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5 22:47:26

点击下载

作者:华业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试读:

前言

人的一生,有多半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不管愿不愿意,每天的工作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随着竞争的加剧,就业越来越难,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更非易事。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如何在工作中干出骄人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公司中不可或缺的员工?这是每一位正在工作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专业精神是一种越来越受企业青睐的品质。企业关注的是效益,企业考查员工的业绩也主要是看他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而效益取决于员工的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因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动力,而不是一时的激动和热情。它是一种人生素质,包含了博爱之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使命感,不仅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更有坚定的信念、极强的探索和奉献精神。专业精神对于老板和员工而言都是一笔财富。

虽然老板和员工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存在着利益和财富的分割,但因为拥有专业精神这个支点,两者就可以达到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当一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职业和事业之上时,他的个性特长也就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如领导能力、合作能力、沟通技巧、学习能力等,为自我的提升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从中体现自我价值并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与此同时,也促成了他人、企业、组织甚至社会目标的实现。

FOREWORD

专业精神对企业很重要,企业需要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员工需要在工作中体现专业精神!

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有出色的特长,能完全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不犯相同的错误;应变能力强,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和工作方式,愿意尝试;有团队协作精神,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他们深知专业精神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精深的学习与孜孜不倦的研究;方方面面的精益求精;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不断地学习与创新,充满创造力;超越一般的技术水准;执著地追求极高的顾客满意度。

最优秀的人才总是希望进入最优秀的企业。而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在解释、创造、奉行和实践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专业精神和价值观念。

专业精神是成就优秀员工重要的品质,具备专业精神的员工会成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当一个企业的员工都具备了专业精神,这个企业也会成为优秀的企业。专业精神是企业的凝聚力之魂,动力之源;是员工在企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取得成就的助推器。

为了成为“适者生存”和“胜者全得”中的“适者”和“胜者”,人们总结了诸多成功的秘诀。本书从员工的视角,基于员工必备的信念和行为准则,探讨了专业精神在个人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望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

一 我专业,所以我优秀

企业最需要的是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的胜利”已成为中国企业在谋求突破性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响亮的声音。因为它与这样一个期待有关,即中国企业不仅急需一批卓有成效的领导者,而且还要使领导人才呈现梯队式的发展,能带领中国企业持续性地将愿景变为现实。

专业精神是职业化的前提,职业化的人才首先必须是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才。专业化并不等同于职业化,一个人如果仅仅具备从事某项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只能称之为专业化人才,只有当他同时具备相应的专业精神,并将该职业作为长期的职业追求时,才能称之为职业化人才。

一个组织要想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需要一大批职业化的员工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据统计,中国已经有了1800多种职业,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社会化大分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多地需要专而精的人才,需要他们对自己的专业钻得深钻得透,而非蜻蜓点水式的“万金油”。受教育体制改革与职业化教育滞后的影响,一方面高学历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各行业又特别缺乏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才。惟有拥有了一批具备良好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立志于所从事的行业的员工,一个组织的竞争战略才会找到实实在在的支撑。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树立本岗位的专业品牌,每一个部门都能树立本部门的专业品牌,就能很好地缔造一个组织的专业形象。

麦肯锡公司七十年的历史中,鲍尔一直在诠释着“专业精神”这个名词,也正是这个中国的管理者们看起来陌生而抽象的词,凝聚了麦肯锡成功的精髓。究竟什么是“专业精神”?埃德莎姆在她的《麦肯锡传奇》一书中给出了最完整的答案。概括地说,“专业精神”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涵,即将管理咨询看做是一种专业、对客户保持公允独立的态度、专注于解决真正的“重大问题”、建立公司个性和确定专业价值观。

有人称麦肯锡员工为虔诚的咨询教士,他们都严格地遵循鲍尔创立的各种清规戒律。鲍尔认为,管理咨询是一种专业,而不是一桩生意,麦肯锡应该像医生和律师那样,把客户的利益置于首位,时时遵循专业准则。麦肯锡将公司理念“恪守严格的道德准则,以最高的专业水准和最卓越的技术,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致力于解决企业重大管理问题”传递给每一个合伙人和员工。鲍尔非常看重独立性带来的价值和力量,他通过自己的众多亲身经历,“证实了一个独立公允地看待企业全局的外部专业咨询所具有的价值和所赢得的敬意”。

