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应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01:36:24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随机应变

随机应变试读:

一 交际口才,赢得人脉

1.好口才在交际中作用无穷

讲究说话在我国是有传统渊源的,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出现了能说会道的诸子百家。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国外,人们对口才与交际也看得很重。美国人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把“口才、金钱和原子弹”看做是赖以在世界上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法宝。60年代以后,他们又把“口才、金钱和电脑”看做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顶替了“原子弹”,而“口才”照样独冠“三宝”之首,足见其作用和价值非同小可。(1)口语表达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语言归根结底只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基本形式。虽然书面语言曾经出现过数以万计的千古雄文,为后人高高仰慕,叹为“观止”,但就日常语言实践来看,口语使用频率更多,应用更广,覆盖群众面更大。特别是随着现代载体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口语突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就有着更为重要、更为广泛的作用。

口语表达的作用已渗透当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到解决国际争端,一场智斗,能免除兵刃之灾;同外商洽谈、索赔,一段明晓是非的犀利言辞,可赢得亿万财富;作战场动员,几句呼喊,可使军心一致,士气大振;作调解纠纷,一席恳谈,如绵绵细雨浇灌干旱心田,化干戈为玉帛;做思想工作,一团通情达理温暖的话,可促使庸人立志,浪子回头。小到日常生活中谈情说爱、公出办事、商场购物,都离不开口才。至于座谈演讲、传播信息、洽谈生意、待人接物,学术论辩,更时时需要发挥舌头的功能。

说话人人都会,但是把话说得规范、得体、连贯、得心应手开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只有有口才者才能做到这一点。既然人是“说话的动物”,一生在说话中度过,那么舌头的重要性自在情理之中,而体现说话艺术追求高层次表达的口才,更是重中之重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说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农业化时代,由于生产和交通十分落后,文化非常闭塞,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人们物质生产自给自足,他们之间的经济交往很少。人们只要求“书同文”,不要求“语同音”,更没有感到提高口语素质的需要。

当我们从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中走出来以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商业社会。在现代社会里,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都处在复杂的联系和不断的流动状态之中,如人流、物流、信息流,而其中人是形成这种流转的关键和轴心。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发生接触。

特别是随着现代化传声技术(电话、广播、电视、录音等)的迅速发展,不论是天上地下、还是水面海底、乃至月球宇宙,凡是人能到达的地方,都能做到直接通话。因此,有人认为,地球的空间距离在日益缩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过去许多靠文字传递的信息,今天能用声音、口语来代替了。由此可知,口才在今天直接影响着人们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影响着信息的传递和人际的交往。

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整个人类社会经历了第四次浪潮,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说话的好差直接决定着交往的好坏、事业的成败。

说话对交际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作为信息的第一载体,其力量是无穷的。在社交场合,语言是最简便、快捷、廉价的传递信息手段。一个说话得体、有礼貌的人总是受欢迎的。相反,一个说话张狂无礼者总是受人鄙视的。

其次,说话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发展的社会尤其讲究速度和效率,于是要求人们彼此的说话应充分节约时间,简明扼要,能一分钟讲完的话,就不应在两分钟内完成。同时高效率的要求也迫使说话者应能说普通话,并且要说的有条理,这也是社交活动所必需的。

其三,信息社会的要求,说话者还应学会“人机对话”,以适应高科技带来的各行各业的高自动化的要求。在日本和美国,已有口语自动识别机,用来预订火车票等。文字的机器翻译若干年后将发展成为口语的机器翻译,语言打字机的使用,将使人类的双手获得第二次解放。这些人工智能的发展,迫切要求人们不仅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更要求人们应讲究如何说话。说白话不说半文不白的话,说明白的话不说似通非通的话,说准确的话不说含糊不清的话。

总之,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人际间交往的频繁,“井底之蛙”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迫使人们突出重围,走出家园,去广交朋友,去认真说话,通过说话去创造效益、架设桥梁、增进友谊、创造理想的明天。讲究说话可谓是人人所需也是人人必须,谁轻视了说话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谁就必将在交际中处处碰壁,屡遭败绩。

2.语言的力量能够征服人心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信息化社会,说话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之必需,也是直接影响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生意场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关”之说;工作场合有“一言定乾坤”之说;生活中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说。可见,在代社会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实在影响着一个人的成败得失。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交流信息,沟通思想,这就得靠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不善言谈的人是很难让人了解其价值的。

1991年11月,中国电影“金鸡奖”与“百花奖”在北京同时揭晓。李雪健因为主演《焦裕禄》中的焦裕禄,最终获得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颁奖之后,李雪健在台上致答谢词时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却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的话音刚落,赢得全场一片掌声。

他巧妙运用两句话,既赞美了焦裕禄的为民奉献精神,又表达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打动了观众的心,给人留下难以忘却的美好印象。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人心。通过口才的交流与沟通,陌生人可熟识起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以消失,甚至单位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时也可以通过它得到解决。若是语言运用不当,也可能在交际中失败,以致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一位新秀歌手在一次演唱大奖赛中夺得头名。主持人问这位激动的歌手有什么感受时,他说:“今天我博得了第一名非常高兴,我赌得了奖金,而且也赌到了名声。”“赌”字一出口,全场一片哗然,嘘声不断,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如此说话,只会给人以粗俗浅陋之感,致使“新秀”形象在观众心中大打折扣,并在潜意识中了解到了他的参赛动机与人品。

中国有句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跟那些具有口才的人交谈,比喝了醇酒更令人兴奋,良好的话语可以带给人愉悦和激动,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与融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说话,不需要和别人交流、沟通,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

古希腊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给一贵族当奴仆。一天,主人设宴,宴请城中的风流名士。主人传下话来,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后,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开餐时,主人大吃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笑着回答:“我尊敬的主人,你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后,一个个都发出赞赏的笑声。主人也对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说:“明天给我办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人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无话可说。

虽然,这则故事十有八九是人们编出来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说话对于人来说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如果你正在求职,觉得面试这一关不好过,假如你能学会推销自己的优点,针对提问不卑不亢地回答,那么,你一定会获得这份工作。

