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红的:看懂中国经济格局的一本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0 00:44:25

点击下载

作者:白云先生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是红的:看懂中国经济格局的一本书

世界是红的:看懂中国经济格局的一本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世界是红的:看懂中国经济格局的一本书作者:白云先生排版:吱吱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ISBN:9787221124913本书由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上篇中国经济为什么有前途

中国经济从目前形势看,将势不可挡地从发财经济向老板经济转型。这个老板经济,包括一整套的全球货币体系、全球贸易体系、全球政治体系和全球安全体系。十年时间,应该够用了。我们当前所看到的国内、国际的大事件,都是这个大历史周期转型和切换的关口,带来的将是难以避免的牵动和旧秩序的碎裂声。第一章中国经济血火奔流六十年

目前令人们普遍感到焦虑的是,中国经济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房价和股市为什么这么异常?未来又会怎样?要理解中国经济现状,就要弄明白中国经济为何会演进到现在这样,它背后的推动力又是什么?推动中国经济演进的深层驱动力,并非经济规律,而是大国博弈的血火奔流。一、与狼共舞,我们曾数次死里逃生

中国经济的大历史节律是30年一个周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是第一个30年,师从苏联,经济发展采用苏联模式。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是第二个30年,师从美国,采用美国模式。目前第三个30年已过去三分之一,在这个阶段,苏联模式和美国模式都不再适用于中国经济的现实和发展,中国需要中国模式。

第一个30年,给中国经济建了个混凝土框架,打了个大体形状;第二个阶段,是中国经济的砌体阶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好比素描,结构都交代清楚了;第三个阶段,是装修和细节刻画。经常有人说,为什么中国经济不如欧美?事实上,这其实不是同一阶段的比较,欧美的经济都已是完成好的作品了,挂在画廊里展览,怎么看怎么光鲜,而中国经济不过刚完成第二个阶段的结构造型,细节和上色刚开始而已。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在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上,炮兵方阵还用毛驴拉着大炮,工业的底子十分薄弱。中国社会混乱了几百年,终于天下太平,不用打仗可以安心搞生产了。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上有一百多年的欠账,另一方面是百废待兴却一点基础和技术积累都没有。这便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经济状况。

这么低的起点决定了中国要发展经济,必须得向先进国家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是美国和苏联,中国想给他们当学生,他们凭什么要教给中国发展工业的技术呢?除了利益交换,作为农业国的中国,并没有更好的东西能和美苏交换工业技术。

对美苏两强而言,中国继续混乱下去是最符合它们的利益的,其次是中国划江而治。一个统一的中国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尤其是国民党的失败出局,让美、苏都感到意外。它们得重新权衡统一的中国作为一支庞大的地缘力量,对美苏的冷战格局意味着什么。

斯大林的如意算盘是中国出让东北的利益来置换苏联的工业技术援建。毛泽东的原则是,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意味着斯大林要拉中国入伙对抗美国,《雅尔塔协定》的既得利益,东北这一块大肥肉就要吐出来。这笔生意斯大林认为自己吃亏了。中国在东北主权问题上的寸步不让,其实已经让表面亲密的中苏关系名存实亡。

斯大林失去了中国东北的地盘,在他的冷战全局里是一笔很大的损失,他需要在东北亚重新经营一个据点——朝鲜半岛。一个完全受其控制的朝鲜半岛,不仅是美国和日本的噩梦,也是中国的噩梦。毛泽东访苏期间就明白了一切,美国人不是好东西,苏联人也不是好东西,无论他们谁控制朝鲜半岛,都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所以毛泽东曾劝金日成不要冒险,不过金日成选择听斯大林的。美国的反应很激烈,很快加入了战局。斯大林按兵不动,它和美国麻秸杆打狼——两头怕,把美国这头狼引来了,然后让中国去打狼。

中国知道这显然是一个坑,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但最后为了自身的地缘安全,不得不往里面跳,苏联不打可以,但中国不能不打,拿下朝鲜,美国人的战斗机离中国的政治心脏太近,这太危险了。朝鲜战争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中国,也不是美国,更不是朝鲜半岛,而是斯大林。中国遭受巨大的牺牲,使苏联出了吐出东北这块肥肉的恶气。美国在朝鲜被中国狙击,也打破了美国在东北亚进一步扩张的妄想,这让斯大林在冷战全局中又往前迈了一步。

斯大林是个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找回来便宜后,真正开始对中国进行工业援建。这是中国和苏联进行的第二次利益交换,第一次是入伙帮苏联对抗美国,从苏联手里要回了东北和一些不痛不痒的援建项目。朝鲜战争置换的利益是苏联对中国的大规模工业技术援建,以及一些核技术的输出。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曾对中国进行核讹诈,一个核大国对一个无核国家说要扔核弹,跟威胁说杀人全家一个意思,理论上被人杀全家的可能是存在的。中国只能寄希望于苏联对中国进行核保护,跟赌命一样,把命交到了别人手上。为了能把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必须得拥有核武器。这是苏联遮遮掩掩输出过来的核技术,再加上海外留学归来的科学家的努力,中国算是初步掌握了核武器技术。

斯大林之后,苏联由赫鲁晓夫掌权,这人比斯大林还粗暴,但没有斯大林的才能。他的“杰作”是看美国种玉米的农业效益很好,就强行在苏联全境大面积种植玉米,但苏联地处寒带光照不足,很多玉米连穗都结不出来。“玉米小王子”对斯大林进行了鞭尸清算,也停止了政治、经济方面的一切斯大林主义。

赫鲁晓夫停止了输出革命,打算调整过于偏重军事工业的经济结构,结果反使苏联国力开始下滑。从种玉米这件事可知赫鲁晓夫并不是发展经济的好手。为了拉拢中国制衡美国,“玉米小王子”只得再次对中国进行技术援助。

在美苏争霸中,苏联最大的瓶颈是人口太少,他们有资源有技术,但是人口短缺,而且过于倚重国防工业、重工业,在轻工业和农业上就没人干活了,从而导致苏联这个强权国家经常因为闹饥荒饿死人。苏联如果要赢得和美国的争霸赛,它需要得到更多的工业人口。

当时作为苏联盟友的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口。但在苏联眼里,中国只讲现实利益,不讲意识形态,不好哄。帮中国实现工业化后,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比美国更可怕。中国如果不让渡部分主权,苏联不可能帮中国实现全面工业化。显然,中国无法和苏联做这种利益交换。

