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俗遗规译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8 19:55:57

点击下载

作者:陈宏谋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训俗遗规译注

训俗遗规译注试读:

《五种遗规译注》序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俗云“少成若天性”,又云“至要莫如教子”。然今世教育,注重知识和技能,忽视德行和定力之培养,花费精力资财颇多,收效却不尽如人意。

我中华之先祖,深谙教育乃齐家治国之本。自尧舜之时,即明五伦之教,《礼记》更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古圣先王之教诲,后人总结为:“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实为人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也。《五种遗规》,清人陈宏谋所辑,分为《养正》、《训俗》、《从政》、《教女》及《在官法戒录》五篇。是书广集古来圣哲对一切大众之教诲言论,乃古圣先贤教育之集大成者。先生为朝中重臣,又具道德学问,为世所重,故甫一刊行,便风行全国。曾文正公更将其列为子弟必读之书。

然近世传统教育衰落,《五种遗规》知者甚少,幸有当代大德净空老法师、国学大家南怀瑾老先生等敬劝青年人阅读此书,方渐为人所知。

其中,《养正遗规》为有关养性、修身、儿童启蒙教育、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

诚如陈宏谋序中所言:“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此乃“养正”之义,亦为陈氏编辑是书之深旨所在,实为今日之父兄、师长所必读之书也。《教女遗规》采集历代女教之经典,堪称女子教育之集大成者。古人云:“正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重女德。”足见女子之教育,乃天下太平之大根大本。此书实为今世女子之必读。《训俗遗规》则汇集了历代一些乡约、宗约、会规、训子、驭下之法、治家格言、名人遗嘱等内容,皆为劝人行孝、劝善积德之文。今人读之,确能起到移风易俗、和谐社会之目的,亦为转化社会风俗之至宝也。《从政遗规》、《在官法戒录》乃为从政为官者所编,今日从事公务之人读之,必能得莫大利益,不仅教人为官理政之要,更备举历代官吏善行和劣迹。望读者见善者为之效法,见不善者为之省戒。果能行之,不仅为国家民众之福,且所行者亦福利无穷也。

此五书,皆为文言,文字虽浅,意味深远,今人读之,仍有深度。吾等德薄慧浅,初闻先贤之教,然惜此书尚无白话译注之版本流通,故不揣浅陋,将此书注解翻译,以冀先贤之教化,再行天下。今人果能将此书教诲,落实于工作、生活、处世待人上,定于社会风气之转移、改良,有大裨益。

此书注译者放弃版权,愿见者闻者,广为流布。余等德薄慧浅,书中不妥之处,敬请诸位方家仁者不吝赐教。《五种遗规》译注小组2012年5月

藏书五种叙

隆古①之世,人心醇厚②,习尚不纷,上之所以为教,下之所以为学者,毕③出于一途。生其时者,日闻正言,睹正训④,莫不各爱其身,而耻为不善。佥壬⑤败类,自顾无所容。其立法之善如此,故其教之成,处则为忠信、笃敬之儒,而出亦可以备天下国家之用。及其衰也,国异政,家殊俗,一切浇漓⑥狡黠⑦之风日昌日炽,而靡所底止。于是上之人方忧其弊,欲以严刑峻法惩⑧之而不能。无他,教化之未先,而观型之无,自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故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不易之理也。

粤西陈榕门先生,当代名儒,作宦五十年,忧国爱民,朝野共戴。公余之暇,著藏书五种,一曰养蒙士,二曰训民俗,三曰严阃范,四曰儆⑨官箴,五曰戒⑩胥吏。勤搜博采,凡典籍之垂训,名贤之格言,及学士大夫、妇人女子一言一行,有关名教者,莫不检择以标于简编,使人触目警心,诵之忘倦。

夫人虽至顽,一旦闻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之行,莫不流连⑪感叹,传为美谈。何则⑫天性之良未尽泯也。故睹是书而不知劝者,必非人情。惜其书仅流行于吴、越、楚、粤诸省,而蜀以辽远未及见。自林君青山解组⑬湖南携有是书,欲重刻播之而未果。今林君已辞世矣,其侄兴宗方偕同人,捐资重刻,以广榕门先生之传,其意甚美,而其裨益⑭于人心风俗为甚大,固余之所有志而未逮⑮者也。敢辞固陋⑯,爰⑰笔而为之叙。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丹稜⑱彭端淑书于锦江书院【注释】

①隆古:远古之意。隆,深。

②醇厚:纯正厚道。

③毕:全,都。

④训:教导,教诲;法则,典范。

⑤佥壬:小人、奸人。佥,音qiān,奸邪不正。

⑥浇漓:音jiāo lí,又作浇醨,浮薄不厚,多用于指社会风气。

⑦狡黠:音jiǎo xiá,狡猾,诡诈。

⑧惩:戒止。

⑨儆:音jǐng,同警。使人警醒,不犯过错。

⑩戒:防备,革除意。

⑪流连:依恋而舍不得离去;反复。今取后意。

⑫何则:为什么的意思。此处引为缘故。

⑬解组:去官。旧指辞官返乡务农。

⑭裨益:音bì yì,益处,补益。

⑮逮:及,到。此意为实现。

⑯敢辞固陋:敢,谦辞,不敢怎敢之意。固陋,见识浅薄,见闻不广。

⑰爰:音yuán,于是。

⑱丹稜:地名,古属眉州,今四川丹棱县。稜,音lēng,同“棱”。【译文】

远古世道,人心淳朴厚道,民情风俗有条不紊,长者们所教授的和百姓所学习的内容,全都出自一个途径。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每天所听到的都是正面的言语,看到的都是正确的典范,因此没有不爱惜自身(德行)的。而且他们以不行善事为耻,一些奸佞和道德败坏之人,自己看自己都觉得无地自容。那时的教育制度是如此之好,所以那时培养出来的人,平时在家都是忠诚守信、认真恭谨的读书人,走出家门也可为国家所用。到了社会风气和教育衰败的时候,国家政治纷乱,社会风气浮薄不厚,钩心斗角的风气愈演愈烈,无法遏止。于是天子大臣们开始担忧时弊,想以严刑峻法遏止不正之风却苦于无法做到。原因没有别的,事先没有教化,所以没有好的榜样。好榜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教出来的,而是日日熏陶,慢慢累积而成的。所以说“小时候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像天生固有的一样,难以更改”,这是始终不变的道理。

广西的陈宏谋先生,是当世著名的儒者,做官五十年了,忧国爱民,官员和百姓都很爱戴他。他在公务的业余时间搜集并编著了五种书,一是教养启蒙孩童的《养正遗规》,二是教导民俗、劝人为善的《训俗遗规》,三是弘扬女教、教育女子的《教女遗规》,四是给官员以提醒的《从政遗规》,五是预防官员职务犯罪的《在官法戒录》。陈先生博采众长,凡是古代典籍中的教导、贤人名士的格言,以及读书人、官员、妇人、女子的言行,只要是关于教育的好的内容,没有不精心选择加以编注的。使人看了心受警觉,读了忘记疲倦。

