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小学了:写给好妈妈的108个生活、学习建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11:56:59

点击下载

作者:维宁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孩子要上小学了:写给好妈妈的108个生活、学习建议

孩子要上小学了:写给好妈妈的108个生活、学习建议试读:

前言

在孩子的一生中,妈妈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们生命中最亲密的人。身为妈妈的我,相信每个妈妈的目标都是竭尽所能让孩子幸福。普天之下,没有一个妈妈不希望孩子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相信,每个妈妈都为了让孩子幸福而努力。孩子们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妈妈们比谁都紧张。她们希望孩子能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希望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开始小学生活,希望孩子们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些都是美好的愿望,可现实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我经常听到妈妈们抱怨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孩子太调皮、不上进、在学校总是惹麻烦。这些抱怨听得多了,我经常忍不住问这些妈妈,除了对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以外,妈妈们做了什么努力让孩子得到切实的帮助呢?妈妈们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了吗?为了改变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好,妈妈们检讨自己、改变自身的不足了吗?我们想要一个积极向上、好学的孩子,首先我们要做积极向上的妈妈。

不管孩子现在是什么情况,只要妈妈想为孩子改变自己,选择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教育孩子,一切都还来得及。

妈妈要让孩子顺利地开始小学生活,就要重视幼小衔接阶段的活动。在孩子上学前的暑假带孩子熟悉一下小学校园,尽量找到一起上学的同学,以消除孩子对上小学的恐惧,然后还要提前开始按照小学的作息时间安排孩子的生活,给他讲一些小学的规则,妈妈这样做了,孩子就能消除上小学的紧张和顾虑,快速融入小学的生活。

孩子要上小学了,妈妈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对学习要积极主动,不要觉得是在为妈妈上学,要适应小学生活。妈妈要帮助孩子慢慢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上课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在学校要交朋友,还要告诉孩子们和朋友怎样相处才能长久。

孩子在上小学时正好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妈妈要帮助孩子养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比如喜欢阅读、认真学习、每天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等。培养好习惯,纠正坏习惯,是妈妈要做的重要事情。

妈妈的参与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成长轨迹,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一个受欢迎的妈妈,一定会有一个受欢迎的孩子。孩子在处理和老师的关系上毫无经验,妈妈要帮助孩子做一个诚实、有礼貌、能认真完成老师交代的事情、能为老师着想、替老师分担的好孩子,这样的孩子,老师也会喜欢。妈妈只要用对了教育的方法,让孩子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最终会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也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孩子能否幸福快乐,是由其性格决定的。不管孩子学习好坏,妈妈都希望把开朗自信乐观的孩子带回家。妈妈希望孩子能够自信、乐观、宽容、正直,能够欣赏自己,能够自信地表现自己,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我相信只要妈妈们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是快乐的孩子。

我相信,经过妈妈们的努力,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幸福地睁开双眼;经过妈妈们的努力,孩子们都不用担心受到老师的责罚;经过妈妈们的努力,孩子们都会快乐地享受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负担;经过妈妈们的努力,孩子们会自信、愉快地度过小学生活,积极地迎接灿烂的人生。第一章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明白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1妈妈的努力能帮助孩子缩短幼小适应期

今天是周末,程晨的妈妈却和上班时一样,早早起床了。程晨不解地问正在梳洗的妈妈为什么这样早就起来了。妈妈刮刮儿子的小鼻子,笑着说:“我要去上课啊!”“咦?妈妈不是上班了,还需要上课吗?”程晨不解地问。“程晨不是要上一年级了嘛,妈妈要去听听有关幼小衔接的课程,学习一下怎样让程晨在新学校更快乐地成长。程晨不是一直在问妈妈上一年级了要怎么做吗!”妈妈耐心地对程晨解释。“原来是这样啊!”程晨好像明白了原因,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那你快点去吧,一定不要迟到啊,将学习到的好办法回来告诉我。”

看着儿子这么兴奋,妈妈笑了,看来孩子对一年级很期待。

为了让孩子对转换新环境不感到突兀,教育部门出台文件指导各地方的幼儿园举办“幼小衔接讲座”,邀请即将升入一年级的孩子的妈妈去参加。讲座上会有一些资深教育专家指导妈妈们怎样做好孩子的心理、生理工作,让孩子进入新环境后能够尽快地适应。这种幼小衔接活动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赞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在小学快乐地学习,妈妈要保护孩子在幼儿园的积极性,给孩子讲一些规则性的东西,提前让孩子适应小学的作息规律。只要妈妈努力了,孩子就一定会有快乐的小学生活。方法一:保护孩子在幼儿园的积极性

幼儿园里的日子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一段很美好、很有成就感的时光。在这里,一个老师负责的孩子数量有限,能很快了解每个孩子,而且孩子身上具有的每一个特长都会被老师轻易地挖掘到,孩子会感受到老师给予的重视,这样会给孩子极大的成就感、快乐感。就像下述故事中的莫莫,因为唱歌优秀就被认为是小明星,但是刚进入小学,老师面前的每个孩子都是新面孔,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也不是很高,因此很可能忽略以前有某种特长的孩子。这样一来,被忽略的孩子就产生了失落感。这时妈妈要明白地告诉孩子这个道理,让孩子接受老师无心的忽略,不要对小学有偏颇的认识,给老师一段时间,只要自己有某方面的才能,老师日后一定会发现的。

刚上学一周的莫莫在周五妈妈接他放学时,告诉妈妈他不想上小学了,他想回到幼儿园。妈妈一听很奇怪,连忙问为什么。莫莫不回答,妈妈一路沉默着和孩子回了家。到家里,父母围着莫莫,耐心地开导他,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来,莫莫终于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老师不喜欢我,同学也不喜欢我,庆祝教师节不让我去唱歌,我不喜欢这里了。”听到孩子这样说,妈妈才明白,原来孩子还沉浸在幼儿园里的“小明星”状态中。

在幼儿园时,莫莫是班里的“小明星”,唱歌唱得好,人又乖巧,很受老师和同学欢迎,年年被评上“好孩子”的称号。现在到了新的环境,莫莫还以为会和以前一样,但是没有被新老师重视,产生了失落感,甚至厌学的情绪也滋生了。

