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治国 女德为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9 21:27:07

点击下载

作者:陈静瑜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齐家治国 女德为要

齐家治国 女德为要试读:

前言 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

古人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世出世间的复杂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教学。当今世界动乱,其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丧失。家庭就如同一棵大树的树叶,树叶得不到养分就会腐坏、枯萎;大树的生命正是要仰赖树叶去吸收阳光、水分及各种养分,才能长得繁茂健壮,绿叶成荫。而今社会家庭教育丧失了,儿女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得尊敬长辈,于是必定随顺烦恼习气,胡作妄为,危害社会,社会何时方有安宁之日呢?

在中国历史上,周朝享国最为悠久,达八百年之久。周朝之所以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得力于周朝的三太: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母亲太任以及他的夫人太娰。三太都是厚德载物的圣人,她们教导出来的文王、武王、周公,都是德传万世的圣贤,周家所积累的德行非常深厚,才得以享国八百年,这都是得力于三位贤德母亲的教导。所以后世称妻子为“太太”,根源就在此地,正是希望妻子都能够学习太姜、太任、太姒,把儿女培养成为圣人贤人。印祖说:“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盖以母教为本也。”三太的行持,正是后世女子最好的典范。

谚语常说:“大道肇端乎夫妇。”此话义理深远无比。古礼男女结婚,婚礼非常之隆重,亦非常之繁琐。这是因为两个人的结合,并不是二人自己的事情,而是与整个社会国家,乃至虚空法界均有密切关系,因此需慎重其事,不可草率。两个人结婚,在家庭中是对祖先及后裔负责任;在社会上需对社会、国家负责任,要知道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兴衰,与婚姻家庭有密切关系。夫妻就如同大树上的一片树叶,树叶健康,树木才能壮大,若是枝叶败坏,对整棵大树的生存就构成伤害。婚姻是道义的结合,应明了圣人之大道,并各尽本分的义务,方为道义。

中国自古以来最为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否有前途,是否能够兴旺,完全取决于家教。然而当今做父母的本身就没有受过好的家庭教育,虽生育儿女,却不知如何教导儿女,于是孩子长大后叛逆、反叛成性,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教育的第一件大事,即是教导人们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此即是伦理的教育: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妇关系、朋友关系、君臣关系。中国人将伦理教育分成五大类,即是五伦。五伦维系着虚空法界的秩序,这个道理只有圣贤之人方能究竟明了,因此他们的生活正是在“替天行道”。

从前婚姻是道义之结合,现今婚姻是男女之乱爱,把伦理道德全部都破坏了,根本既已动摇,社会哪有不动乱的道理?当今之世,婚姻观念异常淡薄,离婚率很高,离婚给儿女造成的伤害,是极其严重的。离婚家庭的儿女身心发育不正常,将来必然会危害社会、危害国家,这个罪业极重,夫妇都要背负因果责任!现代人不懂得自爱,如何能够爱别人呢?

今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是利害,利害必然无法维持长久。专门看别人的过失,看别人的缺点,天下没有一个是好人。何为善人?善人专看别人的好处,专看别人的善处,而不记别人的缺点,天下人人都是好人。因此夫妻应懂得这个道理,彼此多看对方的善处与好处,婚姻才不会破碎。离婚都是因为天天看对方缺点而造成的,所以一定要把念头转变过来,这就要靠教育。这是社会国家的根本大事,也是整个社会动乱不安的根源所在。

印祖对这个问题责备得很重,谈到现代妇女离开了家庭,成为职业妇女,在社会上跟男人去竞争,要当女强人。虽然这一代可以做女强人,但是因为自己没有时间去教导儿女,下一代就完了。像唐朝武则天过年的时候想要看牡丹,而牡丹是在三、四月才开花,正月不可能开放。为了迎合她的旨意,人们就把牡丹放到温室之中去培养,用三、四月时候的温度与气候,强迫牡丹提前开放。于是在正月初一时,宫廷之中就有许许多多的牡丹花迎春怒放。但是这种花一生只开一次,以后就永远都不会再开花。今天妇女在社会上去争权、争地位,就如同违逆时节而开放的牡丹花一样,自己这一代无比的荣耀,但是后代就没有了。所以印祖说,社会的安危,女人负一大半的责任。

女人本分的职责,只要好好相夫教子,纵使自己能当总统,也不要去做,要让丈夫去做,让儿子去做。妇女要为国家社会培育人才,这才是她的大功大德。如果女人把自己本分的职责丢掉,而去搞分外的事情,社会焉能不乱?古人所说的道理,能够带给社会长治久安,只有真理才能够永传不绝,若不是真实的道理,传不了几代就隐没而不彰了。

所以印祖说:“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反观现代的天下、国家,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现在的年轻人、下一代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内容堪忧。现代的父母为了外出谋生赚钱,而疏忽了儿童教育,使得孩子自幼就接受网络及电视的熏染,学习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从而出现儿女杀害父母、兄弟互相残杀案件。此类案件比比皆是,不绝于耳,使全社会都生活在忧虑不安的氛围中,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可知下一代的教育无比重要。

印光大师说:“而教女尤为重要也。以有贤女,方有贤妇贤母,贤母所生之儿女,皆为贤人。”在中国有一位刘芳女士,她曾经在企业家论坛上做了一个报告,谈到如何做一位贤女、贤妇和贤母,她的报告非常感人。她以自己的身教言行,相夫教子,不但是助夫成德,而且把儿女都培养成为贤人。

而今静瑜老师,开风气之先,在中华大地上,把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的女德教育,切实落实在生活上,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宣演东汉班昭的《女诫》,使女德教育蔚然成风,影响至为深远。其敬慎卑弱、温婉贤淑的风范与行持,诚为后世女子学习效法之典范。于此世衰道微的当今之世,此乃扶挽狂澜的至善之举。诚愿天下女子,至诚效法古今的贤妇贤母,落实女子德、言、容、功四行,敦人伦,尽本分,如此世界家国之长治久安,则可指日而待也。开吉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一日

《女诫》原文

原序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是以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至免耳。吾性疏愚,教导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加训诲。惧失容他门,取辱宗族。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偿,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因作《女诫》七篇。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宜,俾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卑弱第一

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不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净自守,无好戏笑;节斋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免哉!夫妇第二

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重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者,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以此为则哉!敬慎第三

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尫,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如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为妇之大礼也。夫敬非他,持久之谓也;夫顺非他,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行。妇行第四

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技巧过人也。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时然后言,不厌于人。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宾客,是谓妇功矣。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乏无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专心第五

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违,夫故不可离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曲从第六

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是,而尔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和叔妹第七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己也。舅姑之爱己,由叔妹之誉己也。由此言之,我之臧否毁誉,一由叔妹。叔妹之心,不可失也,人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于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故室人和则谤掩,内外离则过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叔妹者,体敌而分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授。使徽美显彰,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耀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愚蠢之人,于叔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欤。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知斯二者。足以和矣。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此之谓也。

学习《女诫》的意义

亲爱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能有这样殊胜的因缘,大家一起来学习《女诫》,真的是非常感恩。女德,可能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听起来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我记得前两天有一位老师还问我说,什么叫女德?

女德是什么呢?女德就是女子的道德品行。在今天的社会里,可能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个话题,更多的人是关注如何赚钱,如何提高自己在社会的名望、地位。女子多关注于自己的家庭是否更幸福,生活指数是否更高,但是这些幸福源泉却没有人去注意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祖先给了我们淳淳良善的女德的道德教育,这就是女子如何能够获得生活幸福的源泉。

我在这几年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心得,也多次在论坛和讲座中和大家分享。应很多朋友的邀请,我来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女诫》。《女诫》是一部只有1800多字的小册子,是东汉时期班昭专门对女子写的一部道德教育的书,是我国最早的女德教育的教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其实是很重视女子的素质教育的。为什么呢?因为有这样的话——“王化出自闺门”。“王”是国王的王,“化”是教化的化。一个国家的教化出自于闺门,闺门是女子的出入的门户。“家利始于女贞”,家里要是有利,始于女子的贞德。所以自古以来,有贤才,得先有贤子;有贤子呢,得先有贤母;有贤母,得先有贤女。归到根上,还是母亲,母亲很重要。那么好母亲是怎么来的呢?是教出来的。在今天的社会中,为什么会忽视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第一讲我们来探讨学习女德的重要意义,我从三方面来跟大家分享。第一个问题就是现代的女子不明白自己的本分是什么。所谓“敦伦尽分”就是女子在社会上,在家庭里,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责任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她自己不晓得,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怎么做。所以《易经》上有一句话,“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义也”。这句话现在很少有人提,但是它就指出了男女的不同,就是在传统文化的五伦关系中,第一伦“夫妇有别”。那“别”在哪呢?就别在《易经》里指出来的这句话,一个在于“外”,一个在于“内”。外,由男子来承当,是指男子在外承担一家的经济重担;内,由女子承担,由女子培养家族的下一代传人。而内比外更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女子的使命是是“相夫教子”。“相”是帮助的意思,就是要助夫成德,要把先生的德行给助长起来。我们要想一想,自己要是没有德行的话,怎么能够去成就别人的德行呢?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你自己都还不知道,还是懵懵懂懂的,怎么能知道别人的问题所在呢?更别说去指导别人了。教子就是善教儿女。两个比较起来,“教子”比“相夫”还要重要。什么叫“相夫”呢?什么是善教儿女呢?我们现在也在教,但是把儿女都教成什么样子了呢?将来长大父母头疼,进到学校老师头疼,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如何叫善教呢?首先我们要有教育的能力,自己要有道德、要有学问。所以一个女子的使命,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个“别”是非常重要的,“内”比“外”还要重要。像一个国家一样,可以没有对外的交往,但是绝对不可能没有对内的管理。家庭是这样,社会呢?国家呢?都是这样。《易经》后面紧接着这句话是“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说家庭要有威严的家长,那就是父亲和母亲。在一个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妇,他们之间的关系,要依据伦常而行,只有这样家风才会端正。家风要是端正了,那么天下也就安定了。这句话里有很深很深的含义,也包含了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其实是很简单的,我经常跟人说就是四个字,一个“五伦”,一个“五常”。“五伦”是让你明白,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五种关系,所有的关系都不会出离这五种。“五常”是自己修行的五个根本。“五伦”第一个是父子有亲,第二个是长幼有序,第三个是夫妇有别,第四个是君臣有义,第五个是朋友有信。“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我们一条条来看。首先,我们说说什么叫父子有亲。亲的含义是“没有分别的”。这种“没有分别”里面说明了什么呢?是父与子之间的感情是不讲任何条件的,这是一。第二,父与子之间的情意是要理智的,是要有智慧的。我们现在是不讲条件,比如说父亲很有钱,可以无条件的地给儿子买很多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但是他是没有智慧的,不依据理智的,完全是依据情感的。这种对孩子的溺爱,完全放纵了对孩子的教育。所以传统文化里讲的古代的“父子有亲”,它有很深很深的含义。如何把这个学透了,也就能够明白什么叫“父慈子孝”。父亲怎么慈,母亲怎么慈,我们在后面的《教子篇》里会讲到。“慈爱要不至于姑息”,就是不要放纵;“严厉要不至于伤恩”,对孩子太严不要伤了恩情。现代人不学习,没有智慧,把握不好分寸尺度,这个就比较麻烦。

第二个是长幼有序。长幼有序讲的是在家里,兄弟姐妹之间有怎么样的伦理的顺序,正如《弟子规》里讲的“兄道友,弟道恭”,要守住自己的本分。

第三个是最重要的,就是夫妇有别,夫妇有别实际上讲的是夫义妇听。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女德教育里曾经有这样的一段话,形容女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治天下首正人伦”,就是想把天下都管理好,就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摆正了。“伦”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正人伦”要首正夫妇,也就是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五种关系里最重要的一种。这个关系要是明确了、摆正了,其他的关系都很好正,它是核心。正夫妇这一伦,要首正女德。也就是说在夫妻关系之间女子起到更关键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在家里不安定的、闹事的、抱怨的、挑起是非的、主动要离婚的,女子为数不少。女子要是心很定,家里就会比较太平,像一个定海神针一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夫义妇听也是夫妻关系中最重要的。听是“从”的意思。但是现代社会,有些人一提起古代的女德,第一概念就是女的要“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个不好,压抑女权,对女人不平等,一棒子就打死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去了解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当然的地认为它错了。在古代的女子教育中,听是在义以后,也就是说“夫义,妇才听”。丈夫义表现在哪里呢?对妻子有情义、对朋友有道义、对父母有恩义,在情义、道义、恩义上,都能够遵循祖先的教诲去行事,都能够“有仁、有义”。所谓“仁爱、仁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到自己就能够想到别人。“义者,循礼也”。循是遵循、符合,就是做事情是符合道理的,而不是依据自己的感情来行事的。在这种情况下,做妻子的要完全去听从先生,去辅佐他在外面成就事业,在家里帮助他教育好后代,以承续他的事业。否则先生忙乎了一生,到第二代就没有人了,你是帮助他家里培养接班人的,这个就很重要。这种情况下,作为妻子,怎么可能没有地位呢?怎么会得不到丈夫的尊重呢?这是不可能的。先生对自己事业接班人的教育者、管理者一定会非常重视的、一定会非常尊重的。你说的话丈夫是要考虑的,因为这会影响他后续的事业。所以在一个家里面,如果把夫妻关系搞明白了,搞清楚了,家里的经就比较好念。常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个难念就难在女子“理不明、事不透”,做的时候稀里糊涂,所以就容易缠绕在家事中,就把家业给羁绊住了。夫妻,尤其是女人,要是把这个关系搞明白了,这个家就像个家了。

这个家怎么才能像个家呢?家要有四个元素,就像房子,建起房子,至少它要有四面墙吧?要有四个柱子吧?是哪四面呢?第一要有家道,第二要有家规,第三要有家学,第四要有家业。四面一围起来之后,这个家就一定有家风。家风善,这个家就存续得长,百年基业,就能够延续下去。家风不善,所谓富不过二代,早早就断落了。

什么是家道呢?这个“道”,就是一家人要有道德。我们说得最简单一点,最明了一点,家里的人要积德、要行善。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经常学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篇经典是《太上感应篇》,开篇第一句话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夫妻组成一个家,怎么样让这个家能够不断地积福,不断地免祸,懂得趋吉避凶,做女人的,要明白这一点,要自己身体力行,领着孩子、引导丈夫去行善,去不断地做这样的事情。我们看《了凡四训》,袁了凡的妻子每天都会帮助丈夫积德行善,有一次袁了凡发现妻子给孩子们做棉袄,用的都是不好的棉絮,就问为什么?妻子回答道:“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钱财,多做一些棉袄帮助那些贫困的人家。”袁了凡的命运能够发生转变,从短寿到长寿,从无子到有子,这也离不开家中贤妻的帮助。所以自古以来,贤妻乃家中一宝,好的女子正己化夫,育子成才,能改变一个家,乃至一个家族、一个民族的命运。一个有德行、有学识的女子能够把家推到良善的大道上,这是最简单的道。说白了,什么是道?《大学》有很多论述,符合人性、符合自性、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按照这个去做,就是在道上,不按这个做,就不在道上。所以在古代,“德”,“道德”的“德”,它是通“得到”的“得”。也就是说,你按照自然规律、按照人的自性、本性去做,就能够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你不这么做,就得不到。这就是家道。

什么是家规呢?就是祖先留下的《弟子规》。谁是弟子呢?我们都是,我们是老祖宗的弟子,我们是古圣先贤的弟子。我有一次听蔡礼旭老师的课,蔡老师就说,你这个“陈姓”是谁的后代呢?舜的后代,尧舜禹汤的“舜”的后代。当时我自己就觉得很惭愧,自己没有舜的德行,也没有任何学问。那再过几百年、几千年,是不是我们祖先的德风、祖先的学问就会丧失殆尽呢?我们做后代的是无颜在九泉之下去面见祖先的,这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所以自古以来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话。谁是老人?我们的祖先就是老人。我们现代人自以为很聪明,说现代不需要老祖宗的那些教诲,那些教诲不合时宜了。是不是这样啊?我们祖先他的智慧,他的精神财富,完全是跨越时空的,真的是这样。因为它是符合人性的。只要是人,本性里的东西永远都是一样的。通过文言文的传递(文言文本身它不像语言),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它完全保留了祖先的意思。我们只要一学就能够明白,就能够懂,然后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很简单。前两天我就很感慨,我们现代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呢?是快餐式的,教两句,马上孩子就得给背出来,没背出来特着急,都教了四、五遍了,怎么“父母呼”这一句就背不明白呢?后来我回头看《养正遗规》里的教子篇,就明白了,我们的教法错了。因为我们的祖先教孩童的启蒙教育不是这样的,不是像我们这样,读了一遍马上就让他背,而是反复读、反复读,读到自然而然他能够成诵的时候,他自己就完全记住了,符合他的自性,不需要强迫。一开始我教我二儿子,他三岁,比如教了一段,我就很想让他背,他就很烦,也背不下来,又很着急玩。这个周六、周日,我就拿个小本跟他面对面一遍一遍的地读。在古代,比如连续读十遍,基本上就能够自己背下来,那是悟性很高、天分很好的孩子。有的可能得读一百遍,才能背下来,也没有关系。结果大概是十几遍吧,他自己就完完全全地背下来了,很自然。今天早上坐在车里就自己开始“入则孝……”,从头到尾,琅琅上口。所以我有的时候真是很惭愧,我是硕士毕业,但是哪怕是博士毕业,祖先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精华、经验给全部抛掉了。自己用属于现代的方式方法教孩子,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你会烦闷、苦恼,这很正常。

第三就是家学。一个家要有读圣贤书的学习氛围,绝对不能是以吃喝玩乐为主。到暑假了,张罗孩子国外旅游、国内旅游;平时琢磨孩子吃什么,营养越好。我们现代人的这些理念真的是需要好好反思。真正的营养不是来自于大鱼大肉,绝对不是这样子。粗茶淡饭、心态平和、清净快乐,这就是最好的营养。天天吃鲍鱼、海参,但是天天生气、烦恼,也很麻烦,身体不可能好,很多人都是这样。富贵人所以得富贵病,糖尿病就是富贵病,最后什么都不吃了,就让你回归粗茶淡饭。所以一个家最好的营养就是学问,有学习的氛围。从妈妈开始,妈妈少一点逛街的时间,少一点美容打扮的时间,少一点出去游乐的时间,少一点打麻将的时间,就能够领着孩子,哪怕每天读一点,功夫就在于能够日积月累。昨天我在学古文的时候,《淮南子》里的一篇文章就说,人都知道学习是有益于自己的,学习可以对自己有利,但为什么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呢?就是在于“嬉戏”两个字。“嬉”是玩耍的意思,“戏”是戏闹的意思,一嬉戏就荒废了,叫“业精于勤荒于嬉”。你每天不觉得,荒废一点,不知不觉等到孩子长大了,想领他学,已经没有机会了,可能他也就完全不听你的了。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所以现代社会,应该从我们女子做起,从每一位母亲做起,真正把心放平,真正去学习,不要不爱学习,妈妈不爱学习是很糟糕的事情。你看很有成就的人,他的母亲基本上都是比较爱学习的,懂得一些道理的。你靠自己去悟有一定难度,这是家学。

最后才是家业。家里有道德、有规矩、有学问,才能够成就家的事业。事业虽然不一样,但是扎的根基都是一样的。现在讲的事业也是快餐式的,快速地发财,赚钱。但是没有人会想到,赚钱之后怎么办?昨天我儿子就说了一句话,说妈妈你看这个车很好,我长大了买了给你坐好不好?是不是很孝顺啊?我说不是。我们学传统文化有四个字,叫“德不配位”,反过来就是你德得配位。车是很好,它代表这个位置。那妈妈反过来问你,你的德行能不能配上?我这句话说完了,我大儿子就半天没有说话,最后自己跟我说:“妈妈,我还是从好好学习,孝顺父母开始。”我说对。一个人没有德,得到的位是什么呢?你的福禄,我们说有钱是福,有权有势就是禄。你有权了、有钱了,但是你的德行配不上,这人是容易出事的。你看很多人,买彩票暴富,突然就会遭遇重病;有的人刚一升官,官做得挺大,突然就会遇车祸。记得好多年前,听人讲有一位很年轻、不到四十岁的人,刚提上来做法院院长,接到通知还没有上任就出差了,没想到在高速上他坐的奥迪车就出事了,钻到了一个大车底下,当即被撞成植物人,那个司机死掉了。我们仔细观察,身边发生的这样的事情很多。想想我们自己,如果现在有名望、有地位、有财产、有权势,就格外需要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为什么呢?当你福报这么大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德行够不够啊。如果不够,后面的灾祸是随时跟着的。我们讲福祸都是相依的,这个道理自己得懂。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的家业就很好存续了。

家业越厚,越注重自己德行的培养和子孙德行的培养,这个家的根基是会很稳的。我们看清代曾国藩,他是两省总督,他不仅是对自己的子女,对整个家族,对子侄的教育都非常严厉。他的信不厌其烦讲的都是生活琐事。所以我们讲什么是女德,不是高谈阔论,特别简单,都是家里的一点一滴的这些小事。比如有一次他看见他侄子,走路特别快,他回家就写了一封家书,专门告诉这个侄子,“你走路的速度要慢下来。我回头又仔细观察了你一下,发现你说话也快,要慢下来;吃饭有点快,要慢下来。”为什么呢?他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他说:“你这个快,就意味着你的心开始浮了、开始躁了。心一浮躁,义气就不平,真正的学问之道就进不去,你没学到什么东西,这个人是没有定力的。没有定力,你做什么都是做不长远的。”他把道理给讲的得很深很透。我当时看曾国藩这个家书,特别感慨,感慨什么呢?我们现代对于儿女的教育和自身的素质教育,提不到这种深度,都是浮于表面的,走形式,搞外在的杂沓虚空。真正家里才是见“道”的地方,才是见“德”的地方。关起门来,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说话,孩子的一言一行,自己的一言一行,怎么去做,这是真正的道德所在。

