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应该这样辅导孩子写作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07:16:51

点击下载

作者:鲁鹏程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好妈妈应该这样辅导孩子写作业

好妈妈应该这样辅导孩子写作业试读:

前言

家庭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是对所学重点知识的巩固,更是检验孩子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孩子做好家庭作业,既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搞好复习、理顺知识的最佳手段。总之,写作业是孩子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很多妈妈一提起孩子做作业这件事就感到头疼,因为很多孩子在写作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孩子磨磨蹭蹭,明明20分钟能完成的作业,他却东张西望,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吃零食,两个小时还写不完;写作业偷懒,故意漏掉题目,撒谎没有作业,抄袭作业;字迹不清,很潦草,态度不端正;各种原因的粗心马虎,各种错误都以“粗心马虎”为借口;遇到不会的题目,不懂得自己思考,总想着让妈妈帮忙解决……

这些问题在年龄小的孩子身上尤为突出。其实,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在他的思想里责任意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所以,这种边做边玩、敷衍了事、能偷懒就偷懒、能糊弄就糊弄的情形就比较普遍了。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的作业写得更顺利,让他的学习更有效,是很多妈妈都不得不面对的。

这就涉及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个话题。

辅导孩子学习是每个家庭很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令很多妈妈都感到困惑的一件事:要不要辅导孩子做作业?怎么辅导?事无巨细,还是大而化之、得过且过?当孩子遇到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很多妈妈在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付出了很多,但总是因种种原因而收效甚微。怎么办?其实,要想让孩子认真完成作业也不是很难的一件事,只是一个习惯的养成而已。但在这个过程中,妈妈扮演了重要角色,既要提高孩子对作业的认识,也要培养他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针对孩子写作业遇到的各种问题“找准原因,下对方法”。

原因怎么找,方法怎么下?

这本《好妈妈应该这样辅导孩子写作业》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妈妈们解决这个问题。本书从“充分的亲子沟通是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基础;探究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的原因及对策;孩子写作业常见问题的应对;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技术;妈妈应该做的功课才能跟孩子合力完成作业;孩子粗心马虎的表现及应对方法;指导孩子写完作业要检查和善后;让孩子爱上写作业的技巧——肯定、表扬、示范等;注意其他问题,全面提升作业辅导的效果”九个方面,全面剖析了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写作业效率低下、马虎大意、做前不审题做后不检查等情形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从而让孩子爱上写作业、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只要妈妈们能够活学活用这些方法技巧,辅导孩子写作业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第一章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基础——充分的亲子沟通与互动孩子写作业这件事在很多家庭里都是个问题,身为妈妈的我们都会担负起辅导的重任,以帮他最终完成作业。可是,怎样的辅导才是不会让孩子反感的,才是有效的呢?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充分的亲子沟通和互动,这也是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基础。因为当我们能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时,他才会理解我们、理解作业,并变得主动、认真起来。好的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对每一位妈妈来说,教育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母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而一提起教育,各位妈妈又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所有的妈妈都希望能够让孩子从自己的教育方法中受益,但这只是我们个人的希望,孩子一路走来的表现与成长,才是检验妈妈教育是不是有效的最佳标准。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就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那些能和孩子处理好关系的妈妈,往往都能取得教育的成功;而相反的,和孩子关系紧张,甚至关系变得恶化的妈妈,一般都会对教育感到分外头疼,孩子多半也会不那么听从管教,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妈妈与孩子的关系非常紧张,结果妈妈对孩子每一次的教育,在孩子看来都像是妈妈在找碴儿,不管妈妈说什么,孩子都不愿意听,甚至还会故意对着干,于是妈妈不得不使用更为严厉的教育方式,但与之相应的,孩子的对抗情绪也就越发强烈,最终教育的效果当然也就差强人意,妈妈自然也会觉得教育是一件很难的事。

就拿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来说,这也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件事当然也是需要我们与孩子保持良好关系的。假如妈妈与孩子没有良好的关系,那么每次妈妈只要一催促孩子写作业,他就会认为妈妈又在挑他的毛病了,而如果妈妈说的话稍微重了一些,孩子也会感觉妈妈就是看自己不顺眼。其后果就是,孩子要么就此感到很失望,要么会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和妈妈较劲。孩子会认为,妈妈对自己总是不满意,却压根儿就没注意妈妈其实是想通过某种教育方式来帮他养成认真写作业的好习惯,是在为他好。

由此可见,是否有好的关系,将会影响孩子对教育的看法与感受。我们若想要对孩子开展教育,首先不要着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而是先要考虑该如何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种种事实表明,妈妈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好的关系,会让孩子不那么紧张。

其实在孩子心里,妈妈是最疼爱他的人,他更愿意和妈妈撒撒娇,更愿意享受妈妈带给他的温暖,当然,他也还是愿意认真地听妈妈的话,或者按照妈妈的话去做的。

如果妈妈和孩子有很融洽的关系,那么孩子就会身心放松,他在妈妈面前也就会有非常自然的表现,不管做什么他都不会感觉很紧张,即使是在妈妈教育他的时候。因为好的关系让他意识到妈妈这是爱他的表现,也会感受到妈妈想让他变好的心思,所以他不会有抵触心理,妈妈说的话他也会听得进去。好的关系,会把严肃的教育变成温馨的提示。

在孩子眼里,教育都是严肃的,是枯燥的,也是很让人紧张的,所以他多半都会觉得受教育的时间很难熬。但假如孩子与妈妈有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妈妈就不会对孩子的问题感到愤怒,而是能以一种充满慈爱的长辈的心去帮孩子处理问题。这时,妈妈的教育在孩子看来就不会显得那么冷冰冰的,而是充满了对自己的担心与爱护,他也会更能体谅妈妈。好的关系,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正因为妈妈与孩子关系良好,所以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就能顺利进行,而且能够自然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这就让教育变成了一种生活的常态,而不是让孩子闻之紧张的难熬时刻,孩子就能自自然然地从妈妈的教育中受益。

说到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作为学习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也不要觉得很平常或者觉得无计可施,怎么才能让孩子认真、主动且很好地完成作业,除了多找一些合适的辅导方法之外,还是先从和孩子搞好关系开始做起吧,这是前提,也是基础!聆听孩子说话,加深亲子间的沟通

若要改善亲子关系,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呢?没错,那就是要加深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因为沟通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互相了解彼此的内心所想,很多问题也能在交流中得到显现与解决,当我们和孩子彼此将话都说开之后,内心的各种隔阂也就随之消失了。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而沟通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聆听孩子说话。

提到这一点,有的妈妈会有疑问了,辅导孩子写作业和听孩子说话、与他加强沟通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当然有了!

