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之路——大连市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报道选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18:53:13

点击下载

作者:大连市“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大连市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转型发展之路——大连市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报道选编

转型发展之路——大连市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报道选编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转型发展之路——大连市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报道选编作者:大连市“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大连市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排版:辛萌哒出版社:大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3-01ISBN:9787550504240本书由大家出版传媒(大连)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滕贞甫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由大连市“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大连市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的《转型发展之路——大连市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报道选编》出版了。这是大连市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主题活动的丰硕成果,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大连老工业基地实现转型发展的生动赞歌。“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在市委十一届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由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的“沸腾的黄渤海、崛起的金海岸”大型主题报道活动拉开了帷幕。7个多月的奔走,凝结着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执着汗水;370多篇翔实的报道,印证了对城市转型发展的深刻思索。他们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实际行动,解读城市发展,关切企情民意,倾听百姓声音,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他们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带着思考上路,深入挖掘我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自身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的新实践、新探索、新亮点。一个个事例,一组组数字,一幕幕图景……接着地气、带着底气、聚着人气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加深了群众对城市发展战略的认知与认同,激发了全市人民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自豪感、使命感。翻阅这一篇篇鲜活的报道,我分明感受到铿锵的时代脉动。这些来自黄渤海岸崛起的潮音,带来了城市发展的前沿讯息,令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彰显全域城市化浪潮中民生品质,是此次主题报道活动的关注点。各媒体精准地把脉全域城市化的发展特征,紧紧抓住群众的最大关注点,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将如何提升生态与环境质量,如何以较小的消耗获得较大的社会福利,如何不断改善民生,让市民和农民成为真正的受惠者,摆放到“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大连”的高度,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全域城市化的品质所在。

写活写透大中小型企业转型发展的“现在时”,是本次活动的着力点。记者从民生关注、社会关切、绿色发展前沿趋势等新闻视角,深入浅出地解读企业的转型发展。这些报道生动鲜活、朴素自然、言简意赅、真实可信,将企业的形象全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显得亲切而又陌生,有效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说它“亲切”,在于企业和这个城市的血脉相连,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说它“陌生”,则在于企业在转型发展中不断走向高端,令人刮目相看。

将众多中小企业推向城市发展的前台,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专栏报道中,既有新兴产业的领跑者,代表着大连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有虽然处在传统产业,却靠着艰苦创业的精神成为行业翘楚。无论从受众角度,还是从新闻从业人员的角度,走近并认识这些企业都显得十分迫切。这些中小企业的崛起、求新与求变,正预示着这座城市发展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坚持全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城市智慧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四化’统筹、协调推进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决策。深化“走转改”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围绕落实全会精神,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丰富实践呐喊、为他们的成功探索放歌。在选编出版之际,我借用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栏目的广告语,与全市的新闻工作者共勉——“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2013年元月(作者系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企 业 篇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百年大港发力 新一轮“以港兴市”赵蕴颖

2010年年底,大连港股份有限公司由H股成功回归A股,港口核心业务实现整体上市,成为国内首家拥有A股和H股双融资平台的港口类上市公司,此举也是大连港集团战略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为大连港更强更快的建设与发展拓宽了融资渠道。而此前的两年间,大连港集团决策层就已经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和物流需求的网络化要求港口企业加速转型,大连港要成为提升地区经济吸引力的源泉。“我们已经与大连港发展的‘再起点’相遇。”大连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邢良忠此前曾向媒体表示,依托港口“十二五”时期的战略转型调整,百年大港再启程,发力大连第二轮“以港兴市”。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大连港集团也迎来了全面实施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成为具有区域化发展空间、国际化竞争能力的港口综合物流经营人和港口资源开发运营商,大连港未来五年战略转型规划核心指向区域化发展和多元化经营。

作为大连港核心业务的港口物流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汽车、矿石、集装箱等码头的大窑湾是核心中的核心,如何在大连港战略转型核心规划的指导下推进各项业务的发展壮大?2011年的春天里,我们走进大窑湾,探寻核心港区转型进行时……汽车码头:也是非标准化汽车车间,提供改装、检测、融资一站式服务,实现获利点的多元化

在2011年1月,大连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0年码头业务吞吐量公告当中,汽车码头以全年超过12万辆的吞吐量和140.8%的增长率成为股份公司中当之无愧的明星。投资机构点评认为,“大连港汽车码头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已经步入全面实现盈利的阶段”。

从2006年7月正式投产到2008年正式形成运营规模和航线布局,大连港汽车码头在正式运营后的两年间业务迅猛增长。虽然同国内另外三个汽车码头——上海、广州、天津相比业务总量还有差距,但公司总经理魏明晖认为,“码头竞争的实质是腹地经济的竞争”。而大连港目前已经是腹地汽车产业密度最高的港口,拥有一汽、哈飞、奇瑞、华晨等众多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随着中国汽车消费的持续景气上升和自主品牌汽车逐步进入国际市场,码头吞吐量的需求势必不断增长。此外,大连港的天然区位以及不冻不淤的优势也受到了汽车企业的高度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连港集中力量突击加强汽车码头及物流的软硬件建设,一方面开通了广州、上海等内贸航线,南美、地中海、日本等外贸航线,另一方面全面提升码头功能汽车物流体系的日益完善,确立了东北汽车分拨中心地位。目前,汽车码头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入,哈飞、华晨将大连港作为出口基本港;上汽、广本、日产将大连港作为东北分拨中心;部分汽车生产企业直接布点大连。“多元化经营对于汽车码头而言意味着获利点的多元化,而不能局限于传统码头货品的靠装卸起家,在中转功能之外,完善汽车码头的增值功能。”魏明晖表示,汽车码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他说,“国际上很多现代化的汽车码头同时也是非标准化汽车车间,可以对到岸汽车进行改装、维修、提供检车和汽车金融服务。”

