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幅最美的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2 10:49:19

点击下载

作者:柳晶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中那幅最美的画

心中那幅最美的画试读: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阅读问题。既然是全民阅读,就要满足全民阅读兴趣,要是阅读盛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用的大餐。那么选择阅读大众化故事,就是全民盛宴最好美味。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讲述,十分具有阅读性和娱乐性,更具有深入浅出的启发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读物。

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饱含丰富寓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社会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艺术,更有智慧非凡的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浓缩了中国大众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些美好故事,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曾经哺育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使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升级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如何加强思考,吸取精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美好故事呢?

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价值,寻求共识与自我意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等,用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我们中国人的特征,那么,中国故事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时,我们要展望世界,理解世界,与各国人民增进交往,通过阅读各国故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是最佳的理解交流方式。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特别编撰了本套丛书。每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优化配套组合,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组成了中国好故事的完美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读性和启迪性。

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足以反映太阳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世间大道理,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从这些最感动心灵的小故事里,广大读者可以吸取心灵智慧之光,并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感召,融入进永不停止的人生追求。

随心随性随情的王羲之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富贵人家,有好几个兄弟。16岁的时候,大将军郗鉴听说王府的子弟们都很有学问,想从中给自己的女儿找一个女婿,就派人通知了王羲之的父亲。

听说了这个消息,父亲就急忙让兄弟们好好打扮一番,好给郗府来的人一个好印象。于是,大清早,王羲之的兄弟们就开始打扮了起来,只有王羲之一人独自在花园看书,因为他已经沉浸在了书本中。

这时,王羲之的书童来催促他,他只好不得不换了衣服回到了客厅。他一看,兄弟们个个衣冠楚楚,正等着郗府来人呢。但等了半天,郗府人还没来。

王羲之因为一早就起来读书练字,这时有些累了,就不管不顾地脱掉衣服,然后往东边的床上一躺,摇着蒲扇乘凉。

父亲见王羲之这样觉得很生气,刚要让他起来,郗府人到了。郗府人看到王家兄弟们虽然长得不错,但是打扮举止过于华丽,就摇了摇头。这时候,郗府人看到有个公子在东床上露着肚子休息,觉得很奇怪,当他得知是王羲之的时候,就微笑着走了。

王羲之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都称他为王右军。他的字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好多书法家,都没有能和相比较的。

有一次,王羲之在街上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一个手上拎着一个篮子的老婆婆,篮子里面装着好多扇子。那些扇子看上去十分简单,没有什么装饰,根本不会引来路人的兴趣,更别提想要卖出去。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老婆婆十分焦急。

王羲之看到焦急的老婆婆,觉得很是可怜又很同情她,于是就走到老婆婆的面前,对她说:“您这扇子上什么都没有,肯定是不会招来顾客的,所以肯定不会卖出去的。这样吧,我来帮您。我在上面题字,您看怎么样?”

老婆婆虽然不敢相信,但是还是答应了。于是,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然后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认识字,只是觉得扇面上面的字显得很潦草,顿时觉得很不高兴。

王羲之看到老婆婆的脸,顿时笑了起来,安慰老婆婆,说:“您别着急,现在您只要叫喊,说是王右军提的字,肯定就会有人来买您的扇子的。”说完,他就离开了。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再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照做了。街上的人一听说是王右军题字的扇子,就都来买了,没多大工夫,一篮子的扇子就卖光了。

这时,老婆婆完全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带着感激的心情远望着远去的王羲之。

顾恺之为《洛神赋》感动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画家。他一生多才多艺,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在当时他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其中他创作的《洛神赋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部作品是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画的。

那是在三国时期的时候,上蔡县令甄逸有一个女儿,长得非常漂亮,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她的名字叫甄洛。

甄洛不仅长得倾国倾城,而且才学过人,自幼就熟读经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可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她的人生可以说是很不幸。在17岁的时候,受父母之命,嫁给了袁绍的第二个儿子袁熙。

可是没过多久,甄洛的婚姻就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被曹操打得惨败,后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袁熙带着残兵败将逃往了辽西。而甄洛不愿意背井离乡,过亡命天涯的生活,选择留下来等待不可知的命运。

后来,曹丕到城中执行搜查任务,在一个简陋但很整洁的小屋中发现了甄洛,当即“惊若仙人”,完全为她的美貌所倾倒。于是,便娶她为妻。婚后,曹丕经常忙于政务,不能陪在她身边,这时,一直待在甄洛身边的便是曹植。

曹植作为甄洛的小叔子,虽然对美丽而智慧的嫂子早已心存爱慕,但始终未敢越轨。两个人朝夕相伴却两心相知而不能言,爱情的火焰因受到压抑而更加灼热。

有一次,曹丕征战归来,他从曹植和自己妻子的眼神中发现了些许端倪,不禁怒火中烧,便想了一个办法把曹植从京城调到了偏远的地方。从此,甄洛和她命中的真爱天各一方。

后来,曹丕如愿以偿当上了魏王,而甄洛也为他生了两个孩子。可是,甄洛与曹植一别经年,眼看重逢无望,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开始减少,整天郁郁寡欢。

