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回专注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17:53:03

点击下载

作者:(加)爱德华·哈洛韦尔(EdwardM.Hallowell)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赢回专注力

赢回专注力试读:

版权信息本书纸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版作者授权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作中国大陆(地区)电子版发行(限简体中文)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书名:赢回专注力著者:爱德华·哈洛韦尔电子书定价:62.99元Driven to distraction at work: how to focus and be more productiveOriginal work copyright © 2015 Edward M. Hallowell, M.D.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All rights reserved中文版序注意缺陷只是一种特质,而不是障碍

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本《赢回专注力》让我的文字和工作成果与中国的读者朋友们见了面。这本书的内容是我工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很高兴这本中文版能够向你们展示我毕生工作的精华。如今,我已年逾七旬,也算是饱经风霜并且治学勤奋,因此今天有幸能让自己的文字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感到不胜惶恐。希望大家能从书里发现一些新的信息、有用的观点,以及读书的乐趣。

我对古老的智慧心存敬畏,而中国的文明和智慧确实无与伦比。我从幼年学习古代历史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读到了马可·波罗的游记,也听说了难以想象的万里长城,知道了中国的诸多朝代,当然也领略了圣人孔子的谆谆教诲和哲人老子的华丽诗篇。我还听说了很多能工巧匠的发明创造,以及艺术家们的精美作品。当然还有中国的美食,以及几千年来带给世界的科技、哲学和文化。因此,今天我能把这本书当作一份礼物带来中国,既感到惶恐,又非常开心。

在本书中,大家会看到我逐渐建立起来的一个概念——注意缺陷特质(Attention Deficit Trait, ADT),它源自传统的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的概念,而我则是这个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之一。

我自己就有注意缺陷障碍,这反而成为我作为医生钻研这个领域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对注意缺陷障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著书立说。我的作品迅速成为畅销书,带领世界各地被这个问题困扰的人们改善自己的处境。

我对注意缺陷障碍有自己的独特观点:注意缺陷障碍并非一种失调或者障碍,而是一种特质。如果注意缺陷障碍能够被人妥善管理,甚至可能成为生命中的好帮手。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这个世界上还有非常多成功的企业家、发明家、艺术家、医生、律师、运动员、音乐家,以及其他领域的佼佼者,他们都是这样的。世界上有太多成就非凡、生活美满的人具有注意缺陷障碍的特质。大家可能知道一些这样的人,但是更多的人是不为人所知的。这些人仅仅是凭着自己的本能直觉,妥善管理了他们的注意缺陷障碍。

我的任务就是帮助这样的人,不用仅依赖于自己的本能,而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帮助,因为有很多情况仅靠自己无法取得成功。注意缺陷障碍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成为灾难。虽然有很多人确实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应对自身状况,但是还有更多的人不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注意缺陷障碍,而因此成为罪犯、成瘾者,产生抑郁、自杀倾向,并且穷困潦倒。我的人生使命就是挽救他们,或者在事情没有恶化之前及早地识别和治疗有相似问题的人,防患于未然。

我的大部分工作是对大众进行注意缺陷障碍的科普教育,并且对具有注意缺陷障碍特质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治疗。与此同时,我也亲眼见证了从1983年我毕业开始工作到今天,整个社会对注意缺陷障碍的态度所发生的戏剧性的变化。

短短几十年间,世界的巨大变化令人叹为观止。不仅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加速,而且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电子产品了。我们被各种电子产品紧密联系在一起,所有人之间保持联通,而且永远不下线。我们让自己的大脑负担着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得多的数据,甚至在20年前这都是无法想象的!

当我们的大脑淹没在数据海洋中时,想要保持专注、聚焦和清醒的思考,就算不是绝无可能,也是极为吃力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跟各种蜂拥而至的意外打扰、额外需求、机会风险打交道,并且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东西究竟来自何方!现代生活让人兴奋,但是也让人心力交瘁、应接不暇、濒临崩溃,就像我曾在书中写到的“发疯一样地忙碌”。时间永远用不过来。

这种数据过载、忙不过来的状态,以及多任务处理和持续被打扰的处境,创造出了一种跟注意缺陷障碍一模一样的状态,但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作为问题和障碍的注意缺陷障碍。这种新产生的“冒名顶替”的症状就是我之前所说的“注意缺陷特质”。它跟传统的、与生俱来的、需要药物治疗的注意缺陷障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注意缺陷特质的症状看起来与具有生物学基础的注意缺陷障碍几乎一模一样,但是二者在本质上大相径庭。真正的注意缺陷障碍源自基因,而注意缺陷特质则由环境的影响所致。如果你把一个具有注意缺陷特质的人安置到环境静谧的乡村里,并且不让这个人接触电子产品,几周之后他就会恢复正常,注意缺陷特质的所有症状都会消失。因此,了解自己当前的注意力缺失状况到底属于哪种类型至关重要。在本书中,我列举了6种分心类型,每种注意缺陷特质的症状各不一样,应对方法自然也都不一样。你可能有这里面的一种或者几种。

