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8 10:31:0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是(  )在自己的《乐话》和《音乐通论》中提出“音乐是上界的语言”。[燕山大学2014年研]

A.丰子恺

B.王光祈

C.青主【答案】C【解析】青主以通信体的格式,诗化的语言撰写的《乐话》是我国近代音乐家青主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里,青主鲜明地提出了音乐的本质是“上界的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他更加关注音乐的本体以及音乐的哲学内涵,对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的构建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

1黄自[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青岛大学2014年研]

答:黄自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贡献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三个方面。音乐教育方面,他的许多音乐理论课程在中国属第一次开设,培养出一批专业作曲人才;音乐创作成果丰硕,体裁、题材广泛,代表作品如歌曲《旗正飘飘》、《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以及器乐作品《怀旧》等,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音乐理论方面有论著《和声学》、论文《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以及多部音乐教材留世。

2大同乐会[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研;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2年研]

答:大同乐会是1920年由郑觐文等人发起成立于上海的音乐社团,前身是“琴瑟乐社”。其宗旨是“专门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演奏古代雅乐、仿制古乐器、传授各种民族乐器演奏技艺、整理改编传统乐曲、搜集已经散失的寺庙和失传的古代宫廷和民间乐器并请工匠绘图试制乐器,积极组织演出活动等。该会是活跃在20世纪20—40年代的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民族音乐社团,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谭小麟[西南大学2012年研]

答:谭小麟,作曲家、琵琶演奏家。谭小麟是近代中国室内乐创作的主要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小提琴和中提琴二重奏》、《浪漫曲》、《弦乐三重奏》及《自君之出矣》、《彭浪矶》等。谭小麟的音乐风格有新古典主义音乐的鲜明印迹,创作讲究作品的整体布局,有很强的逻辑性,在创作和教学中都贯穿着欣德米特的现代作曲理论体系,并力图将其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在当时中国乐坛独树一帜。

4秧歌剧[河北大学2014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研;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青岛大学2012年研]

答:秧歌剧是一种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小歌剧,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秧歌剧吸收了戏曲音乐成分和陕北民歌因素,内容多反映边区人民生产、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代表作《兄妹开荒》、《牛永贵负伤》、《周子山》等。秧歌剧的出现为新歌剧的产生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5沈心工[燕山大学2011年研;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音乐教育家。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乐歌题材广泛、内容浅显,且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代表作有歌曲《体操一兵操》、《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还创设唱歌课,并多处教授、推广。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6学堂乐歌[燕山大学2014、2013、2012年研;聊城大学2013年研]

答:学堂乐歌是一种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的歌曲,以及为此而编创的歌曲。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传统乐曲、民歌曲调,也有少量自创曲调。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还有一些宣传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态等,代表作品有《体操一兵操》、《春游》等。学堂乐歌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历史的开端。

7吕骥[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吕骥是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活动家。1932年正式加入左翼文艺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抗战爆发后赴延安,任职于鲁迅艺术学院。建国后任职于中央音乐学院。吕骥创作有歌曲多首,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祖国颂》等,发表音乐论文多篇,如《论国防音乐》、《新音乐的展望》、《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等,并对整理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8《台湾舞曲》[浙江师范大学2013、2011年研]

答:《台湾舞曲》是江文也在日本创作的一首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作曲技术及配器手法受到20世纪新音乐潮流的影响,使得作品具有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风韵,并且借鉴了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处理民族音乐素材的新观念。旋律风格以表现台湾民间音乐韵味为主,也部分地具有日本音乐的调式特征。作品充满幻想性,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缅怀。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乐曲主体是三部曲式的快板段落。

9《新诗歌集》[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研]

答:《新诗歌集》是近代歌曲集。共收录了赵元任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14首歌曲,如《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海韵》等。歌词均选自当时著名的白话体新诗,在音乐旋律、和声上有意识地进行“中国化”的探索,并在“序”中提出具体理论观点。这些歌曲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新文化精神,代表着20世纪20年代我国音乐创作的高水平。

10江文也[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研]

答:江文也是作曲家,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台湾舞曲》、《孔庙大成乐章》,钢琴曲《北京万华集》,声乐套曲《林庚歌曲集》、《圣咏作曲集》等。其创作涉猎各种音乐体裁,尤以管弦乐、钢琴、声乐作品为重;题材上把台湾作为毕生讴歌的神圣主题;风格上早期侧重运用西方20世纪现代派手法,归国后努力探求中国民族特色。

11马思聪[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研;杭州师范大学2014年研;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研]

答:马思聪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被誉为“中国的神童”。马思聪的音乐创作民族风格鲜明、构思新颖、涉猎广泛,代表作有小提琴曲《绥远回旋曲》、《内蒙组曲》、《阿美组曲》,管弦乐曲《西藏音诗》,歌剧《热碧亚》,舞剧《晚霞》,声乐作品《祖国大合唱》等。马思聪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对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12《海韵》[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青岛大学2014年研]