而曹丕这位昔日无限钟情于甄洛的皇帝,却始终对她与弟弟曹植之间暧昧的情愫难以释怀,再加甄洛总是忧郁沉默,于是他便有意无意地开始冷落了甄洛,转向别的妃子。失去宠爱的甄洛更加落寞,在曹丕称帝的第二年便抑郁而终。

过了几年的一天,曹植接到圣旨到京城朝见,这个时候的曹植才得知甄洛已经抑郁而死,他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想起古时宋玉所讲的洛水神女的故事,更激起了对甄洛的无限怀恋。一时思如泉涌,作了一篇《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曹壑改名为《洛神赋》。

在这篇赋中,曹植用极其优美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在爱情生活中的感伤情绪。在洛水边上,看着夕阳西下,一股愁绪不禁涌上心头。曹植看着随性的车马都很疲乏了,于是在铺满香草的河岸上停下车,让马儿自由自在地在芝草田里吃草歇息。

而曹植怀着满心的忧愁在树林中慢慢地走着,抬头放眼欣赏洛水美丽的景色。忽然,感到心神一阵一阵的震撼,思绪飘到了远方。曹植回过神来,猛一抬头,看到一幅奇异景象,他看见一个美如天仙的女子正在山崖之旁,深请凝望着他。

曹植惊呆了,好久,才拉住随从问道:“你看到那个女子了吗?你知道她是谁吗?简直真是太美了!”

随从回答说:“臣听说洛水的神灵叫做伏妃,那么,君王见到的莫非是她么?她相貌如何?臣没有看到,很想听听。”

曹植回过头,望着女子站过的山崖,缓缓地说:“她长得体态轻盈柔美,像极了一只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像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像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无像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

曹植顿了顿,继续说:“远远望去,明亮洁白像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亭亭玉立的荷花;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丽像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脖颈细长,下颚美丽,白嫩的肌肤微微显露;不施香水,不敷胭脂水粉;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洁白的牙齿鲜明呈现;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两只美丽的酒窝儿隐现在脸颊;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贤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穿着奇特人间罕见,骨骼相貌像画中的仙女;她披着鲜丽明净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雕刻华美的美玉做的耳环;黄金和翠玉作为配挂的首饰,点缀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丽的容颜;”“她踏着绣着精美花纹的鞋子,拖着雾一样轻薄的纱裙,隐隐散发出幽幽兰香,在山边缓步徘徊;偶尔纵身跳跃,一边散步一边嬉戏;左面有彩旗靠在身边,右面有桂枝遮蔽荫凉;她正卷起衣袖将洁白细腻的臂腕探到洛水之中,采摘湍急河水中的黑色灵芝。”

不觉间,曹植的声音哽咽了,眼中泛满了盈盈的热泪,他停顿了一下,整理了下自己的心绪,接着说:“我深深地爱慕上了她的贤淑和美丽,一想到她就心情振荡,以至于每天都因为见不到她而闷闷不乐。“可是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传达爱慕之情,于是就只好用脉脉含情的眼光来表达我对她浓浓的爱意,希望自己这份真挚的情感能先于别人向她表达,于是解下腰间的玉佩赠与她,表示要与她相约。她真的是太完美了,不仅懂得礼仪而且通晓诗歌,她举起美玉与我应答,指着深深的潭水约定会面的日期。“我心里充满真诚的依恋,唯恐美丽的神灵在欺骗我,因为在传说中,曾经有两位神女在汉水边赠白玉给郑交甫以定终身,却背弃信言顷刻不见了,于是我惆怅犹豫将信将疑,收敛了满心欢喜,稳定情绪,告诫自己要严守男女之间的礼仪来约束控制自己。“于是洛神受到了感动,低回徘徊,只见五彩的神光忽隐忽现,忽明忽暗,耸起轻灵的身躯像黄鹤一样欲飞还留。她徘徊于香气浓郁的生满椒兰的小路上,流连在散发着幽幽花香的杜衡丛中,怅然长吟抒发长久的思慕,声音悲哀凄厉持久不息。“不久众多的神灵呼朋唤友会聚过来,有的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戏,有的在洛神常游的沙洲上翱翔,有的在河底采摘明珠,有的在岸边拾取美丽的羽毛。“洛神由湘水的娥皇、女英跟随着,由水边漫游的汉水女神陪伴着,哀叹匏瓜星的孤零无匹,同情牵牛星的寂寞独居。她举起手臂用修长的衣袖遮蔽阳光扬首眺望,轻薄的上衣在阵阵清风中随风飘动。“她行动轻盈像飞鸟一样,飘逸若神深不可测;在水波上细步行走,脚下生起蒙蒙水雾;行踪不定,喜忧不明;进退难料,欲去还留,眼波柔情流动,目光神采飞扬,爱情的喜悦润泽着美丽的面容;好像有许多话含在口中,气息中散发着幽幽兰香;她花容月貌羞涩柔美,深深地吸引着我而不知身在何处。“就在这个时候,风神将风停了下来,水神让江波不再起伏,司阴阳神敲响了天鼓,女娲唱起了清亮的歌声;文鱼腾跃簇拥车乘,玉制鸾铃“叮咚”作响;6条龙齐头并进,载着云车缓缓而行;鲸鲵争相跳跃夹护车驾,水鸟穿梭飞翔殷勤护卫。“于是洛神越过水中的岛屿,翻过南面的山冈,回转白皙的颈项,用清秀美丽的眉目看着我,启动朱唇,缓缓陈述无奈分离的大节纲常,痛恨人与神的境遇难同,苦怨青春爱情不遂人意,举起罗袖擦拭眼泪,而泪水不禁滚滚而下沾湿了衣裳。“伤心美好的聚会将永远断绝,哀怨从此别离会天各一方。没有表示爱情的信物可以相赠,就将江南的名贵玉环送给我,说:‘虽然隐居在天界,我会时常思念君王……’可是话还没有说完,就忽然行迹隐去,神光消遁,我怅然若失于是我翻山越岭,上下追踪,寻找洛神遗留的足迹。”

