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经典——175+175·世界摄影大师原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20:37:23

点击下载

作者:赵迎新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触摸经典——175+175·世界摄影大师原作

触摸经典——175+175·世界摄影大师原作试读:

前言

摄影术发明之初的几十年间,人们担忧它将会颠覆传统艺术,但事实上,摄影成为了艺术的一部分,成为提升艺术品位的教育者,其力量是百所美术院校无法比拟的。

这也是我和收藏家靳宏伟先生,在摄影术发明175 周年之际,策划127位世界摄影大师的175 幅原作展览,并出版《触摸经典》图书的初衷。希望透过靳宏伟先生收藏的珍贵经典原作,让观者感知历史长河中,摄影在记录社会情态、观照时风流变,及至形塑美学趣味等方面的变化和作用,体会摄影对历史记录的贡献,认识摄影在艺术史上的永恒价值。

这127位摄影大师的作品,包括人类史上的第一部“电影”——迈布里奇的《奔跑的马》、追求真相的摄影大师哈罗德·埃杰顿的作品《穿过苹果的子弹》、菲利普·哈尔斯曼的杰作《原子的达利》、尤素福·卡什充满个性的肖像作品《愤怒的狮子》,以及罗伯特·卡帕拍摄的《登陆日,奥马哈海滩》、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巴黎圣拉札尔火车站背后》、艾略特·厄韦特的《加州之吻》、萨尔加多劳动者系列中的《采矿》、安妮·莱博维茨的《列侬和大野洋子》、萨里·曼的《四岁的维吉尼亚》、辛迪·舍曼的《无题电影剧照》……涵盖了画意摄影、新现实摄影、关怀摄影、现代主义及至后现代主义摄影等诸多流派和风格。 置身175幅藏品之中,你会对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的感慨“照片篡改了世界的规模”有更深切的体会。

感谢靳先生的慷慨支持。与其他收藏家不同,他是将分享作为人生幸事的人,从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 “原作100”展,到后来的“从卡拉汉到杰夫·昆斯” “挑战传统”,再到今天的“触摸经典”,靳先生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摄影艺术的挚爱和“心跳”。

谨以此纪念摄影术诞辰175周年。赵迎新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2014年10月1日

“藏”的就是心跳——写在《触摸经典》出版之际

1989年,摄影术发明150年,我到了美国。

2014年,摄影术发明175年,我回到了中国。

那时,是穷留学生;今天,是“穷”收藏家。角色的转换虽然极富戏剧性,但着实地演示了一个海外游子25年的心路历程。

如果说,3年前的“原作100”是个过去“完成时”,那后来的“从卡拉汉到杰夫·昆斯”“挑战传统”则是“完成—进行时”……众人对西方原作的热情让我惊讶,我发自内心地想说:无偿的分享乃是人生的幸事。

摄影收藏的经历使我悟出了这样一些道理:

……“青出于蓝胜于蓝”只在一定的意义上存在,更多的时候可能是“蓝出于青盛于青”。摄影是可以不需要老师的,它需要的是悟性和运气。

……照相机原来是可以用来作画的,只要你恰如其分地使用观念。

……假如你的才气不够,不要告诉我你还懂得哲学及其它,摄影就是摄影,没有理由将它束之高阁。

……心平气静,是所有大师走到顶端的共性。

35年前,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中,拿着手里的相机,看着倒下的战友,我告诉自己:你的心还在跳,你比别人幸运。

10年后,在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的暗房里打工,从冰冷的水泥地上醒来后,我发现自己的心还在跳,我是多么幸运。

今年,收藏摄影8年后的一个寒冬,我在美国亚特兰大的宅子里。因为超级冷空气来袭,主水管破裂,70多幅大师的原作被毁,这回我的心虽在跳,却比以前慢了很多。但是,我还得说,运气多好啊,还有1400幅作品啥事都没有!

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作品也会跟亲人一样,它,左右着你心跳的频率。

20世纪的100年,对于摄影师的残酷就在于,成为大师的几率比成为总统的可能性还小。作为一个收藏者你所能接触到的东西又是那么的有限,我能做的就是将有限的收藏跟无限的大家分享。在画册出版之际,我要感谢中国摄影出版社的赵迎新社长,感谢穿针引线的王琛老弟,感谢周俊、蜜子等大量的案头工作。感谢我87岁的老母亲、亲人、爱人多年的支持与心灵资助。

都说人生苦短,我却以为人生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把一件或几件事做得很漂亮,假如你能集中精力。

因为到过谷底,所以懂得浪尖。对于老天赐予的运气,我需要做的就是:生命不息,回馈不止。勒宏伟2014年9月28日急就于美国亚特兰大寓所奔跑的马,第653号;卡罗式摄影法;7.5×14.8英寸;1887年。 埃德沃德·迈布里奇 摄埃德沃德·迈布里奇 Eadweard Muybridge