答:《海韵》是一首大型艺术性合唱歌曲。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歌词源自徐志摩同名白话体新诗,描绘了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在海滩上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的情景。作曲家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分别代表旁观者诗翁、主人公女郎和背景大海。全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在旋律与和声方面都作了“中国化”的探索,是20世纪20年代合唱歌曲的杰出代表。

13陈田鹤[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

答:陈田鹤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作风格朴实,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主要作品有歌曲《哀悼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山中》,歌剧《荆轲》,清唱剧《河梁话别》等。此外,其钢琴曲《序曲》曾获得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二等奖。

14左翼音乐运动[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著名的左翼革命音乐组织有:聂耳、王旦东、李元庆等组织的“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聂耳、田汉和任光组织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聂耳、田汉、任光、吕骥等人成立的“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

15《玫瑰三愿》[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是黄自的代表作品,至今仍为女高音的常演曲目。作品分两段,第一段以叙事性手法表现玫瑰花平静优雅的神态;第二段展示其人格化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对生活的憧憬、对幸福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作品音乐形象鲜明,和声语言丰富,形式严谨,笔调洗炼,风格清淡典雅而又富有内在激情,体现出浓郁的古典文化精神。此曲

16《黄河大合唱》[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研;青岛大学2012年研]

答:《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最后又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17萧友梅[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研]

答:萧友梅是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院等音乐教育机构,并且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编写了《普通乐学》等教材。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手法并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还涉猎大合唱、弦乐四重奏、钢琴、管弦乐曲等多种体裁。其创作主要采用欧洲作曲技法,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等。

18李叔同[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李叔同是艺术教育家,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代表作品有《春游》、《送别》等。晚年出版有《清凉歌集》。李叔同培养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并独立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19刘天华[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河南师范大学2008年研;温州大学2013年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

答:刘天华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乐曲方面,作品有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光明行》等10首及二胡练习曲47首,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及琵琶练习曲15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记录《梅兰芳歌曲谱》,搜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刘天华是近代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对近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教我如何不想他》[杭州师范大学2014年研;聊城大学2014年研]

答:《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艺术歌曲。刘半农词、赵元任曲,收入《新诗歌集》。歌词选自刘半农的白话体新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在音乐创作上,借鉴欧洲歌曲创作手法,同时在和声、旋律曲调上有意识地作民族化探索,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并配有钢琴伴奏。此曲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反映“五四”精神的佳作。

21国乐改进社[杭州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国乐改进社是1927年由刘天华、郑颖荪等35人发起成立于北京的民族音乐社团,以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为宗旨,提出了“借助西乐研究国乐”,“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宏伟目标。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组织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乐器的改进,民族乐曲的创作以及编辑出版音乐刊物。该社举办过多次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专场演出,出版了10期《音乐杂志》,是我国近代有重要影响的国乐社团。1932年刘天华去世后停止活动。

22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是一个学术团体。该团体主要工作成绩有:深入民间采集第一手资料,整理介绍并出版,如《秧歌曲选》、《眉户道情集》等;对民间音乐资料进行初步研究,如写作论文《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秦腔音乐概述》等。该会还曾出会刊《民间音乐研究》一期。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对于搜集、保存、整理、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的民间音乐和促使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大量运用民间音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3华彦钧[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华彦钧是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自幼从父学习音乐,其音乐才华和技艺早在18岁时就已被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35岁时双目失明,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流传于世的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他创作和演奏的作品深刻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24冼星海[青岛大学2013年研]

答:冼星海是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冼星海一生创作有数百首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代表作有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交响曲《民族解放》等。其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日斗争生活。

25王光祈[温州大学2012年研;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研]

答:王光祈是音乐学家。其研究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涉及中国音乐、西方音乐、东方民族音乐、东西方音乐比较等领域,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王光祈在我国最早系统运用比较音乐学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是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先驱。

26萧友梅的《问》[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问》是一首艺术歌曲。易韦斋词,萧友梅曲,作于1922年,初刊于歌曲集《今乐初集》。全曲结构严谨、情绪深沉,歌词偏于古雅,音乐借鉴德国古典歌曲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出作者在祖国外受帝国列强凌辱、内有军阀混战的现实下,忧虑和不满的情感。

27刘雪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

答:刘雪庵是作曲家。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为抒情乐曲,其中《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枫桥夜泊》等乐曲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另一类抒情乐曲则借鉴古乐府的通俗易懂,如《早行乐》、《采莲谣》等婉转动听,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九·一八”事变后其创作风格转变为铁与血的呐喊,代表作有抗战歌曲《长城谣》、《离家》、《上前线》;独唱歌曲《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钢琴曲《中国组曲》等。