我希望书中的这些故事能让你反思,在今天的世界中如何管理自己的思维和心智。在过去的日子里,也许你根本不需要花任何心思来思考这些,那是因为那时候你的大脑不用面对这么多干扰和需求。但是时过境迁,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想象一下你有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你的大脑。在今天的世界里,她每天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各种要求,你能替她把这些要求都屏蔽掉吗?不仅如此,她还让你不要管她,退到一边去,因为她渴望拥抱这样的世界,觉得自己完全能够应付得来。虽然你知道这是痴人说梦,但又能怎样呢?这时候做父母的该怎么做?提建议,进行教育,不能后退,不要让大脑一意孤行,并且尽量去设置边界。

精神隐私在今天的世界中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而最大的破坏者恰恰是作为大脑拥有者的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调节自己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就像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垃圾食品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食欲一样!

这本书中的故事呈现了几位能力出众的人,在职场环境下跟注意缺陷特质做斗争的过程。而我提出的解决办法在中国的环境里应该也一样有用,如果并非如此,请一定给我发邮件:drhallowell@gmail.com。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支离破碎且过载的时代里,这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不幸。如果能够趋利避害,我们可能会过上前所未有的高质量生活,只不过你需要先做到三件事:

1.识别问题,为之命名。如果你已经购买了这本书,说明你正在这么做了。给自己的症状命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重要的前提。

2.优先级排序。做那些你最喜欢,并且回报最丰厚的事情,找到这两者的交集。别做那些你不喜欢,或者没有回报的事情。

3.找到正确的困难去克服。找一件既有挑战性又能让你发挥创造力的事情去做。当你面对挑战,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的时候,你就会乐在其中,甘之如饴。

因为我非常想把自己的发现分享给需要的人,所以当思欣跃儿童优脑中心的陈仲华先生邀请我加入时,我非常激动。他问我想要什么样的头衔,我停顿了片刻,回答说:“首席梦想官。”

2018年10月,我从美国波士顿前往中国上海,参加了中心的开幕仪式,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旅行。在这个过程中,我见到了许多中国的父母,他们跟我讲述了很多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故事尤为特别。我和一位母亲一起,只通过提供关于爱、锻炼、人际联结和课堂管理的建议,就帮助她的8岁的儿子解决了问题。这中间没有进行任何药物治疗,而且一切都是通过电子邮件完成的!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为中国做些什么,直到我来到上海,才真正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里做了我能做的事:帮助那些学习方式各异的孩子。

这本书里的内容不是很多,因为今天的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阅读。但这些知识是经过反复筛选的。我很高兴与各位读者分享这些想法。

祝大家好运。爱德华·哈洛韦尔

多如牛毛的分心事、持续不停地被打断、各种铃声提示音不绝于耳、网络成瘾泛滥猖獗、开会的时候在桌子底下频发信息、大脑回路永远过载、竭尽全力把所有的事情按时按质完成以致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这就是当今时代我们职场状态的写照。不论是工作场所,还是你自己的日程表上,都有太多的要求让你疲于奔命。你无法在工作中聚精会神地做任何一件事,这种情况不仅会让你工作表现不好,还会时常让你感觉到不幸福。

意识到这种普遍存在的压迫感,2014年时,安·克里滕登(Ann Crittenden)在《纽约时报》上为布里吉德·舒尔特(Brigid Schulte)当年的新书《无处透气》(Overwhelmed)写了一篇书评。在书评中,克里滕登认为舒尔特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好建议”,但是她继而话锋一转,尖锐而冷酷地说:“舒尔特的建议跟其他的自助建议大同小异,对那些与美国大众的情绪幸福感就算不是势不两立也是毫无帮助的巨大力量视而不见,或者只是轻描淡写。舒尔特简直是在用指甲刀跟武1装到牙齿的海豹突击队作战。”

本书提供了一个迥然不同的视角。我完全同意我们正在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搏斗,而且现代工作场所也以前所未有的形式令人难以专注。但是我同时也知道,每个人都有可能对分心状态做出调整,让自己的负荷恰到好处,同时在这个过程里感到更快乐、更健康,并且效率更高。

现代社会,让我们分心的东西在将来只会越来越多,而且是呈指数级增长。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议不会也不可能解决你的问题,如更好地管理时间和待办事项清单、更好地多重任务操作、更加条理分明等。这些都只是“创可贴”而已。你需要的不是这些,而是重新训练专注力。你必须意识到那些隐藏于注意力分散下面的深层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在工作场所里也许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更难控制,但实际上它们都可以在你的掌控之中。甚至在无法控制的环境里,你仍然可以学到如何达到更有效率的精神状态,如仔细规划、精心准备,以及采用技术技巧等手段,而不是人们惯常使用的那些杂乱无章的控制方法。