孔子曾经说过,“以小能够知大,以近能够知远。”从小事上,能够推知未来大事的发生;从眼前的事情,可以推知未来的事情。在孔子的教学中,有两个很重要的例子就是“以小知大、以近知远”。一个就是他的学生子路,见到有人掉到水里,他下去给人救起来,别人为了答谢他,送了一头牛给他,子路毫不客气就收下了。孔子就很赞叹他,说什么呢?说鲁国将来见到危难就有人出手相救了,这种作风会传扬开来。因为看救了人就能得到牛,很好,那就都会去救。他的另外一个学生子贡,当时从别的国家赎人回来,不接受国家给的奖励、奖金,孔子不赞同他,说以后国家没有人去干这种事情了。为什么呢?你看子贡赎人都不要钱,我赎人要钱好像不大好,那我也不能要钱,可是我不要钱心里又不甘,好,干脆我就不做了。子贡的家道很好,很殷实,别人家不一定是这样。所以这两件事情在古代的很多典籍里都被引用,说明什么呢?我们看到的属于善的,属于好的,未必是真善、真好。得看长远才行,圣人的眼光跟我们不一样,就在于他能够推见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他的眼光能穿过时间、穿越空间,看到未来十年、百年及至千年之后的事情,因为圣人完全放下自己,显露真心本性的大智慧,能见到宇宙万有的一切真相。

我在香港,听到一位很有德行的长辈讲到,她说十年前,在香港的地铁里,没有小孩子随便喝饮料,都很规矩。可是这次来香港坐地铁,孩子都很顽皮,而且在那很没有规矩地喝饮料。这位长辈就用粤语跟他讲,说你有没有看到地铁上面的警示,不允许在车厢内吃东西。那个孩子点点头,说看到了,有看到。这位长辈就指他手里的可乐罐,那这个是什么呢?孩子说可乐,这位长辈又指指警示牌,孩子说了一句话,无所谓。这位长辈心里就很痛,她说了一句话,她说:“一叶知秋。”就是看见有一片落叶掉下来,知道秋天会不远了,将来这一树的叶子都会掉下来。她说你看看现在的孩子是这个样子,十年之后,他长大了,他带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所以这位长辈就大声疾呼“传统文化的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承当,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是国力强大了就是真正的强大,只有人人相信伦理道德,有真正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才有魂,才能有方向,才不会在任何逆境中倒下。如果没有真正的道德根基的话,再强大的国力,也是不堪一击的。我们可能在很多很多的案例中都会得到警示,但是真正落实到自己家里,可能并没有几个人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做。女德真的就是每一个很普通的女性,在家里做着的一个件最伟大的事情,所以不要忽视自己的这种责任、义务和使命。这是一个家的家业,如果每一个家的家业都是有道德根基的家业,这个国家的未来是无比光明的,这是很清楚、明白的道理。

后面两个伦理关系,就是“君臣有义”和“朋友有信”。君臣有义指的是“君要仁、臣要忠”。君是指领导者,臣是指被领导者。比如说我的企业,我是老板,是君,那员工就是臣,怎么样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去爱护你的员工?你会教育好自己的儿女,你才有能力去教育好你的员工。如果不会教育你的儿女,同样也不会教育你的员工。我也是在这六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改过,不断提升的,走过一些弯路。我以前对员工是漠不关心的,觉得我把公司开起来,他们做他们的,我做我的,没有这种概念。之后又理解偏了,一味地对他们好,吃上、喝上、工资待遇上都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可他们还不满意,后来发现真正的问题是自己。就是这个“仁”字,它有很深很深的含义,绝对不是我们凡夫所理解的表面的给他物质上的待遇,而是真正在精神上的引领。精神上的引领,还绝对不是说,以你的意愿来强迫他跟你走,你觉得传统文化好,他就得学,不是这个样子。而是站在他的角度,考虑到他现在的经验、能力、水平和想法,然后依据现状,适时的去加以引导就对了,否则就会形成很强烈的对立。人与人之间一旦有对立了,你的“仁”,就不是真正的“仁慈”了,而是“一人之仁”了,你所认为的仁慈,不是大家眼中认为的仁慈。你的臣会觉得你很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你觉得传统文化好,你推给他们,可你是老板,你自己吃喝不愁,他们现在很为生计发愁。我们还要贷款买房,我们的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好,现代社会的压力又很大。所以我在学的过程中真的走了一些弯路。现在能够慢慢地调整过来。这种调整就在于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把祖先的道理,一层一层地剖析开,不断地去精深、去透彻地看它。然后在事上反复地揣摩,不断放下我执,放下自私自利,就能够接近“道”,往“道”上”接近。往“道”上接近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你的烦恼会少很多,越来越少,不断地去突破自己,然后明白祖先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个意思。“朋友有信”,也就是现代社会中所讲的诚信。诚信是现代社会很缺失的一样东西。怎么办呢?首先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做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能要求别人。比如说你借钱给人家,人家就是不还了,你就自己吃一堑长一智。下一次明白怎么做就好了,不要去抱怨,去骂,没有用。我也碰到过这样的事情,自己就明白了,下次再做这样事情的时候怎么做,为他好,也为自己好,只要求自己,就很好。这是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做一切事情都只要求自己。包括我在讲女德课的时候,有一次我跟大家讲到“俭”,“勤俭”的“俭”,包括讲到“勤”字,我跟听课的老师说,我们学完之后,千万别回家跟先生说,我们女德课学到勤快,你天天睡到10点钟不可以,得跟我一起干活;要节约,你这个衣服买得太贵,200块钱不行,得买50块钱的。所以勤俭都是对自己而言,对别人要以宽厚为主。你对别人也以这种俭去要求,别人不理解,你再过分一点,那就变成苛刻了。人家会非常痛恨传统文化,说原先日子过得还很好,从你学了传统文化之后,我的日子过得太痛苦了。所以一切都要“反求诸己”,然后从自己的德行累积中去感化别人。如果不能感化也没有关系,我们就记住一句话,也是我经常勉励和安慰自己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咱小女子虽不能兼善天下,也要做到兼善家里。我就是很穷,道德穷、学问穷,话说不明白,人家不接受,德行累得不厚,人家看不明白。穷,我们只是把自己这个身,就是我们的所有的行为、所有的言语、所有的心念,给它守在善上。然后不要求别人,当你的德行慢慢厚了之后,就可以达济家人、达济亲朋、达济天下,这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所以家风端正,天下就安定。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女人如果能够明白自己的本分是什么,换句简单的话叫“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敦”就是落实,“伦”就是自己在关系中的地位。比如说在夫妻关系中我们是妻子,我们有孩子,在母子关系中我们是母亲,在婆媳关系中我们是媳妇,我们把自己的本分落实了,自己的本分尽到了,不要求别人。“闲”是防止,“邪”是一切不正确的想法和念头,包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要拒绝在门外,存住自己的一念诚心。这在现代社会中非常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社会中,外面的环境,使人能够去追寻传统文化教诲的很少,诱惑很多。我们随便打开一本杂志,或者是随便上上网、看看电影、看看电视剧,可能你听了三个小时的圣贤教诲。在外面三分钟就都给你抹掉了,你就会随波逐流了,这个诱惑是很大的,所以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真正的在德行教育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有坚定的毅力和志向,要心存高远,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为的是什么。如果想到我的孩子,经常想到祖先的教诲,天天听,你就不会忘掉。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我们学习经典,不期望能出几个孟子,只求能够培养出几个孟母。因为如果做母亲的都能够以孟母为榜样,能够以培养自己的儿子成圣贤为志向,我相信不需要很多,有一个就能够影响出十个,有十个就能够影响到一百个,从一乡到一市,从一市到一省,很快,这个风化就会遍及天下,关键是有没有人坚定的去做。

谈到敦伦尽分,我也想跟大家分享。我今年38岁,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来又念的大连海事大学国际商法研究生。在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之前,我也是一个比较现代的职业女性。原先从事的工作也很好,是在证券公司做证券分析师,之后在我先生的企业里做,五年前开始做金银币的一个公司,我做总经理。我们是中国金币总公司在大连唯一的特许零售商。企业的业绩也很好,在全国是位列前茅。如果我在十年前接触传统文化,可能跟现在还不大一样。我原先对西方的文化是比较认可的,并没有真正深入到中华传统的经典中去学习和提升自己。

我在学习女德之后,有这样一个机缘,碰见了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个老教授,一个美国的老人,69岁。他在美国西点军校做了将近40年的教官,是个地地道道的西方人。我跟他有这样的近距离的接触,发现他非常尊重孔子,到北京第一件事情是拜访孔子庙,我送他一尊水晶孔子像,他特别欢喜,对翻译说这是他这辈子收到的最好礼物。后来我问他,您是怎么看待女德的?西方人对女德是什么态度?西方人是不是很讲究女权?他听后特别高兴,他跟我说他认为女德非常非常重要,女德是需要大力提倡的。他告诉我他的太太跟他相濡以沫,已经40多年了,生了两个儿子,然后在越南还收养了三个女儿,一家人和乐融融。他说他的太太用中国话说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就是只在家里负责教育孩子,做家务,做饭菜。现在孩子都大了,他的妻子每周一去医院做义工,去帮助照顾新生儿。他跟他的妻子曾经探讨过女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后来他就从一段希伯来的经典中找到这样一段话,他说:“一个好女子就像一盏温柔的明灯,永远能够照亮外面归来的男子,好女子在家就是把饭做好、把衣服缝纫好,能够安安稳稳地照顾好家里的一切,这就是一个家的幸福所在。一个好女子就像大海里的灯塔,永远能够指引自家的小船走向远方,避开狂风暴雨。”这段话很长,我后来要翻译用邮件给我发过来,他大概念了十分钟,一段希伯来的经典的文字,讲女德的。然后他还鼓励我,他说这个要好好提倡,全世界都会受益,这是一个西方老人说的。

我学习传统文化还接触到南京菲尼克斯集团的李慕松总裁,每次见面他都跟我说,所以印象很深。他希望我在讲课中能够给他转述出来,他说他自己早年在德国培训,就是在德国菲尼克斯集团培训的时候,就只有他一个中国的经理。当时是小组讨论,有一天讨论这个话题,就是女人该不该留在家里?他们这个小组和其他小组交上所有的答案,一致都是留在家里,只有他自己是不要留在家里,然后授课的老师就问,你为什么认为女人不要留在家里?然后他说有的女子很优秀,留在家里浪费了,要出来到社会上贡献给社会。后来他们的导师也没有给他下定论,导师只是说,其实我们西方人还是认为女子应该留在家里,因为如果她在家里是一个好妈妈的话,将来的好儿子、好女儿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反过来,如果把孩子都交到幼儿园,你出来打工,可能会赚到钱,或者有一点的贡献,但是我们的下一代可能就会毁掉。为什么?因为一个妈妈在家里全部精力是对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但是在一个幼儿园,幼儿园的妈妈,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对待的可能是三十个、四十个,她的精力不可能像你这个妈妈那么全力以赴,那么专注。李总后来每次碰到我都很感慨地说:“懂得男女有别,明了女性在家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意义,自己当年就不会有那样的观点了。”所以我们对女子的真正定位如果能够明确的话,我们自己想想,怎么样能够把我们的精神、注意力,放在家里、和儿女的教育上,放在自己做母亲的德行培养上。这样家就会很安稳,第一个问题,即夫妻的问题肯定就会得到解决。

记得有一次我为了讲课还特意查离婚率,没想到现在离婚率这么高。我们大连都是排名前十位,大城市都位居榜上,北京、上海、深圳是前几名。越小的城市,好像民风越淳厚,还要好一点,越大的城市越开放、越自由,这方面越放纵。我们想如果一个国家像一个人的肌体一样,每一个家庭就像肌体的细胞,细胞都坏掉了、坏死了,肌体肯定就要出问题。我们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从哪里做起?得从和谐家庭做起;和谐家庭从哪里做起?从女人自己和谐身心做起。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在如何尽到自己本分上,应该怎么做?需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祖先给我们这样一个成就的道路,它是有次第的。我也写了“和谐社会,要从女德做起”。可能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每一个女子都很良善,社会的不良之风是很容易扭转的。像前一段在北京整顿不良的场所,网上有很多人在探讨,有叫失足妇女的,有叫很多……我觉得这个探讨,都是在表名,名称无所谓,叫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她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是什么驱使她这么做,要从根上来把握。因为女子这么做只有两点,第一点是为钱、为利益;第二点可能自己的淫欲心驱使。大部分是为利,如果是为利而行的话,要给她教育,不教育的话,不单纯在这个问题上会出事,在其他问题上也会出事,否则就不会有假奶粉,不会有假药,都是利益在驱动。所以找到这个根之后,要从教育上下手。我跟员工们反复讲,大家想发财,很好。我不劝大家不发财,但是你得知道怎么样能够发到最安全的财,什么是财的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否则你出事的话,财拿在手里,就不高兴了,就不快乐了。我让员工在做产品的时候就把“德为财土”这四个字印在产品的水晶底座上,为的是让员工、让客户念念都能提起修养自己的德行。这四个字出于《大学》里的话“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为财土”,拿一颗大树做比喻的话,这颗树代表财富,你很想发财希望树长的得很茂盛,那么树得有根,不能在枝叶上下功夫,你就是天天在那剪枝剪叶,天天浇水施肥,这个树长的果实也不好,关键是要在根上去努力。根是什么呢?根就是我们的德行。德行的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孝道。所以古人有说“忠廉出自孝门”。你想找到清官、廉将,找到好的贤才,得从孝门里面去找。我们孝道缺失得太久了,他对父母都不怎么样,怎么指望他能够对客户、对朋友、对老板好?不可能的!我看了网上的很多报道,就很感慨。这个根就是要教育,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如果天天给他淳淳良善的教育,他懂这个道理了,从根上理解了,他会自动自愿的放下,然后去做对自己、对社会真正有利的事情。我碰见过这样的女子,也是我们传统文化团队中忏悔、反省的,就为了钱,她去做小姐,当她明白这个道理,她自动放弃了这些东西,而且还愿意把自己的财产舍出来,放到传统文化的公益论坛中去做好事。你看她明白这个道理了,不需要强迫,她会做得很自然、很顺畅。所以我们现在缺的是什么呢?缺的是教育,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心,才能让大家自发自愿地去行善,这样社会风气才会转变。

明清时代有一篇《闺训千字文》,是专门教育儿女的。在开篇就有这样一句话,它说“身不修而家何以齐,家不齐而国何以治,国不治而何以天下平。人心日薄,风俗日偷,职是故耳。下,今之为父兄者,贫富不同,但尚知教育自己的子弟”,这是就教育儿子而言;“但是女教一事,罕有讲者,余以为天下,故有悍妒之妇人,亦未始无有贤德之女子,礼仪未明,何怪天性之欲日远乎也”。讲贤德的女子,没有人教她,教从哪里开始?重要的就是修身。女子怎么样去修身,首先要看看,修身是什么呢?是要格物,格物才能致知。物怎么能够格呢?“格物”两个字是什么含义?“格”是格斗的意思,“物”就是欲望,要跟我们的欲望做格斗,这是很艰难的。我有一次讲课的时候碰见一个听课的听众,我讲完她就上来了。她说你讲得很好,我也很愿意像你那样。,但是我现在就是觉得没有时间。我说你工作是不是很忙?她说“我没有工作,家庭条件非常好,家里还有保姆帮着干活”。我说“你忙什么呢”?“忙每周有安排跟朋友见面、约会,定期要洗桑拿,每天要做瑜珈,还要美容、逛街,每月都要出国玩。时间太紧张,单独教孩子学经典没有时间。”她问“有没有老师给我介绍一个,我给她钱,找家庭老师去教。”后来我就跟她说:“一个母亲不学,指望通过钱,找个人去教孩子学,学得的都是记问之学,就是记点知识而已,孩子真正受没受益呢?毫无受益。因为他天天在家看的最好的活教材,女德教材,《弟子规》教材,就是父母。尤其是母亲,天天在家里,父亲很忙,还好一点。看看妈妈是怎么表演《弟子规》,怎么表演女德、表演传统文化的。跟老师说的、书上说的都不一样。书上那个是死的,那个字没有用,放一边。这活的受用比较大。”后来她说,“那我真是没有时间,真的,我弄不了”。我说:“那就很遗憾,就像一个杯子一样,现在杯子里都是脏水,又不舍得倒掉它,怎么能指望再装进去新的水呢?装不进去。”后来她就走了,没有说话。我心里也觉得,现在社会可能都不舍得放下自己欲望和享受。学问之道很苦,自己天天在家,尤其一开始,得不到学习的乐趣,那是需要坚持的。而且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在提升的时候也会有苦恼,也是需要克服和突破的,像一个瓶颈一样。我觉得关键是做母亲的,是不是心存高远,志向远大。如果想把儿子培养成圣贤,做母亲的一定可以克服千辛万难。做母亲的有没有这种真正的、仁慈的爱子女的心?如果有这种真爱的心,一定能够把苦头吃下去,愿意为儿女放弃自己的一些个人享受。所以母亲的伟大在于她能够放下私利,她成就的同时,也成就了她的儿女。

自私自利是第一关。我是亲身体会过,原先也是跟她一样,喜欢逛街,喜欢这些享受,也有条件去做。但是我发现孩子已经越来越难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一开始我很生气,觉得跟我没有关系,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呢?我小的时候不这样。我真正地学习《弟子规》、传统文化,是从去年四月份教儿子开始。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还跟儿子分享。我们两个人坐在床上,一人拿一本《弟子规》的书,我说从今天开始,妈妈跟你一起来学。后来家里发生了很多变化,今年两个保姆辞职不干后,我自己开始做家务,开始做饭,开始放下自己很多的娱乐时间,最后到完全都没有了,一起陪孩子去成长。每天一点一滴地去关注孩子所有的变化。我大儿子原先字写得烂、很差,狂飞狂舞那样子的,他们老师都很痛苦。从去年开始我就陪他练字,现在他字写得很不错了。那天跟我说:“妈妈,英语没有问题,期末考试,数学没有问题,指一百分没有问题。语文还差一点点,前两天是打九十九分。”他说这一点点就是我个别字写得还不规范,他说“我一定要努力”。去年刚一上学,他那个卷面分,全班只有三个卷面分扣了好几分,其中就有我儿子。今年他跟我说,妈妈这个问题在我身上不会出现了。这是母亲放下自己,陪同孩子一起成长的结果。所以修身,第一个就是要放下自己的欲望。

但是放下欲望,我们讲“格物”前面还有什么呢?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我在前两天读一篇文章,我当时读完就哭了,的确是非常受感动。是现任韩国的总统李明博,他写的一篇文章,叫《像母亲一样思考,像母亲一样行动》。他就讲了他的一生怎么样受母亲的影响,他母亲的信念就是极其坚定,不会动摇的,比如说他在学校,受到人家的打击,回家之后心情很低落,因为有人在诽谤他的母亲,而且还打他。他回家跟母亲说,结果他的母亲听完了所有的来龙去脉之后,跟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明博,你要学会忍耐,以后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比这更冤的事,你也要学会忍耐,能够忍到最后,你就赢了。”这句话影响了他一生。所以从那以后,任何挑衅他的事情,他都会忍了又忍,母亲的话,会不断地盘回旋在耳边。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母亲,他的母亲是农村人,但是成就了他的一生。他的母亲有信仰,信基督教,读《圣经》。所以我觉得一个母亲自己的这种信念,这种心的宽广,可以成就很多事情。你可能觉得不经意的一句话,真的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说一个母亲自己不经意地说,人家的那个车多漂亮,人家品牌的衣服多漂亮,你的女儿或者儿子听后,不觉就会把物质的欲望放在第一位。孩子会想,我妈妈这么赞叹,原来这个东西很好,在孩子心中就会升起对这些物质的追求。反过来你对这些东西不以为然,不觉得这些物质享受有多好,而是非常赞叹德行,在潜移默化之中教会孩子如何去积攒自己的福报,他的一生就能够趋吉避凶。这是给孩子一生的平安保障。孩子不知不觉就会注重自己的品德,洁身自好。所以一位好母亲真的就像家中的指南针一样。“格物致知”然后方能“诚意正心”,这是修身的一个根本。在看李明博写给去世母亲的一封信时,有这样一段话对我印象很深。他说有一次,他因为一些事情被关在监狱里,他的母亲去探望他,他以为母亲会生气,会批评他。可是母亲去看他,一直什么都没说,跟他沉默了半天之后,他妈妈就很平静的地说了三句话,实际是问他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学习了吗?”第二个问题是“你祷告了吗?”第三个问题是“你读《圣经》了吗?”问完这三个问题之后,就说“我相信你,坚持做你认为对的事情吧”。这是全部,母亲没有听回答就站起来,他默默地看着母亲,母亲给的这三个问题是含着眼泪说的最长的话语,我相信可能也是影响他一生的话语。这三句话意味深远,做人要学习,人不学不知道;做人要有好的心念,心好命才好;做人要有信仰,有信仰才会有爱。

