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教材精解(四年级上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10:15:58

点击下载

作者:窦昕主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语文统编教材精解(四年级上册)

语文统编教材精解(四年级上册)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语文统编教材精解.四年级.上册/窦昕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19.9(2019.10重印)(语文书的秘密)

ISBN 978-7-101-14079-8

Ⅰ.语… Ⅱ.窦… Ⅲ.小学语文课-教学参考资料 Ⅳ.G624.20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86401号书  名 语文统编教材精解 四年级上册主  编 窦 昕丛 书 名 语文书的秘密责任编辑 张舣方 杨旭峰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http://www.zhbc.com.cnE-mail:zhbc@zhbc.com.cn印  刷 中煤(北京)印务有限公司版  次 2019年9月北京第1版2019年10月北京第2次印刷规  格 开本/710×1000毫米 1/16印张9 字数75千字印  数 10001-20000册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4079-8定  价 48.00元主  编:窦 昕执行主编:赵伯奇 张国庆编  者:赵市委 孙如月 马姗姗 杨 燕韩星辰 朱雅特 杨宏业 邵 鑫蒋 楠 许 龙 魏梦琦 殷程其穆东明 宋振华 董 欣 董小令侯红运 王亚冬 闫 静光荣与梦想——“大语文”系列丛书总序

穿过一丛金色的墨西哥橘,六岁的小红豆头戴粉盔,骑着一辆有辅助轮的浅粉色自行车前行。在她身后跟着三岁的小青豆,蓝色背心、蓝色头盔,滑动着一辆海军蓝滑板车。

在这个温哥华的浅蓝清晨,我望着女儿红豆和儿子青豆的背影,捏紧了久违的轻快心情。此刻我的另一个儿子在太平洋彼岸舒展着拳脚,已经名扬神州、纵横四海,他就是十二岁的——“大语文”。

那一年际遇喜人,没落的大宋皇裔赵伯奇当时正是北大游泳队队长,俊美倜傥的郭华粹正要从不列颠返回国内,文坛世家陈思正将从哈佛启程,卸任了校学生会主席的朱雅特正要入住北大教育系设在万柳的高级学生公寓,北大辩论队队长“驴火歌王”邵鑫正准备离开校园大展拳脚,而本书的主要执笔人——我表弟张国庆,也正在收拾行囊欲来北京助我成就大事……那一年的我们,大多毕业于北大、北师大的中文系,本有着大不相同的人生规划,却因为我许下了五个耀眼的愿望,如埋下一粒豆子作为种子,让我们相聚在一起,簇拥着走出了同一条人生轨迹。

那一年,种瓜得瓜,种豆得神。神奇的“大语文”诞生。

五个愿望:一愿我们投身于校外教育,把语文课变得有意思;二愿将“大语文”课程商业化,以丰厚的回报让“大语文”家庭过上富足而体面的生活,同时也让更多北漂的卓越人才敢于加入“大语文”战队;三愿“大语文”课程走向全国,使更多孩子受益;四愿“大语文”课程进入学校,深度补充和影响校内语文教育;五愿“大语文”走向世界,吸引更多华裔或其他学习者,使其对中国文学文化乃至世界文学文化产生较浓兴趣。

这是多么光荣的梦想。被商业繁荣笼罩着的华彩世界里,我们愿意燃烧年轻的生命,去照亮“大语文”,或是做烛去点亮大语文。

十二年后,当我们作为一家颇具潜力的上市公司被广泛关注时,回首过往,原打算用一生去交换的五个愿望竟开始一一实现,我竟然慢慢冷却了心头的欢喜。我对队伍说,我开始不甘心只为一时而绽放,我想留下些许我们的代表作,让这些被汗水、泪水浸泡着的奋斗产生的价值能够长久留存。

那么,什么才能做到长久留存?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弩机大师也随弩的入土而不闻于世,而孟子的浩然之气、庄子的逍遥自由却总让千年后的人们神往。历代精美的琉璃制品、珍珠黄金、烟土枪械、米铺碾坊,都随大江东去;罗摩与神猴、罗密欧与茱丽叶、《西游记》与《水浒传》、雨果与左拉、马克·吐温与杰克·伦敦却百年千年流传。

