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研究报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09:42:04

点击下载

作者:李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研究报告

中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研究报告试读:

前 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尽管我国学校体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体质健康问题。2006年,教育部公布了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结果,其表明,青少年学生以力量、心血管机能为主的体质指标持续下降,现状堪忧。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于2007年5月7日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第一个专发文件,表明了党中央对我国现实青少年体质存在严峻问题的关注与解决的决心。这意味着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学校体育的中心任务是不断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同时也意味着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必须要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精神为根本目标。

本学术创新团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成立的,目的是以贯彻“中央7号文件”为背景,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主导,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革措施,使之真正能在落实“中央7号文件”发挥重要作用。

本团队最初的研究思路是围绕以下六个问题展开研究:一是探讨“中央7号文件”在各个地方及各级各类学校的贯彻落实情况;二是在体育课程方面,以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有效促进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的新体育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三是在体育教学方面,重点探索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以解决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高的问题;四是在课余体育方面,以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内容为重点,以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为目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研究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课余运动竞赛整体改革的思路,破解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余体育流于形式的难题;五是在学校体育评价方面,探讨进一步完善中考体育制度及高考加试体育制度的可行性,构建新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评价体系,以充分发挥评价制度在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中的保障作用;六是在学校体育均衡发展方面,重点研究学校体育的公平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不同地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经过3~4年的辛勤工作,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预定的团队建设目标,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本书收录的是本团队研究的部分成果,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选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当前学校体育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价值较高;二是在研究中注重实证,以实证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三是研究内容新颖、全面;四是成果应用价值较高。研究成果在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位于较领先地位,整体学术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为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还可以为中小学主管体育的领导、体育教师等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供指导。

青少年体质健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如《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2012年第53号文件)所强调的:“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整体上没有明显改观,仍然需要下工夫花大力气来抓好这项工作。我们也希望借助本书的出版,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如何有效改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本书主要由李林(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周登嵩(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捷(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刘昕(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辛利(广州体育学院教授)、杜俊娟(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柴娇(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等人编写完成。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若有遗漏或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著者2015年12月

第一篇关于近几年落实“中央7号文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周登嵩 李 林

梁 蕾 杜俊娟 王 隽 董渝华 许昆昆 李翠兰 朱敏路 周 融 孟 超 邢宝慧 李爱菊

一、前言

针对近十多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多年下降的状况,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旨在引起各级政府及全社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关注,采取措施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为了全面了解各地在近五年间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情况和效果,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本课题组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和青少司领导下,对全国落实中央7号文件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工作。调研工作分两次完成:第一次是2010年在调研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现状期间,对天津市、黄石市等32个市(区)的政府、学校及相关单位进行了调研;第二次是2011至2012年对江苏省、昆明市以及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现状进行了深度调查,对吉林、江苏、广东、湖北、北京五省市中小学体育社团活动进行了调研,还专门对武汉市青山区社区开展校外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现状和北京市中小学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召开各类座谈会

对甘肃、贵州、内蒙古、陕西、新疆、广西、宁夏、四川、云南、重庆、河南、天津、江苏、湖北等地调研期间召开了三个层次的座谈会:一是省、市体育及教育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二是中小学校长座谈会;三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练员、学生及学生家长座谈会,以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落实中央号7号文件的相关情况。

(二)实地考察

调研组就相关问题,分别实地考察了天津市、黄石市、武汉市、成都市、南充市、南京市、南通市、苏州市、无锡市、西安市、宝鸡市、长沙市、益阳市、郑州市、洛阳市、昆明市、玉溪市的32个市(区)的学校体育活动及相关单位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情况。

(三)发放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共分两次进行,结合在各地的座谈会及实地考察,在七省市对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第一次共发放问卷1642份;第二次发放问卷1961份。

(四)个别访谈

对部分省、市、县体育、教育局领导、中小学校长、体育教师、学生代表、学生家长等进行了随机访谈,录音拍照,收集有关调研信息。

(五)收集文件资料

共收集各地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相关文件资料300多份,内容涉及各地关于落实中央7号文件转发和发布的政策文件,各地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情况、特色经验以及相关数据等。

本报告正是在这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基本情况

(一)全国各级主管部门贯彻落实7号文件颁发有关政策法规的基本情况

中央7号文件颁布后,各有关部委、各省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紧紧围绕中央7号文件转发和发布政策文件,提出相关的管理办法,大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1.颁发落实中央7号文件政策法规总体概况