1830-1904

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出生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金斯顿区,1851年移民美国。1867-1868年,迈布里奇开始拍摄加利福尼亚和阿拉斯加。1872年,他接受前加利福尼亚州长斯坦福的委托,检验生理学家艾蒂安·于勒·马雷关于马的运动的结论。1878-1879年,迈布里奇获得了马奔跑时的连续快速曝光照片。在画家埃金斯的推动下,他在1884-1885年间用一组或两组12台或24台相机在费城大学系统地拍摄了人类与不同动物的运动,将2万张照片集中在781个页面中,并以《动物的运动》为题发表。

在1899年和1901年,《动物的运动》以精简版重新出版。这本出于科学研究目的的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并非仅仅定格了运动的瞬间姿态,而是用人与动物的运动在不同瞬间的系列照片体现了时间透视关系,它让时间成为摄影表现的核心。时间透视与表现事件,以及由此预兆的摄影从(透明感的)文献性转向(阐释的)表现性,恰恰是摄影进入现代的重要转向。

在摄影史上,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最早对摄影瞬间性进行了探索。除了拍摄运动着的动物和人物之外,埃德沃德·迈布里奇也是一位成功的风景摄影师、纪录片艺术家、战地记者和发明家,并对电影等相关艺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迈布里奇革命性的技术创造了永恒的影像,进而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摄影师。凯瑟琳号;凹版蚀刻照片;7×11英寸;1905年。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 摄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

1864-1946

施蒂格里茨出生在有着一半犹太血统的德国家庭,全家于1849年移民美国。他青少年时代生活舒适,家庭非常重视他的教育。1881年,他返回德国继续完成学业,修读了著名教授赫尔曼·威廉·沃格尔的光化学课程。在德国生活、学习10年之后,施蒂格里茨具备了一名摄影师所应有的能力,并于1890年回到纽约,成为彩色照片雕版印相公司的合伙人。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在于推广艺术摄影,让人们认识到摄影也是艺术表达的一种途径。不久,施蒂格里茨开始拍摄城市场景,如《终点站》,画面中刻画了温柔、细腻的情感瞬间,同城市生活的冷漠和非人性形成鲜明对比。他首先在摄影杂志《美国业余摄影师》担任编辑,后来为纽约摄影俱乐部及旗下的杂志《相机记录》工作,最后创立摄影分离派及杂志《摄影作品》。

除了组织和挑选画意摄影作品参加国内的各种展览之外,他还担任摄影分离派旗下291画廊的主席,同保罗·哈维兰、斯泰肯等人一起,唤醒美国公众和评论界对欧洲现代视觉艺术潮流的认识。1917年,随着画廊和杂志的关闭,施蒂格里茨开始全身心投入摄影创作,从不同角度拍摄自己的未婚妻—画家乔治娅·奥基芙。

1925年,施蒂格里茨开设了密友画廊,维持了4年,随后他开始经营美国人艺坊,直至1946年去世。

施蒂格里茨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从维多利亚时期到现代社会的过渡,他的感悟力也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经历。他在为摄影师争取更多展览和出版机会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有效地提升了人们对摄影艺术的认知,而他对艺术的包容心态,进一步推动了他将欧洲现代主义流派和本土先锋派艺术家介绍给美国人。

我出生在霍博肯,我是美国人,我热爱摄影,我狂热地追求真实。——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无题;银盐照片;3×4英寸;1935年。 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 摄

无题;铂金染印法;6.2×10.1英寸;1909年。 克拉伦斯·怀特 摄克拉伦斯·怀特Clarence White

1871-1925

克拉伦斯·怀特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纽瓦克。1893年,他在参观了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后爱上了摄影。他以身边的人物和他所熟悉的环境为拍摄对象,其作品展现出非同寻常的艺术敏感和甜美的情绪。在他的佳作中,《掷环》是非常典型的一幅,揭示了家庭生活和女性活动的特质。他接受过不同的美学影响,包括日本艺术、拉斐尔前派、惠斯勒和新艺术运动,这些艺术流派和风格通过当时的画报杂志传到美国中部,让怀特耳目一新,开阔了视野。

还在一家杂货公司担任全职会计时,怀特便努力寻找机会进行摄影创作,并在纽瓦克摄影俱乐部推广画意摄影。1906年,在辞去全职工作并全身心投入摄影创作两年后,他举家搬到了纽约市,他认为在纽约靠摄影谋生的可能性更大。一年后,怀特开始教授摄影课程,先在哥伦比亚大学,然后在布鲁克林艺术和科学学院,并最终在1914年成立了克拉伦斯· 怀特摄影学校。在他的学生中,不乏声名显赫的人,包括玛格丽特·伯克怀特、安东·布吕尔、劳拉·吉平、多萝西娅·兰格、保罗·奥特布里吉、拉尔夫·斯坦纳等,因此这所摄影学校对下一代许多摄影师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纽约的头几年,怀特和施蒂格里茨合作研究和拍摄了一系列人体摄影作品,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富有美感的《汤普森小姐》。但总体来说,怀特的创造力并没有因为搬到纽约而得到蓬勃发展,因为他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上。

