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搜神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8 20:28:38

点击下载

作者:赖庆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信国学大典·搜神记

中信国学大典·搜神记试读:

出版说明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道理其实很简单——经典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也正因如此,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转型,也容易令人躁动不安的年代,人们也就更需要接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

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会空前地引人注目,这其中,中国文化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于中国经典的阅读自然也就拥有了不断扩大的潜在市场,值得重视及开发。

于是也就有了这套立足港台、面向海内外的“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继续搭建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引领读者摩挲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进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国学大典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近六十种,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编写原则大致如下:(一)精选原则。所选著作一定是相关领域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最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包括中国第一部哲学元典、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儒家代表作《论语》、《孟子》,道家代表作《老子》、《庄子》,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兵书《孙子兵法》,最早、最系统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大乘佛教和禅宗最重要的经典《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游记《徐霞客游记》等等,每一部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而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作品,则会精选其中最值得阅读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适中的篇幅、适中的定价,让大众都能买得起、读得起。(二)尤重导读的功能。导读包括对每一部经典的总体导读、对所选篇章的分篇(节)导读,以及对名段、金句的赏析与点评。导读除介绍相关作品的作者、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外,尤其强调取用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当代眼光,将这些经典放在全球范围内、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容与思想的普世价值,及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与借鉴意义。通过这些富有新意的解读与赏析,真正拉近古代经典与当代社会和当下生活的距离。(三)通俗易读的原则。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希望帮助更多的普通读者读懂经典,读懂古人的思想,并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及更多的生活启示。(四)方便实用的原则。关注当下、贴近现实的导读与赏析,相信有助于读者“古为今用”、自我提升;卷尾附录“名句索引”,更有助于读者检索、重温及随时引用。(五)立体互动,无限延伸。配合图书的出版,开设专题网站,增加朗读功能,将图书进一步延展为有声读物,同时增强读者、作者、出版者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随性的交流互动,在使经典阅读更具立体感、时代感之余,亦能通过读编互动,推动经典阅读的深化与提升。

这些原则可以说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并努力贯彻的,希望这一良苦用心最终亦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进而达到经典普及的目的。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慨然应允担任本套丛书的名誉主编,除表明先生对出版工作的一贯支持外,更显示出先生对倡导经典阅读、关心文化传承的一片至诚。在此,我们要向饶公表示由衷的敬佩及诚挚的感谢。

倡导经典阅读,普及经典文化,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期待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

《搜神记》导读

赖庆芳

一、《搜神记》的时代背景

先秦时期流传的小说,不离神话与传说的色彩。此等神话传说的内容,大多反映初民与大自然搏斗的情况。如《山海经》之奇山异川、半人半兽,盘古开天辟地(见于徐整《三五历记》)、女娲补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后羿射日(见于《荀子·儒教篇》)、夏禹治水(见于《史记·夏本纪》)等,皆属此类题材。两汉的小说,在精神层面继承了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色彩和述奇志怪的特点,却不再是祖先与大自然搏斗的事迹,而是转向充满了神仙灵异的思想内容。据说此种转变是由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开始,加之汉武帝有相同欲望的推动,形成两汉以后(尤其在魏晋时期)方术之学及符箓炼丹之术盛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鲁迅提出:魏晋至隋多鬼神志怪之书,是由于汉末的神仙之说盛行,巫风兴起,以及佛教传入。这些书有出自教徒的,亦有出自文人之手。佛教及道教的神仙故事,是为了弘扬其教派;而文人之所记,因为他们相信生死虽不同,而人鬼实有,故记叙异常之事与人间常事,以说明二者没有太大分别。

鲁迅之言揭示了志怪小说盛行的宗教原因,以及干宝创作《搜神记》的时代背景。魏晋时期,充满神仙灵异思想的小说盛行,原因有三:

一、政治环境: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之一,朝代及国家不断更替,社会上兵荒马乱,百姓难以安逸生活。文人及百姓只能将自己的反抗情绪和追求理想的愿望寄托在神秘的妖怪鬼神身上,因而创作了不少与鬼神相关的故事。

二、宗教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大量涌现,与宗教的传播可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时,因宗教传播的规模盛大,释、道二家的故事在民间广泛传播,传播者并非有意为小说,其意在宣扬其教派。魏晋时期,迷信的风气超越前代,上自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多信奉神鬼,社会亦广泛高调谈论鬼神。

三、谈风盛行:魏晋六朝,文士之间流行“清谈”和“玄谈”的谈风。所“谈”的内容,主要是品评人物及谈论老庄哲学。品评人物的谈风,是承接汉末清议之风而来,因魏晋时期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而盛行。在“九品中正制”之下,朝廷要求各郡考察正直(中正)之人,以九个级别评定,推选有声望者为官,故评论人物品格学问之风盛行。此外,文人喜爱谈论老庄的哲学,借此逃避混乱而残酷的现实。谈风对小说影响很大,文人聚在一处,或说说嘲笑戏谑之话,或谈论老庄思想哲学,或评论古今不同人物,直接推动了小说的盛行。

魏晋时期的小说,有成仙成道的传说,有生死轮回的果报,有俊逸士子的故事,有诙谐幽默的趣事,为后世的小说发展分流了“志人”及“志怪”两个方向。志人小说,开始强调人物言行的描绘,与今之小说内涵较接近。志怪小说,则充满道家的飞升之事,或佛家生死果报之思。此时期的小说,保留了“道听涂说”的传统,用字少而篇幅短。因作品散佚甚多,作者多是伪托。现存作品有佚名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吴均的《续齐谐记》等等。其中,尤以《搜神记》最为著名。

二、《搜神记》的创作《搜神记》主要涵盖神鬼怪异、灵异梦卜、妖精怪物、历史传说等等题材,《晋书》云其撰者乃干宝。干宝,字令升,新蔡人士。大约生活于晋武帝太康至晋穆帝永和年间(二八〇至三五六年),曾于晋朝领编国史,著《晋纪》而为人称作“良史”,因为平乱有功而获赐爵“关内侯”。据说他搜集了许多古今怪异故事而编成《搜神记》,其著述动机除了受当时社会信奉鬼神的浓厚风气影响,也为证明世上有鬼神的存在。《搜神记》序云: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亦安敢谓无失实者哉!卫朔失国,二传互其所闻;吕望事周,子长存其两说,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一,由来尚矣。夫书赴告之定辞,据国史之方策,犹尚若兹,况仰述千载之前,记殊俗之表,缀片言于残阙,访行事于故老,将使事不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今之所集,设有承于前载者,则非余之罪也。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及其著述,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诬也。

大意是:虽然在记载的典籍之中考究先贤前人的记录,在当今时代收集遗闻逸事,却并非一对耳朵一双眼睛亲耳所听、亲眼所见,岂敢说没有失实的地方。卫惠公姬朔(公元前六九九年登位)失掉卫国,《公羊传》、《谷梁传》两书传记都各有其记录;吕望(即姜子牙,人称姜太公)事奉周天子,司马迁(字子长)保留了两种说法。如此的同类例子,往往都有。由此看来,所听所见很难一致,这是由来已久的。大凡经书有关崩薨祸福赴告之叙述,都是根据记载国史的典籍撰写,其真实情况尚且如此,更何况追述千年以前的事,记录殊异习俗的章表,在残缺之中缀联片言只字,在昔日父老之中采访行迹事实,要使事情没有不统一的事迹,所论述的没有不同的说法,然后才确定为可信,固然亦是前代史书(未能达至而为人所知)的弊病。然而,国家不废置注文记录之官员,文人学士不断绝诵读阅览的学业,岂不是因为它(此弊病造成)的缺损失误小,而所保存获得的好处大。现在此书所搜集的,假若乃承袭前人所载的(个中若有虚言妄语之处),则不是我的罪过。若是我采访得来的近世事情有虚构错误的,愿意与古代的贤者及儒士分担那讥讽训斥。至于此书所述的内容,亦足以证明鬼神之说不是诬罔欺骗之言。

然而,据《晋书》所记,干宝之所以撰写《搜神记》,除了他本人喜好阴阳术数之说,好读京房(字明君)及夏侯胜(字长公)等人的传记之外,全乃有感而作。《晋书》记录干宝父亲的婢女曾被埋葬十余年而复生。《晋书·列传第五十二》云: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干)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日乃苏。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恩情如生。在家中吉凶辄语之,考校悉验,地中亦不觉为恶。既而嫁之,生子。

干宝父亲亡故,其母将丈夫生前的宠婢推入墓中。因干宝兄弟年幼而没有去审察。十余年之后,母亲亡故,兄弟开启父墓以安排合葬,结果发现婢女伏在棺上未死,于是带她回家,几日后婢女苏醒,说是他们的父亲取东西给她吃,她又不厌恶墓穴里的环境。后来她嫁了人,生下孩子。为此,干宝深信人可以死而复活。

据《晋书》所记,干宝的兄长亡故多日而复生,更诉说各种鬼神事情,仿如做梦而醒,不知自己曾死。《列传第五十二》云: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干)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

其兄病亡气绝多日而身体没有变冷,干宝心有所感,因而搜集古今神灵鬼异、人物变化之事,合编成《搜神记》,共计三十卷。

总括而言,若论干宝何以撰写《搜神记》,一乃魏晋时代,信奉鬼神之风气盛行,喜好阴阳学说的干宝在此环境氛围之下,对鬼神之逸闻产生浓厚兴趣。二乃自身经历所致,其父侍婢被迫陪葬,活于墓中十多年,加上其兄死而复生,令他决心搜集有关鬼神的故事。三乃他有意证明世间确有鬼神,故引前人之记录,探访近世的事迹,借此一一印证。

三、《搜神记》的内容《搜神记》全书本有三十卷,今仅存二十卷。据述乃明万历年间(一五七三至一六二〇)胡震亨编刻《秘册汇函》之版本。《四库全书提要·子部十二·小说家类》:《搜神记》二十卷:旧本题晋干宝撰。证以古书所引,或有或无,其第六第七卷乃全钞《续汉书·五行志》,一字不更,殆亦出于依托。然犹为多见古书之人,联缀旧文,傅以他说,故核其体例俨然唐以前书,非谛审详稽不能知其伪也。

其大意是:《搜神记》二十卷,旧本题作晋朝干宝所撰。将所述内容,以古书引证,有的故事有出处,有的则没有,书中第六及第七卷是全部抄录自《续汉书·五行志》,一字没有更换,该亦是出于托名之作,非原来作品。作者该是多阅览古书的人,能缀联旧日的文章,辅以其他著述的说法,故此核查其体例风格,发现很像唐代以前的著作,若不仔细审核,实在不能辨别其真伪。

现存二十卷《搜神记》的内容,粗略可分成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卷):论仙人方士、长寿得道者。

第二部分(第四至五卷):写预言应验、梦卜成真。

第三部分(第六至十卷):录先秦至汉末的奇物奇事、奇梦妖怪。

第四部分(第十一卷):写历史人物传说。

第五部分(第十二至十四卷):述异人异物异兽。

第六部分(第十五至十六卷):记魂魄再世复生。

第七部分(第十七至十九卷):论精怪作祟贻害。

第八部分(第二十卷):叙救杀奇禽异兽的报应。《搜神记》的记述,有的是传承前人的作品,有的乃干宝当时采访所得,因非亲耳所听、亲目所见,难免有虚构之处,作者甘愿承担讥谤及批评。他在序文已陈述己之心志:“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及其著述,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诬也。”

干宝撰录的《搜神记》,其来源主要乃:一、承继前人典籍所载;二、采访近世之事。为此,他录述了不少正史人物的故事,使《搜神记》成为正史的参考注书。如《搜神记》卷十一《王裒》: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父仪,为文帝所杀。裒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泣着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殁,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晋书》卷八十《孝友传·王裒》几乎全录其文。而《搜神记》卷十一的《东海孝妇》则承传自《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故事写孝妇被冤枉毒杀婆婆而判死刑,以致东海郡三年大旱,直至新太守上任,于公为她平反:“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新太守亲身祭祀孝妇,于墓前立碑表扬其孝行,才降下大雨来。

就《搜神记》的小说题材内容而言,优秀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各类:

1.记录忠孝节义的故事

作者借着故事歌颂忠孝、贞节、仁义和正直的人物,如《温序死节》写护军校尉温序宁死不降逆贼的事迹。又如《谅辅祷雨》写广汉郡新都县的属官谅辅见天旱无雨,百姓受苦,因而欲显其诚,用自己的身躯求雨。正当他堆积起柴枝准备自焚时,雨水倾盆落下,使万物得到润泽。又如《相思树》写韩凭夫妇对爱情的坚贞专一。故事讲述韩凭妻子何氏长得很美,被宋康王强抢占有,何氏暗传表明心志的书信给夫婿,与夫婿先后殉情。死后,二人墓前长出了两棵梓树,互相纠结在一起,树上更有一对鸳鸯鸟交颈悲鸣。作者借此颂扬夫妻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2.述说人鬼魂的故事

作者借着鬼魅向人的倾诉求助,以及人与鬼魅之交往及相处,印证鬼神的存在。如《鹄奔亭女鬼》写苏娥被杀害而向刺史申诉冤情,《蒋济亡儿》写蒋济已故的儿子向父母求助。然而,最为人赞赏的是人鬼相恋的故事。故事展现人死后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对在世情人的关心和眷恋。如《紫玉与韩重》,写吴王夫差十八岁的小女儿紫玉与书生韩重相爱,因父王不许她下嫁韩重而抑郁至死。紫玉死后,游学回来的韩重到墓前拜祭。紫玉与他尽诉相思之情,行了夫妻之礼,又赠他径寸大的明珠。故事哀怨动人,令人感慨。

3.为民除害救灾的故事

主要记述善良仁义的百姓甘愿牺牲自己,为大众消除祸害及灾难,谋求安逸和福祉之事。如《李寄斩蛇》,写十二三岁的李寄自荐为祭祀的童女,一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一为换取金钱补助一家人的生活。李寄以大无畏的精神,带着咬蛇犬杀了大蛇,替将乐县的百姓除害,更得东越王聘为王后。又如《何敞消灾》写方士何敞为吴郡百姓消除蝗蝝之灾后,隐居遁世之事。

4.因果报应的故事

故事展示世间因果报应不爽,婉转劝诫世人多行仁义,去除不义之举。如《黄雀报恩》写黄雀夜送四枚白玉环赠予救命恩人;又如《猿母哀子》述猿母断肠而死后,施虐者遭瘟疫灭门之祸;又如《董永与织女》写董永十分孝顺父亲,父亡后卖身葬父,故感动天帝,天帝派遣织女下凡协助他偿还卖身的债务。

二十卷《搜神记》,收录了很多神仙鬼怪、妖精梦卜,还魂报应、人鬼相恋的故事。由于作品多搜集自民间,故保存了不少优秀动人的民间传说。诸如此类的鬼神异事,构成《搜神记》独有的怪异色彩。此浓厚而独特的色彩使它成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四、《搜神记》的艺术特点

在艺术技巧方面,《搜神记》有以下几项艺术特点:

1.故事完整《搜神记》收录的作品中,有不少故事结构完整而情节曲折,内容趋向丰富充实,篇幅亦较前人作品为长,开拓了长篇幅小说的体制。如《李娥》一故事以倒序法叙述,先写李娥的邻居蔡仲盗墓,令李娥死而复生,再写县使捕获蔡仲,县太守查问李娥复生的经过。李娥解释乃地府司命误召她,故推使邻人盗墓。太守得知真相后,上书朝廷请求赦免蔡仲的死罪。作者再倒叙李娥从地府返回人间途中,遇上表兄,表兄请她带信给在世的儿子,相约儿子一家在城南会面。儿子得信而不解阴间语言,请人解之,再带家人前往赴会,终能会晤亡父,又得父亲赐送药丸,保其一家免受妖疠之灾。故事的结构完整有序,情节曲折离奇,故事的推进合乎情理。

2.细节描写细腻

作者注重细节描写,借以推进故事发展和渲染场景气氛。《搜神记》的细节描写出色,可媲美后世的优秀小说。如上文提及的《李娥》,地府司命放李娥返回人间,她立刻反问:其形体已为家人埋葬,如何走出坟墓?不懂返回阳间的路,又因乃弱质妇孺而不能独自行走,能否得一人同行?由此才衍生了盗墓者蔡仲及同期遣返阳间的乡人李黑。

又如《相思树》把两棵树的生长描写得十分仔细: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渲染了夫妻不能合葬,只有墓冢可相望的悲伤。故此,墓前的两棵梓树屈曲而行,树根交结于下而枝丫交错于上的凄美之景;又借鸳鸯鸟的交颈悲鸣,揭示夫妻两人死后仍相依不离。

3.善用诗歌韵语

作者述写故事之时,在行文之间加插了诗歌或韵语,增添了典雅的文学色彩。如《相思树》写韩凭夫妻殉情的故事,韩妻何氏写的一封信云:“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用的是简洁的韵句。又如《紫玉与韩重》一故事中,紫玉唱的一首歌: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既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生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这首歌以韵文诗的格调,展示了紫玉悲苦的心情。故事中加插诗歌及韵语,令叙事的方式富于变化,同时增强了小说的艺术吸引力。

4.善用对话刻画人物

作者善于运用对话刻画人物的情感和个性,如《谈生鬼妻》写谈生年轻貌美的妻子斥责谈生以烛火相照时的话:“君负我。我垂生矣,何不能忍一岁,而竟相照也?”充分表现出她愤怒、哀伤和绝望之情。即使谈生道歉谢罪,她仍然哭泣流泪而不可自控。又如《李寄斩蛇》写李寄自荐为祭蛇童女的一段对话:“……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在表现了李寄至诚的孝心之余,亦展示了她坚决果敢的个性。她欲卖掉自己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并借此获取少许金钱以供养父母。父母纵然不让她去,她还是偷偷地前往应征。

五、《搜神记》的价值《搜神记》影响深远,及至六朝志怪作品、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小说,在艺术手法方面可谓继承了《搜神记》的发展方向。有的作品甚至在体制及内容上,明显沿用了《搜神记》的故事。例如梁朝吴均《续齐谐记·杨宝》乃出自《搜神记·杨宝》,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记》可谓源于《搜神记》的《焦湖庙巫》及《审雨堂》。

至宋明时期,话本流行,《清平山堂话本》中《死生交范张鸡黍》亦不外取自《搜神记·死友》中范巨卿及张元伯的故事。元代,关汉卿(约一二二〇至一三〇〇)的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也源于《搜神记·东海孝妇》。明朝汤显祖(一五五〇至一六一六)的《邯郸梦》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记》,而《南柯太守记》则源于《搜神记》的《焦湖庙巫》。《搜神记》在当时的影响已很深远,故出现续写的著作《搜神后记》,共十卷。不知何许人所撰,只能肯定乃隋前之作品。清代《四库全书·子部十二·小说家类》:《搜神后记》十卷:旧本题晋陶潜撰。考潜卒于宋元嘉四年,而书中有元嘉十四年、十六年事,其伪可不待辨。然其书文词古雅,体例严整,实非钞撮补缀而成,亦非唐以后所作,故《隋志》著录,而唐人所引文,亦一一相合,盖犹隋以前之完帙也。

时至现代,《搜神记》的影响依然恒久不衰。如五十年代的戏剧电影《天仙配》,六十年代的电影《七仙女》,皆源自《董永与织女》的故事。

从国际视野而论,《搜神记》印证了很多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巧合。例如,丹麦安徒生(一八〇五至一八七五)的童话《野天鹅》、德国的天鹅故事(据悉被译为《被施法的面纱》),以及后来衍生的俄国芭蕾舞剧《天鹅湖》,乃十八九世纪西方著名的童话。原来在我国早于四世纪的晋朝,已有鸟儿化为美女的故事,《搜神记》的《羽毛女》便是一例证。西方的《圣经》故事里,耶稣行神迹,以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恰巧中国则有《蓟子训长寿》,述蓟子训以斗酒片脯令京城数百名公卿大夫吃饱饮醉。

此外,中国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深远,如现代日语里,有不少字词乃传承中国古代汉语而来的,例子可见于《搜神记》。日语的“仆”(ぼㄑ,boku)是男子谦称“我”的意思,实乃晋朝时期已通用的自称,如《鬼扮虞定国》一故事中,虞定国在苏公面前谦称自己为“仆”。

六、笔者絮言

此书之撰写,除了笔者的查核推论,亦参考了北京中华书局二〇一二年出版,由马银琴、周广荣注译的《搜神记》,以及台北三民书局二〇一〇年出版,由黄均译注的《新译搜神记》,特此鸣谢。

卷一

本卷导读

本卷主要记述先秦至晋朝时期的神仙故事,或记神仙的生平事迹,或述其神奇法力,或写其成仙经过,或叙神仙下凡助人。本卷所述皆传说中的帝王及神仙故事,如《神农鞭百草》、《雨师赤松子》、《宁封子自焚》等。

此外,卷中又记述了不同朝代的神仙人物。先秦时代的人物有长寿的彭祖、御龙师孔甲、葛由等;汉代的神人有:骑赤龙升天的陶安公、淮南王刘安,能召鬼的刘根、常有野鸭陪伴的县令王乔、以斗酒片脯令数百人饱腹的蓟子训、在长安行乞的神仙小儿等。故事显示的神仙相貌不一,身份殊异,由乞丐、县令至侯王,皆可得道成仙。至于汉末三国时期的仙人,多述其能力,如在水盆中钓得两条大鱼的左慈、为孙策求雨的于吉、能隐形的介琰、能瞬间种出瓜果的徐光、可令江水一分为二的吴猛等。诸篇故事里,不乏在功德完满后飞升上天的神仙。如《园客养蚕》中帮助园客养蚕的仙女、《

董永与织女

》中协助董永偿还欠债的织女、《弦超与神女》中与弦超结为夫妇的玉女。

此处选了《

蓟子训长寿

》及《董永与织女》两篇。《蓟子训长寿》述有神力的蓟子训不但长寿逾五百岁,更能以斗酒片脯令数百人饱腹。而《董永与织女》云董永因为卖身葬父,孝感动天,玉帝令织女下凡助他偿还债务。蓟子训长寿蓟子训,不知所从来。东汉时,到洛阳,见公卿数十处,皆持斗酒片脯1234候之。曰:『远来无所有,示致微意。』坐上数百人,饮啖终日不尽。去5后,皆见白云起,从旦至暮。时有百岁公说:『小儿时见训卖药会稽市,颜6789色如此。』训不乐住洛,遂遁去。正始中,有人于长安东霸城,见与一老10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见者呼之曰:『蓟先11生小住。』并行应之。视若迟徐,而走马不及。

注释

1 斗酒:斗,本指口大底小、方形或鼓形、多用木或竹制成的量器,其容量为一斗。故此,斗酒可泛指一壶酒。中国古代的容量单位,以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汉朝的一斗,等于今之二公升。脯:干肉。

2 微意:微薄的心意。常作谦辞之用,如三国魏曹操《与诸葛亮书》:“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3 坐:同座。

4 啖:吃、食。

5 会稽:郡名。秦时设置,位于今江苏及浙江省一带。

6 洛:洛阳。

7 遁:本指逃避。此处指避世隐居。

8 正始:三国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即公元二四〇至二四九年之间。

9 霸城:即霸城门,位处汉代长安城东。

10 摩挲:揉搓、抚摩。

11 小住:稍为停留。

译文

蓟子训,不知是从何处而来。东汉时期,他来到洛阳,在数十处地方会见朝廷的公卿官员,每次总是拿着一斗酒一块干肉来招待他们。他说:“我从远方来没能带什么东西,这些酒肉仅能表达我微薄的心意。”席上坐着数百人,一起饮用那酒、分吃那肉,一整天也饮不尽吃不完。蓟子训离开了以后,各人都看见白云升起,由早上持续至晚上不散。当时,有一名已一百岁的老公公说:“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在会稽的集市见过蓟子训在那儿卖药,当时他的容颜脸色就是这样的。”蓟子训不乐意在洛阳居住,于是避世隐居去了。到了三国时代魏齐王的正始年间,有人在长安东边的霸城门,看见他和一名老人家一起抚摩着铜人。他们交谈说:“当时看着人们铸造这尊铜人,距离现在已接近五百年了。”见到他们的人呼唤着:“蓟先生请稍停留。”蓟子训与朋友,一边并肩而行,一边回应着。他们看来好像走得缓慢,却连跑着的马匹也追赶不上他们。赏析与点评本篇之旨,在于记述蓟子训数项神奇事迹:一、以斗酒片肉令数百人饱腹,二、能长生不老,三、步履如飞。《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除了与《搜神记》有相同记录外,更记述了蓟子训能令生者死、死者生之事迹,其云: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堕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闻,而子训唯谢以过误,终无它说,遂埋藏之。后月余,子训乃抱儿归焉。父母大恐,曰:“死生异路,虽思我儿,乞不用复见也。”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母不觉揽取,乃实儿也。虽大喜庆,心犹有疑,乃窃发视死儿,但见衣被,方乃信焉。于是子训流名京师,士大夫皆承风向慕之。后乃驾驴车,与诸生俱诣许下。道过荥阳,止主人舍,而所驾之驴忽然卒僵,蛆虫流出,主遽白之。子训曰:“乃尔乎?”方安坐饭,食毕,徐出以杖扣之,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即复进道。其追逐观者常有千数。既到京师,公卿以下候之者,坐上恒数百人,皆为设酒脯,终日不匮。史书记述的起死回生之术:一、他怀抱邻家婴儿时,故意失手令婴儿坠地而死,令婴儿父母哀号。一个多月后,又将孩儿抱回来,令婴儿父母喜出望外。二、他与众人驾着驴车路过荥阳,留宿主人家。驴子忽然僵死,他推断乃主人所为。及至他吃完饭再次上路,只用木杖敲一敲已死的驴子,驴子马上应声站起来,步履速度和来时一样,与他们继续上路。《后汉书》之记述,印证了史家相信蓟子训确有其人,认为其神妙事迹亦可信。及至元朝,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卷二

