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喜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7 10:15:15

点击下载

作者:胡必文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是我的喜悦

你是我的喜悦试读:

游走行吟于凡人间(代序)

行吟之作起于荆楚,自三闾大夫屈原之《天问》、天才文人宋玉之《九辩》,游于民间而登大雅之堂的文风,代有传承,以至当下。

晚近的社会,是一个凡人大有作为,世事常变常新的时代。视野之中的大事小情,都透出凡人的力量和凡人的文化自信。一个写作者,把笔触融入凡人,那是一种有涵养的体现,也是作者用心灵贴近现实的明智选择。

这本书内容丰富,如五彩之筒旋转生姿。多元的社会生活场景纳入题材,作者身份转换带来多变的观察角度,使得单独篇什不长而内容积淀厚重的这本书,显示出个性的光芒。

场景的转换,也是作者游走于不同地域,体验于不同群落凡人的心灵空间转换。透过全书,可以感知努力探询的凡人之态并不在其表面,而力透纸背的重点在于人的价值、人的伦理属性和人的命运情怀。

写作是一种传播行为,贯穿其文的少不了传播伦理,它必然涉及对道德关系的把握。传播伦理是关于人的传播活动的道德,这种道德是调整利益关系的社会规范,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长期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培养的价值观和心理沉淀。从传播学角度看,它是传播过程中的群体意识体现。因此,文化自信所强调道德的作用,并非用条条框框去限制文化传播活动,也绝非限制表达的自由,而是为更好地反映人的美好一面,同时也反映社会与人、环境与人、人与自我难以回避的矛盾与困境,以及在困境中的救赎与自新。

关于传播伦理的历史研究,一些学者将其起源追溯至古代。认为中国的传播伦理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价值观集中在“义”与“礼”、“力”与“德”的关系上。在传播过程中,礼、德、真、善、美等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于传播伦理具有理论支撑的作用,例如孔子的“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即指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诚信原则,说话算话,信守承诺的责任担当表现。而传播的行为是基于人的行为,在当今海量的线上或线下、同向或逆向的传播中,打破了说教式传播的旧格局,形成具有自洽性及融合与互补性作用的文化自信。

有人说,凡人之行基于四心:“有良心” “责任心” “敬畏心”“同情心”,这也为作者观察和反映不同的凡人群落提供了生活化的视角。

社会千万凡人汇聚而成的文化自信,自洽于伦理认同,利基于文化传播。利基是一个经济学词汇,指某种基础的利益作用。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文化在与其他社会发展要素的共存与博弈中,起着明显的利基作用。但是,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存在西方化的陷阱,许多文化传统深厚的国家由于工业化进程落后,在寻求发展过程中丧失了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正如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扩张不仅使农村从属于城市,同时也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其中就包括对文化陷落的悲愤。萨义德更是从东方主义角度阐明,西方的东方学者固执己见地将东西方文化对立,异质化东方文化,宣扬西优东劣,为的是达到文化上的霸权主义。

在国内,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变的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新问题、新矛盾,从而导致社会突发事件增多,如拆迁安置、社会分配、农民工等问题引发社会冲突。此外,我国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还有潜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存在,如就业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等。社会矛盾冲突加剧,既得利益与传统制度受到挑战,人们对于伦理文化的依赖性和迫切性相应增加。

在此背景下,以一种成熟自信的心态来记录和反映凡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场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情景愈真实,感知愈真切,愈可以通过文化自信的方式,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进入全民记者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媒介进行传播,这种社会化媒体创造了新的传播机制,并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当下媒介公信力不强,互联网舆论生态环境中存在一种“后真相”现象,其定义为“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种种状况”,就是网民在接触到某些敏感信息时,往往直接触发情绪,争相表达和宣泄,对于真相到底如何无耐心等待,这个过程情绪的浪潮会形成谣言、虚假信息等负面舆论,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即使是事实澄清或者舆论反转,但社会损失已经形成。

还有淡忘主体意识和自我判断,追求浪漫、奇异和刺激,忽略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感性能力增强而理性能力萎缩。这些忽视道德追求,只求当下快乐是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行为。从这个层面来看,适度的文化批判,其功能之归属,好似为大树除虫的益鸟猫头鹰。我们可以从本书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道德良知,以及立片言而居要的文化追求。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尽管这本书不是一本史书,但作为记录当代凡人心灵史的一朵浪花,终会在浪涛接天的时代大潮中,炫出一抹亮色。

是为序。江作苏2017.10.11

注:江作苏,中国新闻最高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社长。

走过生命的三分之二(自序)

当人们喜欢回忆往事的时候,说明他的身心正在慢慢变老。

当人的生命走过三分之二时,总想向前面的那段历史挥手告别,无论辉煌,无论落寞。出版《你是我的喜悦》是我多年来的梦想,它是对我生命三分之二的回顾与总结,是个人精神世界的物质结晶。

这本书能够正式出版,总算了结了我的心愿。对我的家人、朋友、知己、领导、同事、同学,我都要说一声:谢谢!是你们的关注和陪伴让我走过了生命的三分之二,让我的生命如此精彩而富有。

20世纪60年代初,我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品尝了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应有的疾苦。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七人,排名第六,家大口阔。然而,父母对我们不离不弃,想尽一切办法让我读书,甚至牺牲弟弟读书的机会。无奈脑子笨,赶不上那些聪明的孩子,以至于连续几年高考都名落孙山。信奉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终究摆脱“农门”,到了繁华的大武汉求学、就业。

1986年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中勤奋学习,勤奋写作,在车间“三班倒”的日子里,没日没夜,参加自学考试,拿到了经济管理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文凭,加入了武汉作家协会。常年笔耕不辍,拼命写作,成就了我生命的三分之二。二《你是我的喜悦》是一本文集,书名和章节名基本上取自文集中的单个作品名称。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电台、图书、网站等公开发表过的散文、随笔、评论、小说、诗歌、新闻作品以及博客,文末均有备注和写作时间,共约350篇(首),50余万字。

全书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陪你一起看草原》是散文、随笔集锦。包括情感历程、生活感悟、海内外所见所闻等;

第二部分《我爱煲仔饭》是我的新浪博客精选。均为个人真实生活的写照和人生轨迹,亦庄亦谐,随心所欲,酣畅淋漓。目前仍然可在网上查阅,只是更新有些停滞。地址:http://blog.sina.com.cn/huer;

第三部分《现代美人计》是中、短篇小说及小小说集锦;

第四部分《横话》为现代评论。包括书评、影评、媒体评论、杂谈、历史研究、读书心得、生活随想及对社会的询问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铁肩道义、爱憎分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第五部分《请问芳名》均为青少年学生时代的诗歌作品。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诗坛群雄逐鹿、异彩纷呈的现实,以及在武汉举办的一系列大型当代诗歌讲座、征稿、诗人联谊等文学活动。现在读来,虽有真情实感之意,实为无病呻吟之作,不知到底说了些什么。