今年1月,大连港与上汽、奇瑞共建港航一体化滚装物流体系在芜湖开工建设;由大连港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建造的两艘2300PCC汽车滚装船中的第一艘“安吉8”号已在江苏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下水,这将增加汽车码头南北汽车的运量能力;汽车码头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港内铁路线的沿海汽车滚装码头,商品车能够在大连港顺利实现海铁联运……依托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连港汽车码头将继续向东北亚国际汽车中转港和欧亚大陆桥运输业务的重要口岸迈进。矿石码头:“你有多大船,我有多大港”“铁矿石物流业将迎来超大型船舶时代,大连港矿石码头的前景非常光明。”矿石码头公司党委书记李力底气十足。大连港目前拥有环渤海地区唯一的“超级”矿石码头,在国际船舶大型化趋势下,大连港矿石码头水深港阔、位于渤海湾入口的深水优势和区位优势将长期存在。

除了得天独厚的好条件,大连港矿石码头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矿石码头,年吞吐量稳定在3000万吨左右,“高效率、低损耗、卸大船”是矿石码头的金字品牌,目前还保持着全国行业内作业效率最高的纪录。

服务东北腹地经济,矿石码头主要为东北及华北地区的钢厂提供铁矿石及其他金属矿石的装卸、中转及相关物流服务。李力介绍说,目前到港的铁矿石2/3到东北腹地的钢厂,1/3中转到河北。因此,在巩固并加强与东北腹地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下一步矿石码头公司将继续拓展华北市场,大力发展中转业务,强化分拨、转运功能。据透露,目前公司正在通过参股河北省港口的办法,将码头“搬到”钢铁企业附近,实现服务延伸。

依托东北,辐射华北,面向东北亚,聚合矿石物流资源,打造矿、港、航、厂、商一体化的全程供应链和物流通道,2008年8月,世界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宣布,将在2020年前与大连港集团合作建设中国北方矿石分拨中心,大连港矿石码头正在向中国北方和东北亚重要的矿石分拨中心的目标持续迈进。“年内晚些时候,矿石码头的能级提升工作将结束,始终保证‘你有多大船,我有多大港’。”李力说,“大连港矿石码头将满足客户的一切需求。”2011年三大重点板块:区域化基本建设项目、股权项目、核心港区基本建设项目

今年的2月18日,大窑湾北岸东段围堰建设工程顺利实现合龙,2011年是大连港集团确定的区域化发展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年,核心港区再次迎来建设高峰。据悉,今年大连港集团的资本性投资总额将达179.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区域化基本建设项目、股权项目、核心港区基本建设项目三大重点板块。

与丹东市政府签署港口合作框架协议,大连长兴岛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与葫芦岛市政府、葫芦岛市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推进绥中港区煤炭码头建设……在坚定贯彻区域化发展的转型理念的同时,港口服务功能也在持续提升的过程中。

今年,在区域化基本建设方面,除长兴岛外,全部为新开工项目。年内将启动太平湾港工程建设;长兴岛30万吨级原油泊位具备投产条件,原油库区一期工程建成120万立方米储罐,公共港区东区完成两个泊位水工主体工程;丹东海洋红港区启动一期工程建设等。

核心港区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大窑湾集装箱二期工程15号泊位要具备投产条件,杂货及滚装码头迁建工程18号~20号泊位水工工程完工,后方陆域及配套工程完工,北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征林、征地和企业动迁,北防波堤、北岸疏浚和大窑湾航道北航段拓宽工程完工;新港18号~21号泊位工程完工,7号、8号原油罐组工程完工,9号罐组主体及配套工程完工,防波堤工程竣工;矿石码头泊位改造工程完工,4号堆场建成投入使用;金窑湾铁路下行疏解线和大窑湾疏港高速公路项目要完成集团承担的动迁和投资建设工作。

据介绍,今年上述重大项目将全面开工,明年年底前要力争有几个码头投入使用。(本文发表于2011年3月23日 《大连日报》)夯实软实力 大连港向第四代国际大港挺进王 辰

大连港对于大连,有太多的情愫夹杂其中。以港立市、以港兴市的大连港见证了大连百年沧桑巨变,而大连的发展更为大连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门槛眺望,作为拉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处于战略转型期的大连港正开足马力,在“航运中转型”港口、“加工增值型”港口和“资源配置型”港口的基础上,向着以航运能级、航运服务作为重要标志的第四代国际大港挺进。做“客户”的港口

往来穿梭的集装箱卡车、静静等待被运送到四面八方的汽车……这是记者在大连港采访时所看到的一幕。与前三代港口不同,第四代港口更加注重航运的能级与服务。因此,提升软实力,打造区域化优势成为大连港转型的关键。

在大连港的众多码头中,矿石码头称得上“三好学生”。走进矿石作业现场,四处都是静悄悄的,再也没有面朝黄土背朝天、人抬肩扛的情景,全部操作都由机械全自动化完成。

2004年,大连港矿石码头建成并正式投产,6年来,这里凭借着30万吨级矿石专用卸船泊位和一座15万吨级转水泊位,年吞吐量稳定在3000万吨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矿石码头。凭借着一昼夜作业效率15.6万吨的成绩,继续保持全国最高纪录。矿石码头公司党委书记李力告诉记者,“高效率、低损耗、卸大船”是矿石码头的金字品牌。