保持独立性,就是指运用具有专业水准的分析方法,向客户坦陈自己看到的真实情况和对此问题的真实想法,哪怕这些分析会影响到和客户关系的进一步延续。在《麦肯锡传奇》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让鲍尔印象深刻的事情。当他还在众达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时候,曾经有一家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地方投资银行的负责人,请求众达协助他完成他所期望的对两家大型钢铁企业的合并,他预计政府会提出反托拉斯诉讼,想请众达为其代理诉讼。众达的执行董事吉恩在研究了案情以后,认为这起合并确实会违反反托拉斯法,所以婉言谢绝。尽管面对上百万美元的律师费的诱惑,众达律师事务所仍然不为所动。最后那家投资银行果然在诉讼中失败,众达的独立性和专业精神因此为整个商界所知晓。

解决重大的商业问题是麦肯锡专业精神的核心。鲍尔将麦肯锡定位为管理咨询公司,并始终坚守着这一领域。多年以来,有许多有利可图的机会出现,但麦肯锡一直不为所动,鲍尔认为,任何的偏向或者转业都会使麦肯锡的声誉毁于一旦。《麦肯锡传奇》记载,为了严格确保公司着重解决重大商业问题,鲍尔采取了很多措施,鲍尔曾在1953年的一次报告中用精确的语言阐明了自己行业的愿景:“……我们没有顾客,我们只有客户。我们不属于哪个行业,我们自成一个专业。我们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企业,我们是一家专业公司,……我们仅仅是管理咨询顾问,我们不是管理者、创办者、建造者,更不是猎头……”

公司的个性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犹如人的个性,会给与之接触者或耳闻目睹者留下总体印象。作为一家专业服务公司,鲍尔一再强调要确定、构建并一致认同恰当的公司个性。麦肯锡的公司个性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强调团队精神。麦肯锡人习惯于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团队,把自己的任务或计划称之为“项目”。在每一个项目中,麦肯锡的团队都致力于寻找价值增值的“关键驱动因素”。

麦肯锡员工中多半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但麦肯锡始终坚信整体力量远远大于每个人的力量总和的观点。正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在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时所说,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是看这个企业在多大程度上积累了互补性知识。张维迎认为,麦肯锡的某一个咨询顾问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这个团队组合起来就是世界最强的,麦肯锡的竞争力在于它的全球一体化,在于它建立的全球资源共享,这是别人买不来、偷不去、拆不开、带不走的东西。

中国文化中有“一山难容二虎”的观点,所以,如何处理人才和团队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棘手的问题。“专业精神”无疑是为这一难题寻找到的有效答案。

专业精神,首先意味着超越世俗和功利的价值和信念。专业,对一个专业工作者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而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要求任何一个从业者都有一种为之献身的勇气和决心,都能表现出对工作极其的热爱和投入,都愿把所从事的工作视为天职。

专业精神也是一种专注、敬业的精神。对于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来说,专业精神就意味着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意味着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在当今生存和竞争压力日趋加重的形势下,如果你不是天才,你将怎样胜出?一言以蔽之,只有专业精神才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处事之道。

尽管你可能并不是天才,但通过专注于某一领域,对自己的专业钻深钻透,就完全可能使自己成为“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扫地也能扫出名堂”、“小庙里也能成就大事”,就是这个道理。在人才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某个单位并不一定能保证你一辈子的饭碗,但专业素质却能帮你永远找到新的饭碗。

专业精神还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行政职务的空间是有限的,你的行政职务可能会被长期封在一个“涨停板”上;但专业的空间却是广阔的,你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持续性创新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如财务专家、市场营销专家、产品开发专家等,从而超越一般的专业水准,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差异化优势。

专业精神更意味着团队整体能力的有效搭配和整合。一个团队并非每一个人的简单叠加,分工的细化使得隔行如隔山,人与人之间需要分享、相互依存,单个人无法包揽一切,只有协作才能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转。这正如雷锋所说:“机器由许许多多的螺丝钉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巨大的工作能”。

专业精神时代,是一个重视专业人才、展示专业人才聪明才智的时代;是一个饱含憧憬、梦想和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智慧和创造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为我们每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无限丰富的选择与可能。

现代企业最缺少的就是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才。优秀的你,要想在竞争中胜出,首先要具有专业精神。当你具有了专业精神,你才能追求卓越,追求工作的愉快,才能严格坚持企业的价值观念。做到真正专业,才能恢复你的工作乐趣,士气和激情,增强自己的工作满意度、专业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专业、专注才能做大做强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曾说过:“一切价值都是由专业服务创造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的首要观点就是讲分工,讲专业化分工如何发展。

