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口才训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7 01:10:56

点击下载

作者:张笑薇,安悦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导游口才训练

导游口才训练试读:

绪论

口语表达,是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最普遍、最便捷的交流方式。口语表达即讲话者出于某种交际和交流的需要,运用实用口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求职谋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特别是“面试后录用”制度成为高校毕业生竞争应聘的必经关口后,“口才”状况就已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率的决定因素之一。越是对人际交流能力要求高的行业,对应聘或从业人员的“口才”要求的档次和期待就越高。其中教师、导游、传媒、商务、党政干部、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属于对“口才”持高端要求的行业。就读这些专业或希望就业于这些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如果“拙于言辞”,将直接弱化其就业或从业竞争能力。而低就业率或低从业成功率,又会对院校自身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国内多数院校忽略“口才”技能训练,少有设置专门课程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升实施积极的教育干预。这项教育内容的缺失导致学生口语表达的整体水平偏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导致上述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人们头脑中大行其道的诸如“祸从口出”“敏于行,讷于言”、以下犯上等理念,对人们的思想有极大的约束性。

其次,应试教育只有笔试不需口试的指挥棒效应。我国的小学及初中高中教育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运转的,既然高考不考口试,学校也就不用多此一举。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的口语能力由多余而逐渐边缘化。

再次,缺乏积极主动的变革和创新意识。也许是对学生口语能力整体偏差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或是视而不见。总之,局限于传统的、固有的教学模式不思进取,不愿改变。

最后,口才训练教学中某些技术性困难,其中师资的欠缺以及训练方法的匮乏等是主要障碍。

由于以上原因,以及在缺失专门教育干预的状态下,学生的实用口语表达能力是在社会交往中自发形成的,可谓之“天成”。在天成状态下,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整体品质缺乏保障,差异极大。为扭转被动局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填补高校教育的空白,成都师范学院史地与旅游系在2005年便开设了口语训练课程,形成了一整套通过教学干预改善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包括易于操作的教学目标体系及一系列实现其目标的方法和路径。在此过程中也做了许多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国及全省的有关口语的比赛中,学生多次得奖。导游资格面试的通过率逐年提高,2013年为89%,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编写了《导游口才训练》教材。其目的,就是想用有效的手段、合理的路径和科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较为快捷地、较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所学能够迅速与用人单位和市场契合,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本书有以下突出特点:(1)科学性。虽然口语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可以见仁见智,但仍有规律可循,仍有科学依据。如:发音规律、思维规律、灌输情感的规律、体态语规律等。依据这些规律,口语训练会更合理,更有效。(2)可操作性。市面上有关提高口语表达的书籍种类非常多,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可操作性差。此类书,大都一路“高、大、上”地从理论到理论,这让练习者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世界,而无从下手。这就是很多人看了不少的书,但口语表达能力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而口语表达的难点恰恰在于对其问题(怯场问题、表达平淡问题、逻辑混乱问题、手势不规范问题、语不惊人的问题等)提出如何改善,如何纠正,如何操作的具体办法。本书力图以有效的、可行的方法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3)广泛性。良好的口语表达是每一个人渴求的,也是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而本书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的指导价值,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所以,实践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本书的有效指导,一定会让练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快速提升。

本书案例新颖、说理到位、易练易学、通俗易懂,适合旅游专业、师范专业、营销专业的学生和老师以及有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各领域人士阅读和练习。

本书共分为十三章,编写情况如下:绪论(张笑薇、安悦);第一章(岳燕霞、张笑薇);第二章(安悦);第三章(岳燕霞、张笑薇);第四章(高雯、岳燕霞);第五章(安悦);第六章(安悦);第七章(安悦、岳燕霞);第八章(张笑薇);第九章(杨爽);第十章(张笑薇);第十一章(张笑薇);第十二章(刘佳);第十三章(刘佳);结束语(张笑薇、安悦)。

感谢所有为本书编写做出贡献的朋友。张笑薇 安悦2015年4月第一章口才训练概论教学目标

使学生建立口语表达能力是不容忽视的核心能力的基本理念,从而使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该能力的培养;突破口才训练的种种误区;明确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路径。第一节口才,制胜职场之本领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社会,能力、机会、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这三要素中,依其重要性的排序,能力无疑是最可靠的、最重要的、最易掌控的因素。它与后者的关系是:能力是机会之门,是关系之基石。可以说,能力决定命运、能力决定未来、能力决定成功。但能力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每个行业也有其与行业相适应的行业能力,也有与生俱来的极具天赋的特殊能力。诸如唱歌跳舞、舞文弄墨、琴棋书画、品酒鉴宝等皆可谓能力。而有一种能力可以覆盖以上能力,并适用于一切职业中,我们把它称为“核心能力”。如图1-1所示。图1-1

核心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根据国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制定的试行标准,将核心能力分为八大项:①交流表达能力;②数字运算能力;③革新创新能力;④自我提高能力;⑤与人合作能力;⑤解决问题能力;⑦信息处理能力;⑧外语运用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之所以被排于八大核心能力之首,可见它的意义和价值。当然,八项核心能力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和制约其他能力的增长和发挥,其他能力的强弱也会影响和制约口头表达能力。其中,交流表达能力与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核心能力密切交集,这也是我们口才训练要涉及的方面。所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全面打造。如图1-2所示。图1-2

在西方,口语表达的重要性早已被人们广泛认识,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演说雄辩之风就非常盛行。美国人将“舌头”、原子弹和金钱并称为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美国的小学语文,并不太注重拼写和语法。在他们看来写错一个字并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是特别强调开口讲故事、强调修辞,为未来的表达做准备。可见,口语表达能力是我们驾驭生活、改变人生、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不容忽视。第二节误区,制约口才之障碍

