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16:50:19

点击下载

作者:(美)戴尔·卡耐基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羊皮卷

羊皮卷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羊皮卷作者:(美)戴尔·卡耐基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01ISBN:9787516635285本书由新华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卷人性的弱点第一章不要让忧虑困扰你认清忧虑的真实面貌

对于跋涉在成功道路上的人来说,成功的每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有焦虑、忧虑等不良的情绪相伴而来,但是,如果长期生活在忧虑和紧张之中,那么人的心理状况就会变得极为混乱,渐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精神和行为,并且会造成极其不良的后果。

在谈到忧虑对人的影响时,一位医生说,有70%的人只要能够消除他们的恐惧和忧虑,病就会自然好起来。这些病都是真病,比如胃溃疡,恐惧使其忧虑,忧虑使其紧张,并影响到其胃部的神经,使胃里的胃液由正常变为不正常,因此就容易产生胃溃疡。

忧虑还容易导致关节炎和其他疾病。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罗素·塞西尔博士是世界知名的治疗关节炎的权威,他列举了四种最容易得关节炎的情况:婚姻破裂、财务上的不幸和难关、寂寞和忧虑、长期的愤怒。

现实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忧虑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做出改进,不愿在灾难中尽可能抢救出一点东西,他们不但不愿意重新构筑自己的财富,还沉浸于过去失败的记忆中不能自拔。终于,使自己成为忧虑情绪的奴隶,他们摧毁了自己奠定成功的最后一块基石——健康。

与此同时,忧虑也容易导致神经和精神问题。临床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患有神经病的人,在强力的显微镜下,以最现代的方法来检查他们的神经时,却发现大部分人都非常健康。他们“神经上的毛病”都不是因为神经本身有什么异常的地方,而是因为悲观、烦躁、焦急、忧虑、恐惧、挫败、颓丧等情绪造成的。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已经大量消除了那些可怕的、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可是,医学界一直还不能治疗精神和身体上那些不是由细菌所引起,而是由情绪上的忧虑、恐惧、憎恨、烦躁以及绝望所引起的病症。而这种情绪性疾病所引起的灾难正日渐增加,日渐广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

其实,忧虑不仅能够使人得病,而且还是长寿的克星。

曾获得过诺贝尔医学奖的亚力西斯·柯锐尔博士说:“不知道怎样抗拒忧虑的商人,都会短命而死。”其实不止商人,家庭主妇、兽医和泥水匠亦是如此。

总而言之,忧虑就像不停地往下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的忧虑,真的是我们健康的大敌,同时也是我们长寿的克星。不要中了忧虑的“毒”

忧虑是人在面临不利环境和条件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抑制,它是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使人精神沮丧、身心疲惫。那些忧心忡忡的人,总是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他们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生活成了一种酷刑。恰如高尔基说的,忧虑像磨盘似的,把生活中所有美好的、光明的、生活的幻想所赋予的一切,都碾成了枯燥、单调而又刺鼻的烟。

忧虑的人是无法专注于工作的。忧虑也使人神思恍惚,反应减慢,智力水平下降。整天为不如意的事忧虑伤神,大脑长期处于低潮状态,工作、劳动自然不会取得较好的成果。忧虑也会使人生病,中医早就指出“忧者伤神”。长期心绪不佳,胃口必然不好,体质必然虚弱。严重的忧虑症,还可能引发轻生的念头。

忧虑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心态:(1)逃避问题。由于问题难以解决而干脆采取回避态度,但事实上问题依然存在,自己只是在表面上逃避,内心深处还是放不下,于是,难题就成为了自己心头的沉重包袱。(2)对问题过分执著,将其看得过于严重。这实际上是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压力。(3)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自我封闭。所谓“烦着呢,别理我”,就是这样一种心态的反映。

实际上,事情只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问题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糟,至少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只要采取积极正确的态度,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这样,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另一种是,问题的确是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所能解决的范围。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乐观一些,就像杨柳承受风雨一样,我们也要承受无可避免的事实。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总经理凯勒说:“要是我碰到很棘手的情况,只要想得出办法能解决的,我就去做。要是干不成的,我就干脆把它忘了。我从来不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影响未来的因素太多了,也没有人能说清这些影响都从何而来,所以,何必为它们担心呢?”

忧虑就像无处不在的病菌,它时刻准备着侵入你的身心。因此,我们必须对它提高警惕。以己之力摆脱忧虑

19世纪的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曾说过:“一件事物的代价,也就是我称之为生活的总值,需要当场或长时期进行交换。”

换个方式来说,如果我们以生活的一部分来付出代价,而付出得太多了的话,我们就是傻子。这也正是美国作词家吉尔伯特和作曲家苏利文的悲哀:他们原先是一对很好的搭档,他们知道如何创作出快乐的歌词和歌谱,却完全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他们写过很多令世人非常喜欢的轻歌剧,可是他们却没有办法控制他们的脾气。他们只不过为了一张地毯的价钱而争吵多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苏利文为他们的剧院买了一张新的地毯,当吉尔伯特看到账单有差错时,大为恼火。这件事甚至闹到了公堂上,从此两个人至死都没有再交谈过。苏利文替新歌剧写完曲子之后,就把它寄给吉尔伯特,而吉尔伯特填上歌词之后,再把它们寄回给苏利文。有一次,他们一定要一起到台上谢幕,于是他们站在舞台的两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鞠躬,这样才可以不必看见对方。他们就不懂得应该在彼此的不快里定下一个“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而林肯却做到了这一点。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一次,林肯的几位朋友攻击他的一些敌人,林肯说:“你们对私人恩怨的感觉比我要多,也许我这种感觉太少了吧:可是我向来以为这样很不值得。一个人实在没有时间把他的半辈子都花在争吵上,要是那个人不再攻击我,我就再也不会记他的仇了。”

我经常告诫人们,要在忧虑毁掉你之前,改掉忧虑的习惯。为此,我给人们列出了以下几条规则:(1)让自己不停地忙着,忧虑的人一定要让自己沉浸在工作里,否则只有在绝望中挣扎。(2)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小事烦心,要记住:“生命太短促了,不要再为小事烦恼。”(3)让我们看看以前的记录,问问自己,我现在担心会发生的事情,可能发生的概率是多少?(4)适应不可避免的情况。(5)任何时候,我们想拿出钱来买的东西和生活比较起来不算好的话,让我们先停下来,用下面三个问题问问自己:

①我现在正在担心的问题,到底和我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在这件令我忧虑的事情上,我应该在什么地方放下“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然后把它整个忘掉?

