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皮肤疾病医疗保健宝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7 09:49:48

点击下载

作者:马飞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外科皮肤疾病医疗保健宝典

外科皮肤疾病医疗保健宝典试读:

上卷

1.脱发

脱发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生理性脱发及病理性脱发。生理性的,如妊娠、分娩;病理性的,如患伤寒、肺炎、痢疾、贫血及瘤肿等。此外,用脑过度、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也会引起脱发。

故脱发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可口服补充维生素B1、B6和谷维素。因使用药物造成的脱发者,停药后可自愈。

传统中医学认为脱发的病因是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所致;或风邪乘其经络,血气改变;或热伤血脉,或血瘀等造成。治疗方法有:

(1)白蚀丸,每次2~2.5克,每日3次。

(2)养血生发胶丸,每次6粒,每日3次。

(3)洗发菊花散配方:甘菊花60克,蔓荆子、干柏叶、川芎、桑根白皮、白芷、细辛、旱莲草各30克。上药粗筛,每用药60克,将水3大腕,煎至2大碗,去渣。沐发。

(4)长发配方:麻叶、桑叶各适量。水煎,去渣。洗发。

(5)麻子仁洗发配方:麻子仁100克,白桐叶30克。上药用米泔水煮五六沸,去渣。洗发。治须发脱落不生。2.毛囊炎

毛囊炎是化脓性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化脓性皮肤病,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产生此病的主要原因是搔抓和磨擦损害了皮肤,细菌由此乘虚而入所致的皮肤毛囊感染。患者在抵抗力较低或患有糖尿病、脂溢性皮炎、痤疮、湿疹等时也可引起毛囊感染。

人的皮内有套着毛发的袋样装置,叫作毛囊。在毛囊的毛发周围产生的小脓疮,叫作毛囊炎。开始时,先在毛囊周围有些红肿,这时稍觉灼痛和微痒,很快变为半圆形带尖顶的脓疮,周围有红晕。脓疮数目可多可少,常成批出现,但不互相融合,如果弄破或拔去毛发,可有少许脓血排出,5~7天后,脓疮干燥、结痂,脱痂后不留瘀痕,但常可复发。有的病人常常是这里好了,那里又长了出来。这样拖拖拉拉,甚至2~3年不好。毛囊炎和疖子不同,疖子比毛囊炎严重一些,炎症范围大而深,红肿明显,往往一开始就有明显的疼痛,损害中心有一种黄绿色脓栓,这些都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治疗时可揭去脓痂,涂上2%碘酒或0.5%新霉素软膏,每天2次,或外用硫磺炉甘石洗剂,1天多次,严重时可内服抗菌素,反复发作可试用自血疗法或紫外线照射等治疗。

预防毛囊炎平时要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换洗衣裤,防止摩擦和搔抓,少食刺激性食物,如有皮肤破伤应及时搽2%龙胆紫。有搔痒性皮肤病和其他病因所引起的毛囊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与生产、工作环境有关者,要采取防护措施,如涂抹防护油膏和戴防护面罩等。对已发生的毛囊炎,不要用手去抓,也不可用洗脸毛巾去擦,以免扩大损害范围和引起新的感染。3.手癣及足癣

手癣是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严重者可波及手背;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严重者可延及足背及踝部。

手癣及足癣急性损害为丘疹、丘疱疹和水疱,陈旧损害有鳞屑角化,可分为水疱型、浸渍擦烂型和鳞屑角化型。

注意清洁卫生,及时治疗,以免传染他处。穿透气的鞋袜,保持足部干爽。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对于无合并症的手、足癣应分清类型,正确施治;对于继发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有过敏者应先控制过敏反应,然后再对症治疗真菌感染。

②水疱型先用3%硼酸液或10%冰醋酸液浸泡,每日2次,每次10分钟。水疱干燥后再外用抗真菌制剂。

③浸渍糜烂型先用硼酸液湿敷收敛,然后外用足粉或咪康唑、联茉苄唑粉等,每日1~2次,干燥后再改用抗真菌霜剂。

④鳞屑角化型,以外用各种抗真菌霜剂及含角质剥脱剂的软膏为主。角化增厚伴皲裂明显者,可用30%~40%尿素加角质松解剂封包,待角化变薄后再使用咪唑类抗真菌霜。每日1~2次。

⑤合并细菌感染者,应内用抗生素,最常用先锋霉素V号每日6克静点,局部外用1∶2000黄连素液湿敷,或用中药马齿苋、生地榆、黄柏明矾煎水洗泡后,局部外用雷糊、氧化锌油加氯霉素、百多邦、诺氟沙星膏等抗生素制剂。待感染控制之后再用抗真菌制剂。

⑥有合并湿疹及过敏反应者,应先抗过敏治疗,再治疗原发真菌感染,最好内用抗过敏药同时也内用一些抗真菌制剂,如短期内应用伊曲康唑或酮康唑一周。

(2)中医药治疗。

①矾倍醋浸液:白矾、五倍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各30克,大枫子、川椒、黄柏各25克。将上药研末,入食醋1000毫升中浸泡5天即成,用药液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②藿黄浸剂:藿香30克,黄精、皂矾各12克。将上药研末,入食醋500毫升中浸泡,每日振荡数次,5~7天后滤去药渣,将药液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1小时。4.冻疮

冻疮是由于寒冷侵袭引起的皮肤炎症损害。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气候转暖后可自愈,转年易复发。

本病多发于手、足、耳端。初起皮肤苍白,旋即青红,肿胀痒痛。继则发生水疱,破溃糜烂,形成溃疡。甚至脓血淋漓,日久难以愈合,或四肢末端发生黑褐色干枯坏死。

平日注意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全身及局部干燥保暖,手套、鞋袜不宜过紧;天气过于寒冷应外搽护油;积极治疗慢性贫血及消耗性疾病,是预防冻疮的基本方法。

冻疮的治疗原则是消炎、消肿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①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皮损初起未破溃者,10%樟脑醑、10%樟脑软膏、冻疮膏或蜂蜜猪油软膏(含70%蜂蜜和30%猪油),选其中1~2种外用,每日2~3次。温热水浸泡局部后再搽,并反复揉擦患处,效果较佳。

②已破溃者,除上述药膏外,可加雷夫奴尔糊膏、1%红霉素软膏、0.5%新霉素软膏或10%鱼石脂软膏等,每日1次外用。

③血管扩张剂:可口服烟酸、烟酸肌醇酯、硝苯吡啶、脑益嗪等。

④维生素E丸,0.1~0.2克,每日3次口服。

⑤中医验方: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及验方桂枝红花汤加麻黄3~6克煎服。冻疮溃疡可用紫云膏(紫草30克、胡麻油100毫升、黄蜡150克)外敷。5.痱