28贺绿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2012年研]

答:贺绿汀是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27年创作的《暴动歌》是我国最早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的头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抗日战争爆发后,创作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歌曲广为流传。

29青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青主是音乐美学家、作曲家。青主撰写的音乐美学专著《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较为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他创作有中国最早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出版了《清歌集》,并与夫人华丽丝合作了歌集《音境》,是我国近代音乐美学的开拓者、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驱人物之一。

30麦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

答:麦新是词曲作家,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出色的活动家、编辑、优秀的词曲作者和理论研究工作者。其代表作有战斗性的群众歌曲《游击队歌》、《行军》等,反映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儿童歌曲《马儿真正好》、《儿童哨》等,通过明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刻画出儿童天真、乐观、朝气蓬勃的形象,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纯洁感情;吕骥的《保卫马德里》、冼星海的《只怕不抵抗》等歌曲是为他的词作谱写的,观点鲜明清晰,文字简洁易解,形象生动有力。他还发表多篇关于音乐创作、音乐运动、音乐批评等方面的文章,如《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关于创作儿童歌曲》等。

31牧童短笛[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河南师范大学2008年研]

答:《牧童短笛》是贺绿汀的一首钢琴曲,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中段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头奖。

三、简答题

1从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历程看新歌剧《白毛女》的诞生。[西南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1)论述歌剧《白毛女》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历史影响。[论述题,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研](2)什么是新歌剧?试以《白毛女》为例,简要论述新歌剧的音乐创作特点。[论述题,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研](3)论述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特征。[论述题,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4)简要回答歌剧《白毛女》的历史价值。[聊城大学2013年研]

答:(1)新歌剧的概念

新歌剧是“五四”以来逐渐发展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借鉴西洋歌剧,又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2)《白毛女》的艺术成就《白毛女》由鲁迅艺术学院于1943年集体创作。它根据民间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改编,深刻地表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农村的基本矛盾,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主题。其音乐创作成就主要有:

①准确而成功地以音乐塑造人物形象。作曲家们通过音乐来具体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使其性格化、戏剧化,并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赋予音乐强烈的戏剧性,使人物性格得到多层次展示。

②广泛吸收民间音调作为主要人物主导主题的音调基础。如喜儿的主题音调是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作为基础写作的,杨白劳的主题音调则是以山西民歌《捡麦根》为基础创作的。

③有意识地借鉴吸收戏曲音乐的素材与手法,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例如,喜儿的唱段中运用了秦腔以及河北梆子的音调特点,表现了由悲到愤、由愤到恨的情感变化。

④大胆而又谨慎地借鉴了西洋歌剧经验。剧中尝试运用了独唱、伴唱、重唱合唱的形式,运用了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乐队方面使用了中西乐器的混合编制。

1945年《白毛女》成功演出,成为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为后来新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2简述马思聪的音乐创作。[西南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

简述马思聪小提琴音乐的主要创作特征。[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马思聪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小提琴曲,还写了歌剧、舞剧、交响音乐、各种形式的室内乐、大型合唱,以及一定数量的群众歌曲、艺术歌曲、民歌改编曲等。(1)小提琴曲创作

他的小提琴创作影响最大,成就最突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特色。代表作有《第一回旋曲》《第二回旋曲》《山歌》《慢诉》等。创作特点是通过以中国民族音调为基础,自由运用多种现代多声写作的技巧和各种小提琴演奏的特殊语言、特殊演奏技巧,表现出具有深沉广博的中国民族精神和偏重于恬淡素雅的个人抒情风格的特征;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民族韵味鲜明。(2)交响音乐创作

马思聪以自己的小提琴曲改编了管弦乐曲《思乡曲》《塞外舞曲》《喇嘛寺院》,创作了《第一交响曲》和《F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他的交响音乐的特点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忍耐品质和坚定信念。(3)歌曲创作

代表作品是《自由的号声》《控诉》《不是死,是永生》等歌曲,以及歌曲集《雨后集》。特点是鲜明地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热爱,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强烈仇恨,体现了他在音乐创作上不拘一格的独特个性。(4)大型声乐套曲创作

代表作有《抛锚大合唱》《石鼓口大合唱》《民主大合唱》《祖国大合唱》等,集中鲜明地体现了对腐朽反动统治者的愤怒、痛恨,和对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的向往;将民族音乐的音调和群众歌曲的气质引入传统声乐体裁,大大丰富了艺术形式;在声乐体裁中引进了更为形象化的器乐性的思维,使作品的许多段落的气势宏伟、形象生动、音乐语言新颖。(5)影响