想想看,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写作业?孩子对作业有什么看法吗?孩子对写作业这件事有什么感觉吗?孩子有没有什么其他事情想要告诉我们?是不是恰恰就是因为这些其他的事情才让他没法集中精神呢?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和孩子进行沟通,那么我们可能将永远不知道,正是因为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我们对孩子单纯地催促,就会让他觉得“妈妈一点都不理解我”,结果我们本来好意的督促却变成了孩子耳中的“唠唠叨叨”,他内心的一些问题自然得不到解决,而他的感受我们也不能理解,结果就导致他心情极其不好,在面对枯燥烦琐的作业时,他可能就会更加不愿意去写。

所以,在做作业这方面的教育,先别急着催促孩子必须去写,我们理应先把沟通这件事做好,通过聆听孩子的说话,对他有更深刻的了解,然后再去想办法解决他写作业这个问题。

说到听孩子说话这件事,有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孩子每天都不能主动写作业,妈妈决定问问他原因。孩子开口解释说:“那些东西我都会了……”只听到这里,妈妈就打断了孩子的话,说道:“会了?什么会了?就你学那点儿东西还敢说会了?老师留作业干什么的?就是让你巩固的,你还大言不惭。既然会了,每次考试怎么才考那么点分数?净说谎!还跟我这儿装蒜!我看你就是欠收拾!”

孩子接下来一句话都没说,妈妈的训斥却越来越严重,孩子的眼圈慢慢地红了……

这就是一个失败的沟通事例,妈妈在沟通上犯了错误,结果导致沟通失败。那么为了避免沟通失败,我们在沟通方面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多让孩子表达自己。

提到沟通,我们会想到聊天、交流,可是在我们与孩子之间,真正做到沟通了吗?很多妈妈所谓的“沟通”,都只是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尽情”表达自己的意见。妈妈喋喋不休,孩子根本插不上嘴,就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话。这怎么能是沟通呢?这就只是单纯地说教。

真正的沟通是指对话双方都有发言,而放在我们和孩子中间来说,我们此时就要让嘴巴和耳朵协调一下工作了,嘴巴少说一些,耳朵则要多“工作”一些。只有多让孩子说话,多让他表达自己,我们才会知道孩子的想法,哪怕只多一句话,我们也不会有误解,也就不会只从我们自己的意愿出发,出现强迫孩子或者误解孩子的情况了。第二,耐下性子来聆听。

有的妈妈又会说了,本来孩子不写作业或者不好好写作业就已经够让人着急的了,再听他唠叨一番,甚至还有可能说到作业以外的事情,这真是考验人的忍耐性。

这样的态度就是一种抱怨的态度,带着这样的抱怨或者带着对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愤怒去聆听孩子的话,不管怎么听,我们恐怕都会觉得孩子是在狡辩或者是在逃避责任。所以,先不要那么着急,不如先放下其他事情,使自己先放松下来,用一种和善的态度,耐着性子,就好像是孩子的朋友那样去聆听,听听孩子的话。听到他的心里话,了解了孩子的内心,我们就可以做到攻心为上,到时候再进行教育,孩子一听即懂,他做作业的效率自然也会有所提升。所以,别怕耽误这样的时间,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第三,别打断,别断言,别言重。

很多妈妈也犯这样一个毛病:孩子的话刚开了个头,也许是不合妈妈的心意,也许是妈妈认为这样说有问题,于是她直接就会打断孩子的话,然后就很肯定地说孩子如何如何,而这话往往也说得非常重,有时候会让孩子无法接受。

这也是聆听的大忌,既然是听,我们就要好好听,前面说到让我们的耳朵好好工作,就是这个意思。孩子的话刚开了个头,还没有说完,我们怎么知道后面又会有怎样的转折呢?也许他下一句说出来的就是让我们恍然大悟而且能感到欣慰的话呢?所以此时应该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并且给他一些讲话的自由,听他把话说完,再去对他完整的话进行分析,然后才能得出结论。

而听完之后,我们要有适当的反应,要保持冷静,更要有和善的态度,别尖锐地反驳孩子,也别很严肃地用很重的话批评他。其实说到底,不就是一个写作业的问题吗?没必要那么严重,我们越是轻松和善,越是尊重孩子,我们的教育也就越容易被孩子所接受。让孩子愿意说的几个小技巧

有的妈妈对孩子的嘴有这样一种形容,说它就像是最精密的保险柜,怎么撬都撬不开,如果硬去撬,很可能这个保险柜就彻底崩坏了。意思就是,妈妈若想要从孩子嘴里听到点什么东西,真是比登天还难。就拿做作业这件事来说,我们无非就是想知道孩子是怎么看待作业的,还有他为什么不写作业,或者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可他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个“保险柜”无论如何都撬不开。

这是自然的,最精密的保险柜都是有一系列开锁密码的,生硬地撬只是在做无用功,如果撬得不对,保险柜当然会启动自毁装置,而只有用对了密码,才能毫不费劲地把柜门打开,里面的东西也会一目了然。

其实,我们如果能掌握一些沟通小技巧,这就好比是掌握了打开孩子这个保险柜的密码,当密码用对了,孩子的心扉还愁打不开吗?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几个让孩子愿意开口的小技巧。技巧一,丰富我们的表情。

有一个孩子这样形容妈妈听自己说话的表情:“每次我跟妈妈说话时,她都好严肃,就好像戴了个纸面具,除了眼睛动动,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结果我说不了两句,就觉得好害怕,妈妈越是没表情,才越让我觉得没底啊!所以我总是说不了几句就赶紧结束。”

也许这位妈妈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听的时候觉得没必要有那么多表情。可我们的这些表现却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误解,让他认为我们对他的话不重视,或者对他的话不满意,进而就会导致他不敢多说,还可能会导致他再也不愿意说。

其实,孩子对妈妈的表情都很敏感,哪怕是一个小变化,比如我们的眉毛挑一挑,嘴角动一动,这些小动作都能引起他的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我们也该让自己的表情丰富起来,别总板着脸,和孩子说话,我们应该多放松一些,不是吗?多多微笑,这会让孩子也跟着放松,他会更愿意说下去;在听孩子说话的同时,要适当地睁大眼睛、眨眨眼睛,或者张张嘴、点点头、皱皱眉,我们丰富的表情会让孩子知道,妈妈对他的话是在意的,他自然会愿意继续说下去。技巧二,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在很多家庭里,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总是搞得跟审讯似的,妈妈正襟危坐,孩子老实地低着头或坐或站;妈妈严肃地问,孩子小心翼翼地答;妈妈越说越严肃愤怒,有时候还会加上拍桌子、高声吼叫这样的动作行为,孩子则越说越胆战心惊,直到最后不敢开口——这样的沟通显然不能顺利进行。

