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优秀论文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5 06:21:02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总会计师协会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1年度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优秀论文选

2011年度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优秀论文选试读:

《2011年度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优秀论文选》编委会

主任:刘长琨

副主任:董锋 王国樑 蒋宝恩 张成栋

编委:于川 刘淑兰 温青山 高缚伦 郭庆旺 王君彩 朱敏 贝韵佳 杨玲 尹惠芳 刘红宇 徐超杰

关于公布2011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评审结果的通知

中总协〔2012〕50号

各地方总会计师协会、各分会,各会员单位、会员,各相关单位:

我会举办的“2011年度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在各地财政部门、总会计师协会和行业分会的支持和配合下,在广大总会计师和会员的积极参与下,经过规定的评选和审批程序,已产生最终评选结果,评审工作已圆满结束。现将评审结果发布并对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

附件:2011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及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二○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

附件2011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及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

获得一等奖的论文、选送单位和作者是:

1.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财务部,付杰、姚飞等

2.航天A院大型宇航科研生产联合体财务管理模式研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组

3.

对完善我国总会计师制度的建议

,中国石油集团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李树旺、胡宝顺等

4.承担变革使命助创企业价值,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财务部,杨军、庞劲松

5.航天军工科研项目设计价值研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刘旭东、姚钧等

6.立足现状、开拓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工作,北京市财政局,王婴、付思等

7.企业集团推进上市公司资金集中管理问题研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刘光运、刘锦等

8.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对强化资金链管理与对策的思考,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袁庆昆

获得二等奖的论文、选送单位和作者是:

9.企业应收账款控制的研究,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许亮

10.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及财政对策,北京市财政局企业处

11.总会计师的社会责任:从关注到践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常军、那保国

12.基于价值功能体的黄山移动价值链管理探讨,安徽移动有限公司黄山分公司财务部,童政

13.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在军工科研单位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审计与风险管理部课题组

14.关于地下储气库垫底气会计核算方法的探讨,中石化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龚继忠

15.集团公司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预算管控模式研究,兵器工业财务审计研究中心,孙殿文、高丽珍等

16.财政预算执行综合内控管理研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刘开江、于绍强等

17.政府委派公办高校总会计师研究,南京审计学院,乔春华

18.中国动漫产业税收政策研究,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李晶

19.学GE谈内部审计发展的几大转变,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吕向红

20.集团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和未来设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财务资产部,李中华

获得三等奖的论文、选送单位和作者是:

21.固定资产投资结算模式研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刘永、李爱红等

22.管理层收购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杰、国效宁

23.基于经营状况分析的石油企业预测预警体系研究——胜利石油管理局经营管理探索,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宋振国

24.光伏电池片生产企业标准成本模型及管控方案设计,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丁晋源

25.产量分成合同(PSC)问题探讨—可回收成本,中国石油大庆海拉尔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王玉伟、管东北

26.公司EVA价值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孙成弢

27.企业集团境外板块税务筹划,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秘勇

28.让ERP充分发挥管理效益—以中国联通ERP项目实施方法为例,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中国联通南宁分公司,陈艳、刘斌

29.集团母公司应以其个别报表为基础分配利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支晓强、陈兴

30.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初探,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小虎

31.浅析如何利用管理手段实现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效益最大化目标,琥珀能源有限公司,陈小芳

32.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角色定位的思考,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勘探局,肖国连

33.我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集团化发展的监管研究,北京市财政局会计处,张波、吴月青等

34.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江苏大学,赵顺娣

35.基于证券投资分析的公司估值理论研究,财科所、厦门大学,公明明、王博

36.运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分析科技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上海航天设备制造厂,李晶

37.上市公司的低价收购案例浅析,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课题组

38.企业集团会计监督问题研究,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勘查院,袁晓宇

39.中国石油行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财务处,宁妍

40.基于建筑业项目公司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伍贻安

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是: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石油分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航天行业分会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电信系统分会 江苏省总会计师协会

北京市总会计师协会

在2012以色列CFO最佳实务大会上的发言

(代序)