十,更记述蓟子训二百余年颜色不老,能在半日之内行千余里。古人相信神仙有驻颜之术,长寿之余更能让青春常驻,又能瞬间走千里之遥。西方有《圣经》(马太福音14:13至21,马可福音6:35至44,路加福音9:10至17,约翰福音6:1至14)记载耶稣行神迹,以五饼二鱼喂饱了五千人。中国则有神仙蓟子训以斗酒片脯令席上数百名公卿大夫、朝廷官员吃饱饮醉。仙人可以少许的食物令千百或万人饱腹,可视为人类对神仙力量的共同认知及共同渴望。《圣经》记述耶稣有起死回生、令盲者见、令聋者听的能耐,《搜神记》里,蓟子训亦有此等能耐。中外古今,人类对神灵仙人拥有的法力,似乎有着共同的祈盼。董永与织女1234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56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7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8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

1 千乘:古县名,汉代设置此县,并设千乘郡治之。后汉改千乘郡为乐安国,移治临济,以千乘为属县。故城在今山东高苑县北二十五里。

2 偏孤:指早年丧父或丧母。此处指董永自小丧母。

3 肆力:尽力。

4 鹿车:古代一种用人力推动的小车,因车身狭小仅可容纳一鹿,故得名。汉代应劭《风俗通》云:“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自随:跟随在自己身边,随身携带。

5 收藏:亦作收臧,即收殓埋葬。此处指办理丧事。

6 小人:古代用词,指地位低微的人;后亦用作自我谦称。

7 缣(jiān):用双丝织成的细绢。古时多作赏赠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或纸张。匹:衡度单位。古代四丈为一匹,西汉一丈为今之二百三十一厘米,东汉一丈则为二百三十七点五厘米。

8 织女:古代仙女名,传说乃天帝的孙女。

译文

汉朝的董永,是千乘县人。他自小丧母,与父亲一起居住。他在田里努力耕种,用小车载着父亲,让他时刻跟随在自己身边。父亲亡故之后,他没钱予以安葬,就自我卖身为奴仆,以换取金钱办理父亲的丧事。买他的主人知道他善良贤孝,给了他一万缗钱,遣送他归家去。董永在家守了三年丧后,准备回到主人家偿债,担任奴仆之职。在路上,董永遇见一名女子。女子说:“我愿意成为你的妻子。”董永于是与她一起到主人家里。主人对董永说:“那些钱是送给你的。”董永说:“承蒙你的恩惠,父亲亡故而得以安葬。董永我虽然是地位卑微的人,但必定会勤奋尽力地伺候,以报答你的仁厚恩德。”主人说:“你妻子能做些什么?”董永说:“她能织布。”主人说:“若你必定要替我劳役的话,只请你妻子为我织一百匹双丝细绢。”于是,董永的妻子为主人家织布,十天便完成了。(两人离开了主人家,)女子一出门,便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至诚孝顺,天帝让我下凡来辅助你偿还债务。”话一说完,便飞升天空而走,不知往哪儿去了。赏析与点评本篇叙述董永卖身葬父,因而感动天帝派遣仙女下凡辅助他还债的孝义故事。董永的故事早在三国时代已出现。三国魏时期,曹植有一篇名为“灵芝”的诗篇,内容与《搜神记》相近。诗云: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述写董永家里贫困,祖父辈没有留下任何财物。他只有借贷(举假)供养父亲,又替人打工以换取美味食物给父亲吃。当追债的人登门而至,他不知用什么东西归还。上天有感他的孝德,于是派仙女下凡为他织布。《汉书》没有记载董永的事迹,不过其完整的故事,相信汉代刘向(前七七至前六?)身处的时期已有记录。《太平御览》卷四一一引刘向《孝子图》云: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忽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何敢屈夫人为妻?”妇人曰:“愿为君妇,不耻贫贱。”永遂将妇人至。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问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主曰:“为我织千匹绢,即放尔夫妻。”于是索丝,十日之内千匹绢足。主惊,遂放夫妻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是天之织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偿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语讫,云雾四垂,忽飞而去。此版本所记的董永是向人借钱一万,而非如干宝所记的被人赠钱一万。债主对董永带了妻子同来也感到惊讶,故问:本来说只有一人,现在为何有二人?董永则答:“本是一人当奴仆,而今得二人来干活,有什么不可以呢?”债主要求董永的妻子织布千匹,才放走两人。若古人一日能织一匹布绢,千匹也得织上三年才可完成。十日织千匹,在没有机器的时代,确实只有神仙才能办到。此处的债主比较苛刻,不像干宝所记的那样仁慈善良。虽然细节有别,但故事情节大体相同。董永的故事,亦为元朝的郭居敬辑录成《二十四孝图》之一,名为第六“卖身葬父”。其云: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匹,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有诗为颂。诗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孝感动苍穹。郭居敬借此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鼓舞人们承传下去。本故事在一九五五年被改编成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六十年代,香港邵氏公司的电影《七仙女》,亦以董永的故事为蓝本,今已家喻户晓。卷二

本卷导读

本卷主要记述有各种超自然能力的奇人异士,或能令鬼魂现形,或能起死回生,或有预知能力,或能兴雨吐火。此卷述说的人物横跨汉朝至晋朝,有不同的法力,如能令各妖怪现形的寿光侯、能以口喷水成雨的樊英、与赵昞互相斗法的术士徐登、有预知能力的韩友等。

此外,此卷所述的道人、巫师、女巫、术士大多具有看见鬼魂及与鬼魂对话的能力,他们甚至可以让在世者与已逝的人见面,例如《营陵道人令见死人》、《白头鹅试觋》、《石子岗朱主墓》、《夏侯弘见鬼》等。本卷亦述及汉魏宫廷及晋代贵族的逸事,例如《贾佩兰说宫内事》。

此处选了《

李少翁致神

》一故事,记述汉武帝对李夫人痴心一片,在她死后,请方士李少翁招她的魂魄。此事见于《汉书·外戚传》,亦乃“姗姗来迟”一词之来源。李少翁致神12汉武帝时,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3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帐,明灯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见美女居帐中,如4李夫人之状,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愈益悲感,为作诗曰:『是耶?567非耶?立而望之,偏娜娜,何冉冉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注释

1 幸:宠幸、宠爱,尤指古代帝王对女子的宠爱。

2 方士:方术之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得长生不老的人。

3 神:本指神灵、精神,此处指魂魄。

4 还:通“环”,环绕之意。

5 偏娜娜:疾飞、飘扬。偏,通“翩”。娜娜,纤细而柔弱貌。

6 冉冉:慢慢地。一作“姗姗”。

7 乐府: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始于汉代。汉惠帝时有乐府令,汉武帝时开始设立乐府机构,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乐,以李夫人之兄长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后来,人们把采集得来的民歌,以及文人类似的作品,也统称作“乐府”。诸音家:诸名乐师。诸,一作“知”。音家,指通晓音乐的人。弦歌:依琴瑟而咏歌之意。郑玄注云:“弦,谓琴瑟也。歌,依咏诗也。”

译文

汉武帝在位时,非常宠爱李夫人。李夫人死后,武帝一直思念她。齐地有一个术士叫李少翁,自称能招来她的神灵魂魄。于是,他在夜晚搭起帷幕纱帐,点起灯火蜡烛,而让汉武帝坐在另一个帷帐中从远处遥望。只看见一个美女坐在帷帐之中,犹如李夫人的模样,环绕着帷帐一会儿坐一会儿步行,又不可以靠近观看。汉武帝越发感到悲伤感慨,为此而作了一首诗云:“是她吧?不是她吧?站在这儿遥望过去,只见她裙带飘扬而体态纤细柔美,为何她慢慢地走来,又来得这么迟?”写好后,令乐府的诸名乐师配上曲调予以歌咏。赏析与点评本篇记述汉武帝思念李夫人,得方士李少翁招来夫人魂魄以慰相思之情的经过。此故事早见于班固《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汉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文中展示了汉武帝对“倾城倾国”的李夫人的宠爱。即使在李夫人亡故后,武帝心里依然时刻思念。因思念不已而欲见一面,因欲见一面而遍寻天下术士,务求招得李夫人的魂魄。在《汉书》的记录之中,没有注明术士的姓氏,只云名叫“少翁”;但《搜神记》则云术士姓李,名少翁。《搜神记》的作者干宝借此记录,展示世间确有鬼魂,且见于史书,能借方士之力招来魂魄,以会见世间的亲人。令人疑惑的是:李夫人何以能令大汉天子汉武帝如此痴心?武帝身边美女如云,为何他独对李夫人有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事缘李夫人病亡之前,武帝欲见她一面而不能。《汉书·外戚传》云:初,李夫人病笃,(皇)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皇)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媠(惰)见帝。”(皇)上曰:“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皇)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向)歔欷而不复言。于是(皇)上不说(悦)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皇)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皇)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及夫人卒,(皇)上以后礼葬焉。其后,(皇)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李夫人因病而脸容憔悴,怎也不肯以憔悴病容见武帝。她以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之礼法,拒绝以不严饰之容见君王。汉武帝如何利诱她,她亦不为所动,因为她相信帝王对妃嫔会因其色衰而爱弛。为得武帝不减的宠爱,她至死不肯以病容见君王。武帝在她患病时不能一见,在她死后则更添思念。故除了以皇后之礼厚葬她,还封其兄长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但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思念亦未因此而消减。因《汉书》的记载,后世出现“姗姗来迟”之典故。颜师古注云:“姗姗,行貌。”世人以“姗姗来迟”四字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卷三

本卷导读

本卷主要记述擅长占卜的能人,通过占卜征兆,预知未来,洞识妖怪作祟,教人除妖、避祸、增寿、治病之法。亦有一二篇写善于医术之人,以不同方法引出妖邪而令患病者得治。

因占卜得知真相者,如《臧仲英遇怪》、《钟离意修孔庙》、《乔玄见白光》、《管辂论怪》等;预知未来的故事,有《郭璞撒豆成兵》、《

隗炤书板

》。而《严卿禳灾》则叙述了严卿预知未来而助人逢凶化吉的故事。善于占卜之士,不但能预知未来,更能替人治愈各种疾病,增寿续命,例如《韩友驱魅》、《段翳封简书》、《郭璞筮病》、《管辂教颜超增寿》等。此卷有两篇记述汉代名医为人治愈病症的故事,即《华佗治疮》及《华佗治咽病》。

本卷肯定了占卜的灵验,更将所有不治的恶疾归咎于妖怪作祟,颇有夸张及想象的色彩。此处选了曲折有趣的《隗炤书板》,故事记述汝阴郡的隗炤预知他死后会有大灾荒,故收藏黄金五百斤,以待妻儿于盛世之时使用。隗炤死后五年,姓龚的使者以占卜之法得知黄金藏在陈家堂屋东边,请隗炤的妻子前往挖掘。此故事展现智者隗炤对妻儿子孙的爱惜和荫护之情,亦彰显了他深藏不露的睿智。隗炤书板1234隗炤,汝阴鸿寿亭民也,善《易》。临终书板,授其妻曰:『吾亡后,5678当大荒。虽尔,而慎莫卖宅也。到后五年春,当有诏使来顿此亭,姓龚。910此人负吾金,即以此板往责之。勿负言也。』亡后,果大困,欲卖宅者数11矣,忆夫言,辄止。至期,有龚使者,果止亭中,妻遂赍板责之。使者执板,不知所言,曰:『我平生不负钱,此何缘尔邪?』妻曰:『夫临亡,手书12板,见命如此,不敢妄也。』使者沉吟良久而悟,乃命取蓍筮之。卦成,扺131415掌叹曰:『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于是告其妻曰:『吾不负金,贤夫自有金。乃知亡后当暂穷,故藏金以待太平。所以不告儿妇者,恐金尽而困无已也。知吾善《易》,故书板以寄意耳。金16171819五百斤,盛以青罂,覆以铜柈,埋在堂屋东头,去地一丈,入地九尺。』妻还掘之,果得金,皆如所卜。