第六部分《有关“恐龙蛋”的新闻》基本上是为供职单位服务而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纪实、报告文学及少量诗歌作品等。三

厚厚一本书,数百篇作品,凝聚了我30多年来的心血。多年来的作品散落在家中书柜,无数次搬家,都没能让我遗失多少,伴随我走到今天。只是留下了作品的原件、复印件,却没有电子版文档。待想到要出版时,将它们变成电子版word文档却成了我最大的心病。如果我一字一字地在电脑上敲下来,没有大半年的功夫,是完不成的,况且白天还要上班。

于是,我将作品原件翻拍成数百张照片,找淘宝网,付一点小钱,请他们为我打字。不到半个月功夫,便从电子邮箱中收到几十万字的文件压缩包,总算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不禁感叹,这是社会分工的力量,真好!四

2017年7月中旬,正准备联系出版社出版本书时,突然接到集团通知,为响应国家和公司“一带一路”的倡议,需到老挝首都万象工作,为集团和公司开疆辟土,寻找公司投资和个人发展的机会,出版之事便搁浅下来了。

7月22日,取道柬埔寨。经过对集团柬埔寨金边办事处为期6天的学习考察之后,27日抵达老挝首都万象。

老挝是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首都万象濒临湄公河,与泰国东北重镇廊开府隔河相望。对湄公河的印象只有“湄公河惨案”,令人惊悚和震惊,现在却要工作和生活在它的身边。据说在枯水季节,当河中大半个河床裸露出来,中间只剩下一条狭窄的细流时,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涉水偷渡到泰国。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与邻国仅一河之隔,在世界上并不多见。站在湄公河边眺望他国,不得不为老挝的国家安全捏一把汗。

万象市区终年绿树成荫,草木葱茏,鲜花盛开。一幢幢浅灰色的民宅和一座座金黄色的庙宇掩映在椰林芭蕉丛中,潺潺的湄公河水在市区边缘缓缓流过,整个城市犹如一座美丽幽静的公园。能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和历练。

随着老挝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万象日益加快建设步伐。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中国企业家纷至沓来,涌入万象投资,我所在的公司也不例外。外国旅游者也日益增加。

在万象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之余,我将前期整理好的书稿压缩打包,通过网络传到国内出版社,通过与编辑数十个回合的网络沟通,这本书终于面世了,顿感如释负重。五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困难时期,成长在文革期间,学习在拨乱大潮,工作在改革时代,走过生命的三分之二,仍在追梦流年。幸运的是,我们没有经历兵荒马乱的战争、流离颠沛的逃亡、国破家亡的痛楚、妻离子散的悲伤!我们这一代人,是由贫困向小康,经历科技进步最快、社会变化最大、生活方式变化最显著的一代人。我们曾面朝黄土、背负皇天,受过劳苦、挨过饥饿,经过彷徨、有过失望,做过美梦、有过理想。但是,我们都一路走过来了。面对三分之二的人生,我没有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深感充实和富有!

下一步,将进入人生最后的三分之一了,无法回避。

与此同时,我的长篇小说《冬港的天空》(暂名)也正在激情创作之中,跟大家未来的人生一样,一定会更加精彩!

这一切都缘于你的存在。因为,你是我的喜悦!胡必文

2017年8月28日于老挝首都万象第一章陪你一起看草原第一节2015年的第一场雪生命的赞歌

鱼没有脊背不能在大海里遨游,鸟没有翅膀不能在天空飞翔。如果人没有精神支柱,他的理想之舟就会搁浅,生命之树就要凋零。人生,对一个被病魔吞噬了三分之二躯体的年轻姑娘来说,她,又是怎样对待的呢?是她,张海迪,为我们唱出了一曲激动人心的生命的赞歌!“如果有一天我全身瘫痪,我也决不沮丧”,“只要心在跳动,我就要努力学习和工作,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相信我是一个胜利者,让生命的火花通往未来的征程”。她的话,道出了正确的人生态度。正因为如此,她才敢于以钢铁般的意志在生活的砂轮上磨砺,迸发出一簇簇生命的火花。

张海迪曾做过四次手术,昏迷四至五天。现实生活对她的考验是多么严峻!然而她说:“既然是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献给人民。”她不屈地与死神抗争;她自学英、日、德和世界语,翻译了十六万字的外文小说和大量资料;她以病残之躯治好了成千上万人的病;她自学无线电,为别人修理电视机、收音机……不说别的,单说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一个从未进过学校的人来说,对一个全身瘫痪生活都难以自理的弱者来说,该是多么难以想象啊!奇怪吗?看似神奇却寻常。那么为什么张海迪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呢?我想,这是因为她懂得,在她心灵的土壤里,病魔虽是阻碍耕耘的石块瓦砾,但又是培育信念的苗床,只要精神不崩溃,有敏捷的思维和勤劳的双手,就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是的,她不是天生的贤哲,在生活的十字路口也曾徘徊过,甚至想用药片了结病残的生命。但是,时代在呼唤她,保尔给了她生命的勇气,海伦给了她人生的哲理,雷锋给了她青春的活力,居里夫人给了她顽强的毅力。她,海迪,真不愧为我们时代的保尔,又扬起了生命的风帆,向人生的彼岸奋力前进!“生活呀,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可爱,像春天的蓓蕾芬芳多彩;明天的遍地鲜花哟,要靠今天的汗水灌溉……”她用那曾干涩的歌喉,唱出了圆润婉转的生命的颤音,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追求。

朋友,这是一支平常的歌吗?不,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它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当生活有意捉弄你时,就应该想起张海迪这个光辉的名字;她的理想、毅力,以及她走过的生活之路,一定会帮你理顺生活中缠杂的千丝万缕,帮你顺利地越过坎坷险阻,帮你揭开生活的新的一页。让我们与这身肢残疾的大姐姐一道,高唱这曲气贯长虹的生命的赞歌吧!《学语文》报1983年6月1日头版头条单身汉的悲欢

对单身汉的理解,莫过于单身汉本身了。

单身汉,名正言顺的一家之长,其最大特点是享有独立自主权。面壁攻读,无人打扰,也无妻儿催睡的絮语。

潜心研究,有条不紊,任思维海阔天空也不会有被人打断思路之虑。倘若有坚韧不拔之毅力,光棍正是干事业、出成果的天赐良机。

生活轻松自在,遇事可随心所欲安排个轻重缓急,衣不洗无人怪,碗不洗没人说,打打牌,跳跳舞,来去匆匆,潇洒自在,此其一。

一床一桌一凳,一碗一筷足矣,绝无争几室几厅一厨一厕之怨言,对缓解单位住房紧张助了一臂之力,此其二。

单身汉苦何在?下班之后,锅也冷,灶也凉,缺柴少米,敷衍度日;改善生活,毫无心绪;每逢佳节,别人携妻带子,或泛舟湖面,或漫步市场。而这时的单身汉呢,或失魂落魄,或蒙头酣睡。单身汉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理解莫过于此时矣!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若不然,孟姜女何以万里寻夫?愿天下单身汉多一些欢乐,少一点悲哀。《武汉晚报》周末刊1989年12月2日第3版寻找诗友