所谓“口才”,通俗地讲,就是口头表达的才能。具体说来,即面对公众,所表现出的熟练驾驭语言,正确表达思想,说服和打动听众的表达能力和艺术。包括如下基本要素:表达思想、驾驭语言、辩胜之道、声控技巧、规范手势等。

社会实践证明,良好的表达,一流的口才是成功的重要条件。这一点,在多数人中已形成共识。因此,许多想提高口才的人看了很多相关书籍,下了很多功夫,但收效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陷入提升口语表达的重重误区,欲速则不达。因此,必须粉碎制约口才的障碍,突破误区,才能让我们的口才修炼之路畅通无阻。

误区一:口才是遗传的。

有些人认为好口才是遗传的、天生的。因此,对口才提升或消极被动,缺乏信心,或以此作为懒惰懈怠的托辞,这是非常有害的。从某个角度看,口才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不是绝对的。历史上有不少的人在孩提时代就表现出极好的语言天赋,但后天由于学习受阻,缺乏锻炼,成人后并未表现出突出的口才优势。相反,一些先天语言表达不具天赋,甚至还有表达障碍的人,通过后天的努力练习,而成为著名的演说家。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美国前总统林肯都有先天口吃的表达障碍,他们在练习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付出了比旁人数倍的努力。丘吉尔博览群书,积累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在不同场合大胆表达。林肯徒步行走几十千米只为听一个著名律师的演讲。这样的勤勉和付出,想不成功都难。这些成功的范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所以,好口才,与遗传和天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后天的努力和方法关系密切。

误区二:只修不练的误区。

有些人想提高自己的讲话水平,通常会买许多书,认真阅读,以为这样就可以掌握讲话的技巧和方法。结果,收效甚微。于是偃旗息鼓,就此作罢。其实,这也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因为当众表达,从实用角度讲是一门技能。从更高层次讲,是一门艺术。所谓“技能”,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反复练习积累起来的知识和能力。如游泳和驾车,无论你把游泳和驾车的相关知识和原理了解得多么透彻,如果不反复下水,反复触摸方向盘,那就永远掌握不了这门技能。所谓“艺术”(这里讲的是口语表达艺术),就是公众演讲时表现出来的,从口头语言到肢体语言等方面展示出的感染力、认同感和可欣赏性。要达到这样一个至善至美的、口语表达的最高境界,不通过长期的练习和积累,不通过多次的纠正和调试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必须突破只修不练的误区。

误区三:唯我紧张的误区。“我最紧张”其实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每一个人当众讲话,尤其是初次公共演说,都有极度的紧张感。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主持人,阅人无数的领导干部,久经讲台的老师等,在重要的大场合、大舞台演讲仍然会有或多或少的紧张感。美国心理学会曾对部分人群做过一次调查,统计结果是:95%的人当众表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5%的人极度紧张,愿意终身放弃当众讲话。所以,讲话紧张是普遍现象,也是正常现象,不必太多虑。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供的克服紧张的方法及认真对待每次上讲台的练习机会。久而久之,紧张情绪就会大为缓解。

误区四:一蹴而就的误区。

在媒体极为发达的今天,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口若悬河的主持人或一些能言善辩的辩手。他们思路敏捷,表达清晰,如行云流水。于是,要么觉得自己差得太远而自惭形秽,缺乏信心;要么希望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这又是口才训练的一大误区。实际中,我们看到的公共演讲的优秀者和成功者,他们在幕后都经过了大量的、长期的、严格的训练,还经历了长期的准备和积累。所有想在口语表达方面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向他们一样刻苦训练,努力学习。想一夜之间脱胎换骨成就一流口才,那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梦想。总而言之,口才是练出来的。勤学苦练下功夫,能说会道不是梦。第三节创新,提升口才之根本

与各类常设的专业教学迥然不同,口才训练课的教学独具特色。这是因为,人们的口语表达是人际交流中的通用工具,又是具有个性化、自主性、创造性和互动特征的综合能力。依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可对口才训练教学的独特性作下述概括:

第一,口才训练课应该是“小班模式”的教学。

口才训练是一种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一对一为基础的“教”和“学”的互动。同时,老师要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提供正负观摩样品,并以点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寻找差距。“小班模式”便于实现对学生个性的充分关照,便于学生充分练习,也便于将“应人施教”的方针落到实处。

第二,口才训练教学会可以是场景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练习需要,课堂上会设置各种旅游场景、课堂场景及人际交流场景进行教学。在这些场景中,或老师导演,或学生自导,组织学生做大量不同角色的口语规范演练的教学,由此帮助学生体认和把握口语表达中“话随旨遣”的目的性原则;“话因人异”的对象性原则;“话由境迁”的时空性原则;“声情并茂”的真切性原则。使学生的口语表达适应不同的语境。

第三,口才训练教学要培养学生适应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

口才训练教学要注重培训导游从业人员、酒店管理人员及教师人际交流中的适应性、互动性和随机性的教学。各种训练方式和手段都力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口才的语音特征,即通俗性、大众性、形象性、精炼性和应变性等特征,这也需要对学生逐个指导和纠正。

第四,“口才训练”的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要调动各种要素推动学生大胆开口讲话;其次,对学生不同的问题要量身定制进行纠正;最后,要注意口语表达的规范化,使学生在规范的框架内张扬个性,努力提高口语应用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力。

第五,口才训练教学对教师有特殊要求。

在教育干预前,学生实际已具备“天成”的口语能力。为什么大多数人仍不善言辞,其中最大的弱项之一即“不明其理”。包括几层含义:不明了“敢言”和“善言”的基本理论;缺乏准确判断是非的基本理论;缺乏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弱项之二是缺乏演练的平台。因此,即便具有口语表达的良好基础,但因内容单薄,推理欠缺,缺乏训练等原因,使得同学们的口语表达大都差强人意。因此,要求老师要“持理施教”。因此,口才训练课针对性极强。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要“讲理”和“练说”并举,要“持理施教”“以练促教”,并非演讲和朗诵那么简单(虽然这也是重要的联系方式之一)。这些特点对承担该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极高。因为,口才训练课教学的独特性使其难以沿用其他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探索前行。依据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承担该课程教学的老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应具备创新思维。因为口才训练课教学的独特性使其难以沿用其他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探索前行,才能取得成效。

