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3年3月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06:14:56

点击下载

作者:《新东方英语》编辑部

出版社:《海外文摘》杂志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3年3月号

《新东方英语》大学生2013年3月号试读:

Preface 卷首语

★不完美生活的美好◎文 / 俞敏洪

生活永远不会完美,生活中永远会有缺憾。任何人做任何事情,不论做得多么成功,都一定会有缺憾存在。但正是因为有缺憾,我们的生活才会有追求:达到一个目标后,下一个目标又会出现。

在不够完美的生活中,我们有得就有失。但很多情况下,得到却通常意味着失去。理由很简单:对于得到的东西,人们通常不太珍惜。比如很多收藏家在收藏自己向往的东西时总是千方百计、挖空心思、费尽心机,但等到终于弄回家来,却是把玩一段时间就丢在脑后了,最后甚至忘了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得到了,一旦得到了,他就不再去渴望那个东西了。如果一个人对一样东西失去了渴望和热情,事实上他就失去了这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已经不在他的心里了。但失去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失去了旧的,我们的心灵才会渴望和争取新的,这样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有新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失去反倒意味着生活的充实。事实上,正是因为有缺憾和不完美,我们的生活才有了多一点的进步,我们对生活也才有了多一点的领悟。

不完美的生活不一定是不幸福的。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快乐和幸福,很多时候我们是痛并快乐着。你知道生活中有痛,说明你知道自己的不完美和社会的不完美。从痛苦中获得领悟并最终超脱痛苦而获得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人活着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如果一个人真的达到了这种境界,他也就失去了活着的全部乐趣。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给大家讲一个《失落的一角》的故事,这是美国著名的绘本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讲的故事。

有一个圆缺了一角。他很烦恼,觉得自己缺了一角,不再完美。为此,他开始出发去寻找缺了的一角。他向前滚动,一边走一边唱:“千里独行路迢迢,我要去寻找失落的一角。”他忍受着日晒、冰凉的大雨,冰雪把他冻僵,太阳出来又把他暖热。因为他不是完整的圆,所以行走起来不是很快。他可以边走边和小虫说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或者超超甲虫的车,有时候甲虫也超超他的车。最美好的时刻是蝴蝶停在他身上的时刻。

他继续前进,越过海洋,经过沼泽和丛林,上山,下山,一边走一边唱,终于看到了一角。他高兴地问:“你是我失落的一角吗?”那一角说:“先别唱什么千里独行路迢迢。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也不是谁的一角,我就是我自己。”这个圆听了以后只能伤心地上路。后来他又找到了另外的一角,发现太小;又找到另外一角,发现太大;又找到另外一角发现太尖,结果差点儿把他给刺破了;又找到了另外的一角发现太方了,不合适;又找到了一角发现挺合适,但是没有抓牢结果跑掉了;又找到了一角,这一次抓得太紧,结果给捏碎了。

他只得悲伤地继续前进,遇到了很多危险,掉到坑里,撞到墙上,最后终于看到了一角,看上去很合适,于是他就问:“你是我失落的一角吗?”这一角说:“我不是,我是自己的一角,但也可以是别人的一角,只要两者在一起合适就行。”于是他俩组合到了一起,感觉真好。总算找到了,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圆,什么都不缺少了。

他们一起继续向前滚动,由于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越滚越快,快得不能停下来和小虫说话,不能闻闻花香,不能让蝴蝶停在身上,但是他总算还可以唱歌,唱完美的歌:“走遍千山万水路迢迢,我终于找到了失落的一角。”但唱着唱着就没有歌词了。天哪,他现在什么都不缺了,因此再也没有可以歌唱的内容了。他想了想,终于明白了这里面有点儿问题。

他停了下来,轻轻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一路走一路唱:“千里独行路迢迢,我要去寻找失落的一角。”他又可以和小虫说话了,他又可以让蝴蝶停在身上了。

其实,这就是生活,当你拥有一切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一切。当你不拥有的时候你在寻找,你寻找的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那点东西,还有你心灵中缺少的那点东西。心灵中缺少的那点东西往往是不可能用其他东西来弥补的,只能用你永不停止的脚步以及对每一天生活的感受来弥补。我们有的时候真的要去听小虫唱唱歌,到湖边走一走,登高望一望,这些东西能提醒我们不完美生活的美好。而任何一个追求完美生活的人也都应该明白,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生活,我们只能追求更好的生活。★

Test Bible 考试手册

★2012年12月四级考试听力解析◎ 文 / 耿龙

2012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已经落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四、六级考试首次采用“多套题多卷”的形式,即在同一个考场里同时使用多套试卷,这跟以往采用改变试题顺序来实现“一套题多卷”的考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有些考生对这一新颖的考试形式提出了疑问:这一形式固然减少了作弊的可能,但如何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难度的一致性呢?对此笔者认为,虽然考试形式有所变化,但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的出题规律以及考查重点并不会随之改变,因此考生只要打好基础,认真备考,不愁应对新形式的考试。本文笔者就对此次四级考试的听力部分进行解析,希望能帮助广大考生解惑答疑。(编注:因此次四级考试有多套试题,笔者仅以其中一套四级听力真题为准。)

