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自然疗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9 13:53:20

点击下载

作者:孔薇,谢英彪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肾病自然疗法

肾病自然疗法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肾病自然疗法作者:孔薇,谢英彪排版:昷一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1ISBN:9787534563386本书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言PREFACE

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起源于自然,依靠于自然,发展于自然,归结于自然。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和自然法则的支配,自然界的千变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所以,我国最早的医籍《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人类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搏斗中发现和创造了种种利用自然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逐步形成了食物疗法、药膳疗法、茶酒疗法、动植物疗法、体育疗法、按摩疗法、推拿疗法、针灸疗法、耳压疗法、拔罐疗法、磁场疗法、足部疗法、药浴疗法、药敷疗法、药贴疗法、刮痧疗法、心理疗法、起居疗法、音乐疗法、舞蹈疗法、书画疗法、花卉疗法、日光疗法、空气疗法、泥土疗法、泉水疗法、森林疗法、高山疗法、热沙疗法等具有特色、简单易行、方便实用、疗效确切的自然疗法。所谓自然疗法,我认为就是除了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化学合成药物以外的无创伤、无痛苦的自然治疗方法,它的内容丰富多彩,蔚为大观,并形成了一门横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应用医学学科。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合成药物毒副作用的危害及现代病、富贵病、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大量涌现,人们要求“回归大自然”的返璞归真的呼声日益高涨,自然疗法已经引起世界人民的极大关注和重视。目前,自然疗法在欧洲、美洲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颇为盛行。美国和澳大利亚成立了自然疗法学院,日本有自然疗法学会,东南亚国家及中国的港澳台地区有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中国台湾省也成立了自然疗法学会,并创办了《自然疗法》杂志。南京于1997年5月率先成立了南京自然医学会。2007年,世界自然医学总会在南京成立。

中国是自然疗法的发源地,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炎黄子孙、中医的传人,发掘、普及和提高中华自然疗法的历史重任便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肩上。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名医馆主任医师谢英彪教授是一位学验俱丰的中医专家,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自然医学专家,早在1998年,他就邀请了一批自然疗法专家,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了《常见病自然疗法》丛书,推出了《高血压病自然疗法》等12本单病种的自然疗法著作,在全国开创了单病种自然疗法著作的先河。书中所介绍的各种自然疗法,有继承前贤的经验,也有编著者长期的实践经验,内容翔实,简单易行,疗效确切,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城乡广大群众阅读和选用。该丛书出版后深受读者青睐,已重印十余次,并于2003年被中国台湾培根出版社购买版权,出版发行后,深受读者欢迎。为了满足广大读者与时俱进、知识更新的需求,谢英彪教授再次组织了一批自然医学专家,对该丛书进行了修订,补充了有关常见病自然疗法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新观念、新疗法,并增补了《肾病自然疗法》《肥胖症自然疗法》《痛风自然疗法》《便秘自然疗法》《骨质疏松症自然疗法》5个分册,这样便涵盖了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修订后的这套丛书,所介绍的常见病、多发病自然疗法均为近年来经临床验证行之有效的方法。病人在病情稳定或尚未痊愈时,可以此作为辅助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若病情严重或不稳定时,必须在医生直接指导下综合治疗。

愿本书能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中国香港中医药发展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中医药发展国际董事会董事兼秘书长中国香港城市大学中医药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香港首家中医康复护养院总裁 成钰瑛Part 1肾病的基本知识

小资料

肾脏病种类很多,诊断病名还常常带英文如IgA肾病,别说病人,就是非肾脏专科医生也常常被弄得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肾脏病友要想知道自己得了什么肾病,有必要了解一下常见的肾脏病类型。(一)名目繁多的肾病1 常见的肾脏病

肾脏是非常脆弱的器官,可在炎症、感染、药物、毒物、先天遗传及代谢异常等多种病因作用下发生病变。肾脏病按病因、病程的长短、病变部位、肾功能状况有多种分类方法;肾脏病的诊断常常是结合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诊断,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就是指由感染后原发于肾脏的急性肾小球疾病。

临床常见的肾脏病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功能衰竭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继发性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等(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过敏性紫癜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痛风性肾病等;间质性肾病如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等;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

完整的肾脏病诊断应包括病因、病理、肾功能及并发症;肾脏病强调早期正规治疗,有些如肾盂肾炎、急性肾衰竭及时治疗是可以完全康复的;慢性肾衰竭、多数肾小球疾病经过积极治疗也可以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

肾脏病早期可以没有症状表现,病友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而意外发现时肾功能多已损害严重,甚至已进入尿毒症期,因而提高肾脏保健意识极为重要,不乱服用药物尤其是感冒药、止痛药以及名目繁多的补肾中药,平时注意阅读肾病知识科普文章,定期体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有助于在早期发现肾脏病。

如果已经得了肾脏病,应该到正规医院就诊,尽快明确诊断,必要时做肾脏穿刺,有针对性地治疗;治疗肾病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必须有耐心。不要迷信单方、偏方、特效药,以免增加治疗费用且耽误病情,错过早期治疗机会。2 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常见的肾脏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急性起病,病情轻重不一,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少尿为主要表现,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升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也称急性肾炎综合征。

现代医学定义的肾小球为肾脏的功能单位,主管滤过的部分。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为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并多数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增生及系膜增殖性改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可见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有轻度或中度增生,系膜细胞也增多;重者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更明显,且有炎症细胞浸润等渗出性改变。增殖的细胞及渗出物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狭窄,致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一般在4~6周内逐渐恢复,少数呈进行性病理改变,逐渐演变成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复杂,以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所致急性肾炎最为常见,此型肾炎为A族p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扁桃体炎(或猩红热)后,该链球菌的抗原(常为细菌胞浆蛋白或细菌胞壁M蛋白)引起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人体内的抗体(免疫球蛋白),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当其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通过补体(如C、C)激活、嗜中性粒细胞参与等,即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34如得不到控制或消解,则会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期,在患者血中可查到免疫复合物,用免疫荧光方法可以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查到不规则的颗粒状沉积物(内含免疫球蛋白G、C、3C,备解素等)。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可以看到这些免疫复合物呈驼峰4状沉积在基底膜上。