洛神已去,情景犹在,曹植这个时候才发现身旁空空荡荡只有自己一个人,他赶忙四下寻找,什么都没有,原来只不过是自己平添惆怅罢了。

曹植久久凝望着洛神消失的方向,盼望着洛神的影踪可以重新出现,于是就驾起小船逆水而上,在长江之上任意漂泊不知回返,思念绵绵不绝,更增加思慕之情,良久,洛神的样子逐渐和心中的那个人重叠在一起。

天很快就黑了,曹植心神不安,难以入睡,厚厚的晶霜沾满衣裳,直至天光大亮,还满满地都是她。

身边的随从提醒曹植该启程了,无奈,曹植起身,再次回望山崖,命令仆夫起驾,继续归程。可是尽管这样,曹植还是紧紧揽住缰绳,在原地盘桓,久久不能离去。

画家顾恺之诵读曹植的这篇《洛神赋》时,深深地为文章中描绘的动人爱情所感动,一幅幅画面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于是有感而发,挥毫成就了这幅我国千百年流传的经典之作。

张僧繇画龙点睛的一笔

张僧繇是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龙,他画的龙大小不一,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有一次,张僧繇到寺庙游玩,那里的住持请他在墙上画条龙。当画到一半的时候,天空中忽然乌云翻滚,雷声隆隆,像是暴风雨要来了。

刚一画完,那龙头抬了起来,准备离开墙壁飞到天上去,周围看的人都紧张得叫了起来。张僧繇也有点害怕,就急忙在龙的身上画了一条铁链把它锁住,龙才安静下来。

还有一次,张僧繇在金陵的安乐寺的墙上画龙,当地的人听说了以后,都来观看。他一共画了四条龙,没过多久他就画好了。大家观看时,被眼前的画惊呆了,那龙在他的笔下张牙舞爪,腾飞翻滚,非常逼真,就像真的一样。但是观看的人又觉得十分奇怪,为什么这四条龙的眼睛上都没有画眼珠。

这时,有个人就问张僧繇:“为什么你画的龙没有眼珠呢?

张僧繇笑着说:“要是我把龙的眼珠点上去,这几条龙可就是要飞走了,所以可不能轻易就给它们画上眼珠的。”

观画的人听到张僧繇这样说,觉得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觉得他是在说大话。于是就纷纷请他为龙画上眼珠,验证他说的话。

张僧繇拗不过大家,只好答应了。然后他拿起笔,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珠。

忽然,天空电闪雷鸣,狂风大起。大家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大家回过头去看时,只见那两条被点了眼珠的龙击穿墙壁,已经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而墙上只剩下两条没有画眼珠的龙。人们这时才真正相信,一个个惊叹不已。

智永传授练习书法的捷径

智永禅师是我国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从小聪慧,酷爱书法,加上他的家学渊源,使得他从小就接触到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两人书法,并且从中受益匪浅。

隋代的时候,永欣寺在一阵暮鼓声中渐渐变得安静下来。信徒与香客们排着队缓缓地走出寺院,顺着寺门外的山路向山下走去。

下山的人群速度突然慢了下来,原来是有几个书生模样的人此时正迎着人群向山上走来。几个书生一边走一边低声谈论着永欣寺中的智永禅师,言语中充满了尊敬和期待,希望这一次可以拜会到智永禅师并且从对方身上学到写一笔好字的捷径。