③我到底应该付这个东西多少钱?我所付出的是不是已经超过它的价值呢?第二章微笑赢得美好人生

卡耐基对微笑有着这样的描述:它在家中产生,它不能买,不能求,不能借,不能偷,因为在人们得到它之前,它是对谁都无用的东西。它在给予人之后,会使你得到别人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休息,失望者的阳光,悲哀者的力量,又是大自然免费赋予人们的一种解除苦难的良药。

纽约一家极具规模的百货公司里的一位人事部主任,在谈到他雇人的标准时说,他宁可雇用一个有着可爱笑容,但只有小学学历的女孩子,也不愿意雇用一个冷若冰霜的哲学博士。如果你希望别人用一副高兴、欢愉的神情来对待你,那么你自己必须先要用这样的神情去对别人。

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他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

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个热情的问候、温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

斯坦哈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班,他给我的感觉是那种很严肃的人,在他脸上难得见到一丝笑容。他结婚已有18年了,这么多年来,从他起床到离开家这段时间,他难得对自己的太太露出一丝微笑,也很少说上几句话。家里的生活也很沉闷。有一天,他得到一位成功学大师的指点,这使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早晨他梳头的时候,从镜子里,看到自己那张绷得紧紧的脸孔,他就对自己说:斯坦哈德,你今天必须要把你那张凝结得像石膏像的脸松开来,你要展出一副笑容来,就从现在开始。坐下吃早餐的时候,他脸上有了一副轻松的笑意,他向太太打招呼:亲爱的,早!太太的反应是惊人的,她完全愣住了。可以想象到,那是出于她意想不到的高兴,斯坦哈德告诉她以后都会这样。从那以后,他的家庭生活完全变样了。

现在斯坦哈德去办公室时,会对电梯员微笑地说:你早!去柜台换钱时,面对里面的伙计他脸上也带着笑容;甚至在他去股票交易所时,对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他的脸上也带着一缕笑容。

不久,他就发觉人人都反过来对自己开始微笑了。斯坦哈德觉得微笑每天都带给自己许多财富。斯坦哈德也改掉了原来对人直接批评的习惯,他把斥责人家的话换成赞赏和鼓励。他再也不讲我需要什么,而是尽量去接受别人的观点。这些做法真实地改变了他原有的生活。现在斯坦哈德是一个跟过去完全不同的人了,一个更快乐、更充实的人,因拥有友谊和快乐而更加充实。

看到这里,你也许觉得自己确实该笑了,那怎么去做呢?至少你有两件事可行。要强迫自己微笑。如果你独在一处,可勉强自己吹吹笛子,或哼哼调子,唱唱歌。做出快乐的样子,那就能使你快乐。已故的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曾说过:“行动好像是跟着感觉走的,可是事实上,行动和感觉是并行的。所以你需要快乐时,就要强迫自己快乐起来。”

每个人都希望和别人友好地相处,但只有一个确实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控制你的情绪,使自己努力对别人微笑。那么,别人也会反过来对你微笑的,并且会变得愿意和你交往。

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人际交往的高手,那么就应该谨记:将微笑作为你的通行证。牢记他人的名字,可以赢得好感

也许你曾经抱怨:“我的记性太差了。刚见过一个人,眨眼就忘了他的名字。”其实,并不是你忘了他人的名字,而是第一次见面时,你根本没有认真听清对方叫什么。

记忆名字与辨认面孔是认识人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会出现人名与本人对不上号的现象。

卡耐基告诉我们:姓名是最甜蜜的语言,如果你能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记住他人的名字,这会使你更容易走向成功。

吉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在46岁时得到4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学位,并成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负责人,最后爬上了美国邮政部长的宝座。因为他有个专长——一次见面,就能牢记对方的姓名。

吉姆在身居要职之前,是一家石膏公司的推销员,就是在这个职位上时,他发现了赢得他人喜欢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他与别人初见,就将对方的姓名、家庭情况、政治见解等牢记在心,下次再见面时,不论相隔半年或一载,都能问问对方家里人的情况及庭院里的树长得怎么样之类的问题。难怪认识他的人都非常喜欢他。

吉姆早就发现,一般人都对自己的姓名十分关心,如果有人记得对方的名字,就会使对方产生莫大的好感,这比无聊的奉承话更具说服的魔力。相反,忘记或写错别人的名字,很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麻烦。

对方若是显要人士,就更应用心记住。自己空闲时,就在笔记本上写下别人的名字,集中精神记忆。拿破仑三世记名字的办法是用心、手、眼、耳、嘴,虽然比较麻烦,却很有效果。说出对方的姓名,这会成为他所听到的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无疑也会为你的人际关系增加一个重要的砝码。不要吝惜自己真诚的赞美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及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我们在付出了必要劳动和热情之后,都期待着别人的赞美。那么,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首先慷慨地奉献给别人,这无疑是在给你的人际交往添加润滑剂。

世界上的人大都爱听好话,没有人打心眼里喜欢别人来指责他,就是相濡以沫的朋友,你批评几句,对方往往脸上也有挂不住的时候。

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斯金诺通过一项实验研究证明,连动物的大脑,在收到鼓励的刺激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也会开始起劲调动子系统,从而影响它行为的改变。同样的道理,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期望和享受欣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

林肯有一次在写信时,开门见山地说:“任何人都喜欢受人奉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美。”

人类正是因为有这种渴望与价值的冲动,才会有人在一文不名、目不识丁、帮人打杂的情况下,仍不惜花掉仅有的微薄工资,去买法律书来看,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个可怜的杂工并非虚构,他就是美国前总统林肯。人类大部分的成功和失败都源于对这种需求的满足。许多在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伟人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这种取人之术——真诚地赞美他人。罗斯福的才能,就表现在对正直人给予恰当的称赞上。毛泽东也不例外,更是赞美别人的专家,他赞美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赞美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赞美解放战争中的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真可谓是用赞美的手段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人。

我们往往不惜一切,去供给我们的家人、朋友生理所需的养分,但却从未注意到他们的自尊一样需要细心的灌溉、滋养,适度的赞美和鼓励将会像一首优美的乐章一样,在他们心中萦绕不去。