短对话

此次短对话题目的难度与往年考试的难度基本持平,侧重考查考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类话题,包括交通出行、天气变化、运动健身等。此外,此次短对话中也不乏校园场景和职场工作场景,其中出现了不少高频场景词汇,例如第12题考查了presentation (演示)、schedule (计划)、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sb. (与某人预约)等词(组),第13题考查了run the company (经营公司)、operation (运营)等词(组),第14题考查了campus (校园)、scholarship (奖学金)等词。高频场景词汇在听力短对话中的重复出现提醒考生在今后的备考中要学会“词以类记”,即根据四级听力考试所涉及的场景对词汇进行分类,按照场景类别记忆词汇,尤其注意加强对高频场景词汇的记忆。

从考点来看,此次短对话题目依然延续了以往一贯的出题思路,即将考点多数放在第二个人所说的话上。一般来说,第一个人说的话所起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入到一个场景中,而能否准确体会第二个人说的话会直接影响考生做题的准确率。第二个人说的话如果是对第一个人话语的补充或是与第一个人的观点相反时,其通常会使用转折句、建议句、强调句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所以说,要准确理解第二个人说的话,考生需要特别注重对上述几类句式的理解。这些句式在此次短对话题目中也体现得尤为明显,下面我们来看以转折句为考点的短对话的第15题。

15.What does the man mean?

A.It is not always cheaper going by bus.

B.It is more comfortable and convenient to take a bus.

C.It is faster to go to Miami by train.

D.It is worth the money taking a train to Miami.

录音:

W: Taking a bus to Miami—it's cheaper than going by train.

M: That's true. But I'd rather pay a little more for the added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解析 在这道题的录音中,第一个说话人(woman)的话很好理解,即坐公共汽车比坐火车便宜。第一个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是建议第二个人乘坐公共汽车。第二个人(man)首先说了一句“That's true”,表示对第一个人观点的赞同,但他紧接着又说了一个but,而该词之后的内容才是考点所在。But后的转折句中出现了词组“would rather do sth.”(宁可做某事),表达了第二个人“宁可多花点钱,也想图个舒适”的意思,可见他的言外之意是要坐火车去Miami。由此考生不难判断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D。值得考生注意的是,这道题的选项B与录音的吻合度非常高,很容易对考生造成干扰。这里笔者提醒考生,因短对话题目的录音较短,其对应的选项也不长,所以命题者通常不会将正确答案设置为与录音几乎一致的表达,而是通过“同义替换”等方式设置正确答案,借以加大题目的难度。考生可将这一原则理解为“视听反向原则”,即短对话题目的正确答案(视)通常不会与录音内容(听)几乎一致或高度吻合。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一原则来解答短对话的第14题。

14.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She is not as bright and diligent as Susan.

B.She is a little bit surprised at the news.

C.She has not read the news on the Net.

D.She has every confidence in Susan.

录音:

M: Have you read the news on the campus net?Susan has won the scholarship for next year.W: I knew she woul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Such a brilliant and diligent girl! She  certainly deserves it.

解析 考生在听完录音后分析选项即可看出,选项A中的bright and diligent以及选项C中的read the news on the Net与录音内容吻合度很高,因此可结合“视听反向原则”排除这两个答案。根据第二个人说的前两句话可知,她对Susan一早就抱有信心,而且给予很高的评价,而根据她最后一句话中的词组deserve it (应得的)可知她并不觉得吃惊,因此考生可排除选项B,将正确答案锁定为选项D。选项D中的词组have confidence in sb.意为“对某人抱有信心”。

在此次的短对话题目中,以建议句为考点的题目也不少,第11、16和18题都属于这一类型。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理解和掌握常见的建议句式(例如“why don't you/we ...”“need to do ...”“be better to do ...” “should do ...”等)。下面我们来看短对话的第11题。

11.What will the speakers probably do?

A.Find a shortcut to the park.

B.Buy some roses from the market.

C.Plant trees in the park.

D.Go to the park to enjoy the flowers.

录音:

W: I just heard about a really beautiful park in the east end of the town. There are a lot of roses in bloom.

M: Why don't we walk over there and see for ourselves?