那么苏联去哪里获得更多的工业人口呢?赫鲁晓夫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受曾经的沙皇彼得大帝的指引,定了南下战略,控制阿富汗,再向南冲破巴基斯坦,拥抱印度洋,控制波斯湾的产油国,然后和印度连成一片。这样苏联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人口了,而且不用担心强大起来的印度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土安全。

勃列日涅夫有个怪癖,特别喜欢强吻别人,不分男女,连他的下属和同志都被亲得敢怒不敢言。“热吻狂魔”一改“玉米小王子”收缩的对外政策,再次开始向外扩张,恢复了斯大林主义,他看到中国的核工业开始有了初步的成果,不安全感爆发了,弄出来个珍宝岛战役,使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热吻狂魔”和美国谈判时说,趁中国现在的核武器技术还没成熟,我们一起去杀他全家吧,不然以后再也没机会了。美国被“热吻狂魔”咄咄逼人的扩张搞得压力很大,正需要中国帮忙化解苏联的部分压力。美国不同意这笔生意,无形中等于中美两国做了一笔利益交换,以核保护来拉拢中国制衡苏联,这也给后来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做了铺垫。

继朝鲜战争被美国人威胁杀全家后,中国再次被苏联人核讹诈。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人都那么拼命呢?因为那种被杀全家的凉透脊背的恐怖感觉,让人不得不枕戈待旦,否则就感觉没法活下去。那时的中国甚至连做日本、韩国附庸国的资格都没有,因为这么大的国家即便做附庸国,也会给宗主国造成不安全感,依然免不了被肢解的命运。肢解完了,还会再让傀儡国之间不停地打仗,以消耗过多的人口,如此一来,中国又将回到历史上战乱纷争的局面。近现代中国的命运就是这么艰难坎坷,如果不能强大到站起来,连跪的资格都没有。很多中国人看到日本人被美国奴役后过上了那么好的生活,认为中国也能被美国奴役就好了。这种想法太天真,中国如果变成傀儡国家,其参照样本不是日本,而是伊拉克。

在被称为“帝国坟场”的阿富汗,“热吻狂魔”的帝国梦破碎了。苏联无法南下,印度被巴基斯坦挡着也无法北上,得不到印度的人口,冷战这盘棋苏联算是输掉了。当时苏联和东欧总人口3亿多,而美、欧、日加起来,工业化人口是苏联的3倍左右。随着工业技术越来越复杂,体系越来越庞大,美国仍然有足够的人口来进行生产分工,但苏联不行。苏联因为人口限制,只能偏重于发展保命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结构缺陷导致苏联的经济问题越来越严重。

让苏联真正解体的不是美国人的和平演变,而是经济崩溃。美国在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的同时,因为工业人口规模上的优势,其他的工业生产可以照常运行。但苏联不行,随着冷战军备竞赛的升级,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所占据的苏联人口与资源越来越多,其他的工业部门就更加无法兼顾,这样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就难以为继。先是东欧剧变,最后就是苏联解体。

自从中苏关系全面交恶,中国的经济建设也只能在有限的技术积累和储备中自行摸索。得不到技术和资本的支持,中国巨量的人口只能休眠在一亩三分地上,并不能形成人力资本。美苏都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为什么日本可以在二战后快速地成为发达国家?因为它要钱有钱,要技术有技术,战后日本的工业技术90%都是从英美引进的。中国呢?除了跟斯大林、赫鲁晓夫利益交换的有限技术储备,就再无其他技术来源了。资本和技术一样缺乏。在工业文明时代,光靠卖大萝卜,换不了几个钱。

苏联阵营的技术援助断绝,中国要想获得新的技术来源,只能倒向美国阵营。但和苏联怕中国变强大一样,中国也会给美国带来不安全感,所以中国向美国寻求技术支援,无异于与虎谋皮。1978年中国宣布改革开放,意思就是说我不跟苏联玩了,美国,我要来跟你玩。美国说,我为啥要和你玩啊?你那么穷!所以,还得利益交换。这次和美国的利益交换也是一场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

打败“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越南后,既给美国在越南的失败报了仇,也和美国一起抗衡了苏联的全球扩张,中美关系迎来了蜜月期。在这段短暂的蜜月期里,美欧像挤牙膏一样,向中国进行了十分有限的技术输出。美国和苏联一样,对中国采取的策略也是喂几口,马上就再勒脖子。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未能向美国预期的那样发生东欧式的剧变,所以中美的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不再需要联合中国抗衡苏联,和中国也就没了可交换的利益。

蜜月期结束后,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锁喉勒脖子动作。最严重的一次是台海危机,差点勒断气。中国和美国之前的蜜月期让台湾很难受,随着冷战结束和中美关系的降温,台湾认为它又可以邀宠了。1995年中国成为关贸总协定观察员国家,这次突破刺激到了台湾,他们自称皇民的李县长,开始用访美和台独等问题离间中美。

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复关谈判,从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依然没谈成,随着关贸总协定升级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复关谈判也就变成了入世谈判。入世这件事中国用了15年,横向对比下,日本入世用了两年半,香港只用了一天,当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波兰在1967年申请后就加入了。可见,这不是人权问题,跟是不是市场经济也无关,更不是社会制度的问题,只是单纯的勒脖子。

从全球格局看,苏联解体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从此它可以横行天下;其次是欧洲,随时都会被苏联碾压的军事风险解除了;第三是中国,不用再承受来自北方的巨大威胁。这时候的世界格局,美、中、欧、俄几支力量的心态十分微妙。美国想一超独霸,中、俄、欧当然不服气,认为一个多极世界更符合大家的利益,毕竟大家都受够了冷战的不安稳日子。

美国想要一超独霸,除了勒中国的脖子,还要勒俄罗斯和欧洲的脖子。俄罗斯直接被勒断气了,国民经济陷入瘫痪;中国虽然被勒得很难受,但还能憋得住;欧洲这时候心思最活络,认为苏联一解体,欧洲就可以恢复二战前的辉煌,通过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让欧洲成为世界的一极。欧洲一体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最后在东南欧碰壁了,南联盟这个钉子拔不掉,那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虽然苏联分裂了,但欧洲在军事上依然无法和俄罗斯抗衡。在战略上欧洲既然无法接纳俄罗斯,那俄罗斯就不是朋友,就无法在拔钉子这件事上进行利益交换。这时候欧洲认为可以借刀杀人,想用美国的力量拔掉这个钉子,没想到借刀杀人演变成了引狼入室。科索沃战争是冷战后中、美、俄、欧四支力量的大汇演,此战过后,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肥皂泡被美国刺破。

