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新时代 再起航(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12:25:44

点击下载

作者:李艺铭,安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数字经济:新时代 再起航

数字经济:新时代 再起航试读:

前言

如今,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以新一代信息革命为契机,数字技术的融合提升作用和数字资源的巨大应用价值引起了科技界、产业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启了对数字经济议题的新探讨。2016年,数字经济的热度不断升温,重要性显著增强。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发布《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2016年11月,第27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以“数字经济”为战略性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无论是从国内眼光还是从国际视角、无论是全球合作还是大国对接,都已将数字经济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推进‘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这是“数字经济”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体现了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

客观来看,“数字经济”并非完全崭新的概念,但随着数字经济重要性的普遍开启和现实意义的延伸,数字经济的发展远超越了概念最初提出时的内涵和外延,值得我们再度关注和研究。我们也希望能赋予这个课题一些新的时代意义:一是提醒政府、企业、民众等主体,我们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一个全新时期,这似乎是当前全球政治经济众多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趋势;二是倡导开眼看世界,从数字经济的视角,去看待真实经济社会发生的核心变革,从生动的典型案例分析上升至规律的探索,努力把握数字经济的现状与趋势;三是唤醒主流经济学的关注,科技界、产业界的热捧与主流经济学的冷漠之间一直存在着背离,若要进一步提升对数字经济重大意义的探讨,必须要从这个宏观经济议题的本质和核心去解析。因此,本书也力图从理论层面归纳数字经济新时代的核心特征。

目前,数字经济尚处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阶段,这是大家最为困惑也最为广泛关注的阶段。国内外的政府、媒体、企事业单位、咨询机构、行业研究机构等都在抢占这一阵地。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以来,相关研究报告和书籍数量已经过百,一时之间各种概念和观点的推出,给主管部门和公众带来不少新的理解误区。本书并不准备从人类历史和技术演化的宏伟角度探讨数字经济的当下和未来,也不希望将数字经济框定在过去20年来的技术范围,更不希望在众多的新词堆里“造词”。简而言之,我们希望能为广大读者解惑,而不再继续增加无意义的信息。在这个跨界融合加速和裂变的时代,能够向政府、企业和公众做出诚恳的交代——数字经济到底是什么,到底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字经济的根本影响是什么?数字经济的表现是什么?未来的前进方向在哪里?我们希望突出数字经济科技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凝练出数字经济的特征和状态,回应广大实践者对于数字经济体系化的期待,用具有可读性的文字、较新的和一手的案例和数据展现一幅真实的数字经济图景。

在本书中,我们梳理了自2013年以来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成果,在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委托的“数字经济”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贵州、浙江、深圳等典型区域数字经济的最新政策设计,在多个课题的调研走访中以及从事中国“互联网+”百佳实践工作时精选出的典型企业实践案例,梳理脉络,总结经验,探究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规律性,从而撰写和提供客观、科学、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书籍。我们努力发挥国家级智库研究的优势,既体现直接参与国家和地方政策制订过程的权威解读能力,又能反映更多调研和征集活动中涌现的最新实践动态。

本书的出版离不开众多单位和个人的无私支持,感谢作者所在单位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的培养和支持,感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等部门所给予的参与政策制订和重大课题研究的宝贵机会,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信任和期待,感谢朋友们在书稿撰写和修订过程中给予的帮助。由于时间紧迫,书稿写作仍显仓促,一定存在不足,期待同行意见和社会各界的批评指教。作者2017年4月10日于北京第1章数字经济:从日常谈资到核心议题

如今,数字经济正在历经“核聚变”,逐渐脱离大家所熟识或自以为熟识的既有概念。一时间,数字经济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科技界人士说,数字经济是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甚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集大成者,将对这个经济和社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未来学家说,数字经济是强化和泛化机器的存在,探讨生物与机器本质与演化趋势是否归一,未来的世界又将由谁主宰。然而,有专家说,数字经济不过就是信息化或信息化的升级版;也有专家说,数字经济就是大数据及其应用……

更为重要的是,数字经济不知不觉已经成为大众口中的日常谈资。也许有人认为自己的职业和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多“数字经济”的痕迹,但数字经济其实从未远离。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密集涌现,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无人系统、个人智能助理等新产品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新概念应接不暇……某时某刻,你会突然发现,如许丰富的数字经济内容与体验已经围绕在你身边、融入你的生活,甚至已经悄然改变了你的生活形态、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从追新求异的日常谈资到直指战略高点和巨大价值的核心议题,数字经济的表现、本质与动向已成为产业界、经济界、科技界、投资界等重点关注的对象,相关话题、观点和思想碰撞越来越多。面对纷纭众说,若冷静思考、回溯本源,那么数字经济到底是什么?我们高估还是低估了数字经济的能量与价值?本章将以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为中心,解析相关概念的边界和异同点,梳理数字经济存续的历史脉络,并结合近年来数字经济相关的国际国内大事件,解答当前为何会成为数字经济扬帆起航的新时代。1.1 数字经济相关概念:花开万朵,不离其宗