她叫张静,一位双腿残疾的姑娘。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我们在汉口大智街文化站相识,感谢青年诗人胡润保组织了“当代诗歌系列讲座”活动,为我们相识提供了机会。

那时,我正在读书,在30多个诗友的聚会时,无意中,这位拄着一双拐杖的姑娘深深地吸引了我。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已在葛店化工厂工作了四年,渐渐淡忘了她。今天,偶然在沉积的旧书籍中找到了一封她四年前在病榻上给我写的一封信,可遗憾的是信封已丢失,我已忘了她的地址,无法再与她联系。

我记得当时我给她回过两封信,均未见到回信。后来由于工作的繁忙,我渐渐忘了她,可这封普通的信四年后再读它,居然如此震撼我的心,它引起了我对诗友的深深怀念。

我要寻找诗友!张静,你在哪里?

在没有找到你的时候,请原谅我在此发表你给我的信,希望你能看到,你的诗友在找你,他在寻找一缕不屈的灵魂——

请原谅我现在才给你回信,很不凑巧,当我收到你的来信时,我正在住院开刀,因此回信之事就搁下来,想必你能理解吧。

这个世界真是太小了,北岛是怎么说的?“这世界小的像一条街的布景。”

你知道吗?当我收到你的来信时,我还诧异呢。咦,红红,他们不是7月份高考吗,怎么上班了?我把你当成了我的表妹和她的那帮朋友了,他们也在葛店化工厂,也许有一天,你会在你们工厂和他们相识的。

至于你的手稿,我会让我的朋友随此信一起寄去的。我腿上打着石膏,不能出门。

至于意见,我不敢班门弄斧,我觉得这段时间你一定进步较大,从字迹上都可以看出。对于这部小说的不足之处,你一定有所体会。我只想从人物的刻画上说一点,我和我的朋友对主人公的命运感到不可理解,这么以身殉情值得吗?这可能吗?我不欣赏她就这么死了,太不值了,无论什么情况都顽强活下去者才是强者。因此,我认为你是不是忽略了对这个人物独特心理的强调?

看了你随信附来的两首诗,和那《雪花》杂志上的诗,我感到你的诗比你的小说要漂亮很多,请恕我直言。

我很喜欢《给你》,我觉得你还是有诗性的。不过若言之有物,你会写得更好,希望你不是为了练技巧,没有诗性强写诗。这毕竟是感性的产物,而不是别的。

近年,我几乎没写什么诗。一是因为在我写的第一篇小说第一稿已付之一炬。我写诗有点苦,想好了又推翻,想好了又推翻,总不如意。一来我觉得近来没有诗性,即便出现了灵感、激情,又觉得没有突破,没有超越以前,于是又不想写了,也许过些时候会作些。

至于我写的《我不敢》,当时写了实觉得意,现在也不觉得什么了,所以至今未遵嘱给陈松叶老师寄去,不过你若有兴趣,改日一定寄去。

既然是以诗会友,自然是少不了诗的,我只为附上前几个月写的一首诗权充吧。

和那些诗友,不知至今你是否还有联系?这样的知音难得,对诗的提高一定也快。只是除了你这一个诗友外,其余的我只是泛泛之交,这大概是女孩子的局限吧。

我杂七杂八地写了许多,你看一下早早烧了吧——

我真想对你讲一个关于星星的故事

寄给你一打无法申诉的思念

可是,对面很黑很黑

通往你门前的路很长很长

肆虐的水也许已刮灭了路上最后一盏灯而天上也不见了最后一颗星星

我,而我

是一个胆小脆弱的女孩啊

我不能逾越这天涯的、黑暗的山谷

我听到的只是自己心跳的回声

我的心跳没有响彻山谷

既然,我们是两颗永不相撞的星星

我又何必

何必用自己的磁场

来扰乱你的轨迹

我听到的只是自己心跳的回声

但我的心并不充满黑暗

在这最神圣的祭台上有着你睡前忘关的灯……

1990年3月14日男人买菜小记

上午买菜、下厨做饭已不是女人的专利了,而男人干此行当似乎成为一种时尚。笔者结婚两载,就有两年的买菜史,个中滋味,非此类男人莫知矣。

我们家附近的一家菜场简陋拥挤,品种单调。然而,这里只此一家,你别无选择。为了赶在上班之前买好菜,吃早餐,就必须早点起床,尽量避开买菜高峰期。如遇冬天,天寒地冻,日短夜长,上班时间相对提早,买菜的时间就不足半小时了,因而冬天买菜是极为遭罪的。

但懒人自有懒法,我每周买菜两次,数量够一家人吃即可,荤素搭配尽量科学化,一次洗净隔离后放入冰箱。中午下班后直接从冰箱中取出制作,方便简单省时,倒还惬意。不太惬意的就是买菜。

我们年轻人买菜,菜农们欢迎极了。为了赶时间,我每次买菜尽量压缩讨价还价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挑选上。有时嘴上问多少钱一斤,其实手已将菜放入了秤盘,当然是不还价了。你不还价,他就认为你慷慨,开始短斤少两,开始“杀”你“宰”你。他还故意把秤翘得老高,讨你欢心,其实我心里清楚他们的把戏了,我只是没时间跟他们磨蹭。

有时心情不好,望着上班时间还早,就想还价。即使还价不成,也要在心理上求个平衡,让他们觉得我们男人也是会精打细算、操持家务的能干人。然而,这时你得到的更多的是羞辱,使你的情绪跌入低谷。因为你不是婆婆妈妈,是死要面子的大男人。你讨价还价、还价讨价,菜农就认为你太“屁”了。“没钱就莫买!”堂堂汉子你受得了吗?遇上五大三粗的卖肉者,你还价,他举起明晃晃的杀猪刀喝道:“遣!遣!你当我是河南猪?”你难道就不吓得抱头鼠窜吗?但这个词用在自己身上太亏了,继而退步一想,自慰道:“你不是河南猪那你是什么猪呢?那好歹也是一头猪呀?”

