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2:每个老师都是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02:34:48

点击下载

作者:李镇西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2:每个老师都是故事

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2:每个老师都是故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2:每个老师都是 故事作者:李镇西排版:KingStar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9-01ISBN:9787121212833本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 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付出了,你有机会拥抱成功爱让师生更美丽不断交流,共同进步教育的路上,我们快乐相伴给孩子留下温馨的回忆教师的光荣就在学生的每个舞台我们都书写精为孩子的未来写下诗行记忆里彩享受教育的快乐序言我不过是一个大班主任李镇西

很多人问过我:“你觉得当校长和班主任有什么不同?”我总是回答:“对我来说,当校长就是当班主任,只不过是一个大班主任。”的确如此。我之前没做过校长,是直接从班主任的位置走向校长岗位的,所以,真的谈不上有什么“学校管理经验”;我也多次坦诚地跟老师们说“我不会当校长”,这真不是故作“谦虚”。

我虽然没当过校长,可我当过多年的班主任啊!我当然知道“校长”和“班主任”不能完全画等号,但二者的相通之处还是颇多的。记得我尊敬的魏书生老师和冯恩洪老师都曾鼓励我:“能当好班主任,就一定能够当好校长!”无论做班主任,还是当校长,都是和人打交道。成年人当然比孩子要复杂得多,但同时也成熟得多。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句话既适用于班主任工作,也适用于校长工作。有了这个想法,我就有了信心。四年来,我就是以当班主任的心态来做校长的。或者干脆说,我就是一个大班主任。

当班主任,不能事无巨细地盯着学生、惦着琐事,要善于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说要放手让班干部去管理班级。那么,我的“班干部”是谁呢?当然是学校的其他干部。书记是“班长”(因为我不是党员,所以我校有一位专职书记),副校长是“班委”,中层干部就是“大组长”,教研组长就是“小组长”。我把这个“班”交给他们,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我就轻松了。不只是轻松,也扬长避短——扬副手之长,他们当校级干部的时间比我长,经验自然比我丰富;避我之短,我对学校管理是生手,那还是让他们去管吧!几年来的事实证明,我这样的选择是明智的。我借力,他们给力,多好!

这么一来,我是不是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呢?当然不是。作为班主任,把管理琐事交给学生之后,自己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把自己真正还原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把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更细更好。同样的道理,我把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交给其他干部之后,我就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师的思想引领,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把目光对准一个又一个老师的心灵。我深入课堂听课,找老师谈心。我用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启发青年教师,督促他们将教育实践与教育反思、教育阅读、教育写作结合起来。在我的倡导下,我校以读书会为主要载体的读书活动蔚然成风,不定期的“教师成长论坛”和一月一次的“青年教师沙龙”让思想激荡、智慧交融、视野拓展,一大批教师因此也驶入了专业发展高速通道,更快地成长了起来。我建议老师们写教育故事。有些老师并不特别擅长写作,但在我的鼓励下,许多老师还是写出了自己和学生的故事。我一篇一篇地修改,然后推荐发表,甚至出版成书。如果我不放权给“班干部”们,我哪有时间做这些呢?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欣赏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同样道理,我这个大“班主任”,也要欣赏和信任每一个老师。我校有一百七十多位教职工,无论思想素质还是专业能力当然不都是在一个层面上,但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来这个学校之前就很优秀的老师,我不但要让他们更加优秀,而且要让这些老师更有影响力,成为名师。对于一般的老师,我通过谈话和听课,激励他们超越自己。说实话,几年来,我也有过挫折,甚至还有老师和我顶撞,但我始终抱着不与任何老师为敌的心态,善待每一个老师,相信每一个老师都有上进心和成功的愿望,尽可能地根据每个老师的特点引导其进步。于是,有些过去不那么优秀甚至还让我有点儿担忧的老师,现在成为了优秀教师。呵呵!我太开心啦!

班主任应该无限地相信学生的潜力,校长也应该无限地相信老师的潜力。信任,欣赏,并且引领——这就是我这个“大班主任”每天的工作。我们的老师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呢,让我慢慢叙说吧!第一章因新教育而美丽

我无意夸大“新教育实验”的作用,但新教育实验点燃了无数普通老师的梦想与激情,让他们重新看待自己每一天平凡的工作,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变得精彩,且充满故事。这是发生在我身边一个又一个的事实。

比如我今天要讲的包虹靖老师,她只是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一位普通的年轻教师,但因为新教育,她以新的姿态面对自己的每一堂课,以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并和孩子们一起编织了一个又一个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故事……包虹靖:和孩子一起编织新教育故事

像往常每一个普通的早晨一样,包虹靖又挤上了公交车,车内又挤又闷,这是最难熬的时候。如果是以前,她会玩手机看信息,或者戴上耳机听音乐,可自从加入了新教育实验,每天这个时段便成了包虹靖规划、思考甚至憧憬的时刻:今天的晨诵孩子们会有怎样的精彩表现?今天的读书活动又有哪些孩子上来展示?昨天那个犯错误的孩子今天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又该找哪个孩子谈心了?昨天的那个教育案例有没有值得提炼反思的地方?“新教育实验让我每一个早晨都有所憧憬,因而每天都充满了激情。”包虹靖这样说。一“三国故事分享会”的班会活动正在举行,一个又一个孩子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讲述《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唐浩凌也走上了讲台。尽管同学们礼节性的掌声响了起来,但大家还是有些担心,连包老师在台下也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唐浩凌是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平时他的头和手总是会无法控制地抖动,成绩也不太好。

然而,唐浩凌这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他站在台上,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将《空城计》的故事流畅地讲了出来。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表达着大家的惊讶和敬佩。“其实孩子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将孩子的潜力挖掘出来。‘穿越三国’,让我和孩子们有了很多惊喜的发现。”事后,包老师在博客里记录了这次活动。

所谓“穿越三国”,是包老师开发的一门新教育阅读课程。有的老师也许会不解:四年级的孩子能读懂《三国演义》吗?的确,《三国演义》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是“深奥”了些,但关键是怎么读。包老师以孩子们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带着他们走进《三国演义》,并以读《三国演义》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了解三国知识,领略三国文化,走访三国遗迹,熟悉三国人物,学习三国成语,品读三国诗歌,表演三国剧目……阅读《三国演义》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亲子共读、集体品读、专家导读、观看视频、观看电视剧重点章节等。包老师还在班上举行过三次“三国”诗歌诵读比赛、一次“三国”歇后语比赛、一次“三国”知识竞赛、七次观看“三国”录像资料活动、多次办“三国”小报比赛……

