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脱口而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23:27:16

点击下载

作者:赵凡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幽默脱口而出

幽默脱口而出试读:

前言

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因为彼此不熟悉,第一次谈话不知道从何说起,往往其中一个人一个看似平常的小幽默,便会拉近彼此的关系,让尴尬的气氛烟消云散;热闹的聚会上经常会有一瞬间突然陷入沉寂,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幽默一击,会让大家又恢复到初始的气氛中来······

与此同时,幽默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起着独到的作用,它可以让我们在繁重的工作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它可以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活力,我们可以用幽默克服沮丧,用幽默来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用幽默来解除我们内心中的烦恼,用幽默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正如一句话中说的这样:“甜中加甜,不见其甜;乐中加乐,才是大乐!”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幽默,在人与人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幽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在任何场合都能成为人们受欢迎的对象,因为幽默并不意味着表面的谈笑,或是语言的嘲讽。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幽默是一种艺术,在看似简单的背后隐藏着高深的学问。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既是真正了解和掌握了语言技巧的人,也是一个具有良好修养气质的“学问”人;幽默也是一种智慧,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会成为生活的强者,在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大家的工作都很繁忙,如果都变得幽默一点,不仅会让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加轻松和谐,而且还能把那些烦心琐事一驱而散,让每天都变得开朗阳光!

所以说,做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吧,它不仅能让你的工作更加出色,而且能丰富你的生活。如果不会,不要紧,翻开本书,本书会给不懂幽默的你带来“福音”,让你每天都会提升自己的幽默感,从而能够在谈笑风生中体现自己的睿智和风度,让你成为人人欢迎的“焦点”!第一章幽默的“特质”,你需要了解

幽默的力量是巨大的。幽默使你乐观豁达,使你身心健康,助你事业有成,更让你魅力无穷。你的幽默感还能“传染”给你周围的人,使他们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幽默是种不可替代的亲和力,学习幽默是我们势在必行的功课。幽默的起源“幽默”一词本身系进口舶来品,从英语音译引进。我国古语亦有“幽默”一词,乃是“沉寂无声”的意思,典出屈原《九章·怀沙》:“兮杳杳,孔静幽默。”

而西方美学名词的引进,使古语“幽默”增添了“诙谐风趣而又意义深长”的含意。(见《汉语大词典》)我国现代“幽默大师”林语堂博士曾对此作过深入研究。他认为幽默是一种人生,健全的嬉笑,会心的微笑,是一种美学的思维方式。他说,“当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丰富之智慧足以表露其理想时刻,则开放其幽默之鲜葩”,因为幽默“是智慧之刀的一幌”,而且具有“化学作用”,可使许多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这确是将“幽默美”的潜移默化力量揭示得一清二楚了。从心理学角度看幽默是一种精神形式,其特点在于以一种玩笑和奇特的方式表达事物的真实状态。

法国诗人布勒东说:“幽默不仅具有某种解放的东西,而且具有某种崇高的、雄伟的东西。”其实,幽默就是在笑声中揭露事物的本质。老舍说:“幽默是一种心态。我知道有一些人是神经过敏的,每每以过度的感情看事,而不肯容人,这样的人若是文艺作家他的作品中必含着强烈的刺激性或牢骚或伤感。他老看别人不顺眼,而愿使大家都随着他自己走,或是对自己遭遇不满的、伤感的自怜。反之幽默的人便不这样。他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他是由世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地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

幽默决不是浅薄,而往往是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深层次的感悟,在幽默中闪现着思想的火花。善于幽默的作家,不仅需要机智,更需要真诚。真诚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幽默的笔触袒露给读者,甚至不惜损己地娱人。“有时候,不妨嘲笑自己,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笑自己的不完美会有一种人情味。”这种幽默感是要有相当的勇气的。也因此幽默气质往往就表现出胸怀宽大、心平气和,会笑而且能笑自己。用幽默来使自己开心,使自己精神超脱尘世的种种烦恼;用幽默来增加活力,使生活多一点情趣;用幽默来使自己令人难忘,同时给人以友爱与宽容;用幽默来使自身乐观、豁达———不仅仅如此,幽默还可以润滑严酷的现实机器,超越用其他方法所无法超越的限制。幽默的睿智教会我们每一个人学会开心,使生活永远充满快乐。幽默的本质你需要了解

幽默所包含的特性是逗人快乐,所包含的能力是感受和表现有趣的人和事,制造愉悦的气氛。对于个人而言,懂得幽默的人往往比不懂幽默的的人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幽默之所以具有魅力,首先是因为它能使人随和亲切、缩短与人之间的距离。具有幽默感的人大都善解人意、乐于助人、与周围的人关系和谐融洽。因为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使人与人之间团结和谐;幽默是兴奋剂,使人际交往更加活跃更加热情;幽默还是显示器,向别人显示自己地友爱和善。

幽默还可以显示人的自信。生活中会有不少的挫折和失败,不具有幽默倾向的人往往易于落人沮丧的情绪当中,而具有幽默感的人,则会用幽默来调侃困难和曲折,用幽默来表达信心与希望。有一个球队在国际比赛中失败了,一位记者不满地问教练:“你的球队什么时候才能转败为胜?”这位教练微笑着一摊双手。说:“我想,当赛场上奏起我们国家的国歌时,他们一定被打败了。”教练运用幽默,既巧妙地回答了记者的诘问,又表达了继续努力、争取胜利的信心。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教练如果痛苦地摇摇头说:“只有上帝知道。”那他就真成了精神上的失败者。或者,他若说“四年之后”’则给人以吹牛的味道。只有运用幽默的回答,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幽默还有其它种种好处。总之,具有幽默感,对于表现出一个人的高雅气质与超凡的人格魅力具有极大的帮助。幽默体现的是你的才华

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是一种“善于捕捉笑料和诙谐想像的能力”,是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协调及不合理的荒谬现象、偏颇、弊端、矛盾实质的揭示和对某些反常规言行的描述。

在通常情况下,真正精于谈话艺术的人,其实就是那些既善于引导话题,同时又善于使无意义的谈话转变得风趣幽默者。这种人在社交场上往往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可算做社交谈话中的幽默大师。单调的谈话令人生厌,因此,善谈者必善幽默。但这种幽默,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事物都可以拿来打趣。例如关于宗教、政治、伟人以及关于某种令人同情的痛苦等,都是绝不能加以取笑的。在有的人看来,如果说话不够幽默,便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聪明,这种想法又不免有些偏激。美国心理学家保尔·麦基认为,幽默感对于人的社交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和夫人在华盛顿举行盛大国宴,欢迎邓小平和夫人。与卡特夫妇和邓小平夫妇同桌坐的,有哈佛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费正清问邓小平:“贵庚?”邓小平回答:“72岁。”费正清说:“我今年74岁。”邓小平说:“但你仍满头乌发,而我早已秃头了。”“这证明你脑筋用得太多了。”两人机智地对答,幽默风趣,其乐融融。