解析 第一个说话人的大概意思是某处有个很漂亮的公园,那里有很多花。第二个人的话语中并没有出现转折的意思,而是顺着第一个人的话做了一点补充,建议“我们过去看看”。由此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选项D。

长对话

此次考试的两篇长对话难度都不大,其话题都与日常生活很贴近。第一篇长对话中再次出现了经典的职场工作场景;第二篇是关于开车超速罚款的。下面我们来具体评析。

第一篇长对话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合伙工作的,形式属于采访类对话,重点信息主要出现在回答的一方所说的话上。该长对话开始谈论的是John (即回答一方)和他的同伴Arthur在最初合伙工作时遇到的问题,接着又谈到问题如何得以解决,最后谈的是他们如何轮休年假。该对话中出现了不少高频场景词汇,包括schedule (计划)、sales representative (销售代表)、vacation (假期)、full-time employee (全职员工)等。

值得注意的是,长对话的解题方法与短对话不一样。因长对话篇幅长,难度较大,所以命题者通常不会在选项上多做文章,因此正确答案多与录音内容十分接近,考生可将这一原则理解为“视听基本一致原则”。根据这一原则,长对话题目的选项与录音内容越相近,其为正确选项的可能性就越高。下面我们利用这一原则来解析长对话的第19题。

19.What do John and Arthur do at Sonatech?

解析 此题为长对话第一题,根据长对话中常用到的“题文同序原则”(即题目的出题顺序与其答案信息在录音原文中的顺序基本一致),考生可以判断此题的答案信息位于长对话的开头部分。又因该对话为采访类对话,所以考生可重点关注开头部分回答一方所说的话。录音中的第二个问答处涉及了题目所问的问题。提问者(woman)问:“Well, how do you divide up your schedule?”回答者(man)说:“You know we are both sales representatives, and we take orders over the phone.” 根据这一问一答,考生可快速判断John and Arthur的具体工作内容是take orders over the phone (电话接受订单),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 (take orders over the phone)与录音内容高度吻合,为正确答案。

第二篇长对话谈论的主要是超速罚款。该对话中涉及较多的交通词汇,包括speed limit (限速)、give you a ticket (开罚单)、license (驾照)、valid (有效的)、speedometer (记速表)等。在该对话一开始,女交警在学校附近拦住一位开车超速的男士,但男士辩解称自己的记速表没有显示超速。然后女交警提出审查男士驾照,并发现其驾照已过期。最后男士因驾照过期被开罚单,并因超速而被警告。此篇长对话的解题方法与第一篇一样,都可以利用“题文同序原则”和“视听基本一致原则”来解题,正确答案多为与录音内容相近的选项。

短文理解

短文理解通常是四级听力考试的难点所在。由于短文理解文章本身的难度增加,再加上听力考试到此已进行了一半多,考生们的精力难免会有些分散,这又给他们听记文章带来额外的困难。但此次短文理解题目难度相对适中,如果考生掌握正确的解题策略,攻克这一部分并不算困难。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简析一下短文理解题目。

在解答短文理解题目时,考生同样可以利用“视听基本一致原则”来解题。由于短文理解的篇幅相对较长,考生的听辨难度加大,所以命题者通常不会把选项设置得太难,正确答案往往同录音内容的吻合度较高。所以利用“视听基本一致原则”,考生可轻松解答短文理解的第26、27、29、30和34题。

上文中提到的“题文同序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短文理解题。通常来说,短文开头的前三句会出一道题,中间位置会出1~2道题,结尾处再出一题。根据这一规律,考生可提高在听力录音中定位的准确性,从而做到“有的放矢”,集中精力听辨考点内容。下面我们来解析短文理解的第26题。

26. What does the speaker say about customers' entering the grocery store?

解析 这道题为第一篇短文听力的第一题,所以其答案信息应“潜伏”在录音的开头部分。此题对应的答案信息位于录音原文第三句话:“To me, a customer is a person whose memory fails entirely once he or she starts to push a shopping cart (购物车).”如果考生抓住了这句话的内容,并且做好听前审题工作,答案应该一目了然:这句话中的starts to push a shopping cart即对应题干中所说的entering the grocery store (该词组在原文第一句话中出现),所以此题的答案应为选项A (They behave as if their memories have failed totally.)。

复合式听写

此次复合式听写文章的题材为说明文,讨论美国人的时间观念问题。这次的单词听写难度比往年要大,一是体现在长难词较多(比如考查了accomplished、interpersonal、references、indication等难词);二是体现在考查了词形变化(比如考查了-ed或-s形式)。这两方面都是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

此次复合式听写的句子听写也稍有难度,前两句话中出现了一些长词或难词,比如considered、appointment、extremely、productive、productivity等。虽说有三次机会去记录,但考生如果对这些词汇的含义或是拼写不熟悉的话,很容易在这上面浪费时间,进而影响后面的听记。针对这些长词或难词,笔者建议考生在听第一遍录音时只写下这些词的一半或大半,或是利用辅音记忆法来记下单词(例如productivity可写成prdctvt),以节省时间,等到听第二遍录音时,考生再将这些词补全。针对句子听写,笔者建议考生在听第一遍录音时先写下句子的主干,然后充分利用第二遍录音将修饰部分补全,最后听第三遍录音时再检查句子的时态、语法和词汇单复数问题。2012年12月六级听力试题分析及备考攻略◎ 文 / 洪薇薇