除了上述溶血性链球菌之外,其他细菌或病毒也可以引起肾小球肾炎,如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真菌、原虫、立克次氏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腮腺炎、斑疹伤寒以及某些腺病毒与巨细胞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肾小球肾炎。上述细菌或病毒等的抗原成分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即可形成炎症。其症状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肾炎相似,只是症状较轻。

专家提醒

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门中“风水”“阳水”等病证的范畴,其发病以风、寒、热、湿等外邪为主要原因,此外皮肤疮疡毒邪内侵也可引起本病。其发病机制为机体在风寒、风热、风湿或疮毒内侵等因素的作用下,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气化过程发生紊乱,导致人体水液代谢失常,发生气机阻滞,水湿潴留。其病性多从实证向虚实夹杂证演变。3 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也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病。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而以免疫炎症为主,可原发或继发于其他疾病。

慢性肾炎多为慢性进行性,且病程较长,可长达一年甚至数十年。其临床表现,以尿常规检查为例,有程度不等的尿蛋白(即指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部分患者早期肾功能正常,但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病因不太清楚。慢性肾炎早期病理改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系膜增生为主的慢性肾炎;慢性弥漫性或局灶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炎。

有些患者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其过程表现为早期病变继续发展,肾组织严重破坏,形成肾皮质变薄,导致肾脏体积缩小而成固缩肾。本病发生于不同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

有学者认为,不要单纯以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迁延一年以上而未痊愈就轻易地认其为已转至慢性肾炎,要综合临床表观以及患者治疗中的积极向好的变化因素而全面考虑,一则为患者康复服务的精神需要,二则要强化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疾病。

大多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还不甚清楚,目前,临床上常这样划定,即急性链球菌(溶血性类菌株)感染后肾炎迁延不愈,且病程在一年以上,14%~20%的小儿和20%~40%的成人急性肾炎患者可转为慢性肾炎,尤其是发病比较缓慢,且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出现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或高血压持续时间较长,或血中抗“O”抗体不升高者时,遇到这些类情况的综合临床表现,其转为慢性肾炎的可能性较大。而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由病理类型决定其病情必定迁延发展,起病即属慢性肾炎,与急性肾炎无关。

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尽管还不清楚,但诱发因素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细菌及病毒感染有关。

慢性肾炎的发生,目前公认是由于链球菌(尤其溶血性链球菌)或其他抗原在体内引起感染,如扁桃体炎、咽炎、副鼻窦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感冒或猩红热、皮肤感染等,使体内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在这一过程中,若影响到肾小球组织,就可发生慢性肾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或患者体质高度过敏,被破坏的肾小球组织又成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使自身免疫反应不断进行,致使慢性肾炎长期不愈。慢性肾炎的主要诱发因素是感染,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大多在寒冷、潮湿、天气易变的季节;偶见慢性肾炎患者因过度劳累而诱致急性发作的。此外,如房事不节、饮食不慎、精神忧郁等,亦可使病情恶化。

引起慢性肾炎急性加重的原因:①细菌或病毒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咽喉炎、支气管炎、无症状性菌尿等都可以使慢性肾炎症状加重。②过度劳累。包括过度劳累(如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开夜车、房事过度等,均可使慢性肾炎病情加重。③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等。④应激状态。这里讲的应激状态,是指机体对外来的超负荷的各种原因,如突然消化道出血、严重胃肠炎、恶心呕吐、腹泻、低血压、过敏性休克等,超过了机体所能承受的应激能力,主要是指肾上腺皮质为了应付突然到来的刺激,紧急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等。各种应激状态都可以使慢性肾炎的病情急性加重。⑤其他。如水电解质等。

专家提醒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腰痛”“虚劳”“尿血”的范畴。其病因为外感风、寒、湿、热、疫毒,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致肺脾肾虚损,气血阴阳失调,三焦气机失畅,水湿泛滥;水湿日久化热,经脉闭塞,导致血瘀,故血瘀也为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4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简称肾综。肾病综合征由于病因不同,其病理表现也不同,临床症状有以下主要特征:明显或严重水肿;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检测大于或等于3.5克;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等于或小于30克/升;血脂过高(或高脂血症);尿中常伴有脂肪小体。其中,明显或严重水肿和大量蛋白尿为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必备条件。

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属原发性,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病。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很多,以糖尿病性肾病、肾淀粉样变、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肿瘤、药物及感染引起的肾病综合征为常见,其常见的病理变化有微小病变肾病、局灶性节段性病变、弥漫性肾小球肾病、IgA肾病及未分类的其他肾小球肾炎等。

值得一提的是,原发性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占小儿肾病综合征的70%~9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肾病综合征病因的25%。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征候群,不是疾病的最后诊断,在临床上并非单纯独立的疾病名称。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很多,概括起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现概列如下:(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依据肾活检的病理改变特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有以下五种病理类型:①微小病变肾病(又称微小病变病,“脂性肾病”)。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肾病、IgM肾病)。③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又称膜增生性肾炎,即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④膜性肾病(又称膜性肾小球肾炎)。⑤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硬化。儿童及少年以微小病变肾病较多见,中年以膜性肾病多见,膜性肾病也见于老年人。(2)继发性肾病综合征:①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淀粉样变,过敏性紫癜等。②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③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乙型肝炎、疟疾等。④药物、毒素及过敏。如青霉胺、利福平、巯甲丙脯酸、汞、金、铋、蛇毒、花粉及疫苗过敏。⑤肿瘤。癌及肉瘤、白血病及淋巴瘤。⑥遗传性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Fabry's病。⑦其他。子痫、移植肾慢性排斥、肾动脉狭窄等。