(1)发文部门及文件数量

据目前已搜集到的文件统计,全国共发布约111份贯彻落实7号文件的各种类型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发布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各类法规文件的省(区、市)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安徽、福建、江苏、浙江、江西、山东、广东、广西、云南、海南、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山西、宁夏、贵州、内蒙古、青海、新疆29个省(市)及自治区。

表1-1显示,除甘肃、西藏两省外,全国93.5%的省市都颁发了落实七号文件的相关政策法规。表1-1 国家各部委及各省(市)、发布的文件数量(2)不同级别主管部门的发文数量

发布相关文件的国家部委级单位主要有教育部、体育总局、卫生部、财政部等;省级以下的市(区)、县级部门也在中央七号文件及上级部门文件的指导下发了相关文件,如: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贵阳市、广东省惠州市、辽宁省抚顺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山西省临汾市、上海市徐汇区、浙江省金华市等;同时,部分基层学校也下发了相关文件,积极落实中央7号文件,如:四川省长宁县龙头镇义务教育学校、江苏省天一中学等。

从表1-2可见,在不同级别主管部门发文中,以市(区)、县级发文最多,占46.4%,其次是省级主管部门,占39.1%;部委主管部门发文最少,仅占5.5%,基本符合行政管理宝塔式发文的规律。表1-2 不同级别主管部门发布的文件数量(3)政策法规类型及数量

自2007年中央7号文件发布以来,各部委、省市及基层学校为落实中央7号文件以实施意见等不同形式颁发了大量的法规文件,主要分五类:地方法规(2个);实施意见(55个);工作通知(29个);工作方案、工作办法及实施细则(14个);会议讲话、新闻报道、情况总结等其他文件(10个),见表1-3。表1-3 各类文件的数量(4)各地学校出台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文件情况(表1-4)表1-4 各地学校出台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相关文件调查结果(N=1615)

调查结果表明,各地有近一半(49.3%)的学校出台了有关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相关文件,东中部地区出台相关文件的学校比例高于西部地区。各地学校出台贯彻“中央7号文件”相关文件中,主要涉及每天锻炼一小时(占79.4%)、体育课(占66.7%)、课余竞赛和训练(占70.3%)、场地设施建设(占58.9%)、学校卫生工作(占51.5%)以及体育师资培训(占49.8)等(见表1-5)。其基本内容反映了在中央7号文件的指引下,各级学校开始普遍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将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作为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主要措施。表1-5 各地学校出台贯彻“中央7号文件”相关文件涉及内容(N=1643)

调查还显示,仅有约一半的学校(53.9%)通过相关途径对“中央7号文件”精神进行了宣传,其中东中部地区开展对中央7号文件宣传工作的学校比例高于西部地区(见表1-6)。表1-6 各地学校对“中央7号文件”进行宣传的调查结果(N=1623)

2.以地方正式行政法规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政策法规

(1)《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江苏省于2009年7月29日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并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省级青少年体育地方性法规,在全国具有示范性意义,对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及青少年体育立法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共有六章四十五条,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提出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师资建设及开展体育活动的要求。如:“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标准,建设学校体育场地,配备体育设备、器材。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设备和器材的管理维护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学校应当每年召开运动会,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学校应当在核定的教师编制数量内,根据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学校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高等学校(含高等职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中小学校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安排一次不少于二十五分钟的课间体育活动。”“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体育考试成绩按照不低于百分之五的比例计入总分。”“学校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确保测试成绩真实和准确。”

第二,提出了学校卫生与营养、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等方面的要求。如“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负责学生健康管理”;“中小学校应当限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必要的睡眠时间”等。

第三,提出了保障与监督的措施与要求。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体育、卫生、编制等行政部门以及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参加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两年下降的地方和学校,不得评优评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加大对中小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确保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有效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分别会同体育、卫生行政部门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课时津贴、业务进修、职称评定、考核评比等,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等。