2012年12月六级考试后,相信很多考生都在议论本次考试“多套题多卷”的问题,但就笔者所要分析的这套六级真题来说,听力部分的命题套路和考查重点与往年基本一致,仅在长对话部分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趋势。下文笔者就以手中的这套听力真题为例来具体分析2012年12月六级听力部分的考题,并总结相应的备考攻略。

短对话:真题“穿越”

在短对话部分,以往考过的语言点在2012年12月六级听力真题的录音中重复出现,形成了“高频词集中”的现象。本次听力短对话第11题中的sleeping bag (睡袋)在2009年6月六级听力第11题的录音中出现过。第18题与竞选学生会主席这一话题相关的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vote、candidates等表达更是在六级听力考试中多次出现,最近一次出现在2011年6月六级听力第13题的录音中。第12题的录音中出现了no big deal (不要紧,没什么大不了)这一固定表达,考生如果对历年题目谙熟于心,就会发现录音中的说话人每逢要表示“不在乎”“不关心”之类的情绪时,总会“不约而同”地说一句:“No big deal.”更令人惊讶的巧合是本次六级听力的第17题,具体录音和题目如下。

M: I heard the recent sculpture exhibit was kind of disappointing.

W: That's right. I guess a lot of other people feel the way I do about modern art.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这道题不但录音中的sculpture (雕塑)和modern art (现代艺术)等词在2009年6月六级听力第16题的录音中出现过,而且题目本身与1999年5月托福听力的第25题如出一辙。1999年5月托福听力的第25题如下所示。

M: I heard that the pre-turnout for the opening of the new sculpture exhibit was kind of disappointing.

W: I guess a lot of other people feel the way I do about modern art.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两道题录音原文的相似度极高。考生据此可以判断六级听力的命题实际上参考了上世纪90年代老托福的听力模式和内容。所以,考生如果已经十分熟悉六级听力的历年真题了,那么也可以找来老托福的听力真题进行练习,这往往能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备考攻略:考生在练习六级听力短对话时,首先可以把每道题录音原文中的关键词记下来,然后在网上下载历年短对话真题的录音原文,并将其汇总到同一个Word文档里。之后,考生点击菜单上“查找”按钮,把总结好的关键词输进去,在全文范围内查找,便可轻松地把涉及同一关键词的所有题目整理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更好地掌握同类型题目的命题套路。

长对话: 量变到质变的革新

前几年六级听力的长对话内容多为朋友间的闲聊,话题跳跃性大,没有核心主旨,也没有难词,简直可以用“报流水账”来形容。比如,在2007年6月六级听力的第一个长对话中,说话人先聊同事去美国出差的感想,又聊飞机上的食谱,后又讲到坐飞机时参加“飞行保健”活动,话题不停地在变。但近两年来的长对话已经逐步“蜕变”为话题广、内容专、出题设计独具特色的题型。最典型的要数2012年12月六级听力的第一个长对话,对话情景是一位女职工向工会代表咨询怀孕期间能否调动工作,远离辐射环境,其中涉及大量专业性的词汇。比如,女职工抱怨说:“I'm more afraid to expose my unborn child to (暴露于……之下) the radiation (辐射).”更专业的内容出现在男士听完女士的抱怨后所给的意见:“Workers have the legal right (合法权利) to refuse certain unsafe work assignments (工作安排) under two federal laws (联邦法律), th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ct (《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案》) and the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 (《国家劳资关系法案》).”这句话中的内容涉及劳资关系、法律权利等内容,都不是以往那种报流水账式的题目可能涉及的,尤其是act一词以“法案”的意思出现,这种熟词僻义的考法让不少考生始料未及。

备考攻略:近年来,长对话的考查形式已趋向稳定:一篇为“讨论”式对话,比如2012年12月六级听力的第一个长对话,说话双方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两人发言篇幅较平均;另外一篇为“采访”式对话,比如2012年12月六级听力的第二个长对话,女士就“谈判是否是一门艺术”这一主题采访男士,此时提问方说话很少,而回答方则往往侃侃而谈,发言篇幅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就“讨论”类题目来说,两个说话人贡献的信息量相当,各自的话语中都会包含答案。“采访”类题目则不同,其所有考题几乎都针对回答方的话语提问,所以考生只要重点听回答方的话语就可以把握答案内容了。

短文理解: 与往年命题特点保持统一

此次六级听力短文理解的命题特点与往年比较统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体现在文体上。本次短文理解的第一篇短文是针对男婴与女婴智力发育区别的实验报告,属于说明类文章。第二篇短文描述的是市政专员向社会各界讲解公共安保新计划的经历及插曲,属于记叙类文章。第三篇短文围绕美国一个典型失业家庭的遭遇来折射经济衰退期的社会现象,属于议论类文章。这三个语段不仅囊括了历年真题的基本文体,而且内容上也体现了“重科研,多社会热点”的一贯特色。