即使是非常顽劣的人,一旦听说了这些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所作所为,没有不反复感叹、传为美谈的。这是人的天性良知没有完全泯灭的缘故。所以看了这套书而不知勉励为善的,绝对不是人之常情。可惜这套书只在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一带流传,而四川一带因为遥远而没能传播得到。林青山先生在湖南辞官返乡后就携带着这套书,想重新刻版印刷来传播它,却没能完成。现在林先生已经告别人世了,他的侄子林宗兴,跟人一起筹款重印,以广泛传播陈宏谋先生的这部著作,发扬其精神。这个想法非常好,而且对于改善人心、风俗大有益处,这也是我原先想做而没有实现的想法。不敢因见识浅薄推辞,于是拿起笔而为之作此序。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丹稜彭端淑书于锦江书院

重刷藏书五种序

岁戊子①,予主讲斗山书院,取陈文恭养正遗规之意,定为学规,间又择其训俗、教女、从政、在官诸编中,有关读书作人之法者,与诸生讲习,群乐信而从之。盖②谓精粗本末,学者之要务尽是已。

一日,有客自三邑来叩门求见予,进之于澄心堂上,询其姓字,曰彭某,即出一缄③以示④,启诵之,则予赵玉衡师手书也,言彭君之尊人,国治先生,方募印陈文恭五种藏书以广流传,乞⑤予一言为引,予嘉⑥其用意良厚,又重以师命,弗敢辞,因徐谓彭君曰:“君亦知人心风俗之所以盛衰乎?士者四民⑦之首,而人心风俗所视为转移者也。当其盛也,必有人焉⑧,言坊⑨行表为之倡道⑩,维持于其中;及其衰也,亦必有人焉,口诵诗书,身违礼义,使世人尤⑪而效之。而名教之闲,遂迄⑫于溃决而不可救止。故予尝谓,人心之坏,不坏于不识字、不读书之人,而坏于士人。则欲风俗之厚,亦不厚于不识字、不读书之人,而厚于士人。何者?士习不振,则于非士者又何责也?尊甫⑬之意,毋亦有鉴于是乎?”彭君方起而对,客有自旁诘之者,曰:“是书诚善矣,第惟士喻之,士之数无几,而必专其责备,恐亦难以返人心而维风俗也。”余曰:“如子言是,直谓天下无士可也。既士矣,将自责之不暇,而又奚暇计人之贤否哉?且今之士,大约自视过高,谓吾辈可谈性理,此外惟因果报应之说,足以耸其听闻耳。夫彼固非不信因果者也,彼谓士人取一衿⑭,博一第诚不偶然。及徐而察其存心行事,尝有欺世而盗名者,甚至风流相尚,诩诩然自目曰名士。名士而逾检⑮荡闲,更为愚夫愚妇所不屑为,则未尝不窃窃焉疑之,谓:‘若是何以享荣名登高第耶?所谓天道是耶?非耶?’呜呼!挽回世道,士之责也,士而为人所疑,其又奚以劝人为耶。近日兖州太守陈莲史先生,文恭之嗣孙也。癸酉领解⑯粤西,庚辰获会状,一人中三元,为世罕觏⑰,闻其家尤屡世簪缨⑱不绝,亦可知理学名臣,生膺⑲显仕,而积善余庆,源远流长所云,因果报应,诚理有固然者,而究之文恭之意,初非计及乎此也。然则士之自立以为斯人倡,固有无庸外求者矣。”客默然无以应,遂书以与彭君,使归而返命,于其尊人,并质之玉衡师以为何如也。道光八年三月初六日中江李福源容海谨撰【注释】

①岁戊子:农历纪年。时道光八年即公元一八二九年。

②盖:发语词,表大概如此意。

③缄:书信。

④示: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

⑤乞:请求。

⑥嘉:赞许。

⑦四民:即士、农、工、商。

⑧焉:语气助词,无实意。

⑨坊:里巷。

⑩道:通“导”。

⑪尤:过失,错误。

⑫遂迄:音suì qì。遂,于是。迄,到,至。

⑬尊甫:音zūn fǔ,与“令尊”意同,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⑭衿:音jīn,古代服装下连到前襟的衣领,此指秀才。

⑮逾检:逾,超过,越过。检,约束意。

⑯领解:谓乡试中举。

⑰觏:音gòu,遇见。

⑱簪缨:音zān yīng,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⑲膺:音yīng,接受,担当,承当。【译文】

戊子年,我在斗山书院做主讲,选取陈宏谋先生《养正遗规》中的内容,确定为学习的基本规范。又从《训俗遗规》《教女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各册书中选择了有关读书做人道理的内容,给众学生讲习,大家都乐于崇奉并且按照其中的要求去做。基本可说是详略得当、本末俱全了,学习的重要任务已尽在其中了。

一天,有一个从三邑来的客人敲门求见。我引他到了澄心堂上并询问他的姓名。说是姓彭,说着就掏出一封信以表明来意。我打开细读,原来是我的老师赵玉衡先生的亲笔信,说彭生父亲国治先生刚刚募集了款项准备重印陈宏谋先生的《五种遗规》,用来推广传播,请求我作一篇序言。我赞许他用意良好,更因为是老师的意思,所以不敢推辞。于是思索片刻后对彭生说:“你也知道人心风俗盛衰的原因吗?读书人是‘士、农、工、商’四民中带头的,而人心风俗以他们马首是瞻。人心向善社会风气昌盛的时候,一定有人在街头巷尾言行表率,在世上为改善社会风气维持倡导;到了社会风气败坏的时候,也一定有人满口诗书,行为却违背礼义,使世人错误地跟着模仿他们的行为。好的教诲闲置不用,以至于社会风气的恶化就像堤坝溃决一样无法抢救和遏止。所以我常说,人心的坏不是坏在了不识字、不读书的人身上,而是坏在了‘士’人身上啊。那么民风厚道不厚道,也不在于不识字和不读书的人身上,而是在于‘士’人身上。读书人风气不振,为什么要怪罪到不读书的人身上呢?你父亲的意思不也是有鉴于此吗?”彭生正准备起身回答,旁边的一位客人反问说:“这套书确实是好。但唯有读书人才能明白其中道理,而读书人数量又很少,若一味要求和责备他们,恐怕难以恢复人心和风俗。”我说:“如果你说得对,那么天下没有读书人也是可以的了。既然成为读书人,自责还没有足够时间呐,哪有闲工夫计较别人是否贤明呢?而且现在的读书人,都过高地看待自己,说‘我们的水平足够谈人性和天理’。除此之外,只有因果报应的言论,足以震惊他们的耳目。他们本来也不是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他们也说读书人考取秀才和进士不是偶然的事情,冥冥中自有因果在。但是慢慢观察他们的存心和行为,常常发现有欺世盗名的,以至于这种风气已经被当作时尚而互相追逐,自夸自视为很有名望的人。这些人还超越礼数整日闲荡,更有甚者还做出一些让普通百姓都看不起的事情,以至于人们暗地里对他们评头论足,心生怀疑,说道:‘像他们这种人凭什么享受荣誉和美名,还能考中科举呢?这世上还有没有天道呢?’唉!挽回世道人心是读书人的责任,但读书人做人让人怀疑,他们又怎么能劝诫世人呢?现在的兖州太守陈莲史先生,是陈宏谋先生的孙子。嘉庆十八年(1813年)他在广西考取举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考取进士获得状元,一人连中三元,这是世上罕见的。听说他家世代为显官,由此也可以知道这些理学名臣,不仅自己活着的时候身为朝廷重臣,并且说明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源远流长的道理,所以说因果报应是原本存在的真理。而探求陈宏谋先生的用意,起初并不是希求这些(回报)的,而后世的读书人能够自立,的确有些人是因为接受了他的倡导,就不用再去寻求其他的途径了。”那位客人听后再没有什么可说。我于是就将这些话写下来交给了彭生,让他回去向他的父亲复命,并请教玉衡老师,我这么做可以吗?道光八年三月初六日中江李福源容海谨撰

