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人生幸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8 07:14:13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体验人生幸福

体验人生幸福试读:

总序

追求卓越人生是青少年求学立志的基础,渴望成功是青少年奋发有为的强大动力。因为,成功意味着生活的富足与健康,成功代表着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尽管生活从来不会让我们尽如人意,人生始终都是竞赛般的艰辛,但成功的梦想,从人生开始的那一刻,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热得滚烫。

实现人生的成功,可以有无数种选择,可以有无数条路径,但都离不开人生的智慧。你可以勇敢地去追求,若是缺少了智慧,就只能是在空幻中作不切实际的劳作。你也可以不停地奋斗,若是没有智慧的支撑,就只能在无休止的烦恼中埋葬最初的热情。

人生的智慧在于对生命的思考,而成功的人生在于让智慧闪光。

成功人生的大智慧,是生活的哲理,是处世的艺术,是立身的学问,是生存的技巧,更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人生是个万花筒,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独具个性的色彩与姿态。如果缺少了智慧,就会使自己的人生暗然失色。也许我们一次不理智的拖延,却错过了春天的季节;也许我们一次不留神的冲动,却夭折了未成熟的果实;也许我们一次不聪明的放弃,却失去了与成功牵手的机会。因此,感悟成功人生的经验,激活自我的智慧能量,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少走些弯路,少犯些错误,更快些与阳光拥抱,与成功交汇。

人生的智慧丰富多彩,成功的方法许许多多。如果你想把握住未来的人生,那末,善于学习、善于思索,就会裨益多多。本书将精彩的人生哲理、实用的人生途径、最有说服力的人生经验,尽收囊中,送给广大青少年,目的就是启迪青少年对人生的思索,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在智慧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本书是专为青少年读者量身订制的。它集中展示了当代成功人生智慧的精华,浓缩了专家学者近年来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逐一介绍了适合青少年读者的人生奋斗方向,概括了鲜活灵动的人生成功要义,创新地总结了卓越人生的成功方法。可以说是一部极具启迪意义和极富可读性的成功励志读物。编写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每个人的生活有品味、高质量,希望每个人的人生如花儿般的幸福,如诗一样美丽。人生不可缺少智慧,智慧创造新的人生。愿以此书与广大青少年读者朋友共勉。

本书由竭宝峰任主编,由李桂香、魏茂峰任副主编,参加编著的还有:吴国江、张文昌、宋涛、李淑颖、于慈云、李英丽等人,在此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2009年3月

一、幸福源于选择快乐

1.时时展现自己快乐的面孔“一副快乐、聪明的脸孔乃是文化修养的最高境界。”偶尔,我们会一眼瞥见这样一副面孔,这样的面孔有一种吸引人的特殊光芒。

要使生活没有黑暗,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生活充满阳光;要避免混乱,就得追求和谐,就要使头脑拒绝错误,就得使头脑充满真理;要远离邪恶,就得多多思索美好可爱的事物;要摆脱一切讨厌和不健康的东西,就必须深思一切怡人和有益健康的事情。不同的思想不可能同时占据一个头脑。生活宛如一首歌时,人们自然容易觉得快乐、幸福。但是,惟有那种诸事不顺仍然笑容满面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快乐的人。

面带笑容地正视不顺心之事的人,要大大强于那些一生身处逆境便一蹶不振的人,那些以笑对逆境的人向世人表明,他是由致胜的材料构成的,因为没有哪个凡人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造物主把我们置于美丽的星球,意在使我们时时高兴、快乐,而非要我们悲伤,忧郁,整日愁眉苦脸,牢骚满腹。

我们要承担一种责任,这就是总是保持快乐的心态,时时展现自己的快乐面孔。(1)宣布今天是自己的日子

列出五件你喜欢但很少做的事,例如:买件漂亮的衣服、洗一个澡、看场好电影、听优美的音乐、选本喜欢的书坐在麦当劳里喝着咖啡听着音乐,累时偶尔抬头欣赏来来往往的人群。你也可以为自己一起争取做这五件事。(2)让自己忙一些

勿尝试回避世界,你越忙于工作和交友,你就越能将忧虑丢在脑后。(3)微笑,认真的微笑

研究显示,我们可以“骗”我们的身体进入快乐的状态,即使我们没有真正感到快乐。微笑和真正的快乐一样,可以对我们的心脏、血压、脑,产生实际的推动力。(4)行动起来!

如果你能洞悉你忧虑的原因,例如:完成最后限期的工作,那么,立即做。将你的忧虑使你受到伤害的情况告诉好友,并立即行动,从痛苦的情绪中摆脱出来。(5)接受这样的事实: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我们经常将自己和他人比较:比较工作、比较成就、比较外形、比较能力;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他们的缺点和问题。须知,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6)将自己来一次改造

对自己的外貌感到快乐,是精神快乐的一半。换一个新发型、做敷面的护理、穿着适宜清爽的服饰。自信和修饰外貌的人,可赢得他人较多的尊重。(7)要自我爱护

或许童年时,当你不快乐,你的母亲会让你洗热水浴;现在,你可以为自己温杯热茶,在床上静躺一会儿。你已成长,有能力自我爱护、自求快乐。(8)做一评估

将你昔日做的所有事写下来。现在,你可以看出,生活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坏。(9)要运动!

心情不快乐,会损耗我们的活力和精力,因此,利用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是很重要的。血液供给增多,不仅可增加你的精力,而且还可以改善你的精神状态。(10)将情绪低沉的想法放到一边

如果你因某情况而无法做什么事,不必将它和他人商议,以免更引起你的注意而使你痛苦。当情绪低沉的想法一进入你的脑内时,立即想其他的事。(11)快乐不一定是欣喜雀跃

我们需要的是温和而持久的快乐,天天有快乐的心情,还可以保持健康!(12)从日常的小地方寻找快乐

身旁的风景、花鸟、友人突来的电话都是你身边的小事,然而他们带给你轻快感,可使你快乐。(13)吃健康的食物

食物和精神有关。如果你想吃巧克力,要改吃复合碳水化合物——面条、米饭,因它们可以刺激身体制作较多的血清素。它是可使我们心情快乐的荷尔蒙。(14)不要使自己难受

总是杞人忧天地想着将来的事,会使你生活在忧虑之中。将那些想法完全抛在脑后,你只要想着如何使自己快乐的事就够了。(15)大笑

专家指出,造成全身活动的大笑,可使心率、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也会使制造有镇静作用的荷尔蒙增多。(16)不要总是梦想,要采取行动

如果你想参加有氧舞蹈班,立即找出广告,打电话去报名。不要让生活支配你,而是你要支配生活,行动是支配生活的重要方法。(17)打破惯例!

做些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事情,例如:改变午餐的地方;早起一小时,到公园散步,这些都可以带给你快乐。(18)和使你快乐的人交往

你需要和使你沮丧的“朋友”保持联系吗?谁能使你大笑,你就可和他(她)交往。

写这么多快乐的方法,并不是要你每个都去做。只是想提醒你:在繁忙的日子里,有没有记得让自己快乐?!

如果你愿意,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快乐不能向别人讨来却能自己去寻找。因为快乐它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的心里。2.奉献出你的爱即可得到幸福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奉献是人类最无私、最纯洁的道德品质,选择了奉献,就是选择了快乐与幸福。

我们寻找快乐,可是快乐像天上的彩虹,虽然光芒夺目,但这只是一种虚幻的存在,我们捉不到它。

有意去寻找快乐,只会给自己带来空虚和烦恼,但在有意无意之间,愉快的事情却会不期而至让人快乐不已,让人感到幸福。

生活中需要这种自得其乐的精神。自得其乐来自对生活的信仰,来自抛开世俗功利的洒脱。说到底,我们活得是否快乐,是由我们的精神所决定的。这正如我们是否感到幸福一样。

自由的是心灵,心灵自由者必自在,必快乐,自在者必幸福。

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磨坊主,据说他是当地最快活的人。他从早到晚总是那样忙碌,同时像鸟雀一样快活地唱歌。他非常乐观,感染了许多人也都乐观起来。这一带的人都喜欢谈论他。终于,和他住在一个村子的富翁想见他一面。“我要去找这个奇异的磨坊主谈谈,也许他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愉快。”他刚到磨坊,磨坊主就对他说:“我不羡慕任何人,因为我要多快乐就有多快乐……”

富翁说:“我十分羡慕你,我的朋友,是什么使你在这个满是灰尘的磨坊里如此快乐呢?而我,坐拥金山银山却每天忧心忡忡,烦闷苦恼。”

磨坊主笑着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忧郁,但是我能简单地告诉你,我为什么快乐。我爱我的妻子和孩子,我爱我的朋友们,他们也爱我。我自食其力,不欠任何人的钱。我为什么不应当快乐呢?这条母亲河,使我的水磨运转,水磨每天把谷物磨成面粉,养育我的妻子、孩子和我。”“不要再说了。”富翁说,“我羡慕你,你的磨坊给你带来的快乐要比我的金钱给我带来的还多。如果人们都像你这样,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美好!”

家庭、社会、许多事、许多人,常常不尽如人意,不凑巧的事、倒霉的事、煞风景的事,构成了生活画面中诸多不调和的线条,组合成生活中不和谐的旋律。然而,我们要像磨坊主那样,学会超脱,学会自寻快乐,才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轻松愉快地生活。

如果一个人能够真心地奉献,他的生命一定闪烁着奇光异彩,充满着喜悦与快乐。有些人却贪得无厌,自私自利,对他人冷漠,甚至心怀恶意,没有友爱互助的精神,这种态度其实不会给他带来快乐。他也必然远离幸福。

如果每个人都有善意、做善事,那么人人都可以得到快乐。我们可以失去其它但不能在这一点上失落,如果那样,你也就失去了幸福。3.少些欲望就会多增加快乐

人生终有尽头,活着的时候,少一点欲望,多一点快乐。要抓紧时间享受自己的快乐、幸福,不要为遥不可及的欲望徒耗精力。

这是一个贪婪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充满着诸多的欲望。“车子是不是该换了?这个月的工资多少?什么时候能拿到钱?”诸如此类的想法常会把人搞得精疲力尽。欲望的锁链将我们的心埋于牢笼,失去了知觉。

畅销书作家理察·卡尔森博士在《别为小事发狂》一书中曾提及他的一些亲身体验。“很多年前,我曾活得忙碌不堪。追求成功成为我人生的一切。我不断地做记录,今天完成了多少事,赚了多少钱……我的三餐总是乱买,在车上随便解决,我与自己比赛,看看自己可不可能赢得比任何人都多的成就。”

然而,就在14年前他结婚的那天,他最好的朋友在前往婚礼的途中被一辆汽车撞倒,当场死亡。“从此,我的步调慢了下来。”卡尔森说,“因为我了解到自己过去紧追不舍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人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又何必执着于外物的追求呢?”