一个新的概念往往让人有虽似曾相识,却又难以言状的困扰,“数字经济”就是这样的典型。从0-1二进制的出现将各类符号数字化起,就开启了关于数字经济的讨论,并且这些讨论一直持续,仍未结束。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独创性并不是首次观察某种新事物,而是把旧的、很早就是已知的,或者人人都视而不见的事物当新事物观察,这才证明是有真正的独创头脑。”因此,我们要做的工作不是要否认前人的辛勤和成果,而是要在巨人的肩膀上博采众家之长,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并努力使这个认知相对准确、可拓展、与时俱进。“数字经济”之所以令人困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概念有一个广泛的相似概念“家族”。维基百科(Wikipedia)提出,数字经济时常与互联网经济(Internet Economy)、新经济(New Economy)、网络经济(Web Economy)等概念表达相似或相同的观念。根据相似度和相关性由近及远(如图1-1所示),这些概念家族成员从内而外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核心成员,也是相似度最高的概念群,包括信息经济(Information Economy)、信息技术经济学、互联网经济、网络经济等;第二层是宏观经济意义的新概念,包括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新经济等;第三层是相关的边缘概念,还包括第二经济、知识经济、赛博经济、“互联网+”、信息化等。1.1.1 核心家族成员

数字经济概念家族的核心成员是相似度最高的概念群,包括信息经济、信息技术经济学、互联网经济、网络经济、赛博经济等。这些概念是不同时期和不同学科背景下的产物,并没有明确的是非之分,甚至于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概念与数字经济的内涵外延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在很多情况下,数字经济与这些概念是可以通用的。因此,我们在研究中也将充分吸收其他学者对这些概念的长期研究成果,佐之提升对数字经济的认识。图1-1 数字经济相关概念“家族”图谱(1)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是与“数字经济”最相似的概念,也是引起最广泛研究的概念之一。维基百科认为,信息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它日益强调信息活动和信息产业的重要性。按照两位信息经济理论开创者马克卢[1][2]普和波拉特的说法, 信息经济则是指以生产、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为主的经济。可以说,这种定义涵盖了以信息为核心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具有较好的扩展性。也正是由于这一概念的理论性,进而催生出了“信息经济学”和“信息经济论”的名称。“信息”无疑是信息经济的核心,对“信息”的内涵和作用的不同理解,构成了信息经济不同内涵和外延的核心。具体来说,“信息”可能扮演着4种不同维度的角色。①“信息”是日常经济活动产生的知识产物。在主流经济中,有一个分支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其开创者之一的诺贝尔经[3]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思·阿罗认为,由于对分析不确定性下经济行为的工具的运用,信息的经济作用就变得十分重要了。这里所指的信息就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息对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行动、策略及最终的收益和均衡将产生关键的影响。②将“信息”视为一种生产要素,也称为“信息资源”,类似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由此引发的是对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生产和分配的关注和理解。③将“信息”看作一种商品,进行商品定价、产品市场结构等分析。④从产业层面理解“信息”。在国际上信息产业又称为信息通信技术产业(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在我国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通信业(或电信业)三部分,并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信息技术带动的产业进行规模统计、结构分析及展望测算。(2)信息技术经济学[4]

有学者将信息技术经济学作为技术经济的分支进行专题研究,重点强调由信息技术带来的经济活动演变。信息技术的变革性已受到[5][6]广泛认可,近年来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或第四次工业革命等科技革命概念,都将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信息技术作为支柱或核心,因此信息技术经济学更加强调技术或科技革命带来的广泛影响。(3)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经济是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从当今发展阶段看,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等形态。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的经济行为,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也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4)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术语,甚至有了“网络经济学”的分支学科。这一学科在商科或管理学科中更受认可,被国内外[7]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专业课,却并不是很正规的经济学概念。有学者认为,网络经济研究的是当社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网络形式组织起来后,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所发生的变化。由于网络形态的变化,当前的网络经济较20世纪末的网络经济从内涵到外延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5)赛博经济(Cyber Economy)

采用源于控制论的“赛博”(为“cyber”的音译)一词,意为对物理网络及其承载的数据及基于这些数据所做出的分析决策控制。有

[8]学者指出,赛博经济系统是以信息和知识为主导资源、以信息与网络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形态,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赛博经济”的概念有其创新性,突出了网络发展带来的物理空间和经济活动拓展,但相较于之前的几个概念,目前其普及性有限。1.1.2 宏观经济新概念

数字经济概念家族的第二层是宏观经济意义的新概念,包括新经济、虚拟经济等。这些概念突出了宏观经济的变革和演化,但未能突出信息技术、数字化等特征,往往夸大了数字经济的外延,未能更明确地概括数字经济带来的实质性影响。(1)新经济