三国时期离今天毕竟太遥远,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但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四川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理位置上的得天独厚,使包老师能够以各种形式引导孩子们走近甚至走进“三国”。孩子们的老家大多和三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于是包老师按孩子们的老家分组,让孩子们以小导游的身份去收集资料,或者寻找蜀国的老地名,或者寻找三国遗址,或者听老一辈的人讲三国故事,或者去了解老家与三国有关的事物……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在班内汇报、互相交流。包老师还联系了武侯祠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到学校来给孩子们做讲座、讲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感到三国人物和故事,原来并不遥远。“走进三国城”主题班会活动也特别受孩子们喜欢。为了搞好这次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进行准备和排练,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包老师还让家长们也参与进来。家长们积极性很高,也忙得不亦乐乎,从网上买来了面具和道具,甚至还有家长到街上去联系租服装的事。在正式表演的那一天,孩子们有表演舞台剧的,有讲故事的,有主持的,有准备道具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事情——这正是包老师的目的。她认为,读《三国演义》不应仅是某些“尖子生”的事情,而应该是全体孩子共同的事情。她希望让每一个孩子,无论其成绩如何,都能在穿越“三国”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家长们不仅充分肯定了“穿越三国”活动,还积极参与到系列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穿越“三国”。周欣梅的妈妈说,为了让孩子能更多地了解三国的故事,她为孩子买来了电脑,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从网上得到更多的知识;杨一的爸爸说,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每到周末,只要有时间,他们都会带孩子到购书中心去阅读有关三国的书;谢世伟的爸爸说,孩子平时在家不爱读书,比较贪玩,为了让孩子了解三国,他们周末都会陪孩子一起看三国题材的电视剧,并给孩子做一些讲解。

包老师在博客里写道:“一年多过去了,我和孩子们的精神已经不知不觉和书中的人物紧密相连。我们穿越了‘三国’,‘三国’也穿越了我们。”二

上午第三节课,包老师正在和孩子们一起简单而郑重地举行“班级日记”开启仪式。她为孩子们介绍了“班级日记”的形式、内容、评语以及流动规则……她说:“今天对于我们四(4)班来说,是个大日子。现在,我们要推选出一名同学来完成我们‘班级日记’的开篇之作。同学们,选谁呢?”

下面有好多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我!”“我!”……

面对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请求和他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包老师犯难了:选谁呢?

这时,有孩子在下面小声说:“包老师,今天是晓凡的生日!”

晓凡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比较贪玩,平时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感。开学时他主动请缨担任班级清洁委员。可是,两个星期下来,他的工作并不到位,既没有及时组织清洁小组进行扫除,又不能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所以四(4)班时常在学校的卫生评比上丢分。这引起了大家的不满,结果晓凡被撤职了。从那以后,包老师明显感到晓凡成天灰溜溜的,脸上写满了自卑。所以,包老师经常在想用什么方式唤起晓凡的信心。

听到这句话,包老师把目光投向了晓凡,希望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再一次主动请缨。全班孩子的目光也都投向了晓凡。

晓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举手站起来:“包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写今天的‘班级日记’,因为今天对我很有意义。”“好,第一篇日记就让你来写!今天是你的生日,包老师没准备什么礼物送给你,就把今天写‘班级日记’开篇之作的机会送给你吧。老师相信,这比任何礼物都有意义!”包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孩子纷纷鼓掌为晓凡表示祝贺。

晓凡非常激动。他中午特意打电话叫妈妈送个大蛋糕来,他想和大家一起庆祝生日,也想祝贺“班级日记”的启动。

下午,晓凡的妈妈果真为班上带来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包老师非常感动,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这个孩子,两周前还因为贪玩、工作不负责,而被大家撤销了清洁委员的职务,然而今天竟能如此真诚地邀请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生日蛋糕。那天,大家诚挚地为晓凡唱了生日歌。

第二天,晓凡恭恭敬敬地捧着日记本站在讲台上,大声为大家朗读了他的“杰作”。接着,这本日记便在全班传阅开来。很多同学还在第二页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晓凡,希望你长大了一岁,能更加懂事、更加能干!”(佳佳)“晓凡,你的日记写得真棒!我要向你学习!”(陈浩)

……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晓凡的鼓励。

接下来的日子,晓凡做任何事都更积极、更认真了,还经常跑到办公室问老师有没有事情交给他做。班会上,同学们也纷纷表示晓凡最近成了班上的“热心肠”。后来,晓凡的妈妈还打电话告诉包老师,说孩子最近更加开朗了,每天早上都催妈妈早点送他到学校。晓凡的这些变化让包老师惊喜,也使她感到欣慰,她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放弃晓凡,用信任、鼓励和爱给了他机会,让他有了现在的转变。

我是在包老师的博客中读到这个故事的。我特别感动,也充满敬佩。感动于包老师的爱心,敬佩她的教育智慧。一次首写班级开篇日记的机会,便重新唤醒了一个已被撤职的孩子的自信。特别值得赞赏的是,这个机会并不是包老师个人给孩子的,而是集体给他的。包老师巧妙地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了集体舆论,“全班孩子的目光也都投向了晓凡”,这时晓凡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老师的信任,还有集体的信任。而且,包老师同时还通过信任的目光启发鼓励晓凡自己争取这个机会,“把目光投向了晓凡,希望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再一次主动请缨”。因此,晓凡写下的不仅是班级的第一篇日记,更是自己新的进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成功的曙光。信任有时候就这么奇妙。三

马月,一个长着水汪汪大眼睛的小姑娘,她长长的头发每天都由妈妈扎出各种好看的辫子。刚进小学一年级时,马月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总是喜欢仰着头向包老师讲述她那些好玩的事儿。

然而,二年级一开学,包老师就发现马月原来最为骄傲的长头发经常是乱糟糟的,看得出几天都没有梳理过了。马月脸上的笑容也少了,作业也经常不完成。一次,包老师给马月梳头,马月哭着说:“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妈妈走了……爸爸也要走了……”原来,马月的爸爸妈妈离婚了,马月跟着爸爸生活,但爸爸没念过书,又忙于四处打工,根本没有时间管她。马月越来越自卑,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