叱咤一世的亚历山大大帝临终时,曾吩咐他的部下,不要按照一般的习俗把它的手包裹起来,而要把他的双手露于棺木外,这样可以让人民看到,他的双手是空空的。虽然他生于帝国,又征服了另一个帝国,但到死的时候,一样连自己一小部分的财富也不能掌握。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子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可怜流浪汉,于是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百喻经》里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猕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高高兴兴地在路上一蹦一跳地走着。一不留神,手中的豆子滚落了一颗在地上,为了这颗掉落的豆子,猕猴马上将手中其余的豆子全部放置在路旁,趴在地上,转来转去,东寻西找,却始终不见那一颗豆子的踪影。

最后猕猴只好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土,回头准备拿取原先放置在一旁的豆子,怎知那颗掉落的豆子还没找到,原先的那一把豆子,却全都被路旁的鸡鸭吃得一颗也不剩了。

年轻时,对于某些事物的追求,如果缺乏智能判断,而只是一味地投入,不也像故事中的猕猴只是顾及掉落的一颗豆子,等到后来,终将发现所损失的,竟是所有的豆子!想想,我们现在的追求,是否也是放弃了手中的一切,仅追求掉落的一颗!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因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耽误了更远大的前途;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利用各种机会去大捞一把,结果常常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的尊严,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坚果”果断地放下。

让我们从猴子悲剧中吸取一个教训,牢牢记住:该松手时就松手。

欲望和贪欲是不同的,是激励你前进的动力,而贪欲,却是你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4.学会给自己注入快乐的激素

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状态。

如何让自己注入快乐的激素呢?这是个大问题,因为养成快乐习惯,可以减轻你工作的压力,更利于创造出好的成果。成大事者相信:少一份烦恼,就多一份快乐。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忘却烦恼,学会让自己快乐。”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呢?

生活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几年以前,有一个广播节目要人们找出“你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什么?”其实,这很简单,最重要的一课是:思想的重要性。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的命运完全决定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么可能是别种样子呢?

可是很确切地说,你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几乎可以算是我们需要应付的惟一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马尔卡斯·阿理流士,把这些概括成一句话——决定你命运的一句话:“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不错,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是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不会安心了;如果我们想的尽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这样还有什么幸福感可言?诺曼·文生·皮尔说:“你并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样,而你却是你所想的。”

这么说是不是暗示:对于所有的困难,我们都应该用习惯性的乐观态度去看呢?不是的。不幸得很,生命不会这么单纯,不过还是应该鼓励大家要趋向正面的态度,而不要采取反面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我们的问题,但是不能忧虑。关切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还是再说明白一点。比如每一次一个人要通过交通拥挤的大街时,他就会很注意他正在做的这件事——可是并不会忧虑。关心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各种步骤去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发疯似的在打着小圈子。

一个人可能面临一些很严重的问题,但他仍然可以在衣襟上插着花昂首阔步。

有一次,美国影星罗维尔·汤马斯主演了一部著名影片,汤马斯那个穿插在电影中的演讲在伦敦和全世界都大为轰动。伦敦的歌剧也因此延后了六个礼拜,让他在卡文花园皇家歌剧院继续讲这些冒险故事,并放映他的影片。他在伦敦得到巨大成功之后,又很成功地旅游了好几个国家。然而一连串令人难以相信的倒霉事件接踵而至,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破产了。当时,本影片中演配角的乔治·凯正好和他在一起,他们不得不到街口的小饭店去吃很便宜的食物。要不是一位苏格兰人,也是一位知名的画家——詹姆士·麦克贝借给汤马斯钱的话,他们甚至连那点菲薄的食物也吃不到。

当罗维尔·汤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以及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并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他在人们眼里就会不值一文,尤其是在他的债权人眼里。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要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对他来说,挫折是整个事情的一部分——是要爬到高峰所必须经过的有益训练。

让自己快乐的另一法宝是施恩勿忘回报。

演讲大师乔治·凯曾经讲过这样一段体会:他的父母很乐于帮助别人,但他们家里很穷,老是债台高筑。虽然穷,他的父母仍每年总是尽量想办法送点钱到孤儿院去。那是设在爱荷华州的一座基督教孤儿院。他父亲和母亲从来没有到那里去看过,或许也没有人为他们所捐的钱谢过他们——除了写信——可是他们所得到的报酬却非常丰富,因为他们得到帮助孤儿的乐趣,而并不希望或等着别人来感激。

乔治·凯离家之后,每年的圣诞节总会寄一张支票给父母,让他们买一点比较奢侈的东西。可是他们很少这样做。当他每个圣诞节前几天回到家里的时候,父亲就会告诉他又买了一些煤和杂货送给镇上一些“可怜的女人”——那些有一大堆孩子却没有钱去买食物和柴火的人。他们送这些礼物时也得到很多的快乐——就是只有付出,而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的快乐。

乔治·凯相信他父母有资格做亚里士多德理想中的人——也就是最值得快乐的人。“理想的人,”亚里士多德说,“以施惠于人为乐,但却会因别人施惠于他而感到羞愧。因为能表现仁慈就是高人一等,而接受别人的恩惠却代表低人一等。”

乔治·凯说:如果我们想得到快乐,我们就不要去想感恩或忘恩,而只享受施予的快乐。“现在,让我们为我们的快乐来制定——一个建设性的计划,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它的名字叫‘只为今天’。这种计划非常有效,可以复印几千份送给别人。”这是已故的西贝儿·派屈吉所写的。如果我们能够照着做,就能消除大部分的忧虑,而大量地增加“生活上的快乐”。

只为今天,我要很快乐。假如林肯所说的“大部分的人只要下定决心都能很快乐”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快乐来自内心,而不是存于外在。

只为今天,我要让自己适应一切,去试着调整一切来适应我的欲望。我要以这种态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业和我的运气。

只为今天,我要爱护我的身体。我要多参加运动,善自照顾,善自珍惜;不损伤它、不忽视它;使它能成为我争取成大事的好基础。

只为今天,我要加强我的思想。我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我不要做一个胡思乱想的人。我要看些需要思考、更需要集中精神才能看的书。

只为今天,我要用三件事来锻炼我的灵魂:要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让人家知道;我还要做两件我并不想做的事。而这就像威廉·詹姆斯所建议的,只是为了锻炼。

只为今天,我要做个讨人欢喜的人,外表要尽量修饰,衣着要尽量得体,说话低声,行动优雅,丝毫不在乎别人的毁誉。对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训别人。

只为今天,我要试着只考虑怎么度过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问题都在一次解决。我虽能连续12个钟点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辈子都这样做下去的话,就会吓坏了我。

只为今天,我要订下一个计划。我要写下每个钟点该做些什么。也许我不会完全照着做,但还是要订下这个计划;这样至少可以免除两种缺点——过分仓促和犹豫不决。

只为今天,要为自己留下安静的半个钟点,轻松一番。在这半个钟点里,我要想到神,使我的生命中更充满希望。

只为今天,我要心中毫无惧怕。尤其是,我不要怕快乐,我要去欣赏美的一切,去爱,去相信我爱的那些人会爱我。

记住:“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能感到快乐。”5.正确地使用金钱也可以为你带来幸福

人类的烦恼大多与金钱有关。令多数人感到烦恼的,并不是没有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钱。幸福就这样与他们擦肩而过。

金钱能否给我们带来幸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处置、看待金钱。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如果没有钱,享受生活便无从谈起,而一旦有钱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去尽情享受生活赐给你的幸福。这就是财富带给你的幸福。

但并不是说财富、金钱是万能的,什么都能买得到,真正的爱情、友情之类是无法用金钱来买卖的。但金钱又的确是多能的,即使爱情、友情之类的东西,如果完全没有金钱所代表的物质基础来做支撑,也未必能给你带来长久的幸福。只有当你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统率、支配财富和金钱时,幸福感才会油然遍布你的全身。

乔·路易曾经说过:“我并不喜欢钱,不过它能使我的神经得到平静。”富有可以使你从无家庭日常开支之虑,也不必有个缺应酬招待亲朋好友的钞票之忧,“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家庭窘状自然会干扰你的心境,而诸事顺遂时,家庭之中自然就充满着和美甜蜜的气氛。有钱的感觉真好,当你的支票簿上随时都有一大笔钱使你能从容应付所需的一切生活开支,这就意味着你有权享受安适、恬静、无忧无虑的生活。

金钱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是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并不意味着过度的高消费、过挥金如土的生活,而是指适度的、有高雅情趣并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比如参加高雅的休闲娱乐活动,如打打高尔夫球、保龄球、登山、滑雪等,还可以到世界各地去旅游,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从而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诸如此类的活动,没有钱,自然无法提上议事日程。金钱财富还意味着你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照顾,为自己的健康投入一笔保证金,而贫病交加往往会使人陷入悲惨的境地。财富并不等同于健康,但它能够为你带来健康。

富有还会使你更加自信、自尊。自信、自尊是人的美好品德。金钱并不能决定人的自信、自尊,但金钱可以促进这一美好品德的形成。俗话说“人穷志短”,缺钱的日子你会感到一种难以承受的强大压力——焦虑、烦躁、抑郁,甚至精神分裂,从而给人带来生理、心理、精神、情感等一系列非健康的影响。而有钱则会使人从容自如、宁静舒适。一项关于城市居民生活观的调查显示,金钱并不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幸福,但收入太低,基本生活保障受到威胁者很难感到自己幸福。越是缺钱、越是感到生活的艰难与沉重,就越是会增加对自己生存能力和才干的怀疑,自尊、自信便会在无形中消磨掉。