当然,如果赞美并非发自内心,而是流于一种肤浅、做作的巴结或谄媚,将是毫无意义的。那种虚假的并非发自内心的赞美,就像假钞一样,胡乱使用,早晚会惹来一身麻烦。

人一生中,除非碰上了什么重大问题,否则,至少有95%的时间都花在想自己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肯稍歇片刻,试着去想想别人的优点,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诚地赞美别人,而不至于口是心非,纯为外交辞令式的恭维谄媚了。

只要给予他人由衷的认可和毫不吝惜的赞美,人们自会感怀在心,牢记着你的每一句话,甚至在你早就忘掉自己的赞美之后,他们仍将视同珍宝般反复地在记忆中取出,慢慢地品味、咀嚼。倾听他人的声音

人们都喜欢听自己的声音,当他们希望别人能分享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经验时,就需要听众。这是一种十分微妙的自我陶醉心理:有人愿意听就感到高兴,有人乐意听就觉得感激。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做一名好听众也不失为一个绝妙的方法。

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在企业界也有很大的功效。譬如说,一名推销员向某位顾客推销时,对顾客提出的种种问题表示关切,顾客就会感到很开心。此时,顾客不仅乐意讲,也愿意听你讲,这是一种互惠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商谈成功的第一步。无论是哪一种顾客,对于肯听自己讲话的人都特别有好感。

一言以蔽之,能成为一名好的听众,有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善于倾听等于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在生意上,因漏听而导致失败的例子相当之多,换言之,漏听所造成的失败概率相当大。因为,如果上级有指示下来时,若没有听清楚或有所误解,事情就无法处理得尽善尽美。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当然就不能算是成功。因此,你应当训练自己“听”的能力,努力使自己不致因发生听觉上的错误而导致失败。如果你目前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现在开始培养,还不算太迟。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在杞人忧天,但会听的确是人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否则就无法听懂别人所说的话,也无法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缺乏听话能力会使你在攀登成功阶梯时倍感吃力。“精神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愈多,就愈表示一个人达到成功的能力愈大。而获得新知最快的方法,就是聆听别人说话。因而我们要用心倾听对方的话。我们没有必要把技巧想象得那么难。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所必需的交流技巧呢?在和不熟悉的人交谈时,最重要的是要有与人交流的渴望,愿意与对方交谈,并且在交谈时态度真诚自然,不能表现得过分亲热。当对对方所说的内容不了解时,可以这样说:“这好像是个挺有趣的话题,我不太了解,你讲给我听听吧!”否则不懂装懂地跟着瞎侃,谈话就很难进行下去了。与人交谈时,作为听者能感兴趣地听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能做到感兴趣地听,交谈就会取得90%的成功。在自己作为谈话者时,对方很感兴趣地听你讲话,你当然会愿意继续说下去。所以,使交流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对对方所谈的话题感兴趣并且用心听对方的谈话。

当然,也不能只是听对方的谈话,自己偶尔也要跟着说几句,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对方说:“我对钓鱼很感兴趣。”这时如果能这样说:“我没钓过鱼,但钓鱼一定很有意思吧!”或“您有把钓到的鱼亲手做成菜吗?”对话就可以顺着自己的问话展开,谈话也就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可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

人们的交谈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交谈时说者和听者双方互相配合才能使谈话进行下去。按照说者和听者互换位置的规则,交谈才能够平稳地进行下去。这种规则如交通规则一般,即使没有警察指挥,大家也都会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否则便会造成交通堵塞。交谈的规则虽然没有交通规则那样明显,但也是被严格遵守着的。

交流是相互的、双向的。在听完对方的谈话后,自己也要说一些自己的话题。比如可以这样说:“我有一个亲戚,他是个钓鱼迷……”这样就得以让自己说一些话题,使自己变成说者,对方变成听者。这样不断互换位置的谈话就好像投接球的练习一样,是交流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第三章收获珍贵友谊的方法以诚待人,赢得朋友

朋友,是我们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安慰,是我们生活中的助手与参谋。但是,朋友并不会无缘无故地为你提供帮助,只有当你成为一个他们所欣赏赞美的人,他们才能热情地、无私地对你提供帮助,使你摆脱困境。

有的人号称其朋友无数,可是,一到大难临头,朋友便各自飞散。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这种局面呢?

因为他没有用真诚去打动人,而是过于注重形式主义,给别人一种轻浮的感觉。而那些能够抓住朋友的心、赢得别人尊重的人,都是一些以人格的力量、诚挚的态度对待朋友的人。“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诚,在两个月内就能比一个要别人对他真诚的人在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这是戴尔·卡耐基讲的一种交友秘诀。是的,如果我们只对自己真诚,而对别人不真诚,是不会交到朋友的,这个道理很简单。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阿德勒说:“对别人不真诚的人,他一生中困难得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这种人。”因为这种人没有朋友。他不能给人以关心和帮助,别人也不会关心和帮助他。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朋友众多。他交友,并不以名气为准,不少名气不大或者地道的小人物,也和他成为莫逆之交。在他的朋友中,有政治家、作家、画家、医生、教师,也有老板、经理、工人、警察、拳师、花匠、店员、司机、厨师和家庭妇女等。

为什么他有这么多的朋友呢?原因就是他对任何人都真诚。“朋友”二字,对他来说至高无上。

在家中,他不爱说话,相当严肃,可在朋友面前时,他的话相当多。只要朋友一来,他便停止自己的写作,一切都围绕朋友转。他家的客厅,他的时间,甚至连他的心永远是向他的朋友们敞开着的。远方的朋友来拜访,海明威都要约至餐馆相聚。这也是他的规律。

海明威爱画,也就爱和画家来往。虽然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负过伤,腿脚不便。但每次大小美展必到,还要当场掏钱买画,尤其专买还未订出的画或者少有人订的画。他愿意让每个人都不受到冷落,他愿意让每个画家都受到社会尊重。很多画家生活比较窘迫,他们常常拿些自己的作品来让海明威挑选。海明威绝不让他们扫兴而归,总是高高兴兴地留下一两幅,而且立即付稿酬。于是,一时间他家里画家们络绎不绝。正是这样,海明威赢得了众多人的尊敬和信赖。

一个人若老是对别人冷冷淡淡、只顾自己、打自己的算盘,那么他一辈子都很难交到朋友,也没有人愿意请教他;但假使他能够常常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的利益着想,那么他就能获得别人的信赖。

