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翻译硕士)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分类专项练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16:51:28

点击下载

作者:北鼎教育 组编 丁富彦 主编 陈琳 副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MTI(翻译硕士)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分类专项练习

MTI(翻译硕士)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分类专项练习试读:

前言

很多报考各语种翻译硕士(MTI)的同学对汉语百科知识与写作这门专业课的复习感到茫然。实际上,这门考试的百科知识部分考查的是知识的记忆,写作部分则主要考查汉语写作的规范和思辨能力。一本内容覆盖全面、揭示命题考查重点的参考书非常重要。北鼎教育教研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辅导教师集体编写、集体审校,历经三年教学反馈、修改取舍方成此书。

百科词条部分:很多初次考研的同学面对庞杂的百科资料感到毫无头绪,不知道如何筛选重点去背诵。本书由词条汇编和名校真题汇总两部分组成,编者查阅无数专业领域权威书籍,基于985、211院校和外国语院校的考研真题,力求知识点丰富、覆盖全面和重点突出。

应用文写作部分:市面上关于应用文写作的资料层出不穷,但专门针对考研的应用文写作书籍寥寥无几。本书应用文部分精选30种考研常见应用文体,从题材选取、文章构思、字数控制均与考研要求一致。每一类文体均配有讲解分析,让考生明确文体重难点及考点所在;同时配有精心批改过的优秀学生练习佳作,以期为考生提供切中考试要求的写作范文。

大作文写作部分:根据不同高校的要求,分为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及少量的看图作文,无一例外要求思辨性和文艺性的结合。写作者的观点需要清晰和有逻辑,论证和表述要考虑汉语的表达艺术,可以以事论理,也可以思辨推理;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先铺垫后点题。不能有错别字,不能出现词汇误用、句式杂糅等语病。本书议论文体部分,重点通过“基本写作模式+例文讲解”,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部分范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北鼎教育。

感谢北鼎教育的所有参编教师,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期待本书在使用中获得更多反馈,继续完善,为备考翻译硕士(MTI)的同学们更好地指明方向!北鼎教育教研部2019年于北京

第一部分 百科词条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经历了以下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朝代一览表如下:续前表

第一章 史前史

1.女娲造人:传说天神女娲用黄土和泥,照着神的样子捏成人形,造出了最初的人类。后来,女娲甩动蘸上泥浆的藤条,泥点掉落在地上,也就变成了人,大大加快了造人的速度。她还将人分成了男女,将他们配成夫妻,繁衍后代。因此,女娲被尊为人类的始祖。

2.三皇五帝:三皇指黄帝、伏羲氏、神农氏,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3.神农:即炎帝,中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被世人尊称为“药祖”,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始祖,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被后人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仓颉:《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据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仓颉也是道教中的文字之神。仓颉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5.鲧:中国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人物,帝颛顼之子,大禹之父。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后因治水失败,鲧被刑罚致死。鲧虽然是个失败的英雄,但他为民造福不惜牺牲生命的壮烈之举,具有深刻意义。

6.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远古居民,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根据出土的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的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7.蓝田人:中国旧石器时期的早期人类化石,距今约65万年至53万年间。蓝田猿人生活的年代在距今约98万年至67万年间,蓝田猿人头骨有鲜明的原始性质,头盖骨极为低平,头骨骨壁极厚。出土的石制品证明,蓝田人已经能够使用多种石质打制工具。

8.北京猿人: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北京猿人的颧骨较高,身材粗短,男性高156~157厘米,女性高约144厘米。腿短臂长,头部前倾,已经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北京猿人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科学依据。

9.山顶洞人:距今2万年至1万年,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山顶洞人狩猎,并在遗址里发现鲩鱼、鲤科等化石,说明山顶洞人已能捕捞水生动物,这标志着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的提高。

10.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遗址于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首次被发现,距今6000年至5000年,属于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现已发现上百处遗址。其面貌是:经营农业,饲养家畜,烧制陶器,有定居的村落和集中的墓地,出土的红陶器上绘有几何形或动物形花纹,这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的特征。