总之,正确地利用金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许多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心愿、理想,从而给人生带来无限的满足感、幸福感。

金钱固然很重要,但它并不能代表全部,不能凌驾于一切之上。追求金钱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手段,但决不能使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

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了追求金钱而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健康,甚至失去了自由和生命,这样的追求是没有价值的。

为享受而生活的人将得到享受的报应,而为精神而生活的人将得到精神的报答。一个有钱的阔少整天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却不知幸福为何物;而一个整日为生计奔波的建筑工人却会因为能在劳动一天后泡在热水中洗个澡而感到心满意足、快乐无比。

拿破仑·希尔说:“金钱永远只是金钱,而不是快乐,更不是幸福。”以为有了金钱就有了全部的观点是大错特错的,金钱只有与善举同行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有的人一生以聚剑财富为目标,为了坐拥黄金城而殚精竭虑,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财富于他又有什么幸福可言。

财富能否给人带来幸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支配它。

金钱好比一把双刃剑,既可帮你,也可害你;金钱好似一片汪洋,既可载舟,亦可覆舟。关键看你如何正确运用它。6.驾驭你的情绪即可获得快乐与幸福

快乐纯粹是发自内心的,它的产生不是由于事物,而是由于不受环境限制的个人举动所产生的观念、思想和态度。

林肯说过:“人只要心里决定快乐,大多数都能如愿以偿。”

除了圣人以外,没有人能随时感到快乐。萧伯纳的话充满了对庸人自扰者的讥讽:“如果我们可怜下去,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

对于日常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那些琐事,我们可以凭借思考做个简单的决定,从而使我们感到快乐。这个决定就是大部分时间想着愉快的事情。对于烦恼、小挫折,我们可能习惯地反映出暴躁、不满、懊悔和不安。这种反应我们已经练习得太久了,所以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不快乐反应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我们把它解释为“对自尊的打击”等一类的原因。比如,司机没有必要冲着我们按喇叭,我们讲话时某位人士没有注意听甚至打断我们。

甚至个人对于事情的解释,也会伤害我们的自尊心,比如我们要乘坐的火车竟然晚点了;我们急着上班,结果公交车堵塞。这些情景都会使我们懊丧、自怜、闷闷不乐。

学习快乐的习惯,你就可以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你应当记住这样的一句话:“快乐的习惯可以使一个人不受外在情况的支配。”人受烦恼所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而是由于对事实的观念,即烦恼皆由心生。

圣经中说,我们应该像松鼠采集果子一样,把快乐胜利的时光记在脑海里,以便在危急时想起这些记忆,从而获得力量和灵感。让快乐成为一种习惯,你就是快乐的宠臣,你的生活将沐浴在阳光中,这样你也必然是幸福的。

生活中每天都是好坏交错的,将世界上的事实与个人生活的遭遇看成是悲观的、乖戾的景象,或者是乐观、快乐的景象,这都取决于个人的抉择。

同是一件事,想开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既然如此,何苦让生活中的种种烦恼扭曲我们的心态?让快乐成为一种习惯,你的生命将生意盎然,你的生活将幸福无比。

不要因为情绪用事而因小失大。驾驭情绪才能成为胜者。愤怒只会使你失去理性,输掉幸福,输掉你自己。7.面对痛苦也没有理由放弃追求快乐

人有时会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宁愿藏身在自铸的牢笼中而忍受各种痛苦。殊不知在面对痛苦时去追求快乐,这也是一种幸福啊。

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及精神领袖都说过,痛苦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虽然痛苦的程度不尽相同,痛苦的事实似乎是恒久不变的。每个人都受到自然及社会力量的摆布,而这些力量完全不是他们自己所能掌握的。这种先天的不利,意味着有些痛苦是无法避免的。根据弗洛依德的分析,人们的内心与外在世界,都存在许多令人不快乐的原因;他的结论是,不论是自然或文化,似乎都不能增加人类的快乐。

卡夫卡的寓言中有这样一段:

有一只兀鹰,猛烈地啄着村夫的双脚,将他的靴子和袜子撕成碎片后,便狠狠地啃起村夫双脚来了。正好这时有一位绅士经过,看见村夫如此鲜血淋漓地忍受痛苦,不禁驻足问他,为什么要受兀鹰啄食呢?村夫答道:“我没有办法啊。这只兀鹰刚开始袭击我的时候,我曾经试图赶走它,但是它太顽强了,几乎抓伤我脸颊,因此我宁愿牺牲双脚。呵,我的脚差不多被撕成碎屑了,真可怕!”

绅士说:“你只要一枪就可以结束它的牲命呀。”村夫听了,尖声叫嚷着:“真的吗?那么你助我一臂之力好吗?”

绅士回答:“我很乐意,可是我得去拿枪,你还能支撑一会儿吗?”

在剧痛中呻吟的村夫,强忍着撕扯的痛苦说:“无论如何,我会忍下去的。”

于是绅士飞快地跑去拿枪。但就在绅士转身的瞬间,兀鹰蓦然拔身冲起,在空中把身子向后拉得远远的,以便获得更大的冲力,随后如同一根标枪般,把它的利喙刺向村夫的喉头,深深插入。村夫终于等不及地扑死在地了。他死前稍感安慰的是,兀鹰也因太过费力,淹溺在村夫的血泊里。

卡夫卡的寓言,大部分并不好懂,这是一个稍可加以诠释的小故事。你会问:村夫为什么不自己去拿枪结束掉兀鹰的性命,而宁愿像傻瓜一样忍受兀鹰的袭击?兀鹰只是一个比喻,它可以象征着萦绕人生的内在与外在的痛苦。

其实,任何一个凡人,都会不知不觉地像村夫一样,沉溺于自己臆造的幻想中,痛苦得不能自拔,甚且,“爱”上自己的痛苦,不愿亲手挥掉它,尽管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卡夫卡另有一段格言,正是深明人身种种苦痛的洞彻哲理:“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牢笼中。”所以,村夫与他臆想的痛苦(兀鹰)同归于尽。然而这个寓言也悄悄地告诉我们:

虽然人生难免有某种程度的痛苦,但是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追求快乐的权利,相反地,我们更应该努力减少痛苦。即使我们无法阻止犯罪、老化、疾病及不人道的行为,至少可以努力避免使之成为自己的头号敌人。同时更不要等待别人来解决你的苦,只要愿意,你可以超越它,以枪毙你的痛苦。

我们也必须认清,自恋狂及自我本位能造成许多不当的自我攻击行为;惟一的治疗方式,是和别人建立健康的互动关系——投入社会,激发人性的善意,自我提升。

幸福快乐的日子,可能只是童话故事中天真的幻想。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许多具有毁灭性的力量,使人们不敢奢望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但是,成事在天,更在人。

如果人类学会不再伤害自己,这个世界上就会减少一个敌人,也就减少一份痛苦。

二、美德是幸福的资本

1.品格是一个人最高贵的财产

品格,是一个人最高贵的财产,它构成了人的地位、身份和信誉,它比任何财富更具威力,它能长久地保障你的荣誉与幸福。

一个人的品格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显著地影响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尊敬。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必须摆脱“投机”的心理,注重自己的品格。

2000年12月17日,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城,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第18轮的一场比赛在埃弗顿队与西汉姆联队之间进行。

比赛只剩下最后一分钟时,场上的比分仍然是1∶1。这时,埃弗顿队的守门员杰拉德在扑球时扭伤了膝盖,球被传给了潜伏在禁区的西汉姆联队球员迪卡尼奥。

球场上原本沸腾的气氛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在等待。

迪卡尼奥离球门只有12米左右,无需任何技术,只需要一点点力量,就可以把球从容打进没有了守门员的大门,那样,西汉姆联队就将2∶1获胜,在积分榜上,他们因此可以增加3分,而埃弗顿队之前已经连败两轮,这个球一进,就将是苦涩的“三连败”。

在几万双现场球迷的目光注视下,不,如果算上电视机前的观众,应该是数十万双目光的注视下,我们的迪卡尼奥把球稳稳抱到怀中……

掌声,全场雷动的掌声,如潮一般滚动的掌声,把赞美之情献给了放弃打门的迪卡尼奥,或者说,掌声是献给迪卡尼奥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的体育精神——公正、和平之外,还有友谊、健康!

