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类聚(中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8 17:57:45

点击下载

作者:盛增秀,陈勇毅,竹剑平等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医案类聚(中册)

医案类聚(中册)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医案类聚.中册/盛增秀等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ISBN 978-7-117-20361-6

Ⅰ.①医… Ⅱ.①盛… Ⅲ.①医案—汇编—中国 Ⅳ.①R2-5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45626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医案类聚(中册)

主  编:盛增秀 陈勇毅 竹剑平 王 英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2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0361-6

策划编辑:李丽

责任编辑:李剑光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编写说明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医案又是中医百花园中的奇葩,国学大师章太炎对此有极高的评价,尝谓:“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清代医家周学海也曾说过:“宋以后医书,唯医案最好看,不似注释古书之多穿凿也。每部医案中,必有一生最得力处,潜心研究,最能汲取众家之长。”的确,医案是历代医家活生生的临证记录,最能反映各医家的临床经验,对临证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因此,对历代医案进行较全面系统的发掘和整理,为现代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精品,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有鉴于此,我们特从卷帙浩瀚的古代文献中,选择流传较广和学术价值较高的医案著述百余种,采取“以类相聚”的编写方法,编纂成大型医学类书《医案类聚》。兹将编写中的一些情况,说明如下:

一、本书所辑的书目,其成书年限为清末(1911年)以前,但对个别刻印稍晚(民初)的清末医家重要著述如《丛桂草堂医案》、《孟河费绳甫先生医案》等,亦一并予以收录。各书所用版本,以出版较早、内容完整、错误较少、校刻精良为原则,择善而从(见书末附录“引用主要书目”)。

二、本书采取“以类相聚”的编写方法,将各古籍中的医案,据其临床症状或原作者的诊断,分别归入相关病种。但由于中医的病症名称繁多,自古以来并不统一,有一病多名者,有只列症状而无病名者,还有原书虽标明病名,但不够恰当者。针对这些情况,这次对病种的分类,一般以现行教材为准则,但又考虑到本书所辑录的书籍时间跨度较大,以及上述所存在的复杂情况,故病种的确立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如对一病多名或症候雷同者,采取“暑温案(暑湿案同见)”、“惊悸案(怔忡案同见)”、“遗尿案(小便不禁案同见)”等(详“目录”)。有些原书病名或病种归类不够贴切,或病种混淆不清,如吐血、咯血常归属同一病症,这次重新予以甄别和分类,力求符合实际,因此,原案所出篇名(指病症名)与这次重新归类后有所不同。

三、全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

中册

为内科医案;下册含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眼科、肛肠科医案。

四、全书编纂体例,首列科属、次病种、次引录书籍及具体医案。其中“引录书籍”按各书成书年代先后排序。这样的编排纲目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五、古医案所载罕见病种如阴阳易、刖足伤寒等;或现代已基本绝迹的病种如天花等,限于篇幅,恕不辑入。

六、古籍所载医案,重复者有之,即同一医案可散见于不同书籍,同一种书可见相同的医案,特别是古代医案类书如《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大多采摭前此名家如钱乙、罗谦甫、薛己、叶天士等医案;又如《柳选四家医案》、《三家医案合刻》,其中几家原有单独版本传世;再如薛己的《校注妇人良方》与《女科撮要》,《外科发挥》与《外科心法》、《疠疡机要》所载医案,其中重出者屡屡可见。为避免重复,特作了一些删节,但此项工作十分复杂、细致,操作起来殊非易事,故本书中个别医案难免重出。此外,往昔医案汇编一类著作,除上述《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等外,余如《古今医案按》、《宋元明清名医类案》、《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等,因其所选医案大多已录入本书相关医家的医案中,故这些书籍恕不列入这次编纂范围,敬祈读者鉴谅。

七、中医古籍包括医案著述,对其整理代有其人,特别是建国以来在这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因此本书在编纂中适当参考前此整理经验,谨向有关整理者表示感谢。

八、古籍文字古奥,义理精深,书中对难读的字,注明拼音和同音汉字;对费解的字和词,包括成语、典故等,予以训释,用浅显的文句,解释其含义,力求表达简明扼要,避免烦琐考证。注释以每一册为单元,一般注首见者,重出者省略。

九、全书采用现行的简化字。凡古书中的异体字、俗字等一般予以迳改。但个别有特定含义的繁体字,如“髒”,不宜改作简化字“症”,以免产生歧义。

十、全书添加现行的标点符号。鉴于古籍引用他人文献每有变化剪裁,与所引用书籍的原文有所不同,故对引文是否加引号,酌情掌握,不作硬性规定。又书名一般加书名号,书名与篇名中间以“·”隔开,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单独篇名亦用书名号。若见“经云”、“经曰”,其“经”字特指《内经》者,也用书名号标示之。

十一、原书文字空缺无法查证者,按字数以“□”号标示之。

十二、入编医案文末注明引书中的篇名(无篇名者例外);数则医案同出一篇且文句连续者,则于末案注明篇名。

十三、书末附“引用主要书目”,并注明作者及其生活时代和所用版本。

十四、古医籍中有些药物如犀角、象牙、虎骨等现早已禁用,临床应用时可随证变通。

十五、由于所辑医案时代跨度较大,其作者生活的地点亦不相同,因此对于同一药物,称谓不甚统一,为保存古书原貌,不便用现代规范的药名律齐。

诚然,我们在这次编纂中尽了很大努力,但限于条件和水平,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道予以指正。编 者2014年10月中册

内科医案(二)

(胃痛案同见)胃脘痛案卫生宝鉴

两浙江淮都漕运使崔君长男云卿,年二十有五,体本丰肥,奉养膏粱,时有热证。友人劝食寒凉物,及服寒凉药,于至元庚辰秋,病疟久不除。医以砒霜等药治之,新汲水送下,禁食热物。疟病不除,反添吐泻,脾胃复伤,中气愈虚,腹痛肠鸣。时复胃脘当心而痛,不任其苦,屡易医药,未尝有效。至冬还家,百般治疗而不瘥。延至四月间,因劳役烦恼过度,前证大作,请予治之,具说其由。诊得脉弦细而微,手足稍冷,面色青黄而不泽,情思不乐,恶人烦冗,饮食减少,微饱则心下痞闷,呕吐酸水,发作疼痛,冷汗时出,气促闷乱不安,须人额相抵而坐,少时易之。予思《内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冤。又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则卒然而痛,得炅则已。炅者,热也。非甘辛大热之剂,则不能愈,遂制此方。炮,一钱半炙

扶阳助胃汤:干姜 拣参 草豆蔻仁 甘草 官桂 各一钱各五分炮去皮,二钱白芍药 陈皮 白术 吴茱萸 黑附子 益智仁五分,一方一钱

上咀,都作一服,水三盏,生姜三片,枣子两个,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三服大势皆去,痛减过半。至秋先灸中脘三七壮,以助胃气。次灸气海百余壮,生发元气,滋荣百脉,以还少丹服之,则喜饮食,添肌肉,润皮肤。明年春,灸三里二七壮,乃胃之合穴也,亦助胃气,又引气下行。春以芳香助脾,复以育气汤加白檀香平治之。戒以惩忿窒欲,慎言语,节饮食,一年而平复。《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温。附子、干姜大辛热,温中散寒,故以为君。草豆蔻仁、益智仁,辛甘大热,治客寒犯胃,为佐。脾不足者以甘补之,炙甘草甘温,白术、橘皮苦温,补脾养气。水挟木势,亦来侮土,故作急痛。桂辛热以退寒水,芍药味酸以泻木克土,吴茱萸苦热,泄厥气上逆于胸中。以为使也。(卷十二)石山医案