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是一种“能抓住可笑或诙谐想象的能力”,是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协调、不合理的荒谬现象、偏颇、弊端、矛盾实质的揭示和对某些反常规言行的描述。幽默语言可以使我们内心的紧张和重压释放出来,化作轻松的一笑。在沟通中,幽默语言如同润滑剂,可有效地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系数”,化解冲突和矛盾,并能使我们从容地摆脱沟通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在社交中,谈吐幽默的人往往取胜,没有幽默感的人往往会失败。在交际场合,幽默的语言极易迅速打开交际局面,使气氛轻松、活跃、融洽。在出现意见有分歧的难堪场面时,幽默、诙谐便可成为紧张情境中的缓冲剂,使朋友、同事摆脱窘境或消除敌意。此外,幽默、诙谐的语言还可以用来含蓄地拒绝对方的要求,或进行一种善意的批评。幽默体现的是你的能力

幽默更是一种能力的闪光,幽默的人总是以温和宽厚、不动声色的态度,用俏皮、诙谐、含蓄的语言,进行批评、赞美或自嘲,使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得到启迪、警觉和快乐。

思想、才学和灵感的结晶是幽默形成的基础,能使语言在瞬间闪现出耀眼的智慧火花。幽默不是粗俗的闹剧,而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幽默不是使对方感到尴尬、有伤对方感情、有辱对方自尊的嘲笑或讥讽。幽默是一种思想的健美操,需要经过长期的思想锻炼;幽默是一种文化的积淀,需要达到一定的文化水准;幽默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

幽默的人在社交中往往可以活跃场面气氛,使人消除紧张、减轻压力,避免紧张并化解矛盾。幽默好比温润细雨,好比潺潺流水,好比融融春光,孕育着人与人之间愉快、祥和的气氛;幽默好比化学反应中的酸碱中和,常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使剑拔驽张的双方相视一笑,握手言和。、

假如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多一点幽默,少几分呆板,是不是会增添生活的愉快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如果我们的工作中多一些幽默,少几分冷峻,是不是会减轻工作的重负、增进工作的热情?如果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多一些幽默,少一些照本宣科,用幽默来创造一种融洽、轻松、和谐、友善的气氛,思想政治工作将会增加多少吸引力、说服力、凝聚力啊!幽默体现的是一种气质

和谐、幽默的气氛,愉悦、乐观的心情,会给人以好的感觉,而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各种诸如乐观、幽默等情绪都会使其自身的气质增加好的表现。因而在社会学的角度上说,也是有许多办法可以用以帮助人们来提高气质的。

幽默与和谐是一种非常好的情绪调节剂,是气质好的表现。

幽默能给人带来愉悦,使情绪平和舒畅。在日趋紧张的现代社会,幽默是一种难得的个性,它代表了人性的自由和舒展。

人人都追求幽默,但幽默是自发的、可遇不可求的。

在我们这样的社会,幽默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天外来客。

谁能在幽默上占主动,谁就能很好地控制情绪。

幽默说明一个人在情感调节中的主动性。当一个人悲哀的时候,他的幽默就说明了他是不会把悲哀真正地放在心上的。

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他的幽默说明,他在高兴中仍有清醒理智。

幽默是气质技巧的高度体现,是EQ素质的最高境界之一。

有人说:幽默万岁。

的确不错。幽默也是另一种睿智

幽默也是一种睿智,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许事例是最好的启发: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曾经同本顿决斗过。本顿一枪击中了杰克逊的左臂,子弹一直留在里面近20年。到1832年医生取出子弹的时候,本顿已经成了杰克逊热情的支持者。杰克逊建议将子弹归还本顿,但本顿谢绝接受。说20年的保管期,已使产权发生了转移,子弹的所有权当属杰克逊了。而杰克逊说自从上次决斗到现在还只有19年,产权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本顿回答说:“鉴于你对子弹的特别照管———一直随身携带———我可以放弃这一年。”

林肯在担任总统以前曾任过律师。一次他作为被告的辩护律师出庭。原告律师在法庭上把一个简单的论据翻来覆去地陈述了两个小时,讲得听众都不耐烦了。好不容易轮到林肯替被告辩护。只见他走上讲台,先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玻璃杯喝了两口水,接着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喝水。这样的动作重复了五六次,逗得法庭上听众笑得前俯后仰。林肯一言不发,在笑声过后才发表他的辩护演说。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这位第32任总统,就他连任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请他再吃一片,记者觉得这是总统的恩赐,也就把它吃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三片,记者受宠若惊,虽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了。罗斯福微笑着说:“现在已经不用回答您的提问了,因为您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积极地参与了“独立宣言”的起草,为争取黑人解放发表过演说,为建立美国的民主制度进行过斗争。他在指责一项有钱人才能有资格当选为议员的法律时说:“要想当上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么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以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

一次,普希金宴请客人,在座的一位客人对他说:“亲爱的普希金,一望而知你的腰包是装得满满的!”普希金饶有风趣地回答:“自然我会比你阔气些!你有时候闹穷,必须等家里寄款给你,而我却有永久的进款,是从那32个俄文字母上来的。”

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仅能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他遇到了一位曾经尖锐批评过他的批评家,两人越走越近。“我是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批评家傲慢地先开口道。“我却正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路旁。安徒生很俭朴,戴着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个过路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特殊年代,北大前校长马寅初有一篇关于人口论的文章在《新建设》上发表,这意味着与严厉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毛泽东唱反调。因为毛泽东说过: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只要有了人,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在这种政治权威理论的笼罩之下,一些学者对他进行围攻,但是马老并不买账。后来,弄到学校里要开会批判他了。由于他的地位和声望,起初,只在哲学楼的一个教研室里开了一个小会,通过扩音器把会场内的发言和他的答辩向全校广播。马老仍然平静地坚持他的观念。

后来,批判发展到开大会大轰大鸣的程度。会议开始了很久,马老不来。派人去“请”来了。他仍然是拿着一张椅子坐在台前泰然处之。底下就有些年轻人喊口号了。马寅初很镇静地说:“我这个人每天洗冷水澡,不管多冷的天都不怕。现在天气并不冷,给我洗热水澡,我就更不在乎了。”

现在,他的远见卓识已经得到举国一致的称颂。但他面对高呼口号的群众仍然能够硬着头皮顶住,甚至还能幽默一番,这是当时很多知识分子绝对不可想像的,更令那些一遇到压力就检讨过头的苟活的芸芸众生汗颜。快乐的催化剂是幽默

幽默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可以帮我们摆脱种种烦恼,让生活变得轻松愉悦。在生活中,多一点幽默感,少一点气急败坏;多一点乐观豁达,少一点你死我活,以幽默的力量来引导自己的生活与事业,很多不快都会烟消云散。

聚会中,爱丽丝做好的发型突然垮了下来,这是一件让人觉得尴尬的事情,但她并没有窘得想钻进地洞里,而是这样对她的朋友说:“我想一定是我要拿吹风机时,错抓了电动搅拌器!”

