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就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16:04:01

点击下载

作者:懒兔子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医学就会

医学就会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医学就会作者:懒兔子排版:昷一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25ISBN:9787518940493本书由北京磨铁数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懒兔子简介

懒兔子,经济学顽士,喜欢漫画,热爱中医。2015年9月开办“懒兔子”微信公众号,以漫画的形式推广和普及中医基础知识,被评为中国文化网络传播“十大国学公号”之一。

已出版《就是想看你笑的样子》《说医不二》《医本正经》。前言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中医文章,你依然不会辨证?

题目里的话,翻译成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用语就是:

道理我都懂,可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为什么呢?

有个我很喜欢的作家有一次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你懂的只是道理,而不是知识。

道理谁都可以懂,上到90岁的老人,下至3岁的孩子。所以鸡汤文特别受欢迎,因为好懂,那些文章里通篇都是道理而没有知识。大家明白道理后,都会有种终于活通透的感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才发现,那些振奋人心的道理都没有什么正经作用。

比如:“坚持下去,梦想一定会成真。”想想都好激动,每天早上好像都是被梦想叫醒的……

好吧,我的梦想是做一个有钱有闲的人,那谁先来告诉我一下这个梦想怎么实现?通过哪方面的努力?做什么类型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这个工作确切的地址在哪里,麻烦先发个定位给我……

这个就是“道理我都懂,可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现实版翻译。

换到中医里,结果也一样。只不过我们仿佛看到的都是知识,而且是有用的知识……那为什么临到病案时,依旧不知道怎么辨证呢?

因为我们平时在各种中医文章里看到的不是知识,而是知识点。这些点,内容涵盖了中医的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经络穴位、扎针、艾灸、常见病处理小办法、中医养生、二十四节气……

等得头发都白了,你也只是学到了星星点点。

这些星星点点确实都是知识,但它们就是浩瀚星空中的缥缈繁星,你用肉眼既不能把它们连成线,更不可能把它们连成面。

有时候正好碰到一个病,是你在某文章看过的,于是,你用了文章里提到的药,治好了那个病。你就特别高兴,觉得中医好神奇,好简单,我好厉害哟,以后一定多多看这类的文章,甚至还做了笔记。

但是,之后你遇到的病症,翻遍了所有的文章和笔记都没有讲到时,你就傻了、慌了,对不上了、没有办法了。中医就变得好难啊,好玄啊,我真是没天赋啊。

不是因为你不是学中医的料,而是你记下的所有星星点点,都流于表面,不系统也不深入,又怎么可能进行准确的整体辨证呢?

就好像数学老师不教你1、2、3……10之间的关系,一上来就是三七二十一、六九五十四,你又怎么可能学好数学?

所以就算看了两三年中医文章,真想学好中医,也要从基础知识重新学起。中医基础理论的作用,就是帮助你把曾经的星星点点,慢慢地连在一起,先连成线,再连成面。等有了一个系统的基本面在你心里时,你不需要学习所有病的治疗方法,你只需要学会根据症状归类就好。

而方剂,就像是枪里的子弹,要想发射得准确,首先你得有枪。子弹就在那里,成千上万发,历代名医都给我们准备好了,就等着我们把枪造好,然后上膛。《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这些经典,都不适合初学者一上来就啃。而那些中医公众号文章,虽然单看每一篇都很好,但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更容易让初学者迷糊。

我之所以会在《说医不二》《医本正经》这两本书后,重新回归到基础理论,就是因为我发现,很多读者看完前两本书后并不能学会辨证,遇到问题时还是会很迷茫。因此基础理论的学习是自学中医的第一步,既绕不开更无法逾越。

从这本书里,你可以很快了解到阴阳五行在中医里的应用,全面掌握五脏六腑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快速判断出自己的体质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本书自成一个小的体系,是自学中医比较易懂的入门书籍。通过学习这本书里的内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治疗脚气可以从健脾除湿入手,为什么老胃病的根源不在脾胃在肝胆,为什么尿得不好要从肺部论治……

中医基础理论相对于中医的学习,相当于数学里的九九乘法表,以一敌万。有了这本书,你再看其他的中医书籍,就会豁然开朗轻松易懂了。而书后的推荐用方,则有可能让你成为一个很好的家庭医生。

中医,一定可以像数学、语文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备工具,改变我们的人生。第一章阴阳和五行一、用理科生的思维学习阴阳