一人形长苍紫,素善食,喜啖肉。年近六十时,六月伤饥,又被雨湿。既而过食冷物,腹中疼胀呕吐。次年至期,前病复作。医作伤食,或作冷气,率用香燥消导之药,时作时止。第三年十月,病又作,食则胃脘励痛。近来忽吐瘀血如指者三四条,大便溏泻,亦皆秽泻,又常屡被盗惊,今犹卧则惊寤。予诊左脉沉弱,右脉浮虚,但觉颇弦。次早复诊,左脉濡小无力,右脉虚豁。令用人参二钱,白术钱半,茯神、当归、生地、黄芪、酸枣仁各一钱,石菖蒲五分,山栀七分。五帖,觉力健而食进。尚嗳气,失气未除,饮食少味。令人参加作三钱,白术加作二钱。服愈。(汇萃)

一妇年三十余,性躁多能,素不孕育,每啜粥畏饭,时或心痛,春正忽大作,或作气而用香燥,或作痰而用二陈,或作火而用寒凉,因粪结进润肠丸,遂泄不禁,小便不得独利。又发寒热,热则咳痰不止,寒则战栗鼓颔,肌肉瘦削,皮肤枯燥,月水不通,食少恶心,或烦躁而渴,或昏昏嗜卧,或小腹胀痛,诸治罔效。医皆视为死症,诣请予往治之,右脉浮大弦数,左脉稍敛而数,热来左右脉皆大而数,寒来脉皆沉微似有似无。《经》言脉浮为虚,脉大必病进。丹溪谓脉大如葱管者,大虚也。《经》又谓弦脉属木,见于右手,肝木克脾土也。又以数脉所主为热,甚症为虚。左脉稍敛者,血分病轻也。今患素畏饭者,是胃气本弱矣。心痛即胃脘痛,由脾虚不运,故胃脘之阳不降,郁滞而作痛也。泻泄不禁,小便不得独行者,盖阳主固,且《经》言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今阳虚不固于内,故频泄也,膀胱气虚不化,故小便不能独行也。又寒热互发者,盖气少不能运行而滞于血分,故发热;血少不得流利而滞于气分,故发寒。仲景曰阳入于阴则热,阴入于阳则寒是也。寒则战栗鼓颔者,阴邪入于阳明也。热则咳痰不已,阳邪入于阳明也。此则阴阳两虚,故相交并而然也。肌肉瘦削者,盖脾主身之肌肉,脾虚食少,故瘦削也。皮肤枯燥者,《经》曰脾主于胃,行其津液,脾虚不能运行津液,灌溉于肌表,故枯燥也。月水不通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男子少精,女子不月。二阳,手足阳明肠与胃也。阳明虚,则心脾皆失所养,而血不生,故不月也。食少恶心,躁渴,嗜卧,皆脾胃所生之症也。小腹胀痛者,乃阳虚下陷使然也。《经》曰阳病极而下是也。乃用人参五钱,黄芪四钱,白术三钱为君,升麻八分,茯苓一钱,猪苓、泽泻各七分为臣,苍术五分,香附七分为佐,归身七分,麦门冬一钱为使。煎服三帖不效。一医曰:此病不先驱邪,一主于补,所谓闭门留贼。一医曰:此属阴虚火动,今不滋阴降火而徒补气,将见气愈盛、火愈炽矣。风鉴相其夫曰:奸门清白,必主丧妻;日者推其命曰:运限俱倒,其死必矣。其夫皱眉告予曰:每日扶之,似身渐重,皮枯黑燥,恐不济矣。予思仲景有曰泄利不止,五藏之阳虚于内;寒热互发,六府之阳虚于外。是则内外两虚,在法不治。所恃者,年尚壮,能受补而已。但病家宁可于死中求活,岂可坐以待毙!且补药无速效,今服药不满四五剂,即责以效,岂王道之医乎?因令勉服前药六七帖,寒已除,但热不减,汗出不至足。令壶盛热水蒸其足,汗亦过于委中矣。续后前症渐减,始有生意。

追思医谓不先去邪者,因其寒热往来也。然去邪不过汗、吐、下三法。今病自汗、吐痰、泄利三者俱矣,再有何法而施乎?且病有实邪、有虚邪,虚可补而实可泻。今病属虚,而以实邪治之,虚虚之祸,咎将谁归?谓当滋阴降火,因其月事不通,病发于夜也。且服降火药,遂小腹胀而大便泄,是不宜于此矣。殊不知滋阴降火,皆甘寒苦泻之剂。今病食少、泄利,明是脾虚,且脾胃喜温而恶寒,今泥于是,宁不愈伤其胃而益其泄乎?吁,危哉!故不敢不辩。(心痛)校注妇人良方①

上舍孙履学长子室,素怯弱,产后患疥疮,年余不愈。因执丧旬月,每欲眩仆。一日感气,忽患心脾高肿作疼,手不可按,而呕吐不止,六脉微细。或见其形实,误认诸痛不可补气,乃用青皮、木香、五味、吴茱萸等药而愈。继复患疟且堕胎,又投理气行血之药,病虽去,元气转脱,再投参芪补剂,不应矣,六脉如丝欲绝。迎予至,诊之曰:形虽实而脉虚极,反用理气之剂,损其真气故也。连投参、芪、归、术、附子、姜、桂二剂,间用八味丸,五日寝食渐安,六脉全复。此症若心脾疼痛时,即服此等药,痛亦不作矣。(妇人血气心痛方论第十四)① 上舍:古代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

一妇人每怒,心腹作痛,久而不愈。此肝火伤脾气也。用炒山栀一两,生姜五片,煎服而痛止;更以二陈加山栀、桔梗,乃不发。

一妇人怀抱郁结,不时心腹作痛,诸药不应,用归脾汤倍加炒山栀而愈。

陈湖陆小村母,久患心腹疼痛,每作必胸满呕吐,手足俱冷,面赤唇麻,咽干舌燥,寒热不时,月余竟夕不安,其脉洪大,众以痰火治之,屡止屡作。迨乙巳春,发频而甚,仍用前药反剧。此寒凉损真之故,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且脉息洪弦而有怪状,乃脾气亏损,肝木乘之而然,当温补胃气。遂用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吴茱萸、木香,一服熟寐彻晓,洪脉顿敛,怪脉顿除,诸症释然。(妇人血气心腹疼痛方论第十五)名医类案

东垣治一妇人,重娠六个月,冬至因恸哭,口吸风寒,忽病心痛不可忍,浑身冷气欲绝。曰:此乃客寒犯胃,故胃脘当心而痛。急与草豆蔻、半夏、干生姜、炙甘草、益智仁之类。或曰:半夏有小毒,重娠服之,可乎?曰:乃有故而用也。岐伯曰:有故无殒,故无殒也。服之,愈。里,表,

滑伯仁治一妇人,盛暑洞泄厥逆恶寒胃脘当心而痛,自腹引胁,转为滞下,呕哕不食。医以中暑霍乱疗之,益剧。脉三部俱微舍时从症。短沉弱,不应呼吸。曰:此阴寒极矣。不亟温之,则无生理。《内经》虽曰用热远热。又曰有假其气,则无禁也。于是以姜、附温剂三四进,间以丹药,脉稍有力,厥逆渐退。更服姜、附七日,众症先固其原,乃攻其邪。悉去。遂以丸药除其滞下而安。非大虚寒,

丹溪治一人,以酒饮牛乳,患心疼年久,饮食无碍虽盛身无汗而大便或秘结,非寒可知。暑饮食身无汗。医多以丁、附治之,羸弱迟弱似虚寒,弦主痛,涩属血虚,若但食减,每痛,以物拄之,脉迟弱弦而涩主脉而不合症,则用丁、附矣,有饮,大便或秘结或泄又苦吞酸。时七月,以二陈汤加芩、连、白术、桃仁、郁李仁、泽泻,每旦服之,屡涌出黑水若烂木耳者,服至二百余帖,脉涩渐退,至数渐添,纯弦而渐充满。时冬暖,意其欲汗而血气未充,以参、芪、归、芍、陈皮、半夏、甘草服之,痛缓,每旦夕一二作。乃与麻黄、苍术、芎、归、甘草等药,从盛暑身无汗用药,仍以汗解,奇。才下咽,忽晕厥,须臾而苏,大汗痛止。用药次第之妙,不可不知。