在你开始觉得这是痴人说梦之前,可以先看看美国在线(American Online)的CEO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的经历,他曾经力挽狂澜,带领这个公司来了一个180°的大转弯。为了与“纳米思维病”做斗争,他在美国在线内部实行了一个新政策,叫作“10%的思考时间”。这个政策要求所有高管每周必须花至少4个小时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一项现在已经几乎无人问津的活动——思考。阿姆斯特朗对我说:“对我和美国在线而言,这都是一个改天换地的举措。在未来的时代里,能够慎重对待这件事的公司将会有巨大2的竞争优势。”

我们当前的问题是,此时此刻的精神交通拥堵表现在每时每刻都是高峰时段,这源自我们最为投机取巧的成功,也就是在新纪元里那些最惊人的伟大发明。我们创造了节省劳力的设备,它们在现代生活里催生出了无穷无尽、意料之外的信息爆炸。如同阿姆斯特朗和世界上所有有所觉悟的人那样,我们既然能创造出这些东西,就能学会掌控它们。当我们学会如何把丢掉的控制权夺回来,就会有能力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专注力,不至于在面对每个干扰的时候都缴械投降。

接下来,先让我来告诉大家为什么我能够信誓旦旦地展示如何克服今天的注意力缺失问题。注意缺陷特质

我是一名专注于研究专注力的医生,一位医学博士。写这本书的时候我46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在研究专注力和生产力。“注意缺陷特质”由我在1994年提出,用以描述那个时候我所观察到的现代工作场所中越来越常见的一个普遍问题。因为我是注意缺陷障碍方面的专家,有很多患者都来寻求我的帮助,他们怀疑自己患有某种形式的注意缺陷障碍或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3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即俗称的“多动症”)。这些人来我这里就诊的原因是,他们丧失了对任何事情聚精会神的能力。他们永远急急忙忙、顾头不顾尾,在各种任务之间忙来忙去。尽管在疲于奔命之后他们其实已经遥遥领先,却总是担心自己落在后面。他们总是同时处理几件事情,从一个项目跳到另一个项目,打电话的时候同时在发邮件,开会的时候偷偷发信息。一天结束的时候他们总是感到身心俱疲,觉得既没有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也没有上佳表现,更不必说做到心平气和了。尽管这些人看起来非常像注意缺陷障碍患者,但是大多数情形下他们并非如此。相反,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处于现代化人生中一种更为严重的状态,就是我所说的注意缺陷特质。

注意缺陷特质与注意缺陷障碍或者多动症都不一样,因为注意缺陷特质是由情境引起的,并且只在情境里才会发生,而真正的注意缺陷障碍或者多动症是与生俱来的。这也就意味着注意缺陷特质会发作也会消失:你可能在工作日会犯这个毛病,在周末或者假期时它却消失无踪了;或者你可能会在特定的工作场合里出现这种症状,或者在跟某几个特定的人互动的时候发作。注意缺陷特质是人们发展出来的一种应对自身压力的方法,并且由于这些症状实际上在短期内对人们有所帮助,因此它们就会有“黏性”,久而久之就可能固化成习惯,即便生活里的压力不复存在了,它们依然如故。

注意缺陷特质如同病毒一般,通过感官侵入我们的生活,继而侵蚀我们的大脑。各种应接不暇的需求、诱惑和机会都在劫持我们的专注力,让我们脑海中充斥着各种混杂喧嚣的精神噪声,这就是它们出现的方式。接下来,大脑就会渐渐失去对任何事情聚精会神、深思熟虑的能力。

注意缺陷特质的症状会渐渐地侵蚀并且控制一个人。受害者不会体验到任何突发的危机。人们不会说“这都是从我老板开始发疯的那天开始的”,或者“一切都始于公司合并的那一天”,抑或“这是从我拿到iPhone那天开始的”。就像阿尔茨海默病一样,注意缺陷特质的出现过程是非常微妙和潜移默化的。普通的工作者会从一系列微不足道的烦恼开始,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变得前所未有地糟糕,之后便注意到工作日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但是毋庸置疑越来越漫长,然后发现自己越来越吃力,跟不上节奏。你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处境发生了意味深远的变化,忙碌依旧。你勇往直前。你责无旁贷。你“坚韧不拔”并且任劳任怨,即便工作已经堆积如山、无法应付,你也没有半句怨言。

命运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得以尽览注意缺陷特质逐渐流行直到今天让我们吃尽苦头的整个发展过程。我亲眼见证了专注力的消失殆尽,如同化作一团青烟,与此同时,人们还在奋不顾身地追踪那些恐怕世界上最聪明强大的大脑也根本无法处理的海量数据。自从注意缺陷特质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你便有可能在清晨起床的时候还好好的,但是到了上午10点就出现了诸多症状,包括下面这些:

◎ 注意力分散程度逐渐增高,尽管可能并没有什么必要,但是被催促或者急匆匆的感觉一直跟随左右。同时还伴随着越来越明显的感受,生活变得非常空虚:要做的事情太多,但是自己麻木不仁,没有任何感觉。

◎ 没有能力长时间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任何事情上,无论是想法、谈话、一幅图像、一段文字、一次日落,还是其他任何事情,甚至你竭尽全力也做不到。