你不还价他把你当苕,你还价他说你小气,以致我们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他们则趁机给你狠狠地一击。

一击也好,两击也罢,反正到菜场来就是让他们来击的。我们赚钱不就是为了消费吗,何苦怕击?然而,如果我们站在菜农的角度想一想,他们勤扒苦做,起早贪黑,如此想来,心情便也坦然多了。《武汉工人报》1994年2月8日、11日合刊第6版《消费者之友》1995年第10期总第34期《湖北广播电视报》1996年1月18日第3版木工遗恨

一年前的那个夏天,还是做木工的你,因承包了一笔木工活,眼看到期不能完工,你便邀了两位木工加班加点。

那天晚上,我带着不满5岁的儿子到木工房给你送饭,你顾不上吃,举着斧头砍个不停。儿子闲不住,在木工房这摸摸,那瞧瞧。你高兴极了,笑着对我说:“儿子将来考不上大学,可就是‘木工之家’的第四代了!”正在这时,顽皮的儿子想跟你做个游戏,偷偷从你身后伸手夺你斧头下的柱子,你没注意,举着斧头往下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冲上去一把推倒儿子,可斧头已落在我的左胳膊上,我顿时昏了过去……后来听你说,当你回过神来时,你发疯似的操着斧头要砍自己的胳膊,幸亏两位同事将你死死抱住。

我的左手残疾了,但我并不恨你。你已将辛辛苦苦做了三年木工活的钱都用在医治我的胳膊上,你日夜都想盖一栋楼房的梦想破灭了。你悔恨极了,发誓与斧头划清界限,再也不当木匠了,也不让儿子当木匠。你说你要去武汉开川味餐馆,说等赚钱后一定把我送到上海去医治,你太固执了,我真说服不了你,我左手不能动弹,但生活还能自理,你何苦抛开妻儿到外面去闯荡?但你还是去了。

这一去就是八个月,你来信说通过老乡关系,在汉口找了一个很好的东家老板,他得知你的遭遇后,非常同情,加上你拼命地干活,手艺也不错,很得老板的赏识,奖金逐月增加。你每月寄来的钱,除了我跟孩子的生活费之外,已全部存银行了。儿子在长大,脾气却越来越坏,很不听话,还学会骂人,这大概是父亲不在身边的缘故吧。

儿子需要父爱,他已经把爸爸淡忘了。望着你从武汉寄来的彩照,他看也不看一眼就要出去玩耍。我伤心极了,希望你早日回四川,重操旧业,回到你曾经

做过多年的木工房……《湖北广播电视报》1994年8月11日第33版难忘的诉苦会“忆苦思甜”这句话已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看着孩子们的幸福生活,一天,我想对儿子进行传统教育,他却嗤之以鼻:“你们受苦是活该,谁叫你们赶上那个倒霉的时代?”

是的,谁叫我们赶上那个倒霉的时代呢?简单的一句话,却深深地伤害了一代人的心。

我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全家五男二女,在农村来说,“五男二女,七姊团圆”,是好“八字”。然而贫穷却笼罩着这个大家庭。父母亲指望我们能有个出息,勤扒苦做,除养家糊口外,还要供我们几个读书。

上小学时,经常挨饿,我就盼望学校举行诉苦会。因为诉苦会能让我们饱饱地吃上一顿诉苦饭。说是诉苦饭,其实就是几桶稀粥,里面掺有藜蒿、粗米粉和磨得很细的糠等等,当然还加了盐。

我们从家里端出小木凳,排队坐在学校的操场当中,等待贫协组长为我们分发“诉苦饭”。记得管理我们学校的贫协组长姓彭,身材非常高大,脸黑黑的。当他拿起木瓢为我们舀诉苦饭时,我们都不敢做声。闷头喝,喝完了可以再请他添,直到我们喝饱为止。

诉苦饭是不能白吃的。吃诉苦饭之前要开诉苦会,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每次诉苦会,学校都要请一位在旧社会受苦受难最深的老人为我们诉苦,控诉万恶吃人的旧社会,以让我们这些根正苗红的小字辈从小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当老人在台上讲得泣不成声时,班长就不失时机地从座位上站起来高呼口号:“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班长振臂高呼,学生云集响应,口号声响彻云霄。

诉苦会隔三差五地举行一次。村子里受了苦的老人们轮番上阵,几乎都诉到了,唯一的一个“五保户”江太婆却没有诉苦,贫协组长迟迟不敢请她。那时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记得我们几个同学为她抬水时,她反而用水瓢舀水往我们身上泼,我们吓得飞跑,她却大笑不止。

一次,贫协组长终于请来了江太婆给我们诉苦。江太婆坐在台上,未语泪先流,开口的第一句就说:“我远的不说,就说1958年,你们说饿死了多少人?”贫协组长吓得面如土色,急忙制止江太婆。

长大后,我才知道,江太婆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跟别人做童养媳。村里的一个地主看她长得好看,就霸占了她。从此,江太婆就疯了,她一辈子也没有嫁人。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全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五男二女先后参军、入党、上大学,纷纷走上了工作岗位。现在父母健在,四世同堂,再也不为饿肚子发愁了。然而在我人生的记忆中,那历历在目的诉苦会却让我终身难忘。《湖北农民报》1998年9月30日第5版《武汉晚报》2004年2月2日B4版《讲述》家有三种热水器

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到公司加班。老婆背着我把家里用得好好的燃气热水器甩到了一边,花两三千元钱请人装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说是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她没想到,她的举动不但没给我带来惊喜,反而遭到了我的坚决反对。

我的理由很清楚:下雨下雪要洗澡怎么办?来了客人要多洗几个人怎么办?况且我们又不是没有热水器?

老婆的理由也很清楚:这叫一次投资终身受益,你这面糊脑筋,这点账还算不过来?一年四季天天下雨下雪?天天来客人?

木已成舟,还有什么好说的?

也怪天气不争气,接连十天的阴天加雨天,“太阳能”没有发挥一点作用。只换衣服不洗澡是什么滋味?老婆知道我有意见,在一个久阴不晴的日子里,赶在我下班之前将太阳能热水器的应急措施用上了——烧电!

我下班回来,老婆兴奋地对我说:“今天可以洗澡了,现在在烧电,已烧到30度了,60度就可以洗澡了。”“热水器多少瓦?”我问。老婆说不知道。我连忙找来说明书一看:乖乖,3000瓦!“烧多长时期了?”我问。“两个小时。”“就是说已用了6度电。还要烧两个小时,要用多少度电?”

老婆不做声了,也不算账了。反正她不心疼我心疼。

等到晚上十点多,水温才到60度。我拔下电源开始洗澡。十天了,总算洗了个舒服澡。我洗完澡,老婆看指示灯说:“还有水,我也要冲个澡。”可她还没洗几分钟,便在卫生间里叫了起来。原来是没有水了,冻得她披上毛毯便往被褥里钻。我趁机讥讽道:“还是太阳能好!”