许文懿公因饮食作痰,成心脾疼,后触冒风雪,腿骨痛。医以黄牙岁丹、乌、附等药治,十余年艾灸万计,又胃寒而病加,胯难开合,脾疼时胯痛稍止,胯痛则脾疼止。初因中脘有食积痰饮,续冒寒湿,抑遏经络,气血不行,津液不通,痰饮注入骨节,往来如潮,涌上则辨证精确在此。为脾疼,降下则为胯痛。须涌泄之。时秋深,而以甘遂煨肾散方。下末一钱入猪腰子内,煨食之,连泄七行,次早足便能步。之见效。似乎虚。后呕吐大作,不食烦躁,气弱不语。《金匮》云:病人此一转难极,非细心审症不能。无寒热而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其病多年郁结,一旦泄之,徒引动其猖狂之势,无他制御之药故也。仍以吐剂达其上焦,次第治及中下二焦,连日用瓜蒂、藜芦、苦参,俱吐不透而哕躁愈甚。乃用附子尖三枚,和浆水与蜜饮之,方大吐膏痰一大桶。以朴硝、滑石、黄芩、石膏、连翘等一斤,浓煎,置井中,极冷饮之,此等用药,非神明不能。用凉药而二溲秘,为四日服四斤。后腹微满,二溲秘,实。手阳明大肠在卯,足少阴肾在酉,脉歇至于卯酉时。夫卯酉为手足阳明之应胃乃肾之关俗医看歇至脉,则云元气脱此乃胃与大肠有积滞未尽,当速泻之。矣。歇至属积滞者有之,但有时候。群医惑阻,乃作紫雪,二日服至五两,神思稍安,腹亦减安。后又小溲闭痛,饮以萝卜子汁半盂,得吐,立通。实证,又小腹满痛,不可扪摸神思不佳,以大黄、牵牛等分,水丸,服至三百丸,下如烂鱼肠二升许,神思稍安。诊其脉不歇,又大溲迸痛,小腹满闷,又与前丸百粒,腹大绞痛,腰胯重,眼火出,不言语,泻下秽物如柏油条一尺许,肛门如火,以水沃之。自病半月,不食不语,至此方啜稀粥,始有生意,数日平安。自呕吐至安日,脉皆平常合痰症虞恒德案看方妙。弦大。次年,行倒仓法,痊愈。气口

一童子久疟方愈十日而心脾疼,六脉伏,痛稍减时气口紧盛紧盛,伤于食,余皆弦实而细。意其宿食,询之,果伤冷油面食。以小久疟之后,元气已虚,小胃丹太峻胃丹津咽十余粒,禁饮食三日,凡与小胃丹十二次,痛止。后与谷太早,忽大痛连胁,乃禁食,亦不与药。盖宿食已消,新谷与余积相并而痛,若再药攻,必伤胃气,所以不与药。又断食三日,至夜心嘈索食,先以白术、黄连、陈皮为丸,热汤下八九十丸,以止其嘈。此非饥也,乃余饮未了,因气而动,遂成嘈杂耳。若与食,必复痛。询其才饥,必继以膈间满闷,今虽未甚快,然常思食,又与前丸子,一日夕不饥而昏睡,后少与稀粥,减平日之半两日。嗣后禁其杂食,半月而安。气分,

一妇因久积忧患后心痛,食减羸瘦,渴不能饮心与头更换亦稳,而痛,不寐,大溲燥结。与四物汤加陈皮、甘草百余帖未效。病久属郁火,朱曰:此肺久为火所郁气不得行,血亦蓄塞,遂成污浊,气壅则头痛,血不流则心痛,通一病也。治肺当自愈。遂效东垣清空膏例,以黄芩细切,酒浸透,炒赤色,为细末,以热白汤调下,头稍以汗解,奇。汗,十余帖汗渐通身而愈因其膝下无汗,瘦弱脉涩,小溲数,大溲涩,当补血以防后患,以四物汤加陈皮、甘草、桃仁、酒芩服之。

一妇春末心脾疼,自言腹胀满,手足寒过肘膝,须绵裹火烘,胸亦属郁火,畏热,喜掀露风凉脉沉细涩,稍重则绝,轻似弦而短,渴喜

血分,辛温苦寒、热饮不食。以草豆蔻丸三倍加黄连滑石、神曲为丸,白术为君,茯苓为佐,陈皮为使,作汤下百丸,服至二斤而愈。

一老人心腹大痛,昏厥,脉洪大,不食,不胜一味攻击之药。用四君加川归、沉香、麻黄服,愈。

虞恒德治一男子,年三十五,胃脘作痛久矣,人形黄瘦,食少,胸中常若食饱。求治,与加味枳术丸,不效,而日渐大痛,叫号声彻若非大痛叫号,承气断不可用。此症亦急则治四邻,自分死矣。与桃仁承气汤,标之故。作大剂与之,连二服,大下瘀血四五碗许,困倦不能言者三日,按:痰血不下,定成血膈,幸其人尚少壮,可教以少食稀粥,渐次将理而安。琇用承气,否则以四物入桃仁、红花、五灵脂、归尾、酒大黄、韭汁为妥。

福唐梁绲心脾疼痛,数年不愈,服药无效。或教事佛,久之梦神逐寒散气告曰:与汝良剂,名一服饮,可取高良姜、香附子等分,如本条修制,细末二钱,温陈米饮送下,空心服为佳,不烦再服。已而果验,后常以济人,皆效。《类编百一选方》云:二味须各炒,然后合和,同炒即不验。

张思顺盛夏调官都城,苦热,食冰雪过多,又饮木瓜浆,积冷于中,遂感脾疼之疾,药不释口,殊无退证。累岁日斋一道人。适一道人曰:但取汉椒二十一粒,浸于浆水碗中一宿,漉出,还以水浆吞之,引经佐使妙用,可以触类。若是而已。张如所戒,明日,椒才下腹即脱然,更不复作。

崔元亮《海上方》治一切心疼,无问久新,以生地黄一味,随人冷淘即角子类所食多少捣取汁,搜面作馎饦,或合冷淘食之,良久当利壁宫即守宫。下,虫长一尺许,头似壁宫后不复患。

刘禹锡《传信方》:贞元十年,通事舍人崔抗女患心疼,垂气绝,遂作地黄冷淘食之,便吐一物,可方一寸以来,如虾蟆状,无目足等,微似有口。盖为此物所食,自此顿愈。面中忌用盐。《本事方》

江汝洁治会中夫人,病心气痛甚剧,医治不效。江视其症,乃心脾疼也。夫心主血,脾裹血,二经阴血虚生内热耳。以阿胶一钱五分,滋二经之虚;白螺蛳壳火煅一钱五分,以泻二经之火。二味为末,好酒调服一二盏,即愈。

匡掌科夫人年三十余,病胃脘连胸胁痛,日轻夜甚,两寸关弦滑有力。医皆以积滞凝寒,用发散及攻下之剂,不效。继用铁刷散、四非磨饮等方,并莫应。及用汤水,皆吐而不纳,经日不食,痛益甚。痰而何?一医谓五灵脂、没药素用有效,试用酒调,病者到口便吐,随吐出绿痰两碗许,痛即止,纳饮食。此盖痰在膈上,攻下之不去,必得吐法而后愈。《医统》