训俗遗规 序

【原文】

古今之治化见于风俗,天下之风俗征于人心。人心厚,则礼让兴而讼端息矣。【译文】

古往今来的治理教化体现在形成的民风习俗中,普天之下的民风习俗体现出人情世态。人心厚道,礼让的风气就会兴盛起来,而官司争讼的陋俗就会止息了。【原文】

宏谋前奉恩命,司臬①三吴②,亲承天语③,谆谆以惟平惟允、刑期无刑为训勉。敬志于心,刻弗敢忘。赴苏之后,清理积案,不下数千余件。反复推究,始知狱讼繁多,良由人心渐习于浮薄,或因一念之差,或因纤毫之利,或系一时之忿戾,遂至激而成讼,展转纠轕,株连日众。有司承谳④,虽悉心体察,极意平反,及曲直分,而身家已破矣。【注释】

①司臬:即“臬司”的动词用法。臬司是明清时所设官职之一,即提刑按察司,主管一省的刑狱和官吏考核。

②三吴:向有三种说法。一指吴郡、吴兴和会稽,一指吴郡、吴兴和丹阳,一指苏州、润州和湖州。此处是代指江苏省。

③天语:谓天子诏谕;皇帝所语。④承谳:接受审理案件。【译文】

宏谋过去奉皇恩钦命为按察使,掌管江苏的刑狱与官吏考核,当面领受圣上的亲自教诲,叮嘱我以“行事公平允诚,治刑是为了无需用刑”来作为训勉。宏谋恭敬地铭记在心,片刻不敢忘记。到江苏就任之后,清理累积下来的案子数千余件不止。经过反复地推断研究,这才知晓官司争讼如此众多,大都是由于人心日渐习惯于浮躁浅薄,或是因为一念之间的差错,或是因为一纤一毫的微薄利益,或者就是一时的忿恨暴怒,于是就激变成为争讼,再经过长时间的辗转纠缠,株连的人事也越来越多。官吏判案虽然尽心加以体察,全力秉公处置以免错判,但等到分出是非曲直的时候,争讼双方的身家也多已破败了。【原文】

推鞫①之下,不禁惄然②心伤。因念与其矜恤于狱之既成,何如化导于讼之未起。夫刑所以弼教③,非竟以刑为教也。司土④者平时未尝教之,而遽以刑之,父母斯民之义其谓之何?【注释】

①推鞫:推究审问。②惄然:忧思的样子。③弼教:辅助教化。④司土:古代官名。引为当官者或地方长官。【译文】

宏谋推究审问之下,不禁忧思伤心。因而感叹:与其怜惜于既成的狱案,倒不如教化引导人民于争讼尚未发生时。须知刑法是为辅助教化而设,并不能光靠刑法来实施教化。身为地方长官,平时不曾加以教化引导,而临时忙于刑法惩治,又怎么称得上是百姓的父母官呢?【原文】

尝欲于典籍中,采其切于人心风俗,人所习而不察、动而易犯者,刊布民间,以庶几于弭患未然之计。草创未就,随有江右①之命。封疆攸寄,责任愈重。抚循化导,使者之职也。区区之心,不能自已。公余篝火②,手披目览,采录古今名言,汇为一帙,名曰训俗遗规。虽不敢谓所采之悉当,而凡今时所以致讼之由,与夫所以弭讼之道,盖已略备。大抵理惟取其切近,词不嫌于真率,务使人人易晓焉。【注释】

①江右:江西省。

②公余篝火:公务闲暇之余。【译文】

宏谋曾尝试着从古典经籍中,采录那些贴近人心风俗的、人们习以为常而疏忽大意的、一不小心就容易触犯的内容,刊行颁布于民间,以图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草稿尚未完成,随后就有了江西的任命。身负巡抚之职,责任更加重大。安抚教化引导人民,本来就是作为地方官吏的职责所在。想起先前的初衷,愈加不能自已了。于是在公务之余,闲暇之时,亲自动手,认真地采集选录古今的名言,汇编成一册,命名为《训俗遗规》。虽然不敢说采录的都很精当,但只要是当今所以产生争讼的原由,以及如何化解争执的道理,都已经略为具备了。大致来说,所采录的内容,道理只求贴近时事,言词不嫌真实直率,务必使人人都能明白易懂的。【原文】

夫天良人所同具,特患无以感发之耳。贤有司苟能持此以化导,或就事指点,或因人推广,而士民众庶,翻阅之余,观感兴起,父诫其子,兄勉其弟,莫不群趋于善,而耻为不善之归,将见人心日厚,民俗日淳,讼日少而刑日清,用以仰副①圣训于万一。是固日夕期之,而不敢不自勉者也。乾隆七年十月二十二日桂林陈宏谋题于豫章使署【注释】

①仰副:上事而不辜负。【译文】

须知天赋的良心本来就是人人所共同具备的,只是忧虑没有机会感动生发出来而已。贤能的官吏若是能够以此汇编用来教化引导人民,或者就事加以指点,或者是随缘因人加以推广,而使得黎民百姓在翻看阅读之余,感动受益,奋起而行,父母告诫子女,兄长勉励弟妹,大家都莫不以行善为荣,以行恶为耻。不难想见人心将日渐厚道,民风习俗日渐淳朴,争讼官司日渐减少而刑法日渐清明,这样才勉强无愧于圣上的训导。这就是宏谋所以朝夕期望,而不敢不自勉的原因所在啊。乾隆七年十月二十二日桂林陈宏谋题于豫章使署

卷 一

司马温公《居家杂仪》

(公名光,字君实,宋时宰相,谥文正。)【原文】

宏谋按:正伦理,笃恩义,辨上下,严内外,居家之要道也。温公正色立朝,为有宋第一等人物。而正身以正一家,法肃意周,可为古今仪则。所著《家范》,父子、祖孙、兄弟、叔侄、夫妇,一家之中,各尽其道。皆有懿行以实之。堪与小学并传,限于卷帙,不及附刊。得此而遵循不越,亦足以整齐门内,无愧型家之道矣。【译文】