这大半年我都在学习《列女传》,这部书是讲古代女性的一些典型案例。对《列女传》这部书我们也要有正确的看法。我们经常把《列女传》的“列”,误以为是“刚烈”的“烈”,底下有四点水,实际上最早是指“排列”的“列”。如果是加底下四个点之后,有的人就会认为这部书讲的女性是那种性格很火爆的,很刚烈的女子的传记,这是错的。所谓《列女传》的“列”,它在古语里的解释是什么呢?就是“那些、很多”,就像排列的诸位女子的传记,有好的也有坏的,好的多,坏的少,给大家拿出来作为学习的示范,或者反思的一个教训。它分好几篇,开篇是《母仪篇》,然后是《贞顺篇》、《变通篇》、《仁智篇》。母仪,这个“仪”就是法则,就是做母亲的法则是什么样子的。开篇直接举的就是周朝的开国三太:太姜、姙太、太姒。周朝有八百年的基业,怎么样能够成就八百年的基业,就是建国的时候有这样三位女子,培育出了从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这样的圣贤,成就了周朝的八百年基业。我观察所有做母亲的篇章,包括做妻子做女子的篇章,她们在修身的过程中,首先是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然后能够坚持原则,去引导她的儿子、她的丈夫。比如在《列女传》一个篇章里,有这样的故事,一个大将军,打仗打到一半,粮草断绝了,就派使者回国求救兵,顺便探望一下他的母亲。他母亲问使者,“士兵都好吗”?使者说“士兵不怎么好,都没有吃的了,每天发给几个豆子吃”。他母亲就问,“将军可好?”就是指她的儿子,使者说“将军挺好,每天都喝酒吃肉,吃的都挺好”。他母亲就没说什么。几天之后,因为救兵运回了粮草,仗就打胜了。打胜了他首先回家来看望母亲,结果到家门口,母亲就不让他进屋,让他在门外罚跪反省。他就很不理解,打胜仗妈妈还让我在外面反省。后来就让丫鬟问母亲怎么回事,他妈妈就给他叫到屋里说:“以前越王勾践领军打仗的时候怎么打呢?人家要是给他送一坛好酒,他把酒倒在江上游,酒会混着江水顺流而下,每一个士兵沿着河边,都能喝上一口,虽然滋味已经远远不如整坛好酒那么好喝,但是作战的军力提升了五倍。别人给一石好的粮食,他把好的粮食,全部和到士兵不好的粮食里,虽然士兵在吃粮食的时候已经吃不到好的粮食的味道了,但是作战的兵力提升了十倍。你倒好,好吃好喝的自己享受,士兵吃糠咽菜,这个胜仗有什么道义所在呀?没有道义,你对你的臣就是你的士兵不仁慈。你对国王,你是臣,你不忠。你两边都不在道义上,我觉得你需要反省,不必赞叹。”妈妈很生气,将军最后就跪在地上反省哭泣,跟他妈妈认错。

古代这样的故事非常多。你看要是现代儿子打了胜仗,妈妈一定会赞叹,就像现在的妈妈看到儿子能赚到大钱,也会觉得很骄傲,而不会有一个母亲会问:“儿子,你是怎么赚到钱的?有没有坑蒙拐骗?有没有偷税漏税?”如果有,要马上教导儿子断恶修善。现在的妈妈都不会去问,只是接受儿子的供养,儿子拿来,房子一住,好吃好喝一拿,不会去关注钱的来历。在古代,母亲没有这样的,凡是儿子,“你官是怎么当的,这个钱财是怎么来的”,做妈妈一定会一问到底,而且以身作则,我自己就是这样子的。古代女子不仅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也知道如何帮助先生。我经常会跟大家分享“乐羊子妻”的故事。乐羊子有一次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回家交给妻子,妻子说道:“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听后十分惭愧,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她妻子对先生的这种教导,我们现在女子太缺少了。先生只要拿回钱来,我们穿好、喝好、吃好,剩下的一律不予过问,顶多就是问问先生在外面有没有婚外情,问的目的还不是为了保证先生操守的良节和良善,为的是不侵犯到我个人的情感和利益。没有站在真正的道上、义上去考虑问题。所以修身是女子的一个大问题。

像《女论语》开篇的立身,讲的就是修身。修身是现代人忽视的,所以什么是真正的一个好女子,一个好妻子,没有标准。标准一旦缺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算盘,同时会随顺社会的大众的标准,现在社会大众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看看网上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娶妻的标准,漂亮貌美是唯一的标准。女子为了漂亮纷纷的地去整形、隆胸,整出一身的问题。这样的标准会引导大家走到一种误区里,似乎女子只要漂亮貌美就会拥有一切。但现实情况却非如此,美貌的女子不一定会拥有真正的幸福,也不一定会拥有健康的心态,最重要的是美貌会不会长存?当她美貌不在的那一天,爱情还在不在?婚姻还在不在?因为标准不是长久的,美貌不是永远不变的。当年老色衰之日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所以我们要懂得貌美不如心美。另外,女子找丈夫的唯一标准也变成了金钱和地位,比如我先生的司机现在三十多岁了,没结婚,就很愁。他跟我说“陈姐,我相对象没法相。见面第一句话有没有房子,第二句有没有车,第三句有没有银行存款。”剩下啥也不问,他说“都没有”。“都没有,免谈。”我想要问,钱财会不会始终都能保存下去呢?如果钱财不是永恒的话,这个婚姻会存续多长时间,这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所以什么是地久天长?就是俩人都是在为道、为德在这方面两人能够达成一致,有相同的志趣,有相同的追求,婚姻才能够长久。什么是真正的好女子?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都会学到,端庄、幽娴、贞静,有好的德行,孝顺父母,这些都是修身。所有的修身,第一点就是要不断地放下自己,能够把别人装在心里,在现代社会,这是很难的事情。我们在学习女德的过程中,也会看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现代社会女子的道德观、操守的缺失。女子要是学习女德,不会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讲究贞操观,视如儿戏,不珍视自己,说明什么呢?对自己都不尊重,对别人怎么可能尊重呢?我们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报纸杂志,现代很多影视明星、歌星引导的所有这一切,都很难看到传统的端庄、贤良、贞善的这种女子形象。在网络上、报纸杂志上,看到的都是以色情、暴露、性感为主题。为什么现代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和种种家庭问题,就是女子不自爱,不自爱的源头就是不懂得如何去修身,如何去长养自己的德行。

前不久,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很可怕。女孩子都是羡慕有钱人,有这样一个大款他就专门交二十多岁的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交往一段时间,他就怂恿这个女孩子去隆胸,他给拿隆胸钱,他给介绍几个诊所,女孩子就为了这个有钱人,去做这个事情。做完不久之后,她的胸部就开始化脓,就出问题。这个有钱人就说:“哎呀,出了炎症,没想到会出炎症,那不要在国内治疗,我给你送到美国去治,全部的费用都我拿。”女孩子觉得很好,顺便出趟国,这女孩子就被送到美国,也是他联系的诊所,再次地开刀,再做一下手术,然后炎症就没有了。结果,经他手的这样的女孩子大概有十来个,都是隆胸完了就有炎症,然后就送到国外。后来被公安部门发现,结果是什么呢?他利用女孩子在运送毒品。你看,女孩子为了利益把自己的身体不要了,贞操也不要了,还出现了触犯法律的行为。有的有钱男子利用你这一点。所以女人要是真正自爱的话,你所有这一切,它是不求自来的。你要明白真正的福报是要靠自己积的,自己有德,就会有钱财,你不会缺也不用愁这些东西,你不用去羡慕。女子一爱慕虚荣,就容易堕落,不要去做爱慕虚荣的事情。从小就接受到这种教育,将来长大碰到社会上的这些问题就能够抵抗得住。

第三个问题是我最近才总结的,好的女子是教出来的,所以女德也是学出来的,而不是自己悟出来的。不是说我在家,自己学学就悟出来的,那需要有很好的天分、很好的家风和善良的本性。所以,我们要主动地去学习。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在学习女德的过程中,看到很多家长的孩子是女儿,我就会格外关注,说女儿很重要,比男孩更重要,你一定要好好学,然后把女儿给带出来。因为想让她将来在进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就要有很深的根,根深蒂固才有力量去抵抗外面的风雨。就像小树苗一样,你看它根不深,才栽了几天,一阵狂风暴雨来,连根就拔走了。你要是扎的根很深的话,外面再怎么吹,它吹不动。要想你的女儿根深,怎么样呢?从你做起,自己的每一个点滴、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能够做到,你的女儿就一定会很好教的。经过十年这个根扎下去,再经过十年,她进入到社会很容易。

我自己就是很感触。我在婚后生活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挫折,但是为什么能够很坚持?我跟我先生结婚已经17年了,两个孩子,我先生的事业也非常好。就是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很传统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秉承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秉承这种家训,我的一生都深受影响,至今家和人顺,还要感恩祖上积德。

最近我有很好的缘分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义务注释翻译《群书治要》的工作。《群书治要》这部书是唐朝的时候,唐太宗的大臣魏徵召集有识之士,汇集古代的经典,挑选经、史、子三部分最精华的段落,编辑而成献给唐太宗的。唐太宗通过反复地阅读这部书,然后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引导他的臣民,按照这部书的教导去做,开创了“贞观之治”。我在学习这部书的过程中需要查找一些文献,就给爷爷打电话,爷爷藏书很丰富,家中藏书数千册。后来爷爷就给我邮来很多典籍,《诸子集要》、《二十五史》、《十三经注疏》,可惜我现在才看,我都快四十岁了,才开始学习到。小的时候书就有,爷爷也让我看,但是没有看,只是爷爷和奶奶平时有教导,这种教导的确影响我一生,如结了婚是不可以离婚的,女孩子是要安于本份的,家务活是全部要自己干的,吃亏就是福等。从小熏修近二十年,但走入社会后都还会受一些影响,做出一些不如理如法的事,可见传统文化的扎根教育有多么重要!不仅事上要做到,最关键的是要明理。所以前一段我跟先生说,虽然二十年来在事项上也做了,道理却是这几年才学明白的。因为理上吃透了,事上就不会埋怨了。我以前事是做,心里还是有埋怨和不解,凭什么都要我来做呢?我学历也不低,怎么家务活都要我做,心里不平衡。但是通过自己学才,慢慢地觉得心就平了,觉得不仅因为是女子,而是真正承担起一家的重任,你承担起来之后,无怨无悔。做也不是为自己做,是为儿孙积福报,为家里做一个榜样。你希望你的儿媳妇是什么样?希望以后娶进门的女子是什么样?你现在好吃懒做、不务家事,可能她们都是这个样子。反过来,你能够去做这些,你们家以后的女子都是这个样子,你要做下去,不是为自己去做。所以好的女子,一定是教出来的。怎么教呢?妈妈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去教。《颜氏家训》中也说“人生小幼,精神专一利”,讲人刚生下来的时候,他很小,精神就比较容易专一。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需须早教,勿失机也”,不要错过这个时机。最好的时机不是出生后,是怀孕的时候,做胎教。在上古时代,远在周朝开国三太之前,我们祖先就有用胎教来教导的。我是在古书典籍里看到的,就在《诸子集要》里我查阅资料发现的。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教育女子是怎么样呢?“食不正不食”。因为古代肉要切,饭也都是给弄出一块一块的,吃的东西,“食”是指吃的东西,切得不正,就不吃,叫“食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古代人都坐在席子上,席子摆的得不正,她就不坐。“耳不听淫声”,“淫”不是指“淫欲的淫”,而是指“过份的言词”,这个淫是指过度的。我们讲禁淫,淫欲实际上是指什么呢?人过份地追求就违背了“欲不可纵”,就会自取灭亡。,所以欲望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比如说耳朵,什么叫“不听淫声”呢?过多的赞美的话,是淫声,你不要去听,自己要懂得去回避,不要越听越欢喜,越听越想听;太享受的、很美好的音乐,也不要去过份地去听;太多的别人抱怨的话,也要远离。这是“耳不听淫声”。“目不视恶色”。恶色,好恶的恶,就是不好的一切现象不去看。我们现在这个种现象很多,那天我去剪发还跟美发师说,因为他是老板,我说“你可不可以把店里这些八卦杂志、这些小说收起来,尽量不要给客人看,可以放点有益身心的,比如传统文化的书和光盘”。随后我从包里拿了一本《弟子规》给他,我说:“你看这个很好,你可以放一些给客人,给大家在这里,边美发边看看,喜欢拿走也可以,全当做一些公益事情”。现在的店面比如美容院、美发院都很现代化,放的是节奏感很快的音乐,摆的是影星的八卦杂志,怎么能不污染人的心灵呢?因为这些不好的书籍和光盘让客人看到,会产生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思想散逸。它的磁场不好,也会影响你的磁场,会削损你的福报,也会影响你的财运。而你没有把他往好道上引,就像是犯罪,他是主犯,你是从犯,甚至你可能是主犯,他是从犯,反正都是一起的。电视也是一样,现代的孩子一打开电视,很难看到有益身心的好节目。比如小孩的动漫片,都叫什么魔幻少年,讲的都是打打杀杀的事,因此我都不让我的两个孩子看。这些动漫片都没有告诉孩子怎样去行孝道,去行仁道,去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都没有告诉这些。像前一段我儿子要订阅杂志,我就检查了一遍,因为去年他订阅的时候我不知道,订回来之后发现有一个杂志,都是教你怎么去跟老师作对,跟老师开玩笑,跟父母开玩笑,都是这样的故事、漫画。每次他拿回来一本我都给没收,妈妈没有事先调查,这个杂志很差劲,拿回来我就直接处理掉,都没有让他看。这学期他订的时候,跟我怎么央求,我就是没有给他订。我说这个东西很不好,妈妈肯定不能给你订,不是花钱多少的问题。所以当时他放学之后,那两天不高兴,他说全班同学都订了,同学都说他“老顽固”,但是就没有给他订。结果前两天大儿子回来跟我说:“妈妈幸亏你没让订,我们学校有个学生,长期看这个杂志,可能高年级的,就出事了,精神上有点混乱。然后家人就去投诉这本杂志,现在学校停止订阅这本杂志。”现在的网络就更不用说了,打开网站,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

胎教最后一个是“口不出傲言”,傲是骄傲的傲。骄傲、傲慢是人的本性,是人天生就有的,但还不是单纯指这个傲,这个傲有很深的含义,是所有不好的话,都叫傲言。也包括我们女子经常说的那些搬弄是非、家长里短的话,所有这些话都应杜绝。开始学女德时是比较难,这要格斗,一开始对方的势力很强大,正面势力是很微弱的,因为我们还是在养精蓄锐的过程中,可能一忍不住,这话就说出去了。我一开始也有,很后悔不应该说。没有关系,自己已经知道是错了,自己给自己鼓励,下次就忍着,争取把这个时间拉长,培养自己的善根,不断地长养自己的福报,多听好的。熏陶时间长了之后,这方善的力量强大了,双方就差不多势均力敌了。再有这种事情,比如说境界一现前,自己能马上觉悟,能够考虑考虑再说,还能够对抗一下。当最后善的力量很强大,超过它时,就能够一下把它打倒,格物就成功了。所以大家不要着急,“格物”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只要不断地去长养自己的善根就好。古训有说“表正则影直,范端则器良”,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我们做母亲的和孩子的关系,就像你的身体和影子一样,身正影就不斜,身斜影子是歪的,不可能是正的。范和器就是指做东西模具和要做的东西,模具如果很好的话,它是端端正正的,比如说要做金条,模具是直的,出来金条也是笔直的;如果模具里头有杂质,模具就没有做正,出来金条也会有杂质,也不正,金条可能会长斑。如果认识到我们跟孩子是这种关系,就觉得教育孩子不是什么难事了,只要自己能做到,所谓“自化化他”,先转变自己,化他就很容易了。

以前我学习的时候就听到这样的教诲,说世上只有两件事最难:一个是登天难,一个是求人难。世上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求自己,万事不求人,就求自己好了。只要自己按照古圣先贤的教诲都做到,孩子的教育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一切就改变了。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教自己,把自己教透。怎么教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教育要扎根,我们学女德其实扎的也是传统文化的根,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根是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弟子规》开始学起。如果把所有古代的女德教材一打开,其实就是《弟子规》,只不过跟《弟子规》一比更适合于女子,是女子的《弟子规》。所以我们把《弟子规》要背好、要学好。我天天找时间跟我儿子一起背,一起读诵。你能够先背下来,你做的时候就比较方便,因为可能你一做着,这句话就冒出来了。“父母命,行勿懒”,好像是父母刚才命我,我动作迟缓了、懒了一点,这是比较麻烦的。“父母教,须敬听”,好像自己并没有敬听。背诵是第一步是关键,这是首先要扎的规矩的根。要有规矩,现代人缺的就是没有规矩,放任。昨天我领着孩子出去吃饭,看到很多女孩子,也就是十七、八岁吧,用祖先的话讲就是什么呢?“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说话没有说话的样子”,很放纵、很放肆,站得东扭西歪的,说话是不管场合,嘻嘻哈哈的,嗓门也很大。

第二个要扎的是什么根呢?我们可以叫因果教育的根。但是什么是因果教育,可能很多人一听,就想到是不是佛家,很敏感,其实并非如此。因果说白了,就是责任感的教育,就是你做这件事情,得明白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这个后果就是你所要担负的责任。不能说这件事情做完了,跟我没什么关系。我这话说完了,我愿意说就说了,跟我没什么关系,你就走掉了。你做所有的事情,就是你种的所有的因,将来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是需要你面对和承担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有这种责任感的话,都能够提起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就会很小心地做事,很小心地为人,很认真努力地去求学问、求道德,都想种好因,结好果,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去放纵,去肆意妄为。在扎根教育中,因果的根基,比《弟子规》的根还要深,它是根中之根。

我们祖先有这样的教诲,在所有的教育中一定要把因果教育到。我来跟大家分享几篇祖先的教诲:“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又曰:“治国平天下之大权,女人家操得了一大半。”这是祖先的教诲,讲女德教育的重要意义。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呢?在儿女的所有教育中,女子的教育尤其重要。我们前面说了很多,后面接着说:“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这段话说的就是国家太平的根本,就在于家里的贤妻良母,贤妻良母真的是越来越少了。为什么说少呢?如果遍地都是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学了。如果说地上全都是黄金,我们不会把黄金当成稀罕物,谁还放到保险柜里,那不需要了。大家如果发现一个很孝顺的人,发现一个很贤良的太太,大家像看到宝物一样,都要立为典型,大力宣扬,我们应该觉得是一件很羞愧或者是心里头很紧张的一件事情。因为孝顺父母是应该的,如果孝顺父母的人现在去反复说的话,做为榜样的话,说明什么呢?说明天下的人都不重视孝,有这么一个孝顺父母的,大家觉得这是榜样,要向他学习。女子尽妇道、尽妻道、尽母道是应该的,如果没有尽到,骄奢跋扈,应该是反省的。如果发现有这么一个女子,很温柔、很贤良,夫妻婚姻关系很好,儿子很孝顺,家里一派和谐、祥和。突然发现有一个这样的,大家都来向她学习,集体向她学习,这是社会已经世道衰微了。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再突破底线,那是很吓人的一件事情。说明我们教育的功能已经丧失了,真正的教育不仅是学校里书本和知识的教化,还在于人心的教化。国家可以有好的法律,比如说国外,像美国,有很好的法律,但是法律只能够去严惩那些真正大不孝的子女,他杀父杀母我们严惩。但是法律培养不出像孔子、曾子、闵子骞这样的孝子。我们看孔子门徒三千,贤人七十二,他们怎么能够做到学为人师、行为师表,个个都是那么好呢?是孔子教育的结果。所以这种教育如果从家庭开始,从每一个母亲开始,就能够转变世风,和谐天下。

又云:“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可谓见理透彻。周之开国,基于三太,而文王之圣,始由于胎教,是知世无圣贤之士,而由世少圣贤之母之所致也。使其母皆如三太,则其子纵不为王季、文王、周公。而为非作奸,盖亦鲜矣。而世人只知爱女,任性娇惯,不知以母仪为教。此吾国之一大不幸也。”这是刚才举了周朝三太的例子,我们也都有讲过。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看看《列女传》开篇,第一篇就是三太,说得很好,要反复读阅。我一般坐飞机的时候,包里就放一部《列女传》反复看,一开始翻的时候,看得就很晦涩,看不懂,但是越看越爱不离手,能够悟到很多东西。你看古代的这些女子的榜样,女子的顺、从,教我们的绝对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一味的顺从,都好,低三下四的,不是的。她们非常有性格,能够说出有理有据的话,而且能够通过自身,在原则问题上绝不放松,丈夫都很尊敬,没有一个先生不尊敬自己妻子的。那里的案例,先生想当官之前都要回家问问妻子,我可不可以去当那个官,太太也是讲一番道理,不可以,两人背着锅,拿着东西就隐居了。

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什么是真正的卑微?古代里的男尊女卑不是我们现在想象像中的这样,那个“卑”是谦卑,成就她的什么德行呢?大地的德行。《易经》里讲“乾坤两卦”,开篇就是乾卦。“乾卦”代表男子,男子应效法天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在高位所以称“尊位”。“坤卦”是代表女子,女子应效法大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怎么样才能够厚德载物?她得谦卑,她得处下,大地如果不安稳,也想到上面去,那就乱了,肯定是地震了。大地平稳有厚德,地上能够孕育五谷,我们衣食有足,地下能够开采矿藏,我们才能够得到金银财宝,这是大地的德行。大地忍辱而含垢,向它吐一口吐沫,它也不会生气;你给它洒点香水,它也不会高兴,这也是大地的德行。你看大地地势低洼的地方能存住水,地势高的地方就不会,这是告诉我们人要守住谦德,才能存住福报。我们都知道四川盆地是宝地,“天府之国”,一个盆地,洼的地方,讲的是女子的“卑”。我们对古代的太多东西都误解了。这个“卑”有什么不好?不想这么“卑”的话,肯定是天下大乱,没有德行,载不了物。包括我们理解古代有一句话叫“女子无才就便是德”,很多人就觉得这是压抑女性。实际上是指什么呢?自古以来那些女子,包括写《女诫》的班昭,写《女论语》的宋若莘、宋若昭,写《内训》的徐皇后,所有的这些女性,哪个没有才啊?但是她这个无才是什么呢?她自己有才,但不认为自己有才。这种谦卑的德行,就是后面的这个德,她不认为自己是有才华的,所以她始终是以谦卑为自己最高的指导原则和做人的方针,以长养自己的厚德。