尊敬的诺加·凯楠会长,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在以色列“2012 CFO最佳实务大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及中国广大CFO表示热烈的祝贺!本届大会针对当前危机不断的国际经济形势与以色列企业发展问题,从不同视角以不同形式展开深入研讨,我相信,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为以色列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借此机会,我想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情况。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是一个以大中型企业CFO为主体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下有16个行业分会,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协会的宗旨是:为广大会员服务,为企业服务,维护CFO合法权益,实行行业自律管理。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与以色列CFO协会同为国际财联会员,国际财联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促进世界各国企业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愿与以色列CFO协会联手,为中以两国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中以两国虽然在人口、国土面积、自然环境与资源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彼此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两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经历了许多磨难。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历经磨难的中以两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地谋求着民族的复兴。正是这种共同的心结,把中以两国连结在一起,使两国人民心心相印,结下了深厚友谊,成为和平发展的合作伙伴。中以两国人民具有久远的友好互助的历史,自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在两国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合作关系取得了飞速发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方式不断丰富,合作领域与层次不断拓展。据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011年披露:2010年中以双边贸易额达77亿美元,比建交之初增长150倍;合作领域从最初的农业合作扩大到海水淡化、生物医药、电子通讯、网络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在彼此合作过程中,中国学习到了以色列的先进管理与先进技术,特别是以色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功经验,给予中国许多启迪。而中国也为以色列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机遇与帮助。可以肯定地说:中以两国成功的友好合作实践,为全世界树立了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和平发展的榜样。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短短30年时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由于受危机不断的世界经济形势影响,加以国内尚未彻底解决的一些体制上的深层次问题,致使经济增长呈现出下滑趋势。针对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中国政府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制定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指导方针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22.70万亿,同比增长7.8%。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这一数据虽然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仍在下滑,却在政府宏观调控的预期指标范围之内,预示着在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共同运作之下,中国经济正在走上一条更加稳健的发展之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上半年尽管GDP增速继续回落,但是总体上运行平稳,稳中有进,这说明中央关于经济工作所制定的稳中求进的总方针是正确的。”盛来运还介绍了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的6个方面的新亮点:1、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夏粮生产连续获得大丰收。2、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取得新的进展,上半年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是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高1.8个百分点。3、节能减排取得新的成效。4、就业总体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00万左右。5、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今年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回落到1.8%,通货膨胀压力明显趋缓。6、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实现较快增长。针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尽管欧债危机等因素导致外部需求下滑,但受益于消费和投资强劲,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达到8.2%,2013年增速将进一步提升至8.8%。”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存在诸多风险,但由于应对得当,中国经济不会出现人们所担心的硬着陆现象”。俄罗斯俄中实业家理事会主席鲍里斯· 季托夫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加快转型步伐,从依赖商品出口向扩大内需转变。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拥有越来越强大的技术力量,并且有能力对经济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这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向大家转达这样一些信息,是想让大家从多种视角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经济形势,从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认识。我近期了解到,以色列政府今年通过了一项框架计划,旨在推动与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合作;这项计划将包括设立特别基金,鼓励和支持以色列企业在华开展业务。另外,今年二月,中以双方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以色列国政府农业节水项目财政合作议定书》,根据议定书,以色列政府将为中国企业提供3亿美元的优惠贷款,为中国企业进口以色列农业、水利技术和设备提供支持,中国政府为贷款偿付提供担保。以色列财政部长斯坦尼茨先生表示:为了全面发展以中关系,以色列在推动中以经济、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教育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些令人欣喜与鼓舞的动态,一方面反映了以色列政府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深邃战略眼光,同时也隐含着无限商机。

另外,我还想向大家传递一个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中国领导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的发展理论,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谓“以人为本”有两个基本内涵:一是发展要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而不能只为少数人谋利益;二是发展要注重人的发展,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如果发展只看重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了人的素质的提高,发展对人类很可能不是福祉而成为一种灾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任何发展都必须具有全局观念,不能只考虑局部利益而不顾及全局利益;发展必须注意各方面的相互协调,不能顾此失彼;发展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思维,不能因现实利益而失去未来。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我们不能否认,人类在谋求发展过程中,在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始终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与偏狭性:只顾局部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顾少数人利益而不顾多数人利益,只顾财富的积累而忽略了人的思想道德的提升。正是这种盲目的、片面的、偏狭自私的发展思维与发展方式,才造成了当今世界的重重矛盾与诸多难题。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对上述发展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观点在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民共识,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赞誉与积极响应。许多国外有识之士认为,这一发展理念具有普适意义,如果世界各国都能遵循这一理念按照这样的原则发展,将是人类的福音。我借此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经济一定会克服暂时的困难,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

历史经验与现实经验充分证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在中以两国建交20周年之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中以两国的友好合作创造新的辉煌!让我们虔诚祈愿:中以两国、两大民族的友谊之树万古长青!

谢谢!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长 刘长琨2012年9月5日

2011年度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优秀论文选一等奖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高派现与不分配现象实证分析

付杰,姚飞,等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财务部

对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一直是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一个热点,上市公司分红与否,分红多少都切实关系到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本文通过建立假设,利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试图揭示上市公司高派现于不分配这这种极端行为之间的内在规律。研究结果发现股权结构、收益水平和偿债能力均能有力解释这两种分配行为,公司规模能够有力解释不分配行为但是对高派现行为不显著,而公司成长性则无法对此两行为做出有力解释,此结论虽与理论预期略有相悖,但恰从另一侧面验证我国上市公司惯用的分红政策的短期性与盲目性。通过研究提出了改善体制环境、完善治理结构和持续有益智的创利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关键词:股利政策 高派现现象 不分配现象