◎ 出现种种逐渐增强的倾向:不耐烦、无聊、不满意、坐立不安、易激惹、挫折感,或者狂躁易怒,有时候还会感到惊恐战栗。

◎ 在各种事情、各种想法,甚至是各个地点之间跳来跳去,无法喘息。

◎ 冲动而不假思索地做决定,而非花时间审慎思考和反思。

◎ 越来越倾向于避免跟他人一起思考,似乎永远没时间这么做。

◎ 不愿进行任何有难度的工作或者谈话,却把时间都用来做无用功,在琐事上忙忙碌碌。

◎ 感觉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甚至在实际上没有这么严重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 因为事情没做完而内疚的心情总是萦绕心头,并且与这些事情是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怨恨心情交织在一起。

◎ 无法尽情享受快乐的时刻和真实的成功感觉。

◎ 频繁跟自己说“我竭尽全力地努力了,但是效果不佳”,不论在工作中还是亲密关系里都是如此。

◎ 出现一种愈演愈烈的对于电子产品“点击”的强迫性需求。例如,查收邮件、打电话、收发短信、随机搜索东西、看自己喜欢的网站、打游戏……一旦接触不到这些东西,就立刻如坐针毡,跟成瘾者的表现几无差别。

◎ 过度承诺,永远大门敞开,经常被随意打断,并且不假思索地对一切事情说“好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大多数或者全部上述的感觉和倾向,欢迎来到现代生活。注意缺陷特质无处不在,尤其在工作场所里比比皆是。注意缺陷特质的危害

注意缺陷特质会让你用从前绝不会使用的方式来跟他人互动。在以前,你是否经常在别人跟你讲话的时候强行把对方“关掉”?当你的同事或者朋友开始长篇大论、兴致勃勃地讲述他觉得有趣的逸闻,或者对你滔滔不绝地倾诉自己心中痛苦的时候,你是否会假装感兴趣但实际上心不在焉?当别人试图向你详细解释一件对你很重要的事情的时候,你的回应是否非常粗鲁,比如经常跟别人说“有话直说”或者“别绕弯子”?

超快的节奏让你不可能去仔细觉察新鲜事物或者不同之处。因此,在没有办法找到新材料来帮你用意料之外的方式思考的时候,你就开始用快捷方便的常见片段来组织思考。刻板印象、口号标语和时髦词条等,作为触发自己反应的刺激,让你方便地确认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观点、早已成形的信念,乃至信仰。

我们大家早已心知肚明,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严重。每年它都会造成各个组织上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也搞得每个人的状态就算谈不上头脑不清,至少也是心神不宁。我们因为丧失专注力所付出的最大代价就是工作的产出直线下降。由于各种各样分心的活动,我们浪费了太多的生产力,数量惊人。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每年因为大家刷屏上网导致的浪费大概有2 828亿美元。这个数字基于一项研究结果:每个员工在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大概要花两个小时(确切数字是1.86小时)来盯着屏幕浪费时间,其中52%的时间用来“网上冲浪”。这些浪费的总价值是5 440亿美元,其中的452%就是2 828.8亿美元。还有一个专门研究信息过载的非营利组织,叫作信息过载研究群组(Information Overload Research Group)。这个组织由很多从业专家、研究者、咨询顾问,以及其他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根据这个组织网页上发布的信息,信息过载浪费了信息产业工作者们大概25%的时间,单单这一项每年就会给美国造成9 970亿5美元的经济损失。

另一种隐形毒药名为“多任务处理”(multitasking),也让我们深受其害,损失了不少的生产力。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多任务处理能让自己做更多的事情,但是被证实的现实不是这样的。早在1995年,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杰斯(Robert Rogers)和斯蒂芬·蒙塞尔(Stephen Monsell)的研究文献就有所记录,多任务处理行为的本质就是快速演替,也就是迅速把注意力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上,不论所执行的工作内容如何,这种高速切换都减少了精确度,6增加了失误,并且降低了工作的质量。

当然,真正受到损失的绝不仅仅是生产力。想象一下在手术室里发生注意缺陷特质的后果。看看下面这封来自一位医生的电子邮件:作为一位住院实习项目的负责人,我负责监督指导泌尿

科和器官移植外科大夫的住院实习。我想要在这里制造和呈

现一种良好的环境,让医生们能够在工作中做出明智的决

断,不论是在手术室内还是在手术室外。我看到了你对于注

意缺陷特质的描述,里面关于大脑的“求生模式”(Survival Mode)似乎也存在于手术过程中的决策制定,以

及医生们日常行医过程中的决定。根据我的观察,在手术室

里,医生们一般都是在同时处理很多输入信息(寻呼机、电

话、护士、麻醉师、来自密集任务调度的各种延迟……),

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也需要面对大量的分心事件。也就是说,

在我看来,手术室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容易招致“急性注意

缺陷特质”的环境。当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或者当情势需

要高度认知能力、创造力和头脑清醒的时候,事情就会变得

更加糟糕。滑稽的是,当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用来力保手

术安全的时候,实际上分配在患者和手术执行过程上的注意7

力就少之又少了。

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José Ortega y Gasset)曾经这样写道:“每次命运总是出人意料,其表面之下都是悲剧,也都意味深长。那些还没有意识到我们时代的危机已经近在眼前的人们,也就不8会理解命运的关键,他们流于表面、懵然无知。”与加塞特写下这段话的20世纪30年代相比,今天的社会更加变幻莫测和无处可逃,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着这种流于表面的状况,也都对生命的真谛浑然不觉、懵然无知。

