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总第18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17:00:31

点击下载

作者:吴世文,单波,甘丽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总第18辑)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总第18辑)试读:

编委会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主  编 单波

副 主 编 吕尚彬 肖珺

执行主编 甘丽华 吴世文

编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石义彬 冉华 吕尚彬 吴飞 单波

     胡正荣 钟瑛 姚曦 夏倩芳 徐开彬

     唐绪军 黄旦 程曼丽 强月新

责任编辑 赵珞琳本刊声明

本刊声明 本刊聚焦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并使其深深植根于对中国传播实践的探究,充分发挥智库功能。本刊实行匿名评审制度,不收取版面费或其他费用,官方唯一投稿邮箱:csmdreport@163.com。编辑部会在收到您的来稿后尽快安排评审。您来稿的格式规范是否符合本刊要求将会影响您论文的编审进度,请您详细阅读并遵循体例规范进行投稿。凡经本刊发表的稿件,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对其作品进行印刷出版、网络传播等再编辑使用的权利,本刊支付的稿酬包含上述再使用的酬金。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对本刊内容以任何形式予以传播,必须征得本刊书面许可,本刊保留依著作权法所享有的所有权利。

     通信地址: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编辑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2室)

     邮编:430072

     电子信箱:csmdreport@163.com主编手记单波 甘丽华 吴世文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这个时代正在产生海量的信息与人们对新信息的需求。变化与时间同在,人们对新信息的需求是变化的注脚,也是对时代的一种反应。在此意义上,媒体的改革实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味。当我们站在2019年回望2018年中国媒体发展的“现时态”与“未来式”时,作为“截面”的特定年份似乎并不具有特定的意义。但是,媒体作为社会记忆与历史书写的机制,它们本身记录、承载、转换与激发变化,是瞭望现代社会变迁与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窗口”。因此,研讨中国媒体之发展情状是我们认知与把握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必要努力。于是,第十八辑《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总第18辑)如期与各位见面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传统电视报道之外开辟新媒体战场。诞生一年余的《时政新闻眼》秉承“为受众看懂中国政治、让年轻人喜欢政治生活”的宗旨,跟随报道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和思想理念,以图文和短视频为主要形态,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平台,是一扇了解当代中国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实践的独特窗口,也是融媒体时代中国时政新闻报道创新探索的难得样本。其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贴身报道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高度”,更在于“见人、见事、见情怀”及“充分彰显对人的尊重和关注”的“温度”。

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的非虚构作品生产及传播实践创新则可以用“拓展”二字概括。一是主题的拓展。突破中国非虚构作品陷于亚文化单一题材的局限,“尽力放弃对底层叙事的依赖”,超越当下流行的通过“卖惨”实现流量变现的原始追求,实现选题范围“与社会同构”。二是功能的拓展。从重在追问事件的真相和原因、“金刚怒目”的传统调查性报道向“进退有度”“温而厉”的 “新非虚构”转变,在事实、逻辑和情感的基础上,寻求共情与理解,尝试为侵害者与被侵害者、标签者与被标签者、二次元与三次元等各方搭建对话桥梁。三是疆域的拓展。谷雨工作室旗下的《谷雨影像》团队已经成为全球多个重要纪录片电影节的首个中国决策机构,助推中国非虚构作品走向国际竞争平台和对话空间。《省级媒体融合转型现状分析:以湖北为例》和《“轻资产、重功能”:中西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探索——以湖北省赤壁市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例》两篇文章深入我国媒体融合实践的“毛细血管”,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浸入 “田野”,发现媒体融合现实的“路”与“痛”。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通过建立融媒体中心,形成内部小型全媒体形态;“长江云”结合新闻、政务和服务,创新“直播+商务”模式,以提升自我造血能力;赤壁市舍“大屏幕、大平面、大机构、大技术”常规路径,结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目标——“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探索了一条“轻资产、重功能”的“节省路径”,用较少的资金,实现了技术搭建、流程再造、模式改革、功能激活,最终走向“实质融合”。但同时,它们仍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的争夺,体制机制上的过多束缚,传播效果与市场规模的不匹配,自我造血能力明显不足等发展瓶颈。媒体融合之路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过载的信息和过多的社交,使得分享的快乐体验开始向过度曝光的烦恼转变。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用户由主动分享、转发逐渐转向被动浏览、只看不发、强制沟通、转移平台等消极使用。“三天可见”是微信平台方为了避免用户流失、鼓励用户继续发朋友圈而开发的新功能,目的是维系和挽留朋友圈用户。基于对27位微信朋友圈用户的深度访谈作者发现,“三天可见”可以阻止不当窥探,保护隐私,让个人在印象管理方面更有社交主动权,以及将数字记忆从共享收归私有,但同时这一功能也可能引发“边界纠纷”“边界焦虑”乃至“情感隔离”。《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传播创新机制》分析了11家中央新闻媒体和全国性行业类媒体的42份《媒体社会责任报告》,指出一半以上的报告以“舆论引导”为侧重点;在“提供服务”方面超过95%的报告重点叙述信息咨询服务,以“舆论监督”为重点的报告则不到5%;在遵守职业规范方面,八成报告强调“遵守市场经济法则及新闻职业道德”,不到两成表明“接受社会监督”。该文进而提出媒体意识到了“做好自己的事”的社会责任,但在协调媒体社会责任和中国社会责任之间还有努力的空间。