值得一提的是,肾病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在肾小球滤过膜。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层组成。此滤过膜对蛋白质过滤起屏障作用。患肾病综合征时,此屏障作用受损,蛋白质滤出增加,因而出现蛋白尿。尿中含有大量蛋白质,使血浆蛋白降低,血液胶体渗透压下降,改变了毛细血管内与组织间液体交换的平衡,水潴留在组织间隙内形成水肿。由于有效血容量减少,促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水钠潴留;并且,因肾血流量减少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也促使水肿发生。持久大量的蛋白尿排出,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浓度降低,可出现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一般呈负氮平衡。

因此,临床上在做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时,需认真排除继发性肾综的可能性,才可确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过敏性紫癜最常见。一般小儿应着重排除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紫癜等;中青年应着重排除结缔组织病、感染、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老年人则应着重排除代谢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对于原因不明的拟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做肾穿刺活检有助于确诊。

专家提醒

肾病综合征属中医“水肿”的范畴。其内因由于劳倦内伤、饮食失调、生育不节、房劳过度,外因多由风、寒、湿邪侵袭。内、外因相互影响,肺虚宣降失常,水道不畅,脾虚则水失运化,肾虚则水无所主,于是水液停积,泛滥肌肤,形成水肿。5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指泌尿系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引起的泌尿系炎症,尤其以细菌型泌尿系感染为常见,因此,临床泌尿系感染是指泌尿系的细菌性感染。

泌尿系感染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泌尿系感染可分为上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及下泌尿系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炎可单独存在,肾盂肾炎常伴有下泌尿系感染,两者不易分开。

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有轻重不等的畏寒、发热及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等泌尿系刺激症状,本病男女均可发生,以女性为多见,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据统计为2%~10%,且女性与男性比例为10∶1。女性好发于婚期、育龄期、女婴及老年妇女;妊娠期患病率可高达10.2%。男性50岁以后泌尿系感染患病率亦逐年上升。

本病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治疗不彻底,常有复发倾向或演变成慢性。有资料表明,女婴期罹患的泌尿系感染,如治疗不彻底,日后又未引起高度警示,常可潜隐性发展为成年期的慢性肾盂肾炎等病症。本症在晚期由于肾实质严重受损,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任何细菌入侵泌尿系均可引起泌尿系感染,且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90%以上),其中,以大肠杆菌为最常见,其次是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绿脓杆菌及厌氧杆菌等。有5%~10%的泌尿系感染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其中,主要为粪链球菌、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感染较常见于青年女性,且90%以上的难治性泌尿系感染由腐生葡萄球菌、肠球菌引起。泌尿系感染通常由1种细菌引起,近年来,有研究报道,临床实践认识到,泌尿系感染偶可为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这类情况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泌尿系器械检查以后及长期保留导尿管的患者。

泌尿系感染的一般分类有4种:(1)根据临床表现:泌尿系感染可分为有症状泌尿系感染和隐匿性细菌尿。隐匿性细菌尿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即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连续2次≥105/毫升,且2次菌种鉴定相同)而无任何泌尿系感染的症状,是一种无症状的泌尿系感染。(2)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泌尿系感染可分为下泌尿系感染和上泌尿系感染。下泌尿系感染包括膀胱炎、尿道炎;上泌尿系感染即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又可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两大类。(3)根据泌尿系解剖或功能有无异常:泌尿系感染可分为复杂性泌尿系感染和非复杂性泌尿系感染。复杂性泌尿系感染指伴有泌尿系梗阻、尿流不畅、泌尿系有异物(如结石、停留导尿管等)、泌尿系先天畸形及膀胱输尿管返流、肾内有梗阻(如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或糖尿病)发生的泌尿系感染。非复杂性泌尿系感染则无上述情况。(4)根据泌尿系感染发作次数:泌尿系感染可分为初发泌尿系感染和再发泌尿系感染,再发泌尿系感染又可分为复发性泌尿系感染和重新感染性泌尿系感染。

复发性泌尿系感染是指泌尿系感染患者经治疗后尿细菌转阴性,但不久又出现相同的细菌感染;重新感染性泌尿系感染是指患者再出现泌尿系感染时的致病菌与原先不同。值得高度关注的是,重新感染性泌尿系感染者占再发生泌尿系感染的80%。

从病因分析中可以看到,无任何临床泌尿系感染症状的隐匿性细菌尿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其中,有些患者的感染期常可追溯到女婴期,日后未做随访监测,其隐匿期可长达几十年,一俟复发,多已相当严重。由此,应该明确两点:其一,对于初发泌尿系感染者必须不失时机地彻底治愈;其二,治愈后,应努力并严格做到每年进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检测。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入贯彻和实施,不仅可通过定期体检发现泌尿系感染患者而及时得到诊治,而且还可以通过普查方法发现无症状的隐匿性细菌尿患者,并采取积极防治举措,以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

专家提醒

泌尿系感染中医属“淋证”“腰痛”“虚劳”“劳淋”“热淋”“血淋”等。中医治疗淋证的方法及经验颇多,总的治疗提出“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辨证论治原则。意即清利湿热以祛邪、补肾健脾以扶正。食物疗法就是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施治有效的食疗的方法。泌尿系感染的辨证类型分为湿热蕴结型、阴虚湿热型、脾肾两虚型。6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指因多种原因导致泌尿系系统结石形成、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症,俗称“尿结石症”。

正常人从肾脏排泄可溶性代谢产物,当存在某种代谢紊乱或泌尿系感染时,一些难溶解的物质在肾或膀胱内发生沉积,形成结石。结石可引起泌尿系损伤、尿流梗阻、并发感染,导致肾功能受损。尿结石症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尿结石症的发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从以膀胱结石为主演变为以肾、输尿管结石占绝对优势,这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