11.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

12.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是中国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全面的材料和重要依据。

13.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最早发现于山东泰安市大汶口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典型。其遗存十分丰富,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细的石斧石凿,骨针磨制十分精细,体现了极高的制作技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是研究父系氏族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文化遗存。

14.良渚文化:是虞朝文化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华夏文明早期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年至4500年。在中国史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15.母系氏族社会: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后期,现代人形成,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遗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

16.父系氏族社会:距今5500年至4000年,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我国远古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主要代表:后期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化等。

17.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半坡遗址为研究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和仰韶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8.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300万年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旧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提出来的一个时间区段概念,所谓石器时代,并不代表那个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元谋人是旧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

19.新石器时代: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中国的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时代。

第二章 古代史

2.1 先秦时期

1.少康中兴:夏启的儿子太康继承王位后昏庸无能,东夷部落的首领后羿起兵夺权,太康死在了外地。后来,后羿又被手下寒浞取而代之。太康的孙子少康长大后,在有虞氏的支持下,招抚夏朝的老臣,壮大自己的势力,终于打败了寒浞,恢复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

2.盘庚迁殷:汤建立商朝,建都于毫。商朝因政治动乱和水患等原因,多次迁都。至公元前14世纪,第20代王盘庚将都城自奄迁于殷,这是第四次迁都。盘庚迁都时对臣民训诰,继续行汤之政,使百姓安定,商朝复兴,故商朝又史称为“殷朝”、殷商。

3.武丁中兴: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是商朝的第23帝,是商代后期功业最盛的君主,在位共59年,使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极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4.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此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5.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的周幽王是一个荒淫昏庸的皇帝,专宠美女褒姒,因此废了王后和太子,立褒姒为后。为了逗褒姒一笑,周幽王下令点燃了骊山上为召集诸侯勤王而设的烽火,诸侯带兵赶来才发现没有敌寇;后来犬戎果真打来,诸侯看到烽火不再相信,结果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褒姒也被抓走了,西周从此灭亡。2.2 春秋战国

1.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以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的时期,故被后世称为“战国”。

2.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3.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由此拉开。

4.战国七雄:战国最强的七个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魏、韩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5.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先后两次实行变法,主要内容是“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6.战国四君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力强大,各诸侯国为增强自身国力竭力网罗人才。以此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7.胡服骑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国家强大,主张“着胡服”“习骑射”,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表现出赵武灵王注重实用、勇于改革的形象,开中国军事改革之先河。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促进了各地区,尤其是中原汉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8.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军进攻赵国的上党,赵派名将廉颇屯兵长平拒秦。秦初战失利,使用反间计,致使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冒险出击,最终突围失败,赵括战死,全军被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赵国的军事力量在此次战役中彻底被摧垮,再也不能与秦抗衡。

9.长勺之战: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鲁军一鼓作气,大败齐军。相关典故:曹刿论战。

10.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辅佐齐桓公首先称霸诸侯。他的主要思想大都体现在《管子》一书中,在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有着杰出的认识,许多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很深的教益。

11.介子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晋文公重耳为悼念,立庙祭祀,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12.扁鹊: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鄚州人,精通各种治病的方法,是战国的一代名医、先秦医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妙手回春之术简直可以和传说中的神医扁鹊相媲美,后来人们干脆叫他扁鹊,秦越人这个本名反而被人们忘却了。他奠定了中医学的诊脉方法,开启了中医学先河,有代表作《难经》传世。

13.晏婴:即晏子,春秋时期齐国人,辅佐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三世,皆为卿。他虽然人长得矮小,但善于辞令,关心民事,节俭力行,尽忠直谏,名显诸侯。现在流传的《晏子春秋》一书,是后人集其行事言论编著而成。

14.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在吴国为将,曾以3万军队打败楚国的20万大军,是先秦兵家的始祖。其所著《孙子兵法》在中国军事史上有重要影响,为后世战争提供指导借鉴。