所以别这么“中意”这样的沟通方式,和孩子沟通,哪能把气氛搞得那么剑拔弩张呢?越是融洽、愉悦的气氛,越能让孩子感到轻松,他说起话来才不会那么遮遮掩掩,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我们其实应该期待和孩子的交流,而在交流之前,不要想着“这熊孩子又给我出什么难题、惹什么祸了”,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想:“孩子今天会遇见什么好玩的事呢?如果能和他一起分享、感受快乐,那真是太好了;就算他有烦恼,如果愿意告诉我,如果我能帮到他,那他也会开心吧。”这样的想法会让我们的内心也变得轻松起来,同时也能促使我们更愿意为孩子着想。

当然,除了心理的调节,我们还可以在环境上有所布置,比如,给孩子准备爱吃的水果,给他倒上一杯水,到他的房间里和他一起坐在玩具堆里,等等。环境的改变,也会让孩子对与妈妈进行沟通这件事有不一样的认识。技巧三,集中注意力。

和孩子沟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点,那就是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虽然孩子说的都是他身边的小事,有的很幼稚,有的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很无聊,有的干脆就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表现得心不在焉,否则孩子会认为“反正妈妈也不爱听,我说不说无所谓”,最终他可能会不再愿意和我们分享他的那些小事。

所以,我们该集中注意力去听孩子说话。认真听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我们能注视着孩子的眼睛,这是一种尊重。不过,也不能死死地盯着他看,而是要在他说主要部分时认真看,说其他部分时可以把视线偶尔移开一下。

还有就是,我们要暂时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尤其是把手机、iPad之类的电子产品放下。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对孩子也是一种鼓励。技巧四,要和孩子有来言也有去语。

其实沟通之所以叫沟通,就是因为谈话双方能通过话语将自己的内心所想传递给对方。如果只是孩子自己在说,我们一直保持沉默,这也会让孩子开始胡思乱想,认为我们是不是对他的话不管兴趣,或者认为我们是不是根本没在听。

所以,当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要适当地给一些搭话,比如,简单的“嗯”“是的”“对呀”“我能理解”“我也这么想”,等等。这样的搭话不同于打断,而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应,这就是在告诉孩子,我们对他的话感兴趣,而且这样的搭话正在帮他将这个谈话继续下去。

其实和孩子的沟通还有很多其他的技巧,只要有心,我们没准儿也能发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的好方法。总之,只要孩子愿意开口,我们何不多费费心思呢?鼓励孩子说出心中的喜悦与烦恼

关于做作业这件事,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即便是在同一个孩子身上,也可能会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昨天还好好的,感觉很开心,今天没准儿就觉得闹心了。

而同样的,我们当然也会因为孩子的作业这件事儿有不同的情绪,看到孩子主动完成作业会觉得高兴,看到他不写作业或者不好好完成作业也会觉得很烦躁。

可是,很多妈妈似乎只顾着关注自己的心情了,而并没怎么在意孩子的心情。妈妈高兴的时候,可能对孩子做作业这件事就只是简单地提点几句,或者对孩子完成作业的行为表扬一下;可如果妈妈生气了,没准儿就是一番劈头盖脸的训斥。

在孩子看来,他的高兴烦恼都被忽略了,却只能跟着妈妈的高兴烦恼去行事,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们与孩子的沟通,除了听他说说平常事,也要鼓励他说出自己心中的喜悦与烦恼,让孩子的情绪也有一个发泄的通道,让他的心情也能通过发泄最终平静下来,从而更好地去应对自己该做的事情。

关于喜悦,孩子其实都很愿意和我们分享。那么,当孩子兴高采烈地把他遇到的高兴的事情告诉我们时,我们可要立刻融入他所创造的那份喜悦的氛围中去,要听听他为什么高兴,了解一下详情,和他一起开怀一笑,给他一些鼓励。

这个时候,可别一脸无所谓哦!不要板着脸对孩子说:“整天就知道嘻嘻哈哈,你有没有一点正事?作业做了吗?每天回来先做作业才对,你……”这样的话多煞风景!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很开心地和别人说高兴的事情时,对方如果有类似这样的话一出口,无疑就是给我们的脑袋上泼了一盆凉水,透心凉的感觉当然很难受,原本愉悦的情绪也会随之消失。孩子对这样的感觉会感受得更为深刻,所以千万别在他高兴的时候给他泼冷水。

我们要做善解人意的妈妈,和孩子分享他的快乐,这会让他感到更加快乐。而觉得快乐的孩子,心情相当不错,也许就会更愿意自己主动做点什么,没准儿自己蹦蹦跳跳地就去写作业了,都不用我们催促,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状态吗?

而关于烦恼,我们更要装备一个“头脑小雷达”,要善于体察孩子的情绪。一旦发现他皱起了眉头,唉声叹气,或者魂不守舍,那么我们就不妨走上前,温柔地问一句:“怎么了?有什么事吗?介意跟妈妈说说吗?”不要皱着眉说:“又怎么了?整天也看不见个笑模样,又有什么事啊?你倒是说啊!”虽然两种问话的内容都是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烦恼,但明显后一种问话一定听不到孩子的内心所想。

也就是说,对于孩子的烦恼,我们要心怀安慰,不管他烦恼什么,我们都应该是他可以依靠的臂膀,是能给他带来温暖的港湾。可不要觉得孩子很矫情,更不要错误地认为“小孩子能有什么烦恼”,否则我们一旦错误地对待了他的烦恼,孩子日后可能也就不再因为烦恼而向我们求援了。

总之,我们应该在家里创造这样一种氛围,那就是孩子觉得家里,或者说觉得妈妈的身边,就是个可以表达任何情绪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安全,很温暖,妈妈会认真听,也会给出建议和帮助。孩子的心思都很简单,当他发现妈妈愿意接收他的高兴与不高兴时,他也会在情感上去依赖妈妈,至少他会愿意将自己内心的情绪与妈妈分享,或对妈妈倾诉,这才是我们想要实现的目的,不是吗?认同孩子的心理感受