你以真诚待人,必能得到他人真诚的回报。用理性的头脑去寻找诤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性,对待朋友的态度和原则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每天向你耳边尽吹好听之言,有的人经常给你提个醒,或者提出批评。看到你不对就修理你;有的人热情得如火如荼,也有的人冷漠如冰;有的人与你交友是因为你对之有利,有的人交友则完全是出于一片衷心……

经常给你提出批评意见的朋友似乎有点令人讨厌,因为他说的都不大中听。你向他道出一些自认得意的事,他却偏偏给你泼来一盆冷水;你热情地向他描绘自己满腹的理想与计划,他却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问题,有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你做人做事的缺点数落一顿。反正,你听到的都是一些不顺耳的话,这种人看来还真有点让人讨厌。但如果你对现实社会冷静思索一番就会发现,其实这种人大有可交的一面。如果你错过了这样的人,那未免有点可惜。

按照现代人的处事原则,一般人都会尽量不去得罪别人。大都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一些属于实情却让人讨厌的真话。当然,那些说好听之言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而且这也是一种交际的手段。但如果从交友的角度来看,只说好听的话,就失去了做朋友应尽的义务。

明知你有缺点而不说,还偏偏说些动听的话,这算什么朋友?如果他还进而“赞扬”你的缺点,则更是别有居心了。这种朋友就算不害你,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

碰到光说好话的人便乐意得不得了,不知是非;如果他人之言稍有不顺,就觉得别人不怀好意、心术不正,或者有意给自己难堪。这两种交友的态度都是不对的。如果细加思索,你就不难明白这两种朋友孰好孰劣了。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很多这种只说好话的人,也是因为有很多人喜欢他们如此。

如果有人还经常给你提出一些意见,你首先应觉得这种人可贵。然后你再对之细加分析。如果他所提逆言都是事实,对你有利,那就是“忠言”。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这种人你就应该与之诚交、深交,因为他值得一交。当然也有不怀好意的逆言,如果他所说的经常与事实不符,甚至无中生有,有时还当众让你难堪,那就要分析一下其真实意图了。“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父母对待子女的情形,有些父母对孩子是责之骂之,子女有什么“雄心壮志”,父母也总是想办法替他踩脚煞车,不让他脱缰而去,他们难道是为了与自己的孩子过不去吗?显然不是。他们是为孩子好,怕他们受到伤害,遭到失败。这是为人父母的至情所在。

因此,碰到那些经常提醒你、在你冲昏头脑时给你浇点冷水之人,你要好好想想:这种人是否诚心对你?你是否应该好好与之交往?也许你会因此交到一个难得的诤友。第四章理性看待自己的工作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

我们的社会中现在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是认真、负责的,而是抱着一种“混”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每个月将工作“混”过去,将薪水“混”到腰包里,就将单位的上司或者公司的老板骗了:瞧瞧,我并没有好好上班,可工资一分钱也没少拿。

为了不认真地工作,他们费尽了心血,找各式各样的借口,所花费的精力和“聪明才智”,很可能比真正的工作还要多。

这些人,可能都自以为是聪明人,因为他将别人骗了还将工资骗到了手。如果这些人真以为自己是聪明人,那我们真该为这些人惋惜:因为他们实在算不上是聪明人。他们以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似的,其实他们骗的不光是别人的薪水,还骗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到最后他们就会发现,原来吃亏最大的是自己,而不是上司或老板,更不会是那些认真工作的人。因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显示出他是否有担负更大的责任的可能,这同时也决定了他在事业上的成就。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一种积极的工作观,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只要你这么做了,你就会发现,你从这种观念中受益匪浅。

与其绞尽脑汁地想着自己怎样能够“混”下去,还不如简单一点,将这些精力放在工作上,说不定你因此会在工作中取得非凡的成绩!

一个对工作热忱、积极的人,无论他眼下是在挖土方,或者是在经营着一家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并对此怀着深切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热忱的人,不论他在工作中遇到多少困难,或者需要多少努力,他都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进行。只要你抱着这种态度,你就一定会成功,就一定会达到你人生的目标。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热爱我们的工作,对工作态度热心、认真,其实就是对我们的生命热心、认真,是一种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体现。所以,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与其频繁地改变自己的工作,还不如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态度。因为改变工作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而改变工作态度,用一种热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远离恶习,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卡耐基认为,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恶习和不良习惯,都是后天慢慢养成的,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来讲,有些习惯虽然不好,但它们可能无碍大事,不会产生直接的冲突和严重危害;而有些不良习惯则是我们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大敌。对于后者,我们应该努力改正,并坚决摒弃,否则,这些恶习会影响我们终生。下面是卡耐基建议我们在工作中应克服的几种不良习惯:(1)忌办公桌上乱七八糟。如果你到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参观,就会看到天花板上有几个醒目的大字,那是诗人波曾所写的:“秩序是天国的第一要律。”秩序也应是商界和生活的第一要律。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很多人的桌上老是堆满了文件和资料,可有些东西一连几个星期也不曾看一眼。一位新奥尔良的报刊发行人说,他的秘书有一天为他清理办公桌的时候,终于找到了失踪两年的打字机。

卡耐基认为,当你的办公桌上乱七八糟、堆满了待复信件、报告和备忘录时,就会导致你慌乱、紧张、忧虑和烦恼。更为严重的是,一个时常担忧万事待办却无暇办理的人,不仅会感到紧张劳累,而且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2)忌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白手起家的查理·鲁克曼经过12年的努力后,被提升为派索公司总裁,年薪10万,另有上百万其他收入。他把自己的成功归于两种能力。鲁克曼说:“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因为这一时刻我的思考力最好;我计划当天要做的事,并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

全美最成功的保险推销员之一弗兰克·贝特格,每天早晨还不到5点钟,便把当天要做的事安排好了——是在前一个晚上预备的——他定下每天要做的保险数额,如果没有完成,便加到第二天的数额,以后依此推算。

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人能永远按照事情的轻重程度去做事。但如果你事先制订好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做事,总比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要好得多。(3)忌将问题搁置一旁,而不是马上解决或做出决定。赫威尔是卡耐基的学生,后来成为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的董事之一。他告诉卡耐基钢铁公司董事会开会时常拖拖拉拉,许多问题被提出来讨论,却很少做什么决定,以致大家得把一大堆报告带回家研究。