宏谋按语:整肃伦理纲常,笃行恩情道义,明晰上下尊卑,严正内外之别,这些都是治家的关键道理。司马温公在朝为官,政事严肃,是北宋第一等的人杰名流。他端正自身来端正一家之风,法式庄重而意图周全,可称得上是古今仰慕的模范人物。他所编撰的《家范》一书,分为父子、祖孙、兄弟、叔侄、夫妇等篇。可使一家上下,恪守本分,各尽所能,都有善行来落到实处。可以和《小学》一同传行于世。限于篇幅,不能全部附录。若有人能够按照本篇所讲来遵行照办的话,也足够用来整肃家风,不愧为持家有道了。【原文】

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分之以职(谓掌仓廪、厩库、庖厨、舍业、田园之类),授之以事(谓朝夕所干及非常之事),而责其成功,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称家之有无,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费。皆有品节,而莫不均一(尽其所有而均之,虽粝食①不饱,蔽衣不完,人无怨心)。裁省冗费②,禁止奢华,常须稍存赢余③,以备不虞。【注释】

①粝食:粗劣的饭食。

②冗费:浮费,不必要的开支。

③赢余:收支相抵后剩余的财物;多余,剩余。亦作“盈余”。【译文】

凡是身为一家之长者,必须严谨恪守礼仪法规,以统领家中子弟及仆人。要让每个人明白自己的职责(分别管理仓廪、厩库、庖厨、舍业、田园之类的家事),安排他们具体的事宜(就是早晚应做之事以及应对其他一些突发事件),并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制定家庭财物用度的等次,根据收入情况来决定支出。根据家产的多少,以供给家中所有人的衣食和红白喜事等费用开支。分配用度时全部都按照品级来加以节制,没有不公平合理的(如果按照收入的多少公平分配家产,即使吃的是粗茶淡饭且食不能饱,穿的是破旧衣服且衣不蔽体,大家也不会有怨恨之心)。应该裁除不必要的铺张浪费,严禁奢侈浮华。平时要经常存些家资盈余,以备不时之需。【原文】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无得专行。必咨禀①于家长。(易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安有严君在上而其下敢直行自恣②不顾者乎。虽非父母,当时为家长者,亦当咨禀而行之。则号令出于一人,家政始可得而治矣。)【注释】

①咨禀:请教;禀告。

②自恣:放纵自己,不受约束。【译文】

凡是身份低微的及所有晚辈,事务不分大小,不得擅自妄行,必须禀报请示于家长。(《易经》上说:“家中要有严肃的君主,说的就是家中父母要严肃呀。”哪有严肃的家长在上,而下人、晚辈等却敢擅行放纵自己而不顾的呢?即使不是父母,但面对当时的家长,下人、晚辈等也当禀告家长后再行动。这样,家中号令都出自家长一人,家族事务才可以得到良好的管理。)【原文】

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译文】

凡是身为儿子媳妇的,不得积蓄私有财产。薪水俸禄以及田地房屋等租金收入,应全部上交给父母公婆。若是正常合理的需用,就请示长辈来领受开支。不得藏私作假,不得暗中私拿。【原文】

凡子事父母(孙事祖父母同),妇事舅姑(孙妇亦同),天欲明,咸起,盥(洗手也)漱栉(梳头)总(所以束发),具冠带。昧爽①(天将明也),适父母舅姑之所,省问(此即礼之晨省也)。父母舅姑起,子供药物②(药物乃关身切务,人子必当亲自供进,不可但委婢仆),妇具晨馐(俗谓点心)。供具毕,乃退,各从其事。将食,子妇请所欲于家长(卑幼各不得恣所欲),退具而供之。尊长举箸,子妇乃各退,就食。丈夫妇人,各设食于他所,依长幼而坐,其饮食必均一。幼子又食于他所,亦依长幼,席地而坐。男坐于左,女坐于右。及夕,食亦如之。既夜,父母舅姑将寝,则安置而退(此即礼之昏定也)。【注释】

①昧爽:拂晓;黎明。

②药物:此指刷牙用的药物,类似于现在的牙膏。【译文】

凡是儿子事奉父母(孙子事奉祖父母也一样),或是媳妇事奉公婆(孙媳妇孝敬祖父母也一样),天还没亮时,就都要早早起床,洗漱、梳头,束发,穿戴整齐。黎明,天快亮时,就要到父母公婆的住所去问安(这就是晨省之礼)。等父母公婆起来后,儿子要亲自准备好洗脸水、刷牙药(洗脸水、刷牙药等乃是关乎身体、脸面的要务,作为人子一定要亲自准备,不可推委给婢仆),媳妇要备好早点。洗漱物品、早点安放好后,再行告退,各自去忙各人之事。早餐之前,儿子媳妇要请示询问家长的需要(晚辈绝不可放纵自己的欲求),然后退下去全部备好再送上来。长辈开始动筷后,儿子媳妇们再各自告退出去用餐。儿子媳妇等用餐要另设场所,席上应遵从长幼尊卑的次序来就座,大家的饮食一定要平均如一。幼辈们再另行安排就餐的场所,也要依照长幼尊卑的次序来席地而坐。男性应就座于左边的位置,女性则应就座于右边的位置。等到用晚餐时,也要如此。到了夜里,父母公婆准备休息时,晚辈们要服侍长辈就寝后再行退下休息(这就是昏定之礼)。【原文】

居闲无事,则侍于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执事必谨。言语应对,必下气怡声。出入起居,必谨扶卫①之。不敢涕唾喧呼于父母舅姑之侧。父母舅姑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注释】

①扶卫:扶持卫护。【译文】

平时闲居没事的时候,要侍立在父母公婆的身旁,容貌必须恭敬,做事必须谨慎;说话应答时,一定要声轻且语气柔和。长辈们日常起居及出外入内时,一定要小心地搀扶卫护。不得在父母公婆的身旁哭泣、吐痰、喧闹以至于大呼小叫。如果父母公婆没有吩咐坐下,就不得入座;没有吩咐退下,就不得随意退下。【原文】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①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反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和气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然后改之。若不许,苟于事无大害者,亦当曲从。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况未必是乎。【注释】

①籍记:谓登记于簿册上。【译文】

凡是儿子接受父母的指派,必须记录在册,随身携带,不时提醒自己,赶紧行事。事情完成之后,就要返回家禀报父母。有时父母指派的事情不合理,那么应当和言悦色地把是非利害关系禀明父母。等到父母认同许可后,再罢手改行他事。如果父母不允许,而该事又无大害时,我们也应该委曲顺从。如果认为父母的指派不对,就以自己的意志自行其事,那么即使自己是对的,仍然是不孝顺的儿子,更何况自己的主张不一定完全对呢。【原文】

凡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不悦,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①,宁熟谏。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注释】

①州闾: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州和闾的连称。【译文】

凡是父母犯了过错,我们应当满面笑容、和气柔声地进行劝谏。如果父母不听劝谏,就更应对父母恭敬尽孝,等长辈们心情高兴时再行劝谏;若是长辈们仍不高兴,那么与其日后得罪乡里地方,还不如在这之前反复劝谏。如果父母因此生气,不高兴了,甚至动手体罚我们以至于流血,晚辈们也不得因此抱怨动怒,还是要恭敬、孝顺。【原文】