总会有妈妈把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当成是一种单纯地了解孩子的行为,于是妈妈更倾向于有选择性地听,从孩子的话语中去选择出自己想要听到的内容,而当妈妈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时,这个沟通在妈妈这里可能已经结束了。至于孩子是不是还在继续,妈妈似乎已经毫不关心了。

但是这样的沟通过程是如此冷冰冰,妈妈自取所需,然后自己判断。可是孩子的感受如何呢?孩子如此信任我们,把他内心的世界展现给我们看,我们却只是拿走了想要的东西,丝毫不去管他的心情如何。又或者是,我们只顾着询问,或者只是顺着自己的意愿去交流,完全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和妈妈沟通并不会使他的内心舒服,那么他可能也就慢慢不再和我们多说了。

就拿写作业这件事来说,有的妈妈认为,关于作业的事情,哪里还有什么心理感受,孩子无非就是对作业不想做与不认真做罢了。但不想做也是一种心理感受,不认真做也自然会有不认真的理由,所以此时的沟通,我们不如先从孩子的心理感受入手,先了解他的想法,这样的沟通不仅能顺利进行下去,我们没准儿还能从中收获更多。

这其实就是一个情绪认同的沟通技巧,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给予理解。

举个例子来说,当孩子一脸郁闷地告诉我们:“今天老师真是让人受不了,留了那么多作业!就算是周末,也没必要这样吧!”

此时,有的妈妈可能立刻会接道:“老师留作业多也是为了你好,不好好写作业怎么还抱怨起老师来了?”

这样的话从道理上来说没错,可是从情理上来品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多么孤立无援啊!他只不过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情绪,此时他更希望获得妈妈贴心的话语,可他不仅没有从妈妈那里获得一些理解,妈妈反而还对他有了一丝抱怨。

其实,孩子每一次开口都是对我们抱有一定期待的,他希望能得到我们的认同,我们要理解他的这种意图。

那么,此时我们应该换一种回应,可以这样说:“是啊!原想周末好好休息一下,结果来了那么多作业,这还真是让人感觉郁闷呀!”

当我们这样的话一出口,孩子立刻就会感受到我们对他的认同,他也会马上接着说下去:“就是嘛,老师……”而且,这个接话也会非常快,孩子甚至会显得停不下来,他的声音也会相应提升,语速也会加快,有种恨不得把所有话都赶紧说出来的感觉。

孩子的这种变化,就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我们对他的理解,所以他更愿意将自己内心里更多的东西告诉妈妈。

对于这种沟通方式,我们何不试试看?对于孩子说出口的话,我们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地给他各种说教,而是贴近他、理解他,帮他发泄情绪,认同他的心理感受,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慢慢愿意和我们沟通的。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只不过我们也要换一种方式,不要像前面那样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老师是为你好。”而是等孩子全都说完之后,同样用认同的方式来表达,可以说:“我理解你的感受,要这样度过周末的确挺让人难过。不过,老师也许认为,这些作业的确会对你们有所帮助,所以才狠心了一些,我们也应该体谅她,老师其实很辛苦的。”

这样的表达既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认同,同时也帮他解除了对老师的抱怨,这才是孩子愿意接受的沟通。

所以,和孩子沟通,最重要的就是对他心理感受的认同,要理解他当时的心情,让他有表达情绪的渠道,帮他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并摆脱各方面的烦恼与不安。长久下去,我们和孩子之间就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进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先跟孩子聊“玩”,再聊“学”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两种经历,和孩子说话时,如果开口第一句是有关学习的,不管是不是孩子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他的情绪都不会多么高涨,而他的回答有时候会很简单,有时候会很敷衍,有时候还可能会很厌烦。可相反的,假如我们第一句话是关于玩的,不管是什么,孩子一定都会很有兴趣,他可能还会东拉西扯说上一堆,如果我们顺着他接话,他的情绪会格外高涨。

这其实就给了我们一个信号,那就是和孩子聊天,我们应该选择好切入点。首先要让孩子对这样的一次沟通产生足够的兴趣,然后再慢慢地将他的注意力引导到我们想要说的事情上去。

比如,我们想要和孩子聊聊他作业的事情,如果一上来我们就说:“你看你这次的作业,错误这么多,还有的地方没写完,你一定是不认真了,是知识没学会吗?不会可以问问老师呀!”不管我们用多么温柔的语气,只要聊天的内容是学习,孩子都会变得情绪低落,就算他表面上不会表现出很厌烦,但他会选择沉默,安静地窝在一个角落,低着头、玩着手指,然后听着我们说话,直到我们说完,他可能都不会换一下姿势。

这其实就是孩子的一种软性抵抗,他在用这样的一些行为来提醒我们:“我并不愿意讨论这个话题。”那么,我们就该换一种表达了,不如先和孩子聊聊他喜欢的“玩”,然后再过渡到“学”。第一,选择合适的玩的话题。

即便是和孩子聊“玩”,也不是随便什么都能说的,太简单的玩不会提起孩子太大的兴趣,这个谈话可能依然无法进行下去;太过劲爆的玩的话题,又可能会让孩子的注意力完全被玩所吸引,可能会导致他对后面的学习话题完全不理会。所以,我们也要选择一个比较适中的玩的话题。

比如,可以就孩子最近喜欢玩的内容开始说起:“前两天看你和伙伴们在小区里玩得挺开心,那是什么游戏?”或者“爸爸给你买的那套模型,最近看你给他们换了个造型摆,挺有创意呀。”也可以从孩子一直都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开始说起:“我听说你和邻居叔叔去下了一盘围棋,最终战果如何?”或者“昨天我发现你滑轮滑的姿势挺好看的,看来你下了不少功夫呀。”当然,还可以问一些关于游戏的问题:“我也觉得你玩的那个升级游戏挺好玩的,可是我就卡在一个地方怎么也过不去,你有什么好建议吗?”等等。

这样的话题会把孩子拉进一个愉快的谈话氛围之中,只要他愿意开口,那么我们就能找到合适的插入学习话题的机会。第二,用自然的方式插入学习的话题。

玩与学,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如果要说起玩,那孩子会希望一直说下去;如果要说学,孩子当然希望永远不要提。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和孩子聊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说一说他的学习,说说与他的作业有关的问题。所以,为了让孩子不那么反感,我们就要选择自然的方式来把学习这个话题插入到聊天之中。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听你说这游戏这么好玩,我都想玩了。啊,这样吧,等你写完作业,检查没问题了,我们一起玩怎么样?作业困难吗?有问题可以说,妈妈可是要一直等着哦!”这样的一个插入,孩子会想到“我要赶紧写作业,而且要把作业写正确,如果有困难最好也赶紧说出来,这样才能保证更快速地完成作业”,这就是一个自然的引导,也许不用催促,孩子自己就能主动解决作业中的各种问题了。第三,最好能让孩子在愉快中结束话题。