肾结石又称肾石病,指肾盂、肾盏内藏有结石,是泌尿系常见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与诸多因素相关,常见的致病因素可以是全身性的,亦可以是局部性的。发生于肾脏的肾结石,是一类异常凝固体,多由晶体成分及有机质构成。肾结石通常位于肾盏或肾盂内,也可嵌顿在输尿管中,或通过输尿管到达膀胱内。肾结石在我国地区差异极为明显,南方多于北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为肾结石高发地区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资料表明:钙质(含钙盐)肾结石占全部肾结石的80%~95%,且主要由草酸钙及磷酸钙构成,这种结石往往是多种钙盐的混合物,其余的结石是由尿酸、胱氨酸、磷酸氨镁构成。肾结石临床表现可有腰部钝痛、血尿、脓尿、急性梗阻性少尿无尿,甚则出现肾绞痛、肾功能衰竭等,常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

泌尿系结石中,以肾结石的病因最具代表性。肾结石的形成始于过饱和尿液中的一个结晶核,继而发生结晶生长,聚集成肉眼可见的结石。结石中通常含有机基质,起到黏附成形的作用,有时结石外形极不规则。肾结石的发病原因极为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1)感染和泌尿系梗阻:感染时尿液偏碱性,坏死组织、胶体等存在成为结石的核心,磷酸氨镁易于析出而成为结石,泌尿系梗阻造成尿液淤积,尿中的晶体易于沉淀析出而导致结石形成。(2)新陈代谢紊乱:多种物质的代谢异常都与结石的发病密切相关。当患者有原发性高钙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酸中毒、黄嘌呤尿等代谢性疾病时,容易出现肾石症。另外,患者肠道手术或患克隆病等肠道疾病时,由于胆酸代谢紊乱及过度水分丢失,可诱发高草酸尿,从而形成草酸钙结石。此外,肾小管尿酸转运异常可能与少数尿酸结石患者的肾结石发病有关。(3)气候、环境因素:在我国,肾结石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南方气候炎热,汗出过多而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常可导致尿液浓缩,并由此增加尿液成分饱和度,而促进结石形成。提示环境因素对肾结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肾结石发病环节上,南方要高出北方3倍以上。(4)遗传基因:缺陷如遗传性胱氨酸尿症患者因肾小管对胱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等重吸收障碍,胱氨酸不易溶解而易于形成结石。(5)职业和不良习惯:高温作业、极少活动或因工作关系无法定时进食、用膳或长时间无法及时补充水分者,容易形成肾结石。(6)饮食结构变化:长时间过食动物蛋白者,易发生尿酸结石;平时,主食植物蛋白者,如长时间“吃素”,缺乏磷酸盐,发生膀胱结石的可能性大。此外,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可促使上泌尿系结石(如肾结石)形成。(7)年龄、性别与发病的关系:肾结石多发生于20~50岁之间,多数在20岁左右开始出现症状,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3倍。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即30岁和55岁。尿酸结石男性尤为多见;含钙结石以女性为多。统计泌尿系统疾病住院病例,有资料报道,有结石症状病史者约占2%;双侧性尿结石者占10%;复发率高达75%。肾结石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是上述提及的各种因素导致晶体物质在尿中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与有机质组成结晶核,继而发生结晶生长,聚集成肉眼可见的结石。在这一过程中,有如下几方面因素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只要有较好的防治措施如药物治疗、食物疗法的有效运用,就可以延缓其形成,或阻止其进一步发展,现将专家、学者的有关论述摘撷如下:①尿液过饱和状态的形成。尿液中晶体浓度增加,超过在尿中的溶解度,出现过饱和状态,以致晶体发生沉淀,成为结石核心,并在饱和状态下生长,逐渐聚集成团,从而形成结石。②尿液抑制因子含量减少。正常人的尿液中存在一定的晶体形成抑制物,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和某些肽类等,当机体内这些抑制物相对减少时,就容易导致结石形成。现代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部分肾结石患者尿中枸橼酸偏低,给予枸橼酸治疗后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状,从而在一个侧面为这一理论提供了佐证,也为食物疗法防治肾结石提供了有力的依据。③基质核心和基质成核的作用。结石的形成常以有机基质物质作为结石核心,成为晶体物质沉积的模板和黏合剂,然后吸附晶体物质,结石逐渐增大。此外,在结晶形成的早期,可能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晶体物质,一种晶体物质沉积在另一种晶体表面并增长变大,在此过程中,尿液中可能还存在另一些诸如尿黏蛋白等物质促进其他晶体物质的沉积。因此,目前普遍认为,肾结石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许多因素参与了肾结石的形成,形成的机制极为复杂,很多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近30年来,我国肾脏、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膀胱结石日趋减少;近10年来,90%左右的泌尿系结石可不采用开放手术治疗。

专家提醒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淋证(石淋)范畴,中医很早就有记载,隋代巢元方在其主编的《诸病源候论》中就称其为砂淋、砂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证。古代医家多从“湿热”论治“石淋”,如《千金方》记载了选用车前子水煎治疗石淋。《外台秘要》载有鳖甲、牛角等治疗石淋。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探索,总结出石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湿热下注,化火伤阴,煎熬尿液,或因日久正气亏耗,虚实夹杂所致;且其中医治疗本病的原则是以通淋排石为主,兼顾扶正益气、行气破血、滋养阴津等方法。7 糖尿病肾病