从“为什么要向新媒体转型”“转型后内容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到“什么样的内容是市场需要的好内容”“商业模式有哪些改变”,《市场化纸媒向新内容转型的尝试与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结合作者在多家媒体的从业经验,试图回答包括杂志在内的纸媒向新媒体的转型之道。杂志的新内容转型,应该在坚持精品的前提下,探索新渠道、新表达方式、新商业模式。目前博雅天下传媒旗下的《人物》《每日人物》《市界》《AI财经》等从杂志出发创立的新媒体,营收已经远超原有的杂志,成为核心竞争力。但作者也发出了“提醒”:缺失了价值观的“爆款”,是没有灵魂的。生产一篇“爆款”文章不难,但必须在价值观的基准线之上。这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所需要的担当。《短视频下半场:机遇与挑战》一文提出短视频发展进入“下半场”,呈现创作主体多元化、内容分发平台化、内容生产优质化、资本投资理性化以及严监管常态化等特征。其发展机遇包括用户规模大,技术创新扮演重要角色,在新闻资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微综艺、微剧成为新赛道,主流媒体、主流舆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短视频“下半场”发展也将面临优质内容生产、版权保护、监管、盈利模式等方面的诸多挑战。《英美主流媒体涉鄂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的是跨文化背景下区域形象的媒介呈现。通过对近五年四家英美主流媒体“涉鄂报道”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该研究发现这些报道主要集中在社会、文化、经济等议题,态度以中立为主,信源以中国媒体、亲历者和中国政府为主。英美主流媒体报道中的湖北形象呈现的是一种“他塑形象”,并不能反映全貌和真实。区域对外传播应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并重,传统渠道与新媒体并重,理性看待和科学处理负面信息。《从世界书局到〈中美日报〉:朱生豪的交往生活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钩沉了“非典型新闻出版从业人员”朱生豪与陆高谊、詹文浒等少数几位新闻出版界人士的交往,从赞助人视角研究朱生豪的职业认同变迁:由对图书编辑工作(编校型)的厌倦到认同图书编辑工作(创作型),再至将新闻编辑工作作为抗日宣传的阵地。世界书局曾经是朱生豪表达建构自身意义的压抑性场域,在朱生豪与世界书局签订了翻译莎士比亚著作合同后,世界书局则从压抑性场域转为生产性场域;而《中美日报》则一直是朱生豪建构自身意义的生产性场域。

从历史角度观之,2018年不过是“时间年轮”之节点;从现实角度视之,中国媒体转型发展不过是“流动的变化”之截面。本书文章的研究有其创新之处,亦有其特定的局限。但是,它们都是观察、记录、思考与促动中国媒体发展的积极尝试。我们相信,这些灵动的思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媒体发展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多种复杂面向,以及中国社会与媒介互动的节律,从而推动我们拷问中国媒体的传播实践,探索优化实践的路径,并积极思考建构与传播实践变化相适应的理论体系。这是本书的“眺望”,也是新闻传播研究共同体的所向。媒体融合在融媒体时代创新时政新闻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创特稿品牌《时政新闻眼》的实践与探索[1]龚雪辉

摘要:进入融媒体时代,在互联网上以何种形态和视角传播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思想理念和活动,始终令世人瞩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2018年7月以来推出原创特稿品牌专栏节目《时政新闻眼》,打开了一扇独特窗口。而其创办以来的105篇作品,也成为研究中国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可贵样本。本文试从《时政新闻眼》的创立环境和发展历程,阐述这一创新产品的来龙去脉;依托105篇作品“解剖麻雀”,分析其内容、形式和突出特点,并梳理其创新点,以期为时政报道和政治传播创新提供镜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时政新闻报道 融合传播 创新 新媒体品牌

2018年7月,作为新时代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产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原创时政报道产品《时政新闻眼》。这是一个以跟随报道中国最高领导人活动和思想为主要功能定位、以图文和短视频为主要形态、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平台的融媒体报道品牌。截至2019年10月初,《时政新闻眼》共推出105篇报道,成长为中国时政报道尤其是对领导人活动报道的新锐品牌。《时政新闻眼》不仅为了解当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政实践打开了一扇独特的窗口,也为了解融媒体时代中国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探索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样本。

