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之道(全球首次授权中文版,永不过时的截拳道理论经典,深度揭示《李小龙技击法》的精神内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6 15:01:15

点击下载

作者:李小龙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截拳道之道(全球首次授权中文版,永不过时的截拳道理论经典,深度揭示《李小龙技击法》的精神内核。)

截拳道之道(全球首次授权中文版,永不过时的截拳道理论经典,深度揭示《李小龙技击法》的精神内核。)试读:

《截拳道之道》成书因由

出版《截拳道之道》是琳达女士(Linda Lee)的主意。她丈夫去世后,她就像是李小龙遗下的丰硕手稿和武术(截拳道)等重要资料的看管人。李小龙生前一直在努力撰写一本关于截拳道的专书,可是为了出版与否而多番挣扎。他担心这书会变成类似各式各样的“圣经”而被定型,成为刻在石板上的东西,甚至教条真理,最后束缚了而不是解放了读者们。

可是当李小龙去世后,琳达有点不太确定应该做些什么,作为对丈夫毕生贡献的纪念是最好的,后来她决定要与全世界分享这份礼物。她联络《黑带》杂志,一份与她丈夫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杂志,并请求他们协助出版这本书。他们当然同意!《黑带》方面委派吉尔·约翰逊(Gil Johnson)统筹该项计划,而他的确显出了无比的热忱和专注。他接手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精挑细选数以百计的手稿和笔记,试图把它们整合成一种有凝聚力和有组织的结构。琳达与他在整个编辑过程中都紧密合作,以确保它坚守她的原意,一定“不会”变成一本教学手册,而是表现出李小龙多角度的面貌:演员、有灵性的人、哲学家、精湛武术家、体格健壮的人、具有身心和情感的人。

本书选择以这种格式表达,以确保不会被误认为是本手册,虽然有些人多年来偶尔会以这种方式使用 《截拳道之道》 ,但在一般情况下,这本书被认为不只是一本教学训练专书。它已经影响了几代武术家和非武术习者,协助他们追求更深层次的自我实现之路。

这本书彻头彻尾都是出自李小龙手笔。书内没有加插示范照片是有其用意的。书中每页的内容都是直接来自他本人。这是匠心独运的巨著,我们衷心感激吉尔的辛勤劳作,感谢琳达与全世界分享她丈夫的智慧和精湛的武艺。

1975年原版序一

我丈夫李小龙主要视自己为武术家,其次才是演员。从他13岁起,为了自卫防身,开始学习咏春拳。19年来,他把所得的知识转化成为一种科学、艺术、哲理和人生之道。他通过不断的锻炼和训练身体,通过阅读与反省培育其心智,一直不断记录自己的感悟与意念。本书每一页的内容都代表他毕生的心血。

在李小龙一生无止境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表达之中,他从未尝中止过探索、分析与修正其所学之一切。他主要的资料来源是其私人的图书室,藏书超过2,000册,题材包括各式各样的身体锻炼、各类武术、搏击技术、自卫术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资料。

1970年,李小龙的背部受了重伤。医生嘱咐他停止练武,并要乖乖卧床治理背伤。这段时间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难熬与最沮丧的时刻了,他平躺在床上足足有6个月之久,可是他的脑子一刻也闲不下来──结果就写成了这本书。这本著作大都是那时所写的,但也有些零散的笔记,是较早或稍后时候所记录下来的。从李小龙个人的读书笔记中,可发觉他特别对Edwin L. Haislet、Julio Martinez Castello、Hugo和James Castello,及Roger Crosnier①的著作感兴趣,李小龙不少的理论均直接受到这些作家的影响。

李小龙决定1971年完成这本书,但他的电影工作使他无法脱稿。同时,他亦为这本书的出版可能被人误用而感到踌躇。他不想这本书成为《如何练成》或《轻松习武十堂课》之类的书。他只希望这本书能作为一个思想的方法,作为一种指引,而绝非一套牢不可破的教导。倘若你能以这种观点来读这本书的话,你将会发觉它颇有可读之处。也许你会产生一大堆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要由你亲自来解答。当你阅毕整本书,相信你会更加了解李小龙,同时希望你也能因此更加了解你自己。

现在,敞开你的心扉,阅读,理解,体会。一旦你到了某种理解程度,不妨把这本书抛开。你将会发觉这本书是用来清除纷扰思想之最佳读本。琳达·李(Linda Lee)

①以上所列诸位,分别着有拳击和西洋击剑专书。—译者注

1975年原版序二

在超凡的人手中,即使是简单的事他亦能化腐朽为神奇,尤其是李小龙在搏击时动作的美妙与和谐更是如此。几个月的背伤使他无法动弹,于是他提起笔杆,写下如他所言,也如他所作的——直接而真诚的文字。

正如聆听音乐作品般,能够了解乐曲的内在元素,可增加声音的独特性。为了这个原因,琳达·李与我便毫不吝啬地将李小龙的书介绍给读者,并在此提供个人见解,以解释一下这本书的诞生。

其实,《截拳道之道》早在李小龙出生之前便已经开始了。他入门所学的传统咏春拳在当时已有400年历史。他所拥有的2,000余册藏书,以及他所读过无数的书籍,更是数以千计前贤的发现成果。本书并没有什么新颖的事物,也没有任何秘技。李小龙常说:“这没有什么特别的。”是的,的确如此。

李小龙超乎常人的一点是,他深深地了解他自己,也了解他自己的能力,以正确地选择一些适合他的事物,并善加运用,融会于其言行中。他以孔子、斯宾诺莎(Spinoza)、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与其他哲人的思想,构成他的概念,而且凭借这些,开始为他的武道撰写本书。

可惜,这本书在他去世时只完成了一部分,在他的原稿中有七大册,但完全写满的却只有一册。在主要的部分里,常有无数的空白稿纸上面只写了个简单的标题。有时,他也会写些自省的话,自己提出疑难来质问自己。最常见的是,他向无形的学生──读者提出问题。在他书写得快捷的时候,往往牺牲了文法上的规范,但在他从容下笔时,他却是条理分明的。

在他的原稿中,有些资料往往是极有条理,而且是井然有序地写下来的。而其他的部分,则是在他突然有灵感,或是思想还未成熟时,迅速记录下来的。这些皆可散见于他的原稿中。除了这七大册装订好的原稿外,李小龙在发展截拳道的过程中,还留下了大量笔记,并将之收藏在书堆中和抽屉里。其中许多已经不合时宜,但也有部分是较近期的,且仍有极高之价值。

得到李小龙遗孀琳达·李的帮助,我将所有的资料收集、细看和分门别类,做了极完备的索引。然后,我尝试抽出他零散的意念,有凝聚力地汇集在一起。本书大多数的原稿均未曾被改动过,而其中的插画和草图皆出自李小龙之手笔。