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是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的最大危害之处在于长时期的高血糖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而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就是糖尿病的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的高血糖会对血管壁有刺激作用,会导致血管壁上原有的窗孔变大,使原先不能漏出的物质可以经这些窗孔漏过,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血中糖的含量升高,其血管内的压力也随之升高,这种压力就可以把血管中的某些物质(主要是微量蛋白)从血管内挤到血管外,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这些蛋白就从尿中排出,于是就形成了蛋白尿。肾脏是一个含有丰富毛细血管的器官,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说来,一旦确诊患有该病,除了经常监测血糖,还应定时查尿常规,一旦发现蛋白尿,就及时治疗。因为在疾病早期肾脏的损害是可以恢复的,一旦病情加重或是延误治疗,肾脏损害则往往不易完全恢复正常,甚至出现肾功能减退或衰竭。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原发病即糖尿病本身。而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药物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往往还需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针对患者的思想教育。8 肾性高血压

肾病和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各种肾脏病变到后期均可引起高血压。而各种原因导致的高血压也可引起肾脏病变,前者称为肾性高血压,后者称为高血压肾损害。各种急、慢性肾脏病的中后期都可能出现高血压,部分患者血压呈持续性顽固性升高,顽固性、持续性的血压升高不仅可加重肾脏病变,还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高血压是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升高和吸烟等引起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几大危险因素中危险度最高的因素。由于肾性高血压多出现在各种肾脏病变的中后期,治疗起来较难,部分患者还容易出现耐药或对降压药反应差,需大剂量联合用药。尽管如此,有时疗效仍欠佳,且不良反应增大,治疗棘手。在合理使用降压药的同时,根据中医辨病施膳、辨证施膳的原则配合药膳食疗,可起到改善患者症状,更好地降低和控制患者血压,最大限度地保护肾脏,减少用药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肾性高血压在中医中属于“水肿”“眩晕”“头痛”等范畴。9 肾性贫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有贫血,并可引起许多症状。肾性贫血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慢性肾衰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此外,铁的摄入减少,血液透析过程失血或频繁地抽血化验,使不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也会加重贫血。叶酸缺乏、体内缺乏蛋白质、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的抑制等,也是引起贫血的原因之一。由肾脏病引起的贫血,开始时症状(如头晕、无力、气促、消化不良、注意力不能集中等)非常轻微,常被误认为是非肾性贫血。但是,知道肾性贫血的特点后,就有助于与非肾性贫血相区别,肾性贫血的特点为:①有较长的慢性肾脏疾病的病史,如慢性肾炎、肾小动脉硬化、肾结核、狼疮性肾炎、多囊肾以及肾结石、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等引起的泌尿系梗阻。②肾性贫血者几乎都伴有肾功能不全。③贫血程度与血中氮质潴留有关,一般血液中血尿素氮升高2.9~4.2毫摩尔/升,可使每升血液的血红蛋白下降10克左右。④一般属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一般不超过红细胞的1%。

小贴士

肾功能检查包括:①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狭义的肾功能)的检查。血中含氮代谢物的测定,与肾小球有关的肾脏清除率测定。②反映肾小管分泌、重吸收、浓缩、稀释以及酸碱平衡功能的检查。尿比重及渗透压测定,浓缩、稀释试验,纯水清除率测定,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和排泄对氨马尿酸极量试验,肾小管酸碱平衡功能检查等。③反映肾血流量的检查。对氨马尿酸清除率的测定、酚红排泄试验等。(二)常见肾病的主要症状1 急性肾炎的症状

急性肾炎的特殊表现:大部分患者有链球菌感染史,个别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较轻,无任何症状,但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是一种免疫损伤性肾炎,其发病与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可以说人体任何部位都可感染这种细菌,但是继扁桃体炎、咽炎或皮肤感染后的发病率为1%~10%,小儿、青少年、成年人甚至老年人均可患病。罹患此症最常见于5~18岁的青少年儿童,两性均可发病,男女比例约为2∶1。急性肾炎的严重程度与前驱感染的症状不成正比,一般在链球菌感染后7~20日开始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症状,此时原发感染灶的表现大部分已经消失。部分患者(如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者)的潜伏期可以较短,为4~10日,最长者3周,超过3周者极少见。急性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1)血尿:典型的肉眼血尿(即能看到的红色血尿),常是患者的首发症状,约占40%。尿色呈均匀的棕色浑浊或呈洗肉水样或酱油样。肉眼血尿一般持续数日至1~2周后逐渐消失。严重血尿时可以合并有排尿困难,或尿道不适感。但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明显的泌尿系刺激症状,这一特点不同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所有患者均有镜下血尿,血尿与肾小球毛细血管丛通透性增加有关。急性肾小球肾炎镜下血尿持续时间较长。(2)蛋白尿:急性肾炎患者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一般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在0.5~3.5克之间,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大量蛋白尿者少见。一般2~3周后尿蛋白转为少量,数月后大多消失,成年人消失较慢。部分患者就诊时尿蛋白已转阴性。急性肾炎患者,如蛋白尿较长时间持续存在,则提示病情迁延,应予以重视。蛋白尿亦与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3)水肿:特殊的面部浮肿,常是急性肾炎患者得病后的第一个可察觉体征,有70%~90%患者面部浮肿。早晨起床时两眼睑浮肿,即人们常说的“肾炎貌”,双眼目光无神,面色苍白,睁眼无精打采,重者可延及全身,用手指按压皮肤时无明显的凹陷。大部分患者的水肿在2~4周后自行消退。少数患者(约20%)水肿明显,而且可涉及到浆膜腔积液,如胸腔、腹腔等积水。急性肾炎水肿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再吸收增加,全身毛细血管病变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低蛋白血症等。急性肾炎水肿,如持续发展下去提示预后欠佳。(4)高血压:约有80%的患者有明显的高血压,且为中度血压增高,多在(17.3~20)/(12~14.6)千帕,按世界卫生组织(WHO)修订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归属高血压病范畴。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高血压,但舒张压很少超过16千帕。急性肾炎的高血压持续时间很短,多为一过性,经数日后可趋向正常,有时甚至发病一日便恢复正常。急性肾炎的高血压,主要原因是水和钠(盐)在体内大量潴留,血容量增多。高血压与水肿程度近于平行,可随水肿的减轻而逐渐降低。如果血压持续升高,采用食物、药物治疗下降不显著,常说明病情较重。持续升高的血压又可加重肾脏功能的损害。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头晕。值得高度警惕的是,急性肾炎患者舒张压显著升高或原先已有心脏疾病者,可有胸闷、心慌、气促,甚至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等左心衰竭的表现,严重高血压时,患者可突然出现抽风、昏迷,发生高血压脑病,尤其幼儿多见,必须积极抢救治疗。(5)少尿:约有半数患者可发生少尿,患者在发病初期尿量每日少于500毫升,个别严重患者每日可少于400毫升,甚至几十毫升。由于排尿减少,体内有毒物质积聚,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酐等升高,说明肾功能开始减退,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经食疗、药物利尿后,尿量逐渐增加,一般2周后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仅有少数(不足1.5%)患者由少尿发展到无尿,全身水肿加重,血压继续升高,可出现尿毒症的许多症状,如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出血性泡沫样痰,这是急性肾炎并发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救治,心脏可迅速停止跳动。多数急性肾炎患者常常出现一过性血肌酐及尿素氮增高。通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少数老年患者因肾功能已经减弱,虽经多方治疗,也很难完全恢复,此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后仍需长期医疗随访监护。(6)尿常规检查:除有蛋白尿、红细胞尿外,尿中所见红细胞较多,白细胞少许,还可见到红细胞管型或血红蛋白管型,以及颗粒管型、少量肾小管上皮管型和少许白细胞管型,这是急性肾炎的重要特点,无蜡样管型,尿比重较高。尿常规改变较其临床表现恢复慢,常迁延数月,大部分少年儿童患者、半数成年人患者尿蛋白在4~6个月后转阴性,少数至1年后才转阴性,少量镜下红细胞可迁延数月甚至1~2年。(7)全身症状:除了以上表现外,常有全身乏力、尿频、食欲减退、呕吐(与氮质血症不完全成比例)、嗜睡、头晕、视物模糊(与高血压程度、脑缺血、脑水肿等有关)、腰部钝痛等症状。2 慢性肾炎症状