本文试以《时政新闻眼》一年多的探索和105篇报道为研究对象,略做分析和探讨。一 《时政新闻眼》的创立环境

时政新闻以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活动作为主要报道对象,在新闻报道领域具有一定的特殊属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新闻团队(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时政新闻部为主体,以下简称“总台时政”)主动顺应全媒体转型的时代趋势,凭借敢做善为的能力建设,成为全媒体转型的“排头兵”。《时政新闻眼》就是伴随总台时政的全媒体转型而创立的。了解总台时政全媒体转型的历程、理念和产品矩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时政新闻眼》的诞生。(一)总台时政的全媒体转型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台时政的全媒体转型主要分为起步、局部转型和全面转型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12年底至2016年)。2012年底,在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北阜平考察时,总台时政首次尝试利用新媒体平台(也称“小屏”)第一时间播发时政图文快讯。以此为发端,总台时政在传统电视报道(也称“大屏”)之外开辟了新媒体战场。

2.局部转型阶段(2016~2017年)。2016年总台时政成立专门的微视频创作工作室,将时政图文快讯升级为视频快讯,逐步推出以独家现场和精彩同期为主要内容的《独家V观》。以此为发端,总台时政初步创立了自己的新媒体报道品牌。

3.全面转型阶段(2018年至今)。以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为起点,总台时政在理念创新、体制创新的基础上,扬长补短,守正创新,推进全员转型,完善全媒体架构,丰富全媒体产品,逐步打造“2+5”的领导人报道全媒体矩阵,在中央主流媒体中成为理念最优、品类最全、势头最好、影响最大的时政全媒体报道团队。(二)总台时政的全媒体转型理念

总台时政的全媒体转型和《时政新闻眼》的创立,都是理念创新的产物。

2018年3月,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原央视、央广、国广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把时政报道和融合发展摆在总台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强化时政报道方面,总台提出“领袖的高度就是宣传报道追求的高度”,要求重大时政报道在抢时效、出精品、挖深度、接地气上下功夫,做到大气、稳当、精准,进一步擦亮时政新闻品牌;在融合发展方面,总台提出“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坚持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推动机构改革真正产生“化学反应”,产生“1+1+1>3”的“倍增效应”。总台时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媒体转型的鲜明指导理念。

1.探索“全平台、全样态、全手段、全媒体”的新模式。统筹考虑大小屏传播,改变以往以“大屏传播”取胜的思路,将“小屏传播”置于优先项,在团队配置、人力投入、报道策划、设备准备、服务保障等各方面科学布局。总台时政推动全员转型,重大报道项目组建“报道综合体”,并摸索相应工作模式,打破传统电视编辑、新媒体编辑、摄像记者、策划、播音员、相关技术人员等狭义的岗位定位,全体参与人员“一专多岗”,调动每一个个体的最大积极性,手机、DV、相机、专业摄像机得到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文字记录源即时更新,实时捕捉、完整记录重要活动中的讲话谈话、互动交流、动人场景、精彩细节等,为全媒体、多平台产品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多种类素材。单一产品线纵向连接,各条产品线相互贯通,强化每个工种、每位人员的协同作战意识,建立“人人都是新媒体记者编辑”的共识,核心现场人人成为素材提供者。在“全平台、全样态、全手段、全媒体”理念指导下,总台时政从以往单纯的电视新闻发稿部门转型为全媒体产品丰富、全媒体思维活跃、全平台传播旺盛的全媒体生产单位,成为中央主流媒体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成功范例。

2.注重“新闻性、艺术性、思想性、话题性”的新理念。“新闻性”是指充分遵循新闻规律,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次重大时政活动作为重大新闻事件来筹划和报道,从受众的知闻需求出发,高度注重时效性,以一跃而起的姿态抢占首发平台,善于“抓活鱼”。“艺术性”是指充分尊重电视传播规律、发挥专业视频优势,用生动鲜活的电视语言讲好新时代领导人的故事,提升领导人报道的传播力、感染力,追求“陈言务去”。“思想性”是指充分认识时政报道的政治属性,深入发掘并生动解读时政活动的内涵,让理论润物无声,让思想快慰人心,让受众深受启迪。“话题性”是指将时政活动当作舆论场上持续热议的话题来统筹谋划,从预热期待、发展升温到进入高潮、持续发酵,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播链条,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3.引入“新机制、新样态、新品牌、新矩阵”的新范式。总台时政从机制上确保领导人报道在所有时政报道的核心地位,确保全媒体报道在时政报道中的引领作用,确保同心同向发力。在活动之前周密策划、充分预热,在活动之中及时发布微视频快讯和独家V观,安全、优质、高效地做好电视报道,在活动之后迅速推出时政新闻纪录片和多媒体时政特稿,已经成为总台时政较为成熟的报道模式。总台时政以新范式为依托,顺势引入报道新样态,打造新品牌,形成新矩阵,做总台创新发展的“先锋队”和“主攻手”。理念一变,局面为之一新。(三)总台时政的全媒体产品矩阵