眼看着一朵美丽的花,就此渐渐凋落,包老师格外心疼。尽管她不停地鼓励马月,在学习上给她以帮助,但马月并没有多大改变。

转机出现在包老师接触新教育之后。通过学习新教育理念和参观新教育实验学校,包老师明白了在学校里不仅只有教材的存在,孩子的尊严以及“幸福完整的生活”并不仅仅源于分数,书香校园、晨诵、午读、暮省……都可以给孩子的心灵注入幸福的阳光。包老师联想到马月,不禁为自己过去思维的狭隘而后悔——为什么只在分数上“提升”孩子呢?对这样的孩子来说,当务之急,是拓展她的视野、充实她的心灵,让她感到快乐。想到这些,包老师一下子觉得整个思维都活跃了起来,觉得有很多很多事可以做。

包老师问自己:“我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她又自己回答自己:“读书!对!就是读书!我要和孩子们‘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于是,她开始精心为孩子们挑选经典的儿童读物:《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大林和小林》《麻雀不唱》《土土的故事》《鼹鼠的月亮河》《蟋蟀也吃兴奋剂》《蓝鲸的眼睛》《小巴掌童话》《管家琪幽默童话》……并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马月的改变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当第一批图书整齐地摆放到班级书架上后,大家纷纷抢着借阅。一天放学的路上,包老师看见马月怀里揣着一本书——《电话里的童话》,就问她:“你喜欢这本书吗?”她点点头,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以前看过的。”包老师很吃惊:“哦?在哪儿看的?”她自豪地说:“以前在我姐姐那儿看的!”包老师说:“你真棒,包老师还没看过这本书呢!”

在包老师的鼓励下,马月迷上了阅读,一本接着一本地读。为了促进孩子们的阅读,包老师每周还组织两次读书交流活动。刚开始孩子们都怕讲不好,不好意思上台,只有几个尖子生经常上台交流读书心得。几周后,其他孩子们也开始跃跃欲试,争着上台交流。马月也很想参加进来,但她很自卑,不好意思上台交流。为了能让马月重新拾起自信,包老师决心拉她一把。

在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后,包老师有意问马月:“你觉得今天交流的同学讲得怎么样?”马月说:“这本书我也读过。”包老师顺势说:“原来你也读过呀!那你说说你最喜欢哪个部分?”马月就向包老师讲起了她最喜欢的内容。听完后,包老师激动地说:“真可惜啊,今天你没上台交流!要是你把这些告诉大家,大家不知道要有多羡慕你呢!”

没过几天,马月拿着一本书来到办公室找包老师,鼓起勇气说:“包老师,我最近看了这本书,想参加这周五的读书交流活动,我……我可以报名吗?”看着她手上的《海底两万里》,包老师高兴极了,说:“好啊!你一定会讲得很好的!”

后来,马月参加读书交流获得了成功,赢得了掌声。包老师深深感叹新教育对孩子的改变——因为阅读,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是“永无出头之日”的。而现在,在新教育的天空下,他们又重新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乐。

马月的妈妈曾给包老师发信息:“真的非常感谢您!有时候她给我打电话,说老师爱她,同学也爱和她玩了,还说老师经常表扬她。我听出来她很高兴。谢谢您给了她有时连我这个母亲都给不了她的关爱,谢谢!”四

王玉霞,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也曾经让包老师头疼不已。她学习成绩不好,自理能力也很差,总是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为了帮她提高成绩,包老师经常把她叫到办公室里进行单独辅导。可她呢,无论包老师如何苦口婆心、煞费苦心,都无动于衷。王玉霞已经彻底失去了自信,甚至被同学欺负了,她都没有告诉老师的勇气,更不要说举手发言了。

正当包老师“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新教育实验让她产生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推进“儿童阶梯阅读”过程中,她精心挑选了上百本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指导孩子们以读、写、绘的方式真正走进作品。

在共读《舒克贝塔航空公司》时,包老师还引导孩子们自己画连环画。第二天,孩子们纷纷把画作交给她。孩子们都画得不错,包老师从中挑选了三幅最好的,准备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一下。在挑选时,她根本没有注意绘画者是谁,而一心只想着挑选最出色的。

当这三幅画作一亮相,教室里“哇”声一片,大家对这三幅画作赞叹不已,于是纷纷追问绘画者究竟是谁。直到这时,包老师才开始查看绘画者姓名。这一看,让她大吃一惊——其中最好的一张画作的作者竟然是王玉霞!

当包老师说出“王玉霞”这个名字时,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王玉霞也不再像原来那样羞愧地低着头,而是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可以想象,她是多么喜欢自己的画作啊!

从那以后,包老师发现,每一次的读、写、绘作业,王玉霞都能出色地完成。她的一幅幅“作品”和她原来的作业简直不像出自一人之手。包老师非常惊喜,也很想知道她是怎么完成这些作业的,便去问王玉霞的好朋友龙桃。包老师这才知道:王玉霞每天放学和龙桃一同回家,先完成作业,然后两人一起共读书籍,读完后一起商量如何设计版面,最后画出来。“王玉霞也是一个人才啊!天哪!我差点儿埋没了她!”包老师想。

接下来的日子,王玉霞的“作品”一次又一次脱颖而出,她被老师表扬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同学们看待她的眼光也改变了,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和她玩耍,她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看着王玉霞有了这样大的变化,包老师异常兴奋,她为这个孩子能重新获得童年的快乐而高兴,也为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课程能改变这个孩子而欣慰。

看着王玉霞一天天快乐地学习,包老师不断地鼓励她,希望将她在读、写、绘方面的成就感转化为她学习的动因。包老师还特别为她设计了专门的作业——每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先通过自己的预习办一张预习小报,学完这个单元后再办一张复习小报。王玉霞欣然接受了这份特别的作业,并且每一次都认认真真地完成。有几次课间,包老师看见其他孩子都在玩耍,而王玉霞却坐在位子上看什么,走近一看,原来她为了将预习小报办好,专门让妈妈买来参考书,一边看书,一边在课文里勾画,那股认真劲儿真让人感动。大概办到第五单元时,王玉霞的字比原来写得好看多了,工整干净,美观大方。

王玉霞变了,她更加自信了:以前说话连头都不敢抬的她,现在积极主动参加值周班长的竞选;曾经连举手都不敢的她,现在主动要求参加人才选拔大赛;她还要求参加区上组织的一次绘画比赛,当天她在心情日记上这样写道:“包老师鼓励我,说我应该走出学校见见世面。这次比赛,班上只有两个名额,我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

期中考试,王玉霞破天荒考到了80多分。得知这个成绩时,她轻松地笑了,好像如释重负一般。大概是曾经的学习生活给了她太大的压力,不及格的分数经常在她的噩梦中出现,如今,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发现了自己的特长,能够轻松地面对学习,所以,她才能笑得那样轻松、那样美丽。