后来。赫威尔说服董事长做出一个规定:一次只提一个问题,直到解决为止,决不拖延。表决之前或许需要研究其他资料,但为了让问题真正得以解决,除非前一个问题得到处置,否则不讨论第二个问题。这种办法果然奏效:备忘录上有待处理的事项解决了,行事表上再也不是排满预定处理的进度。大家不必再抱一大堆资料回家,也不用被尚未解决的问题弄得惴惴不安。

这不仅是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的好方法,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适用的有效原则。(4)不会组织、授权与督导的缺憾。在日常工作中,许多人常因不懂得授权他人,因而提早进入失败的坟墓。

这些人事必躬亲,结果被那些烦琐细节所湮没,难怪他们常常感到匆忙、忧烦、急躁和紧张。

有关研究表明:一个大企业的高级主管,如果不懂得组织、授权与督导,通常在五六十岁时即死于心脏疾病——这是长期紧张忧烦的结果。

所以,要使你不至于过度劳累与忧烦,你也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学会组织、授权与督导,让你的同事或部下帮你完成工作。

卡耐基告诫我们,如果你想获得平安快乐,就一定要克服不良的工作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赢得打开成功的钥匙

很多人以为只要拥有一部成功的宝典,就可以一夜之间功成名就,这显然是极其错误的。对此,卡耐基一再告诫我们:一张地图,不论它有多么详细,比例尺有多么精密,绝不能够带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一寸。一本羊皮纸的法禅,不论它有多么公正,也绝不能够预防罪行。一个卷轴,绝不会赚一分钱或制造一个赚钱的字。只有行动,才是导火线,才能够点燃地图、羊皮纸、卷轴的价值。行动,才是滋润成功的食物和水。因此我们必须铭记“行动”这个成功准则,绝不拖延和犹豫不决。

我们不逃避今天的责任而等到明天去做,因为,明天之后永远还有明天。让我们现在就采取行动吧,即使我们的行动不会马上为我们换回财富,但是,动而失败总比坐而待毙好。即使财富可能不是行动所摘下来的那个果子,但是,没有行动,任何果子都会在藤上烂掉。

我们现在要采取行动!我们现在要采取行动!我们现在要采取行动!从今以后,我们要一遍又一遍地,每一小时、每一天地重复这句话,一直等到这句话重复得像我们呼吸的次数一样多,而跟在它后面的行动,要像我们眨眼睛那种本能一样迅速。有了这句话,我们就能够振作精神,实现使我们成功的每一个行动,迎接失败者躲避的每一次挑战。

我们要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句话。当我们醒来,而失败者还要多睡一小时的时候,我们要说这句话,接着从床上跳下来。当我们走进市场,而失败者还在考虑是否遭到拒绝的时候,我们要说这句话,并立刻面对我们第一个可能的顾客。当我们遇到人家闭着门,而失败者带着惧怕和惶恐的心情在门外等待的时候,我们要说这句话,并随即敲门。当我们面临诱惑的时候,我们要说这句话,抄大路行动,离开邪恶。当我们想停下来明天再做的时候,我们要说这句话,并立刻行动,完成另一次推销。

只有行动才能决定我们在市场上的价值,要想扩大我们的价值,就要加强我们的行动。我们要走到失败者怕走的地方去。

当失败者想休息的时候,我们却要工作。当失败者仍在沉默的时候,我们要说话。当失败者在制订庞大的计划去访问一家客户的时候,我们却要访问10家能够买货品的客户。当失败者说太迟的时候,我们要说已经做好了。

我们只想着现在,明日是为懒人保留的工作日,而我们并不懒惰。明日是使邪恶变好的日子,而我们并不邪恶。明日是衰弱变强壮的日子,而我们并不衰弱。明日是失败者要成功的日子,而我们并不是一个失败者。

狮子饥饿的时候会吃,苍鹰渴的时候会喝,如果它们不采取行动的话,两者都会灭亡。

我们要饱食成功与富裕,我们渴望幸福和心灵的宁静。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我们就会在失败、贫困和彻夜失眠的生活中灭亡。

成功不会等待,财富也不会从地下冒出来,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她就会许配给别人,永远弃我们而去。

所以,我们要从现在起去行动,为成功、为致富而义无反顾地行动。要知道,只有行动才是成功的捷径。第五章创造幸福生活的根基家需要爱,而不是工作

在面对各种工作与生活方式对家庭形成的挑战时,你必须要给家庭生活一些空间、一些氛围,尽量让工作与家庭取得一种平衡。当你把家庭也当作一种工作场所后,你便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表达与家人的亲情与爱,更没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空间。这时,你一定要问问自己,家庭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好好想想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如果说家庭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生活的空间,一片可以独处而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净土,那么你最好不要把工作带回家。虽然家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但是任何一个温馨的家庭都会由于繁重工作的“践踏”而变得不再和谐。请看下面这则例子:

艾森伯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商人,虽然他很敬业,虽然他认为“家与办公室将走向融合”,但是他从不会在妻子面前为一天的工作而表现出任何沮丧,也从不会丢开女儿去写自己的文书,他经常会抱着女儿,给她讲《白雪公主》等许多童话故事,女儿会听得非常入神。

一次,他却意外地将工作带回了家。那也是他印象最深的一次:“那次,女儿继续让我给她讲一些童话故事,起先我只想哄她入睡,这样我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份工作计划。可是,她并不放过我,我只能冲着她大声喊:‘你这个讨厌的小东西,到底有完没完?快去睡觉,我还有工作要做!’女儿委屈地哭了,她告诉她的母亲,我对她是多么的不友好,所以,那次我与妻子吵了一架,妻子最后问我:‘你认为家庭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回答她说:‘给我一点点时间,让我把工作做完。’妻子虽然原谅了我,但是我突然间意识到,工作开始侵占家的空间与时间,对和谐的家庭生活正在形成威胁。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将工作带回家过,我的家庭又恢复了原来的和谐与幸福。”

家庭需要的是爱,并不需要工作。当你忙碌了一天后,希望自己回到家里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如果整天都让紧张的气氛充斥着自己的家庭,第二天你还会有高涨的工作情绪吗?还会有充沛的精力加班加点吗?不论你的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需要为家庭付出一份真爱,因为除了家庭,永远没有谁会支持着你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健。品味生活的艺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种生活状况迥然不同的人。一种人是每天风风火火,又忙家务,又忙孩子,又应付工作,又应酬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际,又惦记着股市行情,又盘算寻找一份第二职业,又关注着分房动向和职称评定,又算计着如何赢得领导信任以谋个一官半职,如此等等。总之,他们是行踪不定,难得清静,一副大忙人的样子。但是,他们实则是忙乱不堪,制造噪音,不自觉地干扰他人平静的生活。他们的办事效率是否高效、生活是否充实姑且不论,但客观地讲,活得好累,想必是他们想否认也否认不了的人生感受。