总台时政实现全媒体转型的主要标志,是在中央主流媒体中成功打造出了时政报道全媒体矩阵。目前,总台已形成“2+5”的领导人报道全媒体矩阵。“2”是指电视新闻和大型直播。这两者侧重传统电视端,也是全媒体转型的基石和源头。

1.电视新闻

传播党和国家的权威声音,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担的重大使命。时至今日,总台《新闻联播》仍然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硬核”新闻品牌。总台时政以“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的“金标准”认真做好领导人电视报道,在《新闻联播》等重点电视栏目播出。在电视新闻时政报道中,注重点点滴滴改进创新。许多报道大胆采用现场同期声,创新引入航拍和特殊视角拍摄,使报道效果大为提升。

2.大型直播

总台时政承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重大时政活动的直播任务。在重大时政直播活动中,总台时政设置总导演、总摄像制度,面向全球提供最优质、最精彩的电视直播和现场公共信号。在国家主席首次宪法宣誓、首次颁授“友谊勋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直播报道中,总台时政直播团队围绕凸显领导人形象、呈现国家仪式感、加强电视艺术化表现周密策划、精心实施,彰显国家台水准。“国家领导人集体转身向改革先锋致敬”“习近平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起步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等经典直播镜头成为传播热点。“5”是指近年来尤其是2018年以来总台时政打造的新媒体报道品牌,其中就包括《时政新闻眼》。另外4个“姊妹品牌”如下。

1.时政快讯

新媒体时政快讯发轫于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期间。2018年以来升级为时政快讯“三阶段”集束连发。一是率先抢发文字快讯。在重大时政活动开始之前预置文字快讯,与新媒体平台紧密合作,实现一键触发。二是递进发布图文快讯。在文字快讯基础上及时嵌入现场图片,第一时间以图文快讯的方式更新发布。三是独家发布视频快讯。待视频制作完成后,将图文快讯进一步更新为独家视频快讯,引发全网刷屏效应。2018年以来,多条重大时政活动的视频快讯创下数亿次点击量,成为当之无愧的“轻骑兵”。

2.独家V观

独家V观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大时政活动尤其是国内考察、重要会议中的精彩现场瞬间、重要发声表态为主要内容,释放独家信息,传递鲜明信号。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总台时政深入现场捕捉交流互动场景,连续推出《习近平:价格要听市场的》《党政干部要学柳青接地气》《乡村旅游要有前瞻眼光》等4条独家V观,言语质朴、情真意切、感染力强,点击量超过1.9亿次。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重庆考察,总台时政先后发布《习近平:我坐飞机、坐火车、坐汽车专门来这里看看大家》《习近平:你们做的工作很有意义》《习近平: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等多条独家V观,全程、多点、精准展现考察活动中的亮点,在大屏播发之前就引发了全网热议。

3.时政纪录片

2018年,总台时政开创时政新闻纪录片这一新的产品样态,发挥贴身跟拍、全程记录的优势,突出原生态和现场感,体现冲击力和感染力,为国家修史、为时代立传,推出多部饱含情感的“时政大片”。2018年2月推出的《情系凉山》,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冒着严寒踏访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三河村、火普村的现场,展现了总书记对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的深情牵挂。3月推出的《历史时刻——中国国家主席宪法宣誓纪实》,既有来自会场的难忘瞬间,也有来自民间的强烈共鸣,实现了人民大会堂内外遥相呼应、领袖与人民心心相印的感人效果。2019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重庆、江西、甘肃等地的报道中,先后推出《胡同深处听民声》《永远的初心》《穿越历史长廊探寻文化伟力》《共和国丰碑》等多部作品。这些时政新闻纪录片在大小屏同步推出,在重大时政活动收官之际形成了“追剧效应”。

4.评论、H5、VR、Vlog、图解时政等衍生创新产品

总台时政还开创了大小屏互动的时政评论样态,注重将时政报道的话题做充分释放和延展,通过分阶段投放和多梯次传播,使之成为始终引领舆论的最热话题。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总台时政首次在《新闻1+1》栏目开辟“时政观察”版块,把在小屏推出的时政短视频“反哺”大屏,评论员针对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时的精彩同期进行点评。这种融合传播方式有效弥补了时政短视频在网上被迅速更新的缺陷,成为时政报道与新闻评论有机融合的有益尝试。