在公共汽车上,因突然刹车,一位男青年无意中撞了一位小姐,小姐愤恨地说:“德性!”男青年被她的话激怒了,一场争端迫在眉睫。

这时,旁边的一位大爷说了一句话:“不是德性,是惯性。”

车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小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男青年也愉快而诚恳地表示了歉意,车上烦闷、紧张的气氛也一扫而空了。

我们每个人对生活多少都会有些不满,但是何必发牢骚、抱怨、诉苦呢?让妙语和警句的幽默力量成为你消气的工具吧。其实你对任何不满、反对、错误或不平,几乎都可以运用幽默的力量来扭转局面。幽默的力量能够帮助你,使你以平静、轻松的心情与人分享人生。

有一家住户的水管漏水,院子里已经流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身影。

修理工懒洋洋地问住户:“太太,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那位太大风趣地答道:“还好,在等你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学会游泳了。”

这位女主人用夸张的幽默手法,巧妙地淡化了她对修理工的不满情绪。如果你想拥有愉快的生活,那就尽可能地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吧。

另外,幽默还能使人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减轻恐惧感,缓解紧张的情绪。

一个人用积攒了几年的钱买了一辆小汽车。有一次,他教太太开车,车下坡时,刹车突然失灵了。

太太大叫道:“车停不下来了,我该怎么办?”“祷告吧!亲爱的。”保险公司职员也大叫,“性命要紧,不过你最好找便宜的东西去撞!”

车撞在路旁的一个铸铁垃圾箱上,车头被撞坏了,但好在夫妻俩都安然无恙。当他们爬出车子时,并没有为损失了一大笔财产而沮丧,反而为刚才的一段对话大笑起来。

如果不是因为这段对话,这对夫妻怕是要半天都缓不过神来,或者为了车子撞坏而苦恼不已。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无可挽回,何必再为其难过呢?幽默无疑是缓解压力和痛苦的良药。

有位年轻人,一面查看那辆崭新摩托车被撞后的残骸,一面对周围的人说:“唉,我以前总说,有一天能有一辆摩托车就好了。现在我真有了一辆车,而且真的只有一天。”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对这个年轻人来说,车被撞已无可挽回,但他并没有看得很重,而是利用幽默的力量,既减轻了自身的痛苦和不愉快,又给围观的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纽约一家著名的时装公司董事长史度兹曾经说过:“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笑声。它比任何音乐或娓娓的情话都美妙。”

朋友们,请记住吧,幽默是快乐的催化剂。使朋友、同事、顾客、亲人们发出笑声的人,就是在弹奏无比美妙的音乐。学会了运用幽默的力量,你就会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幽默包含着生活的智慧

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提倡生活的艺术,即穿衣吃饭,行走坐卧,都有艺术存在其中。幽默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怀揣着幽默这支神奇的魔棒,人生的旅途必将意趣盎然。

幽默是一种缓冲剂,它减轻失望和悲观;幽默也是一种黏合剂,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友善。它是奋发向上者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每一个希望减轻自己人生重负的人依靠的支柱。

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都有一种出类拔萃的人格,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独自应付任何困苦的窘境。同时,幽默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它能使赞扬、批评、指正、提醒都变得充满妙趣。

有一年,刘罗锅陪同乾隆皇帝下江南。船行至扬州,忽见一笑貌女子在桥下洗衣。乾隆被女子的婀娜多姿所吸引,目不转睛地盯着看。船已行至很远,乾隆还频频回头张望。

刘罗锅在一旁暗自发笑。他问道:“请问皇上,您可知道天地间什么力量最大?”

乾隆说:“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刘罗锅听罢直摇头。

乾隆反问道:“那你说什么力量最大?”

刘罗锅神秘地答道:“女人。女人能把龙颈扭弯。”

乾隆听后哈哈大笑。

幽默是生活艺术的极品。幽默的特性在于给人带来欢乐或以愉快的方式娱人,它的特色在于它的影响力或者说穿透力。

与其说幽默的内涵丰富,具有无穷魅力,还不如直截了当地说生活本身就具有无穷无尽的丰富内涵。幽默不过是将生活艺术化,在协调的事物中找出不协调的因素来,敏锐地发现平常事物中的怪诞,并用十分自然的口吻说出来而已。

幽默能带给我们乐趣,让我们变得轻松愉悦起来;幽默能给我们以哲理和启迪,让我们了解人生的真谛;幽默能给我们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在风雨人生路上跨过一个个障碍。懂得了如何收集、开发、运用幽默的资源,就知道了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有生活经验的人都会认识到以幽默面对人生困难的重要性。

一次飓风,一个农民家的屋顶被掀了起来,这时候大雨倾盆,他的家人慌乱成一团,他对家人说:“别着急,没有房顶的坏处就是被雨淋湿了,但好处是太阳可以直接晒干我们的东西。”

这个农民能在生死关头处乱不惊,从容幽默,让家人从惊慌的状态中平静下来,心灵得到暂时的安慰和放松,这是一种伟大的智慧,也是幽默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的最好体现。

一句幽默的话语,总是在不经意间带来欢乐、化解难处。因而,人不一定非要拥有万贯家财,家中也不一定非要天天高朋满座,但却必须要有幽默的生活艺术,让心灵时时浸润在真善美的境界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异彩纷呈。幽默让生命异彩纷呈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总是唉声叹气,生活必然一片灰暗。如果换一种心态,调侃一下生活,就会显得诙谐幽默,大度自然,每天都会很阳光、很光明,充满希望和快乐。

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中充满了情趣,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的事,他们却应付得轻松自如。从而使生命重新变得趣味盎然。

一天,喜剧演员卡洛·柏妮在餐厅里用餐。这时,一位老妇人走向她的餐桌,用手摸了摸卡洛的脸庞,然后说:“对不起,我摸不出你有多好。”“是的。”卡洛说,“我自己也觉得没有多好看。”

老妇人又仔细端详了一下卡洛的五官,说道:“的确,是没有多好看。”

卡洛随即笑了起来,说:“这样又摸又看的,好看的也变得不好看了。”

餐馆里的人不由都笑了起来。

卡洛的神色自若是来自心理上的平衡。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生命充满快乐,就要把恰当的幽默带到日常生活中去。

鲁迅也是一位幽默大师,一次与兄弟谈话时,侄子看到他们两人互为兄弟,在面相上却有相当大的差异,于是好奇地问道:“伯伯的鼻子怎么是扁的?”

