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圣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1 05:22:19

点击下载

作者:(日)北野唯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跳槽圣经

跳槽圣经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跳槽圣经

作者:[日]北野唯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

ISBN:978-7-300-27021-0

价格:49.00元

TENSHOKU NO SHIKOHO

by YUIGA KITANO

Copyright © 2018 YUIGA KITANO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19 by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Original Japanese language edition published by Diamond, Inc.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rights arranged with Diamond, Inc.

through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序“继续在这家公司干下去值不值?我现在很茫然,完全不知所措,究竟该何去何从?”

说出上面这番话的她是一副什么表情,我大概能想象得到。因为,电话那头发愁的是我的亲姐姐。从我的角度而言,完全能体会到她那种在考虑跳槽时的不安情绪。我曾经历过从大企业跳槽到外资企业,再从外资企业跳槽到高风险企业,所以完全能理解她的心情。

无论是谁,在第一次跳槽的时候都会感到恐惧。

当你即将迈出跳槽第一步的时候,烦恼也会自动找上门来。此时,头脑难免一片迷茫,心中也会涌起无数念头:“自己的专业性不是特别强”“不想让现在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没有特别的才能,在新岗位上恐怕很难有所表现”“家人是不是会反对”……

虽然此时难免焦虑,但是请放心,因为跳槽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针对已有焦虑的治疗。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和你长得完全一样,并和你在一个地方长大,从事相同的工作,然后又在同一年结婚。因此,无论是长相、成长经历还是性格,大家都迥然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想在世上寻找到理想的角色模型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面临抉择的时候,内心自然会感到不安和焦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人人都希望自己在跳槽时一帆风顺。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企业数量如浩瀚繁星,仅仅是上网查看求职网站,浏览一下感兴趣的招聘信息,都可能花费好几天的时间。在海量的招聘信息中,期待能够一下子找到完全适合自己的企业比登天还难。那么,其他人都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要高效利用各类求职网站,收集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但是,我可以断言,如果只靠上述办法,绝不可能找到非常适合自己的企业。因为绝大部分求职中介都是由短期目标驱动,而且这些求职中介的经营模式是力争让求职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去企业面试,合适与否完全无所谓。听起来有些无情,但这就是现实。

显然这些并不是求职者们希望得到的。他们希望能够获得由专业机构给出的基于求职者长远发展规划的相关建议,例如,如何能找到让求职者安心工作一辈子的岗位,如何积累自己的职业经验,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

不久前,我曾参与创立人力资源媒体的相关策划工作,发表过很多研究成果。有很多人找我,咨询相关问题,我也曾多次为他们解答关于求职的种种问题。在此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是谁,求职时都有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曾经发生过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

当时,我正在举办一场关于“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题活动。当天是周末,参加这场活动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虽然我只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布了活动相关信息,会场也只能容纳十多人,却有300人报名参加,最后,这场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报名者中,有很多人是来自三菱商事、三井物产、麦肯锡咨询公司、野村证券、日本生命保险、电通、博报堂、瑞可利、经济产业省等被求职的应届生视为超一流企业或机构的职员,他们是职场的佼佼者。然而,即使对于这些人而言,当他们走到职业生涯十字路口的时候,也需要找到一个契机,能够让自己认真思考未来的道路。

通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也能发现上述趋势。

在现代社会,每两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人考虑换工作。就连那些刚毕业的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有六成的人提前考虑未来跳槽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即使在日本,“终身雇佣”制度也已经开始瓦解。

很多企业、机构并不会为员工提供完善的技能提升机会,而是以综合职位招聘员工,然后进行随机分配。在此基础上让员工进行轮岗,这样培养出的人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此外,在员工45岁之前,企业也不会将这些情况告诉员工。对于这种情况,一些聪明人能够凭直觉有所感知,并及时开始思考跳槽的可行性。

实际上,跳槽不仅会对人的工作方式产生影响,也会对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无论是在工作中不得不迎合没有能力的上级,还是在公司被迫做着自己不喜欢的销售工作,或者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被发配到其他岗位,这些情况都是因为自身缺少一种市场价值,而这种市场价值就集中体现为“任何时候都能跳槽”的自信。如果拥有这种自信的话,可以随时辞掉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者以此作为与企业交涉的筹码,改变自身处境。

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所有人获得一种“任何时候都能跳槽”的自信又自由的状态,当你具备了能充分实现自我的“市场价值”,那么人生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而为了实现这种目标,你需要的不仅仅是充足的求职信息,更要有能够高效分析信息的跳槽思维。

眼前正在发生的变化就是传统日本式雇佣制度的瓦解和替代机制的短缺。社会已经进入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要跳槽的时代。抓住这个机遇,就能发现自身的市场价值,你是否愿意掌握这种机遇?北野唯我2018年6月引言 困局与出路“30岁前后,走到了职业生涯十字路口”,这是在我不经意间从书店书架上拿下来的一本杂志上写的一句话。随手翻开杂志,我被其中的红色粗体字部分深深吸引,这个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家大企业的职员,在40岁的时候失去继续升迁的希望后遭遇的悲惨命运”。

故事的主人公在这家大企业波澜不惊地工作了20年后,由于工作业绩难以继续提升,不得不选择内退。但是主人公心有不甘,更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他想尽各种办法,重新踏上求职的道路。但是,重新找工作的过程坎坎坷坷,困难远比他预想的多。

这种局面的出现显然不能完全归咎于运气不好,更主要的还是在大企业工作20年的这些人没有掌握“专业性”。虽然如此,这些人仍有强烈的自尊心,固守着一种看不起小企业工作的心态。

当然,这些人的窘境不可能逃过面试官的眼睛,因此,企业也不可能给这些人开出有吸引力的条件。最终,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求职失败。

即使这些人对新工作的低收入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愿意去小企业工作,但不同于大企业,这些小企业往往不具备良好的工作环境,岗位设置也与大企业不同,此外,在小企业也难以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最常见的结局是,待了不到一年,这些人就找借口说企业环境不好,辞职走人。

如此反复,这些人不愿意见到之前与自己一起进入公司的同事,最后变得自我封闭,身影从城市中消失。

看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后背隐隐发凉,不知不觉间手心冒出了冷汗。

如今的我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现在已经30岁了,但还没有什么特别擅长的专业领域,也缺少领导一定规模团队的经验,更致命的是缺少一种能够胜人一筹的才能。

看一看自己的未来,发现出人头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业绩提升不上去,上升的通道已经封死,与优秀的竞争对手相比,自己只剩下辞职一条路。

想到这里,浑身上下都紧张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跳槽就成了最现实的选择。但是,在此关头我的内心却迷茫起来,一股不甘的情绪涌上心头,“当年好不容易才进入这家公司……”

静下心来想一想,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回首过去,大学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不是很理想,现在的公司正是自己经历各种困难才挤进来的,因此,很难轻易舍弃。

我久久伫立在书店,内心万般迷茫。“青野先生!”不知道是谁突然叫了我一声,回头看过去,眼前站着一位似乎不认识的女士。她弯下腰,看了一眼我手中的杂志,问道:“你在考虑跳槽的事情?”