进入20世纪20年代,怀特的作品体现出美国人的意识逐渐受到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但他还没来得及真正将这种新的风格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1925年便在陪同学生去新墨西哥州探险的旅途中不幸去世。关注光线和氛围、精心处理色调和空间的张力、对本土文化的真诚态度,这一切都让怀特的摄影作品体现出美国画意摄影的色调主义风格。斯托里维尔,新奥尔良;明胶银盐照片;16×20英寸;1911-1913年。欧内斯特·詹姆斯·贝洛克 摄欧内斯特·詹姆斯·贝洛克E.J.Bellocq

1873-1949

欧内斯特·詹姆斯·贝洛克出生于美国新奥尔良,他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贝洛克曾是一家公司的专业摄影师。1908年,他开设了一家专业照相馆,从此投身人像摄影和工业定制摄影。如果不是因为他去世后,人们在他抽屉里发现了89张关于这个城市妓女的玻璃底片,以其其他平庸之作来看,他不会赢得死后的声誉。这些玻璃底片由李·弗里德兰德购得,并精心冲印出来。1970年,部分照片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贝洛克的这些照片是在1912年拍摄的,它们是当时情况极为真实的见证,毫无夸张矫饰之处,是对一个备受蔑视与暧昧目光注视的社会群体真实透彻的写照。作品中,有些人物是戴着面罩拍摄的,其他底片则在冲洗时遮去了人物的面部。然而人们看着这些作品,却无时无刻不感觉到摄影家对这一隐秘领域的窥视。

贝洛克尽其闲暇时间致力于新奥尔良妓女的肖像创作,运用男性视角,在构图框架内描绘女性。这种描绘方式,并没有同其他现代主义者划清界线,但拍摄者与被摄者的密切关系,却出乎意外地动摇了历来人体摄影的模式。这些作品最终成了最动人的人体作品之一。对贝洛克的发现,是摄影的历史化和摄影最终进入历史体系有力的印证。画家哥特弗里德·布洛克曼;由艺术家之子甘瑟·桑德完成的明胶银盐照片;13×9英寸;1924年。 奥古斯特·桑德 摄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

1876-1964

我从不让一个人看起来不好,我让他们自己表现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奥古斯特·桑德

奥古斯特·桑德出生于德国威斯特林。1901年,桑德离开德国,来到了奥地利的林茨市。1904年,他拥有了一家摄影工作室,并以艺术摄影而闻名。1909年,他决定卖掉工作室重返德国。1910年,他定居科隆,并重新开了家摄影工作室。此时,桑德的摄影风格已经发生了改变,渐渐地放弃了纯粹追求画面美感的原则,而选择了一种“真实的”摄影。然而到20世纪20年代初,当他停用重铬酸钾后,他才真正放弃对艺术摄影的追求。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桑德完成了影集《我们时代的人》。这是一本反映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各行各业、各社会阶层人们的肖像照,但它只不过是另一本更宏伟的作品(《20世纪的人们》)的一个雏形。《20世纪的人们》这本巨作包含了45幅各由12张底片构成的大型摄影作品,也是一本由7大版块组成的,足以透视德意志民族的,直观的百科全书。1939-1945年,桑德把一些受害家庭提供的阵亡士兵的底片,制作成肖像照。他始终没有放弃实现有关德国人民缩影的庞大计划,并继续整理那由几万张肖像照组成的人物肖像宝库。其摄影作品曾在埃森福克旺博物馆、罗彻斯特乔治·伊斯曼博物馆和巴黎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1995-1996年,巴黎国家摄影中心和歌德学院都曾举办过桑德个人作品回顾展。J.P.摩根肖像;银盐照片;6×8英寸;1916年。 爱德华·斯泰肯 摄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1879-1973

爱德华·斯泰肯出生于卢森堡南部小镇。1881年与家人从卢森堡移民美国,16岁起便对摄影产生了兴趣。1900年,他的作品在伦敦举办的“美国摄影新流派”展览中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名画意派摄影家,斯泰肯用富于诗意的手法处理照明效果,他与其他摄影师的区别在于其非常讲究影像的设计,他对拍摄对象会做综合性的观察。