应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的基础条件。包括逻辑思维、普通话、体态语、讲话的内外技巧等。

应能够身体力行地示范。虽然现在的媒体极为发达,但教师自己的示范效应更直观、更明确、更有说服力,是多媒体不可取代的。

应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不仅要明了口语表达的基本理论,还需具备准确判断是非的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客观分析事物理论的思维及知识储备。以上几点是对讲授该课程老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该课程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第四节路径,目标落实之步骤

口才训练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逐步具备适合社会或职场普遍要求的良好的口语驾驭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须循序渐进。这就要求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分阶段完成的目标体系,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全局上融为一体。在教学实践中,阶段性目标设置,在时序上具有“先易后难,先理后言,先合后分,先说后辩”等特点。分述如下:

设“敢言”为初级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其主要任务是,从理论上阐明口才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排除抑制口才发挥的心理障碍,树立在公众场合敢讲敢言的信心和胆量。具体做法是,设计较为容易表达的话题,让学生人人当主讲,人人当主持,人人当评委,一个都不能少。通过循环往复的训练,基本解决学生“惧开尊口”的问题,为后阶段教学目标的实施奠定基础。

设“喜言”为第二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其主要任务是,教师要逐渐培养和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以及确立语言应用的自主性方法,着重帮助学生从第一个阶段的“别人要我讲”向“自己主动讲”的第二个阶段的过渡。“敢言”和“喜言”看似相近,实际差距却跟大。修炼成“喜言”个性,意味着“口才”能力中最重要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素质的生成。具体教学方法是:一是设定必选项目,包括朗读、讲故事等练习;二是设定自选项目,由学生自己设计适合年轻人特点的各种话语类项目,包括小品、情景剧、游戏等练习。分组进行演练,形成团体竞争的局面。以此达到“寓教于乐,喜言竞优”、既练表达又练情绪放松的教学目标。

设“善言”为第三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其主要任务是,教师须从理论上阐明“善言”的重要意义、构成要素和修炼方法,尔后帮助学生提升逻辑分析能力及规范的体态语言的表达等,实现“喜言而不滥语,能言而又悦听”的过渡。这是口才训练教学中的关键阶段,需要多种辅助培训手段的参与,当然也对教师提出较高的口语表达和思想深度的要求。师生互动,密切配合才能有所收效,达到预期目标。训练内容和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人际语言交流中互动感知训练(幽默语、模糊语、批评与表扬语、机智应变语言的驾驭等);价值观互动和思维训练(复述、叙述、评述训练);体态语的规范和训练(手势、表情、服饰、站坐姿等);话题的设计与演练(话题要有书面作业)。通过以上练习,重在提升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及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推动学生“善言”水平的提高。

设“善辩”为第四个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辩才是口才的高端表达,尤其是旅游及教师等行业的从业人员面对人际交流中出现困局能有效化解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辩才,应在口才教学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将重点放在参与辩论的技巧、思辨能力和语言逻辑培训上,使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从“打动人”向“说服人”升级。主要内容和方法为:进行命题和即兴的演讲训练等,使学生的表达能力达到更高层次。第二章口语表达的测评体系教学目标

设立口语表达的评价和测试体系,使得口语能力的检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既可减少盲目性,又能明确整改方向。

口语表达是驾驭语言的艺术。在运用时大致分为两个范畴:一是日常交谈,二是公共演讲。前者为日常生活中随意的交谈;后者是在公共场合,通过将个人观点与他人分享,并影响他人的态度,从而达到演讲或演说公共化的过程。无论是日常交谈还是公共演说在人际交流中都非常重要(只是讲话的语境和场合不同而已),因为两者有联系有区别,很难说孰轻孰重。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需要逻辑清晰地组织语言;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剪裁讲话内容;都需要讲究说话的艺术效果;都需要接受听众的反馈。所以,可以说,日常交谈是公共演讲的基础,日常交谈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人,也就具备了公共演讲的潜质。第一节区别,公共演讲和日常交谈之差异

公共演讲和日常交谈的区别在于:(1)公共演讲要求结构更严谨。一般说来公共场所的表达对表达者都有时间限制。多数情况下不允许听众提问或发表评论而打断讲话。因此,公共演讲(无论是导游、教师或其他相关人员)事先都需做精心准备,表达尤其要注意避免给听众造成听觉困难而产生诸多疑问。而日常交谈则可随机随意调整内容和时间。(2)公共演讲要求用语更正式。要求用语规范、精练、准确,俚语、俗语、行话等要慎用。否则,听众会对演讲人产生消极反应。而日常用语则较为随意。公共演讲也需要吸取日常讲话的精髓,即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接地气。

在言说中堆砌辞藻,故作高深是听众难以接受的。像孔子、胡适、钱钟书等专家圣贤的书籍,恰恰都爱用最家常的、最物质的、最表象的东西来诠释深奥。当一个人的人生阅历多了以后,会喜欢也善于把复杂的事说简单。邓小平的“猫论”多么简单,又多么复杂。钱钟书的《围城》多么简单,又多么复杂。简单不是简陋,而是丰富和大气。(3)公共演讲要求其元素更完备。不仅要求“三观”正确。而且在讲话技巧、礼节礼貌、手势规范、体态服饰等方面都不能疏忽。而日常用语则要求自然随性。

公共演讲和日常交谈又有联系。一般说来,平时性格主动热情、能言善辩的人,如能掌握公共演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就会使自己的表达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