我们对古德的教诲要深深地体味,反复地去学习,才能够明白。你没有学,也没有看,也没有体会过,人云亦云,人家怎么说你也怎么说,把自己给害了。你没有学,他说不好,是这么回事,听听好像是有道理,那就不学,就把自己害了。你真正放下自我,认真学习,才会受益终生,才会明白原来祖先的教诲完全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个样,你就会生起无比感恩的心。

现在的人爱女儿、爱儿子,这里讲尤其爱女儿,任性娇惯,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人少时常近于母,故受其习染最深,今日之人女,即异日之人母。人欲培植家国,当以教女为急务。”教育女儿为最重要的任务。“欲须知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属莫大功德”,“欲家国振兴,非贤母则无有资助矣。世无良母,不但国无良民,家亦无良子”。这段祖先的教诲是我每次在学习的时候都会反复去体会的。

我们看看在学习女德的教育中,谁应当学女德?我也总结了一下。第一是男女老少都应该学女德。所以我讲女德的课,虽然都是女性来听,偶尔也会有一两个男性,但是因为人数比较少,不好意思,就跑掉了,跟我要光盘回家去学。为什么男子当学呢?如果你是先生,已经结婚了,你不知道真正的好太太是什么样的标准,就无法去引领她;你心里没有标准,没有原则,就无法去教导她。这里有说“夫不贤,无以御妇”,丈夫不贤能,无法去引导自己的妻子。他的贤能是什么呢?他心里得有数,心里没数,好,你想花钱,我去给你挣钱,挣不着我去偷、去抢、去骗给你,麻烦就大了;漂亮好,你要整形,我给你拿钱去整形,就麻烦了。没有结婚的按照这个标准去选择配偶,就可以提前选到一个好的配偶。所以男子当学,未婚选配偶,已婚正法齐家,就是男子的本务。自古以来提倡女德的全是男性,我们看明朝的王相,清代的陈弘谋编的《教女遗规》,再往以前,包括佛门里的一些祖师大德全部都是“重在女教”,男性的眼光是很深远的。第二父母当学,可以教育自己的儿女,尤其是女儿。第三是女子当学,未婚可以修身,已婚反省自心,以提高自己的德行。最后老人也要学。老人的学习很重要,我们对父母不仅要关注在养身上,我最近体会很深,更多的一定要放在养其慧、养其智上。为什么呢?放在养其慧上,他的心都很好养;不放在养慧上,你养他的心很难。如果他的心是贪婪的、无知的、势利的、很世俗市侩的,怎么养?这个心是不好养的。为了母亲,你也去巴结谄媚吗?去迎合、去奉承吗?要不她不高兴,很麻烦。她学习了之后,她的智慧开了,她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她不会倚老卖老,很好了,你养她心就比较好养。如果她有大的志向那就更好了。老人学,很好!他可以去转化风俗。因为老人的言重,一家之长,他定出来的大政方针,儿女执行出来是比较顺利的。如果儿女学传统文化,老人一竿子打死,这个东西不要学,浪费时间精力,尤其学什么女德,那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第一讲 原序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女德。我们现在有些福报和志向,想提高自己的德行,想学习修身养性之法,从哪里入手呢?古圣先贤留下了大量的女德教学教材,我们可以依据古代的教材进行学习。女德教育最主要的四部书,又叫“女四书”,是《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也有人把第四部定为《女孝经》。这四部经典其实都有流传到海外,流传到日本、韩国,在国外也很受重视。我国从五四运动以后,这样的书基本上就绝迹了。我去年很偶然的一个机会,第一次碰见《女诫》的小册子,一个粉色的书皮,不是书店正规出版的。我看了就特别欢喜,当时简单翻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共有七篇,即卑弱篇、夫妇篇、敬顺篇、妇行篇、曲从篇、和叔妹篇与专心篇。

这七篇,讲了女子修行的心法,心念上的法门。我自己很喜欢,但是说实话,也看不大懂,然后我就拿回来,给我们单位的女员工,因为我们单位女孩子特别多,我让全体女员工都来读《女诫》。员工后来都来跟我说读不明白,其实我自己也不是很明白,但我跟大家说“读书千遍,其义自现”。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缘,让我发心来讲学这个册子,认真地从字面、义理,到实际开始逐步深入了解,之后越来越欢喜。把《女诫》这一部书看通了之后,后来我在讲《女论语》、《女儿经》,包括做《群书治要》,看《淮南子》这一篇的时候,都觉得像在讲女德。古训有言:“一经通,经经通。”虽然自己还没完全通,但反复讲了六七遍《女诫》之后,的确有“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感觉。

下面我们来正式学习一下《女诫》,先来看开篇的原序。

我给大家念一下。【曹大家,姓班氏,名昭,后汉平阳曹世叔妻,扶风班彪之女也。】

曹大家,名叫班昭,是后汉的时候曹世叔的妻子,也就是《女诫》这部书的作者。为什么管她叫曹大家呢?因为她嫁给曹世叔,所以就随夫家的姓。那么大家呢?我们在本子里看到的这“大家”两个字,不叫“大家”(dà j iā),我以前也经常念“曹大家”,我说怎么会起这个名字。仔细研究了之后才发现,这个“大”念“tài”,通“太太”的“太”,这个“家”是“姑”,通“姑叔”那个“姑”,所以念“曹大家”(cáo tài ɡū)。它是古代对学识非常渊博之人的敬称,是一种古称。所以古代的很多文字跟现代差别特别大,我们要是拿现代的眼光去看,有的时候就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所以大家千万别闹笑话。她是“扶风班彪之女也”,扶风是地名,是现在陕西咸阳东北部的一个地方。现在也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当某一个人有名了之后,他家乡也跟着开始出名了,所以带着就把家乡的地名一起说出来了,班彪的女儿。【世叔早卒,昭守志,教子曹谷成人。长兄班固,作前《汉书》,未毕而卒,昭续成之。次兄班超,久镇西域,未蒙招还。昭伏阙上书,乞次兄归老。】

她的丈夫曹世叔很早就去世了,班昭紧守自己的志向,没有嫁人,所以她的德行非常好。也教育她的儿子曹谷长大成人。曹谷名曹成,字直谷。她有一个哥哥,叫班固,很有名,是《汉书》的作者。《汉书》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书,在历史上与《史记》齐名,写得非常好,但他没有写完就去世了,后续的这一部分是她的妹妹班昭来帮着完成的。从中可见,班昭的文才不同一般。据说当年她在宫中写《汉书》续集的时候,当时的大学者马融,跪在藏书阁外聆听她的教诲。她也是写一写,兼着给大家讲一讲,所以一代大儒马融都是来跪受听课。她还有一个哥哥,叫班超,一直在西域关外镇守边疆,皇帝不允许回来,他也就一直没有回来,但年纪比较大,很想念家乡,一直想回家。于是班昭就亲自给皇上写了一封书信,乞求皇上能够恩准自己的哥哥告老还乡。这里面也有一段历史背景。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下,当时皇上跟他的哥哥,还有他们中间的一些不同的党派发生了一些矛盾,所以皇上对他哥哥有点意见,就不想让他回来。班昭体念到亲情和他哥哥的思乡之情,也不怕皇上一怒之下,可能会给她赐什么罪,她就用这种文采,写了一篇非常感人泪下的文章。文章写完之后,班昭非常委婉劝谏了皇上。皇上看后就回转了心意,答应让她的哥哥回家乡。但是她哥哥年纪太大了,回家两个多月就去世了,还好是死在故里了。【和熹邓太后,嘉其志节,招入宫,以为女师,赐号大家。皇后及诸贵人,皆师事之,著《女诫》七篇。】

当时的邓太后非常赞赏班昭的这种操守,远大的志向,也非常欣赏她渊博的学识,就招她到宫里,怎么样呢?以她为老师,作为女师。太后跟着她学习,然后赐号“大家”。此后皇后和后宫里所有的嫔妃、贵人,都以老师的礼节去侍奉班昭,跟着她学习。我们从这里就能看出班昭的为人,绝不是一般的女性,的确可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的确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她把自己的心行修好了,把孩子教育成人。能够帮助皇太后和后宫的嫔妃,教导她们,长养她们的学识和德行,达到平天下的风范,所以班昭的确是我们女子的骄傲、楷模和榜样。这是一篇简单的前叙,是后人写的。

我们接着学习班昭《女诫》的续篇。【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是以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至免耳。吾性疏愚,教导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加训诲。惧失容他门,取辱宗族。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偿,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因作《女诫》七篇,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宜,俾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这一篇是原文的序,是班昭写下来告诉后人她为什么要作《女诫》,是什么样的背景。我们从这篇简单的序文里,也能感受到,班昭身为太后之师,能够如此谦卑,的确让我们汗颜。我第一次读这篇序文的时候,非常不理解,我说怎么写的这么样的谦下,我们就是想谦卑也写不出来,的确是这样的,因为心没有到那个位置上。我们依据明朝王相的注解,一段一段的分开来学习。王相的母亲很有名,王相的母亲刘氏就是女四书第四部《女范捷录》的作者。【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

这段话是说自己愚钝,生性不聪敏,都是承蒙父亲的德荫庇佑。“鄙人”就是讲班昭自己,“愚暗”是指愚蠢、愚钝。实际上都是班昭自谦的话,就像我们学传统文化的同学都会说“末学不才”,末学就是说我在这些同学里,是排在最后的,没有才华、没有才能,实际可能并非如此,是一种自谦的话。“受性不敏”是指自己的天性不是很聪慧。“蒙先君之余宠”,先君是指班昭的父亲班彪,因为班彪在光武帝的时候就为官,做到了望都长,在当时也是名噪一时,很有名望。这里指班昭蒙受父亲的这种余望,并非自己有德行。【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

这段话是说依赖母亲的教诲,十四岁就嫁到了曹家。“赖母师之典训”,这是表示不忘母亲的教诲,不忘母恩。“箕帚”,是指我们常讲的笤帚,笤帚是用来专门清除污秽的一个工具,这里班昭是比喻自己时时在清除自己的心污,完善自己的德行。这也是她自谦之词,总觉得自己德行和学问不够,嫁到曹家服侍先生,愧不敢当。【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黜辱。】

这段话是说她嫁到了曹家四十多年,自己一直是处于战战兢兢的心态,总是怕有被曹家辞退的屈辱,也就是说怕自己德行不够,让公婆和家人受辱。“战兢”是指恐惧不安的面貌,“黜”是指被先生辞退,因为在古代没有法院,不打官司,先生如果发现妻子有不符合家规、家道的就有权利给她开除回去。【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这段话是讲担心自己妇道修得并不好,使父母亲蒙羞,自己的夫家和娘家的家亲眷属受到牵累。“中”是指夫家,“外”是指娘家的眷属和亲戚。【是以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至免耳。】

这段话是讲她白天、晚上都很辛苦很辛劳,劳心劳力,但是从来不敢夸耀自己,总是很卑微。现在年纪已经大了,子孙也都成家立业,可以暂时的把忧勤的心放一下。“夙”是早的意思,“劬”是非常劳苦的意思,“告”是夸示的意思,夸奖、自赞,自己赞叹自己。乃至免耳,“免”是指放下一下。【吾性疏愚,教导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

这段话是讲自己才学疏浅、愚钝不明,教导儿子没有恒长心,所以非常害怕儿子曹谷有负重任,辱没当朝的清明盛治。“疏”是指大大咧咧,讲她在很多方面非常大意、疏忽。在教导上,“无素”的意思是指没有恒常心。“素”是恒常,就是有的时候,教导一下,有的时候可能就会疏忽了。“清”不是指后期清朝的清,“清”是指清明盛治的朝代,是赞叹当时的国家处于清明盛治的时代,害怕自己教育的孩子不够好,对不起朝廷给予的重任。

所以从一开篇到现在可以看到,她对外是赞叹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夫家,包括朝廷,对内都是把自己放到最低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女诫》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叫卑弱篇,从这个地方也能看到班昭的确做到了这两个字,所以能写出这篇文章。【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

讲她的儿子突然得到了皇上的恩宠,以自己卑微的德行接受圣上赐予的高位,这实在不是自己所敢期望的。从这里我们看到班昭是什么样的女子呢?她之所以能为太后之师,儿子有这样好的地位,有如此大的福报,正应了“惟谦受福”这句话。从整篇序文中可以看到,她谦卑至诚。“横加”是指无缘无故就得到的意思。“金紫”是指官位,古代的衣服都是代表不同的职位,衣服上带子,不同的颜色就代表不同的阶位。一般金紫之带,这个爵位是比较高的。【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加训诲。惧失容他门,取辱宗族。】

讲男孩子在朝廷里当官,能够自善其身,而她的这些女儿呢?“时当出嫁”,就是该出嫁,该嫁人了,但是教导得还非常的不好,没有渐加训诲,怕嫁到人家之后,不知道羞耻,使娘家没有面子。【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

这段话是讲自己现在患病已久,恐怕随时都会失去性命,想到家中的女性是这个样子,每每都很忧愁挂念。

班昭在写《女诫》的时候,已经是几十岁的老人了,身体也不是很好,的确是重病在身。在这种情况下,她是一片忧国忧民之心,才写出这篇《女诫》。以班昭的年纪,我们想想她的女儿,也不会是十七、八岁要嫁人的年纪,所以她的女儿实际上已经嫁人了。那她为什么说“方当适人,而不渐加训诲”呢?这有很深的含义在里面,实际上是通过给自己家的女子写这样的文章,来引起天下人对女德的重视。对于当时女性专权,女德衰微的状况她非常的忧虑,有心把女德倡导起来,但不方便说,所以她通过对自家女性的教诲,把《女诫》七篇写出来。写出来不长时间,很快就从皇室家族中传遍开来,开始大家都以手抄本的形式,每一个家族都以此作为教训女子的德育教材。所以我们能看到班昭的这片用心,以她的地位可以写给朝廷一份建议,说要重视女德,从邓太后开始,怎么样做。但是她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形势,不便于这么写,所以她就写给自己家人这本书。那也是她为人善巧、智慧,深谋远虑,考虑的比较长远,所以她能在朝廷中伺候四任皇后而不衰,能够一直在朝廷中几十年安然无事。最后去世的时候,皇太后是素服按照国丧的形式,以老师葬礼的形式来送她。由此可见,班昭做人做的很到位。【因作《女诫》七篇,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宜,俾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最后她说,这就是讲我写这篇《女诫》希望能够警戒家族中所有的女性,希望大家都能够以此奉行,而不要失去做女人的根本。通过学习,也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自身德行。我即便是离开,就是讲她去世以后,我们家族也会往下延续,都会不断的勉励。这是前言,我们每次反复阅读的时候,都能够深深地体验到,班昭作为一位女性,的确为女中君子,女性楷模,我们非常感恩有这样的祖先。在《后汉书》里有班昭的传记,我读她的传记,她跟她的丈夫曹世叔是非常和睦的夫妻,曹世叔性格非常外向,班昭非常内向,是个温柔、贤淑的好女子。她嫁给曹世叔也有一段历史背景,不是说她看好了曹世叔,她想嫁,不是这样的。是她的哥哥,当时为了做《汉书》,因宫廷里面命令要作《汉书》,承接国家大事,就召集了一个班子,这个班子都是很有学识的门徒弟子,然后帮助她的哥哥一起来完成《汉书》的写作。他哥哥跟她说的,让她嫁给作《汉书》中最优秀的一个弟子,就是曹世叔。她哥哥也想到,一旦我不在的时候,那么这个弟子能帮助他继续完成。没想到曹世叔也很早过世了,是他的妹妹帮助他完成的。

第二讲 卑弱篇

下面学习《女诫》的正文。

我们先看一下《女诫》的含义。《女诫》是规劝女性的一篇文章。什么是“诫”呢?我记得有一次在参加论坛的时候,一位老人不让我上论坛讲《女诫》,说这个“诫”不好,这位长辈说女子本来就很受束缚,你还要诫,这个东西不能讲。经过跟老人沟通,又把我在其他地方的讲课光盘送给老人,让他回家听,他听了很欢喜。回来就跟主办方说:“很好,跟我理解的不一样,但还是要把‘诫’说明白。”在那次论坛以后,我每次都会把《女诫》的“诫”字跟大家解释一遍,所以也很感恩老人家。这个“诫”我查了一下古汉语辞典,它有四种意思:第一种,是指告诫和规劝的意思;第二种是指警、慎;第三种是一种箴言,规劝人们遵守的一种标准;最后一种就是这里用的,是一种文体的名,一种教诲性的文章,就像古代的文体名。比如说《陋室铭》的这个“铭”,它就是一种文体名。“诫”在古代也是一种文体名,那么还有类似的“戒”,比如说诸葛亮写过《戒子篇》,那个“戒”跟这个“诫”是一个意思,都是一种文体名。这种文体名表示这类文章是一种教诲性的文章,都是先人对后人的一种教导、一种指导,提醒大家注意,让后人能够受益。《女诫》第一篇叫卑弱篇。一般好的文章,它的第一篇往往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它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整个后面是它的一个展开,它把最精华的浓缩放到第一篇总结出来,所以精华就在这里。比如我们看《礼记》第一篇曲礼,第一句话讲的是什么呢?“礼者,毋不敬也。”这一句话,就涵盖了“礼”的所有的精髓。比如说《太上感应篇》里面的第一句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后面所有的文章,都是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祸、什么是福。包括《大学》第一篇,《中庸》第一篇,《孝经》的开篇第一段。第一篇是很重要的,第一篇也是我讲的最多的。我最初学《女诫》,当时刚学,胆子也大,所以有邀请我就去讲女德,每次就反复讲这第一篇,大概讲了十遍以上,最后是越讲自己越明白,一开始不是很明白,而且也是比较反感。为什么女人要卑弱?一听这两个字,感觉是对女性的一种轻视、一种歧视,女人不要卑弱,女人是半边天,一定要刚强,否则要被人欺负,“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后来发现自己的观念完全是颠倒的,是错误的,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卑弱”展开是四个字,卑是指谦卑,弱是指柔弱。谦卑和柔弱代表女人两种最重要的德行。谦卑讲的是“厚德载物”的德行,我们往往用大地来形容这四个字,地有厚德才能够承载万物;柔弱讲的是“上善若水”的德行,水是世界上最柔、最弱的一种东西,但它却有上善之德。所以用大地和水来比喻女人本性里所具有的最珍贵的两种德行。那么浓缩之后,就用“卑弱”两个字体现出来。所以它不仅仅是这一篇的第一,也是所有女德教育里的第一。你学所有的女德,如果离开了“卑弱”两个字,做不到为人谦卑,做不到心性柔弱,那整个女德就失去意义了。我们讲全是“口耳之学、梦中吃饭”,嘴巴上讲讲,耳朵里听听,自己不受用,如同做梦吃饭一样。所以我们在学的过程中,谦卑和柔弱时刻都不要忘了。但是如何去做才能体现真正的谦卑和柔弱,会遇到很多很多的考题,这是一个艰难回归自性的历程。我们受环境熏染,从小又没有得到良善的家教,心都在自私自利上,心都非常的刚强难化,只有教育才能让我们回归自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我们自性纯净纯善,但习性不善。现在开始想通过学习,返归自性,虽然很难一步到位,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在学习卑弱篇的时候,不是指外面形式上的卑弱,而是指要有一颗柔和质直的心。比如有的女同胞学卑弱,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家一味顺从,一顺到底,一弱到底,最后苦不堪言,内心的怨结不化,生了一身的病,还要怪古圣先贤的教诲不好,这是没有真正学明白。所以每次我都说,这个柔弱是指心性的柔弱,心的柔软表现在外面的淡定平和。翻开《列女传》,这里的女子都是“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她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界都不会背离仁、义、礼、智、信,她们都有一颗仁慈仁爱的真诚爱心。所以我也举了例子,包括自己身上的例子,当我抛弃做人的基本准则而一味的柔顺,有的时候结果是什么呢?把自己家的某个亲戚娇惯出很多毛病来,然后当某一天你的能力无法去做的时候,希望他们伸手帮你一把,他们还要抱怨你,你怎么没有以前做得好。所以我们的这种柔顺纵容了他们的惰性,长养了他们的贪婪,所以卑弱其实充满了大智慧。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去体悟。孔子有“温良恭俭让”这五种德行,但他做事有原则和方法,非常善巧方便,他不是什么事情都一味承顺,并非我们所认为的迂腐。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先生总结了三个原则:“睿智而不奸滑,仁厚而不迂腐,与时俱进而不随波逐流。”我就经常想他的这句话,什么叫与时俱进而不随波逐流?比如说古代的一些古礼,现在不适用。比如鞠躬礼是可以普遍适用的,因为日本、韩国还在用,但是古代的有些古礼我们打开《礼记》看,并不适用。是不是我们现在坚持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用呢?不对的,你得与时俱进,要把古人最精华的部分学到,就是恭敬的心学到,然后随时用到现代的地方就可以了,要随顺现代的情况和形势。如果不懂得随顺的话,最后变成什么呢?学传统文化的这些人是一个怪异的特殊人群。首先家里不接受,然后公司不接受,最后被社会大部分的群体排除在外,成为一个独自生存的、无可奈何的、曲高和寡的一小撮人。这是不符合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文化是能够和天下的,以一己之修能够去包容天下的,能够以一己之德去感化天下的。如果你做不到,要反问自己,我怎么越做最后离大家越远了?不融俗,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在王相的笺注里写到:“天尊地卑,阳刚阴柔,卑弱女子正义也,苟不甘于卑而欲自尊,不伏于弱而欲自强,则犯义而非正矣,虽有他能,何足尚乎?”我记得有一次外地的同学跟我说想学女德,我就把书发过去,她说看不懂,我说没关系,有笺注。她说关键是笺注也看不懂。我们现在就把笺注给大家讲一下。天地这种尊卑,完全是引用《周易》里的话,因为整篇《女诫》才一千六百多个字,很少,但是引用古籍,前后引用《论语》、《周礼》《礼记》,《尚书》里的话,有多少处呢?有十七处之多,可见《女诫》通篇是曹大家在已经精通古圣先贤的经典,以及自身几十年德行的修行之后,总结出来的一部菁华之作,不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像孔子一样,自己只是把古圣先贤的教诲转述出来而已,自己并没有任何创新,正如孔子所言:“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天尊地卑,阳刚阴柔。”阳刚阴柔讲的就是道,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我们看过太极的八卦图,所以八卦图上就能看到,它代表的就是阴和阳,刚和弱,天和地,黑和白,总是一对。如果全部都是一样的,比如24小时都是白天没有黑天,人是没法生活的,24小时都是黑天没有白天,也会很麻烦。家里要都是女的没有男的也会出问题,都是男的没有女的也不行,总是要相配而来。但是相配而来的前提,是要各守其道,没有守在自己的道上,我们讲女站到阳位上,男落到阴位上,就会乱掉。所以在《诗经》里我记得看过这样的话,叫“牝鸡之晨”,那是不祥之兆,就讲母鸡不下蛋,跑去打鸣,这是天下不祥的征兆。自古以来男女都是各守其分,我们现在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乱了的话,我们就拨乱反正给它正过来。有一次一位传统文化论坛的老师在分享的时候说道:“我们家都是母鸡打鸣,公鸡下蛋,我先生在家做饭收拾屋子,我出去做女强人,回来在书房里我站在书桌后面,他老老实实在前面,听我下指示,我讲完了就说,你去干活吧。”《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讲:“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所以这位老师在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逆境。“卑弱女子正义也。”卑弱就是讲女子的正义,这个义就是仁义礼智信的义,义者循理也,就是做事合乎道理。女子按照卑弱的天性来修养自己的德行,这是合乎道理的一件事情,这是正道。如果自己不甘于处于卑位,就是下位,心里没有恭敬心,总想自己家里家外说了算。“苟不甘于卑而欲自尊,不伏于弱而欲自强,则犯义而非正矣”。不认为自己是弱小的,从外到内,都要强悍起来,很想在家里刚强,就违反了这个义,“则犯义而非正义”,这个是不符合义理的一件事情。就不在道上了,就偏离妇道了。“虽有他能,何足尚乎?”即便很有能力,很有才干,又有什么可以推崇的呢?这个不值得去推崇,假如都是女人去主管外面所有的事物,天道就容易乱。在现代社会中讲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包括女性自身首先是反对的,很多男人也不认同。自己在学习经典文化这么长时间中,觉得女人不一定说弱了,就一定是不好的,这个弱不是懦弱的意思,是我们讲“上善若水”是水的德行。水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什么呢?它遇到障碍物一定就转过去了,不会硬碰硬在那不断地碰撞,比如有块大石头它就绕着就走了。讲的是遇事要随圆就方,外面的事情自己要懂得变化处理,不要跟人硬对硬的碰。尤其是在家里,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你跟他硬碰硬那样地碰,没有任何事情能碰明白,就是有一万个理由在家里也说不清楚,他认为他是对的,你认为你是对的,反正两口子还要过日子,咱就绕开他,哪怕暂时挂起来,也未尝不是一个解决的方法,学习“水”的绕开的这种特性。水的第二个特性是什么呢?水滴能够穿石,水一嘀嗒,一嘀嗒,看着好像没有力量,但是日子久了,能够把石头给穿透了。家里也是一样,先生不管如何的顽固不化,如何的喜欢上网玩游戏,都不用管他,你就很坚持很坚韧的,用很柔和很温顺的性格,坚持你的、感化你的,每天你都说一说,上网对身体不大好,但是该怎么照顾他还照顾他,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总有回头的那天。这个恒心在家里是最容易体现的,这是水的第二个特性。第三个特性是什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看它可以滋润禾田,可以浇灌万物,可以给行人止渴,但是它不跟任何人争利益。做女人的也是一样,你只要一争,一定就乱了。家里女人就像心脏一样,心脏跟其他的部位要是争一争,全身的知觉马上就麻痹掉了,它没有什么可争的,它就是不断地往外奉献,不断地输送血液,不断地往外供给。我也常常想,女人一定要做舌头,不要做牙齿,牙齿是很硬,到老了都先掉,舌头到老了,牙齿都掉光了它还留着,所谓柔能克刚就是这个道理。我原先也特别好讲理,跟先生和婆婆讲理,讲来讲去也讲不明白,后来明白原来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于是就不讲了,不讲我觉得也挺好,他们怎么说就说吧,即便说的“不可理喻”,我就是不吱声,烦恼也就慢慢没有了。做女人的一定要看明白,很多人、很多事不是你能改变的,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好,只是你没有这个缘分,因此也不需花费太多的精力,做任何事都不要执着,看不破就看淡一点,放不下就放松一点,人生转眼即逝,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女人。