总之,不学习阴阳,不知道五行,就绝对学不好中医。当然,我们也不必学透阴阳和五行,那属于《周易》的范畴,确实很难学。我们只要大概知道一下阴阳和五行的概念,并知道它们在中医里的应用就好。好了,前戏就到这里,下面我们进入正题吧。

阴阳学说不是中医里的概念,而是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古人通过阴阳来解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用来解释和认识这个世界。《素问》:“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如果可以解释这个世界,那么肯定可以解释我们的人体,包括所有的生命活动和疾病。在人体,只有阴阳相协调,我们的身体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其中,“平”和“秘”的意思都是平衡。如果阴阳不协调,我们的身体就一定会出现问题。

人体之气,以功能不同可以分为阴气和阳气。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这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互根互用,消长转化。

那中医呢?中医更是哲学。中、西医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医是哲学,西医是科学,两个是不同的体系。所以中医没法用科学解释,阴阳的英文就只能是yin、yang!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脏腑形体、经络系统,无论是生命活动的整体还是各个部分,皆可用阴阳概括说明。

因此,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里的扛把子,不辨清阴阳,就无法准确辨证。

下面简单地说一下阴阳在中医辨证里的应用。

首先,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一般来说,大气中的六淫(风、火、暑、湿、燥、寒)为阳邪。而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为阴邪。但六淫中又分阴阳,风、火、暑、燥为阳邪;湿、寒为阴邪。阳邪易防,阴邪难挡。在常见病中,但凡是阳邪致病的,都好治。而阴邪致病的,就很难痊愈。

身体是非常智慧的,当阳邪入侵的时候,阴气就会奋起斗争,所以阳邪会损耗我们的阴气。反之,当阴邪入侵时,阳气就会顽强抵抗,阴邪会损伤我们的阳气。一旦阴阳失调,我们就会生病,然后出现阴阳偏盛、阴阳偏虚或者阴阳互损的情况。(一)阴阳偏盛

即阴偏盛、阳偏盛。指阴、阳任何一方高于了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来来来,上个图帮助大家理解一下。

本来呢,阴阳的水平假设是这样的:

然后阴邪侵入,就出现了阴盛的情况。

如果是阳邪侵入了呢,就有阳盛的情况。

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当外邪入侵时,由于同气相应,就会出现阴偏盛或者阳偏盛的情况。也就是阴邪归于阴,而阳邪归于阳。

阴盛则寒。阴偏盛,则会出现面白形寒、脘腹冷痛、泻下清稀,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实或者沉紧等实寒证的表现。

阳盛则热。阳偏盛,则会出现高热、烦躁、面赤、脉数等实热证的表现。

由于阳邪耗阴,阴邪耗阳,当我们身体在对抗阴阳偏盛的状态时,正常的阴气或者阳气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耗,所以真正出现的病理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因此我们治病的时候,才常常会在清热时滋阴,在除寒时温阳——就是为了补充那部分被消耗掉的正常的阴阳。(二)阴阳偏虚

即阴虚、阳虚,指阴、阳中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阳代表温暖,当阳虚时,身体就会出现很多寒证,表现为阴偏盛的假象。

症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微等虚寒证。

阴代表凉润,当阴虚时,身体就会出现很多热证,表现为阳偏盛的假象。

症见低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虚热证。

可以从两大方面来判断虚实。一是脉。一般来说,实证时,脉比较洪大有力;虚证时脉比较细弱无力。二是病程。起病急、发展快的,多为实证。病程时间长、发展缓慢的,多为虚证。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疾病是虚实夹杂的,或者标为实、本为虚。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辨证了。我们可以根据症状和脉搏的变化来进行判断。为什么说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就是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平时的身体情况,遇到病证时,能很容易判断出虚实——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医院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医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是很难全面掌握你身体情况的,因此也很难准确地辨证用药。(三)阴阳互损

阴阳互根互用。当阴或阳一方偏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阴阳互损,导致阴阳皆虚的情况。

因为阴阳相生,阴虚时间久了,生阳的能力就会变弱,导致阳也低于了正常水平。同样,阳虚时间久了,生阴的能力也会变弱,导致阴也低于了正常水平。两个都低了,就是我们常说的阴阳皆虚。阴阳皆虚会表现为身体整体功能下降,阴虚和阳虚的症状都有一点儿,整个机体水平处在比较低的阶段。二、不懂五行,真的不行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等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