既然我们用“玩”来开了聊天的一个好头,那么也应该让孩子在愉快中结束这个话题。如果开始孩子挺高兴,结果到最后因为说到了学习而变得不高兴了,那么这个谈话就不算成功。

所以,从始至终,我们谈论的语气都应该轻松一些,即便是插入了学习,也要想着将话题重新绕回到玩上,就如第二点中提到的那个例子,让孩子既感到期待,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他能高兴地、主动地去做我们希望他做的事情,这样的聊天才是我们和孩子都需要的。可以聊的学习以外的话题

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只要自己一说起学习,一准备和孩子讨论他的作业,他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会想方设法躲开这个话题。而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态度,是因为我们对他的学习太过关心了,结果导致我们可能会因为他的成绩不好而训斥他,因为他作业完不成而指责他,因为他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看见的学习效果而对他感到失望。其实,孩子会因为我们的这些表现而感到痛苦,当这些痛苦在他内心堆积,他自然也就会想要逃避了。

前面提到,在和孩子聊天时,我们可以先聊玩,然后再说学习,这就是为了避免孩子因为我们总是谈论学习而产生厌烦心理。

那么这个关于“玩”的话题,其实也是包罗万象的,我们不如用这样的一些话题来提升孩子对聊天的兴趣,让他逐渐习惯与我们聊天,习惯将自己遇到的、发生的各种事情与妈妈分享。当孩子足够信任我们的时候,亲子关系也就非常牢固了,到那时再谈论起学习来,应该也就不那么费劲了。

可以和孩子一起说的话题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这样的几类:

学校类,就是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包括他的朋友、老师怎么样,他和谁关系最好,和谁又有些小摩擦,喜欢哪个老师,对哪个老师印象不太好;在学校里发生的或大或小的事情,举行了怎样的活动;上过的课程都是怎样的,他期待上的课程又是什么,在课堂上又发生了什么,等等。

生活类,就是孩子在学校以外的生活,当然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学校与家之间的地方发生的各种事。包括上学、放学路上遇见了谁,看见了什么样的风景,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在小区里又遇见了谁,看见了邻里间什么样的故事;去买东西或者逛展览等活动时,又发生了什么,等等。

兴趣类,包括孩子喜欢的东西和爱做的事情,当然,一定要是正常的东西和正向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新兴的事物,我们最好也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也对当下孩子们所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这样就不会产生所谓的“代沟”了。

活动类,包括各种活动,不管是孩子自己想要做的,还是孩子希望全家一起做的,又或者是他和伙伴们一起参与的,只要是活动,都算在其内。而活动的过程、活动中可能需要的技巧、活动的转折、活动的结果等内容,则应该是谈论的重点。

杂事类,就是孩子口中的一些闲聊小杂事,包括谁穿了一件新衣服、谁买了一本好看的书,谁的朋友和谁的朋友发生了争吵,谁又出了什么问题;路上的什么花开了,墙角下多了一群猫,屋角的燕子飞回来了,刚刚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等等。这样的杂事多得数不清,这其实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谈资。

这些话题都能成为聊天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显然要比枯燥的学习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总有妈妈生怕其他的话题会扰乱孩子学习的心,其实不然,学习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没必要让他的生活里只有书本,他接触的东西越多,我们和他谈论的东西越多,他的生活经历和眼界也就越丰富开阔,这对他反倒是一件好事。

所以,适当选择这样的一些话题,来调剂、充实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孩子就不会反感与我们交流了。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一天的作业

其实前面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要实现一个目的,那就是要让孩子最终能正面地且愉快地面对他的作业,就是要保证孩子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做作业。

我们应该保持住前面所做的那些事带来的好的效果,同时也要让孩子对作业产生一定的自我责任感,千万不要犯下面这位妈妈这样的错误哦!

又到周末,在这一次写作业之前,妈妈和孩子好好聊了一次。本来妈妈创造了很好的气氛,从孩子感兴趣的军棋游戏开始说起,又说到了孩子这一星期来在学校遇到的各种有趣的事情,母子二人聊得很开心。可是最后,妈妈却是这样的结尾的:“你看,我陪你聊了这么多,其实都是为了你。我本来不懂军棋,结果为了你不得不硬着头皮学,就为了能和你聊天。而且,妈妈还放下了其他的事情,只是专心陪你。所以,看在妈妈这么辛苦的分儿上,你也应该好好写作业了。为了你的作业,妈妈可真是太操心了,你应该自觉啊!周末两天,你好好想想妈妈这几天都为你做了什么,要是再完不成作业或者做不好作业,我估计聊天是不行了,你爸爸那里有皮带,你自己看着办吧。”孩子原本兴奋的表情慢慢消失了,转而低下了头,并皱起眉,最后在妈妈的几声催促下才磨磨蹭蹭地走进自己的房间,摸出了作业本……

原本很好的一次聊天,却被妈妈在最后时刻破坏掉了,孩子的好心情也随着这样一段似诉苦、似责备、似威胁的话彻底飞走了。估计他后面写作业的时候,心情应该也会非常压抑,也许会错误连连,也许还会变得不那么愿意写了。

这样一个小例子提醒我们,在和孩子进行关于作业的沟通时,要让那份其乐融融的气氛一直坚持到底,愉快地开始,更要保证愉快地结束,别让孩子在这样的一次谈话中就瞬间体验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身为妈妈,我们应该发挥妈妈的温柔特质,一开始我们要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抓住他想要聊天的苗头,让他能开心地和我们一直聊下去,而中途我们可以逐渐将话题过渡到学习上,让他感觉不会那么突兀,反而能自然而然地去思考我们提到的问题,那么到了谈话的结尾处,我们就要保证一种圆满性,让这个话题圆满结束。

当然,可以不用再提及与玩有关的话题,但也不要一下子把气氛转得那么严肃,而是要让谈话的气氛慢慢冷却下来,话语间要有过渡,慢慢地从玩中抽离,然后介入学习话题,让孩子从玩的话题的兴奋中逐渐平静下来,让他渐渐进入学习的平静状态里;也可以不用嘻嘻哈哈,但也没必要太过冰冷,完全可以将语气逐渐归为平静,用自然温和的声音提醒孩子谈话要结束了,他还有他自己该做的事情,他还有作业需要做,或者还有学习的内容需要继续研究探讨。