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和轻、中度贫血,但每一例患者表现的程度轻重不一。有人以这类表现为主,而有些人又以另一类表现为主,症状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潜隐,进展缓慢。临床经常会遇到以下这类病案:①慢性肾炎早期有的患者无症状,仅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尿沉渣检查轻度异常,轻度高血压。②晚期可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③有的患者表现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因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其临床表现类似急性肾炎。④有的患者主诉有疲倦、乏力、腰部酸痛或血尿,水肿时有时无等,经检查发现尿蛋白、血压升高(舒张压常为中度以上升高)、贫血。⑤极少数患者一直无症状,最后发现恶心、呕吐、无力、出血等,检查时已是尿毒症期。3 肾病综合征的症状

患者日趋加重的水肿常为就诊的首发症状,呈全身性明显水肿,指压有凹陷,严重者浆膜腔积液,形成胸水、腹水、皮下撕裂纹。高度水肿常伴尿少、血压升高、轻度氮质血症。大量蛋白尿,每日尿蛋白排泄超过3.5克,严重者可达数十克。大量蛋白丢失的直接结果,导致血浆蛋白下降,形成低蛋白血症,其中又以白蛋白为主,一般低于30克/升,严重者不足10克/升。同时出现血浆脂质浓度升高,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明显增加,患者全身症状表现为神疲无力、食欲下降、易并发感染等。在防治肾病综合征过程中,同样需对其主要并发症有明确的了解,这对充分运用综合保健治疗措施,包括食物疗法等具有重要意义,现简述几点如下。(1)感染:感染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由于大量的蛋白丢失,免疫球蛋白减少,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加之激素等药物的应用,患者常易并发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甚至败血症、腹膜炎等。要特别警惕,在应用激素过程中的并发感染,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被忽略而影响病症的痊愈。(2)高凝血症:由于某些蛋白的丢失,及肝代偿性合成蛋白质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加之肾病综合征时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黏度增加,从而造成血液高凝状态。激素的治疗又加重高凝。因此,肾病综合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静脉血栓(发病率多在20%~30%),另外,肢体静脉血栓、下腔静脉血栓、肺血管血栓或栓塞也不少见,甚至可见脑血管血栓及冠状血管血栓,并可危及生命。当肾静脉血栓形成时,患者常突发腰痛、大量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损害等。患者中,亦有缓慢起病者。(3)急性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引起大量液体进入组织间隙,使有效血容量减少,肾血流量下降,肾缺血,或肾静脉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展成为急性肾功能衰竭。(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长期的低蛋白血症会引起营养不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金属结合蛋白减少会造成铁、铜、锌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素结合蛋白不足会诱发内分泌紊乱;药物结合蛋白减少会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增加,排泄增速,结果不仅加重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反应,而且还会减低药物疗效。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脂血症不但能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增加血液黏滞度,促使血栓栓塞发生,而且会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肾小球硬化。4 泌尿系感染的症状

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且涉及范围广,常易漏诊或误诊。因此,了解其临床表现尤为重要,限于篇幅,这里主要介绍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的几个病种类型: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1)急性膀胱炎:膀胱炎是指发生在膀胱部位的下泌尿系感染,是成年人泌尿系感染的最常见类型,有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之分。急性膀胱炎多由上行感染所致,同时伴有急性尿道炎症状,占泌尿系感染总数的50%~70%,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刺激症状和混浊尿。

尿频,即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频者每小时排尿1~2次,甚至5~6次。

尿急,即尿意一来即迫不及待地立即要排尿,排尿量不多,一般每次10~100毫升,有时甚至少于10~20毫升。

尿痛,即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部位灼痛,甚至腹部疼痛。

混浊尿,即患者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尿多呈混浊状。偶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