一、研究背景

股利分配政策伴随股份制产生而如影随形,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建立,使股利分配政策成为公司治理中各相关利益方角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司制改革深入和资本市场建立发展,股利分配政策成为事关资本市场和经济健康发展而最受投资者关注的体制问题。从广义上说,股利政策包括送红股、公积金转赠股本和股票股利,股票股利对公司而言只是资金在不同账户之间的转移,对投资者而言只是名义股份的增加,而现金股利需要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上市公司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未来投资的资金需求、债务约束条件,所以本文仅研究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

近30年来,关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Jensen和Mickling(1976)年将代理理论纳入股利政策的研究体系,论证了通过提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减少经理层可控制的自由现金流量,来降低代理成本和遏制公司的无效投资与扩张的现金股利政策命题。由此,引发的上市公司大额派现,而意图降低代理成本的现象,被称为高派现现象;而上市公司一毛不拔,由经理层把持大量自由现金流的现象,被称为不分配现象。高派现与不分配是两种极端的股利政策。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因素,才会使得股利分配行为显得如此波谲云诡呢?根据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股权结构,收益水平,公司未来增长预期以及公司规模等因素均能够影响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但是,这些因素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将通过实证分析来加以考量,从而试图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所在。

本文的其他部分如下: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与分析,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从总体上并且分年度检验中国上市公司高派现与不分配两种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影响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主要有股权结构,收益水平,公司未来增长能力,公司规模以及公司偿债能力等。在分析上述因素的影响之前,我们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由此预设一些命题,通过论证从而得出确实可靠的结论。(一)股权结构影响股利政策

我国上市公司一般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改制过程中发起人股份一般形成为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和国有股等非流通股,虽然通过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取得了流通权,但由于代表国有股东绝大多数仍没有抛售的意愿或权利;个人投资者则以较高的溢价认购流通股,流通股可以在证券市场交易流通。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分裂及其不同取得成本不同交易方式,使得我国上市公司中委托代理问题突出表现为上市公司经营决策更多代表居于优势地位大股东地位的非流通股股东利益,而很少代表甚至不考虑作为中小股东的流通股股东利益。由于非流通股股东不能按市价交易取得投资收益,些股票持有者对于股票价格的波动并不十分关注,所以他们更希望公司收益以现金股利的形式发放来实现投资收益,所以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和非流通股比率正相关(原红旗2001)。基于上述,提出本文研究的假设一如下:

假设一: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非流通股比率正相关,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比率越高则现金股利就越多;非流通股比率越低则现金股利就越少。(二)收益水平影响股利政策

股利是上市公司对其收益的分配,特别是现金股利的发放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净自由现金流量,因而现金股利的发放与公司的收益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林海(2000)[10]研究了股利政策与上市公司收益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收益水平越高现金股利发放金额就越多。基于此提出本文研究假设二如下:

假设二: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金额与收益水平正相关,即上市公司收益水平越高则高派现越强烈;上市公司收益水平越低则越倾向于不分配。(三)公司未来增长能力影响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这样保持公司未来增长能力就是股利政策必需考虑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公司未来增长能力越强,表明公司的投资机会多,需要更多的留存收益满足公司资金需求。基于此,提出本文研究假设三如下:

假设三: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公司未来增长能力负相关,即上市公司未来增长能力越强则不分配现象越强烈。(四)公司规模影响股利政策

公司规模越大的公司其抗风险的能力越强,公司存在扩大资源的动机。规模越小的公司,其扩张的欲望越强烈,需要更多的现金储备,因而往往选择把大量的盈余用于扩股或再投资,就越可能不分红或少分红。基于此,提出本文假设四如下:

假设四:公司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高额派现;公司规模越小,越容易不分配。(五)偿债能力影响股利政策

根据西方有关理论,上市公司与公司债权人之间往往会存在限制股利分配协议,这份协议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利益。企业的负债通常会形成一个限制股利分配的契约,负债的高低同时还影响企业再融资的能力,如果企业需要资金,在负债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很难取得新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通过留存收益扩股再融资,缩减现金股利支付,甚至不分配。考察偿债能力有很多替代指标,本文通过每股货币资金来作为对短期偿债能力的替代指标,以资产负债率作为长期偿债能力的替代指标。基于此,提出本文假设五如下:

假设五:公司偿债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公司偿债能力越弱,越偏好不分配。

三、研究设计(一)变量设计

针对目前激烈争辩的上市公司高派现与不分配现象,对其可能影响因素的变量设计与刘星等(1997)和吕长江等(1999)的研究只采用每股现金股利一个因变量不同,本文采用二分定性响应变量来代表上市公司是否采取了上述股利分配行为,引入了Hcd(高派现)和Lcd(不分配)两个二分逻辑变量作为因变量,当每股的现金股利高于或等于0.3时,Hcd则为1,也就是将其定义为高派现行为。当每股的现金股利等于0时,则Lcd等于1,则定义为不分配行为。参考上面所述过去的研究,本文还设计了Top 10(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Eps(每股收益)、Cps(每股货币资金)、Rely(每股累积为分配利益)、Q(托宾Q值)、Size(公司规模)、Debt(资产负债率)、Gpgl(其他股利形式)等自变量,这些变量的名称及代表意义如表1所示。表1 上市公司派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变量设计表1 上市公司派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变量设计(续)-1(二)研究模型

