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力量:从细节中发现人生机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0 22:15:46

点击下载

作者:赵辉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细节的力量:从细节中发现人生机遇

细节的力量:从细节中发现人生机遇试读:

前言

俗话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一个成功者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那些小细节,只有完善了小细节,才能做成大事情。事实证明,如果忽视细节,就会踏入失败的深渊;如果把握住细节,就把握住成功的机会。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与里奇蒙德伯爵亨利的军队即将展开一场战斗,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让马夫去备好自己的战马。在钉马掌的时候,铁匠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马掌了,需要额外花时间砸几个钉子出来。可是这时,军号已经吹响了,马夫对铁匠说:“你能不能凑合一下,我等不及了,挂住就行了。” 铁匠无奈只有依了马夫的话。

战斗开始了,理查高高地骑在战马上,指挥士兵迎战敌人。“冲啊,杀啊!”他喊着,率领部队冲向敌阵,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

突然,理查所骑战马的马掌掉了一个,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部队突然失去了指挥,士兵们不知如何是好,纷纷转身撤退,敌人的军队抓住机会包围了上来,不一会儿,敌军俘获了理查,战斗结束了。

这个故事出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因此,莎士比亚有这样一句话:“马,马,一马失社稷!”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小小的细节会带来多么大的灾难。

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人总是不放过每一个细微之处,越是细节他们越是做得更完美,因为他们懂得,不为大多数人重视的细节往往就是超越别人的关键所在。

一个脱落的马掌,让理查三世失去了一个国家。许多时候,很多人会在不经意间忽视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小事情、小步骤或小习惯,他们因此职场难以顺心,婚姻难以幸福,财富难以积累,事业难以成功。他们不知道,只有正视细节才能成就美好人生。一幢大厦想要牢靠,构成它的每块砖头必须保证其位置稳妥;一个学者想要获取知识,必须一页一页地翻看书本;一个商人要获取高额财富,必须一分一分地积攒钱财;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必须获得一个个民众的支持;一桩幸福的婚姻,也必须由夫妻二人一点一滴地去经营。所以说,“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一个人的成功,大都是从细节上下功夫,以此来成就自己的一生。第一章从细节上下功夫才能成功“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世间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滴水藏海,小中见大。”一个人的成功,大都是从细节上下功夫,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运筹帷幄,成就自己的一生。小事上认真的人,大事才会卓越

有位智者说:“不关注小事或者不做小事的人,很难相信他会做出什么大事。做大事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由做小事的成就感积累起来的。”可惜的是,许多人在生活中往往忽视了它,与那些能够改变人生的小事情擦肩而过。

汉瑞从一家名牌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跨国公司。他外表气宇不凡,业务技能也很优秀,更可贵的是他工作起来特别努力,所以很受老板的器重。老板认为他是一个可塑的人才,决定把他送到美国培训一年,回来后委以重任。

在出发的前一天,老板很偶然地发现汉瑞将掉在办公室地上的废纸踢向一边,而不是捡起来扔进垃圾筒内。这可是随手就能做的事啊!于是,老板便在这一天特别留意他的一举一动,发现他用完餐后,不但不擦桌子,还把餐具随便乱放,不摆放在指定地点,甚至还随地吐痰。

老板对他感到十分失望,这样一个连最基本的生活细节都不注重的员工,怎么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呢?又怎么能对企业高度负责呢?于是,老板临时改派另一名员工去培训,而他则留在了平凡的岗位上。后来,汉瑞被公司辞退了。

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都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和美德。而我们常说的细节,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工作中越是细小的东西,越能体现一个人对工作的敬业态度和为人的品质。

美国有一位伟大的黑人教育家卜克,他青年时到一所大学求学,学校的一位主管见他是黑人且衣衫褴褛,便拒绝了他。没想到卜克就坐在那里不走了。这位主管见此情形,便告诉他学校里有一间屋子,需要人洗刷,问他能否做这件事。卜克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认真擦洗地板、桌椅、墙壁,把那间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那位主管来到这间屋子里,拿出雪白的手帕擦拭桌椅,白手帕上竟没有一点污秽,便允许卜克入校读书。

那位主管就是要借着这件小事考验卜克的人品,看看他是否认真负责、是否谦卑勤劳、是否专注于小事。如果卜克在被收留还是未知数的时候,甘心做这种义务的苦工,那么他就具备走向成功的基础。后来,这个忠心的年轻人果真成就了大事,他兴办了黑人的教育事业,受到了千万人的尊敬。

许多白手起家以致事业有成的人,在当小学徒或小职员的时候,就能以高度的热忱和耐心去对待工作中每一件小事。他们在教育子女时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说:“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需从一件件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那种以善小而不为的眼高手低的人,那种长明灯前懒伸手、老弱病残不愿帮的所谓不拘小节的人,很难有所成就。”一个有志有为的人,必须自觉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因为在小事上认真的人,做大事才会卓越。富有从小事做起

人们的日常工作大多是由一些琐碎的小事组成,但很多人没有注重小事的习惯,他们一心想做大事情,幻想着未来可以成就大事业,对于工作中的细枝末节往往视而不顾。这反而导致他们忽视了最基础的“济世”学问,也因此错失了很多成功的机会。

有一天,一个腿部有点残疾的人在匹兹堡的大街上行走,当时的人行道很滑,他一不小心滑倒了,帽子被风刮到了人行道上一个男孩子的脚下。这个男孩子用力踢了帽子一下,把它踢到大街的中央去了。这时,另一个男孩子走过来,帮这位老人把帽子拾了起来,并且扶他回到了旅馆。老人记下了这个好心的男孩子的姓名,并且对他的善意之举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大约在一个月之后,有人给这个男孩送来了一个装有10万美元支票的信封,信封里还有一张纸,上面写着:“你小小的善举感动了我,作为回报,这笔钱你可以用来作为自己的奖学金。”