然而,这本书如果没有李小龙的助教伊鲁山度(Danny Inosanto)的耐心校阅,和他资深弟子的帮助,是绝对无法完成的。他们正是过去八年来为我提供训练的人,把它放在地板上,并以他们的知识,把理论转化为动作。如今,我不仅作为这本书的编辑,也是以一个武术家的身份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

必须一提,这本《截拳道之道》尚未最终完成。李小龙的武艺是每天都在变化的。举个例子,在“攻击五法”一节中,最初李小龙曾写了“封手”一个类别,但后来他又觉得不妥,因为“封固”也能同样施用于对手的脚、臂,甚至头部。由此可见,对任何概念冠上“标签”,都会带来限制。《截拳道之道》事实上是永无止境的。这本书也只能作为读者的一个开端。它是无形、没有层级的——虽然训练有素的武术家可能觉得很容易阅读。也许书中每一个论点都可能存在例外,因为没有一本书可以描述搏击的全貌。这本书只能概略地介绍李小龙的研究方向。在书中有些部分并未作更深入的探讨,也有一些基本或复杂的问题,要留待读者自行探索解答。同样的,一些绘图并未作出解释,或只提供一些模糊的印象,但若其引发了问题、激发了你的灵感,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但愿这本书不仅成为所有武术家的意念源头,更盼能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不过,无可避免和遗憾的是,这本书也会对那些假借李小龙名声,“攀龙附凤”的所谓“截拳道武馆”主持人造成极大的不安。要当心这些武馆!如果这些教练错过了这本书的最后、最重要的方向,他们可能并未真正理解这本书。

即使是这本书的编排也绝不具任何意义。也许在速度与劲道,准确性与腿击、拳打与距离之间并无真正的界限,搏击的各项因素都是互为影响的。而这本书的编排完全是为了方便阅读──切勿过于执著。你阅读时可以拿起铅笔,在你发现各部分内容的关联时写下注释。你会发觉,截拳道并没有任何明确的界线或界限,除非你划地自限。吉尔伯特·L·约翰逊(Gilbert L. Johnson)

灵魂终极自由 Into a soul absolutely free

远离情感念头 From thoughts and emotion,

猛虎空隙难觅 Even the tiger finds no room

施展利爪猛击 To insert its fierce claws.

一缕轻风来临 One and the same breeze passes

越过山峰松林 Over the pines on the mountain

吹过深谷橡树 And the oak trees in the valley;

缘何音韵悬殊 And why do they give different notes?

无思复无挂虑 No thinking, no reflecting,

为完美之虚空 Perfect emptiness;

然而有物在动 Yet therein something moves,

皆随无为之道 Following its own course.

目所能及 The eye see it,

手莫能得 But no hands can take hold of it -

水中皎月 The moon in the stream.

云彩与雾霾 Clouds and mists,

恒久常幻变 They are midair transformations;

乾坤永照耀 Above them eternally shine the sun and the moon.

胜利属于那位 Victory is for the one,

早在格斗之前 Even before the combat,

已经浑然忘我 Who has no thought of himself,

顺太初无心者 Abiding第一章清空你的思绪动如水,静如镜,反应如回响。1.1 论禅

·从武术中获得启发,是指要破除一切令“真知灼见”与“真实人生”迷蒙不清的障碍。同时,亦含有无穷的扩展。事实上,重点不是要把片面的发展融入于整体,而是整体处理及统一片面。

·超越因果业力之道,全在于心灵与意志的适当运用。所有生命的同一性都是一个真理,只有在那命中注定从整体分开、隔离自我的错误观念被彻底消灭时,它才能被充分理解。

·虚空正是处于彼此之间。而虚空是无所不包,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的或与之相反的。这个活生生的虚空是一切形式的源头。谁认清了虚空,便会被生命、能力及众生的爱所充满。

·成为一具木制的玩偶:它没有自我,亦没有思想,它不贪婪也不粘连。让身体及四肢按照它们受过的训练而运作吧。“自我意识是对一切适当身体行动的最大阻碍。”

·假如你无所执著,外界之事物就会自己显露。动如水,静如镜,反应如回响。

·“虚空”是无法被定义的,正如至柔之物无法被折断一样。

·我在动,亦可谓全然未动。我恰似浪涛下的明月,永远颠簸、摇移不止。这不是“我正在做这件事”,而是在一种内心深处的自觉:“有什么事通过我而发生了”或“有什么东西在为我做这件事”。自我意识是对一切适当身体行动的最大阻碍。

·心灵的局限意味着它凝固。当需要时它不再自由流动,它已不再是心灵中的真如。

·“固定不动”是指能量集中在一个特定焦点上,而不是分散在零散的活动中,一如轮子之中轴。

·重点在于做事之过程而非其结果。没有行动者只有行动本身,没有经验者只有经验本身。

·不以个人偏好与欲求,不着色彩地观察事物,就是在观察事物的纯朴简约本性。

·当自我意识虚空时,艺术便能达至其巅峰境界。当一个人不在意自己正在建构或即将建构的印象时,则必可发现自由。

·完美的道路只对那些挑挑拣拣的人才是困难重重。无所好亦无所恶,如此心方可澄明。一发之差犹如天壤之别。假如你想让真理澄明于面前,就不要表示支持或反对,正与反的交战是心灵最大的弊病。

·智慧并非指如何尝试将好的由坏的中夺过来,而是学习着如何“驾驭”两者,一如软木飘荡在浪涛的波峰与波谷。

·让自己与弊病同行、同在、同伴——此乃消除弊病之法。

·只是行为的本身,而不牵涉其任何事物的论断,方可谓之“禅”。“这里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我所做的只是对症下药。”

·在佛教中,并无可努力之处,唯有平凡而了无特别之处。用自己的膳,做自己的法事,挑自己的水,累了,倒头便睡。无知者会取笑我,但智者却会明白我。

·并不为自己创立什么。一闪而过犹如从未存在,犹如纯洁的寂静,得者,实失之。不要先于人前,一直跟着他们。

·切勿逃跑,学会放手。毋庸寻寻觅觅,自会与他不期而遇。

·不思不想犹如思前想后,观照技巧犹如视若无睹。

·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导法,我所做的只是对症下药。佛家八正道

这八项要求通过纠正错误的价值观,提出对生命意义的真知灼见,以消除痛苦,总结如下:

1. 正见(了解):你必须明辨是非。

2. 正思维(志向):决心纠正。

3. 正语:说话要有助纠正。

4. 正业:你必须采取行动。

5. 正命:你的谋生之道不得与你的治疗发生抵触。

6. 正精进:欲治己之恶,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不能停止。

7. 正念(心念之控制):你必须持续地感受与思考。

8. 正定(禅定):学习如何注视心灵深处。1.2 灵魂之艺术

·艺术的目的是将内在的想象力,投射于世界之中,以描述人类最深处的心灵与经验的唯美创造。艺术是使这些经验能在理想世界的完整架构中,变得可理解及获广泛接受的途径。

·艺术吐露了内在心灵,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并为人提供一个他们与虚空之间关系的形态,当中包含了绝对的性质。