俄罗斯在战争中也极其屈辱,军队开过去准备干预,美国便对叶利钦说,你敢动一动,我就不贷款给你了。人穷志短啊!叶利钦马上乖乖地打道回府了。欧盟也被揍醒了,想恢复二战前的辉煌,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就只能是幻想,也明白了他们只是美国的附庸,不能想太多。

经过科索沃战争的教训,中、俄、欧要想实现多极世界格局,除了抱团,没有其他出路,不然大家都得永远被美国勒脖子。对美国来说,他的全球统治战略是防止出现另一个强权国家,同时还要防止欧亚一体化,欧洲有资本和技术,俄罗斯有资源,中国有人口。这么一整合,美国就被边缘化了。航母再强,也不能开到陆地上和中俄的陆军打仗。

为了防止中、俄、欧抱团取暖,美国需要各个击破,先是和中国做生意,进行利益交换,这笔生意就是放中国入世,将中美利益捆绑在一起。美国认为,通过这招就可一劳永逸地消除中、俄、欧对多极世界格局的幻想。克林顿是怎么想的呢?放中国入世,中国有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强大;不放中国入世,只会把中国逼向欧亚大陆一体化这条路上,整合起来的欧亚大陆比一个单独强大起来的中国更可怕。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然他忌惮中国的潜力,但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把中国和自己的利益绑在一起,另一边让欧洲和俄罗斯去互相掐脖子。本来美国需要不停地勒中、俄、欧脖子才能维护一超独霸的格局,现在美国可以跷起二郎腿什么也不干,就能维持全球霸权了。这个构想妙不妙?不得不说,美国人的这步棋下得真漂亮。中国入世,标志着多极世界格局的破产,美国终于实现了天下共主的霸权梦。

入世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从以下数据可见一斑。1990年~2000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余额是5000亿美元。2001年~2010年,中国FDI的余额是1.8万亿美元。入世十年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活力和能量,可以说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50年的总和。资本、人力、技术带来的工业化的魔力,让中国经济从只有骨架变得血肉丰满起来。

在美国人的设想里,中国只是一个大号的马来西亚。如果中国只是用裤子换飞机,中美经济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失衡。入世后的十年是中美的蜜月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疯长。出乎美国意料的是,中国的产业升级太快,竞争优势太强,只不过用了十几年时间,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使得中国商品所向披靡,中国从一个大号的马来西亚变成了工业强国。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加速,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越来越严重。2008年次贷危机代表着由美国主导的现有全球贸易格局已经崩溃。如果出现了超出掌控的状况,美国一定在这盘棋中漏算了什么,它漏算的是中国的人口规模效应,以及中国人可怕的全要素生产率。二、10亿工业人口杀出一条血路

光有人口规模,没有全要素生产率,即便有了资本和技术,也无法成为工业化强国,代表的例子就是印度;光有全要素生产率,有资本和技术,但没有人口规模,也无法成为工业化强国,这个例子就是韩国。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具备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口规模优势的国家,所以只要资本和技术条件齐备了,中国经济就会爆发。

全要素生产率是什么呢?用三句话概括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能,钱花在刀刃上。举个例子来说明下中国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可怕”程度:一只鸡,作为要素资源,国外可能把大腿肉吃了,鸡胸肉吃了,其他的就都扔了,或者干脆做肥料。而中国人则不然,不光鸡肉吃光,腿骨头里面的骨髓还要吸掉,鸡头吃了,鸡脖子吃了,鸡杂碎吃了,鸡毛也要用来做鸡毛掸子,以前还把鸡毛装在风箱里拉风箱。这种近乎本能的可怕的资源利用高效率,是中国人几千年进化出来的生存智慧,不是其他民族在短时间内能学会的。

前面说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短缺。它不缺技术,也不缺资本,但随着工业技术的升级,生产链越来越长,技术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到后来一辆波音飞机的零件总数可以多达几百万个。没有足够的人口来支撑,就无法完成生产分工和协作。

工业化发展到这一步,美国心知肚明,即便它不放中国入世,让中国加入美国阵营,那么对人口同样如饥似渴的欧洲等发达国家,也会把中国纳入他们的生产和分工体系,进而形成一个新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和贸易标准。如果事情到了那一步,美国就被晾一边了。中国加入全球分工和贸易体系,是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美国出于自身的地缘考量,曾尝试使用东南亚等国的人口来参与分工,但并未成功。

再来看苏联是怎么因人口短缺而失败的。有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热吻狂魔”勃列日涅夫出访埃及时,安瓦尔·萨达特总统请求苏联提供三笔经济援助。第一笔是100万吨煤。说没问题——给;还要20艘远洋货轮——给给给;最后埃及总统想要一辆自行车,送给他的孩子做生日礼物。“热吻狂魔”一听自行车就傻了,你要啥自行车啊?我们的同志,波兰人不生产自行车。

苏联和它的盟国为什么不生产自行车呢?因为轻工业的门类太多,分工太复杂。他们有限的人口只能用来发展重工业、重化工和国防工业等这些保命产业。自己不生产,就只能靠进口,进口拿什么跟别人换呢?不可能拿保命的技术、产品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只能用资源。这也正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落入资源陷阱的根本原因。自己不生产自行车,又不能拿导弹去换自行车,只能拿石油、天然气来换了。

民国时期的经济结构和苏联相比,则陷入了另一种极端的结构性失衡里。在国民党统治的黄金十年中,中国并没有优先发展保命的重工业、重化工和国防工业,而是选择了发展面粉、纺织等日用商品的轻工业。十年的机遇一闪即逝,等日本人打上门来,不要说坦克、飞机和大炮了,连枪都造不出来。

一个国家,要成为大国和强国,首先得有足够的工业人口来进行重工业、重化工和国防工业的生产。其次,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需要有完备并发达的轻工业体系。等工业生产和分工越来越复杂,那么就需要一个为生产做服务的第三和第四产业,这又得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口来支撑。这也就注定了韩国、日本技术再发达,也不可能造出波音飞机,因为工业人口没那么多。

中国规模巨大的人口在变成工业人口之前,一直都处于休眠状态,主要的人口都是作为农业人口被低效率空置着。在工业社会,人力只有与资本和技术相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人力资源要素的价值。中国作为后进国家,先进国家喂点饼,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就往前拱一步卒,再喂一口,再拱一步。虽然国内的科技研发也在自力更生地奋斗着,但在没有技术储备情况下的自主创新,很难追上和超越发达国家。

而当入世的闸门一开,不光资本蜂拥而至,技术也跟着资本一起进来了。这些饼大部分都可以敞开吃,如饥似渴的中国经济像饿狼一样扑了上去。十几年时间,资本积累完成了,产能积累完成了,技术储备和积累基本完成了,农业人口转变成工业人口,产业工人队伍有了,工程师队伍也在生产的锻炼中成长了起来。这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人力资源的价值。

更具长远价值的是中国经济活动生态化了。中国经济先是出现了区域产业集群生态,然后这些产业链纵横交织,连成了网状。规模经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降低了成本,它更神奇的地方在于出现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会自组织,自适应,自迭代,自创新,自实现。连成一体的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体化现象,它有了生命,开始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而存在,并向前自我驱动。至此,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入了后工业化的阶段。三、从活命经济到发财经济的转型

看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历史,会觉得以前的经济模式有问题。跨历史周期,跨阶段,如同在用大宋的审美观评价大明朝的风情,对于经济分析来说,穿越是一个大忌。中国经济在第一个30年之所以会这样,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比如说,为什么中国科技不如美国,因为中美两国当时的经济本就运行在各自的周期,不在同一阶段怎么比?