他的首场个展是1902年在巴黎举办的。几年之后,他尝试使用卢米埃尔发明的彩色照相工艺—奥托克罗姆微粒彩屏干版。1902-1906年,斯泰肯在纽约与施蒂格里茨合作创办了《摄影作品》杂志和291画廊,以便于欧洲现代画家在北美大陆举办展览。1914年,他与施蒂格里茨的合作宣告结束。1917年,他应征入伍,组建美军航空摄影队,并拍摄了一些现实性强的作品。1919年后,他不再追求如画的效果,只是创作一些明暗效果对比明显且构图紧凑的照片,也因此他以抽象形式拍摄了首批静物照,如《三个梨和一个苹果》。此外,他还为《时尚》和《名利场》两份杂志工作,专门拍摄肖像照和时装照。

爱德华·斯泰肯的主要代表作品包括1898 年拍摄的《树丛中》、1905 年拍摄的《熨斗大厦》。而最广为人知的是其作品《池塘月光》,该作品曾经以290万美元天价被拍卖,创造了当时单张摄影作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在介绍斯泰肯时这样写道:“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是20世纪对摄影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人物之一。在漫长的一生中,他以各种风格从事黑白和彩色摄影,他的题材包括人像、风光、时装、广告以至舞蹈和雕塑。”斯泰肯一生荣誉无数,以他为摄影事业所做的贡献而论,以此高度评价斯泰肯当之无愧。

1929年卡尔·桑德伯格专门为他出版了《摄影家斯泰肯》一书。自1947年起,斯泰肯开始主管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摄影部。1955年,他组织了著名的“人类一家”摄影展。斯泰肯于1962年退休,1963年撰写了自传——《斯泰肯的一生》。

我没见过任何与商业脱钩的艺术,米开朗琪罗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卖个好价钱。——爱德华·斯泰肯查尔斯·列勃曼;铂金染印法;4.8×7.8英寸;1916年。爱德华·斯泰肯 摄爱德华·韦斯顿和玛格丽特·玛莎;明胶银盐照片;9×7英寸;1963年。 伊莫金·坎宁安 摄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1883-1976

如果一张肖像真的很好,那么它永远都是好的。——伊莫金·坎宁安

伊莫金·坎宁安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1909-1910年,坎宁安先后入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和德国德累斯顿高等技术学校攻读化学和摄影化学专业。其后返回西雅图,自设摄影工作室。在G.凯瑟比尔的影响下她完成了画意派摄影风格的照片,其场景设计的灵感主要来源于文学作品,她让她的朋友置身于烟雾缭绕的风景中,创作了一些有寓意的画面,如《意识》《世界之外的森林》等。

1917年坎宁安迁往旧金山,此后一直在那里从事摄影创作。坎宁安曾在安塞尔·亚当斯工作室、旧金山艺术学院等地教授摄影。她又与韦斯顿、亚当斯等7位西海岸摄影家联袂在旧金山举行影展,并一起组织了著名的F64小组。20世纪20年代,她开始拍摄一系列的植物和花,其中最著名的是《木兰花》。有时照片中弯曲的线条、柔和的光线、逼真的质地会让人联想到人体,如《两朵马蹄莲》。1969年坎宁安被加利福尼亚工艺学院授予美术博士学位。1974年“伊莫金·坎宁安信托基金”设立。进入耄耋之年后,坎宁安尽管经常处于记者和求教学生的包围中,但她依然亲赴实地拍摄。

坎宁安认为,拍摄人像的关键是要透过外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及其内心世界。她在人像摄影领域辛勤耕耘了70多年,记录下人性的复杂性。她一生中拍摄过几千张面孔,成功者的、名人的,或者只是简单有趣的普通人的,但是在他们眼中都闪烁着相同的光芒,尤其是那些合影,人物神态非常自然,虽然他们的身体姿势和视线方向各不相同,但是整个画面都表现出一种安详的和谐与统一。影子,纽约;现代铂金染印法;3.5×2.9英寸;1909年。 卡尔·斯特勒斯 摄卡尔·斯特勒斯Karl Struss

1886-1981

卡尔·斯特勒斯,出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12年,他跟随克拉伦斯·H.怀特学习摄影。他曾成功地将作品出售给多家著名杂志,其中包括《时尚》《名利场》《时尚芭莎》等,但他并不愿从事时尚摄影工作。1919年斯特勒斯搬到了洛杉矶,与塞西尔·B.德米尔合作,成为了一名电影摄影师,他曾参与了多部电影的拍摄工作。1949年,斯特勒斯开始了他的“立体电影摄影术”工作,他是3D电影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不过,他的大多数3D电影作品是在意大利制作的,没有一部在美国以3D的形式放映。