而另一种人,则与之截然相反。他们不但把家务和孩子料理得十分周到,井井有条,而且工作干得有条不紊,人际关系正常和谐。他们也不是不关心职称、住房什么的,甚至也可能与股票、第二职业之类的东西有关系,但是,他们却以高效的工作成绩、平和的人际关系和高超的生活艺术等,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称赞。他们给人一种特别有条理、特别自信、特别轻松愉悦的感觉,其自身的内心感受,想必也大概如此吧。

那么,纵观如上两种人的生活,一定会有人感到不解。其实,道理很简单,那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所走出的不同生活轨迹——由于他们处世哲学不同、个人素质不同、生活艺术不同,所以才走出了截然不同的生活之路。正因如此,他们在工作、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收效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他们或者不甚清楚自己为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于是无聊、迷惘、今天不想明天、明天不回首昨天,生活失去了目标;他们或者生活总不得要领,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有时乱串角色,四处流浪;有时自行设计角色,结果迷失了自我。这都是由于他们不懂得科学生活的艺术所致。

47岁的美国人南希,在众人的眼中是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她独立,能干,有私人小汽车,在郊区还有一套不错的大房子,经常有机会出入一些重要聚会。很多人都羡慕南希,可是她却有许多别人不知道的烦恼。南希说:“虽然我的一些成就让人刮目相看,我却想不透大家夸赞我什么。我这一辈子都在努力成就这样或那样的事,可是现在我却怀疑‘成就’究竟是指什么了。我永远在压力下工作,没有时间结交真正的朋友。就算我有时间,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结识朋友了。我一直在用工作来逃避必须解决的个人问题,所以我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地去完成,不给自己时间去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工作。假如时间可以退回去十年,我会早一些放慢脚步考虑一下,学会用心地生活,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感觉疲乏了。”

过一种简单生活,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艺术和哲学。它首先是要外部生活环境的简单化,因为当你不需要为外在的生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时候,也就能为你的内在生活提供更大的空间与平静。之后是内在生活的调整和简单化。这时候的你就可以更加深层地认识自我的本质,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身体和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人的身体被调整到最佳状态时,人的精神才有可能进入轻松时刻;而当人的身体和精神进入佳境时,人的灵魂,也就是人的生命力才能进行简单化,然后才能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你是否体验刚刚从身边溜走的生活?你是否真正明白自己现在的感受?你的时间为什么总是很紧张?有没有更简单一些的生活方式?也许你早已经习惯了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你不必离开它,更不必让生活后退,你只需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态度,改变那些需要改变的、繁杂的、无真正意义的生活,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无论你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你都可以享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可以感受蓝天、空气、阳光和大自然的魅力,都可以追逐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和友谊,进而营造快乐的生活氛围。对生活琐事说“不”

有相当一部分人把他们的大好时光浪费在生活琐事上,常常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没有任何价值的事。这样并不能使他的生活过得有意义,相反,只能使他为生活所累。当一艘轮船的载重已经威胁到航行的安全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那些无价值的货物扔向大海。我们应该学会无视那些琐事,让它们顺其自然。否则,只会让自己感到烦躁而没有任何好处。

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总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就像别在衣服里面的别针,你拿不掉它,它却不时地戳痛你。

生命短暂,精力有限,我们没有资本供自己挥霍。如果想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天,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去做值得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许多人在小事上空耗精力,真正的大事却没有足够精力去做。就像有漏洞的锅炉,蒸汽在没有驱动活塞,产生能量之前,已泄漏得一干二净。这种人往往是白费力气,于己于人毫无用处,甚至总是帮倒忙。

众所周知,现在有些追求时髦的青年常常花大半天的时间,在精品店、时装店里挑一些平时根本不穿的衣服,有时逛了大半天却不买一件,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如果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诸如此类的小事上,真是太可惜了。如果能把这样的时间用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上,或者用来帮助他人,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则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的社会上,把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浪费在无聊之事上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会不惜代价去挑选一些很精致、但自己平时却不太用的东西。要知道,在选择物品时有着较高的品位很重要,也很必要,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分地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琐事上,则是可鄙的,如果形成习惯就更不幸了。

有选择地抛弃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这样,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第二卷积极思考第一章人要有自信自卑是一种流行病

人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卑且不确信自己力量的人是不可能感受成功与快乐的,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拥有这一切。自卑、丧失自信会阻碍人们到达理想的彼岸,但自信却引导人们走向成功。谁都不能低估精神力量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才更为希望能够借助此书的力量,帮助读者从建立自信开始,逐步释放内在的巨大潜能。

这世间依然有那么多人无法突破自卑感这一“流行病”的困扰。如何摆脱这种心理情结的折磨?尝试做几步努力,自然而然你会慢慢习惯不再害怕它,你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信念。信念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许多人打小就有自卑感,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孩童时代,因为个子瘦小我深感痛苦。尽管我是名田径队员,精力充沛,身体健康结实得像枚钉子,但看起来却是非常纤瘦,为此我十分懊恼。我无时无刻不在想自己怎样才可以变胖,怎样才可以不再被人取笑叫做“皮包骨”。我痛恨这个绰号,一心想成为大家口中的“肥仔”。每天我都梦想自己可以长得粗壮,哪怕是胖得没有人样。我使尽浑身解数:喝鱼肝油和奶昔,吃无数带果仁和奶油的巧克力圣代冰淇淋,吞下数不清的蛋糕和馅饼,但是结果却丝毫没有改变,我还是那么瘦。有多少个夜晚我睁着眼躺在床上苦思冥想,一直到30岁的某一天,砰的一下我忽然发现自己胖了。我看到自己浑身上下的肉都鼓了出来,这下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了。为此最终我不得不付出同样痛苦的代价才减掉20千克的重量,恢复到相对正常的体形。

第二件痛苦的事情是,我出生在牧师的家庭里,并且周围不断有人向我提醒这一点。我不喜欢自己做牧师的孩子,因为别的小孩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儿,但我不行。因为无论我做什么,人们都会说——“啊,你是传教士的孩子。”所以我不想当传教士的儿子,做他们的孩子总要表现得友善而又谦虚。我的理想却是成为人们口中的硬汉。因为叛逆,那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总想着如何违背教规,所以可想而知:牧师孩子的名声总是不怎么好。对天发誓,那时候的我最不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和父亲一样的传教士。