第四,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下达升学指标的;以升学率或者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校进行排名的;未定期公布本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结果的;有其他违反本条例行为的”等。(2)《昆明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昆明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于2011年8月31日由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2011年9月30日由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学校应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寄宿制学校每天应组织寄宿学生出早操;实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等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记入学生档案,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昆明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是继《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之后的全国第二部、也是首个省会城市制定的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专门地方性法规,在全国亦产生了广泛影响。《昆明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明确了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职责,注重促进和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强化建立学生营养健康和体质监测机制;并对违反条例的行为,将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明确了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其为昆明市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对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不利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以《实施意见》形式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政策法规

(1)总体概况

这类文件共有55个,又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是以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下发关于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山东、广东、广西、新疆、内蒙古、贵州、海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辽宁、吉林、陕西、宁夏、云南等24个省、市、自治区。例如:《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等,约占全国各省市的75%。

二是以地、市、区党委、政府名义下发关于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例如重庆市万州区委颁布的《重庆市万州区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等。

三是以省、市、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下发关于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吉林省教育厅、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等。这些实施意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和要求。

各省市的实施意见从内容上看,除了包含落实中央7号文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任务外,还提出了完善体检制度、落实“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降低青少年近视率、加强健康教育卫生等方面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省市的相关政策及措施既有共同点又有所不同,如在“巩固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将体育成绩作为升学考试的重要评价标准”方面,各省市都提出要完善实施体育考试评价制度,深化体育考试制度改革,将体育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北京市提出从2009年起,增加北京市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中的体育考试成绩权重,继续做好高中阶段学生毕业体育会考工作;江西省要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成绩按不低于30分计入升学成绩,在高中阶段学生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考查,作为毕业的重要条件;江苏省提出各地要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深化初高中体育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陕西省要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成绩,按照50分计入高中升学录取总分;湖南省提出要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分量,全面实行体育成绩计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制度;积极推进在高中毕业会考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坚持体育考试成绩不及格不准予毕业制度。四川省提出,在成都市级以上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体育竞赛中,获学生运动会单项比赛前三名的队员,获集体项目(篮球、排球、足球)前三名的50%队员(主力队员),享受初中升高中加15分的政策。在比赛中达到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三级、二级、一级的学生运动员在初中升高中时分别享受10~30分的加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实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升学总分,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2)部分省市的特别举措

在各地颁发的实施措施中,部分省市结合当地情况制定了一些特别措施,主要有:

北京市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一是加快推进中小学体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与“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总体计划相适应,各级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办学条件列为达标工作的主要项目之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按照《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合理配置学校体育资源,确保到2010年学校体育办学条件优先达标。对现有中小学体育场地尚未达到硬化标准的学校体育场地,分期分批改造,使其达到规范标准。对体育场地缺乏改造空间、矛盾较为突出的学校,特别是对少数超规模、超班额招生造成学校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严重不足的学校,要严格控制并适当缩小招生规模,以确保在校学生拥有基本的体育锻炼条件。二是举办全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运动会,以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每年10月份对18个区县的抽样学生进行全市统一测试;并向社会公布各区县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统计结果,让全社会共同了解和监督各区县、各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贵州省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稳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对低年龄段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要注重趣味性、集体性和安全性,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对高年龄段学生要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农村学校要因地制宜设计体育课程,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学校要将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计划。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整合现有体育课程资源,结合省情、校情推出精品课程。

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中提出:学校要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常见疾病的防控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及其职责。要成立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承担本校传染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的日常行政管理职能。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学校签订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书,把防控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各级卫生监督、疾病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学校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和新生预防接种查验证制度,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学生常见病,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海南省在《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实施学生健康监测和体检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做好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心理卫生、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并保证必要的时间。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每5年开展一次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吉林省在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省体育局联合发文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设立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机构,在中小学设立卫生室,按有关规定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配齐卫生器材设备。各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要按照《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和《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的要求,加大对学校食堂、饮用水设施的改造力度。对体育场地、厕所的改造也要按有关规定进行。

湖南省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第一,科学计算体育教师工作量,适当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服装发放标准。体育教师的基本工作量为:普通高等学校10~12课时/周、高中10~12课时/周、初中12~14课时/周、小学14~16课时/周。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都应计算工作量,具体计算办法由省教育厅另行制定。适当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服装发放标准,具体标准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制定。第二,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设立举报电话,向全社会公布。凡发生国家体育课程要求得不到落实,体育课或学生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挪用的,一经举报查实,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体育部门责成学校和责任人及时纠正;如同一现象在同一学校发生2次以上的,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向责任学校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或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湖北省在《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积极创建“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把“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建立工作机构、制定实施办法。加快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力争用2~3年时间,在武汉、襄樊国家级示范区的基础上,再创建1~2个国家级示范区,10个以县(市、区)为单位的省级示范区和一批乡、镇示范点。到2010年,全省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基本形成规模,80%以上的农村学校建有体育活动园地,达到《湖北省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基本要求,学生普遍达到健康标准的及格要求,掌握1~2项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