江篁南治一妇,患心脾疼,弱甚。医以沉香、木香磨服之,其痛益增,且心前横痛,又兼小腹痛甚。其夫灼艾灸之,痛亦不减。江以桃仁承气汤去芒硝投之,一服而愈。

江应宿治中年男子,患心脾痛,积十年所,时发则连日呻吟,减弦数为火郁。食。遍试诸方,罔效。诊之,六脉弦数予曰:此火郁耳。投姜汁炒黄连、山栀泻火,为君;川芎、香附开郁,陈皮、枳壳顺气,反佐妙,为臣;反佐以炮姜从治一服而愈。再与平胃散加姜炒黄连、山①栀、神曲,糊丸,一料刈其根,不复举矣。(心脾痛)① 刈(yì亦):割。

李子豫治豫州刺史许永之弟,患心腹痛十余年,殆死。忽一日,夜间闻屏风后有鬼谓腹中鬼曰:明日李子豫从此过,以赤丸杀汝,汝其死矣。腹中鬼曰:吾不畏之。于是使人候子豫,豫果至,未入门,患者闻腹中有呻吟声,及子豫入视,鬼病也。遂以八毒赤丸与服(方见鬼庄门),须臾腹中雷鸣彭转,大下数行,遂愈。今八毒丸方是也。《续搜神记》(腹痛)孙文垣医案

周芦汀乃眷,患胃脘痛,手心热,呕吐不食者四日,昼夜叫痛不辍声,脉则两手皆滑数。予谓当以清热止痛为先,故先与清热止痛末药二钱令服之,不一饭顷,痛遂止而睡。家人皆色喜。予曰:未也,此火暂息耳,其中痰积甚固,不乘时而下之,势必再作。因与总管丸三钱,服下腹中微痛,再服二钱,又睡至天明乃寤,而腹痛亦止。大便下痰积甚多。次日以二陈汤,加枳实、姜黄、香附、山栀、黄连与②之,服后胃脘之痛全止,惟小腹略觉膨脝。予谓其痰积未尽也。再与总管丸三钱,夜服之,天明又行一次,痰积之下如前,而胃脘之痛亦绝不发矣。(卷一)② 膨脝(hēng亨):亦作“膨亨”。腹部膨大貌。

张一尹近川翁。始以内伤外感,过服发散消导之剂,致胃脘当心而痛,六脉皆弦而弱,此法当补而敛之也。白芍药酒炒五钱,炙甘草三钱,桂枝一钱半,香附一钱,大枣三枚,饴糖一合,煎服一帖而瘳③。(卷二)③ 瘳(chōu抽):病愈。

陈五山,胃脘疼,医作劳倦治,不效。又医作寒气治,而用刚燥,痛转极。又医以巴豆丸下之,大泻皆水,亦无积滞之物,痛虽稍减,然面有虚浮,胸痞足肿。又张医以人参、白术各二钱,大补脾胃,则痰嗽气逆,上膈热甚,喉咙干燥,右胁不能帖席,大便一日二三行。因向被巴豆丸泻起,迨今七日,犹泻不止,饮食大减。延余为治,诊两寸濡弱,两关滑,两尺洪大。予曰:据症,原起于郁火,乱投汤剂,①大推大搬,以致加重。若平平治之,自当寻愈。二陈汤加姜连、枳实、姜黄、桔梗、萝卜子、前胡,一帖而热嗽除,右胁亦可帖席。再剂而饮食进,大便实。其晚又为怒气所加,痰嗽胁痛如旧,且多烦躁。改用橘红、贝母、瓜蒌、茯苓、山栀子、前胡、青皮、甘草、桑白皮、萝卜子,水煎,饮之而平。(卷二)① 寻:旋即,不久。

灵岳乃眷,胃脘疼痛,手心热,头晕,舌麻,两太阳痛,背心亦胀,内热而外恶寒,必厚被盖覆,得微汗乃解。二陈汤加桔梗、杏仁、桑白皮、枳壳、青皮、白芥子、萝卜子、酒芩煎服两帖,舌竟不麻。晚因食鸡过多,膈上气滞。二陈汤加萝卜子、枳实、山楂、川芎、香附、酒连,调理痊愈。(卷三)

族弟应章,胃脘当心而痛,手不可近。疑有瘀血使然。玄胡、五灵脂、牡丹皮、滑石、川芎、当归、甘草、桃仁、桔梗、香附,水煎,临服加韭菜汁一小酒杯。其夜痛止,得睡,饮食亦进,惟大便下坠,逼迫不安。此瘀血已动欲下行也。前剂减去韭菜汁,一帖全安。(卷四)

孙文约孺人,年八十有三,胃脘疼痛,手不可近。腹中饥而饮食不能下。两寸关脉滑大,两尺沉弱,此血虚气滞也。先予积气丸,一服而痛减半,再用生白芍药、山栀子、五灵脂各一钱,酒炒白芍药二钱,粉草、山楂、香附各八分,一帖全安。(卷四)

朱桃源内人,胃脘痛,年五十有二,经水尚行不止,一月且二至,每至十余日不净。白带淫淫下,常苦梦遗,近又眩晕。先与积气丸一帖,以止胃脘之痛。再以逍遥散,加石莲子、莲花心、五倍子,炼蜜为丸,每早晚白汤送下二钱,梦遗竟绝。(卷四)

吴见南令郎心脾痛。因劳倦而致,每痛必得可口之物压之立止。两腿生疮。右脉滑,左脉弱。以白芍药三钱,甘草一钱五分,白蒺藜、碧胡麻各一钱,当归、黄柏各八分,石菖蒲、白茯苓各六分,四剂而痛止。仍用小建中汤,减去桂枝,加黄柏、苍耳子、白蒺藜、何首乌,炼蜜为丸,服之疮亦寻愈。(卷四)

吴鹤洲如夫人,病胃脘痛,医有认为虫者,有认为火者,又有认为痰、为气、为食、为虚、为血、为寒者。诸说纷纷,百治不效,群然指为怪疾。请予诊,两手大而无力,皆六至,予曰:岂怪耶?肝脾相胜之症耳。东垣治例,腹痛以芍药为君,恶热而痛,加黄柏效,效此法则治当万全矣。白芍四钱,一半生一半酒炒,伐肝补脾为君,大甘草二钱一半炙一半生,缓肝补脾为臣,山楂为佐,炒黑山栀仁、五灵脂各一钱,止痛为使,三帖而病愈。鹤洲公喜曰:君真能用药神而降病怪者也,嘻!(卷五)

吴仰玄先生,患胃脘痛,痛则彻于背,以手重按之少止,痛时冷汗如雨,脉涩,此气虚而痛也。以小建中汤加御米壳服之而愈。(卷五)慎柔五书

万历壬寅六月间,家君年五十三矣,患心口痛,呕食面黄。诊之脉细弦数六至余。即灸气海、乳根各数壮,服补中益气汤加吴萸、姜炒黄连、山栀二三十帖。又以四君加减丸补脾,遂愈。明年天旱,家贫车戽力罢,复吐酸如前,再服前剂及八味丸而安。

一妇人,年五十余。素有心疼,久已疏矣。七月间,旧病忽作,医以宽中导气,削坚攻血等剂,致中气愈虚,不思饮食,神惫,迎予视之,已五六十日不食。诊之,六脉俱沉,惟脾胃弦细,似有神,寻亦难得;外证则心口痛,左胁胀硬,呕苦酸水,但能饮清汤,如吃米汤一口,即饱胀不胜,正木来克土之证也。然其人脉病虽笃,面色、肌肉犹不甚脱,忆古人凭证不凭脉之语,投以异功散加吴茱萸、干姜,佐以姜炒山栀三分。二帖,病去十五,再二帖而愈。(卷五·胃脘痛例)冰壑老人医案

绍兴吕氏妇,胃脘痛四日矣,先生诊之,身凉,脉脱,足冷,亦须冷水。先生曰:曾饮否?傍曰:昨问医某,云可,略饮半碗许。先生曰:呕黑水,胃先败,脾之数五,足冷无脉,五日死。诘旦毙矣。寓意草陆子坚调摄方论①