新经济可以理解为各种层面、各种形态的具有创新性的经济活动的总和,这一概念在学术层面、实践层面和政策层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往往没有明确的内涵。例如,1999年美国发展政策学会对“新经济”的理解是,经济的结构、运作方式和规则所产生的一系列从量到质的转变,强调基于知识和观念的经济,关注将创新观念和技术融入提供的服务和制造的产品中,及其提供的新的工作机会和高标准的生活质量。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总统经济报告》指出,当时美国处于经济快速扩张、就业充分增长,并未出现通货膨胀的持续高速发展中,这突破了传统宏观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等此消彼长的桎梏,这种现象一度被称为“新经济”。在学术界,对“新经济”的定义更是多种多样,技术创新、组织变革、贸易全球化等带来的宏观经济模式变化,以及低碳、环保、绿色等发展理念孕育出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都可被理解为“新经济”。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放缓和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我国多次提出加速培育“新经济”的理念,这里的“新经济”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一产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9]发展等。可见,“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很广泛,它不仅是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等带来的变革,因此其范围远远大于数字经济的范围。(2)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最早出现于经济学概念中,针对“实体经济”的概念而存在,如果说实体经济表现为物质层面的产品和看得见的服务,那么虚拟经济则更广泛地存在于资本等金融产业中,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并且具有较为独特的定价方式和价格体系。广义的虚拟经济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近年来,在研究新的数字经济形态的过程中,有学者将这种看不见的“数字”塑造的产业和经济形态理解为虚拟经济。总体而言,这一概念具有较大的歧义,不具有清晰的内涵外延。1.1.3 相关边缘概念

数字经济概念家族的第3层是相关的边缘概念,还包括知识经济、第二经济(The Second Economy)、“互联网+”(The Internet Plus)、信息化等。这些概念往往体现了数字经济的某一方面特点,或者描述了数字经济的过程,或只能代表数字经济在某一特定经济环境下的表现形态,因而不能作为数字经济的同义词,但可以补充对数字经济的认识。(1)知识经济

20世纪以来,知识经济与数字经济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被认为有替代性。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其所述内容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技术、管理及行为科学知识。知识经济打破了传统物质形态经济下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这一性质与数字经济有类似之处。但知识经济不仅关注于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其关键是知识生产率,即创新能力,更突出人的大脑和人的智能。(2)第二经济

第二经济是一种快捷的、自主的、隐形(虚拟)的数字化经济形[10]态,是自工业革命后最大的社会变革,正在创造快速、互联和极具生产力的新经济世界。例如,白杨的根系和神经系统的反馈一样,这种数字化的经济有着快速的发展速度和即时反馈的神经网络,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的转变,预计其规模将在20年内与实体经济体量相等。(3)“互联网+”

2015年“两会”期间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11]出,于2015年8月正式出台文件,其释义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我国出台的“互联网+”指导意见中涵盖的11个具体行动内容如图1-2所示。“互联网+”作为当前中国新经济的代表,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可以理解为数字经济当下在中国的形态和表现。(4)信息化

信息化是一个演进的概念,也是一个实践的概念,是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12]。从1993年起,随着金卡、金桥、金关等信息化工程的开展,以及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我国全面开启了国家信息化工程。从“九五”规划到当前的“十三五”规划,《国家信息化规划》一直被列为五年计划中的重点专项规划,可以说信息化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一方面,信息化的概念本身就在不断演进,1997年我国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而当前“信息[13]化”表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更有学者提出信息化2.0或信息化3.0等概念,以区别之前的信息化;另一方面,“化”突出了“信息化”概念的阶段性,因此信息化可以是数字经济的过程,但不能代表数字经济本身。图1-2 “互联网+”概念和行动内容1.1.4 界定概念的原则

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如此迅速、业态形式如此多样、经济影响如此广泛,以至于有太多不同的名词来概括它,各种交叉使用也不计其数。《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是创造和传播新词的高手,曾经撰写[14]过《新经济,新规则》一书,其中既用了“新经济”也用了“网络经济”;而除了以上常见的概念“家族”成员,还存在着“新信息经济”“新数字经济”“数字信息经济”等新的名称,并且仍然不断有新的名称出现。

可见,掌握“数字经济”的关键确实不在概念名称,而在于内涵和外延。因此,本书在界定数字经济的概念时,将遵循“内涵至上”的原则,继续引用关于数字经济概念“家族”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丰富对数字经济的认识和理解。1.2 数字经济研究大军:一杆大旗,多路人马

从我们关注数字经济开始,就发现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机构对此展开了广泛的和不同角度的研究,如图1-3所示。其中著名的参与者既包括了马克卢普、波拉特、范里安等一批学者,也包括了美国商务部等官方机构,还有G20、OECD等国际组织,同时也有麦肯锡(Mc Kinsey)、埃森哲(Accenture)等国际咨询机构的身影,更不乏高德纳(Gartner)之类的信息技术研究机构的参与。近年来,国内的阿里、腾讯等大型信息技术企业也开始跻身这一队伍。图1-3 数字经济研究者图谱