在斯特勒斯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四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摄影奖提名。第一次提名,是在1929年与查尔斯·罗什凭借F.W.茂瑙的《日出》共同获奖。其余几次提名分别是:1932年的《杰基尔医生与海德先生奇案》、1934年的《罗宫春色》、1942年同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的威尔弗雷德·M.克莱因与威廉·E.斯奈德合作的《南海美人鱼》。肖像;明胶银盐照片;11×14英寸;1930年。 詹姆斯·凡·德·泽 摄詹姆斯·凡·德·泽James Van Der Zee

1886-1983

我试着把每个人拍得都看起来比他本人更好。——詹姆斯·凡·德·泽

詹姆斯·凡·德·泽,非裔美国摄影师。1900年他便对摄影产生了兴趣,在结束了音乐课程的学业后,便投身到摄影事业中。

1916年,詹姆斯在哈莱姆区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照相馆,为当地的富人和名人拍摄肖像,并用相机记录了黑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可以通过照相馆获得稳定的收入,没有生存的压力,再加上他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在工作之余拍摄了很多风俗作品。当然,他最重要的作品还是黑人题材。詹姆斯的作品以其题材的广泛性成为美国黑人社会最重要的见证之一,同时体现了他对所处世界的一种主观看法,比如他拍摄于1932 年的《穿皮草大衣的夫妻》。除了拍摄对那个年代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肖像外,詹姆斯的主要题材是妇女和家庭肖像。他对构图和细节的关注,对于照片反差的探索和对底片修版的关注,都赋予了其照片一种个人基调。

詹姆斯的摄影活动一直持续到1969年,那年由于其“我心中的哈莱姆”影展成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重头戏而使他被观者所了解。他的作品于1975年在巴黎德尔皮尔艺术画廊展出,引起了巨大反响。菜椒,第30号;明胶银盐照片;7×9英寸;1930年底片;1970年制作。 爱德华·韦斯顿 摄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1886-1958

任何事物,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刺激了我,我就拍摄它。我不是专门去物色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将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爱德华·韦斯顿

爱德华·韦斯顿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他14岁起接触摄影,1906年决定将摄影作为终生职业。1908-1911年,他在伊利诺伊大学的摄影专业进修。1911年,他在加利福尼亚的特罗皮科开办了自己的人像摄影工作室,很快便在画意摄影界崭露头角。1917年,他成为伦敦摄影沙龙的一员。1922年,韦斯顿在纽约见到了摄影大师施蒂格里茨和斯特兰德,这次会面对韦斯顿的摄影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1930年,他在纽约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影展。1932年,韦斯顿与亚当斯、范迪克、坎宁安等人,组成了摄影史上著名的F64小组。1937年,韦斯顿获得了美国著名的古根海姆奖。

1927年至1936年,是爱德华艺术成就的鼎盛时期,他的艺术道路在音乐、雕塑、文学、绘画作品的启发下进一步拓宽了。他的经典代表作《鹦鹉螺》《青椒》《白菜》《裸体》《树干》《岩石》等系列作品都诞生于这10年中。他再现了大自然的本来面目,表现出了造化的力量。他以意味深长的形象,刻画出了世界的和谐与统一。人类在不断探索和寻求着最完美的精神境界,韦斯顿的作品,照亮了这条道路。畜栏;原版老照片;7.5×9.5英寸;1935年。 爱德华·韦斯顿 摄自拍像;银盐照片;14×18英寸;1940年。 曼·雷 摄曼·雷Man Ray

1890-1976

曼·雷出生于美国宾州费城南部。开始的时候,曼·雷工作的媒介有雕塑、电影、绘画和摄影。不过他在帮其他艺术家拍摄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用摄影来进行创作的倾向。他早期的作品灵感来自立体派,在结识了马赛尔·杜尚后,开始转向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1921年曼·雷来到巴黎,正式以摄影谋生,同时也开始创作他最重要的人像作品系列。这改变了曼·雷生活和艺术的道路,同时也对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曼·雷是超现实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唯一的达达主义奠基人,实验派摄影师。他总是在不断地革新摄影技术和观念,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而著称,先后发明了“物影摄影”和“反转显影”,是世界上最早广泛运用摄影的特殊技法来进行摄影创作的艺术探索者。曼·雷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一个女郎和她的五颗眼泪》《坚不可摧的物体》《安格尔的小提琴》等。

曼·雷被摄影评论家认为是摄影史上第一位专业摄影师,但这位专业摄影师的鼻祖始终没有满足某种固定模式,他总是不停地进行探索,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巴黎摄影界的风云人物。1961年,威尼斯摄影双年展奖给他一块金牌。1966年,联邦德国摄影学会给予其文化奖,与此同时,欧美各国不断举办他的个人影展。曼·雷一生有44年居住在法国,巴黎是他主要的创作基地。因此,他给人以“法国人”的错觉。确切地说,他是一个在法国进行艺术创作的美国人。