现代社会的危险之处在于,我们变得对那些并不重要的琐事太过于投入,面对任何扑面而来的事情都会埋首忙碌、为其所制,然后就会对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和目标视而不见,通过忽视亲手将其摧毁。应对的方法:训练专注力

虽然我在医学院读书或者住院实习的时候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计划,过去的30多年里也从来没有作此想法,但现在我已经把专注和专注力聚焦变成了自己的专项工作。这个专项领域在我当年接受训练的时候尚不存在,但在今天已经变得炙手可热。如果你在亚马逊网站上搜索“专注”,可以找到463 374个书名。

大多数人并不把缺乏专注力当成自己的问题的根源,甚至不认为它与自己的问题有任何关系。来找我咨询的客户中,大多数人仅仅是觉得自己不够成功或者快乐。他们并不给自己找借口,也不会责怪系统出了问题,或者自己有个难搞的老板。“也许我生来就是个眼高手低的人”,他们会这么评价,或者“也许我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具备达成目标所必需的那些条件”。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家庭担忧不已,但是面对问题时只会一个劲儿地自怨自艾、谴责自己。

人们往往会让自己的处境雪上加霜。如果他们有哪怕一点点意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受损的专注力相关,早就去直接尝试克服这个毛病了。但是,这就好比一个得了近视眼的人,想要通过用力眯眼睛来解决问题一样。你越是竭尽全力,就会输得越惨,然后便越发地责难自己,这就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你需要的不是更努力,而是应该换个更聪明的办法来应对。

这本书就是要教你用更聪明的方法来应对问题,而不是为你加油鼓劲儿。首先,你要学会意识到和处理6种工作中最常见的分心情况,或者工作中注意缺陷特质的症状;然后,学习一系列新的技巧来逐渐管理自己的专注力,掌握新的工具来克服那些拖你后腿的分心事,进而潜心工作,尽展所能。

莱斯正紧盯着永远调节到与视线同等高度的电脑屏幕,他轻松自如地敲击着键盘,有如开着飞机自动驾驶仪一般不费吹灰之力,流畅的节奏仿佛是一个钢琴家正在重复已经弹奏过千百次的曲子。他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情绪,手指在键盘上高速飞舞,除了身体在轻微而有节奏地前后摇摆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动作。

莱斯的浏览器总是同时开着好几个窗口。其中一个是晨星网(Morningstar),他在上面查找写报告所需要的各种收益和趋势数据。另外还有《赫芬顿邮报》的博客、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ESPN)的网页,以及eBay。莱斯从这个购物网站上买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配件、艺术装饰灯罩和其他满足他购物欲的东西。

当然了,莱斯本来还开着“肌肤先生”(Mrskin)的页面,他可以在上面纵情浏览女明星们的美照,或者观看最新影片的精彩片段。但是现在他已经把注意力转向了食物,想着下班之后要买菜做饭,于是就顺手查看了《库克食谱画报》(Cook’s Illustrated)的网站。由于莱斯和妻子正在备孕,因此他又打开了一个妻子告诉他的生育日历网站。

实际上,从莱斯的网页浏览历史记录里可以看出来,他在白天上班时脑子里胡思乱想的每个念头都有自己专门的网站。与此同时,他的邮箱不停地叮咚作响,手机频繁地发出短信提示音。它们像嗷嗷待哺的小狗一样,也在争夺着莱斯的注意力。

在写报告的时候,莱斯俨然是个自动驾驶仪。他可以流畅地用各种熟悉的模式对数字和文本进行复制粘贴,毫无停滞。他不仅对自己的键盘烂熟于心,根本不用低头看,甚至都不需要停下来思考。他的医生已经告诉过他,从整形外科的角度而言,眼睛平视屏幕的姿势要比低头俯视更好,因此抬头挺胸地直视前方的屏幕已经成为莱斯永久的工作姿态。

莱斯的老板卡尔有时候会走过来看看他。除非有私密的会议,莱斯办公室的门在工作的时候总是敞开的。但是因为他的电脑屏幕背对着办公室的门口,卡尔看不见莱斯的电脑上到底有什么。“莱斯,我其实根本看不出来你到底是在勤奋工作还是在做白日梦。”卡尔曾经这样对他说过。“卡尔,你可以观察我的手指头,”莱斯有时候略带防御性地回应他的老板,“你可以看到我的手指头一直在飞速移动,这证明了我一直都在勤奋地工作。”“不是的,你误会我了,”卡尔回应道,“有时候我真的希望你的手能够停一会儿,坐在那里好好想想我们应该投资什么样的新公司,你过去经常这么做。思考同样也是工作,而且你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我们真的希望你能给出更多的好主意。”“好的,卡尔,我会尽力而为。”尽管莱斯这样回答,但他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思考可以啊,但前提是我要先把这些堆积如山的工作都做完,有这么多活儿要干,我哪里有时间浪费在思考上!寻找你的影子若你具有本章所描述的注意缺陷特质类型,则倾向于认同以下特点:• 如果手机不在身边,我会感到不安。• 我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在网上浪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我要做的事情总是比时间多。• 我缺乏自律。• 在工作中和家里我都会偷偷上网。• 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我总会躲到网络世界里。• 我吃午饭时不能不带着手机。• 我工作未尽全力。• 我志存高远,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做。