不仅如此,我们家的所有成员在当地都有很好的口碑,每个人都是演讲高手,这也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他们曾经让我尝试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结果差点把我吓死。虽然事隔多年,但直到现在每当我上台讲话时都会忍不住回想起当初痛苦的情景。

每当感觉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或是失去自信的时候我都会拿出《圣经》。我总是一边阅读一边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情,屡试不爽。《圣经》也有它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驱赶内心的自卑。于此,饱受煎熬的人们可以找回丢失的力量,最终战胜自我。

以上分析了许多自卑感产生的原因。无论原因如何,自卑情绪都会阻碍自身力量的释放。在这里面有些是受童年情绪的影响,有些是由环境压力造成,有的甚至是我们在不经意间自己附加上的。总而言之,最终的结果是自卑感成了我们性格阴暗面中的一部分。

或许你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兄长。每次他得A时你都只得C,于是你就觉得自己永远都无法超越他,因为这点成绩上的差异你便认定了自己今后的失败。很明显你从没想过,许多在学校里表现得并不出众的人,在走出校园后会变得非常成功。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优等生并没有能够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散发他的光彩,这或许是因为一旦毕业进入社会就再也没有人给他们打A了,而与此同时那些C等生却一直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现他们理想中的A。

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深度的自我怀疑,而想要消除这种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脑中充满坚定的信念。自我暗示给你信念

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暗示来获得信念。在另一章中我会专门讲述自我暗示的方法,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我暗示不需要追求模式,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特有的自我暗示。相反,表面、形式化、马虎的自我暗示则会是徒劳无功的。

我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位朋友有一个混血女厨。当被问及她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她告诉我普通的问题需要普通的自我暗示,但是“当大麻烦来临的时候我们需要更深刻的祈祷”。

已故的哈罗·安德鲁斯是我的挚友,他曾经给过我许多鼓励,也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商人和神学家之一。他说对于很多练习自我暗示的人来说,他们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我们暗示的时候信念不够坚定。“想要拥有无处不在的信念力量,”他说,“就需要进行深刻的祈祷。你的信念越坚定,你获得的方量也越强大。”无疑,他的话是正确的,问题越大,越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

诗人罗兰海斯曾经向我引见他的祖父。尽管老人在学识上无法与他的孙子匹敌,但是他的智慧却让我感到深深敬佩。他曾对我说:“自我暗示不允许心不在焉,哪怕是半分也不行。”只有当自我暗示的内容真正触及内心的怀疑、恐惧和自卑时,祷告才会有效,才能产生力量,巩固信念。

在此我还建议大家可以去心理顾问处寻求帮助,让他们教你如何获取信念。因为拥有信念,并且利用信念释放力量是需要技巧的,它如同其他任何一种能力一样需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提升。

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不安的事情,那么他的脑子一定会被这种消极情绪长期占据,但是如果他能换个角度,能够一直对自己灌输积极的思想并且树立坚定的信念,那么他的心里一定会充满希望,自信也会随之而来。在忙碌的日常活动中,人们总是需要给自己腾出一段时间来好好调整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去。所以如果可以,请在工作空隙也参照相同的方法,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信心。

现代人大都因为缺乏自信而自我困扰。在一项针对600名学生的心理调查中发现,其中75%的学生都缺乏自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信是一个大问题。每天,我们都会遇见许多胆小、畏惧生活以及不自信、没有安全感,怀疑自己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总是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或是抓住任何机遇,总是被一种自我营造的不安假象所左右。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到达心中的那个目标,一再退却,他们不敢于昂首挺胸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一味屈服于自己内心的恐惧,但其实很多时候这种情绪都是可以克服的。自信改变一切

人生坎坷,困难重重,层出不穷的问题让人们感觉筋疲力尽,可事实上,我们只不过是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将所有的力量冰封了起来,沮丧和失望的情绪也是因此而产生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重新鼓起勇气,点燃希望的火种。当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不再像当初那样畏惧、退缩。

我认识一位先生,在他所工作的那家公司里具有很高的威望,有趣的是他本身没有担任任何特殊的职务,却是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征服了所有人。他的思想方法非常与众不同,每当看到有同事陷入悲观情绪时,他都会用所谓的“真空吸尘法”来帮助对方驱赶忧愁。他会向当事人提问,借助他们的回答来帮助对方清理思想。在帮助对方消除完心中的消极思想之后,他会不断地灌输有关的积极主张,直到对方重新建立起积极的思想方法,能够重新以积极的眼光来认识事物真相为止。

同事们总是很钦佩这位先生,因为只要他一出手情况就会发生转变。自信能改变一切,这当然不是排斥客观的分析,但我们也应该明白自卑其实不过是一个心态问题,只要我们改变悲观的视角,就能恢复积极的生活态度。

可能有时你会感觉自己被打败了,失去了胜利的希望,但是请不要立刻放弃。坐下来,拿出一张纸列一个详细的清单,写出所有的有利因素。任何人若总想着不利的一面,就一定会觉得无法跨越面前的屏障。困难像道鸿沟,有时我们会假想它的存在,但是如果能够将精神力量现实化,能够时刻想着自己手中拥有的有利条件,并将它们提升到重要的位置,那么你将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克服所有困难。你的潜能会不断激发,在精神力量的激励下最后反败为胜。这世间最有力的信念、最有效的力量来源于对自我的信心。工作的时候想象你先前确信和感觉的东西是真的,确信、感知、相信它们的存在,这样信念的力量才能发挥,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自信与否取决于人的思维习惯模式。总想着自己会被打败的人一定会成为一个失败者。努力学习让自己拥有自信的心态,直到这成为一种习惯,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面对所有困难时都拿出足够的勇气,才能跨越障碍,而在有了自信之后,力量也就会随之产生。巴兹尔·金曾经说过:“勇敢向前,无限的力量会是你的后盾。”很多事实也都验证了这个真理。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你将会发现源源不断的力量向你涌来。

爱默生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胜利总与相信它们的人同在。”他还说过:“挑战你内心的恐惧,恐惧便会最终消散。”所以说自信和信念是驱散恐惧和不安的利器。