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幻梦。——曼·雷记忆;物影成像石版画;13×17英寸;1927年。 曼·雷 摄白色栅栏;明胶银盐照片;13×10英寸;1917年。 保罗·斯特兰德 摄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

1890-1976

你的摄影就是你生活的记录,是给真正能欣赏的人的。——保罗·斯特兰德

保罗·斯特兰德出生于美国纽约。他12岁时就对摄影产生了兴趣。1907年,他拜刘易斯·海因为师。1912年,斯特兰德来到纽约当了一名商业摄影师。1913-1914年,他经常光顾施蒂格里茨的291画廊,并于1915年成为其中一员。虽然是画意派出身,但他也与施蒂格里茨一样,认为能使摄影成为一门艺术的唯一办法就是突出其自身特点,即纯粹而真实地反映现实。1916年,29l画廊举办了他的首场个人作品展。1917年,《摄影作品》杂志的最后几期刊登的全部都是他的作品。

1918年,斯特兰德被分配到军队放射科工作。1919年离开部队后,他拍摄了自己的首批风景照和对新英格兰岩石的特写照片。1921年,他与夏尔·希勒合作拍摄了其首部电影《曼哈顿》。20世纪20年代,斯特兰德继续研究特写摄影,如“树根”系列作品和“植物与岩石”系列作品。1930-1932年,他还潜心研究了砖墙建筑和新墨西哥的“幻城”。1932年,他在去墨西哥旅行时,带回了当地印第安人的照片和一些风景照。1940年,这些照片被刊登在《20张墨西哥照片》摄影集上。1943-1944年,斯特兰德重拾纯粹摄影。1951年,他定居法国的奥热瓦尔。在那里,他给法国的知识分子照相,同时还游历了埃及、罗马尼亚和摩洛哥,并出版了多部摄影集。1971年,费城博物馆为他举办了一场个人作品回顾展。歌舞剧演员;明胶银盐照片;8×10英寸;1926年。安德烈·柯特兹 摄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

1894-1985

相机是我的工具,经由它,我给予我周遭的所有事物一个理由。——安德烈·柯特兹

安德烈·柯特兹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25年移居巴黎,其摄影风格完全成熟,他采用街头漫步的方式,把相机朝向艺术之都的每一个角落。两年后首次在颇为前卫的春之祭画廊举办个展,轰动法国艺坛。柯特兹在40岁时就被尊称为摄影大师。在这段时期,柯特兹尝试了一系列新的表现手法。他的照片有一种人生如梦的意境,这种把现实转入奇想的超现实观念影响了不少他的绘画界朋友,同时也影响了他对街头景象的观察方法。柯特兹开始对线条、角度、光影之间的抽象关系有了更高的敏感性。之后他的街头照片充满一股新的情趣,将不易见到的气息表现在照片之中,后来的布列松也被这种观念所影响。43岁时,柯特兹离开巴黎前往美国,在这个摄影观点和欧洲截然不同的国家里,20多年一直没有人理睬他。直到1964年,纽约现代艺术馆摄影部主任约翰·萨考夫斯基为他举行了一次个展,一系列的展览就此展开,柯特兹终于被全世界的摄影同仁所接受。

柯特兹是最早手持小型相机走街串巷捕捉影像的摄影家之一。他注重不同天气、不同气候的街道景象,刻意在下雨、下雪、大风、浓雾、闪电交加的白天和夜里捕捉他所看到的人和物,这种效果不只是对特别时分的记录而已,而且也捕捉到光阴流逝的痕迹和人们生活中的情调,他至始至终只对平凡的街头人生情有独钟。柯特兹也是较早尝试影像变形的摄影家,他创作的人体摄影颇具超现实主义神韵。

其代表作品有《蒙德里安的烟斗和眼镜,巴黎》《蒙德里安的工作室,巴黎》《叉》《垂落的郁金香,纽约》等。蒙德里安的烟斗和眼镜,巴黎;银盐照片;14×17英寸;1926年。 安德烈·柯特兹 摄扭曲,第70号;银盐照片;4.6×9.8英寸;1933年。安德烈·柯特兹 摄安娜和她的两只小狗;明胶银盐照片;12×16英寸;1911年。 雅克-亨利·拉蒂格 摄雅克-亨利·拉蒂格Jacques-Henri Lartigue

1894-1986

我以充满了爱的心情拍摄照片,如果因此成了艺术作品的话,那也没什么不好。——雅克-亨利·拉蒂格

雅克-亨利·拉蒂格出生于法国上塞纳省库尔布瓦。他出身上流社会家庭,父亲是一位银行家。在他8岁时,父亲给了他第一台相机,他发现这台机器可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便以拍摄其家庭和朋友的各种日常生活而自得其乐,同时以引人注目的新鲜感记录了20世纪初美好时代的生活。