如果你是位教师,循循善诱和口若悬河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是位律师,学会唇枪舌剑地辩论就是这种职业的基本功。

如果你是位商务人员,你做贸易也好,做管理也好,推销公关也好,商战舌战是不可避免的,口软一定利薄,嘴笨做不了赚大钱的生意人。

如果你是位公务员,拥人生的有好口就能更好地亲近上级,和睦同事,控制下级。

人生在社交中度过,话语交流伴随着你每一刻。你时刻在实践着话语交往,口才是你生活的调味剂,是你事业的推进器,是你家庭的和谐曲,也是你实现自我的凯旋曲。有了好口才,你将会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如果你想在滚滚人流中活得轻松,适得潇洒,一定要对语言的力量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会湮没于人海中,饱尝辛酸。

3.口才综合反映着一个人的能力

西方人对口才十分重视,他们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中,良好的口才是人生追求成功的重要技能。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交际风度来判断其学识、修养和能力。

口才和交际的学问,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盛行,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都很重视开设这门课程。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以其毕生的精力教给人们怎样做人处世,走向成功,卓有成效。“卡耐基课程”早已成为心理、口才与交际的成人教育的代名词。美国的卡耐基学院已达1700多个。

目前,美国已有300多所大学设有说学系或演说学系。从1976年到1980年的四年间,仅获得“说学”硕士以上的专门人才就有三万多人。

在我国,提高大众的口才已显示出迫切性。长期以来,有一种陋习,就是不把口才看做真才实学,认为那只是摇唇鼓舌、耍嘴皮子,或只是夸夸其谈,哗众取宠;或把口才与诡辩联系起来,或片面地认为口才只是讲话的技巧。也就更谈不上把口才和交际能力看做是人生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有些人甚至认为能说会道算什么?不过是要嘴皮子罢了!可是真的等他需要能说会道的时候,他已经来不及“磨嘴上阵”了。

其实,口才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善于言谈或口才好的人,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地认识事物、准确地反映事物的能力;必须具有辩证的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够全面地分析,准确地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旁征博引,言之有物,有理有据;还必须有良好的应变技巧,词汇丰富,条理清晰,风趣幽默。所以口才如何既是衡量一个人学识的重要尺度,更是衡量一个人实际能力的重要尺度。

市场经济离不开公平竞争,而竞争常常离不开语言。在商业的活动中,能说会道,能使顾客满意,生产也就越做越旺,相反,板着脸,说话生硬,不得体,顾客不喜欢,老板也要炒他的鱿鱼。1988年10月,一位来自台湾的客人来到金陵饭店公关部售票台前。“早上好!”公关经理很有礼貌地站起来招呼。“我要3张后天去上海的91次软座票。”客人不耐烦地说。见客人情绪不好,公关经理立即将订票单取出,帮客人登记。当写到车次时,公关经理习惯性地发问:“先生,万一这趟车订不到,311、305可以吗?它们的始发时间是……”没等公关经理说完,客人连说:“不行!不行!我就要91次。”公关经理又强调了“万一……”这番好心反而把客人惹火了:“什么万一,万一,你们是为客人服务的,就不能这么说。”这时,公关经理立即意识到自己说话方法不妥,差一点把客人赶跑了。她根据对方反馈的信息,立即调整话语,转换语气说:“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设法给您买到。”这时客人脸上才露出了笑容。第二天客人来取票。根据头天打交道的情况。公关经理一改过去公事公办的办事态度,笑眯眯地说:“先生,你的运气真好。车站售票处明天91次车票好紧张,只剩三张票,全给我拿来了,看来先生您要发财了。”客人闻听此言,立即转身跑到宾馆小卖部,买了一大包糖回来请公关小姐吃。自那以后,客人每次见到公关经理都打招呼,点头微笑。临走时,他高兴地说:“下次来南京,一定还住金陵。”

那一位公关经理差一点把自己的饭碗砸了,还好,她还有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的能力。她原先语言硬邦邦,语气冷漠,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台湾客人神情则愤怒、生气,对其不满;当她一发现苗头不对,马上语言变得温情、善解人意,语气得体、适宜的时候,台湾客人的脸上则阴转多云,表情走向舒缓,心里是甜滋滋、喜洋洋的。不难看出,正是因为这位经理综合能力较强,才使他能渡过了难关。

4.事业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口才

好的口才可使经商者顾客盈门,财通三江,而不是门可罗雀,债台高筑;好的口才可以使合家欢乐,其乐融融,而不致举家郁闷,愁肠百结;好的口才如战鼓催征,雄兵开拔;如江水直下,一泻千里;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大喊:“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话振聋发聩,似狂飙突起,令人热血沸腾,奋力相随。可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事业的成功与否离不开你的口才。好的口才可以使你获得别人的同情、帮助,与人合作,受到他人的赞赏。中国人很早就体会到了公关口才的作用。有俗语为证:“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口才重要性的感悟。