也就是说,学习前聊天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意识到他应该去学习了,而且还要让他愉快地去打开作业本。当然,这需要我们多多练习才可能实现,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也不要太着急,但要保证每次聊天我们都能有所进步,相信要不了多久,孩子也会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迎接接下来的学习。第二章孩子不愿意做作业——探究背后的原因并找到对策有个成语叫“事出有因”,意思就是不管什么样的事,总会有其原因,然后才导致了现在的结果。孩子不愿意写作业这件事也是有原因的,我们不能盲目地催促、训斥孩子,而是应该探究他“不愿意”的具体原因,并找到对策,这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而解决问题。有的孩子放学后根本不写作业

孩子的作业,应该是他为了完成学习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一项活动,或者说是一项任务,包括课上作业与课外作业。课上作业,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可以当堂进行操作的各种练习;而我们一般提到的作业,都指的是孩子的课外作业,也就是老师针对当天课程所留的、要求孩子在课外时间单独完成的学习活动。

老师之所以会给孩子留需要课下完成的作业,就是为了帮助孩子复习一天所学,并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有时候老师会布置一些这样的作业,即要求孩子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而完成在课外时间需要独立去做的作业,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但在很多家庭里,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奢望。因为有的孩子在放学之后,就好像与学习彻底脱离了关系,只要离开了学校,他就能立刻将所有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抛在脑后,甚至可以做到这样一种“极致”的状态:回家时把书包放在一边,等到第二天出门时,书包还是保持原样,都没有打开过。至于说作业,基本上都被他抛到了脑后。

可是第二天,老师会要求孩子交作业,当孩子拿不出作业,或者作业本上一片空白时,老师自然会对他进行一番批评教育。与此同时,老师也会及时通知父母,向他们反映孩子的这一情况。老师的本意是,家校联合,一起督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然而当我们接到老师的通知时,有多少人可以保持头脑的冷静呢?

很多妈妈会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很积极地表示,孩子的确是在作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并许诺一定会好好管教。而当面对孩子时,妈妈就会立刻对他展开一番批评教育,甚至是训斥打骂。妈妈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要让孩子重视做作业这件事,并能“痛改前非”,开始认真写作业。

很多妈妈也觉得,孩子对写作业的态度不认真,导致自己在老师面前没有面子,这的确是一件很让人不舒服的事情。所以这样的妈妈对孩子的训斥会更为严厉,说出来的话可能也会更狠。

但是经过这样一番训教之后,我们却并不能“如愿以偿”,反而很快就会失望。训斥的第二天、第三天,孩子可能会有一点点改变,但接下来的好多天,孩子却会慢慢地变成“依然如故”——再次恢复不好好写作业的常态。

当我们真的忍无可忍,并对孩子来那么一次大爆发之后,他果然有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可能又将是我们极其不想看到的——也许因为不写作业这件事给孩子带来了各种“伤害”,他变成了撒谎的孩子,用谎言来逃避作业;或者他也会因此而开始讨厌老师,因为老师总是“告密”;最严重的,就是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直到最终连学校也不愿意去。

其实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要让我们通过这些事实来让自己的头脑先清醒一下,孩子放学后不写作业,这已经是一个事实了,所以训斥、指责甚至打骂这样的事情,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而在孩子看来,我们的这些表现则像是在不停地发泄情绪,他所感受到的也只是我们的情绪而已。

所以别再因为孩子不写作业这个已经产生的事实而愤怒生气了,我们也该换一个角度思考,想想看孩子这样做的原因,他为什么放学后不写作业?为什么连书包都不愿意打开?为什么一提起作业就那么抵触?为什么就算老师都说得这么严厉了,妈妈都天天训斥了,他却依然不愿意改?

只有先解决了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找到孩子不愿意面对作业的真正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帮孩子清除掉他周边的障碍。当不再受到任何阻碍时,他自己自然就能主动地去写作业了。没听懂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

对于学生们来说,老师留的作业,就是为了帮他巩固当天所学的各种内容,让他能通过各种练习来灵活地掌握这些内容,并能保证在日后的考试或其他情况下会使用这些知识。而若想要把这样的作业做出来,并且还要比较完美地做完,一个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孩子必须得听懂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并掌握这些知识的运用。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压根儿就没学会知识,而家长却一味地让他去做练习,他当然是不知所措了。

其实,没听懂老师课堂上都讲了什么的孩子,一般都不是出于主观意识而不好好写作业的,他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孩子没准儿上课听讲也很认真,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写下来的每一行板书,他都巴不得全记在脑子里,但是出于各种原因,他可能并没有完全弄明白老师到底在说什么,或者压根儿就没有理解老师讲的那些内容,似乎他的大脑发生了“短路”,那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找不到通畅的回路,都被堵死在了耳朵周围,却丝毫没有进入到大脑深处。如果强行让他在练习上去操作知识,他就会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所以,这样的孩子就不得不奉行这样一种原则:与其不知道做什么,还不如什么都不做。

那么,要教育这样的孩子,如果直接训斥,说他“不做作业是不好的行为”的话,显然并没有说到点子上,因为这样的孩子可能知道这样做不好,但他却是身不由己。

所以,我们此时就该好好观察一下孩子,先看看他的学习状态,或者和老师沟通一下,了解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的情况。如果发现他平时上课听讲很认真,也愿意与老师配合,但就是不写作业,那么就要考虑他是不是没有听懂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

当孩子回家后,我们也可以好好问问他,了解一下关于他的学习的真实情况。不过,可不要上来就直接问“你是不是没学会”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虽然认真听但没听懂还因此不做作业的孩子,都比较害羞一些,过于直截了当的问话会让他觉得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可能因此而产生更为深刻的自卑心理,到时候他的注意力就都会集中到自己没学会这件事上去,反而不能好好地听我们讲话了。

所以,我们要耐住性子,尽量用温柔的语气去询问。比如,一位妈妈是这样对孩子说的:“我问过老师了,她说你上课听讲很认真,这真让妈妈高兴。不过,你觉得老师讲的课如何呢?你对这些内容有什么感觉?感觉有什么困难吗?需要妈妈帮忙吗?”

