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作家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13:05:22

点击下载

作者:杨立元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燕山作家论

燕山作家论试读:

序一

刘章

八百里燕山,横峙北国,群峰竞秀,万壑争流,春去春来,花开花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杰则人必灵,历史上它也曾出现过一些精神代表,开放过思想花朵,只因地处中国北方的战争频发地带,留下来的资料不多,是为历史遗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成就一方文学。“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的诗句成为千古绝唱;曹操临碣石观沧海,歌以咏志,伴随日月之行;李大钊燕山一叹:“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其实《诗经》之《玄鸟》,也出自燕山,可见燕山诗意盈盈,文脉绵绵。新中国成立,江山一统,海晏河清,国家振兴,文风昌盛,燕山丛中,滦河畔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诗人、作家,他们赞美新中国、新岁月、新生活,有的甚至直逼文学珠峰,为新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文字排成了燕山,他们的音韵流成了滦水。评论家杨立元先生是个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人,他精心梳理、命名,把燕山文学的千峰万峰排列成燕山文学山脉,以语言文字织成滦河的涛声,难能可贵。  

捧起《燕山作家论》,真让我敬佩,让我感动。要写六十多位诗人、作家论,必读六十多位诗人、作家的大部分作品,要用多少个日日夜夜呀?黄卷青灯,酷暑严寒,多少心血,多少汗水,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杨立元精神,文人相亲相敬的精神,让诗人、作家的精神灵光照亮大地的精神,让民族的精神花朵流香溢彩的精神。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个评论家问鼎扛山的责任感和似火的激情,这是一种真诚的宣扬,这是一种奋力的推动,为燕山文学劲旅强军,功不可没!

是为序。2014年9月12日于石家庄序二为地域文学鼓与呼关仁山

立元兄出版《燕山作家论》,请我写序。因为我们的关系,我情不可却、义不容辞。

我与立元兄有深厚的地缘、学缘和情缘关系,可谓相濡以沫的兄弟。首先,我们是同乡但不是一个村。过去两个村子相隔二里远,现在中间则是学校、医院和镇政府等单位,已经连成一片了。我们两家因为父母的关系,是世交。我是在十多岁的时候,来到了父亲任职的唐坊镇,母亲务农,我上小学。那时,立元兄的姥姥家也在小镇上,他的姥爷是小镇车站的第一代铁路工人,他的父亲后来也从唐山站调到了唐坊站,这样我的父母与立元兄的父母关系甚好。其次,我们是同学但不同届。我们上小学和高中都在镇上,因为立元兄年长我几岁,在我上高中时,立元兄已经在家乡的土地上崭露头角,成为大队副书记、公社的后备干部了。我们两个人的友谊则是建立在他上大学我上中专以后。恢复高考以后,立元兄考上了河北师大昌黎师范分校(后来并入唐山师专),隔年我考上了昌黎师范中专班,入学后,立元兄立刻把我安排到他创办的碣石文学社当编辑,中专班破格吸收了我一个。文学社还有后来成为河北省省委秘书长、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常委、纪检委书记的张力。就是在那里我开始了实现文学之梦,这与立元兄的帮助不无关系。文学社创办了《五峰文艺》,这是因为昌黎有著名的五峰山,故因此而起名。毕业后,立元兄在唐山师专任教,我则回到我的母校唐坊小学任教。逢到每个星期日,立元兄从唐山回家,或我去他家,或他来我家探讨文学。我记得我的处女作《亮晶晶的雨丝》,就是听了立元兄的意见修改后在《唐山劳动日报》上发表的。再次,我们还有师生关系。我上电大时,立元兄是教我们写作课的老师。

我开始文学创作后,先是通俗文学作品,后来是纯文学,第一篇有影响的作品《苦雪》发表在1992年《人民文学》第2期上。立元兄看后十分高兴,认为这篇作品一定会产生影响,并会获奖,他还写了评论发表在《唐山劳动日报》上。我那时对我的创作水平很是没底,将信将疑。后来,这篇作品果然获了《人民文学》作品奖和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此后,立元兄几乎对我发表的每一篇作品都进行评论或指导。多年

来,立元兄给我写了数十篇评论,大多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对我的“雪莲湾系列”和“平原系列”小说进行理性归结,对我的文学创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还有立元兄对我们“三驾马车”的帮助。1996年8月23日,《小说选刊》编辑部、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河北三作家何申、谈歌、关仁山小说作品讨论会。当天的《文艺报》发表了立元兄的《贴近现实反映人生——谈河北的“三驾马车”》的评论。这篇评论是全国第一篇全面评论“三驾马车”的文章。正是由于这篇评论的发表,才使得各家媒体采用了“三驾马车”的称谓,从此使得“三驾马车”不胫而走,因此也将三作家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创作整体,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三驾马车”称谓的提出,《文艺报》主编郑伯农先生曾说,“‘三驾马车’这个称谓是在前几年的一次文学座谈会上提出来的,《文艺报》首先予以报道”,说的就是这次创作研讨会。王力平主编的《燕赵文艺史话》上也这样说:“1996年夏,《小说选刊》编辑部、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何申、谈歌、关仁山小说创作研讨会’,会议期间,与会评论家着眼于三位作家共同的创作追求,把他们概括为河北文坛的‘三驾马车’。”可以看出“三驾马车”是在这次研讨会上被评论家们正式提出、一致确认及整体评论的情况。可以说正是这次会议使得“三驾马车”名声大振,享誉全国的,但立元兄的这篇评论功不可没。后来何申在给立元兄的信中说:“您对我们情深义重,想当初这个称号还是主要靠您的那篇文章打出去的。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坛的‘三驾马车’是与您分不开的。”但立元兄对“三驾马车”的助推作用,并不只是在于写出了这篇评论,而是在于以后对“三驾马车”作品的研究。他先后出版了专著《“三驾马车”论》《新现实主义小说论》《“现实主义冲击波”论》,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光明日报》《新华文摘》《文艺报》《作品与争鸣》等刊物上发表了评论“三驾马车”的文章四十余篇,并相继获得了第一、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第二届华北区文艺理论一等奖,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等奖项。他尽到了一个评论家的责任。在“三驾马车”创作十年座谈会上,他就我们“写人民、为人民而写”的创作方向予以充分的肯定,认为在中国文坛风云多变,许多作家盲目跟风的境况中,我们的作品始终密切关注社会问题,深刻反映民生民意,努力贴近生活主线,弘扬时代精神,以时代的主流话语倾吐着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这一点是最为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他多年来研究“三驾马车”的原因。