·艺术是生活的表达,超越时空。我们必须使自己的灵魂,通过艺术赋予自然界或世界一种新的形式和意义。

·艺术家之表现使其灵魂更为明晰,所受的教育及其“沉着”更易表现出来。在每一个举动的背后,均可使其灵魂之旋律变为可见。否则,他的举动是空泛的,空泛的举动就像是空泛的言词般了无意义。“自然之艺术”是艺术家内在的艺术发展过程;其含义是“灵魂之艺术”。

·从你的根源消除“暧昧不明”的思想和功能。

·艺术从来都不是装饰品、点缀品;相反,它是启蒙的工艺。换句话说,艺术是获得自由的技术。

·艺术需要对技术的完全掌握,通过灵魂深处的反思来发展。

·“自然之艺术”是艺术家内在的艺术发展过程;其含义是“灵魂之艺术”。所有不同工具的活动,都是迈向绝对灵魂的美学世界。

·艺术创作是个性的坦然开展,它本来是植根于虚空的,其作用是深入灵魂的个人层面。

·自然的艺术是灵魂平和的艺术,像深湖上的月光倒影。艺术家之终极目的是善加运用日常的活动,以成为生活的大师,并抓紧生活的艺术。要成为各种艺术之大师,必先要成为生活的大师,因为灵魂可创造一切。

·一名弟子在自称大师之前,必须抛却一切暧昧不明的主张。

·艺术是人类生命趋向绝对及本质之路。艺术之目的并非一面倒地升华自己的精神、灵魂与意识,而是开启人所有的能力——思想、感觉与意志,达至自然界的生命韵律。所以无声之声将被听到,并把自我带进和谐之中。

·因此,艺术家的精湛技巧,并不意味着艺术上的完美。它仍然是一个持续的媒介或一些干预心灵发展的反射,这完美不能在外形和形式上被发现,但必须从人类的灵魂散发。

·艺术活动并非完全在艺术的本身,它渗透到更深层次的世界中,所有的艺术形式(事物的内在经验)共同流动起来,其中灵魂之和谐和宇宙虚空,有其现实的结果。

·这是艺术的过程,因此那是现实,而现实就是真理。真理之路(并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要看整体——克里希那穆提)“教晓他人技艺容易,可是教导他人态度困难。”

1. 真理的追求

2. 真理的觉察(及其存在)

3. 真理的感知(其本质与方向——如对动作之感知)

4. 真理的理解

5. 真理的体验

6. 真理的掌握

7. 忘却真理

8. 忘却真理的载体

9. 回溯真理之本源

10. 无所依附1.3 截拳道

·人们为了安全感,将无限的生活变得了无生气,是一种被选取模式的限制。欲了解截拳道,一个人必须舍弃所有概念、模式与派别;其实,他甚至应该扔掉那些关于什么是或者不是理想截拳道的概念。你能否在不作判断的情况下观察状况?判断而对其命名,化成文字,便会产生恐惧。

·要单纯地去看见那状况确实很难——因为人的心灵非常复杂;教晓他人技艺容易,而教导他人态度困难。

·截拳道偏爱无形式,所以它也可以属于任何形式。截拳道无派无别,故亦可适用于任何派别。因此,截拳道能运用各门各法,不受任何限制;同样地,一切能达至目的之技巧或手段,均可为其所用。

·用“主宰意志”的意念迈向截拳道,忘却成败胜负,忘却骄傲与苦痛。让对手擦伤你的皮肤,而你狠狠击打他的肉体;让对手击打你的肉体,而你就令其骨折;让对手使你骨折,你要直接干掉他!不要想着安全逃逸,把你的生命豁出去!

·最大的谬误就是预先对结果妄加臆测;不应对成败得失有所在意。让一切自然发展下去,你的身体工具自会在适当的时机反击。

·截拳道教导我们一旦确定方向便要义无反顾,它对生死淡然处之。

·截拳道避免一切肤浅,穿透一切复杂,它直贯问题的核心,指出重点。

·截拳道并不虚张声势。它并不走迂回的路,而是直指目标。两点之间最短距离的直线,就是简洁。“截拳道避免一切肤浅,穿透一切复杂,它直贯问题的核心,指出重点。”

·截拳道之艺术就是使动作简单直接。它让人成为他自己,它是现实中的“本来面目”。因此,本来面目的意思是——有主要意义上的自由,不被依附、局限、偏见及复杂性所限制。

·截拳道是启蒙,是生活之道,是一种朝向意志与控制力的行动,虽然它应该用直观来启发。

·受过训练的弟子,在各方面均能主动而有活力。然而在实战中,他需要冷静、不受干扰,他必须在危急关头处之泰然。当他前进时,他的步法应该轻盈与平稳,其视线不会明显地停留在敌人的固定部位。他的行为与表现仍应与平常一致,没有任何不应出现在生死决斗中的行为。你与生俱来的武器,具有双重目的:1. 摧毁你面前的敌人——毁灭一切阻碍和平、正义与人性的

东西。2. 毁灭你自卫本能的冲动,摧毁任何干扰你心灵的事物。不是

伤害任何人,但要克服自己的贪婪、愤怒与愚昧。截拳道是朝向

自己的武术。

·拳击与腿击均是消除自我的工具。此等工具代表着直觉的力量或本能的直接性,而跟智力与复杂的自我不同,它并不自身分裂,阻碍其自由。此等工具一往直前,没有左右顾盼。

·因为人与生俱来的纯洁心灵与虚空心智,他的工具参与这些素质和扮演它们的角色,达到最大程度的自由。此等工具作为不可见的精神符号,保持心灵、身体、四肢处于最全面的活动状态。

·远离对事物刻板印象的技巧,作为本质,意指完整与自由。任何路线与动作皆是功能。

·不为任何依附所限是人类的自然天性。在正常情况下,思想不停地向前。过去、现在、将来的思想一如河水川流不息。

·无念作为学说是指,在思考的过程中不被思考左右,不被外物玷污,要在虚空的思考之中思考。

·真实的真如是思想的主旨,而思想是真实真如的功能。思考真如,如果以概念为它下定义,是在使它蒙污。

·使心灵清晰聚焦,并使其警觉,以便它可以立即感觉到这无处不在的真理。心灵必须从旧的习惯、偏见、限制性思维过程,甚至普通的思想本身中获得解放。

·刮走所有积存在你个体中的污垢,揭示它存在的本来面目,或其中的真如,或其中赤条条的特性,这相当于佛教理念中的虚空。1.4 有组织的绝望

·在武术的悠久历史中,盲从与模仿似乎是多数武术家、教练与学员的固有天性。其中部分原因是人类的倾向,部分则与各式各样派别的历史传统有关。所以,一位创新的、大师级的教练是罕有的,对“指路明灯”式教练的迫切需求在武术界回响着。