黑龙江省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实施意见》中提出:实行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省教育厅、精神文明办、体育局、卫生厅、财政厅、文化厅、团省委等单位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省政府将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辽宁省在《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第一,开展创建体育特色教育学校活动。制定《辽宁省创建体育特色教育学校活动管理办法》。用3~5年时间,使全省小学、初中各有30%、高中有20%的学校达到体育特色学校标准。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坚持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教育的特色上下工夫,使更多的学校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色教育办学模式。第二,广泛开展体育科研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和相关学科教师,积极开展适合我省青少年体质发展需要的体育科研项目研究。通过开办青少年体育论坛活动,加强体育学术成果的交流与推广。中小学教研人员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和推广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研制适合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发育的体育教学器材和辅助教具。积极开展体育科普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类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建立体育科普小组、体育科普园地和体育科普基地,促进青少年科学锻炼身体。

云南省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加强青少年营养指导,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合理营养及预防肠道疾病的科学知识,减少学生因蛋白质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等情况的发生。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多种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寄宿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

浙江省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积极创建“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各地各学校要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等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能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4.以工作通知形式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政策法规

这类文件共有29个,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发文单位多样

此类文件的发文单位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各级政府名义下发通知;二是各级主管行政部门单独或联合下发文件,如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这些部门多为省市级政府中的主管部门,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体育局、山西省临汾市体育局、青海省卫生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和体育局、黑龙江省卫生厅和教育厅、河北省卫生厅、贵州省教育厅、福建省教育厅等。其中部分代表性的文件为,辽宁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和〈中共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福建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知》,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开展2008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的通知》等。(2)文件内容详略差别较大

在这些文件中,有的只提出了整体要求和宏观目标,具体措施较少。如:《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学习贯彻〈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等;有的则是围绕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下发的某一方面具体措施的通知,如《教育部 财政部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 》、《青海省卫生厅关于认真做好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8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的通知》等,其都是在某一方面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和实施措施;还有的类似于实施意见,全面提出了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如:《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知》。

5.以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形式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政策法规

这类文件共有14个。发文的单位有:贵州省的《贵阳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海南省教育厅下发的《2009年海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方案》,辽宁省抚顺市教育局的《抚顺市教育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实施细则》。在此类文件中,将7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具体化到细节,对每项措施具体实施有了明确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如《辽宁省抚顺市教育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实施细则》,提出对传染病防控工作实行“晨检制度”,学校要重点考核班主任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落实情况,并列入“三好班级”和“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条件等。

6.以其他形式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管理文件

这部分的文件约有10个,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各级领导讲话。许多省市部门为落实中央七号文件召开专门会议,相关领导发表重要讲话。如国务委员陈至立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努力开创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局面讲话》,原教育部部长周济的《在国务院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山西省体育局副局长苏亚君《在山西省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等,在这些讲话中也体现出如何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措施要求。

二是在其他文件中贯穿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思想和要求。如:河北省教育厅思政体卫处、河北省德育研究中心的《河北省教育厅思政体卫处、河北省德育研究中心2009年工作要点》,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该年工作要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办法,充分体现了中央7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贵州省教育厅在《贵州省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强调要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把《体育与健康》作为主要载体课程,把体育教师作为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对象;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审计厅、山东省监察厅、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下发的《关于2010年教育工作专项督导的实施意见》,提到要对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管理、师资与设施配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进行督导。

(二)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1.学校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现状

(1)近60%的学校和学生能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现状不容乐观。从表1-7中可以看到,能“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校比例为59.2%,40.8%的学校不能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前仍是学校体育工作要解决的重点。表1-7 各地学校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情况调查结果(N=1551)