作为一名投资公司的分析师,莱斯的主要工作是为上级搜寻、筛选他们感兴趣的公司的相关数据。因为莱斯的数据汇总报告精雕细琢,而且以时间规律和内容精准而著称,所以他得到的报酬自然也就非常丰厚。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最近这半年,莱斯发现自己身上逐渐出现了一些细微但却不可忽视的变化。他感觉自己渐渐变成了他曾经称为“愚蠢”的样子,觉得自己曾经拥有的对投资的天赋和灵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然,现在除了他自己之外,还没有别人知道这件事。但是对莱斯来说,虽然自己竭尽全力地否认,但现状已然毋庸置疑,尤其是内心那时隐时现的空虚感。

仿佛这些年来,莱斯撰写报告所用的数据一直在腐蚀着他的头脑,如同大量有毒的尘埃,在一步步地残杀着他的好奇心、敏锐度和激情,渐渐地让他每天醒来后就陷入一种乏味而又孤寂的心理状态里。但是,当他在忙着撰写这些报告的时候,又有足够多的活动让他保持忙碌。这些手指、眼睛,甚至是神经元突触的大量运动,形成了一种假象。尽管机械的手指重复运动和乏味的大脑思维一起为莱斯提供着刺激,让他的大脑不至于退化,但是这些活动毫无新意,也缺乏深度。莱斯觉得自己一直在“空档滑行”,所做的工作毫无挑战性。他感觉不到任何困难,也看不到丝毫成长。

即便莱斯能够发现现在的自己和几年前有着明显的差异,他对自己进行精确观察的能力仍然在渐渐退化。与此同时,仿佛中了无处不在而又充满诱惑的各种网页的魔法,他的思维被网络空间所吞噬。面对着这种让人彻底痴迷沉醉、长睡不醒的强大力量,他彻底缴械投降了。

成堆的网页窗口总是占据着莱斯注意力的核心地带。它们如同八爪鱼的触角一般成为莱斯物理躯体的延伸:在办公室里永远与他的视线平齐,在地铁里一直点亮在他的掌心,在餐桌上和他的刀叉相依相偎,在走路或者跑步的时候挂在他的运动服上,甚至在床头柜上伴他入眠。“黏”人的网络世界

作为一个42岁的已婚男性,莱斯知道自己的生活危机重重,他似乎在万事大吉和万劫不复两个极端之间步履蹒跚地摇晃着。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掉到其中一边去。他对自己是如何知道自己处于危机中的几乎毫无头绪,似乎有个渐渐远去的声音时常试图唤起他的注意,就像一个在人生赛场的边线外给他鼓劲儿的老教练一样。那个声音在说:“莱斯,你正在失去追求理想人生的机会,你离梦想越来越远,快点振作起来吧!”

但是这个声音很快就被潮水般涌来的工作淹没了。莱斯怎么能够不理会工作的事情呢?如果他非常富有,自然会去追逐梦想,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会去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但是他现在离富裕还有十万八千里,因此必须先把支付给他薪水的工作干完再说。追寻梦想或者思考人生可不能让老板给他发工资。“我必须面对现实呀,”莱斯对妻子琳恩这么说,“如果我们打算继续在这里过日子,还要养个孩子,那我就不得不脚踏实地工作啊。”“莱斯,你这样并不是在面对现实,”琳恩回答说,“你实际上是在逃避。你的心思从来就不在我这里,你更爱你的电脑。你的精神越来越恍惚了。”“这是因为我的工作碰巧必须要跟电脑和网络打交道,这你是知道的。”“就算现在我在这里一丝不挂地坐着,你也根本注意不到。这太不正常了。”“亲爱的,我当然会注意到了。我爱你啊。你是我见过的最性感美丽的女孩。”莱斯回答道,同时试探地伸出一只手,但是琳恩不为所动。“我现在简直哭笑不得,”琳恩继续说,“至于我们要小孩的事情,除非神仙显灵,否则我们也别指望了。”“太对不起了,”莱斯说,“我知道我最近实在是太魂不守舍了。”“其实最让人心寒的是,”琳恩回答道,“你实际上已经这样心不在焉好几年了,但你自己一点也不知道。”