①马思聪为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新路。

②马思聪孜孜不倦地追求作品的民族特色,以作为一个中国作曲家而自豪。

③马思聪是我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中的有突出成就和影响的演奏家和教育家。

④马思聪是我国从30年代至80年代从未停过笔的、具有相当影响的作曲家。

3简述在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史中学堂乐歌的重大发展意义。[河北大学2013年研]

相关试题:(1)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史上有何重大意义。[河北大学2014年研](2)简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3)何为“学堂乐歌”?它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何重大意义?[温州大学2013年研]

答:(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6)学堂乐歌蕴含着崇高爱国精神和热切要求社会改革愿望的思想内容,以及有意识引进的、来自西方的音乐形式。(7)学堂乐歌歌词的新思想决定了它在艺术形式上采取引进西方的新路子,这推动了它的迅速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备受当时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的欢迎,获得了历史的承认。

4简述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的创建。[河北大学2014年研]

答:(1)创建过程

1927年,北洋政府—厂令停办北京各高等学校所设音乐系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及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均先后宣告解散。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家萧友梅先生并未因此动摇其为中国教育家业创建的信心,他南下上海,在蔡元培支持下,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建立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29年七月。国立音乐院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2)历史意义

国立音专是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它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管理模式,既吸收了欧美音乐学院的优长,又结合中国实际,设有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专业,是后来者继承、创新的基础。它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专业的音乐家队伍,他们所从事的音乐创作和校内外演出活动,不仅显示出学校教学的巨大成果,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艺术,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当他们陆续毕业走向社会后,大都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中的主要梁柱。

5赵元任歌曲创作特点。[燕山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1)赵元任的歌曲创作及其风格。[青岛大学2013年研](2)试论赵元任歌曲创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聊城大学2012年研](3)合唱曲《海韵》的曲作者是谁?其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燕山大学2012年研](4)赵元任的音乐创作及其特点。[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赵元任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作曲家,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其中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占绝大多数。(1)歌曲作品的类型

①基本保持分节歌特点,即几段歌曲基本上都建立在同一的主题基础上,但在其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词意内容的要求对旋律的进行给以适当的、细节性的变化,如《卖布谣》《劳动歌》《西洋镜歌》等。

②根据词意内容和塑造意境的需要,在同一主题音调基础上写出各不相同的开始或以基本相同的结尾来进行归纳,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民间的“变头”和“合尾”等结构原则对他的影响,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

③整个作品音乐的展开建立在统一主题基础上,随着歌词的发展来谱写的多段连缀结构,既不“合头”又不“合尾”,如《上山》《茶花女饮酒歌》。

④比较有特色的、以“通谱歌曲”的方法来解决其多段歌词与基本主题之间统一与对比的矛盾的结构原则,如大型合唱《海韵》。(2)创作特点

①鲜明的体现了要求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五四精神。如《卖布谣》。

②非常注重追求歌曲旋律的民族风格。一方面他善于汲取民族音乐的曲调和素材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他十分注意歌词声调和音乐的特点,往往按照中国语言的声韵特点来处理歌词字音、语调与旋律音调的关系,使作品词与曲的结合非常自然。如《教我如何不想他》。

③他在创作中意识到五声音阶对体现中国风味的特殊作用,在和声上最早进行中国派的实验。

④非常注意用钢琴伴奏来刻画音乐形象使钢琴成为表的歌曲情感的有力手段。如《海韵》。

⑤运用西方曲式和声旋律等作曲技法进行创作。

6什么是秧歌剧?它是怎样发展的?都有哪些重要作品?[燕山大学2014、2013年研]

答:(1)概念和代表作

秧歌剧是一种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小歌剧,是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音乐工作者对传统艺术形式——秧歌加以革新,创造出的一种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新型小歌剧。秧歌剧吸收了戏曲音乐成分和陕北民歌因素,内容多反映边区人民生产、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秧歌剧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第一部秧歌剧是《兄妹开荒》,其后出现了《夫妻识字》《牛永贵负伤》《周子山》等一批广为流传的作品。秧歌剧的出现为新歌剧的产生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2)发展“文艺整风”后,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工作者最先掀起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向民间学习的热潮。1943年春节,以“鲁艺”为主在延安举行了盛大的新秧歌演出,表演者在秧歌中加进了工人、农民、八路军、学生等新时代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加进了日本兵、汉奸等反面形象,编成了一些具有一定情节的小型广场歌舞表演,即“新秧歌剧”。

7简述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创作。[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黎锦晖结合儿童生活,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创作了二十四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十一部儿童歌舞剧,这些作品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起了启蒙教育的作用,是中国现代歌剧的最早尝试者。(1)形式和代表作品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创作的主要形式是儿童歌舞表演和儿童歌舞剧,儿童歌舞表演有《可怜的秋香》《三个小宝宝》《老虎叫门》《好朋友来了》《蝴蝶姑娘》等,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完全没有说白的歌舞表演;儿童歌舞剧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三蝴蝶》《春天的快乐》《小小画家》等,篇幅稍大,有人物、有情节,歌舞与说白相结合的小型歌舞剧。(2)总体特点