第二,体现在结构上。考生听到的每一篇听力短文均为“总—分”结构:录音首句是总起句,其后分层次叙述,且每讲到一个新层次都有明显的提示词。比如,第一篇短文的结构可归纳如下:首句“A scientific team is studying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11-and-half-month-old children”点出核心主旨;接下来的“In Act 1 of the show … Act 2 is …”分两个层次来介绍实验的两部分;然后“Scientists have also found that …”另起一个层次;最后“They believe that …”对实验结果进行小结。该结构与往年六级听力短文理解题文章的结构基本保持统一。

第三,体现在答案关键句上。短文理解的一大解题难点是考生如何在听问题前(即不知要问什么的情况下)从长篇幅语段中大浪淘沙般地锁定那几句可能包含答案的关键句。笔者建议的应对方法是凡听到含有特殊句型的句子都重点留意。比如第一篇短文的录音中出现了一个“强调+转折”的句型:“This experiment certainly does not definitely prove that girls start to reason before boys, but it provides a clue that scientists would like to study more carefully.”考生听到这句话后应判断出本句是重点句,并在脑中对这句话加深印象。果然,第28题就是针对这句话提问的:“What does the speaker say about the experiment?”答案:“It may simulate scientists to make further studies.”第三篇短文的录音中又出现了相同的句型:“The recession has certainly come with more problems than Andrea anticipated, but she remains unfailingly optimistic.”这句话是解答第35题答案的关键句。第35题问:“What is Andrea's attitude toward the hardships brought by the economic recession?”答案为optimistic。

第四,体现在答案出现顺序上。其实,无论是短文理解还是长对话,只要是长篇幅听力选择题,录音中答案出现的顺序和每道题的顺序总是一一对应的,即第一题答案在录音开头,最后一题答案在录音结尾,中间以此类推。

备考攻略:在听短文理解部分的录音时,考生要重点听录音的开头部分。这样不但能抓住短文主旨,而且还能找到第一题的答案出处,因为第一题的答案往往在开头部分。考生在做完练习核对答案时,不能仅仅关注选项的取舍,还要对照录音原文找出每道题答案所在的关键句,总结出关键句的句型。比较常考的关键句有强调句、转折句、让步转折句、虚拟语气句等。此外,考生还要精听短文理解真题:第一遍听时,按照考试要求完成题目;第二遍听时,合上试卷,忘掉选项,专注地听语段的结构、层次、重点句型、语气提示词等,把自己的听力理解水平由针对某些题目的“点”上升到能够概括全文内容的“面”。考生如果能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就会尽快适应听力语段题的难度。

复合式听写:规律不变

总体来说,2012年12月六级听力的复合式听写题难度不大,考查到的单词不是很难,考查到的句子也较短且逻辑简单。

在单词听写部分,考生要谨记复合式听写题一般只考实词不考虚词,具体来讲,考点只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中名词和形容词考得最多,占历年单词听写的70%~80%。本次考试也不例外,考了四个形容词、两个名词,而动词、副词仅各占一个考点。之所以有这种倾向性,首先是因为名词和形容词中往往有很多易错词,它们或拼写复杂或发音不规则,具有较高的考查价值;其次是因为名词在句中往往充当主语、宾语这些主干成分,决定句子的基本内容,而形容词在句子中的位置非常灵活,可以是定语、表语、补语、状语等,便于多样化出题。这样的命题思路就给考生在听题前推测考点提供了很大便利。例如本次六级听力第36题,空格前出现了不定冠词a,空格后是词组dangerous one,夹在两者之间的词汇只可能是一个副词,正确答案是potentially。又如第37题,空格前是表示程度的副词very,空格后是名词climbers,那么空格处必定要填一个形容词,正确答案是experienced。另外,考生还可以结合空格处所填单词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来推测其词性。比如第43题的题干是这样的:“A few (43) _____ can help most climbers avoid altitude sickness.”其空格处所填单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所以应该是名词,正确答案为precautions。

在句子听写部分,题目允许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句子,但考生组织语言时需注意一定要保留录音中决定句式结构的词。例如第45题,录音为:“When you reach your top height, do light activities rather than sleep too much.”本句中的rather than就不能省略或替换成其他词汇,以免使表达产生歧义。