诚实、正直和仁慈,这些品质并不是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但它却成为一个人品格的最重要方面。正如一位古人所说的:“即使缺衣少食,品格也先天地忠实于自己的德行。”具有这种品质的人,一旦和坚定的目标融为一体,那么他的力量就可惊天动地,势不可挡。

每个人都应该把拥有好的品格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一个球星最感人之处,并不是他的球技,而是他的高贵的品格。足球运动是比拼搏,但更重要的是品格上的竞争。品格是一个人征服他人的武器,是一个人崇高地位的基础,是一个人的真正桂冠和荣誉。

具有良好的品格,一个人才能被社会接受,才能被众人认同,才会具有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幸福感。2.诚实永远高于一切

诚,既是道德规范,也是道德修养的态度和方法。诚的最基本要求,是一个“真”字,要求人们对人对事要有真心、真言、真行。

尽职尽责与诚实的品德是密不可分的。对于那些恪尽职守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品德就是诚实,做到言行一致,说一不二。他们总是在正当的时间以正当的方式做正义的事情。

切斯特菲尔德勋爵认为,诚实是最高尚的品德,他自己之所以成功就得益于此。勋爵的这句话——诚实高于一切——给世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克拉伦敦在谈及他同时代最高尚、最纯洁的绅士福克兰时说:“他是一个十分诚实的人,哪怕是说一句谎言,他也像偷了人家的东西一样,心神极为不宁。”

哈金森夫人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丈夫,他像是一位完全诚实可靠的人:“他不想干的事情,他从不说;在他能力之外的事情,他从不轻易许诺;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他从不摆脱而且一经答应,决不食言。”

这就是诚实对一个人的价值。忽视它,就等于蔑视别人,也就是同时轻视自己,把自己送上不仁不义之路。

威灵顿公爵是一个极为诚实的人。有一次,他正受着耳聋的折磨,他请了一个著名的耳科专家前来医治。这位专家用尽了所有的办法,但都未见效,最后,专家决定向耳内注射强剂量的苛性钠。注射后,引起了剧烈的疼痛,对此,威灵顿像往常一样镇定自若。有一天,家庭医生偶尔过来看看,发现公爵的两腮红肿,眼里布满了血丝,当公爵爬起来时,他跌跌撞撞像一个醉汉。医生请求让他看看公爵的耳朵,家庭医生发现炎症已相当厉害,如果不立即加以制止的话,炎症会侵入大脑,危及生命。采取有力措施后,炎症得到控制。但那只耳朵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专家听到自己的病人经历的危险之后,内心感到十分恐慌,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注射剂量太大的缘故。专家匆匆赶到公爵的家中,满面羞愧,连连道歉。公爵平静地说:“再也不要多说一句了,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专家不安地说:如果人家都知道他造成了这么大的事故,给公爵带来了这么大的痛苦,那么谁也不会到他那儿看病,这样的话,他就会破产。“没有人有必要知道这件事,我不会跟任何人谈起这件事的,你放心吧。”“您的意思是您仍允许我像往常一样给您看病了,您一如既往地相信我。”“不行!”公爵坚定而友好地说:“我不能够这样做,做假的事情我决不能干。”他决不说一句谎话,也从来不在行动上弄虚作假。

诚实守信是维系整个社会的纽带。一旦这根纽带腐烂了,整个社会就会人心离散,一片混乱。虚伪、不守信任是一种腐蚀剂。一个家庭不能靠谎言和虚伪来维系,社会亦然。有人曾经问托马斯·布伦纳先生:“你真的从不撒谎?”“决不!”托马斯回答道。诚信乃立生之本。没有任何借口可以用来说明虚伪的合理性。

在所有的不良习气中,撒谎是最为卑劣的行为。撒谎乃是道德败坏的结果,是邪恶的伴随物,是怯懦和心虚的表现。但有许多人并不以撒谎为耻,他们毫不在乎,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唆使佣人们去撒谎。当佣人们公开对自己的主人撒谎时,主人也就不该感到大惊小怪,因为这正是主人自己教育的结果。

哈里·沃顿先生曾经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诚实的大使被派往国外,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不得不撒谎。尽管这只是他写的一部讽刺性的文学作品,但这部作品发表之后,詹姆斯一世对大使先生大为生气,从此就疏远了他。大使先生的一位竞争对手认为大使这种不诚实的行为违背了国王陛下的崇高信仰。这种结局实在出乎沃顿先生的意料之外,沃顿先生的本意是通过赞扬诚实人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职责观念,因为在这一章的开头,即在“一个人的幸福生活”这一章的卷首他是这样称赞这个人的:“诚实守信是他的最好武器,

不玩任何花招就是他的人生之道。”

但他偶然的一次撒谎,尽管是为了所谓“国家的利益”,却彻底颠覆了自己诚实守信的人格,这势必会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最后也会远离幸福。

撒谎总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作为外交手腕、人生策略、权宜之计、道德异议,等等——总是这样或那样表现出来。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程度也各异。有些谎言并不是赤裸裸的,而是以含糊其辞、躲躲闪闪的话语表现出来。它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往往给人造成各种幻觉或假象。这种似是而非的谎言,正是法国人所言的“围着真理绕圈子”,但就是不讲真相。

有些心胸狭隘、天性不诚实的人,他们总是含含糊糊、闪烁其词,说出来的话,你怎么也无法抓住其真实含意,他们总是逃避真理,绕开道德,遇事总是隐瞒着自己的真实意图,生怕要承担什么实质性的后果。这种人不以为耻,反而自以为高明,他们就像一条狡猾的蛇一样,在荆棘丛生的社会中,穿梭前进,自以为左右逢源。无论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还是一个社会,如果都根据这种世故圆滑来运行的话,终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彻头彻尾的谎言诚为可恶,但闪烁其词、模棱两可的“诚实话”亦令人作呕。

诚实守信才能战胜虚伪、谎言,才能回到现实中的真我。

诚实是最高贵的品格,亦是最健康的心态,它会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欺骗也许会得逞一时,但会失去人生的价值。3.守信是人生之基石

遵守诺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一个无信、失信的人很难得到人们的信赖、任用,发展下去也终将为他人、为社会所抛弃。

信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现是履行诺言,但诺言必须符合于道义,符合于理。“义则诺”,“则可诺”。对于在某种非常情况下所作的不符合道义的诺言则不必信守。

信,与诚是统一的。信以诚为基础,能诚自然能信,离开诚就无所谓信。

李白有诗:“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说话算话,诚实不欺是与人交往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

春秋时,晋献公病重,于是就对大夫荀息说:“我以奚齐为继承人,可是他年纪尚小,大臣们不服。我担心发生内战,你能拥立他吗?”荀息说:“能。”献公说:“你拿什么来验证?”荀息发誓说:“一定让您死之安心,好像还活着一样,让活人看到我的忠诚,不替我感到羞愧,来作为验证。”于是献公把奚齐托付给荀息。荀息被提任相国,主持国政。不久,献公去世。大臣里克等人打算接回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做国君,想借助三公子(中生、重耳、夷吾)的势力作战。里克对荀息说:“三个怨家将要起来,外有秦国,内有晋国人民帮助他们,你将怎么办?”荀息说:“我不能违背先君的嘱托,必须立奚齐。”一个月后,里克将新君奚齐杀死。那时献公还没有安葬,荀息准备去死,有人说:“不如立奚齐的弟悼子并辅佐他。”荀息于是又拥立悼子,并将献公埋葬。又过了一个月,里克在朝堂上杀死了悼子,荀息于是自杀殉难。

司马迁十分赞赏荀息,他曾说:“《诗》中说:‘白玉有污点,尚可以磨掉;人言有污点,就没有办法了。’这话恐怕就是对荀息这样的人说的吧!他至死也没有违背诺言。”王安石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语为重白金轻。”荀息曾向晋献公发誓立奚齐,于是他不怕个人安危,实践了诺言,最后自杀殉难。其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对人诚实不欺是信的重要内容与要求。《论语》讲“言而有信”、“言忠信”都是说的这个意思。这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其一,对人言要真实,“无便曰无,有便曰有。若以无为有,以有为无,便是不以实,不得谓之信。”对人不可作无根之谈,要做到“君子之言,信而有证。”其二,说话要算数,不可“口惠而实不至”。要严格践约,“不食其言”,做到“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待,时刻不易。”切不可“面诺背违”,“阳非阴是”。其三,要做到“言顾行,行顾言”,言行一致。

对人言实,不仅对待人处世很重要,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来说,更是重要的。企业在对外做广告时就要注重不能言过其实,对于失实给顾客造成的损失要“丝毫必偿”,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的良好信誉,否则必为顾客冷落,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而且办事也要诚实可靠。孔子说:“信以诚之,君子哉!”便是对事而言。办事之信,重要的是保证工作质量,按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其中包括了生产者对产品质量与工作执行情况的保证,使自己的产品可以信赖。因此,信又成为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生产者、工商业者职业道德的重要要求。

信,重要的一点还要求对自己说的不实的话或失实之事勇敢地、不折不扣地承担责任。

我们还应该树立对同志对朋友诚实无欺、说到做到、忠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有人会说,说真话、守信用还不容易吗?其实不然。有些人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一致的时候,敢于说真话,愿意守信用;但在利益有冲突时就不愿意推心置腹地讲真话,老老实实地守信用了,而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由于考虑到个人的利害得失,有的人会作违心言,歪曲事实真相。“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的人老是对某些问题保留自己的真实看法,表态时吞吞吐吐、真真假假。他们不敢承诺,以至于影响工作的开展。他们怕自己不能信守诺言,是想为自己留下余地,以便时时刻刻照顾好自己的利益。当然,也有人喜欢承诺,但从不守信。如有些商家挂出“顾客至上,实行三包”的“金”字招牌,却对顾客冷眼相看,特别是顾客想退货时更是如此。患得患失之徒、违背诺言之徒,多是眼光短浅、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人。他们获取了眼前利益,却丢失了长远利益。青年人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些,树立起自己的信誉,为将来事业的成功作铺垫。

守信是一个人一生的资本,是待人处世的前提,你只有守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才能被社会所认同,被人们所尊重。4.正直是一生的珍宝

正直与诚实共生相伴随。正直是对理想的执着,对正义的捍卫,对事业的热忱,对众人的诚恳,是人生中一种仰俯无愧的自信与坦然。

正直和诚实是人格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正直即诚实,诚实即正直。譬如说,撒谎是由于撒谎者不诚实,撒谎本身是一种不正直的行为。一个人不敢讲真话,他的话是没有人信的,而他本人也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的。

正直是什么?美国成功学研究专家A·戈森认为,在英语中,“正直”一词的基本词义指的是完整。在数学中,整数的概念表示一个数字不能被分开。同样,一个正直的人也不会把自己分成两半,他不会心口不一,想一套,说一套——因为实际上他不可能撒谎;他也不会表里不一,信一套,干一套——这样他才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正是由于没有内心的矛盾,才给了一个人额外的精力和清晰的头脑,使他必然获得成功。

A·戈森认为,正直的人,实际上意味着他有某种内在的一定之规。

正直意味着高标准地要求自己。许多年前,一位作家在一次倒霉的投资中,损失了一大笔财产,趋于破产。他打算用他所赚取的每一分钱来还债。三年后,他仍在为此目标而不懈努力。为了帮助他,一家报纸组织了一次募捐,许多人都慷慨解囊,这的确是个诱惑,因为有了这笔捐款,意味着结束缠人的负债生涯。然而,作家却拒绝了。几个月之后,随着他一本轰动一时的新书问世,他偿还了所有剩余的债务。这位作家就是马克·吐温。