那一瞬间,我在努力思索,这个人到底是谁?她身材修长,一头漂亮的长发,肤色细腻健康。如果是这种异性主动打招呼的话,我想任何男人都会停下来。我也难免大吃一惊。

但是,这种迷茫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因为,我认出面前这个女人是谁了。

赤神亚里沙,这个女人并没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在工作两年后我考虑跳槽的时候,在求职中介登记了自己的信息,最后却被中介给骗了。而这个女人就是当时所谓的“职业咨询师”。

当时,赤神亚里沙非常热情地给我介绍了相关企业的情况。但是,她介绍的企业却是专事诈骗的不法公司。

听到她叫我,我不由自主地回应道“不是!”随即将杂志放回书架上,转身要离开书店。出于礼貌,我对她说了一句“告辞!”

赤神亚里沙匆忙打断我:“请稍等一下!之前的事情真的非常抱歉。当时我什么也不清楚。现在我也离开了那家公司,正在别人手下工作。青野先生,如果方面,能否见一见我现在的老板?对于之前的事情,我一直想找机会跟您道歉。”

我被连珠炮似的说个不停的赤神亚里沙的气势压倒,呆呆地伫立在原地不动。

随后得知,现在她正跟着著名的咨询专家,从事秘书工作。

这位咨询专家就是大名鼎鼎的黑岩仁。这是一位因帮助企业重组而出名的大人物,作为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他经常在媒体上露面,所以我知道他。能够有机会与这种人结识,如果是平时的话,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但是,此刻我却不知道怎么回答。

会不会又被骗?见面后说什么好呢?现在自己这种情况去见他是否合适?我内心踌躇不定。

而且,听说咨询专家都是极端厌恶浪费时间的人。如果还不清楚自己的烦恼是什么就贸然过去,不免会被对方看扁。

当时的情况下,我有很多理由拒绝她。也许是窥破了我内心的想法,赤神亚里沙继续说道:“见面后你一定不会吃亏。至少在聊过之后,你能知道自己的‘市场价值’。”

说到这里,赤神亚里沙从记事本中小心地抽出了一页纸,上面写着“测试自己市场价值的9个问题”,且有一幅示意图。

测试自己市场价值的9个问题:(1)如果要跳槽,自己拥有多少有价值的技能?(2)上述技能的“保质期”有多长?(3)拥有多少即使在其他企业也通用的“宝贵经验”?(4)这种经验,在社会上有多大的需求?(5)如果你要离开公司,有多少人愿意帮助你?愿意帮助你的人当中有多少是有决策权的?(6)公司外有多少愿意帮助你的人?这些愿意帮助你的人当中有多少是有决策权的?(7)所在的行业中人均产值是多少?(8)所在行业未来是否有发展前景?(9)自己的市场价值在未来有多少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价值的测试方法

注:薪酬期待值(体积)是由3个要素的乘积决定的。“这是什么?”“这是黑岩仁先生教给我的,是关于‘测试你市场价值’的方法。相信见到他本人后,你就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青野先生,我一直想找机会弥补之前犯下的错误。哪怕你过去听听也好,相信对你的职业生涯一定会有所帮助。”

赤神亚里沙一边说着,一边深深地鞠了一躬。

此时,周围的人都看着我们,每个人的眼神里都充满惊讶和怀疑。

我不由自主地回答:“我去,但是请先抬起头来。”

就这样,我去了一趟黑岩仁的办公室。“自己的市场价值”这种东西究竟该如何测试?换工作时,需要的不是信息,而是“思维方式”

见到黑岩仁后,发现他本人和在媒体上给人的印象一样,保持着良好的身材,眼神给人一种压迫感。赤神亚里沙将事情的原委大概给黑岩仁说了一下,听完后,黑岩仁便斩钉截铁地说:“原来是这样啊,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公司已经开始堕落了!”

感觉黑岩仁对日本的人力资源公司抱有一种强烈的厌恶感。赤神亚里沙苦笑着说:“不好意思,黑岩先生将人力资源公司和求职中介看成眼中钉。对于通过中介机构跳槽的事情,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

我总感觉这两个人说话都是一种叹息的口吻,他们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顿了一下后,我回答说:“原来是这样啊!”

黑岩仁马上又问道:“你目前在为什么事情烦恼?”我含糊不清地回答说:“实际上,自己有时会思考是否有必要继续待在现在的公司。”“那你是想自己创业,还是想跳槽?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想跳槽!”“好的,我明白了。那么推荐你学一下‘跳槽的思维方式’。”“跳槽的思维方式?”“是的,实际上,在跳槽过程中,需要的不是相关的知识或者信息,而是如何选择的判断标准,也就是‘思维方式’。所谓跳槽的思维方式是我在参与数百家公司的咨询业务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就是‘能满足你整个职场生涯所需的方法论’。这里面包含了从20岁开始到50岁,能够支撑工作所需的思维方式。咨询费用是50万日元。”“50万日元?!原来是收费的啊!”“当然!我是专业的。平时我1小时的咨询费用是20万日元。如果这样想的话,你的50万日元就算是便宜的了。但是,当你决定跳槽之后,如果对我的咨询建议感到不满,那我可以全额退款。”“太贵了!我现在不能马上决定,回去想想可以吗?”“不行!必须现在马上决定。犹豫不决的人一般都是不太靠谱的人。而且,对现在的你来说,能够让你干一辈子的工作难道不比50万日元更有价值?”“确实如此!”“如果能找到这种方法,你肯定会感到满意;如果你不满意的话,费用会退还给你。你现在还犹豫什么呢?”“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但是……”“听好了,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跳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我想这些人应该是担心如果新的工作单位破产了,自己该何去何从吧。”“错了!对于很多人而言,跳槽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自主的决定。所以,他们才会感到害怕。”“第一次自主的决定?”“是的。很多人在平时实际上没有做出过任何值得一提的决定。你可能会认为大学是自己选择的,工作也是自己选择的。但是,这些也仅仅是按照原先的人生轨迹一步一步走下来的结果,实际上你自己并没有做出过什么决定。乘坐电车,到达目的地。选择的大学是根据世俗的眼光和标准认定的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也是选择世俗认为好的公司,仅此而已。所谓真正的决定一定会伴随着一定的取舍。那么,在过去的人生中,你是否作出过这样的决定?”“伴随着取舍的决定……”“很多人之所以会对跳槽心怀莫名的恐惧,并不是因为手里已经握着什么,而是在人生中第一次面临着不得不舍弃一些东西的局面。而且,这种局面中的决定是自己自主作出的。”