中国历史上,善辩之士甚多:晏子使楚,名扬千秋;苏秦善辩,穿梭六国;孔明机智,舌战群儒;解缙巧对,传为美谈;鲁迅、闻一多、周恩来、陈毅,更是现代能言善辩的口才泰斗。在西方国家也有相通之处,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西塞具有非凡的演说才能,他能把演讲的社会作用推广到惊人的程度,并凭着自己的一张利嘴跻身政界,成为罗马的检察官和执政官。18世纪的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发展很快,议会议员皮特有“第一张铁嘴”之称,其演讲仪态雄伟、声音洪亮、言辞激越、感情充沛,这种非凡的口才使他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政敌,并赢得了支持和理解,一跃成为英国首相。美国当代亿万富翁鲁几诺·普洛奇,之所以有今天如此显赫的地位,跟他的出众口才有关。鲁几诺·普洛奇1918年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铁矿城。由于家里贫穷,他常跑到矿场,捡些矿片卖给游客。在与游客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开始显示出能说会道的口才。高三那年,他当起了小老板,加入了推销水果的行列。一天,一船的香蕉——18箱——在冷冻厂受损了。香蕉仍然可口,完全没问题,但外面的皮太熟,黑乎乎的,不好看,这会影响香蕉的销量。鲁几诺主动请战,他相信他的口才给香蕉的销量带来好运。那时4磅优质的香蕉可卖25美分。同行建议他开始以4磅18美分推销这批香蕉,如果没有人买的话,再降低价钱。但是鲁几诺自有其绝招。他在门口摆满了堆成小山似的香蕉。然后,他开始叫喊起来:“阿根廷香蕉!”根本没有什么阿根廷香蕉,但是这个名字蛮有味道,听起来很高贵。于是招来一大堆人围过来瞧瞧普洛奇的黑乎乎的香蕉。他说服他的“听众”,这些样子古怪的香蕉,是一种新型的水果,第一次外销到美国。他说为了优待大家,他准备以惊人的低价,1磅10美分,把香蕉卖出去。这个价格比一般没有受损的非“阿根廷香蕉”差不多要贵一倍。3小时之内,他就把18箱香蕉卖光了。普洛奇由于出色的推销才能,不久升任为一家大型公司的总经销。他发明了一种推销方式,并总结要诀:把各个地方的商人聚集起来,使他们相信如果他们联合购买的话,会比较便宜。结果,他把一卡车又一卡车的货卖给他们。他又说服那些商人,要他们相信,该是他们大批买进这样那样货物的时候了,不能等到下个月了,因为下个月价格一定会上涨。这样,他又多卖出不少东西。为了使他的话更有说服力,他自己打电报给自己,装作是他的总裁打来似的。电报的内容大约是这样的:“警告顾客,豆子的价格将会上涨。”他手里挥动着电报,不愁顾客不向他订购更多的东西。普洛奇自己终于办起了公司,成为豆芽厂的总经理。但豆芽厂的规模很小,而且仅仅把豆芽当作食品卖出去,当时销量有限。普洛奇决定把豆芽装成罐头。他打电话给威斯康辛州的一个食品包装公司,得到答复,这个公司同意替他把豆芽制成罐头——只要普洛奇能找到任何罐头筒的话。在大战期间,所有的金属都优先用在军事上,老百姓只有极有限的配给。普洛奇感到,又是他一展高超口才的时候了。普洛奇不经任何人搭桥牵线,直接奔向首都华盛顿。他靠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过五关,斩六将”,一直冲到战争生产部门。他用了一个气派非凡的名称介绍自己,说自己来自“豆芽生产工会”,需要政府帮助。华盛顿的官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他给他们的感觉好像他来自什么农人工会,而不是什么公司。战争生产部门让这个来自明尼苏达州的老板带走了好几百万个稍微的有些毛病但仍可使用的罐头盒。普洛奇在罐头外面贴上标签,写上一个东方名字:“芙蓉”,虽然那时公司里有一个东方人也没有。然后,普洛奇觉得该增加“荚蓉”产品的种类了。把豆芽加上芹菜和其它蔬菜,他就有了一道人人喜欢吃的中国菜“杂碎”的配料了。请看另外一位老板对其的评价。“这个芙蓉公司有什么来头?”通用食品公司的一位经理有一天问他的公共关系顾问,“他们是中国人吗?”“不是,”这个公共关系顾问说,“公司的首脑是一个美国人,而工厂的工人多数是明尼苏达的瑞典人。”“你在说笑话!”那位经理说:“天呀!他那些鬼罐头都压扁了,好像是从中国运来的。那个公司一定有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口才专家和推销专家!”

这句话说得没错。普洛奇靠他出众的口才和推销术使自己一步步登上事业的顶峰,最终挤进了美国亿万富翁的行列。

有个好口才是人生一笔好财富。如何拥有这笔“硬通货”?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修炼:心理素质和状态上的锻炼以及外在知识背景和口才技巧的训练。前者是内在因素,一旦你改变昔时的观点,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感受和实践,那么你的口才能力就具备了大半。后者是具体的口才技巧的学习,广泛地阅读加上不断地模仿练习,就可使各种技法为你所用,并且能够融会贯通,了然于心,那时,你就是位真正具有好口才的人。

5.大凡杰出人士都拥有良好的口才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杰出人士都是能征服人的心灵的人,他们往往都有好口才,具备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1)周恩来——杰出的语言大师

在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中,出现过许多能言善辩的铁嘴人物。周恩来可谓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口才蜚声海内外,其应变的机敏,非凡的气魄,犀利的言辞,柔中有刚,就连对手也露出情不自禁的赞叹之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在谈话中有四个特点:“精力充沛,准备充分,谈判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下表现得泰然自若。”1965年,美国作家路易斯·斯特朗80大寿,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展览馆的大厅为她举行祝寿活动,与会的有几百位中外人士。周总理在致词中说:“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庆贺40公岁诞辰。”大家听到总理用“40公岁”这个新名词都笑起来。斯特朗也哈哈大笑。总理接着说:“40公岁,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写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还很年轻。我们祝贺斯特朗女士继续为人民写出大量的文章,祝贺她永远年轻。”

祝词中,周总理特别使用了“40公岁”这一说法,它一方面暗寓着斯特朗女士的实际年龄,另一方面又寓示着斯特朗女士精神上的年轻。这种一语双关、新颖别致的说法是在“1公里=2里”、“1公斤=2斤”等基础上的新创造,它既令众人耳目一新,又贴近了斯特朗女士的心理需要,因而为喜庆的场合增添了热烈、轻快的气氛。有一次周恩来接见美国记者。对方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何把走的路叫马路呢?”总理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所以叫马路。”对方又问:“在美国,人们都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着头走路呢?”总理微笑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要低着头走了。”

例中美国记者的发问虽无恶意却也语带讽刺,周恩来总理敏锐地感悟到了这一点,马上在笑谈调侃中运用弦外之音针锋相对地予以回答,尽显杰出外交家的语言风采。(2)里根——绵里藏针显实力1984年,美国里根为了竞选美国总统,与对手蒙代尔进行电视论辩。在论辩中蒙代尔自恃年轻力壮,竭力攻击里根年龄大,不适宜担此重任。里根回答说:“蒙代尔说我年龄大而精力不充沛,我想我是不会把对手的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这一绝妙的回答立即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最后,里根获胜当选总统。