中国经济在第一个30年的最大主旋律不是繁荣富强,而是保命。在这个阶段,重工业、重化工、国防工业才是永恒的建设主题。而且为防工业太聚集,担心被美苏一锅端,还要搞“大三线建设”。

因为不能寄希望于美苏的仁慈,他们要是真来杀全家了怎么办呢?为了防止美苏一下子把人杀光,还要挖防空洞,还要鼓励生育。前30年的经济发展基调都是如此。有限的资源都用在发展保命工业上,轻工业自然就比较落后。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轻工业商品来发展国际贸易,很多时候农业就得反哺工业。

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核工业和导弹技术等国防工业才基本成熟,这条命算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了。所以,第一个30年是枕戈待旦的活命经济,为第二个30年叩开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使得中国从实力上真正站起来了。第二个30年保住命了,站起来了,才可谋求变得强大,才能去闯世界。以中国的人口规模和全要素效率优势,只要世界敞开了怀抱欢迎中国,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上肯定会表现得一骑绝尘。

可是,这并不是一个友好的世界,它不仅不友好,而且很强硬很冷酷。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只能做小生意挣小钱,这满足不了中国,因为穷苦的时期太长,中国为了发大财已经准备了很久。出口导向战略,早早就制定筹划好了,无奈世界只给开了个门缝。而当入世的那扇大门一开,接下来就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中国了。

和美国利益捆绑在一起,使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贸盈余和资本账户盈余。外汇占款,是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的主要原因。加了美元杠杆的中国经济,使得信贷狂潮涌入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里,它在消费层面造成了房价等资产的暴涨,在出口方面摧垮了发达国家的需求市场,在投资方面扩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基本上,国内外的所有问题,都是来自中美之间的一次蜜月。

在第二个30年大历史周期中,头十年美国跟中国蜜月了一把,接着的十年美国勒了中国十年脖子,第三个十年又蜜月了一把。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中美的蜜月期,又要结束了。四、大目标:迎接下一个世界经济的老板

中美关系有很强的规律性,十年一个大周期,蜜月期和勒脖子反复循环。不过现在,美国想重返亚太勒中国脖子,可能没法再像20世纪90年代那么随心所欲了。当时第七舰队可以大摇大摆地开到台湾海峡耀武扬威,而现在即使能开进来,也不一定会让其轻松离去。瞎使劲也勒不出效果来,还把自己累半死,这便决定了美国不会空耗在和中国的斗鸡式缠斗上。中美关系,将进入下一轮的利益交换。

中国的开价不外乎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整合欧亚大陆。中国现在有钱有技术有产能了,要从发财经济向老板经济转型,而美国的开价将会是保持台湾现状、维护东北亚现有秩序。接下来的十年,台湾问题应该不会出现破局,东北亚也不会出现破局。中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时候在台湾和东北亚强行突破,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和胜算,风险是很大的。

而美国在下一轮利益交换中,能得到什么呢?它得到的是一个没落帝国再多十年的虚幻的安全感。美国人乔治·凯南认为苏联是个疯子,还专门研究了苏联人的行为根源,得出的结论是,苏联人之所以这么丧心病狂,是因为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其实美国和苏联一样,也是一个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国家,他也非常丧心病狂。

再多十年的安全感,对美国来说即便虚幻,也很受用。中国的国力将在下一个中美蜜月期的阶段再次大幅增强,等结束下一轮的中美蜜月期,大概要到2030年,台湾问题、东北亚格局都会迎来巨变。

对于台湾和东北亚的国家来说,他们的心态现在很微妙。美国需要再多十年的虚幻的安全感,但这些傀儡国家和地区不需要。它们感受到的只是惊恐。

中国经济从目前形势看,将势不可挡地从发财经济向老板经济转型。这个老板经济,包括一整套的全球货币体系、全球贸易体系、全球政治体系和全球安全体系。十年时间,应该够用了。我们当前所看到的国内、国际的大事件,都是这个大历史周期转型和切换的关口,带来的将是难以避免的牵动和旧秩序的碎裂声。五、不与帝国主义共享未来,中国大路朝天

历史上中国人向来厌恶战争,打仗的目的也是以战止战,根本目的是为了天下太平,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令人哭笑不得,不是你想好好过日子,别人就会给你送来一阵春风。新中国刚成立,身边就站了俩疯子,苏联和美国。历史现实决定了我们的政治现实,政治现实又决定了我们的经济现实。

如果中国不理这两个疯子,就会被他们联手杀全家。所以,中国必须得靠在俩疯子间找平衡来保命。现在,中美关系的上一轮蜜月期结束了,中国要对之前和美国捆绑在一起的利益进行解绑。从思想到文化,从经济到生活,方方面面都要进行解绑。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的思想震荡,中国和美国利益解绑,一些人觉得,这岂不是要回到和苏联捆绑的老路上去了?这是一种典型的二极管思维,非此即彼,非美即苏,理解不了第三种可能性。苏联早就被打死了,和美国利益解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回到苏联那一套。中国和美国利益解绑,是为了彻底摆脱疯子,真正做回自己。当初和美国捆绑在一起,不过就是为了利益,这是一桩生意。现在生意做完了,大家各数各的钱,也该各回各的家了。

做生意,最忌讳感情用事,国与国之间的生意,更是如此。在和美国捆绑的这些年,很多人难免会对美国产生感情,甚至认为美国对中国有恩,还有人认为苏联对中国也有恩,这就是典型的感情用事。中国得到的来自美苏的一切技术支援,都是用血和屈辱换来的,都是等价的交换。