15.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学家,相传他是鲁国的史官,与孔子时代相同,人品受到孔子的称赞。他根据《春秋》纪年收集各国的史料,撰成了《春秋左氏传》一书,也称《左传》,此书大大丰富了原书的内容,而且史料翔实,成为文学史与史学史上的典范之作。《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16.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多谋善辩,胆略过人,将和氏璧完整归回;机智勇敢,在渑池之会维护赵王安全和国家的利益尊严;不计前嫌,和廉颇重归于好,成就千古佳话。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深明大义,是古代出色的外交家。

17.二十八宿: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重要创作,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称为二十八宿。它作为汉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等术数中。史学界公认二十八星宿最早用于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一直以来也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话题。2.3 秦汉

1.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的历史事件。原因: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要求文化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与秦所崇尚的法家思想格格不入。结果:造成文化上的重大损失,禁锢人们思想,阻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

2.李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秦统一天下后他被任命为丞相,主张焚书坑儒,加强中央集权,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他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蒙恬: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秦统一后,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

4.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军镇压而失利。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为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

5.巨鹿之战: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进攻,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6.垓下之围:公元前202年,刘邦在与项羽几年的交战中已占据明显优势,刘邦调集韩信、彭越的大军合攻项羽,将10万楚军包围在垓下,项羽在半夜听到四面汉军中传出楚歌声,以为汉军攻占楚地,就率领800骑兵突围。到乌江边时,他不肯渡江逃命,便在乌江自刎了。这标志着楚汉战争结束,随后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7.文景之治: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萧条,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政策。因此,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物质基础丰厚,为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基础,是君主集权社会第一个盛世。

8.七国之乱: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被平定后,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9.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大破匈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他还开辟丝绸之路,建立年号,影响深远。

10.推恩令:汉武帝刘彻为巩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具体措施是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也给后世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11.刺史: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12.察举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制在大部分时间里起着积极的作用,带来了汉代英才辈出、功业兴盛的局面,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13.举孝廉: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一科,在汉代属于清流之目,为官吏晋升的正途,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举孝廉使汉朝的官吏选拔更加公平,对于汉代盛世的形成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14.三纲五常:汉代政治道德、社会道德、家庭道德以及个人道德的总概括,由西汉董仲舒提出。所谓三纲强调的是天道,君臣、父子、夫妻关系都要符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天道,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15.陆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后逐渐发展,成为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16.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17.张骞: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即丝绸之路。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18.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奉汉武帝之命,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他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帮助稳固了汉武盛世的局面,为张骞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

19.昭宣中兴:指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此时的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继续实行汉武帝以来的政策,政治上着力整顿吏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经济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一系列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使一度国力衰退的西汉王朝又兴盛起来。

20.黄巾起义: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当时朝廷腐败、战事不断,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头扎黄巾,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黄巾起义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冲击,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21.昆阳之战:新朝末年,新朝皇帝王莽的大军与汉朝宗室、以后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在昆阳爆发的战争,决定了未来国运,具有深远影响。昆阳之战中,刘秀利用王寻、王邑轻敌懈怠的弱点,以少胜多,歼灭了王莽军队主力。后王莽被杀,新朝灭亡,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22.光武中兴:刘秀称帝之后,便镇压和收编各地的农民起义队伍,削平割据势力,经过近十年的奋斗,统一了全国。为了巩固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减轻赋税、精简地方机构、惩治贪官污吏。刘秀在位期间,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23.班超: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他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将领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31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50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轶事典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4.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班固继承父业,经20年潜心著述,修成《汉书》,后任汉兰台令史,死前《汉书》还缺八表和《天文志》,后马续补《天文志》,其妹班昭作八表。他还著有《白虎通义》《两都赋》等,为后世了解汉代历史提供借鉴。

25.张衡:东汉南阳西鄂人,汉赋四大家之一,也是浑天说的主要代表。张衡创制了一架精确的浑天仪和非常灵敏准确的地动仪,为早期天文地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文学代表作《二京赋》。