注释

1 隗炤(kuí/wěi zhāo):晋朝人。《晋书》卷九十五有传,内容与此篇相同。

2 汝阴:古郡名。三国魏时设置,治所在今安徽阜阳,辖境约在今之安徽颍河一带以西和河南新蔡县、淮滨县等地。该郡曾一度废止,西晋时期复置。亭:秦朝及汉代的地方行政机构,按《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记,大概十里一亭,每亭有长,十亭一乡。

3 《易》:即《易经》,又称《周易》。

4 书板:本指书版,以雕版印刷术印书的底板。此处指在木板上书写文章字句。

5 大荒:严重的荒灾。郑玄注《周礼·春官》云:“大荒,饥馑也。”指因收成不好而造成的严重饥荒。

6 尔:此处作“如此、这样”之意。

7 而:此处同“尔”,即你的意思。

8 诏使:古代奉皇帝诏令前往地方进行巡视、考察,或执行各项任务的使臣。顿:指停留、停驻。

9 负:一般指背负、抱有或具有。此处则指负欠、欠债。

10 责:古同“债”。此处作动词用,要求对方还债。

11 赍(jī):怀抱着,带着。

12 蓍(shī):蓍草,通称蚰蜒草、锯齿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茎、叶可制成香料。古代用其茎作占卜之用。

13 扺(zhǐ)掌:击掌、拍掌。

14 含明隐迹:犹韬光匿迹,即藏匿光彩,掩蔽形迹。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自炫露。此处指隗炤隐匿自己的智慧,掩藏自己的行迹。

15 镜:作动词用,指明察、照见、一目了然。

16 罂:古代腹大口小的容器,一般用来盛储酒或水。或作甇,指瓦器。

17 柈(pán):古通“盘”,盛物之器皿。

18 堂屋:正屋之中居中的一间。亦泛指正屋,即位于正中而属主体部分的房屋,与厢房相对。

19 地:一作“壁”。

译文

隗炤,是汝阴郡鸿寿亭的百姓,精通《易经》。他临终前写了一块木板,交给他妻子说:“我亡故之后,会有严重的饥荒灾害。虽然如此,千万不要卖掉这座宅第。五年后的春天,必定会有一名皇帝派来的特使到这鸿寿亭留守停宿,他姓龚。这人欠我黄金,你随即拿着这木板前往他处取回债项,切勿辜负了我的话。”他死了以后,家人果然因严重荒灾而遇上困厄,他妻子多次想卖掉宅第,想起丈夫的遗言,都打消了念头。

到了隗炤所说的第五年,有一名姓龚的使者到来,果然在鸿寿亭留守停宿,他妻子便拿着木板去向使者索回债项。使者手持木板,不明白上面书写的言辞。他说:“我平生不欠别人钱,这究竟是何缘故呢?”隗炤的妻子说:“我丈夫临死前,亲手写了这木板,令我这样做,我不敢胡言妄为的。”使者沉吟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于是命人取来占卜用的蓍草卜了一卦。卜筮之卦象出现后,他击掌赞叹说:“妙极呀隗炤先生!你隐匿智慧、掩藏行迹而没有人知道你,你可以说是个明察穷困富达而洞悉吉凶祸福之士!”于是,使者告诉隗炤妻子说:“我不亏欠你丈夫黄金,你贤明的丈夫自己储有黄金。因为他知道自己死后你们必定会暂时遭受穷困,所以埋藏了黄金以等待太平时期之用。他之所以不告诉你们,是恐怕黄金用尽了而穷困的日子还没完结呀。他知道我精通《易经》,所以写下这木板以寄托自己的意思。他有黄金五百斤,盛装在青色的罂罐里,用铜制的盘子掩盖着,埋放在堂屋东面的尽头,距离墙壁一丈远,埋在地下九尺深的地方。”隗炤的妻子回家挖掘,果然挖得黄金,全部如卜卦所说的一样。赏析与点评本篇记述隗炤之神机妙算,能知亡后之事,故藏金以荫护妻儿子孙的奇事。此故事亦见于唐代房玄龄撰写之《晋书》,记述隗炤对妻儿之荫护,能在生前准确无误地预测死后之事,又能隔世托付能者,告诉妻儿己之藏金所在之处。《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所录与本篇相同,唯用字有少许差别而已,其云:隗炤,汝阴人也。善于《易》。临终,书板授其妻曰:“吾亡后当大荒穷,虽尔慎莫卖宅也。却后五年春,当有诏使来顿此亭,姓龚,此人负吾金,即以此板往责之,勿违言也。”炤亡后,其家大困乏,欲卖宅,忆夫言辄止。期日,有龚使者止亭中,妻遂赍板往责之。使者执板惘然,不知所以。妻曰:“夫临亡,手书板见命如此,不敢妄也。”使者吟良久而悟,谓曰:“贤夫何善?”妻曰:“夫善于《易》,而未会为人卜也。”使者曰:“噫,可知矣!”乃命取蓍筮之,卦成,抚掌而叹曰:“妙哉隗生!含明隐迹,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于是告炤妻曰:“吾不相负金也,贤夫自有金耳,知亡后当暂穷,故藏金以待太平,所以不告儿妇者,恐金尽而困无已也。知吾善《易》,故书板以寄意耳。金有五百斤,盛以青瓮,覆以铜柈,埋在堂屋东头,去壁一丈,入地九尺。”妻还掘之,皆如卜焉。《晋书》加入使者问妻子隗炤的专长的情节,其妻答:“精通《易经》,但未曾替人占卜。”为此,使者才省悟以占卜之法解板书之言。当卜卦出现后,使者惊讶隗炤之高度智慧及神机妙算,感叹他是“含明隐迹”——含有明睿智慧而隐藏己之能力形迹,又赞美隗炤能明察穷困富贵及洞悉吉祥凶险。《晋书》将干宝记录故事时的跳跃之处——使者为何想起用占卜解决疑惑——补充说明了。唐代房玄龄等大学士几乎承袭《搜神记》所述,将之辑入《晋书》,可见干宝之文实得翰林肯定,亦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并非时人以为纯乃搜奇说异、搬弄鬼神之杂记。

卷四

本卷导读

本卷所述皆乃星宿、山神、河泊、祠庙神灵、天帝使者与人接触之事:如泰山之女出嫁时托梦给周文王(《灌坛令当道》);山神请人送信给女婿(《胡母班致书》);凡人为河伯召为婿而得赏赐(《河伯婿》);女子为山神召为媳妇(《张璞投女》);天帝使者降临人家,向人预告未来(《华山使》);祠庙之神应验人之所想所求(《戴侯祠》)。通过各篇故事,作者暗示人们敬信神灵的重要:顺从神灵者得赏,信奉天使者得治,有德行者得神灵庇佑。不信者失之,后悔亦莫及。

此处选《

戴文谋疑神

》及《

麋竺逢天使

》两则故事做分析。前者述沛国的隐士戴文谋,得天帝使者降临寄居府中,因心疑使者身份而失其庇佑。后者说麋竺义载天帝使者,因相信使者之言,故能及时赶回家搬移财物,免受火灾烧毁。人们对神灵的信与不信,令二人的遭遇有莫大的差异。戴文谋疑神123沛国戴文谋,隐居阳城山中。曾于客堂食际,忽闻有神呼曰:『我天4帝使者,欲下凭君,可乎?』文闻甚惊。又曰:『君疑我也?』文乃跪曰:『居贫,恐不足降下耳。』既而洒扫设位,朝夕进食,甚谨。后于室内窃言之。5妇曰:『此恐是妖魅凭依耳。』文曰:『我亦疑之。』及祠飨之时,神乃言曰:『吾相从,方欲相利,不意有疑心异议。』文辞谢之际,忽堂上如数十人67呼声,出视之,见一大鸟五色,白鸠数十随之,东北入云而去,遂不见。

注释

1 沛国:即沛王国,辖境包括今安徽北部等地。汉光武帝曾封其子刘辅为沛王,建立沛国。

2 阳城山:山名,所在之处,众说纷纭,有待考核。一云阳城山在河南登封市东北,俗名车岭,是九州之险之一。今河南开封伊河贾鲁河间诸山岭,乃阳城山脉。一云阳城山即阳平山,在浙江富阳市南十五里。据闻后汉孙钟在山上种瓜而有异兆,孙钟卒后亦葬于此。更有云,阳城山在晋时见于广州始安郡阳山县,因《太平御览》云此文转引自《广州先贤传》。

3 客堂:接待宾客的房间。

4 凭:依靠、跟随。

5 祠飨:用酒食祭祀神灵。飨,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食用。

6 五色:青、赤、黄、白、黑。

7 鸠:鸠鸽鸟类的泛称。据悉古时有五种鸠:祝鸠、鸤鸠、爽鸠、雎鸠和鹘鸠。祝鸠和鹘鸠是鸠类,鸤鸠是攀禽类的布谷,爽鸠是鹰类,雎鸠是鹗类。

译文

沛国的戴文谋,隐居在阳城山里。一次,他在厅堂吃饭的时候,忽然听见有神仙呼唤他说:“我是天帝的使者,想下凡来依靠你,可以吗?”戴文谋听到后甚是吃惊。神仙又说:“你怀疑我吗?”戴文谋于是跪下说:“我家境贫困,恐怕不足够让你降临下凡呢。”接着他打扫及洗净房屋,设置神位,早晚进献食品祭祀,甚为恭敬谨慎。后来,他和妻子在房内偷偷地谈论这事。妻子说:“这恐怕是妖怪鬼魅来依附吧!”戴文谋说:“我也怀疑此事。”及至他再祭献食品的时候,神仙便对他说:“我来依靠你,刚刚想为你造福谋利禄,料想不到你有怀疑之心而说出怪异的议论。”戴文谋向使者道歉谢罪的时候,忽然厅堂上传来仿若几十人的呼叫声,他出门视察,看见一只身上呈现五种色彩的大鸟,还有几十只白鸠跟随他,向东北方飞入云霞里去,就不见了踪影。赏析与点评本故事记述戴文谋差点儿得天帝使者眷顾之时,却因心存怀疑而失去了即将获得的庇佑和福祉。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十二亦转引此故事。其云:沛国戴文谌,居阳城山。有神降焉,其妻疑是妖魅。神已知之,便去。遂视作一五色鸟,白鸠数十只后,有云覆之,遂不见。戴文谋一直相信天使的话,直至妻子提出疑问,他的信念因而动摇。戴文谋之失在于:一、意志不坚定,容易因身边人的话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二、对天神的信念薄弱,不相信有使者愿意驻守在自己贫困的家。神灵因人信而留驻,因人不信而离去。这有点像西方的基督教概念:信者得救。在中国古代,人们若相信天帝,则是:信者得福。中西方对神的观点可谓相同:只要人们相信神的存在,便可以获得永生或福禄。此故事给人很好的启示:人与人之间应互相信任。朋友之间没有信任,难成真正的朋友;上司与下属之间没有信任,公司运作容易产生问题;企业之间没有信任,生意难以兴隆;国与国之间没有信任,大则可能激发战争,小则互相猜忌。二〇一三年八月,美国人斯诺登(Edward Joseph Snowden)揭露美国政府名为“棱镜”的全球监控计划;十月底,更有报章揭露美国窃听全球三十多个领袖的通信设备,包括德国女总理默克尔(Angela Dorothea Merkel)的手提电话通话及短信内容,美国对盟国缺乏信任,结果惹来不少狠批,亦动摇了其作为世界领袖的地位。麋竺逢天使12345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家赀巨万。常从洛归,未678至家数十里,见路次有一好新妇,从竺求寄载。行可二十余里,新妇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麋竺家。感君见载,故以相语。』竺因私请9之。妇曰:『不可得不烧。如此,君可快去,我当缓行。日中必火发。』竺乃急行归,达家,便移出财物。日中而火大发。