鲁迅答道:“是呀,我经常碰壁,时间久了,鼻子就给碰扁了。”

一句话逗得兄弟和侄子们哈哈大笑。

培养自己的幽默感,也就是培养自己的处世、生存和创造的能力。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人,通常也是一个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感受,与幽默的人相处会使你感到愉快,而与缺乏幽默感的人相处,则显得枯燥无味,甚至是一种负担。“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幽默不仅能使自己和他人心情愉快,也可以化解尴尬的场面,将警示作用穿插于愉快的气氛之中,更可以作为不露骨的自卫与反击。

伏尔泰很赞赏一个人的作品,而这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别人向伏尔泰说出这件事时,他笑了笑说:“看来是我们双方都弄错了。”

伏尔泰不过是用了短短的几个字,就轻松地摆脱了尴尬的局面,并做了有力的反击。

懂幽默的人懂得如何给生活添加作料,受到不公平待遇也会泰然处之,即使心情郁闷,也能通过开玩笑的方式缓解情绪并带给别人快乐。这种人热爱生活,大智若愚,充满了人格魅力,现实生活中会得到众多朋友的喜爱,也使自己的生命总是趣味盎然。第二章语言巧用,幽默脱口而出

幽默不是肤浅的谈笑,不是低俗的嘲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幽默是一门语言技巧,在看似深奥的背后存在着有章可循的学问。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了语言技巧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幽默张口就来,获得人们对其幽默的认同和赞许!因此,在了解了幽默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之后,本章我们不妨了解一些能让幽默脱口而出的语言技巧。幽默的技巧——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指的是皋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也就是说,所引用的是与原意表符的。而用这种方法产生的幽默,就是通过对字、词、句等要素不恰当的判断产生荒诞薏义的幽默技巧。

为了真正明白什么是“断章取义”,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来认识一下,比如一些媒体很会对某个名人或者重要人物的话断章取义,来增加轰动效应,吸引读者的眼球。

一位大使被派驻纽约,记者们团团围住了他,并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您想去夜总会看看吗?”

大使心里想,他应该回避这个问题才对,于是他淡淡一笑反问到:“纽约有夜总会吗?”

第二天早晨,大使起床后看到报纸大吃一惊,只见报纸上登出了他接受采访的那篇报道,报道有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大使的第一个问题:纽约有夜总会吗?”

这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每一个看到这篇报道的读者的第一反应可能都会是吃惊、好笑……从报道的标题上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大使在询问纽约哪里有夜总会,看来这个大使也不是什么正经人啊!可事实上大使的意思根本不是这样,而且恰恰相反,但就因为记者的断章取义,让人们得到的结论和说话人本来的意思是大相径庭,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这种手法使用在幽默中,会因为对字、词、句等要素不恰当的判断而产生荒诞的幽默效果。

有一次,马克·吐温和主张一夫多妻制的人争论一夫多妻制的问题。

马克·吐温说:“一夫多妻,连上帝也反对。”

那位问:“你能在《圣经》中找出一句禁止一夫多妻的话吗?”“当然可以。”马克·吐温说,“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节说:谁也不许侍奉二主。”

马克·吐温是个幽默大师,在这里,他使用的正是断章取义的说法。很显然,“谁也不许侍奉二主”的真实意思显然和他所说的一夫多妻制是没有联系的,但是他巧妙地断章取义,附会于自己所说的问题上来,并且自圆其说,以此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进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断章取义幽默技巧的关键在于能否荒谬断章,经过你的断章后所产生的意义与本义相差越远或越荒诞,就越幽默。它的目的性隐含于这种“断章”中,有时你也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恰当”断章,当你的需要由于你的“断章”而被表明或被满足时,幽默的情趣就油然而生了。

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吝啬鬼财主叫伊哈给他当雇工。“好哇,可你给我多少工钱呢?”“工钱?”财主眉头一皱,“我给你吃喝,给你住,给你穿,怎么样?”

机灵的伊哈眼珠一转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并写下契约。人们都为伊哈捏了一把汗,因为那个老吝啬鬼可恶着呢!

当天晚上,伊哈吃了些东西,躺下睡觉,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十点钟,还没起床。财主大发雷霆,跑来训斥他:“喂,你想睡多久?我看你是发神经病了吧?”“咱俩究竟谁发神经病?”伊哈说,“我吃了喝了,又住下了,现在遵照契约,正等着你来给我穿哪!”

吝啬的财主当然不会白白养活伊哈,无非是想用管吃、管住、管穿来抵消工钱而已,但聪明的伊哈用断章取义的手法,用幽默的智慧戏耍了吝啬、奸诈的财主。

断章取义幽默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用到,只要断得巧、断得妙,开怀一笑之余,也会为沉闷的生活抹上亮丽的色彩。幽默的技巧——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幽默语言交叉技巧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式,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双重意义,使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产生不谐调交叉。谐音双关以语音为纽带,将两个毫不相干的词义联系在一起,使观赏者通过联想领悟到说者的幽默感。

谐音双关是幽默术中常会用到的技巧,它是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诗句产生明暗双重意义。而这双重意义,一层是字面的,一层是暗含的,暗含的意思往往才是作者的真意所在。通常是利用两个字词同音不同义的巧妙关系制造一种有趣的效果。此种幽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清乾隆年间,纪晓岚与和坤分别担任侍郎和尚书,两人是死对头。一日,二人同席吃饭,桌下忽有一狗穿过,和坤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纪笑答:“您看仔细就知道——垂尾便是狼,上竖(尚书)即是狗。”

和坤先发制人,使用谐音双关法攻击纪晓岚,纪大学士也不甘示弱,用同样的方法给予了巧妙的回击,两人都是绵里藏刀,不露声色,幽默的技术可谓高明。

在北宋时,有一不学无术的秀才喜爱卖弄文才。一日,他去拜访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走到半路正好碰见了欧阳修,欧阳修问他去哪里,他面有得色地说了原因。欧阳修笑笑,也不说破,故意打趣说:“我也要去拜访他,咱们一起走吧!”于是两人结伴而行。走到一条河边,一群鸭子吓得纷纷跳下水去。

秀才见此景诗兴大发,忍不住吟道:“一群鸭仔婆,一同跳下河……”

欧阳修见他摇头晃脑的酸劲,顺口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人刚上船,秀才又诗兴大作,禁不住吟道:“二人同乘舟,去访欧阳修……”

欧阳修语带双关地讥讽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秀才没有醒悟,连声赞道:“妙,佳句!”