锐意进取、诚信无欺,精良的产品确可以建立百年老店。

回归率真、淡泊功利,生动的文化才能够成就千载流传。

放下商业思维,忘记市场需求、获客成本等等并无长久意义的盘算,回到我们出发时的初衷:我们为何而来,我们欲往何处?我们只想要做能够千载流传的好东西。

于是在“大语文”这个儿子步入到青春期之时,我们有了新的憧憬,可以命名为“新五大梦想”。第一,完成整套“大语文”系列丛书的出版,囊括校内学习、文学文化、写作技巧、课外阅读、非母语者的汉语学习等诸多内容,为语文教育和中国文学文化推广普及做出些微贡献。第二,以教育的视角,制作一部部精良的动漫剧集或真人影视剧,使千年来文学文化史上的关键信息和核心内容得以“大河小说”一般的记录。第三,以教育的视角,建立一个个还原各朝代各国家的互动式文化体验馆,以浸入式话剧及其他高科技交互方式使孩子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大语文”课本中所讲述的各个时空场景。第四,研发一系列语文学科的人工智能学习工具,使学生在学语文时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能够低成本、高精度解决。第五,牵头制订一项标准,该项标准能将所有汉语使用者(包括母语学习者、华裔非母语学习者、其他族裔非母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的计算机软件)的汉语水平(尤其是对汉语背后的文化认知水平)在同一体系内进行评价。

又是一粒愿望的豆子种下去,遥望,又是数十年。不知又一个或几个十二年之后,我们这个队伍能否将“新五大梦想”一一实现。有了“回归率真、淡泊功利,生动的文化才能够成就千载流传”这样的“大语文精神”,我也衷心希望“大语文”团队能够永秉对语文教育的赤诚之心,将这星星之火种永传下去,不论熊熊烈焰或微弱火苗,皆然。

所幸,多年前我的几位学生,也已陆续加入了“大语文”战队,看来当年埋在他们少年时代的梦想种子已经发芽。种瓜得瓜,种豆得神。

小红豆喜欢绘画,她说她要和我合作画一本绘本,“会赚很多钱,然后送给你”,她说。我问:“爸爸平时也不花钱,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呢?”小红豆一笑嫣然,她说:“你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书啊!”

这真是种豆得神了。窦昕2 019年8月于温哥华如何用好《语文统编教材精解》

亲爱的小读者,很高兴与你相遇。在新学年起航之际,我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语文统编教材精解》系列丛书。

什么是统编教材?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依托。过去全国有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比如“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这些教材由不同的出版社组织编写。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专家学者统一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统编教材”。

什么是《语文统编教材精解》?《语文统编教材精解》是我们在深入研究“统编教材”的要求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大语文”“知人论世”的理念,对“统编教材”的每一个单元进行专业、深入、细致解读的成果。

如何用好《语文统编教材精解》?

本书分为四个板块:单元导入、重点作家作品分析、基础知识积累和四格漫画。“单元导入”板块是对单元导语的解读和对单元课文的总结,并适当拓展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其他内容,课内课外两手抓。通过这个板块的学习,我们会加深对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的理解,明白每个单元的每篇课文之间的联系。“重点作家作品分析”板块重点分析作家、作品,有时从本单元所选课文的作者中选出一个知名作者,并讲述他主要的生平经历、创作经历或者性格特点;有时选取本单元课文所出自的名著名篇,并对其进行赏析和解读。阅读这一板块,我们会发现,那些大文豪、大诗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也有血有肉,爱吃爱玩。“基础知识积累”板块分为三个部分:解字、成语解读和常识积累。“解字”部分是从本单元课文中挑出一个重点字,并展示它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字形演变,通过字形演变来讲述文字背后的故事。“成语解读”部分是从本单元课文中选出一个重点成语,通过梳理成语的释义、课文示例、课外示例等,来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成语。“常识积累”部分是解释课文中出现的某一文化常识或科学常识,比如“什么是农历”“牛的四个胃”等,通过这个部分的学习,让我们变身为文化达人、科学达人。“四格漫画”板块是用四格漫画的形式来展现本单元精解中出现的某个有趣的故事或片段。漫画可以让我们的学习之路增添许多欢乐。

另外,书中每个单元都插入了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能听到大语文名师对本单元内容的精彩讲解。文字与音频、视频结合,更是趣味横生。

枯燥的语文千篇一律,有趣的语文万里挑一。为了把最精彩、最有意思的语文呈现给读者,我们悉心研发了这套《语文统编教材精解》系列丛书。尽管我们数易其稿,反复推敲,但书中一定还存在疏漏和错误之处,对此,我们真诚地欢迎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第一单元 想秋游,不想上学想秋游,不想上学“自然”是什么?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这个词在汉语中有好几种不同的意思。“自然”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道家[1]思想里,是“顺其自然”的意思,也就是说要让自己保持本来的样子,不要施加外力强行改变。道家思想认为,草木发芽、开花、结果、凋零;人出生、成年、衰老、死亡,这都是自然规律。这就是道家所说的“自然”。我们有时还会说“他的表演真自然”,这里的“自然”就有了另外的意义,指不拘束、不勉强。我们现在提到“自然”,往往是指自然界,也就是这一单元里讲的自然之美的“自然”。古人旅游,乐在山水