黑岩仁停顿的间隙,我在深刻反思自己的过去。“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工作方面,那些一直都很努力的人往往会过分看重之前的投入,所以面对取舍会感觉到一种恐惧。而且,即使换了工作,这种感觉也会纠缠他们一段时间。这种情况是否合适?另外一条道路是不是更好?好了,你该怎么决断?是与我签订咨询合同,还是不签?”

说实话,我自己完全没有任何信心。

我想改变自己,而且这种意识很强烈。但是,究竟该舍弃什么,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对大多数人来说,改变都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大多数人对于改变都不会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我们不是黑岩仁那种对于任何事情都能够处之泰然的强人。

此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在公司中工作的员工的表情。“目光毫无生气”,确实如此。工作的唯一快乐就是期待着周末前星期五的到来,这样下去真的好吗?心里想着的只是在退休之前尽可能地逃避,这样下去真的好吗?除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尽可能地逃避其他责任,这样下去真的好吗?

无论是什么工作,都会有相应的前景。因为我认同这一点,所以来到现在的公司。但是,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公司的前景和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之间,存在一种张力。不知从何时起,我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不断劝说自己去适应这种生活。“即使换了工作,也可能不会有什么改变,谁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有积极的改变。”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我一步步走到了现在,不再想着跨越眼前的界限。

这种情况下,无疑自己最终只会变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也就是说,自己最恐惧的是“自己将来也可能变成这种人”。因为我能够想象得到,自己可能会变成杂志上所说的“从城市中消失的人”。不,我从内心中无法接受这种情况出现。

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黑岩仁的话,“你该怎么做?”

清醒过来后,我轻轻点了一下头,说道:“我愿意。”

黑岩仁对我微微颔首。一直站在一旁的赤神亚里沙对我眨了一下眼,站起身来,从抽屉中拿出一份合同。这是一份颇显神秘的“保密合同”,内容主要是对方教授跳槽的思维方式,而我则不能向任何人透露相关信息。未假思索,我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请您教给我换工作的思维方式,”我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向黑岩仁说,“请您一定多多指点!”

此时,我的内心涌出无限期待,期待着能够有所改变。黑岩仁对我说:“你就把这50万日元看作你自己的一种选择,一次高收益投资!”第1章 测试自己的市场价值——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是仰上级之鼻息,还是因市场而动

办理完相关咨询费用手续之后,马上开始了正式的课程。“那么,我首先该做些什么呢?”我问道。

黑岩仁轻松地说:“好,首先从简单的猜谜游戏开始。假设有一家公司,公司里有员工A和员工B,两人都是40岁,共事多年。员工A在公司破产后难以维持生计,员工B面临相同局面却找到了不错的出路。工作年限相同,结果却迥然不同,主要原因是两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完全不同。那么,你认为看待事物的方式指的是什么?”“即使公司破产了,一个依然能够存活下去,另一个难以维持生计,两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比如,金钱?理财方式?……”“不对!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是仰上级之鼻息,还是因市场而动的区别。”“这又是什么?”“对你来说,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市场价值。所谓市场价值,正如其字面意思,不是你在目前就职的公司的价值,而是你在行业里、市场中、社会上的价值,也就是你自身的价值。如果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公司破产后能够继续存活下去的人,另外一种是难以维持生计的人,那么造成这两种不同命运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是仰上级之鼻息,还是因市场而动’。”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似懂非懂。

黑岩仁继续说道:“那么我们换个问法,你为什么能够获得工资?”“为什么?难道不是因为自己认真完成了公司交代的任务吗?”“这就是仰上级之鼻息的人的典型想法。事实却完全相反,工资就是你将‘自己’这种商品卖给公司,公司购买了这种商品后所支付的费用。最终,你所售卖的仅仅是你自己。而你仅仅是偶然选择了现在的公司,公司也是偶然购买了你这种商品。也就是说,雇佣就是一种‘交易’。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市场价值,首先需要将自己看作一种商品。”“工资就是将自己卖给公司后产生的……”“50年很长,在这段悠长的岁月中,因为目光的聚焦点不同,作为职员的价值也会不同。那些拥有市场价值的人能够获得自由。只要自己愿意,可以辞职离开公司,选择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工作。但是,那些将目光放在上级身上的人是没有自由的。他们一生都盯着上级的脸色。首先,你必须知道测试自己市场价值的方法。”“那么,该如何测试呢?”“从结论而言,可以将市场价值比作一个长方体。”

黑岩仁给我画了几幅示意图。“市场价值是由技术资产、人力资产和行业生产力等三种因素决定的。说到这里,你可能还不太理解。如果说眼前有三种人,你想成为哪种人?”一是对所有公司都有存在的价值,拥有超高技能的人;

二是能够与其他人友好相处,拥有吸引其他人的魅力的人;三是没有特别的才能,但是能够获得稳定工作,领取高薪的人。市场价值1:技术资产“这三种类型的人代表什么?”“这三种人分别对应着构成市场价值的三种要素。你会选择哪种?”“这样的话,我会选择第一种。拥有高超技能的那种,我非常羡慕这种人。”“你所选择的第一种人就是代表着技术资产的人。市场价值可以分解为技术资产、人力资产和行业生产力三种要素。由这三种要素组成的立方体体积越大,那么工资的预期值就越高,相反,立方体的体积越小,工资的预期值就越低。理想的职业,应当是在三种要素中至少有两种处于高水平状态。”专业型职业行业升迁型职业利基明星型职业“原来如此。那‘技术资产’究竟是什么东西?”“所谓的技术资产,正如字面所说,指的是一个人拥有多少有价值的技术。技术资产可以由专业性和经验等构成。这样理解起来可能稍微有些困难,我们通过你的案例分析一下。比如,从前你都从事过什么样的工作?”