黎锦晖最初的几部儿童歌舞剧,没有完全突破原来学堂乐歌所采用的“选曲填词”的方式来进行编配,由他自己进行创作的段落较少。从《小小画家》开始,几乎全部的音乐都是黎锦晖根据剧情和歌词的要求进行的创作。

8简述沈心工、李叔同在音乐启蒙方面的贡献。[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1)沈心工的贡献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他的创作词曲配合贴切,易于上口,多以民主教育为主要内容,善于描写儿童生活中的事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达进步文明的思想。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在中国开设了乐歌课和音乐课,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编写了一百八十多首学堂乐歌,在填词过程中,密切地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编写的题材广阔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如《竹马》《赛船》《铁匠》。《黄河》是自己根据杨度的词作曲,曲调大气雄浑,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2)李叔同的贡献

李叔同曾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初创做出显著贡献,培养了许多音乐家、美术家。一生编写七十多首歌曲,如《早秋》《月夜》《送别》《春游》等,这些歌曲曲调流畅优美,文辞秀丽生动,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歌词与曲调完美结合。他的歌曲多带有抒情性质,强调学校歌曲的审美性质。有的在曲调基础上配上了钢琴伴奏,如《送别》,三声部合唱曲《春游》。

9简述刘天华在民族器乐方面的贡献。[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刘天华1922年到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任国乐导师,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刘天华一生共创作10首二胡曲,开拓了二胡音乐的新天地。既重视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遗产的继承,又重视对外国音乐科学理论和经验的借鉴,以兼收并蓄的方针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中推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新发展。使民族器乐教学走上专业化道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事业中争取到重要的地位,为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揭开了历史新篇章。

10黄自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有哪些(分类各举一例)?他的艺术歌曲有何特点?[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1)黄自的音乐创作有哪些?如何认识他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专业音乐创作中的地位?[杭州师范大学2014年研](2)黄自的音乐成就。[聊城大学2013年研](3)试论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其艺术特征。[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4)简要回答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聊城大学2014年研]

答:(1)地位

黄自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在国立音专教授和声学、配器法、音乐史等理论课,为国立音专的作曲专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培养出了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陈田鹤等一批高水平作曲家。编写《和声学》与《音乐史》。 序曲《怀旧》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艺术歌曲影响较大,常根据古诗词创作,有的是为音乐会创作的独唱曲。合唱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2)代表作品

黄自的合唱作品有混声四部合唱《抗敌歌》《旗正飘飘》等;无伴奏男声四部合唱《目莲救母》等。艺术歌曲有《南乡子》《思乡》等。清唱剧有《长恨歌》等。管弦乐曲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等。独唱歌曲有为电影故事片《天伦》所写的主题歌《天伦歌》。学生歌曲较有影响的是《燕语》《踏雪寻梅》等。(3)艺术歌曲的特点

a.较早重视选取我国古诗词作为题材,大多篇幅不长、技法简练、结构严谨、形象鲜明,能较好地体现原诗所要求的意境和感情。为中学生谱写的艺术性独唱曲有《南乡子》《点绛唇》《花非花》《卜算子》等。

b.为音乐会演唱创作的艺术性独唱曲有《春思曲》《思乡》和《玫瑰三愿》。

第一,在艺术构思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有意识注意发挥声乐演唱的技巧,并充分注意通过钢琴与声乐的合作来进行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渲染。

第二,三首作品各有独自的艺术个性和不同意境,旋律优美、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色彩变化鲜明而丰富。(4)艺术特征

①曲调流畅优美,形象生动鲜明,技法运用细致周密,乐曲结构简洁严谨,并十分注意歌词语言与曲调展开、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高度结合。

②在一部分作品里,有意识对多声结合的民族风格做审慎的探索。

③多数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同当时矛盾日趋尖锐的时代和广大群众如火如荼的斗争存在一定的距离。

④音乐风格大多偏于严谨、内秀、精致、典雅,缺乏强烈的激情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11简答学堂乐歌在音乐创作手法上的特点。[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继承了我国古代词调音乐“倚声填词”的传统,即采用现成曲调填写歌词,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其曲调来源主要有:(1)日本、欧美等国的歌调。如《体操——兵操》素材来源于日本儿童歌曲《手戏》,《何日醒》根据日本歌曲《樱井诀别》填词;《送别》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填词等;沈心工作词的《话别》,是根据原法国民歌《一个半小时的游戏》的曲调填词,而且这首歌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2)基督教赞美诗曲调。如李叔同的《无衣》《爱》等。(3)中国传统乐曲和民歌曲调。如《祖国歌》曲调源于《老六板》,《放学》采用《茉莉花》曲调等。