大自然到底有多美?从古人对它的热爱程度就能看出来。明代有个著名的文人,叫袁宏道,他不喜欢做官,天天想着游山玩水,还曾经说:“与其死于床笫(zǐ),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意思是与其死在床上,不如死在山石之间。真是把玩得开心看得比命都重要!他还有个哥哥,叫袁宗道,在京城做官。有一次,哥哥袁宗道写信给他,让他去京城做官。袁宏道虽然不太乐意,但是碍于哥哥亲自邀请,不好拒绝,最后他还是离开了风景优美的湖北老家,来到了京城北京。可是,做官还不到一年,就把他给闷坏了。北京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到处都是寒风肃杀、万物凋零的景象,完全没有“风景”可言,在南方长大的袁宏道对北方的冬季充满了嫌弃!等到天气稍稍暖和一点,袁宏道便马上出城春游,还写了篇文章,叫《满井游记》。他在文章里说自己“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ú)”,也就是说自己像一只从笼子里逃出来的鸟儿一样,终于可以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自我了。观美景,有所思

面对自然界的美景,有人不仅沉醉其中,还从中得到了真切的感悟。北宋著名词人柳永面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景色,心头挥之不去的是那“伤离别”的浓重哀愁;北宋文学家、自号“醉翁”的欧阳修带领滁(chú)州百姓游山玩水时,明白了自己最大的快乐其实是“与民同乐”;北宋名臣范仲淹有感于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观,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望高大巍峨的泰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

讲了那么多古人与自然之间的趣事,我们也走进自然去玩味一番吧!本单元将带大家慢慢欣赏自然之美,《观潮》描写的是自然景观之美,《走月亮》描写的是自然夜景之美,《秋晚的江上》描写的是自然风光之美,《花牛歌》描写的是自然动物之美,《繁星》描写的是自然宇宙之美。

自然的美,美在小河流水,也美在江河奔腾;美在丘陵小山,也美在高山峡谷;美在蓝天白云,也美在雷电交加;美在花鸟虫趣,也美在鹰击长空……只要你能驻足定睛,便会感叹亿万年以来大自然沧海桑田的神奇造化。

原  名:徐章垿(xù)字:槱(yǒu)森

笔  名:南湖、诗哲、海谷、仙鹤等

出 生 地: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

生 卒 年: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

职  业:现代诗人、散文家

毕业院校:杭州一中、英国剑桥大学

主要成就:新月派代表诗人,成立新月社

代表作品:《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原谅我这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

本单元现代诗《花牛歌》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徐志摩。他曾说过:“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这位诗人的一生的确像是一片云,他一直热爱自由,一生都在追求着属于他的海阔天空。改名“志摩”

18 9 7年,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一个世代经商的家族,从小就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生活。他的原名叫徐章垿,“志摩”是他留学前夕改的名字。他为什么要改名“志摩”呢?据说是因为他小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叫志恢的高僧为他摩过顶,并且预言“此子将来必成大器”。“摩顶”是佛教用语,就是用右手抚摸头顶。摩顶受戒,可以受到佛祖庇佑,所以父亲给他改名“志摩”,也是期盼儿子将来能像预言的一样有个辉煌的前程。追寻自由

徐志摩从4岁起就开始在家塾[2]读书,家塾老师孙荫轩曾经称赞他“初学聪明,超侪(chái)辈”,意思就是说,他刚刚入学就很聪明,远远超过同辈的其他人。但是徐志摩很调皮很任性,不喜欢被人拘束。原来这时候小志摩的“自由灵魂”就已经萌芽了!之后,他的学业一直顺风顺水。他考入了当时浙江最好的中学之一——杭州府中学堂,还和另一位现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郁达夫成了同班同学。

1915年,在徐志摩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后,家人竟然决定让他与大家族张家的女儿张幼仪成亲。追求自由的徐志摩对“包办婚姻[3]”非常排斥,自己将来的妻子怎么能由他人决定呢!但是他无法违背父母的意愿,只好娶了张幼仪。婚后的徐志摩显然对自己的妻子不满意,因为他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新式教育,而张幼仪完全就是封建女孩子的形象。张幼仪的知书达理、孝顺父母,在徐志摩的眼中全都是无趣。为了逃避这段婚姻的束缚,他还没完成沪江大学的学业便北上求学,进入了北京大学学习。幸运的是,他在北京拜了自己中学时期的偶像、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为师。他从梁启超先生那里更加深刻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他逐渐认识到“人生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追求理想和自由。出国游学

