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百诫(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1 22:37:08

点击下载

作者:王志刚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人百诫

做人百诫试读:

前言

做人难,难做人。

生活在这纷繁的世界,做人真的很难,要做得人人喜欢更难。

纵观世界历史,大就能成就伟业者,无不是深谙做人之道。知道做人何时应该进,何时应该退,何时应该发脾气,何时应该深藏不露。那些成大事者,多是方圆通达,在危难时刻总能把做人的机智技巧用得淋漓尽致。

其实做人没有什么法则可遵,但做人的戒律却一定不能违犯。在为人处世中,有些人不管不顾、自私自刑、刻薄尖锐、又多斤斤计较,这种人肯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也是一个做人失败  王明读书时网球打得不好,所以老是害怕打输,不敢与人对垒,至今他的网球技术仍然很糟糕。而小马的网球打得很差,但他不怕被人打下场,越是输越打,后来成了令人羡慕的网球手,成了大学网球队队员。

聪明是令人羡慕的,出丑总使人感到难堪。但是聪明是无数次出丑中炼就的。所以说做人不敢出丑,就不会聪明起来。

值得人们赞赏的是那些勇敢地去干他们想干的事的人,即使有时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他们还是洒脱地说:“哦,这没什么!”就是这么一类人,他们还没学会反手球和正手球,就勇敢地走上网球场:他们还没学会基本舞步,就走下舞池寻找舞伴;他们甚至没有学会屈膝或控制滑板,就站上了滑道。这一点很值得那些没有勇气去做自己想做事的人学习。的人。

本书就是从做人的实际出发,经我们读者总结出了百诫以示警告:做人既不要过分,也不要太怵;既要懂得方圆,又要有做人的原则。

做一个成功的人是人们终其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别人的成功,永远是自己的榜样。"这句话道出了成功做人的玄机。

本书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全面揭示了做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书中所选用的事例都是人们熟知的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具有现实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书中列举的大量事实说明了做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前进途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以及如何面对取得的每一项成绩。

本书的内容丰富,涉及到做人的各个方面,如生活、职场、情场、商场等。希望读者朋友能够认真潜读,定能从中受益,在人生中成功做人。

1.不要害怕当众出丑,再聪明的人也会失蹄

"出丑也能使人变得聪明。"

这是许多人都不能理解的事,他们认为出丑只会是那些被人们称为"傻瓜"的人才会做的事。现在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你可要马上转变自己的观念了。因为许多在做人方面取得成功的人也会"出丑"。

生活中我们由于不愿成为初学者,就总是拒绝学习新东西。我们因为害怕“出丑”,宁愿错过难得的机会,限制自己的乐趣,禁锢自己的生活。

的确,若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位置,“出丑”有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除非你决心在一个地方、一个水平上“钉死”了。不要担心出丑,否则你就会没有什么出息,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同样不会心绪平静、生活舒畅。你会受到困于静止的生活中那时时渴望变化的愿望的痛苦煎熬。也许应该记住这一点,由于我们害怕出丑,也许会失去许多生活机会而长久感到后悔,而且我们也应该记住法国的一句成语:“一个从不出丑的人并不是一个他自己想象的聪明人。”大愚若智,积愚成智,生活的哲学就是这样。

2.做事奉公守法,不能搞歪门邪道

陈师傅这一辈子,老实巴交,小心谨慎地过日子,奉公守法,兢兢业业,从来就信奉“万事不求人”的原则,也没有什么事值得去求人。除了老婆孩子,其他社会关系一个也没有。

陈师傅的儿子跟人吵架,一气之下动了手脚,把人打得头破血流,闯下了大祸,被关进了临时拘留所,等待着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陈师傅就这么一个儿子,视同心肝宝贝,见儿子蹲了班房,又气又急,直拿脑袋撞墙,饭吃不下,觉睡不着,简直感到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加上老伴儿整天以泪洗面,更使他觉得没了活路。

这时,有人给陈师傅出主意:“别这么死心眼儿了。当今社会都是人求人,有关系,什么事都能通融。你这么成天闷在家里也不是办法,为儿子着想,得赶紧出去‘活动活动’呀!”

邻居帮他分析情况,说他儿子的事弄不好得判刑,该提早到检察院“活动”。

另一个说,检察院管起诉,最后结果还得看法院如何判,所以该去法院“活动”。

还有的说,判归判,只要关系硬,搞个假释什么的还不是很容易。

有人还说,某某是大单位的领导,有来头,面子大,求他出面作担保,把人保出来也行。

又有人说,市场上有个卖肉的某某,跟公安局某科长是连襟,可以求他高抬贵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放人算了。

甚至有人竟然出了这么个主意:牢房的滋味儿可不好受,听说某某的亲戚在看守所当管教,你得赶紧去他家打点打点,到时候省得儿子在里面遭罪……

邻居们七嘴八舌,主意出了一火车,把陈师傅搞得晕头转向。人家都是一片好心,陈师傅不能不听。于是,他横下一条心,豁出一张老脸,这次就求人一回吧!