凡为人子弟者,不敢以富贵加于父兄宗族(加,谓特恃其富贵,不率卑幼之礼)。【译文】

凡是为人子弟者,不得因为自己富贵而凌驾于父亲兄长宗族之上,而有失长幼尊卑之礼节(加,指凭借富贵,不遵守卑幼之礼)。【原文】

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厅(或坐书室。无书室,坐于厅之旁侧),升降不敢由东阶。上下马,不敢当厅。凡事不敢自拟于其父(杨氏复曰:告与面同。反言面者,从外来,宜知亲之颜色安否。为人亲者,无一念而忘其子,故有倚闾倚门之望。为人子者,无一念而忘其亲,故有出告反面之礼。生则出告反面,没则告行饮至,事亡如事存也)。【译文】

凡是身为儿子者,离家外出时必须向长辈禀报,回来后也必须当面禀报。家里来了宾客,不得坐于正厅(可以坐在书房。没有书房,可以坐在侧厅),不得从东面的台阶上下。上马下马的时候,不能当着厅堂的门口。凡事不可将自己与父亲等同(杨氏也曾说:告与面一样,外出回来时称面。从外面回来,应当知晓亲人身体、脸色是否安好。作为人子父母,没有一念会忘记自己儿子的,所以会有“倚闾倚门”盼望儿子归来的说法。作为人子,念念不忘自己的父母双亲,所以有“出告反面”的礼节。父母在时,外出、归来都要向双亲禀报;父母过世后,外出、归来时仍当祭祀禀报,事奉死者应和事奉生者一样)。【原文】

凡父母舅姑有疾,子妇无故不离侧,亲调尝药饵而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满容,不戏笑,不宴游(一切不得如平时,甚则不交睫,不解衣),舍置余事,专以迎医检方合药为务。疾已①,复初。【注释】

①已:谓病愈;治愈。【译文】

凡是父母公婆生病,儿子媳妇没有特殊原因不得离开他们的身边,要亲自煎煮、品尝汤药糕点来服侍他们。父母生病,子女的言容仪表要端正肃穆,不准嬉闹玩笑,不许赴宴游玩(一切不得像平时一样,甚至不能睡觉,不应解衣),放下其他与治病无关的事情,专门接待医生检查、开方、配药。等父母病治好了,再回复以前的状态。【原文】

凡子事父母,父母所爱,亦当爱之。所敬,亦当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译文】

凡子女服侍父母,父母所喜爱的,子女也应当爱护;父母所恭敬的,子女也应当恭敬。对待狗、马之类的动物都是这样做的,又何况是人呢!【原文】

凡子事父母,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尽己之为忠),养之。幼事长,贱事贵,皆仿此。【译文】

凡是子女服侍父母,应愉悦他们的心情,遵循他们的意愿;要让他们事事顺心如意,安顿好他们的住处;以自己最好的饮食,尽心奉养他们。晚辈服侍长辈,仆从服侍主人,都依此类推。【原文】

凡子妇未敬未孝,不可遽有憎疾①,姑教之。若不可教,然后怒之。若不可怒,然后笞之。屡笞而终不改,子放妇出,然亦不明言其犯礼也。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注释】

①憎疾:厌恶嫌弃。【译文】

凡是儿子媳妇不敬不孝的,不可马上起厌恶嫌弃之心,应先行教导。如果教导不听,然后再严厉斥责;如果斥责不管用,然后再动用家法;如果屡次鞭打而始终不改的,是儿子应逐出家门,是媳妇应当休弃,但也不能明说她所违犯的礼法。如果是儿子非常喜欢他的媳妇,但媳妇却惹父母不高兴的,应休掉;如果是儿子不喜欢他的媳妇,但是父母认为媳妇很好,很会服侍他们的,儿子应当维持与媳妇的礼节,应当与其白首偕老。

没身不衰

【原文】

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堂,不共厕。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①。男子夜行以烛,妇人有故,出中门,必拥蔽②其面(如盖头面帽之类),男仆非有缮修,及有大故(谓水火盗贼之类),不入中门。入中门,妇人必避之;不可避,亦必以袖遮其面。女仆无故,不出中门;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小婢亦然)。铃下苍头③,但主通内外之言,传致内外之物,毋得辄升堂室,入庖厨。【注释】

①中门:内、外门之间的门。

②拥蔽:遮掩。《礼记·内则》:“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③铃下苍头:铃下,指门卫、侍从。苍头,此亦指奴仆。【译文】

凡是建造房屋,必须内外有别。深藏的住宅要将门修缮坚固。内外不共用同一口井,不共用同一间浴室,不共用同一座厕所。男子主管外事,女子主管内事。男子白天无故不得流连私室,妇人无故不得窥视中门。男子夜间行走时要点灯烛;妇人有事一定要出中门的话,必须遮掩住面容(如盖头面帽之类)。男仆若不是因为修缮房屋,或者是意外情况(如水涝、火灾、盗贼等事),不得擅入中门。如果男仆因事进入中门,妇人必须回避;来不及回避的时候,也一定要用衣袖遮掩住面容。女仆没有特殊需要,不得出中门;如果有事要出中门的话,也必须遮掩住面容(小婢也是一样)。门卫、侍从只是主管通达内外的传话,传递内外的物品,不得动辄进入厅堂室内或厨房。【原文】

凡卑幼于尊长,晨亦省问,夜亦安置;坐而尊长过之,则起;出遇尊长于途,则下马。不见尊长,经再宿以上,则再拜;五宿以上,则四拜。贺冬①至正旦②,六拜;朔望③,四拜。凡拜数,或尊长临时减而止之,则从尊长之命。【注释】

①贺冬:庆贺冬至节。冬至,又称为冬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这天有至郊外祭祀天的习俗。

②正旦:正月初一。

③朔望:朔日与望日。即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译文】

凡是晚辈对待长辈,清晨饭前应去问安,夜里睡前要安置好床铺。平常坐着的时候遇到长辈经过,就要起立以示尊敬;出门在外遇到长辈路过,就要下马以示尊敬。如果当天没有见到长辈,第二天再见到时就要行两次拜礼;五天以上没见的,就要行四拜礼。冬至节到正月初一期间,应当行六拜礼。每月逢初一或十五,行四拜礼。凡是行拜礼时,有时长辈临时让晚辈减免礼节,那么应听从长辈的吩咐。【原文】

凡受女婿及外甥①拜,立而扶之,外孙则立而受之可也。【注释】

①外甥:姐姐或妹妹的儿子。【译文】

凡是接受女婿和外甥的拜礼,应当立身而扶起他们。若是外孙的拜礼,那么立身接受就可以了。【原文】

凡节序①,及非时②家宴,上寿于家长,卑幼盛服,序立,如朔望之仪,先再拜。子弟之最长者一人,进,立于家长之前;幼者一人,执酒盏,立于其左;一人执酒注③,立于其右。长者跪,斟酒,祝曰,伏愿④某官,备膺五福,保族宜家。尊长饮毕,授幼者盏注,反其故处。长者俛伏⑤,兴,退,与卑幼皆再拜。家长命诸卑幼坐,皆再拜而坐。家长命侍者遍酢诸卑幼,诸卑幼皆起,序立如前,俱再拜,就坐。饮讫,家长命易服,皆退,易便服。还,复就坐。【注释】