这样的问话方式先是肯定了孩子认真听讲的表现,这会让他觉得自己的行为受到了肯定,而他的内心也会相对比较安定一些。随即妈妈再提出问题,孩子相对比较容易接受一些,而这些问题,也没有很直接地指责孩子听不懂,反而是用一种探询的方式,这就能引导孩子主动说出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问话方式会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关心,他也会放松一些,家长也会慢慢了解到他所听不懂的内容。

在了解了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孩子解决这些问题了。比如,提醒他在课堂上把自己当时没听懂的地方记下来,下课后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如果同学讲不清楚的话,也可以直接去找老师,让老师再给讲解一遍;也可以教孩子学会在课前预习,将那些知识点在老师讲课之前就都看一遍,了解一个大概,将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先标示出来,等老师讲课时,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重点听,对于依然不太懂的地方也可以在下课后找老师去讨论;如果孩子还是不懂的话,我们也可以在家进行再次辅导,或者找其他的老师再进行重新讲解,等等。

当孩子消灭了学习道路上“不懂”这个障碍之后,作业对于他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尤其是在他第一次自己完全能理解知识的前提下独立完成了作业,他会觉得很开心,觉得自己也能做到这件事,那么以后我们也就不用再操心他作业的问题了,他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各科作业的。孩子不知道课后写作业的重要性

老师当堂讲课,课后给学生留作业,学生回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作业,这样的一系列流程在身为成年人的我们看来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深知,作业对于巩固课业的重要性。可是,还是小学生的孩子就不一定这么认为了,尤其是刚上小学的孩子,他们会对课后作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他们并不知道课后写作业对他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一位妈妈在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发现他不怎么爱写作业,以前一直都是妈妈催促着或者监督着,他才会写上一两笔,若是妈妈一直监督着,他也可以把作业认真写完。等到上了二年级,妈妈以为儿子大了一岁应该懂点事了,哪知道他还是很少主动写作业。老师有时候也会和妈妈联系,提醒她催促孩子写作业。

妈妈这回头疼了,儿子上课也挺认真听讲的,随便考查一下,也能确定他把当堂的知识都学会了,可怎么就是不写作业呢?直到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儿子无意中说道:“学校的老师最麻烦了,我把她课上讲的知识都学会了,她还偏给我们留作业,再让我们把都会做的题做一遍,真是浪费时间!作业一点都不重要,课上学习才重要,课上要是都会了,课下就没必要写了啊!”妈妈这才知道,原来儿子一直都是这样看待作业的,他觉得课后作业并不重要,难怪他不愿意写。

等到吃过晚饭,妈妈拉着儿子坐下,好好给他讲了讲作业对他的重要性,告诉他老师留作业的目的,以及做作业对于他知识学习的帮助。一番讲解之后,儿子这才点了点头说:“哦,妈妈,原来老师留作业是有原因的啊!那我以后可要记得写了。”

其实,很多孩子都会对这种“已经学会了却还要再写一遍”的做法不能理解。因为在之前,他的学习还不那么系统的时候,尤其是在家里学习的那段时间,他一直都是将我们教授的东西学会了就算会了,我们可能也没法给他留什么作业,他习惯了学会就算学完的学习模式。可等到了学校里,老师开始留作业了,他并不能那么快地转换思维,也意识不到作业和他的学习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他并不能意识到作业对他的真正意义,由于所学知识并不那么难,他可能也无法体会作业所带来的重要作用。

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告诉他课后写作业的意义。首先,给孩子讲讲作业与课上内容的关系。

我们可以找一门功课的作业,以此为例,来帮孩子将课上内容与课后作业联系起来。就拿数学作业来说,课上老师会讲清楚这一节课要学的东西,包括公式、计算方法等,这些都是孩子争取在课上要理解的;而老师留的那些课下作业,就是让孩子对已经学到的公式、计算方法进行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来保证孩子真正记住所学内容,并能做到学以致用。

如果孩子还不能理解,我们可以当时就找一道课后题来让他做,让他体会作业和课上内容到底有怎样紧密的联系,直到他彻底明白作业对于知识理解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孩子体会作业对他的帮助。

作业其实不仅是帮助孩子理解课上内容,很多时候,老师的作业都是有延展性的,也就是老师会留一些“以课上内容为基础,并加入拓展或变化内容”的作业。这些作业就不只是单纯地对照课上内容去练习了,而是需要孩子动动脑筋,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这就是对孩子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锻炼。

这种锻炼对于孩子思维的发展是有益处的,通过各门功课的这种拓展性的作业,孩子的思维会越来越灵活,这样灵活的思维将会在他未来处理更多更高深的问题时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将这些作业放大到生活中去,引导他将课上内容与生活多加联想,提醒他注意作业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使他意识到作业对他未来生活的小帮助。最后,提醒孩子不要因为作业而抱怨老师。

就像前面那个孩子一样,很多孩子自己不明白作业的重要性,结果却抱怨老师留作业。这就相当于孩子将自己没有调节好的情绪,反倒发泄在了老师身上,这当然是不正确的。

所以,我们也要及时帮孩子调节情绪,告诉他老师的责任,也告诉他老师给他留作业也是对他的一种关心,更是对他的一种希望,希望他能更好的成长。而且,孩子写完了作业,老师还要认真批改,不仅是批改一个人的作业,而是好多孩子的作业,遇到问题老师还要提出来给孩子认真讲解。老师也是辛苦的,孩子应该体谅和感谢老师。孩子有书写障碍

一些孩子的生理发育不良或者后天锻炼不足等导致其手部肌肉协调方面出现了问题,结果就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书写障碍。

而既然是写作业,那么孩子就必须要动手来书写,如果孩子有这样的书写障碍,就会导致他没有办法完成大量必须要靠手写来完成的作业。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孩子没写作业就感到很生气,也不要立刻就对孩子大加训斥,最好先了解一下孩子在书写方面是不是真的存在障碍,假如真的有障碍,我们只有先帮助孩子改变目前的障碍状态,进而才有可能解决他的作业问题。

所以,我们不如来试一下下面这一系列的做法。第一,细心观察,尊重隐私。

有些孩子的书写障碍并不是一种明显的外在表现,只是在一些细节方面会显现出来。比如,写字缓慢、写得不规范,或者没法写整齐;还比如,系鞋带比较费劲、扣纽扣也可能会扣错,等等。多观察几次,或者问一问孩子,我们就能发现他在这些方面是否真的存在障碍。如果实在不能确定,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或咨询,以得到确切的结论。