第二天,从银行取出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2万多元钱,就开始了“有病乱投医”的四处奔走,今天跑跑东家,明天串串西家,每天累得东倒西歪地回来。邻居们给他指的路子,他几乎跑遍了,甚至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也走了不止一趟,逢人便递烟、流泪、送礼、诉说。

看看上面这件事,给人提人醒,做事要奉公守法,不要存有搞歪门邪道的心思,陈师傅的儿子本身就犯法在先,而当老子的却要找门路、走关系想把儿子“捞”出来,这明摆着搞歪门邪道。如果不让儿子在里面接受教育,很可能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3.不要轻易承诺,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错误

一般来讲,承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觉的承诺,明确地答复人家,应允其请求之事;一种是不自觉的承诺,这就是自己本来并未应允,但在别人看来,你已应允了。其实,在应酬中轻易承诺很容易造成被动的局面。拿破仑曾说过:“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例如,一个朋友托你办一件事,而这件事在你看来可以办或不可以办,或介乎两者之间,你可应允一定为其办理,这叫自觉承诺。你也可能会说“让我想一想”,这叫不自觉承诺。在人家看来,你也承诺了。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有一位老人正坐在树下歇息。突然,一个年轻人飞奔到老人面前,惊慌地哀求老人救他,说有人误以为他是小偷,正带领一帮人追捕他,要剁掉他的双手。说罢,纵身爬到那棵大树上躲了起来,并再一次要求老人不要告诉追捕他的人他躲在树上。老人看年轻人的长相不像个小偷,便回答说:“让我想一想。”

就是老人这句不自觉的承诺,使年轻人放心了。不一会儿,追捕的人赶到大树下,问老人:“你有没有见到一个年轻人从这里跑过去?”谁知这个老人曾发过誓,今生绝不讲假话,便随口回道:“见过。”追捕的人又问:“他往哪儿跑了?”老人随手朝树上指了指。年轻人终于从树上被拖了下来,剁掉了双手。年轻人当然大骂老人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背叛了他。

有时候,我们会在无意中,由于用词或说话的口气不同,就会使人们对你要表达的意思产生曲解。我们常常在应酬中听到某位朋友说,某某分明答应为我办一件事,可是他却食言了。仔细地想一想那位朋友的话,虽然某某曾经答应过他,但那很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应付,或者是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办到;其实,恐怕连那位朋友也心知肚明,他所请托之事有些强人所难。但是他会责备自己而不责备别人吗?如不细想,即使我听了,也会觉得某某不对,因为到了这地步,谁还会顾及当初某某自觉或不自觉地应允朋友时的为难境地呢!有人不禁会问:“在朋友面前,对朋友提出的请求非应允不可,而实际上这种要求根本就办不到,那时自己该怎么办?”

4.应酬学问大,小礼物也能办大事

这里所说的“礼”,不是指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而是用小礼物作为纽带,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这个“礼”字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有人经过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之一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句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确实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

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精明的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取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第三他们又很执着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

其实日本人这样做,道理不难懂,但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样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心。

人们都讲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在求人办事时也不例外。

送礼是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双方都不要着重礼物本身的物质价值,而应视收到的是一份浓浓的情、厚厚的意。礼物是一种友情的表示,中国早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习俗。朋友之间或出远门旅游捎回一点当地特产,或年节佳辰,个人喜庆,赠送一点敬贺礼品,表现彼此间的一番情谊则是有必要的,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赠予,是感情的物化。

送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盲目去做、随心所欲。它反映出送礼者的文化修养、交际水平、艺术气质以及对受礼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系远近。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门特殊的交际应酬艺术。

5.意气用事害处大,恰如其分好处多

“妥协”有时候会被认为是屈服、软弱的“投降”动作,其实“妥协”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中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为人处世中的争斗有很多种解决方式,“妥协”是其中的一种。“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它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有不少的好处。

因为妥协可以避免时间、精力等“资源”的继续投入。在“胜利”不可得,而“资源”消耗殆尽日渐成为可能时,“妥协”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整补的的机会。也许你会认为,“强者”不需要妥协,因为他“资源”丰富,不怕消耗;理论上是这样子,问题是,当弱者以飞蛾扑火之势咬住你时,强者纵然得胜,也是损失不少的“惨胜”,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妥协。

在做人的场合上可以借助妥协的和平时期,来扭转对你不利的劣势。对方提出妥协,表示他有力不从心之处,他也需要喘息,说不定他根本要放弃这场“战争”;如果是你提出,而他也愿意接受,并且同意你所提的条件,表示他也无心或无力继续这场“战争”,否则他是不大可能放弃胜利的果实的。

因此“妥协”可创造“和平”的时间和空间,而你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引导“敌我”态势的转变。

6.凡事不逞匹夫之勇,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不少人一遇不平,就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与人争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有些人虽然获得"胜利",却元气大伤!匹夫之勇,人人做得到;百忍成金,才能成就大事。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

张良年少时因谋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桥上散步,遇一穿着短袍的老翁,老翁故意把鞋摔到桥下,然后傲慢差使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不禁拔拳想要打他。但碍于长者之故,不忍下手,只好违心地下去取鞋。老人又命其给穿上。饱经沧桑、心怀大志的张良,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居然强忍不满,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又折返回来,赞叹说:"孺子可教也!"遂约其5天后凌晨在此再次相会。张良迷惑不解,但反应仍然相当迅捷,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之时,张良便急匆匆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并斥责他:"为什么迟到,再过五天早点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候。他的真诚和隐忍博得了老人的赞赏,这才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我是济北载城山下的黄石公。"说罢扬长而去。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看书,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样的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碰撞,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这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不妨拿出一块心地,搁下不平之事,闭起双眼,权当不觉。

还是那句话:忍!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坚韧的忍耐精神是一个人个性意志坚定的表现,更是一个为人处世谋略的运用。尤其在官场上难得有事事如意,学会忍耐,婉转退却,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舍弃某些蝇头微利,也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获得他人的好感,为自己赢得友谊和影响力。凡事有所失必有所得,若欲取之,必先予之。有识之士不妨谨记之,善用之,必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7.善于吃亏才能占大便宜

中国有一句流传很久的话:好汉不吃眼前亏。可有些时候,要吃"眼前亏",这也为人处事的一种方法。

假设这样一个状况:你的车和别人的车擦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可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竖目,围住你要求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也无公共电话,更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

你当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受伤,那是再好不过了。

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你说他们蛮横无理,欺人太甚,我们要说的是,在人性丛林里,是不太说"理"这个字的。适者生存,那有什么理可说呢?