那男孩只是做了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是他的善行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及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中,真正起磨炼作用的往往都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舍本求末,只会让一个人变得好高骛远,做起事来眼高手低。这样,无论他多么有发展潜质,只会贫穷一生。

甲和乙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从事的也只是一些小事情。甲不屑一顾地走了,认为做那些小事委屈了自己的才干;而乙却高兴地留了下来,尽管他有能力做一些重要的事,但他看好这家公司的潜质,希望从小事做起,让老板看到他的才华。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乙在工作不及久,老板就看到了他的才能,并提拔了他,现在,他已经成为一家跨国大公司的精英了。而甲却还在寻找能做大事的地方,四处奔波。其实,甲需要的并不是一份工作,他只是渴望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所以对于他来说,他的好工作总是在明天。

从上面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事,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取得成功,一开始就往高处看,只会忘记自己的起点。每个人所做的工作,其实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包括那些成功者,他们在工作伊始也都做着与我们类似的简单的小事。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将这些小事视为自己工作的本质。成败在于“细”

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人总是不放过每一个细微之处,越是细节他们越是做得更完美。因为他们懂得,不为大多数人重视的细节,才是超越别人的关键所在。

当谈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时,很多人都会想到加加林。但是你知道吗?在宇航员的选拔过程中,加加林差点失去了进入太空的希望。

首批航天员队的领导之一卡尔诺夫透露,在当时的几个人选中,加加林原本是当年的三号人选,基本上没有希望,当时的一号人选邦达连科能力极为出众,被认为是很有希望进入太空的。但是,就在即将升空前的一天,在充满纯氧的船舱训练结束时,邦达连科随手将擦拭传感器的酒精棉扔到一块电极板上,导致船舱发生大火,邦达连科在大面积烧伤后不治身亡。

之后,宇航局将人选定在二号季托夫和三号加加林之间,可他们两人能力不相上下,宇航局一时决定不下来。

极力推荐加加林的著名飞船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后来谈起选择加加林的原因。他说,据他观察,参加训练的20多个宇航员中,每次进入飞船训练时,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穿着袜子进入座舱。这个小小的举止一下子赢得了科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加加林是如此懂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设计的飞船,而一个懂得珍爱别人心血的人必将是一个心中有神圣理念的人。于是,加加林被选中了。

本来极有希望入选的邦达连科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不仅失去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还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加加林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则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表现了细致认真的素质和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的修养,终于在竞争中胜出,成为永载历史的世界第一人。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不在乎细节,只注重粗线条的人,一般很难有大的成就。因为粗心的人往往难以觉察一些细微的东西,但许多失败的事情不正是由于忽视细节造成的吗?

也许有些人认为,做大事不必拘小节,因此那些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的人往往被原谅。但试想一个领导阶层的人做事马虎大意,那么当有重大决策的问题交给他处理时,他就很难突破诸多细节,成就完美,甚至会败在一个细节上。细节到位,人生居高位

有道是:“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泰山虽高,成于细壤;江海虽大,集于细流。可见,高如泰山、大如江海,皆起于“细”。有许多人心比泰山还高,想攀上高位;有的人志向比江海还大,想创造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作为,但是要真正实现“成其高”“就其深”,必须从细处做起,把细节功夫做到位。

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说道:“成功在细节。”他反复地强调,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宏大气,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作品。

如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做好的人很少。机关单位、企业界中,不缺少设计宏伟蓝图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要想成为卓越员工,必须改变心浮气躁、粗心马虎的毛病,把细节做到位。“滴水藏海,小中见大。”一个人的素质是从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只有从细节上严于律己,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到位。无论一个人有多么恢宏宽广的目标,一旦在向目标前进时,如果每一小步上都有一丁点细微的偏差,那么距离终点也就越来越远,最后导致他无所作为。

北京一家超市的仓库有两名货物管理人员,他们是张庆和李彪。他们一同上班时,部门经理就曾告诉他们:“商品陈列一定要认认真真,绝不能忽略细节上的调整。”张庆认真地听着,并把它落实到了实际工作中,货物陈列得井然有序,非常完美。而李彪把经理的话当作“耳边风”,他所管理的货物总是乱糟糟的,忽略了许许多多细节。

每一次提货时,张庆按照清单,很快就找到了货物,并将其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货物一件也不缺。而李彪呢,提货时,总被累得满头大汗,在货仓中乱窜,还碰坏了不少东西。

没过多久,张庆被提升为仓库主管,而李彪却被解雇了。

同时进入同一家单位,做着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他们的地位却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呢?因为张庆注重每一个细节;而李彪觉得细节无所谓,忽略了许多细节上的问题。

要做足细节功夫,没有捷径可言,必须念好“勤”字诀。清朝时,由一介书生登上卿相高位的曾国藩对此体会颇深。

曾国藩说:“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总结起来,就是将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五者融入社会实践中!在人的一生中,如果能时时、处处、事事都将“五勤”作为做事的标准,那么,就不会有做不到位的细节,也决不会无所作为。天才就是观察入微

世界上许多惊世骇俗的发现,往往是在一些小细节中获得的。而很多人正是把握住了这些细节,才使得他们成为天才。一般人看到澡盆里的水溢出,最多会说一句:“水太多了。”而阿基米德却悟出浮力定律。一般人被苹果砸到自己的头,他们最多会骂上一句:“太晦气了。”而牛顿却发现了万有引力;一般人看见雷鸣电闪,大多会以为那是上天在发怒;而富兰克林却因此探得电的本质。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一年到头》中写道:“有人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他回答说:‘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