很多小朋友刚上学时,信心十足,带着“好孩子”“小明星”等桂冠走入小学,在他们的意识中,这些成绩是一直追随自己的,从没想过换了环境,评价标准可能就不一样了,遇到不同时,他们就会感到难过,对小学产生厌烦感,希望回到以前那个认可自己能力的环境中。这样当然是不行的,因此妈妈需要给孩子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让孩子放下过去的成绩,开始新的生活。

过去的成绩只代表过去,无论孩子在幼儿园多么受欢迎、被喜欢,都已经是幼儿园的事情了,新的环境有新的评价标准,妈妈首先要意识到这个道理。之后,妈妈要有意识地将这个道理传递给孩子。告诉孩子,妈妈很满意他过去取得的好成绩,但是到了新环境,要想继续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需要他像上幼儿园时那样好好努力,好好表现。当孩子意识到这一点,才会尽快地融入新环境,按照新标准去做。方法二:给孩子讲一些规则性的东西

幼儿园阶段,孩子要遵循的规则很少,年龄小、独立自主能力差,很多事情都是在老师的示范、带领下完成的。到了小学阶段,孩子已经正式进入学习阶段,这时候需要孩子遵守一些规则,在一定的规范下,孩子更容易形成正确认知,进而开展自己的学习生活。为此,妈妈在孩子入学前或入学之初,一定不能忘记对孩子遵守规则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明白以后是作为集体中的一分子学习和生活,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自己学得好、和同学相处得好、受到新老师的欢迎。

豆豆在暑假时,妈妈给他灌输了很多小学生活很美好的印象,让他对小学很期待。今天开学,豆豆一大早就兴奋地来到了学校。妈妈看到孩子对上小学的快乐态度感到很欣慰,充满期待地等着孩子放学。

可是,孩子放学回来后,却一点精神都没有。豆豆哭丧着脸说:“今天课间时,老师没有组织我们去卫生间,我也就忘记去了,等到上课时,我特别想去卫生间,于是举手告诉了老师。等我回来后,老师说以后不能上课去卫生间,要在课间去。以前在幼儿园就是老师带着去,现在的老师就没有,我不喜欢。”听完儿子的叙述后,妈妈才想到,暑假给孩子讲述的都是如何不抵触新学校,忘了告诉孩子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才使孩子第一天上学就受挫。

孩子上小学了,很多妈妈可能懂得在学前让孩子调整好心理,平稳地过渡到小学,但是却忘了教孩子一些小学的新规则,孩子一时之间还固守着幼儿园时期的生活学习规则,很可能出现冲突,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不愉快。妈妈应该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告诉孩子一些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

幼儿园大班时,孩子一节课的标准时间是30分钟,有的地方是25分钟,但是到了小学阶段,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这时孩子刚刚上学,很可能坐不住,到了30分钟时就要活动。在暑假时,妈妈要告诉孩子这项学习时间的变动,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一件事上多坚持一段时间,这样孩子在上课时,容易保证40分钟的合理利用。

除此以外,在小学不像在幼儿园时那样,大家可以随便坐,而要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坐、立、行、走,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可以用儿歌的形式教给孩子,例如“两脚并并拢,中指贴裤缝;两眼看前方,抬头挺起胸”。课堂内,要“头正、肩平、胸挺起”“小手放放好、小胸挺挺起、眼睛看老师、脸上笑眯眯”。在儿歌中,孩子更会感觉到乐趣,也容易记住。

在幼儿园时,老师将学生当成孩子来对待,但是到了小学,老师更习惯将他们当成独立的学生对待。可能在幼儿园时,孩子可以不举手就问问题,口渴时就可以请老师帮忙倒水喝,但是到了小学,上课的40分钟是老师传授知识的时间,这些生活小问题老师不会安排到教学过程中。因此,妈妈要教给孩子这些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点,让孩子能够保证一堂课下来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方法三:提前让孩子适应小学的作息规律“妈妈,我不想起床,我好困啊!”扬扬在小床上紧紧地握着自己的小被子,生怕妈妈将被子掀开。“宝宝乖,再不起床上学就要迟到了。”妈妈耐心地劝着小扬扬。“不要,妈妈,要不您向老师请假,说我病了吧,好不好?”小扬扬想出一个好办法。“那怎么行?快点,乖,要不妈妈真的掀你的被子了!”妈妈一看时间,再不起床孩子该迟到了,自己上班也要迟到了。

扬扬听出妈妈语气的着急与不耐烦,于是不情愿地起来,闭着眼睛将衣服穿上。看着女儿那副痛苦的样子,妈妈也心疼,但是能怎么办呢?现在是小学生了,作息要按照小学生标准走,不能像幼儿园那样宽松了。

小扬扬起床很痛苦,妈妈很心疼,其实有不少孩子像扬扬这样早晨起不来,或者起来了但来不及吃早饭,饿着肚子去上学,结果到了第三节课,精力不充沛,甚至头晕、肚子疼,很影响学习质量。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到了一年级,孩子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大概是幼儿园时期的三倍,这样一来,孩子容易感觉到累。同时,在幼儿园时,孩子中午有两小时的午休时间;但是到了一年级,孩子除了夏季午休外,没有中午的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很有限,也很宝贵。因此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减少睡眠时间,会出现早起赖床的现象,妈妈看着孩子也心疼。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一套规则,必须按计划执行。妈妈要意识到这种区别,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

妈妈了解到小学生作息时间与幼儿园作息时间的不同后,就要开始给孩子制订一张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了。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作息时间的制订,如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让孩子参与,让他接受这个时间,这样孩子可能更容易完成。

在制订作息表时,妈妈在参考孩子意见的情况下,也要考虑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一般说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每天至少保证8~9小时的睡眠,大概9:30睡觉,6:30起床。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孩子的睡眠时间,也保证了睡眠的质量。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一年级的作息表,其实妈妈可以在即将升入一年级的那个暑假时开始演练实践,让孩子提前感受一年级的作息规律。将近两个月的适应期,孩子会渐渐地适应这套生物钟,等到真正入学时,面对新的作息规律就能很快地适应,不影响正常的学习。