其实,莱斯对自己的状态是有所察觉的。那个“老教练”的声音时常在他耳边回响,在他入睡的过程中、洗澡的时候、偶尔放松警惕的间隙。有时候他会突然战栗一下,仿佛被“真相警察”逮了个现行。但是莱斯并没有太留意这些警告,而是急急忙忙地去应付每天的工作,他像模像样地例行公事,这样他和琳恩的生活至少看上去仍然风平浪静。

莱斯丝毫没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就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个习惯,直到这个习惯变成了一种强迫:必须要待在一个电子屏幕前面。这也许听起来非常荒谬可笑,但是如果他哪怕只有一两分钟无法登录电子邮箱,就会感到心痒难耐,迫不及待地渴望收到邮件。他自己也明白这个状况,但始终试图去否认它的存在,以便自己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与此同时,他把需要跟上工作节奏当作合理化的借口,从而把自己“粘贴”在更多的电子屏幕面前,甚至在洗手间或者会议室里,他也在收发信息或者浏览网页。为了不让别人觉得他傲慢无礼,莱斯发明了一系列聪明的招式,把自己的行动在他人面前隐藏起来。他还练就了更离谱的本领,就是哪怕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也能侃侃而谈。

举例来说,如果在一个会议中,莱斯只是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他能将其作为线索,从嘴里蹦出几个词,把自己刚刚走神的事情掩饰得天衣无缝。他可能会说“我认为我们应该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到目前为止,我对咱们讨论的方向非常乐观,尽管可能有些人还没感觉到,但很显然我们的团队合作气氛很浓”,又或者“兼听则明,看看两方面的事实总是利大于弊嘛”。他最喜欢说的是“我正好想到上周我们讨论过的一个观点,我们能不能在这里回顾一下”。这个说辞不仅能让他坦然地承认自己刚刚走神了,还能表明他的走神事出有因、合情合理。

莱斯与各种电子屏幕的互动时间越多,就与真正的活人的互动机会越少。过了一阵子之后,他发现跟过去相比,周围的人们更让他心烦意乱了。他们不受控制、缺乏礼貌、不愿意合作、自私自利,诸如此类。与此同时,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享受网络世界带来的舒适和刺激,虽然他从来不打游戏。数字化的存在方式对他来说简直是现实生活的升级版。在电子屏幕的世界里,他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中,而且还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刺激,从来不会觉得无聊。最让他开心的是,他沉浸在网络世界的时候还能有工资拿。

网络世界简直是一个人间仙境。莱斯甚至莫名其妙地认为它能挽救他的生活,也会让他实现所有的梦想。这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悖论——这个“人间仙境”实际上正在日复一日慢慢地摧毁他的生活、婚姻,乃至他所有的梦想。他被一个电磁场牢牢地吸了进去。

琳恩曾经警告过莱斯,卡尔也提醒他了。当卡尔催促莱斯进行更多思考的时候,就是在对他发出警告。实际上,卡尔对莱斯创新能力的珍惜程度远远超过了莱斯自己的想象。莱斯原本可以从善如流,相信琳恩和卡尔,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来克服目前的困难,但他对他们的反对意见置若罔闻,这就是暗中侵蚀着莱斯的那种令人愈陷愈深的强迫症状的强大力量。新型注意缺陷特质:网络成瘾

莱斯这种类型的注意缺陷特质,也就是越来越严重的上网强迫行为,导致他对其他任何事情都难以聚焦。这在当今社会中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注意缺陷特质类型。强迫性地使用各种电子产品曾经只是个玩笑,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且波及面很广的问题。这是一种新型的成瘾症,并且与其他任何成瘾行为一样,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非常残酷的后果。

在职业生涯中我曾经和许多不同类型的成瘾者相处,我发现大家对这个人群认识最为不足的事实就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才华横溢。千百年来,成瘾者们做着和莱斯一模一样的事情——一步一步地自我毁灭。但不论是哪一种成瘾者,他们身上都具有某种被掩盖压制了的能力,甚至是惊人的天赋,这实际上是一种普遍规律而绝不是例外情况。社会通常总把最尖酸刻薄的嘲笑施加给成瘾者们,在他们本已十分艰难的人生中再添加一些耻辱。但是,一旦获得了对自己成瘾行为的控制,他们就会对整个世界做出不可思议的贡献。

网络成瘾是一个全新的问题,莱斯这种特定的成瘾情况通常会被忽略,甚至不被认为是一种成瘾行为。即便莱斯在某种程度上对自己的情况心知肚明,但他实际上一直在对其进行否认,这是这种成瘾行为从未得到过帮助的主要原因之一。

成瘾症患者最常用来合理化自己行为,并且继续上瘾的把戏之一就是否认。正因为电子产品对大多数工作而言的确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并不把它们与成瘾心理机制联系在一起。但与此同时,成瘾却恰恰是莱斯真正的问题所在。如果莱斯能够对自己的过去反思一下,就会回忆起父亲和母亲的情况。虽然他们不是100%的酒精成瘾患者,但都曾经挣扎着控制自己的酗酒行为,并且给莱斯带来了很多让他难以忘记的尴尬场面。他还会记起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吸烟,并且只是在社会压力变得非常巨大的时候才成功地戒掉了。他应该会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对各种强迫和成瘾活动的脆弱性和易感性,从物欲到消费欲和赌博,还有电子产品。对各种各样成瘾行为的易感性,实际上存在于你的遗传基因里。