面对年轻气盛的蒙代尔的攻击,作为长者的里根如果以牙还牙,破口对骂就会有失作为长辈的沉稳持重、老谋深算的优势;但如果逆来顺受、装聋作哑,那么,在蒙代尔的锐气面前,则又显得老气横秋、难有作为了。为了争取电视观众,里根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对方的短处,采取了将计就计、以守为攻、以柔克刚的策略,即在不动声色之中,以己之长,显彼之短,既尽量显示作为年长者的足智多谋、宽宏大度,又委婉地抨击和映衬对方作为年轻人的浅薄和狭隘。他在讲话中并不讳言自己比对手年龄大,却居高临下地以长者面对后辈的挑衅不屑一驳的口气说:“我是不会把对手的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幽默,因为它明里说的是“不会利用”,其实已毫不客气地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对方的“不成熟”。这种轻巧、宽容的语气与内容的巨大反差不但带有浓厚的幽默气氛,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把对方推到了“攻击长者”的“不成熟”的位置上,充分反衬了自己作为长者的宽宏大度,以稳操胜券的姿态显示了自己的信心和实力。这就不仅在论点上,而且在人品和形象上,都有力地反击了对手,在观众面前树立起比对方更能胜任总统职务的印象。(3)基辛格——妙答记者问1975年5月20日,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动身前往莫斯科,途经维也纳。在维也纳,基辛格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主持人简单介绍了基辛格与尼克松前往苏联的原因及要举行的两国首脑的会谈。《纽约时报》记者马科斯·弗兰克尔问:“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基辛格对这家一向使他很恼火的报纸的记者答:“我明白了,你们看,马科斯同他们的报纸一样,多么公正啊,他要我们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任选一个,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办,总是坏透了……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全场哄堂大笑。在莫斯科,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4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就在一家旅馆里向随行的美国记者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基辛格微笑着说:“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每年大约250枚。先生们,如果在这里把我当间谍抓起来,我们知道该怪谁啊!”记者们开始接过话题,探问美国的秘密。一位记者问:“我们美国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基辛格耸耸肩:“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记者立即说:“不是保密的。”基辛格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全场哄堂大笑。尼克松、基辛格离开苏联,在德黑兰作短暂停留。当晚,伊朗首相邀请基辛格去看舞女帕莎表演。基辛格看得出了神,末了还与帕莎聊了一阵。第二天,在总统专机上,一位记者向基辛格打趣:“你喜欢她吗?”基辛格一本正经地回答:“她是个媚人的姑娘,而且对外交事务有着浓厚的兴趣。”“真的吗?”“那还有假。我们一起讨论了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我费了些时间向她解释怎样把SS-7导弹改装在V型潜艇上发射。”旁人都在发笑。

有好口才的杰出人物不胜枚举,只要你对他们高超的语言加以揣测,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

6.好口才并非天生,而是源自后天训练

有位美国政界要人曾说过,个性和口才的能力比起外语知识和哈佛大学的文凭更为重要。的确,口才很重要。但你也许会说:“我先天不足怕开口,见生人就脸红,没口才。”那么,我们告诉你:朋友,这不要紧,路就在脚下。

口才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从天而降,就像庄稼需要施肥、道路需要整修,口才也需要培养。

有人曾对丘吉尔的口才进行各种分析,他的儿子却一语中的:“我的父亲把他自己一生中的最宝贵的年华都花在写演讲稿和背诵演讲稿上了。”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演说家!毫无疑问,丘吉尔被誉为“世纪的演说家”是当之无愧的,但人们可能忘了,他是完全靠自学成才的演说家,他原先讲话结结巴巴,口齿不清,根本就不是当演说家的材料。他本人身高五英尺五(约1.65米),没有堂堂的仪表和风度,他那难听的叫喊声又不像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或是马丁·路德·金那样洪亮。丘吉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他曾经在下院最初的一次演讲中,讲了一半便垮下来了……然而,就是这个丘吉尔,成了举世皆知的雄辩的演说家。先天不足后天补,完全是做得到的。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经这样评价丘吉尔:“丘吉尔动员了英语语言并将它投入战斗。”丘吉尔的成功,除了刻苦、勤奋、坚持不懈的努力,别无他法。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结晶。”先天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刻苦的锻炼更为关键。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实践中磨炼口才,以坚强的意志作为通向成功的基石,用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勤奋的苦练加上技巧,一定会成功。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威廉·詹姆士说过:“我们只是半醒着。我们仅仅在使用我们体力和智力的一小部分。说得明白一点,人类就是一直这样画地为牢,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人具有各种力量,但往往未加发挥。”这些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对这些力量置若罔闻,太可惜了!出生于英国的狄更斯,在欧洲有“历史性的雄辩家”的美誉。但是,这位口才锐利的雄辩家在小时候,曾经是天生声音低沉,并且呼吸短促,口齿不清,旁人经常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但是偏偏狄更斯所在的祖国——英国,有着很严重的政治纠纷,因此,能言善辩之士格外受到重视,引人注意。当时,狄更斯除了说话较一般外,其他方面都是一流的,他知识非常渊博、思想十分深邃,十分擅长分析事理,能预见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因而狄更斯认为必须改变自己口才笨拙的现实,以免为时代所淘汰。于是,他下决心进行锻炼。他经过了一番周密细致的思索,准备好了精彩的演讲内容之后,第一次走上了演讲台,但很不幸,他失败了,因为他的声音低沉、肺活量不足,口齿不清,听者根本就无法听清楚他在说什么。但是,狄更斯并不气馁,也不灰心,反而比以前更加努力了。他花大量时间训练自己的说话胆量,每天跑到海边去对浪花拍击的岩石放声呐喊,回到家后,又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说话的嘴形,进行发声练习,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努力后,狄更斯终于再度走上讲台,并一举成名,博得了热烈的喝彩与掌声,从此,声名遐迩。笨拙的舌头终于变成了天才的口才。英国的现代主义戏剧家萧伯纳才华出众,并且以幽默的演讲才能著称于世,显示了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但是,在他年轻时,却胆子很小,羞于见人。初到伦敦,上朋友家做客,总是先在人家门前忐忑不安地徘徊良久,却不敢直接去按门铃。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学会的辩论会,他在会上怀着一颗非常紧张的心站了起来,做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当他讲完时,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喝倒彩和讥笑。这次下来,萧伯纳感到蒙受了莫大的耻辱。但是,萧伯纳并没有从此不在公开场合演讲,而是化自卑为动力,化弱点为长处,鼓足勇气,面对挑战。拿出超人的毅力,参加了许多社团辩论,并且在社团辩论中总是参与发言,据理力争。他每星期都找机会当众公开演讲,在市场、在教堂、在公园、在码头,无论是面对成千上万的听众还是寥寥无几的听众,都慷慨陈词。终于,萧伯纳成了一名世界级的演说大家。