在所有的研究自变量中,由于每股收益与每股累积未分配利润两个指标在财务上普遍存在正相关性,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占绝对主导地位,田利辉(2005)[12]指出国家持股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左高右低的非对称U形曲线,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起初随之下降,但是当国家持股比例足够大时,随着国家持股比例上升,企业绩效上升。这就是说主要表现为国有持股比例的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具有两面性的影响。为了消除上述所有因素可能对EPS产生的共线性影响,在本文的模型中将EPS指标单独处理,相关模型设定如下:

1:hcd=β+β top10+β cps+β rely+β q+β size+β debt+β gpgl01234567+ε1

以其他股利分配形式作为控制变量。2:α+α eps+α gpgl+whcd=0121

上市公司不分配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与模型1基本相同,被解释变量更换为lcd。

本文通过采用二分定性响应变量logit回归方法,来检验上述变量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解释力度。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财务数据、股价数据来源于上海万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wind资讯数据库。首先,本文选定2006-200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有的上市公司采取中期分红的,为了保持数据一致性,本文将中期分红与年终分红合并处理。涉及到中小企业板块,由于其上市之初,制度与分红状况上的特殊性,本文舍弃了这些上市公司样本。考虑到金融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一般行业的意义和表征的财务状况都有显著的不同,所以本文也舍弃了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样本。同时在进行年度分析时,剔除了本年度内上市的上市公司样本,最终得到三年间上市公司样本:2006年1057家,2007年1122家,2008年1184家。(一)回归方程与实证结果

通过logit回归方法,建立上述诸变量的回归模型,其分年度回归检验结果如表4、表5所示。表2 hcd方程估计结果表3 lcd方程估计结果表3 lcd方程估计结果(续)-1注:表2与表3分别描述了三年内超额派现与零派现两组样本的回归结果,回归方法利用logit回归的极大似然估计法,并且给出了回归结果的McFadden R2和LR统计量。表中数字代表相关参数的估计系数,括弧内给出了估计参数Z检验的P值概率。表中的***、**、*分别表示相应的检验值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总体回归模型的R2分别为20.37%和35%,其他各年除2006年外均在其以上。LR统计量高度显著,说明整体回归模型的系数显著异于0。分年度进行检验,每股货币资金、每股收益、每股累积未分配利润在三年内对公司高派现的影响均是高度正相关,证明了假设2、5成立。其中以eps对高派现的行为的概率影响最为显著,在2003年影响最大,随后有所降低,2008年保持在6.26的水平上。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top10)指标的对数机会比率随年度增加有了较大下降,至2008年其对高派现概率的影响已降到2.98,显著性同比下降到了10%水平,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高派现影响趋于理性化。大股东高派现掏空上市公司资源的效应开始减弱,但还是不可忽略其存在,足以证明假设1成立,其程度深浅还需结合其他相关指标深入分析。资产负债率与高派现行为显著负相关,与假设5预期相同,并且在2008年高度显著。托宾Q值与公司规模似乎不能很好地解释高派现行为,在2008年才表现出了显著性,而且仅在10%和5%的水平上显著。Q值的符号在2007年与2008年与预期相反,从全部样本来看也并不显著,符号也与预期相反,尽管前面的描述性统计部分表明Q值随着股利分配等级水平降低而大幅提升,但是回归结果无法证明这一趋势,说明成长性无法解释公司的高派现现象。而公司规模其回归结果虽然与预期符号相同,但是年度间显著性水平过低,也不能有力地解释高派现现象。

表3对不分配现象的回归,结构与表2相同,总体回归模型R2分别为22.44%和27.76%,其他各年除2006年外均在其以上。LR统计量高度显著,说明整体回归模型的系数显著异于0。除托宾Q值外,所有其他解释变量在三年度内及总体的水平上均高度显著,符号与预期相同,能够很好地解释不分配现象,支持假设1、2、4和5。收益性对不分配行为的概率影响最为强烈,其次是股权结构与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地影响则较小。托宾Q值直至2008年才在10%水平上显著,但是符号与预期相反,其他年度虽然预期符号正确但是均不显著,从总体样本来看,显著性也很差,说明托宾Q值也不能有力解释不分配现象。