"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自己更长远的打算,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更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那能说未来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不能再起;有些人则获得"惨胜",元气大伤!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好汉要吃眼前亏"的最佳典型,乡里恶少要他爬过他们的胯下,不爬就要揍他,韩信二话没说,爬了。如果不爬呢?恐怕一顿拳打脚踢,韩信不死也丢半条命,哪来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吒风云?他吃眼前亏,为的就是保住有用之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前亏,这样或许能全身而退。

所以,当你在人性的丛林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可杀不可辱”,也要吃吃眼前亏,这样或许能全身而退。

8.好马也吃回头草,意气行事要不得

“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不知使多少人丧失了机会。绝大多数人在面临该不该回头时,往往意气用事,忍不得闲言碎语,抛不开面子,明知“回头草”又鲜又嫩,却怎么也不肯回头去吃,以为这样才是有“志气”。其实,在面临回不回头的关卡时,你要考虑的不是面子问题和志气问题而是现实问题。

A君因故被炒鱿鱼,一个星期后,老板要他回去,他愤然拒绝:“好马不吃回头草!”

B君被女朋友甩了,过了一段时间,女朋友回头向他认错,要求重归于好,B君无情地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吃不吃回头草的是你现在有没有“草”可吃?如果有,这些“草”能不能吃饱?如果不能吃饱,或目前无“草”可吃,那么未来会不会有“草”可吃?还有,这“回头草”本身的“草色”如何?值不值得去吃?

有一个小伙子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女友,并且一见钟情坠入爱河。谁知他这位女友这山望着那山高,不久又结识一位高干子弟,由于对方甜言蜜语很会讨好女人,再加上人才家境均超过她过去的男友,于是,她便同他提出分手。他正沉醉在爱情的甜蜜与幸福之中,听到这一消息后顿时如雷轰顶,陷入失恋的痛苦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整天异常苦闷,彻夜失眠,失恋的滋味恐怕大多数人都品尝过。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为了使自己尽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在事业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即小有成就。正这时,他以前那位女友突然又找到他,痛哭流涕地要求恢复关系。原来,那位女友和他分手后,与那位高干子弟相处了一段时间,很快发现此人是金玉其外,是位品行不端的花花公子,于是断然与他断绝了往来。想起与过去的男友相处的那些幸福甜蜜时光,这位少女追悔莫及。经再三考虑之后,决定向旧男友说明一切,并恳求对方的谅解。当时,小伙子颇感犹豫。正所谓旧情难舍,但考虑到周围人的闲言碎语,该不该吃“回头草”颇费踟躇。有不少人也劝他快刀斩乱麻与女友彻底断绝往来,“好马不吃回头草”!天下有的是靓女子,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活人有的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大丈夫又何患无妻呢!这位朋友是位讲义气重感情的人,他想起过去自己与女友相处的那段时光,女友身上的诸多优点,女友在自己面前流下的悔过眼泪……最后,他毅然决定与女友重续旧缘。

后来,两人终于喜结连理,婚后家庭美满幸福,这位朋友得了位贤内助,事业蒸蒸日上。

9.从弱点突破,往亮处贴金

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是前博阿尔内子爵夫人,一向水性杨花,生活放荡。当拿破仑在意大利和埃及战场浴血搏斗时,她却与一个叫夏尔的中尉偷情私通,对拿破仑毫无忠贞可言。她原以为拿破仑会战死在沙漠中,已经不再等待他回来,而要像没有拿破仑一样安排后事。

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到法国并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消息传到巴黎后,约瑟芬惊呆了。拿破仑成了欧洲最知名的人物,法国的救星,前程无量。她欺骗了拿破仑,并想抛弃他,这时她后悔了。

于是她不辞辛苦,坐着马车,长途跋涉,去法国南部的里昂迎接拿破仑。她想在拿破仑与家人见面前见到他,并趁着他的兴奋蒙骗住他,不使自己的丑事暴露。

她好不容易到达里昂,可是拿破仑已从另一条路走了,并与家人会合。拿破仑对妻子的不贞早有耳闻,只是不怎么相信,当他确信约瑟芬对他不忠时,他暴跳如雷,下定决心与其离婚。

约瑟芬知道大事不好,日夜兼程赶回巴黎。

拿破仑吩咐仆人不让她走进家门。她勉强进了门,只觉心跳气急,不知怎样来应付与丈夫见面的场面。片刻之后,她静下神来,决定壮着胆子去见丈夫。

约瑟芬来到拿破仑的卧室门前,轻轻敲门,没有回答。转动门把,无济于事。

她再次鼓门,并温柔而哀惋地呼唤,拿破仑没有理睬。

她失声大哭,短促呻吟,拿破仑无动于衷。

约瑟芬哭到深夜,不再哭了,她忽然想起孩子们,眼睛一亮,燃起了希望之光。

她知道,拿破仑爱她的两个孩子奥当丝和欧仁,尤其喜欢欧仁,这是打动拿破仑心肠的好办法。倘若孩子们求他,他可能会改变主意的。

孩子们来了,天真而笨拙地哀求着说:“不要抛弃我们的母亲,她会死的!……还有我们,我们怎么办呢?……”