注释

1 麋(mí)竺:东海郡朐人,家财丰厚。刘备夫人麋氏的兄长。初任徐州的别驾从事,又曾任偏将军,后拜为安汉将军。

2 东海:古郡名,即东海郡,汉时设置。在今江苏北部及山东南部一带。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三十里。朐(qú):古县名,即朐县,秦时设置。故城在今江苏东海县南。

3 货殖:经商营利、囤积货物以求利润。

4 赀(zī):假借为“资”。财物货品、财产。

5 常:通“尝”,曾经。

6 路次:路途中间。好:古代指容貌娟好。新妇:本指新婚女子、新娘子。此处泛指妇人。

7 寄载:附乘别人的交通工具,即在路途上请求别人的车马义载自己一程。

8 谢:告辞、告别。

9 日中:正午。

译文

麋竺,字子仲,是东海郡朐县人士。祖先世代经商营利,家中财产以万万计。有一次,麋竺从洛阳返归,还有几十里路才到达家里时,看见路上有一名美丽的妇人,妇人向他请求义载一程。新妇上车后走了大约二十余里路,便告辞离去,对麋竺说:“我是天帝的使者,正前去烧毁东海郡麋竺的家。感谢你载我一程,所以告诉你。”麋竺为此私下向她求情。妇人说:“不可以不烧毁的,这样吧,你可以赶快回去,我会缓慢地走。但正午时分必定会起火。”麋竺于是急驰回家。到达家里,便搬出家里所有财物。到正午时分,火猛烈地燃烧起来。赏析与点评本篇记叙麋竺因好心义载天帝使者,得知家里将遭火灾而能及时将财物搬离,家人亦幸免于祸的故事。假若麋竺认为妇人来历不明而拒绝载她一程,他便不会得悉火灾将临其宅一事,届时损失必定十分严重。因他义载妇人一程,因此能保留所有家财,同时与家人婢仆避过火劫。关于麋竺的事迹,晋朝陈寿(二三三至二九七)《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亦有所记,确定实有此人: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巨亿。注云:“《搜神记》曰:竺尝从洛归,未达家数十里,路傍见一妇人,从竺求寄载。行可数里,妇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麋竺家,感君见载,故以相语。’竺因私请之,妇曰:‘不可得不烧。如此,君可驰去,我当缓行,日中火当发。’竺乃还家,遽出财物,日中而火大发。”史书记录麋竺十分富有,奴仆过万,家中财产多不胜数,比干宝《搜神记》之所记,身家更为丰厚。为此,麋竺将妹妹嫁给刘备做夫人时,亦赠送奴仆二千人,金银货币无数,借以资助军费的开支,纾解刘备的财政困难。当刘备平定益州后,他亦因功而获封为“安汉将军”。《三国志》的注释引《搜神记》补充麋竺的生平,足见史家学者重视干宝之记述,视本故事为可能之事而加以转录。麋竺的故事传达了行善积德的讯息:有时,帮助别人,其实亦帮助了自己。

卷五

本卷导读

本卷之故事主要记述神灵让人心想事成,应验人之所求,如《丁姑祠》、《王佑与赵公明府参佐》、《周式逢鬼吏》等。卷中四篇《蒋山蒋侯祠》、《蒋山庙戏婚》、《

蒋侯与吴望子

》及《薄侯助杀虎》详述建康蒋侯祠所祭祀的蒋子文事迹。蒋侯是人的反映,他有人性的霸道、狭隘、好色及贪功。其好色,见于《蒋侯与吴望子》一文。此文记述蒋子文于路上遇见貌美少女吴望子,便邀请对方乘船共行。蒋侯恋上吴望子后,让她事事心想事成。三年后吴望子心生外向,蒋侯便不再眷顾她。而其贪功见于《薄侯助杀虎》一文:某敬拜蒋侯之人路经陈郡,其妻子为老虎抓去,得蒋侯指点方向,杀虎而救回妻子。夜里那人梦见一人来相告,此乃蒋侯之助。那人回家后立刻杀猪祭祠。

卷末的《张助种李》,乃讽刺人们胡乱膜拜神灵。张助种李核于空桑树之中,碰巧有一位患有眼疾的人向树祈求后便痊愈,误以为神迹,故引来四方疯狂膜拜。

此处选了《蒋侯与吴望子》、《

蒋侯助杀虎

》及《

张助种李

》三篇做导读。前两篇显示神灵亦有人的个性:渴求恋爱,会因爱失意;神灵会助人,条件是人对己敬奉笃信。第三篇则讽刺百姓过度迷信,连桑树里的李树亦视作能治病及应验人所求的神灵,络绎不绝地膜拜,足见当时世风已至凡物皆神的严重地步。蒋侯与吴望子1会稽县东野有女子,姓吴,字望子,年十六,姿容可爱。其乡里有解鼓23舞神者,要之,便往。缘塘行,半路忽见一贵人,端正非常。贵人乘船,456挺力十余,皆整顿。令人问望子:『欲何之?』具以事对。贵人云:『今正7欲往彼,便可入船共去。』望子辞不敢。忽然不见。望子既拜神座,见向船中贵人,俨然端坐,即蒋侯像也。问望子:『来何迟?』因掷两橘与之。数数89形见,遂隆情好。心有所欲,辄空中下之。尝思啖鲤,一双鲜鲤随心而1011至。望子芳香,流闻数里,颇有神验,一邑共事奉。经三年,望子忽生外意,神便绝往来。

注释

1(mào)县:古县名,汉代设置。隋朝将之纳入句章城,故城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此县在宁波东山之北,因山而得名。东野:东郊,泛指乡野。

2 解:懂、明白。鼓舞神:以击鼓舞步娱乐神灵。鼓舞,古代杂舞的一种,常用以祭神。

3 塘:堤岸。

4 挺力:犹言用力、出力。此处疑指用力划船的仆人。有版本作“手力”,指官府的杂役小吏。

5 皆:一版本无此字。整顿:整齐。

6 之:往,到,去。

7 神座:亦作神坐。指神主牌位,或神像座位。

8 数数:屡次,常常。

9 情好:感情,交情,交谊,友情。

10 芳香:花草等的香气。此处该与“芳声”同,指美好的声名、声誉。

11 事奉:一作“奉事”。

译文

会稽郡县东边的乡村郊野有一个女子,姓吴,字望子,年纪才十六岁,体态及容貌都可爱。她的乡里之中有一个懂得以击鼓舞蹈娱乐神灵的人,邀请她,她就去了。她沿着堤岸行走,走至半路忽然看见一个显贵的人物,他容貌非常端正。这贵人坐着船,竭力划船的仆人有十几个,全部穿戴整齐。贵人派人来问望子:“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望子将事实一一告诉他。贵人说:“我现在也正想到那里去,你可以上船来与我同去。”望子推辞说不敢。那船只忽然之间不见了。望子到了庙里拜过了神座,只见刚才坐在船里的贵人,庄严端正地坐在那里,原来正是蒋侯的神像。蒋侯问望子:“为什么来得这么晚?”随即扔了两个橘子给她。其后,蒋侯时常显现原形与她见面,两人的感情日渐深厚亲密。望子心里大凡有想要的,往往就会由空中掉下来。有一次,望子想吃鲤鱼,两条新鲜的鲤鱼就随着她的心意而出现了。望子美好的名声,流传至几里之外;出现很多灵验的事迹,整个县邑的人都来侍奉她。过了三年,望子忽然滋生了外心,神灵蒋侯便与她断绝了来往。赏析与点评本篇记述平民女子得神仙之爱恋而能心想事成,后因有外心而失去神灵荫护的故事。按干宝《搜神记》所记,此故事中提及的蒋侯,名蒋子文,是广陵(今江苏)人士,好酒又好色,常言自己骨格清奇,死后必定做神仙。蒋侯汉末为贼人所伤而死于钟山(古称金陵山)下,后为土地神,以灾疫迫人为他立祠祭祀,后得三国吴国君主孙权封为中都侯,建立庙宇供人祭祀,同时将钟山改为蒋山。蒋侯虽为神仙,仍然好色如故,见年轻貌美的吴望子便极力讨好她。起初,吴望子因得神仙的宠爱而愿望成真,要什么有什么,令数里之外的人亦听闻她的事迹。可惜望子后来见异思迁,以致蒋侯与她断绝来往,望子心想之事亦不再成真。前文中,麋竺因不信任天帝使者而失去神的眷顾,本文中的吴望子则因对爱情不专一而失去土地神蒋侯的眷顾。此故事揭示:人若对爱情专一,可以获得美好结果;如果三心二意,终令爱人离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恋爱仿如用文火煮汤,慢慢地煮出味道来,人们愿意等待汤水煮好。至二十一世纪的现在,恋爱已深受电视电影的负面影响,变成了即食快餐,合则来,不合则去。不求深爱,只求快餐。吴望子经过三年才生异心,对那些一年半载就更换对象的人而言,可说是长情了。蒋侯助杀虎123陈郡谢玉为琅邪内史,在京城。所在虎暴,杀人甚众。有一人,以小4船载年少妇,以大刀插着船,挟暮来至逻所。将出语云:『此间顷来甚多草56秽,君载细小,作此轻行,大为不易。可止逻宿也。』相问讯既毕,逻将适78还去。其妇上岸,便为虎将去。其夫拔刀大唤,欲逐之。先奉事蒋侯,乃唤求助。如此当行十里,忽如有一黑衣为之导,其人随之,当复二十里,见大树,既至一穴,虎子闻行声,谓其母至,皆走出,其人即其所杀之。便拔9刀隐树侧,住良久,虎方至,便下妇着地,倒牵入穴。其人以刀当腰斫断之。10虎既死,其妇故活。向晓,能语。问之,云:『虎初取,便负着背上,临至11而后下之。四体无他,止为草木伤耳。』扶归还船。明夜,梦一人语之曰:12『蒋侯使助汝,知否?』至家,杀猪祠焉。

注释

1 陈郡:古郡名,秦朝设置。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周武王分封舜帝后裔胡公满于陈,楚国灭之而为县,汉时转为淮阳国,晋朝复立为郡。琅邪:亦作琅琊或瑯琊,本乃山名,在今山东省诸城市东南海滨。秦时设置琅邪郡。后汉改为琅邪国,治所在开扬,晋时因袭之。汉时设置琅邪县,晋省,故城在今山东诸城东南。内史:官名。西汉初期诸侯国设置内史,为专门掌管民政之官。历代沿用设置,晋朝以内史为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地方政务。隋朝始废除。

2 京城:国都、京都。西晋建都洛阳(今河南省境内),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

3 所在:所在之处。一版本作“其年”,那年。虎暴:犹虎患,指老虎凶猛残酷,为人之忧患。

4 逻所:指巡逻哨所,即巡逻吏卒留宿驻守的地方。

5 草秽:亦作“艸秽”,疑通“草岁”。本指丛生的杂草,此处代指藏于草丛里的老虎。

6 细小:家眷。

7 适:方才、刚刚,正好、恰好。

8 将去:持去,此处指衔去。

9 住:站住、住脚、停留。此处指等候、守候。

10 故:仍、还是。

11 四体:四肢,借指整个身躯、身体。

12 祠:此处作动词,指祭祀。古代告事求福称为“祷”,获得所求而祭称作“祠”。

译文

陈郡的谢玉担任琅邪内史,居留在京城。所在之处老虎凶猛为患,咬死了很多人。有一个人,用小船载着年轻的妻子,将大刀插在船上,赶在黄昏天黑前来到巡逻哨所。巡逻的将士出来跟他说:“这里近来颇多隐藏在野草里的老虎,你带着家眷,作如此轻便的旅行,实在艰难不容易。你可以在哨所里留宿。”他们互相打听问候完毕,巡逻的将士才回去。他的妻子一上岸,便被老虎衔走了。他拔刀大声呼唤,想追逐老虎。过去他曾经供奉蒋侯,于是呼唤着蒋侯的名字祈求协助。他像这样地追赶了十里,忽然好像有一名黑衣人为他带路。他跟着黑衣人,又走了二十里路,见到一棵大树,随即到达一个洞穴前,洞里的小老虎听到行走的声音,以为是它们的母亲回来,全都走了出来。那人立即在洞口杀掉了它们。又拔刀隐藏在树木的侧边。守候了好一会儿,那老虎才到来,将他妻子扔到地上,倒着拉入洞穴。那人用刀将老虎拦腰砍断。老虎死去,他妻子还活着。将近天亮的时候,她才能说话。那人慰问妻子,妻子说:“老虎抓了我之后,便将我背在背上,到达这儿后才放下我,我的身体四肢没有其他损伤,只是被草木刮伤罢了。”那人扶着妻子返回船上。翌日晚上,他梦见一个人对他说:“是蒋侯派我来协助你的,你知道吗?”那人回到家里,就杀猪来祭祀蒋侯。赏析与点评本篇记述某人妻子被虎衔去,得蒋侯暗地里派神灵协助而拯救其妻子于虎口的故事。故事展现了主人翁的英勇救妻,传达信奉神灵能得护荫的思想。然而,人们口中的凶残老虎,咬死多人只为了养育洞穴里的几只小老虎。干宝辑录此故事,主要为了展示神明的存在,虔诚的信奉者可以免于突如其来的灾祸。能于虎口中救回人命,实在是匪夷所思之事。超乎想象的有两项:一、救回妻子;二、妻子为虎所衔而没有受伤。老虎凶残,只为育己之儿女。大自然是否已无可吃,要以人类为目标?昔日的大自然尚未受工业生产的影响,较能保持原貌;现代工业发达,人类为钱财及舒适的生活,大量砍伐林木,破坏海洋生态;大自然被人类破坏得几乎体无完肤。在现实社会里,人类中亦有凶残如虎,为了私欲贪念,不断残害他人之徒。张助种李123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殖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45『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67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8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释