自然天成的交谈人人都会,但仍有高下之分。而公共演讲的水平因个人经历、思想深度、训练方法等因素不同更有天壤之别。口才训练课的目的就是要缩小差距,使每一个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所提升。要达到这个目的,练习者要有意识地增强自身的相关能力。第二节本事,搭乘好口才的直通车

口才是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一个善于言谈和口才好的人必须有相关本事:(1)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说话也如此,平时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才能由浅入深地认识事物,准确地反映事物。(2)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要求言说者具有全面地分析问题,准确地判断是非曲折,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而不是一开口就穿靴戴帽,如同“八股”,令人反感。久而久之,自己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3)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腹中有扎实丰厚的学问能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言之有物,有理有据,说话令人信服。(4)必须对词汇有敏感的抓捕能力。首先,表现为词汇量大,表达准确;其次,对成语、俚语、时尚语等要善于抓捕恰当使用,使讲话通俗易懂,接地气,可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产生亲和力。最后,表达要富有创意,不要一说到九月就只会说“金色的九月,丹桂飘香。”一说到新设施的创建就只会说“给我们的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但要注意词汇的表达要符合其规律。将“人生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简化成“人艰不拆”,没有多大意义,知与不知都无所谓。还有“神马都是浮云”,也没什么新鲜感。(5)必须具备表达技巧。包括语言的风趣幽默,表达的抑扬顿挫,气息的刚柔并济等。所以,口才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水平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

听一个口才一流的老师讲课,听一个资深导游的讲解会使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精神振奋,获得一种极高的精神享受。第三节标准,好口才的评价依据

我们经常遇见这样一类人,他们学历很高,博览群书。但他们讲话时的高谈阔论和泛泛而谈,让听众难以听下去,更不要说产生共鸣了。那么,问题出在哪呢?又怎样避免上述状况呢?好口才的标准到底有哪些呢?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和培训经验总结出好口才的如下标准,作为纠偏的尺度和评价的依据。一、言之有理,让人信服

要求讲话时条理清晰,以理服人。言谈中充满哲理的光辉和智慧的火花。切忌思维混乱、东拉西扯、强词夺理。

比如,有一个同学们在讲到暑假出去旅游这个话题时说道:

我觉得,大家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暑假可以安排一次旅游。一次旅游,往往可以收获课堂上难以收获的东西。其实景点,就是一座书院;旅行就是一种学习。有些人认为,出门旅游的整个行程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很无聊。这说明他们缺乏一种美学的修养,也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这就难以有理解和感悟。而同学们不是也不应是这类人。我们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与现实中的景点结合起来。比如,被称为三国圣地的武侯祠,不少三国的典故能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游览草堂,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杜甫在成都的心路历程的变化。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杜甫在这个温暖的地方既能有“秋风为茅屋所破歌”的悲天悯人的呐喊,也能写出类似“春夜喜雨”的小清新,小浪漫的诗句。

还是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审美的眼光,才能发现美,感受美。二、言之有物,说话不空“口才”从字面理解,由“口”和“才”组成。“口”是口头表达能力。“才”是内涵,是支撑我们表达的知识、才学。言之有物要求讲话内容具体而充实。切忌有口无才、内容空泛、概念堆砌的假大空现象。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呢?以下经验可供参考:

第一,“物”可以是“人和事的细节”。

谈及人物,有的人总会说这个人物的头衔、成绩、人品等之类的话,让听者感觉很虚、很空。

在话题讨论“我喜爱的人物”这一训练时,有一个同学是这样讲的:

2014年7月6日我和家人在成都神仙树农贸市场买菜。偶然遇到一个特殊的客人——一头金色短发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她主动与摊主问好,还向摊主请教做宫保肉丁所需要的调料,声称回去要做给老公吃。在摊主的建议下,默克尔沿街仔细挑选她所需的调料。她不时地舀两小勺辣椒面闻一闻,最后买了郫县豆瓣、海椒面、八角香料等。

尽管默克尔身居高位,日理万机。但作为妻子的默克尔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像许多贤惠的妻子一样给丈夫做早餐。默克尔在紧张的访华日程间隙,仍抽空到市场体验当地百姓的寻常生活,彰显出一个平凡务实的、甘愿付出的总理形象。

这些细节的表达,使得演讲者最后得出的结论很有说服力。

第二,“物”可以是“个人的体验”。

案例:某单位要精简司机,从两个司机减少到一个。两个司机开车技术相当,令领导难以抉择。于是让他们进行一个简单的竞聘演说。第一个司机说了一大堆自己在开车技术、服务意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优势。但都是空泛的概念,使听众昏昏欲睡,难形成深刻影响。第二个司机只说了几句话,但言简意赅,生动具体,使他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等完全具体化,让领导非常满意。他说:我的工作主要是严格把握三条标准:第一,听得说不得(说明这个司机保密性好,令人放心);第二,吃得喝不得(说明这个司机知道职责所在,不喝酒能保证行车安全,令人安心);第三,开得使不得(说明他自律性强,公私分明,令人舒心)。他说,我过去是这样做的,今后还这样做。领导最后的选择可想而知。

第三,“物”可以是“具体的例证”。

在“遗憾”话题的训练时,有同学这样讲到:

人生都会遇到一些遗憾。有些遗憾是无法控制的,有些遗憾是可以自己把握和掌控的。比如,你曾经下定决心买了一条美丽的项链,但却舍不得戴,一直把它供在抽屉里。多年之后,当你再看到它时,他已经老旧了、过时了。你也曾经干过这样的事,满心欢喜地买了一块美味的蛋糕,但却老舍不得吃,郑重地供奉在冰箱里。几天之后,等你想吃它时,却发现它已经过期了。没有在最喜欢的时候戴上的项链,没有在最可口的时候品尝的蛋糕,就像在最想做的时候而没去做的事,这些都是遗憾,而且是我们自己把原本的快乐和幸福变成了“遗憾”。