综合分析表2与表3,不难发现上市公司采取这两种极端股利政策之间存在的一定规律性。股权结构、收益水平与偿债能力均能有力地解释上市公司的高派现与不分配现象。其解释力度强弱依次为收益水平最为强烈,股权结构与偿债能力次之,其中股权结构对高派现行为影响大大高于偿债能力,而在不分配行为中二者的影响力则大致相当。高派现的的上市公司其财务特征往往表现为股权集中度高、收益质量良好,偿债能力强这些典型财务特征,而不分配的上市公司除股权结构外财务特征与之相反,但是其股权集中度较之高派现的公司已有显著下降。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公司规模与成长性两个指标。通过对两种分配行为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公司规模不能有力解释高派现现象,但却可以有力支持不分配现象,说明不分配上市公司规模普遍显著偏小,而高派现的公司规模特征具有不确定性。托宾Q值对两种分配现象的解释均不显著,并且预测符号也具有不确定性,虽然无法证明假设正确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政策的短期盲目性,未来盈利分布对公司股利分配影响甚微,绝大部分的公司分红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身长远价值的增长。至此,本文所得到的实证结果能够有效地支持假设1、2、5,对假设3、4的检验虽无法通过,但是仍然能够有效地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特征。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一)主要结论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派现与不分配两种分红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年度变化轨迹,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我国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基本特征就是短期性与盲目性。股权结构代替了收益水平成为了股利分配政策的重要导向性指标,这就说明上市公司的非流通性持股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在谋取自身的利益,从而侵犯了中小股东的权益。另一方面,收益水平一旦不作为股权利益分配的指标势必导致股价出现大规模的浮动,这对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为投资人对股价的敏感程度远远要高于那些非流通性持股人,因此由股权结构导致的股价利益分配政策是极为短视的一种政策行为。不分配现象普遍存在,且一直主导着上市公司的分红,而高派现现象有上升势头,但在我国特殊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却演化成了大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剥削”与“掠夺”的工具。高派现与不分配都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但是在中国的证券市场却成为了常态。也就说中国当前的股利分配政策出现了两极化趋势,要么高派现,要么不分配。而一些高派现的公司未必有高派现的实力,而那些不分配的公司则未必举步维艰。可以这么说在股利政策上,上市公司并没有利用好政策工具,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反而是滥用手中的权力,导致中小股民的亏损,并且严重危害到了整个证券市场,最终也断送了企业的信用和企业的发展。(二)政策建议

高派现与不分配的背后都存在一个制度缺失的问题。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随机性与盲目性普遍较强,投资者更多的是关心公司股价的变动,而对公司股利变动反应冷淡,更多的是投机而不是投资。上市公司一般实施的都是代理制度,派还是不派究竟是谁说了算,董事会把持着整个公司的大权,而董事会成员又是公司的大股东,那谁来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呢?因此,深化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势在必行。

1.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环境和上市公司的体制环境

一方面,上市公司必须及时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中小股东有权利参与到股利分配的决策之中。不论是否应该分配,必须通过听证的形式,上市公司高层必须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应该保证中小股东的权益。另一方面,股利分配政策的出台必须程序化,合法化不能是几个大股东暗箱操作的结果。一旦出现不经程序的分配,必须及时纠正,甚至可以追究一些人的法律责任。必须强调的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证券法律法规,把股利分配纳入到法律的监管范围之内,对于一些侵权行为必须严厉地打击,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2.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寻找一个真正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

进一步深化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继续完善真正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让独立董事发挥起监管作用,让独立董事代表中小股民说话;还可尝试中小股东可以选派代表进入董事会,进一步制约大股东的权力滥用,防止独立董事成为董事会的合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我国国有股大股东一股独大、利用制度缺陷侵犯中小股东利益、“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

3.毕竟分红的源泉在于源源不断地创造利润,只有在确保上市公司有利可分,对股利政策行为效果的研究才有意义

因此,一个高效可持续盈利的上市公司才可能真正利用股利政策实现对广大投资者的回报,也只有这样的公司才可能得到市场的支持。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包括盈利质量和盈利持久性。

参考文献

[1]Jensen,Michael C.and W.H.Meckling.The theory of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

[2]Lang,Larry H.P.and Robert H.Litzenberger.Dividend Announcements:Cash Flow Signaling vs.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24:181-192

[3]Agrawal,A and N.Jayaraman.The Dividend Policies of All-Eequity Firms:A Direct Test of the Free Cash Flow Theory.Managerial Decision Economics,1994;15:139-148

[4]Jensen,D.Soberg and T.Zorn.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Insider Ownership,Debt,and Dividend Policie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8;27:247-264

[5]刘星,李豫湘,杨秀苔.影响我国股份公司股利决策的因素分析.管理工程学报,1997;3:19

[6]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1994;4

[7]赵春光,张雪丽,叶龙.股利政策:选择动因—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财经研究,2001;2:48