我将此前从事过的工作的情况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回答说:“此前,我从事了近10年的面向法人机构的销售工作。销售印刷机器。”

接着,我便将自己之前的工作情况详细介绍了一番。听完后,黑岩仁说:“在考虑跳槽时,首先应当做的是盘点一下自己的工作。为此,需要将自己过去工作的大概内容写下来。通过梳理工作大概内容,能够提炼出自己的‘资产’。那么,你现在的技术资产就包括:一是面向法人机构的销售工作;二是开拓法人机构市场;三是团队管理(3人左右);四是印刷机器行业的经验。其中,前两者就构成了‘专业性’。所谓专业性类似于岗位,二者的关系类似于销售与营销、会计与税务、编程与设计等。至于你的专业性,就是面向法人机构的销售以及开拓新的市场。”

我认真地记录下来,我的专业性包括:面向法人机构的销售以及开拓新的市场。

黑岩仁继续说道:“此外,所谓的‘经验’则是与岗位不相关的技术,其包括的范围更广。代表性的经验,比如业务部长的经验、子公司管理的经验、项目管理经验、组织负责人经验等。简单来说,就是管理团队的经验。此外,还包括市场开发、商品研发、人事制度设计等企划类工作。就你而言,团队管理(3人左右)和印刷机器行业经验属于此类。关键在于此类经验能否应用到其他公司,如果经验不能应用到其他公司,就不属于技术资产。”

听完后,我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我的“经验”(与职位不相关的技术),主要包括:团队管理(3人左右)和印刷机器行业经验。“能够应用到其他公司的才是‘技术资产’,对于这部分我大概能够理解。在此想问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将专业性与经验区分开?另外,编程等工作是不是‘专业性’?对于‘经验’的理解,我总感觉有点模糊。”“你的理解只有一半是正确的。实际上,根据年龄的不同,所能掌握的技术也会有所不同。20岁的时候掌握的是专业性,30岁以后掌握的就是经验。结论就是如此。所谓的专业性,无论是谁只要学习都可能掌握。但是,经验却不同。”“哎……这不是相反了吗?专业性越强的人越能够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相反,至于经验,无论是谁,都能够积累经验吧?”“如果是20岁左右,这种想法是正确的。20岁的时候主要依靠专业性进行竞争。因为经验这种东西无论是谁都会慢慢积累的。”“我越来越不明白了……”“也就是说,越是具有专业性的人,越能够积累‘宝贵的经验’,就是这么个道理。原本‘宝贵的经验’这种东西并不是可以随便获得的。从公司的角度而言,一般会将比较重要的项目委托给具有较高专业性的精英员工,对不对?这是理所当然的。换句话说,缺少专业性的人,无法获得被委以重要工作的机会。因此,20岁的时候掌握相关的专业性,然后发挥这种专业性,等到了30岁的时候,再积累相关的经验,这才是最有效的路径。”

听完后,我在笔记本上记下:20岁积累专业性,30岁积累经验。“所谓的市场价值永远是相对的。虽然掌握了较高的专业技术,但是,如果周围的人也都掌握了相同的技术,那么就不能转化为价值。相反,如果只有你自己掌握了这种技术的话,那么,这种技术马上就能转化为价值。因此,一定要关注‘稀缺度’。而且,说到专业性,无论是谁都有可能获得,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以拉开与别人的距离。相反,经验则不具有可复制性。因此,20岁的时候依靠专业性进行竞争,30岁的时候依靠经验进行竞争。明白了吗?”20岁的时候依靠专业性进行竞争,30岁的时候依靠经验进行竞争。“好像明白了。”

听明白了“仰上级鼻息”和“因市场而动”的区别,我深有感触。以前,在工作中我主要想着去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对于市场所需求的专业性和经验之间的区别,则完全没有考虑过。

黑岩仁继续强调:“这种工作倾向,对女性而言更为明显。也就是说,20岁的女性应当掌握‘专业性’。”“女性应当尽早获得‘专业性’,这是为什么?”“简单而言,就是在生孩子之前,如果不能掌握专业性的话,那么其未来的职业道路就会越走越窄。听起来非常残酷,但是在我们这个国家,一边养育儿女,一边学习‘专业性’,二者兼顾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如果女性希望能够兼顾家庭和工作两方面,在20岁的时候最好就利用自身的专业性有目的地选择公司。或者,优先考虑强调个人销售业绩之类的能够简单呈现个人绩效的岗位。无论对谁而言,只要拥有简单明了的专业性和业绩,即使处于离职状态,也很容易返回工作岗位。从作为雇主的经营者角度而言,无论是什么岗位,谁能为公司做出贡献,谁就是最佳候选人。”“原来如此,‘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办法是这样的!我所在的公司,女性职员更多地利用公司的福利制度去应对上述情况。”“福利制度当然非常重要。但是,从长远考虑,相比依赖福利制度,在考虑专业性和经验的基础上选择相关的工作则更为合适。因为福利可能会因为公司整体业绩的下滑,或者辞职和跳槽而消失。换句话说,所谓的福利是个人难以掌握的一种东西。相比而言,知识和经验则是属于个人的东西,是个人能够完全掌握的。养育后代这件事本身就是由个人难以掌握的一系列事情组成,因此,在职业规划方面,越早进入一种自己能够掌控的状态越好。基于此,那些希望能够兼顾养育后代和工作的人,相比依赖和利用福利制度,更应当尽快地积累专业知识和经验。这才是更稳妥的办法。”

想着这些知识也许对男性也会有用,我又将黑岩仁的话记到笔记本上:相比福利制度,更应当通过专业性和经验选择工作;养育后代是一件难以掌控的事情,应当将工作置于自己能够掌控的状态之下。