近几年来,立元兄评论视角下移,转向了对地域文学的研究,先后写出了《唐山作家论》《滦河作家论》《老呔作家论》《丰润作家论》《丰南作家论》《开滦作家论》《承德作家论》等评论专著,如今又写完了《燕山作家论》,相继提出了“滦河作家群”“老呔作家群”“燕山作家群”“上庄诗派”等作家群落的理念,并从理论上进行建构,至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唐山、燕山、滦河和京东(或曰冀东北)作家的评论系列。这些书既是为地域作家作论,也是为地域文学写史,为推动地域文学的发

展繁荣,为以后文学史的续写提供了一份助力。他感觉到这是尽了一个文学工作者的责任,无愧于历史,无愧于生养我们的土地,也无愧于自己一生之追求。

立元兄的《燕山作家论》,是一部宣传燕山文化、弘扬燕赵精神的好书,这既是为燕山作家留名,也是为燕山文学写史,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后世。

燕山是一座自然之山,也是一座文化之山。古往今来,写燕山的作品不胜枚举,如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诗》,就有“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唐代李白的《北风行》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以及李贺的《马诗》中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诗句都描写了当时燕山寒冬的景色;曹操的《观沧海》更是写在燕山上观沧海的名作。除此,写燕山长城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在当代作家中,有许多燕山籍的作家和一些长期在燕山工作的作家,如陈大远、郭小川、管桦、李瑛、浩然、从维熙、戴砚田、张峻、郭秋良、单学鹏、何理、刘章、旭宇、北董、何申、李小雨、老城、大解、刘向东、刘福君等著名作家写了许多关于燕山的作品,如长篇小说《艳阳天》《苍生》《裸雪》《燕岭风云》《夜奔盘山》《蟠龙山》《冀东大暴动》《梨花湾的女人》《多彩的乡村》《北斗峰》《长城的子民们》等,诗集《诗上庄》《个人史》《春鼓与海岸》《天涯风雪》《山民》等,散文集《山缘》《燕山漫步》《绿色的乐章》《林间笔记》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燕山作家群的创作实力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

说到《燕山作家论》的特色,我觉得应该有这样几点:

首先,《燕山作家论》填补了为燕山现当代作家群集束性写史作论的历史空白。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评论燕山现当代作家的文学评论专著。它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对现代以来的燕山作家群进行了整体观照,对燕山文学发展史进行了细密梳理,全面客观地评介了燕山作家群的创作成就和历史作用,正确科学地总结了燕山文学的创作特色和发展规律,填补了为燕山作家群作论的历史空白。这部书的出版对于研究河北乃至中国当代文学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繁荣和发展燕山文学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次,《燕山作家论》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美好的人性。这部书是立元兄心血的结晶,汗水的凝聚。多年来,他始终带着一种信仰、一种虔诚、一种巨大的奉献精神为地域文学作论写史,无偿地奉献给社会和作家。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燕赵风骨和长城精神。作者集大成、开先河,为燕山作家竖起了一座共同的丰碑。这需要新锐的学术胆识,公正客观的科学态度,宽广的美学视野,丰沛的创作激情和巨大的心理能量。同时,这部书也是一部温暖的、充满人性的著作。作者对每位作家都充满善意和美意,一本六十多万字的大书通读下来,使我们不仅领略了作者的思维成果,也同时感受到了作者挚友式的温情。另外,灌注其间的还有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刻的反思精神,这一点难能可贵。可以说,立元兄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评论家,一名敢为时代担当的学者。他为给燕山作家留名,给燕山文学写史,费尽了心力。在当今市场经济风起云涌的

时代,他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难能可贵,燕山的作家都应该对他的这部书表示深深的谢意。

再次,《燕山作家论》为地域文学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地域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不仅需要作家创作精品,更需要评论家产生力作。特别是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新时期,更加使我们看到了文学评论在推动文学繁荣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立元兄的《燕山作家论》无疑为燕山地域锻造文化名牌、推举文化名人、打造文化名片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这部书可以说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贡献,为时代留下了一部有价值、有影响的文学评论著作。它既是文学评论的专著,又是燕山文学的资料库、备忘录,非常难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会越来越感觉到这部书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我想,这不仅仅是当前发展繁荣地域文化的一个符号,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学档案,使我们的河北文学、燕山文学不会留下空白。

立元兄是我们作家的榜样,他这种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作家学习的。最后希望立元兄多多保重身体,继续为地域文学鼓与呼!博大沉雄清新明丽——燕山作家总论一

燕山是华夏文明和燕赵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位于中国河北平原北侧,它东起山海关,西至潮白河谷,东西绵延八百里,横跨唐山市北部和秦皇岛、承德三市,以及京津的一些郊县。这里自古地灵人杰,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延续至今的“质朴豪放、坚忍不拔”的燕山文学精神和“博大沉雄、清新明丽”的创作风格。

燕山也是燕山文学的产地,古往今来,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对燕山歌咏的脍炙人口、甚至世代流传、被载入史册的诗文。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反映燕山的诗篇《邶风》十五首。后来有更多的诗词写到了燕山。如南北朝庾信的《出自蓟北门行》、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尤其《木兰辞》中的“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就写到了燕山战事。唐代高适的《蓟门行五首》《燕歌行》,陈子昂的《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轩辕台》等诗都写到了在燕山戍边的将士的境况以及对燕山的状貌的描写。李白的《侠客行》赞颂了燕赵的侠客尚义气、重承诺的高尚人格,表现出了鲜明的燕赵精神。再如李白的《北风行》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以及李贺的《马诗》中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也都描写了当时燕山的寒冷肃杀的情态。