朝鲜战场上、越南战场上、被炸大使馆、南海撞机的英灵,都是因为美苏的霸权淫威而牺牲,并不是中国主动要拿鲜血做筹码。而对方认为,中国你这么穷,除了命和屈辱,没有其他的东西可和我交换。国家如此,人也如此,当一个人落魄穷困的时候,除了命和尊严值钱,其他的都不值钱。没有人愿意和穷人谈理想、谈人生。

中国没有左派,也没有右派,用法国大革命的那套政治谱系套用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十分幼稚的做法。中国只有苏联派、美国派和中国派。在和苏联利益捆绑的时候,苏联派占上风;在和美国利益捆绑的时候,美国派占上风,等和美国这一轮利益解绑完毕,中国派将横扫苏联派和美国派。

中国派,在文化、政治、经济、金融、军事等各方面,将全面体现中国利益和中国意志。中国不用再低头哈腰地为了能和别人接轨,从黑头发熬成白头发。中国派,要走的是中国道路,要体现的是中国精神,要建立的是中国标准,未来不再是我们求着跟别人接轨,而是别人求着和我们接轨。这便是中国派的中国道路。

思想上与美国解绑,很多人会觉得普世价值很好,不能丢。普世价值论,跟基督教的福音书一样,都是无稽之谈,是新版的福音书。如果熊猫统一了地球,不要怀疑,吃竹子也会成为普世价值。所谓的普世价值,不过就是地球统治者的私人性的、强行推己及人的恶趣味。自己喜欢吃竹子,就让全地球的人都吃竹子。中国人认为,只有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样大家才能都过得好。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想更好的过日子,就要思想解绑,重塑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经济现象,就像一支插在水盆里的温度计,如果盖住水盆,把水盆变成一个黑箱,只盯着温度计看,一会儿看它呼呼呼的温度上升,一会儿又呼呼呼的温度下降,能预料温度计上的刻度下一步是升还是降吗?显然无法做到,甚至连温度计的温度为什么升降也无法解释。

脱离水盆研究温度计的温度变化,是一门类似占星术的学问。同理,脱离经济现象下层的政治与军事博弈来理解经济,也是一门神学。为什么经济学家无法预测经济危机?因为他们的思维训练和经济学系统教育,教导他们只需盯着温度计就行了。第二章一个持剑经商的大时代到来了

中国经济未来能走多远,我们的生活水平未来能达到多高,最终中国经济扩张的规模能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主导下的全球化进程。而要保障中国经济能走得更远,就要看中国的战斗机、军舰和坦克在未来能画出多大的版图。一、中美再平衡:能谈判,尽量不动手

中国经济将往何处去?这并不是学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既有国际政治因素,也有国内政治因素。所以,要研究中国经济未来的形势,就得全面研究中美关系未来可能的演变趋势,这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走向权重最大的因子。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的经济并非封闭系统,早已无法仅靠几个书生的理论模型就能解决国民经济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一些书生所受到的经济学教育,让他们对各种唯制度论深信不疑,这是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世界总是在变,出现的问题也一直在变,应对的方法也应该从新的现实出发,辩证施治,对症下药,才能找出适应新现实并解决问题的制度和举措。唯制度论,好比认为用枪的人一定就能打败用剑的人,这是十分幼稚的想法。

车胎瘪了,就应该充气,对这个现实问题而言,打气筒就是个好制度。如果车胎没气了,递过来一只扳手,就什么价值都没有,这就是一个坏制度,因为选错了工具。可见,是先有什么样的现实,才有与之对应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现实先于制度,制度只具有工具属性,并不具有检验正确的价值属性。凡是神话制度的人,都是把扳手、老虎钳子当神拜的低级神学。

中国人搞经济,只要有和平的环境,大家公平竞争、自由贸易,拿把扫帚都能打败那些拿刀拿剑的人。为什么?因为中国人聪明、勤劳,善于适应与变革,对机会如饥似渴并能像水一样无孔不入。这种特质,让中国人不仅用刀能打败用刀的、用剑能打败用剑的,甚至兵器随便挑,都能脱颖而出。制度只是个工具,关键在于使用工具的人,能不能通权达变。

过去30年,中国用美国给设定好的兵器——被称之为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在被美国绑住一只手的情况下,照样打得美国人丢盔卸甲,金融危机都被打出来了。全球经济失衡,中美之间的蜜月期结束了,也宣告中国经济大历史周期的第二个30年结束了。

按理说,中美合伙做生意,既有的生意模式不可持续,蜜月期结束,大家分好钱各回各家就是了,但问题并没这么简单。中美各有各的盘算,美国人觉得中国人赚了大钱,翅膀硬了,会威胁它的全球利益。其次,美国人这几十年因为和中国利益捆绑,在中国沉淀了大量的政治和商业利益。

对中国来说,因为上一个周期的经济模式积累了很多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要消除这些积弊,必须得切换到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要切换到新模式,就必须和美国进行利益解绑,翻过旧模式这一页才行。如果中国顺利完成与美国的利益解绑,那么美国不仅会赔掉他们在中国的利益,还会彻底失去对中国的控制。

这是一系列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失衡再平衡的现象。美国重返亚太,表面上是军事上的亚太再平衡,实质上是为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再平衡。美国全球再平衡战略的出发点,显然是想回到一手遮天的旧秩序。中国的全球再平衡战略,出发点则是跟美国人做生意做到头了,得去找更多的生意做,才能赚更多的钱。除此之外,中国还要面临国内政治经济的再平衡,社会分化撕裂得太严重,不进行再平衡就会给经济与社会带来巨大风险。

美国这次看上去气势汹汹,但它并不是为了打仗而来,它的目的是要和中国谈判。即便谈崩了,也不会爆发全面战争,因为还没到摊牌的时候。这时候摊牌,美国也打不赢对中国的全面战争。中美之间未来要爆发大规模战争,只有军事上严重失衡,一方可以取得绝对优势的时候,才可能打仗。

如果美国能彻底突破中国的防空体系,一次打击就能消除中国的战略威慑力量,美国人可能会打;如果中国未来可以在近海同时歼灭7支以上的美军航母编队,中国会打。目前,中美之间处于军事上的平衡状态,美国在中国的家门口打不赢中国,中国也没实力把美国驱逐出西太平洋。这种局势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目前中美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二、地缘政治一局牌,他叫了,就问你跟不跟

美国近期屡屡挑衅中国,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保护它的腿,二是保护它的追随者,三是给地缘棋子的喽啰小跟班壮壮胆,可以简称为“狗腿子行动”。“腿”是军事上的,因为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基地都处在中国导弹的射程之内,生存能力很差。“狗”则是美国为扼制中国利益所安插的代理人。