一旦确定了孩子具有这种书写障碍,我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能直接遗憾地说他“笨”或者说他“有缺陷”,尤其是在背对孩子的时候,我们更要尊重孩子,不要因为无心的一句话而伤到孩子,一定要保护好他的自尊心;二是不要过分强调这个障碍所带来的问题,尤其不要这样安慰孩子:“你本来书写就有障碍,所以慢一点没关系。”这样的话一定不要说,因为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接收到一种心理暗示,让他认为自己这种障碍存在是合理的,并且以此为借口而更加不愿意写作业。

总之,我们既要重视孩子的这个问题,但也不要太过分强调,当然发现了问题也用不着太过着急,接下来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锻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第二,加强各方面锻炼,改善孩子手部协调性。

人的手部有十几块小肌肉,若要把字写工整,这十几块小肌肉需要协调合作。所以,可以对孩子进行手部小肌肉群的锻炼,以克服他的活动障碍,从而最终克服书写障碍。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多做一做发展手部小肌肉群的游戏,叠纸、剪纸、串小珠子、组装包含精细小零件的模型、分清碗里不同的豆豆、手影游戏,等等。

另外,有些孩子的书写障碍是因为握笔的姿势不正确,手部的肌肉没有达到最佳的发力状态,所以书写速度也提不上去。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也要为孩子及时指出,要教他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并督促他经常进行练习,使他的手逐渐习惯新的姿势,让手部的各个小肌肉能准确发力,从而保证书写的流畅自如。第三,及时发现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现象,并想办法进行训练。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感觉刺激信号没有办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里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导致肌体无法和谐运作,长时间如此,就会形成各种障碍。对于孩子来说,出现这种失调现象,就意味着孩子的大脑失去了对身体各器官的控制与组合能力,这对孩子的认知、适应等能力的发展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

当我们发现孩子随着成长却依然存在“尽管认真可还是不能好好写字”的现象时,就应该需要判断他是不是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此无可救药了。我们要给予他一些特别的关爱,不要再勉为其难让他必须写好,否则可能会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我们要理解孩子,如果自己不能进行相关的训练,也可以把他送到专门的有资质的正规训练机构去进行训练,以逐步改善他统合失调的问题。第四,培养孩子书写的兴趣。

有书写障碍的孩子,一般都不那么愿意书写,但是越是不写,他的情况改善得也就越慢,所以我们还是要对他进行一定的训练,只不过要提升他对书写的兴趣,从而使他能自觉主动地进行锻炼。

比如,我们可以教孩子练习书法,最好是我们和他一起学习练习,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支持,同时我们也是在给孩子做个榜样。当他写出工整好看的字时,我们及时的肯定也会增加他书写的信心。孩子坐不住,没有耐性

写作业是一个需要平心静气、耐心而为的活动,小学生的作业时间大多会被控制在1小时之内,而这也就要求孩子至少能在这1小时里保持稳定的心态,要能坐得住,尽快并尽量好地将作业做完。

事实上,很多作业如果要做完,也根本用不了1个小时,假如孩子对课堂知识都很好地掌握了,并且能耐心、认真地书写,很快就能把老师留的所有作业都做完。

可很多孩子却恰恰在“耐性”这一点上出了问题,他们连几分钟都坐不住,更别提坐在那里把那么多的作业写完了。毫无耐性的表现,让这样的孩子“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完不成作业的“大军”之中。

对于这一点,很多妈妈也显得格外为难。一位妈妈曾经这样说:“孩子的屁股下面就像是长了草,左动动、右动动,一会儿抬头看看表,一会儿起身喝口水,一会儿听见哪儿有响声就起来看看,一会儿又四处翻找零食,作业本上写不了几个字,可其他的事他却已经做了不少。如果在旁边训斥他几句,他能多坐几分钟,但也真的就是几分钟,几分钟之后,他就又变回原形了,头疼死了!”

孩子缺乏耐心的表现,的确很容易让我们着急上火。翻翻看他的作业,其实也没多少,但坐不住导致的做不下去,让他的作业时间被人为地拉长了。对此,我们可不能只是在督促孩子在写作业上下功夫,而是要先“攻击”问题的根源所在——先培养孩子具备耐心与吃苦的精神,锻炼他的耐力,让他先能安稳地坐在桌子前面。当孩子能稳稳地坐住时,即便我们不怎么催促,他应该也会主动去写作业了。

对孩子耐性的培养,我们可以试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和孩子玩一玩耐力游戏。

游戏是最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他可能会有更为高涨的兴致。更重要的是,耐力游戏会让孩子的耐力在快乐中就得到锻炼、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提升。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玩搭积木的游戏,最好是选择那种较大型的积木,而且块数也要多一些。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复杂的积木完成品,为了完成这样一个作品,就需要孩子花费较长的时间去选择合适的积木,多玩几次,他可能就不会觉得时间太长,很难熬了;我们也可以和孩子进行填色游戏或小比赛,以最终填色完成并且保证填得不潦草为目标,那么为了做好这件事,孩子就必须要有耐心,这显然也会相应地提升孩子的耐性;当然,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方法是我们可以带孩子去长跑,跑的途中来个小比赛,看谁坚持的时间长、跑得最远,或者和孩子练习仰卧起坐,鼓励他做得越多越好,等等。

不管是什么样的活动,我们都要多鼓励孩子,不要用反话激怒他,也别训斥他,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孩子能最终有耐力,所以最好让他在愉快的气氛中去培养耐性。第二,引导孩子发现作业中的乐趣。

有的孩子之所以没耐性,是觉得作业很无聊,他认为作业无非就是对课上内容的简单重复,一点新意也没有。再加上有的作业可能真的只是简单地抄写或计算,孩子觉得没有什么挑战性,如果一连好几天都是重复这样的工作,他就会觉得与其写作业还不如出去玩。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该引导孩子发现作业中的乐趣,让他感受到作业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没有意思。

比如,对于一道数学题,可以启发孩子用他所知道的各种方法去解答,不管那个方法是复杂还是简单,只要他能想到都可以拿来用;还比如,对于一个字,引导他去想想这个字可以用在哪里,用在这些地方分别又可以表达什么意思,等等。

当然,这些活动要选择孩子作业没那么多的时候去做,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作业也是有趣的,但也不要让孩子将注意力都放在这上面,当孩子已经可以耐心地坐在桌子前时,就要提醒他不管要做什么都应该先完成作业,完成之后再做其他事情。第三,在孩子身边也做一个有耐性的妈妈。

很多孩子没有耐性的表现其实都是对妈妈的一种模仿,那么要想纠正孩子没有耐心的表现,身为妈妈的我们首先就要有所改变,要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