历史上有很多诗人、作家较为详细地描绘了燕山的壮丽景色。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东征乌桓时出卢龙塞,临碣石山(碣石山是燕山伸向海畔的突起支脉,东南临渤海、西带滦河),跃马扬鞭,登山观海,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可以说正是此诗开了“燕山文学”的先河。之后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出使契丹过燕山时曾写下了《绝句二首》,分别描绘了燕山“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的山中景色和“日色映山才到地,雪花铺草不曾消”的北地气候。金朝文学家蔡的《燕山道中》“款段乘凉未五更,徐河十里雾中行。前村烟树望不见,欲到忽闻鸡犬声”诗句,描绘了行进在燕山道中云雾缭绕的境况。这些都可以说是描写燕山风貌的名篇。明代著名的戏曲剧作家汤显祖写出了《朔塞歌》二首,不仅以优美的笔调,清新明快地描绘了明代蓟镇东部长城的燕山秋色:“白道徐流过五重,青春绣甲隐蒙茸。归骢莫缓游乡口,噪鹊长看小喜峰。”而且表达了重用将才的治国主张:“盘山秋影挂卢龙,别道烽烟入喜峰,但得辕门能拜将,边墙何用两三重。”可谓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在燕山上,还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的长城,它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所以写燕山长城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塞上》中的“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以及唐代诗人钱起的《卢龙塞行送韦掌记》中的“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就生动地描绘了燕山长城边关的壮阔雄伟以及卢龙要塞战事紧张的气氛。唐代陆参的《长城赋》和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张舜民的《长城赋》写得更是慷慨悲壮,气势磅礴,发人深省。再如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顾炎武在《古北口四首》中描写了燕山主峰“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的瑰丽景色。清康熙帝也在《出喜峰口过黄土岩》,描绘了出长城喜峰口时所见到的“紫塞双崖出,丹梯百尺悬。草香遮细路,树老卧晴烟”的燕山巍峨壮观、悬崖叠嶂、树木葱郁、野草茂密的景观。在许多古代诗歌中还赞颂了守城戍边的将士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戚将军赠宝剑歌》中赞颂戚继光在燕山长城为国戍边使得自己“芙蓉涩尽鱼鳞老”,但也换来“总为人间事转平”的局面。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尤侗在《虎头石》中赞颂了飞将军李广当年在燕山长城戍边“将军射虎阳山下,视之石也虎所化。至今石虎尚狰狞,当日将军何叱咤”的叱咤风云、威震边关的英雄壮举。清代道光年间的迁安诗人马徇也在长诗《长城歌》中描绘了“长城如带跨高山,天梯石蹬无援攀。东南入海四十里,西南直走嘉峪关。北面绵亘邈无际,糜帑何计千万锾”的状貌。

在现当代,描写和歌咏燕山风光和长城雄伟的作家更是不胜枚举。与历史上描写燕山和长城之不同的是,这些作家大都为燕山子孙。如燕山北麓的郭小川、张峻、白鹤龄、郭秋良、刘兰松、陈映实、何理、薛理、武华、苏金星、何申、孙德民、杨林勃、杨田林、白德成、周舟、杨勇、王琦、李海健、步九江、薛晓雷、齐宗弟、穆春雨、姚崇实、薛梅、张秀玲等人的作品。尤其是何申的描写燕山山区的“乡镇干部系列”小说和郭秋良、孙德民等创作的“山庄文学”,都对现代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再如兴隆“上庄诗派”中的刘章、刘向东、刘福君的“山乡诗歌”,刘芳的绿色散文蜚声文坛,南麓的陈大远、管桦、浩然、李瑛、从维熙、阎瑞赓、杨永贤、单学鹏、孙伟、高夫集、张汝林、旭宇、北董、徐春瑞、李树洲、董桂苓、张金池、阎克歧、刘静远、伦洪波、刘永江、周久海、杨玉满、许和平、曾文英、郭松、耿瑞田、老城、马光明、张凡修、王家惠、冯小军、任峻山、吴慧生、吴述东、刘汛涛、解占久、碧青、刘绍辉、李真理、张玉洁、韩布晖、王金保、霍志国、孙黝、马振、梁宝君、周祝国、单丽江、阿紫、阎秋阳、刘新民、培寰、李果、赵立里、宋向阳、刘普、张卫华、范立彦、范丽丽等人的作品都生动地表现了燕山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抵抗外侮、守护家园的民族精神,反映了山乡淳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尤其是老一代作家陈大远、长正等人创作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燕山抵抗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壮丽篇章,被人传诵。如陈大远的长篇小说《蟠龙山》、长正的《夜奔盘山》、阎瑞赓的《冀东大暴动》等,都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我党在燕山领导的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御侮抗寇、保卫家园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永贤的《生命如歌》,歌颂了在抗日战争等历史阶段女人为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当然更多的是歌咏燕山的壮美景色、无限风光作品,如陈大远的《鲁家峪》这样赞美燕山秋景:“满山红叶满山秋,细细清泉涧底流。自是人间歌未了,明霞如颊月如眸。”旭宇的《苏幕遮·颂唐山》中的“碧云天,京东地,燕山叠翠,清川南流去”诗句,描写了燕山葱郁、清溪流泻的美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燕山的热爱之情。除此,还有单学鹏的《燕岭风云》《巧哥儿》等反映燕山农村改革开放初期山乡变化的作品。