人心都是肉长的,约瑟芬这一招终于成功。拿破仑虽然怀疑约瑟芬已背叛了他,然而她的哭声在他的脑海里泛起他们相爱时的美好回忆。奥当丝和欧仁的哀求声冲破他心中设下的防线,他已热泪盈眶。

于是,房门打开了,拿破仑与约瑟芬重归于好了。后来拿破仑登基时,约瑟芬成了皇后,荣耀之至。

约瑟芬抓住拿破仑喜欢小孩这一弱点,才打动了拿破仑,而重归于好,否则历史将会改写了。

如果我们在处世中若能抓住对方的弱点,然后进行深入的强攻,一般来说,是能够做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这样的一生,当然会是美好灿烂的一生。

10.在玩乐中交流思想,在娱乐中办成事情

东北军阀张作霖喜欢搓麻将,在玩牌中,就发生过一件趣事。

有一个政客,想在东北谋一个美差,曾经请了个有势力的大老板,把他推荐给张作霖,张也表示同意委以重任。可一等再等,委任状迟迟不下来,急得那个政客像热锅上的蚂蚁。

说来也巧,他有一次遇到了一位旧友,此人正好是张作霖的顾问。这位政客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他,请求他催催张作霖。

哪知那顾问一个劲摇头:“不好办啊!你既有人推荐了,我再为你去说情,好像是追问他一般。他是一个多疑的人,便会想你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在他那里谋事。本来也许会给你个差使,这样一来,非但不给,搞不好还会招来祸殃呢!”

不过,顾问到底是顾问。他见政客一脸的失望,竟也为朋友想出条主意:“我想到一计,老头子近来很喜欢打牌,我们就借在某总长家里,请大帅来吃饭打牌。打牌时你也来,你是打麻将的老手,每次是包赢不输的。这回你只许输,不许赢。不妨连自己的底也输光,一定要让老头子赢得满意。到那时候,我自有妙计。”

到了约定的那天,在某总长家里,由那位顾问出面请张作霖吃饭。酒饭之后,拉出桌子来做方阵之战。

一切照顾问的计划进行,这天,张作霖的牌风可顺呢!要什么牌就来什么牌,要吃有吃,要碰有碰,做庄就连庄。他高兴地一个劲儿地乐!

打过牌后,张作霖要吸筒烟提提神,那顾问就陪在烟榻旁烧烟。两人边吸边聊,顾问捧他:“大帅,您这牌可打得太棒了!”

张作霖吸了口烟,笑道:“哪里,碰运气罢了!”

那顾问话锋一转:“今天那一位可输苦了!他也不是个富有的人,这次到北京来,是想谋一个差事的。”

张作霖听了把烟枪一搁道:“他是你的朋友,那就把支票还给他得了,咱们一千两千的也不在乎!”说着就去口袋里掏支票。

那顾问连连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他也是个要面子的人,输了的钱,他决不会收回的。他在前清也是个京官,还有些才干呢!大帅要可怜他就周全周全他,给他个什么职务,他就感激不尽啦!”

张作霖突然想起了什么,拍拍脑袋道:“噢,想起来了!某老也曾经推荐过他,我就成全了他吧!”

那顾问忙道:“那我先替他向大帅谢恩啦!”

不出一个星期,那个政客就到东北去做官了。

顾问利用张作霖爱搓麻将的机会,而帮朋友达成自己心愿。

11.做人不要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

在他人落魄之时,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若与你没有陈怨旧恨,既使不帮助他,你也应理解他,大可不必落井下石。

落水狗可以打死,人却还要相处,所以,你大可不必跟着别人一起去打。

娟娟小姐是一家杂志社的摄影师,由于她曾在美国呆过一段时间,行事有些洋派,在那作风保守的杂志社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偏偏她个性散漫,又常做错事,总编辑早就看她不顺眼,只因她是老板朋友的女儿,所以只好对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一天,为了一些照片,总编辑和娟娟小姐起了冲突,众人见战火引燃,纷纷过去围观。娟娟小姐还要力争,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加入战场,娟娟小姐一舌难敌众口,掩面而逃。之后,众人还不约而同地联合起来打击她,挑她照片的毛病,批评她偶尔的迟到早退。后来,她辞职了。

这就是棒打落水狗,也就是对失势的人或遭遇困境及外来攻击的人再加以打击。落水狗已经够惨了,你还用棒子去打它,它焉能不死?说起来很残酷,但却是社会真实的一面,这种情形在有人的地方就会发生,而且你自己也有可能碰到。

棒打落水狗在人性上是有根据的,因为人具有求生存的本能,求生存除了靠一己之力外,也要靠他人的提携及团体的庇荫,因此人总是向力量强大的一方靠拢;有钱人朋友满天下,穷人连朋友都没有,道理就是在此。这与其说是现实,不如说是人类的本能。因此当你成为落水狗时,你在同仁眼中已失去了价值,而别人为了和你划清界线并向占上风一方示好及表态,当然也要打你一棒,也许他无意伤害你,但常常在非理性的状态下这么做。

12.做人不能没主见,盲从因袭没出息

一个民间笑话:

一场多边国际贸易洽谈会正在一艘游船上进行,突然发生了意外事故,游船开始下沉。船长命令大副紧急安排各国谈判代表穿上救生衣离船,可是大副的劝说失败。船长只得亲自出马,他很快就让各国的商人都弃船而去。