有一次,斯通威尔·杰克逊与部下一同讨论一个夜袭方案,这时候一名军官小心翼翼地反对道:“我觉得它行不通,我恐怕……”于是斯通威尔·杰克逊把手放在这位没有信心的下属的肩膀上说:“军官,永远不要向自己的胆怯屈服。”

战胜胆怯的秘诀是让内心充满信念、信心以及安全感,它们会帮你驱赶所有的怀疑和不自信。我曾经建议一个长期被不安和恐惧侵扰的人阅读《圣经》,并用红笔标出所有与勇气和信心有关的段落,将这些句子印到脑中,让最健康、快乐的思想充盈全身,结果这位男士最终从颤抖和绝望中找回了操纵力量的感觉。短短几个星期,他的改变非常惊人,一扫从前的绝望,他变得意气风发,如今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勇气,这也让他显得格外有吸引力。心态的调整让这位先生重拾自信并且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力量。九种克服自卑的方法

总结一下之前所介绍的方法。下面九条简单的规则就能帮助你克服自卑,获取信心。无数个成功的例子摆在眼前,若你也能做相同的尝试,必定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信念和力量。(1)不断在脑中重复一个场景,一个由你自己想象出来的胜利画面,将它牢牢固定在脑海里,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当需要时,你可以轻易将它想起。永远都不要将自己看成是一个失败者,永远都不要怀疑自己脑中的胜利画面。千万不要想着如何将想象中的胜利转化为现实,这是最危险的。不要过分担心后果,无论事态发展如何,都只要常常想想那幅画面即可。(2)当消极的念头偷偷溜进你的脑子里的时候,不要怕,唤起开心的记忆就可以赶走它。(3)不要害怕眼前的困难,因为障碍终究会被你跨在脚下,所以请不要在意。只要人们下定决心努力解决问题,那么所有的困难都会消失。困难是可以被人克服的,所以不要用害怕的念头将它们夸大了。(4)不要轻易地去敬畏一个人或者模仿别人。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你才是你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要记住,无论外表看起来多自信和坚强的人都会有害怕和自我怀疑的那一面,大家都一样。(5)每天说10遍:“信念与我同在,我将无坚不摧。”(6)让心理医生帮助你,告诉你该做什么。回过头来,探寻童年时期自卑和怀疑感产生的原因,懂得自我治疗的人才能彻底克服心理问题。(7)每天10遍,尽可能大声地朗读出来:“信念能帮我实现所有的愿望。”你可以从现在开始。想象这世间若真有魔法,那么这句话一定是最强的咒语,它能帮你驱赶所有的自卑。(8)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实力,然后再加上10%。人要自尊自爱,但也切忌骄傲自大。相信上帝赋予你的力量。(9)时刻提醒自己,自信会带领我们走过千难万险,因为我们正是从自信心那里源源不断地汲取生命的能量。第二章保持自己的活力意识点燃能量

大联盟棒球比赛进入了白热化,投手因为一个下午的体力消耗而连续丢失了几个球。在这节比赛中他的体力明显下降。但是比赛还要继续,为了坚持到底投手启用了自己的法宝。他只是简单地重复《圣经》中的一句话:“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上面故事中的这个运动员名叫弗兰克·希尔。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每当站在投手区的土墩上重复这段话时他便会感觉一股巨大的力量输入进了自己的身体里。于是凭借这股新力量,他坚持打完整场比赛。希尔解释说:“我用自己的意识来点燃最后的能量。”

思想会直接影响人的生理状态。想着自己已经筋疲力尽的人不可能使出力量。思想的信号一旦发出,机体便会开始做出一系列的反应,就像神经和肌肉,它们接受信息并且执行命令。如果人的思维一直紧张而活跃,那身体也会跟着不断行动。宗教的作用,从最根本来说就是对思想做出一种规范,并将这种经规范的思想传播出去。信念可以提升力量,所以人可以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得到足够的力量支持。信念可以帮助你完成所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借助人特有的精神力量,宇宙会将它的能量注入我们体内,帮助我们恢复原始的活力。所以说,这一能量传递过程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学会用自己的精神与宇宙对话。若是做不到这一点,人类的身体、思想与精神都会走向终结。我们都知道,只要有电源的存在,电子钟就可以永不停歇地工作,它会一直向人们报告最精确的时间。但是一旦我们拔掉了它的电源,电子钟的指针就会立刻停止工作,整个钟就成了一个不会走的废弃品。人与宇宙的关系就像是电子钟与电源。我们与宇宙相通,从宇宙那里直接获力。

许多年前我听过一场报告,演讲者在无数观众面前自信地说自己在过去30年内从未感到过一丝疲倦。这样的话不免让人怀疑。于是发言人为听众们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30年前,主人公也曾经是个失败的人,但是因为一次奇遇让他从此与上帝结缘,打那以后他就有了用不完的力量。凭借着上帝给予的源源不断的力量,他轻松地完成了所有任务。这乍听之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演讲者脸上写着的那份坚定,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者都为之动容。那是一份怎样坚毅的信念啊!

对我来说,上面那位演讲者所说的内容十分有理。因为其实他就是在讲述一个潜意识行为的过程。人类的力量其实就像一个水库,它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有关潜意识行为的内容,也做了无数相关方面的实验。在总结了众多的实验结果之后,我发现有关潜意识的力量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我也更加相信潜意识会以科学方式来为人们的思想和身体添加源源不断的力量。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在他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潜意识力量的作用。这位伟人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他身上所担负的重任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即便如此,只要需要,他依然能够随时担起新的责任。有人奇怪于他的精力怎会如此旺盛,其实这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小诀窍,一般情况下他能够十分轻松并且快速地处理对普通人来说十分棘手的问题。

我曾经有机会与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心理医生进行交谈。我一度担心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对这位科学家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因为毕竟在这样重的责任下,人很容易走向崩溃。可是医生对我的回答却是“不必担心”。“作为他的医生,我并不认为他有任何被击垮的迹象。这要归功于他超乎常人的组织协调能力。他总是将力气都用在刀刃上,没有半点浪费。他看起来就像是一台配合完美的机器,用很少的力量就可以处理所有的问题,而就算背负着重担也不会觉得有压力。他精打细算地用着每一分能量,得到的却是最大的收益。”“看来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拥有极高的工作效率。他总是有用不完的能量,是这样的吗?”我问。

医生考虑了一会儿说:“应该这样说,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与我们有着相同的情感,但更为重要的是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他的信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