在燕山东麓,尤其是在山海衔接处,山雄水美、雄关虎踞、长城衔海、惊涛拍岸、风光无限。这里的作家以山海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反映时代变化、歌颂家乡美好风光、表现深厚文化底蕴、弘扬历史优良传统的优秀的作品。如革命先驱李大钊也曾多次到昌黎五峰山避暑,创作了《山中即景》(三首)、《游碣石山杂记》《旅行日记》《五峰游记》《山峰》《山中落雨》等情文并茂、诗意盎然的诗文。他在《山中即景》之一中写道:“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再如当代作家中戴砚田、宋作人、王凤翔、奚学瑶、董宝瑞、郑道远、解俊山、大解、阎明国、许久东、林闻、舒翎、肖欣楠、丁爱敏、刘萌萌、徐肃慧、齐家璐、赵润明、刘凤敏、蔡秀荣、齐未儿、王玉梅、杨玉琴、张剑东、邢晓静、张艳丽等人的作品都充满了山风海韵、地域灵光,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董宝瑞将自己的审美视点锁定在家乡的山光水色和风土人情上,矢志不移、倾尽心力地写出了《五峰长翠》《碣石观海》《燕塞湖波光》等许多具有历史神韵、时代精神和地域灵光的文采焕然、诗意盎然的散文。林闻的《静静的栗园》《金银色唱片》《南河水在唱》《洗澡的麻雀》,奚学瑶的《绿水——燕塞湖随想》《鹰鸽夜话》等散文赞美了青山秀水碧海的绝美风光,揭示了具有深邃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底蕴,表现了独特的山情海韵和蕴含其中的深刻的社会内涵。二

燕山,是中华民族的一座历史名山。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燕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尤其现当代以来,这里名人辈出,蜚声文坛,出现了陈大远、郭小川、管桦、浩然、李瑛、从维熙、张峻、戴砚田、郭秋良、单学鹏、何理、刘芳、刘章、旭宇、北董、何申、李小雨、老城、大解、刘向东、刘福君等著名作家,并逐渐形成了燕山作家的谱系和燕山文学的集群。现将燕山作家群中以燕山为写作主要对象的作家介绍如下(以年龄的长幼排序)。

诗歌是燕山作家创作的主项,他们的诗歌在全国颇具影响,如郭小川、李瑛、戴砚田、宋作人、刘兰松、何理、刘章、旭宇、李小雨、大解、刘向东、刘福君等。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当代最杰出的诗人,曾被毛泽东誉为“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他的诗歌被人们传唱至今,在人民群众中间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他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政治抒情诗《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将军三部曲》等优秀诗作曾产生广泛的影响。60年代他的诗作思想更显深沉,艺术上更纯熟,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战争年代的战士和当代的建设者。“文革”时期受“四人帮”迫害,他到农村干校劳动,当时的诗作如《团泊洼的秋天》《秋天》等,都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他的诗歌激情澎湃,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在诗歌形式上借鉴了古代诗歌和民歌的优点,语言节奏鲜明、流畅。

李瑛,1926年生,河北丰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军旅诗的开拓者。历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社长,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席团成员,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获中央军委颁发的胜利勋章。多年来,他笔耕不辍,佳作迭出,已经出版了五十六本诗集和诗论集,因此被誉为诗坛的“常青树”。长诗《一月的哀思》被广为传诵,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在燃烧的战场》获首届解放军文艺奖一等奖,《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获全国首届优秀诗集奖一等奖,《春的笑容》获全国第二届优秀诗集奖,《生命是一片叶子》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长诗《我的中国》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暨全国优秀图书奖,另有多部长诗和组诗获多种奖项。2003年第八届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授予其“中国当代诗魂”金奖。诗集和组诗被译为多种外文在国外发表和出版。

戴砚田,1932年生,河北昌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河北省作协常务理事,花山文艺出版社编辑室主任,《诗神》主编,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大众文艺》主编、编审,《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主编。著有诗集《春的儿女》《渴慕》《跨越万重山》,散文集《爱的期待》《美的呼唤》,散文诗集《星光星光》等。散文《月亮赋》获1983年《散文》评奖二等奖,《岁久莲更香》获河北省首届文艺振兴奖,《球飞钻塔旁》获首届体育文学奖,《矿灯》获煤炭部、中国作协乌金奖,散文《我心中的雨花》《不只是等待》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宋作人(1933—1982),河北昌黎人,是闻名全省的农民诗人。曾在《人民日报》《河北文学》《河北日报》等报刊发表了上百首民歌,著有儿歌集《果乡儿歌》(与他人合写)和诗集《宋作人诗选》。他的诗歌乡土气息浓郁,时代感强烈,情趣真挚,朴素自然,以其独特的风采在河北新诗的图谱中占有一席之地。

刘兰松,1936年生,河北吴桥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会会员,曾任承德市作协副主席,现任承德市老作家协会执行主席,承德市郭小川研究会会长。出版短诗集《人字瀑》《那边风景》《母亲的目光》,长诗集《剑锋情》《离宫梦》,散文集《凝望》《欧洲六国行》,故事集《承德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传说》,电视文学剧本《离宫春梦》《紫塞风情》等。其中长诗《桃李姑娘》由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以诗剧形式配音播出。由他作词的歌曲《美丽热河泉》为河北省委宣传部向全省推荐歌曲。他的作品也多次获奖,其中《高高的磬锤峰》获河北省儿童诗征文一等奖,短诗《磬锤峰礼赞》获“普乐杯”中国新诗大赛三等奖,组诗《大西北风景线抒怀》获全国首届“艾青杯”诗歌大奖赛优秀作品奖。

何理(1937—2010),河北兴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河北作协理事,郭小川研究会执行会长,《国风》诗刊主编,承德市作协主席。他在1956年读初中时,作家出版社便出版了其处女诗集《唱一唱农村》,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55年9月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1956年又参加了全国青年创作会议。创作的诗集有《唱一唱农村》《喜报》《春的馈赠》《何理诗选》及长篇叙事诗《天涯风雪》、现代长诗选《今天·昨天》,散文集有《山缘》《背影》。长篇叙事诗《天涯风雪》获1985年河北省首届文艺振兴奖,《春的馈赠》获河北省作协的创新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冲出河北的本土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天涯风雪》是新时期以来河北出版的第一部长诗。

刘章,1939年生,河北兴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他是以一个农民诗人的身份走上诗坛,并在中国诗坛确立了自己的位置。他于1976年被借调到《诗刊》任编辑,后任作品组代理组长,1977年12月到河北省歌舞剧院从事歌词创作,1982年5月调入石家庄市文联任作协主席,并创办了《女子文学》。多年来,先后出版了《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选》《刘章新诗选》《刘章诗词》《刘章绝句选》《刘章散文选》等三十多部诗文集,并多次获奖,其中《北山恋》获1979-1980年度全国首届新诗奖。他退休后重办了诗刊《国风》,成立了郭小川诗歌研究会,为发展和繁荣河北诗歌创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作品有多篇被选入全国大、中、小学课本,被诗坛誉为“中国当代新古典主义第一人”,被读者多次推举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二十大诗人之一。