当时的中国有一股出国留学的热潮,我们熟知的很多名人都在那段时间出国求学,比如周恩来去了法国留学,鲁迅去了日本学医。徐志摩也在其中,他插上了自由的翅膀,“飞”过了广阔的太平洋,远赴美国留学。值得注意的是,徐志摩去美国一开始学的可不是文学,而是历史,顺带选读了社会学和经济学。选读经济学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他出身于商业世家。在美国待了两年之后,他又被英国哲学家罗素吸引,于是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抛弃了美国“诱人”的博士头衔,横跨大西洋,满怀期待地来到英国寻找心心念念的罗素。罗素是个十足的自由主义者,他身上的自由气息深深吸引着徐志摩。可是谁曾想徐志摩却扑了个空,因为这时候罗素正在中国讲学,两个人就这样错过了。

如果是你,跋山涉水地去拜访一个人结果没见到,接下来会怎么做呢?走?走什么走?既来之,则安之嘛!徐志摩很快就被剑桥(也称作康桥)的风光吸引了。经人推荐,他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成了一名“插班生”。在剑桥游学的两年,他除了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思想和文艺界师友的影响外,还忘情于剑桥的自然美景。可以说,剑桥开启了他的心灵,唤醒了蛰(zhé)伏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就连他自己也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从此中国少了一个经济学家,多了一个浪漫的诗人。诗歌先锋

徐志摩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当中。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在倡导个性自由,文学界也自然而然地掀起了一股浪潮,在文字上要求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提倡写“新小说”“新散文”“新戏剧”,当然还有“新诗”。在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新月社”就是在徐志摩的倡导下成立的。诗社为什么取名“新月”呢?对诗有了解的同学,第一反应肯定是——泰戈尔有部诗集就叫《新月集》!没错,因为诗社中的大部分诗人都特别崇拜泰戈尔,泰戈尔的《新月集》又很有名,所以诗人们干脆拿“新月”作为诗社的名字,也蕴含着“新月必圆”的美好寓意。

一开始,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用白话文写诗很简单,不用押韵,分行就行了嘛!于是,各种“粗制滥造”的诗歌源源不断地涌进文坛。这些所谓的“诗歌”不讲韵律,不讲节奏,句子长短不一,自由松散,没有任何的规矩可言,完全没有了诗的形态和韵味。为了结束新诗创作时“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新月诗社的诗人们就提出了诗歌创作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音乐美”是说诗歌里面的音韵要押得准确漂亮。“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讲求的是诗歌行与行之间的均齐,整首诗写出来看上去像一栋房子一样规整。

本单元所学的徐志摩的《花牛歌》就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每一小节的最后两个字“坐”和“罗”、“眠”和“天”、“走”和“溜”、“梦”和“峰”都是押韵的,这是“音乐美”的体现。其次,整首诗歌充满色彩感,绿色的草地、洁白的云朵、青色的山峰等各种色彩交替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是“绘画美”的体现。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如其人,自由浪漫,充满幻想。他的诗歌代表作有《偶然》《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等,当然我们最熟悉的还是他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还被刻在了康河边的石碑上。如果有同学去剑桥大学参观的话,记得去看一看,顺便合张影呀!飞向天堂

徐志摩一生追求自由,然而,他的生命却如流星一般,虽耀眼,却短暂。1931年11月19日,他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年仅35岁。他曾在《想飞》中写道:“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也许那时的徐志摩,真的制造出了他想要的翅膀,飞向了他向往的自由天堂!解字“鼎”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用来烹(pēng)煮食物的器具,有三足两耳的圆鼎,也有四足两耳的方鼎。甲骨文的“鼎”字所描绘就是这种器具,它的上部是鼎身,下部是鼎足。金文里也有很象形的写法,小篆之后的形体逐渐规整,就很难看出“鼎”的形状了。

有一个成语叫“钟鸣鼎食”。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奴仆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物在一旁侍候。后用来形容生活极为奢侈豪华。还有个成语叫“三足鼎立”,指像“三足两耳”式的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鼎”在古代也多用于宗庙祭祀,而祭祀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鼎还成了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拥有了鼎,谁便拥有了王权。战国时期的秦武王是个争强好胜的人,他与人比赛举鼎,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最强大的。结果举起来之后没有撑住,鼎掉下来压断了他的右腿,最终流血过多而死,年仅23岁。成语解读释  义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课文示例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观潮》课外示例 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常识积累农历

在《观潮》一文中提到:“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那什么是农历呢?为什么观潮的日子要看农历,不看公历呢?什么是农历?