现代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成瘾行为,或者是有自我毁灭倾向的电子产品使用恶习。以下列举的例子,全都是从我的临床实践中抽取的,但也只是这种现象的冰山一角:

◎ 一个学生过度痴迷于电子游戏,以至于无法完成任何家庭作业、学习任务和考试测验,最后不得不选择退学。

◎ 在开会的过程中,一位女士偷偷摸摸地用手机网购。她不仅仅是冒着丢工作的危险,同时信用卡上也负债累累,让她的婚姻和财务偿付能力都备受威胁。

◎ 一位男士因为过度痴迷于网络色情网站而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和婚姻。

◎ 一位女士发展了一段网络出轨的恋情,对方是她在网络聊天室遇到的一位完全不了解的男士,这段恋情让她自己的婚姻濒临崩溃。

◎ 一位男士花太多时间玩手机,他的雇主多次劝告无效后,将其解雇。

从配偶到父母,再到老板,乃至空乘人员,没人能够幸免,心理医生们为了跟电子产品成瘾做斗争而绞尽脑汁。作为始作俑者,现在既然已经燃起了这场熊熊大火,怎么才能不让自己对世界失去控制呢?

因为这种新形式的成瘾是史无前例的,我们没法从过去的经验里获得具体详细的指导来对症下药。但是我们能从之前处理其他形式的成瘾和不良行为的经验里找到一些通用性的建议。我们还需要觉察到所有这些变化和每一项新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困扰,继而调整与缓和我们自身的警报系统。例如,当火车最初成为人类旅行的普遍方式的时候,很多新闻媒体都在大肆宣扬,飞驰的列车会导致人的大脑受损;当电话技术被广泛传播的时候,专家们都认为它会引发脑瘤以及人们面对面沟通能力的退化。迄今为止,我们依然能够听到有人扼腕叹息和振臂高呼看电视对人类的巨大伤害,他们认为电视是“脑残盒”(idiot box),就算不能让我们完全疯狂,也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心智能力下降。(1)

虽然我们需要警惕自己不要像那些杞人忧天者或者卢德分子那样对技术进步切齿痛恨,但是也不能对已经发生的变化视而不见:短短几年之间,各种各样的新奇技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并且产生了巨大的问题。当然,电子产品也带来了很多益处,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网络成瘾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波士顿马(2)拉松爆炸事件之后的那一夜,正是这些电子产品帮参赛者们和观众找到了住宿场所;也是电子产品帮助印度的穷苦人家找到了与医疗保健、饮水食物相关的重要信息。确实,在当今社会里,对那些不能使用这些电子产品的人而言,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会举步维艰。但就像火既能够带来健康也会带来伤害一样,我们手里的电子产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们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但是存在的问题往往不那么明显。关于电子产品带来的益处和问题,请参考表1-1。表1-1 电子产品带来的益处和问题网络成瘾的内在机制

你可能习惯连续几个小时一直看电视或听收音机,但是这些信息流都是单向的:电视和广播发送信息,你接收信息之后并不需要回复。我们手里的电子产品就不一样了,它们都是双向通信设备,你用一种电视和广播做不到的方式参与互动。网络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宇宙里,其中包含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切。我们可以在网上买卖商品、聊天、访谈、设计花园、买房子、寻找配偶、规划婚姻,或者取得更高的学历。

人们很容易对某种线上活动上瘾。成百上千个栩栩如生的在线赌博网站诱惑着你,你输入自己的信用卡信息:看!这就是为你私人定制的拉斯维加斯。这里跟真正的赌场没有区别,你同样可以一夜暴富或赤贫,大脑同样会充满多巴胺,享受一样的刺激。还有其他很多容易上瘾或者产生冲动的活动,如在线购物等,都用不着你真人在场,在线做也毫无二致。

现在情形变得更加危险了。就像莱斯那样,一个人可能会逐渐上瘾并难以自拔,但是让他上瘾的东西并非寻常意义上的成瘾事物,如赌博、药物、购物等。可怕的情形是,哪怕仅仅是待在网络上的感觉都可以让人成瘾。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传统成瘾行为和过度上网的(3)新成瘾行为所激活的多巴胺回路是一样的。

我访问过很多有这种问题的人,他们都说自己需要这种上网所带来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他们也谈到了不能得到这种状态时的强烈渴望,以及如果一个地方没有无线网络的话会多么令人恼火。这些人承认自己就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而导致了社会关系的破裂,甚至失去了工作。但他们又把这种上网的满足感当成能够缓解每天痛苦的审美愉悦。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在讨论解决方案之前,我们似乎需要先给它起个名字,再找个框架来理解这个问题,还需要选择一套词汇来讨论我们所面对的一切。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所有领域里面,最有效的处理电子产品使用问题的标准流程来自航空业。他们应对这种情况有着多年的经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