旭宇,1941年生,学名许玉堂,河北玉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诗书大家,一级作家、编审。曾任中国书法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北省书协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主席,《诗神》主编。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北省诗歌学会顾问。著有诗集《军垦新曲》《春鼓》《醒来的歌神》《云·篝火·故土》《旭宇短诗选》《春鼓与海岸》《天风》《白阳吟草》《会飞的黄鼠狼》《阳光下的泥土》十部,文论集《旭宇艺术随谈》《旭宇书论短简》,书法作品集《当代书法精品集·旭宇卷》《旭宇书法精品集》《旭宇书张南轩诗稿》《旭宇书法集》《旭宇诗书杂感》等十五部。旭宇致力于书法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开拓了“碑帖结合”的新路,提出了“今楷理论”“兰亭精神”等观点。他将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今楷”理念,在诗、书、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成就。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集诗人和书法家于一身,使诗书珠联璧合、融会贯通、独标新意。他还积极致力于书法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开拓了碑帖结合的新路。臧克家曾这样称赞旭宇:“融诗为书,化书为诗。其诗,清新自然,独树一帜;其书,刚健流丽,自成一家。”

李小雨,1951年生,河北丰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诗刊》编辑、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现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先后出版了《雁翎歌》《红纱巾》《东方之光》《玫瑰谷》《声音的雕像》《李小雨自选诗》《李小雨短诗选》等八部诗集,作品获全国第三届优秀新诗集奖,首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二届铁人文学奖等。作品被译为英、法、意、日、韩等文字。她用青春意识、爱情意识、历史和文化意识铸就了她多种诗学风格的艺术板块,并用多元化的诗域探索组合了一个丰富多样、绚丽多彩的美学世界,给人以多样的审美畅意。

大解,1957年生,河北青龙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河北省文联《诗神》编辑、副主编,河北省诗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多部诗集,并多次获奖。其中诗集《个人史》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组诗《新日》获第五届河北文艺振兴奖,长诗《悲歌》获第九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2001年度十佳优秀作品奖,组诗《神秘的事物》获2003年《人民文学》年度奖,组诗《更深的天空》获《诗刊》2010年度诗人奖、2003年度河北省十佳作品奖,组诗《亲眼所见》获2008年度河北省十佳作品奖,诗集《岁月》获全国首届苏曼殊诗歌奖,组诗《大解的诗》获2010年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第二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奖。诗歌、随笔等作品入选一百余种选本。

刘向东,1963年生,河北兴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河北省作协副秘书长、《文论报》主编、创联部主任,《人物周报》社社长、总编辑,河北省作家协会创研室主任,河北省诗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山民》《谛听或倾诉》《母亲的灯》《刘向东短诗选》《落叶·飞鸟》《诗篇》等十部,另有多部散文、文论集。《诗九首》和《母亲的灯》分获第八、第九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组诗《记忆的权利》于1996年获中国作协抗战征文奖,1994年获首届河北省十佳青年作家。他的诗是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乡土情结与爱国情怀、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等诸多审美因素的合成,融合成为一种雄浑大气、朴拙沉实的诗风。

刘福君,1964年生,笔名黑河,河北兴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现为承德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雾灵山文学创作之家主任,与刘章、刘向东一起被称为“上庄诗派”。著有《父亲》《母亲》《诗意毛泽东》《风雨兼程》《我乡下的祖国》《我的大红》《月》《草鞋》等多部诗集,获《诗刊》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奖,诗集《母亲》获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组诗《韶山书》获《诗刊》2010年度诗人奖,诗集《草鞋》获河北省作协纪念毛泽东一百周年诞辰诗文征文奖等多个奖项。

除此,还有白鹤龄、高夫集、徐春瑞、白德成、王琦、张凡修、步久江、齐宗弟、杜保贤、穆春雨、李海健、薛晓雷、刘静远、董桂苓、霍志国、韩布晖、阿紫、刘普、周祝国、阎秋阳、培寰、姚崇实、薛梅、张秀玲等诗人,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诗作,在河北乃至全国有较大或一定的影响。

在燕山作家中的小说作家更是名人荟萃,影响深远,其中陈大远、管桦、浩然、从维熙、张峻、郭秋良、单学鹏、陈映实、北董、何申、老城、杨田林、王家惠等著名作家,成为燕山文学创作的主体。

陈大远(1916—1994),河北丰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冀东日报》社编辑部长,唐山劳动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唐山文联主任,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北文联副主任,中国驻丹麦大使馆文化委员,对外文委三司副司长、研究室副主任,文化部对外四司负责人,中国展光公司负责人。著有长篇纪实小说《蟠龙山》,诗词集《大风集》,散文集《安徒生的事情》《域外抒情集》《风雨苍黄》等多部作品。

管桦(1922—2002),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会长,北京老舍研究会会长,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的长篇小说《将军河》、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歌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田野》《绿色的祖国》等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表现了作家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歌剧剧本《归队立功》(合作)受到冀察热辽军区通令嘉奖并荣获朱德奖章,《飞虎山故事大合唱》在布加勒斯特获国际三等奖,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及同作曲家合作的歌曲《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均获国家一等奖。

浩然(1932—2008),原名梁金广,祖籍河北宝坻,出生于唐山赵各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文化传播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委,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版各类作品近八十种、超千万字,是当代中国文坛最高产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艳阳天》(共三卷)、《金光大道》(共四册)、《苍生》《乐土》,中篇小说《弯弯的月亮河》《浮云》等,中篇小说集《嫁不出去的傻丫头》《碧草岩上吹来的风》等,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杏花雨》等,儿童文学集《幼苗集》《机灵鬼》等,《浩然文集》(二卷),《浩然选集》(五卷)等。他的作品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的形象画卷”。