我又问道:“原来如此。我有一个疑问,刚才黑岩先生提到,到了30岁的时候,经验比专业性更重要。对于这一点,我还是不太明白。比如,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想积累经验,但是感觉无从下手。专业性则简单明了,只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就一定会产生结果。”“不对,应当是反过来。”“相反?”“是的,像你这样的普通人,应当利用经验进行竞争。原因在于:想通过市场营销或编程这种专业性往上爬,显然需要一种敏锐性。这种敏锐性会受到年轻时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才能的影响。经验则属于选择在什么地方工作的定位问题,而定位可以通过思维方式加以解决。像你这种普通人应更侧重选择在什么地方战斗,也就是说应当通过经验进行竞争。”越是普通人,越应该通过选择在什么地方战斗的定位进行竞争,而这种经验非常重要。市场价值2:人力资产

黑岩仁接着说道:“回到正题,下一个要说的就是构成市场价值的第二个要素,也就是人力资产。比如,在你周围是否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的面子很大,只需要依靠人际关系就能够获得工作?”“确实有这种人。”“这就是提高人力资产的例子。形容人力资产的时候,社会上经常使用‘人脉’这一词汇。也就是之前说的三类人中的第二类人:能够与其他人友好相处,拥有吸引其他人的魅力。无论在什么行业,总会有一些人,他们只需要依靠人际关系就能够获得不错的工作机会。在公司里有些人能够帮助你,或者点名让你去做一些事情的话,这就是人力资产。举个例子,假如你换了一家公司,是否还有人继续给你提供工作?”

说实话,对此我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说到这个话题,我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比较照顾我的客户。确实,在客户当中,有不少人表现出对我的尊敬。但是,如果我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有新人补充到这个岗位,客户就会将注意力放到新的负责人身上。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客户来说,我只是一种权宜性的存在,难道非我不可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说实话,我感觉自己周围没有这样的人。这些人不是有求于我本人,而是有求于××商事公司的青野,这才是这些人真正的想法。”“这样啊!如此的话,你的市场价值就处于一种危险状态。听好了,人力资产在20岁的时候没有什么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40岁以后,就变得非常重要。放眼整个商业世界,越是优秀的人,人们越会说因为是他说的,所以一定要做,因为是他,所以助他一臂之力没有什么不可,别人愿意帮助这种人。当然,前提是自己要具有相应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在职业生涯中,20岁的时候专业性更重要,30岁的时候经验更重要,40岁的时候人脉关系更重要。”“原来如此!”“比如,我们看一下最近上市的公司的管理层,就会意外地发现,很多高管彼此之间都是大学同学关系或者大学毕业后同一年进入公司这种关系。人力资产如同柿子树一样,产生价值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40岁以后,这种因素则变得非常重要。而能否结出这样的果实,则要看你自己在20岁和30岁的积累。”

听完后,我又拿出了笔记本,在上面写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力资产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大;在职业生涯中,20岁时专业更重要,30岁时经验更重要,40岁时人脉关系更重要。市场价值3:行业生产力

黑岩仁接着说道:“下面进入第三个话题,就是‘行业生产力’。”“你是否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金融领域的人在20多岁的时候就能挣到2 000万日元年薪,而婚礼策划行业的人到了35岁以后还只能挣到200万日元年薪。两者的工作在强度上差不多,但是收入的差距却有10倍之多。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情况确实如您所说。其实如果从沟通能力来看的话,婚礼策划行业从业人员还明显更胜一筹。”“是这样吗?这里就涉及第三种要素,也就是决定市场价值的最重要因素——行业生产力。”“行业生产力?”“换句话说,就是该行业领域内的从业人员平均每人创造价值的大小。如果用我们经常使用的词汇表述的话,就是人均毛利润。而工资期待值,也就是市场价值,受到行业生产力的影响最大。比如,日本国内人均GDP大约为400万~500万日元,如果按照不同行业领域分析的话,则包括金融行业、饮食行业……存在很多种行业领域,那么,你知道不同行业之间GDP的差距最大有多少吗?”“不知道,完全想象不出来。”“最大差距接近20倍。这种差距非常巨大。假设GDP产出最低的行业人均毛利润是1 000万日元,那么产出最高的行业人均毛利润就是2亿日元。区别就在于此。毛利润是工资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市场价值会因为选择行业的不同呈现出云泥之别。”“20倍!那么工资收入就会有近10倍的差距。如此说来,如果我们选错了行业就无计可施了,是吗?”“确实如此,毫无办法。换句话说,无论技术资产或者人力资产多么高,如果选择进入的行业领域错了的话,那么市场价值绝对不可能太高。不管怎么说,不同行业之间的人均产值最多存在20倍的差距,想通过个人的资质或努力弥补这种差距非常困难。”

这让我大吃一惊。确实在所谓的“繁忙产业”中,既有金融、咨询这样的高收入行业,也存在婚礼策划这样的低收入行业。这可能就是“生产力”不同造成的吧。市场价值受到行业生产力的影响最大。

黑岩仁接着说道:“之前说过的第三类人,也就是即使没有太多的才华,也能够获得稳定的高收入的人,这类人实际上就是置身于高生产力行业的人。当然,高生产力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但是,一旦进入这种行业,即使技能相同,也会比其他行业的人获得更高的收入。在一定意义上,这些人属于‘通过选择行业而胜出的人’。”

这时我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一个疑问,我向黑岩仁问道:“如前面所说的例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从事金融领域的工作。比如,我就对金融毫无兴趣,也没有投身这一领域的想法。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答案就是看清楚电梯运行的方向。也就是说,应当看清楚行业领域是处于一种上行的状态,还是处于下行的状态。”说完,黑岩仁又给我画了一幅图。“这该怎么理解?”“在处于上行状态的行业工作,如果打个比方,就像搭乘了一部向上运行的电梯,目的地是处于上方的目标。往往自己即使什么都不做,销售额也可能增加1.5倍。相反,如果在处于下行状态的行业工作的话,则境况会比较悲惨。如果再什么也不做的话,销售额可能只有原来的80%。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尽快地使下行的电梯反转过来,朝上运行。”不同行业电梯运行方向“确实如此!”“也就是说,像你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技术资产和人力资产,在选择公司的时候,实际上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选择生产力已经很高的行业;另一种就是选择电梯处于上行状态的行业。绝对不能选择的就是那些生产力较低,而且没有发展前途的行业,选择这种行业,生活永远不可能富足起来。”

黑岩仁的话非常通俗易懂,那就是不要选择夕阳产业。在既没有技术资产,也没有人力资产的情况下,就应当选择生产力高的行业,或者选择电梯处于上行状态的行业。“但是,该如何确认电梯是处于上行状态,还是下行状态?”“使用一种框架,就可以预测。”