大副惊诧不已。船长解释说:“劝说其实很简单。我告诉英国人说,跳水是有益健康的运动;“告诉意大利人说,不那样做是被禁止的;“告诉德国人说,那是命令;“告诉法国人说,那样做很时髦;“告诉俄罗斯人说,那是革命;“告诉美国人说,我已经给他上了保险;“告诉中国人说,你看大家都跳水了。”

这则笑话令我们捧腹之余,不难引发有关对各国文化差异的思索,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是比较喜欢盲从的。

这个笑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中国人喜欢盲从的特点在现代生活中也不乏实例。

前几年流行事物中最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对于山地自行车的青睐,该车型适宜爬坡和崎岖不平的路面,对于平坦的都市马路毫无用处。

山地车骨架异常坚实沉重,车把僵硬别扭,转向笨拙迟缓,根本无法对都市复杂的交通做出灵巧的应变:一天折腾下来,腰酸背痛:加上尖锐刺耳的刹车声,真正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假如把时髦比喻成一座令人心旌摇荡的山峰,山地车的功能便昭然若揭了。

追赶时尚,大约就像骑那山地车一样,即便累你半死,也是心甘情愿。究其根源:“为什么这样?”

必答曰:“别人都这样!”

缺乏自信心、盲从他人,往往给自己带来损失或伤害;而要想在生活中、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摆脱盲从众人的不良习惯,善于用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做出人生的抉择。

13.凡事往好的方面去想,绝处也可逢生

有一个10岁的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他很想学柔道。

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已经练了三个月了,师傅还是只教他一招,小男孩有些不理解。

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招术?”

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还是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

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不久就变得有些急躁了,小男孩连着用那一招,又赢了。

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糊糊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有一度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打算终止比赛,判对手赢,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一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师傅,我怎么就凭这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

有两个原因:

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

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所以,小男孩最大的劣势变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每个人有优势也有劣势,你应该做的是扬长避短。

小男孩充分发挥了他的优势,并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这就是他成功的关键。

14.没有了自卑,你还怕什么

一位叫凯瑟琳的小姐,年纪刚好25岁,大学毕业,健康美丽,温雅贤慧,家境富裕,服饰得体,打扮入时,人们都说她几乎拥有幸福和成功的全部条件。可她也有缺陷,就是自卑,没有社交才能。这样一来,她所有幸福和成功的前提都被这一缺陷抵消了。

后来,凯瑟琳去找心理医生,医生运用精神分析疗法刨根究底,找出她产生自卑的毛病的根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使她精神渐渐解放,卸下了心理负担,克服了自卑心理,从此走上了成功之路。

自卑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常常脸红,说不出话来。不敢进舞厅,不敢在所有公共场所抛头露面。不敢与陌生人交往,不敢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交往,怕别人张望。不敢在公共场所讲话,即使是本班组、本车间、本科室内的讨论会上发言,也心惊胆颤,手脚不知怎样安放,局促不安,不时地摸脑袋,嗽喉咙,摸领带,拉衣服。总害怕自己说错遭人讥笑,总以为在场许多人都比自己高明,不敢发挥自己。女性总是爱用厚厚的一层脂粉唇膏遮掩自己的本来面目。总以为别人在看你、注视你。老记挂着自己身上的某一处缺陷,比如鼻梁上有颗痣,并总是忧虑于此,总想设法掩盖它。不敢与异性交往,老想着自己的性别。

所有患自卑毛病、感到难为情的现象,都可以追究到心理的原因,因为自卑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心理感觉。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就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

产生自卑的两种原因,一是孩提时代,都有自己是“弱小”的感受;二是社会对男女体格、品格有一种过于完美的追求倾向,使每一个男孩女孩都有一种自愧不如的自卑感觉。还有一些实际产生自卑的原因,如从小家境不好,教育不当,或是受压抑,身心不畅,或是受蒙昧,身心未得到开发,很少有条件和机会培养自信心,以致后来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打击过多,感到自我的渺小和无奈,因而怀疑自己的力量,产生自卑感。

自卑的特点是感觉自己不如人,低人一等,轻视怀疑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1.战胜自卑就是战胜自己

战胜自卑的心态,其实就是战胜一种丧失信心的自我。

丧失自信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前面所说的暂时性丧失信心,一种则来自从小养成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若不加以克服,则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人生蒙上一层阴影。自卑感并非无法克服,就怕你不去克服。反观这世界,许多成功者都是在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后走向成功的。

给“自卑感”所下的定义——是一种阻碍自己成功的心理障碍。自卑感是无形的敌人,你必须设法战胜它,否则它所造成的危害及信心丧失、自我意识过强、不安、恐惧等种种病发症,都会为你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2.自信与自卑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激素。

自卑是一种自己放弃的心态,是一种无所作为,什么都不敢尝试的心态。

我们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业,就愈加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事情会阻碍他们的缺陷,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报偿。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

15.犹豫不决害人害己,拖延终究使你一事无成

什么是让你失败的人性的最大弱点?

一份来自2500名调查样本的报告显示:迟疑不决名列失败原因的榜首。

决心的反面即是拖延,拖延是每一个人必须认真征服的大敌。

决心的价值取决于下定决心所需的勇气,奠下文明根基的重大决策,往往要背负着生死存亡的风险,才做得成最后的决定。

林肯决心发表其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赋予美国黑人自由。在发表之初,林肯完全了解,此举将使得成千上万原先支持他的朋友和政界人士转而反对他。

苏格拉底宁可喝下毒药,也不愿意调整个人信念,正是凭借勇气所下的决心。此举使时代推进了1000年,赋予当时的人那时还未有的思想自由权和发言自由权。

李将军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毅然决然指挥起南方大军,也是勇敢的抉择,因为他很明白,如果他不肯冒自己生命的危险,势必牺牲更多人的性命。

但是,全美国人民所能切身体会到的,在危急关头毅然作出的空前重大决定,莫过于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做成的决定。当时,56个人在一份文件上,签署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知道,这份文件将带给所有的美国人自由,要不然,这56个人就会一一被送上绞刑架吊死!