此外,学堂乐歌中也有少量自创曲调的作品,如《黄河》《春游》等。

12聂耳群众歌曲的创作及特征。[青岛大学2014年研]

答:(1)代表作

聂耳的群众歌曲除了抗日救亡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是描写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的工农大众、尤其是工人群众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的。代表作品有:

①《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等,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最迫切的主题—人民大众反帝爱国的斗争,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斗争热情,以及他们对反帝斗争充满了胜利的希望和信心。

②《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打长江》等深刻揭示了当时处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双重压迫下的我国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被压迫的痛苦,他们内心强烈的愤怒和仇恨,以及他们迫切要求反抗的意志和力量。(2)特征

聂耳的群众歌曲,大多采用左翼文化工作者充满激情和战斗号召的革命诗篇作歌词。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适于这种新诗的歌曲形式。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非方整性的曲体结构。这种结构,以短小的动机或乐句作为基础加以发展,整首歌曲音乐的各部分呈不对等状态,从而使音乐富于动力性和节奏感。

②丰富、多变的句式。聂耳群众歌曲的乐句长短不定,不拘一格。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发展变化。

③突出地使用短句,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质地,造成急促的气势,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

④巧用休止。在他的群众歌曲中不仅常用前后半拍的短暂休止,而且在旋律进行中常有意外的中顿。这对音乐的强劲气质和紧迫感的创造,有很好的效果。这一切都较好地与其所选的歌词相配合、相发挥,真切地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呼唤、呐喊、冲锋、拼搏的时代气质。

⑤为了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而在其中加入短暂、有力的说白,为了处理好歌词中连续出现的短词句而连续配之以多个短促的曲调,都是神来之笔,既恰到好处,又令音乐顿生光彩,极富创造性。(3)影响

聂耳的群众歌曲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的意义,也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对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聂耳的群众歌曲影响广泛深远,许多同时代和其后的作曲家,都从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

四、论述题

1试论王光祈的音乐理论研究及其对中国音乐学发展的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五四”之后,以音乐学研究作为主要目标去进行奋斗的只有王光祈一个人。他以自己毕生的努力为中国近代音乐学学科的建设做了许多奠基性的贡献。(1)音乐理论主张

①王光祈提出了建立和发展“国乐”的主张,希望以复兴“礼乐”作为手段,达到最终实现“少年中国”的理想;

②提出了创造“国乐”的具体步骤:第一步须将古代音乐整理清楚;第二步再将民谣乐收集起来;第三步悉心研究,从中抽出一条定理出来,作为制乐的基础;

③王光祈将西方的“比较音乐学”的方法用以考察世界东西方音乐之异同的开创性的研究。他从亚洲各国民族音乐的律制和调式的规律性的分析与欧洲音乐进行比较,从而提出了“世界三大乐系”的学说,指出不同乐系的乐制和调式的不同,与各民族在语言、生活、思想的不同有关,并因而形成各民族音乐风格互异的基础。指出不同乐系的乐制和调式上的相互接近和相互交叉的现象,又促使人们对各民族音乐的感受存在不完全隔阂只感觉差异的现象,并预言“世界音乐”的产生。(2)音乐理论著作

王光祈向国外音乐界介绍中国音乐的著作有《东方民族之音乐》《中国诗词曲之轻重律》《中国音乐史》等;向国内音乐界介绍外国音乐的理论知识的著作有《德国人之音乐生活》《西洋音乐与诗歌》等;进行有关中国音乐、东方音乐以及有关中西音乐比较的研究著作有《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2)地位和影响

①王光祈的研究,虽然不能说已达到非常完善和精确的地步,但至今仍不失其相当深远的积极影响和学术价值。

②王光祈的音乐理论研究,超出基础乐理和基础和声理论的一般介绍,而是着眼于从文化学和音乐学的角度向国人进行更深入、广泛地介绍西洋音乐与西方社会的生活、文化的联系,以及其发展的规律、经验。

③王光祈是“五四”之后,以音乐学研究作为主要目标去进行奋斗的唯一一人,他以自己毕生的努力为中国近代音乐学学科的建设做了许多奠基性的贡献。

2结合我国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条件和音乐发展情况,阐述音乐家萧友梅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历史贡献。[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1)论述萧友梅艺术成就及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所作的贡献。[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研](2)萧友梅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历史贡献。[杭州师范大学2014年研](3)萧友梅的音乐贡献。[青岛大学2012年研]

答:(1)贡献

萧友梅早年曾留学日本学习教育学和音乐,后又赴德国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及哲学和教育学。并以《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一文获莱比锡博士学位。回国后立志创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

①他曾参加组建我国早期的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如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