农历,又称夏历、汉历、华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据大量历史典籍记载,农历始于夏朝,经历多个朝代逐渐完善,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现在用的历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阳历,或者叫公历,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今天几月几日”。这其实是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的时候才从西方引进的一种历法。为什么叫阳历呢?因为它和太阳有关。大家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就称为“一年”。一年分为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这就是阳历。还有一种历法叫阴历。阴历和月亮有关。中国古人发现,月亮圆缺变化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于是就把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成一个月,12个月是一年,这就是阴历。我们现在的春夏秋冬四季,就是按阴历来划分的。

课文里所说的农历,其实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阳合历。为什么要把阴历和阳历合并呢?这是因为,如果严格根据阴历来算,一年其实只有354天,但阳历一年有365天,这样一来,每过三年,阳历就比阴历要多出来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要是不进行更正,长久地这样下去,阴历和阳历就对不上号了,春夏秋冬四季也就和阳历的月份对不上了。所以,为了不差得太远,人们就每过三年在阴历中加一个闰月,这就形成了阴阳合历。古人很重视闰月,有时候甚至会一年闰两个月。有时候,我们看日历,会发现一年有14个月,这就是加了两个闰月的缘故。因为阴阳合历的时间比较符合农业生产的时间,所以它又叫农历。观潮为什么要看农历?

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白天,海水上涨叫“潮”;晚上,海水回落叫“汐”,合称为“潮汐”。它的发生和太阳、月球的引力都有关系,也和中国传统农历对应。

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同一边,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潮水就会被这股力量给引过去,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月中,太阳和月亮分别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而在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因此,中国古代有这么一句谚语:“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农历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一般来说月引力作用最强,江潮较大。所以通常在这一天观潮。扫码听更多有趣内容哟![1]道家是我国古代一种思想流派,创始人是老子。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2]塾师在自己家里或借用祠堂庙宇开馆设学,学生交纳学费就可以入学就读。[3]包办婚姻通常指旧时代男女双方结婚不是基于自愿,而是服从第三者(主要是父母)的安排。第二单元 世上没有“傻”问题世上没有“傻”问题“傻”问题真的“傻”吗?

每个孩子都有一肚子的问题:“一天为什么有24个小时?”“春天之后为什么是夏天?”“1+1为什么等于2?”“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底游?”“细菌有没有爸爸妈妈?”……

有时候,我们的家人和老师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可也有些时候,爸爸把胡子一吹、眼睛一瞪,妈妈把手叉在腰上,对我们吼道:“别问这么多傻问题,快去做作业!”或是:“一天本来就有24个小时,这是规定好的,没有为什么!”次数多了,我们就不再喜欢提问了,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答案,还可能会惹长辈们生气。后来,我们在课堂上、书本中学到了越来越多的标准答案,头脑中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变少了,我们也逐渐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

我们提的问题真是傻问题吗?爱提问是一种不良习惯吗?不!世上没有傻问题,爱提问是一种优良品质。不信的话,我们来看看那些为人类历史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是怎样看待“提问”的。新思想诞生于“傻”问题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有个伟大的哲学家叫苏格拉底,他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所谓接生婆,就是过去女子生宝宝时帮忙接生的大妈或老太太。苏格拉底认为,“问题”就像这个老太太一样,而“思想”就是那个新生儿,“问题”对于“思想”的诞生可有用啦!苏格拉底讲课时不直接告诉学生知识,而是提出问题,由学生来回答,然后他再提一个新问题,学生再来回答。用这种方法也能学到知识吗?没错,其实他在提问中已经悄悄地把知识装到你的脑袋里了,这种方法就被称为“苏格拉底诘(jié)问法”,也叫作“产婆术”。同一时期,我国的孔子也教导他的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要谦虚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问少的人请教为耻。可见,孔子也提倡多提问,认为这是做学问的必备品质。爱问“傻”问题的牛顿