多数患者排尿结束时耻骨联合的上方疼痛。

急性膀胱炎患者全身症状轻微,常无发热及血白细胞增多;或仅见泌尿系刺激症状。少数患者有疲乏感、腰痛、低热,如不存在复杂因素,一般有自限性,可在7~10天内自愈。再发者80%是重新感染,复发者较少见。(2)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全身表现为急骤起病,常伴有寒战高热,体温在38~40℃之间,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腹胀或腹泻等。若高热持续不退,往往提示并发泌尿系梗阻、肾脓肿或败血症等。肾盂肾炎多由上行感染所致,故多伴有膀胱炎,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刺激症状,尿液外观混浊,偶有血尿,腰痛和下腹疼痛。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肋脊角和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和耻骨上膀胱区有压痛。血中性粒细胞增多和血沉增快,一般无高血压和氮质血症。急性肾盂肾炎轻症患者可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仅有泌尿系刺激症状及尿液变化。必须重视的是,上行感染发病者多有明显的泌尿系局部症状,而血行感染致病时则全身表现较为突出,严重者个别可发生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不典型的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为感冒、急性胃肠炎、胆囊炎、阑尾炎、伤寒、泌尿系结石等。(3)慢性肾盂肾炎:典型的慢性肾盂肾炎多有急性肾炎史及反复发作史半年以上;近年来,发现急性肾盂肾炎是否易转成慢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易感因素,引起重视的是先天畸形、梗阻,尤其是膀胱输尿管返流在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慢性肾盂肾炎发作时,以泌尿系刺激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可有轻度发热、腰痛及肾区叩击痛等。部分患者病情隐匿,尿检细菌阳性,称“无症状性菌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少数患者可无泌尿系刺激症状,而以其他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如长期低热,血压升高,间断出现血尿、贫血、水肿等。因而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复杂多样,重者急性发病时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急性肾盂肾炎症状,轻者则可无明显的全身表现,仅见肾、泌尿系症状及尿液改变,或仅有尿检异常者。根据临床的表现不同常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复发型常多次急性发作,发病时可有全身感染症状、泌尿系局部表现及尿液变化,类似急性肾炎。②低热型以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可伴乏力、腰酸、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③血尿型以血尿为主要表现,呈镜下或肉眼血尿,发病时伴腰痛、腰酸和泌尿系刺激症状。④高血压型在病程中出现高血压,偶可发展为急进性高血压,常伴贫血,但无明显的蛋白尿和水肿等。⑤隐匿型无任何全身或局部症状,仅有尿液变化,尿菌培养阳性,即无症状性菌尿。肾盂肾炎的重要临床特点是易复发,再次发作可以是原病复发,或是重新感染。肾盂肾炎晚期,常有肾功能损害,出现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如夜尿增多、多尿、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继而肾小球受损而致肾功能衰竭。5 泌尿系结石的症状

肾和输尿管结石(亦称上泌尿系结石)的主要表现是与活动有关的血尿和疼痛。也就是说,肾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有无感染、梗阻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可完全没有临床症状,仅是在腹部摄片或做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就肾结石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有以下几类:(1)疼痛:肾结石疼痛可分为肾绞痛和钝痛。

肾结石绞痛,可在某一时刻突然发作,可以没有任何前驱症状。疼痛发作时有如刀割,难以忍受。常以急症就诊,表现急性病容,体屈压腹或按压腰部,在床上辗转不安,不时呻吟。每次绞痛发作时可长达几个小时,偶可见到几分钟缓解的病例。疼痛发作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淋漓,脉快,血压下降呈虚脱状态,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有时随绞痛伴有尿量减少,可能系结石梗阻影响尿液排出或因疼痛发作虚脱引起循环血量不足而导致尿少。症状一旦缓解,又可出现多尿。一般肾绞痛多需止痛药物才能逐渐缓解。肾绞痛呈刀割样,且疼痛常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两腿内侧,女性可放射至阴唇部位,男性患者可放射至阴囊、睾丸部位。

肾结石钝痛,多数患者感到腰部或上腹部不适、酸胀,有间歇发作的疼痛史,疼痛常位于脊肋部、腰部或腹部,多呈阵发性,亦可为持续性疼痛,疼痛轻时,可能仅表现为腰部酸胀,劳动可使疼痛发作或加重。个别患者也可见结石很大而无临床症状表现者。(2)血尿:血尿为肾结石常见症状之一。多在疼痛发作时出现镜检血尿,亦可见肉眼血尿,且以镜下血尿居多,大量的肉眼血尿是少见的,有20%~50%患者可不发生血尿,疼痛发作过去后,尿中可出现镜检红细胞。体力活动后血尿可加重,也可出现无痛性血尿。一般情况下,结石停止移动数天后疼痛可停止,血尿也可消失。(3)尿闭:双侧输尿管或孤立肾的结石发生完全梗阻时,可引起急性肾后性尿闭,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4)泌尿系感染:肾结石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泌尿系感染,肾结石并发感染时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临床还可出现高热、寒战、腰痛如折,有少数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出现紫绀、四肢冰凉、大汗淋漓、脉细数、血压下降等虚脱表现。泌尿系感染部分患者长期以脓尿为主要症状,如果结石不除,感染也无法彻底治愈,而感染因素又加速了结石的形成。(5)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如结石长期梗阻造成肾积水,可引起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则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6)其他或可伴发的相关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肾结石者,可伴有甲状腺肿大等;如若肾结石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患者,又常并发多发性骨折、骨骼变形、眼角膜钙化及溃疡病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结石患者,可合并反复发作关节炎、痛风石等临床表现。值得一提的膀胱结石(亦称下泌尿系结石),其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并感到疼痛,且有放射痛。前列腺增生继发膀胱结石时,排尿困难加重或伴有感染症状。