有一个荷兰眼镜制造商的儿子,在同他的兄妹们玩耍时,偶然把两个镜片叠在了一起,他万分惊奇地发现远处教堂的尖顶一下子就跑到眼前来了。他们兄妹几个轮流看了几遍,都感到很惊讶,于是就跑到屋里去把他们的父亲请了出来,他们的父亲同样也万分的惊奇。但他觉得自己似乎发现了一种能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的工具,这一发现可以给他带来巨大的利润。于是,他就去向伽利略请教,伽利略在尝试后,意识到这一发现对于天文爱好者而言具有巨大的价值力。根据镜片叠加的原理,伽利略制造出了第一台粗糙的天文望远镜。也正是利用了这架天文望远镜,他有了伟大的发现,成为第一位天文学家。

无独有偶,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他们一起在英国皇家学院工作。当时,一名叫奥斯特的人在实验中发现,当导线上有电流通过时,导线旁的磁针就会发生偏转。这时他的伙伴沃拉斯顿心想,既然电流能让磁动,磁为何不能让电动呢?于是沃拉斯顿便和戴维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大磁铁旁放一根通电导线,看它会不会旋转。很可惜,结果没有成功,戴维和沃拉斯顿也就不再做此事。

皇家学会两个权威都实践失败了的实验,让没有什么名气的法拉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事后,他常常独自一个人躲在实验室里做这个试验,也失败了很多次。直到有一次,他在河边散步,看见一个孩子划着一只竹筏,巨大的竹筏被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调动自如。这件小事令他茅塞顿开,他感到那根导线不能转动可能是因为拉得太紧的缘故。他急忙赶回实验室,在玻璃缸里面倒了一缸水银,水缸正中央固定了一根磁棒,磁棒旁边漂一块软木,软木上插一根铜线,再接上电池。就是这一个小细节上的改变,他的试验成功了。

戴维和沃拉斯顿的失败,源于他们一时的粗心大意。而法拉第则不同,因为是订书徒出身,又受过美术训练,法拉第从小就养成了注重小事的习惯。据说他的日记每天都会更新,每次实验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记录在笔记本里,并注重记录每件小事的发生。这些细节的培养使得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造马达的人。而戴维则因为对小细节的忽视,使得法拉第在科学界后来居上,超过了他。

在伟大的雕塑家加诺瓦即将完成他的一项杰作时,有一个人在一旁观察。当他看到艺术家的一刻一凿是那么的漫不经心时,就以为艺术家只不过是在做样子给他看而已。但是,艺术家却跟他说:“这几下看似不起眼,但正是这一刻一凿才能把拙劣的模仿者与真正大师的技艺区分开来。”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常常表现为它们之间的各种相似,抓住这个相似点也即抓住了它们的纽带,伟大的发现常常始于细节,这也是天才与凡人的最大区别。细节可以作为敲门砖

细节指的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往往是我们不注意或是我们不容易发现的,有时也会因为时间、精力等原因而顾不上细节,其中不乏一些人急功近利,对细节不屑一顾,从而铸成大错。

有一位伟人说过:“不愿做平凡的小事,就做不成大事,大事往往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来的。”所以,想成就一件大事,必须在细节处多下功夫。

日爱公司为了扩大规模打算招聘一名素质过硬的职业经理人和十多名普通员工。在通过初试、复试等环节后,留下了15名应聘者,这些应聘者都是拥有博士、硕士等证书的高才生。可是经理的位子只有一个,于是公司决定增加一次考试。

当第二天进行面试时,考官发现现场多了一位考生,于是问道:“你们当中有谁不是来参加面试的?”“是我。您好!先生,我在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就落选了,但是我想参加完所有的面试。”一个年轻小伙子说道。“小伙子,你已经被淘汰了,参加考试对于你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考官说道。“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掌握了别人没有的财富。我有信心在这一次面试当中脱颖而出。”年轻小伙子不卑不亢地道。“那你有什么样的财富呢?”“我的经验和我自己本人。”年轻人回答道。

听到年轻人的回答,下面的15名面试者都笑了起来。“你能把你的理由告诉我吗?”主考官问。“完全可以,虽然我只有高中学历,但是我有近10年的工作经验。我曾经在8家公司工作过,在3家公司任职过部门主管。这近10年的工作经验不是任何学历可以替代的。虽然我的学历不高,但是我在工作方面可以胜过他们许多人。”年轻人说。“你的学历根本不符合我们招聘的要求,虽然你有接近10年的工作经验,可是你跳槽了8次,你认为这是一种令人欣赏的行为吗?在我个人看来,你的跳槽也许是个人的能力问题吧!”主考官尖锐地说道。“我并没有跳槽,我曾经工作的8家公司都倒闭了。”年轻人的回答又一次得到了大家的笑声。

考官也含着笑意说道:“你所在的8家公司都倒闭了,那你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怀疑吗?而且我也开始怀疑你近10年的工作,能不能学到有用的经验。”“不,与您说的恰恰相反,这些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经验。就以这8家倒闭的公司来说,它们倒闭的原因我都知道,并且知道如何避免这些原因,也正因为这些公司的倒闭才使我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财富。我非常了解我所工作过的这8家公司,我与我的同事们都很努力地挽救过,但是我们没有成功。虽然我的学历低,但是我用了近10年的时间来学习工作中的各种经验,这些经验也培养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年轻人自信地说。“你似乎太过于自信了,知道吗?年轻人,我们需要的经理人,不仅仅要有高学历,还需要他是一个高素质、全方面的知识人才。你认为你都具备这些条件了吗?”主考官说道。“主考官先生,您所说的这些,我认为自己已经具备,我对自己很有信心。就以现在来说吧,我认为你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老板和主考官。我说得对吗?”年轻人说。

这时,不只是考官一脸的惊讶,所有的面试者都有些目瞪口呆。很快考官又问道:“你有什么证据说我不是老板和真正的主考官呢?”