①节序:节令,节气;节令的顺序。

②非时:此指不时﹐时常。

③酒注:古代酒壶,金属或瓷器制成,可坐入注碗中。最初见于晚唐,盛行于宋元时期。

④伏愿:俯伏的希望,为表示愿望的敬辞。多作奏疏用语。

⑤俛伏:弯下身子。此指晚辈向长辈行礼。【译文】

凡是节庆,以及时常的家宴,向长辈敬酒祝寿时,晚辈们应当礼服盛装,按长幼的顺序站立,如同每月初一、十五那天的礼仪一样,先行再拜礼。众子弟中年纪最长的一人作为代表,上前站到家长的前面;另有年纪轻的一人,手执酒杯,站立在他的左面;再另有一年纪轻的人,手执酒壶,站立在他的右面。年纪长的子弟跪下斟酒,并祷祝酒辞:衷心祝愿某公,五福齐享,保佑同族,和顺家庭。等家长饮完酒,再把酒壶酒杯交给那两位年纪轻的子弟,让他们回到原来的位置。然后,年长的子弟俯身行礼,起身,退下,与众子弟一同再次向长辈行礼。家长吩咐所有晚辈坐下,大家全部两拜之后入座。家长吩咐侍者一一为诸位子弟斟酒,诸位子弟应全部像前面一样依序起立,全部行两拜礼后再入座。饮酒完毕,家长吩咐大家换衣服,大家全部退下,重新换上便服,再回到原来的座位。【原文】

凡内外仆妾,鸡初鸣,咸起。栉,总①,盥漱,衣服。男仆洒扫厅事,及庭;铃下苍头,洒扫中庭;女仆洒扫室堂,设椅桌,陈盥漱栉靧②(洗面)之具。主父主母既起,则拂床襞(迭衣)衾。侍立左右,以备使令。退而具饮食,得闲,则浣濯纫缝,先公后私。及夜,则复拂床展衾。当昼,内外仆妾,惟主人之命。各从其事,以供百役。【注释】

①总:束发。

②靧:音huì。洗脸。【译文】

凡是内外的男女仆役,每天鸡叫头遍时,全部都要起床,梳头、束发、洗漱、穿戴整齐。男仆负责洒扫前厅和庭院,门卫侍从负责洒扫中庭,女仆负责洒扫内室里堂,并摆设桌椅,准备好盥洗、漱口、梳头、洁面之类的用具。等到男女主人起床后,要整理好床褥,叠好衣被,然后侍立在主人身边,以听使唤。主人用餐完毕后,再退下来自己用餐。平日空闲时,就洗涤缝补衣物,公用的在先,自用的在后。到了晚上,就整理床铺展开被褥。白天的时候,无论内外男女仆役,一律听从主人的委派,各自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以备日常杂役所需。【原文】

凡女仆,同辈(兄弟所使)谓长者为姊,后辈(诸子所使)谓前辈为姨,务相雍睦。其有斗争者,主父主母闻之,即诃禁之。不止,即杖之。理曲者,杖多。一止一不止,独杖不止者。【译文】

凡是女仆,同辈(兄弟所役使的)中年幼的应称年长的为姊,后辈(子弟所役使的)则应称呼前辈为姨,务必彼此和睦相处。如果有相互吵闹打架者,男女主人听到了,应当马上斥喝禁止。如果禁而不止,应动用家法。理亏的,要重罚。如果是一人已经停止,另一人却仍不罢休,就单独教训不听喝止的那位。【原文】(《内则》云:虽婢妾,衣服饮食,必后长者。郑康成曰:人无贵贱,不可以无礼,故使之序长幼。)【译文】(《内则》说:“虽然是婢女小妾,衣服穿着和日常饮食,也都要按照长幼尊卑的伦理实行。”东汉郑玄(康成)说过:“人无论贵贱,都不能不守礼,所以才使之谨守长幼尊卑的先后次序。”)【原文】

凡男仆,有忠信可任者,重其禄。能干家事者,次之。其专务欺诈,背公徇私,屡为盗窃,弄权犯上者,逐之。【译文】

凡是男仆,如果有忠实、诚信可靠的,就给予厚禄而重用他;能干家事的,次一等。如果有专门欺骗勒索的,损公肥私的,屡犯偷窃的,搬弄是非冒犯长辈的,一律驱逐出门。【原文】

凡女仆,年满不愿留者,纵之。勤奋少过者,资而嫁之。其两面二舌,饰虚造谗,离间骨肉者,逐之。屡为盗窃者,逐之。放荡不谨者,逐之。有离叛之志者,逐之。【译文】

凡是女仆,如果有年纪到了婚嫁之时而不愿继续留下来的,就放她走。如果属于勤奋做事而过错又少的,就备上嫁妆让她嫁人。如果有两面三刀搬弄口舌的,弄虚作假编造谎言的,挑拨亲情离间骨肉的,一律驱逐出门。屡为偷盗的,驱逐出门。行为放荡有失检点的,驱逐出门。有想要出离及出卖主人之心的,驱逐出门。

朱子《增损吕氏乡约》

(吕氏兄弟四人,大中、大防、大约、大临。宋时人。)【原文】

宏谋按:蓝田(县名)吕氏兄弟,皆从学于伊川、横渠两先生。德行道艺,萃于一门,为乡人所敬信,故以此为乡人约。可见古人为学,不肯独善其身,亦不必居官,始可以及人也。其纲止于四条,备列其目,则已举人生善恶功过,可法可戒之事,无不具备。一乡之中,睦姻任恤①,休戚相关,何其风之淳且厚欤。余重有望于乡人,更重有望于居乡之贤者,推己及人,为善于乡,媲美吕氏之高风也。【注释】

①任恤:谓诚信并给人以帮助同情。【译文】

宏谋按:蓝田的吕氏兄弟,都师从于伊川、横渠两位先生学习。他们的德行、学问、技艺,聚集于一家,被乡里邻人所敬信,所以乡人邻里将他们的家规家法定为乡规民约。由此可见,古人读书为学,不愿独善其身,且也不一定要当官,才可以教化利益他人。吕氏乡约共四条大纲,详细列举了乡约纲目,规约中已列举的人生善恶功过,可效法、应戒除的事,无不具备。所以吕氏兄弟家乡之中,家家姻亲和睦,大家彼此互相帮助,休戚相关,乡风是多么淳朴仁厚啊。我敬重淳朴的乡人,更敬重居住在乡中那些德高望重的贤人。他们推己及人,为善于乡里,可与吕氏兄弟的高尚风操相媲美。【原文】