痱是在湿热环境中过多出汗且不易蒸发,致使汗腺导管口堵塞、汗液潴留后汗管破裂而汗液外溢渗入周围组织引起的浅表炎症。

闷热的夏季,常见部位有手背、肘窝、腋窝、颈、胸、背及小儿头面部、臀部、妇女乳房下等。皮疹成批出现,为密集排列的丘疹或丘疱疹,有瘙痒和轻微烧灼感。

预防痱需注意以下几方面:改善居住环境,加强通风、散热、降温;勤洗澡,勤换内衣。洗浴宜温水,水中可加几滴六神花露水,浴后擦干,外擦痱子粉或痱子水,保持皮肤干爽清洁;内衣宜宽大、柔软、吸汗性强;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治疗可选用内服药、外用药和中医验方。

(1)内服药:口服维生素C,剂量每公斤体重15毫克。

(2)外用药:

清凉止痒洗剂:1%薄荷炉甘石洗剂、1%薄荷醑洗剂。

油性振荡洗剂:如炉甘石擦剂。

复方皮质类固醇霜:皮康霜、复方康纳乐霜。

痱子粉或痱子水外擦,每日3次。

(3)中医验方:菊花、银花各15克。煎汤代茶;薄荷适量。煎水加糖代茶六一散加枯矾或冰片少许,外擦。

中成药:金银花露、消暑解毒冲剂。6.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种局限性、过敏性水肿反应。常通过某种食物、药物、生物制品、病灶感染、精神因素、肠寄生虫、外界冷热等刺激而导致发病。

荨麻疹发生部位不定,可泛发全身或局限于某部,有时粘膜亦可受累,如发生于胃肠,则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喉头粘膜受侵时则胸闷、气喘、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

皮损常突然发生,为局限性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等的风团,境界清楚,形态不一,皮损可随搔抓而增多、增大。自觉剧烈瘙痒灼热感。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有时此起彼伏,一日内可反复多次发作。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以皮疹、瘙痒为主者:可口服如扑尔敏、去氯羟嗪、特非那丁,并可同时配合维生素C口服;也可肌注或静注扑尔敏、苯海拉明、10%葡萄糖酸钙等。

②严重荨麻疹伴喉头水肿、哮喘或有低血压状态时:可肌注0.1%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也可静氢化可的松加维生素C,并要密切观察血压、喉头水肿等的变化。

③H1受体拮抗剂:适用于慢性荨麻疹。一般多选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药物配合应用,如去氯羟嗪或安他乐加寒庚啶等。还可选用新一代抗组织胺药,如息斯敏或克敏能或仙特敏。

④H1、H1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H2受体拮抗剂可选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或泰胃美。

(3)中医验方。

①生麻黄3克,乌梅肉6克,生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脱敏丸1号:蝉蜕炒焦研末,炼蜜为丸。每次10克,口服2~3次。

③脱敏丸2号:蝉蜕2份,刺蒺藜1份。炒焦研末,炼蜜为丸,每次10克,每日2~3次。

④中成药:可口服防风通圣丸、荆防败毒丸、银翘解毒片、浮萍丸等。7.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是由于不明原因引起全身泛发对称性、皮疹性的急性皮肤炎症反应。其病因可能与感染、食物或药物等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

皮疹形态为红斑、斑丘疹、丘疹或丘疱疹、水疱等,疹形比较一致,有密集融合成片倾向。急性发病,头面、躯干及四肢均可发疹,但以屈侧面为主。患者有瘙痒剧烈、灼热及胀感等,少数患者可伴发热、畏寒、恶心、心悸等全身症状。

本病的治疗分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1)局部治疗:对无渗液者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搽;有渗液者可用2%~4%硼酸液或生理盐水作冷湿敷,渗液减少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如0.1%去炎松霜等。

(2)全身治疗:皮疹较轻者,予抗组织胺药及钙剂等,如扑尔敏、去氯羟嗪、安他乐、特非那丁、仙特敏口服,或10%葡萄糖酸钙或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或5%~10%葡萄糖加维生素C静脉滴注;皮疹泛发严重者,可同时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口服强的松或肌注地塞米松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8.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以阵发性瘙痒和皮肤苔藓为主症的慢性皮肤炎症,发病和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关。慢性经过,不倾向湿润,易于反复发作。

炎症基本损害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搔抓后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化,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干燥而结实,皮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面光亮。久之丘疹融合成片,逐渐增大,皮肤增厚干燥成席纹状,经常搔抓形成皮肤苔藓化。

患者自觉阵发性奇痒,入夜更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绪波动时,瘙痒随之加剧。

本病好发于颈后及两侧、肘窝、尾骶等处。皮疹不甚广泛或仅限于上述部位时,称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皮疹分布广泛,除局限型所涉及的部位外,眼睑、头皮、躯干及四肢之一部或大部受累时,则称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青年和成年人。病程常迁延数年之久,虽经治愈,容易复发。

本病患者生活起居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喝浓茶。尽量减少搔抓、摩擦、热水洗烫。

本病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内服抗组胺药(见荨麻疹)和镇静药,如安定5毫克或舒乐安定1毫克、多虑平25毫克,每晚睡前口服。

②封闭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可用0.25%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局限型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可选用去炎松或强的松龙,并加入盐酸普鲁卡因,作局部皮下封闭。以强的松龙为例,每次用量不超过25毫克,每周1~2次。

③外用药物:可选用地塞米松煤焦油搽剂、地塞米松丙二醇、肤轻松醑、氢万等;各种皮质激素霜剂等;5%~10%糠馏油软膏、黑豆馏油软膏等;肤疾宁、皮炎灵贴膏等。

(2)中医药治疗。

①当归、川芎、赤芍、牛膝各10克,生地、丹参、生苡仁各30克,白藓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2次。

②药浴:可选用楮桃叶、苦参、龙葵各适量,煎汤泡洗。

③外擦:可选皮炎宁酊、舒肤特、普癣水、皮癣水、斑蝥醋、羊蹄酒,外擦患处,每日2~3次;或鲜石榴皮,蘸明矾末,外擦患处。

④中成药:可选用当归片、清解片、地龙片、乌梢止痒丸等。9.牛皮癣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精神创伤、外伤、手术、月经、妊娠和食物等可为诱发因素或使皮损加重。

本病初发为针头至扁豆大的炎性扁平丘疹,逐渐增大为钱币或更大淡红色浸润斑,境界清楚,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则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

本病的发展过程中,皮损形态可表现为多种形式。急性期皮损多呈点滴状,鲜红色,瘙痒较著。静止期皮损常为斑块状或地图状等。消退期皮损常呈环状、半环状。少数皮疹上的鳞屑较厚,有时堆积如壳蛎状。

皮损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对称性发生。好发于肘、膝关节伸侧和头部。少数病人指(趾)甲和粘膜亦可被侵。

本病的治疗以分期治疗为主。

(1)急性期病人一般不宜饮酒及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物理性、化学性和药物的刺激,防止外伤和滥用药物;要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清除感染性病灶;消除精神创伤,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应予有效抗生素治疗;有明显瘙痒者,可给予抗组织胺类药口服。