永欣寺在当时是书法与佛教的圣地,这里不但有天下最著名的大书法家智永禅师,而且还有气势恢宏的佛教建筑。所以来永欣寺的人不仅仅有各地的信徒,而且还有无数的文人墨客。

此时在寺庙后山,名噪一时的智永禅师正在指导一位辩才和尚练习书法。辩才和尚按照智永禅师的指点,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着字。字里行间带着佛教的自由思想和理性法度,别有一番神韵。

这时庙外的几位年轻书生终于找至智永禅师。他们来到智永禅师面前,躬身施礼说道:“大师,我们几个人慕名而来,一方面想要谒求您的一幅墨宝,另外一方面希望向大师请教写字秘诀。”

智永禅师听到书生的话后,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云淡风轻地说道:“几位施主,想要老僧赠字,这个不是什么难事。但求书法秘诀一事,老僧确实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告诉几位施主的。不过老衲可以奉送给诸位施主4个字:‘勤学苦练’,如果诸位施主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那么老僧保证几位施主这一生会有受用不尽的好处。”

书生听至智永禅师的话,变得大失所望。

智永禅师看到他们的表现后,便耐心开导他们说道:“俗话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老僧先祖羲之公和献之公为例,羲之公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以东汉张芝‘临池写书,池水尽黑’的事迹激励自己,一生苦练不辍。以至于后来仅仅是因为洗砚就曾经染黑过庐山的归宗寺、临江的新城山、建康的钟山、浙江的积谷山和山阴等地的五六处池水。”“而献之公学习书法的时候也曾经用尽15大缸清水。可想而知练习书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学好的。另外老衲的书法也同样是依靠勤学苦练,方才有今日的成就。”

几个书生听完智永禅师的话后,有了几分相信却并没有完全相信。

智永禅师看到几人还有几分狐疑,于是就让辩才和尚打开后院的院门,带领几个书生顺着小路向寺中的塔林的方向走去。

当智永禅师带着他们来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的时候,几个书生看到树下有一座高高的坟冢。

书生们见到这座高高的坟冢心中顿时变得大惑不解,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智永禅师。

智永禅师用手指着眼前的坟冢说道:“几位施主,我习书一生,练字磨秃的笔头尽在于此。”

几个书生顺着智永禅师的手指仔细观察坟冢,发现冢前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退笔冢”3个大字,下方还刻有“僧智永立”4个小字,在石碑的背后还有智永写的一篇墓志铭。

几位书生看着偌大一座贮满秃笔头的坟冢,惊愕不已。

辩才和尚这时候开口对书生说道:“师父写字的秃笔,初时装满5大筐。为练好字,在寺内阁上住了多年,还临写了800多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庙。”

几位书生听完之后,终于明白了要想写好书法必须要勤学苦练的道理。

形神兼备的《五牛图》

韩愰是我国唐代有名的宰相画家。征战之余,他倾心于艺术,并且在绘画上自成一家。他的绘画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尤其擅长画人物和畜兽。

其中,韩愰的《五牛图》被后世称为我国绘画史上的神品。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造型准确生动,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在民间还流行着一个关于《五牛图》的传说。

有一次,韩愰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友人问韩愰道:“近来论画者谈及驴、牛和马,皆认为是常见之畜,最难状貌图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见?”

韩愰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见,画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误笔,人们就能发现,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

说到这里,韩愰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他的这一番话,让他的朋友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他的独到见解而深深地折服。

在这之后不久,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韩愰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的田间小道上,迎着和暖的春风,他感到心旷神怡。

只见附近几头耕牛正在低头食草,三三两两的牧童在一旁欢快地嬉耍着,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一副逍遥自得的样子,引得周围的牧童忍不住驻足观看和聆听。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

开阔的田野里,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韩愰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韩愰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5头牛,韩愰修改完这幅精心绘制的图画之后,对自己创作出来的这幅画非常满意,于是给这幅画卷取名为《五牛图》。

一饱眼福的绘画石刻

阎立本是我国唐代的画家,他出生在雍州万年一个绘画艺术的家庭。他的哥哥阎立德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他擅长画人物的肖像,而且还颇有政治的才干。

有一天,阎立本听别人说,在长江一带的荆州地区,新发现了一块张僧繇的绘画石刻。他听到后,高兴的不得了,心里想道:张僧繇可是南北朝时期的“画圣”之一啊,尤其是在他笔下画出的龙真可谓是栩栩如生,让人感叹不已。我一定要去荆州一趟,饱饱眼福啊!于是,他日夜兼程,赶往荆州。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阎立本终于到了荆州。他选择了一家旅店,还没有好好休息,就让旅店的老板带他去看绘画石刻。当他们看到这绘画石刻的时候,竟然是在一家菜园子的角落里发现的,上面都是污垢,还有很多地方已经很难辨认了。而且在它的周围,滋生出了很多杂草,显得阴森森的。

阎立本被眼前看到的一切惊呆了,失望的感觉涌上了心头:“看来我是白白跑了这一趟啊!”带着失望的情绪他回到了旅店。躺在床上,他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轻率了,不能这样草草地下了结论。