我们下面来学习正文。【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不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净自守,无好戏笑;节斋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免哉。】

这是卑弱第一篇全篇的正文。

卑弱篇重点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什么呢?第一是“明其卑弱,主下人”,第二是“明其习劳,主执勤”,第三是“斋告先君,主继祭祀”。我们来看第一句:【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

这句话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古代要是生女儿的话,生下来头三天就给她放到床下,给她一块纺锤让她去玩弄,同时要祭告祖先。这句话我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没明白,为什么要把孩子放到床下给她纺锤呢?后来看到笺注明白了,它表示女人来到世间就要明白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的伦常大道。同时祭告祖先的含义也很深远,表明女子要涵养德行,抚养好下一代,以告慰祖先。这句话是出自于《诗经》。《诗经》里说“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如果生了男孩就睡在高大床上,给他穿非常华美的盛装,给他玩弄玉石做的圭璋,古代有官位的男子都可以玩弄玉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媞衣之,载弄之瓦”。如果生了女孩让她睡到地下,给她穿的衣服就很简单,小孩穿的襁褓之衣,玩纺锤就可以了。“寝之床,尊之也”,把男孩放到床上睡觉表示尊贵的意思;“寝之地,卧之床下,卑之也”,把女孩放到地下,让她睡在床下,是表示要让她能够守住谦卑的德行。在这里我相信,尤其现在独生子女,是不会碰到这种情况的。我记得刚学的时候,我们单位的女员工说,怎么要放到床下,我们将来生孩子是不是也要这样,我们不要照搬行事,但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真正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我们学古文一定要透过字面看到背后古人所要传递给后人的真实道理。比如说古代的皇帝,他带的皇冠前面都有垂珠,垂珠都会挡住眼睛。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实际上是在暗喻皇帝,虽然他的智慧要比天下所有的人都要高一筹,但是他不要那样直接地一眼就把什么事都看透了,他要拿垂珠来挡一挡,挡一挡表示自己还能够听进去大臣的进谏。在古书里记载皇帝的耳朵都拿黄色的丝绵给塞住,当然不是塞死了。因为它是丝绵,讲的就是皇帝的听力的聪敏,能够辨别各种声音,但是也不要那样显露,表示自己还是能够听进去别人的一些见解。包括像古代的女子,穿的衣服都佩戴铃铛。为什么要佩戴铃铛呢?实际上是提醒自己,走路的时候,铃铛一响就要提醒自己行为要举止端庄,不要发出乱音,动作不要慌张轻浮,要威仪有则。同时这种声音也提醒大家有女子要到了,如果不方便大家都回避一下。所以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有很深的寓意的,并不是现在所想的那么简单。在古代的教学里,《易经》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童蒙养正,圣功也”。童是指儿童,蒙是指启蒙,养是长养,正是浩然正气,就是他所见所听、所看所想,全部都是正的,这是长养他的至圣之功。对女孩子,如何养正?首先要教她学会谦卑之德。在古代,女子不像男子在外面可以有很广的阅历,可以学到很多的学问,可以交到很多的良友,她封闭在家庭里头,怎么样能够让她有很好的德行?所以这种教育在古代是很见功力的一件事情。我们现在要比古代的女子幸福多了,我们可以有很广的阅历,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是不是真正的在道上,我们可能并没有分辨到;是不是能够抓住做女人的根本,可能也没有意识到。所以我们学女德首先重在根本,根本之学就是女人谦卑的性德。【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把她放到床下是表明她要守住谦卑柔弱的德行,是主要执谦卑之礼于人下。那么“弄之瓦砖”呢?让她玩弄纺锤,一则告诉她女人主内的本分;二则告诉她女人要懂得劳作,勤俭才能持家,“女子一勤全家旺,女子一懒全家衰”,所以女人勤家业就容易兴旺,女人要是好吃懒做,这个家族很快就败坏掉了。主的是执勤这件事情。“斋告先君”,先君就是指祖先,给祖先祭祀,是指什么呢?是“明当主继祭祀也”,讲的是家里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活动,由女子来操劳。我们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重大的事情在古代交到女子的手里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古代对女子并不轻视,因为女子来到一个家里,她是帮助这个家族抚养后代、光耀门楣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这个家族抚养出后代。“继祭祀”,继是继承的意思,怎么样能够帮助这个家人、这个家族,抚养出后代来,关键看这个女子有没有德行,有没有学问。这样一件大事,要从小告诉她,要提醒她注意,之后她嫁到夫家,全部的使命就是来做这件事情。古语有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不是说儿子,我们生完儿子有“后”了,该怎么样吃喝玩乐,做母亲的就去吃吃喝喝去了,这跟家里养一个小猫、小狗是没有区别的。这个“后”关键是能不能够承继祖先的家业、祖先的家德、家风,能够把家族兴旺下去,一代传一代。有这个“后”才真正对得起祖先,没有这个“后”就是养一窝也没有用,个个都是败家子,对祖先还是不孝。

我在《列女传》上见到孟母说过这样的话:“妇人之礼,精主饭,谧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故也闺门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此之谓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做女人的礼节就在于能够精通做饭,能够酿酒,能够去孝养公婆,能够把衣服缝好,仅此而已。这就是闺门里,关起门来,女人在家里要修行的事情,就在这些事上修,没有“境外之志”。境外就是所谓到外面闯一番天下,像男人一样建功立业,没有这个志向。“女子始生,即以是期之,视之,其实妇人之道,亦即此而无加也。”女子一生下来就用这个去期望她,去教诲她,再多了就不需要了,女子就能够好好的教育出来。孟母就是单纯的会做饭、会补衣服吗?她仅在于此吗?我们只要提起孟子没有一个人不会不想到孟母的。一个圣贤人是谁教出来的呢?一个好母亲教出来的。所以孟母虽然没有在外面建立丰功伟业,但是她养育出来的一代圣贤之子,能够让后面几代人,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她的这种志向,这种影响力太深远了,岂止是说她就是会做做饭,缝缝衣服而已啊?在这里我们能看出来,女人的谦卑是什么呢?真正的有道德、有学问,但是从来不去表露和表白自己,而是安分守己。首先把家道做好,最重要的是把儿女教养好,其他的能够赚多少钱,能够在外面得多大的名,都是次要的。我记得有一个教育学家说过,赚了很多钱,但是当回头看看你的儿女一无是处,走的时候你两手空空,一分钱带不走,什么名望、地位也带不走,儿女又没有带出来,家道又再次衰败,那是后悔终身的一件事情。我也碰见过这样很有钱的夫妻,可是他们的儿子很让他们上火,儿子已经二十多岁,根本不听父母的教诲。夫妻俩跟我说,早知道会这样我们就腾出一个人,比如他妈妈就不出来跟我一起做买卖了,在家里好好教育儿子。但是时光不可倒流,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也不听父母教诲,已经是无可奈何了。所以我们现在如果有机会听到或者明白这样的道理,一定要从当下做起。【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卑弱下人。】

下面继续学。这三件事是做女人的常道,这个“常”有很深的含义,常是什么呢?能够跨越时空,在古代和在今天没有变化,是一样的才叫常。古代一个样,现代一个样,就不叫常了。古代的女人能生孩子,男人不会生,现在也是一样,这件事没变。那么本性呢?古代的女人应该守住的本分,现在也应该是这样,也应该不变。如果变的话,说明什么呢?教化失去了,世俗已经低下了,大家开始都忘却了。就像满街的人都去偷东西,你不觉得偷东西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大家都这么做。现在哪个公司要是不偷税漏税觉得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大家都这么做。如果大家都在街上嘴里嚼口香糖你不嚼,大家觉得你很怪,是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把常道给说出来,让大家能够明白什么是女人的常道。“礼法之典教矣”,典教是指经典的教学,经典的教化,所谓经典也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只是我们现代人曲解了,不明白祖先的真实含义,然后以我们的意思加到祖先的意思上,再说出来就坏掉了。这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卑弱,在所有女德的教育中,实在讲谦卑的确是根中之根,就是现在要学的这六句话。这六句话最好背下来,这样随时随地都能够提起自己的注意力。像我们单位的女员工天天念,有一次一位女员工见到我就说:“哎呀我梦见一句话特别好,我得告诉你陈总,估计是有神明指导。”我说:“什么话啊?”她说:“谦乃德之柄也。”她还要说后一句,我说:“停,这不是什么神明指导,这是《女诫》里的话。”她说:“不对啊,我在梦中可清楚了,跟我说三遍呢。”我说:“那可能你跟自己说的,咱天天早上都念,念到最后一篇和叔妹就是。”我们天天都在念,慢慢就会真的明白其中的含义了。【谦让恭敬】

谦有让的意思,也有敬的意思,也有不自满的意思。那么真正的谦让恭敬是指什么呢?怎么样能够做到谦让恭敬,从哪里开始做起呢?我跟大家分享,就是从孝道做起,我们讲“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四个字“孝亲尊师”。对父母双亲首先是要孝敬、孝顺,然后对所有师长都能够尊重、恭敬有礼。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去做挺难的,讲道理都很好讲,讲课的时候都得一套一套的,等下来做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事情不大好做,这不好做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是说我们跟父母有冲突,跟社会有冲突,或者是跟任何人有冲突,说到底是自己的习性跟自己的自性冲突和矛盾。圣贤的学习就是让我们的习性回归自性,不再有冲突矛盾。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是不是很想学到圣贤的学问,如果的确是很想提升自己的话,所有这些法都是从恭敬中求。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真诚恭敬的心,什么都学不到,都是泛泛之学了,表面文章了。什么是真诚呢?曾国藩先生有一句很好的注解:“真就是不妄。”妄就是虚假的心,“诚就是一念不生”,没有杂念的心,不会想想这个,想想那个。我们想对父母尽孝就不要去想其他,只是一味地去做就好了。如果还想想这样,想想那样,想想我弟弟怎么样,想想我姐姐怎么样,自己就做不下去了。再想想社会上怎么样?祖先有句很好的教诲,“不见他人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若见他人过,自非却相左。”这是六祖惠能大师说的一句话,你见没见到别人的过错呢?说实话,见到了,没见到除非是瞎子,或者你这个人已经很无知了,那个人明明是犯错了,你说没看见。眼睛看见了,但心里一点念头都不动。无论是父母还是身边的人,他犯的所有的过错,自己心不要被他动,心一动麻烦了。自己也不要去攀缘,总想去帮助人,其实最应该帮助的是自己,试问自己有没有成圣成贤?没有的话你还很穷,“穷就独善其身”好了,别人跑到你跟前了,说“你一定得帮我”,那好。我们尽自己的本分,也不叫帮了,把我们的心得跟人家分享一下。包括在这里都是,我也不是什么老师,只是把自己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一起来学习,一起来进步。不敢以老师自居,称不上老,也称不上师,两个字都不敢当。自己学的就是怎样把别人的过错放在一边,学习新加坡113岁的许哲老人。人家问她要是看别人有过错,会怎么看。她说就像我走在大马路上,身边来来往往有很多人,你说我看见了,是看见了,你说留没留印象,都长的什么样,一个都没留,不知道。全心全力放在自己的身上,放在自己德行的长养上。如果成天看着别人的过错,“自非却相左”,自己的过错就开始堕落了,左是往下堕落的意思,就开始往下掉了。所以真正谦让恭敬的心,就是从“不见他人过”开始,从“孝顺父母”做起,从不见父母过开始。然后扩展,不见先生过,再慢慢扩展一点,不见公婆过,再扩展,扩展到不见大姑姐、二姑姐、小叔子、小姑子过,再往下扩,扩到最后什么来来往往的人你都不见到,你就成圣成贤了。所以有没有成圣贤自己最知道,那么还在见别人过的话,还是凡夫俗子,还要继续修学。【先人后己】

这个先后讲的就是求道的一个过程,在《大学》里有说“事有本末,物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什么是事的本末、物的终始呢?现代人经常讲“人不为己,天地诛灭”。我们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你把自己都考虑得那么好了,不需要别人来替你考虑了,你身边哪里还会有朋友啊?哪还会有亲情啊?你把自己照顾得已经面面俱到了,那就不需要别人再替你着想了。做人尽孝守住仁义,这是本、这是始。做事本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本、这是始。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推己及人,站在对方的角度多考虑一下,才不会本末倒置。

圣贤的教诲是什么呢?就是把自己放下,全心全意为别人考虑。回过头来能得到身边所有人为你考虑,比你自己考虑自己要周全多了。可能一开始做的时候有点障碍,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坚定住这个信念,坚持不懈去做一定会有收获。每天反省,反省做事情是不是为自己,有的时候不是为自己的名,也不是为自己的利。我们学传统文化的很多老师,不为名也不为利了,但是要想一想是不是在为自己的某种欲望和自己的某种习性,如果还有的话,那还是为自己。所以这个“放”越到后来是越难的,一开始很好放,粗的都很容易放下,越到后来越细微,越隐微的地方越难放,所以大家在学习上要不断地提起志向念头。【有善莫名,有恶莫辞。】

这讲的是善恶。这里对善恶要有一个很清楚的理念。前面已经跟大家讲了,什么是善?“谦让恭敬,先人后己”就是善,反过来就是不善。所以在《了凡四训》里,对善恶的定义跟我们这里是一样的,是什么呢?为别人的就是善,为自己的就是恶,这是善恶的根本定义。“有善莫名”讲的是善欲人知非真善,恶恐人知是真恶。就是做了一点好事,就很想让人知道,这不属于真善,你造了一点恶,唯恐别人知道实际上是真恶。我们在家里面做事情也是一样,我们做主妇的经常先生一回来,就要说今天我干了多少事,饭怎么样。如果做的饭先生不夸赞一下,没有人表扬,做饭的精神头就没有了,就不想再做了;屋子收拾这么干净整洁也没有人夸,就不想收拾了。实际这还是自利,为自己做的,期望求得赞叹,就是名闻利养的心。真正善是什么呢?没有考虑到任何人,也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这种回报不仅是物质的,还有最重要的是精神上,就是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不期望回报,做了就是做了,做完就忘掉,忘掉做过的事,忘掉是给谁做的,也忘掉这件事情是我做的。从里到外都放得干干净净,让心里每一天都清清澈澈的,像一池清水能清清楚楚照见外面的境界,这就是智慧。心里想的太多,就像一池污浊的水很难照见外面的境界。行善的时候,要懂得知恩报恩。古训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现代人经常在事情一来的时候,海水之恩都会忘,滴水之恶却记得很清楚。这个也不奇怪,这是人的习性使然,念头一起就是想自己的好,念别人的恶。所以事情一来,我对他是怎么好的,他对我怎么不好的,这都忘掉了。所以人要学会感恩,时时刻刻心存感恩,尤其感恩那些给你带来逆境的人。你要明白,能够有今天的福报,今天的地位,那个福全都是逆着来的。顺着来的福报不大,逆着来的大,越是给你逆境,越是给你考验的,你越默默去做下来,去承受下来,福报就累积下来了。所以自己边学也要边反思,我的福报也是身边给我逆境的人,尤其是亲人,他给你的,默默的去做十几、二十几年,人生之路就越走越光明。

记得我在上研究生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前面捧了一摞书走,有几个同学在后面走,听到他们说你看前面那个人,一看就是很爱学习,估计在家里什么活都不干,被先生宠惯的大小姐。当时我听了很诧异,后来有机会跟他们聊天,我就问说你们怎么觉得我不干活呢?他们说你肯定不会干了,看你那个样子就是成天被娇惯得不得了。我说哪天我请你们到我家吃饭吧。他们就答应了,同学吃了我做的饭,看了我的家,说你家是你收拾的吗?我说厕所都是我天天趴着擦的。他们都很诧异,但自己却不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觉得自己今天有缘得遇良师善友,事业顺利,家庭幸福,真得感恩身边给我逆境的这些人,是他们帮我一点一滴累积的福报。几十年下来,不抱怨,不记恨,真的有一天会发现厚积薄发。如果有的时候实在控制不住要抱怨,事后一定要赶紧忏悔,任何事要大而化之,不要太计较,不要放在心上。自己要懂得去疗伤,懂得去排解心里的苦闷和烦恼,更不要常常把别人的垃圾放在自己的心里,拿着别人的种种不善糟蹋自己干净的心田,没有必要。他好不好我不去想他了,我就只管做就好了,做到一定程度,债总有还完的那一天,觉得差不多该还完了,你会有这种感觉。就像是我公公跟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将近二十年,老爷子已经近八十岁了,先生因为有企业很忙,这些年都是我在家照顾老人家,前几年家公身体不好得了脑血栓,但说实在话自己没有厌烦心,也没想太多。去年他的女儿坚持让老人家单独出去住,觉得单独住老人家更方便。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你就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事情会自然而然就了结了。你不用想什么时候才完,什么时候是头,总有出头的那一天。你反正做到了,它就出头了,没做到就永远不出头,总是这个样子。

要想明确善与恶,最好是认真学习《太上感应篇》,这是重要的扎根教育。善与恶就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上,并不一定是大事。诸善都要去奉行,诸恶都要远离,这就是女德。就是在家里所有的事情上,认真落实女子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功。比如你打扮的很端庄,很立整,不性感,不暴露,不去引起异性的邪思邪念,就是善。再比如你说话得体,不言人过,不东家长西家短,让口远离是非,这也是善。还有你教导你的孩子哪怕是不浪费一滴水,不浪费一度电,这样的小事也是善。因此做善事不是说捐多少款,善与恶就在每天的那些小事中,所谓“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个道理要懂。【忍辱含垢】