从此,老婆不再夸“太阳能”了。但是澡还是要洗呀?

于是我也决定要给老婆一个意外的惊喜。上周末,趁老婆不在家,我找一个管工,将老婆甩下的燃气热水器装上。要求是“太阳能”(当然包括烧电)和燃气热水器“三合一”,同时都能用。即进水管一分为二:一个上楼进“太阳能”,一个进“燃气”。出水嘛,当然只能是一个。我的道理很简单:有太阳洗“太阳”,无太阳洗“燃气”,又无太阳又无燃气就洗“电”,东方不亮西方亮。电嘛,五六角钱一度,最好少烧。

老婆回来后,我说市面上的热水器我们家都有了,你是不是再开发一种“月能”啊?

老婆低头不语,趁我不备,给了我温柔一拳!《楚天都市报》2001年3月26日第32版《家园周刊》《武汉晚报》2001年11月22日B1版《千家街》跳槽,让我不断超越自我

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我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担任企业报副总编辑职务,月薪不到600元。铁饭碗,又是机关科室,工资虽不高,却让人羡慕不已。那时我已在这家企业工作了11年,对企业已有了一些感情,且已成家立业。如果说要跳槽,确实已经晚了。

但我并不安于现状。看着自认为比我差的人都敢于跳槽,并找到比我高几倍工资的工作,我是豪情满怀,成竹在胸。香港回归之后,我到一家省级报纸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成为这家报纸的编辑记者。这一次艰难的跨越改变了我的人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我有了一种成功的感觉,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入也确实是原来的几倍。

1998年,武汉报业大战进入白热化。我所在的报纸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广告收入锐减,我们的工资急剧下降,一些编辑记者纷纷跳槽。我审时度势,也决定离开这里。1999年7月,我又应聘到一家中央在汉新闻媒体从事报纸专刊编辑工作。尽管收入水平与前一家报纸不相上下,但其运行机制却让我失望。

单位留人有三原则:事业是核心,情感是纽带,待遇是条件。若三者缺一,都将阻挡不了人们奋进的步伐。2000年4月,我又应聘到一家信用消费投资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因为有企业和报社的工作经历,我对这项工作一点也不感到陌生。公司很赏识,免去了试用期,直接录用我为正式员工,并转入人事档案,办理了各种保险手续。良好的经济效益、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规范的管理体制,使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一事业。

工作节奏加快了,收入提高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因为收入的提高,我曾自豪地对妻子说,如果我现在还在那家国有企业工作,我在家休息两年再去求职也是值得的。是跳槽,让我不断超越自我。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奉劝那些不甘寂寞的守望者,在充分相信自我的同时,不妨战胜自我,向自己发出挑战。《楚天都市报》2001年5月31日第27版《路周刊》《今日快报》2001年6月10日第15版《生活纪事》,标题改为《跳出一片天》腰鼓:让婆婆青春焕发

两个女儿相继出嫁后,我和婆婆都有一种失落感。特别是婆婆不习惯,整天盼着女儿女婿和外孙们回来过周末或节假日。大女儿条件稍好,想把我们从武昌接到汉口去享福,顺便带一带外孙。可婆婆又舍不得我们住了几十年的这个家,加上他们离老亲家也不远,我们也就没有答应。二女儿一家离我们较近,都住在厂区宿舍,因为刚成家,又没有孩子,事情也就少得多。

去年初,我和婆婆从厂子里双双退休了。开始几天还真不习惯,不知是怎么过来的。婆婆成天没事做,除了早晨买点小菜外,偶尔到“退休职工之家”和那些老姐妹们打打麻将牌。但坚持不了几天,就熬不住了,总喊腰痛、颈椎痛等。我说这明显是运动少了的缘故。正逢厂里组建中老年腰鼓队,我就动员婆婆去试试。她觉得也是,就报了名。没想到婆婆一练便不可收拾,干劲越来越大,完全迷进去了。婆婆菜也不买了,每天早出晚归,比上班还要忙。

去年重阳节,婆婆的腰鼓队经过大半年的训练之后,代表洪山区参加了全市退休职工文艺演出,居然还得了个一等奖。抱着一台崭新的电饭煲回来,婆婆高兴得不得了,一进门就忙着给两个女儿打电话。我说不用打了,你没回来之前,她们就打电话来说,刚才在电视里看到了你们的演出,她们还要给你发奖呢!婆婆的喜悦之情更不必说。

人怕出名猪怕壮。婆婆的腰鼓队得奖之后,邀请就接踵而至,演出的次数越来越多。婆婆乐此不疲,整天不回家,却苦了我一个。俗话说,老伴老伴,老来相伴。婆婆像那些出了名的明星一样,一天到黑在外“走穴”(不过是免费的)。尽管我不吃醋,但仍不免让我寂寞不已。不过看到婆婆青春焕发的样子,我也当然为她祝福、为她高兴了。

今年三月底,二女儿做母亲了,我们又多了一个外孙女——晶晶,全家欢天喜地自不必说。到了五一,二女儿趁放长假的机会在八一路的小蓝鲸包了七八桌酒,给晶晶做“满月”。邀请的亲戚朋友同事都来了,唯独不见晶晶的家家。原来婆婆为了她的腰鼓事业居然不能亲自出席外孙女的满月酒会,而是受命随她们的腰鼓队到江夏的民俗村参加文艺演出去了。

二女婿是知识分子,非常理解和支持他岳母的行动,对前来喝喜酒的亲朋好友解释道:“晶晶的家家是‘名人’,参加电视晚会去了。她老人家嘱咐我,一定请大家吃好玩好。今天晚上的电视晚会就算是对晶晶的祝福了。今天晚上武汉台的节目请大家一定光临,一定‘抬桩’!”《武汉晚报》2001年11月8日第B3版《夕阳红》专栏家有斋妻

妻本不吃斋,但一场胃病却让妻成了“佛教信徒”。

妻肠胃一直不好,吃到有油腥的东西就翻胃,一年四季胃药不断。今年初,妻胃病加重,到陆军武汉总医院一查,医生说她胃萎缩,呈“8”字形,下面那部分不起作用,饮食要特别注意,荤的东西尽量少吃。

妻遵医嘱,把“荤的少吃”变成了“荤的不吃”。一年下来,居然相安无事,胃病不再犯作。看着我和孩子大吃鸡鸭鱼肉,我问妻“欠不欠”,“习惯了,再说一吃就翻胃,不如不吃”。

妻虽不吃荤,但为了我和孩子,荤菜照样做,骨头汤照样煨。但调味成了问题,我在家就要我尝咸淡,孩子在家就要孩子尝咸淡,而她却只炒些时令蔬菜或买些风味酱菜即可应付一餐。我曾试图让妻改变这“一家两制”的现状,但总不成功。其素菜里哪怕沾有一点猪油腥或我和孩子吃过荤菜的筷子在素菜盘里翻腾,妻总是苦笑一下就不再吃这盘菜了,而是吃她的“风味酱菜”,这让我和孩子多少有些心酸。