清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成为虚空以求整全。

·每一个门派的武者,总是声称自己的门派拥有唯一的真理,借此排斥其他派别。这些派别凭其片面之词理解“道”,剖开、隔离了刚与柔的和谐,他们发展出有节奏的形式作为其技巧的特定状态。

·大部分武术派别并不去面对实战的真如,反而累积一些“美观的糟粕”,这些东西会扭曲和束缚习武者,令他们偏离简洁且直接的实战。他们并没有直达武术的真正核心,而是教条地练习花拳绣腿(有组织的绝望)及矫揉造作的招式,以此模拟实战情况。这些武者与其说是“在”搏击,毋宁说是在“做”跟搏击“相关”的事情。

·更糟糕的是,超心灵力量和精神上这个及精神上那个的概念,被大量融入到武术中,直到习武的人渐渐进入神秘虚幻,乃至不可理解之境地为止。企图阻止及固定不断变化中的搏击动作,像对待尸体一样作出解剖和分析,都是徒劳无功的。

·“清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成为虚空以求整全。”

·当你静下来研究时,会发现实战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活生生”的。美观的糟粕(无能的招式)固化和制约了原本流畅的东西。当你认真正视时,会发现这些只不过是对系统化、多余的套路练习的盲从,或毫无用处的噱头罢了。

·当真实的感觉,如愤怒、恐惧产生时,一个派别武者还能以传统的形式和技巧来表达自己吗?还是只能听着自己的尖叫与呼号?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表达能力的人,还是一个被格式化的机械人?他是一个可以跟外在环境互动的整体,还是偏限于自己的派别模式中?他所选择的模式,是否在他与对手之间建立了一个屏障,阻碍了一种“整体”和“创新”的关系?

·很多派别的武者,非但不直接正视真相,反而坚持形式(理论),导致进一步固步自封,最终泥足深陷。

·他们并不是从真如中领会武术,因为他们被灌输的东西是被歪曲和扭曲的,训练必须符合事物真如的本质。

·成熟并不意味着成为概念的俘虏,而是实现我们的深层自我。

只有脱离了机械化训练的制约,才有简洁可言。人生是与整体相关的。

·一个头脑清晰、单纯的人并不选择,遇见什么就是什么。根据概念做出的行为明显是有选择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不自由的。相反,它会创造更大的阻力、更大的冲突。要去运用柔韧的意识。

·关系便是理解,它是自我剖白的过程。关系即是你发现自己的明镜——存在即是与之建立关系。

·如果在训练中设定模式,缺乏适应性与灵活性,那只是在为自己制造一个更好的牢笼罢了。真理是超脱于所有模式之外的。

·套路是无谓的重复,它能让人美观有序地逃避面对真实对手时的自我认识。

·积累是一种自我封闭的阻力,花拳绣腿更强化了这种阻力。

·传统的武术家只是常规、观念与传统的结合体。当他行动时,他是在以古老的一套演绎活生生的瞬间。

·“只有脱离了机械化训练的制约,才有简洁可言。人生是与整体相关的。”

·知识受时间的局限,但求知却能够持续不断。知识始于一个源头,由累积而来,由结论而来,而求知则是一种活动。

·那种画蛇添足的过程,只是在培植已经变得机械化的记忆而已。学习绝不是知识之积累,而是一种求知的活动,这是无始无终的。

·在武术训练中,必须有自由之感觉。一颗受制约的心灵绝非自由的心灵。制约把人限制于某一门派的桎梏之中。

·欲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你必须让昨日的一切死去。从“过去”之中,你可获得安全感,但从 “新事”之中,你可获得流动。

·要实践自由,你必须让你的心灵正视人生,人生是不受时空束缚的广阔活动,因为自由是超越意识领域的。你要注视,但切勿停止和诠释。如果你自称“我是自由的” ,那你只是活在过去的记忆中。欲了解和活在当下,昨日的一切都必须死去。

·从已知中获得解脱就是死亡,然后,你将复生。“正”和“反”两面在暗地里死去。当获得自由时,所做的自无所谓对与错之分。

欲自由自在地表达自我,你必须让昨日的一切死去。

·如果一个人不是在表达自我,他一定是不自由的。因此,他开始挣扎,而挣扎造成了规律化的套路。然后,他就用这些套路对事物做出反应,而忽略了这些事物的本来面目。

·拳手①必须能经常保持一心一意,心中只存一个目标——搏击,不能左顾右盼。无论在感情上、身体上或是智力上,他都必须去除阻碍其前进的障碍。

·一个人只有“超越”系统的约束,方能自由、完整地活动。一个态度认真、渴望追求真理的人,没有形式可言。他只是活在本来面目之中。

·如果你想了解武术中的真理,彻底洞悉任何敌人,你必须抛却招式或门派的观念、偏见、喜好和厌恶等。然后,你的心灵方可停止冲突,达至平和。在这种寂静中,你自可看见完整、新鲜的东西。

·假如任何派别教你一种搏击方法,你可能受限于那种搏击的方法,然而那并非实战。

·假如你遇到一个欠缺韵律的非常规攻击,而你仍想以平日所练之传统特定节奏来阻挡,你的防御与反击通常会缺乏灵活性与活力。

·假如你追随传统的模式,你所了解的只是常规、传统与不实在之物罢了——你并不了解自己。

·一个人如何能以局部的、零碎不全的形式回应一个整体?

·仅仅重复练习有韵律的、预设的动作,会剥夺搏击动作中之“活力”与“本来面目”——它的真实。

·招式的累积,是另一种变相的制约,它将变为束缚你的锚。它只朝向一个方向——那就是向下沉沦。

·招式会增加障碍,它只是对已选择动作的演练。它不会制造障碍,而是当动作一出现时就直接进入其中。不要指责也不要宽恕对手——无选择的觉知,会导致你与对手的和解。

·一旦受到片面的方法制约,一旦隔绝于封闭的模式,武者就会隔着一道阻力屏障面对敌人——他“使出”形式化的阻挡,聆听自己的叫喊,却对敌人实际所为视若无睹。

·我们是那些套路,我们是那些传统的阻挡和攻击。我们深受它们的制约。

假如你追随传统的模式,你所了解的只是常规、传统与不实在之物罢了——你并不了解自己。

·欲与对手相配合,需要直接觉察。当存在“这是唯一方法”态度的障碍时,就不能产生直接觉察。

·拥有整体是指能遵循“本来面目”,因为“本来面目”是不断流动和改变的。如果一个人锚定于某一特定观点,他将不再能紧随“本来面目”的快速变化。

·无论一个人对勾拳与摆拳有何见解,毫无异议的是,他必须学习对这两种攻击法的最佳防卫方式。事实上,几乎所有天生的拳手都使用此法。作为武术家,要在攻击手法上变化多端,他必须让手部能够从任何位置发拳。