正直意味着有高度的名誉感。名誉不是声誉,伟大的弗兰克·赖特曾经对美国建筑学院的师生们说:“这种名誉感指的是什么呢?那好,什么是一块砖头的名誉感呢?那就是一块实实在在的砖头;什么是一块板材的名誉呢?那就是一块地地道道的板材;什么是人的名誉呢?这就是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弗兰克·赖特指的是做一个忠实于自己做人标准的人。

正直意味着具有道德感并且遵从自己的良知。马丁·路德·金在他被判死刑的城市里面对着他的敌人说:“去做任何违背良知的事,既谈不上安全稳妥,也谈不上谨慎缓和。我坚持自己的立场;上帝会帮助我,我不能做其他的选择。”正直意味着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一点包括有能力去坚持你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并能公开反对你确认是错误的东西。

正直意味着自觉自愿地服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正直的核心,没有谁能迫使你按高标准要求自己,也没有谁能强迫你献身,更没有谁能勉强你服从自己的良知。然而,不管怎样,一位正直的人是能坚守自己的良知的。

二战期间,一位美国陆军上校和他的吉普车司机拐错了弯,遇上了一个德军的武装小分队。两个人跳出车外,都隐藏起来。中士躲在路边的灌木丛里,而上校则藏在路下的水沟中。德国人发现了中士并向他的方向开火。上校本来很容易不被发现的。然而,他却宁愿跳出来还击——用一把手枪对付数辆坦克和机关枪。他被杀害了。这个中士被捕入狱。后来,他对人们讲述了这个故事。为什么这位上校要这样做呢?因为他的责任心要强于他对自己安全的关心,没有任何人能勉强他。

这一点难做到吗?的确很难。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正直的人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钦佩的。但是从根本上说,正直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价值,是值得人们为此而努力的。

A·戈森认为,正直的品性可以给人带来许多益处,勇敢、正直使人具备了冒险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欢迎生活的挑战,绝不会苟且偷安,畏缩不前,一个正直的人是有把握,并能相信自己的——因为没有理由不信任自己。

坚定不移。正直经常表现为坚持不懈、一心一意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拒绝放弃自己努力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决不屈从!决不,决不,决不,决不。无论事物的大小巨细——不要屈从,惟有屈从于对荣誉和良知的信念。”温斯顿·丘吉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心地坦然。正直的人都是抗震的,他们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平静,使他们能够经受住挫折甚至是不公平待遇。林肯在1858年参加参议院竞选活动时,他的朋友警告他不要发表某一次演讲。但是林肯答道:“如果命里注定我会因为这次演讲而落选的话,那么就让我伴随着真理落选吧!”他是坦然的。他确实落选了,但是两年之后,他就任了美国的总统。

正直还会给一个人带来许多好处: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人类之所以充满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似乎对正直具有一种近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

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人呢?A·戈森认为,这是找不到一个现成答案的,也许第一步就要锻炼自己在小事上做到完全诚实。

当你不便于讲真话的时候,不要编造小小的谎言,不要去重复那些不真实的流言蜚语,不要把个人的电话费用记入办公室的账上等等。

这些方法听起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你真正在寻求正直并且开始发现它的时候,它本身所具有的力量就会令你折服,使你在所不辞。最终,你会明白,几乎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都包含有它自身的不容违背的正直的内涵。A·戈森住所附近的一所大学邀请他在毕业典礼上讲话,一位朋友开玩笑说:“这很容易,你只要向他们提供一条万无一失的成功秘方就足矣。”

戈森说,虽然这是句玩笑话,但在实际中的确存在着这么一种成功秘方,只要人们有识别它的聪明才智,并能付诸实践,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可以得到的。

正直的品性,是时代成功者的优良品格,做一个正直的人,本身就是成功者的写照。通过我们自己哪怕一点点的实际行动,揩拭积淀在正直品性上的世俗尘垢,让人性的正直之光,绽放出温煦的光辉,驱散人性的阴霾。

在当代的人们日渐“聪明和乖巧”的社会中,正直,正在渐离我们远去。需要清扫的,是蒙在正直身上世俗的灰尘。5.善良的人永远幸福

斯宾塞说:“善良是灵魂上的健康。”托尔斯泰说:“神奇的善良使数学法失去平衡。”至善的人拥有至善的力量,不独使自己,更使整个人类都更辉煌。

西方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个为他所钟爱到极点的儿子。这位年轻的王子,没有一件欲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因为他父王的疼爱与权力,使他可以得到一切他所向往的东西,然而他仍常常眉头紧锁,面容戚戚。

有一天,一位大魔法师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有方法可以使王子快乐,能把王子的戚容变成笑容。国王听了大为高兴,对魔法师说:“如果你能办到这件事,你要求的任何赏赐,我都可以答应你。”

魔法师于是将王子领入一间密室中,用一种白色的东西在一张纸上涂了一些字迹。他把那张纸交给王子,让王子走入一间暗室,然后燃起蜡烛,让他注视着纸上呈现出的东西。说完魔法师就离开了。

这位年轻的王子遵命而行,在烛光的映照下,他看见那些白字化成美丽的绿色,而变成的一行字是“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善事!”王子遵照魔法师的劝告,很快就成为了国土中最快乐的一个少年。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有助于他人,才能称得上是喜悦与快乐的。我们必须有所“给予”,才能有所获取,我们的生命才能健康生长。

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他的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但有一位学生回答道:“一颗善心!”那位哲学家说:“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东西。因为有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他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和可亲的朋友。”

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可以说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虽然我们给予他人以爱、同情和鼓励,然而我们本身却并未因为给予而有所减少,反而会由于给予而获得更多。我们把爱、同情、善意给人得愈多,则我们所能收回的爱、同情和善意也愈多。

与人为善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道德品质。这种品德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锻炼和铸造。

要做到与人为善并非易事,它不仅需要有善意,而且要注意做到三忌:

一忌“一切为善”。与人为善只有在人民内部、在朋友同事之间这个特定的范围内才能提倡,并非一切皆可为善。与人为善不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不做任何分析,对一切人为善。对那些道德败坏、违法犯罪分子必须依法行事,不能姑息养奸,否则就是对人民大众的不善。

二忌“幸灾乐祸”。有的人缺少同情心和正义感,乃至以一种畸形的变态心理,见他人遭到灾祸,不是关怀、帮助,而是幸灾乐祸。我们决不应去做那种“幸灾乐祸”的小人,而要做古人所倡导的那种“见灾修德,灾变成善”的君子。

三忌“落井投石”。有的人乘人之危,借机整人。这种“落井投石”的人比“幸灾乐祸”的人品质更为恶劣。这种“与人为恶”者是丧失天良的小丑,终究有一日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奉劝这种人按照司马光的格言去做:“去恶而从善,舍非而徒是。”

我们不仅自己要培养“与人为善”的优良品质,而且要倡导“与人为善”的新风。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做到“与人为善”,那么,人际关系就会改善,生活就会安宁,团结就会增强,社会风气就会清新。

善良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它要求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万物。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学,用行动去实践,用未来回答。6.同情心是一种最高贵的美德

同情心是永恒的生命之谜。它战胜了邪恶,弘扬了美德;它解除了反抗的武器,融化了最顽固的心灵,促长了人性中美好的部分。

据说,圣约翰很老的时候——老得几乎都不能行走和说话了——在朋友的搀扶下,他参加了一次教会举办的儿童集会。在会上,他站起来说:“孩子们,爱你同类的人。”接着,他又说:“爱你同类的人。”有人问他:“您没有其他什么对我们讲的吗?”他回答道:“我一再重复这句话,是因为,如果你们这样做,别的就不再需要了。”

同样的真理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同情心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它不过是无私和爱心的另一代名词而已。我们为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忘却自我并将自我投入到他人。我们同情他,帮助他,安慰他。因而,没有爱,就没有同情。仁慈、同情心和爱心,是同时受到祝福的。祝福,既为那给予者,也为那接受者。当它们在给予者心中结出丰硕果实的时候,也就是在接受者心中生长出仁慈和爱心之时。

我们经常通过同情心而不是劳动,做更多的善事,并通过嫉妒心的缺失和美德的意识,而不是雄心勃勃的坚韧努力,来使世界走上更久的幸福之路。一个人也许会失掉地位、影响、财富,甚至健康,但如果他认命的话,同样会生活得舒适。可是,有一件东西,少了它生活就会成为负担,它就是人的同情心。

确实,仁慈的行为并不一定总是受到欢迎,但对于怀着同情心的帮助者,是没有人能够把他拒之门外的。这是我们的生存竞争中难以征服的困难之一。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也应该得到常人之间互相提供的帮助。我们应该记住,正如边沁所深刻指出的那样,野蛮人的幸福与一切人的幸福并无多大差别,与人类中最好最高贵者的幸福也是一样多。因而,一个人自己没有从善从恶,对他人也不会为善为恶。

也许,在唤醒人心中的情感方面,没有什么比同情心的作用力更大了,即使是最粗野的人,也很少能不被感动的。它比暴力的作用要大得多。一句友善的话语,一次友善的注视,能使无法征服的人乖乖顺从。同情心导致爱和顺从,野蛮则招致厌恶和反抗。还是一位诗人说得好:“暴力本身,其力量不过温情的一半。”

假如允许同情心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它就能成为一种广泛的公共慈善事业形式。对那些极力帮助朋友摆脱贫穷和悲惨境遇的人,对那些极力改善劳苦大众的状况的人,对那些极力把文明成果深远地融入人类生活中的人,对那些极力把破碎的家庭联结到和平友爱的纽带中的人,同情心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情是每个人的责任,特别是那些与别人相比命运更加忠爱他的人,那些享有别人没有的财富、知识、社会影响力的人,更应如此。他们,至少应该为改善普通人的状况,贡献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每个人都帮助别人,强壮的帮助虚弱的,富裕的帮助贫穷的,渊博的帮助无知的,并且,反过来一样。