相关链接如何预防肾病

●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积极预防感冒,避免受凉、受湿和过度劳累,并保持愉快的心情。

●加强个人卫生,注意保持皮肤、口腔清洁,睡前后,饭后漱口,以防感染及皮肤损伤,一旦有感染,及早诊断和治疗。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鼓励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道,促进细菌和炎性物质的排出。Part 2食物疗法

医生的话

食物疗法涉及饮食的调配、烹调加工,进食的卫生,饮食前后的保养,饮食的节制,饮食的禁忌等诸多内容。它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一)肾病患者的饮食原则1 急性肾炎的饮食原则

在急性肾炎的防治中,中西医药学界均有这样的共识,就是首先在于减轻肾脏负担,保护正常肾单位功能,修复病变肾细胞,纠正机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逐渐或尽可能快地康复,并提高生存质量。这也是肾脏病食物疗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分型多,且临床表现交叉复杂,因而急性肾炎的饮食原则主要应根据患者的蛋白尿的程度及肾功能状况来确定,此外也要根据患者血尿的实际状况、浮肿的程度、高血压及全身症状等情况综合考虑。现就急性肾炎的饮食原则、急性肾炎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概述如下。(1)急性肾炎的饮食原则:

①轻型病例。在膳食中宜适当限制蛋白质和食盐的摄入量。以正常成年人计,每日蛋白质限制在0.8克/千克体重,即每日40~50克。食盐(即氯化钠)的限量则根据浮肿及高血压程度来定,一般食盐量每日应控制在4克以下。②中度和重度病例。此类病情相对较重,考虑到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氮质血症,即使程度较轻,其膳食控制也应严格要求。

蛋白质。急性肾炎初期应严格限制,每日蛋白质应小于0.5克/千克体重,平均每日20~40克。

钠盐。急性肾炎患者若出现水肿(如明显的浮肿)及高血压,膳食中须采用低盐(或低钠)膳食,低盐膳食一般规定每日摄取食盐2~3克(或酱油10~15毫升)。

钾盐。当急性肾炎患者出现少尿、尿闭或血钾升高等症状时,即应限食含钾丰富的蔬菜类及水果类。全日摄入的钾盐量应小于500毫克(即0.5克)。

入液量。应视急性肾炎患者每日尿量多少来实际控制入液量。一般方法为每日收集其排尿,并计总量,即除补充前一日排尿总量外,再多摄入500~1000毫升。尿量少且伴有浮肿的患者,其每日总入液量应少于1000毫升。

总热能。急性肾炎患者发病期间需卧床休息,能量供应不宜过高,每日105~125千焦/千克体重(0.10~0.13兆焦/千克体重),全日6694~8368千焦。能量的主要来源为糖类和脂肪,大约占总热量的90%。但脂肪含量不宜过多,且应食用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油脂类,即以植物油类脂肪为主。米、面等主食仍以患者的生活习惯选用,一般可不加限制。

维生素。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均应充足,尤需注意供给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K、维12612生素E、维生素P、叶酸等成分的食物。维生素C不仅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血管系统,而且对抗过敏反应极为有利,更应供给充足,医学专家建议每日至少500毫克以上。维生素B族中有多种与造血、生血功能密切相关,也应每日足量供给。

高糖饮食。糖类(尤其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增加肾脏负担。食用时,可选择葡萄糖、蜂蜜、糖蜜、果汁、白糖等。

必需微量元素。急性肾炎患者要重视必需微量元素的供给,如微量元素铬、铁、钴、锰等多与造血、生血功能相关,供给充分可改善肾炎后贫血状况;锌、硒、铜等多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2)急性肾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关于限水量问题,原则上急性肾炎患者水肿严重而少尿者,应根据排尿量决定摄水量,即“量出为入”。严格说来,还应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而定,如发生腹泻、呕吐以及包括正常的排便因素,都应估算在内,作为前一日的总出量应该补足,再在当日加500毫升(包括饮料、流质、半流质等在内)的摄水量。

急性肾炎发病期间的限制食盐,主要指家庭膳食餐饮中所应用的氯化钠(食盐),尤其对于水肿明显和血压升高者,一定要严格限制;这种限制在利尿消肿后可适当放宽,但忌盐、少钠的防治原则仍需遵循。即使临床症状消失后,仍宜实施低盐膳食,以成年人合计,每日摄入的食盐量为2~3克,且需持续3个月左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可预防肾炎复发。用通俗的话讲,做菜的时候少放些盐,尽可能吃得淡一点、再淡一点。在此期间,凡含盐多的食品如咸菜、泡菜、咸蛋、松花蛋、腌肉、海味、咸面包、挂面、咸金橘、话梅、松子、苏打饼干、鲜肉包子、菜包子等均应避免食用。

急性肾炎患者在病情较为严重时,必须采取无盐膳食,也就是说,在烹饪食物或食品时不加食盐、酱油以及含食盐的醋、味精和各类酱制品。可用糖、番茄酱以及肾炎患者专用的食醋、芝麻酱等调味。

当出现少尿、无尿或血钾升高时,急性肾炎患者应限制含钾丰富的蔬菜及水果,如韭菜、香椿、菜花、冬笋、春笋、紫菜、榨菜、川冬菜、玉兰片、杏、苦瓜等,食用蔬菜及水果以每100克鲜品食部计,其含钾量应少于120毫克,含钠量应小于5毫克,以使其K指数(即钾/钠之比值)大于250。有学者认为,人体正常功能状况下的K指数为3,凡K指数在5以上的食物均能起到较为温和的降压、利尿作用。如冬瓜、丝瓜、西瓜、葡萄等蔬菜、水果符合上述要求,可用于急性肾炎少尿、无尿或血钾升高时的膳食餐饮食物和果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