现代战争主要分为三大方面:发现,打击,支撑。这是一个全系统的对抗,和以前的战争形态完全不同。一战时期表现的是机枪对骑兵的屠杀,二战时期是飞机对坦克、军舰的屠杀,现在的战争则是信息化对机械化的屠杀。信息化的战争,最大特点就是全系统对抗。一个环节掉链子,整个系统就会瘫痪。不对称作战的思维,就是通过摧毁一个环节来瘫痪对方的整个战争系统。

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其用来发现的眼睛、用来打击的拳头,都没什么薄弱点,最薄弱的是用来支撑的腿,也就是那些军事基地。要保护这些腿,只能部署反导系统,来防御中国对这些军事基地进行导弹袭击。美国对朝鲜有没有核武器一点都不关心,它关心的是如何利用这件事来部署反导系统,防御中国的导弹。

无论是朝核危机,还是南海争端,本质上都是中美关系的延伸。表面上,美国制造出来一个议题,这是桌面上已经打出的牌,而手里还有各自的底牌。说到底,不外乎安全和利益两件事,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无利不起早。只要中美关系不失控,无论是南海争端,还是朝核危机,都不会失控。担心朝核和南海会诱发大规模战争,是被热闹和动静迷惑了。

在朝核危机中,作为当事人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他的底线就是保住自己的政权不被颠覆。虽然朝鲜嘴上硬,但他们并不敢攻击六方会谈中的任何一方。美国对朝鲜有无核武器,其实并不怎么关心,因为即便有也打不到美国本土,只能危及日本和韩国,或许还包括中国。美国人真正关心的,就是如何把这件事放大,来针对中国的导弹威慑,然后在韩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它的目标是中国,而不是朝鲜。

中国当然知道美国人在碰瓷。一个和平的、无核的朝鲜才符合中国的利益,所以中国提出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朝核危机,和朝鲜关系正常化,而不是之前外界推测的盟友关系,甚至支持对朝鲜进行制裁。这样的态度,可一劳永逸地消除美国拿此事炒作、图谋部署反导系统的阴谋。另外,一个和平的朝鲜半岛会有利于中韩关系的发展,至于朝鲜,安安静静地做地缘缓冲区,才是对中国最有利的。

俄罗斯原本是被拉进来凑数的,它对朝核危机的关切程度可能是六方会谈中最低的。现在俄罗斯和中国坚决反对美国部署反导系统,在立场上表明了两国共同利益的捆绑。如果美国抛开朝核危机硬在韩国部署反导系统,就意味着美国和中俄撕破脸,要摆到桌面上谈了,那样中美、美俄关系将会全面恶化,战争的风险将会加剧,三个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将升级。

日韩刚开始被朝鲜试射导弹吓得不轻,现在明白了朝鲜并不会真的去攻击哪一个国家,局势并不会失控后,他们也就跟着美国吆喝吆喝,看能不能从美国手里多蹭点军事技术。美国利用这件事也好把拴狗的绳子再勒紧点,导致韩国和中国之前密切的关系瞬间疏远了。

再看南海争端。美国说中国要把南海军事化,就是贼喊捉贼了。南海对中国十分重要,无论是军事价值,还是经济价值,世界十大港口有七个在中国,这些港口往返的船只都要途径南海,可以说南海是中国经济的生命线。在军事上,中国的南海舰队、潜艇基地都在南海海域,而美国之前对南海的侦查和监视,是扒着窗户往里看,十分露骨。

中国在南海的战略意图就是以后不准美国看了,不但不准看了,还打算在南海岛礁建军事基地。基地一旦建成,不仅美国人无法窥探中国的秘密,中国还可反过来监视美国在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将其纳入中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中国慢慢地建岛快两年了,美国人也不吭声,中国先打出了这张牌,再等着美国跟牌。

美国只要不跟牌,中国就不好直接在岛上建机场,不好大规模全面地部署雷达阵、导弹和战斗机。只要美国人一闹,中国就可以公开地把这些岛礁军事化。而结果呢?美国却出错了牌。三、大戏开幕,题目就叫“一带一路”

在南海,如果美国人一直趴在窗户上往里看,那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无从谈起。中国要想把“一带一路”大战略落实并执行下去,控制南海是必经的一步。这里面没有任何可以侥幸和商榷的地方,除非不搞“一带一路”了。经略南海,是这场超级大戏的开场曲。

中国定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说明中美已经分道扬镳了。中国说,我们离婚了,以后别来找我麻烦了。美国则说,我偏不,我就找,我就烦,我还要天涯海角地缠着你。中国想换个模式,好好做生意继续发大财,但美国人对中国的遏制并不会放松。

中美关系的恶化,外交与军事上的对峙,还会越来越紧张,这就注定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不可能一帆风顺。做生意的路上山贼频频出没,怎么办?古代要请镖师押镖,现在必须得用军事力量为海外贸易护航,这也是解放军由防御型转化为进攻型的最终目的。

中国军改,美国就要围追堵截,中国只能持剑经商。这样一来,美国逼出了一件它最怕的事,那就是中国军力迅猛增长。美国越在军事上压迫中国,中国越会快马加鞭地在军事上寻求变得更强大,以对抗美国的压制,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版图。至此,中美都很难再回头,想复婚是不可能的。

军事的发展和进步,都得以经济增长来支撑,美国已经很多年没有实质性的经济增长了,另外财政赤字却越来越大。打仗是要花钱的,美国想要打一场和中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可不是像打伊拉克、阿富汗那种几万亿美元的生意,他们甚至要把整个美国都赌上。赌国运并不是美国人的传统。虽然他们的行为看上去是疯子,但他们在战略上并不是日本那样喜欢赌国运的疯子。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大国的经济版图,不可能局限于本国疆域,它的经济版图具有全球性和外部性。仅有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版图,而没有全球性的政治和军事版图,那么这些经济利益到头来就会给别国做嫁衣。中国主导的全球化,自然不可能是单纯的经济版图的全球化,与之配套的还有政治与军事版图的全球化。说到底,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大国的经济版图是由它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画出来的,它的本质就是血与火,经济层的蜜与糖,都是底层的血与火向上传导转化出来的。四、搞经济不是请客吃饭,军备竞赛发令枪已响

历史的发令枪已经响了,中美之间的军备竞赛不可避免,下面的悬念就是看谁能更快、更高、更远了。谁先打破目前的平衡,谁先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谁才能赢得竞争,打倒另一个。只要目前的这种平衡局面不破,谁都不会向对方发起全面战争。