从维熙,1933年生,河北玉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中国作协理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北京市作协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常委。著有小说散文集《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小说集《驿路折花》,中篇小说集《驿路折花》《雪落黄河静无声》《祭红》《牵骆驼的人》《鼻子备忘录》等,长篇小说《北国草》《断桥》《酒魂西行》《逃犯》《裸雪》《龟碑》《走向混沌》等,以及《从维熙小说选》《从维熙中篇小说集》《从维熙文集》等,作品多次获得各种文学大奖,其中《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获全国第一、第二、第四届中篇小说奖,《第十个弹孔》被改编成电影,获文化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奖,《雪落黄河静无声》获《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北国草》在全国和北京市先后四次获得优秀文学奖,《断桥》获优秀文学畅销奖。他的创作成就被收入《世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他所开拓的“大墙文学”作品,格调冷峻沉郁,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张峻,1933年生,河北隆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承德报》编辑组长、编委,灵寿县委副书记,《长城》杂志副主编,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擒龙图》《历史在说》,中篇小说《回头草》,中篇小说集《睡屋》《张峻近作选》,短篇小说集《夜过黄土岭》《搭桥集》《大山歌》《金鸡宴》等。短篇小说《牛倌爷爷》获河北省儿童文学奖,《张峻近作选(散文卷)》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中篇小说《睡屋》获中国当代文学奖,《旱河沿》获河北省农村题材小说奖。

郭秋良,1936年生,河北衡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承德地区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承德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第三届主席团委员,河北省文联第六届副主席,河北省第五、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著有长篇小说《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演义》,散文集《热河冷艳》《冷艳集》《震撼后的呼唤》《英雄黄继光》《燕山群星》《大避暑山庄文化美文精选》及多部文学评论集。作品曾两次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两次获华北区文艺理论奖,分获红烛奖、河北散文名作奖、文学创新奖以及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

单学鹏(1936—2003),河北玉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唐山市作协主席,河北省作协第二届常务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渤海渔歌》《燕岭风云》《凤落梧桐》《奔腾的大海》《千岛之恋》《劫难》《受审》《大地忠魂》《他从海上来》《海湾三部曲》(《初潮》《微澜》《狂涛》),中短篇小说集《这里通向世界》《警士与美人鱼号》《孤女魂》《龙潭礁》,文论集《凡人随笔》,中篇小说《这里通向世界》(已改编成电视剧剧本),电影文学剧本《巧哥儿》等。作品曾获《当代》文学奖,河北省委《党魂》征文奖,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陈映实(1938—2010),河北平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长城》编辑部组长、副主编,河北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主任,河北文学院负责人。著有专著《铁凝评传》,中短篇小说集《山里的世界》《渴望年轻》《下个星期天》《蜘蛛》《境界》等。《铁凝及其小说艺术》获河北省第四届文艺振兴奖,中篇小说《山里的世界》获河北省作协创新奖。

北董,1943年生,原名董天柚,河北滦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著有长篇小说《北斗峰》《凤凰城》《鬼蟹岛》《溜出天堂的孩子》《辣娃和银豹》《纸风车》,小说集《蹈海》《虎皮伞》《七色马》《紫月芽》《青蛙爬进了教室》《火桥》,长篇童话《琥珀城奇游记》《外星人与沉船城》《男孩有只萤火鸟》,童话集《魔布手套》《泥狼》等。作品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等。

何申,1949年生,原名何兴身,天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承德地区文化局局长,中共承德地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承德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与关仁山、谈歌被文坛称作河北“三驾马车”。出版长篇小说《梨花湾的女人》《多彩的乡村》等五部,发表中篇小说《年前年后》《穷县》《乡镇干部》等一百多篇,创作电视剧、电影《一乡之长》《能人于四》等多部集。作品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特别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等优秀作品奖,1993年获“庄重文文学奖”。

老城,1951年生,原名王文计,河北遵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文论报》《诗神》杂志理论编辑,河北省文学创作中心专职副主任,河北文学院院长等职务,出版《悠悠五十载》《魔界》《人祖》《家园考》《古神》《百年野狐》等六部长篇小说,发表《长城的子民们》《红鬃马》《死亡谷》《盘山道》《槐祖》等中篇小说和《老人与鸟》《如匪浣衣》等短篇小说,发表随笔、文艺理论作品等约三百万字。其中,《魔界》获河北省第五届文艺振兴奖,《家园考》获河北省第八届文艺振兴奖。

杨田林,1952年生,笔名田林,内蒙古赤峰市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承德市委秘书,承德市文联编辑部主任,《承德广播电视报》总编辑,承德作家协会主席。他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小说、散文、随笔、文艺评论二百余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绿太阳》,中篇小说集《落雪之城》和散文集《携时光飞舞——老承德》。作品曾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短篇小说选刊》《散文选刊》《青年文摘》《特别关注》等刊物转载。短篇小说《回家》获河北作家协会2006年“十佳”作品奖和河北省第十一届文艺振兴奖,中篇小说《金色乌鸦》《落雪之城》连续获青海省作家协会2004和2005年度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温柔之花》获《都市小说》全国征文优秀作品奖,散文《携时光飞舞》获2008年河北省散文排行榜“十佳”作品,散文《最后的酒香》获《人民文学》“茅台杯”优秀作品奖。

王家惠,1956年生,河北丰润人,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电视连续剧剧本《曹雪芹》和《唐山绝恋》(与关仁山合写),另著有小说《唐山大地震》(与关仁山合写),红学专著《红楼百问》,在《文艺报》等报刊发表多篇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家世的论文,为“新丰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除此,还有一些作家值得提及,他们的作品也产生了较大或一定的影响。如阎瑞赓、孙伟、杨永贤、阎克岐、王凤翔、李树洲、张金池、伦洪波、解俊山、曾文友、许和平、郭松、吴慧生、阎明国、许久东、解占久、张玉洁、李真理、宋向阳、李果等人。

在散文创作中,许多燕山散文家以家乡的青山秀水、大海平原为底色,写出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散文,如郭秋良、何理、刘兰松、刘芳、奚学瑶、董宝瑞、武华、杨林勃、冯小军、碧青、林闻等人的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还有报告文学家一合、王立新等人的作品紧跟时代的主旋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成为社会前进的形象记录。