年轻人继续说道:“真正的老板和主考官,应该是给大家倒水和打扫卫生的那个老人吧!这是我从他的举动、眼神、气度方面察觉到的。当我刚才说到主考官和老板并不是你时,他的举动更让我肯定了我的看法。我是一个非常注意细节的人,我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年轻人说完这段话,就向大门的方向走去。当他快要走出大门时,老人说话了:“好!你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职业经理人,你被聘用了。”

后来,这个年轻人果然在这个职位上发挥出了自己的才能。几年后,已经坐上了总公司副总经理的位子。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很多人因为忽略了某些细节而错失良机,导致失败;一些人却因为抓住了细节,从而走向成功,改变命运。细节可以征服人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所以,一个人要成大事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纵观中外名人的成功之道,能有杰出的成就者,往往是因为他们始终把细节的竞争贯彻于事情始终。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大事者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在许多平凡琐细的生活中,往往都含有一些酵质,假使这些酵质膨胀了,就会使生活产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工作勤奋得到老板的赏识,并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理。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他邀请这位也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结束后,几个盘子都被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这时,那个青年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

第二天,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席间,外商轻声问他,你受过什么教育?他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在一旁的外商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端起酒杯激动地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

因将吃剩下的两个小笼包带走这样极其平凡的小事感动了外商,使外商顺利地与他签订了合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事的威力。

有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极普通的中专学校读书,成绩也很一般。她得知妈妈患了不治之症后,想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打算利用暑假这两个月的时间挣一点钱。她到一家公司去应聘,韩国经理看了她的履历,没有表情地拒绝了。女孩只好默默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准备站起来时,觉得手被扎了一下,她低头看了看手掌,上面渗出了一颗红红的小血珠,原来是椅子上有一颗钉子露出了头。她见桌子上有一条石镇纸,于是拿来用它将钉子敲平,然后转身离去。几分钟后,韩国经理派人将她追了回来,告诉她已经被聘用了。

一个在爱中长大的人,他最好的回报也是爱。当爱促使一个人去做他很难做到的事情时,这足以证明爱的力量!那个女孩在细节上征服了经理,一个能在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上对别人体贴和关心的人,她所受到的爱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呢?一次只做一件事

人生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我们需要的是一件件地把它完成。每做完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尝到征服的快乐,这也会促使着我们步入其他征服领域。所以,我们会越来越辛苦,越来越忙碌,但当触碰的领域越来越多时,我们会发现,现在的激情不再如开始那般执着。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繁华的大都市纽约,来往的人流每天都可以以人潮汹涌来形容,在纽约车站更是这样,世界上最紧张的地方恐怕要数那个只有10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问事处了。在那里,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非常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因此,对于问事处的人来说,他们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可令人诧异的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一副文文弱弱的样子,倒是显得有些自然轻松,神态镇定自若。

他对面的一位旅客,全身已被汗水湿透,脸上充满焦虑和不安的神色。这位问事处的先生倾斜着上身,几乎是竖着耳朵,以便听清她的声音。“夫人,你想要问什么?”他抬起头把目光锁定这位妇女,“你要去哪里呢?”这时有一位打扮时髦,提着皮箱,头戴昂贵帽子的男子,试图插个话。但这位服务人员丝毫不理会,就当他不存在似的,还是继续着和那位妇人的话题:“你要去哪里呢?夫人。”“春田。”“是位于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他根本不用看列车时刻表,直接说:“那趟车在10分钟之内,第15号站台出发。你根本不用着急,不用跑,时间还来得及。”“是15号站台吗?”“是的,夫人。”

女旅客刚走,这位先生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另一位旅客身上,即戴着昂贵帽子的那位。但这时,那位妇女又回头过来问这位服务员:“你刚才说的是15号站台吗?”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对她的提问不再作任何解释了。

有次一个人请教这位服务人员:“面对众多的人流,你是怎么样做到保持冷静的呢?”他这样回答:“我并不是在和公众打交道,只是在单纯地处理一位旅客的询问,处理完一位,再换下一位,在一天当中,我一次只能为一位旅客服务。”

他的话说得多么精彩,“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这和“一次只做一件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我们工作的时候,当一大堆事情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难免会有些手足无措。这时,只要保持在每一时刻,自己能够做的只能是一件事情,累积的事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散。

一次只做一件事,可以使我们浮躁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从而心无旁骛地把事情做好;如果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就好像掰玉米的猴子,掰一个扔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因此,我们做事的时候,需要把精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来,尽可能地清除掉一切产生压力或分散注意力的阻碍和想法,让全副精力集中在当前所做的事情之中。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常被一些想不到的事情所困扰,各种各样的冗余信息会不遗余力地强加进我们的耳朵里,这时,我们可以尝试着培养一些工作兴趣,在快乐中工作,就会忘记一切浪费精力的干扰因素。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也并不是说不关注其他的事情,而是要稳扎稳打地完成任务。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有效地处理好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人生像一个沙漏,漏斗内虽然装了数不清的沙粒,但所有的沙粒都要一粒粒缓慢地通过细细的瓶颈,谁也不能让这些沙子一下子都快速地通过瓶颈。“一次只做一件事”是很多成功者的秘诀,方法在于他们知道如何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分配到最有价值的事情上。60分钟的力量