2019年以来,总台时政又创新研发并推出H5、VR、Vlog(视频日记)、图解时政等衍生创新产品,并形成相对固定的生产模式,再次引发受众高度关注。2019年初,在习近平主席欢迎卡塔尔国埃米尔访华仪式报道中,首次将360度VR摄像机置于检阅台,全景展现欢迎仪式细节。《习近平情满扶贫路》《跟着总书记去拜年》等H5产品给受众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我和大英雄同框》等Vlog产品引入新的叙事方式。《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千里走河西》等图解产品成功吸引了年轻受众的关注。二 《时政新闻眼》的发展历程

正是在总台时政全媒体转型和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下,2018年7月,《时政新闻眼》应运而生。它的诞生丰富了总台时政和中央主流媒体时政报道的品类,它的发展也提升了时政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时政新闻眼》的酝酿期(2018年2~6月)

多年以来,总台建构了电视报道和视频传播的专业优势,但在图文报道和评论解读方面却存在短板弱项。这一缺陷在全媒体转型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凸显出来,打造具有总台特色的原创时政特稿产品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也是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8年2月,总台时政在习近平总书记四川考察结束之际推出时政图文特稿《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将此次四川考察放到现实维度、历史维度、全球维度的大坐标中进行观察,把他在一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一镇(映秀镇)、一村(战旗村)的行程串联起来,以与总书记有交流互动的新闻当事人为切入视角,讲述一个以变迁为主题的中国故事。在这篇5000字的特稿中,还嵌入了30幅独家图片,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仅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的阅读量就达318万次。这是总台时政创建以来第一篇原创时政特稿,为此后的进一步探索打下了基础。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总台时政以每天一篇的节奏推出《习近平的“下团组”时间》系列特稿,集原创文字、核心图片、独家视频、图表海报为一体,跳脱出时政报道的原有模式,从现场细节、独家故事到讲话解读、意义阐释,全方位、立体化、独家性透视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次“下团组”活动,表达更充分的内在意涵,传递更丰富的潜在信息,实现更精确、更到位、更艺术化的解读。这组特稿实现了当天活动、当天发稿,连推6篇,凭借讲述之生动、制作之精良、发稿之迅捷,被誉为两会报道的“一股清流”。

此后,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国内考察、主场外交活动中,总台时政又连续推出多篇原创时政特稿。表1 《时政新闻眼》创办之前总台原创时政特稿篇目

在《时政新闻眼》的酝酿期,已经初步探索了原创时政特稿的一些经验,主要包括:重视对独家内容和独家时政资源的开掘,重视海报和图片的传播,重视对独家短视频的运用,重视改进文风和贴近受众阅读习惯等。这一阶段的探索也使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浮出水面”,主要包括:有待创立一个统一的品牌,形成与受众的“约会意识”,避免湮没在众多产品中;有待建立更有效率的集体创作机制,发挥总台时政团队优势,激发为新媒体生产内容的积极性,推动团队的全媒体转型;有待破解综述性报道带来的体量过大、叙事杂糅等问题。(二)《时政新闻眼》的初创期(2018年7~12月)

通过2018年2~6月的酝酿和尝试,2018年7月,在习近平主席当年首次出国访问期间,总台时政首次推出了时政特稿品牌《时政新闻眼》。

在这次习主席出访亚非五国并出席金砖会晤的报道中,总台时政充分发挥前方报道团队的集体优势,调动所有参与出访报道记者的积极性和观察力,以众筹、海采的模式拍摄风格轻快、内容灵动的照片和竖版小视频,以每个国家1篇(其中南非共和国2篇)的频率,7月21~29日连续发布6篇《时政新闻眼》。表2 《时政新闻眼》2018年首轮报道(习近平主席出访亚非五国)发稿篇目《时政新闻眼》的这次试水,从外围折射核心,以真实打动人心,以更体现个人化、亲近感,更接地气、更网络化的方式做领导人出访报道,用总台时政记者的个性化视角透视习近平主席的亚非之行,用更加原生态的细节和故事展现此访的辐射带动效应。《时政新闻眼》有别于核心现场的严肃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外围信息、幕后细节的采集和打捞,将看似零碎、花絮的信息,经过主题整合,营造出强大的气场,满足广大网友的知闻需求,实现轻松阅读。这一轮推出的6篇《时政新闻眼》,共采用34名记者的119张图片和15段视频,多篇被全网转发,《时政新闻眼》一炮打响。