同情心的力量毕竟与金钱、权力之类的力量不能画等号,同情心的感化力量可如锋利的箭一样。

世上最可悲的人,是那些对自己不加控制的人,那些缺少对他人负责的责任心的人,那些虚度一生寻求自我快乐的人,或者那些即使在为善的时候,内心仍充满邪恶动机和自我满足、畏惧良心谴责的人。那些对自己的美好感觉充满自负的人,爱自己彻底,对别人却毫不在意。他们在外面表现得文质彬彬,但如果你跟着他们到家里,看看他们是如何操持家务的,一切就一目了然了。已故的拉姆瑟教长曾经讲了一个可悲的故事。一位小男孩升天后参加了一次死人的会议。“我爸爸会来这儿吗?”他问。有人告诉他:“当然,他也会来这里。”小孩立即回答说:“那么,我就找不到伴儿了。”

然而虚假的同情心也是非常普遍的。可悲的虚情假意的最严重的危害在于,它们易于产生一种同情和愤慨的习惯,却不会真正地解决危险和反抗压迫。

人之获得新生,很少由于抽象的真理,而是由于通过善和同情心所表现出来的神圣的激情。一个把自身投入到别人的存在中的人,在以各种方式——社会的、道德的、宗教的,全身心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就对别人施加了一种神圣的影响。他被最强大的安全卫士守卫着,向自私提出挑衅。考验过后,他仍然谦卑而高贵。凯隆·默兹雷曾经用自己的双手表明,同情和互相帮助能够转化成一种快乐,能够对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它减轻痛苦和悲伤——这种原理是基督教的伟大发现之一,具有和科学原理的新发现同样的意义。

最好的和最高贵的人是最富同情心的人。南北朝觉远大师以同情心而闻名天下。有人问他的一位朋友:“觉远住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同情心”,这是他早就想好的答案。觉远住持是一个胸怀宽广、慷慨宽容、行动自由的人。他常常活动在最基层的社会,把自己的心灵和灵魂投入到每一个有着美好的目的的计划中。任何在他看来值得努力的事情,他都会带头去做,结果往往成功。

同情心是对人的苦难、艰辛和懦弱的感受能力。毕竟人是人的行动的中心,因此人心中有什么以及流露出什么,就是惟一重要的。人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同情和主动,他的感受就应该和他人联系在一起。

懒惰而自私的人,对自己身外的世界是很少在意的。他从来对被遗弃者或穷困者抱着袖手旁观的态度。“他们与我有什么关系?”他说,“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吧。我为什么要帮助他们?他们从来没有为我做过什么!他们在受苦受难?这个世上受苦受难的人每天都有。无法治好,就只有忍受。千百年后,它还会是老样子的!”

持这种态度的人,对自己的享乐、自己的事情或自己的懒惰,都是极端投入的,对别人的呻吟声却充耳不闻。讨论贫穷、无知或苦难,这使他愤怒。“让他们自生自灭吧,”他说,“我们为什么要干涉他们?让他们自己帮助自己。”与“别管”相比,懒惰还算是一只活跃的动物。

然而,“别管”并不如他想像得那么容易摆脱掉。一个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一个从不同情和帮助别人的人,往往会得到公正的报应。某人对几条街外的居民所呼吸的污秽的、引发瘟疫的空气漠不关心,可是,那儿滋生的瘟疫,难免会散布到他的房子里,甚至夺去他自己的生命。某人对犯罪、无知和贫穷漠不关心,可是,夜贼和小偷也是会找到他头上的。某人对贫穷漠不关心,可他每半年就必须付出沉重的“救济税金”。某人对政治漠不关心,可是,国家衰败了他也跟着倒霉。总有一天,他会发现“别管”毕竟不是一种廉价的态度。

同情心使一个人具有了强大的感化力量。这种力量使人类由一条温馨和睦之线紧紧编织在一起。7.幸福的秘诀在于给予和奉献

给予是快乐的源泉。给予需要你付出时间、金钱、兴趣或忠言以及对他人有利的任何东西。这些付出能够帮助你发现自己的价值,付出的越多,你获得的也越多。

一个雄心勃勃的商人,他始终把赚钱和往上爬作为他的目标。起先,他兴致勃勃全力以赴地工作,后来,兴趣渐减。他天性并不自私,但是由于他一心想往上爬,所以他总是只想到自己不顾别人。不久之后,他开始感到忧虑、紧张。紧张是因为他过高要求自己,忧虑则是因为他害怕自己无法保持自己确定的这种快速、竞争的步伐。于是,他开始出现成功人士的通病,这些人在努力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乐趣,但等到他们达到目的之后,却发现一切不像他们期待的那样。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兴趣只是爬到顶层,那么一旦真到了顶层,你会发现一切都是无所谓的奔忙,最后得到的只不过是失落,并不能找到幸福的感觉。他感觉自己再也无法享受人生的乐趣。

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不快乐?原来是由于他只知收获不知付出给予而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构筑了藩篱。在他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凡是不能让他从中获得什么的,他都不愿去做。除了自己的家人,他很少给予别人任何东西。对于家人他却不惜一切。他很少给社会公共基金捐钱,至于花时间和金钱去帮助别人他认为更不值得。

他的心如同死海一样只有进没有出,这是精神与心灵的枯竭。最后,他坦然的请教别人以走出自己人生的藩篱。他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解脱他身上的负担,重新塑造自己,结果他成功了。

他把自己的收入的10%捐给个人、教堂或其他慈善机构。他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家人、朋友关怀的人,尽管这些人也许永远无法回报他。他停止了忙忙碌碌的日子,留出时间给别人。去找周围的人聊天,如餐馆里的服务生、街角的警察、陌生人、卖报人。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成为社区中的活跃人物,他的忧虑和紧张也完全消除了。

给予和奉献是使一个人变得快乐的神奇品质,能够付出的人是幸福的。

有一位讲师在台上讲了快3个小时的话,最能打动人的,是他说的一句话:“能照顾别人的人,才是真正自由、幸福的人。”

令人感动的,不仅是这句话,而是他在说话时,所流露出来的真实情感。中年男子很难得掉泪,人生已走过大半,大风大浪见惯了,感情便会内敛,可是,他在说这句话时,眼中却泛着泪光。

这位讲师的妻子中风了,现在正在医院,他没日没夜地照顾她,刚开始时觉得自己很辛苦,精神和体力都透支,白天要上班工作,晚上还要照顾病人。

他羡慕老婆的好福气,只要躺着就有人服侍,他现在的生活连想躺在床上休息一下都成了奢侈。

有一天,他突然想通了:他拥有自由,想走便走,想动便动,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他的妻子却连移动一下的自由都很难得。所以他感悟到,真正自由幸福的人,是能照顾别人的人,是能付出的人。

这是他真正亲身体验出来的心路,所以,讲出来格外令人感动,也容易让人接受和动容。

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神和体力,难免辛苦劳累,但能付出不就已经是一种福气了吗?

三、友谊是幸福的延伸

1.友谊是人生幸福的花朵

友谊是人生旅途中激人奋进的伴侣。惟有忠诚的情操,磊落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友谊是信任、理解、诚恳、无私和奉献。

友谊是高尚人格的体现。真正的友谊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友善。这种友谊的特征是:在思想上互相帮助,在品行上互相砥砺,在学业上互相切磋,在事业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它最鄙视的是把人的尊严变成交换价值。

友谊是人生的需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离不开友谊,事业离不开友谊。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人帮。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朋友的帮助。有了友谊,会使人奋发向上,充满活力;有了挚友就可以交流感情,加强团结,充实思想,修养品德,增长才干,事业成功。有了友谊,就如鱼得水;失去了友谊,就会孤立无援。有了友谊使人生幸福,失去友谊使人生困苦。年轻的朋友都应学会交友之道,获得真正的友谊。

西塞罗曾经说过,人类从无所不能的上帝那里得到的最美好、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友谊。但是,友谊之花必须要精心呵护。它无法用金钱购买到,因为它是无价的。在生命旅途中,如果你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都忙于追逐财富而疏离了你的朋友,那么当你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蓦然回首时,你不可能指望他们还在原来的地方等你。

只有那些珍视朋友的人会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和呵护友谊。或许与把全部时间投入到追逐金钱中相比,他会因此而少赚一点。但是,你是宁愿拥有更多情投意合的朋友、忠诚的朋友、信任你并会在你面临最险恶的逆境时全力支持你的朋友,还是愿意拥有更多的冷冰冰的金钱呢?还有什么能比一大群有头脑的、心地正直的朋友更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呢?

有许多人认为,友谊是一件单方面的事。他们欢迎朋友们的到来,对朋友的拜访感到高兴;但是,他们很少想过自己也应该有相应的回访,或者是很少花费心思去考虑怎么样才能使友谊的纽带更紧密。而事实在于,互相往来和互相回应是友谊的根本。

不管你的学识是多么的渊博,也不管你的成就是多么的辉煌,如果你不和他人的生活保持紧密恒常的联系,如果你不变得更善解人意和乐于合作,如果你不真诚地对他人的生活感兴趣,如果你不分享他人的快乐并分担他人的忧愁,那么,你仍然只能过一种孤单寂寞、没有朋友的生活。

友谊伴随着爱而成长。真正的朋友并不是在仓促之间就可以获得的。愈是年代久远的酒愈香醇;朋友也是如此,越是那些从少年时候起就陪伴着我们游戏哭笑,跟我们肩并肩一起走过人生风风雨雨的老朋友就越珍贵。

如果你有这样一位情深意厚的挚友,永远不要忘记对他为你所做的一切表示感激之情。你可以通过真正关心他的生活和事业来进行回报,让你的行为成为他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朋友为我们做出了能做的一切,我们也当涌泉相报。再也没有比朋友之间的心存感激、感恩图报更重要的了,而忘恩负义、冷酷无情则是友谊最致命的杀手。

真正的友谊是极其罕见的无价之宝,当你有幸能够拥有它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地珍视和呵护它,不要做任何有可能玷污友谊的事情,因为破碎的友谊对双方来说都会在有生之年留下无尽的遗憾和后悔。