子坚玉体清和,从来无病。迩因外感之余,益以饥饱内伤,遂至胸膈不快,胃中隐隐作痛,有时得食则已,有时得食反加。大便甚难,小水不畅。右关之脉,乍弦乍迟,不得调适,有似锢疾之象。用药得当,驱之无难。若岁久日增,后来必为大患。大意人身胃中之脉,从头而走于足者也,胃中之气,一从小肠而达于膀胱,一从小肠而达于大肠者也。夫下行之气。浊气也,以失调之故,而令浊气乱于胸中,干其清道,因是窒塞不舒。其始本于病时,胃中津液,为邪火所烁,至今津液未充,火势内蕴,易于上燎,所以得食以压其火则安。然邪火炽,则正气消。若食饮稍过,则气不能运转其食,而痛亦增,是火不除则气不复,气不复则胃中清浊混乱,不肯下行,而痛终不免也。病属胃之下脘,而所以然之故,全在胃之中脘。盖中者,上下四傍之枢机。中脘之气旺盛有余,必驱下脘之气,入于大小肠,从前后二阴②而出,惟其不足,所以反受下脘之浊气而挠指也。夫至人之息以踵呼之于根,吸之于蒂者也。以浊气上干之故,究竟吸入之气,艰于归根。且以痛之故,而令周身之气,凝滞不行,亦非细故也。为订降火生津下气止痛一方,以为常用之药。尚有进者,在先收摄肾气,不使外出,然后浊气之源清,而膀胱得吸引上中二焦之气以下行,想明哲知所务矣!① 迩(ěr尔):近。② 踵:追随,引申为继承、因袭。胡卣臣先生曰:言一病即知其处,既知其处矣,又知其上下正反之因,犹珠玉之光,积而成炤,非有意映重渊连赤极也。(卷四)旧德堂医案

大学士徐元扈夫人,胃脘痛,初以气治,次以食治,继以火治,总不见效,痛至昏昏聩,良久复苏。延家君治之曰:夫人尊恙,非气、非食,亦非火也。由劳碌太甚,中气受伤,脾阴弱而不化,胃阳衰而不布。阴阳并虚,仓禀壅滞,转输既弱,隧道失运,所以浊清相干,气血相搏而作痛者。若用消导则至高之气愈耗,误投寒剂则胃脘之阳益伤,为今之计,非补不可。虽云痛无补法,此指邪气方锐者言也。今病势虽甚而手按略止,脉气虽大而重按稍松,则脉症俱虚不补而何。用六君子汤加香附、砂仁,一剂而眩定痛止。东庄医案

吴维师内患胃脘痛,叫号几绝,体中忽热忽止,觉有气逆左胁上,呕吐酸水,饮食俱出。或疑停滞,或疑感邪,或疑寒凝,或疑痰积。予脉之弦数,重按则濡,盖火郁肝血燥耳。与以当归、芍药、地黄、柴胡、枣仁、山药、山萸肉、丹皮、山栀、茯苓、泽泻,顿安。唯胃口犹觉劣劣,用加味归脾汤及滋肝补肾丸而愈。列症中既云觉有气逆左胁上,呕吐酸水,则即不知脉而第以症验之,已明明是肝血燥痛矣,何诸医议论纷纭,茫无确见乎?想缘此症,在四明东庄以前,无人阐明其义耳。然试问四明、东庄两家,从谁氏医案中参究得来耶?素圃医案

李三升文学尊堂,年七旬外,春末胃中大痛,呕吐紫血碗许,而痛吐犹不止,脉细数而弦,两胁肋胀痛,胃中硬满,因怒未伸而致病。《经》云:怒则气逆,血郁于上。此证是也。用归、芍、郁金、黄连、制吴萸、丹皮、黑山栀,以滋抑肝气之逆,少加沉香,以为向导。连服五七日,痛虽止,而胸阻塞不开。易医谓高年胃冷,用辛温宣气之品,即大便秘结不通,食饮难下,脉变细涩不堪。予议高年血液枯衰,火结于上,恐成膈噎,辛燥不宜。而病人亦恶药,遂以芦根、甘蔗、梨、藕、莱菔各取汁煎膏,用人乳、竹沥调化,频频咽之。半月胸结始开。能吞稀粥。竟不服药,惟食汁膏,尚延数载。(女病治效)东皋草堂医案

一妇人胃脘痛,按之转剧,疑是实症,而右关未见沉实有力之脉,且左脉皆伏而弱,知痰饮冷血滞也。内服煎方,外帖上池膏而愈。枳壳、木香、延胡、蓬术、厚朴、陈皮、木通、乌药、桂枝、玫瑰花。玫瑰花,即徘徊花,本草所不载,用之自西洋始,西洋取花蒸露,主治最多。予因谛其色之鲜红,臭之香甜,信其走血而入脾,用以治血郁,如胸膈疼痛,经期作楚等症,试而辄效,吾愿世人放胆用之,普救一切,勿谓自我作古也。

余妹胃脘痛,右关洪数,此火痛也。以黄芩、白术、半夏、橘红、白蔻、黄连、山楂、茯苓、厚朴、甘草,煎吞一剂而愈。(心疼)四明医案

一妇人胃脘痛,勺水不入,寒热往来,或从火治,用芩、连、栀、柏;或从寒治,用姜、桂、茱萸。展转月余,形体羸瘦,六脉弦数,几于毙矣。予曰:此肝痛也,非胃脘也。其病起于郁结生火,阴血受伤,肝肾枯干,燥迫成痛,医复投以苦寒辛热之剂,胃脘重伤,其能瘳乎?急以滋肾生肝饮与之,一昼夜尽三大剂。五鼓熟寐,次日痛定觉饿矣。再用加味归脾汤加麦冬、五味。十余剂而愈。肝痛一症,四明实补胃脘,诸痛治法之所未及。予每祖其意,以治肝经血少者,加味逍遥散加生地,血少而燥者,疏肝益肾汤加当归,或左归饮加柴芍,或滋肾生肝,或滋肾清肝,随症选方,无不立应。若从痰火寒食等因求之,失之远矣。且痰火寒食等因,如有诸内,必形诸外,而就其标可求其本。即如此案中列症云寒热往来,又云六脉弦数,则已明明绘出肝虚燥痛一症供状矣,临症者自不察耳。然脉症具在,识者固自胸中了了也。(评选)静香楼医案

脉弦小腹痛,食后胃脘痛,上至咽嗌。肝火乘胃。宜泄厥阴、和阳明。

川楝子 木通 茯苓 甘草 石斛 木瓜诒按:拟加延胡,山栀仁。

心腹痛,脉弦,色青,是肝病也。

川楝子 归身 茯苓 石斛 延胡 木瓜诒按:立方稳合。(脘腹痛门)薛案辨疏

府庠徐道夫母,胃脘当心痛剧,右寸关俱无,左虽有,微而似绝。手足厥冷,病势危笃。察其色,眼胞上下青黯。此脾虚肝木所胜,用参、术、茯苓、陈皮、甘草补其中气,用木香和胃气以行肝气,用吴茱萸散脾胃之寒,止心腹之痛。急与一剂,俟滚先服,煎热再进,诸①病悉愈。向使泥其痛无补法,而用攻伐之药,祸不旋踵。① 旋踵:掉转脚跟。形容时间短促。

疏曰:病势剧时,其虚寒实热实难卒辨,即脉亦不足为凭,厥亦不足为据,独是面色无逃其情。今眼胞上下青黯者,眼胞属脾,青黯属寒,而青又是肝经之色,故知其脾气虚寒而肝木所胜也甚矣,色之不可不辨也。其加吴茱萸者,虽属散寒止痛之品,亦因吴茱萸能入厥阴肝经故也。痛虽在于胃脘当心,而青黯则厥阴虚寒之色,故不用姜、桂、附,而独用茱萸也。痛症之虚实寒热,辨之之法,先以手按,有形者是实,无形者是虚。以汤探之,喜热者是寒,喜冷者是热,便溏者是虚,燥结者是实,倦卧者是寒,扬手者是热,胀闷恶食者是实,得食稍安者是虚。以此细察,庶可悉知也。(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症)