这个忍有三个层次,我自己经常想,首先要忍住口,这是最重要的。我们经常一不小心口就没忍住,我也一样经常忍了半天还是口上没忍住,恰好又有这样的人来引发我说这样的话,一吐为快,说完了其实也很后悔。不想说。为什么呢?自己的善根不深厚,力量不强大,定力不够,定力够了谁诱惑都不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一种修养。第二是忍住色,我修的也是很差,一遇到不欢喜见到的人,一听到不欢喜听到的话,脸上就挂不住,心中还是有好恶有分别,脸上才会随着境界转,虽然口上不说,但是心上还有,这种忍是忍而不化,没有在内心化掉,在身体上总会出现病痛的。最后是忍住心,不仅在口上,在容貌面色上,在心念上都不动,甚至都没有忍的感觉,这件事根本就不当回事,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修学的境界。做女人的一定有一种什么功夫呢?大事能化小,小事能化了,都在心上化掉。现在是反过来,没有事弄成小事,小事一定要弄大,大的给它弄更大,最后天翻地覆直至离婚,这是很吓人的。

所有的忍耐是什么呢?是要在心上有这种度量,也是三个层面。第一要懂得去宽容别人。什么是宽容别人呢?至少要能忍受别人,哪怕他全错了,一无是处,没有道理可讲,自己忍住,不跟他一般见识。在家庭里、在公司里,你都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事情,要能够忍住。只是这个忍住,绝对不行,你要提升自己,因为单纯的这种忍,会把自己忍出病,学女德学出一身的病,憋出来的,这不可以。第二个叫包容。包容是什么呢?就是能够站到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包容就是换位思考。你能够把他含列到你这个境界里,你站到他那一面去想想,站到他的年龄段,站到他工作的阅历经验、他的为人,站到他性格特点上,他这么做就都可以理解了。你就不会跟他一样了,觉得他这样说话办事很正常,不需要跟他生气。第三个最高的层次是什么呢?就是没有什么对错。所谓没有对错,就是他站在他那个角度有他看问题的视点,我们站在我们的角度也有,你不用太在意别人。就跟一盆水,看我们的脸形映在水里是圆的,如果弄一个椭圆形的杯子,你再一看我们的脸,映在那里是个椭圆形的,外面的容器是不一样的,是盆,还是杯子,器皿不一样,但是我们的脸没有变。所以在学谦卑的时候,只是关注自己内心德行的修养就好,不需要去在意别人。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碰见好多非议。刚开始很不理解,我明明是这样想的,是这样的心愿做事,为什么人家要那么说我呢?很委屈,哭过也伤心过。后来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自己每天反省自己,默默洗涤自己心灵的污垢,清净自己的身口意,每天与圣贤为友,读善书听善知识讲课,有缘就做利益大众的事情,做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太在意有时真的忍不住自己内心的烦恼,那就不是清净心行善了。如果有一个人说你,你觉得还能承受住,十个人还可以,如果有一千个人都在指责你做的这件事情,你可能就承受不住了。因为你还没有修炼到圣贤的层次,你就已经倒下了。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听,不需要忍,自己还能够很甘愿的做下去。珍珠是怎样炼成的?沙子进到蚌壳里,它原先是沙子,蚌壳就想了,我赶也赶不出去,还不如就包容它,然后不断地包容,最后在壳里就成为珍珠了。自己也是一样,如果有缘碰到那些事情,或者一辈子也无法避开的一些人和事,你的父母是无法回避的,你的儿女、亲情无法回避,那么他们带给你的一些记忆,就长养成你心内的一颗珍珠好了。可以避开的,像珍珠的外壳一样,你还是可以挡掉的,就可以给它挡开,都进来的话,肯定成不了那么多珍珠。一个蚌壳里也就是有一个珍珠、两个珍珠,不会有很多个珍珠的。

这里也有一个故事跟大家分享,讲的是季子,古代诸子百家里的季子。有一次季子的门客向他引荐宾客,宾客离开后,季子就跟他的门客说:“你带的客人有三个过错:看到我就笑,这是傲慢的表现。和我谈话不称老师,这是违反礼节的表现。与我交情浅而言谈深切,这是说话没有分寸的表现。”结果他的门客也很有见地,就反驳说:“他看着你笑,这是人们共同的习惯。和你交谈不称你为老师,这是学识渊博的表现。交浅而言深,这是做人忠诚的表现。”你看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完全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我这里想说什么呢?我们想修行谦卑,想修行女德,自己做就好了,别人怎么说,不用去管他。我们用一颗真心,真正的扎到学问之道里,每天从经典里去体味,在生活中去落实。这种提升,别人是无法了解的,自己也能够得到真实的学问。【常若畏惧】

这是指自己要常有羞耻心和战战兢兢的心,才能够真正保存住自己的福报和福份。古语有一句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人常讲什么是最危险的呢?人如果处高位而没有德行,很危险;人如果有厚禄没有德行,也很危险;人如果家业很大,家里也是没有德行的话,也很危险。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盛名之下,都是返归到自己的德行上,每天要反躬自省。如果没有的话,我们讲就架不住了,福报太大,就容易失去很多东西。在这里推荐大家要认真学习《了凡四训》这部书。在《了凡四训》第四篇里讲的就是“谦德之效”,换言之你懂得立命之法,懂得怎么样去改变命运,然后也明了如何改过积善。但是如果你不懂得涵养谦卑的德行,那你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像装到一个没有底的杯子里,再怎么往里装,江河之水添不满漏底的杯子,都会漏掉。所以只有不断涵养自己谦卑的德行才能把改过的功、把积善的德都给兜住,拿谦卑的德行兜住。我们在这里也是,其实所有讲的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女人怎么样能够把一家的福报兜住,就得有这种德行。《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万万不可以傲慢,谦卑的反义就是傲慢。傲慢有很多的表现,不一定就是我们讲的趾高气昂,说话很不在意,目中无人,这种傲慢是最肤浅的傲慢。在现代社会中最可怕的一种傲慢是什么呢?外表很儒雅的,别人看不出来,内心里瞧不起身边的一切人和事。尤其是在一定位置上,有一定学历,有一定福报,有一定地位的人,尤其如此。别人真的都看不出来,还觉得他很谦卑,很温文尔雅,很儒雅,他也从来没有反躬自己,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傲慢的人。这种傲慢是最容易害掉人的,所以傲慢是人最根本的一个陋习,很难去除。现代社会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每天都要问问我傲不傲慢,这样说话傲不傲慢,这样想傲不傲慢,这样做事傲不傲慢?是不是能放下自己的学历、名声、地位、家庭、财富、美貌,时时刻刻以一颗谦卑的心待人处事。如果放不下,哪怕一点点这样的念头,傲慢就像一滴墨水汁,滴到了你人生的这盆清水之中,哪怕滴一滴,清水也会瞬间染黑。所以人的傲慢真的就像盘子里的菜,自己总是拼命的往里加菜。今天觉得我的学问很好,给员工做了很多事,为社会做了很多事,我的地位、我的名望,都可以加到这盘菜中。直加到自己的眼睛完全都长到头顶上,看不到眼前的路了,别人的话也完全听不进去了,那时真的是无可救药。所谓“听人劝,吃饱饭”,现代人是不听劝,越劝越来劲,劝劝就跑了。所以对傲慢的人不需要进言,这样做有智慧。

卑弱是最重要的一篇,反过来就是傲慢。你正着学也行,反过来学也行,只要能学透就会有受用。所以这个话题天天讲都不为过,我有一阵要没学习,没反省自己,自己傲慢的心就又会升起。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傲慢刚想露头就要打掉,不打掉它会长得很快。【卑弱下人也】

在老子的《道德篇》里有一句话叫“不敢为天下先”。什么叫不敢为天下先?我们道理都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落实到事上。打个比方我们走路的时候,让人家先走,你最后走不要抢。人家都想去跟这个大德老师合影,那你暂退其后。所以有的时候“不敢为天下先”,我觉得是很经典的。你经常在心里提起,可能就能够把自己放在底下,一想“不敢”两个字,你就明白了。你没有什么德行了,没有什么学问,没有什么值得可夸耀的,实在讲是微不足道,慢慢自己就全部都放下了。

我们在学《女诫》的时候要注意,《女诫》七篇都是讲理的,但是我们一定不要执于理而废于事。我们执着于道理,在事情上废掉了,不屑于在小事上去做,那很麻烦。一定要把理做到事里面,让理事圆融起来,没有障碍。不是说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那道理和事就有障碍了,就学的不对了。道理和道理之间首先是没有障碍的,就说《女诫》、《女论语》,所有的女德经典在理上是通的,是一个理。我们做事也是,家里的事、公司的事,哪怕天下大事,这个事也是通的,也是一个事。你怎么处理家事的,就怎么处理单位的事。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在家里怎么炒菜的,就怎么去治国好了,这是一个道理。理和事这个层面也要让它通,如果理和事不通呢?我们在《弟子规》里也有学,“但学文,不力行,长浮华,成何人”,“不力行,但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单是学文或单是力行都会出问题。《弟子规》里说得非常的好,它就是一个理和一个事,我们有的时候也不要执于事,而昧于理。我就一昧的做事,已经做得很好了。家里外人都夸这个媳妇,这个太太,这个母亲做得很好,理呢,我不屑于去学。怎么样呢?“昧于理”,你在理上出现愚昧,可能事上也会有障碍。但是两者比较,后者要胜于前者,宁可在事上“执于事,昧于理”,也不要“执于理,昧于事”。说这个事不需要做,道理懂的很通了,那是不可以的,还要差一点。所以我们道理通了,还要做事。【晚寝早作,不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

这段话讲的就是晚上很晚睡觉,早上很早起来,但还是不惧辛劳,白天黑夜的去操持家务,每一天都干一些很琐碎的事情,把事情做得非常整齐有条理,这就是勤劳的含义。“夙”我们讲是早的意思,“私事”是指细务琐碎的事情,“剧”是指“很繁重的事”,“易”是指很简单的事情,家里事情就是这样,做饭、扫地很简单了,繁重的也有。我记得以前,刚结婚的时候还换过煤气罐,家住六楼,好不容易给拽上楼。冬天买大白菜,自己往楼上搬,包括三次搬家,第一次搬家弄了二十多个箱子,第二次我就考虑怎么能够减少箱子数,但每次书是减少不了的,因为书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我觉得这是繁重的事情,是属于“剧”。“易”就很简单了,我们每天都要做饭、洗衣服,这都是简单的事情。每天感觉到家庭的这些琐碎的事,无论是繁重的,还是简单的都不会推辞,都会坚持做。所有的这些事情,都要当天完成。当日事,当日毕。做完之后,都要整理得干干净净,非常的到位。这就是所谓的“执勤之道”,勤是“勤俭”。这一段重点告诉我们的就是谦卑在家庭里进一步的落实。

这三个方面,一个讲的是体,谦卑讲的是我们的性体、心性。一个讲的是相,事相上要做这些事情。最后讲的是用,大用是能够继祭祀。也就是最终能够去承传后代,能够无愧祖先。这是最重要的落脚点,你做了一大堆,培养不出来一个好儿子,干忙家务,饭做得再好吃,儿子是一个凡事不做,好吃懒做的人,没有用。所以它是一层一层,从里到外体相用。勤呢?我们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韩愈的《进学解》里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也有“天道酬勤”的例子,我们要一句一句的理解。【晚寝早作,不惮夙夜】

在《女论语》早作篇里讲女子一定要早起,不要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我们看现代的女子好像没有几个早起的,尤其越年轻的女子,要把懒觉睡个够,晚上熬夜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连续剧,跟朋友泡酒吧,完全违反天时,违反天道。因为人的身体,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运作,跟四季正好是相配的。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一天二十四小时也有春时、夏时、秋时和冬时。什么是春时呢?早上三点到上午九点是春时。春天要生,万物就开始生起了,你不让它生,躺在那睡,错过了生长的季节,你就一误再误,全都误了。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是夏长。夏天开始成长的季节,你要工作。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是秋收,开始要收割了。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这就是冬藏,你要休眠了,要休息。各个器官都进入免疫的新陈代谢之中,肝脏、肺脏、肾脏都要依次的进行排毒,你不让它排毒,不让它休息,反而让它工作,所以这就乱套了。另外早起,也可以帮助女子能够把淫欲之心放下,“饱暖思淫欲”,吃饱了穿暖了,再睡几个懒觉,长此以往淫欲之心就比较重。女人淫欲心重,一定是不思勤、不思俭。爱慕虚荣,骄奢淫欲的心就重,家道败就败在这。曾国藩也有说过,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骄”字。人败落就从“骄傲”开始,家道败落从“奢侈放逸”开始,所以祖先的句句教诲都是点中要害,都是在提醒我们。它不是表面上那样简单,叫你不要睡懒觉,早起就好,它有很深很深的道理在里面。“不惮夙夜”讲的是“勤要有恒”,白天晚上不断的去做,做一辈子。不是说刚结婚的时候,新官上任三把火,忙乎三天,越往后越放逸,不是这个样子,是从始至终都要保持住勤劳的本性,白天晚上都要有心愿念在,讲的是“恒心”。恒心很重要,没有恒心就没有常道。【执务私事,不辞剧易】

讲的是耐心。女人要有耐烦心,不管是在缝补针线活,还是家里的一些力气活,男人不在,你就要担当起来,要有这种耐心,不要怨烦它。我们看《列女传》,我们讲“尧舜禹汤”都是古代的圣帝。到大禹的时候怎么样,大禹刚结完婚就离开家,开始去治理水患。我们都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儿子启完全是在他妻子的培养教育下长大成人的。这个故事我反复看了十几遍。他的妻子叫涂山氏,无怨无悔,吃喝拉撒睡,家里家外的事情全部都是涂山氏自己来承担的。不管是大事、小事,力气活还是不是力气活,把启教育得很好。所以启长大成人之后,众人推荐让他继承了禹的事业,因为找不出比启更好的贤德之人,这才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子承父位的传统。到后来越传就越不像样子了,就是因为没有好母亲去培养像启这样的圣子了。所以做母亲的要有这种心,想要成就男人在外面的大事业,你就要有能力把家里家外所有的活都包揽下来。你要是牵扯男人的一分精力在家里,他的事业就会后退一分,你再牵扯一分,他又往后退一分。好,你把他半条腿都拉到家门里头去帮你干事的话,他的事业就倒退一半,你要给他全拉进家里帮你去操持,他没有什么事业了。小本维持点生计,赚个糊口钱而已,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男人的事业也多少取决于女人的心量。【所作必成,手迹整理。】

讲的是细心,做事情要有细心。所以持之以恒的用耐心、用细心去做,讲的是女人的心要能够安定在单调的生活当中,不羡慕豪华、不羡慕热闹,能够把心定下来,就定在家里。不要心里头定不住,两天半没逛街,心里就像长了草一样;三天没有跟朋友喝点红酒,聊一聊就难受;十天要是没有出去,玩一玩游乐一下,唱唱歌,卡拉OK一下,就已经很痛苦了。这样你就永远都得不到“道”。所以古代很多女子虽然不像今天的女子有很好的学问,有很广博的见识,但是都非常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她们有很深厚的德行,能够传扬千百年,一直传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她们的事迹,就是因为她们能够安于闺门之内,修养自己的德行,有厚德。我们遍观现今天下的女子,有几个敢说,我可以在三千年之后,有人还来读我的故事。没有人读,没有人写。歌星、影星都是,转头过去了,大家都忘掉了,歌都没有人听了,全都是快餐式的。为什么?没有德行的根做根基,没有支撑。【是谓执勤也】

这里讲了一个很深的道理,是什么呢?“勤”字要能够做到一点,就是老子所说的“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家里每一点滴的小事做起,以前我们不懂女德,不学女德,不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如果能够碰到这个机缘,知道还有《女诫》,还有《女四书》,还有女德这码事,要相信古圣先贤的教诲,从当下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定能够成就。成就不在于时间长短,在于悟性高,决心大,做的毅力强。可能你三天觉悟的比我们三年学得要强。像《弟子规》里面的谨篇,也讲到这个“勤”字,包括古代的《朱子治家格言》,里面就有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这是开篇第一句话,也就是说治家从哪里治起呢?从“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开始治起。但是要知道,朱子讲的话,是话中有话,什么叫内外整洁?不是说门外除除尘土,再到屋里收拾收拾,内外都干净整洁了。讲的是我们身外的环境和心内的心境两个都要干净,说“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何以净”。扫这个地,就像扫自己的“心地”一样,把“心地”这些杂草污秽都扫掉,这是真正的“勤”,真正的“干净整洁”的含义。在这里,我也希望大家学到之后,就去做,马上去落实,不要学完了放在一边。我们学会一样就要做一样,这样才不虚度光阴,才不会愧对祖先。我发现很多人听课都是这样的,听的时候都听的热闹,都挺欢喜,两天半之后给撇一边了,过的还是歌舞升平的日子,这样做不会有任何的意义,就白学了。【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斋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

这一段实际上讲的还是怎么样承继祖先,白话文的意思是做妇人的,我们的容貌、面色要端正,我们的操守、品行要端正,以此来侍奉先生,侍奉我们的家人。同时心地能够清静,能够守住一方心田不被外界诱惑,尤其不去说一些嬉戏、玩笑的话语。把酒食干干净净地都准备好了,准备齐整了,拿去供奉祖先,用这个来继祭祀,去继承重大的祭祀活动。【正色端操,以事夫主】

在笺注里有讲,“正”是“正其颜色”,“端”是“端其操行”。我们现代的女子,为什么看着不够端庄?看着都很轻浮,没有厚重感,就是女人不耐看。为什么影星换的那么频繁?因为不耐看,也就是两三年过去,新的人马上就顶上来,就是没有很厚德的涵养。气质也好,自身修养也好,对世事的洞察,对义理的明解都没有。就两方面,一方面没道德,另一方面没学问,两面都没有。所以让她色正,也很难正,她扳不住,两秒钟行,装一装,天天如此就不好正了。所以操行也是一样,讲的是平时为人的操守行为,也就是从面相上,从行为上全部都要端正以事其夫。【清静自守】“清静”是指幽娴贞静,言笑不苟。女子怎么样能够做到幽娴贞静?心里的欲望越少,就越容易做到清静。欲望多,就很难清静。今天想买名牌包,明天又出一款,还想买。今天看见朋友家搬大房子,我家的房子不够大,还要继续搬家。不可能清静。古人言“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欲无求这样品行自然就高了。但是这种高,不是世间人讲的“假清高”。真正的好女子是什么呢?内心无求、清静无为,但是外面宽厚、仁爱、柔和,能够融于社会大众之中,能够做到和光同尘。她不会瞧不起任何人,不是说人家欲望多,就瞧不起你。你看我这没有欲望,你还成天追求财、追求名的,太俗。她没有一丝一毫这样的想法,这是真正的一个好女子。她不会说我的先生成天还在赚钱,我传统文化学的,都对这些不感兴趣,瞧不起先生,那就完全学拧了。你就把自己所谓的清静又当成傲慢的资本,然后这个傲慢又是你不清静的一块毒药,你还没有看见,还拿着跟别人去对比。像了凡讲的“勿以己之善去形人”,拿自己的善去形容别人。你看你没有我清静,只是自己做,但是能够包容身边所有的人,而且去赞叹别人所有的善行,不善的看不见,这是女人真正的清静,而不是说我清静,看别人都看不起了,那种清静是假的。

为什么后面用了“自守”两个字呢?自己要能够守住,什么意思呢?换成最简单的、我们能够理解的话,就是要懂得给自己订规矩。做女人一定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能够守住自己定的规矩,就有定力能够抵御住外面的一些诱惑,一些不良的东西。你的心渐渐地就会真正的清静。所以前面的清静是一个结果,后面的自守是一个手段,要这样去做。【无好嬉笑】

就是不喜欢去开玩笑,这是在言语上。我们看前面这三个方面“正色端操”是指她不说话的时候给人整体的印象。“清静自守”讲的是她内心心境的状态,“无好嬉笑”讲的是外表给人的印象。现在很多女子特别喜欢开玩笑,严重的黄色笑话就不要讲了,很轻微的跟家人、跟同事、跟朋友没大没小,没有尊卑长幼,随便就跟老板开玩笑,这是很折损自己福报的一件事情。你要明白老板能成为你的老板,能够去管理你,你现在还在这个位上,就要守其位,尽其份。不要背后去攻击、议论老板,很多员工非常喜欢在背后开老板的玩笑,这是非常折损福报的一件事情。有的人喜欢背后开自己先生的玩笑,或者开家人的玩笑,像玩笑话似的,觉得也没有骂他,也没有抱怨他。想不到这样的玩笑是最被祖先反感的,所以他在继祭祀里尤其特意提出来,不要好嬉笑。因为嬉笑久了,习惯成自然,自然而然,没觉得这是玩笑的话,自然出口成章了,一出口就能说出来,从来都不开玩笑的人,你让他说,他还不会说。所以习惯是很可怕的事情,要跟自己的恶习做斗争。【洁斋酒食,以供祖宗。】

把酒饭都做好,来侍奉祖先。刚才也反复讲,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尧帝和舜帝的道是什么呢?不过是一个孝、一个悌,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尽悌,就这两个字。在这里继祭祀其实说的也就是孝悌之道,为什么呢?对过世的祖先都如此尊重,对现在的父母怎会不孝敬呢?我们来看这个“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也就是我们在中间,对上要时时刻刻不忘祖先,对下要不忘后代子孙。女人在这里就要承接起上有老、下有小这个重任,给衔接起来。怎么样能衔接好呢?原先家道不旺的,我们给承接兴旺起来,我们想续香火,香火要旺。原先家道兴旺的,家业很好的,我们要承接起来,千万不要断在我们的手里。现在很少有过年的时候祭祀祖先的,清明的时候领着儿女去拜祭祖先的。平时能够常常给儿女讲讲祖先的故事,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时时提起孩子不忘先祖的念头。