吃斋,自然而然地与“信佛”联在一起了。妻认为这一切都是“佛”制造的,于是在家里供起了“观音菩萨”,每天朝拜,且念念有词。妻的股票期望能卖个好价钱居然也拜佛,巧的是她的那支股真的让她赚了一千多,从此对佛教深信不疑。佛教书刊、影碟、磁带等宣传用品与日俱增。她“现炒现卖”,向我和孩子灌输如何积善行德,并付诸行动:如打扫公共走道,从四楼扫到一楼;自己掏钱更换门栋路灯;积极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做“红娘”而乐此不疲,尽管没有成功一对;教孩子如何乐善行施等等。我说你快成佛教专家了,快成仙了。孩子说:“妈妈成仙了有什么不好,她难道会抛弃我们吗?”

看妻这么虔诚,我特地将一些佛教网站捡入收藏夹让她浏览,并教她如何下载。一个个生动的佛教故事经妻道出,让我和孩子受益匪浅,也的确让人的心灵净化了许多。

斋妻不是灾妻。佛教教人积善行德功不可没。为表达我们的心意,我和孩子悄悄商议,她生日那天请她到长春观素菜馆好好HAPPY一顿。《楚天都市报》2002年1月24日第30版《百姓周刊》炸米泡

小时候在乡下,快到过年时,总有一些河南老乡用板车拖着炸米机到村里来炸米泡。我们闻着放炮声,就知道炸米泡的来了。这时我们总吵着父母快去炸点米泡好过年。如果父母答应了,我们就赶快去排队。因为去晚了,可能到天黑时都轮不到自己。

每逢炸米泡的来了,村里总多了一些快乐。炸米泡一毛五分钱一锅,村里大部分家庭都要炸一点过年吃。凡是炸米泡的家庭,全家老小都要来凑热闹。炸米机像一个黑色的炸弹,炸米师傅用手摇着它在火炉子上烤,大约四五分钟,炸米师傅看看压力表,就要小孩们走开。只见他将“炸弹”的头“拢”向一个长长的布袋,用脚将“炸弹”一踩,就听到一声巨响。这时孩子们已走得远远的,双手捂着耳朵等待爆炸声。听到响声后,就看到“炸弹”中的米泡飞向长长的布袋。如果遇上装米泡的布袋忘了扎口或布袋炸穿了,米泡就飞得满天都是,孩子们便一窝蜂地跑去哄抢,这便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刻。当然,这一锅米泡是要由炸米师傅赔的。

米泡不仅可以装在口袋里零吃,而且还可以用来做麻糖。不仅米可以炸,蚕豆、玉米、年糕等等都可以炸,当然价格不一样,有的八分,有的一角。年糕炸出来很好吃,大人们称它“落口消”,因为它一进口里,就消化了。大人们还鼓励我们多吃“落口消”,理由是“落口消,落口消,吃了不长疱”。

听大人们说,炸米泡的机器虽然土里土气,但它洋味十足,学名叫“大米扩大器”。据说美国人看中了中国的大米居然能用机器扩大,就想办法来学习、引进,周恩来总理还将这一技术死守不放呢。从此,“大米扩大器”一时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炸米泡不仅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快乐,而且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长江日报》2002年12月22日第6版《人生百味》阿青的困惑

茵茵和阿青都是去年应聘到鸿雁广告公司的,都从业务员做起,都靠拿广告提成过日子,两人的业绩也差不多。但茵茵深得老总的赏识,从一个小小的业务员提拔为客户部总监,除了业务提成,其职务工资比阿青整整多400元,这令阿青心理极不平衡,嫉妒之心油然而生。

星期三这天,阿青实在憋不住了,径直冲进林总的办公室问缘由。林总耐心地听完她的抱怨,说:“这样,我刚接到新诚服装公司的电话,他们出了一种新款的礼服,准备在晚报上发个系列广告,你去把这个单子搞定了再来找我!”

阿青跑到新诚公司后,立即给林总打来电话问:“这是个大单子,我们最低什么折扣可做?”林总说:“公司有规定,你自己决定。”林总刚挂电话,阿青又打来电话问:“能不能保证这个周五发?”林总说:“报社有规定,你自己决定。”又过了一会儿,阿青又打来电话问:“新诚公司想见报后付款,否则他们找别的公司,怎么办?”林总仍然耐心地说:“你自己决定吧!”

下午,阿青垂头丧气地回到林总办公室说:“客户太刁了,这个单子我做不了。”正在这时,茵茵走进办公室对林总说:“林总,新诚公司的单子搞定了,这是合同、预付款支票和菲林。这是个15万元的广告合同,公司可净赚7个点,请您过目。”

原来,林总把新诚公司的广告信息同时告诉了茵茵,并告知阿青已提前到达了。

林总对茵茵说:“请把合同给阿青看看。”阿青接过合同一看,一切都明白了。她问林总的三个问题似乎都可以从合同上找到答案。

林总接着说:“对一般人来说,他们往往只注重事情的结果。而对于一个老总来说,他看重的则是员工的实际能力和作用。员工的才能和智慧,未必体现在其工作的成效和结果上,也许更在于其做事的方式和过程。”

阿青满面羞愧,低着头走出了林总的办公室。《楚天都市报·人才周刊》2003年5月7日第35版《武汉晨报》2003年8月26日离你远去,却时刻牵挂着你

我19岁时,在汉阳六中上高三。因为爱好作文,语文成绩出色,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记得是1983年6月1日,我的一篇歌颂张海迪的散文《生命的赞歌》在《学语文》报的头版头条发表了(本书第一篇),稿费6元。因为全校每个同学都订了这种报纸,这在这个乡村学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促使我不知天高地厚地把文学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来追求。

近20年来,我上了大学,进修了中文,当过企业宣传干部、报社编辑记者,不断地在文学这块芳草地上耕耘,先后在湖北省、武汉市及全国化工行业的各种媒体上发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数十万字,作品剪辑本犹如一本厚厚的《辞海》。

1996年10月,经人介绍,我加入了武汉市作家协会,成为一名青年作家。说是作家,其实非常惭愧,因为没有一件像样的作品,均为诗歌、散文、小小说、消息、通讯、纪实文学等“豆腐块”文章积累起来的。自认为最有分量的是一篇小说在一家企业内部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了,还有一篇小说入选为湖北省第三届楚天文学奖。

