于怀。于是他把富凯关进监狱,命令路易·勒沃和安德烈·雷诺在凡尔赛为自己建筑宫殿。

凡尔赛花园宫殿是17世纪建筑中最宏伟的纪念碑,对18世纪的城市建设影响很大。凡尔赛是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所幻想的理想之城,它是建筑师和园艺师根据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意愿,用自己的才智在离巴黎很近的地方真实地建立起来的。

从最初建造第一个公园开始,凡尔赛宫这一宏伟的工程持续了几十年。

皇家建筑师安德烈·雷诺新开辟出来一个大广场做花园,而那时,年轻的路易十四对父亲留给自己的狩猎小屋还是比较满意的。根据国王的命令小屋被修缮,重新装饰和粉刷。当决定要把狩猎小屋扩建时,建筑师勒沃和安德烈·雷诺绘制了新的草图,其中也糅合了自己的方案。

这个方案的构思之一就是要能一眼穷尽广阔的空间,因此凡尔赛的许多壮观景色只有在最高点才能一览无余。由于露天式的设计,凡尔赛公园可以很好的尽收眼底,因此整片公园场地上没有什么剧烈的地形变化,因为土地早被平整过了。

首先要排干沼泽,然后用土和沙石填平,平整土壤建造人工阳台。接着开始挖隧道、铺设排水管,而排水管在开工的最初就已经为后来著名的喷泉和瀑布做好了准备。

在宫殿正面,著名的镜廊窗前露天处,有两个对称的花岗岩镶边的长长的水池,水流喷涌而出。水池以自己的冷艳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在如镜的水平面上反射出天空、夕阳还有宫殿。水池的侧边装饰着一些雕塑,象征着法国王室充沛的水力。

1683年,凡尔赛接待了一群亚美尼亚商人,他们兴高采烈地描写了自己的这次旅行:在第一个阳台上有五个蓄满水的水池,里面是各种各样的人造镶金铜花……在另一个阳台上也有五个蓄满水的水池,水从海马和人像的口中汩汩涌出。水池周围有喷水的青蛙、猴子和各种动物。低处是另一个圆形水池,水池周围展现的是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应时的动物在喷水。不管世上有多少空中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动物,不管有多少上帝的造化物,包括各种鸟兽、爬行动物,所有的一切都被制成雕像,并从口中喷出水来。再往下是一个长长的湖泊,湖上有17条大小不等的镀金船舶,有的还装有铜炮。据说,一次王储生子,他向这些池子和喷泉里倒满了酒,就连那个有17条船的湖泊也不例外。他还通知了所有国民,男女老少都来了。他们吃喝了七天,太子很尊敬居民,他们喝了很多酒,但剩下的酒还是很多。过了水池沿着宽大的梯子下去,梯脚旁是几块巨大的绿色草坪,上面摆着四个作装饰的“古典”花瓶,草坪中间是一个圆形水池和“拉托娜喷泉”。尼姆法·拉托娜是宙斯的情人,被迫出逃躲避因此而嫉妒的赫拉的追捕。由于恶龙的追赶,她四处流浪,直到最后躲到了德罗斯岛上,当时德罗斯岛漂流在大海汹涌的波涛里。拉托娜刚一上岛,大海深处就升起了几根巨柱挡住了这个荒岛。德罗斯岛周围大海翻涌。岛上忧伤地矗立着裸露的岩石,没有一点植物。只有海鸥在这些岩石上栖息,发出悲伤的鸣叫。又累又渴、筋疲力尽的女神向岛上干活的人要水,但遭到拒绝。于是,她勃然大怒,把他们变成了青蛙。在这个岛上诞生了金色卷发的阿波罗神和他的妹妹阿美米达,当时到处金光四射,使德罗斯岛上的岩石像镀金一样。周围的一切——岸边的岩石、金特山、山谷、海洋——都欣欣向荣,金光闪闪。

根据这个古希腊神话的情节建造了很大的雕塑群,主要用铅,有的地方镀金。池子的边缘是向心的圆形,像金字塔一样向上隆起。上面坐着青蛙和一些奇怪的人物——看似人,但面部却是青蛙,就像人变成两栖爬行动物这一可怕的景象发生在我们眼前。这些人物喷出的无数水柱罩住了拉托娜喷泉。

拉方丹在自己的中篇小说《普叙赫对丘比特的爱》中这样描写这个喷泉:愤怒的母亲拉托娜带着她的儿女,用神秘的水流,洒向凶恶的人群,欲变他们为野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