以上“项链”“蛋糕”的比喻非常生动形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第四,“物”可以是“鲜活的画面”。

有个同学以“爷爷的味道”为题的演讲中讲到:

爷爷喜欢抽叶子烟,满屋充满刺鼻的烟味儿。爷爷经常叫我到他的房间里去,每次去,他都会很神秘地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口袋,然后很神秘地从里面拿出几块糖给我。我不喜欢吃糖,也不喜欢烟味儿。于是每次跟爷爷寒暄两句就借故跑了。那年,爷爷去世了。那年,我放暑假回家。妈妈给我说,在你们几个孙子辈中,爷爷最喜欢你了。爷爷布袋里的好东西只有你才能吃到。

我又回到爷爷的房间,爷爷不在了,只有那淡淡的烟味还在。那就是爷爷的味道。

学生借助鲜活的画面来表明自己对爷爷迟到的理解和爱。鲜活的画面感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更直观具体,更触动人心。

言之有物,是衡量口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言之有物的“物”还有很多,比如背后的故事、准确的数据等。只有做到了言之有物,才能避免讲话陷入空洞无物、苦涩乏味的境地。三、言之有序,条理清晰

言之有序要求演讲人对演讲内容要有所安排,有所设计。切忌颠三倒四、七拼八凑、文理不通。

首先,筛选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讲哪些内容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筛选。很多导游或老师讲解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什么都想讲,结果什么都没有讲清楚。

其次,分析对象。所讲的内容要视对象而定。作为导游首先要做的功课是分析游客的构成。看主体游客是知识分子,是学生,还是商界人士。根据不同的游客结构确定导游词的内容。切不可以不变应万变。在确定讲话内容时要学会放弃,学会忍痛割爱。这会使我们的演讲主题更鲜明、更集中。

再次,讲话时要求脉络清晰。要按一定顺序说明或阐述事情。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详讲,哪些略讲都要精心设计。

最后,要主次分明。讲话要善于围绕主题,不东拉西扯,信口开河。主要内容详细讲,次要内容略讲,无关内容不讲。否则,会造成跑题。四、言之有礼,听众喜欢

与人交流时,言谈举止要文雅礼貌。一是态度谦逊、举止大方、出言谨慎;二是温和包容,不强词夺理、不强加于人、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不要用质问式的语气、要学会捍卫别人的表达权;三是谈话要兼顾各方感情和利益,求同存异。尤其是导游人员,面对形形色色,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工作的游客更要注意各方的兴趣。发现自己的选题不受欢迎,要学会转移话题。如因自己的疏忽选择了令对方不快的话题,则应立即道歉。要知道,没有人愿意与一个没有礼貌的人打交道,也没有人喜欢与自己观点激烈争论的人做生意。五、言之有采,令人享受

言说的风采,最根本的是语言的风采。但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言说者喜欢套用别人的陈词老调,轻车熟路,不冒风险。往轻处讲是不动脑筋,往重处说是不负责任。

曾有帖子调侃新闻的成熟语法: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问题没有不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年轻的导游,她们穿着打扮美丽时尚,试图以此争取游客的尊重和对旅游的兴趣。这不能说不对,但实际上,最能赢得游客尊重的导游是他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有些导游语言寡淡、词汇贫乏。有一个导游在讲解九寨沟风景时,说到湖水、绿草、青山等景色时一律用“美丽”来形容。而同样是讲解九寨沟的风景,另一个导游则是这样讲的:

各位游客,在九寨沟大家要特别注意欣赏九寨沟的水,它有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亦静亦动,动中有静,静中含动,显得分外从容和灵动。第二个特点是,亦浓亦淡,浓中有淡,淡中显浓,充满神秘的梦幻色彩。一句话,五彩缤纷,变幻莫测。这奇妙的水景是怎样形成的呢?听我慢慢给大家介绍。

以上两个导游的基本素质一听了然。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第一个把女孩儿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孩儿比作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孩儿比作鲜花的人则是蠢材。”词汇的丰富让你表达得更准确,更与众不同。▲案例

一个应聘人员在回答公司档案管理时是这样表述的:

公司的档案有绝密、机密和一般之分。绝密和机密档案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严格把关。而作为秘书工作之一,最重要的是管理和发挥好一般档案的应有作用。存放要便利,可以随时让有关人员“翻阅”。如:领导要了解情况时,可以随时“调阅”;其他人员需要时可以“借阅”;领导在决策时可以“参阅”;对一些较早的一般档案资料还可以“查阅”。

这段表达体现了以下优点:其一,思路清晰。如,档案分为绝密、机密和一般的分类极为准确,接着叙述根据不同类别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档案的办法。其二,词汇丰富。在谈到一般性档案的管理时,一口气用了“翻阅”“调阅”“借阅”“参阅”和“查阅”等词。这些词都是“察看”和“了解”的意思,但他根据查阅者的身份和不同的用处,分别使用了不同的词语表达,足见其词汇的丰富。如果都用一个“翻阅”,既不能准确表达内容,也会造成语言的单调和呆板,给人乏味之感。第三,敬业精神。如果这位应聘者不是对工作非常热心和投入,他就不可能如此熟悉自己的工作。当然,如果他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我们也感受不到他的工作态度。他的敬业是通过他的表达折射出来的。

好的语言交流,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也是精神享受的过程。这就要求讲话时词汇丰富优美、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这是好口才的重要表现。口语表达的最高境界,是让听众悦心、悦耳、悦目,得到全方位的美的享受。这样才会有出彩的、精彩的、有风采的表达。六、言之有情,令人感动

成功的演讲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至少要让听众感受到真情实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走心”。发自内心的,在乎听众的,真情流露的演说总是受人欢迎的。反之,则招致吐槽,招致反感。

有一个领导在市里的文化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其空话、套话、大话和假话充斥于耳。他是这样讲的:

……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我市的文化建设繁荣昌盛……

我觉得这类领导是讲话的“天才”。洋洋数千字,竟然没有一句真话、实话,没有一句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措施。说一两句假大空的话容易,通篇如此就难了,把假话说得那么理直气壮,就跟真的一样,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可见这位领导官场语言的修炼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了。但他低估了听众的智商,这类故作高深,自我炫耀,哗众取宠,缺乏诚意的讲话,只能招致反感。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在现实社会中“不走心”的讲话,实际从上到下随处可见。

有的老师给学生的鉴定或评语,表扬语大都为:学习努力、积极向上、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帮助同学、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等。批评语大都为:学习不够努力、不够遵守纪律、不够团结同学、不够大胆发言、不够……

有的学生们自我介绍,所有的语言也如出一辙。所有的人使用的词汇和模式几乎都一样:我“乐观向上、为人正直、开朗活泼、成熟稳重、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努力勤奋”等,完全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突然出现了一个美女倒是别出心裁,改变了人称。手势是话剧舞台式的,语调是朗诵式的,句句字正腔圆:“她美丽善良、文静大方、待人诚恳、博览群书。钢琴十级,兴趣广泛。有人说她是淑女,但她的内心却要追求大海一样宽广的人生。她来了,老师,她就是站在你面前的我。”我在想,这么有潜质的女孩儿,是什么样的教育把她祸害成这个样子。

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位小学教师的舅舅去世了,她回去奔丧,在灵堂前是这么唱哭的:“我坚强勇敢、勤劳朴实的舅啊!”这是被当作笑话讲的。说明人们表达中的“假大空”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其病根是“三无”:肚中无货,眼中无人,心中无情。所以,“话风”实际上是一个的人品和态度的体现。只有作风老实、真诚、踏实、努力、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根治以上毛病。▲案例丘吉尔的著名演讲

1940年5月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当天他发表了题为《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的就职演说。以下是演讲片段:“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黑暗的时期,在德寇飞机对英国狂轰滥炸之时的全部能力,用上帝所给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所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艰险也要争取胜利。”

他的演说坦率真诚,刚毅果敢,富于担当,满怀激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下院以381票对0票通过了对他的信任投票。其中他的“四词模式”的演讲风格也成为后人竞相模仿的方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黑暗的时期,在德寇飞机对英国狂轰滥炸之时,丘吉尔向秘书口授了一篇演讲稿。其中说道:“我们决不投降,绝不屈服。我们要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上作战,我们将在空中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作战,在田野作战,在山区作战,直到把法西斯的魔影完全消灭为止。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决不投降!”

当口授完这篇演讲稿时,这位年近七旬的首相竟“像小孩一样,哭得涕泪纵横”。这种感情来自于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憎,来自于对自由与和平的热爱、珍视,来自于崇高的信念,这大大增强了言辞的感染力。丘吉尔向秘书口授演讲稿尚且如此动情,当众演说时的澎湃情绪便可想而知了。

以情动人除了要求说话人动真情之外,还要善于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充分表达,这样才能拨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共鸣。▲案例

麦克阿瑟是二战时期盟军太平洋战区的总司令,同时他也是一流的演说家。麦克阿瑟给部下官兵讲话时,很少超过十五分钟,常常简短到只有五分钟。但他N个五分钟的讲话都是佳句。

如:“只有那些不惜为国捐躯的人才配活着。”

又如他遇到一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士兵尸体时说:“我不知道他出生是否高贵,但我确实知道他死得光荣。”他在辞职演说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老战士没有死,只是他的背影在慢慢地消失。”

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一次庆祝麦克阿瑟到来两周年的宴会上,约翰·柯廷总理在祝酒词中把麦克阿瑟誉为澳大利亚的救星。麦克阿瑟在答词中主要谈及的是澳大利亚的战斗部队。他说:“此时,我想到了那些在北部的丛林深处进行最后征战的人们,他们在那里进行着拯救这块大陆的战斗。他们的昨天才使我们会有明天。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无论出生在哪块土地上,在纯白色的十字架下,他们将永远属于澳大利亚了。”

这短短的几句话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柯廷总理竭力控制自己,以免流出眼泪来。

麦克阿瑟成功的演讲最突出的是一个“情”字。他的情源于爱和责任。二战中,他试着给每个阵亡士兵的家庭写去一封信,信中总是谈及一些个人之间的事情。许多家庭告诉麦克阿瑟将军说,接到他的个人信件后,对于自己丧子的痛苦,感觉到好多了。这些“真情流露”在他的演讲中随处可见。肯尼将军是这样评价他的:“他讲话时真情挚意的情景给听众留下的只能是更深刻的印象。你总感觉到,这是一位确实相信自己所讲的话的人……”其次,麦克阿瑟注重学习,博览群书。在他的演说中,你可以听到拿破仑的名言;柏拉图的论断;百老汇情节剧中的台词;抑或是《圣经》中的一段引文。

麦克阿瑟认为,一个人与外界沟通思想是成功的关键。他在1939年给西点军校一位教官的信中写道:

蒙你问我对西点军校英语课程的目标的意见。毫无疑问,是为训练学员有条不紊而又清楚地表达他们的基本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一个人可能具备世上最好的判断力,甚至跟所罗门一样聪明,如果没有与人沟通的能力,他的影响实际上也会是微不足道的。

麦克阿瑟每次演讲都要做充分准备。先要拟好稿子,然后反复推敲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他想使他的讲话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种意图支配下,他像指挥战斗一样,从来没有失败过。甚至他的言说,他的雄辩口才也是他领导士兵的一种动人力量。

布里尔顿中将就他第一次拜访麦克阿瑟的印象,对他的谈话写下了这样的评论:

当将军在他自己的家中悠闲地坐着时,他的讲话也是娓娓动听的。麦克阿瑟讲任何事情你都不会打瞌睡,当他讲到战争艺术时,他甚至能使人为之倾倒。你马上意识到,一位大师在创作。他的分析是如此清楚,如此合乎逻辑,如此简洁。你不禁会想,为什么你自己得不出同样的结论呢?我们也需要带着这样的疑问问问自己。

麦克阿瑟的演讲艺术深刻诠释了好口才应达到的要求和标准。第四节建议,让我们靠近目标

对好口才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没有相关部门制定的客观依据,但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标准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我们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口才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既具体清晰又可操作把握,使口才训练更具针对性,更具目的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达到以上标准,要有一副好口才,是人人梦寐以求的。但好口才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在后天的生活中通过不断地积累和练习才能日益完美。要达到以上标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多阅读,提升思想水平

好口才必须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文化修养、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分析能力和较高的思想水平。而阅读能让我们了解世界动态、掌握丰富的知识、改变思维方式、提高感悟能力,是提高思想水平的最重要的渠道。但阅读不能太过随便,而是要养成“采撷”的好习惯。这要求要练就一双慧眼,把精彩的材料,富有创意的表达等记录下来,逐渐形成文化沉淀。这样读书才会有丰盛的收效。世界上所有著名的演说家或我们身边拥有好口才的资深教师和导游都有阅读的好习惯。▲案例

美国前总统林肯是世界上著名的演说家。他生于一个贫寒的拓荒者家庭,仅受过一年小学教育。先天表达毫无天赋,甚至可以说很糟糕。说话含混不清,还有严重的口吃。他后来的优秀口才得益于勤奋练习和大量阅读。他阅读了很多大文豪的经典作品,还能把布朗特、拜伦等诗人的诗集整本背诵下来,可见他在阅读上下的功夫。他无论在大小场合的谈话都能旁征博引,以其卓越的学识和深邃的思想征服千百万听众。其中《在葛底斯堡》的演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演说之一。虽然篇幅不满千字,但态度鲜明,所含信息量极大。不仅热情洋溢地赞颂了烈士们的功绩(北方反奴隶制的勇士),还表达了既反对奴隶制又要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林肯与我们前面讲到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他有很高的文学造诣,1953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上百篇演说无一不具风采。为此他曾被美国《展示》杂志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

以上两位著名演说家的演讲旁征博引,气宇轩昂,体现了他们过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底蕴。他们两人有两个共同之处:第一,他们的讲话的天分都不好;第二,他们后天刻苦勤奋、博览群书。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书本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积累谈话的资料,可以提高理论水平,可以提升思想境界,从而为好口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多旅游,丰富人生阅历

思想水平和文化内涵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人生阅历。而旅游是通过自身体验进而感悟生活的重要方式。通过自己经历所得出的感受是最真实、最有魅力、最能引起共鸣、也是最能打动人的。旅游还可以让我们见多识广,以增加谈资。这样的阅历和才华才有可能支撑我们去驾驭和掌控游客,才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和设计导游词,完成最人性化的服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三、多演练,积累讲话经验

口语表达的经验是逐步积累的,这就要求同学们重视每一次课堂演练以及各种演讲类的比赛,以拓展讲话的平台,积累讲话经验。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和说话方式,通过学习和训练,是可以得到极大改善的。四、多动笔,记录精彩生活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达,我们得到信息的方式更加快速、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一大弊端,就是人们的动笔能力在逐渐退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感悟、失败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人生中永不停息的反省、思想中闪电般的灵感、人们在交流中迸发出的精彩语言等都需要我们随时记录,收入我们的素材库、思想库。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烂笔头”的功效是计算机无法取代的。五、多访求,汲取历史经验

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事件中访求,以史鉴今,借古讽今。在言说中,能够再现具体翔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且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恰当深刻的分析,见识卓著、立意高远,这样的言说更有厚重感。所以,历史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案例

在2013年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上,经济学家张维迎的题为《既得利益者是否能变成改革者》的演讲中用了一个素材:

华盛顿总统在1799年去世。之前,他要求妻子玛莎去世之后,把他的277位奴隶都解放了。华盛顿原以为这一决定对他妻子而言是很困难的事,没想到他妻子在第二年就把所有的奴隶都解放了。问她为什么,她说她不想生活在那些盼望她死的人当中。华盛顿解放黑奴是因为理念,华盛顿太太解放黑奴是因为利益。她认为黑奴使她的生存受到威胁。

我们习惯于固守既得利益者只能阻挠改革。而玛莎的做法告诉我们,既得利益者也能变成改革者。张教授分析说,既得利益者是否能变成改革者,取决于他们是否有智慧、勇气和决心。以上史料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使言说更有分量。

口才训练课的课程安排只有短短的一至两学期,要想口才得以快速提升,仅依靠课堂训练是不够的。平时的积累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功夫在课外”。按照以上四点建议去努力,就可以逐渐获得理想的语感。

所谓“语感”,不是指语言的感情色彩,而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语感不好的人,或是常常有话想说,却又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从而出现较大间隔的停顿;或是话语断断续续,缺乏连贯;或是心里想的一个样,嘴上说出来却是另一个样;或是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等。出现这样的情况,都可说明语感能力较弱。而语感较好的人,当看到或听到的信息传入大脑时,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情愫,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恰当而生动的词语,并能够连贯有序地表达出来。

比较理想的语感能力应该是:倾听,一听就懂;看书,过目即明;说话,出口成章;写作,提笔成句。一句话,好口才需要日积月累。

口才训练课的考试方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书面考核和和口语表达相结合;平时练习和期末考试相结合,重在实践。练习

一、口语表达能力的自我诊断

A.完全能做到(5分) B.可以做到(4分) C.差不多能做到(3分) D.不太能做到(2分) E.做不到(1分)

总分为50分。40分以上代表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要注意保持和拓展;30~40分代表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要找出自己的弱点,做针对性练习;20~30分代表表达能力较弱,要加强练习和改善;10~20分代表表达有一定障碍,要努力突破自己。