今年第一季度,矿石码头完成666万吨业务,超过了全年的平均每月任务指标。面对第四代港口的目标,李书记告诉记者,公司要以服务客户为导向,把客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今年码头还将进行扩建,一次性堆存能力将达600万吨。而“世界上有多大的船,我们就有多大的码头;客户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则成为努力的目标。加强增值服务功能 提升港口竞争力

在汽车码头的采访中,“服务客户”这一理念同样让记者印象深刻。作为中国四家专业化的汽车码头之一,大连港汽车码头是唯一一个区域内没有汽车厂的汽车码头公司。然而,随着今年奇瑞汽车、斯巴鲁汽车和曙光汽车项目的启动,这一状况很快就要结束。记者了解到,明年奇瑞和斯巴鲁项目将完成,奇瑞汽车的预期产能为3万台。

汽车码头有限公司的魏明晖总经理告诉记者,相对于传统的需求,现在的客户更看重辅助性功能、增值服务功能等在物流过程中的提升功能。魏总经理给记者打了个比方,比如客户在买车后,发现不喜欢原车装配的倒车镜,想对其进行更换,这种情况属于增值服务范围,不能在流水线上实现的,主要由港口来实现。随着港口增值服务的增多,以后信息、物流,包括销售都将形成一体。而码头则成为汽车物流的一部分。魏总经理表示,零部件物流将成为这里未来的发展方向。

站在战略转型之年,大连港目前思考的是如何将港口做大、做强,从而形成涵盖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区等多种形态的港口社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连港决策者已经将“十二五”作为集团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并将开局之年确定为区域化发展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年。据悉,今年大连港集团的资本性投资总额将达179.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区域化基本建设项目、股权项目、核心港区基本建设项目三大重点板块。

未来五年,大连港将在丹东海洋红、锦州龙栖湾、葫芦岛绥中、瓦房店太平湾这四个港口建设过程中,按照港口社区的概念去规划建设。“港口只建码头是发展不起来的,地区发展也会受到影响。我们现在的规划将以港口为核心把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区空间都做足,使其得到快速发展,向第四代国际大港挺进。”大连港集团董事长邢良忠这样说。(本文发表于2011年3月22日 天健网)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船集团:中国造船模式的样本李 楠

不久前,中国国防科工局将大船集团的生产模式确定为国家标准。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造船模式将成为中国船企学习的榜样,让我们认识一下——

在很多大连人的记忆中,每一艘大船的下水、交付都会成为一个鼓乐喧天的节日,全城媒体都会高度聚焦。如今,细心人会发现,这样的消息越来越少了。难道这样的“大事”少了吗?

有这样一组数据能解开我们的疑问。2010年,大船集团共交付39艘船,如果把下水作为一个标志性的节点,那意味着,平均9天就会发生一件这样的“大事”。也就是说,随着造船速度的加快,“大事”渐渐变为了平常事。把“大事”变成平常事的关键,正是大船集团在学习欧美、韩日先进造船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创造出“中国模式”,并被中国国防科工局确定为国家标准。创造“流水线”巨无霸

一说“流水线”,人们马上想到的是服装、电子、汽车等这些或简单、或精巧、或标准化的物品。很难想象,行驶在海洋上的“庞然大物”会出自流水线。

造船像造汽车。目前,大船集团以船坞、船台为载体,建立了七条专业化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对应一个产品,每个环节的员工只干一个船型,结果越干越熟、越干越快、越干越好,每条生产线也越来越经济。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每条生产线涉及的公用资源,就实现了船舶制造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批量化。这个高效的生产体系已经被公认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最好的造船模式。

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船舶建造周期不断缩短,VLCC水下建造周期由首制船的303天缩短到现在的38天,部分主导产品的建造周期已达到甚至超过日本、韩国造船水平。

目前,大船集团承造的船舶产品全部形成批量,其中VLCC达到53艘、4250TEU集装箱船达到49艘、18万吨散货船达到42艘、11万吨成品油船达到37艘、7.6万吨成品油船达到27艘的批量,充分体现了产品开发的市场前瞻性,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在大船集团设计研究所的一个试验室里,记者见到了造价高达数千万元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模拟舱。模拟舱绝缘箱的表面铺设了一层叫“殷钢”的材质,从法国进口,只有0.7毫米厚,却可以抵御零下163摄氏度液化天然气的低温考验。两层殷钢中间,有15厘米的空间,由一种从挪威进口的木板支撑,具有强大的抗压性能。合格的模拟舱像一个暖瓶胆,不能有一点瑕疵,里面装载的零下163摄氏度的液化天然气绝不能渗漏一点点,可见设计及建造之难,LNG船也因此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目前大船集团已经具备了LNG实船建造能力。

多年来,大船集团按照“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的思路,先后成功开发了VLCC、4250TEU集装箱船、18万吨散货船、11万吨成品油船、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自升式钻井平台、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等30余种高附加值的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填补了中国造船历史上多项空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品牌”产品,在国际船舶市场上的信誉度、知名度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船老大”转型“装备制造”

记者通过采访得知,到“十二五”期末,大船集团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将成为五大产业并举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大船集团经济总量要超过300亿元,其中海洋石油装备产业、修拆船产业和重工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分别占到20%、10%、10%,单纯的民船建造产业将降到总产量的50%以下,大船集团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这颇令人惊讶,作为国内第一、世界第四的现代船舶总装厂,大船集团为什么要转型“装备制造企业”?副总经济师安玉民道出其中原委:当一个造船企业每年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其边际成本就开始增加,边际利润自然下降。而且,受航运业影响,造船业总会再现波峰波谷。要持续发展,就要分散经营风险,创造更多的赚钱领域。

大船集团在普湾新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置地50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分二期建设装备制造基地,并已注册成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2015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2013年,总投资30亿元、占地近1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修船和绿色拆船基地将在长兴岛部分建成投产。拉动造船产业群