孩子的时间表制订好了,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妈妈可以陪着孩子去买一个他喜欢的小闹钟,并且教他认识时间。妈妈可以将小闹钟摆在孩子的床头,告诉孩子这个小闹钟是他的小伙伴,将陪他一起起床,和他一起休息。妈妈还可以形象地鼓励孩子与闹钟比赛,看孩子是不是每天在闹钟响起时就及时起床了,这样一来,孩子容易在这种鼓励与刺激下更好地执行作息时间。2妈妈带孩子接近小学,熟悉小学

妈妈这两天陪琪琪上街买了好多学习用品,有琪琪喜欢的卡通书包、多功能文具盒,琪琪很高兴,抱着这些文具看个不停。回到家里,琪琪玩着玩着这些新文具就愁眉苦脸了,妈妈问她怎么了,她不自然地回答说:“妈妈,到了小学,我一个伙伴也不认识,老师也不认识,也不知道怎么过小学生活,我怎么办呢?妈妈,要不我不去上一年级了,还是去幼儿园吧,我喜欢那里。”“那怎么能行?你长大了就得去上小学,不能总在幼儿园。听话,乖乖地去上小学,妈妈再给你买好多你喜欢的玩具。”妈妈没有耐心地草草敷衍孩子。琪琪对妈妈的“物质刺激”好像无动于衷,自己继续在小床上发愁。

孩子面对新环境,心理上会有压力。很多妈妈对孩子这些看似“不乖”的行为简单地敷衍两句,很少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压力,结果孩子在这种担忧下滋生“恐学”情绪,宁愿再读幼儿园或者不去上学。妈妈一定要重视孩子说出来的这些话,理解孩子,疏导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正确认识新环境的不同。

孩子结束幼儿园学业,准备升入一年级,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成长,同时也意味着孩子结束熟悉的幼儿园环境,步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去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初到一个新环境都会有各种担忧,怕对新环境的人不熟悉,相处有问题;担忧对新环境不熟悉,生活起来不方便。也许对孩子来说,即便去卫生间这样在我们成人眼里看来很小的事情,都能成为转变到新环境中要担忧的问题。妈妈此时要正确地理解孩子这种心情和对新环境的忧虑,告诉孩子转变新环境是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让孩子从内心接受新环境。

妈妈可以带孩子认识一些小伙伴,给孩子描述一幅美好的小学生活画面,还要积极参加幼小衔接活动,帮助孩子喜欢上老师。妈妈们的真心付出,会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开端。方法一:消除社交恐惧——告诉孩子会有更多的小伙伴、提前感受新环境

孩子对新环境的担忧,一大部分源于要面对陌生的同学。很多时候,到了小学,在幼儿园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可能不在一起上小学了,这时孩子的心中难免产生落寞感、孤独感,他们希望和以前的小伙伴们一起生活学习,共同度过美好的生活。面对孩子这样的担忧,妈妈要及时地疏导孩子,告诉孩子新环境中可能有幼儿园的小伙伴,还有邻居的姐姐。这样一来孩子的心理多少有了安慰,毕竟有熟悉的人在,孩子会减少不适感。同时,妈妈应多告诉孩子在新的环境中可以结识更多的小伙伴,让孩子用这种期盼的心情减少不适感。

让孩子知道小学有更多的好朋友以后,带孩子提前感受新环境对孩子也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之所以对新环境担忧,是因为不熟悉。可能连卫生间在哪里这样的事情都能引起孩子的担忧。这时,妈妈可以抽出开学前这段时间,带着孩子多去他即将入学的学校参观参观,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即将要在那里学习的学校。告诉孩子熟悉学校的布局,教室、卫生间、操场的位置等。孩子易于在这种亲身感受中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拉近与新环境的距离。方法二:消除环境恐惧——描述一幅美好的小学生活场景图

故事1:

苏老师今天的工作任务很艰巨:要对即将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家访。每年这个时候,面对众多妈妈的教育方式,苏老师总是感慨颇多。不知道今年又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呢?

苏老师首先来到了离学校最远的彤彤家里,此时的彤彤正在家里摆弄“变形金刚”。看到老师来了,妈妈热情迎接,两人谈了谈彤彤的一些情况。苏老师临走前,妈妈对彤彤说:“你就调皮捣蛋吧,到了小学是要‘收骨头’的,看你还敢不乖!”这句话让本来玩得不亦乐乎的彤彤脸上马上闪现出惊恐的神情。苏老师连忙纠正妈妈的话,安慰彤彤小学生活很美好,不会像妈妈说的那样“收骨头”。虽是如此,彤彤的神情也并未完全放松下来。苏老师心想:唉!今年又多了一个对学校抵触的孩子。

接下来苏老师又走访了几家,他对孩子们上学产生的情绪总结了一下,那就是“既期待又害怕”。看来,能否让孩子怀着良好的心态进入小学与妈妈的教育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

故事2:

豆豆要上一年级了,小家伙可兴奋了,每天起床时总要缠着妈妈讲讲小学是什么样子。妈妈这时总会耐心地坐在豆豆的小床边,给她描述一幅美丽的小学生活图。妈妈说:“小学的校园很大,比豆豆以前的幼儿园大好几倍呢,里面有很多同龄的伙伴,还有比你大的哥哥、姐姐;里面的老师都有很多知识,会回答你‘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我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到了小学,你也会变得像邻居婷婷姐姐那样乖巧、懂事,会处理自己的好多事情,有时候说不定妈妈还要请教一些你学到的而妈妈不知道的问题呢。”听完这些,豆豆高兴极了,她明白了,原来小学的生活很美好啊!既能懂得好多东西,像邻居姐姐那样威风,又能看到好多伙伴,那还是赶快开学吧。

上小学了,妈妈可能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把孩子交给学校了,为了使孩子在新的环境里好好学习,一些妈妈会给孩子讲小学的严厉。可是,这样做很可能让孩子对小学产生“恐惧”,害怕去学校。

小学阶段是一段很美好的学习时期,孩子在这里起步,正式步入知识的殿堂。与此同时,他们在这里开始集体生活。如果妈妈在孩子上小学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校园生活图,会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妈妈针对孩子产生的不适感,不妨参考豆豆妈妈的做法。