可能你听过这份有名的文件,但你可能还没有从这则故事里汲取到浅显的故事本身所展现的重大教训,作为个人成就的指导方针。那就是不要犹豫,在该行动的时候采取断然措施。

我们全都记得这一个历史上左右大局的关键决策,但是我们之中,很少有人能领略到下定那份决心所需的勇气。

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记住了这一段,背下了日期和出力抗争的人名:我们记得华盛顿。但是对于这些人、地名、日期背后的真正力量,我们所知无几。

我们对于华盛顿在抵达约克镇之前很久就已确保了国人自由的无形力量这一点,所知更是少得可怜。

能迅速下达坚定决心的人知所取舍,取得所需也往往如探囊取物。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的领袖下起决心来,都既坚定又迅速。唯有如此,他们才会成为领导人。言行知所栖止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找得到可以立足的一席之地。

16.既使得错了也别后悔,改正错误是关键

英语中有一条谚语是:“不要为打翻的牛奶掉泪,已经过去了的事,如果无法挽回,就不要再为它发愁、难过。”

生命中是有限的,但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究竟把多少时间用在了现在,用在了的眼前的事情上?在时间的长河里,昨天已经去了,明天还没有来,只有今天属于自己,属于已经兑现了的“现在”,但很多时候,人们却把时间用在了思前想后上,用在了沉缅旧事、旧情、旧物上,用在了对往事中某些失误的悔恨上,或者用在了对以后岁月的空想上,而这一切都是没有效益的,都是对时间的浪费。为了已经过去了的事情忏悔、愁闷、叹息实在是毫无价值的,这样做不但浪费了你的时间,浪费了你的情感,也浪费了你的精力,浪费了你许多宝贵的东西。

时光一去不返,无论你怎样内疚悔恨,已经发生的事是无法挽回的。

许多人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内疚悔恨情绪的影响,他们简直成了一台名副其实的悔恨机器。这种机器的运转程序是这样的:某人发出一个信息,这一信息反馈到你的身上,而你根据自己所说或未说、感到或未感到、已做或未做的事情来看,你似乎可以得出一种结论:你已变成一个坏人。于是,一旦你听到这一信息,你便会在现时中感到情绪低落,并为自己过去的事情感到后悔和不安。这样你便成了一部悔恨机器——一种能够行走、说话、呼吸的装置。只要他人给你加入适当的燃料(即有关信息),你便可以再生内疚悔恨。如果你完全符合我们社会——滋长悔恨的社会——的要求,作为悔恨机器,便总是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实际上,仅靠悔恨是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内疚悔恨心理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形成——一是早年受其熏陶、影响,成年之后残留下来的幼儿心理;二是成年人违反了自己信奉的行为准则之后自我产生的内疚悔恨。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留给我们的快乐时间本已经很短暂,为什么我们还要纠缠在过去的错误和痛苦之中呢?

17.追名逐利容易跌倒,踏踏实实活得安稳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所谓人各有志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在人生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还是要奉劝各位:做人要少一点欲念,多一点超脱,到了你出名的时机那一刻,你定会成功的,莫为名利遮望眼。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读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己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将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

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我们所说的忍名让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奉劝诸君,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忍让,莫为名利遮望眼。

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了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只要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

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不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有的人己小有名气,还想名声大震,于是邪念膨胀,连原有的名气也遭人怀疑,更是可悲。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上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将成果攫为己有。他的做法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住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有时,既未沽,也未钓,更未盗,美名便戴到了自己的头顶,这又当如何呢?

著名的京剧演员关肃霜,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关肃霜等九名演员义务瞻养失子老人》的报导,同时收到了报社寄来的湖北省委顾问李尔重写的《赞关肃霜等九同志义行之歌》的诗稿校样。这使她深感不安。原来,京剧演员于春海去世后,母亲和继父生活无靠,剧团的团支部书记何美珍提议大家捐款义务瞻养老人,这一活动持续了二十三年,关肃霜开始并不知晓,是后来知道并参加的。但报导却把她说成了倡导者,这就违背了事实。关肃霜看到报导后立即委托组织给报社复信,请求公开澄清事实。李尔重也尊重关肃霜的意见,将诗题改成“赞云南省京剧院施沛、何美珍等二十六同志”。

同样得到了飞来之美名,关肃霜和海斯的态度不同,结局也各异。还是东坡先生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美名美则美矣!只是对于那些还有一点正义感,有一点良知的人,面对不该属于他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是美名,得到的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条捆缚自己的锁链,早晚会被压垮,压得喘不上气来。像关肃霜,就活得真实、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活得安然。

如果真有人对此能坦然受之,那这个人的品质也就算恶得可以了!

做人,要求我们学会争取,也要求我们学会放弃。如果你感到太苦太累太烦太忙太杂;如果你有太多的心事和苦恼;如果你失去了表现真我的机会;如果你没有得到真爱真情:如果你的生活被众多的迷雾遮住了眼,请尝试放弃一些包袱和拖累。

及时放弃,放弃得当,勇于放弃。明天,你的太阳会在明朗的天空蓬勃火红的升起:明天,你的人生花园,有了赏心悦目的规划清理;明天,你家园的土地,会有一片清静和平旺盛生长的新气象。

知足者长乐,学会选择快乐,当名利最终会在我们逝去的那一刻离我们而去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要苦苦的去追寻这些注定将要不属于我们的东西?