教育其实没那么“深奥”。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我甚至还可以更加朴素地说:教育,就是守着孩子过日子。

守,就是守望,在“守望”中体现出教育者的爱心、责任与智慧。这里的“守望”,也意味着一种“编织”: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和孩子一起编织故事——把纯洁、理想、善良、美好、情趣……点点滴滴地编织进去。

包虹靖老师,就是这样幸福的守望者和智慧的编织者。2013年2月1日刘鸿川:富有个性的教育歌者

刚到武侯实验中学当校长不久,在关于新教育实验的座谈会上,音乐教师刘鸿川第一个发言。他连连叹息道:“新教育如果早点来我校就好了!”言语中,有相见恨晚之意。他认为,新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平台,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他说,他的一个新课题“新美育实践研究”与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谋而合,应该是新教育的一个分支。他正在寻找志同道合者,希望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积极参与。

不一会儿,他果真写了一个“新美育”设想。他说他打算以“新美育”的角度切入新教育实验。

刘鸿川对美育情有独钟,不仅仅因为他是音乐老师,更因为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科研情结”。早在学校成立之初,他组织一帮艺术教师开始了名为“城郊农村学校构建艺术特色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实验,由于他搞真科研,不久便在市里区里小有口碑,后来该课题还荣获了武侯区首届政府科研成果奖。

我甚至觉得鸿川搞美育研究“上瘾”了。有一年暑假,他居然自费到北京、广州、深圳、汕头等城市的中学和四川省内农村学校等地考察艺术特色之道。每到一地,他便与有关教师交流座谈,回到成都后写出一篇《初级中学美育现代化策略》……

因此,当新教育的种子撒到武侯实验中学后,鸿川自然欣喜万分。

胸有鸿鹄之志的刘鸿川,打算把新教育的种子播撒到更多的地方,尤其是边远地区。于是他发起了一个艺术支教活动,招募一批志同道合的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作为志愿者,成立了“童心志愿者艺术支教中心”,奔赴边远地区的学校为孩子们上艺术课。我应邀参加了他们的成立仪式。

那次成立仪式并不隆重,人也不多,但非常热烈,大家情绪高昂,因为那也是他们第一次出征的启动仪式。本来我已经答应和他们一起去的,可临时有重要安排实在难以脱身。但我特意给刘鸿川一行写了几句——童心志愿者艺术支教中心的同志们:

我非常敬佩你们有一颗童心!

童心,首先是一颗赤子之心,对事业、对祖国、对孩子永远充满赤诚的情感。

唯有这种情感,能够使一个人的生活热情和创造精神永不枯竭。

现在,凭着这种情感,你们踏上了支教的征途。

那里的孩子们需要你们,你们将在他们的心中撒下艺术的种子,点燃创造的火焰!

我本来是要和你们一起去的,但因故不能同行,非常遗憾。

但我的目光将一直追寻着你们执着的脚步和崇高的背影。

我期盼着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和你们一起行进在支教的路上……

为你们祝福!盼你们凯旋!

我当时对刘鸿川说:“放心,我一定另外抽时间专门陪你去最边远的地方支教!”

其实,鸿川和他的同伴们去边远山区支教,在这之前已经搞了好几年了。鸿川出生在四川渠县山区,虽然他已经是大都市的音乐教师了,但儿时的农村生活让他一直心怀大山里的孩子。有一年他回老家,看见家乡的学生娃娃们站在刚刚收割了的稻田里做体操,一阵心酸涌上他的心头。“凭啥子农村的娃儿就不能享受哪怕是最起码的艺术教育呢?我能走出山区,离不开家乡土地的养育之恩,我应该做点事情回报他们。”这就是鸿川朴素的愿望。

在支教的第一周,鸿川感觉到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们都特别喜欢上音乐课,语数外老师总是齐刷刷地来听音乐课。第一个周末要回成都了,那里的学生误以为老师要走了,有的女学生甚至哭了……当地校长对鸿川说:“这里有六七年没有开音乐课了,孩子们谁不想唱唱歌啊?可是谁来教啊!”正是校长的这番话,让鸿川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一个人支教毕竟不是一种常态的机制,应该建立一个常态的大型艺术支教平台,让更多的人走进大山,走近山里的孩子。

于是,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刘鸿川组织了一批志同道合者,成立了“童心志愿者艺术支教中心”。他们的行为感动了有良知的记者,成都许多媒体都纷纷报道了刘鸿川他们的艺术支教行动,并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团队。

我也被鸿川的精神感动了,不久,我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和鸿川一起驱车去大山里的南宝小学支教。南宝小学是成都最偏远的学校,位于邛崃天台山半山腰。虽然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但学校的确很简陋。学生家分散在附近的大山里,上学要翻山越岭走四五个小时,因此学生们都住校。老师们很纯朴,很敬业,让我感动。这次支教我收获不小。

这里说的“收获不小”,主要是指我和鸿川在路上的交流。他不但直率地给我提了很多意见,还诚恳地给了我许多建议,比如他说:“李校长,最好早日把你以前提出的学术委员会建立起来!”我说:“现在没有合适的人呀!”他说:“就现在学校的情况而言,潘玉婷、郭继红、唐安全、唐文、孙明槐、张清珍等老师都比较合适,可以先把架子搭起来。”我说可以考虑。

我也跟他说,我打算下学期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并教语文课。鸿川非常赞成,并提议选一个副班主任,这样可以在我外出开会的时候管理班级。

正是那次支教后回校,我正式启动了学校学术委员会成立的运作,并向学校行政班子说了我决定当班主任的事。这两件事当然不是刘鸿川的提议,但是他坚定了我的信心,促使我把想法变成了实际行动。

学校里有不少老师很敬佩刘鸿川。有老师对我说:“不管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可以看出刘鸿川务实的工作风格。这种务实首先表现在不跟风、不轻易随波逐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对学生有利的事情就会顶住压力去做,哪怕其他人不理解、不支持。”