小学生学习生活的起步很重要,妈妈此时要尽量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将孩子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小学生活。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解答孩子对小学概念的迷惑;给孩子多讲讲小学生活的积极方面,让孩子对一年级多一份美好的憧憬;适当地告诉孩子,上小学后他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小学生活能够让他成长很多。这样一来,孩子能够带着轻松的心态步入小学。走好了第一步,孩子才会更顺畅地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涯。

孩子对小学的印象其实大部分来自于妈妈的描述,为此妈妈在描述时尽量采用积极的、美好的语言,消除孩子对小学的模糊感、恐惧感,让孩子在情感上接受小学,这样就可以说孩子的校园生活已经迈稳了第一步。方法三:积极参加幼小衔接活动

幼小衔接活动有各种形式。有的地方是在孩子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由幼儿园组织,带领孩子去小学体验生活,通过听课、参观学校等形式,让孩子对小学有个基本的概念;有的地方是邀请妈妈去参加“幼小衔接”讲座,这种形式是由妈妈来体验,通过在讲座中学到知识、技巧,回家之后总结经验,再将理论方法运用到孩子身上的做法,做好孩子升入一年级的准备工作;但有的地方幼儿园不组织孩子亲身参观、妈妈参加讲座等活动,这时“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妈妈自己去学、去做。

如果是幼儿园有“幼小衔接”活动,妈妈一定要重视起来,鼓励孩子参与。孩子参与活动过后,妈妈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并给予孩子适当的提示、指导,让孩子真正从这次活动中了解有关上小学后应该注意的方面。

如果是学校提供讲座机会,妈妈应该尽量抓住这个机会,不要将讲座当成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以没时间为借口,不去参加。毕竟,这些讲座一般是由有多年教育经验的专家、学者来讲的,他们会给妈妈一些宝贵的育子经验,对孩子顺利升入小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讲座结束后,妈妈可以和其他的妈妈沟通,交流育子经验,这对孩子顺利地实现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转变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很多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推出了一系列“幼小衔接活动体验班”,这个班也是针对孩子角色转变需要妈妈做的工作而设立的。这些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形象,孩子在这里能够提前感受小学生的生活、改变以玩为主的心态,学到一些上小学时可能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这对孩子升入一年级时能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方法四:帮助孩子喜欢上老师

有些一年级的孩子刚上学不久,就明显表现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不愿意上那位老师的课,作业不爱做、勉强应付,结果师生关系恶化,孩子的学习成绩严重滑坡。妈妈知道了这种情况,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分析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一般来说,第一,孩子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没有让孩子当小干部,没有给孩子一定的工作任务,甚至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他,或者老师跟孩子从来没有交谈过。第二,孩子对某科目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即使老师没有对孩子批评、责备,但是孩子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第三,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老师过于严厉。受到太多、太严厉批评的孩子,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造成感情上出现隔阂。第四,孩子被老师冤枉过,老师又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错误。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孩子被冤枉了,孩子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要解决孩子不喜欢老师的问题,必须分析具体原因是什么,找准了原因,再思考解决措施。从分析中往往发现老师应承担一定责任,而妈妈又不便于直接给老师提出意见,要求老师改变教育行为。妈妈应该采取加强沟通,逐步建立感情基础的方法。

妈妈要主动与老师沟通。孩子不喜欢哪位老师,妈妈先主动与这位老师沟通,以尊敬、虚心的态度,倾听老师的话,包括批评孩子、甚至批评自己的话。妈妈这样做,会促使老师自省。当老师态度缓和之后,妈妈跟孩子一起请教老师,当面分析孩子的优点与不足,要孩子表态好好听老师教导,好好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当孩子真的有所进步时,老师可能会表扬他,也可能在课堂上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这就会使孩子与老师之间由疏远逐渐亲近起来。当然,妈妈也可以在给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时,请求老师在课堂上或课下给孩子一定的表现机会,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指导孩子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教师节或元旦、春节,指导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纪念品赠给老师。老师有困难或身体不适,要主动关心老师,询问能否帮助老师做什么事情。还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利用节假日去看望老师,跟老师交谈,听老师的教诲。需要强调的是,妈妈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纪念品,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感谢师恩,向老师表达尊敬之情,而不应该花高价去商场买高级纪念品,因为这样一来,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强化了孩子的攀比意识,养成了孩子的虚荣心理。

指导孩子给老师写书面材料。有的孩子出于害羞、胆怯,与老师面对面沟通时心理发怵。这种情况下,可以指导孩子以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要让孩子理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缺点、自己的意愿,在尊敬老师的前提下如实写出来,向老师汇报,请求老师的指导、帮助。告诉孩子,不要忘记写出自己的打算、措施。这样的内容,可以写成单独的书信,也可以写在周记本、日记本里,请老师批阅。

教育孩子尊敬师长。学生必须尊敬老师,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也是人,难免有缺点、有错误,如果因为教师工作中有缺点、有错误就不尊敬,那是不对的。最忌讳妈妈站在狭隘的立场,对老师评头论足,陷入失败的误区。一旦妈妈对教师失敬,再教育孩子是很难的。在教育孩子尊敬老师之前,妈妈应该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态度,如有不当,先行调整。妈妈可以跟孩子一起了解孩子不喜欢的老师的情况,特别要了解一些这些老师可敬的事实,这会对孩子的感情变化起催化剂的作用。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流传着许多尊师的感人故事。妈妈可以找这方面的故事给孩子看,或者讲给孩子听。如果妈妈能讲讲自己尊师的故事会更好。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看望自己的小学、中学时代的老师,会是很好的尊师教育。第二章1年级的“小豆包”,带上本领上小学1上小学了,独立性强的孩子适应得更快“妈妈,我要写作业。”“好,等妈妈5分钟,忙完这篇稿子后帮你。”“不,我不要妈妈帮忙,我自己写就可以。”“你的铅笔不是还没有削吗?你不是等妈妈帮你削铅笔吗?”“我自己削。”“为什么呀?”妈妈一边问,一边头也不回地继续写着自己的稿子。“我刚才看电视里知心姐姐说,上小学了就不能什么事情都让妈妈帮忙做了,有些事情要自己完成。”甜甜嫩声稚气地回答。