[8]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91-119

[9]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财经研究,2001;3:33

[10]林海.股利政策与上市公司收益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2000;5:29

[11]段培阳.2002年上市公司高派现现象研究.金融经济,2002;7:5

[12]田利辉.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U形曲线和政府股东两手论.经济研究,2005;10:48

航天A院大型宇航科研生产联合体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组 

本文从国家政策环境、集团公司财务工作目标与院发展战略三个方面剖析环境变化对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提出研究院财务管理模式的迫切需求;从财务功能、管理模式、权限分配、管理职能、管理工具几个方面分析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阐释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五项转变;进而提出院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并从业务结构与组织形态两个维度,分类确立所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明确每类单位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管控特征;然后围绕财务管理体系模型,从组织调整、职能优化、建设两个支撑与制度流程梳理几个方面提出实现路径,以及分三个阶段实施的规划。

关键词: 关键词: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 财务管理模式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为贯彻落实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战略,实现打造数个数百亿规模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发展目标,航天A院提出构建大型宇航科研生产联合体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A院将打造为以宇航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为主业,以院本部为核心,由军民结合研究所(分院、事业部、所、厂)、实体公司和上市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共同组成的业务多元化,体制多元化的年总收入达到500亿规模的大型经济实体。其间,A院必将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制定战略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体系与组织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管理能力。财务管理应当服务于A院的产业结构体系,服务于A院的组织管理体系,支撑A院未来的发展战略。为此,明确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与指导思想,确立适合A院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项十分迫切与必要的工作。

二、研究思路

课题从环境分析与A院发展面临的管理挑战入手,提出五个转变作为A院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明确了A院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并通过集团财务管控理论研究,确立了对所属经济活动单元的分类财务管理模式。最后,结合A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财务管理转变的分阶段实现路径与实施规划。

需要说明,本文所称财务管理,是立足于A院整体的大财务管理理念,并不局限于财务部门的管理。为此,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与财务职能的优化,需要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努力与求索。

第二章 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给A院财务管理带来全新挑战“十二五”期末,A院将建成以宇航系统业务为核心,多业务、多体制相互支撑,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军民融合型、产业发展型国际一流宇航科研生产联合体。这一发展目标要求A院财务必须适应多业务、多体制的特点,研究国家经费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环境的变化,在联合体财务管理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1.经费管理体制与市场化目标的交叉并行带来全新挑战

长期以来,型号经费对A院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A院经济总收入、经济效益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多经费来源与多用户性质的特点给经费策划带来挑战。一方面,现行的国防及财政经费管理体制要求加强财政资金结余管理、专款专用,并严格限制项目收益率。另一方面,型号任务来源多、数量多与批生产特点突显,市场竞争迫切要求加强型号之间经费的统筹策划与成本控制,为全院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在新的任务形势和政策环境下,财务需要兼顾外部核算规范、经费管理与审价监管要求、企事业单位的税收政策等多重规定,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创新财务管理工具,服务于A院价值最大化的内在发展目标。

2.事业单位与企业并存要求财务加强政策研究

事业单位与企业并存是联合体的另一重要特征。两种经济组织适用不同的会计与财务制度,在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方面也存在差异。特别是财政部近期出台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对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处置等行为制定了明确的授权审批规定。院财务需要研究相关政策的变化,为A院的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决策提供合规可行的专业支持意见。

此外,近年来对事业单位的票据管理规定,税收大检查等一系列活动,也对A院的财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3.国资委新政要求A院平衡好任务与效益目标

2010年,是中央国资委实施EVA考核的第一年,新的考核导向更加强调企业效益。与此同时,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政策也对国有资产运营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A院必须在全力完成型号任务的同时,探索各种手段提升效益、优化EVA。相应地,A院的财务管理应当更好地体现任务导向与效益导向双重目标的平衡,加强支持效益目标的管理措施的研究。具体包括优化业务结构、加强成本控制、缩短研制周期提高周转效率、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等。

二、集团财务工作目标确立了A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基调与发展方向

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战略转型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财务工作的目标与任务是加速建立统一管理、集中运作的财务管理模式;大力推进成本控制、财务信息系统、财金风险控制工程;着力建设全面预算、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产产权、价格管理与绩效考评体系。强化集团公司、联合体两级财务管理集中和统筹,整体提高财务管控能力。

集团公司的财务工作目标与任务,明确了A院财务的基本定位,确立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基调,指明了财务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A院作为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是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一个重要层级。作为重要的综合管理职能,院财务应当强化资源统筹与创造价值的管理定位,在集团公司的统一管理与授权下,加强对所属经济活动单元的集中管理。

其次,推进三个工程,健全六个体系的工作任务,为A院财务管理的体系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完善财务管理职能,实现财务管理的转变,成为未来A院财务工作的重点。

最后,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规划,丰富了财务集中管理的手段,高效地信息集成为A院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三、新的发展战略要求A院财务管理踏上节奏