18.怀疑自己难成大事,充满自信才有希望

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这个世界上从没有另一个你,如果放弃自我而跟着别人走,把别人的特色误认为是自己的特色,是不会成就大事的。无论好坏,只要活出自我,在自己的生命管弦乐中演奏好自己的那首乐曲,就是生命的成功。

保持自我本色这一问题,“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了。”詹姆士·戈登·基尔凯医生指出,“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很多精神、神经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其隐藏的病因往往是他们不能保持自我。

天下事只怕你不认真,拿不定主意,没有自己的思想,看别人的言行而做。如果你一旦认真起来,不怕别人的褒贬,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事情成功之后,别人的议论自然会平息。

有这样一个故事:

父子俩赶着一头驴到集市上去。路上有人批评他们太傻,放着驴不骑,却赶着走。父亲觉得有理,就让儿子骑驴,自己步行。没走多远,有人又批评那儿子不孝:“怎么自己骑驴,却让老父亲走路呢?”父亲听了,赶快让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上。走不多远,又有人批评说:“瞧这当父亲的,也不知心疼自己的儿子,只顾自己舒服。”父亲想,这可怎么是好?干脆,两个人都骑到了驴背上。刚走几步,又有人为驴打抱不平了:“天下还有这样狠心的人,看驴都快被压死了!”父子俩脸上挂不住了,得,索性把驴绑上,抬着驴走……

故事中父子俩的行为很可笑,但笑过后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做:做事或处理问题没有自己的思想,或自己虽有考虑,但常屈从于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一味讨好和迎合别人,而失去了自己的原则呢?

事实上,历史中的任何一则事例都可以告诫青年人遇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思考,绝对不可做盲从的奴隶。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许多东西并不是看着自己周围有多数人在做,在说,就是正确的。“别人都在为自己谋利益,我也不能犯傻。”诸如此类的想法,或者是糊涂,或者是一种利己的“精明”——这些精明者并不是简单地放弃自己的“定见”或缺乏主见,而常常是为自己的堕落寻找借口和挡箭牌。我们说的,就是要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就是要独立自主。有了这个独立思考的根本,天下事再风云变幻,人际关系再错综复杂,我们也能“认得真”,都不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或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不会被商业社会的种种时髦潮流所迷惑,不会失去自己的本色。

我们要成就一项事业或工作,常常会听到许多反对意见。这些意见或来自朋友与亲近的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或纯粹是为我们担心,可能不赞成我们的做法。也可能来自那些对我们心怀恶意的人,他们诬蔑、攻击、诽谤,把我们所要做的事说得漆黑一团。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过多地顾虑别人的看法和议论,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们就可能半途而废,甚至事情还没做就夭折了。因此,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如一句格言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当然,这并不是说独立思考就不去认真听取别人有益的意见。如果别人的意见有可取之处,哪怕是来自“敌人”的意见,我们也应该吸取。但这和丧失自己的主见、屈从于他人不正确的议论是两回事。

做人要独立,独立的人都是有主见的人。有主见的人才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才不会在关键时间屈从于他人。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交响音乐指挥家。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指挥中,他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指挥演奏。但还是不行。“是不是乐谱错了?”小泽征尔问评委们。在场的评委们口气坚定地都说乐谱没问题,“不和谐”是他的错觉。小泽征尔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在遭到权威的否定后就不再坚持自己的判断,终遭淘汰。而小泽征尔不盲从权威,“认得真”了,就不怕别人,哪怕是权威“非之”,他最终摘取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我们可能远没有小泽征尔那样幸运,我们可能会冒犯他们,由此还可能遭受冷遇、孤立和打击。——也许就是由于充分考虑到这种可能性(现实中也不乏此类事例),现在不少人变得唯唯诺诺,遇事不敢亮明自己的态度。

我们愿意成为哪一类人呢?当然应该是正直的人,诚实的人,为伟大事业而奋斗的人。那就不要因别人的非议而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不要做那“诺诺”的盲从者,不要因为担心个人的利益,比如安全、财产、面子、职位等,而像墙头草一样两边倒,而是应该有自己的做人原则。

成败不在于大小——只在于你是否已竭尽所能。

19.礼数与谦逊为你减去不必要的麻烦

很多人认为,应酬、寒暄、客套是虚伪的表现,就大加排斥客套,不学客套,也不讲客套。

一部分人把表面的客套视为虚伪,其实,与人交往客套会使对方有受到尊重的满足感。有一些习惯用语可供这一部分人参考。

1.尊称对方。除了称对方“您”以外,还可以称对方为“先生”、“老先生”、“老伯”、“伯父”、“伯母”、“阿姨”、“大哥”、“大姐”、“兄弟”等。对晚辈,也可以称“贤侄”、“贤婿”等。在谈话中,遇到与对方关系密切的人,同样以习惯的尊称,例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称对方的女婿为“令婿”,称对方父子俩为“贤娇梓”,称对方兄弟俩为“贤昆仲”,称对方的学生为“高足”、“贤门生”等。

2.谦称自己。封建社会中常用“鄙人”、“小人”、“仆”、“臣”、“在下”、“妾身”等自称以示谦逊,现在不用了,但仍然有称“小侄”、“小弟”、“学生”、“部下”、“门下”、“弟子”的。说话时见到与自己有关系密切的人,也有习惯谦称。例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严”、“家君”,称自己母亲为“家母”、“家慈”,称自己的兄、姐为“家兄”、“家姐”,称自己弟、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内子”、“内助”,称自己的丈夫为“外子”、“我先生”,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称自己女儿为“小女”,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等。