大船集团按照“多元化投资、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本地化配套”的发展思路,先后在厂区外建立了大连湾海工建造基地、长兴岛绿色拆修船基地、三十里堡装备制造基地、旅顺舱口盖和分段制作、大连湾船舶舾装件制作、管子加工、钢材加工配送、轴舵加工和研配、电气安装等专业化制造基地及子公司,带动了大连周边200多家地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100亿规模的造船产业群。“十一五”期间,大船集团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近110亿元,极大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大船集团拥有员工1.5万余人,外协人员2.5万余人,连续数年利税总额超过20亿元,年出口创汇额超过20亿美元,位居大连市第一位。

以“始终站在中国造船工业最前列”为发展宗旨,“十二五”期间,大船集团将加快实现由“速度效率型”向“质量效益型”,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提升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精干高效型”的三大转变,实现新一轮的高质快速发展。(本文发表于2011年3月22日 《大连日报》)大船带动百亿规模造船产业群代 炜“一艘船下海,就像一座城市的诞生。”大船集团副总经济师安玉民说。他一直记得,第一次望着自己参与建造的大船,离开船坞驶入大海时的那份激动。从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开始,造船业就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现在,见得多了,心里也就没了那么多的波澜,”安玉民说,“不过自豪感从没消失过,过去,我们一直在人家身后苦苦追赶。2006年,大船集团的手持订单量就提升到世界前五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船厂的手持订单总量已经超越了日韩,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但这只是个开始,大船集团已不满足于在造船领域乘风破浪,在未来的五年,他们的目标是建立军工、民船、海工、修船、重工五大产业并举的装备制造集团。“舱口盖”的故事“敢于提出这样的目标,是因为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的总装造船,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为今后可从容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安玉民说,“在这种模式下,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船舶建造周期不断缩短。2002年,建成第一艘30万吨超大型油船时所用的水下周期为303天,现在仅为38天;3.5万吨成品油船首制船船台周期137天,现在为76天;4250TEU集装箱船首制船水下周期123天,现在为40天;11万吨成品油轮首制船船台周期245天,现在为75天;7.6万吨成品油轮首制船船台周期152天,现在为79天。部分主导产品的建造周期已达到甚至超过日本、韩国造船水平。”

所谓总装造船,就像搭积木,诸多的“积木块”由专业厂去做,船厂最后只要将“积木”按设计要求,拼成不一样的形状就行了。“过去,小到一颗螺丝钉,都需要我们自己去造,完全是大而全的生产模式,不仅生产成本高,质量也提不上去。”

在实现总装造船前,舱口盖的生产是由一个钢结构车间完成的,“那时车间里要人没人,要吊车没吊车,更别提搞科研提高产品质量了,因为质量问题,小小的舱口盖老是拖整船出厂的后腿。”现在,舱口盖交给旅顺的舱口盖生产基地生产,完全的市场化、社会化经营。作为独立的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舱口盖生产基地必须不断创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现在,这个基地已成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舱口盖生产企业,青岛、武汉等地船厂都来到这里采购。

小小的舱口盖只是冰山一角,除了舱口盖生产基地,大船集团已建设了分段制作、大连湾船舶舾装件制作、管子加工、钢材加工配送、轴舵加工和研配、电气安装等专业化制造基地及子公司,带动了大连周边200多家地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100亿规模的造船产业群。

而集团内部也进行了生产组织体系的调整,建立了七条相对独立的专业化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对应一个产品,实现了船舶制造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批量化。“每条生产线都有专门的工艺,一年就干这一方向的活,每条线越来越经济化,涉及各条线的公用资源,进行专业调配,目前的生产体系,已经被国防科工局确定为中国船舶企业内部生产体系的一个标准,这符合世界造船的总趋势,是目前中国最好的造船模式。”

而在“十二五”期间,大船集团将在继续深化细化总装造船模式的基础上,在数字造船、绿色造船、标准造船、精益造船的方向上走得更深更远。“十一五”期间已经基本完成的造船CIMS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为大船集团的前进步伐提供基础性支撑。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与一支优良的制造团队同样重要的是,大船集团还有一支优秀的营销团队。“现在,我们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有效地应对了金融危机的挑战,也有信心应对金融危机后续的挑战。”

在国内一些造船企业遭遇船东“弃船”的尴尬时,大船集团没遇到一起类似的事件。“这是因为我们有一支优秀的营销团队,”安玉民说,“在合同谈判中,他们能很好地规避商务和利率风险,同时选择船东也很‘挑剔’。我们不是谁给的价高就接谁的活儿,关键要看船东的实力和诚信。我们只选择世界一流的船东合作,这样不仅能保证合同的安全,也能带动我们的技术发展。”而且,在选择合同上,大船集团更看重能否使生产批量化,“两个合同,不是哪一个价高我们就接哪一个,而是看看能不能投入到批量生产中,如果定的船我们只能造一回,不能实现批量化生产,那我们宁可选择价格稍低,但是有现成批量的生产线。当然,这只是针对常规型产品,如果是对调整产品结构、产业升级方面有意义的新产品,我们则不受批量化的限制。”

如今,大船集团的营销目标,不仅仅是把船造出来卖掉,而是推进到为船东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从融资开始,到制造,再到交船后的运营,我们都会为客户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方案,这样也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在船市波动期的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期间,船舶制造订单的争夺会更加惨烈,“只要我们做好成本控制与营销,大船集团一定会始终站在世界船舶制造的最前列。”LNG船的梦想