国内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对数字经济的研究,既有专家学者,也有研究机构参与。2010年以来,我国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取得了重要进展,“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再次演进和丰富,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其研究的热潮。

要对一个概念进行全面的理解,就不能忘记这个领域的拓荒者和继任者。我们将在众多研究的巨人肩膀上,形成对数字经济的界定。赛迪智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作为国内信息产业领域的重要智库,近年来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了一系列跟踪研究,参与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经济”课题研究,并获得国家发展改革研究成果奖;参与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经济”相关课题研究,参与了中国信息化百人会的国内首份“信息经济”报告撰写,并在所承担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互联网+”行动工作中一直跟踪我国数字经济最新实践,在数字经济研究中积累了广泛经验,相信本书对数字经济的定义将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1.2.1 国际机构和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其囊括了欧美主要经济体,同时也吸收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洲、大洋洲国家,是全球经济组织中最具代表性的组织之一,常年关注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问题,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力。OECD 持续跟踪数字经济的最新进展,将其设置为常态化议题。2011年,OECD对数字经[15]济进行测算 ,从互联网普及率、宽带(移动宽带)、(移动)应用活跃度、云计算、大数据价值、电子商务、信息产业贡献率和创新性、创业企业、风险投资、就业、隐私、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调研和数据统计,以此评判OECD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2015年,OECD对[16]数字经济进行了最新展望,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仍然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明确指出其在固定和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移动通信的无线频谱资源、企业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基于合作的新商业模式、数字经济在消费者中的普及等5个方面存在发展空间。

G20[2]作为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关注对全球经济合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议题,十分关注数字经济的最新进展。2016年召开的G20杭州峰会对数字经济进行了新的界定,认为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联合国(UN, United Nations)高度关注数字经济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连续发布“信息经济系列”(Information Economy Series)报告,每期分别以不同的主题开展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最新发展的讨论,其主题涵盖电子商务、科技发展、ICT企业与贫困、ICT与私人部门发展、国家软件系统和云计算等领域,探讨了数字经济的形态及其所带来的广泛的经济社会影响。联合国“信息经济系列”报告内容梳理见表1-1。表1-1 联合国信息经济系列报告梳理(续表)(续表)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作者整理

以上重要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行为实践代表了全球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关注度。实际上,各个国家对数字经济也是高度关注,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纷纷做出了表率,第3章将从国别层面详细分析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1.2.2 美国商务部

美国商务部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因此,本书将对其进行单独的描述。这是基于美国商务部对数字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推动层面,将独立于第3章中对于国别的数字经济研究。早在20世纪中叶,美国商务部就开始关注数字经济(或信息经济)的发展,资助了波拉特等学者的研究,并从一开始就关注数字经济理论的政策含义,这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实际上,不论数字经济在理论上是否已经获得真知,但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它确实已经让全人类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并对经济社会决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总统府听从波拉特的建议,新设了电气通信政策局,后虽撤销,但仍然在美国商务部设置了相应机构,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等共同形成早期的数字经济政策决策机构。

20世纪90年代末期,商务部逐渐将研究主题从“信息经济”转移到“数字经济”。美国商务部在1998~2003年连续5年发布“数字经济”报告,2010年起发布3期“数字国家”报告,2012年发布“数字政府”报告。1998年美国首次将数字经济概念从学术层面带入政策领域。美国商务部自1998年开始连续3年,公布了3份关于数字经济的研究报告(1998年的《浮现中的数字经济》、1999年的《新兴的数字经济》、2000年的《数字经济2000》),对信息技术产业的经济表现进行说明,就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及劳动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正在浮现中的电子商务进行专门的描述。1.2.3 知名咨询机构(1)麦肯锡

麦肯锡为数字经济构建了衡量指标体系,建立了行业数字化指数,即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Mc Kinsey Global Institute)产业化数字指数,包括数字资产、用法和劳动力3个方面。该指数反映企业的不同部门在数字能力方面的投资或开支情况、对数字技术的部署、内部流程的自动化、建设数字技术的劳动队伍以及工作自身的数字化,为数字欧洲提供衡量标准。麦肯锡对中国的6个重要行业的数字化进[17]行了分析,认为消费电子、汽车、化工、金融服务、房地产、医疗卫生这6个行业中互联网的经济贡献率将于2025年分别达到14%~38%、10%~29%、3%~21%、10%~25%、-3%~6%、2%~13%,如图1-4所示。总的来说,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将从2013年的7%上升至22%,提升GDP增长率0.3~1.0个百分点。图1-4 中国主要行业数字化贡献预测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的数字化转型》(2)埃森哲