(2)进行期银屑病的治疗:有扁桃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可选青霉素、牛西西或维生素B12肌肉注射。

皮损可用复方煤焦油洗剂洗头、洗澡,每日1次,5%硼酸软膏或5%水杨酸软膏外用,每日1次。发生在面部或皮损局限性患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去炎松、地塞米松霜或软膏,每日1~2次。

同时配合内服中药,如消银片,5~7片,每日3次口服,复方青黛丸,6克,每日2~3次口服。

待基本控制新发皮疹后,可继续用复方煤焦油洗剂洗头、洗澡。外用药可改用5%水杨酸软膏、5%白降汞软膏等量混合外用,每日1次,煤醑每日1次外用。

(3)静止、消退期银屑病治疗:以外用药治疗为主,可选用10%水杨酸软膏、5%~10%白降汞软膏(或二者等量混合)、10%煤焦油软膏、10%黑豆馏油软膏、10%鱼石脂软膏或0.1%~1%蒽林软膏。

对头面部皮损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霜剂,每日1~2次。

皮损数量较少,但肥厚且顽固者,可用5%5氟尿嘧啶软膏、0.1%维甲酸霜等外用或肤疾宁、皮炎灵等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硬膏外贴。

继续配合用复方煤焦油洗剂洗头、洗澡。10.黄褐斑

黄褐班是一种面部发生黄褐色斑片的皮肤病,又称作妊娠斑和蝴蝶斑等。

本病十分常见,常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妊娠期妇女尤为常见。妊娠期妇女出现的黄褐斑,一般分娩后几个月自行消退,这种情况不可视为病态。若半年至1年仍未消退者,可视为黄褐斑病。男子和未婚女子也可患此病。

本病发病原因和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内分泌变化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常见症状有:皮损呈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形如地图或蝴蝶,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境界清晰,常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处,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斑区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

黄褐斑患者要避免长时间曝晒,夏季外出时应戴凉帽、外涂防晒剂。对怀疑引起过敏药物及化妆品应停用。应保持精神愉快,劳逸结合,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酒。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和饮食疗法。

(1)西医药治疗。

①内服药:维生素C,每次300~1000毫克,每日3次。

②外用药:5%白降汞软膏,涂患部,每日1~3次;3%双氧水,涂患部,每日3~5次。

(2)中医药治疗。

①肝郁型:面部褐斑,伴见性情急躁,或抑郁不舒,胸胁胀闷,妇女则月经不调,舌红苔白,脉弦或沉弦。治宜疏肝理气。

中成药:逍遥丸、舒肝丸、白凤丸等。

②痰湿型:面部褐斑,兼见胸闷脘痞,纳呆,舌白润滑,苔腻,脉濡滑或沉弦。治宜除湿化痰。

中成药:通宣理肺丸或藿香正气丸内服。

③肾虚型:面色黑浊,兼见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舌淡胖,脉沉弱。治宜补肾温阳。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滋补肝肾丸等。

(3)饮食疗法。

①肝郁型。

柴胡饮:柴胡、白芷各6克,赤芍10克,水煎代茶。

紫白饮:紫苏叶、丹参各10克,白芷6克,丹参10克,水煎代茶。

②痰湿型。

苏白茶:苏叶、苏子各10克,白芷6克,水煎代茶。

三子茶:苏子、莱菔子各10克,白芥子6克,炒香捣碎,沸水浸泡代茶。

③肾虚型。

蒺藜酒:潼白蒺藜各20克,白酒250克,浸泡1周后开启饮用,每次1小酒杯(约10克),每日1~2次。

首乌茶:何首乌、白疾藜各10克,白芷6克,水煎代茶。11.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多于女,经过缓慢,30岁以后可减轻或自愈。

本病原因复杂,机理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内分泌、皮脂和微生物有关。痤疮极为常见,表现为毛囊口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常见于面、前胸、后背等皮脂腺分布多的部位。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维生素B2,每次口服5~10毫克,每日3次。

②维生素B6,每次口服10~20毫克,每日3次。

(2)中医药治疗。

①湿热型:皮损为黑色粉刺、丘疹、脓疱,并见皮肤油腻光亮,便干溲赤,舌红苔腻,脉象濡滑数。治宜疏风祛湿清热。

方药:枇杷叶、桑白皮各10克,水煎代茶;或荆芥穗6克,紫草10克,水煎代茶。中成药:防风通圣丸、连翘败毒丸等。

瘀血型:皮损多为黄豆至蚕豆大的丘疹、脓疱、结节,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女子可见月经不调,男子面色晦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化瘀。

赤芍、茜草各10克,水煎代茶;或丹参、生地榆各10克,皂刺6克,水煎代茶。中成药:大黄虫丸。12.鸡眼

鸡眼是皮肤反复受到摩擦和压迫,使角质向皮肤内部呈球状或圆锥状增生所致。可长到豌豆大,特别容易长在趾骨的突出部位。压迫时有剧痛,长大以后,走路时也感到疼痛。

在治疗上可使用各种腐蚀药,3~5天换药一次,待该处角质软化变成白色后,用刀将变软的部分削除,再重新涂上药膏。复发者可手术切除。削除时,不要损伤正常组织,以免引起疼痛或出血。避免本病的发生,平时要注意不要穿太紧太窄的鞋,如果足部骨骼有畸形,必须及时诊治纠正。13.红斑症

因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点,叫红斑症。除有剧烈炎症外,红斑一般不隆起。当用玻璃按压时,红色会消失。它一般有下面几种类型:

(1)多形渗出性红斑:这种红斑,发生在手足伸侧和面部,也有发生在手掌的。大都是稍有肿胀的红斑,并伴有关节痛,也可发生重症型红斑。

红斑像豌豆大小,片刻后大多数红斑向周围扩展,中心部的颜色变浅而成环形。除红斑以外,也混杂有丘疹和水疱,局部有轻度瘙痒。皮疹在1~2周内可自然痊愈。多在春秋的固定季节反复发病。重症型亦称粘膜-皮肤-眼综合征(斯-约二氏综合征),有高热,对粘膜和眼睛有损害。

每年都复发的人,由于大都有慢性病灶(慢性扁桃体炎、鼻窦炎、龋齿、牙槽脓肿、慢性肾炎),所以要仔细检查并进行治疗。重症型患者,需住院治疗。

(2)结节性红斑:这种红斑在发热、关节痛、全身倦怠的同时,小腿伸侧可见数个很硬的红斑,红斑周围肿胀,按压时非常疼痛。多发病于中年妇女。有的病人症状很严重。根据原因和经过,有由结核变态反应而引起的巴赞氏病(硬红斑)和贝切特氏综合征。