·但在传统门派中,派系远比个人重要!传统武者以派别的模式活动。

·哪有一种方法或系统可以成功应付活生生的东西?对于静态、固定、死物,可以有一种方法、一条明确的路径,但对活生生的东西就不然。避免把现实简化为静止的东西,然后发明方法来达成它。

·真理是你与对手的关系;它不断地移动、改变、永不静止。

·真理无路可循。真理是活的,因此是不断改变的。真理并无休止之境,无形、无固定组织、无哲理可言。当你了解时,你就会明白,这活的东西也就是你自己。你不能通过静态的、人为拼凑的形式,通过形式化的活动,来表达和生活。

·传统的招式使你的创造力变得迟钝,制约并冻结你的自由感觉,你不再“是”,而只是麻木地“做”而已。

·正如金黄色的叶子,可如金币般哄骗哭泣的孩童一样,所谓的秘技,或矫揉造作的姿势,能抚慰无知的武者。

·这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而只是在办事时不带思虑的心态。切勿带有选择或排斥的心态。不带思虑的心灵即没有观念。

·接受、否认与确信只会阻碍理解。让你的心灵和他人的一起,这样你就能敏锐地理解。那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沟通。欲相互了解,必须做到无选择的觉察,而当中绝无比较与责难,且对继续展开讨论,没有任何同意或不同意的期待。最重要的是,切勿先从结论出发。

真理无路可循。真理是活的,因此是不断改变的。

·从派别一致性中理解自由。深入观察你平日所练习的,并解放自己。切勿责难或接受,只是观察便可。

·当你不再受到影响,当你从传统反应的制约中死去,你便会知道觉醒为何,而能看见焕然一新的事物。

·觉察是没有选择、没有要求、没有焦虑的。在这种心境下,会产生觉知。独立的觉知将可解决我们一切的难题。

·理解不只需要瞬间的觉知,还有连续不断的觉察和探索。

·要理解格斗,一个人必须以十分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去接触。

·理解是经由感觉产生的,时刻由关系的明镜反映出来。对自己的了解是经由关系产生,而非孤立。

·了解自己,就是研究自己与别人的互动。

·欲理解真实,你需要觉察、警醒及全然自由的心灵。

·心灵的努力反而会进一步禁锢心灵,因为努力意味着心灵朝向目标的挣扎,而一旦有了目标、目的、一个可见的终点,你便会为心灵设限。

·今夜我看到了焕然一新的事物,而这事物的新为我的心灵所体验,但明日我若想重温这种感觉,再感受其中乐趣,这种体验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描述从来不真实。唯有在当下可见的真理才是真实的,因为真理没有明天。

·当我们深入研究难题时,必会发觉真理之所在。难题从来没有与答案分离。难题就是答案——理解难题有助于解决难题。

·以无分别的心觉察,观照本来面目。

·真实的真如乃无偏颇的思想,是无法通过概念和观念来领悟的。

·思考并不自由——所有的思想都是片面的,永远也不可能变得完整。思想只是记忆的反应,而记忆通常都是片面的,因为记忆只是经验的结果。因此,思想只是受经验制约的心灵反应而已。

·认识你心灵的空与静。让自己处于虚空之中,以无形或无式来应付敌人。

了解自己,就是研究自己与别人的互动。

·心灵原本是没有活动的;那方法一直是没有概念的。

·洞见是了解一个人的天性不是被创造出来的。

·当一个人不受身外物干扰而得到解放,将会获得平静与安宁。变得安宁,是指没有任何对真如的错觉与妄念。

·这里没有概念,只有真如——本来面目。真如并不移动,但是其运动与功能是取之不竭的。

·冥想指意识到人本性中的冷静。当然,冥想不可能成为集中定力的方法,因为思考之最高境界乃是否定。否定是一种状态,无所谓正负。否定是全然虚空的状态。

·集中是一种排斥的形式,哪里有排斥,哪里就存在排他的思想者。就是那个思想者、那个排斥者、那个集中的人制造了矛盾,因为他在分心处创造了一个中心。

·这里有一种没有行动者的行为状态,有一种没有经验者的经验状态。这是一种被传统糟粕限制、使人困乏的状态。

·传统的集中,是聚焦于一件事,而摒弃其他事物;而觉醒是完整的行为,没有排斥任何事物。两者都是只能通过客观和不偏颇的观察来理解的心灵状态。

·觉醒并没有极限;它是对你整个存在的付出,并没有排斥。

·集中是心灵的狭窄化。但是我们所关切的是活着的整体过程,而只专注集中于生命的某一面向,便可能贬抑生命。

·“瞬间”没有昨日或者明日。这不是观念之产品,因而它并不拥有时间。

·在你的生命受到威胁的千钧一发之际,你能说“先让我把拳头置于髋部,我们门派的招式是这样的”吗?当命悬一线之时,你仍拘泥于你所学门派的打法以拯救自己吗?为何要将之二分?

·一名所谓的武术家,是三千多年教条与制约的结果。

觉醒并没有极限;它是对你整个存在的付出,并没有排斥。

·为何人非得依赖这流传几千年的教条?他们可能宣扬以“柔”制“刚”的理想状态,但当“如实地”攻击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理想、原理、“应该”只会导致言行不一。

·因为人不想感到不安,不想面对变化,才会建立一套有关行为、观念和人与人关系的模式,然后他会变成这套模式的奴隶,对其深信不疑。

·同意在特定的规则之内,以某种动作的模式以保障参与者,可能在拳击或篮球等运动中可行,但是截拳道的成功,在于自由无束缚,既可使用技术也可省掉技术。

·那些二手武术家常盲目地接受其老师或师傅所传授的套路。然后他的动作,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就会变得机械化。他的反应变得自动化,依循既定的模式,这让他变得更狭隘、更受束缚。