埃森哲认为,数字经济是指各类数字化投入带来的全部经济产出,即涉及数字技能和数字化资本的经济活动。根据埃森哲自创的数据统计模型,数字经济在世界经济的占比将达到22.5%,成熟经济体的数字技术将贡献28%。其中,美国比例为33%,位居第一,随后是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荷兰、巴西、西班牙、日本、意大利。据埃森哲统计及预测,2015年,数字经济在中国GDP的占比为10.5%,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将会达到13.3%。在11个样本国中,中国排名最后。(3)高德纳(Gartner)

高德纳作为IT领域的全球知名咨询机构,对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进行着持续深入的研究。Gartner提出了新信息经济学(Infonomics)[18]理论,认为信息是企业的资产,具有可量化的潜在价值和实现价值,应当作为资产计入到企业账目中,因此,企业的目标应当将信息价值最大化,使用信息安排IT预算和业务计划,而信息本身也应当遵循资产的管理办法。简言之,Infonomics关注于信息的资产属性,提出对信息的核算和管理所应当遵循和其他企业资产相同的规章制度。1.2.4 大型信息技术企业

我国针对数字经济的研究机构起步较晚,因为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本就晚于欧美几十年。从20世纪50~60年代欧美日处于“二战”后的“黄金时代”起,直至20世纪70~8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爆发式发展带动半导体的崛起,硅谷等信息技术创新地应势兴起,而中国彼时仍然经历着传统的计划经济,未曾建立技术驱动型的半导体行业,发展较为缓慢。然而,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促使我国大型IT企业也跻身到对“数字经济”这一新兴形态的研究课题中,以下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企业作为代表分析。(1)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作为我国和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巨头,自从开始业务转型以来,高度关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带来的经济形态变化,其研究机构阿里研究院对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新经济、“互联网+”[19~21]等新概念都有过系统的研究,并佐以阿里巴巴掌握的中国“新零售”和互联网金融等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和理解。(2)腾讯

从2015年开始,腾讯紧抓“互联网+”行动的概念和理念,加强对数字经济的关注和研究。马化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也多次提[22]出相关议案,呼吁对数字经济发展引起重视。相较于阿里巴巴,腾讯对数字经济的关注更偏重于社交媒体和社会变革。2016年,腾[23]讯通过结合自身以及京东、滴滴、携程、新美大的数据,对我国351个城市的“互联网+”进行了指标分析,针对互联网在技术和市场基础、产业、创新创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进行了量化分析,绘制了当前我国区域(城市)级数字经济发展的图谱。

以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战略研究的优势在于充分结合企业的数字资源。这些数字的所有权虽然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可以为收集和处理这些数字的企业所用。此外,这些研究反映了较为真实和鲜活的现实,并且持续更新,为研究中国数字经济积累了重要资料。但作为国际化的“数字经济”议题,不仅需要站在超越企业的立场上,甚至需要客观的第三方立场,作为“运动员”的企业们在这些问题上往往具有敏感度。由于企业研究必须首先要服务于企业的战略要求,研究成果往往会受到企业中期或短期战略的影响,不论是在技术趋势研判、业务类型或数字经济的社会影响评估等方面,都会不自觉地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1.2.5 未来学家

数字经济是如此新鲜和生动,引起了背景各异的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由于数字经济的未知性和跨界性,这些学者中不仅有数字技术或信息产业的从业者和研究者,还包括了范里安(Hal Varian)、夏皮[24,25]罗(Carl Shapiro)等知名经济学家,也有丹尼尔·贝尔(Daniel )[26]Bell之类的社会学家,但最为突出的是一批被称为“数字未来学家”(Digital Futurist)的研究者,在这个信息数字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以其快速的信息获取、信息整合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著称。

数字未来学家具有敏锐的嗅觉,对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变化进行描述和总结,深信数字经济对当前经济社会乃至人类心理、生物等方面具有革命性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未来学者就开始预测数字[27~29]经济所带来的未来世界,未来学者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凯文·凯利,其《失控》一书将科幻和现实连接起来,将演化生物学、计算机、经济学、组织理论、文学和艺术等不同学科不可思议地结合了起来,旁征博引地描绘未来世界的迹象,并对未来的人类生物形态、经济形态、组织形态等进行了大胆预测。这本书虽然在内涵和范围上远超过数字经济的范围,但是构建了至今最广泛和科幻的数字世界,它与凯文·凯利其他思想一起,突出了信息技术等科技对人类经济和社会的改造,并且这种改造是不可控和必然的。