备考攻略:复合式听写的语段结构也是“总—分”结构,因此考生在拿到试题后应先迅速浏览全文首句以掌握文章主旨,为后续解题铺平道路。通过仔细观察考生会发现,95%的复合式听写真题的首句不会出现空格。也就是说,命题人有意将主旨信息完整保留于试卷上,就看考生能否抓住这个要点。考生还要充分利用该部分的录音可以听三遍的机会,每听一遍都要核对并补充之前自己填写或记录的信息,尤其要注意核查所写内容主谓是否一致、名词单复数形式是否正确、动词时态语态对不对等细节。平时练习时,考生可以不按照考题要求做填空式听写,而是整篇逐句地听写,甚至可以把长对话中的语段部分也进行这样的练习,以增强听写训练的强度,顺便熟悉听力高频词。如何攻克专四听力新闻理解题◎ 文 / 赵洪

提到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的难点,相信很多考生首先会想到新闻理解题。在专四听力的题型结构中,前三种题型(听写、对话理解和短文理解)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四、六级听力考试时也会遇到的常规题型,而唯有新闻理解题矛头直指英语专业考生,大有“听不好新闻,枉读英语专业”之势。备考专四听力的同学如何才能顺利过关呢?本文笔者就与考生一起探讨如何攻克专四听力新闻理解题。

新闻理解题的材料内容

专四听力新闻理解题的材料内容最常见的是以下三类。

1.经济类新闻:内容主要涉及贸易往来、企业运营、行业动态、商业论坛、宏观经济政策等。

2.政治类新闻:内容包含国际关系、外交政策、政治选举、党派关系、司法案件审理、难民、移民、示威游行、罢工等。

3.军事类新闻:常涉及地区冲突、核试验、恐怖袭击、暴力事件、镇压暴乱、边境纠纷等。

以上三大类是历年真题考查最多的题材。另外还有一些较为零散的题材,笔者也在此列出,供考生们参考。

灾害事故:如空难、沉船、洪水、暴风雨(雪)、地震、海啸、火灾、车祸等。

社会新闻:如医疗、卫生、体育、文化交流、公共事业、环保、犯罪等。

科技发展:如航空航天、生物、电子、最新研究发现等。

新闻材料虽然题材繁多,但一般不会出现冷僻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或专业性很强的术语,也不会涉及太过个性化的、新潮的俚语。就这一点来说,专四考试听力部分的新闻材料与实际生活中听到的外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有很大区别。因此,考生要注意避开备考误区,不宜选择语速过快、内容冷僻或太难的外媒报道作为考前训练素材。

新闻理解题的六大题型

新闻播报有著名的六要素,即“5W1H”,分别是what (什么主旨)、when (发生时间)、who (新闻对象)、where (发生地点)、why (事件的原因)、how (进展的细节)。专四听力的新闻理解题就是紧扣这六个要素来出题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如何攻克新闻理解题的六大题型。

主旨题(What)

例:What is this news item mainly about? (选自2011年专四听力真题第30题)

A. Political protests during the Olympics.

B. Security operations during the Olympics.

C. Olympics' security forces.

D. Security measures in buildings.

解题攻略 新闻材料的内容结构往往呈“倒金字塔”形:录音的第一句话通常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后面内容的重要性依次递减。在考试中,考生可直接这样理解:新闻题录音的开头就是主旨句。

这道真题的录音开头说道:“An Olympics security plan, five years in the making, is taking shape in Vancouver this week. The Canadian police is heading up the 900 million dollars security operation, the largest in Canada's history.”录音开头重复提到security一词,因此考生可以判断主旨必定与security有关,所以像选项A这种没有提到主旨句中重复词的选项必定偏题,可排除。在剩下的三项中,选项B提到security operations,选项C提到security forces,选项D提到security measures,通过对比主旨句,显然选项B的内容是对主旨最忠实的复述,故为正确答案。

时间题(When)

例:When did the bank employee hand himself in? (选自2012年专四听力真题第28题)

A. A month before the fraud was discovered.

B. A day before the fraud was discovered.

C. A day after the police launched investigation.

D. A month after he transferred the money.

解题攻略 考生在审题时一旦发现提问与“时间”有关,尤其是问题由特殊疑问词when引导,就要把听的重点放在录音中提到的时间点上。本题中,考生通过对比选项内容可发现要关注的主要是a month和a day这两个时间点,因此录音中一旦听到这些词就要高度关注,对比哪一项符合录音说法。录音中共有两处提到时间点,分别是“The alleged fraud was discovered earlier this month …”和“Mr. Puri reportedly handed himself in on Thursday, a day after police said he was wanted for questioning”。显然后一句提到的时间符合提问要求,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

对象题(Who)

例:The news item is mainly about a joint venture between ______ (选自2006年专四听力真题第27题)

A. a US company and a UK company.

B. a Swiss company and a UK company.

C. two Taiwanese companies.

D. a mainland company and a US company.

解题攻略  这道题针对新闻中“哪两个公司组成了合资企业”进行提问。从选项来看,要判断的是两个公司来自什么地区,因此这就是考生听录音时的重点。录音开头就说“PepsiCo. of the US and Unilever of the UK …”,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A。考生需要注意,如果是第一个问题针对新闻内容的主题对象进行提问,那么答案通常就是新闻第一句话的主语,考生在听的时候注意首句中提到的人或机构即可。