在这个例子里,“修”与“羞”便是谐音型的双关语。“羞”是“修”的谐音,欧阳修借用双关,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婉转而又幽默,微妙而又含蓄,让人窥视出大文豪的机智与修养。

以上这两则故事中的谐音都有些高人过招的意味,那么在现实的生活语境中,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一技巧呢?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机会可以运用这一幽默的技巧。

某人自诩常听有文三国的京剧,渐渐地摸出了许多门道,知道很多人物的职业,如赵子龙是卖年糕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京剧唱“赵子龙老迈年高”!

这正是把“老迈年高”故意说成“老卖年糕”引起的幽默效果。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使语言活泼幽默,另一方面,谐音双关的运用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缓解紧张的气氛。

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过生日,正当全家人众星捧月似的围坐在老寿星身旁,一边喜气洋洋地谈笑风生,一边敬酒吃菜时,突然听到“叭”的一声巨响,原来是今年准备考大学的孙子碰倒热水瓶,热水瓶炸了。

这不合时宜的声音让孩子顿感手足无措,父母都过来一边收拾一边埋怨他不小心。老人则笑着说:“这可是好兆头,孩子今年考大学,不能停在原来的‘旧水平’上,咱也得发挥出‘新水平’来。今天刚好借这一声响,就当是为我的生日放了鞭炮吧。”

一席话说得一家老小都轻松地笑了起来,孙子也摆脱了窘境,生日喜庆的气氛更加热烈了。“旧水瓶”与“旧水平”联系起来,巧解其意,让犯错的人有了台阶下,皆大欢喜。

有一对年轻夫妇,因家里只有一台彩电,男的爱看球赛,女的爱看电视连续剧,这样就出现矛盾了。最后当然是丈夫让步。

不过这位丈夫还算有心计,平日一有机会,他就向妻子灌输点体育知识,谈谈球赛趣闻,久而久之,妻子的兴趣果然被他挑动了,有时也跟他一道收看体育比赛的节目,那真是夫唱妇随了。到了四年一后的世界杯足球赛时,妻子的眼睛已经被精彩的比赛吸引了,这时,他才煞有介事地对妻子说:“看你这个高兴劲儿,我想起了一句老话。”“什么话?”“知足常乐!”“怎么会想起这句话呢?”“知足常乐么,就是知道足球以后,就会常常快乐了呗!”

可见,生活中可利用的谐音非常之多,只要你留心观察,必能把许多枯燥乏味之事说得有声有色,饶有风趣。幽默的技巧——语义双关

所谓语义双关,指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本义和转义),使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彼此之间产生双关。也就是说,词语表面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另外一个意思。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一年四季,日寇的飞机狂轰滥炸非常频繁,让山城的百姓和流寓此间的各界人士,无不吃尽苦头。只要听见警报一响,大家都得赶紧丢下手头上的事情,涌入防空洞避难。陈寅恪教授目睹此状,感慨不已,于是为防空洞题写一联,联文仅八个字,却一时广为流传:

见机而作

入土为安

这真是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见机而作”和“入土为安”本是中国人熟悉的成语和俗语,其语义与飞机、防空洞本没有任何的牵涉,陈先生却巧妙使用双关法撰联,以此“机”(时机)音彼“机”(飞机),用“入土为安”说“进洞避难”,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兼蕴悲天悯人的感叹,其意味近乎于“含泪的笑”。陈先生的才思敏捷,由此可见一斑。

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词语本来是没有多义性的,但在特定条件下受上下文的影响,也可带有某种双文的含义。语义双文的修辞格式以语义的关联为纽带,利用本义和转义的差距造成语言的交叉,产生含蓄的幽默效果。

有人问鲁迅:“先生,您的鼻子为什么是塌的?”

鲁迅笑答:“碰壁碰的。”

鲁迅的回答可谓妙不可言,“碰壁”二字一语双关,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自己坎坷生活经历的自嘲,又巧妙地回答了造成“塌鼻梁”生理特征的原因,从而产生了无法言喻的幽默效果。我们从鲁迅的身上,分明能感受到他的思维敏捷,更能够感受到他豁达中的幽默。

从以上的两则幽默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意双关是利用了一个词语所具有的两种或者更多的意义,在一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有效、含蓄、幽默地表达思想和情感以及提高表达效果的目的,人们有意识地让同一话语具有两种不同的思想、概念、情感等。不同语义的暗示之所以能起到关联的作用,是因为某些词与词之间在音、形、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类同现象。这种类同现象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自然地关涉词语的表层信息和它暗指的深层语义。

猴子死后去见阎王,请求来世做人。

阎王说:“你要做人,必须把身上的毛都拔掉。”就叫小鬼过来,给他拔毛。才拔一根,猴子就痛得大叫大嚷起来,不让小鬼拔它的毛。

阎王说:“看你,一毛不拔,怎能做人呢?”

这则笑话假托一个寓言故事,讽刺极端吝啬自私的人,他们连拔一毛就可以利天下的小事都不做,结尾则发出了“怎能做人呢”的犀利质问。“一毛不拔”字面意义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引申义是形容极其吝啬自私。这则笑话兼有两种意义:表面上假托阎王责骂猴子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实际上是用来讽刺极其吝啬自私的人。

恰当地使用语义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箭双雕之妙。有时幽默诙谐,饶有风趣;有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幽默的技巧——妙趣仿拟

仿拟,就是模仿已有的词句,加以改造,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词句,即:“旧瓶装新酒”。由于“仿者”与“被仿者”之间的反差很大,甚至是将毫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到一起,因而能产生幽默风趣的效果,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在交流中,人们常用仿词造句的形式增加语言的幽默感。这其中有的是仿词,有的是仿短语,有的是仿句子,有的是仿篇章,总之,都是仿照人们熟知的词语或者文章,把原来适用于某种环境、现象的词语用于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新的环境和现象之中,或借现成句式、篇章、词调的形式,仿造出内容相反或相对的新句章,造成不谐调、不搭配的矛盾,使人有新奇感和生动感,产生出强烈的幽默效果。

按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分为以下四个境界:

第一、仿词。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仿拟现象。例如:

某人神秘兮兮地对大家说:“我告诉你们一则‘新闻’……”朋友们听完后,哈哈一笑:“我还以为是什么新鲜事呢?这早就是‘旧闻’了。”