另一个广受赞誉的未来学家是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几乎与凯文·凯利同一时期,泰普斯科特开始关注数字经济,并发表[30~33]了一系列著作,创立了“新范式”(New Paradigm)智库,诠释了数字经济对商业、企业、政府带来的变革性影响,特别是对数字经济的新特性进行了概括,它们是知识(性)、数字化、虚拟化、分子化、一体化、去中间化、聚合(性)、创新(性)、产销合一、即时性、全球化、非协调性,这在20多年前无疑十分具有创见性。1.3 数字经济沿革:历经六十载,引三轮浪潮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数字技术或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推动技术演进并创造出新的产品,不论是电子计算机的划时代发明,还是互联网诞生和普及带来的广泛联接性,又或是近年来兴起的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所预示和导向的智能化前景,都推进着数字经济的演化和发展。

技术与产业、创新与资本、渗透与融合互相推进,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推动着数字经济历经了三轮层层递进的发展阶段。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几波产品形态的演变,“0-1”数字化的出现引发了数字经济的第一轮浪潮,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引发了数字经济的第二轮浪潮,而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数字技术的深度跨界融合正在引发数字经济的新一轮浪潮。1.3.1 电子计算机开启的“0-1”世界

如图1-5所示,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问世以来,通过存储器记载虚拟的信息成为可能,信息的普遍数字化成为趋势,人类进入了“0-1”的世界。20世纪60~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Large-Scale Integration)的发展为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硬件上的可能性,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大型机和小型机时代。IBM公司是计算机时代的霸主,被称为“蓝色巨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IBM由军用技术转向民用技术,也将市场从政界、军界、学界逐渐拓展至广大的民用市场,分别于20世纪60年代和七八十年代开发[34]了经典的IBM 360/370系列和IBM 4300 系列。此时IBM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市场上都是现代电子计算机世界的巨人,开启了商业计算机的时代,而此时的“0-1”世界范围还是十分有限的,并且传播也受限。图1-5 计算机演进史

但此时的计算机仍然是笨重、庞大且昂贵的,而且IBM的计算机售价都在百万美元以上,不可能进入寻常百姓家。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芬·沃兹尼克(Steve Wozniak)、韦恩(Wayne)白手起家开发出了Apple-I,这台被认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的和可商业化的个人电脑的问世对IBM和微软的产品都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20世纪80年代,IBM组织独立的开发团队采用英特尔芯片和第三方软件开发出IBM PC 5150,微软为其配套开发的Do S操作系统也开始崭露头角,个人电脑时代真正开启。随着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80286、80386、80486等芯片的问世,个人电脑市场逐渐成熟,并从台式计算机向笔记本电脑演变,微软英特尔组合的Wintel帝国成为个人电脑特别是笔记本电脑时代的新霸主。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个人电脑普及率已经达到7.06%,是1990年普及[35]率的近3倍,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及率更是高达20%~45%。

数字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必然是信息的数字化,早期的数字化就是从口头或纸质媒介记载的信息变为存储器计算的“0-1”语言,这种指令化语言更便于对数据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具备可复制、格式化、跨越空间和时间等特点,提高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准确处理,并且将人类从一部分重复计算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得以进一步加强对知识和创新的关注。1.3.2 互联网开启的虚拟世界

如果说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实现了信息存储和处理方式的变革,那么互联网的出现则完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似乎有了一个虚拟化“映射”,从现实世界投影到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虚拟世界不仅改变了现实世界的信息形态,并且通过大量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语言和图形等信息表达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着数字经济的世界。

20世纪的最后10年,互联网的普及成为改变一切的源头。因特网(Internet)异军兴起,没有人预测ARPA(阿帕网)能够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实现从军事领域、4所高等学府[3]推广到普通公众的桌面上,如图1-6和图1-7所示。这既得益于TCP/IP对网络上数据传输的标准化,推动实现了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各种类型的连接链路、服务器和不同的计算机等终端之间的连接,使因特网的商业用户在1991年第一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同时也得益于新颖的检索方式和商业模式,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便捷的网页浏览器和搜索引擎,方便了公众搜索信息,随后出现的大量商业化软件,更是将公众的信息处理需求显化,互联网信息服务不断丰富,至此,桌面互联网连接的数字世界形成。2000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达到3.66亿,并保持近50%的年增长率。图1-6 互联网演进史(上)图1-7 互联网演进史(下)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7.1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设备的推陈出新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在全球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桌面互联网的增长速度,从笔记本电脑到手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乃至未来的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设备和产品都处于持续加速增长中,运营商、移动终端制造商、互联网企业和内容提供商们纷纷推出各自的移动互联网战略,抢占移动互联的巨大市场。至此,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还创新了信息搜集来源和方式,创造了移动互联的数字世界。