对体育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76.4%的体育教师认为本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效果较好,而认为落实效果“一般”和“不太好”的体育教师比例为23.6%(表1-8)。而对学生的调查表明,每天(除体育课外)平均锻炼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学生比例为33.8%,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的学生比例为28.8%,每天平均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29.1%,后两项合计为57.9%(表1-9),说明近60%的学生每天都能保证30分钟以上至一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时间。上述数据也反映出,体育教师对本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学生实际情况。表1-8 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效果体育教师调查结果(N=89)表1-9 学生每天平均锻炼时间调查结果(N=1627)

对北京市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研究表明,北京市中小学落实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整体效果较好。

表1-10~表1-12是对北京市13所中小学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的实时监测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到,北京市小学生一小时体育活动中的平均心率为139.7次/分钟,初中生一小时体育活动中的平均心率为135.4次/分钟,高中生一小时体育活动中的平均心率为135.9次/分钟,学生平均心率处在运动负荷有效价值阈(120~140次/分)内,属于适宜的运动心率区间,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较好的作用。说明北京市中小学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安排比较适宜。表1-10 北京市小学“一小时体育活动”学生心率监测结果表1-11 北京市初中“一小时体育活动”学生心率监测结果表1-12 北京市高中“一小时体育活动”学生心率监测结果(2)农村与城市学校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存在一定差异

调查表明,不同地区中小学之间、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之间,落实每天一小时锻炼的实际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

例如对中部地区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的调查表明,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只有50.1%的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在30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低于全国该指标的十个百分点),近40%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到一小时(见图1-1)。活动形式主要以大课间活动为主,班级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开展不足(见表1-13)。说明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图1-1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学生每天锻炼时间统计图(N=1157)表1-13 学校每天课外体育活动形式调查统计表(N=24)

2.学校“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

(1)部分省市在相关政策法规中强化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广泛开展“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建立群众性体育锻炼和竞技运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机制。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坚持“小型多样、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整合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资源,开发学生喜闻乐见、健身价值高、趣味性强、有地方特色、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项目。

湖北省在《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到要认真落实《湖北省中小学校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把“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与“湖北省百万青少年健身运动”结合起来,发挥全民健身中心、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体育俱乐部、红领巾小社团组织的资源优势,在体育骨干培训、体育器材配备、体育赛事组织等方面,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服务。要组织开展好体育科普、体育辅导、体育竞赛进校园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要鼓励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要结合学生兴趣创办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体育团队和体育兴趣组织,培养学生体育骨干,引导学生体育锻炼,把学生身边的体育组织建设好。要开发和利用体育资源,自制学生喜爱、安全耐用的小型体育器材,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把学生身边的体育器材配备好。

湖南省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整体教育工作、教学活动安排,列入课程表,使活动内容及场地器材有明确安排、组织指导人员落实到位,以保证活动正常开展。要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组织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辽宁省、江苏省在本省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实施意见》中都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以“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健身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认真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2+1”工程,开展跑操、远足、长跑、定向越野、夏(冬)令营、“冬季三项”锻炼等各种系列群体性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天津市在《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全社会关心支持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进家庭活动;学校各级领导要亲自参与和带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学科教师、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辅导员、学生会是“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及指导者。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以院(系)或班级为单位的小型多样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充分发挥其对群众体育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把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体活动与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在广大学生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体育活动,使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生活方式。(2)各地学校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

调查显示,近几年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学校占58.4%,不确定和不能实施的学校分别占29.2%和12.4%,说明多数学校能按要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见表1-14),大多数(80.6%)体育教师认为本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较好(见表1-15)。表1-14 各地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调查结果(N=1574)表1-15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体育教师调查结果(N=93)

各地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些新的形式和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学校体育特色,举例如下。

① 江苏省级教育部门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开展多种形式与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 江苏省教育部门通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规划建设学生阳光体育营地、开展一校一品、体育艺术2+1工程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全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目前,江苏省各级各类学校的许多群众性体育活动已形成制度。如每年组织省一级大、中、小学生体育竞赛达50多次,参赛学生近5万人次;连续16年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冬季三项”——长跑、踢毽、跳绳活动等,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② 南通市通州区体育与教育部门共同抓好六方面工作,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和体育局通过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一是抓管理,成立了由教育局、体育局局长为组长的阳光体育运动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形成了两个局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负责、职能科室具体组织落实的立体管理网络;二是抓宣传,营造阳光体育运动舆论氛围;三是抓落实,确保活动时间、活动项目、检查评估等落到实处;四是抓载体,通过开展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体育节、冬季长跑以及冬季三项百日锻炼、体育艺术“2+1”、教职工的阳光体育运动等多项活动,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全方位发展;五是抓科研,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六是抓投入,夯实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条件。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该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③ 福建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及科研“三结合” 福建省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力求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一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全省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比武、一次高校或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比武和教学评估。