伷云:家母久患心腹疼痛,每作必胸满呕吐,厥逆面赤,唇麻咽干舌燥,寒热不时,而脉洪大。众以痰火治之,屡止屡作。迨乙巳春,发热频甚,用药反剧,有朱存默氏谓服寒凉药所致,欲用参、术等剂。余疑痛无补法,乃请立斋先生以折衷焉。先生诊而叹曰:此寒凉损真之故,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且脉息弦洪而有怪状,乃脾气亏损,肝脉乘之而然。惟当温补其胃,遂与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吴茱、木香,一服而效。家母病发月余,旦夕不安,今熟寐彻晓,洪脉顿敛,怪脉顿除,诸症释然。先生之见,盖有本欤!家母余龄,皆先生所赐,杏林报德,没齿不忘,谨述此乞附医案。谅太史者,采入和,仓公诸篇,①以垂不朽,将使后者观省焉。嘉靖乙巳春月吉日平湖晚生陆伷顿首谨书。① 顿首:叩头,常用于书信的起头或末尾,表示崇敬。

疏曰:此案脉症以大概而视未始,非痰火所为,但治之而数止屡作,其中必有本源虚症存焉。若非痰火所为,则治之即当更剧,何至屡止?若无本源虚症,则痰火亦易清消,何至屡止屡作?独患之已久,治之亦屡,而惟痰火是治,是本源之虚,全然不顾,则本源益虚,而标症反剧,自然之热也。夫清消痰火之药,皆寒凉者也。寒凉之而发热频甚,岂非内寒外热乎?寒凉之而洪脉加弦,岂非土虚木贼乎?此补中益气所必用也。加以茯苓、半夏者,昔时之痰固消之而益甚,加以吴茱、木香者,昔日之火因清之而变寒。然热药颇多,必用吴茱者,以能入肝经治小腹寒痛故也。今痛虽非小腹,而脉见弦洪,非肝木乘脾之患乎?况诸痛皆属于木乎。(脾胃亏损吞酸嗳腐等症)临证指南医案氏肝气

沈 血后久咳,脘痛食减,经闭便溏,拟进疏泄肝气。

苏子 炒丹皮 桃仁 郁金 钩藤 白芍(吐血)四二

周 脉缓弱,脘中痛胀,呕涌清涎,是脾胃阳微,得之积劳,午后病甚,阳不用事也,大凡脾阳宜动则运,温补极是,而守中及腻滞皆非,其通腑阳间佐用之。

人参 半夏 茯苓 生益智 生姜汁 淡干姜

大便不爽,间用半硫丸。(脾胃)三五

宣 痛而纳食稍安,病在脾络,因饥饿而得,当养中焦之营,饥伤甘以缓之,是其治法。

归建中汤。(脾胃)五一

顾 脉弦,胃脘痹痛,子后清水泛溢,由少腹涌起,显是肝厥胃痛之症。五分一钱一钱三钱五分

吴萸 川楝子 延胡 茯苓 桂枝木 高良姜一钱二九

某 脉左弦,右涩,中脘痛及少腹,病在肝胃。

川楝子 青皮 生香附 小茴 茯苓 南枣(木乘土)四三

王 胃脘痛,高突而坚,呕清涎血沫,滴水不能下咽,四肢冷,肌肤麻木,搥背脊病势略缓,此属肝厥犯胃。

开口吴萸 金铃子 炒延胡 生香附 高良姜 南山楂(木乘土)四一

某 肝逆犯胃,脘痛腹鸣,气撑至咽。

川楝子 桂枝木 淡干姜 川椒 生白芍 吴萸 乌梅 茯苓(木乘土)

毛 目微黄,舌黄,烦渴胁肋板实,呼吸周身牵掣,起于频吐食物痰饮,即胸脘痛胀,此肝木犯胃,诸气痹阻,虽平昔宜于温补,今治病宜通气分。一钱半一钱十粒八分一钱

半夏 广皮白 大杏仁 白蔻仁 川楝子 一钱五分一钱炒延胡 生姜 土瓜蒌皮

又 心中懊恼噎痛,气分热痰未平,用温胆法。一钱,炒黄一钱一钱半一钱八分

竹茹 炒半夏 茯苓 枳实 桔梗 橘一钱三分红 生姜(木乘土)二七

秦 面长身瘦,禀乎木火之形,气阻脘中,食少碍痛,胃口为逆,乃气火独炽之象,忌用燥热劫津,治以平肝和胃。

降香 郁金 山栀 橘红 枇杷叶 苏子 川贝母 姜皮(木乘土)

芮 前议肝病入胃,上下格拒,考《内经》诸痛,皆主寒客,但经年累月久痛,寒必化热,故六气都从火化,河间特补病机一十九条亦然。思初病在气,久必入血,以经脉主气,络脉主血也。此脏腑经①络气血,须分晰辨明,投剂自可入彀,更询初病因惊,夫惊则气逆,初病肝气之逆,久则诸气均逆,而三焦皆受,不特胃当其冲矣。谨陈缓急先后进药方法,《厥阴篇》云:气上撞心,饥不能食,欲呕,口吐涎沫。夫木既犯胃,胃受克为虚,仲景谓制木必先安土,恐防久克难复,议用安胃一法。① 入彀(gōu够):语出《庄子·德充符》,谓非常投合。

川连 川楝子 川椒 生白芍 乌梅 淡姜渣 归须 橘红《内经》以攻病克制曰胜方,补虚益体,须气味相生曰生方,今胃被肝乘,法当补胃。但胃属腑阳,凡六腑以通为补,黄连味苦能降。戴元礼云:诸寒药皆凝涩,惟有黄连不凝涩,有姜、椒、归须气味之辛,得黄连、川楝之苦,仿《内经》苦与辛合,能降能通。芍药酸寒,能泄土中木乘,又能和阴止痛,当归血中气药,辛温上升,用须力薄,其气不升。梅占先春,花发最早,得少阳生气,非酸敛之收药,得连楝苦寒,《内经》所谓酸苦泄热也,以气与热俱无形无质,其通逐之法迥异,故辨及之。

又 春分前七日,诊右脉虚弦带涩,左脉小弦劲而数,胃痛已缓,但常有畏寒鼓栗,俄顷发热而解,此肝病先厥后热也。今岁厥阴司天,春季风木主气,肝病既久,脾胃必虚,风木郁于土宫,营卫二气,未能流畅于经脉,为营养护卫,此偏热偏寒所由来矣。夫木郁土位,古人制肝补脾,升阳散郁,皆理偏就和为治,勿徒攻补寒热为调。今春半天令渐温,拟两和气血,佐以宣畅少阳太阴,至小满气暖泄越,必大培脾胃后天,方合岁气体质调理,定春季煎丸二方。

人参 茯苓 广皮 炙草 当归 白芍 丹皮 桑叶

姜枣汤法丸。间用煎方 人参 广皮 谷芽 炙草 白芍 黄芩 丹皮 柴胡(木乘土)

唐 痞逆恶心,是肝气犯胃,食入卧着,痛而且胀,夜寐不安,亦是胃中不和,贵乎平肝养胃致其复,若见有形冲逆之状,攻伐兢进,有痞满成胀之患。

川连 神曲 吴萸 川楝子 楂肉 郁金(木乘土)氏

张 肝病犯胃,心痛,干呕不能纳食,肢冷泄泻,腑经阳失流展,非虚寒也。

金铃子散加川连、乌梅、桂枝、生姜。(木乘土)

江 拒按为实,患目病来属肝,痛必多呕,大便秘涩,肝病及胃,当苦辛泄降,少佐酸味。

小川连 生淡干姜 半夏 枳实 黄芩 生白芍(木乘土)