1 南顿:古国名及古县名。春秋时期,顿国为陈国逼迫而南迁,故称南顿。西汉时设置为县,亦以此为名。晋惠帝时置南顿郡,治所在今河南项城市北五十里。

2 空桑:空心桑树。

3 殖种:一作“种殖”。

4 豚:小猪,亦泛指猪。

5 众犬吠声:随声附和,引申为真伪不辨。

6 翕(xī)赫:显赫、盛大之貌。

7 滂沱:充溢、丰盛之貌。

8 之:一版本无此字。

译文

南顿人张助,在田里种稻子,看见有一颗李子核,想拿起来扔掉。他回头看见一棵空心的桑树,树干中间有泥土,因此将李子核种在那儿,用剩余的水来灌溉它。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之中反而长出李树来,就互相转告此事。有一个患了眼痛病的人,在李树的树阴之下歇息,对树说:“李树神,你若能令我的眼疾痊愈,我就带一头猪来酬谢你。”眼睛疼痛本来是小病,也就自行痊愈了。结果,人们如众犬的吠叫声一样随声附和,说瞎子得以看见东西,远近都传开了,名气盛大。于是,到李树下面来祭祀的车马常常数以千百计,祭祀的酒肉多不胜数。事隔一年多,张助远行回来,看见这情景,惊讶地说:“此处哪有什么神灵呀?不过是我所种的李树罢了。”因此就将那李树砍掉了。赏析与点评本篇记述张助种李树,患眼疾之人误以为是灵验之树神,引来众人祭祀的故事。此故事早见于汉代应劭《风俗通义》卷十,其《李君神》条云:谨按汝南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殖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荫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尔。”因就斫也。干宝几乎全取其文,仅略修改字词。这印证了《搜神记》乃以搜罗前人或当时之奇异事迹为要,非作者虚构或创作,乃前人之记录或时人之口传。干宝一直相信有鬼神,《搜神记》之撰写多少为证明此点,本篇故事则比较独特,述说神灵的误传,以遏止人们的迷信。此故事发人深省:人们对神灵的迷信,可以仅仅起源于一次巧合和之后多次以讹传讹。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在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依然有不少百姓祭祀树木,相信树木是神灵的所在。如台湾地区阿里山的红桧大树,在枯萎之前已有近三千年历史,日本人便称之为“神木”。

卷六

本卷导读

本卷主要讲述奇特异常的征兆。古人认为征兆乃为预示将会发生的重大事情,如国家覆亡、城池沦陷、君主驾崩、权臣辞世、昏君诞生或妇人掌权等等。卷中提出各种精辟的论说,如妖怪乃精气依附物体而成(《论妖怪》);朝代的覆亡,从山丘消失的征兆可以得知(《论山徙》);战争的先兆,乃龟长毛、兔生角(《龟毛兔角》);昏君的诞生,会出现马化为狐的预兆(《马化狐》);而城邑沦陷,其征兆乃土地忽然增大,或陷入地底成为水泽(《地暴长》);民心不安,两龙争斗是征兆(《龙斗》);祖庙欠人祭祀,才会出现九蛇绕柱的景象(《九蛇绕柱》)。

本卷里的征兆多预示朝政及政治情况,如《马生人》、《龙现井中》、《马生角》、《人生角》、《白黑乌斗》等;也有预示篡夺政权及国家将亡的,如《人死复生》、《赤厄三七》、《赤壁黄人》等;还有预示君王权臣死亡的征兆的,如《树出血》、《孙权死征》等。

古人对未来可谓充满好奇之心,因而会从现有的奇异事情中推测未来,认为它乃上天让人预知未来的启示。奇异事情发生后,人们从中想到昔日的异象,因而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形成种种灵验的征兆。

此处选了《

女子化为丈夫

》、《

儿啼腹中

》、《

男子化女

》三篇作品予以分析,三者皆被古人视为奇怪的征兆,现代人则视为平常之事。第一篇,女人变成男人娶妻生子,古人认为乃妇人当政之兆。第二篇婴儿在腹中啼哭,古人视为妖怪,故生而不养它。第三篇,汉哀帝时有男子化为女子,嫁人生子,预示人一代而绝,后王莽篡位,汉平帝被毒害。女子化为丈夫12魏襄王十三年,有女子化为丈夫,与妻生子。京房《易传》曰:『女子34化为丈夫,兹谓阴昌,贱人为王。丈夫化为女子,兹谓阴胜阳,厥咎亡。』5一曰:『男化为女宫刑滥,女化为男妇政行也。』

注释

1 魏襄王十三年:即公元前三〇六年。魏襄王,是魏惠王之子,姓姬,氏魏,名嗣。

2 京房:字君明(前七七至前三七),西汉学者,专治易学,亦曾任魏郡太守,有《京氏易传》存世。

3 兹:此。阴昌:阴气昌盛。

4 厥:于是、乃。咎亡:因灾祸而导致灭亡。

5 宫刑:古代五大酷刑之一,又称腐刑。约始于商周时代,是一种阉割男性生殖器,破坏女性生殖机能的刑罚。

译文

魏襄王十三年,有个女人变成了男人,娶妻生子。京房的《易传》说:“女人变为男人,这是所谓的阴气昌盛,是地位低贱的人会做君王的征兆。男人变为女人,这是所谓的阴气胜过阳气,是因灾祸导致灭亡的征兆。”又有一种说法:“男人变为女人,是宫刑的施行太滥,女人变为男人,是妇人将会执行政务。”赏析与点评本篇记述战国时期女变男、男变女之异兆,预示阴气盛于阳气,卑贱之人成为君王,女人入朝执政。女变男的记述早见于班固《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其云:史记魏襄王十三年,魏有女子化为丈夫。京房《易传》曰:“女子化为丈夫,兹谓阴昌,贱人为王;丈夫化为女子,兹谓阴胜,厥咎亡。”一曰,男化为女,宫刑滥也;女化为男,妇政行也。《汉书》的记录,是引用《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的说法:“(魏襄王)十三年,张仪相魏。魏有女子化为丈夫。”至于“宫刑滥”三字,揭示了古代滥用宫刑的情况。古代以宫刑羞辱及处罚犯罪的臣子,太史公司马迁亦曾受此屈辱之刑。历朝宫中太监因受过宫刑,被视为半男半女,甚至被当作女性,故此云:男性化为女性,是宫刑太滥造成。古代重男轻女观念严重,女人若要执政或从军,要有男人的模样才能获得认同。“妇政行”指出女性拥有男性的权力,能执行政务及掌管朝政。在古人眼中,如斯的女性,与男性无异。古代女性地位低微,婢女及歌伎出身会被视为“贱人”(低贱之人)。能执管朝政的女性,古人视之为“贱人为王”。然而,《汉书》及《史记》皆没提及女子化为丈夫后结婚生子。未知干宝之述有何根据。女子变为男子,娶妻育儿,是不可思议之事。女人变成男人以后,能令妻子生育之事,即使在科技昌明的现代,如没有男性捐赠精子,也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女子本身是雌雄同体,即除了有女性的身体特征外,亦拥有男性的生殖器官。儿啼腹中12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阳方与女子田无啬生子。未生二月前,儿啼腹34中,及生,不举,葬之陌上。后三日,有人过,闻儿啼声,母因掘收养之。

注释

1 哀帝建平四年:即公元前三年。建平,西汉哀帝刘欣(前二七至前一)的年号。

2 山阳:古郡名,汉代设置,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方与:古县名,秦时设置,在今山东鱼台县北。

3 不举:不抚育、不养育。《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

4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亦泛指田间小路。

译文

汉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阳郡方与县的妇女田无啬生了一个孩子。出生前两个月,孩子就在母亲的腹里啼哭。等到将孩子生下来,田无啬不养育他,将他埋在田间的小路。过了三天,有人经过那里,听见那孩子的啼哭声。他母亲便将他掘出来,抱回去抚养。赏析与点评本篇记述山阳郡女子生育儿子的各种异常之事。异事之一乃田无啬未生孩子,而孩子在其肚内哭啼;二乃她埋葬孩子,三天后孩子竟然还活着。婴儿被埋三天仍然活下来,姑且不论三天没有饮食,能免于蛇虫鼠蚁的侵扰,已是奇迹。干宝所记之事,却非其杜撰,乃有史书为证。《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云: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阳方与女子田无啬生子。先未生二月,儿啼腹中,乃生,不举,葬之陌上,三日,人过闻啼声,母掘收养。《汉书》有所记,干宝录述之。孩子哭于腹中,埋三日而不死,实乃不可思议之事。据闻,现代科学家用4D超声波成像系统发现,婴儿在出生前数周已经会大哭,主要是婴儿感到不适所致。啼哭声有的可从母腹中听到,有的则能传至母亲耳中。而遭掩埋的婴儿,要想能够存活下来,所埋之处必定要有足够的空间,并保持空气流通,否则难以实现。男子化女123哀帝建平中,豫章有男子化为女子,嫁为人妇,生一子。长安陈凤曰:4『阳变为阴,将亡继嗣,自相生之象。』一曰:『嫁为人妇,生一子者,将复567一世,乃绝。』故后哀帝崩,平帝没,而王莽篡焉。

注释

1 哀帝建平:汉哀帝刘欣建平年间,即公元前六至三年之间。

2 豫章: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3 陈凤:方术之士,生平待考。

4 相生:五行学说术语,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循环不息,无穷无尽。

5 崩:即驾崩,皇帝、君王死亡称崩。

6 没:同“殁”,死亡、卒亡。

7 篡:古代特指臣子夺取君主之位,后泛指夺取。

译文

西汉哀帝建平年间,豫章郡有一个男子变为女子,嫁给人家做媳妇,生了一个儿子。长安的术士陈凤说:“(男人变为女人是)阳气变化为阴气、后继的子嗣将灭亡、自行滋生促进循环不息的征兆。”又一说:“嫁给人家做媳妇,生了一个儿子,暗示再过一代,便会断绝了世系。”故此,后来汉哀帝驾崩,汉平帝卒亡,而王莽就篡夺了帝位。赏析与点评本篇述一男子变为女子出嫁生子之异兆,预示西汉灭亡,王莽篡位。《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有相似的记述:哀帝建平中,豫章有男子化为女子,嫁为人妇,生一子,长安陈凤言此阳变为阴,将亡继嗣,自相生之象。一曰,嫁为人妇生一子〔者〕,将复一世乃绝。此记述正符合西汉的国运:汉哀帝刘欣在公元前一年驾崩后,因无儿子,其堂弟汉平帝刘衎(公元前九年至公元六年)在同年登位,却被王莽毒杀,时年仅十四岁。王莽改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帝,自称“摄皇帝”。三年后,转称“假皇帝”,迫五岁的刘婴禅让,正式篡夺汉朝帝位,改国号为“新”,建立短命的王朝。古人相信,不论男化为女,或天生是女性,都需要与男性结合,才能令阴阳调和,天地苍生才能得以繁衍下去。近年,西方社会流行同性婚姻合法化,广泛出现阳与阳、阴与阴之结合。以古人观点视之,这种做法违反了自然之道;以西方的“文明”角度观之,此称之为自由恋爱、平等婚姻权利。更甚的是,西方国家容许同性伴侣收养孩子,以及借精子或卵子生育,又容许借别人肚子生育孩子,颠覆了传统的家庭观念。此等“文明”,对以传统家庭为核心的国家而言,确实很难接受。