二 友好介绍,称谓得体

1.介绍彼此相识的方法

在社交场合中,介绍与被介绍是很重要的一环。通过介绍,新的友谊得以形成,新的同事得以相识,彼此间的志趣得以了解,业务上的接触也从此开始了。

当别人替你介绍或你替别人介绍的时候,请记住下面这些简单的礼节,即可无往而不利。(1)介绍的原则

假如有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两个人已经互相认识,而第三者却跟其中一个人不认识,那么另一个人就有义务担当介绍人,把第三者介绍给这个人认识(或把这个人介绍给第三者认识)。当你招待不止一个客人的时候,如客人中有互不认识的,做主人的也要负起介绍的责任,使这些彼此不认识的人成为朋友。

通常,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即在介绍过程中,小姐的名字应先提,然后再提男士的名字。如:“李小姐,我来为你介绍一位朋友,这是陈先生。”

有时亦有例外。如果你要介绍一男一女认识,而男的年纪比女方大很多时,则应该将她介绍给这位男士,以示尊敬长者之意。如:“张先生,让我介绍我的外甥女给你认识。”

在同性别的两人中,年轻的应被介绍给年纪大的,亦是表示尊敬长者之意。未结婚的通常被介绍给已结婚的,除非未结婚的男士(或女子)年纪比已结婚的大很多。

在年纪相差不远的男土中,并不计较谁被介绍给谁,但当某人在社会上是德高望重、或是有名望有地位时,别的人自当被介绍给他。总而言之,在介绍过程中,先提某人的名字乃是对此人的一种敬意。归纳上面的原则,是年轻的或后辈的被介绍给年长的或前辈的,男的被介绍给女的,但是丈夫介绍妻子给别人则属例外。介绍时,最好把对方的服务机关或就读学校顺便说出。至于旧式中国人介绍双方籍贯的办法,对长一辈的还是可以采用。介绍人如果能找出双方的某些共同点更好,比如某甲是位作家,某乙是位出版商,则应该把这点有关联的关系说出来,这样会使双方谈话更顺利。(2)介绍自己家人的方法

介绍自己的家人给客人认识,不应在家人的姓名后面加上“先生”、“太太”或“小姐”等称呼。但是,女儿如果已经结了婚,就应加“太太”两字,例如:“我的女儿张太太”,以免对方误会她还是个“闺女”。介绍的时候,丈夫应称外子,但是直接称“丈夫”或含蓄点称“先生”也可以,儿子或女儿应称小儿或小女,兄弟与姐妹应称家兄或家姐、舍弟或舍妹,然后,再加上他们的名字。如果是介绍自己的丈夫,则姓和名要都加上。例如: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女儿时,应说:“这是小女秀芳”如女儿已经结了婚,就如前面所说的“我的女儿张太太!”(这时可不必称“小女”了)。介绍自己的丈夫,应该说:“李太太,让我介绍我的丈夫张英才吧!”或“这是外子英才。”向父母介绍自己的朋友,可说:“爸爸(或妈妈),这是我的朋友何治平先生(或何先生)。”(3)在集会上的介绍方法

在宴会、舞会,或普通集会上,来宾较多,这时不必逐一介绍,主人只需介绍坐在自己旁边的客人互相认识就可以,其余的应自动和邻座聊天,不应等主人过来介绍。

在家庭式的集会上,可适当的向一些人介绍后到的客人,例如在家庭宴会上,对与自己同桌的人介绍后到的客人:“这位是李先生、王小姐、张太太……”

2.向他人做自我介绍的技巧

初次见面,得体地介绍自己,也不是那么容易,有人洒脱自然,有人拘束呆板。对求职者来说,自我介绍有可能是成败的关键,因此要做到:(1)从容不迫

微笑、握手、友善、谦和,用眼睛联络,不可总盯着面试者的某一局部,不要缩手缩脚,也不要做作;要自然、大方、机敏。面试者希望听听你讲话,所以不要只是答“是”或“不是”。声调不要过高或过低,过高显得浮躁,过低显得怯懦,应以面试者听清为原则。(2)放松情绪

在面谈或面试时,多数人有难以控制的害怕心理,因为你求职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试者的好恶爱憎。求职者总是尽可能扮演面试者需要的角色,不要因为芝麻大的事和一时的缺点给面试者留下不良印象。总不相信凭自己的智慧、魅力、经验、敏锐的思考能力或者充分的准备就能得胜。因而在面试中,造成心理紧张和负担,连连失误铸成大错。怎样做个自信、成熟的应聘者?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放松自己!”这一点无比正确。(3)克服羞怯

从人的心理看,初次相见,彼此都有一种要了解对方的愿望和渴望得到对方尊重的心理。因此在求职时,准确、简要地自我介绍,使对方的愿望得到满足,这是一种尊重。通过介绍,双方就可以赤诚相见,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当然也不要过分地夸张热诚和大力握手。(4)注意繁简

自我介绍是人们进行社交的一种手段,由于交际的目的、要求不同,自我介绍繁简程度亦应有所区别。求职自我介绍时,先讲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再介绍自己的学历、经历、资历、性格、专长、经验、能力、兴趣等等,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有时还得讲些具体事例。什么情况下做简单介绍,什么情况下做详细的介绍,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5)把握时间

介绍自己的情况往往要受到时间的限制。即使客观上无时间要求,介绍者自己也要有个时间观念,不要使时间拖得过长,让别人感到你是在借机表现自己,以致引起反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要告诉招聘者的内容说完,就要求先对自己要讲的内容作周密的考虑,对语言逻辑乃至词语进行反复的推敲。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明了,防止面面俱到。

在自我评价时,不要过高,也不能过低,关键在于掌握分寸,怎样掌握好分寸呢?