于是,第二天一早,阎立本又来到了原处,他蹲下身来,仔细擦掉了表面的污垢,仔细看过之后,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发现了画中竟然有不少新奇的地方。

又过了一天,他提来一桶水,把石刻认真地冲洗了几遍,然后又仔细端详,反复琢磨,更是钦佩张僧繇的技艺了。他越看越入迷,就这样一整天,他都待在那里欣赏,到了晚上他又提着灯笼继续观赏。

就这样,他一连十几天都是这样欣赏眼前的石刻。似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而且越看越是佩服张僧繇的技艺。

能预知天气变化的画

吴道子是我国唐代的画家。据说,吴道子的邻居是个财主,雇用了一个小伙子当长工。小伙子很能干活,空闲的时候,就找吴道子玩,还帮他担水、劈柴、研墨。这天,这个小伙子一边研墨,一边诉苦道:“财主叫我上山打柴,不料老天下雨,衣裳都淋湿了。”

吴道子听到小伙子的苦诉,就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棵大白菜,而且在白菜页上还画了一只蝈蝈。对小伙子说:“你回去把这画贴在墙上,要是看见蝈蝈在叶下,就是雨天,蝈蝈在叶上,就是晴天,蝈蝈在叶边上,是刮风天。这样你就不会受风吹雨打了!”小伙子拿到画后,拜谢了吴道子。

过了一段时间,小伙子家里种的麦子熟了,母亲等他回去扬场,但财主家的麦子也要扬场。一天早上,小伙子看见画上的蝈蝈趴在叶边上,就向财主请假回家扬场。财主抬头看了一眼天,没有风,于是就答应了,没想到小伙子刚走,风就刮起来了。

又过了几天,天空格外晴朗。财主叫小伙子晒麦子,小伙子说:“别晒了,今天会下雨的。”财主不相信,将几百斤的麦子全摊在了地上晒。刚过中午,突然就下起了雨,结果财主的麦子被雨水冲走了一大半,财主气得不得了。他感觉很奇怪,小伙子怎么能预知天气好坏?

于是,财主去了小伙子的屋里,他发现了吴道子的画,于是就把画拿回自己屋里。第二天,天又阴了,财主看画时发现蝈蝈不见了,找了半天,才发现蝈蝈趴在叶底下。财主恍然大悟,原来小伙子是从画上看出天气变化的。

小伙子回来后,知道画被财主抢了去,于是就沮丧地去找吴道子,吴道子又画了一只雪白的兔子,说:“你把这个拿去卖,就说从兔子肥瘦上能看出年景的好坏;然后故意让那财主买下,就有法治他了。”

第二天,财主果然买走了这幅画,然后将两张画贴在了一起,心里很得意。可是第二天一看,画上的玉兔跑到另一张画上,吃掉了白菜还踩死了蝈蝈,这时,财主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上了当了,气得把画给撕烂了。

吴道子另辟蹊径的画作

吴道子是我国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其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等。

吴道子天资聪明,师傅看他学的有了些成绩,就让他出去闯荡一番,临别时向他赠言:“不拘成法,另辟蹊径。”

吴道子恃技狂傲,他与很有名的杨惠之比画,结果惨遭失败,他羞愤难当。一天,他衣衫不整地来到一家酒肆,正巧,当朝的秘书监贺知章和长史张旭正在豪饮。他们醉后挥笔,贺知章提笔写出一幅古拙沉雄、具有飞动之势的狂隶书:“酒中去寻蓬莱境,悠悠荡荡上青云。”

张旭放臂挥写,两行狂草出现在墙壁上:“张颠自有沧海量,满壁龙蛇碗底来。”字迹真如龙蛇狂舞,气势豪壮。

吴道子看得发呆,他奔到张、贺二人面前,扑地跪倒,叩头便拜。张旭和贺知章见一个满脸污垢的人跪在面前,以为是乞丐,连忙扔下两把碎银子,便向门外走去。

吴道子慌忙站起,跑到门前把张、贺二人拦住,重新又跪倒说:“在下姓吴名道子,愿投在二位老先生门下学习书法。”

张、贺二人这才明白吴道子的用意,但看他这副怪样,都摇了摇头。吴道子一看,他们不肯认他为学生,重新又站起来,急得大叫:“二位先生慢走!”然后跑过去连连叩拜不起,只叩得额头流出血来,嘴里还不住地说:“道子实在是为先生的技法倾倒,望能收下弟子。”一时间声泪俱下。

张旭取出自己写的真、行、草三幅字给吴道子,要他先临习两年,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勤奋就是诀窍。”

烈日炎炎,吴道子在室内赤膊挥毫,练习楷书,案上堆满了已书写过的纸张。一年过去了,吴道子去拜见恩师。

吴道子把一幅自己写的草书呈给张旭:“弟子来请恩师指点一下……”