我是从学传统文化之后,才开始问我的父母,所有的老人,就是他们爷爷奶奶是什么样子的,问完之后就很惭愧,得到很大的教育。所以也建议大家有机会都回家和父母聊聊祖先,祖父母是什么样子的?曾祖父母是什么样子的?高祖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古德有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什么是“慎终追远”?“慎”是谨慎的意思,“终”就是指未来,我们的儿孙后代。现在所做的所说的,要慎重地想想我们的后代怎么样去学,怎么样去传扬。“追远”就是要时不时的把祖先提出来,老祖宗的教诲是什么?先人的家教是什么?“民德”的“民”是指普通老百姓,“德”就是德行,才会归厚,才会越来越厚重。因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现在是前不顾老,后不及小,中间只想自己这一段,吃喝玩乐、及时行乐就完事了,这是很可怕的。一个人这样想,如果是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每一个家庭都这样想,国家和民族的后代在哪里呢?【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

这句话讲的是作为女子能够常常处于谦卑、在下人的位置,能够操持家里所有的家务,勤劳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好家族的后代。如果这三样都具备的话,怎么还愁声名不远扬,怎么还愁会有被先生罢免的屈辱呢?都不会有的,从来没有见过。女人要把眼光放远、把心胸放大。而放远放大之后又能够安于家内,默默地去操持家务,长养道德,致力于不断的修学,教育好孩子,你一定会声名远扬的。就像孟母的声望,传扬了几千年到现在大家还在以她为榜样。【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免哉。】

如果三样都失去的话,还希望自己能声名远扬,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如果三样都失去,一定会遭受被先生抛弃的侮辱,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们想想也是,如果这个女子傲慢、目中无人,然后四体不勤、家务不干、孩子不教,在家里好吃懒做,哪个先生喜欢这样的女子?这个眼光的确是令人惊叹。在学习女德的时候,我给单位的男员工这个教材,希望他们的妻子在家都好好修学,如果有条件的话,尽可能的在家教育孩子,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男人,妻子生完孩子不久就催促妻子赶紧上班赚钱,孩子交给父母去带或者雇个保姆带就好了。我后来将这个问题提给一位善知识,这位善知识说,这样的男人要不是大愚就是大智,大智就是太有智慧了,老婆太好了,一定奉献给社会,家人无所谓了,牺牲小家成就大家。我们的儿子培不培养无所谓,不用去管他了。大愚就是实在是愚蠢到极点了,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就好比在刀尖上舔蜜一样,虽然舔到一点蜂蜜吃到点甜头,没想到舌头却割下来了。那一点点钱就像那一点点蜂蜜一样,一点钱是赚到了,二十年之后看你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人,一切都不能再回到从前了。但是这个大善知识最后又说了,他估计大愚可能性占了99.9%,大智是不大可能。现代社会中很多男人是这样,老婆要赚钱,孩子交给父母带,不行找个保姆带,我有钱,可以用保姆来做家务,用保姆来带孩子。你要不要用保姆再行妻子之职呢?真正的太太一定是能够挺起家里所有的重任的。曾国藩家里的奴仆很多,但是所有的家务事全部是自己家人来亲自承担,没有说劳作奴仆的,奴仆只干些不属于家事之内的事情,比如耕种田地或者是不得不做的一些事情,他的家眷要自己缝补衣服,饭菜都要自己盛,要自己收拾。我自己以前也是一样,保姆代劳,家务活我都不干,所以孩子跟你学的,他也不干。我年初立志要学女德,恰好两个保姆有事都走了,真是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一年下来自己越来越欢喜,发现家务活根本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是你给想象的可怕了,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心不累,家务活就越干越轻松,而如果你的心累,干一点活就会觉得累的不得了。九岁的大儿子现在也是跟我烧水、拣碗、拖地,只有三岁半的二儿子学着也抢着干活,甚至晚上吃完饭都要分配一下,大盘哥哥拣,小盘弟弟拣,大家都抢着干。所以家务活实际这两个儿子帮我分担了一部分,而习劳知感恩,他们也常说妈妈您辛苦了。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学了之后发现原来经典全在生活之中。所以不用保姆的好处很多,省钱,还能够养自己的福报,还能够教孩子学习勤劳之事。所以女人不要懒,要尽量身体力行自己做家事。

今天《卑弱篇》就学到这里,下次课继续学习《夫妇篇》。谢谢各位老师。

第三讲 夫妇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继续学习《女诫》的第二篇“夫妇篇”。下面来阅读一下原文:【夫妇第二,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重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者,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以此为则哉。】

这一段讲的是夫妇之道。我们知道夫妇是人伦之中最关键的一伦,在五伦关系中,夫妇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周易·说卦传》里说道:“有天地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这段文字说明夫妇是人类的起源,有了夫妇才有了五种人伦关系,才有了长幼尊卑。在现代社会中夫妇关系是大家最关注的一个话题。现在的离婚率非常高,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呢?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说一词,大家可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那么问题的根本是什么呢?

王相的笺注里说到“三者既备,然后可以为妇。然夫妇之道,又不可不知也。故夫妇为第二篇”。也就是说懂得了卑弱篇讲到的三件事,你才有资格嫁为人妇,你还不具备嫁人的条件,就盲目地把自己嫁出去了,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女子在夫妻关系中占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在平时的生活中,我记得尤其是在学习女德的过程中,碰见了很多实际发生的例子。有一位老师就跟我提到,他的侄女选的男朋友,她家人都不同意,他问怎么办?我说你们要先跟侄女沟通好,她选择男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从小父母是怎么教导她的,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择偶标准?现在父母只是单纯的强调反对,她不接受,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小的时候也没有教,现在她凭感情就相中了,家人觉得不合适,也不会生活太久。我说还是要随缘,有的时候太过于强迫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上堂课讲夫妻之间的结合,不能以利,不能以色,不能以权,如果重在义上,更多的是理智而不是情感。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人的理性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够时时把理性提到第一位,把情感放到其次,做事情的时候就容易提起来一个义字。因为做的时候就会想这么做合不合乎道义,合不合乎恩义和情义,不会轻易地选择对象。我们也看到很多优秀的范例,比如说我接触过钟茂森老师,他的母亲在培养他的择偶观的时候就很理智、很成熟,很健康的引导。他在大二的时候,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他的母亲非常正式的跟这个女孩子谈,也跟他儿子谈,让儿子确立远大的志向,不要这么早就把精力放在个人的情感上,无论是有多优秀,还是要往长远来看。因为钟老师小的时候母教就很好,所以妈妈这么一开解就很容易放下了,那个女孩子听了也觉得可以接受。所以钟老师才能够到国外顺利的读完博士,然后又步入从事圣贤事业的行列。太多的母亲可能对儿女的交友观和择偶观都不会很认真地处理,很理智地分析,所以孩子在第一步可能就会迈出错误的一步。人生中有一句话叫“慎于始”,最开始是很重要的。我们听蔡老师讲课也讲得非常好。他说我们很努力,很用功,可是方向错了,第一步就迈错了,用功用得再努力,完全是南辕北辙,那就没有效果了。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儿女正确的择友观,然后让女儿知道怎样去选择自己人生的伴侣。同时也要把女儿教育好,所谓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如果自身没有很好的德行和学养,再好的男子也不会娶的。

记得一九八九年我刚刚十七岁上大学的时候,那个时代还很单纯,不像现在,自己年纪小不是很懂事。刚入学不久就收到男同学的情书,当时也看不懂,还问我们寝室同学,寝室同学说是要交朋友,我说没有经历过。恰好爷爷到北京出差,因为从小的家教就是有事要禀告家长,就把信给爷爷看了,爷爷就严厉地说,大学期间是不允许谈恋爱的,就是一门心思读书,书念完了再说。虽然四年大学期间有好几个男孩子表示过,但是都被自己回绝了,因此大学四年没有交过男朋友,真的是专心读书。我先生是我的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我们就开始交往。先生是我这一生唯一交往的男朋友,我们交往一年多就结婚了,直到今年我们结婚已经十七年,还有了两个儿子,所以这都要感恩长辈严格的家教。人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选择,选择多了很容易眼花缭乱,尤其女孩子。我们都有经验,比如到商场买衣服挑来选去,再逛五、六家商场,可能一上午一件衣服也买不到。你要去的是个小店,只有几件衣服,很快你就会选中买好。所以选择多了并非好事。我也遇到很多女性在择偶的时候挑来选去,最后挑了个最不满意的结婚了。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夫妻之间都不要太苛求,要想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男子也是一样,如果就是非西施不娶,可能这一辈子就不要结婚了。所以这是碰到的,恰好在适当的年纪,恰好的场合碰到了,自身的条件又具备了,你们就结合到一起了。我跟先生结婚至今,双方改变都很大,无论是先生还是我,他说我成就了他,我觉得他也成就了我。我们都是互相在提升,十几年走过来,走过坎坷走过荆棘也走过彩虹,走到今天问问自己至少是对得起父母的,没有像现在很多家庭不和谐、离婚、事业很差。所以我觉得婚姻如同学习,也是需要“一门深入,长期薰修”。只有这样才能用心去经营这个家,用心去珍惜夫妻这段缘。【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

这一篇开章的第一句话,讲的就是夫妇的关系。这是引用了《礼记》中的说法。《礼记》讲“夫者,是妇之天也”,丈夫是女人头上的天,“阳刚阴柔天地之大气,夫恩妇爱,人道之大精”,讲的是夫妻的结合。阴是代表柔,阳是代表刚,参是和的意思,和就是相和的意思,就是说夫妻两个人的关系是在阴阳、刚柔之中来互相混合搭配的,不是单纯的就一面,那就和不了了。搭配最恰当的时候,这种最和谐的关系符合天地之道,符合人的本性,就能够通达神明。通是明了的意思,达是究竟的意思,就是“究竟的明了”。我们看“神”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我们查这个“神”字,不是我们现在想的“神仙”的“神”,在繁体字里不是这种写法,繁体字是它的右半部分上边三个横,然后底下一个像山川的“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天、地、人三才,能够像山川一样,川流不息都能够明了。换句话说,就是宇宙万物所有的事情没有不知道的,这样的人就叫神,所以“神”配的是一个“明”字,因为他明白了,都通达了、究竟了。为什么能够了解、通达、明白、究竟呢?是因为前面这个致柔和致刚相配得非常好,在这里摸出来了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所以要想明白道,想见道,那么从夫妻关系中去摸索就很好了。“信天地之弘义”,弘是大的意思,就是相信天与地之间的这种大义,“人伦之大节也”,大节是大道,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大道。古训中讲:“天地合然后万物兴,阴阳和然后雨泽降,夫妇和然后家道成,故曰刚柔之义也。”这段话中有很深的含义,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地参悟,如果把这个道理参悟透了,一切也就明了了。

比如最简单的我们看夫妻之间的关系可能只有两种,一种是善缘,就是缘分很好,一辈子不打架,恩爱相加,白头到老。还有一种是恶缘,见面就吵,然后不到一辈子,甚至刚结婚几天就会离婚,这还算好的,有的大打出手,可能还会造成一些刑事案件。这两种关系也很微妙,有的可能会善缘变成恶缘,有的可能会恶缘慢慢地转化为善缘。所以命运也不是一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这种改变是要靠自己的积德行善,不断地去做,不疲不厌地去做。这两种缘分要再详解开来了,可能就是四种,这四种关系如果单纯从现代的角度说,很多人可能很难看透。我推荐给大家一本书,这本书我订了很多本,也送了很多朋友,是美国的魏斯博士写的《前世今生》。这部书曾经畅销一时,现在也是网络上的一部畅销书。魏斯博士是著名的心理学医生,医学博士,他主要是做心理研究和心理催眠的。他在给病人催眠的过程中,特别意外地发现人有前世、有今生,就是他不单纯的就是活这一辈子。《前世今生》这部书主要是记载了一个叫凯瑟琳的女病人,就是通过催眠追溯,她回忆到她以前的很多很多事。通过催眠她也看到,她现在身边的这些人跟她是什么样的缘分,有的做母亲好几世都是做她的母亲,很不可思议。有的是恶缘的,缘分不好的,这一辈子还是,依旧不是很好,两人还是见面要吵架。看看这部书,你可能就会明白,夫妻之间实际上从两个缘分中再展开,好的缘分是报恩的、还债的,不好的缘分是报怨的、讨债的。所以报恩的两个人都是很好,互相感恩。还债的呢,可能就会没有恭敬心,只是对这个家拿出钱财供养。比如丈夫也是只拿钱,不会说去尽这份心,妻子也是一样如此。报怨的就是关系会很不好,很差。讨债的更是如此,可能折腾完了,钱花完了,最后可能一拍两散。不管是什么的关系,我想只要守住自己的本分,通达、明了了之后,可能命运都会转变。我们学女德,讲我们女性,女性本身是阴性的,阴一定跟柔是配合的。这种柔一定是从心底里开始往外发散的那种柔,而不是说外表的柔和,但心里很刚强,这样是完全不对的。什么叫心柔呢?就是要仁慈,女人心要不软,心硬心不善,比毒蝎还要毒,可以是笑着脸就把人给杀死,自古有言“最毒不过妇人心”。有一位老板很有钱,我们曾经在饭桌上聊天,他就开玩笑说,他一定得对三个人比较好,第一个得对老婆好,要不自己怎么死的不知道;第二个对保姆也得好,尤其是做饭的保姆,不能随便骂她;第三个对开车的司机好,他睡着了不知道能把车开到哪去。自己很小心。他这个玩笑话中有很深的含义。所以我觉得女性心要柔、心要善,而且这种柔和善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智慧在里面。佛门中有一句话叫做“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不要因为自己的心软、心善,没有原则,这就很麻烦了。所以我婆婆就教导我做什么事情都要适度,不能对人好就好过头,对人不好就不搭理。这心有的时候该硬还得硬,真是不能太软,太软其实就是迁就自己的某一方面的欲望,而这可能会让对方放纵,会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们柔中要见方,要柔和而质直,柔是跟和在一起。这个“和”字就有很多的含义,我们跟人和,这个心怎么样去跟人和。首先跟人家在见解上和不和?见解上不和,不是真正的和。各执己见,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的见解和他的见解完全两条道,就不要硬往一起捏,也不要指责人家有什么不好,人家可能到时候转过来觉悟的比你还要好。那我们就退一步,怎么才能做到“和”?最终导归的是一个“敬”字,就是下一篇《敬顺篇》。所以柔跟着就是和,和跟着就是敬,因此女人的柔其实含义很深。真正深入女德的学习,一定要扒开表面的这些现象,透到里头去,参透,不要做表面文章。表面文章都好做,回去我们端盆洗脚水,再买点好吃的,然后再洗两件衣服,这都是表面的。真正参透之后怎么样?“人情练达皆学问”啊,可能就把整个的人情世故全部都参透了。参透了之后最大的表现是什么呢?自己心里没有任何烦恼,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有智慧,做起来都非常的沉稳,非常的悠闲,非常的淡定。人家一看就赞叹你,都不知道从何赞叹比较好,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不会太浓烈,也不会太冷淡,什么都是恰到好处。所以我想可能学到最终,学到这个份上,就会有那种通达神明的一点点的感觉,妻子就做透了,母亲也做透了。最终说白了,把女人做透了,一切也就都明了了。可能一辈子我们都是在这方面去学习,但是不一定能学到位,没有关系,只要每一天都进步一点就很好。【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

这句话非常的重要,它是承接上一句。在王相的笺注里说到,这句话是说圣王就是指圣人、先王,像周文王、周武王,他们制礼(礼是从周文王开始制订的,所以叫周礼),始谨于男女之别,是为了能够区别男与女之间的很多不同的地方。孔子在编著《诗经》之时,首列《关雎》之篇,把《关雎》列为《诗经》三百篇之首,是说明文王好逑淑女,以成其内治之美,讲的就是女德。这讲的就是夫妇这一伦的关系。夫妇之道,人伦之始,不可不重也。也就是夫妻相处的大道,就是人伦关系的开始,是不可以不重视的。这一段话言简意赅,实在讲里面意趣无穷。【礼贵男女之际】

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女交往重在有礼。首先看这个“礼”字,“礼”在《礼记》的开篇即说到礼是“毋不敬”,也就是说要敬。怎么样才算是敬呢?后面说这种“礼”是贵在男女之际,这个“际”如果查《说文解字》会发现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土石和沙子结合的地方,这个缝隙结合得没有丝毫差错,结合得完美无缺,这个就叫际。男女结合得完美无缺,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贵在有“礼”。礼对内是对一切人事物心存恭敬。“毋不敬”,双重否定,它就是敬。礼对外的表现做人懂礼节和有礼数。礼节是什么呢?做任何事情都有节制,比如说鞠躬,见人微微点个头,那不叫鞠躬,你一鞠都恨不得趴地下,那就过了。所以有节制,恰到好处,这个就是礼所以带个节字。礼数就是懂规矩,接人待物都明理守份。比如说接待不同的领导要用不同礼仪,我们到不同的国家旅游要懂得入境随俗,这都是要表达我们的礼敬之心。因此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都要有恭敬心。这种恭敬心首先是在男与女之间,礼在古代是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可见其重要性。古礼规定男孩、女孩从小就要分席吃饭,分席而坐,不要随便在一起嬉戏、玩耍。为什么呢?因为要确定礼在男女交往中的重要性,一旦确定了重要性,自己就会升起羞耻心,升起对别人和对自己的尊重感,不会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

我们现代人看古人总觉得规矩太多,似乎没有必要这么啰嗦,殊不知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孩子从小在一起吃喝、玩耍、随便开玩笑,明天可能就会在一起干出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昨天我讲完课回家,父母跟我讲他们看电视。电视里提到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情,讲一个男孩子家庭条件很好,父母都是老师,好像是一个县城的中学老师,妈妈教语文,爸爸教数学,男孩从小学习非常优秀。家里就这么一个男孩子,等他读到初中的时候,学校要寄读,父母就觉得学校住宿的条件不是很好,非常地宠爱这个儿子,就单独在学校旁边租了一个房间,给儿子单独住,偶尔他的姨妈和他母亲会过去看看,帮着照料一下。结果没想到男孩从独住之后,就开始上网,玩游戏,上一些色情网站,也就15、6岁的年纪,就跟他们同班的女同学发生了不正常的关系。这个女孩子家庭条件很好,住别墅,父母觉得这个女孩子很乖巧,每天放学都正常回家,到点睡觉。没想到别墅有地下室,地下室有车库的门,她每天晚上等父母睡着了,就偷偷从车库的门出去,去跟这个男孩子约会。后来处一段时间,大概半年多,就不想跟那个男孩子交往了,结果这个男孩子就不同意。不同意怎么办呢?有一次他就假装把这个女孩子约出来,兜里揣了一把水果刀,然后见到这个女孩什么也没说,就给捅死了。正好在学校附近,这女孩就喊救命,他们男同学就跑过来两个想救她,都是14、5岁的男孩子,结果她这个男朋友就把那两个男孩子也给捅死了,杀死三个人,又捅伤了两个,最后被抓进监狱。他的父母伤心欲绝,觉得作为老师培养了那么多的孩子,为什么自己的儿子会成这样?