真正的友谊说到底更多的是建立在互相尊敬、仰慕以及双方心灵的息息相通上的,而不是一时的狂热和情绪化的冲动。如果对朋友的爱超出了一定限度的话,往往会无原则地丧失公正和真实性,而最终的结果就是朋友之间很可能闹翻,或者是反目成仇。因此,最深厚的、最持久的、最牢固的友谊还是那种建立在原则、尊敬、仰慕和尊重基础之上的友谊。“如果在地狱里的某个地方,我所有的朋友都在那里的话,我宁愿下地狱;同样,如果我的朋友们被扔在无穷的黑暗中时,我宁愿不要任何我在书上看到过的天堂。”这是令人尊教的迈诺特·萨维奇在作题为“友谊”的演讲时发出的惊人之语。

博维说:“虚伪的朋友就像我们的影子一样,当我们在阳光下行走时他们紧紧跟随着;而一旦我们步入黑暗时他们就立刻离开了我们。”

真正的友谊则不是这样的,不管我们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阴影中或黑暗里,他们永远都追随在我们的左右。

交友能力是对个性的一种重大考验。我们本能地信任那些以忠诚于朋友而知名的人,不管朋友是身处顺境或逆境,他们都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忠诚,这显示了他们身上拥有某些高尚珍贵的品质。通常来说,我们可以信任一个永不对朋友背信弃义的人。那些缺乏忠诚的人是不具备拥有伟大友谊的潜质的。

毕竟,一个人的成功难道不应该由他所交的朋友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吗?因为不管他积聚了多么庞大的财富,如果他没有众多朋友的话,那在他身上的某些地方肯定是存在巨大缺陷的,这样的人缺乏所谓的纯正品质。孩子们必须接受这样的教育,即这个世界上最神圣的事物就是一个真正的朋友,他们必须从小接受训练来培养交友的能力。这种训练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代替的,它将极大地丰富他们的个性,有助于发展优良的品质,并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甘美。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美好的东西之一就是他拥有许多忠诚而真挚的朋友。正如罗伯特·史蒂文森所说的:“如果他还有一个朋友的话,这样的人决不可能是一个无用之辈。”

如果灵魂里充斥了卑劣可鄙的品质,就不可能得到朋友,不可能得到友谊,也就没有人生的幸福可言。2.友谊是怎样炼成的

善于择友是友谊的前提,共同目标是友谊的基石,心灵相通是友谊的桥梁,以诚相待是友谊的纽带,互相尊重是友谊的条件,取长补短是友谊的风帆。

友谊是幸福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友谊之链是如何锻造的呢?(1)善于择友是友谊的前提

古人云:“君子必慎交友。”孔子则把朋友分为益友与损友两类。他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可信的人交朋友,同见识广博的人交朋友,便有好处;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诋毁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处。明代苏浚在《鸡鸣偶记》中讲:“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合,患则相倾,贼友也。”意思是说:道义相互砥砺,过失相互规劝的是“诤友”;能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是“密友”;甜言蜜语和相互倾轧者乃属于“昵友”、“贼友”。“选择朋友一定要谨慎!地道的自私,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啊!因此,交友之道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善于择友,要“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2)共同目标是友谊的基石

人生最重要的是对事业的追求,交友也要以共同的目标为基础。我们结友是为了祖国兴旺、人民幸福和事业的成功,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宋人欧阳修说得好:“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朋党论》)他还说,以同利为朋者为“伪朋”,“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之交,利寡则散。”实践证明:势利之交,难以久远。如果没有共同的思想目标,就不会有共同的语言,更不会有共同的行动。只要有共同的目标,虽然不在一起,也能“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相反,即使天天在一起,也不会结成至交。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真正的友谊不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而是要有坚实的思想基础。(3)心灵相通是友谊的桥梁

只有心灵相通,才能成为知音,使友谊达到完善的程度。在友谊中,两颗相通的心叠合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浑然一体,是最动人的。《列子·汤问》中讲了一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精于弹琴,而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就像见到了巍峨壮观的泰山!”伯牙凝神片刻,情意在流水,钟子期就击掌赞叹道:“妙极了,如同汹涌奔腾的长江大河!”俞伯牙遂引钟子期为知己,结下了深厚情谊。子期死后,伯牙“五内崩裂,泪如泉涌”,在子期墓前把琴摔碎——“子期不在对谁弹?”(4)以诚相待是友谊的纽带

朋友之间必须做到以诚相待,友谊之花要用真诚去编织,用实情去浇灌,才能地久天长,永不枯萎。春秋时的“管鲍之交”就是以诚相待的典范。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鲍叔牙因对管仲处处礼让宽容遭人非议,却仍替管仲说话。管仲见鲍叔牙对自己如此宽厚、慈爱,便衷心地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子也。”鲍叔牙对管仲不只是宽厚、慈爱,更是深知管仲的才华,遂将他推荐给齐桓公。齐醒桓公任管仲为齐国的国相,鲍叔牙自己则甘心做管仲的副手。更可贵的是,管仲当年老力衰之际,在君王面前并不推荐鲍叔牙为相,而是推荐隰朋为相。这件事由易牙传到鲍叔牙耳中,他还在鲍叔牙面前责骂管仲不义,不料反遭鲍叔牙的责备鲍叔牙不但不怪罪管仲,反而称许管仲的大公无私。像管仲、鲍叔牙这样的友谊,才真正是挚情和挚友。(5)尊重人是建立友谊的条件

人与人的交往,感情很重要。善结良缘就要尊重人,理解他人的细腻情感。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人权,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试想,谁愿意与一个自命不凡、盛气凌人、冷若冰霜的人交朋友呢?(5)取长补短是友谊的风帆

朋友之间要充分肯定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又要直言相劝和指出对方的缺点。这样可以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使自己在友谊之舟上扬起风帆,破浪前进。俗话说:“玻璃与金子相会,便有宝石的光辉;愚人与智者接近,也会变得聪明。”朋友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把朋友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本事就会更大,人格也会日臻完善。

我们应以高尚的人格去追求友谊,珍重友谊。怀着爱心而播种,怀着感情而耕耘,这样便能怀着喜悦去收获。3.朋友多了路好走

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乏味的、不可能幸福的人生,也是孤独可怜的失败人生。

中国人喜欢交朋友,人人都有自己的朋友。

有人称朋友是“知己”,有人称朋友为“知音”。

古希腊盲诗人荷马说:“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寓于两个身体,两个灵魂只有一个思想,两颗心的跳动是一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这样的好朋友。在马克思的著作里渗透着恩格斯的智慧和辛劳,在恩格斯的论著中同样包含着马克思的智慧和辛劳。他们的著作被人们赞誉为友谊的结晶。法国工人运动领袖、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说:“当我们回忆恩格斯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时想起马克思;同时,当我们回忆马克思的时候,也就不免会想起恩格斯。他们两人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简直是不可分的一个人。”

巴金和冰心之间高尚、优雅的友情,完全出于志同道合。他俩结成的“君子之交”,像水一样晶莹透亮,被誉为“纯洁友谊的象征”。

会交朋友的人,不仅知道哪些人该交,还知道哪些人不能交。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成名以后,不忘两位黄姓朋友的帮助,用“黄扶”作为自己的别号。真正的患难之交,就是相互携手,你挽我扶,共度人生厄运,共攀理想的高峰。

一个人要想得到好朋友,自己先要够朋友。把朋友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像做自己的事一样做好朋友的事。恩格斯说:“我高兴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我甘愿当好第二小提琴手。”

人们历来重视朋友,是因为人们需要朋友。在大庭广众,他能维护你的尊严和声誉;在僻静之处,他能指出你的缺点和错误。你富有时,他不求什么回报;你贫穷时,他会解囊相助。你成功时,他会为你祝福,为你快乐;你危难时,他会将支持和鼓励无私地给予你。你心情烦恼时,他会给你送来抚慰,让你欢笑;你得意忘形时,他会向你泼点冷水,让你清醒。他体贴你,而又不占有你;他关心你,而又不约束你。

人的一生,可以没有金银财宝,也可以没有高官厚禄,但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生,是残缺不全的人生,是孤独可怜的人生。4.人生需要交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之间的友谊,是不能继承、馈赠或破坏的。只有努力为别人效力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

结交朋友不可强求,只要两厢情愿就可以结为朋友。朋友不管属于何种类型,双方必须有共同的基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既然结为朋友,就应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朋友能为你事业的成功助上一臂之力。

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靠得住。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在选择交友对象时,一定要慎重,要识得、识准庐山的真面目,首先要交上好的朋友;二是一旦我们交上了那些“弄虚作假”的冒牌朋友,绝不可藕断丝连,当断则断。其实,这正是针对我们自身的素质提出的两个问题。我们只有面对现实,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交友素质并将其充分地展现出来,我们才能交得真朋友,交得好朋友。

要成为真正的朋友,必须有共同的理想和抱负、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志同道合,否则,就失去了建立友谊的重要基础,即使成为朋友,最终也会以分手而告终。

三国时代的管宁和华歆同窗求学、同席读书。管宁志趣高洁,把势与利看成粪土一般。而华歆则迷恋金钱、趋炎附势。管宁不愿与华歆为伍,把席子从中割开,两人分坐,以示绝交。两人绝交的原因并不复杂,实际上就是两人的志趣不同,可以说是背道而驰。华歆迷恋金钱、趋炎附势,是个十足的势利眼,这类人的眼睛总是向上,总攀高枝、抱粗腿,无非是要沾点光,捞点好处,如果对待朋友也是如此,那说明并没有真情。