围绕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A院将打造为年总收入500亿规模的大型宇航科研生产联合体。其间,A院将实现从以科研为主向科研与产业并重转型,从以航天型号为主的任务型向军民融合发展的任务能力型转型,从以单一产权为主向多元产权转型,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转型,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型。转型牵引着A院的战略规划,并要求财务管理踏上节奏。

1.联合体的总体性质为财务集中管理创造了条件

联合体是具有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总装、测试、试验、服务等能力的经济实体,A院是以院本部为龙头、体现总体的辐射拉动作用以及系统集成能力的总体性质的联合体。一方面,院本部的龙头定位迫切要求院财务强化财务资源统筹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研发设计到试验服务全周期的项目纽带,在紧密联系院与所属经济活动单元的同时,也为院财务统筹资源、集中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例如,顶层经费策划下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与全周期预算管理都是与项目管理伴生的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

2.产业化能力建设离不开财务管理的支撑与风险监督

为支撑向科研与产业并重转型,向军民融合发展的任务能力型转型,A院未来几年的产业化能力建设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紧迫。一方面,需要加强能力建设的集中统筹与资产的共用共享,从投资源头提高投资效率与资产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财务在支撑战略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还要加强财务风险的监测、报告与防范,支持管理者把握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

3.业务结构体系与组织管理体系演变要求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A院构建的联合体是以宇航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为主业,以院本部为核心,由军民结合研究所(分院、事业部、所、厂)、实体公司和上市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共同组成的业务多元化,体制多元化的年总收入达到500亿规模的大型经济实体。联合体的业务结构体系包括宇航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两大主业和航天服务业,产权关系从单一产权为主向多元产权转型,A院的组织管理体系也将随之调整,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必须适应新的业务结构、产权关系与组织架构(图1)。为此,院财务需要总结业务联系紧密度与组织形态特点,积极探索覆盖所有经济活动单元的分类管理模式,平衡好集中与授权的关系,做到集授有序、统筹有度。适应体制机制灵活与动态调整的特点,院财务在统筹财务资源的同时,还要始终激发各单位的积极主动性,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图1 业务结构与组织架构的演变需要财务管理的支撑

4.集约化精细化管理与国内国际市场并重提出财务管理新要求

在A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向集约化与精细化迈进的过程中,财务作为重要的综合管理职能,必须同步加快精细管理进程,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例如通过项目成本快速测算模型、财务指标解析树、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等工具的应用,细致记录、解析价值增值的每一业务环节,为支持决策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国际化进程也要求财务管理持续探索与创新。例如,通过定制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间的报表转换平台,结合国别政策进行跨国税收筹划,进一步优化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的探索,将有助于财务管理在国际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创造价值的作用。

第三章 管理挑战与发展方向

近年来,伴随A院的快速发展与机制改革,财务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顺应打造大型宇航科研生产联合体的新形势与新要求,A院的财务管理必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财务功能定位的发展与挑战

自2001年财务部成立至今,A院的财务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簿记与收支结算功能向监控风险、支持决策的管理功能转变。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下,院财务部下设财务处、成本价格处、资产管理处、综合会计处与机关财务处五个处室,角色定位的转变与管理职能的丰富为A院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有效地支持了院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行。

但是,目前的财务定位还不能适应A院规模快速增长与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需要,财务资源的统筹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体现高端定位的财务职能占比仍需加大,财务管理应当进一步实现从传统财务功能向高端统筹、创造价值的转变(图2)。图2 财务功能定位的转变

二、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挑战

近年来,顺应实体化改革的需要,A院确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责权明确、相互制约”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统一资金调控,统一预算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投资管理、统一信息平台”的实体化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财务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财务职能不断完善,财务管控力度得到加强。

随着业务单元的重组整合、管理体制的多元化与组织形式的动态调整,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表现出一些不适应:随着组织形式的动态调整与所辖经济单元数量的增加,院财务尚未系统地形成适合不同经济单元业务定位与体制特点的分类管理模式。未来几年,A院仍将处于高速发展期,联合体的建设必将带来组织形式的动态调整,以及经济单元的持续增加,如果不尽快研究确立分类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将会滞后于A院业务发展的需要,甚至引发财务风险。为此,A院财务管理模式迫切需要实现从单点式设计向系统分类、模块化管理的转变。

此外随着相关机构组织形式从实体部转为事业部,从成本中心转向利润中心,院财务管理职能需要调整,院财务管控迫切需要实现从集权式集中向集授有序、统筹有度的授权式集中转变。