因此父母跟我讲孩子的教育真的是太重要了,幸亏我学习了传统文化,不明白道理真不行,老祖宗的教导不能不听。自己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就一直教育儿子要做家务,决不能乱交友,不看电视不上网,按照《弟子规》、《太上感应篇》这些古圣先贤的教导,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做好扎根教育。比如前一段儿子很想要个小悠悠球(一种玩具),说同学都有,跟我父亲说了几次,我说实在想买就买个最便宜的吧,于是花五元钱买了一个。一天孩子在小区里同小朋友玩,发现小朋友的悠悠球很好,就很羡慕。我问了一下小朋友,说最便宜180元,最贵要390元,都是进口的。儿子当时很沮丧跟我说他玩的拿不出手,我就笑着跟儿子说:“这只是一个玩具而已,花的价钱越多你的福报折损的越快,不是什么好事,我们有一个就很好,你跟弟弟不要跟人比这个,要比德行、比孝顺父母、比勤劳节俭,你们的德行福报会越积越厚,将来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儿子歪着小脑袋听后很高兴,就不在意了。我们一些家长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走极端,比如一学传统文化就不让孩子上学了,说学校不学《弟子规》环境不好,不能让孩子受染污;所有的玩具都不让玩了……有时候可能适得其反,如果压得太过了,毕竟是只有八九岁的孩子,外面的环境我们也无法全部规避,所以父母每天潜移默化的教育就格外重要。孩子一定要让他明白道理,长期熏习就能够让他产生免疫力,能自动自发抵御邪思邪见对他的影响。所以我们做母亲的要懂得在随顺中有智慧的完成教化。

谈到“礼贵男女之际”,也想到身边刚刚发生的一件小事。昨晚我大儿子在家做新年贺卡,他来征求我的意见,说送给妈妈、老师、同学的贺卡都想自己制作,然后他又对我说:“妈妈,我想送一位女同学贺卡,她是我们的班长,人品可好了,可不可以送她?”因为自己平时对儿子经常谈男女有别,要注意同女同学的交往,所以儿子虽然只有八岁但很听话。我听儿子这么说想想说可以,但做好后要给我看看。结果他用心做了一个贺卡拿来给我看,我马上说不合格不能送。他就很沮丧说为什么不能送?我说你看这贺卡上,贴了一个心,这个心后面还有个圆,我要是这个女孩子的家长就会想,谁给你送的这个贺卡,想干什么啊?儿子说妈妈这个表示爱嘛,我们人与人之间都要讲爱。我说这个爱也不能乱讲,尤其没学传统文化的人家会误解,我说这个卡送给姥姥吧,转送一下。你可以再给她画成星星的、月亮的、太阳的再贴几个小花、小草,再写几句话,祝同学好好学习、互相帮助什么的。儿子听明白后很高兴就同意了。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要觉得这个离我们实际生活太远了,什么叫“礼贵男女之际”啊?一点都不远,从教育儿女,到与先生接触,再到在外面跟社会上的人来往。古人有训:“目妄视则淫,耳妄闻则惑,口妄言则乱。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有一本书很好,叫《常礼举要》,是李炳南老师编著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常礼举要》,看看跟人怎么说话,怎么处事,甚至怎么吃饭、怎么行走,怎么坐卧。人不学不知道啊!在学习《常礼举要》时记得有这样的教诲,“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就是在李子树底下不要去整理帽子,因为整帽子人就会怀疑是不是想偷李子啊?在瓜田不要弯下身去弄鞋,人家会想是不是想偷个瓜啊?这种嫌疑平时在同异性交往中是尤其要注意的,包括跟丈夫之间交往,比如说你打电话,偷偷摸摸到屋里头跟一个男的打电话,先生就会觉得,干嘛要避着我呢?你出差时也不打声招呼,到了也不告诉一声,恰好还是跟一个男性、异性,共出办事,这就比较麻烦。因为现在的女性,不像古代,古代的确没有职业女性,都关起门来在家里,比较好规范。现在我们出去都有工作,有很多的交往,这个时候要主动的给自己定一些规矩。这些规矩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这个礼节和礼数,然后把这个礼节和礼数在生活中恭恭敬敬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把这个“礼”在夫妇间确立了。【诗著关雎之义】“诗”是指《诗经》。这段话的意思是《诗经》重在阐释《关雎》代表的义理。这个义理是什么呢?如《周南》篇所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意思是说《关雎》一诗,是陈述后妃之德操,是《风》类诗歌的起始之篇,是用以教化天下并端正夫妇之道的。所以,对于乡野民众、国家风气都有巨大的功用。此外“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这实际上赞叹的是周朝开国三太之一的太姒,能够毫无嫉妒之心,为周文王选择贤女,期望周朝有后的这份心。

关雎是“关关雎鸠”的简称,关关是鸟叫的声音,雎鸠就是一种鸟。这种鸟长的比较像水鹰,它习惯于住在江河里面的水洲上,就是河里面突出出来的陆地。这种鸟为什么被放到《诗经》里如此地赞叹呢?因为这种鸟有两个特性,第一个是关雎鸟雄鸟和雌鸟一辈子只选择一个伴侣,它选择好了,结合了,就再不找第二个伴侣,其中的一方如果死掉,另外一方就会独守到终。第二个特性是这种鸟在亲热交配的时候都是背着人,背着其他的鸟躲到水草丛后面,有这种礼节和羞耻感。从这两点我们能看出“关雎之义”所在。也就是前面这个礼做的怎么样,最终要落在能不能体现“关雎之义”,如果没有的话也就是失去真正的礼了。换句话说即使对先生做得再好,把家务事做得再好,也显得很卑弱很勤快,结果背后你跟别的男人干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没有贞操,夫妇间也绝不可能白头到老。所以作为女子首先要守住贞操,心要专、要定,在后面《专心篇》里专门就讲怎样有一心。女子的一心会成就女性最大的德行,是什么德行呢?成就她全部的厚德。我们看这个“贞”字,“贞”有四层含义:“贞”的第一层含义是指贞洁,尤其指女性注重自身的操守。女人善待自己从守贞开始。“贞”的第二层含义是指正。正就专,专就不对立,同一切人事物没有对立,没有对立就能放下自我,放下自我就能扩大心量成就别人。女人心大量大福报就大。“贞”的第三层含义是指诚,真诚的诚。真诚心内没有杂念,没有二念,待人真诚是最难得的品行。“贞”的第四层含义是指定。定就是做任何事情心不动,心不会被外面的境界所动摇。外面一有风吹草动,就心弛神摇这怎么得了。比如要有人给你打个电话,说你先生在外面如何如何,你就立刻觉得天塌地陷了,回家大呼小叫不得安宁,其实可能什么事也没有。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无论是在事业上受到挫折,还是在家庭中出现矛盾,女人都得能守住“定”、守住“正”不乱。心如如不动,就把心定在家里这个道上,外面一切事情,都让他自然而然去化解掉。

我触动最深的是看过这样一则真实故事,讲的是有位女子非常有德行。可是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她的先生就在外面找了一个小老婆,而且不管家里所有的开支和费用,她从无任何怨言,有的时候丈夫把这个女人领回家,她还要给做吃的,她没有怨言,也不抱怨。后来她丈夫跟这个女人又生了一个孩子,也不养,给她送回来,她就除了抚养自己的大儿子之外,又抚养她丈夫跟这个女人生的小儿子。这小儿子在她身边长到17岁,不知道她不是亲生母亲。后来丈夫跟这个女人在外面生活,就没有来往了。突然有一天人家就把她找去医院,说你必须得去趟医院,只能找你,找不到别人了。怎么回事呢?原来她的先生得了晚期癌症,在医院躺着,没有人照料。她先生找的这个女人,被车撞了,撞成植物人,俩人都在医院。他们的亲人朋友,没有人跟他们来往,都很唾弃他们。于是医院就找到这个前妻,其实他也没有离婚,希望她来照料她先生。这位女人,的确伟大,真的是以德报怨,没有任何怨悔,到医院里不仅伺候先生还侍候先生后找的这个女人。她把代抚养的这个男孩叫到跟前,把整个事情告诉他,说现在需要你去为自己的亲生母亲尽孝道,尽义务,你要帮助我去照顾你的妈妈,我一个人年纪也大了,都60多岁了,照顾不过来。这个男孩就不承认,说这不可能,我的妈就是你啊。她说不是,最后她就把他领到小老婆的床前,说这是你儿子,现在让他来照顾你。结果奇迹出现了,躺在床上已经是植物人的女人,竟然流下了眼泪。我们想这眼泪一定是惭愧、羞愧、悔恨的眼泪。她的先生也是重病在身将不久于人世,她每天都细心照料。结果有一天她先生突然拔掉身上所有针管,使劲全身力气翻滚到床下给她跪着磕了很多头,说对不起她。这个故事我是在好多年前看的,每次看完都非常感动。就觉得世间还有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所有女性学习。我们是否也要反思,什么才是人间大爱,什么才是真正的仁者。这个“仁”字是什么呢?如古训所言“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就是真正的仁,所以才会有“仁者无敌”。一个真正有仁爱慈悲的人不与任何人对立。不对立,对内而言自己没有烦恼,对外而言外面没有敌人。一个人真能够包容和爱天下所有的人,真的就不会有敌人了。我们还会遇到恶意相对的人,一定是自己的问题,放下对立就放下了烦恼,只有把心中的对立放下,一切污染都会化为心中的莲花。想想人生短短数十载,真的不必自寻烦恼,千万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还有一则故事对我触动也很大。讲的是古代的一个女子,不守贞操,在外面找男人,结果她的丈夫知道了,但她丈夫什么也没说。有一天她丈夫就把他老婆叫过来,说过两天我要请客,提前告诉你一声,他老婆也没当回事,说好。他丈夫就天天出去干活,要劳作,他劳作的时候心里也很清楚,他这个老婆就在家跟那个男人在私会,在他们家里。他这一天就突然中午回到家,还买了很多酒菜,然后开始在外屋做饭做菜。因为回来的很突然,那个男的,就是他老婆找的那个男人也没有走,被堵在屋里,匆忙之中就钻到床下。他老婆出来跟他说你怎么这么早就回家了?他说我不是跟你说要请客吗?他老婆说那客人呢?他丈夫说客人就在屋里,你帮我把他请出来吧,我饭都做好了。他老婆就说,你别胡说八道,屋里哪有什么客人。他也不生气,还是说你就赶紧叫他出来吧,别错过时辰,我饭都做好了,别凉了。最后硬逼着这个男人出来跟他一起吃饭,吃到中间他就倒了一杯酒,然后突然下地跪拜着敬他酒。这个男人就说你不要这样,他说没有关系,我今天这顿饭就是最后一顿饭,吃完了之后我把三样东西都给你。第一把这个家给你,第二把妻子给你,第三把所有的财产给你,然后我就走了。我非常感谢你帮我把所有的这些累赘都拿过去。这个男人吓坏了就不敢接受,这位丈夫说不接受不行,你要不接受我拿菜刀当街就砍了你,就吓唬他。那个男人只好接受了。他吃完饭之后,很潇洒地就出家了。出家了之后没过几年就道业有成。结果没过三年,他这个女人找的这个男人成天不干活,很快就把家产给败掉了,之后对他的妻子非打即骂。这个女人就后悔了,跑到庙里来找他,求他再回家。他说你不要来找我了,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女人想到她丈夫以前喜欢吃鱼,就做了一道鱼送去,说你一定要吃,这是我亲手给你做的。没想到她的丈夫拿着这盘鱼放到了水里,鱼竟然活了,现在还有这个水池,叫黑鱼潭。

从这两则故事里可以看出,什么是真正的洒脱或者通达。前面讲的不是通达神明吗?从关雎之义反省自己,在不断提升自己德行的同时,能够放下世间的情执,不要太执著于所谓的情感。夫妻是缘,缘聚缘散,缘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要对他有礼,有礼你就能做到珍惜。缘份不好的时候,比如先生在外面找女人等等,也不要太陷于伤感,我们修好自己的德行,到时候自然而然就转化了。我们讲他会有自己的报应,就像前一个故事。那个女人很好,乡里乡外都赞叹,结果他的先生早早的就得重病,很早就死掉了,死前很后悔,向她磕头认错。另外关雎之义还让我们反省一点,做为女子要有羞耻心。我们现在很少看到女孩子能自爱、自重、自尊。有一次我去外地讲课回来,在机场看到有很年轻的女孩和男孩,在机场餐厅,搂肩搭背很放肆。这个女孩子也不以为意,男孩子更是很放纵。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什么约束和要求,自己都不珍重自己,你想男孩子怎么会珍重你呢?那种所谓的“爱”只是一种情欲罢了。对物同样要珍惜,比如说我们卖金条、卖一块贵重的手表或者卖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石,没有哪个营业员会拿在手里玩来玩去,然后再扔进去,都会很好的摆在那,甚至这个柜子都不要轻易动。除非是很有实力的客人来,我们很小心翼翼放到盘里,拿着这个盘端到跟前给人看一看。女人自己也是一样的,你不尊重自己,任人去抚弄,实际上已经把自己低落到连鸟兽都不如了。有一天男人随便抛弃你,那是很正常的。像前面讲的例子,那个女孩子年纪轻轻只有15岁就把自己的生命丧失掉了,不尊重自己啊。随便就跟男孩子上床了,然后又不想跟人家了,结果男方恼羞成怒,把自己的命搭上了,那很不值啊。所以从小对女孩子道德修养的教育太重要了。要让她珍视自己,通过珍视身体,珍视自己的操守,像保护贞节一样保护好自己的名声。古人有言,世间有四样事需要谨慎,第一件事是“难成而易败者,名也”。好的名声很难形成,但想败坏掉却很容易,轻而易举的就毁掉了。第二件事是“易为而难成者,事也。”很容易做但却难于成功的,就是事业。比如想开公司很容易,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成功的很少。第三件事是“可言而不可行者,伪诈也。”可以在嘴上谈谈但绝对不能做的是欺诈,我们实际谈都不要谈。第四件事是“可行而不可言者,取舍也。”可以做但不可以说的是取舍,的确当人面对取舍的时候只要去做就好了。【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斯”是这里,就说从这里来看来学习;“不可不重也”,就是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论语》里有说“不学礼,无以立”。无以立什么呢?无以立身,无以立在这个世间为人的根本。

在古代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一个“周宣姜后”的故事,也是出自《列女传》。周宣姜后是齐侯的女儿,周宣王的皇后,非常贤达而且有美德。凡是不合礼法的都不说,不合礼法的行止都不做。宣王曾经晚睡、晚起,后宫的一些嫔妃、夫人就不出来,不出房,姜皇后出来之后就脱掉了头上带的錾子和耳环,在永巷那里等着,像是有罪等待被罚的样子。并且叫她的父母传话给周宣王说,我不够好,我不正的心意露出来了,让君王行止差错以至晚起。显得君王好象是非常贪恋美色而忘了德行,假使贪恋色欲一定会穷奢极欲,祸乱就会发生,追究祸乱的起因竟是由皇后而起的,请国君来惩罚我。国君就很惭愧地说,是我做得不对,是我的过失,你没有什么过错啊。所以仍然保持姜皇后的地位,对于政事更加勤勉,每天都早上朝,晚下朝,成就了一代帝业。在古代,我们看到这样讲究礼法的故事很多,现代没有人去教礼法,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很想学,想对人恭敬,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办呢?我们从经典里开始学习,反复揣摩。我也不会学,有的时候把人得罪了,还不知道怎么得罪的;哪件事情做得不对,不知道怎么就不对了,所以我随身就带了像口袋书的小册子。比如说我去剪发的时候,我就带了一本《菜根谭》,它全是很精辟、简短的语句,简明易懂,非常的清楚。我就在那翻看,看到很高兴的地方,随手就拿荧光笔画一下,每次都看一点。因为这种闲散的时候很多,比如有的时候坐在车里,司机开车我就翻开看看;司机出去办事,我在车里也看两眼,就利用这样的时间去学,真的挺有用。有一次就弄明白了一件事。就像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我一直没弄明白,有一个朋友对我有怨,虽然我也不知道怨在哪,但是我很想改善。正好过三天就中秋节,我赶紧安排员工去给他送月饼,结果越送越糟,月饼又被退回来了。我就不明白为啥?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这样的一句话“雨后伞,切勿支;怨后恩,切勿施”,下完雨那个伞就别再支起来了,没有用了,“雨后伞,切勿支”。“怨后恩,切勿施”,人家刚跟你生完怨,你就别再在那施恩,他一股气还没出来呢,怎么会要你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先放下,不要急于表露自己想修复的心意。你心里有,就已经心意圆成了,心到就很好了,让时间去冲淡一些不快。这是祖先的教诲,我觉得很受用。【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者,其用一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丈夫不够贤能就无以去节制妻子,这个御是“节制”的意思。妻子如果不够贤能的话,就不能够去侍奉丈夫,这个“事”是“进奉、侍奉”的意思。丈夫无法节制妻子,自己的威仪就废掉了,就没有威仪了。妻子不能够侍奉丈夫的话,义礼就都缺失了。这两件事缺一件都不可以。下面我们来详细学习。【夫不贤则无以御妇】

丈夫的贤能是什么?怎么做才算是个贤能的丈夫?在传统文化的教育里,夫妇之间要做到“夫义妇听”,所以丈夫的贤能是重在懂义,男人的义道很重要。“义者宜也”,这个“宜”就是做什么事都是很合时宜的,得有阳刚之气,能拿得起放得下。他在外面会成就一番事业,在家里通过事业的支撑,就有底气跟妻子说大纲方针,你要怎么做。琐碎的事情就不去操劳了,细节上就不要说,这个菜得多放点盐,那个衣服得用这个洗衣粉洗,这个就不需要去操劳了,大的方向盘要把握住。比如说,希望怎么样教导我的儿子成什么样的人,发现妻子哪一方面有问题的话,要及时引导,这是丈夫的贤能。我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品味,一个男人一定要有阳刚之气,男人如果没有阳刚之气,这个女人就很难成就她的阴柔之气,那个天是塌下来了,这个地实在是无法载动的,再厚德载天还是有难度的。所以男人要挺起来,撑得起一片天,女人才能够安然的成为一方土地。我在跟自己先生相处十几年的过程中,原先一直以为先生挺大男人主义的。不过现在看看,这种大男子主义倒的确有其阳刚之气,非常难得的是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真正的贤是什么样的。有事业、讲义气、孝父母、宽厚地对待家人;不讲究一些细节,但是在小的一些方面,防微杜渐上他也是做的很好。我在学习女德的心得报告里曾经分享了很多。他在细节上,尤其是刚结婚的时候,对我要求很严。所以老祖先有一句话叫“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谁来“教妇初来”呢?第一个首先丈夫要教,刚一娶进门的时候就要马上教,这个时候不教,错过这个时机再教就很难了。我就是在刚进门的头两三年,教的很多,教我放下对金钱的控制欲望,也教我放下大小姐的一些习气,要干活,干到什么程度呢?我先生说重点是看厨房和厕所。厨房不能有油腻,厕所不能有异味,这是家里的两大标准。大厅是不需要看的,他说女人往往是出外很光鲜,看家里的却乱七八糟,这怎么可以呢?先生也教我怎样接人待客,怎么言谈有度。先生的确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师。这些都是在刚结婚时,给我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刚结婚的时候他有一次请朋友吃饭,在饭桌上我觉得我没有说多少话,好象就说了两句话,回家被他好一顿训。他说在饭桌上,男性朋友比较多,不需要女的插嘴多说话,你就是吃饭、听着就好了。这就是古礼。我曾经把我先生的一些教育我的事例分享给公司的男员工,被男员工尤其是已婚的,一致pass掉,说:“陈总,我们哪敢啊,我们把存折交上,工资卡交上,大气不敢出,要是这么做的话,估计我们先被扫地出门了。”我说:“那不行啊,那你的阳刚之气在哪啊?”他说:“要什么阳刚之气啊,能在一起过就很好。”所以这个时代不一样,我们看到很多东西真的也是无可奈何,就是他本身都没有这种想法和要求,都愿意追随下来,都愿意回家去做饭,宁可回家做饭洗衣服,女人出去忙乎,闯事业,那只能这样去颠倒了。但是这是违反天地之道的,违反阴阳之道的。《太上感应篇》说“男不忠良,女不柔顺”。在一些论坛讲课中,我也不敢讲这个御是节制,它实际是节制。为什么呢?就会觉得听着很不舒服,传统封建礼教凭什么要节制我们。其实“节制”两个字分开来看,“节”是要让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为什么男性要来节,帮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呢?他要来管这个节呢?因为男人相对是比较理性的思维方式,女人是比较感性的思维方式。不信去商场看看,大促销、大展销柜台前一定都是女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其实捧回来一算算,跟不促销的价格也差不多。男人就很少会冲动地去做这些事情。所以夫妻结合之后就是很好的男女搭配,可能有一些事情他就会帮你不要太感情用事。这个“制”是制止,就是制止你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女性哪些天性比男人重呢?嫉妒、傲慢、小心眼、爱抱怨。很多女人都是这样子,对金钱看得太重,朋友之道不如男人。男人在外面交朋友是很大气的,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可以放下一些东西,女人就会很在意自己小家小灶的情感。所以他可能会制止女人的一些嫉妒心、抱怨心、贪婪心的蔓延,发现苗头及时制止她去做恶。因为夫妻两人世界,相互间还是比较容易沟通和听从的。有的时候我们想想,是不是更容易听丈夫的话要强过于听父母的?那么一结婚好象丈夫一说还能接受,父母说的都不能接受?都那么大岁数了,懂得什么?所以这里也有很深的道理在里面。【妇不贤则无以事夫】

在《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话叫“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讲妻子要是贤能的话,丈夫的祸患就少,儿子要是孝顺的话,做父亲的心就宽。自古以来的确如此,小到普通老百姓,大到权贵之家,很多都是祸起闺门。自古以来这样的案例很多,我们可以看《列女传》中有专门的一篇,讲的都是国家怎么败在女人手里的。所以刘向在《列女传》卷三中有言:“自古圣王,必正妃匹,妃匹正则兴,不正则乱。夏之兴也以涂山,亡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以太姒,亡也以褒姒。”可见国家之兴亡都与女人密切相关。可能我们不至于害国,但会不会把自己的家给毁掉了?丈夫忙于事业,所谓旁观者清,妻子是否能爱夫以正,对丈夫的事业有很好的引导。我们反省一下自己,如果自己不是太贪着于穿着打扮,贪着于住好房子,贪着于开好车,丈夫可能不会巧尽心机,甚至是贪污诈骗去做一些事情。女人的欲望往往在推动他,每天回家推动一点,最后男人就像喝毒药一样,每天一点,他不觉得,日积月累,到最后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所以我们讲现代人很多都是“二狼神”,一个“财狼”一个“色狼”。财狼和色狼讲的是男人吗?我觉得不是,如果女性没有这两种欲望的话,男人可能都不会。你一点都不贪财,自己对金钱没有任何感觉,你家里的男人就会想,我这拼命挣钱为啥呀?他就会自己看得很开。自己从六年前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对物质欲望越来越淡,想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两手空空,走的时候一样两手空空,身边的一切都像过眼烟云一样,为什么不利用大好人生多行善多积德,好好提升自己的境界呢?物质欲望都是人生的累赘和肿瘤,要不得。所以自己也经常跟先生说,这个钱存在银行就是一堆数,拿在手里就是一堆纸,花时还要看你有没有智慧,钱用错地方就糟糕了,会给自己带来一身麻烦。比如拿钱赌博喝酒玩乐,干这些事情,都会惹祸上身。我说没钱最好,没钱一身轻啊。所以有一次,他有个项目要谈判,回家就比较愁,可能是有点障碍。然后我就跟他说,我说你就不要想那么多,首先不要想赚多少钱,你可以想成就这个事业,想成就公司里的很多员工,你可以这么想,但是你把求的心放下。我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做到了就好了,成不成不要太苛求,“人到无求品自高”啊。第二天他就谈得很顺利,他觉得好象心放下了,就没那么多烦恼。反过来我们如果说为了赚钱一定要如何,然后想着赚到钱后如何自己享受,赚不到就会很痛苦。所以要懂得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再比如女人如果非常注重自己的长相,自己的面貌,每天就是忙于出入美容院啊,忙于装饰自己。这男人也是,你关注这个,他也关注。如果在外面看到比你更漂亮的,麻烦了,那个色狼就被你牵引出来了。所以这两个“狼”要能够避免它,不要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