有一位名人曾经精辟地指出:“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么5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成功者都是善于运用时间的高手,他们懂得时间的巨大魔力,这能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年代,人们似乎每天都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很多念头都被打消了。但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用坚定的意志,坚持每天至少挤出一个小时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并因此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著名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个小时来研究蜂鸟。他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将自己对于蜂鸟的感悟记录成册。后来,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作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出作品。

休格·布莱克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每天都抽出一个小时浏览群书,包括政治、历史、哲学、诗歌等方面的书,数年如一日,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后来他成为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这时他已经是最高法院中知识最为渊博的人士之一。他的博学让美国人受益匪浅。

一位叫威尔德的美国人,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前半生奋斗了30年,成为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尽管生意上非常繁忙,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爱好: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画画。因为实在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为了保证一个小时的时间不受干扰,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睡眠时间。他每天5点前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但是他乐此不疲,甚至把顶楼改成了画室,多年来从不放过早上的一个小时。后来他的油画开始在画展上出现了,并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还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其中,有几幅画被人以高价买走。他用卖画所得的收入设立了奖学金,用来鼓励那些从事艺术创作的优秀学生。

有一位普通的电梯维修工,在他40岁的时候对物理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下班以后到吃晚饭前,他总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攻读物理学方面的书籍。随着对物理学的不断研究,在1948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计划。这种新型的加速器与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器相比,不仅造价上成本更低,功效上也更加强而有力。他把计划递交给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做实验,经过改进后,这台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7000万美元,电梯维修工也因此得到了10万美元的奖励,这比他10年的工资还要多,接下来他还被聘请到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工作。

有人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可是要每天挤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却并不容易,这需要有决心和恒心。更为关键的还在于如何设法得到这一个小时,并能有效地利用它。不要小看这一个小时的作用,如果能持之以恒,它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成就。

虽然每个人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通过合理的安排总会得到更多的时间。用这些节省出来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应该是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我们可以不计较付出这些时间得来的报酬,但是,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总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电话带来的轰动

在一般人的眼里,只有大事才会有轰动效应,小事永远不会让很多人在意的。其实不然,在为人处世方面,如果你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最重要的就是守信、细心。作为公司也同样如此,如果不注重这些小小的细节,也会因小小的失误而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那是在一天下午,日本东京奥达克余百货公司的售货员彬彬有礼地接待了一位来买唱机的美国女顾客,并为她挑了一台未启封的“索尼”牌唱机。但事后,售货员清理商品发现,原来他错将一个空心唱机货样卖给了那位女顾客。于是,立即向公司警卫做了报告。警卫四处寻找那位女顾客,但不见踪影。经理在接到报告后,觉得事关顾客利益和公司信誉,非同小可,马上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商讨。当时售货员只知道那位女顾客叫基泰丝,是一位美国记者,唯一的线索是她留下的一张“美国快递公司”的名片。据此仅有的线索,奥达克余公司公关部连夜开始了一连串近乎大海捞针的寻找。先是打电话,向东京各大宾馆查询,毫无结果。后来又打国际长途,向纽约的“美国快递公司”总部查询,深夜接到回话,得知基泰丝父母在美国的电话号码。接着通过基泰丝的父母,打听到她在东京的住址和电话号码。几个人忙了一夜,总共打了35个紧急电话。

第二天一早,奥达克余公司给基泰丝打了道歉电话。几十分钟后,奥达克余公司的副经理和提着大皮箱的公关人员,乘着一辆小轿车赶到基泰丝的住处。两人进了客厅,见到基泰丝就深深鞠躬,表示歉意。除了送来一台崭新的“索尼”唱机外,又加送一张唱片、一盒蛋糕和一套毛巾。接着副经理打开记事簿,宣读了怎样通宵达旦查询基泰丝的住址及电话号码,及时纠正这一失误的全部记录。

这时,基泰丝深受感动,她坦率地说买这台唱机是准备作为见面礼,送给东京外婆的。回到住所后,她打开唱机试用时发现没有装机心,根本不能用。当时,她火冒三丈,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立即写了一篇题为“笑脸背后的真面目”的批评稿,并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到奥达克余公司兴师问罪。没想到,奥达克余公司纠正失误如同救火,为了一台唱机,花费了这么多的精力。这些做法,使基泰丝深为敬佩,她撕掉了批评稿,重写了一篇题为“35次紧急电话”的特写稿。“35次紧急电话”稿件见报后,反响强烈,奥达克余公司因一心为顾客着想而声名鹊起。后来,这个故事被美国公共关系协会推荐为世界性公共关系的典型案例。

打一个电话是一件小事,但当你35个电话的时候,就会变成一件轰动的大事。所以说,成就一个人非凡人生的就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微笑能带来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能以真诚的微笑面对世人,人们就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感受到的是生活中的真美善。微笑具有很重要的力量和作用,我们要学会对别人施以真诚的微笑,利用它来调节我们自身,在我们得到一些快乐的基础上,也感染别人,让他们得到一些快乐,让它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微笑除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愉悦,还能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成功。

几年前,底特律的哥堡大厅举行了一场巨大的汽艇展览会,人们蜂拥而至,在展览会上人们可以选购各种船只,小到帆船,大到豪华游艇,都可以在这里买到。

在汽艇展览会期间,一家汽艇厂把即将到手的一宗巨大的生意放掉了,而另一家汽艇厂却用微笑把顾客挽留了下来。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来自中东某产油国的富翁,来到一艘展览的大船旁,对站在他面前的推销员说:“我想买艘汽船。”对于推销员来说,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那位推销员很周到地接待了富翁,只是他脸上冷冰冰的,没有一丝笑容。