听者依据“新闻”仿造出“旧闻”,对比鲜明,幽默有趣。

过去不识字的叫文盲,现在不懂科学技术的叫科盲。“科盲”仿“文盲”,新鲜风趣。

殊不知那一面,何尝不“疾善如仇”呢?(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疾善如仇”仿“疾恶如仇”,意义相反(或相对),表达强烈。

第二、仿短语。固定性较强的熟语、俗语、成语和常用语句等这些短语都可以加以改动而创造新的语句,这是较窄的概念。如果将范围扩展些,则可以将仿拟的其中的几个形式合二为一,或合三、四为一。这样仿拟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它的特点是把现成的短语中的某个词或某个词素换成意义相反或相对词或词素,形成一个新的短语。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很多广告都大量使用仿拟的手法。比如:

某火锅城的招牌就叫“鲜人唯煮”,显然是来源于“先人为主”,同音不同字,可以算是一种新的仿拟形式。

口语“赶快下班,请勿逗留”,被香港一美容院仿用作广告词:“赶快下斑,请勿痘留”。“下斑”仿“下班”,“痘留”仿“逗留”。若以常规而论,这话似乎有错误,但“错”得巧妙,令人过目难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还有,有的仿短语,是将适用于一种环境的短语,用于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新的环境和现象之中,造成了奇妙的幽默效果。

如:某青年个头儿较小,当有人问他找对象的要求时,他说只有一个宗旨——“娶”长补短;有人依据“大材小用”仿出“小材大用”,形容某些无能之辈在其位不谋其政;某人提升较快,可以说“三级跳远”“撑杆跳高”“坐直升机”;男女相爱,疏远哥们儿,可以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某人谈对象较多,可以说是“有一个加强排”;某两人关系恶化,可说进入“冷战时期”;不相往来,可以说“断绝外交关系”;初步和解可说“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和好如初,可以说“恢复外交关系”等等。

第三、仿句。仿照已有的句式、语气、修辞等,临时创造新的结构相同的句子或段落。

比如:一位同学站在食堂里,长长的队伍让他几乎失去信心。望着那一盆盆正在消失的饭菜,他雅兴大发,脱口吟道:“钱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食堂的菜,那原本不是菜,吃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菜。”

这个学生仿拟鲁迅文章中的名句,调侃味十足,让人忍俊不禁,又感慨万千。

一次丘吉尔的同事、保守党议员威廉·乔因森希克斯在议会上演讲,看到丘吉尔一个劲儿地摇头,便问:“我想提请尊敬的议员注意,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丘吉尔对答道:“我也想提请演讲者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既幽默又针锋相对,闪耀的是智慧的光芒。

第四、仿篇章。依据原作的语言形式,改变原作的内容,重新谋篇立意,创作出体式相同、风格迥异的新作。

例如,针对春节期间一票难求的盛况,有人曾经描述:

春节又到/中华大地/有钱飞机/没钱站票/望长城内外/大包小包/大河上下/民工滔滔//早起晚睡/达旦通宵/欲与票贩试比高//须钞票/看人山人海/一票难保/车票如此难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昔秦皇汉武/见此遁逃/唐宗宋相/更是没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好骑马往回蹽/咋地了/只因排了队,买不着票。

词牌名为《沁园春·买票》,有很强的幽默效果。

某班开学时,师生团结,班纪严明,成绩优异,后来放松了要求,这个班乱七八糟。一学生写诗一首贴于此班教室门上:“去年今日此班中,老师学生同用功。老师不知何处去,学生日日醉春风。”

仿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幽默诙谐,语含讽刺。

综上所述,仿拟作为幽默艺术的语言移植技巧手段之一,关键在于出人意料地把毫不相干的事扯在一起,内容越是风马牛不相及越好,距离越大越能引起惊讶,仿拟本体与新词结构越相似就越有幽默性。幽默的技巧——以牙还牙

以牙还牙幽默技巧,是指运用对方所使用的手段,反过来加之于对方身上,让对方无计可施,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令对方自食其果的情形通常能诱发幽默。又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牙还牙幽默技巧首先要抓住对方的“牙”,也就是对方施行的技巧和办法,然后依葫芦画瓢,准确地还击回去,这样才能显得有力。这“牙”越集中,越典型,起到的作用才越明显,幽默味才越浓。

王羲之在某地做官时,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告状。年轻人说,因家贫,父亲死前曾向某乡绅要了一块荒地来埋自己,乡绅答应了并讲明只要“一壶酒”的酬谢。老人死后,年轻人拿一壶酒去感谢时,乡绅却说是“一湖酒。”年轻人有口难辩!

王羲之听后,问年轻人:“你说的可是实情?”

年轻人说:“不敢有半句瞎话。”

第二天,王羲之悠闲地到了乡绅那里。乡绅对他仰慕已久,很想求其墨宝。王羲之并不推辞。提笔写了一幅书法送与乡绅。

当乡绅问送点什么礼品时,王羲之说:“只要一活鹅。”

当乡绅送给他一活鹅时,王羲之把脸一沉:“我说的是一河鹅。”

乡绅辩解道:“鹅是以只计数,不是以河计数的呀?”

王反问道:“既然如此,难道酒是用湖来计数的吗?”

乡绅恍然大悟,从此再也不敢向年轻人讨酒了。

乡绅的“牙”就是利用了同音字,偷换了概念,把“一壶酒”变成了“一湖酒”,明显是仗势欺人。王羲之深知这一点,于是,他胸有成竹地去乡绅家给年轻人讨个公道。他的办法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你利用同音字来欺压人,我也给你来个以牙还牙戏耍你。于是,有了王羲之的“一河鹅”。用乡绅最得意的来打击他的得意,这样的回击是最直接的,乡绅也马上明白了王羲之的意思。幽默就在乡绅的丧气和年轻人的欢欣中诞生了。

很多的幽默是—种调侃或者解嘲,但有的幽默往往带有一定的攻击性,在使人发笑的同时还要达到某种还击的目的。当然,还击的锋芒是内敛的,不是泼妇骂街的直白。以牙还牙幽默技巧就是这样,既达到了还击的目的,还让对方有苦难言。

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雇了一辆马车赴剧院演出,眼看就要迟到了,他请马车夫快点赶路。“我要付给你多少钱?”帕格尼尼问道。“10法郎。”“你这是开玩笑吧?”“我想不是。今天人们去听你用一根琴弓拉琴,你可是每人收10法郎!”“那好吧,”帕格尼尼说,“我付你10法郎。不过,你得用一个轮子把我载到剧院。”

面对对方开出的难题时,最简单的反击办法就是使用完全相同的方式,换上内容,如法炮制,返还给对方,其要点一是要隐蔽,二是轻重程度要对等,如果“发难方”是出于戏谑你便还给他一个玩笑;如果对方出于恶意的讽刺,那么你也不必心软,可以以同样的方式直击其弱处,当然,这种反击法的前提是你必须一针见血地将对方的弱点指出。如:

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是一个喜欢挖苦人的文人,他取笑美国历史很短,说:美国人在无事闲暇时往往爱想念他们的祖先,可是一想到他们祖父一代就不能不停止。

马克·吐温立刻以充满诙谐的语句开始反击,说:当法国人无事时,总是尽力想找出他的父亲是谁。

又如:

英国诗人乔治·英瑞出身于一个木匠的家庭。他在上流社会中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

有个贵族子弟嫉妒他的才华,在众人面前想出出他的洋相,就高声地问道:“对不起,我听说阁下的父亲是个木匠,请问他为什么没把你培养成木匠?”