我完全赞成这位老师的话。一般来说,音乐老师是不当班主任的,但刘鸿川不但当了,还当得有声有色。这里说的“有声有色”是指他在带班的过程中总会有些创意,比如,训练学生的队列素质操,别的老师最多会寻求体育老师的帮助,但他硬是把自己认识的士官朋友带到了学校,请士官给孩子们当教练;又如,他把一些社会成功人士请到班上来,请他们和孩子们畅谈人生,互动交流,让孩子们吸取榜样的力量。他转化“后进生”也很有一套,我看过他写的班主任工作随笔,有些篇章真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音乐课在一些人眼里是“豆芽科”,有的音乐老师也“自暴自弃”,但刘鸿川老师从来不把自己当教育事业的配角,反而突出地表现他过人的进取心。他把学校的艺术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每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是学生们的盛大节日,而在台前幕后的他走了多少路、磨破了多少双鞋,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今年暑假,为了录制校歌,他带着一群孩子一遍遍地练习,然后又多次冒着烈日去城里录音棚录制,其间的辛苦也只有他自己最知道。他还负责组织学校飞翔艺术团到成都市很有影响的锦城艺术宫表演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但却使学校的艺术特色在成都中学教育界有了一定的口碑。

鸿川当然并非完人,但我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从某种意义上说,刘鸿川身上有着我年轻时的影子:有想法,有激情,也有行动,同时还有点儿急躁,有点儿脾气,时不时和校长争论。他不是那种只会对校长说好话的人,相反经常当面或者通过短信给我说点儿刺耳的话。但透过这些“情绪化”的语言,我能从中读到一些合理的东西。

刘鸿川真的是一位富有个性的歌者,在中学的课堂上唱着属于自己的歌。2012年10月18日钟丽:因新教育而更加美丽

2010年7月12日,对钟丽来说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日子。

在那之前,她敬业,有爱心,但缺乏明确的教育追求,特别是对自己的教育生涯和孩子的未来,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凭着善良和责任,忙碌而盲目地被工作向前推着。而那天,她参加了“新教育”在河北石家庄举行的年会,她被新教育所震撼了:原来教育还可以这样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我第一次接触新教育实验,第一次了解‘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第一次知道教师还可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时,我就有一种冲动,急切地想投身于新教育实验当中……”回到学校,钟丽在座谈会上这样真诚地说。

当然,她不仅仅这样说,还真的开始了行动。一

钟丽以“缔造完美教室”切入新教育实验。“缔造完美教室”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点项目。所谓“缔造完美教室”,是指通过教室文化的营造、读书活动的开展、良好道德的养成、卓越课程的建设、生命故事的叙述,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完美教室”之“教室”,显然已经不是一般物理意义上的教室了。“教室”,在这里是一种借代,代指班级;或者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群人共同生活的一段历程。“缔造完美教室”,强调的是一种班级文化的建设,一种集体精神的滋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一面墙壁、每一张课桌、每一把椅子、每一个物件,都打上了浓浓的主观性——表达着高远的追求,洋溢着高雅的气质,蕴含着高尚的灵魂,彰显着鲜活的生命。

对孩子来说,“完美教室”有快乐,有收获,有故事,有成长……

因此,所谓“完美教室”,就是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快乐生活、一起走过的有诗意的日子。“完美教室”的核心理念是“幸福”。完美,是一种朝向;幸福,才是目的。

如果说,“新教育实验”唤醒了钟丽的教育理想,那么,“缔造完美教室”则点燃了她行动的激情。钟老师和孩子们商量:怎样让咱们班有一个“完美教室”呢?经过广泛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把班级命名为“小太阳班”,班级宣言是:“我们的微笑像太阳!”班级精神为:“不管风雨有多狂,就算有困难阻挡,我们也要努力散发光芒!”他们还确定了班歌《我们自己是太阳》和班级主题诗——艾青的《太阳的话》。而班训则是:“自信,快乐,进步,成长。”

然后,钟丽带着孩子们用这些文化元素来装扮美丽的教室,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听说后也赶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忙碌着。说起那次布置教室,钟老师特别感动:“我和孩子及其家长们忙到晚上七点多才离开。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晓琪母女,孩子当天晚上七点钟有舞蹈课,六点半母女俩才离开,家长和孩子连吃晚饭的时间也没有了,只能饿着肚子去上课。”

此后,在这间美丽的教室里,钟老师和孩子们开始了幸福的教育生活。“缔造完美教室”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班级课程。钟老师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开发了不少课程,仅“阅读课程”就有“晨诵课程”“读写绘课程”“亲子共读课程”。她还收集历朝历代在成都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留下足迹的诗人的诗歌,为孩子开发了一门全新的“诗歌课程”,让孩子们了解诗人,喜欢诗歌。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钟老师又萌发了几个新的想法:开发“奇妙的大自然”这个课程,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收集他们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资料,编撰成册,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她还打算开发一门“模拟旅行课程”,带着孩子们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还有“用脚丈量世界”自然之旅课程——用一个大大的地球仪,打开孩子们看世界的窗户……

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钟老师把“活动”也纳入新教育课程,在班内为孩子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3月8日的“感恩母亲”活动,3月12日的“植树节”活动,“六一”儿童节畅游梦幻岛活动,还有“中秋节”课程、“国庆节”课程、“元旦节”课程等。每一个节日,都被钟老师开发成课程,丰富孩子们当下的生活,寓教于乐。

在所有课程中,每天必修的课程是“晨诵”。每天的晨诵,钟老师和孩子们用一首首优美的童诗唤醒黎明,迎接朝霞,开启新的一天:金子美玲的《全都喜欢上》《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牵牛花》《踏步》《我和小鸟和铃铛》,雪野的《爱读书的树叶》,谢武彰的《春天》,张国男的《春天是这样来的》,米尔恩的《水仙花》,狄金森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金波的《走进书的世界》……

晨诵,让孩子们的每一个早晨都充满感动,也让钟老师的教育充满诗意。二

新教育的课程不只有晨诵,还有儿童阶梯阅读——对钟老师所教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更多的是读绘本故事。《大卫惹麻烦》《跳舞》《旅行》《丽莎,离水远一点》《亲爱的小鱼》《朱家的故事》《我爸爸》《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月亮的味道》《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感受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以自由地驰骋。

在听完《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后,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为皮科想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妙的好主意:皮科如果遇到老虎和狮子,可以采用挑拨离间的方法让它们自相残杀;如果遇到豹子,皮科可以绕着大树不停地跑,把豹子绕晕……此刻,每个孩子都是幻想家,都是诗人。

阅读,也让一些曾经令老师头疼的孩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张航和程冰,这两个孩子都属于“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刚开始接触绘本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但是,钟老师发现他俩有几次读完绘本故事后写的绘本作业不错,她便抓住机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们进行表扬。两个孩子受到了鼓舞,找到了自信,慢慢地,对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了。期末考试,两个孩子的语文成绩均达到了优。