像华歆这样的人很多。古代有一位翟公,官居廷尉之职时,宾客盈门,待他被罢官后,宾客均作鸟兽散。后翟公恢复廷尉之职时,宾客们又都回来了。翟公感慨万千,挥笔题词于门上:“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能;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种势利之交在今天也大有市场,一些人就是专好结交社会名流,趋炎附势,借以谋私。这种交情,毫无真情可言,表面上那些礼节客套、甜言蜜语,全是一些虚情假意。更有甚者,明是一把火,暗中一把刀。这样的交情,还是早早断了为好。如果只是碍于面子,不愿断交,那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志趣不同,特别是势利之交不可取。近现代史上的文化伟人鲁迅先生,早年与林语堂关系十分密切,可后来林语堂声嘶力竭地提倡什么帮闲文学,鲁迅先生对此绝不迁就,对他一再提出批评。一旦事实证明他们之间的原则性分歧无法弥合,鲁迅先生就毫不犹豫地与林语堂分道扬镳了。

志不同、道不合而断交,这是正常的事情,但要做到平平静静地与朋友绝交不是容易的事。在与朋友绝交时不应说他人的坏话,因为这样一方面等于承认自己没有交友的眼光,根本看不准交友的对象;另一方面说了别人的坏话,别人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反唇相讥,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择友漫无目的,只要在一起饮酒,便称兄道弟,视为密友,这种酒肉朋友其实是靠不住的。一旦遇事翻脸,立即口出恶语,互相谩骂不休,成为仇人。所以交友时,一定要慎重,即使绝交了也不要恶语伤人。否则,你就是没有风度之人,没有人敢接近你。

总而言之,结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交上真正的知心朋友,他们会为你在事业上的成功助上一臂之力;交上不好的朋友,你可能会因此而悔恨终身。

人们只有在全面提高并充分地展现自身素质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纯真友情的拥抱。5.交友之道贵诚重信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守信是为人的优秀表现。贵诚重信是友谊的基石,因为每个人都喜欢真诚守信而厌恶谎言和欺骗。

人生在世,觅得一个知心朋友,千金难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与瞿秋白交友后,所赠之联。的确,千金难易,知己难求。

朋友交之莫逆,成为知己后,会在你成功之时祝福你,在你困难之时宽慰你,在你忘形之时提醒你,在你灰心之时鼓励你。酒可以一起畅饮,歌可以一起豪唱,斯世如此,夫复何求!

要想在茫茫人海中觅到朋友,找到知己,除了不可解的缘分外,最最重要的还要靠自己的修养和努力,靠自己内在的潜质,来展现自我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比较容易为人欣赏的人,这种欣赏当然包括容貌和风度,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修养,例如宽广的胸怀、善解人意等等。

古人云:“巧诈不如拙诚。”“巧诈”是指姑息而表面掩饰的做法。巧诈乍看之下,好像是机灵的策略,但是时日一久,周围的人就会明白你是个什么样的人。相反地,“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行为或许比较愚直,但是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心。因此,与其运用巧妙的方法欺瞒他人,不如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

为人诚实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获得很多朋友,能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你的生活、工作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为你事业成功打下基础。为人诚实也就是以诚相待,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对朋友不虚情假意,也不口是心非,更不对朋友施小聪明、坏心眼。

对待朋友,只有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才能得到终生不渝的友谊,故人云: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心诚则朋友至,不仅如此,人有信亦同样将心比心,求得知己。讲求诚信是交友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与人交往要重信。和朋友交往中,要取得朋友的信赖,得到更多的朋友,就应该言行一致,信守诺言,言必行,行必果。

孔子常曰:“人而信,不知其可乎!”所以古人择友,信在首要。

东汉时期,山东人范式和河南人张劭在太学期间是好朋友。学成分别时,两人约定重聚,地点是张劭家,并定下了具体的日期。两年后的这一天,张劭禀告母亲说,他的同学要来,希望母亲准备一些酒饭。张劭的母亲不相信,说两地相距这么遥远,你肯定他今天一定到?

果然,范式如期而至。张母叹道,范式真是个讲信义的君子,与他订交,不会有错!

后来,张劭得病死了。下葬的那一天,乡邻们忽然发现远处有一辆车急驰而来,白马素帷,并能听到痛苦的声音。张母说,一定是范式来了!

果真,范式手执麻绳,牵着灵车来为张劭落葬,说:“去吧!元伯,生死异路,无法挽回,我和你就此永别吧!”

乡中千余吊客闻言而同声落泪,都说没见过像范式这样正心诚意、信而不爽的朋友。

范式的守信,可谓惊天地,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朋友守信用体现在每一件细小的事情上。不然的话,不守信用,会给朋友关系蒙上一层阴影,使你在朋友心目中的印象受到影响。

战国时,魏文侯非常信守约定。有一次,魏文侯对猎场管理人员说,两天后要到那里去打猎。两天后,文侯与臣子们饮酒,正饮了一半,文侯推杯停了下来,说时候不早了,他要出去。臣子们惊讶道,外面下着大雨,大家在这里畅饮,非常快乐,你为什么要出去呢?还是别出去了!

文侯说,他前两天与管理猎场的人约好了,今天要去打猎的,不管怎么说,不好失约啊!

守信用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是严格遵守与朋友的约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失约。因为失约不仅耽误了别人的时间,打乱了别人的安排,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形象,丧失了自己的信誉。

诚信是为人处事中重要的个人素质之一。只有诚信,你方可获得友谊,寻得真朋友,幸福也才会接踵而来。6.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

人人都有受尊重的愿望,而你要实现这种愿望,必先满足别人的愿望;别人感谢你的尊重并还以尊重。这也可喻为一种“投桃报李”。

有人说,要想让别人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首先需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否则你就无法获得成功。可如果你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尊重他人的高度,找到别人的兴奋点、热点,又怎么可能让对方尊重你呢?

尊重别人是一门艺术,更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小事中一点一滴行为的组合,它反映在我们的思想中,却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上。它也是交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记住别人的名字

一位纽约大学的教授早在《影响力的本质》一书出版前的数年,就出版发行了一本《加强记忆面孔及姓名》的书,其中归纳、提出了记忆姓名的价值:“希望该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引起他们的兴趣。商业人士和专业人士在直接与人交往时,倘若能称呼对方的姓名就能获得较友善的反应。若能以一种软性的、活泼的语调,如‘某某先生’来取代诸如‘喂!那边的’此类命令方式或商业口吻,便能取得较佳的合作态度。社会工作者、教师、团体领袖们发现,他们若能记得身旁人们的姓名,则在引发人们的情感时,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刚刚参与社交活动及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发现,记得别人的姓名相当有用,有助于增加与人相处时的自信和自在。”

可见,记住别人名字。这在交友的初期尤为重要。试想,你连对方的名字都记不住,又何谈对他的尊重,又怎能奢望他成为朋友呢?(2)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

在日本有家电视台,每周设有一次关于人生问题讲座的节目,据说收视率要比其他同时段的节目高出许多。

收视率之所以偏高,当然有许多原因。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节目中巧妙的答话,不但使人百看不厌,而且能使人领略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大多数有疑难问题而上电视请教的观众朋友,在开始时多会对解答者所作的各种忠告提出反对意见或辩解,并且显得十分不情愿接受对方所言。但久而久之,不觉对解答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频频颔首称是。见了这些画面,真是比起在电影院中观赏一部电影的感受还要深。

凡电视台主持人或回答者,无不是精挑细选才产生出来的,所以光是听听他们的说服方式就获益不少。

对于不易说服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对方认为你也与他是站在同一立场。通常出现在探讨有关人生问题的电视节目的观众朋友,离婚女子占多数。此时,负责解答疑难者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原谅他的,而且绝不与他分手。”

朋友们,千万别认为话中的“如果我是你”只是短短的单纯的一句话而已,殊不知它能发挥的效力是不可限量的。它拉近了双方距离,在平等相待中也流溢出对人的尊重。

让我们再看看美国心理学专家卡内基是怎样做的吧。

卡内基曾租用某家大礼堂讲课。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提高三倍。卡内基前去与经理交涉。他说:“我接到通知,有点震惊,不过这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么做。因为你是旅馆的经理,你的职责是使旅馆尽可能赢利。”紧接着,卡内基为他算了一笔账,将礼堂用于办舞会、晚会,当然会获大利。但你撵走了我,也等于撵走了成千上万有文化的中层管理人员,而他们光顾贵旅社,是你花五千元也买不到的活广告。那么,哪样更有利呢?经理被他说服了。但若是没有开始时设身处地地替经理着想,没有这种对他的人格与职责的尊重,后来的“算账”能否有效,也就很难说了。

关于这一点,让我们共同分享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过的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正是基于这种对人的尊重,你才能够得到你与对方的沟通和理解。(3)热情帮助他人

人在世上,难免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有时甚至会遭受很大的打击,在这种时候,没有人会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君子不乘人之危”是说,正义的人不会在这个时候再给他人伤口上撒一把盐,把别人置于死地。我们主张“君子好乘人之危”,是指在别人处于危难之时,君子能够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但这种援助也必须基于对对方的尊重与关爱,而不能将自己视为施予者。

当然,救助或帮助他人是要暂时付出代价的,但是如果从交友之道来看,这点个人利益的牺牲是微不足道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尊重他人,也必然得到他人的尊重。友谊就在互相尊重中诞生。

假如不懂怎样去尊重人,请你赶快去学习吧,因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学会如何先去尊重别人。7.得饶人处且饶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朋友的交往中,宽恕与容让是一种大度的体现,既显示了自己的素养,又赢得了友谊,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需要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需要与朋友友好相处,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或者说这又要求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们必须用善良的心来对待一切,必须时时检点自己,做到严以律己;同时,对待朋友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做到宽以待人。这就是交友要求的素质体现。做到严以律己还不大难,而要具备宽以待人的素质则不易。

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人在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朋友的所作所为,要承认朋友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容忍这种差别。不要企图去改变别人,这样做是徒劳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焉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尽管是朋友,但在日常的交往中,但朋友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这时不要动不动就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他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而是做到乐道人之善,多看到朋友的长处。古人说得好,“无求备于一人”,“宽则得众”。

在朋友间的日常交往中,若朋友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坏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会扰乱正常思维,引起急躁情绪。凡事要站在朋友的角度想想,这样或许能够理解朋友的所作所为。

在朋友交往中,应多看朋友长处、原谅朋友过错、体谅朋友难处,这样友谊之树才会长青,朋友必然遍天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