乔治微笑着,很有礼貌地反问:“听说阁下的父亲是绅士,那他怎么没把你培养成绅士呢?”

这种幽默技巧有其独到的妙处:它是以对方惯常的手段来回击对方,既可眩惑对方的眼目,又可使对方感到措手不及,没有思考的余地来还击,这当然会令你大获全胜,而幽默也在这种较量中产生出来。作为一种幽默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既可令人解颐,又可达到预期目的,这也是它能得到广泛运用的原因。

一位丈夫因某日和妻子相处不快,次日下班后,和朋友们一起去喝酒了,也没有和妻子说一声,晚上回家妻子一见到他,不问青红皂白劈头就问:“这么晚了,你到哪里去啦?怎么不事先打电话回来说一声呢?”

丈夫故意发泄昨天未发泄完的情绪,大声地回敬说:“假如我连这点自由都没有的话,会被人家笑话的,朋友们会笑我不是大丈夫。”

妻子听了这话也不甘示弱,回击说:“如果连这点要求都得不到满足的话,我也怕被别人笑话,别人会说我是你的小老婆!”

丈夫一听这话,不禁笑出了声,赶快给机智的夫人道歉,妻子以牙还牙的幽默术大获全胜,家庭战争的气氛也随之消失了。

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以牙还牙幽默技巧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掌握分寸,找准对象。面对论敌,你完全可以充分发挥“以牙还牙”的威力,让论敌无处容身,只好俯首称臣;面对同事和上司,你就得适度运用,不能让对方下不了台,不然,你不仅不能制造出幽默,反而会弄巧成拙,让人厌恶你。因而,在使用“以牙还牙”幽默技巧之前,你得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对生活中的某些难题应付自如,欢声笑语也就长伴着你了。幽默的技巧——妙用比喻

比喻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比方”,它是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说明或描摹甲事物。运用比喻可以把人们感到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表达得浅显具体;把平淡无奇的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

比喻是我们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使用得妙,可以为文章、语言增色不少,可以使言谈话语既形象生动,又风趣幽默。

范缜是我国古代能言善辩的佼佼者,他生活在南朝齐梁时期,当时佛教盛行,而他以其“灭神论”和迷信公开对立。有一次,竟陵王萧子良为了打击范缜,请了许多名人高僧来摆阵挑战,辩论会上萧子良首先出击:“范先生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么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富贵贫贱的差异?”

按照萧子良的预谋,在众多权势者的威逼下,范缜是不敢也无法否认命运的。只要打开这一理论缺口,便可以进一步瓦解范缜《神灭论》的理论思想体系。却没想到范缜并不慌张,对他提出的问题,并未给予针锋相对的正面回答,而是从容不迫地打了一个比喻:“人好比我们头顶这棵树上开出来的花,一阵风吹来,有的飘落在锦毯上,有的掉进了泥坑里,王爷就如同落在锦毯上的花,而我就如同掉进了泥坑里的花。”

范缜以落花喻人的差异,幽默风趣,使萧子良无可挑剔,同时,也暗示了人本来都是一样的,由于社会的不公,才产生了地位的差异。话里蕴藏着对权贵者的极端蔑视,是一种软中带硬的反击。

大凡聪明的人都懂得使用说理生动的比喻手法,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有趣,增加论辩的说服力,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和感染力,以达到说理服人的目的。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时,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王宠惠:“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么美满!”

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的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运用比喻幽默法重在“贴切”,就是说本体和喻体要紧密联系,甚至是达到独一无二的紧密联系,王宠惠关于中西夫妻的解释正是比喻的典范之作。

一位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里散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就爱跟小数点打交道。”

多么绝妙和充满爱意的比喻,幸福就是这样一点点滋生出来的。

通过上面的三个事例,我们不难发现比喻幽默法有两个要点:一是比喻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即被比喻物、比喻物和相似点。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二是被比喻物和比喻物之间要在某一点上相似。在生活中,但凡符合这一要求的都可以套用。我们再来看几个经典的例子:

1944年,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他,请他谈谈这次连任的感想。

罗斯福没有回答,很客气地先请这位记者吃一块“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十分高兴地吃了下去。总统微笑着又请他吃第二块“三明治”;他觉得总统的好意不便推却,又吃了下去。不料总统又请他吃第三块,他简直受宠若惊,虽然不想吃,但还是勉强吃了下去。哪知罗斯福在他吃完之后又说:“请再吃一块吧!”记者一听啼笑皆非,因为他实在吃不下去了。

罗斯福微笑着说:“现在,你不需要再问我对第四次连任的感想了吧,因为你自己已感觉到了。”

这则笑话体现了罗斯福的睿智,他幽默地替自己解了围。

某男子的女友有许多异性朋友,这令男子很不满:“你是我的太阳……不!你是我的手电筒!”

女:“为什么?不是说太阳吗?”

男:“不行,太阳普照所有的男人,我只希望你照着我一个人。”

很多时候,这种醋意更多的是—种爱意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醋意就没有爱意。还有—些人故意让对方“吃醋”从而引起他(她)的注意。

睡前,丈夫要妻子到时叫醒他看足球现场直播。妻问:“明天看重播不一样吗?”

丈夫诘问:“新婚和二婚能一样吗?”