许多科学家就是从一些小问题出发,经过深入探究,从而发现科学规律或真理的。从前有一天,英国乡下的某棵苹果树上掉下了一个苹果,发出“咚”的一声。经过的人们看到了这一幕,有的人想:好想吃苹果啊。还有人想:苹果酸不酸啊?可是一个叫牛顿的人却想到了一些“傻”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下?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落向地面?为什么苹果不会飞向天空?为什么……他从这些“傻”问题出发,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究,终于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原来地球也像太阳那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呀,所以人不会在天上飞,马不会在云上跑,苹果也不会斜着飞到天上去。爱问“傻”问题的爱因斯坦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也是一个爱提问的孩子。4岁时,父亲给了他一个指南针,他很快发现,无论怎样晃动它,圆表盘中的指针都会指向南方。这一现象让他震惊,他开始思考:到底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指针?12岁时,他已经读了很多通俗易懂的科学书籍,于是宗教在他心里也变得可疑起来,他问自己:《圣经》上的故事是真的吗?这个世界真的是由上帝创造的吗?在提出无数个问题之后,他努力钻研,最后终于成为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思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这些卓越人物的言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多观察、多提问、多思考。阅读本单元文章时,我们也应带着问题,比如:读到《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故事时,我们可以问“为什么随着豌豆的生长,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阅读《蝙蝠和雷达》时,我们可以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发;读完《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们可以想象一下21世纪还可能有哪些发明;读完《蝴蝶的家》,我们可以思考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我们还可以在纸上写下自己的问题,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更深入的思考,有的问题也许会成为一个起点,成为我们迈向真理王国的第一步。安徒生:比惨?你还差得远!

本单元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都是童话故事,这些故事从小就陪伴着我们,为我们的童年开启了一扇幻想的大门。我们或许曾幻想过冲入那个寒冷的黑夜,将小女孩救活,带她回温暖的家;或许同样做过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美梦;或许也像那个皇帝一样傻乎乎地披着床单在家中耀武扬威……满足我们这些童年幻想的人,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悲惨童年,贫穷困苦

1805年,安徒生出生在丹麦欧登塞城一张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哇哇大哭,握紧了粉红的小拳头,仿佛在抗议着上帝怎么将天使贬到了人间。教士安慰他惶恐的母亲说:“放心啦,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就越聪明。”多年以后,这句话果然应验了。

安徒生的家境并不好,他的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但是他的父亲读过很多书,想象力也特别丰富,经常给他讲故事。在父亲的影响下,安徒生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814年,拿破仑[1]发动了战争。拿破仑是父亲的偶像,他从一名小兵到一个帝国建立者的传奇人生吸引着父亲。父亲决定走上战场,希望通过建立一番功业来改变贫困的生活。戏剧性的是,父亲的部队还没有走到战场,战事就已经结束了。虽未参与战争,但艰苦的军旅生活严重伤害了父亲的身体。他退伍回家后,没多久就病死了。母亲只能一个人扛起整个家庭生活的重担,她靠给别人洗衣服谋生。到了寒冷的冬天,水越来越凉,可母亲却一如既往、日复一日地在河里洗衣服。有时候,实在太冷了,她就打发安徒生到小城北街上的杂货店里买一瓶酒来,喝几口暖暖身子,继续干活。等到傍晚的时候,衣服洗干净了,酒瓶也空了。城里的人都在窃窃私语:“鞋匠的老婆玛丽亚是一个嗜(shì)酒如命的女人!”有一次,安徒生怀揣(chuāi)酒瓶正往河边走去,牧师从窗户里伸出头来,对着他大骂:“呸!真是下贱东西!你妈真是个废物!”年幼的安徒生感到十分屈辱,可是又无能为力。多年以后,安徒生以母亲为原型创作了童话《她是一个废物》。

因为镇上的妇人嘲笑安徒生游手好闲,什么都不做,母亲只好把瘦小的他送到了工厂做童工。在大多数同龄人还窝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时,他却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度日。一个圣诞夜,安徒生孤身一人走在大街上,他又冷又饿。他忍不住向有钱人家那明亮的窗子里张望:在那儿,微微颤动着的烛光之中,圣诞树被装扮得五光十色,孩子们正围在圣诞树旁狂欢作乐。桌子上铺了崭新的台布,上面摆满了各色美食,最令人神往的还是那只烤鹅。看,此时它正从盘子里跳出来,蹒跚(pán shān)地在地上走着,一直走到大街上,走到安徒生的身边来了。安徒生揉揉眼睛,他的手冻得有些不听使唤。他这次看清了,那只肥大的金黄色的烤鹅纹丝不动地躺在盘子里,一点也不像活过来的样子。他叹口气,加快了步伐。天气越来越冷,他得趁腿还没被冻僵,赶快回家去。离乡奋斗,饱受挫折