从2018年7月创办到2018年年底,《时政新闻眼》累计推出7轮共42篇,初步创立了品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功能定位基本明确。从首轮聚焦领导人国外出访,到此后逐渐拓展到国内考察、主场外交等重大活动,《时政新闻眼》成为跟随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重大时政活动的领袖报道品牌。2.品牌标识基本明确。《时政新闻眼》海报打头、图文并茂、视频丰富、标题醒目的表现形态发端于第一篇,并延续至今。3.内容特色基本明确。《时政新闻眼》依托独家时政报道资源和团队优势,独家采集、独家解读、内容多元、表达鲜活,在国内时政报道阵营中脱颖而出。推出第一年,《时政新闻眼》就被评为2018年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秀新媒体品牌专栏。表3 2018年9~12月《时政新闻眼》发稿篇目续表(三)《时政新闻眼》的发展期(2019年至今)

2019年以来,《时政新闻眼》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品牌渐趋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突出融合传播。《时政新闻眼》是一款在融媒体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产品。2019年以来,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机构改革的推进,《时政新闻眼》进一步加大融合传播力度。2019年5月总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后,《时政新闻眼》在原有央视时政报道团队的基础上将央广、国广的时政报道团队整体纳入,将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基于各自特色和优势集中向《时政新闻眼》供稿,进一步丰富了其视角和稿源。从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开始,央视、央广、国广联合编队建群,彰显了总台在时政报道领域的整体实力,也成为融合传播的生动样本。

2.强化功能定位。《时政新闻眼》成为覆盖习近平总书记所有重大时政活动的报道品牌。2019年以来历次国内考察、国外出访、主场外交活动,《时政新闻眼》全程跟随。尤其是2019年4月底和6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创造了单日会见外国领导人人数和单月出国访问次数等新纪录,《时政新闻眼》始终保持贴身报道、全程记录。此外,《时政新闻眼》还向其他类型的时政活动延展。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9月12日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9月23日参观“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针对这些重要时政活动,《时政新闻眼》均实现当日发稿、当日解读。

3.升级品牌运营。从2019年年初开始,《时政新闻眼》着眼于央视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的不同传播特色,进行分版制作,对品牌进行精细化经营。为强化《时政新闻眼》的品牌标识,创始于2018年的两会报道《习近平的“下团组”时间》整体纳入《时政新闻眼》。从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甘肃之行开始,《时政新闻眼》对延续一年的海报版式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美观、简洁、灵动、时尚。

4.创新内容特色。独家短视频是总台时政的突出优势和“看家本领”。《时政新闻眼》从2019年年初开始进一步强化短视频特色,大幅增加短视频尤其是竖屏短视频的有机嵌入,最多的一篇嵌入了15条短视频,进一步优化了受众体验。《时政新闻眼》还引入特别策划机制,注重独家梳理和创意策划。2019年以来先后推出《习主席出访途中说的这些话,直抒胸臆》《习近平: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习近平的长征脚步,从未停歇》《年中盘点:习主席创下的外交新纪录》《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等多篇报道,获得广泛好评。2019年国庆盛典报道期间,《时政新闻眼》首次面向网友征集照片和视频,成功实现“用户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增进了报道的贴近性、丰富性。表4 2019年1~10月《时政新闻眼》发稿篇目续表续表三 《时政新闻眼》的内容与形式分析——以105篇报道为样本

截至2019年10月1日,《时政新闻眼》已累计推出20多个系列、105篇报道。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主流媒体专门聚焦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最丰富的新媒体报道产品之一,是融合传播环境下中国时政报道最重要的探索之一,也是近年来在中国网民尤其是年轻受众中最受欢迎的新媒体时政报道品牌之一。本文以目前推出的105篇报道为样本,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进行分析探究,为传媒业界在时政报道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经验和借鉴。(一)《时政新闻眼》的定位

如前所述,《时政新闻眼》是一个跟随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重大时政活动的领袖报道品牌。从已经推出的105篇报道来看,其中国外出访有8个系列共41篇,国内考察有10个系列共32篇,主场外交有5个系列共17篇,其余篇目聚焦全国两会、国庆盛典、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等。这些报道几乎涵盖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7月以来出席的所有国外出访、国内考察、主场外交活动和重大时政活动,为受众了解最高领导人的最新时政活动提供了翔实、鲜活的信息,为受众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提供了及时、有见地的解读,也为未来研究分析新时代中国的治国理政实践留下了珍贵的材料和底稿。“有时政大事,看时政新闻眼”——已经成为不少受众的固定期待。

除了“伴随式”报道最高领导人的最新时政活动之外,进一步梳理、解读乃至前瞻、预判最高领导人的所思所想,为受众提供更加独到、准确、权威、更有价值的分析判断,让党中央的声音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是《时政新闻眼》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二)《时政新闻眼》的标题《时政新闻眼》的标题包括三类:一是海报标题;二是新闻标题;三是分标题。

海报标题配合海报传播,主要起到吸引受众、提示重点、做出概述、引发联想等作用。海报标题一般较短,例如,2019年6月29日中美元首会晤的海报标题是《“你”“我”“我们”……》,引用了两国元首在会晤中的称谓,揭示了中美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联系,所谓“脱钩”难以想象。