拉蒂格从不摆拍照片,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抓拍稍纵即逝的瞬间。所拍照片不受任何人影响,仅仅供自己和家人欣赏,从而使其摄影日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视觉日记”,以其数量众多的图片完成了一部考虑周密的、完全没有虚构传记。

尽管拉蒂格的职业生涯没有达到传统上著名摄影师的标准,但他的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摄影实践的思考。拉蒂格以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的眼光进行观察和拍摄,既不关心如何遵守规则,也不利用媒体。其代表作品有《家庭相册》《一个世纪的日记本》等。为了捕捉到理想的或隐约看到的转瞬即逝的画面,他大胆地创作,其草率的风格、对视觉变形的认可,经常与摄影界所接受的方法背道而驰。

尽管拉蒂格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发表作品,但天才摄影大师这一桂冠直到196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为他举办回顾展时才姗姗来迟。1966年由于《家庭相册》的出版,拉蒂格的作品赢得了世界声誉。1974年,他被聘请为法国总统的专职摄影师。1975年,他的法国首次回顾展在巴黎装饰艺术美术馆开幕。从此,拉蒂格成为各种时尚和装饰杂志青睐的热门摄影师。1979年他把自己的作品都捐赠给了法国政府,包括他本人亲自编纂的130本大相册和15万多张底片、黑白和彩色摄影作品。艾伦;明胶银盐照片;14×10.7英寸;1929年。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摄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

1895-1946

对摄影一无所知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视觉艺术盲。——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出生于匈牙利南部。纳吉与罗德琴科一起是“新摄影”运动的领导人,他同时是画家和理论家。他先是表现主义者,之后是达达主义者,从1922年起他成为构成主义者,他与拉约斯·卡萨克一起创办了MA杂志。纳吉对新技术,特别是物影照片很感必趣,创作有《花的物影照片》等经典的物影照片。

1923年,纳吉被聘为德国包豪斯艺术学院教授,并担任金属工作室主任。包豪斯学院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院校之一,教师中有许多当时著名的艺术家。1925年,纳吉完成了摄影作品《贝利勒昂梅尔的露台》。在这部作品中,他尝试了俯摄、斜形构图等方法。在教学上,纳吉教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把握线条、影调、空间等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仔细研究周围的物体,从中找出不被常人所注意的形式和设计。他还鼓励学生利用投影的造型,使其成为安排画面的一个因素。

1933年,包豪斯艺术学院被纳粹党关闭,教师们被驱逐到别的国家。莫霍利-纳吉在英国作了短暂停留后,于1937年移居美国。纳吉把包豪斯学院的理论和教学观念带到了美国,他在芝加哥创办了一个“新包豪斯”,这就是后来的芝加哥设计学院。纳吉著有大量艺术理论著作,《新视觉》和《运动中的影响》是其中最著名的两部。冬季停车,芝加哥;银盐照片;11×13.5英寸;1938年。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摄无题;明胶银盐照片;7×8英寸;1954年。 多萝西娅·兰格 摄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

1895-1965

相机是一个教具,教给人们在没有相机时如何看世界。——多萝西娅·兰格

多萝西娅·兰格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从1935年到1942年,她走遍了美国南部和西部的22个州,大范围地研究了季节工、破产的农民和佃农的生活状况。她的作品,能使观者感受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如评论家所说:多萝西娅·兰格以其拍摄的影像,反映了人类的勇气和尊严,特别是处于被侮辱和受压迫状态中的人物形象。

兰格在社会纪实摄影方面的突出成就,使她在1941年获得古根海姆奖。她拍摄的《季节工母亲》不仅成为美国农业安全局纪实摄影的代表作,而且成为诠释人文主义摄影最好的例证。她也被《美国摄影》杂志评为10位著名女摄影家中的第二名。贝蒂·戴维斯;明胶银盐照片;11×14英寸;1938年。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 摄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

1898-1995

我绝不携带一大堆器材,我的座右铭始终是“尽量保持简单”。——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生于波兰德斯索。1929年成为职业摄影师,并因其刊登在《柏林画报》上的作品而名声大噪。1935年移居美国,翌年被《生活》杂志聘为专职摄影师。1945年8月15日,“二战”胜利纪念日的时代广场给了艾森斯塔特一次机会,他拍下了自己最为出名的照片—《胜利之吻》。艾森斯塔特于1954年在纽约国际摄影博物馆的乔治·伊斯曼之家举行了首次个展。艾森斯塔特获过很多奖,1971年荣获美国国家新闻摄影家协会的约瑟夫·A.斯普拉格奖,1989年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早期采用印象派绘画主义的摄影手法,后来受到萨洛蒙和其他抓拍摄影家作品的影响,开始了直接的人物写实摄影。他常被人称为“新闻摄影之父”,是纪实摄影报道的少数先驱者之一。其代表作品有《胜利之吻》《米兰歌剧院》《戈林阅兵》《威尼斯的船夫》《罗素》《指挥家》等。玛琳·黛德丽;明胶银盐照片;20×15英寸;1928年底片;1970年制作。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 摄哈莱姆区治安员;明胶银盐照片;8×10英寸;1939年。 维吉 摄维吉Weegee