一要自识。俗话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知人易,知己难。要对自己做出准确的评价,就要有自知之明。

二要自谦。谦虚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在做自我评价时,应适当地留有余地,一般不宜用表示极端的词句自我赞美。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说:“夸奖的话,出于自己的口中,那是多么乏味!”

三要自嘲。嘲是嘲讽、戏谑,本来是一种贬斥人的行为,自嘲就不同了。自我嘲讽,自我戏谑,是于自贬中包含着自解、自慰。自我介绍中用自嘲更能于诙谐幽默的自我揶揄之中露出一点自信和自得之意,既能增强言语风趣,又不流于自夸。

在自我介绍时,如果希望认识某一个人,则应主动,不能等待对方注意自己,如果对方是一个以前曾经与你打过交道的人而并未记起你的姓名时,你也不要做出提醒式的询问,最好的方法是直截了当地再自我介绍一次。

实事求是是自我介绍的基本要求,但只有注意语言技巧,才能锦上添花,收到更好的效果。

3.介绍他人的技巧

在交际活动中,介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人说“介绍是一切社交活动的开始。”这种说法是颇有见地的。因为人与人之间,都要从不认识到认识,尔后方能进行交际;就连婴儿认识父母,也少不了反复的介绍或自我介绍。可见,掌握一些必要的介绍用语,往往能使交际活动一开始就出现一种礼貌、和谐的气氛,有助于达到交际的目的。

介绍的对象,一般有三种:人、事、物。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人与人之间的介绍活动与技巧。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把介绍分为“自我介绍”和“居间介绍”。

自我介绍是一个人的“亮相”,人们的评价就从此时开始。因此,要谨慎选择介绍用语,给人一个最佳的“第一印象”。

自我介绍的内容,通常包括本人姓名、年龄、籍贯、学历、简历、特长、兴趣等。至于是否要“和盘托出”,你可根据交际的目的、场合、时限和对方的需要等做出恰当的判断,尽量使介绍能满足对方的期待。介绍用语一般要求重点突出、简洁明确、得体有礼。

比如,当你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你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有分寸地用好表达歉意的语言(“恕我冒昧”、“打扰您了”等),适当表示渴望结识对方的愿望与原因。而当对方同意之后,自我介绍者还要用一定的应答语,来表达自己的高兴与感谢。如“久仰大名,认识您非常荣幸”或“认识您太高兴了”等。

有时,自我介绍的对象是一个集体。这种情况下,如果可能,自我介绍不但要注意到大家期望了解你的程度,也要尽可能使自我介绍同时成为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因此,这时的介绍用语还要富有个性色彩,突出自己的特点,不讲泛泛而谈的空话。

居间介绍,是介绍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使被介绍双方相互认识并建立关系的一种交际活动。这是一种“复合”的交际活动:一方面,被介绍双方以介绍者为中介,开始交往;另一方面,介绍者以介绍为手段,同时与双方交际。因此,介绍者既要做好“媒人”,促成双方关系的建立,又要兼顾自己同双方关系的发展,这就是介绍者选择自己的介绍用语和介绍方式的双重出发点。

作为双方中介的介绍人,介绍时说话必须清楚明确,不要含糊其词,拖泥带水。举一个例子:如向人介绍“胡先生”时,最好补上一句“古月胡”;介绍“吴先生”时,紧跟着补上一句“口天吴”。这样就会使人听来更明确,避免误会。其实介绍人在介绍时,如果知道被介绍者及对方朋友有一定职位时,最好介绍时连同单位、职位一起简单介绍,如“××××公司黄经理”或“××××单位陈先生”之类,这样,可使双方加深印象,易于记忆,又使别人知道介绍者的身份,这是双方都会欢迎的。如果有一些人不喜欢别人知道他的工作住所,而事先又已经关照,那就要尊重他的愿望了。

在居间介绍时,要避免把某一个朋友过分颂扬。一般来说,比较谦虚的人,尽管在熟悉的朋友面前也是不喜欢自夸的,更何况是新朋友。如果你不问情况,替他人大肆吹嘘,会使他不好意思。同时这样会使他人对你产生替人“吹牛拍马”的感觉,这容易使人引起反感,造成尴尬的局面。这种情况,在介绍异性朋友时,尤其值得注意。

在居间介绍时,还要注意到介绍顺序的问题。在国际礼仪中,自古以来介绍顺序原则上是这样的:

①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

②先把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职位高的人;

③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

④先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⑤先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

这几个原则,在交际中实际上常会因遇到交叉两难的情况而需灵活掌握,但仍可帮助介绍者根据以下不同情况组织好自己的介绍用语。

向尊长介绍他人时,目光注视他人,微笑着说:“××长,请允许我向您介绍,这位是……”,或“尊敬的××先生,我非常荣幸地向您介绍,这位就是……”,然后,转对另一方,同样含笑地说“×校长”,或“这位便是您一直希望见到的××先生”。

向同龄人介绍他人最好能从热情的招呼开始。“请让我向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学×年级学生”,再转对另一方说:“这位是××中学×年级的×××,也是文艺爱好者”。

有时,大家互相比较亲密或随便,这种情况下,介绍人只要简单地说“×××,你认识×××吗?”或“张英——王华”就可以了。这属于介绍的亲昵方式或简单方式,有时更容易沟通大家的感情。

把一个人介绍给一群人时,一般应先介绍这个人的姓名、职业、特点等,然后按顺序介绍人群中各人的名字。

另外,自我介绍和居间介绍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介绍时应大方,自信;

②要音量适中,口齿清晰,语速不可太快;

③不要以做怪相来掩饰慌乱。

接下来谈谈如何介绍事或物。第一,介绍一般也从打招呼开始,如“敬爱的老师和家长,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二,条理要清晰,中心宜突出;第三,注意口齿、音量、语调、语速;第四,仪态大方,举止自然,适当地以姿势助说话;第五,结束时可对所介绍的内容略作小结,并向大家听完介绍表示谢意。