三、财务管理职能的优化与挑战

在集团公司财务工作目标的指引下,A院的各项财务职能持续优化。在资金管理方面,利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A院不断提高资金集中度,拓宽筹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为满足院发展所需的各类资金投入,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持。在预算管理方面,院本部的预算管理机制业已形成,预算在A院目标分解与落实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会计核算方面,院本部统一了会计核算政策,实现了分类、分级核算,并且通过财务大检查等手段,加强了基础规范,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此外,在成本价格管理、资产产权管理与绩效考评方面,财务管理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现有的财务管理职能与发展目标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在资金管理方面,进一步降低资金沉淀、加强资金集中融通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空间还较大。在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的资源筹划与调控作用发挥尚不充分。在成本价格管理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内部价格体系与定型产品的价格体系;成本核算的精细度不够,面向产品的成本核算还需加强。

未来,在分项优化的基础上,A院还需要加强财务管理职能的体系性优化:以高端统筹、创造价值的财务功能为目标,适应授权式集中管理模式的转变,强化院财务的战略规划、政策制定、风险监控与绩效考核职责;加强院财务的资产综合管理职能;以全周期项目管理为主线,重点梳理与优化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价格管理与财务分析职能;建立风险预警监测系统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并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与财务队伍建设的支撑保障作用。为此,A院的财务需要实现从职能分项提升向体系性优化、协同共进转变。

协同共进对财务管理职能的优化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财务职责的丰富要与财务功能定位相协同;其次,财务职能的优化要与业务链条交互协同,并充分发挥综合管理的作用;最后,各项财务职能之间、以及财务职能与财务组织、队伍建设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发展应当协同。

四、财务管理工具的完善与挑战

财务管理职能的优化需要融合业务、细致适用的财务管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目前,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财务管理职能优化的配套制度,形成了A院财务行为规范汇编手册。此外,还制定了会计核算标准与基础工作规范,定制并逐年优化了预算报表及财务分析报告模板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工具,并且通过财务信息平台的统一,实现了部分工具的信息化应用。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受信息手段的制约与相对简单的行政管理惯性的影响,院财务管理工具的标准化、规范化与精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财务和业务的衔接与信息集成还不到位,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利用院本部与各单位间的项目联系纽带,以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定制财务管理工具。例如,在立项论证阶段,经费估算缺乏院型谱产品项目价格库的支撑;在合同签署后,全周期成本测算、筹划与预算编制模型需要优化;在研制过程中,预实分析与成本预警机制尚需建立,型号项目核算规范需要区分经费来源进一步细化;项目结算后,分析考评与数据库修正制度有待建立。此外,一些财务管理工具只适用于院本部,部分下属单位的制度流程体系较为粗放,财务管理工具相对简单甚至存在缺失。

为此,院必须带动所属单位从细节入手,融合项目管理的要求,定制标准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具,加强财务管理工具的信息化应用,特别是改善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的衔接,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集成,实现财务管理工具向精细化、系统化,满足集约化管理需要转变。

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五个转变

前述分析表明,为迎接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在总结成绩的同时,A院的财务管理必须尽快实现如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1、从传统财务功能向高端统筹、创造价值转变。

2、从单点式设计向系统分类、模块化管理转变。

3、从集权式集中向集授有序、统筹有度的授权式集中转变。

4、从职能分项提升向体系性优化、协同共进转变。

5、管理工具向精细化、系统化,满足集约化管理需要转变。

第四章 指导思想与管理模式

一、指导思想与责权定位

1.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的财务工作目标,支撑A院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发展规划,院财务管理模式的确立应坚持“集中统筹、分类管控,融合业务、精细管理,支撑战略、监督风险,职能协同、创造价值”的指导思想。(1)集中统筹、分类管控

集中统筹是为了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率,避免无谓的资源争夺和资源浪费。通过集中统筹,可以立足于全院优化两大主业之间、领域之间以及型号项目之间的资源配置。其间,院负责对财务资源实行整体策划与统筹运作,以全周期项目管理为主线优化财务管理职能、强化集中管理手段,实现经费集中策划、资金集中筹措、资产集中使用与信息集成共享。因此,统筹的过程是院财务支持决策、引导资源配置的过程。

分类是为了尊重不同单位的业务结构以及体制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应的管控模式,以发挥最大的效率。为此,在集中统筹的前提下,以快速响应市场、适应规模增长为原则,结合A院业务多元化与体制多元化的特点,分析所属单位的业务定位与组织特征,针对支持部、事业部、军民结合所、全资控股公司与参股公司分类确立财务管理模式,进而确定纵向管理的责权边界与配套管控手段,做到集授有序、统筹有度,在发挥集中统筹优势的同时,还要激发各单位的积极性,上下协同实现集约化发展目标。(2)融合业务、精细管理

脱离业务的财务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不能厘清业务与财务的对应关系,也不能有效地指导业务在成本、效率、效益上做出改善。因此,有价值的财务体系一定是融合业务的财务体系。在联合体的整体战略目标牵引下,融合业务是指通过分析经济活动单元的业务结构,顺应不同业务板块的特点,确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宇航系统是立院之本,也是A院主要经济收入与利润的来源,院本部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