妈妈这时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地看了看孩子,想到孩子过完这个暑假马上就要升一年级了,幼儿园和一年级的生活很不一样,一些事情真的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否则难以适应小学的生活。想到这里,妈妈就看着女儿自己认认真真地削铅笔,并在一旁不时地给予指导,以免孩子弄伤手。

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生活,其实大部分事情还是由老师代劳,老师帮孩子削铅笔、系鞋带、脱衣服,等等。但是到了小学后,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完成了,老师不可能再做孩子的“生活保姆”。这时候,妈妈要意识到这个问题,让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不会因为生活的小问题而影响学习。

专家指出,从孩子出生,大自然就赋予他们一种能力,那就是独立。独立是一个人能够生活、生存的最基本保证。当孩子首先处理好了自己的生活时,才有能力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至关重要。也许幼儿园时,妈妈认为孩子还小,况且有幼儿园老师照顾,忽视了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到了小学,老师“保姆”的角色逐渐淡化,正好在此时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渐渐大了,妈妈要对生活小事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积极主动,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方法一:对生活小事妈妈要放手

熙熙睡醒后,大声地喊妈妈。妈妈一听到呼喊声,就知道一定是女儿要自己给她穿衣服。夏天要穿的衣服其实很少,孩子自己就能够穿上,但是熙熙这么多年习惯了早晨让妈妈给穿衣服,否则就不起床。妈妈细心地帮女儿穿上衣服,接下来还要帮她洗脸,这也是孩子多年形成的习惯。

唉,眼看着孩子就要开学了,而且上的学校还是寄宿制学校,每周回一次家,学校的老师不会再像在幼儿园那样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熙熙这样怎么办呢?妈妈真犯愁。忽然她想到,自己同事的女儿上的也是寄宿制学校,她家的孩子是怎么在学校生活的呢?和同事聊完后,她讨到了秘诀:利用这个暑假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

妈妈和熙熙认认真真地谈了一次,告诉他以后要上寄宿学校,有些事情必须要她自己解决了。熙熙开始很不愿意,但是妈妈鼓励她:“宝贝儿,你不觉得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是很帅的一件事吗?”熙熙觉得挺有道理,开始接受自己独立做事情的意识了。每天早晨,妈妈照例来熙熙的房间,但是不是帮她穿衣服,而是在旁边给孩子加油鼓劲。这样一来,在妈妈每天的鼓励和指导下,熙熙能够自己独立处理穿衣、洗脸、系鞋带、整理书包等一些基本的日常事情。到开学前,熙熙已经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小大人了,妈妈也不必担心她的生活问题了。

在孩子上小学前的暑假,告诉孩子,上了小学要比在幼儿园时多一份责任感,他从此时起就是个小大人了,不能事事都像上幼儿园时让老师或者妈妈代劳了,有些事情要自己解决,例如要自己削铅笔、玩完玩具后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床、自己洗简单的小衣服等,要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比教给孩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小学时期正是孩子独立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妈妈要抓住这个时期的教育,告诉孩子一些必须要他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并且在开学前的那个暑假,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独立的能力。让孩子在升入小学时,懂得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样也会为更好地学习、生活奠定基础。方法二:让孩子拥有自立意识

妈妈如果对孩子的事情一味包办代替,结果会使孩子什么都不会干,进而形成依赖性。从智力方面讲,自立性差的人遇事依赖别人,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由于懒惰,他们不愿自己动手做事,思维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性格上,他们又表现为意志软弱,胆小怕事,缺乏独立克服困难和吃苦耐劳的能力。上学后,他们也会缺少竞争意识和刻苦钻研、努力进取的精神。

身为妈妈,在孩子需要妈妈的帮助时,妈妈不给予帮助,这是妈妈不尽职。然而,当孩子有独立完成这件事的能力时,妈妈就应要求孩子独立完成。作为一个人,他没有摔倒了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他怎样去生存?如果一个人离开了妈妈的呵护就会活得很糟,那他以后怎样去竞争?所以,对于妈妈来说,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这方面,外国妈妈的一些做法值得中国妈妈好好借鉴和学习。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妈妈从孩子小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济状况如何,孩子在12岁以后就得给庭院剪草、给别人送报,以换取些零花钱。一些家庭还要求孩子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收割机,秋天帮人扫落叶,冬天帮人铲除积雪等。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观念指导下,许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到外面打工挣钱。孩子很小时,妈妈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妈妈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总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是日本父母的根本出发点。

瑞士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比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被送到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左右的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课。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学会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既有讲本土语言的地区,也有讲德语和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姑娘通常到另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佣人,还有相当多的孩子被送到英国家庭当佣人。当她们掌握三门语言之后,就可以去银行等部门就职。在瑞士,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和可耻的。

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因此,父母们从不包办孩子的事情。父母将子女视作独立的个体,给他们空间,让他们独立地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譬如,在孩子1周岁左右,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家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国人常说,他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方法三:培养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孩子最初是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看法的,他们还不善于思考,总是说:“妈妈说……”“爸爸说……”“老师说……”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早一点从“别人说”转化为“我说……”“我认为……”“我是这样想的……”“别人说……”表明孩子还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我说”则表明孩子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有利于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只有培养起孩子的主动性,孩子的思维才会积极起来,行动才会更具有目标性。

那么,如何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呢?

每个生命都具有向上的动力,每个生命都充满了主动性。妈妈需要了解孩子的主动性特点,孩子的主动性是与生俱来的,妈妈可以看见新生儿用“一眠长一寸”的速度在长大,他们自己吸吮、吞咽,自己伸手抓握,自己翻身踢脚,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兴趣。

但是,许多妈妈“疼爱”的行为却总在阻挠孩子的主动探索,他们总是常常告诉孩子这个有细菌不要摸、那个很脏不能放进嘴巴、磁盘摔破会割手不要拿、洗澡玩水会感冒、走路很累要坐车等。有些孩子就在妈妈的这种过度呵护或压迫下,慢慢学会对周遭的事物无动于衷,慢慢学会冷漠与被动。于是,这些孩子最后只会等着张嘴吃饭,伸手穿衣,失去了自己动手和自我思考、自我判断的能力,失去了对自我的主导权,迷失在妈妈的羽翼下,无所适从。

妈妈必须要放弃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认识,孩子绝不像想象的那样脆弱和软弱无助。相反,孩子充满生命力,如果环境中的障碍能去除,孩子便能茁壮成长!