凡乡之约四:一曰

德业相劝

,二曰

过失相规

,三曰

礼俗相交

,四曰

患难相恤

。众推有齿德①者一人,为都②约正③。有学行者二人副④之。约中月轮一人为直月(都副正不与),置三籍。凡愿入约者,书于一籍。德业可劝者,书于一籍。过失可规者,书于一籍。直月掌之。月终,则以告于约正,而授于其次。【注释】

①齿德:年高德重的人。

②都:此指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划。

③约正:旧时地方基层组织的头目。

④直月:谓当值某月。【译文】

吕氏乡约有四条大纲:一是“德业相劝”,二是“过失相规”,三是“礼俗相交”,四是“患难相恤”。由众人推选一个年高德重的人,作为都里的约正;推选有学问德行的两人为副手。规约中规定每月轮换一人当值(都中约正和副手不参与)。乡约规定置备了三本册子,凡是愿意加入乡约管理的,记在一个册子里;德行操业值得加以鼓励的,记在一个册子里;犯了过失可以规劝改过的,记在一个册子里。这三个册子由每月当值的人保管,每月月终时,则将相关情况报告给约正,然后再移交给下月当值的人。德业相劝【原文】

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待妻妾。能教子弟,能御童仆。能事长上,能睦亲故。能择交游,能守廉介。能广施惠,能受寄托,能救患难。能导人为善,能规人过失。能为人谋事,能为众集事。能解斗争,能决是非。能兴利除害,能居官举职①。至于读书,治田,营家,济物,畏法令,谨租赋,好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皆可为之。非此之类,皆为无益。上件德业,同约之人,各自进修,互相劝勉。会集之日,相与推其能者书于籍,以警励其不能者。【注释】

①举职:尽职。【译文】

遇到能做的善事必定去做,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一定要改。能够自我修身,能够治理好家务;能够服侍父兄,能够善待妻妾;能够管教子弟,能够约束下人;能够服侍长辈,能够和睦亲友;能够慎重交友,能够守律廉洁;能够好善乐施,能够信守承诺,能够救助患难;能够教人为善,能够劝人改过;能够为人出谋划策,能够为集体办事;能够化解纷争,能够决断是非;能够为人兴利除害,居官能够为民尽职。至于读书、经营田亩、料理家业、救济他人,遵守法令,谨缴租税,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类的知识,我们都可以去做;此外的事,对人对社会都没有益处。上面所说这些德行与功业,乡约中人要各自修持,互相劝勉。乡人集会之时,大家相互推举做得好的贤能者登记在册,以警诫、勉励那些后进之人。过失相规【原文】(犯之过六,不修之过五。)

酗,博,斗,讼(酗,谓纵酒喧竞。博,谓赌博财物,斗,谓斗殴骂詈。讼,谓告人罪恶。意在害人,诬赖争诉,得已不已者。若事干负累,及为人侵损而诉之者非);行止逾违(逾礼违法,众恶皆是);行不恭逊(侮慢齿德者,持人短长者,恃强凌人者,知过不改,闻谏愈甚者);言不忠信(或为人谋事,陷人于恶。或与人要约,退即背之。或妄说事端,荧惑众听者);造言诬毁(诬人过恶,以无为有,以小为大,面是背非,或作嘲咏①,匿名文书,及发扬人之私隐。无状可求,及喜谈人之旧过者);营私太甚(与人交易,伤于掊克②者。专务进取,不恤余事者。无故而好干求假贷者,受人寄托而有所欺者)。以上犯义之过。【注释】

①嘲咏:作歌咏来嘲讽。

②掊克:聚敛;搜括。亦指搜括民财之人。【译文】(乡约中所列违犯义之过有六种,不修习的行为过失有五种。)

六种犯义之过,一是酗、博、斗、讼(酗,是纵酒喧闹;博,是赌博钱财;斗,是斗殴打骂;讼,是告发别人罪责,意在害人,栽赃诬告,已经可以了结却不愿罢休的。如果是因为受别人事件连累,或是利益被人侵害而打官司的,不在此类);二是行为举止违规(违犯逾越礼、法,各种恶行都属此列);三是行不恭逊(侮辱怠慢年高德重的,计较他人是非短长的,仗势欺人的,知错不改的,因受批评而变本加厉的,都属此列);四是言不忠信(或者是为人做事却陷人于险境,或者是与人约定却违约弃信的,或者是乱说事端迷惑别人的,都属这一类);五是造言诬毁(诬陷他人,无中生有,小题大做,表里不一;或者是写歌作词、写匿名信来讥讽别人,揭露宣扬别人隐私;或者是游手好闲,喜欢谈论他人以前过失的,都属此列);六是营私太甚(与人交易时过于贪敛钱财的,只顾自己进取而不顾其他的,无故经常向别人借钱求贷的,受人委托却欺诈别人的,都属这一类)。以上这些都是犯义之过。【原文】

交非其人(所交不限士庶,但凶恶及游惰无行,众所不齿者,而己朝夕与之游处,则为交非其人。若不得已而暂往还者非);游戏怠惰(游,谓无故出入,及谒见人,止务闲适者;戏,谓戏笑无度,及意在侵侮,或驰马击鞠①,而不赌财物者。怠惰,谓不修事业,及家事不治,门庭不洁者);动作无仪(谓进退太疏野,及不恭者。不当言而言,及当言而不言者。衣冠太华饰,及全不完整者。不衣冠而入街市者);临事不恪(主事废忘,期会后时,临事怠惰者);用度不节(谓不计有无,过为多费者。不能安贫,非道营求者)。以上不修之过。【注释】

①击鞠:亦称打毬或击毬,也就是现代的马球,出现在唐代。【译文】(五种不修之过)一是交非其人(所交往的虽不限士人和平民,但是凶恶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之人,为众人所不齿。如果自己要是朝夕与这样的人相处,就属于交友不慎了。如果是因为不得已暂时与此类人交往的,不属此列);二是游戏怠惰(游,是无事到处闲逛,去拜见他人也只是为了享受安逸。戏,是无度嬉戏,以及故意侮辱别人,或是纵马打球,狂欢取乐。怠惰,指不务正业,不理家事,不清洁门户);三是动作无仪(指与人交往行为粗野,态度不恭敬;或不该说话时乱说,该说话时又不出声;或衣帽服饰过于华丽,或衣冠不整洁;或衣冠不整而在公众场所抛头露面);四是临事不恪(指忘记正事,与人约会时迟到,遇事懈怠懒惰);五是用度不节(是说不管家产多少,奢侈浪费,或不能安于贫困而通过非法渠道获取钱财的行为)。以上讲述的是不修之过。【原文】

上件过失,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不听,则会集之日,直月告于约正,约正以义理诲谕之。谢过请改,则书于籍以俟。其争辩不服,与终不能改者,听其出约。【译文】

以上所说种种过失,同受乡约的人,应当各自省察,互相规戒。过失小的则应私下加以规劝,所犯过失大的则应当众告诫他改正。如果有不听规劝的,那么应当在乡人集会之日,由当月轮值者报告给约正,由约正用义理对其进行教育。那些认错并请求改过的,则登记在册留意其行为。那些经过教育依旧为自己辩解不服的,与最终不能改正的,可任其退出乡约。礼俗相交【原文】