夜过半,妻子大声嚷道:“快起来看你的新娘子。”

总之,比喻要有可比喻性,这是修辞的规律。一个人若想掌握比喻幽默法,除了掌握使用本体喻体的技巧外,更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迅速准确地捕捉事物的本质和彼此的联系,并且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将自己的心得表达出来。幽默的技巧——以谬制谬

以谬制谬就是对一些无法回答的荒谬问题,避开正面交锋,假里藏真,给他一个更荒谬的回答,制造一种幽默的素境。

以谬制谬在辩论中最常用。在双方的辩论中,一方为了驳倒另一方的错误论题,就先假设它是正确的,然后以此为依据,用语言或者行为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明显错误的结论,以便对方从这个结论能很自然地反推到自己论题的错误,从而使对方的观点随之被驳倒。这种方法用在幽默中,由于荒谬和得力巧妙的应对,常能产生出强烈的幽默效果。

在美国的废奴运动中,废奴主义者菲利普斯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一次,一个来自反废奴势力强大的肯塔基州的牧师问他:“你要解放奴隶,是吗?”“是的,我要求解放奴隶。”“那么,你为什么只在北方宣传,干吗不去肯塔基州试试呢?”

菲利普斯反问:“你是牧师,对吗?”“是的,我是牧师,先生。”“你正设法从地狱中拯救鬼魂,对吗?”“当然,那是我的责任。”“那么,你为什么不到地狱去?”

牧师的指责不能不说是切中要害的,如果菲利普斯不能很好地应对,势必造成听众对他宣传的主张的怀疑。但是菲利普斯巧妙地以谬制谬,有力地反击了牧师的诘问。牧师自然无言以对了。

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一次出游前,要随从刷一下靴子,但随从没有遵照执行。

第二天斯威夫特问起,随从说:“刷了有什么用,路上都是泥巴,很快就又沾上泥巴了。”

斯威夫特吩咐立即出发,随从说:“我们还没有吃早餐呢?”

斯威夫特立即回答:“吃了有什么用,很快就又饿了。”

随从的借口并无恶意,斯威夫特的反击也无恶意,回手一击的幽默以“以谬制谬”为特点。你荒谬我比你更荒谬,你强词夺理我就比你更强词夺理。

运用以谬制谬的幽默技巧时,要注意发现对方的谬论,并对它进行全面的透视,然后寻找适当角度或是寻找疑隙进行有力反击。

一次,王安石向苏东坡解释古人造字的用意,说:“古人造字都是有深意的,比方说你苏东坡的‘坡’字,左边是土,右边是皮.所以‘坡’字的本意就是‘土的皮’;又如‘波’字,左边是水,右边是皮,所以它的本意就是‘水的皮’。”

苏东坡一听就乐了。随即反问道:“如果按照您那样的说法,那么‘滑’字一定应该解释为‘水的骨头’了!”

王安石听后目瞪口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该如何反驳苏东坡来。

王安石从字体结构人手,认为“坡”字本意是“土的皮”,“波”是“水的皮”,显然是缺乏科学性和普遍性的。而苏东坡并没有立即指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而是以谬制谬,巧借王安石的逻辑,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将“滑”拆成“水”和“骨”,从而推出“滑”字是“水的骨头”的谬论。很显然,这种解释和“滑”字本义风马牛不相及,王安石的错误观点不攻自破,又无从反驳,只好“目瞪口呆”了。

汤姆和杰克在一起干活。

汤姆说:“都说一个监工能顶两个人干活。今天我当监工,你干活,咱俩能顶3个人。”

杰克说:“咱俩都当监工吧,两个监工能顶4个人呢。”

以谬制谬和以牙还牙有相通之处,都是用对方的办法还击对方。但是,以谬制谬重在用比对方更荒谬的结果来反击对方,程度更深,幽默意味更浓。

克劳斯和迪特在工地上工作。

克劳斯很懒,收工后不愿把篮子拿回去,就在篮子上面贴了个字条:“迪特,请把篮子提走,我把它忘了。”

迪特看到篮子后,也在篮子上贴了个字条:“克劳斯,你自己把它提走吧,我没看见它。”

迪特巧妙地抓住了克劳斯贴纸条留言这一荒谬点,也用贴纸条的办法予以回击,还更加荒谬地写上了“我没看见它”,幽默的意味横生。

妻子:“我要得了癌症你怎么办?”

丈夫:“我要比以前更痴心,自愿接种你的癌细胞,咱们同病同死!”

妻子:“说得好听,我才不信呢,你巴不得我早死好再讨个好的。”

丈夫:“不找好的,要找还是找个得癌症的,以便再讨第三个呀。”

人的心理很微妙,夫妻之间往往就是这样,一方忙着表忠心,结果另一方怎么都觉得他(她)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相反,如果一方就说自己干了坏事,另一方反而因为对方说得理直气壮而产生怀疑(因为干了坏事的人都是心虚的)。就像这个小幽默一样:面对丈夫的忠心,妻子嗤之以鼻;而面对妻子的“无理取闹”,丈夫也就只好跟着“无理取闹”了,这样反而打消了妻子的疑虑。幽默的技巧——拟人拟物

拟人拟物统称为比拟,这是常用的一种修辞格。这种手法运用到幽默中,就是借助想象力,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绘,赋予动物人的语言和神态、动作,称为“拟人幽默法”,赋予人动物的情态,称为“拟物幽默法”。

拟人化幽默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是指赋予物以人的感情色彩和行为动机,从而营造出幽默效果。

饥饿的猫和饥饿的虎在路上相遇了,互相看着对方蔫头耷脑的样子,猫就问虎说:“我是找不到食物充饥,才变得没精打采的。你是为什么呢?难道也是找不到食物?”

虎苦涩地一笑,回答说:“我向来是用人作为食物的,可是近来一段日子呢,我到处寻找,到处观察,竟然没有发现一个像人的,你让我从哪里觅得食物呢?看样子我会被饿死的。我的情况就是这样,可是你向来都是拿老鼠当食物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找到像人的,难道也没有老鼠了吗?你何以颓唐成这样?”

猫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这世上不是没有老鼠,相反老鼠还很多,

但是无奈这些老鼠都非常会钻营,一个个都钻营到拥居高位,护卫极严,叫我如何敢去吃它!”

这是一则类似于寓言的幽默,有着发人深省的哲理。但是,如果不是采用拟人的手法,就不会像这样诙谐好笑了。赋予动物人的语言和思想,就让动物真正“活”了起来。想想看,这些话如果是出自人的嘴,是再正常不过的,可是从这些没有语言的动物嘴里说出来,就显得更加有趣。

有一个女生收养了很多流浪猫。

朋友问她:“你怎么收养那么多猫啊,不是增加了生活负担吗?”

女生笑道:“这群孤儿孤老活得更不容易啊!”

其实,人们对这类幽默运用得较多,并且效果特别好,例如:你可以形容宠物每天都在“痴情”地等你回家;一对鸟“依偎在一起亲热”;不说“广播喇叭关了”而说“喇叭放了假”;不说“肚子饿了”而说“肚子唱空城计了”;……

只要我们放下架子,把我们常常用在与人交往时所使用的语言赋予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是无生命物体,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的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