市场经济分工的发展决定了一个企业不能涉及过多的领域、到处插手、盲目多元化,而是要求企业能够专注于特定的领域,把工作做细、做足。企业要想做大做好,必须强调专业精神。

1981年,瑞士APPLES市的罗技电子公司依靠生产鼠标和键盘进入电脑周边设备行业。鼠标和键盘虽是电脑最基本、最不可缺少的外设配件,但同时也是价格较低而且获利较少的配件,因此许多电脑生产巨头对此根本不感兴趣,认为只生产鼠标和键盘肯定没有什么前途。然而这恰恰给了罗技一个商机,罗技借此走上了鼠标和键盘生产的专业化道路。如今很多在电脑领域追求大而全的公司都已经烟消云散,然而罗技却利用它在鼠标和键盘技术上的优势而风光不减,成了全世界最知名的电脑设备供应商之一。

分工的发展要求员工应在某个领域有一技之长,当今企业里缺少的并不是那种空而全的管理型人才,而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有特别高的专业技能的人才。一家知名企业的厂长说:“我们厂花了60多万美元进口了两台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可是我们操作机器的人技术水平达不到,两台先进的设备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现在许多企业都如此,由于缺少具有尖端专业技能的人才,即使引进了新机器也没人能够正确操作,机器出了问题也没有人能够维修。

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上班,老板订了好多的报纸,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给老板剪报纸,把最好的新闻信息和管理方面的内容都剪下来,整理好给老板送去。在别人眼里,一个堂堂的大学生,每天做着连小学生都会做的事,真是浪费人才。可是他丝毫没有感到厌烦,每天一到公司就开始一边看报一边剪,剪完了整理好送到老板的办公室。就这样两年过去了。他剪了上万份报纸,也看了上万份报纸。

有一天老板找他谈话,问他这两年的工作感想。他说我的工作就是给您剪报纸,剪出您要的内容,送给您。老板笑着说很好,然后带他到了旁边的一个房间。打开门一看,里面全是报纸,都是他剪的。他似乎有点惊讶。老板说这就是你的工作成果,我都看在眼里,你剪的每一份报我都看过了,相信你也都看过了。老板握着他的手说:“在这两年里,谢谢你帮助了我,你对工作的专注、认真让我十分的敬佩。我准备提升你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帮我处理事务,原因是你看的报纸远远大于我。并且我相信你每剪一张报纸的时候,都会想你剪的内容是不是我需要的,这两年内我每看一张你剪的报纸我都很开心。所以你做得很好。”

一个每天剪报纸的员工一下子成为了副总经理。这是偶然吗?幸运吗?其实不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有的人自视甚高,往往认为自己做的事都是很简单的事,大材小用,因此做事不认真,没有耐心,常出现一些底线错误。衡量一个好员工的标准不是他做的是什么,而是他作出了什么。作为一个专业员工,一定要有专注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机器某一次发生了故障,各方专家检查了3个月,竟然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公司请来了德国著名的工程师斯坦门茨。斯坦门茨经过研究和计算,用粉笔在电机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画线处线圈减去16圈。”公司照此做了,一切恢复正常。付酬金时,斯坦门茨要1000美元。人们惊呆了,画一条线竟然这么高的价!他坦然地说:“画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个地方画线值999美元。”这就是专业精神的价值。

贵阳医学院的李贵真教授,42年如一日地对跳蚤进行观察、描图、分类,为建立中国蚤类学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跳蚤专家”。她的经历说明,专业、专心、业精于一,就能按住成功的“跳蚤”。

任何精神、文化和战略都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其有效性只有一个衡量标准:企业是否真正得到了成长,真正实现了既定的战略目标。因此,关键在于不断提升专注能力,或者说是提升将专注文化落到实处、将专注战略进行到底的能力。专注能力既表现为抵御诱惑干扰的免疫力,又表现为确保企业稳健成长的自控力;既表现为把战略落实到细节的执行力,又表现为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新能力的创新力以及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力,等等。

成长型企业实施专注战略,就是要努力纠正和避免发展误区,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既定的细分市场领域和既定的区域内做深做透、做专做强,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如何围绕核心扩张,展开多元化、实现国际化的问题。而漫天撒网、脚踩几只船的方式只会让有限的资源被无端分散,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事实上,那些不以超常规发展为追逐目的专注型企业往往最容易获得超速发展的机遇,实现快速成长。

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因此这更是一个需要专业、专注的时代。当你发现自己具有了专业、专注的专业精神时,也许你离成为某公司不可缺少的专业性人才已经不远了。优秀的你,要不断培养专业、专注的专业精神。

专业、专注才能生存,专业、专注造就成长。专业、专注才能做大做强。时代在呼唤中国涌现出更多的专业、专注型企业家和专业、专注型企业,并由衷地呼唤中国成长型企业的专业、专注时代早日到来!