钟丽还在班里开展“学生大讲堂”活动。每个星期五的班会课就由孩子们负责准备,并选出一个主讲人给大家讲一个自己在课外书或者网络上看到的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该选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钟老师决定让于睿开这个头。于睿脑瓜特别灵活,反应很快,但这个孩子从进校那天起,就表现出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的态度: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对老师的表扬也无动于衷,作业书写潦草,和同学之间也没什么感兴趣的话题,跟同学的关系也不好……

但是,自从开始了新教育阅读,于睿就喜欢上了阅读。有时候,课间休息时,也可以看见他捧着自己喜欢的书在认真读。一节口语交际课上,钟老师让孩子们用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向大家介绍自己,于睿站起来,大声地说:“我的优点是喜欢阅读,因为我一有空就会找课外书读;我的缺点也是阅读,因为我连吃饭时也在看书。”同学们被他的发言逗乐了。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钟丽想让他带动更多的同学爱上阅读,同时也希望通过同学们对他的肯定,让他的学习态度能有进一步转变。在钟丽的鼓励下,于睿走上了讲台。“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老虎与狮子打架谁更厉害的事。”于睿大大方方地开始了讲述,同学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睁大了眼睛,竖起耳朵。“大家知道,老虎和狮子的体型比较相似,都是非常非常凶猛的动物,它们吃的食物也非常接近。那么,如果它们打架的话,谁会赢呢?”于睿问大家。“狮子!”“老虎!”下面七嘴八舌,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相持不下。

于睿根据自己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丰富知识,将老虎和狮子做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在单打独斗的情况下,老虎显然要比狮子更强一些。但是从群体作战的角度看,狮子要比老虎强大。”“学生大讲堂”的第一讲引起了强烈反响,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推荐自己为下一次的主讲人。看着大家的积极劲儿,钟老师特别开心。

在缔造完美教室的过程中,“亲子阅读”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也加入到新教育阅读中来。钟老师设计了“亲子共读图书卡”,由家长负责填写共读的书名、页码以及所用时间。钟老师定期收回查看,对“共读”情况好的家庭予以表扬,提醒进度较慢的家庭抓紧时间,争取赶上全班的读书进度。“亲子共读”进行到一定阶段,钟老师给孩子及其家长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让孩子画一个读书过程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而让家长写自己的读书感受,采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和家长互相比赛,彼此影响。事实证明,“亲子共读”不仅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在改变着家长。三

新教育人的眼光始终盯着人的心灵,并追求自然而然的教育艺术。在这方面,钟老师也有不少成功案例。“钟老师!钟老师!魏新把撮箕的螺丝帽拧上了,撮箕修好了!”

吃中午饭时,钟老师走进教室,刚拿起碗准备为孩子们打饭,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钟老师说。

钟老师一愣,想:上午课间时,自己拿着撮箕试过好几次,怎么也拧不上螺丝帽,魏新是怎样拧进去的?虽然心里犯嘀咕,钟老师仍然表扬了魏新:“真不错!你知道关心班集体了,知道为班集体做事了,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然后,她又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魏新主动把班里的撮箕修好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同学们鼓起掌来,掌声越来越响亮。

该分饭了。班委干部小萍说:“钟老师,让魏新先打饭吧!”“好哇!好哇!”孩子们都纷纷同意,有几个活跃的孩子,甚至走到他的座位旁,动手拉他去第一个打饭。魏新可能有点儿不好意思,双手紧紧抓着桌沿儿不愿走。

钟老师走到魏新身边,摸着他的头,亲切地说:“去吧,同学们想用这种方式感谢你呢,难道你不领情吗?”听老师这样说,魏新才慢吞吞地站起来去打饭。

过了一会儿,钟老师坐在讲台上吃饭。她看着下面可爱的孩子们,想着魏新修理撮箕的事,觉得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发挥这件小事的教育效益,让每一件偶然出现的好事都成为必然的教育资源。比如这件事,就可以继续引导孩子们热爱自己的班级,心甘情愿地为班集体做事。

但是,这种引导一定要自然而然,尽量减少“教育”的痕迹。钟丽这样提醒自己。

吃完午饭,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休息。钟老师走进教室,她先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然后把魏新请到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孩子,你怎么就想到要做这件事呢?”

魏新脸红了,嗫嚅着说:“我……我,我是看见您第三节课课间蹲在地上,为……为我们修撮箕。第四节课上课铃响了,我听到您说:‘黄涛,这个螺丝帽太小了,根本拧不进螺丝,把这个螺丝和螺丝帽放到水龙头上面的窗台上,中午我再来想办法。’”他吞了吞口水,没刚才那么紧张了,接着说,“我就想,我试试看,能不能把它修好,要不,中午做清洁卫生的同学就不好用了,我们班的卫生就要被扣分。”

多朴素而又善良的想法!同学们都专心地听着魏新的讲述,都被感动了。这正是钟老师的用意。“你是怎么拧进去的?”钟老师追问道。她想继续让魏新的话进一步感动其他同学。

魏新笑了,说:“我把螺丝帽放平,对准放到螺丝口,前几次都不行,试了好多次才拧进去。”虽然他轻描淡写地叙述整个过程,可坐在下面的孩子仍用崇敬的眼神看着他,一句“前几次都不行,试了好多次才拧进去”让他们特别感动,因为这是一种不怕失败和决不放弃的精神,他们向魏新报以微笑和掌声。

钟老师当然也被感动了。她对孩子们说:“魏新同学的确值得大家学习。而这样的同学在我们班还有很多很多,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话音刚落,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

平时最没有宽容心的小成说:“每天早晨,潘乐和卢琳就会主动整理书柜。”“那天下课后,我还看到辛月把同学们没放进去的凳子挨个放进去。”一轮到他那小组做清洁时,就会偷懒的小龙说道。“还有,还有,蕊蕊只要看到我们的文化墙有破损,就会到钟老师办公室拿胶水补好。”嗓门最大的小宇连忙抢过话头。

……

教室里顷刻间热闹起来。钟老师知道,她已在孩子们的心里描绘出了一幅“人人都为班级做好事”的美好画卷。

她乘胜追击,说道:“其实,为班级做好事很简单,弯腰捡起一团纸屑,为干枯的花儿浇上一杯水,轻轻关上电灯,系好窗帘……”孩子们纷纷懂事地点着小脑袋,眼睛里闪烁着纯真的光芒。

因为钟老师的巧妙引导,一个孩子的善举成了一次教育契机。一粒善良的种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播进了全班孩子的心中。四“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所谓“人学”,就是要致力于维护并发扬人性的美好与芬芳。我校的校训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只有给他人带去幸福,自己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对孩子来说,校训中的“人们”首先指爸爸妈妈。“三八”节就快到了,这是教育孩子们感恩母亲的好机会。钟老师开始了她的教育构思:我要怎样才能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教育我的孩子们学会感恩,让他们的妈妈有一个难忘的妇女节呢?