·自我的表达是完整的,是当下的,没有时间概念。你只有在自由、身心完整的情况下,方能表达自我。1.5 截拳道的真相

1. 在攻击和防守时严谨的结构(攻击:灵活的前手;防守:黐手)。

2. 变化多端、“巧妙的”、“全面的”腿击与打击武器。

3. 不规则节奏,半拍和一拍或三拍半(截拳道在攻击和反击时的节奏)。

4. 重量训练与科学化的辅助训练,再加上全面的体能训练。

5. 在攻击与反击时的“截拳道直接动作”——由任何位置皆可发招,不必重新摆桩。

6. 敏捷的身体与轻盈的步法。

7. 深藏不露、变幻莫测的攻击战术。

8. 强势的近身战(a)疾风式移动(b)摔投(c)擒拿(d)封固

9. 针对移动的目标,进行实打实的、全面的对打训练。

10. 经过反复磨炼的强力武器。

自我的表达是完整的,是当下的,没有时间概念;你只有在自由、身心完整的情况下,方能表达自我。

11. 个体的表达,而非群体的产物;活生生而非传统主义(真正的关系)。

12. 完整而非局部的结构。

13. 在身体运动的背后,是对“持续自我表达”的训练。

14. 放松与有劲发拳的结合体。此处的放松指的是有弹性的放松而不是身体松懈。还要保持柔韧心灵的警觉。

15. 持续的流动(组合直线和弧线的动作——上路及下路、左弧线及右弧线、侧移步、上下摆动及晃动、以手绕圈)。

16. 经常在持续运动过程中保持良好平衡姿势。持续地处于全力出击与完全放松之间。1.6 无形之形

·我希望武术家能更加注重武术的根本,而非各式各样华而不实的花叶、枝节。争论到底你喜欢哪片叶、哪根枝、哪朵诱人的花是徒劳无功的。当你了解根本,其他花叶也就能一目了然。

·请勿执著地用阴柔对抗阳刚、腿击对抗拳击、擒拿对抗立技、远距离对抗埋身搏击。世上并无所谓“彼”优于“此”。唯一需要防范的是,切勿让部分琐碎的,剥夺质朴的完整性,不要让它使我们在二元性中失去统一性。

·高境界的锻炼趋向简洁,半吊子才会流于花拳绣腿。在格斗技巧中,这是个关于成熟的难题。这个成熟过程,是把个体与他存在的本质结合起来的过程,这唯有通过自由表达中的自我探索,而非模仿重复动作的模式,方可达成。

·有些门派偏爱直线的动作,也有些门派偏好弧线或圆形的动作,但其实这种偏于搏击某一面向的招式都是备受束缚的。截拳道是获取自由的一种技巧,是一种启发自我的武术。艺术绝不是外在粉饰或装饰品。一种被选取的方法,无论多精确,亦会把武者局限于一个模式之内。搏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瞬息万变的。在模式内运作,基本上就是实施阻力,这种练习会将人导向阻碍自己之途,它不可能被理解,而它的追随者永远不会得到自由。

·搏击之道绝不是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和喜好。唯有当知觉不受责难、不受批判、不被贴上任何标签的情况下,你才能时刻感受到搏击之道的真理。

我希望武术家能更加注重武术的根本,而非各式各样华而不实的花叶、枝节。

·截拳道赞成无形无式,故可适合于任何形式;因为它不分门派,截拳道也适用于任何门派。因此,截拳道能采用任何方法,不受拘束。同理,它能善用各种技巧和手段,以达到目的。在武术中,效率就是一切。

·高境界的锻炼是趋向简洁,半吊子才会流于花拳绣腿。

·对外在不必要的实际结构去芜存菁不难,然而,减省内在的,却是另一回事。

·由西洋拳手、功夫汉、摔跤手、柔道家等的角度观看一场街头实战,你不可能看见整体,当门派没有干预你时,才能了然一切。届时你没有“喜欢”或“不喜欢”的念头,你只是看到你所见,而且看到的是整体而非局部。

·只有在没有比较时,才有“本来面目”的概念,而且只有与“本来面目”共存,方可达至平常心。

·搏击不会因你的派别而有所不同,诸如功夫、空手道、柔道或其他什么派别。但寻找门派的对立面时,你又进入了另一种制约。

·一名截拳道研习者面对的是现实,而非具体的招式,其工具是无形之形的工具。

·“无住②”是指万物的终极起源都是人类无法理解的,超越了时空的范畴。因为这样而超越了所有模式的相对性,它被称为“无所住”,而这特质是可以应用的。

·那名“无住”的拳手已不再是他自己。他的动作犹如机械人。他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外界影响而放弃自我,这与他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密切相关,而他迄今为止还未察觉这意识的存在。

·表达无法以练习招式来达成,招式其实是表达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在小(表达)之中找到大的(表达),但可以在大的中发现小的。拥有“无形”并非意味着没有“形式”,“无形”是由形式发展而来,“无形”是更高层次的个人表达。

一名截拳道研习者面对的是现实,而非具体的招式,其工具是无形之形的工具。

·无教化并不真正意味着某种教化的缺失。它指的是一种无教而教的教化。要通过教化来实践教化,就是要以显意识来进行。也就是说,要让自己变得果断、有主见。

·切勿以否定传统的方法作为简单回应,也许你会因自创其他模式而使自己身陷其中。

·身体上的限制会让自己气喘如牛、紧绷和丧失柔软性;智力上的限制导致理想主义、怪异、低效和真相的缺失。

·许多武术家喜欢“更多”,喜欢“标奇立异”,却不知真理就蕴藏在日常的简单活动中。因为就在眼前,他们反而看不到。要问其中的原因的话,那就是在对真理的探寻中迷失了方向。

①本书除特别注明外,一律将fighter译作“拳手”。——译者

②佛教语。实相之异名。谓法无自性,无自性,故无所住着,随缘而起,故云无住。第二章入 门欲突破自己,必须对自己有深入之觉察。2.1 训练

·训练是体育运动中最容易为人忽略的阶段之一。一般人均将时间过分耗费于动作技巧的演练上,却鲜有人将时间用于发展个人所参与的项目。训练并不只与最终目标有关,也关系着人的精神和情绪。因此,在训练中我们需要智力与判断能力来好好控制这些细节。

训练并不与外在有关,而是与人的精神和情绪有关。

·训练是预备从事激烈的神经及肌肉反应时,一个人的心理与生理上的状况适应练习。这包含心智、力量乃至耐力的锻炼。它意味着技巧,它是以上各项的有机结合体。

·训练不仅要具备使身体强健的知识,也需具备关于什么东西会伤害身体的知识。不当的训练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由此看来,训练不但与预防身体伤害有关,也与身体受伤的急救知识有关。体适能计划(1)交替分腿(5)高踢腿(9)转腰(2)伏地挺身(6)深蹲(10)抬腿(3)原地跑步(7)侧抬腿(11)前俯弯腰(4)肩回环(8)仰卧起坐扭身日常锻炼的机会