26.华佗:汉末医学家,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针灸等,尤其擅长治疗湿疹,用药简而有效;他还创五禽戏气功,奠定了中国医学早期发展的基础。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27.张仲景:中国古代名医,东汉南阳郡人,有“医圣”之称。他辞官行医,博采众方,著有《伤寒杂病论》,记载传染病方30种。该书经后人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法则,明确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套诊治原则,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为后世临床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2.4 三国两晋南北朝

1.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2.官渡之战: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东汉末年,大小军阀割地称雄,世族豪强袁绍,自恃兵多粮足,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率兵十余万南下,准备攻打许昌,消灭曹操。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在官渡相拒,乘袁军轻敌,偷袭袁军后方乌巢,焚烧了袁绍的军粮,并乘势全线进攻,歼灭了袁军七万余。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3.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称“邺三台”。铜雀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因历代名人题咏甚多而名。

4.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时期、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

即:

5.三国: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6.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出师表》。

7.八王之乱: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核心代表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等。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使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8.五胡乱华:“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侵入中原大地,北方沦陷,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中华文明遭受巨大破坏。

9.淝水之战: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决定性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淝水之战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

10.六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位于中国南部,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国家,统称为六朝。2.5 隋唐五代十国

1.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个部门层次清晰,各司其职,提升了办事效率。

2.玄武门之变:唐初李世民兄弟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政变。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卓越,大大威胁了李建成的地位。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拉拢四弟李元吉,共同对付李世民,双方结党营私,斗争愈演愈烈。后李世民先发制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发动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3.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他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使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迎来唐朝第一个盛世,并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4.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先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建立武周王朝。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重用狄仁杰等中兴名臣。她当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5.开元盛世: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贤能,励精图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趋于稳定;经济上推进茶、生产工具等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并发展外交,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

6.安史之乱/天宝之乱: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结果:唐朝获胜。影响: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7.黄巢起义:指唐朝末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历时最久、波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影响大唐半壁江山,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8.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9.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尊为“茶圣”。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0.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李白、王维等都曾为他作诗《哭晁卿衡》。他是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代表作《望乡》。

11.僧一行: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主持修编新历,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测量地球子午线的活动,制造了黄道游仪和水运浑天仪。他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奠定了早期天文学发展的基础。

12.五代十国: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国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五个朝代和十个割据政权的合称。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13.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君主,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代表作《虞美人》。2.6 宋辽西夏金元

1.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2.杯酒释兵权: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级军官们交出兵权。这是赵匡胤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

3.宋徽宗: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他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他的兴趣爱好颇为广泛,除了他应做到的治国安邦发政施仁之外,其他事情几乎样样精通,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为“瘦金体”。

4.靖康之变/靖康之乱: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都城东京,除了烧杀抢掠之外,还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皇族、后宫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影响:导致北宋的灭亡,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5.澶渊之盟:北宋与辽在经过40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宋辽约为兄弟国,宋每年进贡给辽。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各民族的融合。

6.乌台诗案:王安石主张变法以后,苏轼对变法中的一些条款很不赞成,并予以指责。苏轼词中有一首《咏桧》诗,当时的监察御史告发此诗指刺皇上、图谋不轨,苏轼被革职治罪,打入监狱。御史台自汉以来别称“乌台”,所以此案被称为“乌台诗案”。后来神宗帝亲自阅卷,觉得此案未免有些牵强附会,于是下令将苏轼免罪释放,贬谪黄州。“乌台诗案”实质上是宋神宗时代由于苏轼诗作触发的一桩政治官司,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开始。

7.文字狱:旧时统治者故意从文人的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文字狱历朝历代屡见不鲜,以清代最为残酷暴虐,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扭曲文化、禁锢思想、摧残人才、败坏官场风气,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8.庆历新政: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社会问题日益加剧,范仲淹、富弼为解决危机,提出改革方案,号称“新政”。但因新政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特权,实行时遇到强烈反对和阻挠。随后主持新政的官员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改革虽然失败,但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体化的统治,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寿命。