卷七

本卷导读

本卷全记述奇异之征兆,主要预示西晋历朝帝王的政治情况。如《开石文字》记述一石头的石纹裂成五匹马,上有文字,表示朝代兴替;而《西晋祸征》则从人的衣着预示晋朝君主弱而臣子骄纵放肆;又如《牛能言》记晋惠帝时牛能开口说话,乃国破家亡之凶兆;又如《败聚道》述破草鞋自行聚集在道路上,象征百姓疲困而聚众叛乱,断绝四方及堵塞王命。惠帝永兴元年(三〇四年),成都王司马颖军队扎营,矛戟及刀锋上皆有火光,预示他败亡(《戟锋火光》)。晋怀帝永嘉年间流行“无颜帢”的装束,预示国家分裂而百姓无脸活下去(《无颜帢》)。晋元帝太兴年间,士兵用红囊来缚发髻,预示大臣侵犯君王(《绛囊缚》)。

此处选《吕学不会》一篇做分析。晋愍帝时,县吏妻产下连体女婴,内史吕会认为,连体婴乃“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吉兆。有见识之人笑他对不知道之事妄加评论。古人多视连体婴为妖怪征兆,今人则明白个中缘故,已不足为怪。

吕会不学

1234晋愍帝建兴四年,西都倾覆,元皇帝始为晋王,四海宅心。其年十月5二十二日,新蔡县吏任乔妻胡氏年二十五,产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腰以67上,脐以下,各分。此盖天下未一之妖也。时内史吕会上言:『按《瑞应图》8910云:「异根同体,谓之连理。异亩同颖,谓之嘉禾。」草木之属,犹以为11瑞;今二人同心,天垂灵象。故《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休显12见生于陕东之国,盖四海同心之瑞。不胜喜跃,谨画图上。』时有识者哂之131415。君子曰:『知之难也。以臧文仲之才,犹祀爰居焉。布在方册,千载1617不忘。故士不可以不学。古人有言:「木无枝谓之瘣,人不学谓之瞽。」18当其所蔽,盖阙如也。可不勉乎?』

注释

1 建兴四年:即公元三一六年。建兴,晋愍帝司马业的年号。

2 西都倾覆:西都,即长安。建兴四年,前赵的刘曜攻打长安,切断了长安的粮食运输,晋愍帝被迫投降成为俘虏,长安为前赵占领,故有“西都倾覆”之言。

3 元皇帝:即东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乃司马懿玄孙,承父之爵为琅邪王。建兴五年(三一七),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得贵族支持称晋王,翌年即位为帝。

4 宅心:归心,心悦诚服地归附。

5 新蔡:县名,今河南新蔡县,地处淮河流域。据悉新蔡乃秦时设置,王莽时期一度改为新迁县,东汉时恢复旧名。

6 未一:亦作“未壹”,即未统一、没有统一。

7 内史:古官名。西汉诸侯王国置内史,专掌民事,若郡之有太守,历代沿用设置。晋代以内史行太守之职,各诸侯国改为郡,复称太守。

8 《瑞应图》:古书名,推断其内容乃灵异嘉祥之记录或祥瑞征兆之说明,今已失传。

9 异亩同颖:亩,《宋书·五行志》版本作“苗”,指不同禾苗而合长成的禾穗。颖,即穗。指禾各生一茎,而合为一穗,即不同茎生的禾苗合长成一禾穗。古人相信,异亩同颖有“天下和同”之象。

10 嘉禾: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古人相信异茎同穗之禾穗,有天下和同之吉兆,故此,大凡此种禾穗,皆称“嘉禾”。嘉禾,后来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

11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出自《易经·系辞上》,指二人同心协力,能弄断坚固的金属。

12 休显:本指荣耀、显赫,此处指吉祥物象。陕东之国:古地名。陕,疑指陕陌,今河南陕县西南,故陕陌以东地区称为陕东,以西地区则称陕西。据说周成王时期,以陕之东归周公姬旦(其封地在周,在今陕西省宝鸡市,故称周公),陕之西归召公姬奭(其封地在召,在今陕西省扶风县,故称召公)治理。

13 哂(shěn):讥笑。

14 臧文仲:春秋时鲁国大夫,姓姬,氏臧,名辰,尊称孙辰,故称“臧孙辰”。卒后谥“文”,后世称“文仲”,故又称“臧文仲”,以贤良著称。

15 祀爰居:祭祀爰居鸟。臧文仲祭祀爰居鸟,被孔子评为不智。爰居,海鸟名。据悉爰居之状大如马驹,又名杂县。汉元帝时,琅邪有此鸟。

16 瘣(lěi):一种树木的病,尪伛瘿肿无枝干。木病无枝,谓之瘣。

17 瞽(ɡǔ):盲、瞎。

18 盖:古通“盍”,何不。此处作发语词,表示大概、如此。阙如:存疑不言,空缺不书。

译文

晋愍帝建兴四年(三一六),西都长安被人攻占,晋元帝司马睿成为晋王,四海归附而天下一心。新蔡县县吏任乔的妻子胡氏时年二十五岁,十月二十二日,胡氏生下两个女儿:她们脸部相向,腹部及心脏的位置连在一起,由腰以上,肚脐以下,各自分开。这是天下还没有统一的妖邪征兆。当时,新蔡县的内史吕会却上书说:“据《瑞应图》所说:‘不同根而合长成同一枝干,叫作连理。不同茎的禾苗合长成同一禾穗,叫作嘉禾。’草木之类,尚且看作吉祥征兆;而今两个人有同一颗心,是上天降下来的灵异象征。所以《周易》说:‘只要二人同心协力,其协力之锋利之处足以切断金属。’吉祥征兆之物出现于陕陌以东的地方,大约是四海一心的祥兆。我非常喜悦雀跃,谨将两女孩画成图像呈上。”当时有见识的人都讥笑他。君子说:“知晓事理是多么的困难呀。像臧文仲那么有才识的人,尚且去祭祀爰居鸟。此事记载在典籍简牍之中,千年以来没有被人遗忘。为此,士人不可不学习。古代有人说过:‘树木没有枝干的称之为瘣病,人不学习而称之为盲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大概该留空不言,可以不用勉强而为吧?”赏析与点评本篇记述西晋时新蔡县县吏任乔妻子生连体女婴之事。故事亦见于南朝梁沈约(四四一至五一三)等撰《宋书》卷二十四。其《五行志》云:晋愍帝建兴四年,新蔡县吏任侨妻胡,年二十五,产二女,相向,腹心合同,自胸以上,脐以下,各分。此盖天下未一之妖也。时内史吕会上言:“案《瑞应图》,异根同体谓之连理,异苗同颖谓之嘉禾。草木之异,犹以为瑞,今二人同心,《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嘉征显见,生于陕东之国,斯盖四海同心之瑞,不胜喜踊,谨画图以上。”时有识者哂之。从记录所知,吕会乃一愚昧的内史。古代的科技及医学不发达,纵使人们不明白连体婴乃胎儿发育不正常所致,也不会视之为吉祥之兆。吕会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解说连体女婴之事,难免为有识之士取笑。吕会之所以如此做,有讨好刚称晋王的司马睿之嫌,尤其文中有“嘉征显见,生于陕东之国,斯盖四海同心之瑞”之句。吕会认为吉祥的征兆已显现,是出现于陕陌之东的地方,是四海同心的吉兆。然而,“陕东之国”究竟是指什么地方?《晋书》卷五《孝怀帝孝愍帝纪》云:建兴元年夏四月丙午,奉怀帝崩问,举哀成礼。……五月壬辰,以镇东大将军、琅邪王(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大司马、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陕西诸军事。“陕东之国”乃司马睿管治的地区,故《搜神记》有“休显见生于陕东之国”之句;而《宋书》有“嘉徽显见,生于陕东之国”之语,疑指司马睿管治的地方有吉祥之兆,暗示他乃天命所归,令四海同心,故得称晋王。其后他即位为帝,史称晋元帝。现代科技虽然发达,然而由于环境受到种种严重的污染,加上食物基因改造问题,令发展中国家的夫妇不时诞下怪婴。连体婴儿之出生,更在报纸中屡见不鲜,有的连体婴儿成功分割成二人,有的却在分割后先后死亡;有的强者活下来,弱者死去。例如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深圳儿童医院成功为女婴庞书雯、庞书婷分割相连的肚脐及腹腔。被古人视为妖怪征兆之“怪婴”,现今依然存在。

卷八

本卷导读

本卷记述远古五帝至晋代朝代盛衰兴亡更替的梦卜预告,也述及帝王的事迹。由远古帝王虞舜的登位,至商汤之求雨泽民;周文王得姜太公,武王过黄河伐纣,皆一一涉及。最后论及汉代刘姓皇帝至晋代司马氏取替天子。

记述帝王事迹的,如《舜得玉历》、《

汤祷桑林

》、《吕望钓于渭阳》、《武王平风波》等。讲述有关帝王的梦卜预告的,有《孔子夜梦》、《赤虹化玉》等。简述春秋至晋代盛衰兴替的种种梦告征兆,有《陈宝祠》、《刑史子臣说天道》、《

荧惑星预言

》、《戴洋梦神》等。

本卷所述朝代帝王之更迭,天命既定,人力不可改变;人之兴衰成败,亦有命数,各种梦卜预告,一一应验。

此处选了《汤祷桑林》、《吕望钓于渭阳》及《荧惑星预言》三篇。《汤祷桑林》讲述商汤因天下大旱而以己之身作祭品,向上天祷告,得大雨润泽天下。商汤为民请命,自我牺牲,十分值得欣赏。《吕望钓于渭阳》述周文王打猎,占卜云其得帝王师,结果遇渭水垂钓的姜子牙——吕望。而吕望助周天子建立天下,功不可没。《荧惑星预言》写三国吴景帝孙休时期,有火星小孩预示三国之权将归于司马氏,此篇被认为乃中国文学史上有关火星人言行的最早记述。汤祷桑林12汤既克夏,大旱七年,洛川竭。汤乃以身祷于桑林,剪其爪发,自以34为牺牲,祈福于上帝。于是大雨即至,洽于四海。

注释

1 汤:即商汤。子姓,名履。商族部落首领,趁帝桀之无道,起兵攻夏,放逐夏桀,建立商朝。克:战胜、攻下。

2 洛川:古称雒水,即今河南之洛河。其源出陕西安边县东南白于山,东南流经保安、甘泉,南流入富县,纳沮水,又会合渭水,东流入黄河。

3 牺牲:本指供祭祀的全体纯色牲畜及供盟誓、宴会用的牲畜,此处泛指祭品。

4 洽:沾湿,浸润。四海:古代以九州代称中国,九州说法不一,有以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为九州。古人相信九州之外四周环海,分别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故此,四海泛指天下。

译文

商汤战胜夏桀以后,连续大旱了七年,洛河也干涸了。商汤便亲自在桑林里祷告,他剪掉了自己的指甲、头发,将自己身体的组成部分作为祭祀的物品,向上帝祈求福佑。于是大雨立即降下,滋润了天下四海。赏析与点评本篇记述商汤战胜夏桀而通达神灵以求雨之事。此故事源于《吕氏春秋》