1819年,14岁的安徒生离开了那座带给他苦难的小城,只身来到了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开始了他的奋斗生涯。年轻的安徒生在马车上回头望着故乡,写道:“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颂欧登塞。谁知道,我不会成为这个高贵城市的一件奇物?那时候,在一些地理书中,在欧登塞的名字下,将会出现这样一行字:一个瘦高的丹麦诗人安徒生在这里出生!”这又是一个相当准确的预言。不过,当年那个瘦高的年轻人面对哥本哈根这个大城市时,觉得自己异常渺小。他想学舞蹈、想做演员、想唱歌,可是他却吃了不少闭门羹(ɡēnɡ),又缺少天赋,于是理想一一破灭。直到18 2 2年,他创作的剧本《阿芙索尔》被世人注意到,这个年轻人身上的活力与闪光点才被发现。他被推荐成为皇家公费生,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他果然如自己所说的那样成了欧登塞的“一件奇物”——这个小城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公费生!围绕在他身边的再也不是嘲笑与谩骂,而是各式各样的赞美。邻居们把他当作与众不同的大人物看待。所到之处,都有人盛情接待他。他对母亲说道:“妈妈,当我还像只丑小鸭那样受到小朋友欺负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谁说《丑小鸭》中最终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不是他自己呢?

正式入学后,安徒生努力学习,但是由于他之前的基础太差,老师上课讲的很多知识都超过了他的理解能力。他在《安徒生自传》里形容那时的自己“像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被扔进了大海,浪头一个接一个打来。我感觉自己被浪头打晕,根本游不过去”。而且,他还遇到了一个脾气特别差的老师梅斯林。梅斯林对这个只会写诗、其他科目却差得离谱的学生相当不看好,他曾经对安徒生说:“你这个人让我腻(nì)烦透了,不幸的蠢(chǔn)驴!到地狱见鬼去吧!白痴!疯子!无才的蹩(bié)脚诗人!”在至关重要的毕业考试时,由于过分紧张和激动,安徒生的鼻子流血了,他只好用手绢使劲捂着鼻子,继续答题。当他答完题,疲惫不堪地坐在椅子上检查试卷时,突然发现最后一道大题的第一小题做错了。他直挺挺地晕过去了!同学们一看情形不妙,顺手抄起一瓶花露水,整瓶地往他脸上倒,才让他慢慢恢复了知觉。安徒生用手揉了揉被花露水香味熏(xūn)得异常兴奋的眼睛,急如星火地将最后一题的第一小题重新演算了一遍。他的考试结果也相当惊险:考试通过的最低等级是D,而他恰好考了D。童年创作,生命之旅

1831年,安徒生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国外漫游。之后的岁月里,他带着一把伞、一根手杖和简单的行囊走遍了欧洲的所有国家。从14岁离家开始,他几乎一生都在流浪,他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结婚,陪伴着他的,只有那接连问世的一篇篇童话。他曾说:“我的人生就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由于自己经历过贫苦的童年生活,安徒生深知穷苦孩子生活的艰难和痛苦。他希望童话能够带给孩子们一点快乐和希望!与格林童话幸福圆满的结局不同,安徒生童话的结局大多是悲剧,这源于他贫苦的童年以及后来居无定所的惨淡人生。在他早期的作品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里,我们还能看到些许乐观的精神。本单元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也是他早期的作品,其中也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小女孩看着豌豆顽强生长,自己的病也随之慢慢变好。而他中后期的作品像《她是一个废物》《幸运的贝儿》则充满了苦情与悲伤。

从1835年起,每一个圣诞节都有一本新的安徒生童话故事书来到孩子们身边。他整整写了43年,直到70岁生命结束,他一生共创作了16 8篇童话作品。《拇指姑娘》中,小燕子对向往阳光的拇指姑娘说:“寒冷的冬天现在要到来了,我要飞得很远,飞到温暖的国度里去。你愿意跟我一块儿去吗?你可以骑在我的背上!你用腰带紧紧地把你自己系牢。这样我们就可以离开这丑恶的鼹(yǎn)鼠,从它黑暗的房子飞走——远远地、远远地飞过高山,飞到温暖的国度里去。”当年,会是谁载着我们的安徒生,远离这世间的黑暗,飞向他想去的温暖国度?解字