地点题(Where)

例:Where does AT&T face difficulties in particular? (选自2011年专四听力真题第28题)

A. Nationwide.    B. Overseas.

C. In large cities.     D. In remote towns.

解题攻略 地点题的结构一般简单、清晰,问题常用特殊疑问词where引导,选项也往往是简单的词组而非长句。由于录音中提到“… particularly in densely populated urban areas, have complained about dropped calls, slow internet access and poor service”,即“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涌现出电话断线、网速慢和服务差的投诉”,因此对于大型电信供应商AT&T来说,有困难的地点应该是选项C中提到的large cities。

值得一提的是,本题的答案出现形式较为特殊:正确选项C的内容并不是录音原文的复现,而是用large cities替换了录音中的urban areas,这种答案出现形式可称为“同义替换”。由于是“替换”而非“复现”,考生脑筋需要多转一道弯,所以听力理解的难度有所增加。考生应注意这两种不同的答案出现形式。

原因题(Why)

例:Why did the singers meet in Hollywood? (选自2011年专四听力真题第25题)

A. To raise money for African humanitarian efforts.

B. To raise money for Haitian earthquake victims.

C. To sing in memory of Michael Jackson.

D. To make a recording of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the song.

解题攻略 审题时考生应该注意到选项A和B在表达方式和用词上有明显重叠,而一道题目中出现两个相似选项绝非巧合,因为所有试题都是经过严密设计的。这种相似性其实给考生提出了判断线索:本题重点在于筹款(raise money)的目的。考生如果在录音中听到常用的关于“目的”的表达法,就要注意其后可能就是本题的答案。

录音开头说道:“Dozens of recording stars began converging on a Hollywood studio Monday to add their voices to a song they hope will raise millions of dollars for Haitian earthquake relief.”其中they hope will raise millions of dollars既表达了目的,又点出了A、B两个相似选项中重复提到的关键点,可以判定答案就是这句话里的信息,显然选项B为正确答案。放眼历年真题,像这样四个选项中有两项包含重复信息的题目不在少数,考生若碰到类似情况,可参考本题的思路,即重点听相似项中的重复词来定位答案。

细节题(How)

首先需要说明,细节题是针对新闻事件的进展进行提问,可考察的点既多又杂:既可以要求考生根据报道的事实在选项中做是非判断,也可以针对新闻中引述的采访对象的发言提问,还可以提问某个数据的意义,甚至涉及数据计算。下面我们通过真题来具体分析。

①是非判断

例: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选自2004年专四听力真题第24题)

A. The announcement was made by AFA.

B. Afghanistan was a founding member of AFC.

C. Afghanistan had been in chaos for long.

D. The football players were under 23.

解题攻略 是非判断类细节题的问题部分较为特殊,一般不会涉及有指向性的内容,考生只需搞清楚要判断的是TURE还是NOT TRUE就行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有些选项哪怕不听录音也可以判断正确与否,如本题的选项C,其大意为“阿富汗一直以来时局动荡”,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录音中的表述当然也不会违背这个事实,所以选项C可以先排除。

另外,本题还有一个特点,即在A、B、D三个选项中分别出现了大写的专有名词和数字。这些信息都是考生在听的时候很容易注意到的信息,所以不妨把它们作为定位录音中相关内容的“信号词”。这道题的录音中有这么一句话:“The Asian Football Confederation (AFC) announced in a statement yesterday that Afghanistan would play in the under-twenty-three tournament at the games in Pusan.”这句话同时包含了两个“信号词”(AFC和under-twenty-three),表明其内容值得考生关注。经过对比,考生可发现选项A与事实不符,因为它把发表声明的机构由录音中的AFC改成了AFA,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②问发言内容

例:According to Pakistan's President, the chances of the two countries going to war were ______ (选自2004年专四听力真题第27题)

A. great.   B. small.   C. growing.   D. greater than before.

解题攻略 新闻播报常引用权威机构、人士的话语或报告的内容,所以考生应养成习惯,凡是听到“According to +机构名/人名/报告名称”或者“机构名/人名/报告名称+ say/imply/indicate/tell/release”等结构时,就要多加注意,其后引述的信息中必含要点。比如本题,问题直接指向新闻人物的发言,因此答案就在总统的话中。录音里提到:“Pakistani President Pervez Musharraf said yesterday there was no danger of the country going to war with neighboring India …”此处又出现同义替换,no danger of going to war也就是指开战可能性小,所以选项B为正确答案。

③问数据

例:The expected life-span of Beijing residents has gone up by ______ compared with that a decade earlier. (选自2004年专四听力真题第25题)