1899-1968

我(摄影师)在,我抓拍。——维吉

维吉出生在奥地利一座名叫兹洛克齐的小村庄,11岁时移居美国。他擅长拍摄犯罪题材,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美国的新闻界。维吉原名亚瑟·费利格,在他从事新闻摄影时获得笔名“维吉”。

维吉的摄影特点是清一色地使用闪光灯,即使是白天也使用闪光灯。闪光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照片的反差,这一特点经过维吉的调弄,更突显了都市生活戏剧性的一面。他从不让拍摄对象从环境中分离出来以简化画面,也从不害怕闪光灯在人物身后留下阴影,表现出一种完全美国式的直率。

维吉在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在记录大都市的夜晚。这是一个与白天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黑暗中,一切都以更无耻、更荒唐、更丑恶、更肆无忌惮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一切又都暴露在维吉的闪光灯下。他那些反映处于特殊状态下的都市人情感的新闻照片,经过时间的流逝,成了反映当时人们整体生存状态的最具普遍意义的写照,其代表作品集《赤裸的都市》一出版就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共鸣。

1944年,纽约市摄影同盟为维吉举办了首次个展—“杀手是我的职业”。随后维吉又多次出版摄影作品集,较著名的有《维吉镜头下的人物》《赤裸的好莱坞》等。无题;明胶银盐照片;16×20英寸;1940年。 芭芭拉·摩根 摄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

1900-1992

为了得到一张好的照片,可能得丢掉无数张坏的照片。——芭芭拉·摩根

芭芭拉·摩根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1919-1923年学习艺术。业余时间她学习木偶艺术和舞台灯光,积累了良好的艺术创作基础。随后摩根在桑·费尔南德中学教艺术,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教设计、木刻和风景画,期间与摄影家兼作家威拉德·摩根结婚。婚后受到丈夫摄影的影响,并通过丈夫结识了著名的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从而深信摄影艺术是大有作为的,并逐渐开始了对摄影的探索。摩根拍摄的玛莎·格拉汉姆的舞蹈照片,于1941年以画册形式出版,获得美国艺术学院的书画奖。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幅,就是《玛莎·格拉汉姆》(1940),几乎每一部摄影史都会提到这幅名作。

1975年,摩根因为在摄影领域的特殊成就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一笔捐赠,并参加了旧金山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女性摄影”展览。1978年,马凯特大学授予她美术名誉博士学位。鉴于她的艺术成就,《光圈》杂志在1964年出版了一本研讨她作品的专著。摩根还于1972年出版了一本自传—《芭芭拉·摩根》。无题;银盐照片;16×20英寸;1940年。 莉赛特·莫德尔 摄莉赛特·莫德尔Lisette Model

1901-1983

你越特别,你将越平常。——莉赛特·莫德尔

莉赛特·莫德尔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移居法国及美国。莫德尔1926年来到巴黎,从姐姐那里学习了摄影技巧, 1933年开始从事摄影,在尼斯创作了一系列生动的街头人物照片。开始几年里,她主要的拍摄对象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艺人、乞丐、生意人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欧洲各种摄影浪潮此起彼伏的年代,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构成主义以及包豪斯学院倡导下各种摄影思潮等都非常盛行,莫德尔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独特的痕迹。1938年莫德尔定居纽约,在异国他乡,更多的资源和自由度给了她更大的回旋余地,并且和许多欧洲的移民一起,给美国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纽约,莫德尔接触到大力提倡纪实摄影的摄影联盟,认识了西德·格罗斯曼、贝伦尼丝·阿博特、保罗·斯特兰德等摄影家,并由摄影联盟举办了个人的第一次摄影展览。到了五六十年代,她又开始拍摄一些新的主题,包括一系列的爵士音乐家肖像。

1951年,莫德尔开启了伴随她一生的执教生涯,从事私人教学的同时,也在学校任教。以自身的摄影实践来鼓励学生勇于创作。她的学生中包括黛安·阿勃丝。

莫德尔天生就能发现滑稽的性格和粗俗的场景,拍摄作品没有事先安排,提倡即兴创作,注重光影之间的关系,画面浑然天成。她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对欧美不同文化的感受融为一体进行创作,又将自身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增加了摄影的表达方式。红河谷的紫荆花树,肯塔基;彩色染印法;10.2×8.2英寸;1968年。艾略特·波特 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