营销是企业的软实力,而科技创新则是装备制造业的硬实力,拥有自主产权更是核心竞争力。多年来,大船集团先后成功开发了VLCC、4250TEU集装箱船、18万吨散货船、11万吨成品油船、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自升式钻井平台、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等30余种高附加值的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填补了中国造船历史上多项空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品牌”产品,在国际船舶市场上的信誉度、知名度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现在,大船集团更是离完成制造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梦想又近一步。

从2001年开始,大船集团就开始了建造LNG船的技术储备。 “最开始我们跟外国造船企业交流技术,”大船集团设计研究所的开发室主任张佳宁对记者说,“但是到了2004年,外国企业怕我们与他们竞争市场,对我们进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我们只好自己找图片,寻资料,自己琢磨,尝试进行LNG船的设计研究。2006年,开始成立攻关小组,研究设计17万立方米的LNG。”经过几年的技术攻关,如今已经完成了17万立方米LNG船的基本设计工作。“当我们将已完成的17万立方米LNG船的设计图纸提交国内相关船级社审查时,许多技术问题对这些技术专家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我们只能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点点地完善,最终完成了17.1万立方米LNG船图纸设计和审查工作,取得了LNG船设计工作的突破。”

现在,大船集团已经完成了LNG船模拟舱的建造,证明了大船集团拥有建造LNG船的能力。“模拟舱的建造过程很艰难,就拿殷瓦材料的焊接来说,由于LNG船运载的是零下163摄氏度的液化天然气,超低温的同时还会承受极大的液货压力,而与液货直接接触的即是殷瓦材料,最薄的殷瓦厚度仅为0.5毫米。保证薄板焊接质量的同时,还要确保焊缝的强度,既要焊透,又不能焊漏,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这也是大船集团强大研发能力的一个体现,“我们拥有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做技术带头人的设计研发团队,比专业的研究机构实力还要强。”安玉民说,“在2009年,我们被认定为高新企业,对一个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企业来说,这很不容易。”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

在“十二五”期间,大船集团的目标是不仅要把船造好,更要军工、民船、海工、修船、重工五大产业齐头并进。“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安玉民说,“在海洋石油装备、第三代核电配套装备以及海上风能领域,我们都要加大力度发展,使企业进一步转变增长模式,进一步使这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得到提升。”

大船集团在大连普湾新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置地50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装备制造基地,并已注册成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2015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2013年,总投资30亿元,占地近1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修船和绿色拆船在长兴岛规划建设的基地将部分建成投产。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到2015年,大船集团经济总量将超过300亿元,其中海工产业、修拆船产业和重工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分别占到20%、10%、10%,大船重工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本文发表于2011年3月22日 《大连晚报》)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大连石化有望成为我市首家年销售收入千亿级工业企业吴鹏翔 王 卫 陈 鹏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的情况下,近日从大连石化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公司预计上半年加工原油84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8亿元,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全年公司的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我市首家实现“千亿级”历史性突破的工业企业。

大连石化是中国石油最大的炼油基地,年原油加工能力达2050万吨,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901亿元,上缴税收在省内实现 “三连冠”。今年年初以来,公司积极响应我市“开门红”和“双过半”的号召,大力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取得了良好业绩。据了解,一季度公司累计加工原油447.4万吨,完成年计划的25.5%;销售各类产品448.8万吨,同比增加6%,产销率达109.5%;实现营业收入271.11亿元,同比增加6.5%;实现税费45.01亿元,同比增加9.6%,顺利实现了首季“开门红”的目标。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公司还格外注重对本地油品市场的保产保供工作,一季度仅向大连地区就投放柴油17.9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000吨,另外供应干气9370吨、航煤2.8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大连石化的“发展提速”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更是质量上的。一季度公司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多产多销沪Ⅳ、粤Ⅳ汽柴油,石蜡,润滑油基础油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93号、97号沪Ⅳ、粤Ⅳ汽油16.7万吨,0号、-10号沪Ⅳ柴油12.96万吨,销售石蜡6.21万吨、基础油8.84万吨。清洁油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比重达52%,同比提高10%,首次突破50%大关,既为稳定国内清洁能源的市场供应做出了贡献,自身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进入4月份公司进入装置大检修阶段,首次提出了“油不落地、气不见天”的绿色检修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边环境、居民生活的影响,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进入二季度,公司上下提出要再接再厉,挖掘潜能。据了解,公司预计二季度加工原油39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7亿元,实现税费32亿元。这样,上半年累计可加工原油84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8亿元,实现税费77亿元。

为实现全年过千亿元的目标,大连石化建立了严格的产销对接制度,同时努力做好原油文章,争取高品质原油。首先,控制原油成本,多争取价廉物美的大庆原油资源,减少高价的俄罗斯油入厂,同时控制进口原油采购成本;其次,加强对国际原油市场分析,根据国际原油市场的预测价格和公司装置运行情况,调整测算模型,优选采购原油,努力让进厂原油总量稳定、均衡、成本低且适于加工。此外,控制原油库存处于合理水平,规避由于市场大幅波动给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发挥原油评价实验室作用,进一步搞好原油调合,为稳定生产、粗粮细作提供可靠支撑。

大连石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目前的势头看,只要装置实现平稳运行,市场行情没有大波动,预计到今年年底,公司有能力成为我市首个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工业企业,在大连工业发展史上树起一座里程碑。(本文发表于2012年6月3日 《大连日报》)大连石化:“安全发展”被确立为首要战略陈 鹏

冷胜军(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

在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尤其是近段时间在大连石化工作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对企业,尤其是石化企业来说,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规模、技术、市场、人才……这些都必不可少,然而至关重要的恐怕还是安全。没有安全,再大的效益也会被稀释;没有安全,再快的发展将被停滞;没有安全,再好的企业也得不到社会认可。安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安全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首要战略。