巴赞氏病在小腿出现的红斑虽然同结节性红斑一样,但几乎没有发热或关节痛,即使是有也是很轻的。另外,在按压红斑时并不很疼痛,但容易复发。

贝切特氏综合征有以下症状:一是在皮肤上可见与结节性红斑一样的变化;二是在口腔和舌黏膜可见周边为红色的溃疡;三是外阴皮肤或粘膜也可见溃疡;四是眼睛可发生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因而导致视力逐渐下降,有时引起失明。

治疗这种红斑,要弄清是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还是结核变态反应所引起的。急性期应卧床,将下肢稍微抬高。如果是结核性的,可进行抗结核治疗法。此外,可进行同多形渗出性红斑一样的治疗。由于贝切特氏综合征有引起失明的危险,故应接受专科医生治疗。14.脚气

脚气又称汗疱状白癣,是白癣菌侵入角层较厚的部位,如脚掌和手掌所引起的病症。只侵害手掌的情况少见,一般是脚掌首先发病。白癣菌的发育同霉菌一样,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在冬季看上去好像已经痊愈,但白癣菌仍然存在。到了夏季,又再度发育而引起脚气。脚气不易痊愈,是由于白癣菌寄生在药物难以浸透的角质层中,而且在白癣菌中,大都是抗药性强的石膏样毛癣菌。

此病只要证明有白癣菌,就可以确诊。与该病相似的疾病有汗疱,汗疱是汗孔的疾病,不会有白癣菌存在。此外,该病与念珠菌感染极其相似,要注意区别。

脚气开始时,脚掌心上长出数个小水疱。小水疱逐渐增加,可变成脓疱,周围发红,破裂后形成糜烂面,或者形成鳞屑。不久就向周围扩散而波及整个脚掌,将此称为小水疱鳞屑型。另外,还有趾间白癣和趾甲白癣。脚气虽为慢性经过,但在反复发生的过程中皮肤变硬,将此称为肥厚型。一般有强烈瘙痒,在抓挠时可继发感染,发生溃烂或分泌脓液,也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经专科医生确诊后,可内服灰黄霉素,但必须长期服用方可见效。由于患者的袜子和浴巾等都是感染媒介,所以应经常煮沸消毒。另外,要注意保持手脚清洁和指(趾)间部干燥。15.肛门瘙痒症

肛门瘙痒症一般是指肛门部的大面积瘙痒,却很难看到皮肤和皮肤黏膜移行部的病变。在瘙痒时,如果明确是皮肤黏膜疾病,如肛门周围湿疹、真菌症、接触性皮炎等,就要从病因中解脱出来。

该病多见于男性,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便秘、腹泻等之类的肠功能异常;痔、脱肛、蛲虫等的刺激;直肠炎、直肠息肉等;精神影响(过度紧张、忧郁症、精神不安定、同性恋等),肛门周围神经过敏,稍有一点裂开、糜烂、摩擦(排便、运动)等,就容易引起瘙痒。

患者要经常保持肛门部清洁,平时要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可去肛门外科或皮肤科检查一下有无基础疾患。同时,根据需要也可接受精神神经科和消化内科的检查,也可对症使用比较适宜的软膏(苯海拉明软膏等)、抗生素剂、精神安定剂,但基础疾患的检查和治疗则是最根本的治疗。16.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色素脱失的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黑色素细胞减少或缺失而引起的色素脱失斑。一般认为与黑色素细胞自身破环、自身免疫有关。

临床表现损害为局部色素脱失斑,呈乳白色,形态大小不一,界限清楚,其内毛发可变白或正常,但无皮肤萎缩、硬化及脱屑等。

进展期白斑向正常皮肤移行,境界不甚清楚。压力摩擦等机械刺激、日晒和皮肤外伤等局部刺激均可使白斑出现或扩大。稳定期白斑停止发展,境界清楚,边缘色素反见增加或白斑中出现围绕毛孔的岛状色素区。

白斑可发生于任何部位,较多见面、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及外生殖器等皱褶处。可孤立存在或对称分布,可沿神经节分布或带状排列,个别可泛发全身,只余少数正常皮肤。

患者应适当进行日光浴,多吃豆类、坚果,少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避免滥用外涂药。

治疗可选用外用药和内用药。

(1)外用药:

皮质类固醇制剂:如0.1%去炎松霜、肤轻松、适确得、0.1%去万溶液等,每次外涂1~2次。

硫汞白癜风药水,每日外涂2次。

(2)内用药:对于皮损泛发超过体表面积50%~60%,并且仍在进行性发展、无皮质类固醇禁忌症者可考虑口服强的松,成人10毫克,每日2~3次。连用2~3个月,视皮损变化逐渐减量,每3~4周减5毫克,维持半年左右。17.湿疹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任何性别、年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

发于四肢者,常对称发作,主要表现为患部剧烈瘙痒、红斑、丘疹、水泡、糜烂、结痂、脱屑、苔癣样改变等皮肤损害,常反复发作,但皮疹消退后,不留永久性痕迹。中医认为是风湿热侵入肌肤而成。急性、亚急性以湿热为主,慢性的乃久病耗血所致。

湿疹常易与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相混淆,未确诊时勿用药。皮疹发作前,如有服药史,而过去又从未发过,可能是药物过敏。忌用手抓剥患处,否则会使其扩散,严重者可引起感染。忌大面积使用激素类软膏(肤轻松、地塞米松等软膏),避免引发不良反应。避免用热水洗烫及过多使用肥皂、清洁剂。避免使用化妆品和油脂。不宜穿毛及化纤等制品,衣被勿过暖。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淋浴不宜过勤,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忌海鱼、辣椒、毛笋、虾、蟹等物,少吃荤菜。一些人对花粉、羊毛、羽毛、寄生虫、奶糖等过敏,故要细心寻找过敏物品,尽量避免接触。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和饮食疗法。

(1)西医药治疗。

扑尔敏片,每次1~2片,每日3次;或息斯敏片,每次10毫克,每日1次。

(2)中医药治疗。

①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6~9克,每日3次。防风通圣丸,每次6~9克,每日3次。除湿丸,每次6~8丸,每日2次。

②徐长卿洗剂配方:徐长卿31克,加水熟煮,去渣。外洗患部。治疗急性湿疹。

③复方四皮洗液配方:桃树嫩皮、花椒树皮各100克,苦楝树皮90克,白藓皮、苦参、葛根各60克。上药加开水2000毫升,水煎30分钟,待温度降至30℃时加入硫磺3克、明矾30克。每次用前加热水30℃。外洗患处,每日1次,5日1剂,10日为1疗程。

④止痒祛湿洗剂配方:防风12克,地肤子、白藓皮、蒲公英各9克,金银花15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上药加水煎煮,去渣。乘热浸泡或涂擦患处,以能忍受为度。每日1剂,每剂可用2~3次,连洗3~5日。止痒消肿,消炎镇痛,治疗湿疹,脚气,脓疱疹等。