张旭将条幅展开一看,很生气,随手就扔到了地上。吴道子见了,连忙跪在地上说:“恩师,弟子知道,技法还远未练成,然而弟子不是为学书法而学书法的。”“嗯?”张旭面有愠色。

吴道子说:“弟子本来志在丹青。现如今画坛技法俱已陈旧,弟子志在创新,另开蹊径,然而苦于无从下手。也是苍天助我,幸得偶见恩师书法,笔走龙蛇,大气磅礴,猛然悟得若能以书法绘画,便可一改前代画风,于是拜在恩师门下。现有一拙作,望恩师赐教。”说毕,将一幅“兰叶描”金刚力士像呈到张旭面前。

张旭接画在手展开观看,观后,张旭把画卷了起来。

吴道子起身道:“弟子还要游遍远近山川庙宇,再练山水画技,就此告辞了。”说完,对着张旭拜了三拜,转身离去。

张旭待他走后,才展开画幅重新看,嘴里叹道:“绝顶聪颖绝顶狂,天生道子世无双。”

虞世为李世民排难

李世民是我国唐代的第二位皇帝,他酷爱书法,尤其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他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天下第一,无人能出其右。

有一次,皇帝李世民的书房久久凝视着不久之前刚刚从辩才手中得到的《兰亭序》,而且心中还时不时在揣摩着书圣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时的笔意。

李世民一边看着一边临摹,每当写道“戈”字的时候,总觉得不论他怎么写都无法写出王羲之的神采来。

这时,书房外响起一阵脚步声,随后宦官禀报道:“皇上,魏征大人来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将手中的毛笔放下,口中说道:“宣。”

时间不大,魏征进入书房,看到李世民书桌上摆着的写满字的纸张,口中说道:“皇上,又在临摹书法。”

李世民点了点头,叹息一声说道:“朕将王羲之书法中的“戈”字写了不下千百遍,但是总是写不出王羲之的神采。”

魏征听到李世民的话后,笑着说道:“皇上,这有何难?您不会是忘了虞世南虞大人了吧!虞大人学字师从智永大师,智永大师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神韵,皇上只要将虞大人传进皇宫,看着虞大人书写“戈”字,您不就有了直观的理解了吗?”

李世民听到魏征的话后,一下子恍然大悟,一拍大腿说道:“是啊,朕怎么把虞世南忘掉了呢?来人,快宣虞世南进宫。”

时间不大,虞世南来到了御书房内,李世民急忙向虞世南请教“戈”字的写法。虞世南当着李世民的面,一边书写“戈”字,一边介绍运笔的方法以及自己书写“戈”字时的心得。

李世民在听了虞世南的讲解之后,感觉自己对王羲之书法的理解更加精深了。

虞世南走后,李世民将虞世南补写“戈”字的书稿拿给魏征观赏,魏征看完之后对李世民说道:“皇上,‘戈’字颇逼真。”

李世民是哈哈大笑着说道:“这个‘戈’字本是虞世南替朕写的啊!”

张旭创立狂态草书

张旭,是我国唐代的书法家,他工诗书,晓精楷法,以草书最为知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十圣人之一。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亦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张旭在刚开始练字的时候,学习的是“二王”的书法。后来当他的书法达到一定境界之后,他的心里有了一种想要创立属于他自己书法的想法。可是张旭却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书法。

有一天,张旭在长安城的街道上行走着,突然看到前面人群涌动,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

于是张旭跟随着人群的潮流,向前走去。终于张旭找到令人们激动的原因。原来是公孙大娘正在长安街道上表演剑舞。

在当时公孙大娘的剑舞是非常著名的。不但在民间有极高的声誉,而且就连帝王将相也对她万分钦佩,时常会将公孙大娘请到家中,表演剑舞助兴。

张旭被公孙大娘的剑舞迷住了,他发现公孙大娘的剑舞异常美丽,不同于此时的主流剑术,而是剑走偏锋,另辟奇径。看着公孙大娘的表演,张旭感觉到自己的身心已经完完全全地被对方吸引。

只见公孙大娘身法轻盈敏捷,舞姿矫健,双剑上下飞舞,忽隐忽现。如同穿行在花丛之间的蝴蝶一般,充满了情趣与魅力。

张旭在一旁凝神关注,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公孙大娘的剑上,一进一退,一招一式都看得极其仔细,不多时,自己已完全融入公孙大娘的剑中。

一剑舞罢,众人散去,张旭仍沉浸其中好久才回过神来。突然他像是悟至什么,手舞足蹈,兴奋不已。回到家后,张旭马上练习书法。

只见他仿佛将自己手中的笔幻化成公孙大娘的剑,时旋时转,时而如猛虎下山,时而如蛟龙出水,变化莫测,字字写得龙飞凤舞,神采飞扬。从此,张旭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距离开宗立派的境界还稍有不如。