9.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少年从军,力主抗金,恢复中原,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其著作后人辑有《岳忠武王文集》,诗词散文都慷慨激昂,宁宗时被追封为鄂王,代表作《满江红》。

10.成吉思汗:姓孛儿只斤,名铁木真,即元太祖。他是蒙古国的建立者、军事家、政治家,统一蒙古各部,被推为大汗,称为成吉思汗。他在位期间,设札鲁忽赤(断事官)掌管行政、司法等事务,开始使用文字;后积极向外扩张,两次攻西夏,大举攻金,横扫华北。元朝建立后,他被追尊为元太祖。

11.忽必烈:即元世祖,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早年就热心学习汉族文化、了解儒学治道。他于1279年灭宋,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吸收汉族的统治经验,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边地的控制,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元朝初期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2.马可·波罗:威尼斯人,意大利旅行家,1271年跟随父、叔沿丝绸之路东行,在中国侨居17年,因通晓蒙古语和汉语,得到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奉命出使各地。回国后,他因被俘入狱。在狱中,他讲述了在东方的见闻,同狱的伙伴将其笔录成《马可·波罗游记》,此书对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影响重大。

13.郭守敬: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他参与编制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规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2.7 明清

1.一条鞭法: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张居正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一条鞭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2.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在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军事上任用名将镇北边,平定西南叛乱。影响:力挽狂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挽救财政危机,为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近代前夜国家统一与社会转型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3.郑和下西洋:郑和是明代著名的航海家。1405年,明成祖派他出使西洋。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率船队到中印半岛、南洋群岛、印度和阿拉伯等地,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船队的远航表现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扩大了我国和许多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人民之间的友谊。

4.戚继光抗倭:明朝中叶以后,日本海盗经常出没于东南沿海,侵犯中国领土,抢劫商旅,杀害百姓,人称“倭寇”。嘉靖年间,倭寇气焰十分嚣张,戚继光奉命抗倭,他招募农民组成新军,严明纪律,配精良的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创造独特阵法,最终和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合力清除了广东的倭寇,为害多年的东洋倭寇之患最终平息。

5.西学东渐: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西学东渐将西方近代各种学术上的新成果带入了中国,深深影响到各种学术的发展,作为外因导致了科举制的废除。其代表人物是传教士利玛窦。

6.利玛窦:意大利人,1582年奉派来华传教。他是明末来华天主教耶稣会士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会说汉语、写汉字,熟悉中国礼节,通晓儒家经典,人称“西儒”。他将天文、数学等欧洲近代科学介绍到中国,并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传入西方,与中国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7.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作。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8.李时珍:中国明代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是传统医学集大成之作,收录原有诸家《本草》所载药物共1500余种,新增药物374种,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9.三藩之乱: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随后,三藩先后起兵叛乱。最终,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这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

1.甲午战争: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清朝仓皇迎战,最终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火烧圆明园: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给中华文明的艺术宝库造成巨大损失。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3.洋务运动: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所进行的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以“自强求富”为名,先后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工矿、运输业,又购置军舰建立了南洋、北洋海军,并派遣留学生学习外国科学技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一些客观条件。经过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4.左宗棠:晚清重臣,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曾率湘军赴江西与太平军作战,领导了洋务运动。他一生清廉,爱国亲民,功勋卓著,无论是发展民族工业,还是戍边平乱,都表现出不同凡响的雄才大略。其代表作品《左文襄公全集》。

5.曾国藩: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1853年他奉命至长沙帮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在湖北、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是清廷给予大权的第一个汉人。他提倡并推动了洋务运动,设立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为中国近代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6.林则徐:清朝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他在广东虎门销毁英国商人的鸦片,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其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7.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代表,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其代表作《海国图志》。

8.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9.康有为: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宣传维新思想,促进近代民族思想的觉醒,帮助光绪帝进行戊戌变法,代表作有《新学伪经考》。