江 镇冲任,温养下焦颇效,所议治嗽肺药,寒凉清火,背谬显然。

炒黑杞子 淡苁蓉 小茴香拌炒当归 沙苑 石壳建莲 茯神

紫石英煎汤,煎药。

又 动怒,脘下痛,不饮食,是肝厥犯脾胃,病外生枝,最非善调之理,理气皆破泄难用,议进制肝木益胃土一法。一钱一钱半汁冲,五小匙三分,

人参 炒焦白芍 真枷南香 炒焦乌梅酸泄肝阳五钱,切小块,甘淡益胃五分,宣通缓痛 茯苓 化橘红

又 人参 嫩钩藤 明天麻 化橘红 炒乌梅肉 茯苓 伽南香(木乘土)

朱 阳明胃逆,厥阴来犯,丹溪谓上升之气,自肝而出,清金开肝胃不和气,亦有制木之功能,而痛胀稍缓,议以温胆加黄连方。

半夏 茯苓 橘红 枳实 竹茹 川连 生白芍(肿胀)三六

某 舌白脘痛,呕恶腹鸣,此湿阻气分,胃痹成痛,是不通之象。三钱一钱一钱一钱一钱

炒半夏 高良姜 广藿香 橘红 乌药 香附一钱半(痞)

平 酒客脾胃阳微,下午阴气渐漫,脘中微痛,不饥,服苦降重坠辛燥,愈加不适者,清阳再受伤触也。宗仲景圣训,以转旋胸次之胸次清阳不运阳为法。

苓桂术甘汤。(痞)

吴 两番探吐,脘痛立止,气固宣畅,胃津未能无损,风木来乘,外冷里热,诊脉右大,并不搏指。当少少进谷以养胃,多噫多下泄气,调和中焦为宜。

炒竹茹 半夏 川斛 橘红 黑山栀 香豉(呕吐)五五

俞 酒湿郁伤,脘中食阻而痛,治以辛苦寒。

小川连 半夏 姜汁 枳实 茯苓 香豉(湿)氏

浦 胸膈迷漫,胃痛呕食,肢节屈曲处冷痛,经落后,来时周身腰脊不舒,脉弦沉,痛即便溏。此湿郁阻闭,气血不行,用药先须湿郁肢节冷痛断酒。

生茅术 炮黑川乌 姜汁 白芥子 厚朴 广皮 荜茇 茯苓(湿)女

唐 脉左涩右弦,气火不降,胸胁隐痛,脘不爽,最虑失血。气火郁脘痛

川贝 山栀 丹皮 郁金汁 钩藤 瓜蒌皮 茯苓 橘红

又 气火上郁,脘中窒痛,呕涎,先以开通壅遏。

香豉 瓜蒌皮 山栀 郁金 竹茹 半夏曲 杏仁(肝火)二十肝犯胃

严 胃痛半年,干呕。

金铃子 延胡 半夏 茯苓 山栀 生香附

张 冲气上攻成形,痛呕,痛后则散。此厥阴顺乘阳明,阳明虚,筋骨亦掣痛。

安蛔丸,三钱,四服椒梅汤送。三五

某 劳力,气阻胃痛。

川楝子 延胡 炒半夏 乌药 橘红 生香附汁

陈 宿病冲气胃痛,今饱食动怒痛发,呕吐。是肝木侵犯胃土,浊气上踞,胀痛不休,逆乱不已,变为先寒后热,烦躁面赤汗泄,此为厥象,厥阴肝脏之现症,显然在目。夫痛则不通,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矣,议用泻心法。

干姜 川连 人参 枳实 半夏 姜汁三七

吴 食仓痛发,呕水涎沫,六年久病入络,述大便忽闭忽溏,患处漉漉有声,议通胃阳,兼制木侮。

淡吴萸 良姜 半夏 延胡 炮川乌 茯苓 蒲黄氏

李 舌白胸痞,脘痛如束,干呕便难,气阻凝痰聚膈,当以泄降宣剂,若竟攻荡,当夏热土旺,伤及太阴,恐滋胀满之忧。

醋炒半夏 川楝子 延胡 橘红 杏仁 厚朴氏

王 气逆填胸阻咽,脘痹而痛,病由肝脏厥气,乘胃入膈,致阳明经脉失和,周身掣痛,夜甚昼缓者。戌亥至阴,为肝旺时候也。①此症多从惊恐嗔郁所致,失治变为昏厥。① 嗔(chēn琛):怒。

半夏 姜汁 金铃子 延胡 杏仁 瓜蒌皮 香豉 白蔻

又 痛缓,夜深复炽,前后心胸板掣,脉左数,病在血络中。

金铃子 延胡 桃仁 归须 郁金 白蔻仁氏

董 产后三年,经水不转,胃痛,得食必呕,汗出形寒,腰左动气闪烁,大便七八日始通,脉细弦,右涩,舌白稍渴,脘中响动,下行痛缓。病属厥阴顺乘阳明,胃土久伤,肝木愈横。法当辛酸两和②厥阴体用,仍参通补阳明之阳,俾浊少上僭,痛有缓期。② 僭(jiàn剑):超越本分,过分。同煎,一钱滚水泡洗十次,一钱三钱七分

人参 开口吴萸 生白芍 良姜醋炒焦,二钱切块,三钱 熟半夏 云茯苓氏

顾 天癸当绝仍来,昔壮年已有头晕,七年前秋起胃痛若嘈,今春悲哀,先麻木头眩,痛发下部,膝胫冷三日。病属肝厥胃痛,述③痛引背胁,是久病络脉空隙,厥阳热气,因情志郁勃拂逆,气攻乘肝风犯胃液虚络,内风旋动,袭阳明,致呕逆不能进食。③ 郁勃:郁结壅塞。

九孔石决明 清阿胶 生地 枸杞子 茯苓 桑寄生 川石斛

某 胁痛入脘,呕吐黄浊水液,因惊动肝,肝风震起犯胃,平昔液衰,难用刚燥,议养胃汁以熄风方。

人参 茯苓 半夏 广皮白 麦冬 白粳米

姚 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老年气衰,病发日重,乃邪正势不两立也。今纳物呕吐甚多,味带酸苦,脉得左大右小,盖肝木必侮胃土,胃阳虚,完谷而出,且呃逆沃以热汤不减,其胃气掀腾如沸,不嗜汤饮,饮浊弥留脘底。用药之理,远柔用刚,嘉言谓能变胃肝犯胃兼痰饮胸痹而不受胃变,开得上关,再商治法。

紫金丹含化一丸,日三次。

又 议以辛润苦滑,通胸中之阳,开涤浊涎结聚,古人谓通则不痛,胸中部位最高,治在气分。去白衣,三钱三钱,炒焦三钱三钱

鲜薤白 瓜蒌实 熟半夏 茯苓 川

一钱四分,调入桂枝 生姜汁

古有薤露之歌,谓薤最滑,露不能留,其气辛则通,其体滑则降,仲景用以主胸痹不舒之痛;瓜蒌苦润豁痰,陷胸汤以之开结;半夏自阳以和阴,茯苓淡渗,桂枝辛甘轻扬,载之不急下走,以攻病所;姜汁生用,能通胸中痰沫,兼以通神明,去秽恶也。氏肝郁化火犯胃

某 胃痛引胁。

川楝子 柴胡 黑山栀 钩藤 半夏 橘红氏

朱 苦寒辛通。

川连 土瓜蒌皮 白芥子 茯苓 炒半夏 姜汁 橘红 竹茹

又 肝厥胃痛,兼有痰饮,只因误用芪、术、人参,固守中焦,痰气阻闭,致痛结痞胀。更医但知理气使降,不知气闭热自内生,是①不中窾。前方专以苦寒辛通为法,已得效验,况酸味亦属火化,议河间法。① 中窾(kuǎn款):即中的。窾,法则。