3.使用敬词。除了通常使用的“请”、“谢谢”以外,在言谈中,我们还有丰富的谦敬语可供选用。例如:求人释疑说“请问”,请人指教说“赐教”,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年龄说“贵庚”、“青春几许”,托人办事说“拜托”,对别人的看法、见解表示称赞说“高见”,欢迎人家作客说“恭候光临”、“恭候大驾”,自己的举动涉及到对方时则可说“奉陪”、“奉送”、“奉告”、“奉劝”,请人给自己的作品提意见说“雅正”、“斧正”等。

4.使用客气话。客气话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常用的除“对不起”、“请原谅”、“请多关照”以外,我们在答谢对方帮忙办事时要说:“有劳了”、“难为您了”、“让您费心了”、“不好意思,让您破费了”;在请人给予方便时说“借光”,在请人原谅时说“包涵”,在因故不能陪伴别人时说“失陪”,在发觉自己的礼貌不周时说“失敬”,分别时劝告主人不要再送行说“留步”,表示对初会者神交已久说“久仰”,与朋友多时不见说“久违”等。

希望我们平时与人相处能正确地对待交际中的客套,适当地运用客套,相信一定会使你大有收获。

20.不要怕丢面子,有错就承认

做人不要过于爱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我们死守着面子不放,做什么事都怕丢面子,做什么都怕犯错误,那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孔子说:“过而不改,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一回错不算什么,错了不知悔改,才算真的错了。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有时甚至还一错再错,既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可怕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怕知错而不肯改,错了也不悔过。

其实,如果我们能坦诚面对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再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面对它,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主动活跃,而且能加深领导和同事对其良好印象,从而很痛快地原谅其的错误。这不但不是“失”,反是最大的“得”。

事实上,一个有勇气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他也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这不仅可以消除罪恶感和自我保护的气氛,而且有助于解决这项错误所制造的问题。戴尔·卡耐基告诉我们,即使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就会获得他人的尊重,而且令人有一种高贵诚信的感觉。

喜欢听赞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忠言逆耳,当有人、尤其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同事对着自己狠狠数落一番时,不管那些批评如何正确,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舒服,有些人更会拂袖而去,连表面的礼貌也不会做,常常令提意见的人尴尬万分。下一次就算你犯更大的错误,相信也没有人敢劝告你了,其实这是我们做人的一大损失。

当我们错了——若是我们对自己诚实,这种情形十分普遍——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种技巧不但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比为自己争辩还有趣得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放下了面子,不再固守所谓的自尊,人才能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别人。

21.胆小怕事终究难成大事

下面一个故事,会对我们做人有所启示。

黄昏时刻,有一个人在森林中迷了路。天色渐渐地暗了,眼看黑幕即将笼罩,黑暗的恐惧和危险,一步步移近。这个人心里明白:只要一步走错,就有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的可能。会有潜伏在树丛后面饥饿的野兽,正虎视眈眈注意着他的动静,一场狂风暴雨式的恐怖正威胁着他,侵袭着他。万籁无声,对他来说是一片死前的寂静和孤单。

这时,凄黯的夜空中,几颗微弱的星光,一闪,一闪,似乎带来了一线光明,却又不时地消失在黑暗里,留给人迷茫。但是对汪洋中的溺水者来说,一根空心的稻草都是珍贵的,都认为是救命的法宝,虽然一根稻草是那么的无济于事。

突然间,眼前出现一位流浪汉踽踽途中,他不禁欢喜雀跃,上前叫住,探询出去的路。这位陌生的流浪汉很友善地答应帮助他。走呀走!他发现这位陌生人和他一样的迷途。于是他失望地离开了这位迷途的陌生伙伴,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线上来。不久,他又碰上了第二个陌生的人,那人肯定地说他拥有逃出森林精确的地图,他再跟随这个新的导引,终于发现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图只不过是他自我欺骗情绪的结果而已。于是他陷入深沉的绝望之中,他曾经竭力问他们有关走出森林的知识,但他们的眼神后面隐藏着忧虑和不安,他知道:他们和他一样地迷茫。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路的惊慌和失误,使他由彷徨、失落而恐惧起来。无意间,当他把手插入口袋时,找到了一张正确的地图。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来它始终就在这里,只要往自己本身去寻找就行了。从前他太忙,忙着询问别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回到自己身上找。

如同这位流浪者,每个人天生都具有一份内在的导向,指引你离开忧虑和沮丧的黑森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情绪性的恐惧是多余的。假如任何人告诉你别的,那他一定没有找到他自己。

解除胆小怕事的办法是始终存在的,但是我们一定得靠自己的能力去解除自己心中的恐惧,不能随便听信他人,不要因为他自称知道解决的办法,就放弃自我明智的追寻,甚至委屈了自己。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追寻,甚至于“绝望”本身也能够帮助我们。

22.斤斤计较多遭人嫌,过于挑剔人人讨厌

生活中,一些人对什么事都看不惯,他们爱斤斤计较,认死理,因此对人过于挑剔。

做人是一门学问,是一门甚至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不甘寂寞的人究其原委,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塑造出自己辉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人生的全部内涵,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又总是局限在事件的启迪上,比如:做人不能斤斤计较便是其中一理,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而有人活得很累的原因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斤斤计较,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斤斤计较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似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