尊幼辈行(与父同行,及长于己三十岁以上,曰尊者。长于己十岁以上,与兄同行,曰长者。年上下不满十岁,曰敌①者。少于己十岁以下,曰少者。少于己二十岁以下,曰幼者。以上凡五等)。【注释】

①敌:相当。【译文】

尊幼辈份称呼礼节(与父同辈,以及大于自己三十岁以上的,称尊者;大于自己十岁以上,与兄长同辈的,称长者;年龄上下相差不到十岁的,称敌者;比自己年轻十岁以下的,称少者;比自己年轻二十岁以下的,称幼者。尊幼辈份关系,一般分为以上五等)。【原文】

造请拜揖(凡少者幼者,于尊者长者,岁首①,冬至,四孟②、月朔③,辞见贺谢,皆为礼见。此外候问起居,质疑白事,及赴请召④,皆为燕见⑤。尊者受谒,不报;长者岁首、冬至,具牓子⑥报之;余令子弟以己名牓子代行。凡敌者,岁首冬至,辞见贺谢,相往还。凡见尊者长者,门外下马,俟于外次。升堂,礼见四拜。燕见不拜。退则主人送于庑下⑦。凡见敌者,门外下马,俟于庑下,礼见则再拜,退则主人请就阶上马)。【注释】

①岁首:一年开始的时候。一般指第一个月。也指一年的第一天。

②四孟:节令。古人把每一个季节的第一个月称为孟。孟春为一月,孟夏为四月,孟秋为七月,孟冬为十月,合称“四孟”。

③月朔:每月的朔日。指旧历初一。

④请召:招请。

⑤燕见: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意指私见。

⑥牓子:札子,便条。

⑦庑下: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译文】

造请拜揖礼仪(凡是少者、幼者,在岁首、冬至、四孟、月朔之时,向尊者、长者辞别、拜见、祝贺、酬谢,都要以正礼相见。此外,向尊者、长者问候、服侍起居,请求解疑答惑,禀报事情,以及出席宴请,都以私礼相见。尊者受到晚辈拜见时,不必通报;长者造访晚辈,在岁首、冬至时需用札子进行通报,其他情况下,(长者)可令子弟拿着自己的名帖代行拜访。凡是敌者之间,在岁首、冬至辞别、拜见、祝贺、酬谢时,要相互往还谢礼。凡是去拜见尊者、长者时,要在门外下马,等候于堂外;进入厅堂后,行四拜见礼,平时私下拜见时可不拜;离开时则由主人送到屋外走廊。凡是拜见敌者,要门外下马,等候于堂下廊屋,如果是礼见则行两拜礼,离开时则主人请客人在阶下上马)。【原文】

请召迎送(凡见尊长饮食,亲往投书,既来赴,明日亲往谢之。召敌者以书简,明日交使相谢。召少者用客目①,明日客亲往谢。凡聚会皆乡人,则坐以齿②。若有亲,则别叙。若有他客,有爵③者,则坐以爵。若特请召,或迎劳出饯,皆以专召者为上客,如婚礼,则姻家为上客,皆不以齿爵为序。凡有远出远归者,则迎送之,或五里三里,各期会于一处。有饮食,则就饮食之。少者以下,俟其既归,又至其家省之)。【注释】

①客目:迎客负责人。

②齿:牙齿。这里借指年龄。

③爵:爵位,官职。【译文】

请召迎送之礼(凡是请尊长吃饭,需亲自去送邀请书;尊长来赴宴后,第二天要亲自前往尊长处答谢。招请敌者时可以书简相传,第二天时应相互使人来答谢。招请少者时可让迎客负责人去通请,第二天时可再亲自去少者家答谢。聚会时如果都是同乡人,则按年龄大小顺序依次就座。如果有亲人同在,则另当别论。若有别的客人在,有官职的,则按官职级别大小顺序就座。如果是特别宴请,那么迎接、饯行,都应以宴请对象为上客。如举行婚礼时,则应以联姻的家人为上客,不按年龄、官职大小顺序排座。凡是亲人乡邻有远出的或远出归来的,则大家应当出门迎接或送别。大家或五里或三里,约定到某一处相会,如有条件设宴饮食,大家就一起设宴为他接风或饯行。少者以下的人,在远出者回家后,还应当到他家去看望他)。【原文】

庆吊赠遗(凡同约有吉事,则庆之。有凶事,则吊之。每家只家长一人,与同约者俱往。其书问亦如之。若家长有故,或与所庆吊者不相接,则其次者当之。凡庆礼,如常仪,有赠物。或其家力有不足,则为之借助器用,及为营干①。凡吊礼,初丧②未易服,则率同约深衣③往哭之,且助其凡百经营之事。主人成服④,则相率素服,具酒果食物往奠之。及葬,又相率致赗⑤,俟发引,则素服而送之。凡丧家,不可具酒食衣服以待吊客,吊客亦不可受)。【注释】

①营干:办事;干活。

②初丧:刚刚过世,尚未沐浴更衣。

③深衣: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

④成服:旧时丧礼大殓之后,亲属按照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穿上不同的丧服,叫“成服”。

⑤赗:音fèng,古时送给丧家助葬的车马等物。现在一般称灵车、灵马、灵屋等。【译文】

庆吊赠遗(凡同约中人家有吉庆之事,则大家应当为他庆贺;如家中有丧事,则大家应当前往吊唁。每家只要家长一人为代表,与同约的人一起前往就行了。如果是书信慰问,也按这个办法。如果家长有事,或是与所庆贺或吊唁的人不熟悉,那么可让家长下面的人前往。凡是庆贺之礼,如通常的仪式,都会赠送礼物。倘若对方家财力难以维持礼宴,大家可以借器物给人家,并为他们谋划、操办礼事。凡吊唁之礼,如果是初丧,还没有更换衣服,那么大家应率同约着礼服前往哭吊,并且帮助他准备各种丧事应备之事。主人换上丧服后,那么大家要相继换上丧服,准备好酒水、水果、食物前往祭奠死者;到出殡前,大家又相继送上灵车、灵马、灵屋等物;等到出殡时,大家着丧服出送灵柩。凡是办理丧事的人家,不可以准备酒食和穿着平常衣服来招待吊唁的客人,吊客也不能接受酒食)。【原文】①

上礼俗相交之事,直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告之,且书于籍。【注释】

①期日:约定或预测的日数或时间。【译文】

上述礼仪习俗相交的事,由当值之人主持;有固定日期的,按固定日期进行;没有固定日期需要召集的,当值之人要督促大家尽快进行。凡是不按约定时间来的,要报告给约正,由约正告诫相关人员,并且记录在册。患难相恤【原文】

水火(小则遣人救之,甚则亲往,多率人救,且吊之)。

盗贼(近者同力追捕,有力者为告之官司①。其家贫,则为之助出募赏)。

疾病(小则遣人问之,甚则为访医药,贫则助其养疾之费)。

死丧(阙②人则助其干办③,乏财则赙赗④借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