没有人可替代孩子成长,任凭妈妈如何优秀出众,孩子还是要靠自己的双脚走路。所以,为孩子正常成长而要走的第一步,就是妈妈要避免变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阻力,让孩子的内在动力,也就是主动性得到发挥,给孩子一个能充分发展的空间,孩子的动手能力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和提高。

创造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环境可滋养孩子的主动性。孩子充满了生命动力,孩子以自己的动力在环境中探索,在与环境互动中,他们能塑造出独特的自我。因此,妈妈有义务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首先,妈妈要注意创造环境的美观与整洁,因为孩子在美丽的环境中比较主动。有一次,一位老师带着班上的小朋友到别人的教室参观,有位小女孩就表示:“老师,我知道他们的桌子为什么这么脏了,因为他们没有漂亮的抹布。假如我们也没有漂亮的抹布,我就不想擦桌子。”可见,孩子想擦桌子的动机并不是“讲卫生”,而是想使用漂亮的抹布。

其次,妈妈要去除环境中阻碍孩子成长的因素,摆放适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教具,让孩子能借助操作教具奠定良好的认知、协调、专心、独立和遵守秩序等基础能力。

最后,妈妈创造的环境必须是开放的,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免得孩子被过于简单或太过困难的内容破坏了主动学习的热情。

做主动性发展的助力。有些妈妈总是认为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多,高高在上,指挥一切,无视孩子与妈妈在心理与生理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也无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项需要,结果使孩子与妈妈之间产生冲突。孩子碍于无力反抗妈妈的权威,只得以哭泣、恐惧或愤怒等负面形式来发泄。妈妈爱孩子,结果反而是伤害了孩子,让孩子变得退缩、压抑。

妈妈必须自我反省,放下自己的架子,跟随孩子,仔细聆听孩子的心声,在孩子的成长路途中适时相扶,做孩子主动性发展的助力,让孩子成为勇敢、自信、主动的个体。

有些妈妈总是想着为孩子多预备一些有形的资产,以避免日后生活的艰辛,让孩子未来能生活得从容、富裕,少吃苦头。其实不然,这对孩子并无多大益处,如果孩子的内心缺乏动力,生活无味,那么纵有金山银矿也是枉然。同样,让孩子缺乏兴趣,不合孩子性格的才艺,也只是增加孩子的困扰而已。妈妈只有顺势协助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和全面地成长,而不是让成长成为一种负担。

总体来讲,妈妈需要正确认识孩子、尊重孩子、协助孩子,并以良好的环境来滋养孩子,以此来巩固孩子的成长基石,让孩子能由内而外、稳健踏实地成长。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从容而有创造力,才能自信、踏实、愉快地走好人生路。方法四: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有的妈妈从孩子上学开始,就坚决不肯做孩子的拐杖。妈妈告诉孩子:“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而你的任务就是学好功课。作业的目的就是复习所学的知识,有了错误不要紧,那是发现了自己的漏洞呀!只要把不会的、不懂的及时问老师学会就可以了。”

要孩子懂得这样的道理:学习是“求”学,是要自己去追求、去努力探索,学好知识、增强能力是孩子自己的责任。

许多妈妈教育孩子要懂道理,但较少有教给孩子上述两点道理的。有的妈妈要求孩子“努力”长时间学习,如果孩子不懂上述道理,就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自己不会去追求、探索,对老师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要求老师把知识消化了再“喂”给他。不能适应好的教育方法,学习效率就不会高,也就不能取得好成绩。

有的妈妈让孩子享受很好的物质生活,不要孩子做家务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目的是要孩子有好的学习条件,有多的学习时间,但效果往往相反,孩子的精力和兴趣都放到如何享受物质生活上去了,对学习和劳动等就没有多少兴趣了。

孩子上学难免要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考试前也难免要突击复习。但是从孩子上学那天开始,妈妈就应该告诉他:“学习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一次考试成绩。因此,必须当天功课当天复习。平时复习完功课有剩余精力,可以阅读书籍开阔眼界,可以和同学相约外出。一定不要把考试看得很重。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

有了这种思想观念和及时复习的学习行为,孩子就能坦然面对各种考试。考试结束之后,无论成绩如何,妈妈要关心的不是孩子在全班的排名,而只是要求他把考卷上不会的试题重做一遍。由于一直不把考试当回事,也因为一直认为预习、复习是正常的学习程序,所以,孩子在学习中总是轻松自主,没有什么紧张感,能够全面发展。由于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考试,能正常发挥,对一些全新的教育模式,也会非常适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对于教育孩子是值得借鉴的。教孩子知识,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能力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2安排好时间,让“小豆包”开始快乐的小学生活

好多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分配时间,想到哪是哪,对时间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没有大局观。这样的孩子就不会对学习有整体上的把握,很难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妈妈必须对此充分重视,因为孩子只有养成好的时间管理的观念,然后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现实生活中,妈妈常常会以主宰者的地位自居。所谓主宰者,就是指不但家里的所有事情都是妈妈说了算,就连孩子自己的事情,妈妈也要处处插手。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孩子什么时候学习、学习多长时间等,都由妈妈说了算。

妈妈千万不能小看这些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年龄虽小,却已经有了自尊意识,当他们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用报复的行为来与妈妈对着干。所以,妈妈要想让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主动去学习,就要学会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例如,如果妈妈在前一天晚上这样问孩子:“你知道一般的学校为什么会设早自习吗?”然后再把答案告诉孩子,是因为早晨是人一天之中思维最清醒的时候,有助于人的记忆,平时用两个小时能记住的内容,在早晨一个小时就能够全部记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也许孩子还会主动要求尝试在早晨读课文。