(3)饮食疗法。

①绿豆、粟米各30克,水煎加红糖温服。用于慢性湿疹。

②蕹菜30克,玉米须15克,荸荠10只,煎汤服。

③米仁、荸荠各10克,加适量白糖煮汤服。

④红枣10只,白扁豆30克,加适量红糖煮汤服。用于慢性湿疹。18.狐臭

狐臭又称腋臭,在医学上叫“臭汗症”。男女都可发生,但妇女较多,尤其是青春期少女,大汗腺开始旺盛起来,也是狐臭容易发生的时候。

汗腺受皮肤表面的腐生杆菌等作用而产生令人厌烦的狐臭味,狐臭的臭味多数是从腋窝发出,有时乳房、阴部、肛门等部位亦可散发出此种特殊气味,到老年时可减轻,甚至消失。狐臭有遗传性。中医学认为是湿郁而气血不和所致。

外治可选用外洗方、熏洗方和涂搽法。

(1)外洗方:菖蒲15克,公丁香、母丁香各3克。上药加水煎煮,过滤去渣。每晚睡前,用药水洗腋窝部。然后用药粉(枯矾10克,樟脑5克,研成细末)涂搽,7日为1疗程。

(2)熏洗方:甘松10克,白芷12克,佩兰6克,上药加水煎成药液。乘热熏洗腋下,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3)涂搽法:取一块生姜,切片搽患处,每日1~2次。19.疥疮

疥疮是由疥虫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易在家庭及集体中传播。发病多从手指间开始,好发于手腕屈侧、腋前缘、乳晕、脐周、阴部及大腿内侧。皮损初发为米粒大红色丘疹、水疱、脓疱和疥虫隧道。日久因搔抓可继发化脓感染,湿疹样变或苔藓化等。此外,在阴囊、阴茎等部可发生红褐色结节性损害。该病夜间瘙痒剧烈,白天轻微。常致全身抓伤、结痂及色素沉着。

患者平时应注意清洁卫生,勤洗澡。正常人要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接触后要用肥皂水洗手,怀疑染上此病后,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10%(儿童用5%)硫黄软膏外搽,全身搽药膏一遍,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日,第4日更换衣服洗澡,被褥、床单均要煮沸。2周后如仍检出疥虫或有新疹出现,再用上法治疗1次。

②30%丙体666乳剂外用,或用优力肤霜或25%苯甲酸苄脂乳剂,每日早晚各1次,边搽2~3日,以后洗澡换衣。

(2)中医药治疗。

①内治法:一般不需内服,若继发感染,宜疏风清热利湿,用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②外治法:先以花椒9克、地肤子30克,煎汤外洗,再外搽5%~20%硫黄软膏。20.寻常疣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表皮肿瘤。初起为针尖大的丘疹,渐渐扩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质坚硬,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本病发展转慢,部分可自愈。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数目不等,初起多为一个,以后可发展为数个到数十个。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

跖疣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由于局部压迫、摩擦,表面形成黄色胼胝状,如以小刀削去此层,即可见白色软刺状疣体,表面常有散在小黑点。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本病以局部治疗为主。5%的5-氟脲嘧啶软膏外用;争光霉素损害内注射,0.05%~0.10%争光霉素用生理盐水溶液或2%普鲁卡因溶液作局部损害内注射,据疣的大小每次注射0.2~0.5毫升,每周1次;0.1%~0.3%维甲酸酒精溶液局部外用。跖疣还可用3%福尔马林溶液作局部湿敷或浸泡。

②数目少者,可选冷冻、激光及手术治疗。

(2)中医药治疗。

①内治法:本病多属血虚生燥、风毒备淤。治宜养血润燥、化淤解毒。

方药:丹参、生牡蛎(先煎)、马齿苋、大青叶各30克,赤芍、鸡血藤各15克,红花、莪术、紫草各10克。

②外治法:木贼、香附各30克,煎水泡洗患部;鸦胆子仁捣烂敷贴患处。21.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又称缠腰龙、蜘蛛疮,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皮肤损害部分可见小水疱簇集成群,形似小珍珠样,多沿着皮肤神经走向分布(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为多),多见于身体一侧,最常见的是肋间带状疱疹及腰部带状疮疹,皮损呈长条状,似缠着腰的一条“龙”,故有“缠腰龙”之称。

带状疱疹患者的最大痛苦是局部疼痛。这是一种神经痛,似如刀割、针刺,伴有瘙痒,有时还可能继发感染。

带状疱疹的治疗,首先要考虑全身治疗,病人要卧床休息,适当地应用镇痛剂,口服阿司匹林、去痛片皆可,必要时,用可待因、痛痉宁等;维生素C、病毒灵、维生素B12,均可以口服;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每次200微克,每日1次;板蓝根注射液,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口服板蓝根冲剂也可以;甘泰片是目前抗带状疱疹病毒的有效药物,早期应用,效果更好;也可以用干扰素调节免疫功能。

皮损局部应该注意保护,防止摩擦,局部用药以消炎、干燥、收敛为原则,小水疱勿轻易挑破,破溃时要注意给予无菌消毒,局部涂布2%龙胆紫后,妥善包扎;一般性水疱敷用糊剂(白降汞2.5克、次没食子酸铋5克、氧化锌和滑石粉各8.5克、凡士林加至50克);应用针灸疗法或在有关穴位进行穴位封闭,也是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也常常是某些慢性疾病的信号,如白血病、淋巴瘤、神经系统肿瘤等。患有带状疱疹时,应该注意全身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隐匿的慢性疾病。22.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在发热以后发生。起初为红斑,继则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成群的针头大小的水疱,常为一群,亦有两三群者,破后露出糜烂面,逐步干燥结痂。

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以颜面及生殖器部位多见。复发者多倾向同一部位。患者自觉局部烧灼和痒感。皮疹发展时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程一般1~2周,可自愈。但易于复发,愈后无疤痕。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局部以吸收干燥、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如外用2%龙胆紫溶液、0.5%新霉素软膏等。

②对反复发作或症状严重者,可选用丙种球蛋白,每次6毫升,每周2次,肌肉注射。转移因子每次2毫克,每周2次,皮下注射。昔洛韦每次200毫克,每日5次,连服7日,或万乃洛韦每次300毫克,每日2次,连服7日。

(2)中医药治疗。

①内治法:本病属肺胃蕴热,局部红斑基础上簇集水疱,灼热刺痒,伴有口渴,便干尿赤,舌红苦白,脉弦滑。治宜清解肺胃毒热。

方药:蒲公项、紫花地丁、板蓝根、大青叶各15克,野菊花10克,生苡仁20克。

中成药: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龙胆泻肝丸等口服。

②外治法:可用2%地榆紫草油膏或黄连膏外搽。23.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黏膜接触到外界刺激性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皮肤疾病。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1)服装衣被刺激:尤其是接触到皮肤的内衣裤和被褥,包括混纺化纤织品、皮革和塑料制品等。