敬业是员工的本分

敬业是为了更好地专业,业不精,专的作用就不大。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专业而没有敬业,人类就不会发展到今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地加剧,光有专业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到“敬业”。一个人精通一件事,哪怕是一项微不足道的技艺,只要他做得比所有人都好,那么他也能获得丰厚的奖赏。如果他集中精力,坚忍不拔,将这门微不足道的技艺练得异常精湛,他将更有益于社会并为此得到报偿。

以色列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一天,克尔姆城里的补鞋匠把一个顾客杀了。于是,他被带上了法庭,法官宣判处他以死刑。判决宣布之后,一个市民站起来大声说:“尊敬的法官,被你宣判死刑的是城里的补鞋匠!我们只有他这么一个补鞋匠。如果你把他绞死,谁来为我们补鞋?”

克尔姆城的其他市民这时也异口同声地呼吁。法官赞同地点了点头,重新作了判决。“克尔姆的公民们,”他说,“你们说得对,由于我们只有—个补鞋匠,处死他对大家都不利。城里有两个盖房顶的,就让他们其中的一个替他去死吧!”

这则寓言放在这里比喻敬业的价值也许不太好,但是它的确反映了敬业的作用。一个人只有敬业了才能成为公司独一无二的员工,在老板心中是不可替换的,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要不想惨遭淘汰,就必须创造非凡的业绩。而只有敬业才会帮你实现这一目标。有一位通讯员请教一位老编辑,怎样才能写出好的稿件来。这位老编辑回答:专业,专业才能敬业,敬业才能出精品。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界;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洛克菲勒最初在石油公司工作时,一没学历,二没技术,被分配去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最简单和枯燥的工序。洛克菲勒每天看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罐盖转一圈,再看着焊接好的罐盖被传送带移走。半个月后,洛克菲勒忍无可忍,他找到主管请求改换其他工种,但被拒绝了。没有办法,洛克菲勒只好重新回到焊接机旁,他想,既然换不到更好的工作,那就把这个不好的工作做好再说。

洛克菲勒开始认真观察罐盖的焊接质量,并仔细研究焊接剂的滴速与滴量。他发现,每焊接好一个罐盖,焊接剂要滴落39滴,而经过周密计算,实际只需38滴焊接剂就可以将罐盖完全焊接好。经过反复测试、实验,最后洛克菲勒终于研制出了“38滴型”焊接机,也就是说,用这种焊接机,每只罐盖比原先节约了一滴焊接剂。就这一滴焊接剂,一年下来却为公司节约出几百万美元的开支。

年轻的洛克菲勒凭着他不断完善的专业技能,迈出了日后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直到成为世界知名的石油大王。善于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把工作流程和专业技能完美化,平凡的人也会从最平凡的工作中作出最不平凡的突破,为自己的人生打开成功之门。

敬业的本质就在于细节,在于把简单的事做好,在于把工作当作艺术化的工作。如老子所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一个人要想在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敬业的话,必须注重细节。完美的细节代表着永不懈怠的处世风格,也是一个人追求成功的资本。就像洛克菲勒那样,注重细节,才能成功。

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是企业管理界的大师,被人尊称为“世界经理人的经理人”。他写了一本商业管理著作,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管理经验。

许多人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韦尔奇在管理理念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只是在管理实践中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亲自动手写小纸条并亲自交给基层经理人甚至是普通的员工;能随口叫出1000多位通用电气公司管理人员的名字;亲自接见所有参加通用电气高级职位应聘的人员,等等。但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细节,造就了韦尔奇在管理界的大师地位。

敬业的本质在于你不断完善专业技能,达到艺术的境界。

在工作的时候把自己当作艺术家,用心去工作。正如马丁·路德金说的:“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就应该像米开朗基罗绘画、像贝多芬谱曲、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来清扫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会对他注目赞美:‘瞧,这儿有一位伟大的清洁工,他的活儿干得真是无与伦比!”