A. 1.5 years   B. 1.4 years  C. 1.2 years   D. 1.1 years

解题攻略 如果只看四个选项,很多考生也许会落入思维陷阱:先关注录音里提到这几个数据的句子,再判断答案。事实上,录音中并没有直接提到任何一个选项中的数字,而是出现了这么一句话:“The expected life-span of Beijing residents has gone up to 75.5 years old, compared with 74.4 years old a decade earlier.”问题是“北京居民的预期寿命增长了多少”,所以考生需要做个减法运算:75.5 - 74.4 = 1.1,从而得出选项D为正确答案。

这类需要计算的细节题在历年真题中所占比重很少,而一旦出现往往令考生始料未及。笔者在此提醒考生注意两点:首先,所谓的“运算”一般仅涉及加减法,不会有乘除法等复杂运算,且只需要一步运算即可得出答案;其次,如果看到问题中出现go up/increase/go down/decrease by这类表达,肯定是问两个数值的差额,也就暗示着题目很可能涉及计算。如何备考雅思口语Part 2——素材DIY之电影篇◎ 文 / 谢绍东

在雅思考试听、说、读、写四项考试中,雅思口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项考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Part 1为基本的交流型对话,考官会就相关话题对考生展开提问,考查的内容往往是学习、工作、衣食住行以及兴趣爱好之类的话题,时间一般在4~5分钟;在Part 2,考官会给考生一张话题卡,要求考生就话题卡上的话题进行1~2分钟的阐述,考生阐述完毕后,考官会就考生的阐述内容提一两个相关问题,由考生简单作答;在Part 3,考官就第二部分所提及的话题与考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或者考官就其他话题与考生进行讨论,难度较大,时间在4~5分钟。

虽然雅思口语考试的难度从Part 1、Part 2到Part 3逐级递增,但在这三部分中,考生往往认为Part 2最难应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考生在回答这部分题目时,往往对话题卡上的话题无话可说,规定的描述时间还未到就已经草草结束了表述。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雅思老师,笔者发现很多考生的生活阅历其实很丰富,但却没有形成积累素材的习惯,结果让一批好素材从自己的身边溜走了。本文笔者就针对Part 2中的电影话题为考生提供一些积累口语素材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给考生的复习备考带来一些帮助。

相信很多考生都喜欢看电影,不过你也许不知道,一部你喜欢的电影就能帮你解决多个雅思口语Part 2中出现的题目。考生只需按照笔者总结的“4S黄金法则”就可轻松完成口语素材的准备。所谓“4S黄金法则”,是指准备口语素材的四个步骤,从单词到句,到段,再到篇。只要考生按照这四个步骤准备,雅思口语Part 2的素材问题就能在不知不觉间解决了。

Step1 根据雅思口语Part 2的出题思路选择电影

一般情况下,Part 2的话题卡上给出的话题不会轻而易举就让考生过关,所以极少有考生会抽到类似“Describe a movie you recently watched”这样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抽到的话题都是以上题目的变形,这样题目的难度系数就提高了不少。比如,考生可能会抽到这样的题目:“Describe a foreign movie that you watched”或者“Describe a movie based on a real person”。笔者建议考生使用以上题目的综合体来准备,即按照“Describe a foreign movie based on a real person”这个题目来准备。这样一来,以上两种题目的关键点都被涵盖其中了。符合这一题目的电影有很多,比如《沙漠之花》(Desert Flower)这部电影。这是一部根据出生在索马里的黑人模特Waris Dirie的自传改编而成的电影。Waris Dirie的童年异常艰难,出生在索马里沙漠的她用非凡的勇气反抗生活的压迫和不公,最终成了世界顶级名模。这部电影就属于典型的“Describe a foreign movie based on a real person”一类题目。像这样的电影还有很多,比如《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自闭历程》(Temple Grandin)等。找到这样的影片之后,素材DIY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Step2 多留意电影英文简介中的基本信息

选定合适的电影后,考生需要搜集和积累与所描述的电影相关的基本词汇和信息。考生除了要了解影片名称、发行时间、知名演职人员的名字外,还要注意导演、演员等的名字如何发音。现在很多软件都具有真人发音的功能,如果考生确实不知道或者不确定的话可以求助这项功能。在积累此部分的词汇时,考生需要记忆的都是人名、时间、地点等名词,名词除了有单复数的变化外,不像动词有时态和人称的变化,也不像形容词、副词有搭配的限制,在实际使用中比较简单。考生在准备口语素材时,可以按照笔者整理《沙漠之花》的方式来总结,如下表所示。

Step3 把Step 2中总结的词汇和信息组织成句并串联成段

考生总结出关于电影的各种词汇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把电影的基本信息组织成句,然后再根据句子内容串成不同的段落。考生准备口语素材时,要注意使素材的内容流畅、自然。组织语言时,考生不要热衷于通篇使用看似华丽的单词和一些复杂的长难句,应多使用日常口语表达词汇,并以简单句和复合句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素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