金铃子 延胡 川连 黑山栀 橘红 半夏

张 老年郁勃,肝阳直犯胃络,为心下痛,久则液枯气结成格。炒香

金铃子 延胡 黑山栀 淡豆豉十九

张 壮年面色痿黄,脉濡小无力,胃脘常痛,情志不适即发,或饮暖酒暂解,食物不易消化,脾胃之土受克,却因肝木来乘,怡情郁伤脾胃阳虚放怀,可愈此病。姜汁

人参 广皮 半夏 茯苓 苡仁 桑叶 丹皮 桔梗 山栀炒

水泛丸。阳虚

某 味淡短气,脘中微痛。

人参 淡附子 桂枝 炒远志 煨姜

某 积滞久着,胃腑不宣,不时脘痛,已经数载,阳伤奚疑。

炒半夏 淡干姜 荜茇 草果 广皮 茯苓五七

汪 诊脉弦涩,胃痛绕背,谷食渐减,病经数载,已入胃络,姑与辛通法。八分一钱一钱三钱一钱

甜桂枝 延胡索 半夏 茯苓 良姜 蜜水煮

一钱半生姜

张 阳微不司外卫,脉络牵掣不和,胃痛,夏秋不发,阴内阳外也,当冬寒骤加,宜急护其阳,用桂枝附子汤。

桂枝 附子 炙草 煨姜 南枣三九

戴 始于伤阴,继则阳损,脘痛似乎拘束,食物逾时不运,当理中焦健运二阳,通补为宜,守补则谬。

桂枝木 茯苓 生姜渣 炒焦远志 炒黄半夏 生益智仁三四

余 胃疼发,前后心冷,呕吐。

淡吴萸 炒半夏 荜茇 淡干姜 草果仁 厚朴 广皮 桂枝木

某 中州阳失健运,脘中痛,食不化。

益智仁 谷芽 广皮 炙草 茯苓 檀香汁 半夏曲 炒荷叶五十

顾 清阳失职,脘中痹痛,得嗳旷达。当辛以通之。

薤白 半夏 桂枝 茯苓 干姜五一营络胃阳兼虚

顾 营虚胃痛,进以辛甘。一钱半一钱三钱五分一钱半

当归 甜桂枝 茯苓 炙草 煨姜 南枣肉二钱二九

费 劳力气泄阳伤,胸脘痛发,得食自缓,已非质滞停蓄,然初病气伤,久泄不止,营络亦伤,古谓络虚则痛也,攻痰破气不去病,即伤胃,致纳食不甘,嗳噫欲呕,显见胃伤阳败,当以辛甘温方。

人参 桂枝 茯苓 炙草 煨姜 南枣

某 胃痛已久,间发风疹,此非客气外感,由乎情怀郁勃,气血少于流畅。夫思虑郁结,心脾营血暗伤,年前主归脾一法,原有成效。今食减形瘦,当培中土,而理营辅之,异功加归、芍,用南枣肉汤泛丸。氏

程 脉软背寒,食入脘痛。

人参 茯苓 当归 白芍 炙草 煨姜 南枣女

某 形寒脘痛,得食甚,手按少缓,非有余客邪病,拟进和营卫法。

归桂枝去芍,加茯苓。胃阳虚气

蒋 阳微气阻,右脘痛痹,据云努力痛起,当两调气血。滞血痹

延胡 半夏 厚朴 橘红 桂枝木 良姜 瓜蒌皮 茯苓二八

某 努力,饥饱失时,好饮冷酒,脉弦硬,中脘痛。三钱三钱去皮尖炒研,二钱一钱一钱

熟半夏 云茯苓 桃仁 良姜 延胡一钱,去壳 红豆蔻丸方三两炒二两二两一两,炙 熟半夏 云茯苓 生厚朴 小附子 草

去衣,一两一两,生果仁 高良姜

老姜汁法丸,每服三钱。阳虚痰滞

朱 痛固虚寒,吐痰泄气稍缓,当通阳明,勿杂多歧。

人参 半夏 姜汁 淡附子 茯苓 淡干姜①妪

某 阳微痰滞,胃酸痛胀,用阿魏丸六分。① 妪(yù玉):年老的妇女。六二阳虚阴浊凝阻

施 胃痛,浊痰上逆。

代赭石 炒半夏 淡吴萸 淡干姜 茯苓 广皮 荜茇 生益智仁四八

张 阳微浊凝,胃下疼。去目,一钱三钱三钱一

炒黑川椒 炮黑川乌 炮黑川附子 炮淡干姜钱半②五十

高 素多郁怒,阳气窒痹,浊饮凝冱,汤饮下咽,吐出酸水,胃脘痛痹,已经三载,渐延噎膈,先与通阳彻饮,俾阳气得宣,庶可向安。② 冱(hù互):冻结。

半夏 枳实皮 桂枝木 茯苓 淡干姜

又 脉右弦,不饥,纳谷不运,吞酸,浊饮尚阻,阳仍不宣。

半夏 良姜 桂枝木 茯苓 延胡 淡干姜血络瘀痹

高 脉虚涩,胃痛久,治在血分。

桃仁 当归 桂枝 茯神 远志 炙草三六

钱 酒肉滞气胃痛,乡人称为穿心箭风,方书所无,不可稽考,苦辛泄降可效。

延胡 川楝子 桃仁 蒲黄 五灵脂三六

盛 胃痛喜得暖食,肠中泄气则安,数年痛必入络,治在血中之气。

桂枝木 桃仁 韭白汁 归须 茯苓块

又 阳微胃痛。

当归 桂枝木 桃仁 炙甘草 煨姜 南枣③

席 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痛非虚症,因久延,体质气馁,遇食物不适,或情怀郁勃,痰因气滞,气阻血瘀,诸脉逆乱,频吐污浊而大便反秘,医见呕吐肢冷,认为虚脱,以理中加附子温里护阳。夫阳气皆属无形,况乎病发有因,决非阳微欲脱,忆当年病来,宛是肝病。凡疏通气血皆效,其病之未得全好,由乎性情食物居多,夏季专以太阴阳明通剂。今痛处在脘,久则瘀浊复聚,宜淡味薄味清养。初三竹沥泛丸仍用,早上另立通瘀方法。③ 馁(něi):饥饿,此处引申为虚弱。

苏木 人参 郁金 桃仁 归尾 柏子仁 琥珀 茺蔚

红枣肉丸,早服二钱。

秦 久有胃痛,更加劳力,致络中血瘀,经气逆,其患总在络脉中痹窒耳。医药或攻里,或攻表,置病不理,宜乎无效。形瘦清减,用缓逐其瘀一法。炙,一两炙一两炒,一两二两

蜣螂虫 䗪虫 五灵脂 桃仁 川桂枝尖生,五钱炒黑,三钱 蜀漆

用老韭根白捣汁泛丸,每服二钱,滚水下。氏

潘 脉弦涩,经事不至,寒热,胃痛拒格,呕恶不纳,此因久病胃痛,瘀血积于胃络,议辛通瘀滞法。

川楝子 延胡 桂枝木 五灵脂 蒲黄 香附氏气火郁

吴 气火郁,胃痛。

川楝子 橘红 炒楂肉 郁金 黑山栀 香附二十气逆不降

江 胃疼缓,气逆不降。

鲜枇杷叶 杏仁 生香附 降香汁 厚朴 橘红 桔梗 白蔻氏

范 诸豆皆能闭气,浆凝为腐,宛是呆滞食物,食已脘痞痛胀,乃清气之阻,诊脉小涩,舌白粘腻,当理气以开旷胸中。

杏仁 厚朴 老苏梗 广皮白 白蔻仁 枳壳汁 桔梗汁(胃脘痛)

黄 痛则气乱发热,头不痛,不渴饮,脉不浮,非外感也,暂用金铃散一剂。

金铃子 炒延胡 炒桃仁 桂圆

又 痛而重按少缓,是为络虚一则,气逆紊乱,但辛香破气忌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