让孩子能够自己安排时间,妈妈就要敢放手,不要怕孩子犯错误。妈妈要完成的任务,就是适时引导,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规则,帮助孩子做好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给孩子定好规矩,帮助孩子管理好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方法一:帮助孩子做好计划,按照计划进行

峰峰的期中成绩下来后,全家都有点失落。本来一个聪明活泼的小朋友怎么到了一年级学习也差了,素质也不如别人了,全家都有点搞不懂。峰峰的妈妈打电话给老师沟通了一下这件事情。老师说,峰峰学习很盲目,没有计划性,学习起来有些慌乱。

老师的话让妈妈有些懂了,原来上了小学,课程多了,就需要一个合理的统筹安排,但是峰峰的妈妈忽视了这一点,从没有教给过孩子做学习计划、读书计划之类的各项计划,这样一来峰峰学习没有条理,因此学习起来觉得很累,但是也没取得什么成绩。看来,孩子到了小学,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懒懒散散了,该做计划就得做计划了。妈妈明白了这个道理,开始指导峰峰做计划,全家人期望着以后孩子能够学得轻松,学得好。

聪明的峰峰一年级上了半个学期就出现了学习累、成绩差的情况,当然让家人不理解。因为他们都知道不是孩子笨或者不用功。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才明白问题出在“计划”上。在幼儿园时,没有严格的学习标准,因此妈妈忽视了教给孩子做计划这件事情。但到了小学,相对来说课业繁重了,孩子要丰富的知识多了,因此妈妈应该懂得帮孩子做好计划,并且引导孩子严格执行,这样孩子学习起来不仅不会感到太累,各方面也还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很多妈妈可能会有事例中峰峰妈妈的疑问,我的孩子不笨,为什么却成绩不好呢?当把下面的这些现象列出来时,有此疑问的妈妈可能会有些感悟。如放学后玩球,天不黑不散;回家无休止地看电视;听音乐、广播没限制等,结果完不成作业,必要时只得赶抄,不能认真复习和做作业。这些现象在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身上得到了明显体现,试问这样无计划的学习状态怎么能够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话早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说法,意为凡事事先做好计划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反之则失败。给孩子做计划,其实是为孩子描绘了一个目标蓝图,让孩子有期盼、有步骤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样易于实现目标,取得好成绩。同时,因为有了时间的安排,孩子在每天的生活中按计划走,就不会感到漫无目的,少有特别忙乱或者特别轻松的现象出现,那样学习起来当然不累。

小学时代是孩子逐步进入学习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的阶段,因此在为孩子制订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还要给孩子安排为集体服务的计划、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的规划,这样一来孩子的全面素质才能得到有效、科学的发展。

在制订计划时,妈妈要将学习计划放在首位。规定孩子安排好常规学习和自由学习的计划:在校期间,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消化好,不懂就问,完成老师规定的在课堂要完成的作业。在家的时间,让孩子每天放学先完成学校留的家庭作业再进行其他活动,每晚拿出一定的时间复习白天学过的知识,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来孩子在有计划、有安排的生活中会更易于取得成效。

计划制订得再好,如果不执行,那只会变成一纸空文。为此,妈妈一定要严格按照计划督促孩子执行。可以在孩子的房间挂一张计划表,孩子完成一个步骤就用孩子喜欢的图案标记出来,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小成就感中乐于执行。妈妈要及时发现孩子出现懈怠、偷懒、不按计划执行的情况,耐心地劝导,让计划有序、顺利地执行。

小学时期学习生活的特点是需要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计划,无论自己的孩子是否出现学习辛苦又没效果的情况,妈妈都要引导孩子制订计划。计划可以制订得小一些,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执行。这样在计划的规范下,孩子才能学得好、学得快乐。方法二:定好规矩,让早晨变轻松

奇奇上小学了,但是她早晨还是起不来,每天早晨起来家里就跟打仗似的,母女俩的拉锯战此起彼伏。这困扰了奇奇妈妈很长时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奇奇妈妈在同事孙姐家看到一堆沙漏,有3分钟的、10分钟的、15分钟的、30分钟的。这让奇奇妈妈很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同事看出奇奇妈妈的好奇,她告诉奇奇妈妈,这些都是给孩子的限定时间。

孙姐家孩子婷婷今年上3年级了,现在早晨起床铃响了妈妈就开始计时了,起床、穿衣服、洗漱15分钟,然后吃饭10分钟,整理和检查书本3分钟,然后母女俩就一起出门了,孙姐说,孩子要是自己不起床耽误了时间,那孩子就由爷爷坐公交去送,要是没耽误时间,那么就妈妈开车去送。这个规矩定好了,孩子就很自觉地遵守沙漏的时间了。自己也不用老是催促,早晨起来家庭气氛就不那么紧张了。

另外一个30分钟的沙漏是给孩子游戏和休息的时间。晚上孩子想看会动画片,那就必须控制在30分钟。这个沙漏不只孩子遵守,爸爸妈妈一起遵守。孙姐说,现在婷婷成绩提高不少,原来无节制地看电视的情况也很少出现了。

这可真是个好方法,奇奇妈妈想。她从孙姐家出来立刻去了商场,给孩子选了各种各样的沙漏。刷牙的3分钟的沙漏,吃饭的10分钟的沙漏,看电视的30分钟的沙漏……

后来奇奇妈妈说,自从使用了沙漏,孩子大人都遵守,这样,家里干什么事情都一致,早晨再也没有了原来大呼小叫、剑拔弩张的情形了。

很多妈妈都反映过孩子早晨不起床,磨磨唧唧半天出不去门,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才能让孩子养成自觉自愿地完成自己的起床和洗漱等基本的准备工作呢?后来我把奇奇妈妈的经验告诉了受此困扰的妈妈们,妈妈们普遍反映这个方法很好用,大家用起来屡试不爽。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小烦恼,只要我们换一种方法去解决,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一切难题都不再是问题。方法三:帮助孩子管理好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嘟嘟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这让妈妈很头疼,孩子的智力没有一点问题,甚至还有一点小聪明,可为什么就是没有其他同学学得好呢?想想,同样的孩子,在同样的环境里学习,由同样的老师教导,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于是,妈妈特意去观察嘟嘟和隔壁的同学小茹的学习状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比较,再加上老师的意见,妈妈找出了问题的症结,那就是嘟嘟不懂得合理地去管理时间,导致学习没有效率可言。