说到这里,黑岩仁慢慢站起身来。第2章 了解当前工作的“寿命”——专注于上升行业工作消失的周期

站起身后,黑岩仁在白板上画了四个象限。“这是什么?”我一头雾水。“这就是所谓的‘工作生命周期’框架。虽然经常被人们忽视,但是工作也会经历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比如,编程这一技术在100年前并不存在。广告代理商的工作随着报纸、杂志印刷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但是,随着报纸、杂志发行量的减少,一些纸质媒体广告代理商已经开始逐渐消失。如此,工作就是一种产生和消失的循环。这就是‘生命周期’。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你的情况。”工作生命后期

黑岩仁在白板上写下两行公式:“这里面的③代表的是什么?”我盯着公式,似懂非懂。“这就是生命周期的状态。所有的工作都有明确的保质期。①是保质期很长,④是保质期临近。具体来说,首先从被称为利基市场的‘职位数量非常少,但是难以取代的工作’开始,下面依次是②和③,最后到达④‘职位的数量比较少,但是任何人都能从事的工作’,到此,工作就消失了。这就是工作保质期到期的过程。”“那么图中的职位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用人数量,表示一项工作能够容纳多少人。这个过程按照顺序逐一进行说明。一项工作诞生时,一定是某一部分人最初开创了这项工作。这个你能明白吧?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开创者。这就是被称为①‘利基市场’的状态。也就是说,处于这种状态,被替代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当其他人都知道这一行能够挣钱的话,那么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就会不断增加,这样一来,就进入到②‘明星’的状态。”“前仆后继,不断有人加入的话……”“是的,这样的话,一下子就变成了大众工作。在进入无论是谁都能模仿的阶段之前,这个过程就会被分解,以一种重复的形态被系统化。作为公司,提高程序的效率是理所应当的,因为需要确保相同的工作任何人都能够从事。如此一来,之前只有有限的人才能从事的工作,一下子变成了可替代性很强的工作,最后就变成了③‘常规工作’。”“是不是需求越强的工作,越可能被替代?”“是的,如此,接下来工作就可能朝着消失的方向前进。因为,背后有资金的力量在发挥作用。站在经营者或投资者的角度来看,③常规工作会大量用人,处于一种‘大量雇佣可以被替代的人’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不言而喻,对企业来说人力支出庞大,就会朝机械化的方向演进。如此一来,就会进入④消失的象限。也就是说,所谓的工作消失并不是指功能消失,而是指由人力负担的部分消失。比如,搬运货物的人即使消失了,搬运货物的功能依然有必要存在。”“原来如此。也就是说,我现在位于③常规工作象限,处于一种不利的状态。”“是的。你现在的情况,就是所有的工作都处于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你现在的技术资产也即将迎来保质期结束。按照这样的方式,从整体上分析一下自己的技术,对照生命周期,你就会发现自己作为一种商品的保质期已经快结束了。这就是掌握‘电梯运行方向’的方法。”

我在笔记上记下上述内容:所有的工作都会沿着生命周期的发展方向从产生走向消失;公司尝试将所有的工作系统化,将工作变成可替代的;如果自己的工作处于①的状态,电梯是上行状态,如果工作处于③的状态,则电梯是下行状态。置身于上升的行业,自我价值才会提升“以我为例,只要前述公式中印刷行业的一部分出现变化,也会有职业生涯改观的可能性吗?”“是的。重要的是要选择在处于上升期的行业工作。如果入错行的话,积累的经验也将无用武之地。相反,如果置身于上升期的行业,那么经验的价值就会成倍增加。例如,从2010开始的5年时间内,智能手机游戏的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个时候,智能手机游戏行业的工作经验就变成了宝贵的技术资产,因为市场上有众多公司希望能雇佣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假设你现在是人事部门的负责人,仅仅是一种假设。”“哎!好的。”“公司决定开拓新的业务,你需要面试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包括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员工,这些人曾经在这个行业内取得成功,此时,你会不会很容易表现出对这些人才的渴求?”“确实如此。这些人知道这个行业的关键所在,也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络。”“相反,如果你被要求负责一项处于衰退状态的业务,那么,你该怎么办?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减少,基本上处于一种放弃前的状态。你是公司的人事部门负责人,你还会为这项业务招聘新的职员吗?本来业务就发展不顺利,那么自然你就会想办法避免再投资到人工上。关于这一点,你所在的印刷机器行业是一种什么情况?如果再增加职员数量,市场也处于一种饱和状态,那么,想开拓新的市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能与竞争对手展开价格战。当市场规模缩小的时候,失败的不仅是你自己的公司,竞争对手的利润也会逐渐减少。”

正中要害!确实,现如今这一行已经处于一种不得不通过降价争夺市场份额的状态。“进入这个阶段后,在公司内部,为了争夺不断减少的工作机会,同事之间会展开激烈的竞争。那些没有市场价值的人,会紧紧抓住公司这根救命稻草。此时,公司内部会出现政治斗争,甚至谣言四起。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资产的价值也会不断减少。因此,置身于上升的市场非常重要。”

这时,闹钟响了起来,之前谈好的课程时间到了。我对黑岩仁道了声谢,离开了他的办公室。

回家的路上,我在精神恍惚中回味着今天学习到的东西。

道理非常通俗易懂,但我却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感觉好像在遗忘了某些重要部分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跳槽的进程。于是,我再次翻看了笔记:衰退业务的经验没有效用;置身于上升的行业内,这本身就会有一种价值;不仅是自己的公司,还包括竞争对手,整体上利润都在下降,这是市场规模缩小的体现。

当天晚上,前辈上山先生请我喝酒,席间我不由自主地问道:“问一个听起来可能很奇怪的问题,前辈您为什么要工作?”