10.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他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宣传维新思想,促进近代民族思想的觉醒,帮助光绪帝进行戊戌变法,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11.公车上书:清末年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这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虽然失败,但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

12.辛亥革命: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背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目的: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结果: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13.九一八事变: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发生于1931年,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14.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守军奋起抗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5.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将原来悬挂的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称接受国民政府管辖的一个历史事件。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中国统一以及北洋政府时期的正式结束。

16.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历时14年,中国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历史真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早期文化中,位于现今河南省境内的是()。

A.红山文化

B.良褚文化

C.仰韶文化

D.大汶口文化(2015年四川外国语大学)

2.以下哪一位曾被称为“药王”?()

A.李时珍

B.孙思邈

C.华佗

D.扁鹊(201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3.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丝绸之路开通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2015年湖南大学)

4.明朝时期把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学说介绍到西方,开西学东渐之先河的是()。

A.利玛窦

B.严复

C.林纾

D.马建忠(2014年湖南大学)

5.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丁村人(2013年宁波大学)

6.清朝晚期,被今人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严复(2013年宁波大学)

7.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是()。

A.祖逖北伐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八王之乱(2013年宁波大学)

8.请问下列哪一项关于梁启超的说法是错误的?()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B.别号冰果室主人

C.曾参与戊戌变法

D.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与学者(2012年南开大学)

9.()1839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为了摸清英军的情况,他设立了译书馆,请人翻译西书,以做到知己知彼。

A.李鸿章

B.林则徐

C.蔡锷

D.邓廷桢(2014年苏州大学)

10.古代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多次和其他国家有对外交流,汉武帝派()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外交流。

A.徐光启

B.郑和

C.张骞

D.玄奘(2013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二、名词解释

1.霍去病

2.张仲景

3.昆阳之战

4.一条鞭法(201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

5.六部

6.二十八星宿(201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

7.李时珍

8.文景之治(201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

9.西学东渐

10.利玛窦

11.丝绸之路(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

12.戊戌变法(2015年国际关系学院)三、简答题

被称为画圣和医圣的古代中国人各是谁?(2013年厦门大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C 2.B 3.C 4.A 5.A 6.C 7.C 8.B 9.B 10.C二、名词解释

1.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奉汉武帝之命,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他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帮助稳固了汉武盛世的局面,为张骞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

2.张仲景:中国古代名医,东汉南阳郡人,有“医圣”之称。他辞官行医,博采众方,著有《伤寒杂病论》,记载传染病方30种。该书经后人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法则,明确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套诊治原则,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密切结合,为后世临床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昆阳之战:新朝末年,新朝皇帝王莽的大军与汉朝宗室、以后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在昆阳爆发的战争,决定了未来国运,具有深远影响。昆阳之战中,刘秀利用王寻、王邑轻敌懈怠的弱点,以少胜多,歼灭了王莽军队主力。后王莽被杀,新朝灭亡,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4.一条鞭法: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张居正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一条鞭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5.六部:源自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个部门层次清晰,各司其职,提升了办事效率。

6.二十八星宿: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重要创作,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称为二十八宿。它作为汉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等术数中。史学界公认二十八星宿最早用于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一直以来也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话题。

7.李时珍:中国明代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是传统医学集大成之作,收录原有诸家《本草》所载药物共1500余种,新增药物374种,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8.文景之治: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萧条,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政策。因此,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物质基础丰厚,为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基础,是君主集权社会第一个盛世。

9.西学东渐: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西学东渐将西方近代各种学术上的新成果带入了中国,深深影响到各种学术的发展,作为外因导致了科举制的废除。其代表人物是传教士利玛窦。

10.利玛窦:意大利人,1582年奉派来华传教。他是明末来华天主教耶稣会士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会说汉语、写汉字,熟悉中国礼节,通晓儒家经典,人称“西儒”。他将天文、数学等欧洲近代科学介绍到中国,并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传入西方,与中国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11.丝绸之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加快了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友好往来。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

12.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三、简答题

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