二、以“难忘的经历”为题进行演讲(时间为3分钟左右)

训练提示:

为什么首选“经历”话题演练?(1)人们通常对自己最熟悉的话题谈得最好。

同学们的生活经历也许并不那么富有喜剧化,并不那么跌宕起伏。但所经历的大事小情仍有亮点、仍有故事、仍有意义,仍能为我所用。在讲述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情感和记忆都是令人难忘的。(2)同年龄段的人其相同相似的经历最能产生共鸣。

同学们都有“高考”的经历,许多同学都有第一次“兼职”的经历,都有农村生活的经历等。通过讲述,他们的所思所想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而产生强烈共鸣。(3)学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许多同学对自己精彩的过往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实际上是他们欠缺发现生活的眼光和理解生活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悟性文化,在这种文化滋养下,生活、工作、学习、处事无不透露“悟性”二字。仰观天,俯察地,人类社会最初的技能,不是从书本上学到的,而是从大自然中、从实践中悟到的。感悟可以求得真理,真理可以促人成功。一个没有悟性的人,则如枯木,既不会开花,更不会结果。有悟性的人,可以领会到别人无法领会到的妙处。悟性是突然开窍的豁然通达,更是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要有悟性,需要同学们学会关注生活、理解生活、记录生活。这样,才能让看似平淡的生活显现出多姿多彩面貌。(4)学会反省过去,让自己更成熟。

回顾自己经历的过程也是反省和提升的过程,通过自身的讲述和老师同学的点评,会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积极的改变,促使其更成熟。(5)学会设计话题,提高表达能力。

在3分钟的时间里,要把“经历”讲得清楚明白,生动有趣,实属不易。在这一练习过程中要学会设计话题,包括设计内容、设计角度、设计方法。这种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观看电影“麦克阿瑟”并组织学生讨论麦克阿瑟的演说艺术第三章口语表达中的点评及矫正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点评”讲解及训练,旨在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理论水平,进而学会如何进行有质量、有深度、有效果的“点评”。这样的“点评”,不仅会使言说者有茅塞顿开的醒悟,还可形成思维的激烈碰撞,唤起言说的兴趣,在口语表达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节点评,有效指导的入口

所谓“点评”,是专指对一个特定事项进行评价。点评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点评”的重要性在于让言说者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因为言说是一种互动过程,听众的感受极为重要。我们大都接触过这样一些或许是不负责任,或许是情商极低的老师和导游,他们津津乐道地讲解,听众忘乎所以地酣睡。这是人们言说中遇到的最尴尬的局面。如果言说者能认真倾听听众的点评和反馈,就不致如此。准确的点评可以起到振聋发聩,醍醐灌顶,催人猛醒,幡然改变的作用。一、“点评”者注意事项

① 点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点评的目的是对言说者进行指导,所以点评要有启发性、启示性、开导性。

② 点评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点评者对言说者的思想理念,措辞推理,评价结论等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正能量的输送。

③ 点评者要公正客观。点评者要忠于事实,要以正确的理念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

④ 点评者要体现出高水准。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引导言说者的思考和提升。

⑤ 点评者要注意点评艺术。点评的语言要简练、准确、具体(优缺点均要具体)、风趣幽默、大众化。

点评者一般是师长、领导和专家,也可以是同学间的互相点评。因此,点评本身就是一次最好的现身说法。所以,点评者要表现出符合以上要求的高水准和高水平,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第二节点评,言说流程的重要环节

学生们的每一次言说都需要点评,通过对言说中优缺点的评价,才能使每一次表达有所收益,完成每一次演练的完整流程。

下面我们将对“难忘的经历”言说进行点评及问题的矫正。“经历”点评案例:

从学生“经历”演说的表现来看,其共同优点是:态度真诚可爱;内容丰富多彩(内容涉及高考、兼职、旅游、友情、亲情、各种奇遇等;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纠结郁闷、忐忑彷徨、紧张期待等);表达基本清晰。

共同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表现为“五无”:

① 无个性(谈“高考”和“兼职”大多表述为“辛苦”;谈“寒暑假生活”大多表述为“平淡”;谈“大学生活”大多表述为“无聊”、无所适从)。

② 无设计。大多数同学的经历都是一本“流水账”,无中心、无重点,缺乏对话题的宏观设计,讲起话来思路欠清晰,表达欠方法。

③ 无思想。对生活的精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当然也就无所感悟和体会了。

④ 无技巧。语言贫乏空泛、枯燥无味、平铺直叙如和尚念经。

以上缺点导致学生们要么看不到身边丰富精彩的生活,要么即便是精彩的生活片段也被讲得苍白无力,索然无味。

⑤ 无真情。言说或演说是就某一问题发表见解,阐明事理。要求观点鲜明,具有积极的鼓动性。但同学们的表现要么面无表情,要么演、说分离,要么演大于说,不够自然,不够真诚。

由于这些问题导致同学们的讲话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掌握表达的基本方法和规则。通过以下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极大地改进和调整表达方式。第三节材料,言说的基石(选材点评和矫正)

在言说过程中,听众虽然处于客体地位,但绝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如果听众一开始就对言说者及演讲的内容有好感、有兴趣,自然会报以热情;反之,则会充耳不闻,失去兴趣。所以,有经验的言说者都会在选材上下功夫,上好的材料是吸引听众的大餐,是言说的基石。为此,选择材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与听众有相似经历”的材料

我们的一位同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导游。带尼泊尔团回来后做了题为:“一片没有被文明脚步践踏过的乐土”的讲解:

我们一路上最大的感受是尼泊尔很穷。的确如此,它没有工业,不少酒店用电都困难;它的年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咱们成都的五分之一;全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以至于要到一个两百多千米外的景点起码要走九个多小时;全国只有五辆宝马车。尼泊尔是全世界倒数十位最穷的国家之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