在黑岩仁课上感受到的违和感就是“工作的意义”,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向前辈询问。“嘿!你怎么了,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上山先生一副吃惊的表情。他和我同属于营销部,大我15岁。

我回答道:“没别的,只是最近开始不断思考自己这样下去是否合适。”“什么?!你要换工作?”“现在还没有最终决定,但……是的,我要换工作。”“原来如此,我嘛,因为有家人的负担,所以必须要挣钱养家。”“那么,其实还是为了钱?”“钱?工作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我说的不是这个,从更大意义上来说,如果仅仅是为了钱的话,我可能会跳槽到其他更好的公司。我工资不高,这你也知道吧?哈哈哈!”“确实不高!”我尴尬地笑了一声。

上山先生在公司中现在处于被降级的序列,虽然是销售岗位,业绩却一直未达标,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所以,他一定会抓住公司这根最后的稻草。上一次的咨询课上,黑岩仁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市场价值,那么剩下的选项就只有抓住公司这根救命稻草了。”

但是,在跳槽这件事上我越是纠结,就越能理解他的感受,那就是对现在的公司感到不满,却又毫无办法。在这一点上,我和他是一样的。

上山先生接着说:“你在考虑换工作的事情?如果我年轻10岁的话也会换工作的,那么现在我应该已经成了工程师了。我是理工科出身。”“是啊,您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我相信您一定能够做到!”

其实,我非常讨厌这样的自己,虽然心里想的不是这样,但是因为担心被别人厌恶,还是会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这就是我。“算是吧,毕竟我也是帝国大学的毕业生。顺便问一下,你要跳槽的事情跟公司说了吗?”“没有。什么也没说。因为我现在还没有最终决定跳槽。”“这样啊!”“是的。”“我明白了。”

说到这,上山先生好像开始思考什么事,眼睛向上看着,一边喝着酒。我突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第二天的工作是从同事的离职告别开始的。

作为合同工,山本的合同本月已经到期,之前她曾经帮助我很多次,所以,今天我们特意向她赠送了她喜欢的鲜花。

在热烈的掌声之后,山本有些激动,眼中含着晶莹的泪花。

我有些出神地在远处看着这一切,没想到山本这样认真且热心的人竟然辞职了……这时候,不知道是旁边的谁,朝着我说道:“真是悲惨,作为合同工!山本一直想转正成为正式职员,但是好像没有通过转正考试。”

说话的人叫横田,隶属于会计部,是公司里为数不多与我交好的同期员工。“是啊,连山本这样优秀的人都离开了!”“客观地说,她比我们这些没用的正式员工都勤奋,而且态度认真。但是,告诉你一件事,千万不要外传,听说她之所以没能转正成为正式员工,好像不是业务方面的原因。”“怎么回事?”“听说好像是山本曾经与上山发生过争执。那个人看到女员工就想着占人家便宜。被山本拒绝后,上山好像断了这种念头,却开始散布与山本有关的谣言。虽然课长对上山的话半信半疑,但是好像谣言已经传到了上头的部长耳朵里,于是对课长下令要其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没有办法,最后,课长也爱莫能助了。”

听到这些,我的内心对自己说,这些事无论是真是假,都无所谓。“山本是一位让人看一眼就难以拒绝的可爱女子,因此,可能被上山钻了空子。而且,在此之前,上山不是干过劳务管理吗,听说他常利用自己的职权威胁一些正式员工。”

说实话,我对这种传言感到很厌烦,真想告诉横田自己的感受。

但是,最终我还是没能说出口。于是,横田接着说:“真的是太过分了。而且,听说上山和他老婆的关系也不好,现在他们已经分床睡了,他自己每天就睡在客厅的沙发上。有时回家晚的话,就被赶出家门,睡在办公室。真讨厌,竟然变成了那样的人。在工作方面,也被贴上了无用之人的标签,而且还对年轻的同事下手,被从家里赶出来,睡在办公室,这是不是一种失败的人生?”

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事?我自然无视这种传言。

当然,如果这些事情是真的,肯定是不能原谅的,传言涉及的那些行为是绝对不可原谅的。但是,听到这样的传言,我的心情也不好。

谁和谁发生了婚外情,谁和谁关系不睦,对于这些传闻,谁喜欢去打听呢?谁能从中获得好处呢?此时我想起了黑岩仁曾经说过的话:当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在公司内传播谣言。

如果能够回到过去,重新见到21岁时的我,那我想问一下那时的自己,为什么选择进入现在这家公司?当时的求职动机是什么?“喂!你在听我说吗?青野。”“什么?啊……确实是太过分了!”“其实,还有比这更过分的事!”“更过分的事?”“这种话不能站在这里说。你现在有时间吗?”“有时间。”

于是,我被带到了会议室。横田小声对我说:“下面将要给你说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你能保密吗?这种事情我只会对和我关系最好的你说。”“啊!如果是谣言的话,就算了。”“不是。是关于我们公司经营的事,是销售数据的事。”“销售数据的事?”“实际上,咱们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很好。详细情况即使给你说了,你可能也不理解,这里就不说了。公司恐怕坚持不了两年了,现在公司的现金流已经枯竭了。其实,从去年开始,公司的现金流就出了问题。今年秋天,公司失去了一笔大买卖。此外,现在还不能说,那就是公司可能有人做了一些违规的事。如果这种事传出去,咱们公司的信用就会受到影响。现在公司上层之所以乱成一团,就是因为这件事。”

听起来好像横田被分配到特别调查组,负责调查此事。确实,最近公司部长以上级别的干部都给人一种战战兢兢的感觉。“这样啊,我也确实感觉到了一点问题,情况真的糟糕到这种程度?”“非常糟糕!所以,你现在也要考虑一下跳槽的事了。实际上,我现在也在考虑跳槽的事。如果现在离开的话,还能拿到退职金,如果再过一年的话,能否拿到退职金就不得而知了。”“我知道了,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我相信你说的。”“绝对是真的。这些事你自己知道就好了,别告诉其他人。”

虽然横田这样说,但是我感觉公司不至于到了破产的地步。我听说公司发展到如今的规模,负责给公司融资贷款的银行就不会坐视公司破产。但是,很可能会以公司重组的名义进行大幅裁员。

现在,我已经下定决心,必须认真考虑一下跳槽的事了。第3章 精准定位,明确目标——寻找有潜力的市场不要将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建造的船”

当天下午,有一项关于销售的拜访工作。现在,我们公司的销售额一直上不去,公司的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新研发的产品所蚕食。所以,从竞争对手手里夺回市场是销售人员的最大使命。只要能在竞争中取胜,无论使用什么手段都是允许的。说不定这种情况就是导致违规行为出现的原因。

我将一整套方案材料放到提包中,走出办公室,正要去最近的车站时,从国道辅路上突然窜出来一辆菲亚特牌汽车。车停在我的面前,从车上下来一个人。

竟然是黑岩仁。“上车!”上车?上这辆车?现在?“黑岩先生,发生什么事了吗?”“快点上车。今天是课外辅导。有个地方想带你看一下。”“不是,你在说什么啊。现在是上班时间,不能随便走开的。我现在要去见一个客户。”

我对黑岩仁的提议感到匪夷所思,果断地拒绝了。

黑岩仁却愈发坚定:“那就取消与客户的预约。现在!马上!”“真是毫无道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预约,怎么可能说取消就取消啊?”“什么是重要的?”“现在公司正处于困难时期,要珍惜每一份合同!”“但是,你不是要辞职了吗?这都将与你无关了。”“但是,我现在还拿着公司的工资,不去做本职工作的话,说不过去。作为一名职员,这是我应当做的事情。”“卖东西?是卖这个吗?”