②除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和负责大量行政事务外,还组织演出、编写讲义、进行创作。他是我国较早掌握西洋现代作曲理论进行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创作了许多各种体载的作品。代表作有歌曲《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合唱《春江花月夜》,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等。他创作的《卿云歌》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首国歌。

③1927年在蔡元培支持下在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院。1929年奉命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萧任校长。此后几十年把所有的精力全放在办好学校上:

a.为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不遗余力在上海罗致一批具有较高音乐造诣和丰富音乐教学经验的中外音乐家聘为音专的教师,如查哈罗夫、黄自、朱英、青主等等。

b.在教学管理方面,音专基本采用了西欧专业音乐教育较为发达国家单科音乐大学的体制,同时又结合中国实际,分设了本科、师范班、高中班、选科班等,并按专业分设理论作曲、键盘乐器、乐队乐器、声乐、国乐各组。萧友梅所做的一切,使国立音专成为了当时具有相当规模与国际水准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2)艺术成就

①旋律进行和节奏变化都比较平稳,篇幅大部分较简短,曲式偏重于上下对称的方整性结构。

②绝大多数作品都带有钢琴伴奏,但其音型织体比较简单,主要起在和声上做必要衬托的作用。

3综述曾志忞的音乐活动。[燕山大学2014年研]

相关试题:

简述曾志忞在中国音乐史上的贡献。[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1)音乐活动

①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其中东京中国留学生的“亚雅音乐会”及“上海贫儿院音乐部”在当时属于首创的性质。

②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1903年编写的《练兵》《游春》《扬子江》等发表于《江苏》杂志上,同年4月编印出版《教育唱歌集》。

③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述,这是他对中国新音乐事业建设贡献最突出的一个方面。

a.1903年,在《江苏》杂志上连续发表《乐理大意》和《唱歌及教授法》。

b.1904年编印出版了他所编译的《乐典教科书》,这是当时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c.1905年,编印出版了包括乐理、唱歌教授法及风琴练习法融于一体的《音乐全书》;同年在《醒狮》杂志上发表了他所编写的《和声略意》。

d.1905年,于《新民丛报》上发表有关发展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音乐教育论》。

④较早地对编写学堂乐歌提出了非常精辟的批评,主张作歌要“质直如话而神味隽永”。(2)主要贡献

曾志忞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乐歌编创、理论研究、创立音乐社团、组织管弦乐队和提倡京剧改革等方面。

①编创乐歌。1903年,曾志忞在中国留学生“江苏同乡会”于东京编印的《江苏》杂志上,发表了《练兵》《游春》等6首乐歌,乐谱采用五线谱和简谱对照的形式。这是目前所见最早公开发表的一批学堂乐歌。

②理论研究。1904年,曾志忞从日文转译了英国人编著的《乐典教科书》,这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备的乐理教科书。他在《醒狮》杂志上发表的《和声略意》,成为中国人写作的讲述西洋和声学知识的第一篇文章。1904年曾志忞在《新民丛报》上刊载的《音乐教育论》是我国最早一篇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

③创立音乐社团。曾志忞在日本和上海时期均组织过音乐社团,对介绍与推广西方音乐的知识、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1904年发起组织“亚雅音乐会”,其宗旨是“发达学校社会音乐,鼓舞国民精神”。1907年夏与高砚耘、冯亚雄等人在上海举办“夏季音乐讲习会”,传授西洋音乐理论知识和器乐演奏技能,是为普及音乐教育而举办的音乐讲习班性质的社团组织。

④组织管弦乐队。1908年曾志忞主办慈善机构“贫儿院”,并组织“贫儿院管弦乐队”。尽管演奏水平十分有限,但该乐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管弦乐队。

⑤提倡京剧改革。曾志忞试图改良京剧,虽未获成功,但作为我国近代采用中西乐器伴奏改革京剧之先驱者,其探索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曾志忞为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尤其在音乐理论领域颇有建树。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评价他为“我国此学先登第一人也”。

4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燕山大学2013年研]

相关试题:(1)冼星海的主要音乐创作有哪些?《黄河大合唱》有些什么音乐特点?[简答题,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研](2)介绍冼星海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并论述他的艺术特点及历史意义?[河南师范大学2008年研](3)《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谁? 略论这部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特点,以及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意义。[温州大学2014年研]

答:(1)主要音乐创作

冼星海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群众歌曲,四部大合唱,两部歌剧,两部交响乐,四部交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大型管弦乐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和声乐独唱曲。代表作品有群众歌曲《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茫茫的西伯利亚》《赞美新中国》;抒情性独唱曲《夜半歌声》《黄河之恋》《热血》;套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2)《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曲、光未然词,完成于1939年。作品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