既然是“豆腐块”,就经不起拍打,经不起推敲,就没有生命力。人们读后,一笑置之,甚至包括我妻子在内也是这种态度。

也不怪他们。在物欲横流、五光十色的今天,要想人们在一块公认为没有生机的土地上死死地守望也是不现实的,多少个不眠之夜换来一二十元的稿费实在是得不偿失。工作的压力和生活所迫常常会把你的文学之梦敲击得支离破碎,让你痛苦不堪。这种现实使得现代文学青年的价值取向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文学早已失去了神圣的光环,成为一大部分青年人发泄的手段,这是文学发展的悲哀。

文学,你虽然离我远去,但我却时刻牵挂着你。留心的朋友会偶尔在报纸上见到我的名字,老同事、老同学的一声“又在报纸上见到了你的大作”,我便会心满意足,这说明我并没有放弃。

2006年5月5日家有鞋妻

妻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买鞋。

妻买起鞋来简直要命,而且还赶好的买,低的200元,高的1000多元,买起来不眨眼。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妻每月买鞋要花费她个人月工资的1/3。鞋柜装不下之后,开始转入阳台,另辟天地,且包装保存完好。一日清理旧家居,我的天,整整32双!活脱脱一个鞋城。就是说,结婚三年,基本上平均月入一双。我说,你可以组建鞋业协会了!

平时,妻对我大侃鞋经:万丈高楼平地起,别人看人先看头,我是看人先看脚。穿鞋大有学问。鞋按功能分皮鞋、皮靴、凉鞋、休闲鞋、运动鞋、套鞋、拖鞋、布鞋、棉鞋、保暖鞋、草鞋等;按质地分牛皮、羊皮、猪皮、麂皮、鳄鱼皮、人造革、塑胶、仿制皮、水晶、绣花等;按款式分高跟、中跟、平跟、大头、小头、尖头等;按风格分现代、古典、传统、浪漫等。还有更精彩的,就是一双鞋两个样,这叫“鸳鸯鞋”。当然还有“破鞋”,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真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让人大开眼界。

前日晚,妻的一死党约她去逛武昌新世界,说要买鞋,请她参考。妻觉得很有成就感,连晚饭也顾不上吃,直奔新世界,直到晚上11点才回家。别人买鞋,她倒急了,居然提着3双鞋进了家门。问之,刷卡花费1400多元。

我有些不悦。妻却指着我的头说:“死脑筋,一个女人总该有些爱好吧?这就像你喜欢喝啤酒一样。不偷不抢,怕什么?”“你总该有个计划吧?你一双鞋钱可以抵我买几十件啤酒呀!我要喝几年哩!买这些鞋穿得完吗?你到阳台上去看看,已经30多双了呀!还有的一次也没穿,真的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呀!”

妻一笑:“送你一句话,穿鞋是穿观念,穿时尚。足下生辉,令人精神焕发。这叫作:穿旧鞋,走老路,前途渺茫;穿新鞋,走新路,前程似锦!明白吗?要不然,我们这几年有这么顺利吗?”

我大吃一惊,妻还真的一套一套的,就对妻说:“这样,送你一横批,是六小龄童的: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

2006年9月7日纪念毛主席逝世30周年

30年前的今天,我还是一个10多岁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1976年9月9日下午4时,全村人接到通知,要我们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广播。果真是一个重要的事情:毛主席逝世了。那时认为,毛主席是我们的天,他的去逝,就像天塌了一样,我们感到异常恐惧,不知如何是好。

母亲曾告诫我们说,我们全家的幸福生活,还是要感谢毛主席的。我曾在《难忘的诉苦会》(本收已收录)中就描述过我们全家的幸福生活,这篇文章曾发表在《武汉晚报》和《湖北农民报》上。因而,我对毛主席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以至到北京时,还专程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过他老人家的遗容。

给毛主席开追悼会时,我记得是1976年9月18日下午4时,由大队革委会组织的。追悼会会场设在我们学校院子里,全大队的人和我们所有学生都聚集在这里,列队进入院中指定的位置,秩序井然。大家都戴了黑纱和绢花,面向毛主席的遗像,低头默不做声,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实况转播,听华国锋同志致悼词,并向主席遗像三鞠躬。据说在向主席默哀时,华夏神州儿女都要放下手中的活,火车、轮船不能停靠时,要鸣笛3分钟。

大人和孩子们听到哀乐声,都泣不成声,那时悲痛的情景令人记忆犹新,永生难忘。

之所以永生难忘,是因为长大后,认识到毛主席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永远值得人们去爱戴。

毛主席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但更是一个诗人。而我敬佩的正是他老人家诗人的气质和诗人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如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一代天骄!

2006年9月9日相遇、错过皆是缘

什么是缘?有人问隐士。隐士想了一会说:缘是命,命是缘。

此人听的糊涂,去问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

这人不解自己的前生如何,就问佛祖。佛不语,用手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于是顿悟:缘不可求,缘如风,风不定。云聚是缘,云散也是缘。

感情也如云,万千变化,云起时汹涌澎湃,云落时落寞舒缓。

感情的事如云聚云散,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风。

世上有很多事可以求,唯缘难求。

茫茫人海,浮华世界,多少人真正能寻觅到自己最完美的归属,又有多少人在擦肩而过中错失了最好的机缘。或者又有多少人有正确的选择却站在了错误的时间和地点。

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一念之间。

天下性情中人,世间痴男怨女,为得佳缘,苦尽岁月,又在得失踌躇中感叹,匆匆一生,何为有缘?

坐公交的时候,总会喜欢有陌生的女子坐在身旁,不是爱,只想自己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和缘分。但是不知为何,还喜欢她身上那优雅的香水味道,还有她深色的连衣裙和迷人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和那飘逸的长发。我喜欢这种陌生的相遇,尽管这不是缘。

周末的夜晚,不是急于回家,而是在黄昏的街头徘徊,抑或是一个人坐在临街的咖啡馆里,透过落地玻璃窗看繁华的夜色,看那些令人迷惑的不归的女人。尽管这不是缘。

这样的时刻是暧昧的。看女人是欣赏,喜欢那些带着丁香般愁怨的幽幽的女人,喜欢那行色匆匆赶着回家为老公或孩子做饭的女人,喜欢那在黄昏里看花枝招展赶着去会心上人的女人,喜欢看女人妖娆地出现在时尚的街上,喜欢她们假装不在意实则留意着行人的目光。尽管这不是缘。

在列车上,和对面的女子没有什么话。但我感觉出她在欣赏,我故意低下头,有些作秀,像回到少年时。但这次,我知道和喜欢的目光遇上不是件容易的事,便执着地把自己的目光和这个女子的目光交锋,什么也没有说。五个小时,我们一直躲躲闪闪,彼此欣赏。那五个小时,我像一朵禅意灿烂的花,感受那片刻的温柔和暧昧。暧昧,永远是一个借口,不要说永远吧,永远里有的是失落和忧伤。尽管这不是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许你一生只为一个人颤抖过,那样的概率只能说明你根本没有行动或者自己封锁了自己,不要羞于承认在刹那间你喜欢过或爱过一个人。那一刹那,你为她灿烂过,虽然你从来不曾说过,也不要以为你背叛了自己的爱情。那和背叛没有关系,因为一个心灵遇到另一个心灵不是彼此的错。

喜欢在暮色中行走,与那些擦肩而过的陌生女子的眼神交流。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会如一朵花一样,刹那灿烂起来,不为求缘。

其实缘即如风,来去皆是缘。

已得是缘,未得亦是缘。

相遇、错过皆是缘!