说着,黑岩仁指着我的手提包。我点了一下头。“要我说的话,将这种东西卖给客户,不如不卖的好。这也是为了你们公司着想。”“什么意思?”“说实话,你们公司的产品没有什么价值。相比竞争对手,你们的产品性能不高,价格却一点不低。一旦购买了你们的产品,两年时间内不能解除合同。而且,你们也不会将不能解除合同的事情完全告诉顾客。这就是一种骗人的产品。说得好听点,你们做的比较好的仅仅是广告而已。为此,花大价钱聘请明星,让这些人为你们的欺骗行为提供掩护。那么,你卖这种产品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你对这些事情这么了解?”我已听得满头大汗。“我会对自己的客户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的。你就是我的客户,所以我就调查了你的情况。调查后我更加确信,购买了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产品,究竟是谁获得了好处?实话实说,这简直就是狗屁不如的产品。”“你怎么能……”“通过分析你的性格,我相信你会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产品的情况。是不是你最清楚?”

这一问,让我竟然无言以对。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对自己公司的产品没有丝毫信心。没有一个销售人员希望推销自己都不认为是好东西的产品。但现实是残酷的,因为我不得不继续推销这样的产品。这就是现实。其实,我一直纠结于此。

可能是从我的表情中察觉到了我内心的想法,黑岩仁又给了我致命一击,他接着说:“听好了,推销自己都不信任的东西,没有比这更让人失望的了。因为为了卖出去一件东西,必须撒很多小谎。而人一旦开始学会撒小谎,那么不久之后撒谎之人就会坦然接受撒谎。这样的话,人内心的那份正直就死掉了。这种事情,之前我目睹过成千上万次。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去推销这种产品。这也是为你好,不是吗?”

我已无力辩驳,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对公司产品没有信心也是我想辞职的原因之一。”“真的是这样吗?”

黑岩仁接着对我穷追猛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给现在要去拜访的老客户打电话试试。这样就不需要再去奔赴这场多余的会面了。相信对方一定会高兴的。”

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电话拨打过去。我客气地告诉对方,突然有点急事,希望能改天再去拜访。听了我的话,对方只说了一句“知道了”,就挂断了电话。

这就是冰冷的现实。也就是说,对于老顾客而言,我们是一种多余的存在。此时的我,身体像是被抽空了似的,无力地坐上了黑岩仁的车。

为什么黑岩仁对我的事如此热心?竟然还给我课外辅导,他想给我看什么呢?

坐在车里,我脑子里一直想着这些事。但直到最后,我一直忍着没有发问。

车终于停了,我们来到了一家像是老店的宾馆前。从外面能够看出宾馆里的情况。从外观上看,这家宾馆弥漫着一股昭和时代的气息,感觉还不错,但是好像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打理了。

此时,黑岩仁对我说:“你看到了什么?”

透过玻璃窗,看到店内有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和一位20岁左右的男性。“里面有一对男女。两个人好像都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从刚才开始,两人一直在闲谈,男的一直在摆弄着手机,看起来不像是在工作。”“听好了,这家宾馆不久就要重新装修,但是终究逃脱不了倒闭的命运。”“倒闭?”“经营这家宾馆的Domestic Corporation公司因为债务违约,将在一个月内破产。”“你怎么知道的?”“这家公司是我的客户。准确说来,是我曾经的客户。我之前就知道Domestic Corporation没有前途。所以,一年前,这家公司的社长找到了我。他一上来就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虽然我提供了咨询,但是因为负面的遗产太多,该公司已经陷入到一种由金融机构进行债务重组和固定资产盘点的苟延残喘状态。不久之后,当得知难以进行重组的时候,公司社长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打那之后他就没去过公司。”“不去公司了?为什么呀?”“想必是逃避现实吧!公司倒闭后,将近400位员工的生活没有着落。那位社长可能是逃避这种压力吧。如此一来,只能等待倒闭的命运,对此他也束手无策。为了帮助那家公司,我代行社长之职,尽可能地削减成本,四处奔走希望银行能够缓一缓到期的债务。即使如此,最长也只能续命一年。”“真的没有办法了吗?这些员工真的很可怜。”“没办法。而且,从两个月前开始,该公司就没有再支付我的咨询费用了。到此,我已经仁至义尽了。”“但是,虽然如此,那位社长还是太过分了,怎么能做出抛弃员工这种事?应当再想想别的办法。”“你真的这么想吗?这位社长直到最后才改变了态度,在此之前,他一直想着实现公司的重组。为了提高员工士气,他几乎每天都到一线鼓励员工,为了开发新产品,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是,不管怎么做,也激不起员工的干劲。看看,这就是现实。”

我想起刚才那两位员工谈笑风生的场面。他们不是在想办法,而是一副发呆的表情。“相信社长一定在什么地方品味着挫折感吧。这家公司不会有什么改变。”黑岩仁断言。“是不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在很多经营管理类书籍中,都写着只要给员工打气鼓劲,公司一定会变好。”“简单来说,就是改变,能够跟随大形势改变。没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去适应这种变化,你认为这是谁的错?我觉得原因不在社长,而在员工身上。”“员工?”“对于枯坐在那里的两个人,你认为他们是否有市场价值?”

我的直觉告诉我,应该没有。因为从这两个人身上完全看不到对工作的欲望。“我不太清楚。但是,看起来不会太高。”“是的,我几乎走遍了公司所有的部门,去倾听员工的想法。但是,这些人认为自己被雇佣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愿付出任何努力。为了享乐而去学习的人,为了获得享乐的机会才会去工作。获得稳定的收入,这就是这些人的动力。你能期望这些人去努力工作?对于他们而言,找到工作就是终点。”

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反对他的观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