又有一次张旭在街上行走,看到前面挑着担子的挑夫正汗流满面地走着。肩头的两个担子忽上忽下,一起一伏,充满了动感。

张旭再一次陷入了沉思,当他清醒过来之后,意识到自己终于找到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于是他回到家中,将公孙大娘的剑舞与挑夫肩头担子结合在一起,以献之一笔书的形式在纸上书写出了一种全新的字体“狂草”。

张旭终于成为一代宗师,成就了他在书法界之中“草圣”的荣誉。

张旭狂书戏国舅

唐时的张旭是位书法大家,犹以草书见长、被人尊为“草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有这样几句: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一天,张旭与好友诗人贺知章在一起饮酒论诗,正高兴的时候,有人报告说;“国舅杨国忠来访。”

张旭只顾大口饮酒,对杨国忠的到来不理不睬。贺知章胆子小,在一旁劝告张旭说:“得罪皇亲不好,让他进来吧!我回避一下。”

这时杨国忠仗着自己贵为皇亲国戚,已摇摇摆摆地闯了进来,贺知章急忙门进了内室。张旭一面饮酒,一面冷冷问道:“国舅不请自来,不知有何见教?”“我来请草圣写张字。”“这倒好说,不过得偏劳你把那盆水磨成墨汁,我才好替你写。”“可以!”

杨国忠为了得到张旭的草书,只得委屈自己亲自为张旭研墨,左手酸了,换右手;右手酸了,换左手……,最后索性双手抱着墨研磨起来。张旭只是在一旁冷冷地看着,并不停地自斟自饮。

杨国忠好容易研好了一盆墨,直起发酸的腰,双手捧墨走到张旭面前柔声柔气地说:“请草圣赐书,墨已磨好了。”

张旭应声站了起来,拿出纸挂在墙壁上,然后转身奔向墨盆边,以头蘸墨,就往墙上的纸上写起字来,只见他扭动脖颈,几个甩头就写成了一幅狂草书卷来。

然后,张旭喘着粗气对杨国忠说:“杨国舅,拿去吧!”说罢,一头倒在床上,不久就鼾声如雷。

杨国忠看看墙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气得他不知如何是好,大骂张旭是个疯子,然后一咬牙,一跺脚.头也不回地走了。

贺知章从里屋出来,看了墙上张旭以头代笔而作的草书,连声说妙,并叹道:“杨国忠真是个饭桶,如此珍宝竟不拿走,太不识货了!”

怀素名垂青史的草书

怀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他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他与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怀素自幼就出家当了和尚,在经禅之余,他还经常练习毛笔字,经过一番苦练,他终于练出了一手好字。

但是,怀素认为自己的见识还太浅,他听说邬彤的字写得很好,就去拜邬彤为老师。后来,邬彤很认真地教他写字的笔法,并且向他仔细地介绍了王献之和张旭的书法特点。

怀素在听课时思想非常的集中,他总是一边听课一边思考。有一次,邬彤讲完课后,见怀素还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就问他听懂了没有。连问了几声,怀素才从沉思中猛地惊醒过来,一迭声地答应:“懂了,懂了!”

学习书法,最主要的在于多练。为了练字,怀素在寺庙的墙壁上,在自己的衣服、家俱用品上都写满了字。后来,又在荒地上种了一万多棵芭蕉树。芭蕉树的叶子又宽又滑,怀素就在芭蕉叶子上练字。这一万多棵芭蕉树的叶子,该要写出多少字啊!

冬天到了,芭蕉叶子没有了,怎么办?怀素又想出了个好办法。他请木匠做了一个木盘,漆上浅色的漆,就在木盘上练字。写满了,擦去再写。写了擦,擦了写,漆磨光了再漆,最后木盘竟被磨穿了。后来,他又漆了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练字。过了一段时间后,这块木板也被他写穿了。可见,怀素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多么的惊人。

怀素和尚相交广泛,与诗仙李白有莫逆之交。这一天,李白前往法华寺去看知己怀素。李白对怀素和尚的狂草非常喜爱,多少次都想在自己与朋友怀素和尚兴致正浓的时候,为怀素和尚作一首专门赞扬怀素和尚的草书的诗词,可是一直灵感未到,迟迟没有作成。

这一天李白提着美酒,来到法华寺,找至怀素和尚。两个好友见面分外激动,尤其是怀素和尚听到诗仙李白对他说希望今天能够为他作一首称赞他书法的诗词的时候,更是兴奋极了。

怀素与李白两人把酒当歌,宾主尽欢。终于,李白在酒后思如潮涌,诗兴大发,当场作诗《草书歌行》: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

怀素和尚听到李白的诗词,心中兴致大发,拿起笔来以狂草当场将李白的诗词记录了下来。

李白看着怀素和尚的字迹,心中由衷的赞叹,同时也对自己今天为怀素和尚写的《草书歌行》而感到骄傲。

柳公权甩掉傲气创“柳体”

柳公权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他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自创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柳公权的字写得大有长进,表扬听得多了,他的心里美滋滋的。渐渐地,他有些看不起别的小伙伴了。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邻家孩子在大柳树下玩。柳公权说:“咱们比赛写字吧,谁的字写得好,谁就当大将军。”

柳公权心里有数,平日先生总是表扬他。他是第一个把字写好的,可是让谁给评判呢?这时,他看见一个老汉正好在柳树下乘凉,柳公权走过去便说:“老爷爷,您看我字是不是写得最好?”