刚刚过去的五年,对大连石化公司来讲,是令人难忘的五年。有辉煌,有挫折;有经验,有教训。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到大连石化采访前,记者在某种程度上有些纠结,不知道直接向企业提问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是否恰当。然而企业上下开诚布公的态度却完全打消了记者的顾虑。这种开诚布公源于对以往问题的深入整改,更源于对未来发展的强烈自信。

总经理冷胜军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大连石化进行了深刻的自省整顿。公司将“安全发展战略”作为企业的首要战略,形成了以诚心、用心、同心、舒心、放心为内容的“放心文化”,确立了建设让员工放心、让集团放心、让社会放心的本质安全型放心企业的阶段目标。冷胜军说道,为调动起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他们设立了“隐患排查奖”,对每一位职工发现隐患的行为进行重奖,从而在企业中打响了一场排查安全隐患的“人民战争”。与此同时,企业不断强化安全首位意识、管理责任意识等“八种意识”,持续推进HSE评价体系、风险管理体系、过程控制体系建设,加强设备管、用、修一体化管理,加强装置检修深度,从源头上消除了制约装置平稳运行的“短板”。今年上半年,企业未发生一起非计划停工事件,装置运行平稳率同比提高0.57个百分点,异常事件起数同比降低48.3%。

过去五年,大连石化实现跨越发展。冷胜军告诉记者,在规模上,2008年,企业彻底完成了“1000万吨/年加工含硫油技术改造项目”,原油年加工能力从1000万吨提升到2050万吨,2011年,企业原油加工量达1665万吨,从2007年到2011年,大连石化累计加工原油7820.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958.8亿元,上交税费521.5亿元,连续三年位居辽宁省“纳税百强企业”榜首;在技术上,企业引进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研发清洁油品配方,汽油升级项目已全面展开,2013年投产后近50%的汽油产品可达欧V标准;在节能降耗上,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节能改造,细化节能管理,2011年综合能耗比2007年降低8.5个百分点。(本文发表于2012年8月30日 《大连日报》)大商集团登上千亿级 展望500强徐昌宇“十一五”期间,大商集团走出东北走向全国,创造出了世界零售业独树一帜的“多业态、多商号的混合制发展模式”。店网从6省26城发展到遍及大半个中国,大型店铺数达到170家……

2010年,大商集团销售实现861亿元,以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86位为“十一五”完美收官。

2011年,大商更是喜事接连不断:

——新年第一天,市长李万才出席大商集团“千亿出征仪式”并亲自揭示“千亿创业金榜”;

——2月末,千亿之年顺利实现开门红,销售同比增长32%;

——3月初,全国店长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与八城市的市委、市政府及省市商业厅、局领导出席开幕会,表示将全力支持大商在河南的发展。大商集团董事局主席牛钢在会上做新一轮战略部署。

市委书记夏德仁在评价大商集团发展时这样说道:“大商集团最近这几年来立足大连,走向东北,面向全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型的跨地区的商业大企业。相信大商到了全国各地,就把大连的城市功能和辐射力带到了全国各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连市今天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辐射与大商集团走向全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1年元旦,市长李万才为大商集团揭示出“2011年1000亿创业计划”,由此,2011年成为大商的“千亿之年”,成为大商的新起点。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将“扩大内需”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好风凭借力,正是扬帆时。

未来五年,中国零售业必将迎来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而大商集团,在过去五年鼎定中国百货商业第一之后,前进的风帆也早早地拉满。

时间回溯到2011年元旦,大商集团八楼大会议室,一年一度的新年干部大会正在这里召开。当大连市市长李万才为大商集团揭示出“2011年1000亿创业计划”时,掌声经久不息,这掌声是对大连市委、市政府充分信任与殷切期望的回响与决心。

李万才在致词中讲道:“在‘十二五’即将开局之际,希望大商集团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全面加快国际化、现代化步伐,努力在2011年实现‘千亿大商’的目标,早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享誉世界的大公司。”

1000亿,是22万大商人即将奔赴的新目标,准备跨越的新高度,也是实现创建享誉世界的大公司创业理想的一个新起点。

这个新起点,意义非凡。1000亿,将使大商集团成为大连市、东北三省第一个进入中国“千亿俱乐部”的本土企业;1000亿,将成为大商集团代表民族商业与世界零售巨头贴身肉搏的物质基础和实力保证;1000亿,将是22万大商人不曾拥有过的新的光荣和伟大创业理想的阶段性成就。

牛钢认为,“1000亿,将使大商集团和中国百货商业变幻出传统经济学和以往实践不曾表现过的新画面,无穷无尽,无所不包,所以,我们荣幸地从事着一个无比美好的行业,我们正在光荣地创造一个大公司的奇迹。”

2011年3月,牛钢在2011年度店长会上确定打造晋冀鲁豫苏皖“华北店网”,并将在大连青泥洼中心商业区开工建设大连国际商业中心,成为其实现“创建享誉世界大公司”的新路径。“中国必定诞生零售业的大公司”,“中国商业要有世界席位”,“创建享誉世界的大公司”……在许多场合,牛钢都曾表达过这样的心愿。“我们五年不成,再干十年;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锲而不舍,终能成功。”这是牛钢之志,也是牛钢作为一名中国商人的民族情和赤子心。

3月3日,大商集团2011年度店长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与郑州、开封、新乡、漯河、信阳、驻马店、焦作、许昌八城市的市委、市政府及省、市商业厅、局主要领导出席开幕会。高朋满座的背后,是大商集团在河南的快速发展与社会贡献,4年,8城,26店,销售规模50亿,带动直接就业2万多人。