新闻标题是《时政新闻眼》每一篇的主标题,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战机护航、王宫家宴……西班牙这样迎接习近平》《习近平访问朝鲜,开创了这些第一次》《盛典前夕这场座谈会,定了一个重大国家战略》等新闻标题以其新闻“硬核”而吸睛。《4亿中国青年,总书记一直都懂你!》《习近平踏访河西走廊:即从京城赴边城,便下肃州向甘州》《习近平甘肃之行第三天:乌岭逶迤腾古浪,凉州过罢到兰州》等标题则以情感打动人。

分标题是每个段落、章节的“眼睛”,起到提纲挈领、引导阅读的作用。如《盛典前瞻:收好这份指南,看懂这件大事!》,这篇用了《最光荣!首次集中颁授国家最高荣誉》《最瞩目!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最欢乐!万众同欢的盛大联欢》三个分标题,揭示了盛典的三大看点。

借鉴许多知名微信公众号的做法,《时政新闻眼》引入内部投票机制确定新闻标题,在恪守时政报道基本规范的基础上,提高了标题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三)《时政新闻眼》的海报

海报是新媒体传播的“利器”,也是《时政新闻眼》的“门脸”。《时政新闻眼》海报的主要元素包括主LOGO、新闻图片、底图、标题、二维码等。“时政新闻眼”主LOGO和标题形成“浓眉大眼”,来自当天活动现场的多张新闻图片构建丰富镜像,底图则衬托出宽阔背景。一年多以来,每篇刷新但又风格统一的海报成为《时政新闻眼》的独特品牌标识。扫海报二维码可阅读全文,更是带给受众便捷、时尚的阅读体验。2019年以来,《时政新闻眼》海报做了进一步优化,取消底图,丰富新闻图片,版式设计更加“小清新”,更富年轻气质。《时政新闻眼》特别策划的海报,则每篇都采用特殊版式,带给受众常读常新的感受。例如,《习近平参观的这条新中国70年“时光隧道”,邀你先睹为快!》这篇的海报就特别设计了“时光隧道”,形象诠释了报道的主题。

在互联网时代,海报具有独立传播和广泛转发的价值。“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政治海报曾创下数亿次的点击量。大道至简,如何通过有“燃点”的海报有效地引领舆论场,扩大时政报道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这是值得《时政新闻眼》等时政报道产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四)《时政新闻眼》的结构

常规的《时政新闻眼》以系列报道、综述报道为主要呈现方式。从系列报道的结构来看,《时政新闻眼》在重大时政活动期间以每天一篇的节奏推出,通过连续不断的“横切面”,还原整个活动的全貌。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例,从双边活动到多边活动,《时政新闻眼》连续6天保持“每日一更”的频率,将2019年这场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在网友面前。

从单篇的结构来看,《时政新闻眼》既综述全天、交代概貌,又厘清主线、突出亮点。以2019年8月20日甘肃之行第二天发稿为例,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了嘉峪关、高台、山丹的四个考察点。《时政新闻眼》从“巍巍关城,习近平登临万里长城最西端”“烈烈忠魂,总书记缅怀这群不能被忘却的人”“一个人、一所学校,吸引总书记的目光”“一座山、一个马场,牵系总书记的心”四个部分展开,挖掘受众最希望了解的信息,并传递出总书记接连踏访四个考察点的用意。

除了依据常规的时间线索来结构全篇,《时政新闻眼》还力求从独特角度观察和梳理领导人的时政活动,引领受众跳出程序性报道,读懂时政活动蕴含的深意。例如,《习近平的首次文莱之行,这七个视角你值得一看》《高峰论坛开幕日,习主席这四个现场最值得记取》《从四道题读懂习近平访俄最后一天》《盛典·亲历:这一天,天安门前的敬礼打动人心》等报道就带给网友耳目一新的视角。(五)《时政新闻眼》的图片