·一有机会便步行——譬如把座驾停泊在距目的地数条街远的地方。

·不要乘电梯、升降机,选择爬楼梯。

·当你静坐、站立或躺卧时,假想敌人向你攻击,以培养冷静的警觉性。设想自己该如何防卫及如何反击。反击动作越简单越好。

·练习在穿衣、穿鞋时用单脚站立,以锻炼平衡力——当然亦可随时做此练习。补充训练序列1(周一、周三、周五)1. 跳绳4. 跳跃运动2. 前俯弯腰5. 蹲坐3. 猫式伸展6. 高踢腿(1)序列训练:序列2(周二、周四、周六)1. 下腹伸展4. 肩回环2. 侧抬腿5. 交替分腿3. 蹲跳6. 压腿序列1(周一、周三、周五)1. 转腰4. 牵拉膝部2. 掌心向上卷曲5. 侧弯腰3. 罗马椅6. 掌心向下卷曲(2)前臂/腰:序列2(周二、周四、周六)1. 抬腿4. 杠杆旋棒2. 后弯5. 左右交替抬腿3. 仰卧起坐扭身6. 腕轮卷重1. 上举等长6. 耸肩运动2. 起举等长7. 硬举运动(3)力量训练3. 脚尖升体8. 四分之一蹲4. 拉力9. 蛙踢5. 下蹲2.2 热身

赛前预先演练动作技巧,可调动神经肌肉的协调系统,适应并熟习动作之确切要领。

·热身是在身体各组织进行激烈运动前,使身体适应状况,而产生敏锐生理改变的过程。

·注意:为使热身运动获得最大的效果,热身准备练习之动作应尽可能与实际需要做的动作相似。

·热身可减少肌肉的黏性,以及减少它对动作的阻力。热身可以提升动作表现,并通过两种方式避免剧烈运动中的伤害:1. 赛前预先演练动作技巧,可调动神经肌肉的协调系统,适应

并熟习动作之确切要领。此外,还可提高肌肉之运动知觉程度。2. 热身运动造成体温升高,促进体内生物化学反应,提供肌肉

纤维收缩时所需的能量。体温升高可缩短肌肉松弛所需的时间,

并减少肌肉僵硬的情况。

·通过上述方法,可加强动作之准确度、力度及速度,并增加细胞组织的弹性,减少受伤机会。

·没有拳手会在没有做热身运动的情况下作做猛烈腿击,同一道理也适用于身体上任何即将进行激烈运动的肌肉。

适当姿势的本质在于身体内在组织的有效协调。

·不同的运动有不同的热身时间。芭蕾舞演出前,舞蹈员通常花两个小时在热身准备上,开始先做些非常容易、轻柔且幅度小的动作,随后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与动作的幅度,直至真正演出前才停止。他们认为,这样才可减少因拉伤肌肉而使演出大失水准的可能。

·资深的运动员,常会慢慢地做热身准备,并有延长热身时间的倾向。此种情形可能由于实际需要,也可能是运动员越年长就越“精明”。2.3 对敌预备姿势

·适当姿势的本质在于身体内在组织的有效协调。这必须经由长期的严格训练方可达成。

·对敌的预备姿势必须是最能使自己的技术与技巧发挥至极限的姿势。它必须能使自已完全放松,并能让肌肉做出最快的反应。正确姿势有三个功能:1. 它能确保身体的各个部位,处于进行下一动作最有利的位

置。2. 它使人能够保持一个“扑克身体”,不会暴露自己动作之意

图,正如板起“扑克脸”,不会透露玩家的底牌。3. 它能维持身体适当的紧张度,这对快速的反应与高度的协调

能力最有利。

你绝不预设或紧张,但已妥善准备并能够灵活变化。

·你所采取的对敌姿势,必须能使自己处于极为自然而放松的状态,且在任何时间均可做出流畅的动作。

·对敌的准备姿势最重要的是必须使自己处于“最适当的精神状态”。头部

·在西洋拳击中,头部被视为身躯的一部分,通常并不单独做动作。在近战时,头部必须垂直,下颌尖必须贴靠在肩窝锁骨处,面颊贴近前肩内侧。但并非让面颊向下靠近肩膀,或肩膀向上贴近面颊。它们是在半途交会。肩应该微向上抬3~5厘米,而面颊则稍向下倾3~5厘米。

·除非是在消极的防卫状态下,否则把下颌尖伸出贴紧在前肩上并不合适。因为此动作会使颈部处于极不自然的姿势之下,并减低颈部肌肉对头部的支持作用,全身的姿势亦会因此受到破坏。此外,还可能让前肩与手臂过于紧张,降低动作的灵活性并造成疲劳。

·当下颌下低贴紧锁骨时,肌肉与骨骼处于最佳排列姿态,而且只有头部呈现在对手之前,这令自己的下颌几无被对手击中之机会。前臂与前手

·肩部放松,手轻微放低一些,放松并随时准备攻击。整个手臂与肩膀必须放松,让自己可以更快地进攻或抽击,一如刺出短剑一样。手的位置需频频改变,由较低的挂捶位置一直至肩膀的高度,并可越过前手肩部的外门,肘部需下沉。前手需保持连续的微小晃动,使出拳更容易。

前手需保持连续的微小晃动,使出拳更容易。

·前手不伸出,并采取较低位置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对下盘的防御能力较弱。但是因为不伸出前手,很多准备动作都会失去效用。(头部因为敏感距离的增加而成为了移动的靶子。)所以,如果对手的防卫是建基于这些预备动作,他的活动会受到严重限制,他也在某种程度上被你控制。

·伸手过长的防御,无论在攻击或防守上都会造成致命的弱点。攻击时:1. 把手臂拉后容易向对手透露你的意图(跟螺旋弹簧不同)。2. 发勾拳需要做准备动作。防守时:1. 会暴露身体前方。2. 易为对手识破你手部的位置,并可控制大局。3. 手伸过远,导致动作不灵活。

因此,你应该采用我们前边推荐的对敌预备姿势,它能保持你前手的潜在攻击范围不被敌人知悉。后臂与后手

·后手肘下沉,置于肋之前方。后手的前臂护住太阳神经丛。后手掌心打开,朝向敌人,置于对手与自己的后肩之间,并与前肩成一直线。后手亦可稍微贴近身体。手臂必须放松、自然,随时准备攻击或防守。可以用单手或双手进行圆弧形的“摇晃”动作。重要的是,保持双手活动自如,又能保护好自己。躯干

·躯干的姿势主要由前脚与前腿的姿势来决定。如果前脚与前腿的姿势正确,躯干会自然而然地处于适当的位置。重要的一点是,躯干与前腿应该成一直线。当前脚与前腿转向内围时,身体亦转至相同方向,使自己暴露给对手的面积减至最小。但当前脚与前腿转向外围,身体会朝向对手,暴露给对手的面积便会增大。就防守的目的来说,暴露的面积越小越好,反之则较易遭到对手的攻击。马步

重要的一点是,躯干与前腿应该成一直线。

·半屈蹲的姿势可谓是最佳的搏击姿势,因为在这种姿势之下身体支撑情况良好,保持着舒适的平衡,你无须准备动作即可发动攻击、反击或防守。此种马步可称之为“微屈膝马步”。