(2)化妆品刺激:很常见,如香脂、香霜、发水、发油、染发剂、烫发剂、防晒除痒霜、化学性的清洁除臭剂等。有的人甚至接触香皂、肥皂、香波等也会发病。不同的人接触到外界物质反应有所不同,而劣质化妆品引起的刺激性反应更为多见。

(3)除虫剂、灭蚊蝇剂、消毒剂、清洁剂等刺激。

(4)药物刺激:杆菌肽等。

一般在接触到物质后,经历潜伏期发病。轻者皮损处有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出现于皮肤直接接触部位,在四肢暴露处的外侧有奇痒、局部灼热感,抓后有渗出液,留下斑斑抓痕,重症可有表面松解甚至坏死,类似剥脱性皮炎。如接触到药物浓度高的如强酸、强碱等,除了充血、红肿等急性炎症外,还引起灼伤,需要及时处理,保护皮肤,防止感染。

如一旦发生了接触性皮炎,可利用下列方法治疗。

(1)立即去除病因,局部清洁患处,可以微温的清水冲洗。只要避免再接触致敏病因,病情会逐渐好转,且能较快痊愈。也可外用0.025%醋酸氟氢松软膏在局部薄薄涂上一层。

(2)急性皮炎红肿,水疱、渗液不多时可外用锌氧油,其中可加2%~5%糖馏油或鱼石脂。

(3)内用药治疗,可服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重症泛发者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每日30毫克口服,或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滴注。24.皮肤瘙痒

严格来说皮肤瘙痒并不算是一种病,仅仅是一种症状而已。皮肤存在痒感,甚或奇痒难忍,但无原发皮损病变,常期的握抓可以在皮肤上见到一些搔痕,重者可并发毛囊炎、疮、脓疱病等。

皮肤瘙痒的治疗可难可易,如果能发现瘙痒的原因,积极予以治疗或去除病因,皮肤瘙痒即可治愈。但皮肤瘙痒病因也较复杂,如患有肝胆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病、白血病、低蛋白血症、痛风、肠寄生虫病、神经衰弱甚或恶性肿瘤,都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或进食某些食物,服用某种药物,接触一些肥皂、染料、丝棉织品、羽毛等物质,或为蚊虫蚤虱的叮咬,或为干燥气候环境所影响,皆可能导致皮肤瘙痒。

患有皮肤瘙痒症的病人,如果能找出病因,即为最有效的治疗。一般的治疗要选用一些药物减轻症状,消除痛苦,如应用止痒乙醇(酒精)、炉甘石洗剂、1%~2%薄荷脑软膏、肤轻松软膏等,都有一定的止痒效果。皮肤干燥明显者,应该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或应用些护肤的油性软膏,也有较好的疗效。条件许可时,可以应用矿泉水做水疗,如瘙痒部位较为局限,用0.25%~0.5%普鲁卡因1~2毫升,维生素B1100毫克,作邻近瘙痒部位的穴位注射;剧烈而又顽固的瘙痒症,可以口服安定、利眠宁等镇静剂,或静脉注射溴化钠或葡萄糖酸钙,也有口服烟酸取得显效者;有人试用中草药治疗,如用苍耳子根、叶,切碎煎浓汤,熏洗患处;苦参、川楝子、甘草各100克,煎汤洗患处,这些方法简单,可供试用。

中卷

【主要表现】

1.多在热病后或体弱抗病力减退时发病。

2.好发于皮肤M膜交界处,如唇缘、鼻孔周围、面颊、包皮、龟头及外生殖器部位等。

3.初起皮肤上出现群集性丘疹,继为成群小水疤,四周红晕,疤液澄清,破后露出糜烂面,逐渐干燥结痂脱落而愈。脱痴后留有轻度色素沉着,但色素沉着会逐渐消退。病程为1周左右,易反复发作。

4.自觉有轻微a痒及灼热感。

5.一般无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可肿大。发于眼部者会出现刺痒、疼痛、怕冷、发热等风热毒盛的症状。发于外阴者,水疤易糜烂,可伴有发热、便干、搜赤、苔黄、脉数等湿热下注的症状。反复发作多年不愈者,常有咽干、口渴、舌红、脉数等阴虚内热的症状。【西药治疗】

3%无环鸟昔软膏局部外用,破溃后可用1%龙胆紫溶液。有继发感染时,可内服抗生素,外用0.5%新霉素软膏。【中成药治疗】

1.龙胆泻肝片,每次46片,每日2次,口服。

2.黄连软膏、三黄膏或青黛散外用。【辨证施治】一、内治法

一般不需内服药物。如症状较重者可按以下几个类型辨证施治。

1.风热型:

主证:多见于发热后,好发于口角、唇缘、鼻孔下、双颊部,兼口干、心烦、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脉浮数。

治宜:清热散风。

方药:银花15克,连翘10克,牛芬子10克,芦根15克,生甘草6克,板蓝根15克,生石膏30克,黄芬10克,栀子10克。水煎,日1剂。

2.湿热型:

主证:多发于外生殖器、肛门等处。水疤散在,针头大小,基底潮红,且水疤易破。兼见小便黄、便干。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濡数。

治宜:清利湿热、解毒。

方药:龙胆草6克,生山桅9克,赤芍9克,黄等9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板蓝根15克,生甘草3克,银花15克,野菊花10克。水煎,日1剂。

3.阴虚毒盛型:

主证:水疤反复发生,严重时每月复发23次。兼有体倦乏力、唇红心烦。舌红苔薄白,脉象沉细。

治宜:养阴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生地15克,麦冬10克,元参10克,马齿觅15克,大青叶10克万生慧芭仁15克,甘草6克,白芍10克,银花15克。水煎,日1剂。二、外治法

1.青黛散香油调涂。

2.黄柏、黄芬、黄连等量共研细末,麻油调敷患处。

3,马齿觅20克,水煎洗患处。【药膳治疗】

1.银花李莽饮:金银花30克,革算100克,鲜薄荷10克,鲜芦根30克,白糖适量。加水煎汁,薄荷后下,去渣代茶饮。适用于风热型。

2.荷叶绿豆汤:荷叶30克,绿豆100克,赤小豆50克,鲜芦根30克。荷叶、鲜芦根水煎取汁。加绿豆、赤小豆常法煮食,分早、晚2次服,连服5日。适用于风热型。

3.龙胆玉米须饮:龙胆草5克,玉米须10克,茵陈5克,惹芭仁15克。前3味水煎取汁,惹芭仁水浸泡后常法煮烂,半熟时加人药汁再煮,软烂后加白糖调味服食。适用于湿热型。

4.苦瓜二根茶:鲜苦瓜1个,鲜白茅根、鲜芦根各30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57日。

另外,荷叶粥、绿豆粥均可选食。【自我调护】

1.注意提高自身抵抗力,加强锻炼,增加营养,减少感冒,调节胃肠功能。

2.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减少单纯疱疹复发。

3.生殖器疤疹应避免不洁性接触。

带状疱疹本病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减弱或在一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发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腰部,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患带状疱疹治愈后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主要表现】