这位富翁看着这位推销员那没有笑容的脸,里面似乎藏有什么心机,然后不动声色地走开了。

他继续参观,到了下一艘陈列的船前,这次他受到了一位年轻推销员的热情接待。这位推销员脸上始终挂满了欢迎的笑容,那微笑像太阳一样灿烂,使这位富翁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所以,他又一次说:“我想买艘汽船。”“没问题。”这位推销员脸上带着微笑答道,“我会为您介绍我们的产品。”

这位富翁马上交了定金,并且对这位推销员说:“我喜欢人们表现出一种他们非常喜欢我的样子,现在你已经用微笑给我表现出来了。在这场展览会上,你是唯一让我感到我是受欢迎的人。”

微笑虽然无声,但它代表着一种认可,一种接纳,它缩短了人们彼此之间的距离,能使人产生心灵上的相通。善于运用微笑的人能够很容易走入别人的心扉,接下来的步骤便可驾轻就熟了。

举世闻名的唐拉德·希尔顿,曾是控制美国经济的十大财阀之一。现实中他是一个喜欢微笑且总是面带微笑的人。如果他的员工里有人犯了错误,他常常单独把那些人叫到办公室,先安慰一番,然后微笑着告诉他们:“当年我在工作中犯过更大的错误,你这点错误算不得什么,凡是干工作的人,都难免会出错的。”然后,他再帮他们客观地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一同研究解决的办法。

正是由于希尔顿对下属的微笑,才使得公司上下充满了和谐的气氛,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从而使得希尔顿获得了经营管理中的两大法宝——团队精神和微笑服务。

当希尔顿的资产从几千美元奇迹般地增值到几千万美元时,他曾欣喜而自豪地把这一成就告诉了母亲。然而,母亲却淡然地说:“依我看,你跟从前根本没有什么两样……你必须把握更重要的东西,即除了对顾客诚实之外,还要使每位在希尔顿旅馆住过的人都愿意下次再来。如果你能想出一种简单、容易、不花本钱且行之久远的办法去吸引顾客,这样你的旅馆才有前途。”

为了找到一种具备“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行之久远”四大条件的办法,希尔顿通过逛商店、旅店的方法,以自己作为一个顾客的亲身感受,终于得到了答案——微笑服务。希尔顿要求每个员工不论如何辛苦,都要对顾客投以微笑。他经常提醒职工:“万万不可把我们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旅馆本身遭受的困难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客的阳光。”哪怕是经济危机,希尔顿旅馆也没有改变坚持微笑服务的原则。结果,经济萧条刚过,希尔顿旅馆就率先进入新的繁荣时期,跨入黄金时代。没有任何借口

美国有一所享誉全球的军校:西点军校。西点的正式校名叫作“美军陆军军官学校”。该校始建于1802年。

在西点军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其中,“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多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念,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没有任何借口”已经成为西点军校的精神之源。进入20世纪之后,这一口号被西点人不断发扬光大,并且赋予新的内涵。秉承这一理念,无数西点毕业生在各个领域创造出了非凡的成就。美国许多著名大公司中,跃居高位的领导,很多都出身西点。而在20世纪变化如此强烈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西点仍然像从前一样,为美国军队和社会提供最优秀的人才,无论是在当今美国的海军、空军、陆军,还是在像杜邦、通用、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都有西点人的身影,甚至是最高的领导者。

资料显示,建校以来,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3位总统、5位五星上将、3700名将军以及无数精英人才。在商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世界500强里,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2000多名、总经理5000多名!“没有任何借口”!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彻底、完美的执行能力。在现代组织中,最缺少的正是那种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的人。然而,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在那些没有作为的人的耳畔窃窃私语,告诉他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披上了“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等外纱,冠冕而又堂皇。

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领导没有全力支持”等借口……

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工作,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可找,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方式。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神器”。现实中,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貌似合理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寻找借口唯一的好处,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这样的人,在组织中不会成为称职的员工,更不是领导信任和准备提拔的员工,在社会上也不是可信赖和尊重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失败者。

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人生中,很少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我们拒绝了借口,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时,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难关,也没有不可突破的困境,更没有创造不出的业绩!卓越的人拒绝掉的是来自内心的借口,得到的却是大的作为。小事决定命运

成大事的人和不能成大事的人之间的差别,往往就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并且正是因为这些细小的事情,决定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命运。

下面就来看一个青年人是如何得益于细节的:一天,一个年老的妇女刚走出家门就遇到了倾盆大雨,行人们纷纷进入就近的店铺躲雨。她也蹒跚地走进一家百货商店避雨。因为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看上去略显狼狈,再加上简朴的装束,几乎所有的售货员都有些心不在焉,对她视而不见。

这时,一个年轻人诚恳地走过来对她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妇人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老妇人随即心神不宁起来,因为她觉得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借用人家的屋檐躲雨,似乎不近情理。于是,她开始在百货店里转起来,希望可以买个头发上的小饰物来为自己找个心安理得的理由。

正当她犹豫徘徊时,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那个年轻人道谢,并向他要了张名片,就颤巍巍地走出了商店。

之后,这家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将这位年轻人派往苏格兰收取一份装潢整个城堡的订单,并让他承包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订单。詹姆斯惊喜不已,却不知道这个给了他巨大利润的人是谁。

后来,他方才知道,这封信的主人正是那天在商店避雨的老妇人,而这位老妇人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詹姆斯马上把这位给老妇人搬椅子的年轻人菲利推荐到公司董事会上。毫无疑问,当菲利打包行李飞往苏格兰时,他已经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

不久,菲利就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富可敌国的重量级人物。

年轻的菲利仅用了一把椅子,就轻易地与“钢铁大王”卡内基攀上关系,从此走上了让人梦寐以求的成功之路。有谁能说这不是细节开出的结果呢?