日本跟美国打过,跟苏俄打过,跟英国打过,跟中国打过,专挑大国打。再看美国,一直很克制,避免和大国之间发生正面冲突。二战打德国,也是看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沼,才入伙群殴补枪的。美国太平洋战争打败了日本,却不敢登陆日本本土作战,若换成苏联红军,估计会把日本本土挖地三尺。

美国在没有制空权的前提下,不会发动战争,而它的制空权双保险F-22、B-2轰炸机都停产了,实际现在可能已不再保险了。一旦F-22、B-2贸然参战被击落,制空权保险带的神话被打破,美国军工财团的裤衩都可能赔光。为什么美国人不敢轻易和中俄打仗?因为军工财团只是生意人,他们不做高风险的生意。

美国最新一代的隐身战斗机F-35因为经费问题,一直处于难产状态,要形成战斗力,更不知等到何时。从美国2012年开始削减军费以来,美国的军工研发就开始捉襟见肘。客观地看,美国要想加大军备投入,经费是个近乎无解的难题。

按照中国军工研发的周期律,2001年歼-10面世,2011年歼-20试飞成功,2020年前后又要迎来一个大高潮。中国军工在这几年里会爆出什么科技产品,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美国人更不知道。和美国相比,中国军工现在不缺钱,而且技术储备基本完成后,后面再升级也是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国防科技进步的速度会比以前更快。和美国之间的差距,后面的一个时期会追赶得越来越迅速。

美国其实有些力不从心,这边要防中国,那边还要防俄罗斯。俄罗斯现在也已经加入了军备竞赛的大军,整个国家机器又要像前苏联那样军事工业化了,这将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制造很大的压力。美国之所以跟伊朗和解,也是因为顶不住了,只能让手下的一群盟国分担它的压力。在亚太地区,也开始让日韩等国自己花钱来参与这场军备竞赛。

这一幕,跟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异族藩镇坐大、罗马崩溃之前的异族雇佣军坐大非常相似。日韩被解绑之后翅膀硬了,以后听谁的还真不一定。美国要是不愁钱,它也不会走出这步棋。从这点看,似乎已经能够听到美国大厦倾覆前摇摇晃晃的嘎吱声。

"9·11"事件后,美国军工利益集团阴谋得逞,挣得盆满钵满。美国国民花了那么多钱,连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影子也没找到,这让美国人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刚撤军没几年,又要和中国展开全面的军备竞赛,想让美国人掏更多的钱,可能性几乎为零。除非自导自演,然后栽赃是中国人干的,美国人才可能会掏钱。

在这场竞赛中,不仅历史没有站在美国的一边,钱也不站在美国的一边,甚至连他们的国民也不站在他们的一边。中国的军备升级越快,给美国制造的压力就越大。压力越大,然后就昏招乱出。尖端技术越扩散,越不利于美国对一群盟友的统治。等到盟友也不站在它一边的时候,才是彻底的失道寡助。日韩反水,法德反水,沙特、土耳其反水,这些未来都并非不可能。

对于美国来说,现在和中俄打仗没有胜算。因为中国军备升级得太快,越往后拖越没有赢的把握。美国现在只能寄希望盟友帮他,寄希望安插在中国的亲美派帮它。可以料想,这场竞赛会使得中国军工科技出现突飞猛进的大爆发。这些未来的黑科技通过军转民,又会反哺中国的民用科技。民用科技的研发也会如火如荼,两者结合起来爆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也不是没有可能。

美国近几十年利用日韩这两把尖刀抵着中国的喉咙,利用台湾这把尖刀抵着中国的肚子,中国虽然还得乐呵呵地笑脸相迎跟他们做生意,可心里的不安全感与日俱增。现在中国虽然有钱,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经济圈都是几千万人,却都活在美国的炸弹阴影之下。中国人要想活得踏实,不仅要拿掉这些抵着自己咽喉和肚子的尖刀,还要把美国人再往外推出去2000公里才行。

中国经济的扩张还没有结束,因为中国目前还有一小半的人口没有城市化,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要把整个中国都全面的城市化,中国还需要做更多的生意,赚更多的钱。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的市场,在中国庞大的产能冲击下,已经饱和,中国要把剩下的一半人口,全部城市化,就得需要一块更大的经济版图。而且生意的做法,也得和以前不一样。

中国的经济扩张,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中国经济扩张的行军图,和美国的帝国霸权版图,是重合的。对中美关系而言,双方都绕不过这个冲突。中国想做大生意,因为商路和美国的帝国版图重合,美国的遏制迫使中国不得不走上持剑经商之路。中国人的行为是从生存正义出发,美国人的行为是从献祭正义出发,这样的冲突无法避免,无法调和,甚至互相都很难理解对方。

中美关系一到蜜月期,中国经济就会大爆发。美国一看中国活得滋润,马上就紧接着一个遏制期,而一到遏制期,中国的军事力量就会大爆发。1996年的台海危机,催生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大爆发。目前的这次遏制期,也同样会催生中国在军事上的大爆发。美国逼得越紧,越会把中国在军事上的潜力激发出来。

这就是中国经济第三个30年外部环境的基调,这将决定中国经济的主导方向。对国内而言,治理疏浚完上一个30年留下的沉疴积弊,经济发展的重心也将会从以生产为重心,转型为以科技创新和分配为重心。对外是扩张和安全,对内是效率和抒困。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中国经济将以剑为犁,深耕整个亚欧非世界岛,怎样才能让14亿中国人都过上发达国家那样的好日子?这就是答案,除此没有其他的道路可走。在大秦帝国的扩张模式中,是种更多的地,打更多的仗,打赢了就占有更多的地,种更多的地再打更多的仗,直到统一中国。中国经济未来的扩张模式,与此类似,做更多的生意,挣更多的钱,挣更多的钱,造更多的战斗机,用战斗机画更大的版图,再去做更多的生意挣更多的钱。

在这个为期30年的大时代里,发达国家的经济,将会一个个被粉碎,它们不想被粉碎,即便修长城估计也挡不住,因为在全球化运动里,没有孤岛。在英国人和美国人所主导的全球化运动中,他们用军事壁垒和科技壁垒把人类划分为了三个世界。而一旦西方人的军事壁垒和科技壁垒被打破,现有的世界格局就将不复存在。第三章我们的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中国的经济困难是外部输入导致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出现了结构性的危机,当前的经济环境对所有的国家来说都举步维艰,不只是中国。幸运的是,中国没有步美国的后尘,继续饮鸩止渴。中国警醒后,开始探索并将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一、全球化的黄金时代:中国改变了世界