原来,嘟嘟总是在该认真听讲的时候看课外书,在该看书的时候想去看电视,该睡觉的时候又去读书,该写作业的时候去玩耍,考试的时候也不是先做容易的题,而是在某一道难题上花费掉大部分时间,后面简单的、会做的反而没有时间去完成……在这样的状态下,虽然嘟嘟加倍用功,一有时间就看各种辅导书,做各种课外习题,每天搞到很晚,却丝毫没有任何帮助。

嘟嘟不懂得充分合理地安排时间,往往因为做事不分时机,没有重点而顾此失彼。这样就算平时再用功,也不可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很常见。妈妈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孩子的学习安排是否合理,因为这是决定孩子成绩好不好的根本原因。

时间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比较难以理解,虽然孩子已经学会用“以前”代表已经过去的时间,用“现在”代表正在流逝的时间,用“将来”代表即将来临的时间,但是孩子还是处于一种很模糊的时间观念中,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还很肤浅。

由于孩子没有准确的时间观念,他也就不懂得怎么去合理地利用时间,可能在该看书的时候想去看电视,该睡觉的时候又去读书,该写作业的时候去玩耍,等等,这样就造成了孩子抓不到学习重点,跟不上老师传授知识的节奏,也就没有学习效率可言了。

孩子学习没有效率,妈妈也应该进行反思,如果自己对孩子的关注度够高的话,就会及早地发现这个问题,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如果能够给予充分的重视,引导孩子,而不是过于娇惯孩子,在孩子没有按时做到计划的事情时,及时给予批评提醒,可能也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妈妈要教导孩子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可以从一些硬性规定开始。比如给孩子规定做某件事的时间,时间一到就不再允许孩子继续。

妈妈可以帮助孩子制订一份学习计划,让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首先,教孩子要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老师的上课内容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掌握程度来安排的,比如,学习了生字之后,再学习课文,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如果孩子没有利用好这段时间,课下怎么补都补不回来。其次,教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和复习。孩子课前做好预习,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吸收和消化老师要讲的内容。课后做好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不容易遗忘。

妈妈帮助孩子制订计划的时候,要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清重点,对于孩子比较弱的学科,应该分配更多一点的时间,而比较擅长的科目,就可以相应地减少时间。

孩子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效率不高,根源还是在于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妈妈可以从这方面进行引导,让孩子珍惜时间,不娇惯孩子,让他自己独立安排时间,这样孩子才会充分地利用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要让孩子能更好地利用时间,就要让他们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不要玩的时候想着学习,学习的时候想着玩,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一点好处都没有。妈妈要监督孩子做到集中精力,玩就玩好,学就学踏实。这样孩子的学习就不会是让大人头疼的事情了。3年龄小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卡尔·威特的一个朋友的儿子哈特维尔,非常聪明,父母也是知识分子,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但是,朋友告诉卡尔·威特,孩子的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为了帮助朋友解开这个谜,卡尔·威特对哈特维尔的学习进行了一次偷偷的观察。

到了学习的时间,哈特维尔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准备背诗。卡尔·威特在另一个房间从门缝里观察他。不一会儿,卡尔·威特就发现孩子的眼睛并不在书本上,而是抬起头呆呆地望着窗外,孩子走神了。孩子的父亲看到这种情景顿时火冒三丈,立刻就要冲进去训斥孩子。卡尔·威特及时阻止了朋友,悄悄地走进了孩子的房间,轻轻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了拍,孩子似乎受到了惊吓,浑身微微地抖动了一下。“你在想什么呀?学习的时候应该用心,为什么走神了呢?”卡尔·威特温柔地问。“我……我没有想什么。”“那好,我再考考你刚才背的诗。”卡尔·威特拿起了孩子的书本。

过了很久,哈特维尔一句也不能背出来。他满脸通红,羞愧难当。“孩子,如果你没有想别的事,怎么会一句也记不住呢?”

后来,哈特维尔只得承认他在刚才学习时走神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书时总要去想别的事情。”“你刚才在想什么事?”卡尔·威特又问。“我在想昨天发生的一件事,有一个小朋友仗着他身强力壮,就欺负别的孩子,我很气愤。我刚才在想如果我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就好了,我一定会好好教训教训他……”“听我说,孩子,”卡尔·威特打断了他,慢慢地开导:“你知道吗?帮助别人是好事,但不能光坐在这里想呀!你现在看的书是荷马写的,这里面有许多英雄的故事,你应该在书中寻找那些英雄的事迹,看看他们是怎样成为英雄的,何况,你现在正在学习,其他的事情都应该暂时放下,努力学好本领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强者,而不是在书桌前幻想自己成为英雄。你说对吗?”“我明白了。”哈特维尔好像忽然悟到了什么一样,“现在我在书本中学习英雄的智慧,等学完后我再到外面去锻炼身体,也把自己的身体练得强壮有力,那么等我长大后,就可以真正地帮助那些人了,是吗?”“是啊,道理就这么简单,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知道了。”孩子捧起了书本,专心致志地学习起来。

后来,朋友告诉卡尔·威特,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

回想一下动画片中聪明的一休那可爱的模样吧:他屈膝盘坐,双目微闭,手指在头上盘旋几圈,于是一个绝妙的计策就想出来了。一休采用这种奇怪的姿势,就是为了使自己集中精神,排除干扰,达到专心致志的境界。

经研究,当一个人做事专心致志时,脑电波就稳定而有节律,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思考的效率就大为提高。

在中国现代,有一个闻一多读书成瘾的小故事。说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均来登门贺喜,直到迎新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都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其专心的程度,连结婚都忘了,让人叹为观止。

专注投入地做好一件事,不要分神,做什么都能成,水滴石穿就是这个道理。太阳光的温度再高,也不能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点燃。然而,用放大镜就可以做到,把所有的光线聚于一点,纸就会燃烧起来,我们的学习亦是同理。

注意是记忆历程的第一道关口,妈妈们要重视孩子的注意力训练。控制大脑,集中注意力,并扩展注意力,让孩子能够全面周密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