2006年10月22日陪你一起看草原

一个人开车,经常喜欢听的碟子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令人振奋的舞曲,二是关于红太阳的怀旧经典,三就是关于草原的歌声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陪你一起看草原》,便爱不释手,不忍放弃,让人百听不厌,甚至抱怨回家的路怎么这么近?

说实话,这首歌的歌词并没有什么亮点,平铺直叙,直白,但就这一句“陪你一起看草原”就足够了,其他似乎都是多余的。而配器配乐及演唱则令人耳目一新,值得反复回味。

记得十多年前一个夏天,在上一家国有投资公司就职。干部外出休假十余天,一行十余人开一辆金杯牌面包车差不多行驶了半个中国,途经北京、天津、北戴河、秦皇岛、连云港、威海、烟台、蓬莱、曲阜孔府、张家口、大同、五台山、洛阳、少林寺等,吃海鲜、吃烤全羊、游山玩水,真正体会到了体制的优越。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对大海和草原的向往越来越真切了。

对草原最初的感性认识,缘于这次旅行去了距北京最近的中都草原。《陪你一起看草原》歌声响起,让人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夏天。中都原始草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原始草原,纯美、壮阔、凉爽,是内蒙大草原的精华。

悠悠古都,风云岁月,俱往矣。而今,天然纯朴的中都草原以它宽广的风姿展现在你的面前。夏日的草原,水草丰美、百鸟齐鸣、繁花遍地、清爽宜人,是避暑、观光、度假的好去处。

人去了草原,才真正感受到地阔了、天大了,所以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当你消失在茫茫草原里,消失在蓝天白云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被自然之绿覆盖了,你真正被无边无际的存在所震撼、所融化,这便是草原给你的胸怀。

如果是两个人,是你最亲密的朋友或爱人,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就会与众不同。这时,什么都没有了,外界的喧嚣、名利的逐求、无尽的烦恼,都被一望无际的绿色消融了、分解了、蒸发了。高高的蓝天、大块的白云、无界的绿草就是两个人的房子、两个人的床被,两个人可以在草原的埋藏下自由自在、爽心惬意地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这是一个彻底放开的境界,一个没有阴谋诡计、没有高楼挤压、没有人群簇拥的境地,两个人完全可以紧紧拥抱在一起并沉醉在任何一片绿色的原野里。“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原,去看那蓝蓝的天,看那白云轻轻地飘,带着我的思念,陪你一起看草原。”

这是一个爱情女孩的心路历程,是她对心上人发出的爱的请柬、绿色的呼唤。也许她曾经感受过那种沁人心脾的陶醉,因此才对自己所深爱着的另一半发出邀请,让他走出尘埃的围困,去看露珠从绿草上轻轻地滑落,去接近梦想与童话,与他共同分享。

但这是一条漫长的路途,需要很多考验。并不是所有美梦都可以成真,并不是所有痴情都可以开花,并不是所有的邀请都可以成行。因此,她从心底呼唤,激起自己爱人的所有想象,鼓励他在那个最美的季节,一起去看草原,一起“去听那悠扬的歌,去看那远飞的雁,去看那漫漫长长的路”。

走吧,去看看草原。从喧嚣中走出,从倦怠中走出,从烦恼中走出……你我都需要草原绿色的抚摸,需要在草原的怀抱里重拾生活的信心,重新寻找快乐的源泉和希望。

阳光多灿烂,让爱留心间。真愿有那么一天,陪你一起看草原;真愿有那么一天,陪你去看那蓝蓝的天……

2011年5月31日世界再大,我们好好爱一

一首歌曲能让你翻来覆去地听上个七八遍肯定不多,但这首《我们好好爱》却有如此的魅力:

风儿吹过圣湖的时候,你牵住了我的手,宽宽的草原我为你停留,从此美丽在我左右。雪莲花盛开的时候,云儿停下了游走,在你身后藏不起眼眸,我愿为你一生守候,你是我最深最深的爱,让雪山依然洁白,我心永不变。你是我最后最后的情,那云在千里外,世界再大我们好好爱。

风儿吹过圣湖的时候,你牵住了我的手,宽宽的草原我为你停留,从此美丽在我左右,你是我最深最深的爱,让雪山依然洁白,我心永不变。你是我最后最后的情,那云在千里外,世界再大我们好好爱。你是我最深最深的爱,让雪山依然洁白,我心永不变,你是我最后最后的情,那云在千里外。世界再大我们好好爱,世界再大我们好好爱。

2008年10月,青海玉树歌手成林江措经过不懈的努力,向全国发行了首张个人演唱专辑《红尘中有你》,其中就包括这首《我们好好爱》,从此一炮走红。这个1986年出生的小伙子,阳光帅气,现在已是容中尔甲艺术团的独唱演员。《我们好好爱》歌词质朴,穿透力强,十分抒情。用歌声渲染爱的真情,藏区最优秀的经典情歌对唱,描绘了雪域高原一段纯洁的爱情故事。一句“世界再大,我们好好爱”已将红尘改为绝尘,并忘我投入和升华!

世界再大与我何干?任你天崩地裂,山呼海啸,我们只要好好相爱。一如雪莲花开,圣洁美丽!二

世界再大,我们好好爱。进入这种境界,爱情其实已显得非常自私和简单。

许多感情从开始到结束,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有过这种让自己心灵为之震撼的感觉,就是一种富有和满足。一个温暖的情感堆积,一种生命中最厚重的拥有,一个曾经交换过彼此的快乐和寂寞,没有必要再难过了,人总得去面对醒来的一切,或许空悲切。

人世本无常,岁月流逝如梦一场。曾经的梦想和誓言也许会如落叶般随风飘荡,但我始终相信爱是发自内心的,与财富、阅历没有关系。

也许爱的那个人近在眼前,也许远在天涯,也许结局并不完美,可想想自己心中的那份感觉,微笑还能从内心发出,那就是圆满的。这种圆满,超越了现实,是一种领略和追求,也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宽容。

至此,我唯一的追求,也正是我们好好爱。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