微细:指的是姿势适当,步伐既不过宽也不过窄。换步时用小而快的移步以争取速度,并保持良好的平衡姿势以缩短与对手的距离,而又不会被对手掌握时间。

阶段:此姿势是攻击或防守循环中的一个阶段,它并非静止或固定的,而是经常改变的。

屈膝:确保预备可以随时启动。

·弯曲着膝、俯弯着身躯、重心稍微向前,而手臂也微微地弯曲着,这也是许多体育运动的“准备姿势”。

·无论何时,前脚均需微微贴着地面,触地越轻越好。若重心过分置于前脚,则在发动攻击前,必须先把重心移至后脚。此动作引致迟缓,又警示对手。

·基本的姿势变换是一切的基础。基本建议:1. 动作精简,但能有效结合心灵与身体。2. 姿势舒服,并能使身体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3. 简洁,动作没有瑕疵。中性,没有固守方向和着力。姿势变换意味着:1. 一种与静止的姿势、“已建立的”形式或态度相反的运动状

态。2. 变换姿势,尤其是采用微屈膝马步,能够进一步瓦解对手的

警觉性。3. 适应对手的警觉性。

·步法移动的弹性与警觉性是关键所在。后脚跟提起及翘起,以便随时做动作。你绝不预设或紧张,但已妥善准备且能够灵活变化。

·截拳道的主要目的是腿击、拳击与身体力量的运用。因此,采用对敌预备姿势是最能善用上述各项的。

·欲使出拳或踢脚更有效,需要不断地将重心由一只脚转换至另一只脚上。这意味着对身体平衡的完美掌握。平衡是对敌预备姿势最重要的因素。

·自然意味着轻松与舒适,使全身肌肉可以最快捷、轻易地做出动作。轻松站着,避免紧张及肌肉收缩。试着区别演练时的舒适与平时的舒适有何不同。这样你的攻防都能更快、更准和更劲。

平衡是对敌预备姿势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你的背部、手肘、前臂、拳头及前额,对敌时的姿势要看起来像猫,弓着背,随时准备发动进攻,但你要处于放松状态。你的对手没有多少可以让你攻击的地方。你的下颌贴近两肩之间。你的手肘要护在身体两侧。你稍微收紧自己的中路。对敌预备姿势是最安全的姿势。因此:1. 运用武器需注意尽量避免偏离对敌预备姿势。2. 练习由中性的对敌姿势突然发招,并立刻回复原来姿势,动

作需连贯流畅。3. 经常练习运用所有的武器,由对敌姿势直接发招,并以最快

速度回复原来姿势。逐步缩减出招与收招的时间。轻松、快捷、

重新发动。

·最重要的是,切勿划地自限。2.4 渐进式武器图解

·由于前手与前脚的有利位置,它们通常组成了八成的拳脚攻势。(在未发招前,两者已达攻击距离的一半)。前手与前脚必须能快速而有力地单独或在组合中攻击对手是重要的。此外,他们亦需要准确的后手与后腿来支援。2.5 八个基本防守姿势(左及右前锋桩)

·像眼镜蛇,你得保持放松地蜷缩,恰到好处的姿势,而你的攻击必须在被看到前已击中对手。某些目标范围第三章素 质这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递减——砍掉那不必要的元素!3.1 协调

·协调是学习任何运动或体育项目的技巧的重要因素;协调是使一个人能统合所有机能与能力,有效地做出动作的质素。

·在动作产生之前,关节两端的肌肉张力必会发生变化以使其移动。肌肉的协调程度是决定体育竞技中速度、耐力、力量、灵活性和准确度极限的重要因素。

·在静态或缓慢的抵抗性活动中,例如倒立或举重,关节两端的肌肉强力地把人的身体固定在理想位置上。当快速运动发生时,如在跑步或投掷时,靠近关节的肌肉会缩短而对侧的肌肉会拉长以完成动作。两旁的肌肉仍是紧张的,只是在拉长的一边,其张力相对较小。

优秀运动家的特点,是在做最费劲的动作时,也是极为轻松自然的。

·拉长肌肉的过度紧张就像刹车一样,减慢了运动的速度,削弱了运动的力量。这种互相抵消的紧张会加剧肌肉活动的体力消耗,让肌肉过早出现疲劳。当新任务对负荷强度、速度、重复或持续时间有不同的要求时,就必须完成一种全新模式的“神经生理调节”。因此,在新动作中出现的疲劳不仅仅是因为动用了不同的肌肉,也跟不适当协调所产生的制动有关。

·优秀运动家在做最费劲的动作时,也是极为轻松自然的。新手的特点是过度紧张、多余动作过多和过度用力。那些罕见的“天生运动家”,似乎与生俱来就有掌握任何运动的天赋,无论其经验多寡,都能做得轻松自然。轻松反映了他们在反作用最小的紧张状态中活动的能力。有些运动员没有这么好的天赋,但也可以通过各种训练而有所改善。

·一个动作笨拙、找不到有利距离的拳手,常常被对手抢占先机。他们不能看透对手,却经常在攻击前把自己的意图泄露给对手。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有效协调身体。一个动作协调性极好的拳手,做任何动作都是流畅而优美的。他们总是轻松地滑进滑出,花最小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扰敌效果。他们的动作充满节奏感,而且对时机的把握良好。凭着对肌肉完美的控制能力,他们能够在对手身上建立与自己互补的节奏,这种节奏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似乎能洞悉对手的意图,因为他们通常采取主动,并总是能够迫使对手做出他们想要的反应。最重要的是,他们让自己的动作有目的,而不是带着某种模糊的愿望,因为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肌肉一般并无自我引导的能力,肌肉的行动方式及由其引发的我们的行为的有效程度,全靠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因此,倘若神经系统发出的信号不当,以致信号被传递至错误的肌肉,或信号传递得过早或太迟,甚至信号的顺序不当或强度不够,动作都无法做到完美。

·完美的动作,意味着神经被训练到能将信号传到某组肌肉,以使肌肉瞬间准确无误地收缩。与此同时,传到拮抗肌的信号会被截断,让这些肌肉可得到放松。正确的信号协调会提供恰如其分的精确强度,并可在不再需要肌肉收缩时适时停止。

·因此,协调性是训练神经系统的问题,而不是训练肌肉的问题。由全无协调的肌肉运动,进展至协调性完美的肌肉运动,是改进神经系统联系的过程。心理学家与生物学家指出,神经系统内数以十亿计的神经细胞,彼此之间并不直接相连,但是每一神经细胞的纤维与另一神经细胞的纤维,是以非常接近的距离相互紧密缠绕着的,这使信号可以通过传导从一个感应至其他细胞。而信号从一个神经细胞经过另一个神经细胞之间的相接点,称为“突触”。突触原理说明了为什么一个在看到来球时动作表现得完全不协调的婴儿,长大后可成为大联盟球手。

协调性是训练神经系统的问题,而不是训练肌肉的问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