①音乐特征

a.全曲包括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依次为:《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高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混声合唱)、《河边对口曲》(男生对唱与二部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河》(齐唱与轮唱)、《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各乐章相对独立,在表现内容、音乐形象和演唱形式上相互对比,但又有内在联系而成为统一整体。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发展到了最高点。

b.乐曲以力量、崇高、苦难为主题,采用了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手法进行创作,尤其在采用外国复调体裁等多声作曲技术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同时吸取了民间音乐因素,如《黄河船夫曲》中的劳动号子音调、《河边对口曲》中的西北民歌曲调,从而使得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②艺术成就

a.它融独唱、重唱、对唱、齐唱、朗诵等为一体,由管弦乐队伴奏,中西合璧,和谐统一,是一部多声部、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b.《黄河大合唱》史诗性和交响性兼备,又具有大众化特点,通俗易懂,明快简练,堪称近代大型合唱音乐一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对其后中国大型合唱音乐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c.它的音乐既吸收了民间劳动号子、民间对唱的音调和形式特点,又借鉴了西方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使其音乐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韵,又有新时代的特征,同时还具有史诗性和交响性。

③历史地位《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到底的必胜信念。这种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大型合唱形式,对后来的中国大型合唱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5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作曲家。[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

相关试题:

简论学堂乐歌的基本内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1)主要内容

①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要求,代表性的歌曲有:《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等。

②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歌曲有:《体操——兵操》《出军歌》《陆战》等。

③积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如《革命军》《光复纪念》《美哉中华》等。

④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反封建”民主精神,如《女子体操》《缠足苦》《天足乐》等。

⑤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民主思想的,如《格致》《文明婚》等。

⑥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始业式》《勉学》《春游》等。(2)代表作曲家

①沈心工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词曲配合贴切,易于上口,多以民主教育为主要内容。他善于描写儿童生活中的事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达进步文明的思想。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

他最早在中国开设了乐歌课和音乐课,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编写了一百八十多首学堂乐歌,在填词过程中,密切地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编写的题材广阔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如《竹马》《赛船》《铁匠》。

②李叔同

李叔同曾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初创做出显著贡献,培养了许多音乐家美术家。一生编写七十多首歌曲,如《早秋》《月夜》《送别》《春游》等,这些歌曲曲调流畅优美,文辞秀丽生动,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歌词与曲调完美结合。他的歌曲多带有抒情性质,强调学校歌曲的审美性质,有的在曲调基础上配上了钢琴伴奏。

③曾志忞

曾志忞的音乐贡献可分为三方面:a.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活动。包括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创办“亚雅音乐会”,上海贫儿院音乐部其管弦乐队,这在当时都是首创的。特别是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更是中国最早的管弦乐团。b.编写学堂乐歌,如《练兵》《游江》等。c.他对中国新音乐贡献最突出的是对音乐方面的论述,他编写或翻译了许多音乐理论的书籍。

6试论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

相关试题:(1)简要介绍冼星海的创作领域及音乐作品。[简答题,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2)简述冼星海声乐创作的艺术成就及其历史意义。[温州大学2013年研]

答:(1)音乐创作

冼星海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群众歌曲,四部大合唱,两部歌剧,两部交响乐,四部交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大型管弦乐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和声乐独唱曲。

①代表作品

a.群众歌曲

富于号召性的、雄伟的群众歌曲有《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节奏鲜明有力,旋律宽阔而富有棱角,表现了人民群众坚决果敢的气势和激昂慷慨的情绪;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有《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通过抒情性的音乐,生动地反映了群众战斗生活的一些侧面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b.抒情性独唱曲

抒情性独唱曲有《夜半歌声》《黄河之恋》《战时催眠曲》《江南三月》等。最为鲜明地显露出冼星海的艺术创作才能,也真挚地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热爱、对革命斗争的关切,以及对生活、时代的深刻感受。这些作品大多数是为舞台剧或电影所写的插曲,形式结构较复杂,并且富于悠长宽广的、热情奔放的旋律和舒展和缓的节奏。

c.套曲

以《生产运动大合唱》和《黄河大合唱》为代表。

d.器乐作品

将创作题材的现实性和思想感情的革命性、形象塑造的标题性和形象性、作品音乐风格的民族性和群众性紧密结合,体现了冼星海在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

②音乐理论主张

a.将重振中国作为音乐学习与音乐教育的目的,并提出“普遍音乐”的主张。

b.高度评价聂耳等人所开辟的革命音乐道路的重大意义。

c.强调学习民族音乐的重大意义。(4)艺术成就

冼星海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一生创作了数百首歌曲,多部大合唱,歌剧,交响乐、管弦乐曲、以及多首小提琴、钢琴等乐器、重奏作品。他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多产的作曲家,而且在声乐创作中也是成功率较高的作曲家。

他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广泛的体裁形式,具有号召性的旋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