刚才孩子们说的话,卖豆腐老汉全都听到了,他看了看柳公权的字,心想,这孩子有点太傲气了,应该敲打敲打他。于是老汉不以为然地说:“我看你的字写得不太好。”

柳公权嘟嚷着说:“你说我写得不好,那你写一个看看。”

老人笑了,说道:“我也写不好,不过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得都比你写得好哩!”柳公权气坏了,眼泪差一点流出来。晚上,柳公权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想,我一定要到华原城看看。

第二天,柳公权进城了。他远远地看见城门口的一棵树上挂了一面白布幌子,上面写着“字画汤”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树下围着许多人,他们都低着头往下看。

柳公权从人群中钻进去,只见地上坐着一个老头,他的面前铺着一张纸。老头没有双臂,他用左脚压住纸,用右脚的拇指和二拇指夹住一支斗笔,他的脚腕一伸一屈、一抖一收,挥洒自如地写着。一眨眼的功夫,一副对联就写好了。人们立刻爆发出一阵喝彩声。柳公权双膝跪地说道:“老师,请受学生一拜。”“字画汤”问道:“你这话是从何说起?”“我写字有了进步,受到老师和乡邻的夸赞便自以为了不起了。今天见到您写的字,才知道山外有山,我要拜您为师。”柳公权急切地诉说着。“字画汤”看柳公权聪明坦率,便说:“你想向我学什么?”

柳公权看“字画汤”爷爷松口了,就大声说:“我希望您把写字的诀窍教给我。”“字画汤”笑笑,他在地上铺了一张纸,挥毫写了起来:

写尽八缸水,墨染涝池黑。

博取众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一看就明白,“字画汤”爷爷写字的诀窍就是勤学苦练。为了练字,他研墨用光了八缸水,涮笔染黑了涝池,他虚心求教,融各家之长于一身,字才写成今日这般龙飞凤舞。

从此以后,柳公权铭记着“字画汤”爷爷忠告,更加勤学苦练。他后来又拜过好几个老师,遍阅笔法,终于独创出“柳体”。

瑰宝《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是我国唐代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他的绘画题材主要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这是由于他的宫廷生活所决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他的人物画题材虽囿于宫廷生活,但能展现出较大的生活场景,这必然会促使张萱掌握多种画科的造型手法和表现技巧,其中他创作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被誉为是传世作品。

那是在唐玄宗时期,皇帝李隆基异常宠爱杨玉环,杨贵妃天生丽质,为唐代第一美女,是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相传杨玉环有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随着杨玉环的日益受宠,她的兄弟姐妹也因此而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别恩惠。杨玉环的二姐早年随父居住在蜀中,也非常有才貌。长成后嫁给裴氏为妻,可惜裴氏命运不济,英年早逝,只剩下她自己孤身一人待在闺中,日子过得不好不坏的。

当杨贵妃得宠于唐玄宗以后,杨贵妃因怀念姐姐,就请求唐玄宗将自己的姐姐们一同迎接到宫中来,以便和自己做伴,孤独的时候和自己说说话。

唐玄宗觉得杨贵妃说得有理,欣然应允,并称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为姨,同时还赐以住宅,在天宝初年还分封她们三人为国夫人,分别为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还令宫中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

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从来都不假脂粉。她获得到唐玄宗盛极一时的恩宠。虢国夫人不仅大修自己的府第住宅,将自己的房屋修筑地宏伟高大,以至于整个高城长安没有能和这座府邸相比较的。

752年的春天,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着盛装出游,“道路为耻骇”。画师张萱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了这次出游的盛况。

幼年拜师终成画坛泰斗

唐寅(字伯虎)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画家。他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画名更著,他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明代时的苏州,繁华热闹,各界名流都云集于此,在苏州阊门桌桥头有一家酒店叫“唐记酒家”。酒店的主人唐广德是唐伯虎的父亲。一日,门外来了客人。一位是有名望的画家沈周,另一位是祝枝山;还有一位叫文征明,和唐伯虎年龄相仿,是沈周的徒弟。唐广德热情地迎了上去,“沈先生,快请进!枝山,征明,来来来,这边请!”

这时,在书房学画的唐伯虎跑了出来说:“沈先生好!祝兄好!”说着坐到文征明旁边。“伯虎呀,”沈周拉过唐伯虎,“把你的画拿来给我看看行吗?”“好!”唐伯虎一溜跑进书房,拿来了刚刚作的素描,递给沈周,“请先生指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