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相匹配的是人们对数字经济理解、认识的再升华。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引领全球再次开启对数字经济的研究,美国商务部关注数字经济的经济影响和政策意义,经济界和未来学家之间对数字经济是否颠覆了新古典经济学为主流的经济学框架产生了分歧,此时中国、韩国、新加坡等的经济赶超也正在改变世界互联网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数字经济的发展事业中。1.3.3 大数据开启的智能世界“大数据”概念的快速流行印证了数字经济的新阶段。至少在10年前,地球上99.9%的人没有听说过“大数据”,直到2008年《自然》杂志为其开辟封面专栏也没有引起普通大众的关注。彼时“大数据”对政策的影响就更是微乎其微,5年前我国在规划“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时,没有任何文件对大数据这一概念有所体现。然而仅几年时间,“大数据”却成为了全球最流行的词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都纷纷制定出台大[36]数据国家战略,我国也确立了国家大数据战略,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纳要》,明确要将大数据作为国家级战略进行部署、推进。

当前较为公认的“大数据”概念是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37],而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等总结了其“4V”(Volume,Velocity,[38]Variety, Value)特征,即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如图1-8所示,据专业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爆发式增长至40 ZB,其中,中国产生的数据将占据全球数据量的22%。图1-8 大数据爆炸“大数据”的迅速蹿红主要源于技术的快速商业化和数据爆炸时[39]代人们的需求渴望。从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可以看出,在众多新兴技术中,大数据的发展已经进入应用发展阶段,正在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新兴增长点和支撑点。目前,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大数据的行业应用领域不断增加,大数据产业化的范围和深度持续拓展。2015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21亿美元,已连续三年保持50%左右的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 263.21亿美元,年均增速达24.6%。

大数据直指向数字经济新时代的核心——海量、多样的数据产生的价值。如果说计算机打开了数字化的世界,互联网开启了虚拟的世界,那么大数据将可能与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众多新兴技术一起,打开通向未知的智能世界的大门。大数据强调浩大信息量的价值提取,超越了传统的统计与计量方法,可能带来人类对经济、社会认识方法论的改变。对于这个新时代的数字经济,我们最确信的就是不确定性。1.4 新时代的数字经济:新倡议、新窗口、新主题

2016年下半年以来,“数字经济”无疑是中外政经高层聚焦的热词之一。从全球影响力来看,G20和OECD等国际机构发表重要倡议,全球主要经济体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到推动消灭数字鸿沟和分享数字红利的全球化事业中去;从国际经贸合作看,中国和美国两大巨头正在以“数字经济”为关注点,奠定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发展的新基石,探讨和开启数字经济时代全球商贸的新模式;从我国战略部署看,我国最高领导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以“数字经济”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表明数字经济已经进入了我国最高层领导的决策视野。

相信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如此贴近,并不是巧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持续发酵和全球经济社会形态持续演变的今天,全球如何对待和调动数字经济的能量,我国又如何在“十三五”开局做好数字经济的前瞻性部署,将对我国和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深远影响。1.4.1 G20新倡议

2016年9月,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又称为G20杭州峰会,这是中国加入G20以来首次主办的领导人会议,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诞生于金融危机的G20,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全球主要经济体领导人的沟通和会晤,避免人类历史大危机上的单兵作战,甚至“以邻为壑”的经济决策,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金融危机过去的第8年,全球经济并没有进入稳健长远的运行通道,反之,自2011年以来,不论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还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QE,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的争议,不确定性仍然在蔓延,甚至这种不确定性正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蔓延,2016年可以说是载入史册的“黑天鹅”之年,不论是英国脱离欧盟公投、意大利修宪公投,还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政坛更迭,这些小概率事件都在同一年发生,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和政治正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在此形势下,G20杭州峰会认为当前的政策难以支撑世界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因而应当转变思路,采取更大胆、更有效的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G20首次提出全球性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后简称《数字经济倡议》),认为数字经济将提供新角度和新思维,通过推动新工业革命的技术、要素和组织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提升中长期增长潜力,开启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全新评价和发展模式。《数字经济倡议》开启中国与主要国家地区对话新窗口,坚信数字经济将持续发挥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G20强调通过营造开放、安全的政策环境,关注宽带接入、ICT投资、创业和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合作、数字包容性、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等关键领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同样在2016年,OECD也召开了部长级会议,其关注点在于开放的互联网、数字鸿沟、数字技能普及、研发创新、商业新机遇等方面。这些都表明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1.4.2 中美商贸新窗口

2016年11月,第27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在美国召开。此届中美经贸对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一是正值美国大选年,中美都高度关注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总统的新政策主张带来的政治经济影响,中美商贸联委会将更加有效地发挥双边经贸磋商和贸易摩擦“灭火器”的作用;二是中美经贸的重点不再仅是传统的农业和相关经贸政策,而是应美国要求正式提出的“数字经济”这一议题,由中国副总理和美国商务部部长、贸易代表领衔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100余名中美代表共同商讨数字经济的未来。