同样的小事情,有心的人做出大学问,不动脑子的人只会来回跑腿。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就是你做事情结果的反应,像一面镜子一样准确无误,你如何做的,它就如何反射回来。

有位商人赚了一大笔钱,正骑着马行驶在归家的途中。离家不远了,这时仆人发现马右后腿的蹄铁上掉了颗钉子。“管它呢,反正只有六个小时的路程了。”商人一边说,一边赶着马向前跑。

中途休息的时候,仆人又一次报告商人:“马右后腿的蹄铁已经掉了,是不是给它重新安一个呢?”“算了吧。”商人回答,“我们现在正赶时间呢。反正只剩三个小时的路程了,马应该能挺过来的。”

走了没多久,马开始一拐一拐的,慢慢地,马掌浸出了血水,它终于一跤跌了下去,折断了腿骨。

商人只好下马和仆人背上背包步行回家。等他们气喘吁吁地快到家里时,已经深夜了,因为天黑看不见路,商人和仆人一不小心摔死在家门口的悬崖下。

事实上就是这样,小事决定命运。小的错误或过失如果不及时改正,就会逐渐酿成无法弥补的大错。所以说,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往往会取决于他对小事的关注。第二章最不在意的 往往是最致命的

人生的成功,往往就是在于重视细节。因为导致失败的常常是那些不经意的细节因素,它们成了人生的气门,失败之神常常从此而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人生中的很多细节万万不可忽视,否则就有可能因此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小错常能铸成大错

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成功者从来不会因为错误小就放过错误,而失败者往往把小错不当成是错。很多人对一些小错误也不愿深究,听之任之。他们认为:如果我所犯的错误性质十分严重,我一定会承认的;如果是芝麻大的一点小错,还那么认真地计较,难免有点小题大做,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如果你也是这样看待错误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派出的救援船到达出事地点时,“环大西洋”号海轮已经消失了,21名船员不见了,海面上只有一个救生电台有节奏地发着求救的摩氏码。救援人员看着平静的大海发呆,谁也想不明白在这个海况极好的地方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才会导致这条最先进的船沉没。这时有人发现电台下面绑着一个密封的瓶子,打开瓶子,里面有一张纸条,用21种笔迹这样写着:

一水汤姆:3月21日,我在奥克兰港私自买了一个台灯,想给妻子写信时照明用。

二副瑟曼:我看见汤姆拿着台灯回船,说了句:“这小台灯底座轻,船在摇晃时别让它倒下来”,但没有干涉。

三副帕蒂:3月21日下午船离港,我发现救生筏施放器有问题,就将救生筏绑在架子上。

二水戴维斯:离岗检查时,发现水手区的闭门器损坏,用铁丝将门绑牢。

二管轮安特尔:我检查消防设施时,发现水手区的消防栓锈蚀,心想还有几天就到码头了,到时候再换。

船长麦特:起航时,工作繁忙,没有看甲板部和轮机部的安全检查报告。

机匠丹尼尔:3月23日上午,汤姆和苏勒的房间消防探头连续报警。我和瓦尔特进去后,未发现火苗,判定探头误报警,拆掉交给惠特曼,要求换新的。

机匠瓦尔特:我就是瓦尔特。

大管轮惠特曼:我说正忙着,等一会儿拿给你们。

服务生斯科尼:3月23日13点,到汤姆房间找他,他不在,坐了一会儿,随手开了他的台灯。

大副克姆普:3月23日13点半,带着苏勒和罗伯特进行安全巡视,没有进汤姆和苏勒的房间,说了句:“你们的房间自己进去看看”。

一水苏勒:我笑了笑,也没有进房间,跟在克姆普后面。

一水罗伯特:我也没有进房间,跟在苏勒后面。

机电长科恩:3月23日14点,我发现跳闸了。因为以前也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没多想,就将闸合上,没有查明原因。

三管轮马辛:闻到空气不好,先打电话到厨房,证明没有问题后,又让机舱打开通风阀。

大厨史若:我接马辛电话时,开玩笑说,我们在这里会有什么问题?你还不来帮我们做饭?然后问乌苏拉:“我们这里都安全吗?”

二厨乌苏拉:我也感觉空气不好,但觉得我们这里很安全,就继续做饭。

机匠努波:我接到马辛电话后,打开通风阀。

管事戴思蒙:14点半,我召集所有不在岗位的人到厨房帮忙做饭,晚上会餐。

医生英里斯:我没有巡诊。

电工荷尔因:晚上我值班时跑进了餐厅。

最后是船长麦特写的话:19点半发现火灾时,汤姆和苏勒的房间已经烧穿,一切糟糕透了,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火情,而且火越烧越大,直到整条船上都是火。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错误,但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

看完这张绝笔纸条,救援人员谁也没说话,海面上死一样的寂静,大家仿佛清晰地看到了整个事故的过程。

现实中的失败,常常不是因为“十恶不赦”的错误引起的,反而是那些一个个不足挂齿的“小错误”积累而成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将超乎人们的想象。”排除掉一些偶发的重大事故与损失,存在于日常中的马虎轻率,更是不胜枚举。