刘芳,1938年生,河北兴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承德市文联秘书长,中国林业文联常务理事。出版散文集《黎雀声声》《夜宿竹楼》《绿的召唤》《绿染京华》《夜宿竹楼》《刘芳绿色散文选》《绿色的乐章》。他的散文以歌颂生态文明、绿色家园为主调,紧紧地抓住了构建美丽中国的基因和独有的特色,所以被人称为“绿色文学作家”或“生态散文家”。多篇散文被选为高中、初中毕业考试的试题和高中、初中语文的“美文共享”“全国高考复习资料”,成为《人民日报》等多家网站的美文集锦。

一合,1943年生,原名赵义和,河北玉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丰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河北省纪委研究室副主任、副厅级纪检监察员。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黑脸》《飞流》《罪与罚》《红与黑》《灵与肉》,报告文学《隐匿与搜查》《河北有个马胜利》《下访》,长篇小说《断道》《红脸》《变脸》《白脸》(《黑白奇局》),另有《一合文集》(五卷),其中《黑脸》和《白脸》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黑脸》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河北文艺振兴奖,《灵与肉》获金鼎文学奖,《飞流》获金盾文学奖,《下访》获新世纪北京文学奖,《红与黑》获2002年度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黑脸》《红与黑》被《中国作家》评为该杂志创刊二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作品,《黑脸》获《中国作家》杂志创刊二十年来发表最具影响作品荣誉奖,长篇小说《断道》获啄木鸟文学大奖。

武华,1945年生,河北承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承德地、市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第六、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先后创作了散文集《走进大自然》《佛梦》《华山道翁》,报告文学集《宇宙之子》,中篇报告文学《脊梁》,长篇电影散文集《一轮明月》,电影文学剧本《一轮明月》,散文《遗憾》获河北省第三届文艺振兴奖,散文《西地村的姑奶子们》获中国报纸副刊文艺作品一等奖,散文《三妹!三妹》获河北省散文名作奖,电影剧本《一轮明月》获第七届夏衍电影文学奖二等奖。散文《三妹!三妹》曾被选入《中学生阅读》《中学生优秀范文选》《二十世纪中国女子美文选》等多种选本。

奚学瑶,1946年生,浙江天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赴河北抚宁县乡村插队务农,历任秦皇岛群艺馆、港务局、地方志干部,秦皇岛市文联编辑部主任、创作院院长。著有散文集《末名湖之偈》,长篇报告文学《周培源传》,论文集《散文的传统与现代化》,编著《中国山水文化大观》(合作)、《秦皇岛港史》(合作),译著《地槽》([苏联]普拉东诺夫著,合译),另外在《上海文学》《天津文学》《当代》《安徽文学》《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一百余篇。

王立新,1949年生,河北遵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唐山文学》编辑、主编,唐山文联副主席,创作中篇报告文学《王国藩沉浮记》《毛泽东以后的岁月》《要塞上的海》《东方的诉讼》《北方大港之梦》等多部,长篇报告文学《韩振国和他的乡亲们》《马胜利的是是非非》《安徽大包干始末》《要吃米找万里》《中国往事》《曹妃甸》《首钢大搬迁》《唐山人在汶川》《明星书记》等多部。作品曾荣获河北省第二、第三、第十一届文艺振兴奖,并多次荣获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河北作家协会优秀作品奖和大型文学期刊《昆仑》优秀作品奖。

董宝瑞(1949—2014),河北昌黎人,历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李大钊研究会理事,秦皇岛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多年来,他以散文、随笔和纪实文学等创作见长,同时致力李大钊研究和碣石考、地方史等多方面的研究,出版《李大钊与五峰山》《秦皇岛思绪》《性乐山人》《香山芳魂》《碣石纵横谈》等专著,与人合著《李大钊传》《燕山漫步》《李大钊与故乡》《李大钊人格风范》等书,执笔编写有《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古今昌黎》等书,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和党史、文史研究文章等。

杨林勃,1950年生,河北承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历任《承德日报》及《承德市报》文艺副刊编辑、副主任,承德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散文集《采花归来》《心灵的笔记》,诗集《心灵的辐射》。多篇作品被“选刊”与“文摘”转载,散文《四季交响曲》被选入河北省初中语文课本。散文《空中有只自由的小鹰》获河北省第二届金牛奖,《散文三篇》获河北省第四届金牛奖,散文集《心灵的笔记》获河北省作协1997—1999年度优秀作品奖和河北省第二届《散文》名作奖,《这里有片纯净的土地》获河北省首届《散文》名作奖,《四季交响曲》获第三届《散文》名作奖。

冯小军,1956年生,河北卢龙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林业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出版《转型期笔迹》系列著作:《别忘记这片树林》(报告文学)、《打着水漂过河》(散文)和《坐在后门槛子上好好想想》(诗歌),散文集《林间笔记》《美在民间》,在《中国作家》《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其中《敦儿哥种冬枣》获首届梁希林业文学艺术奖,《移墨丹青上荒山》获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等部门“关注森林文化艺术奖”一等奖,《土地啊,土地》获中国散文学会等单位“西柏坡散文节”一等奖,《燕山深处的年味》获中国散文学会、河北省文明办等单位征文一等奖,《林间笔记》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

碧青,1962年生,原名张书琴,河北迁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任河北省滦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唐山市作家协会理事,迁安市作家协会和诗词协会副主席,并主持石竹花女子诗社论坛。在《河北日报》《诗选刊》《长城》《诗刊》《诗歌月刊》《诗潮》《散文百家》《安徽文学》《中华活页文选》以及《中国经济报》、美国《常青藤》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出版诗集《告别一个季节》《母亲的诗》,散文集《谁会送我一双香草鞋》《近处有多近》《守着老边》,引起较大的反响,作品获“新世纪、新农村、新农民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二等奖,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7年赛银奖,2007年河北新闻二等奖,中国当代散文奖等奖项,还多次入选河北散文排行榜。