卷九

《季秋记·顺民》之记述。其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史书《吕氏春秋》之记录比《搜神记》较为详尽。如商汤以己身为祭品,以献于苍天,向上帝求雨的情景,史书记录商汤之言:“我一人有罪过,不要祸及万人。万人有罪过,也只是因为我一人。请不要因我一人不聪敏,而使上帝鬼神伤害人民百姓的性命。”为此,他剪发剪甲,以己之身体为祭品,向天上的帝王祈求福荫。百姓为他的举动而感动喜悦,雨水倾盆而下。身为一国之君,能放下身段,为民祈福,如斯的君主古今有几人?商汤一人承担万人之罪,求上帝宽恕,又愿意以己之身作祭品,求得上帝怜悯。如斯救苦救难的气魄、自我牺牲的精神,在西方的耶稣基督身上也可找到,但商汤的事迹,却比耶稣基督的牺牲早近一千六百多年。现今不少新兴国家的领导层贪婪腐败,只为自己及亲属谋私利,天天过着奢华的生活,却漠视人民的疾苦。莫说要贪官以己之身为百姓祈福,只要求他们不贪百姓之财,不为一己之私而残害百姓,或许已等于取其性命。商汤与贪官污吏之差异,可见于商汤被传颂至今,而贪官污吏则遗臭万年。荧惑星预言1234吴以草创之国,信不坚固,边屯守将,皆质其妻子,名曰『保质』。56童子少年以类相与娱游者,日有十数。孙休永安二年三月,有一异儿,长7四尺余,年可六七岁,衣青衣,忽来从群儿戏。诸儿莫之识也,皆问曰:『尔谁家小儿,今日忽来?』答曰:『见尔群戏乐,故来耳!』详而视之,眼有8光芒,爚爚外射。诸儿畏之,重问其故。儿乃答曰:『尔恐我乎?我非人也,910乃荧惑星也。将有以告尔:三公归于司马。』诸儿大惊,或走告大人,大人驰往观之。儿曰:『舍尔去乎!』耸身而跃,即以化矣。仰而视之,若曳一1112匹练以登天。大人来者,犹及见焉。飘飘渐高,有顷而没。时吴政峻急,131415莫敢宣也。后四年而蜀亡,六年而魏废,二十一年而吴平,是归于司马也。

注释

1 草创:开始兴办、创建。此处指新建之意。公元一九五年,孙策据江东,其弟孙权于二二〇年称吴王,二二九年称帝,建立吴国,与曹魏、刘蜀两国鼎足而立。

2 边屯:指戍边屯田。

3 质:抵押品、人质。此处作动词用,意为当作抵押,作为人质。

4 保质:担保人质。三国时,边将屯守,规定留其妻子于后方,以为人质,称“保质”。

5 相与:本指相处、相交往,此处指共同、一道、互相。

6 永安二年:即公元二五九年。永安,三国吴景帝孙休(二三五至二六四)年号。一作“永安三年”。

7 衣青衣:穿青色的衣服。第一个“衣”,本指衣服、衣着,此处作动词用,穿着之意。

8 爚爚(yuè):光彩耀目貌。

9 荧惑星:古代指火星。因为隐现不定,令人迷惑,故而得名。荧惑星之出现,在古代象征国之将亡,天下易主。

10 三公:古代朝廷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此处的“三公”,借指魏、蜀、吴三国之最高权力。

11 练:洁白的熟绢。

12 峻急:严酷、严厉。

13 蜀亡:蜀国为曹魏攻占,亡于公元二六三年,距永安二年(二五九)刚好四年。

14 魏废:曹魏为司马昭及司马炎两父子篡夺,魏国废于公元二六五年,距永安二年(二五九)正好六年。

15 吴平:孙吴为司马家所灭,国亡于公元二八〇年,距二五九年正好二十一年。

译文

因为吴国是新建立的国家,朝廷对人的信任还不坚固,戍边屯田的将领,都要将自己的妻儿作为人质留在京城,名叫“保质”。这些儿童少年,因同为人质而在一起耍乐游玩,每日有十多个人。吴景帝孙休永安二年三月,有个奇异的小孩,身高四尺多,年约六七岁,穿着青色的衣服,忽然走来跟着这群小孩游玩。孩子们都不认识他,都问他说:“你是谁家的小孩,为何今天忽然到这里?”他回答说:“我看见你们成群结队地嬉戏耍乐,所以就来了。”众孩子聚在一起打量他,见他的眼睛有光芒,光彩耀目而外射。各个孩子都害怕他,再次问他来这儿的缘故。那孩子就回答说:“你们害怕我吗?我不是人呢,而是火星。我有件事要告诉你们:魏蜀吴三国的最高权力将归于司马氏。”各个孩子大吃一惊,有的跑去告诉大人,大人赶去看那小孩。小孩说:“我要舍弃你们走了!”便纵身一跃,立即不见了。他们仰头望他,看见他好像拖着一匹白绢升上了天空。来到的大人,正好赶得及见到这情景。白绢飘飘荡荡地越飘越高,一会儿就不见了。当时吴国的法政管治十分严厉,没有人敢宣扬此事。其后过了四年,蜀国灭亡;过了六年,魏国被废黜;过了二十一年,吴国遭平定,政权果然是归于司马氏。赏析与点评本篇记述火星化身小孩下凡,预言三国政权将归于司马氏之事。沈约《宋书》卷三十一《五行二》亦有相近的记录,更引用了干宝的评论:孙休永安二年,将守质子群聚嬉戏,有异小子忽来,言曰:“三公锄,司马如。”又曰:“我非人,荧惑星也。”言毕上升,仰视若曳一匹练,有顷没。干宝曰:后四年而蜀亡,六年而魏废,二十一年而吴平,于是九服归晋。魏与吴、蜀,并为战国,“三公锄,司马如”之谓也。由此可见,《搜神记》被视为历史的补充记述,正史亦引用其内容。除了《宋书》,南朝宋国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孙皓传》时,亦以干宝此文作补充:《搜神记》曰:吴以草创之国,信不坚固,边屯守将皆质其妻子,名曰保质。童子少年,以类相与嬉游者,日有十数。永安二年三月,有一异儿,长四尺余,年可六七岁,衣青衣,来从群儿戏,诸儿莫之识也。皆问曰:“尔谁家小儿,今日忽来?”答曰:“见尔群戏乐,故来耳。”详而视之,眼有光芒,爚爚外射。诸儿畏之,重问其故。儿乃答曰:“尔恶我乎?我非人也,乃荧惑星也。将有以告尔:三公,司马如。”诸儿大惊,或走告大人,大人驰往观之。儿曰:“舍尔去乎!”竦身而跃,即以化矣。仰面视之,若引一匹练以登天。大人来者,犹及见焉,飘飘渐高,有顷而没。时吴政峻急,莫敢宣也。后五年而蜀亡,六年而晋兴,至是而吴灭,司马如矣。观此注释,文辞虽略加修改,内容却相同,已可肯定《搜神记》在史学上的价值和贡献。现代酷爱探秘之士以干宝此文探究晋代是否已有火星人出现。若获得证实,则中国人可能是最早与火星人接触的人类,而中国亦可能是最早记录火星人行迹的国家。可是,三国时代距今约二千年,要查证只有文字记录的古代之事,确实不容易。卷九

本卷导读

本卷记述由汉代至晋代预示未来的奇异怪事:或富贵发迹,或死亡受狱,或子孙兴旺,或遭遇不测。预示子孙兴旺、荣耀富贵的如《应妪见神光》之儿子显赫兴旺,《张颢得金印》之官至太尉,《何比干得符策》之子孙发迹等。预示遭遇不测、有杀身之祸的如《狗啮群鹅》之翟氏三族被诛,《诸葛恪被杀》之诸葛恪出门前被狗咬衣服,《贾充见府公》之曹充家族败亡等。预示国家破亡的如《公孙渊家数怪》之家中诸类怪事。还有因未酬神而被惩罚致死的,如《庾亮受罚》之遇怪物而病死。

此处选《

张氏传钩

》做导读。故事云张氏因得鸠鸟飞入怀变为金钩,持金钩而子孙大富。蜀地商人以高价贿赂张家婢女,盗得金钩,却多次遭逢贫穷困厄,只好将金钩送还。故事揭示富贵乃天赐,而非己之力能为;苟非己之财物,实得而无所用。张氏传钩1京兆长安有张氏,独处一室,有鸠自外入,止于床。张氏祝曰:『鸠来,23为我祸也,飞上承尘;为我福也,即入我怀。』鸠飞入怀。以手探之,则不知鸠之所在,而得一金钩。遂宝之。自是子孙渐富,资财万倍。蜀贾至长安,闻之,乃厚赂婢,婢窃钩与贾。张氏既失钩,渐渐衰耗。而蜀贾亦数罹穷厄,4不为己利。或告之曰:『天命也,不可力求。』于是赍钩以反张氏,张氏复昌。5故关西称『张氏传钩』云。

注释

1 京兆:古代京师长安及附近地区的合称,是属郡级的行政地区。汉代称“京兆尹”,三国时称“京兆郡”。治所皆在长安(今西安)。

2 承尘:藻井、天花板。

3 鸠:鸠鸽科部分鸟类的统称,有雉鸠、祝鸠、斑鸠等。

4 赍(jī):把东西送给别人。反:同“返”。

5 关西:古时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

译文

京兆长安县有一个姓张的人,独个儿居住在一间屋子里;一天,有一只鸠鸟从外面飞了进来,停驻在他的床上。张氏祝祷说:“鸠鸟飞进来,若是为我带来灾祸的,请飞上天花板去;若是为我带来福祉的,请飞入我的怀里来。”鸠鸟就飞入了他的怀抱里。他用手去摸它,鸠鸟却不知到哪儿去了,反而摸到了一个金钩。于是,他将金钩当成珍宝收藏起来。自此以后,他的子孙日渐富裕,资金财产增加了万倍。蜀地有一个商人来到长安,听闻了这件事,于是用了很多金钱财物贿赂了张家的婢女,婢女就偷了金钩给那商人。姓张的一家失去金钩以后,财产渐渐地耗尽,衰败起来。而蜀地商人亦多次遭遇贫穷困厄,金钩并没有为他带来利益。有人告诉他说:“这是天命,不可用人力求得。”于是他将金钩送还给张氏,张氏家族又再次兴旺昌盛起来了。所以,关西地区的人称金钩为“张氏传钩”。赏析与点评本篇记述长安张氏得鸠入屋,化为金钩,以致日渐富贵之事。《法苑珠林》是唐代道世所著的一部佛教典籍,以弘扬佛法为宗旨,其卷五十六简述了此故事:晋长安有张氏者。昼独处室。有鸠自外入止于床。张氏恶之。披怀而祝曰。鸠尔来。为我祸耶。飞上承尘。为我福耶。来入我怀。鸠翻飞入怀。乃化为一钩。从尔资产巨万。与此同时,唐代欧阳询(五五七至六四一)主编的《艺文类聚》卷九十二《鸠》亦引用了干宝的记述。京兆长安有张氏,独处室,有鸠自外入,止于床。张氏祝曰:鸠来,为我祸也。飞上承尘,为我福耶,来入我怀。鸠飞入怀,以手探之,则不知鸠之所在,而得一金带钩,是后子孙过盛,有为必偶,赀财万倍,蜀客贾至长安中,闻之,乃厚赂婢,婢窃钩以与蜀客,张氏既失钩,渐渐衰耗:而蜀客亦数罹穷厄,不为己利。或告之曰:天命也。不可以力求,于是赉钩以反张氏,张氏复昌,故关西称张氏传钩云。欧阳询以分类之法,将干宝此文纳入《鸟部·鸠》项,与《礼记》、《列子》、《说苑》、《风俗通》等典籍之篇章同等。由此可见,干宝之文不被欧阳询视作神怪之作。鸠鸟仿如天神的使者,飞入张氏怀里,化为金钩,金钩带来财富,又庇佑了积德存福的张家,令其世代昌盛繁荣。如此幸福的故事,仿如美丽的童话。《搜神记》吸引人之处,乃其集史实、神话、传说及童话于一身。

卷十

本卷导读

本卷主要述说不同人物在梦境中所见的奇怪异事,预示未来之荣耀或生命之终结。预示未来的荣耀的如《和熹邓皇后梦》之登梯摸天、《蔡茂梦》之见禾苗生于大殿屋梁等。预示好坏参半的未来的如《张奂妻梦》之梦见官印登楼唱歌。预示生命终结的如《汉灵帝梦》之被汉桓帝斥责、《吕石梦》中北斗星神派马匹迎接、《谢郭同梦》中被水神斥责而堕水身亡等。

此处选了三篇,皆善良之人得上天庇佑,或生下出色的孩儿,或得金钱而富贵,或因孝义而续亲人之命的故事。

一乃《

孙坚夫人梦

》,写孙坚夫人吴氏梦月入怀而生孙策,再次怀孕则梦日入怀。孙坚认为此乃子孙兴盛旺极之吉兆。

二乃《

周擥啧梦

》,云家贫的农夫周擥啧夫妇,得天公怜悯,获借张车子的千万钱,待张车子出生后才归还。后来周家的佣人张氏未婚生子,因在放车子的屋下生产,故名孩儿为张车子,周氏夫妇乃知是偿还千万金钱的时候。

三乃《

徐泰梦

》,述徐泰由叔父徐隗抚养成人,叔父抱病在床,他在旁悉心照料。夜梦二人乘船而来,宣告叔父该死,徐泰向二人叩头求情,终得怜恤而以同乡人张隗代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