中国经济的内部问题,主要是从外部传导过来的。中美密切合作的全球化黄金时代结束,中国生产、西方消费的模式一去不返。出口导向型经济难以为继,原本拉着中国经济这辆马车向前呼啸行进的马,累死了。净出口增长的这匹马没了,马车的动力就没了,怎么才能让马车继续向前行驶呢?这便是中国经济当前一系列问题的起因和根源。

2001年,中国入世,全面介入全球产业链分工,开启了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黄金时代里,中美间的合作就像牛郎织女一样,整个世界经济也都一派男耕女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世界银行所绘制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曲线图中,会展现得更加直观。

从中国入世到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这不足十年的时间内,世界经济总量增长了近一倍,曲线非常陡峭。在2001年之前,因为日本出现了经济泡沫,其他的“四小龙”和东南亚也增长乏力,所以出现了一段水平的直线,全球经济增长一度陷入停滞。

1990年至2000年这十年里,世界经济的增长不足50%。随着中国入世加入全球生产分工和贸易后,世界经济总量不到十年就翻了一倍。从这点上看,说中国改变了世界一点都不为过。在这个黄金时代之前,美国、日本、德国、“四小龙”和东南亚等国家各有一套马车,马和马车尚未完全分离。全球分工的效率还需要继续提高,才能把全球经济从停滞中解救出来。

而中国入世后,全球经济终于开始马是马、车是车了。全球产业链分工效率再次提高,世界经济也得以再一次腾飞。美国等发达国家负责充当全球分工中的马,中国负责充当全球分工中的马车。以前各自驾驶马车的玩法彻底改变了,变成了中国人挥舞着产能的鞭子,让美国人和欧洲人赶紧买买买。西方也对中国的廉价商品喜不自胜,为了获得竞争力,也纷纷把他们本土的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把整个中国变成了他们的生产车间。数据来自世界银行

在整个黄金时代里,中国驾着马车在后面策马扬鞭地赶,美国这匹马就在前面咴咴咴地跑,需求拉着供给跑。随着中国产能的扩张,只有跑不坏的车,没有累不死的马,2008年金融海啸,这匹马倒下了。

美国等发达国家眼下要面临的经济难题是,怎么让一匹倒下的马再重新站起来呢?继续向前奔跑。从目前的情况看,马想活是不太可能的了,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马死了,中国也傻眼了,中国面临的问题是,没有马了,这辆马车后面将要怎么驾驶、驶向何方?二、闷声发大财就是硬道理

这套马和车分离的全球化分工,是一次创举,它把世界经济产业链分工的效率推向了极致。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很多人认为这个模式可一直持续下去,没有人会想哪天马累死了怎么办,车跑散架了怎么办。所有的人,都被眼前的繁荣陶醉了。

模式被终结后,人们把原因归咎于全球经济失衡,尤其表现为中美之间的失衡。中美之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失衡呢?这并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是一个文化传统所造成的问题。西方人向来没有储蓄的习惯,挣多少花多少。而中国人则相反,中国人的传统是把挣的钱都攒起来,用来投资挣更多的钱。不仅我们的国家如此,中国的每个人也都几乎如此。美国人挣钱了,就是花掉。中国人挣了钱,就是想攒着娶媳妇,或者攒够了本钱,开个公司自己单干当老板,再或者投资买个房子,开个店什么的。

中国的贸易盈余,并没有用来大量地消费美国的商品,而是用在了再投资、产业升级上。为什么要产业升级呢?因为裤子、打火机这种产业很容易饱和,中国人只要工厂连轴转,很快就能把一年到头美国人需要穿的裤子、需要用的打火机都生产出来。这么一来,再生产裤子和打火机就卖不出去了,就无法再赚更多的钱。

为了要赚更多的钱,那就需要把从卖裤子和打火机挣到的钱用于买设备和建厂上,生产钢琴和玩具。因为中国的产能扩张太快,不用多久钢琴和玩具的市场也饱和了,接着就去造家电和机电产品,然后再往更高端升级,造通讯设备、电脑和手机。

中国制造,从最低端的加工贸易起家,逐步向上升级,一个产业只要中国能做了,那么其他国家的竞争者就会退出。等中国能造光刻机,造高端精密仪器、高端芯片、高端汽车和先进的航空发动机、飞机之后,那么发达国家最后的优势产业也就要失去了。

这样下去,中美之间的经济就会越来越失衡。中国的盈余越来越多,美国的赤字越来越多。这并不是简单的通过让人民币升值就能解决的问题。人民币从2005年后升值了40%,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不但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严重。

在中国产业升级的挤压之下,美国本土缺乏竞争力的制造业只能关门大吉,或者把生产线搬迁到中国。随着全球性的产业转移,中国承接了大部分的制造业,美国则沦为了纯粹的需求创造者,美国只要负责制造出来信用和需求就可以了。中国负责制造商品,充当整个世界的工厂和车间。

马车扩张得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向前行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要想使中美之间这种马与车的结构维持下去,就只能让美国需求的扩张和中国的产能供给扩张保持一致。中国产能的扩张表现为供给递增,这就要求赤字越来越大的美国人的需求扩张,也要依赖更庞大的债务扩张来维系需求市场的扩张。

到了这个地步,美国这匹马就是在透支体力地奔跑,耗尽最后一丝气力后轰然倒地。中国一看马死了,顿时就懵了,我钱还没挣够呢,你怎么能死呢?一时间,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高论”沸沸扬扬。站在马车的角度看,救马不失为一种思路,但救马论者提出的方案,则是治标不治本。三、马已死,马车还在惯性滑行

要治好美国经济这匹马,只有一个方法,让中国人少储蓄少投资,多消费。美国人则得反过来,少消费,多储蓄,多投资,多干活,挣中国人的钱,挣了钱就修高铁、建工厂,生产的商品打败中国的产品,把中国的贸易盈余都挣光,然后这匹马就能活了。这可能吗?美国人自己都救不活,就更不要说坐在马车里的中国人了。

美国人是怎么治这匹马的呢?如果按市场经济那一套,市场有自我修复和调整的机制,看不见的手在主宰一切,政府一边玩去就行了,那么美国的银行等整个金融系统就会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骤然瓦解。可见,从技术上来看这匹马其实已经死了。这时候,美国人用国家信用来兜底,又用央行作为最后的贷款人,来给技术上已经死亡的企业和银行抒困。

一个不能创造利润的企业,和一个不能创造贷款的银行,在整个经济体的有机组织上就好比坏死的肿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切除这些坏死组织,以免造成更大面积的感染和纵深传导。美国为了保住坏死的器官,便开始用央行这颗心脏大量地造血,试图让这些坏死组织活回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