赛迪智库作为国内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有幸参与该项经贸磋商的前期决策咨询。我们认为,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数据本地化存储、数据所有权、隐私与安全等未解决的问题,但这是普遍存在的,就数字经济领域而言,中美之间的合作大于竞争。仅从中美信息领域的经贸合作看,美国是我国电子信息贸易的第二大出口国家和地区,也是我国电子信息贸易的第五大进口国家和地区。2016年,中美间信息产业进出口总额约1 581.6亿美元,其中出口占绝对优势,出口额为1 374.2亿美元,占80%以上;进口额207.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占比不足20%。我国对美的电子产品进出口总额占据全部贸易的比例维持在13%左右,出口和进口分别占19.1%和4.1%左右。在主要工业产业中,信息产业是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第一大行业。从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来看,中美双方可以开展网络空间治理合作、基础软硬件合作、智能终端产业合作、互联网服务合作以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网络安全等一系列合作,鼓励类似中美数字经济合作协会等组织建立民间合作新机制,通过合作创新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中美企业家数字经济研讨会上,中国表现出了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一方面,中国肯定了数字经济对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作用,倡议加快建立数字经济相关议题的国际规则,并明确表示中国一直致力于搭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平台等国际合作规则的工作,并将始终是全球数字经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应当通力合作,不要盯着数字经济利益蛋糕的分配问题,而要共同将数字经济的利益蛋糕做大,推动形成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才能真正使两国企业和人民受益。1.4.3 政治局新主题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40]六次集体学习。作为中国决策机构的最高“讲堂”,集体学习的参会人员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位同志,其主题预示了我国最高领导决策机构的关注方向和政策动向。

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要求,要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这是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出“数字经济”。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41]要战略议题。“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和行动,促进数字经济进一步创新发展。1.4.4 我们的理解

2016年下半年以来,G20的《数字经济倡议》开启了中国与主要国家及地区对话新窗口,中美战略对话“数字经济”再度明确数字经济的全球价值,政治局集体学习确立了我国数字经济议题的新高度,这些标志性事件的结合提示我们,是时候重新审视和丰富“数字经济”的内涵,增强对数字经济的理解。

我们认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资源为核心要素,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主要驱动力,通过信息网络(通信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内联网等)连接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数字经济不仅指以知识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也包括由信息技术推动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革命和飞跃性发展。数字经济并非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的“虚拟”经济,而是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同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产业和正在涌现的未知的新兴业态,也都是数字经济的组成部分。

新时代,再起航。数字经济已不再单纯地指向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这不仅是数字化技术的表现,也不仅是信息产业的产值贡献,而是包含所有辅助和影响经济决策的数字化、智能化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所涉及的是一个产业群,既包括信息网络技术产业,也包括与数字资源、数字技术紧密相关的其他产业。数字经济涉及多类经济活动,既包括生产活动,也包括消费活动。

我们将在第2~4章针对数字经济的理论价值、政策含义和经济影响抛出最新的实践理解,第5~7章将分别从决策影响、组织形态和创新方式三个方面剖析数字经济的本质,第8章将面向未来展望数字经济的九大核心议题,第9章中我们将完成研究的政策含义解读。参考文献:

[1] 弗里茨·马克卢普. 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 马克·波拉特. 信息经济论[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

[3] 肯尼斯·阿罗. 信息经济学[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4] 张才明. 信息技术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5] 杰里米·里夫金.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

[6] 克劳斯·施瓦布. 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6.

[7] 平新乔.“新经济”的经济学——从《信息规则》谈起[J]. 国际经济评论, 2000(4):19-24.

[8] 徐恪, 王勇, 李沁. 赛博新经济——“互联网+”的新经济时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9] 周慧. 李克强详解“新经济”内涵[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3-16.

[10] ARTHUR B. The second economy[J]. Mc Kinsey Quaterly, 2011(10).

[11]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N].光明日报, 2015-7-5.

[12] 辜胜阻.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J]. 中国软科学, 2001(12).

[13]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

[14] 凯文·凯利. 新经济新规则[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15] OECD. Measuring innovation:a new perspective[M]. OECD Publishing, 2011.

[16] OECD. OECD Digital Economy Outlook 2015[M]. OECD Publishing, 2015.

[17]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R].2014.

[18] 高德纳(Gartner). Infonomics的诞生——新信息经济学[R].2012.

[19] 阿里研究院.涌现与扩展:电子商务20年——信息经济前景研究报告[R]. 2015.

[20] 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R].

[21] 阿里研究院.新经济框架:从行业分工到平台共享[R].2016.

[22] 贺骏.马化腾提出7项建议指出“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N]. 证券日报, 2017-03-06.

[23] 腾讯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报告[R].2016.

[24] 卡尔·夏皮罗, 哈尔·瓦里安. 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5] 哈尔·范里安, 约瑟夫·法雷尔, 卡尔·夏皮罗. 信息技术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6] 丹尼尔·贝尔.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7.

[27] 凯文·凯利.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M]. 北京:新星出版社, 2010.

[28] 凯文·凯利. 科技想要什么[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

[29] 凯文·凯利. 必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30] 唐·泰普斯科特. 数据时代的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