会议期间,大商集团确定了未来三年河南发展规划,并将在此规划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南下北上、东进西拓,形成晋冀鲁豫苏皖这一真正意义上的“华北店网”,构成与“东北店网”相对应的强大的北方格局。

牛钢认为,“‘得中原者得天下’,说的是中国古近代通过传统战争谋取天下的军事地理方略,当今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战略,东中西梯次转移,无疑再次塑造了河南大地的新优势和新价值。”

目光从中原大地转向总部大连。2011年,大商集团将加大在大连的投资,密织店网,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全域城市化战略。

首先,在青泥洼中心商业区开工建设大连国际商业中心项目,用最现代的商业建筑、最高端的零售技术和最强大的业态功能,集合当今世界最奢华品牌,将大连商业推向新的境界,从根本上拉开大连商业现代化、国际化的新格局。

优化大连全域商业布局,在新城区和居民新区开设现代化社区超市、购物中心,全力推进大连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商业一体化。

2011年,大商集团已决定进军北京、上海等直辖市,联手国际顶级大公司,开设全国最具代表性并具有国际最高水平的超级大店,目前正在积极地进行项目选址。

不难看出,大商集团在几个点上的战略规划布局,已经映射出全新的发展路径,预示着大商的商业地图即将呈现出更加恢弘的景象。

大商集团将与国际一流的公司、商号合资、合作、接轨,创立新业态、新模式、新商号,把大商模式的国际化、现代化推向新阶段,这便是“大商”的新商略。

十几年来,中国零售业的舞台上,经过一轮轮群雄并起、圈地扩张的厮杀之后,行业的集中度正逐年提高,“超级企业”正在出现。商业专家认为,未来,零售业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将愈见明显。

而大商,在行业运行的轨迹中,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大商”。“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商集团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全中国最大的百货商业企业。大商的发展是个奇迹,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都是非常先进的,对商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推动中国商业成为先导产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谈到大商集团的成功之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商学泰斗黄国雄对大商的发展深有感触。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正步入强者对话的新时代,已经习惯了竞争发展的大商集团对此信心如帆。

目前,大商集团已经创立了全国商业乃至世界商业独树一帜的“多商号、多业态的混合制发展模式”。已经拥有了麦凯乐、新玛特、千盛、老字号百货、NTS共同组成的强大百货集群;业态上形成了百货、超市、电器、商业地产、电子商务的立体组合;网络已经遍布大半个中国。

在此基础上,大商集团将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新变化和新调整的有利机会,与国际一流的公司、商号合资、合作、接轨,做深做透优势店网,发展全新店网,创立新业态、新模式、新商号,把大商模式的国际化、现代化推向新阶段。目前大商集团正在全力改变经营管理模式,调整经营指标考核概念,优化信息管理系统,此举意在建立中国现代商业崛起的新模式。

当“十二五”蓝图已经展开,当“中国加快构建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历史机遇到来之际,大商集团已决意在2011年率先登上东北千亿级。

而未来,闪耀于世界500强的舞台亦不再遥远。对此,牛钢未加肯定,也未否定。(本文发表于2011年3月31日 《大连日报》)领跑东北企业 大商加速迈入千亿俱乐部杨 雨

当记者走进大商集团总部,这个充满着海文化浪漫色彩的企业中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自信与自豪在每一位大商人的脸上自然流露,因为新年至此,喜事接连不断:

新年第一天,市长李万才出席大商集团“千亿出征仪式”并亲自揭示“千亿创业金榜”,给22万大商人以振奋和鼓舞;

2月末,千亿之年顺利实现开门红,销售同比增长32%,强有力的数字再次印证了大商实力和大商速度;

3月初,全国店长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与八城市的市委、市政府及省市商业厅、局领导出席开幕会,表示将全力支持大商在河南的发展。大商集团董事局主席牛钢在会上所做的新一轮战略部署,燃起了大商人更加激昂的创业热情。

当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这样一幅壮观的发展轨迹,又不禁令人叹服:

2010年,大商集团销售实现861亿元,以排名中国企业500强第86位为“十一五”完美收官。“十一五”期间,大商集团走出东北走向全国,创造出了世界零售业独树一帜的“多业态、多商号的混合制发展模式”。店网从6省26城发展到遍及大半个中国,大型店铺数达到170家,总建筑面积从200万平方米跃升至500万平方米,员工总数从10万人发展到22万人……这种发展速度,源于大商集团振兴民族商业的远大理想;源于22万大商人的辛勤付出与奋勇拼搏的高尚情操;源于时不我待、抢抓机遇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源于企业自身创新发展、转变经营方式的科学举措。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在评价大商集团发展时这样说道:“大商集团最近这几年来立足大连,走向东北,面向全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型的跨地区的商业大企业。相信大商到了全国各地,就把大连的城市功能和辐射力带到了全国各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连市今天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辐射与大商集团走向全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乘着改革的春风,大商集团已经走过继往开来的2010年。面向未来,大商集团必将在新体制与新机制下创造更加辉煌的篇章。大背景·新起点

好风凭借力,正是扬帆时。

未来五年,中国零售业必将迎来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而大商集团,在过去五年问鼎中国百货商业第一之后,前进的风帆也早早地拉满。

时间回溯到2011年元旦,大商集团八楼大会议室,一年一度的新年干部大会正在这里召开。当大连市市长李万才为大商集团揭示出“2011年1000亿创业计划”时,掌声经久不息,这掌声是对大连市委、市政府充分信任与殷切期望的回响与决心!