甲骨文和金文的“系”字,上部是个“爪”,表示人手,下部是几股连起来的丝线,整个字形就表示用手连接丝线。所以“系”最初就表示连接,后来它又引申出了“世系、谱系、继承”等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系”还可以表示捆绑或拴的意思,比如有个成语叫“解铃还须系铃人”,这里的“系”就表示拴。这个成语还跟一个故事有关呢。相传,古代有位高僧,叫法眼禅师,有一次,他问大家:“谁能把绑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能回答得出。这时候,泰钦法灯禅师刚好经过,就回答说:“在老虎脖子上拴铃的那个人能把铃解下来。”法眼禅师听了,很是赞赏。后来,人们就用“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就还由谁来解决。成语解读释  义 原是传说中会法术的人乘着云雾飞行,后形容神志恍惚或头脑晕眩、迷糊。课文示例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路甬祥《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外示例 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他每天乘着云雾飞行,游遍了山川湖海,非常快乐。)——[明]吴承恩《西游记》道静坐在凳子上,头脑昏昏沉沉,好像在腾云驾雾。——杨沫《青春之歌》常识积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发明

从《蝙蝠和雷达》一文中我们知道了科学家们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生活中还有很多发明受到了动物的启发。比如:

■科学家根据野猪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苍蝇复眼观察物体比人类要仔细和全面,当看到目标后,苍蝇能够立刻行动。科学家根据苍蝇复眼原理发明的“蝇眼”航空照相机一次能拍摄10 0 0多张高清照片。

■某些品种的蝴蝶翅膀上有很多小坑,当阳光照射在蝴蝶翅膀上的时候,由于发生光的折射,人眼看到的蝴蝶是蓝色或绿色的。人们就在纸币或信用卡上设置了许多小坑,这样,无论假币有多么逼真,都难逃光学设备的“法眼”。扫码听更多有趣内容哟![1]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19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第三单元 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学问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huò)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我们的生活是一本大书,里面写满了知识、奥秘、智慧,不过这本“书”里的字与普通的字可不同,你需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才能看得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善于观察生活的人能获得什么吧!病床上看出的“板块漂移”

1910年,一位叫魏格纳的德国人因病住院了。病房外,空气清新,鸟儿在歌唱,他却只能躺在床上叹气,他多想出去散散步啊!无奈之下,他把房间里的物品看了个遍:床脚、桌子、水壶、天花板、墙……慢慢地,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幅世界地图上。他是研究地质学和天文学的,这张世界地图,他不知看了多少遍,还有什么值得看的呢?但病床上的生活实在太无聊了,他就仔细观察起地图来,一个个岛屿、一块块陆地、一片片大洋……突然,他发现大西洋西边与东边的两块大陆——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似乎有什么关联。它们虽然隔着一个大洋,距离很远,但轮廓(kuò)却彼此互补,南美洲凸起来的地方与非洲凹(āo)下去的部分大小、位置都十分吻(wěn)合。这很像我们都玩过的拼图游戏,一个凸起的拼图和一个凹进去的拼图刚好能拼成完整的一块。这时,仿佛有一道电光闪过他的脑海,他想:难道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经是合在一起的?魏格纳为自己的发现激动不已。病好后,他立马到南美洲和非洲的海岸边去做调查,找证据验证自己的观点。之后他创立了一个学说——大陆漂移假说,这个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分裂,又在大洋中漂移,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样。家门口看出的“人物百态”

对于文学家来说,观察也是一门必修课。法国作家莫泊桑无论写人还是写景都既清晰又细致,他笔下的文字和故事真实而鲜活。但他年轻时写的文字可不是这样的,那时他写的文字一点也不形象,读起来干巴巴的。可他的梦想是当一个作家呀,这真让人沮(jǔ)丧!为了让他进步,家人带他去拜访大文豪福楼拜,希望能够得到大作家的指点。福楼拜看了莫泊桑的文章后,立马布置了一个奇怪的作业:在家门口观察路过的马车,找到可以写作的内容。莫泊桑虽然有满肚子的疑惑,但还是照做了。他在家门口看了两天的马车,却什么也没看出来,只好回到老师家里,说自己没找到任何值得写作的东西。福楼拜说:“你居然什么收获也没有吗?路过的马每一匹都长得一样吗?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雨天和晴天马车分别是怎么走的?车夫们长什么样子?烈日天和暴风雨天他们脸上的表情有什么不同?这些你都写得出来吗?”莫泊桑听了后觉得很惭愧,原来自己看马车时观察得并不仔细,于是他再次回到家门口看马车,认真记下了各种细节,并写成了文章。之后,福楼拜又让他去观察大街上的路人、大自然中的树木等等。在细致观察中,莫泊桑的写作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最终成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1]”之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