林闻,1971年生,原名王晓艳,满族,河北遵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秦皇岛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散文《静静的栗园》获河北省第三届金牛文学奖,散文集《洗澡的麻雀》获河北省2003年度十佳优秀作品奖、河北省第十届文艺振兴奖、全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阳光走着猫步来》入选中学生新课标语文阅读,散文《我遇见的拾荒女人》入选2007年度河北散文排行榜。 

除此,张汝林、孙汝举、吴述东、刘汛涛、刘永江、耿瑞田、马光明、任峻山、解占久、刘绍辉、王金保、孙黝、马振、赵立里、周祝国、刘新民、单丽江、张卫华、范立彦、范丽丽等人的散文也值得称道。

在滦河作家群中,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些文学评论家,如陈映实、苗雨时、刘润为、郝雨、张辉利、苏君礼、刘甫田、姚崇实、刘晓明、霍俊明、薛梅等。

如上所述,燕山作家人才济济,创造了燕山文学的辉煌,在燕山文学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三

燕山作家是钟爱家乡的赤子,是颂扬故土的歌者。燕山既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场所、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他们的精神的伊甸园、灵魂的栖息地,是他们的情之所系、心之所牵的地方。所以,他们把歌颂家乡、热爱故土作为作品的主旋律,把描写父老乡亲、风土人情作为作品的主体,在作品中表现出了浓烈的家园意识、鲜明的时代精神、强烈的忧患意识、深厚的历史内蕴和多样的创作手法等创作特征,表现在文学风格方面,有着博大雄浑、沉实壮阔、清新明丽、生动质朴等多样化的特征。如碧青所说:“燕山文学群体创作的突出特点,就是把燕赵风骨和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显示出情感真诚、文笔质朴、厚重大气、意境高远的艺术特征。从本质上说,是直面现实和生命本身的创作。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方面是丰富多彩的,比如对家园大地的真诚讴歌,对燕山和古老长城的心灵体悟,对历史的追思,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对心灵世界的求索和倾诉,对生命和爱情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皈依。”这个评价是较为准确的。其特点表现在:(一)浓烈的家园意识

燕山不仅是燕山作家的出生地,也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了浓重的恋山情结。他们的诗中盖满了“家乡”的印戳,浸透了“怀乡”的情感。他们用笔为家乡写生,为乡亲塑像,为土地歌唱,他们的作品是生活的恋歌、生命的长歌、精神的放歌,就像滦河的水一样滔滔不绝,像燕山的山脉一样绵延不断。

生活在燕山主峰雾灵山下的被称为“上庄诗派”的刘章、刘向东、刘福君一直满怀深情地歌颂故乡。在他们的诗中表现出了凝重的恋乡情结和家园意识。刘章曾这样表白自己对故乡的爱恋:“不如归,归何处?/北山下,白云边,故乡热土!/热土里,埋我先祖,/热土上,有我茅屋;/我吃热土生的五谷长大,/我在热土上开始人生之路。”他把故乡作为自己精神的归宿。因为那里是人世间“最美”“最洁净”“最纯朴”的地方。他“愿缕缕情思,梦魂归去,/化故乡小草上的一滴清露”(《乡声》)。乡土在刘向东的眼里和心里也是这样的美丽、洁净,他敞开心扉,坦诚地写出了自己怀恋故乡的“游子”情怀:“一个人独自向远方/背负整片故土的体温/离亲人的骨殖越远/离老屋的呼吸越近……”因而他发出这样的誓言:“背着破烂行李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我也要归来/归根是落叶很在乎的幸福/晚秋是游子魂归的时辰。”(《出门在外》)从故乡到城市,是一种生活形态的转变,但诗人怀乡的情感却没有改变,“就连梦呢/也是在土炕上最美最香”(《家园》)。即使身在故乡的刘福君也用这样“简单朴素”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审美理想:“我是农民,不用交代/我种庄稼也和庄稼住在一个地方/我爱玉米谷子小麦高粱/也爱它们拔节抽穗扬花和灌浆”,“我爱/布衣茶饭的日子和石头上的硬茧/也爱门前的水井屋后的柴垛/它们荆条一样护住我新盖的瓦房”。这是多么醇厚浓重、深沉热烈的赤子心怀。在这里,山乡已不单纯是诗人的审美对象和生活场所,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不管他们走多远,这里始终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同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何理,在他的诗歌中也表现出了浓厚的恋山情结。他说:“我与山有不解之缘,我是它的一株草,一棵树,山里有我的根啊。”山是他的生命根基,山是他的生命支撑,山是他的灵魂所依,山是他的精神所在。

而处于山海之间的散文家、文化学者董宝瑞也把审美关注点放在了对家乡山光水色的描绘上,写出了颇具历史神韵和地域灵性的散文《碣石观海》《海岳吟》《五峰长翠》等美文,让读者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雄山秀水的奇丽壮美,体味到作者热爱家乡的炽烈情感。同样,诗人戴砚田的《寄给滦河》、散文家林闻的《金银色唱片》也都写出了山光水色的绮丽风光。他们既是在自由自在地写景,也是自由自在地抒写心灵,表现出了浓厚的恋家情绪。

不仅本土的作家是这样,就是多年走出燕山的作家也时刻不忘家园,回望自己从家乡走出的人生历程,寻找自己的生命之根、创作之源。如诗人李瑛对家乡始终怀有“走到哪里也难以忘怀的情感”。在唐山大地震二十周年之际,他激情澎湃地写下了《寻找一座城》,用“生长着年轮的笔”表达着对家乡真挚的爱恋。近些年,他还先后写了《青蛙》《蟋蟀》《感谢野菜》《小时的衣服》《回忆》等怀念家乡的作品。在家乡举办他的个人作品专场朗诵会时,他写来一封亲笔信,信中写道:“唐山丰润区是我的故乡,它的山凝成我的骨骼,它的水流成我的血液,它的泥土孕育了我生命的基因,我是吃它的乳汁长大的。我的青少年动荡苦难的岁月,是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度过的,离开她后,无论我走到哪里,也无论离开她多久,总是情牵梦绕地想起她,怀念她。她像一座巨大的磁场,时时刻刻吸引着我。”由此可见诗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