1.本病多发于成年人,其中老年人病情较为严重。也好发于长期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2.发病前部分病人有轻度发热、倦怠、纳呆、全身不适,局部皮肤刺痛,有灼热感及9痒感。

3.多发于周围神经分布区域,其中以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的部位最为多见。皮损沿一侧神经呈带状分布,皮疹单侧分布为该病的一大特点。

4.基本损害为群集的水疤,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疤的基底部为红斑。疤群之间常有正常皮肤。疤内容物清亮,严重时可呈血性。水疤彼此可以融合,可发生坏死、溃疡。

5.自觉疼痛,往往年龄愈大疼痛愈重,有时疼痛剧烈,夜不能寐。疼痛可发生在皮疹出现前,表现为患处皮肤敏感,轻触之即可有针刺样扎痛。疼痛往往持续至皮疹完全消退后,有时后遗疼痛可达数月之久。

6.本病起病突然,发展迅速,愈后一般不复发,病程2'4周。本病有自限性,轻者半月左右水疤可自行干涸结痂,愈后遗留少许色素沉着。

7.有的患者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出现典型水疤,称之为不全性或顿挫性带状疱疹。

8.发生在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1)发生在三叉神经眼支支配区域的带状疱疹:单侧额部、头皮红斑水疤,眼周可明显肿胀。结膜潮红充血,在结膜乃至角膜上可出现水疤。可发生溃疡性角膜炎,愈后形成角膜云0而影响视力,严重时可致失明。疼痛比较剧烈。(2)耳带状疱疹:由于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患侧面瘫、耳鸣、耳聋等听觉症状,在外耳道及鼓膜上有疤疹。【西药治疗】

1.早期病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无环鸟昔0.2克,每日5次,口服。

2.局部可选用3%无环鸟昔软膏、疤疹净软膏或1%龙胆紫溶液等外用,达到消炎、干燥、收敛及防止继发感染的作用。【中成药治疗】

1.龙胆泻肝丸,每次4.5克,每日2次,口服。

2.苦胆草片,每次4片,每日2次,口服。【辨证施治】

一、内治法1.热盛型:

主证:初起患部出现红斑,簇集鲜红色丘疹、丘疤疹,有疼痛及灼热感。可伴有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凉血解毒,清肝止痛。

方药:生地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银花15克,连翘10克,柴胡10克,黄等10克,栀子10克,龙胆草6克,紫草10克,川谏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日1剂。

2.湿热型:

主证:集簇丘疤疹或水疤,疤疹周围红晕,有疼痛及灼热感,可伴有口干、烦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药:龙胆草6克,栀子10克,黄芬10克,柴胡10克,车前草10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或大青叶15克)。水煎,日1剂。

疼痛较重者可加川谏子10克,元胡10克。

3.湿热型:

主证:群集丘疤疹或水疤,疤疹基底淡红,疼痛。可伴有纳呆、腹胀、便稀。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宜:健脾利湿,佐以清热。

方药:苍术9克,厚朴9克,陈皮9克,栀子10克,黄柏10克,白术10克,猪荃10克,获荃10克,泽泻10克,滑石10克,川谏子10克,元胡10克,板蓝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日1剂。

4.滞型:

主证:丘疤疹及水疤已结痂,或脱痴后遗留褐色色素沉着,仍有疼痛。

治宜:舒肝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芍6克,积壳9克,陈皮9克,白芍9克,丹参10克,川谏子10克,元胡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全瓜萎10克。水煎,日1剂。

皮疹消退后仍有热者可加银花或板蓝根;有湿者可加生芭仁、获荃;阴伤者可加生地、元参、麦冬;疼痛较重、夜寐不安者可加珍珠母、牡9等。二、外治法

1.初起有丘疤疹或小水疤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三黄洗剂外用。

2.轻度糜烂者可用祛湿散或青黛散,植物油调用。【药膳治疗】

柴胡10克,大青叶10克,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加粳米30克煮成稀粥,酌加白糖后适量服用。【自我调护】

1.提高身体抵抗力,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感染、高热及外伤等各种诱发因素。

2.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后,说明身体抵抗病毒的能力降低,应进行检查,排除肿瘤的可能性。

3.带状疱疹如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区,应高度重视治疗与护理,防止失明。

4.病人应与幼儿湿疹患者隔离,防止发生疤疹样湿疹。

5.病人应卧床休息。

6.带状疱疹后遗而瘫者,应及时治疗。

手、足、口病本病由肠病毒通常是柯萨奇A16或柯萨奇凡、Alo病毒所引起。病毒通过口腔由人传播到人。是以手、足及口腔内发生水疤、丘疹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俗称“手脚疹”。【主要表现】

1.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

2.潜伏期3'5天,短的1224小时。

3.前驱症状有低热、不适、腹痛,继而在口腔和皮肤上出现水疤。

4.首先在咽部出现13毫米直径水疤,周围绕以红晕。以后在硬愕、颊th膜、舌、齿酿相继出现。水疤迅速破裂发生糜烂和溃疡,有的患儿因口痛而拒食。

5.皮损开始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变成周围绕以红晕的小而清晰的水疤。疤壁薄,呈卵圆形,数目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有的排列成线形。几天后水疤干涸,47天后消退。

6.发疹部位以手指、足趾背侧面,特别在指甲周围及侧缘多见,但亦可见于手指屈面和掌Mo婴儿皮疹好发于臀部,有时呈泛发性。偶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脑膜炎等。

7.复发罕见,病程约1周左右,预后良好。【西药治疗】

主要是对症处理,必要时可口服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等。【中成药治疗】

抗病毒口服液,每次5,每日23次。或板蓝根冲剂,每次5克,每日23次。婴幼儿剂量酌减。【辨证施治】一、内治法

1.风热型:

主证:手足部及口腔Th膜有少量丘疤疹,轻度疼痛,舌红、苔薄白。

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银花9克,连翘6克,大青叶9克,黄等6克,竹叶2克,荆芥2克,牛芬子6克,薄荷(后下)3克,甘草3克,芦根3克,赤芍6克。水煎,日1剂。

根据年龄大小及病情调整剂量及药味。

2.热毒型:

主证:手足部、口腔a膜、臀部出现较多斑丘疹及丘疤疹,周围绕以红晕,伴口干、咽痛、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白或稍腻。

治宜:清热解毒,化湿。

方药:板蓝根、大青叶、山豆根各36克,银花10克,生惹芭仁10克,获等皮10克,紫草、黄芬、生地、甘草梢各6克,赤小豆10克。t水煎,日1剂。、根据年龄及病情可调整剂量及药味。二、外治法

1.皮肤丘疤疹可外用三黄洗剂或炉甘石洗剂。

2.口腔用淡盐水擦拭或漱口,防止继发感染。对溃疡重者可外用双料喉风散、锡类散。【自我调护】

1.幼儿园、托儿所发现患儿需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给他人。

2.患儿用过的用具、衣服等应消毒。

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冬春两季多见,可形成小流行,但一般临床表现轻微。孕妇在妊娠4个月内患风疹,可能发生胎儿畸形、流产。【主要表现】