4.彼此相识时握手寒暄

当介绍人把不认识的双方介绍完毕以后,如果双方都是男子的话,某一方或双方都是坐着,那么就要站起来,趋前互相握手,通常被介绍者应该先趋前主动伸出手来,握手时,必须要正视对方的脸和眼睛,并面带微笑才对,握手不要太用力,否则会给别人粗鲁的感觉。

握手的时候,也不应只用两三只手指轻轻一握敷衍了事。正确的握法,是五指齐用,稍微一握,时间大约两三秒钟为宜。有些人握住别人的手,紧紧不放,只顾热情地说话,尤其在路上,是很令人讨厌的。假如你的手来不及擦干或弄脏了,千万不能热情过度,趋前一握。这时可以含笑解释没有伸出手来的原因。

在和初相识的友人握手时,可以不必开口,但须记住对方的姓名和面貌,假如当时人数很多,来不及一一记清,那就先记住对方的姓。假如你想在握手时用言语表示一下,可轻声地说:“我十分高兴认识你”,或简单地说“久仰”亦可。

戴手套的男士,在握手时,须将右手手套脱下(女士可以不脱),如果时间太匆忙,或在街上偶遇,来不及将右手手套脱下,也可以不脱,但不要忘记说一声对不起。戴帽的男士,彼此在户外遇到互相介绍时,除非有女士在侧,否则是不需脱下帽子再握手的。

一位男士被介绍给女士认识时,他要等女士伸出手时,才能相应地伸出手去,否则伸出手来没得到相对反应,场面就尴尬了。但身为女士,除非十分不便,否则应该主动地伸出手来表示友好。至于坐着的女士,不管对方是男是女都不需站起来,只要坐着握手就可以了,除非对方是主人或长辈。但对于十七八岁以下的少女来说,对于长辈及年长的人不管是男是女,都要起立趋前握手,并要脱下手套。

介绍过后,假如有名片的话,应迅速地拿出来递给对方。

5.向人介绍自己的爱人

在社交场合或有人来家做客时,把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介绍给初次会面的朋友,是有一定讲究的。

当丈夫把妻子介绍给朋友时,应当首先将对方介绍给妻子,然后再将妻子介绍给朋友。而当妻子介绍丈夫给朋友认识时,无论对方是先生还是女士,都应该首先介绍自己的丈夫。介绍之前,可以征得朋友的同意,应该这样说“王先生,我介绍我的丈夫与你相识好吗?”如果把次序颠倒过来,说成:“王先生,我介绍你和我丈夫见面好吗?”那是不礼貌的。

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有夫妻之间的配合问题。介绍方式做得好,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被介绍一方一定要及时做出反应,不能木然无语或语气冷漠。热情的表示,是对相见者的礼貌和尊重,不然客人会十分尴尬。例如,当妻子介绍完客人和自己的丈夫后,做丈夫的应及时伸出手表示欢迎说:“您好,快请坐。”这样客人会有一种十分愉快的感觉。

有一点应当讲清楚。丈夫被介绍给一位小姐或夫人时,无论女方是站是坐,他都该点头欠身,并等候女士伸出手来,才可以相应伸手。因为,作为初次见面的女士,只要微笑点头,尊称对方一声“×先生”,就算合乎礼貌了,握不握手,是女士的选择自由。

6.称呼他人必须得体

和别人打交道,总是以称呼开头,它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交往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双方陷入尴尬境地,致使交往梗阻甚至中断。那么,怎样称呼才算得体呢?这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和交往的场合,以及双方的关系来决定,不可能有统一的、固定的模式,要靠自己的经验积累。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则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见了陌生的长者,一定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笑话。比如,看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妇女就称“大嫂”,可实际上人家还没结婚,就会使别人不高兴。

7.称呼里面有学问

称呼,表示着人与人的关系,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也影响社会的风尚。(1)称呼注意事项

简单准确。不能把“叔叔”称为“我爸爸的弟弟”,对一个年轻的姑娘不能称“大嫂”,不能说一些“阿姨爱人的爸爸”一类描述对象关系不清的称呼。

要区分不同对象、场合。要准确地分清亲疏远近的关系和对方的年龄、辈份、职务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机,对不同的对象,选择正确的称呼。如到同学和同事家,对其父母就不能称职务或同志,要称“伯父伯母”或“叔叔阿姨”。恋人、夫妻之间亲昵的称呼,不宜在公开场合、父母和孩子面前出现。

诚于中而形于外。对人称呼亲切、彬彬有礼,是心灵美的体现。不能把称呼看成是单纯交际应酬的手段,为称呼而称呼是不可取的,效果也不会好。至于把尊称作奉承,谦称作献媚,就更不好了。

语言优雅。称呼不仅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友好尊重,同时也反映了称呼者人格上的文明。有些人出言不逊,称呼用词粗鄙,如开口就是“喂”、“老头子”、“卖肉的”等,甚至带有不堪入耳的脏话,这好像是贬低了别人,实际上却抹黑了自己,表现出自己缺乏文明修养。(2)日常生活中的称呼

称呼有以职务相称的“职务称”;有以姓或姓名加“同志”的“姓名称”;有不知对方职务与姓名的“一般称”,如“同志”;有“职务称”如“售票员同志”;还有“代词称”,如“您”;有更亲切的称呼,如“老叶”、“小关”;至于亲属的称呼也很多,可谓“亲属称”。

在工厂里比较通行的是相互称“师傅”。在学校称“老师”。比较熟悉的可以称“老某”、“小某”。社会上一般互称“同志”。

对于领导同志(除部队外)按照中央精神应称为“某某同志”,而不要称职务。在某种场合为了工作需要,说明某人的身份而称一下职务也是可以的。

对于老年人要称之为“老大爷”、“老奶奶”。对于年纪较大的称之为“大叔”、“大娘”,也可称为“叔叔”、“伯伯”、“阿姨”等。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孩子,可根据年龄称他们为“小同学”、“小同志”、“小朋友”。