这天,她和孩子们一起晨诵《妈妈,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我要是一只小鸟,就从海面上飞到雪山,捧一朵浪花送给你,捧一片雪花送给你。

我要是一棵小树,就呼呼呼地长到天上,摘一缕彩霞送给你,摘一颗星星送给你。

我要是一朵金盏菊,就一年四季开在你的书桌,留一束阳光送给你,留一个春天送给你。

可是,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呀,我只能每天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看着孩子们感动的神情,突然,钟丽心里一亮,有主意了!

等孩子们朗诵完毕,钟老师说:“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也是每一位妈妈的节日。我建议,同学们把今天这首诗读熟并背诵下来,作为礼物送给妈妈。不过,这是一个小秘密,事先我们不能让妈妈知道,等到明天节日到来时,你再带着自己对妈妈的爱把这首诗诵读给妈妈听,好吗?”“好!”同学们用清脆的童音回答钟老师。

这次活动反响强烈。三八节的第二天,钟丽的手机不断接到许多孩子的妈妈发来的短信,每条短信都表达出了幸福和感动。

蕊蕊妈妈这样写道:“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是最让我感动的一天。谢谢您钟老师,是您让孩子们为我们准备了这么好的礼物,这是我听到的孩子的最棒的一次朗诵,不是因为她读得很顺畅,相反,她还有些小结巴;也不是因为孩子的声音有多响亮,而是孩子带着她那颗爱心在朗诵,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我是真的,真的被感动了,这份感动已经远远超越了孩子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时我的那种兴奋,我发现孩子长大了。谢谢您钟老师,孩子给我的惊喜让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很多喜悦都无法言表了。”

当天下午,这位母亲到学校接孩子,一把拉住了钟老师的手,开始向她诉说头一天晚上孩子诵读诗歌的全过程,说着说着,她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声音哽咽了,再也说不下去了。这位母亲还掏出手机,让钟老师观看了她录的视频。视频里,孩子恭恭敬敬地把妈妈拉到沙发上坐好,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为亲爱的妈妈朗诵小诗。孩子的妈妈激动得泪流满面……

茜茜妈妈这样写道:“钟老师,感谢您!是您让我的孩子第一次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送给我太多的惊喜,是您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今天对我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因为我收到了一份意外而特别的礼物。昨天下午放学回家,女儿自觉地把作业做完,交给我检查后,叫我坐在凳子上,然后为我朗诵。那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好感动。当她读完时,我们激动得紧紧拥抱在一起,久久没有松手。”

……

这样的短信还有很多很多,每一条短信都让钟老师感动,同时也有点儿得意——得意于自己的教育构想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并收到效果。

而所谓“效果”,还绝不仅仅是让妈妈们感动了,更在于孩子通过给妈妈送上这样的特殊礼物,学会感受并理解妈妈的爱了。比如,上面提到的蕊蕊和茜茜,这两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都被爷爷奶奶娇惯着,被爸爸妈妈呵护着,从来不会为别人考虑。她们的家长也多次对钟老师说:“孩子往往只顾着自己的感受,相当自私。”而这次活动后,两个女孩明显懂事多了,在家里知道体谅爸爸妈妈了,比过去更加孝顺了。这些变化让她们的爸爸妈妈惊喜,也让钟老师欣慰——这就是诗歌的影响,这就是晨诵的魅力。

在一次学校教工大会上,钟丽老师以《点燃梦想,激情上路》为题介绍自己的新教育之旅。最后她说:“我将继续追寻我的新教育梦想,在新教育的大道上奋力向前!”

我多次说过,新教育最大的意义就是唤醒普通老师的职业理想,点燃他们的教育激情。钟丽的故事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新教育让钟丽的教育散发着人性的芬芳,她也因新教育而更加美丽。2013年2月1日刘克峰:小组合作学习中成长

中途接手班主任,无论对哪个老师来说都是一件棘手的事,何况是刘克峰呢!

刘克峰是刚到我校工作不久的一位体育老师,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原班主任突然生病,学校也不会把班主任的重担交给他——毕竟他还年轻,而且以前没当过班主任。

但克峰还是走马上任了。当班主任不久,刘老师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刘老师,您好!我是第八组的鲁小爽同学。我想请求您让我坐到水如云旁边,因为我想多向水如云学习。您也知道我的性格很内向,但我内心是很想上进的。水如云有很多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在她旁边我会向她看齐,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争取在学习上和性格上都有所进步!谢谢刘老师!祝刘老师工作愉快!”

刘老师感到有些为难。拒绝她吧,怕给她带来伤害;答应她吧,又怕水如云同学不愿意和她坐,因为鲁小爽学习成绩不太好。于是刘老师含糊地回复:“老师很高兴你能这么说,你是个上进的孩子,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种上进心。这件事老师知道了。”

第二天早晨,刘老师来到学校,还在想如何处理鲁小爽的事。他无意中看到邻班教室里的课桌整齐地分成了若干个组。他茅塞顿开:对呀,小组合作学习!我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情交给组长水如云来处理呢?于是他将水如云叫出来,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把手机短信给她看。待水如云看完后,他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就让她回去了。

下午,刘老师走进教室,看到了令他惊喜的一幕:鲁小爽坐到水如云旁边了!后来他通过其他同学了解到,中午,水如云所在的八小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全票通过让鲁小爽坐在组长身边。

不包办,不强加,信任学生,把自主权给学生,往往既能锻炼学生自主处理事情的能力,又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刘克峰从这件事中获得了启示。

小组合作学习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刘克峰发现六小组的敖雪同学特别活跃。虽说她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上课时随便接茬儿、做小动作,自习课随便离座位,更让人头疼的是她不服从组长管理,于是刘克峰便有了给她换组的念头。

换到哪里去呢?刘老师发现三组的组长管理得不错。于是在星期五下午班会课上,刘老师向全班宣布:“为了维护正常的课堂秩序,现将六小组的敖雪同学调到三组。”虽然敖雪很不情愿,但还是不得不将桌椅搬到了三组。

接下来,班会继续进行,内容是各小组讨论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在讨论过程中,刘老师发现三组并没有接纳敖雪,讨论也只是在原三组成员中进行。

六组组长突然举手,带着哭腔说:“老师,我们不愿意敖雪调走……”刘老师故作惊讶,说:“她经常违反纪律,管不了她的是你,现在说不让她走的也是你。”三小组不要,六小组不放,怎么办?突然,刘老师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件事变成一个教育契机呢?