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承认错误,勇担责任应从小错开始。假如你总是无视小错,而不去关注它、改正它,那么,失败必然会在离你不远的地方等着你。不要忽略常识

对我们的目标要坚持不懈,但是当你发现自己的选择有偏差时,就要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走向有希望的道路。在其中,容易被忽略的常识往往能发挥重要作用。

俗话说得好:“才华虽然可以冲锋陷阵,但总不及机智能够统领三军。”才华是一种能力,但如果没有机智和常识的引领,就找不到才华发挥的舞台。才华走错了方向,就只能付诸东流了。

牛顿早年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在另一个领域将才华发挥到极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里我们强调的是,要处理好书本知识与常识的关系,不要重理论而轻实践。很多人因为缺乏机智与常识,竟然连在社会上立足谋生都比较困难。

不久前,在澳大利亚的一个牧场中,人们看到有三个大学生在那里打工。这三个人中,一个来自剑桥,一个来自牛津,还有一个是德国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人们都非常惊异:这家农场主居然让名牌大学的学生来看管家畜,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要做领导众人的领袖,而现在却在这里“领导”羊群。牧场主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个大老粗,对什么书本、理论一窍不通,却知道怎样饲养牛羊。他雇用的这些学生,虽然满腹经纶,能说好几门外语,可以讨论深奥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理论,可是,要说挣钱却不能和一个大老粗相比。他整天谈论的只是他的牛羊、他的牧场,眼界十分狭隘,但他却能够赚大钱,而那些大学生却连谋生都很困难。尽管他们所在的大学极负盛名,他们学习的知识领域涵盖丰富,但实际上,理论不能搭配上实践,就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我们对书本不应该寄予过高的期望。培根曾经说:“读书的目的不在它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够获得的处世智慧。”曾经有一个法国大学者,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他被自己的才华淹没了”。接受的教育太多,对实践经验一无所知,实际是降低了一个人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让他变得弱不禁风。书本教育往往使一个人发展出过分的批判能力和自我意识,甚至使他变得过于谨慎和缺乏自信,而这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种种艰苦劳作来说,就显得态度太文雅、外表太奢华、教育太精致了,不能用在日常的生活方面。

书本和学校教育确实可以使人增长知识,但是如果只是埋头在书堆里,缺乏人情世故常识,在一个残酷竞争的社会里,往往不能立足社会。时代的弄潮儿并不是那些满腹经纶却不通世故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学以致用的人。有种策略叫低头

锋芒毕露,化气为芒,只是生命的外在形式。生命的另一面,即生命接近本质的一面,应当博大精深、包容谦和。锋芒毕露,是处世生存及成就大业的大忌。森森寒光的锐器会使人感到惊颤和威慑,一个人锋芒太露,就会丧失掉一些机会和朋友,拉长成功的距离。往往当他明白这个道理时,已经时过境迁,悔之晚矣。

汉代贾谊,以诵诗通经闻名于郡中。吴廷尉当时是河南太守,听说贾谊的名望,就把他招到门下,非常器重他。汉文帝登基之后,听说河南太守政绩是天下第一,而且这个人还与李斯是同乡,曾跟随李斯学习过,于是征召他为廷尉。吴廷尉于是向汉文帝进言说贾谊很年轻,颇通诸子百家之术,于是文帝召他为博士。

这一年贾谊才二十出头,非常年轻。在诏会上,很多老先生不能答出来的问题,贾谊都能一一作答。诸生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汉文帝也很高兴,便越级提拔他,一年之内就让他当上了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已久,正是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帝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33岁。

贾谊少年得志,才情布于天下。然而,最终落得个被谪外地,英年早逝的下场。贾谊以强者的姿态出世,最后却以弱者的命运自绝。其悲剧就在于,贾谊终究没能悟到:社会是为强者设计的,但人性从本质上则是向着弱者,远离强者的。锋芒毕露,无异于把自己展露在刀光剑影之下。“弱为强所制,不在形巨细”,亦告诉人们“锋芒”的道理,不过这种锋芒已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具有个性的威力。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博大精深,如果一个人领悟了虚怀若谷的道理,那么他将受益无穷。

当你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浑然溟濛的自然宇宙时,你难道不能感到自身的渺小及生命的短暂吗?你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豪杰都是因为锋芒毕露而导致最终的万般不幸啊!尖酸刻薄者命比心苦

尖酸刻薄的人对世俗人生的富美丰足,往往表现出无知的态势。这伤害的不仅是他人的尊严,也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使自己沦为庸俗之人。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做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事物的评判,也会是众说纷纭。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在发难和指责之前,最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增广贤文》中关于尖酸刻薄这一点,有许多金玉良言。例如,“伤人一语,痛如刀割”“说话人短,记话人长”等。

杨恽是西汉人。他父亲杨敞在昭帝时官至丞相,娶司马迁的女儿为妻。杨恽是杨敞的次子。他素有才干,好结交儒生与豪杰,在朝廷中很有名望,宣帝任他为郎官。大司马霍禹谋反,杨恽事先得到消息,上报皇帝。后来他因这件事被封为平通侯,提拔为中郎将,后来再提拔为光禄勋。但杨恽有一样不好,就是有点尖酸刻薄。他居功恃才,加上心胸狭窄,喜欢揭发别人的过失,因此种下了祸胎。

宫中有尧、舜、桀、纣的画像,杨恽指着桀、纣的画像对人说:“当今天子经过此地时,要是能把他们的过错一一指明,就知道怎样做天子了。”这话便说得颇有点尖酸刻薄了。

廷尉于定国查明属实后,便奏请逮捕治罪。宣帝念杨恽有功,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