图文报道至今仍然是最通用的传播形态。《时政新闻眼》从图文报道的传播规律出发,以图片为主打,最大程度发挥图片在视觉表现、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每篇采用图片20~30幅,追求“有图有真相、一图胜千言”。《时政新闻眼》的图片“取之有道”。每轮报道启动后,以订单制作的方式,向前方记者广撒“英雄帖”,通过详细列举“我们要什么”“我们不要什么”“需要你怎样做”“什么时候提交”“如何提交”“会有什么回报”等“清单”“指南”,发动前方记者睁大眼睛拍摄、发现一切有分享冲动的图片。不同点位、工种的前方记者发挥团队优势,利用前期踩点、现场活动、事后回访等时机拍摄大量独家图片,实现多角度观察、全过程直击、无死角拍摄,形成最为丰富的图片资源库和信息素材库,供《时政新闻眼》后期团队选用和开掘。《时政新闻眼》的许多独家图片满足了受众“知道多一点”的需求。例如,2019年4月26日,在习近平主席见证下,清华大学向俄罗斯总统普京颁发名誉博士学位证书。《时政新闻眼》独家发布了普京的这张学位证书,被多家媒体转发。《时政新闻眼》的现场图片,带领受众身临其境地走进重大时政活动现场。例如,2018年12月1日晚,中美两国元首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晤举世瞩目。《时政新闻眼》发动多路记者,在会晤所在地柏悦酒店中庭、会晤房间门口等处和习近平主席车队途经路口的高楼楼顶拍摄独家现场图片,第一时间与网友分享。《时政新闻眼》许多新闻图片传递了丰富内涵。例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起站在爱丽舍宫台阶上提前迎候习近平主席的现场照片,展现了欧洲政治家对习近平主席的敬重和对中国方案的期待。(六)《时政新闻眼》的视频

生产制作独家短视频,是总台时政优势资源和专业能力最集中的体现。《时政新闻眼》灵活采用大小屏视频资源,包括《新闻联播》节目视频和视频快讯、独家V观、时政微纪录片等新媒体视频,使之成为《时政新闻眼》的重要看点。这些专业视频也经由《时政新闻眼》“二次传播”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为适应受众的收视习惯,《时政新闻眼》重视采用原创竖屏短视频,鼓励前方同事用拍摄“抖音”“快手”视频的方式提供10秒左右的独家竖屏短视频。在《毛里求斯:欢迎仪式上奏响了〈我的中国心〉》这一篇中,采用了记者用手机拍摄的当地军乐队在机场演奏《我的中国心》的原始视频。网友评论说,虽然乐曲有些走调,但举动非常感人。在《习近平甘肃之行第三天》这一篇中,嵌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参与“草方格压沙”劳动的竖屏短视频,生动体现了人民领袖本色不改,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时政新闻眼》还注重对珍贵视频资料的运用,使之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在《遥隔四万里的“好知音”,习近平再访阿根廷》这一篇中,独家挖掘到4年前习近平主席到访阿根廷共和国庄园时与农场主的儿子弗洛伦西奥亲口约定“下一次见面希望能用中文交流”的现场视频,展现了习近平主席独特的亲和力。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为何视察这个地方》这一篇中,独家推送了香山革命纪念馆《为新中国奠基》展览现场播放的《北平和平解放》《西苑机场阅兵》《开国大典》等珍贵影像。

此外,《时政新闻眼》还注重生产自己的专属视频。在《盛典·亲历:打卡大会堂!看最亮的星,听奋斗的歌》这一篇中,就推出了独家视频报道《我和大英雄同框》,两路记者追踪拍摄张富清、申纪兰这两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以视频日记的方式记录了“大英雄”的生活日常和本色人生。(七)《时政新闻眼》的音频

在多媒体传播时代,原汁原味的现场声音往往带给受众不一样的视听感受。《时政新闻眼》多次创新采用央广、国广记者录制的现场音频。在《改变世界的150分钟:“中美关系一定要搞好,也一定会搞好”》这一篇中,采用习近平主席会晤特朗普总统时的开场白音频原声,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递出会晤现场坚定有力的中国声音。在《习近平访问巴拿马,两国元首为何频频提到这个词》这一篇中,采用习近平主席与“玫瑰轮”船长通话并祝愿他们此行一帆风顺的独家音频,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中国“远洋人”的殷切关怀。在2019年6月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国时,习近平主席都有一个暖心的动作:在检阅仪仗队时用当地语言问候仪仗队员。两篇《时政新闻眼》分别采用了习近平主席用吉尔吉斯语和塔吉克语问候“战士们好”的现场原声,展现中国领导人对到访国家本土文化的尊重。在《盛典·亲历:打卡大会堂!看最亮的星,听奋斗的歌》这一篇中,独家推送了专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创作的乐曲《向祖国致敬》。

图文、视频、音频,在同一个报道产品里融为一体;央视、央广、国广,在同一个报道产品里握指成拳,成为融合传播的生动例证。四 《时政新闻眼》的特色分析《时政新闻眼》秉持“为受众看懂中国政治、让年轻人喜欢政治生活”的宗旨,既扬视频之长,又补图文之短,注重差异化传播和交互性传播,迎着“痛点”和“爽点”做报道,以优质供给引领受众需求,为主流媒体拼抢出新的阵地,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一)报道有时效《时政新闻眼》,以“时政”为范畴,以“新闻”为内核,高度重视时效性,拼抢第一落点,在舆论场上先声夺人。通过优化发稿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