想到此,刘老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叫道:“敖雪!起立!”敖雪低着头慢慢地站了起来。“敖雪,刚才老师叫你换到三组你有什么感受?”“心里很难受,很舍不得。”“那你想过老师为什么要把你换走吗?”“因为我违反纪律,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组长管理,没有以小组利益为重,拖了小组的后腿。”“那你该怎么做?”“我以后要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上不接老师的话茬儿,服从组长安排,时刻以小组利益为重。”“嗯!很好。既然你认识到了错误,老师就相信你一次,回去吧!”

听到刘老师的这句话,敖雪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刘老师又对全班同学说:“我们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组员就如同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要相互帮助、相互协作,要把集体利益跟个人利益融为一体,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了整个小组的利益。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明白了。”

这两件事的处理对其他老师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刘克峰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成长。当了班主任,工作自然辛苦了许多,辛苦中也自然多了许多故事。有的故事蕴含经验,有的故事潜藏着教训。其实,无论经验还是教训,对成长中的刘克峰来说,都可以转化为智慧,都是一笔财富。2012年8月1日杨芳:让梦想开花

刚任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校长不久的一天,我在食堂吃早餐。一位年轻女教师走过来,说:“李校长,我昨晚梦见你了!”

我一下子感动起来——好纯真的小学老师啊!我说:“谢谢!请问你叫……”

她说:“我叫杨芳。”

我问她梦见我什么了,她说梦见我给她讲新教育。哦,我知道了,与其说她梦见我,不如说是梦见了新教育。

听说武侯区成立了“李镇西名师工作室”,杨芳找到我,请求我一定要收下她做徒弟。我说:“抱歉,名额早已满了。”但她急切地说:“李校长,您就让我做个编外徒弟吧!只要每次能够参加您的活动我就满足了。”

这样,她果真成了我的编外弟子。

和一般小学老师一样,杨芳特别单纯。她说她之所以想跟着我学,就是看中了“李镇西名师工作室”是用新教育实验来引领教师成长的。“我没其他想法,就想搞新教育,因为我想更快地成长起来。”

我是严格按新教育理念来要求工作室成员的:打造书香班级、缔造完美教室、构筑理想课堂、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作为“编外弟子”,杨芳做得一点儿都不比别人差,甚至有些方面还做得更好。比如,她和孩子“共读共写共同成长”,一年来,她读了30多本书,写下3万多字的教育随笔,还开发了“舌尖上的川菜”“听爸爸妈妈的故事”等家长参与课程。

不到一年,新教育让杨芳有了更多的教育智慧,也让她和她的孩子们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和教育的幸福。新教育的种子在她的心灵深处慢慢开出花来。一

江腾飞是个学习成绩不好的男孩。在杨芳看来,比成绩不好更令人头疼的是,江腾飞对成绩不好已经无所谓了。

要尽可能唤醒每一个孩子的希望,这是新教育的理念。杨芳没有泄气,她在等待,在寻找走进这个孩子心灵的机会。

一天,江腾飞要添加杨老师为QQ好友,杨芳“受宠若惊”,欣然接受。更让她惊喜的是,她看到了江腾飞的QQ签名——“如果世界上没有不及格的试卷,那该有多好!”

这看似随意的签名,却让杨芳看到了他真实的内心。“我一定要帮帮江腾飞!”她在心里对自己说。怎么帮呢?杨芳想:孩子表面上对成绩无所谓,但实际上又渴望“没有不及格的试卷”,这说明他还是在乎成绩的。那我就干脆给他一张及格的试卷吧!因为有时候,成功是成功之母。

批阅试卷时,面对江腾飞那错误连篇的卷子,杨芳一一手下留情,每道题都少扣一点儿分。结果,江腾飞及格了!

拿到60分试卷,江腾飞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意气风发”。接下来,在老师评讲试卷的课堂上,他一直坐得端端正正,听得聚精会神。

杨芳喜上眉梢,随即及时鼓励江腾飞。杨芳坚信,只要孩子有了信心,就能迸发出学习的潜力。果然,自信的种子在江腾飞身上暗暗萌发,破土而出:他上课专注了,作业认真了……接下来的测试中,江腾飞凭自己的实力考了真正的60分!“我要考到70分!!!……”江腾飞的QQ签名后面加了无数个感叹号。这是他的下一个目标。当初,这个分数看起来是那么遥不可及,甚至是奢望,但是对现在的江腾飞来说,却像是近在咫尺。后来的事实证明,自信满满、学习劲十足的江腾飞的确做到了——他第一次考了70分!“江腾飞,你能考到80分吗?”杨芳乘胜追击,试探性地问他。

他的大眼睛转了几下,好像有些拿不准:“这……”“行,肯定行!只要你加油!你看原来你只能考三四十分,后来能考及格,现在还能到70分了,一切皆有可能啊!你说对吗?老师和同学们都好佩服你!”在他犹豫的时候,杨芳使出浑身的力量鼓励他。“真的吗?”他问杨老师。“绝对没问题!”杨老师斩钉截铁地回答他。

江腾飞笑得合不拢嘴:“好嘛,我加油!”

杨老师得到了一个男子汉的承诺。

连续考了两次七十几分后,江腾飞终于攀上了他学习上的又一个高峰:考了80分!

江腾飞的高兴可想而知,杨芳却比他更兴奋。江腾飞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杨老师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教育的成就感。

她甚至感谢江腾飞,因为正是这个孩子的进步,让她认识了一个朴素的教育道理:每个成绩欠佳、习惯不好的孩子都是一朵待开放的花,他们内心深处都藏有一个美好的梦,教师要用心去帮他们开花、帮他们圆梦。

一个长期考试不及格的孩子,居然摘掉了“后进生”的帽子。杨老师的“绝招”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次“弄虚作假”,但这是充满人性之光的“弄虚作假”,因其体现出来的是对童心的尊重,对上进心的呵护。从长远看,孩子学业的进步,当然不能完全靠老师的手下留情,但作为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策略,这样的弄虚作假是有意义的,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