1.潜伏期2一3周。

2.前驱期较短,约半天至一天,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前驱症状,少数人在软9上出现暗红色斑疹。

3.前驱期后12天在正常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部分可融合成片。最早见于面部和颈部,迅速扩展到躯干、四肢。也可由躯干或四肢开始。一天内即可出齐,而掌肠部不发疹。历时34天依次消退,疹退后一般不留痕迹,偶见细薄糠状脱屑。

4.出疹前57天枕后、耳后、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数日内可自行消退。

5.偶可并发关节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心肌炎及脑炎等。

6.在发病早期(在前驱症状期或发疹的第一天)软rv及咽部可有针头至豆大的红斑或出血斑。这种A膜疹也是本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特征。

7.皮疹发生在正常皮肤上,为逐渐增多的圆形或椭圆形小斑疹及斑丘疹。呈淡红色,直径约2毫举(比猩红热大些比麻疹小些),压之退色。大小形态也不完全一致,可以融合成较大的片状或稍隆起呈斑丘疹。有时很像麻疹,但风疹分布较稀疏,密度也小。疹间有正常皮肤,可伴有轻度痰痒。

8.化验检查:在发疹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淋巴细胞初期减少,后期增多,约有1/3病人浆细胞增多。【西药治疗】

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辨证施治】一、内治法

1.邪郁肺卫型:

主证:疹色浅红,面部及胸部较多,轻度A痒。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咳嗽流涕。舌红、苔薄黄,脉象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

方药:银花9克,板蓝根9克,菊花6克,赤芍6克,牛芬子9克,桑叶6克,蝉衣3克,生甘草3克,芦根6克。水煎,日1剂。

2.邪热炽盛证:

主证:全身发疹,疹色红,融合成片。CA痒明显,纳呆食少。舌红苔黄,脉象洪数。

治宜:凉血解毒。

方药:桑叶9克,银花12克,连翘6克,板蓝根9克,牛芬子6克,薄荷(后下)6克,竹叶6克,蝉衣3克,赤芍6克,生地12克,丹皮9克,紫草6克,甘草2克。水煎,日1剂。

二、外治法A痒时可外用三黄洗剂或炉甘石洗剂。【自我调护】

1.隔离患者,皮疹出后隔离57天。

2.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房间、被服等,可以用通风、日晒等措施进行消毒。

3.发热期间,病人应卧床休息。

4.治疗期间忌吃煎炒、辛辣食物,饮食宜清淡,并多喝开水。

5.幼儿期可接种风疹疫苗。

6.由于风疹能致胎儿先天畸形,故孕妇应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

7.易感妇女可接种风疹疫苗,在接种风疹活疫苗后,至少应在6个月内避免怀孕。

一名.当孕妇接触风疹病人之后,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发生于儿童。本病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疤疹性疾病。皮损主要表现为斑疹、丘f9疹、水疤,但以水疤为典型损害。一般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主要表现】

1.好发于儿童,多见于冬春季节。起病较急,有传染性,易流行。

2.本病潜伏期为巧天左右。前23先天有发热、不适、头痛、干咳、厌食等前驱症状,然后出疹。

3.皮疹先发于颜面,后发于躯干。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四肢近侧端,为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及四肢近侧端较密集。也可累及掌、m、口腔、鼻腔、阴道a膜及咽、喉、气管、膀胧、胃肠道等部位。

4.水痘的基本皮损为斑疹、丘疤疹、水疤。疤疹表浅而皮薄,如同水珠滴在皮肤上,直径约为23毫米,略呈椭圆形,疤周围绕以红晕。疤液在数小时后转为混浊,水疤从中心开始干瘪,产生脐窝状外观,然后结痂。此时即无传染性。

5.水痘的特点是损害发展快,从斑疹开始演变为丘疹、水疤直至结痂,全过程仅812小时。皮疹连续成批发生,甚至1周内有5批或更多批发生。因此在任何一个皮损区同时可见斑疹、丘疹、水疤、结痂等各个阶段的损害。

6.轻度发痒。若继发化脓性感染,可出现较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壮热、烦渴等。

7.全病程约3一4周。【西药治疗】

主要是对症处理,防止继发感染。

局部可给予薄荷炉甘石洗剂外擦,水疤已破者可外擦1%龙胆紫溶液;如局部合并细菌感染,可外用0.5%新霉素软膏等,并可给予抗生素口服。【辨证施治】一、内治法

1.湿热轻型:

主证:轻微发热或无全身症状,出现红色斑丘疹及水疤,水疤透明,34天干结。舌尖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辛凉透表。

方药:银花15克,连翘10克,板蓝根15克,桑叶9克,菊花9克,薄荷(后下)5克,杏仁5克,桔梗5克,芦根9克,竹叶5克,惹苗仁20克,甘草5克。水煎,日1剂。

2.湿热重型:

主证:发热,出鲜红斑疹及疤疹。疤疹混浊,周围红晕,皮疹1周左右消退。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利湿解表。

方药:银花15克,连翘9克,板蓝根15克,大青叶10克,桔梗5克,薄荷(后下)5克,竹叶5克,荆芥5克,淡豆豉9克,牛芬子9克,车前草9克,惹芭仁20克,甘草5克。水煎,日1剂。

3.湿热毒盛型:

主证:壮热烦渴,搜赤便秘,斑疹紫红,疤疹呈血性。舌质红绛、苔黄厚,脉洪数。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泻火。

方药:生地15克,生石膏30克,黄芬10克,赤芍10克,元参10克,连翘10克,丹皮10克,黄连9克,栀子9克,桔梗5克,知母9克,竹叶9克,甘草5克。水煎,日1剂。

可根据年龄及病情调整药味及剂量。二、外治法

1.外擦三黄洗剂,防止继发感染。

2.若皮损有糜烂化脓时,可外用青黛散或黄连膏。

3.口腔糜烂时,用口腔炎喷雾剂。【自我调护】

1.隔离患者至全部皮损干燥结痂为止。

2.避免搔抓,防止抓破感染,糜烂化脓时不宜沐浴。

3.忌食辛辣、虾、蟹等刺激性食物。少吃煎炒、油炸、辛热食物,给予易消化饮食和充足的水分。

4.患者的病室、被服和用具,可采用紫外线照射、通风、曝晒和煮沸等措施进行消毒。

5.注意休息,加强护理。

6.儿童接触水痘病人后,应观察3周。对体弱者,在接触病人后4日内,可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

传染性红斑本病是以面部红斑为主的发疹性疾病。病因不明,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轻度的传染病。【主要表现】

1.见于春夏季,但大流行于冬季。

2.好发于4.12岁儿童,常在幼儿园、小学校流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