李万才在致辞中讲道:“在‘十二五’即将开局之际,希望大商集团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全面加快国际化、现代化步伐,努力在2011年实现‘千亿大商’的目标,早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享誉世界的大公司。”

1000亿,是22万大商人即将奔赴的新目标,准备跨越的新高度,也是实现创建享誉世界的大公司创业理想的一个新起点。

这个新目标,催人奋进。2010年,大商集团销售商品累计实现861亿,再次蝉联中国百货第一。

这个新起点,意义非凡。1000亿,将使大商集团成为大连市、东北三省第一个进入中国“千亿俱乐部”的本土企业;1000亿,将成为大商集团代表民族商业与世界零售巨头贴身肉搏的物质基础和实力保证;1000亿,将是22万大商人不曾拥有过的新的光荣和伟大创业理想的阶段性成就。

牛钢认为,“1000亿,将使大商集团和中国百货商业变幻出传统经济学和以往实践不曾表现过的新画面,无穷无尽,无所不包,所以,我们荣幸地从事着一个无比美好的行业,我们正在光荣地创造一个大公司的奇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中央将“扩大内需”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不仅着眼于消费、投资与出口平衡拉动中国经济,更着眼于让更多民众分享改革经济增长的成果。大志向·新路径

3月3日,大商集团2011年度店长会在郑州市召开,郑州、开封、新乡、漯河、信阳、驻马店、焦作、许昌八城市的市委、市政府及省、市商业厅、局主要领导出席开幕会。高朋满座的背后,是大商集团在河南的快速发展与社会贡献,4年,8城,26店,销售规模50亿,带动直接就业2万多人。其间,大商集团确定了未来三年河南发展规划,并将在此规划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南下北上、东进西拓,形成晋冀鲁豫苏皖这一真正意义上的 “华北店网”,构成与“东北店网”相对应的强大的北方格局。

牛钢认为,“‘得中原者得天下’,说的是中国古近代通过传统战争谋取天下的军事地理方略,当今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战略,东中西梯次转移,无疑再次塑造了河南大地的新优势和新价值。”

目光从中原大地转向总部大连。2011年,大商集团将加大在大连的投资,密织店网,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全域城市化战略。

首先,在青泥中心商业区开工建设大连国际商业中心项目,用最现代的商业建筑、最高端的零售技术和最强大的业态功能,集合当今世界最奢华品牌,将大连商业推向新的境界,从根本上拉开大连商业现代化、国际化的新格局。

优化大连全域商业布局,在新城区和居民新区开设现代化社区超市、购物中心。1月28日,在人口日益密集的市区北部,开业5万平方米的新玛特购物广场新华店,大连首家区域性购物中心诞生;1月29日,在瓦房店,6万平方米的新玛特购物广场和4万平方米的世纪购物广场同日开业,共同集成了东北县域第一商圈;在若干中心城镇,将加快建设NTS——新城镇购物中心,全力推进大连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商业一体化。

2011年,大商集团已决定进军北京、上海等直辖市,联手国际顶级大公司,开设全国最具代表性并具有国际最高水平的超级大店,目前正在积极地进行项目选址。“中国必定诞生零售业的大公司”,“中国商业要有世界席位”,“创建享誉世界的大公司”……在许多场合,牛钢都曾表达过这样的心愿。2011年的大商站在了创业发展的第20个年头之上,此时的大商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商业的一面旗帜,她的一举一动都在牵动着中国零售业的神经,都在改变着地区商业的竞争格局。大发展·新商略“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商集团能够在竞争激烈中脱颖而出,成为全中国最大的百货商业企业,真是不容易。大商的发展是个奇迹,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都是非常先进的,对商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推动中国商业成为先导产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谈到大商集团的成功之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商学泰斗黄国雄对大商的发展深有感触。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正步入强者对话的新时代,已经习惯了竞争发展的大商集团对此信心如帆。

目前,大商集团已经创立了全国商业乃至世界商业独树一帜的“多商号、多业态的混合制发展模式”。已经拥有了麦凯乐、新玛特、千盛、老字号百货、NTS共同组成的强大百货集群;业态上形成了百货、超市、电器、商业地产、电子商务的立体组合;网络已经遍布大半个中国。

在此基础上,大商集团将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新变化和新调整的有利机会,与国际一流的公司、商号合资、合作、接轨,做深做透优势店网,发展全新店网,创立新业态、新模式、新商号,把大商模式的国际化、现代化推向新阶段。

当“十二五”蓝图已经展开,当“中国加快构建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历史机遇到来之际,大商集团已决意在2011年率先登上东北千亿级。“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年底,按照大商集团历史年均销售增长速度,企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水平,那时,中国商业将真正崛起,大商就是标志之一。而未来,闪耀于世界500强的舞台亦不再遥远。对此问题,牛钢未加肯定,也未否定。

十几年来,中国零售业的舞台上,经过一轮轮群雄并起、圈地扩张的厮杀之后,行业的集中度正逐年提高,“超级企业”正在出现。商业专家认为,未来,零售业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将愈见明显。而大商,在行业运行的轨迹中,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大商”。(本文发表于2011年3月31日 《新商报》)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连机车剑指年造新机车千台代 炜  陆世光“突破百亿不是梦,突破百亿并非轻而易举,突破百亿不是图一时风光,这仅仅是公司实施‘三步走’战略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也是向更高目标前行的一个新起点。以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姿态,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在新的起点上阔步前行,开创公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更是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孙喜运说。在“十一五”期间,大连机车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企业进入全新的发展平台。而这对于大连机车来说只是起点,“十二五”期间,他们的目标是突破200亿,同时实现转变发展方式,多个板块都有突破性发展。给力“十一五”

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大连机车完美收官。这一年,注定成为具有111年历史的大连机车科学发展的标志年,给力企业登上全新平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