对于年纪相仿的人,有些青年人习惯于称“大哥”、“大嫂”、“大姐”。这些称呼也可以。但“哥们”、“姐们”一类称呼就显得不文明了,也不要一味盲目模仿海外称“先生”、“小姐”、“女士”。

对海外同胞,则可根据年龄、性别称为“先生”、“夫人”、“小姐”等,不可滥用“同志”这种称呼。

对解放军应称“同志”,不要用“当兵的”代替。对售货员、售票员不能称为“卖东西的”、“卖票的”,要称“同志”。总之,要根据对象和场合,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称呼。(3)国际交往中的称呼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小姐”,对戴结婚戒指的年纪稍大的可称“夫人”。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希莱克先生”、“议员先生”、“玛丽小姐”、“秘书小姐”、“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总理阁下”、“总理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但美国、墨西哥等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可称“先生”。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博士先生”、“马丁博士先生”等。

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也可冠以姓与名。如“上校先生”、“莫利少校”、“维尔斯中尉先生”等。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

对服务人员一般可称“服务员”,如知道姓名的可单独称名字。但现在有很多国家越来越多地称服务员为“先生”、“夫人”、“小姐”。

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名加职称。如“凯特神父”、“传教士先生”、“牧师先生”等。有时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也可称“阁下”。

凡与我国有同志相称的国家,对各种人员均可称同志,有职衔的可加职衔。如“主席同志”;“议长同志”、“大使同志”、“秘书同志”、“上校同志”、“司机同志”、“服务员同志”等,或姓名加同志。

有的国家还有习惯的称呼,如称“公民”等。在日本,对妇女一般不称“女士”、“小姐”,而称“先生”。

8.我国古代表达年龄的称谓

中国人的年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社交礼仪和家庭生活经常遇到。试举例如下:(1)用人生长变化各时期的身体特征表示

黄童——指幼年时期。

龆龀——指七八岁时期。

壮——指20来岁时期。

二毛——指头花白的中老年交替时期。

垂白——指老年将近。

白叟——指老年时期。

白首一指老年后期。

老苍——指老年后期。

黄发——指老年人高寿。(2)用人在不同时期的服饰装束特征表示

襁褓——指婴儿时期。

垂髫——指儿童时代。

总角——指10岁左右的儿童。

结发——指20岁左右的人。

及笄——指15岁的女子。

冠岁——指20岁的男子。(3)用自然界的事物比喻表示

黄口——比喻婴儿。

青春——比喻年轻时代。

素秋——比喻老年时期。

垂暮——比喻晚年来临。

鹤寿——比喻高寿。(4)根据人生不同时期的身体和精力条件来形容表示

芳年——形容青少年时期。

妙年——形容美妙的青少年时期,又称“妙龄”。

盛年——形容奋发有为的青壮年时期。(5)用成句或成语作藏头修辞后表示

志学——表示15岁,如“十有五志如学”。

而立——表示30岁,“如三十而立”。

不惑——表示40岁,如“四十而不惑”。

知命——表示50岁,如“五十而知天命”。

耳顺——表示60岁,如“六十而耳顺”。

9.亲属间的传统称呼

在我国古代封建宗法社会中,凡是血缘相近的同性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算亲属。其关系和名称如下:

父之父为祖,古代称王父,后来称之为祖父;父之母为祖母,古代称王母。祖之父母为曾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为高祖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下五世指本位起,下至玄孙。

父之兄为世父,父之弟为叔父。世父和叔父之妻称世母和叔母(后来称为婶)。世父和叔父之子称堂兄(弟)。父之姊妹为姑,后称姑母,其夫称姑父。

父之世父和叔父称世祖父、叔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称世祖母、叔祖母。父之从兄弟称为从祖父。从祖父之妻称从祖母。从祖父之子称为再从兄弟(后称堂叔兄弟)。

兄之妻为嫂,弟之妇为弟妇。兄弟之子为从子,又称为侄。兄弟之女为从女,又称侄女。兄弟之孙为从孙。

姊妹之子为甥,后来又称为外甥。

父之姊妹之子女称中表,后称为姑表。

母之父、母为外祖父、母,古称外王父、母。外祖父之父母为外曾王父、母。母之兄弟为舅,后称舅父,其妻为舅母,俗称妗子。母之姊妹为从母,后称姨母,简称姨,其夫称姨父。姨之子女亦称中表,后称姨表。母之从兄弟为从舅。母之兄弟姊妹之子统称为从母兄弟、从母姊妹。

妻之父为外舅,后称岳父或岳丈、丈人、泰山,妻之母为外姑,后称岳母、丈母或泰水。妻子之姊妹为姨,后称姨子。妻之兄弟之子又称妻侄。

夫之父为舅,又称嫜,后称公。夫之母为姑,后称婆。夫之兄弟称伯叔,后称大伯、小叔子。夫之妹为小姑子。夫之弟妇为娣妇,夫之嫂为姒母,又称妯娌。

夫之父母为妻之父母之间为婚姻,后来叫亲家。古时指夫之父为姻,妻之父为婚。两婿相谓为两乔,后称为连襟。

10.现代家庭中对长辈的称呼

家族称呼,是表示家属和亲友之间关系的特定的名称。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现代的家庭中对长辈的称呼主要有:(1)父系长辈

父亲的祖父称曾祖爷或老爷爷,自称曾孙,曾孙女。

父亲的祖母称曾祖母或老奶奶,自称曾孙,曾孙女。

父亲的父亲称祖爷或爷爷,自称孙,孙女。

父亲的母亲称祖母或奶奶,自称孙,孙女。

父亲的哥哥称伯父或大爷,自称侄,侄女。

父亲的嫂嫂称伯母或大娘,自称侄,侄女。

父亲的弟弟称叔父或叔叔,自称侄,侄女。

父亲的弟媳称叔母或婶子,自称侄,侄女。

丈夫的祖父称祖翁或爷爷,自称孙媳妇。

丈夫的祖母称祖姑或奶奶,自称孙媳妇。

丈夫的父亲称公公或爸爸,自称媳妇。

丈夫的母亲称婆婆或妈妈,自称媳妇。

丈夫的伯父称伯父或大爷,自称侄媳妇。

丈夫的伯母称伯母或大娘,自称侄媳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