二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体育竞赛相结合。福建省近年来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在高校举办“角斗士”公开赛,在中学举办“篮球联赛”,在小学举办“迎面接力跑”比赛;共计30多项小型多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全省每四年举办一次全省大运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全省中运会,全省中职运动会。

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科研相结合。全省每两年分别举办一次高校、中职校和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进行优秀论文评选并汇编成册;鼓励广大体育教师研究阳光体育运动,探索深入开展活动的规律与方法。

④ 部分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各具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 成都市双流试验小学,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节的形式开展体育活动。即以体育活动月的形式,在除寒暑假的十个月中,每个月以一个项目为主举办比赛,带动学生全员参与体育活动。此外,该校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全校学生每天在大课间操时做“千人武术操”,并有一支120人组成的特色武术表演队,形成了浓郁的学校体育氛围和特色。

江苏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把阳光大课间作为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关键举措,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打造出了极具特色的学校大课间体育品牌。该校大课间体育具有四个特色:一是结构合理。在30分钟的时间里安排了集体广播操——分班级的自主活动——2分钟跳绳——校园集体舞(放松活动),整个过程紧凑有序,活而不乱;二是活动形式多样,富有创新。各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形式的锻炼项目,有的跳竹竿舞,有的滚轮胎,有的玩滑板,有的跳健美操……,精彩纷呈,多达十几项。而且各班还根据季节气候及学生特点,定时变换、创新练习内容;三是师生共同参与,从集合整队跑步到指定活动地点,到最后的放松活动,组织学生返回教室,各班班主任和其他教师都参与其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活动的安全性;四是活动的效果良好。由于活动内容的游戏性、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在活动中乐于练习、主动练习,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虽然活动时间只有短短30分钟,但却保证了较大的练习密度和合理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北京十二中初中一部对体育工作极为重视,并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作为办学理念。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措施和经验主要是:第一,以校长为核心,充分调动学校人力资源;第二,以体育活动和竞赛为催化酶,推动体育观念的转变;第三,以切实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作为“阳光体育”的重点和中心;第四,通过阳光体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⑤ 积极推行“一校一品”试点,形成学校体育特色 为了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学校,苏州市体育局和苏州市工业园区教育局合作,从2010年开始,在工业园区29所学校中的14所学校中开展了“一校一品”试点工作。市体育局通过各体育项目协会开展活动,并派教练员蹲点,开设了篮球、轮滑、武术等12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如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开展轮滑项目,深受学生欢迎,形成了学校的体育品牌,提升了学校形象,扩大了学校影响。同时,市体育局拟通过“一校一品”试点工作,探索将试点学校建成业余运动训练点和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以期形成“体教结合创新实验区”,共同推动素质教育。目前,苏州市的“一校一品”试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批学校的体育特色正在逐步形成。

3.校内外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现状

(1)学校举办学生运动会的现状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校每年都能坚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在对学校能否“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调查中显示,61.6%学校持肯定回答;东中部地区学校每年能举办运动会的学校比例高于西部地区(见表1-16)。表1-16 学校举办学生运动会开展体育活动的调查(N=1564)

对体育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中小学每年都能举办校内的综合性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单项体育竞赛活动。从表1-17中可以看到,每年举办1次、2次、3次及以上综合性运动会的学校比例分别为46.2%、47.3%、5.4%,三项合计为98.9%,而对学生的调查也验证了这一结果(见表1-18)的真实性。此外,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校每年还能开展一定数量的单项体育竞赛(见表1-19)。表1-17 学校举办综合性运动会的体育教师调查结果(N=93)表1-18 学校举办综合性运动会的学生调查结果(N=1643)表1-19 学校举办单项运动竞赛次数教师调查结果(N=93)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内竞赛活动开展较为普遍,各级学校落实中央7号文件关于开展学校运动会方面的要求效果较好。(2)部分省市开展校外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现状

各地在探索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中涌现了一些新的做法和经验,具体包括:

第一,体教两部门联手整合青少年体育竞赛资源,提高赛事效益,广泛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从2006年开始,江苏省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整合年度青少年体育赛事资源,统一打包为全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并且统一冠名,统一市场开发运营,利用市场开发的资金解决组织竞赛的经费。其意义表现在:促进了体育、教育部门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了体育与教育部门的体育赛事资源;提高了青少年体育竞赛的经济效益;通过市场开发,扩大了青少年体育竞赛在社会的影响。

四川省教育厅、体育局从2007年开始两家联合发文,三年来共同组织了几十次省级中小学生各类体育竞赛,从省级管理层面为体教结合提供支持。

成都市从2006年起开始,体教联手共同组织中小学生各种体育比赛。2009年进一步结合“运动成都”建设,在全市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特点是:一是体育局与教育局两家配合密切。成都市所有中小学体育竞赛活动,从相关文件颁发、经费投入到竞赛组织、奖励等环节,都由体、教两家共同完成;二是竞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都市每年开展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多达100多项(如2008年成都市全年共组织了119项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既有综合性运动会,也有单项竞赛;既有田径、三大球、三小球等传统项目的比赛,也有健美操、跆拳道、散打、轮滑、定向越野等新兴项目的比赛,甚至还有单项运动技能竞赛,如排球发、垫球比赛等,;三是参与面广。近年来成都市所开展的各项中小学体育竞赛活动,所辖19个区县、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都组队参加了比赛,覆盖面广,参与的学生及学校数量比较多;四是形成制度,营造良好的青少年体育活动氛围。从2008年起,成都市每三年举办一次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的综合性运动会。如2008年成都市举办了首届小学生综合运动会,比赛项目有趣味篮球、趣味排球、趣味足球、广播体操、30人31足跑、30×50米迎面接力、跳绳。20人×50米滚铁环接力等8项;2009年举办了第二届初中生综合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游泳、广播体操、定向越野、棋类、羽毛球、跆拳道、校园集体舞、乒乓球12项;2010年举办了第二届高中生综合运动会。

第二,广泛开展多种形式与项目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营造丰富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北京市按照市委要求的“要积极组织和探索发展各有特色的综合性或专项学生体育竞赛”,广泛开展各种青少年体育比赛活动,每年组织60多个系列的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活动,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北京市每年举办的大中小学几十个系列的各种阳光体育运动比赛就超过上万场,从足、篮、排球、田径、游泳等奥运比赛项目到跳绳、轮滑、踢毽子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各种项目的竞赛活动应有尽有,吸引广大学生参与。

以2008年奥运会在京举行为契机,北京市迅速在全市青少年中广泛开展“迎奥运校园健身活动”,例如,“迎奥运——奔向2008”长跑活动、三对三半场篮球比赛、万人投篮王大赛、万人乒乓球比赛等活动。其中三对三半场篮球赛,从班级赛开始到市级总决赛,全市大中小学生近20万人参加了比赛。2009年组织的“和谐杯北京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在全市设立了八大赛区,并组织2000学生参加了6月20日在鸟巢举行的“千台万人乒乓球大赛”活动等。

为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北京市已经试行了四年的阳光体育联赛计分办法,从2008年起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命名为“北京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并开始正式评估。目前北京市的青少年体育竞赛已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系列化、学生参与人数多等特色。

(三)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现状

1.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现状

(1)学生体育社团数量少,活动差

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数量较少,社团活动质量不高;与日本、美国等国家中小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表1-20是对吉林、湖北、江苏、广东、北京五省市中小学体育社团数量的调查结果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到,在所调查的87所中小学中,多数学校(58.6%)体育社团的数量在1~6个之间。表1-20 五省市中小学体育社团数量的调查统计表(N=87)

从表1-21对五省市中小学体育社团数量比较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江苏、广东、北京三地中小学体育社团数量7个以上的学校占较大比例,尤其广东省最高达到72%,明显高于吉林、湖北两个省;说明中小学体育社团开展数量的多少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表1-21 五省市中小学体育社团数量的比较结果 注:吉林N=6,湖北N=10,江苏N=19,广东N=22,北京N=30。

从学生体育社团数量上看(表1-22),我国高中、小学的情况好于初中,这是因为小学体表1-22 五省市高中、初中、小学体育社团数量比较结果注:高中N=33,初中N=29,小学N=25。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