一个人在工作中要时时刻刻问自己:“还能改进吗?还能再改进吗?还能再完善吗?”你要练就自身完美的专业技能,这是你的本分,你作为职员的本分。因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要想在该行业中站稳脚跟、作出一番成就,就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并且还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样是扫地,用扫帚扫一下是扫地;扫完以后,再拖地,也是扫地;拖完地,再给地板打蜡也是扫地。但是效果却是非常不同的,要做就做第三个扫地的人。

员工是一个人一生所扮演的众多角色中的一个,每个人都应好好的去扮演这个角色。把“做一个敬业的员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断地激励自己去提高自身的素质。从细节做起,从现在的工作做起,学会用心去做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当作是乐队的指挥,把工作当作艺术作品去完成。

掌握完美的技能就是敬业,员工的本分就是掌握完美的技能,追求尽善尽美!在专业的基础上,打造完美的敬业精神是每个员工通向成功的阶梯。

没有专业的员工,就没有专业的服务和专业的产品

优秀员工成就了优秀企业,优秀的理念则成就了优秀的员工。专业是人的使命所在,专业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专业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道德责任感,这种道德感在当今社会得以发扬光大,使专业精神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都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专业。没有专业的员工就无法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推而广之,一个国家如果想立于世界之林,也必须使其人民专业。只有每个人做一行爱一行,才能被称为专业的社会。

然而,生活中总有投机取巧、逃避责任、寻找借口之人,他们不仅缺乏神圣的使命感,而且缺乏对专业精神的理解。

这是一个发生在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故事。有一次,其公司旗下的东南亚某国的分公司要裁员,裁员名单里有内勤部办公室的杨小姐和灿先生,公司规定他们一个月之后离岗。

第二天一上班,灿先生就情绪激动地拿杯子、文件夹、抽屉来撒气。谁跟他说话他都像灌了一肚子的火药。自然,办公室订盒饭、传送文件、收发信件等原来属灿先生做的工作,现在都无人过问,而且他还经常迟到、早退,在工作中,得过且过。

而杨小姐呢,裁员名单公布后,她哭了一晚上,第二天上班也是无精打采,可一打开电脑,拉开键盘,她就和以前一样地干开了。杨小姐见大家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么,便特地跟大家打招呼,主动揽活。她说:“是福跑不了,是祸躲不了,反正这样了,不如干好最后一个月,以后想干恐怕都没有机会了。”杨小姐心里渐渐平静了,仍然每天勤劳地打字复印,随叫随到,坚守在她的工作岗位上。

一个月满,灿先生如期被辞退,而杨小姐却留了下来。主管当众传达了老总的话:“杨小姐的岗位,谁也无法替代,杨小姐这样专业的员工,公司永远不会嫌多!”

自裁员名单公布以后,灿先生便以消极、散漫的态度应付工作,这是缺乏专业精神的表现。而杨小姐仍然对工作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这种专业精神赢得了老板的信赖。

专业,就是不以工作卑微而敷衍,也不以工作重要而骄傲,而是以专业为生命,将工作当成需用生命去做的事,并对此付出全身心的努力。专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的专业精神、职业操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即使付出更多的代价也心甘情愿,并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做到善始善终。

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都欣赏专业的员工。没有专业的员工,公司就无法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在现代职场,一个员工是否成功,取决于他的专业化程度。

专业是一种使命,是一个员工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上专业,并且把它变成习惯,他会一辈子从中受益。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具备专业精神,尽自己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准则。

一个员工专业和不专业是完全不同的,不专业的员工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工作也无业绩可言。而专业的员工,其专业意识深植在脑海里,做起事来积极主动,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从而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个员工,只要手头上有工作,就要以虔诚的心态对待这份职业。即使是自命不凡,心中梦想的是更加美好的职业,但是对于正从事的职业,也一定要以欢快和乐意的态度接受,以虔诚和认真的态度完成。不仅要“爱一行,干一行”,还要“干一行,爱一行”。

无论做什么工作,心猿意马、混日子是做不好工作的,只有投入了,才会有成果。养成专业的习惯之后,或许不能立即克服自己的弱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个人养成了“不专业”的不良习惯,他的成就就会相当的有限,那种散漫、马虎、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深入他的意识与潜意识,他做任何事都会“随便做一做”,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到了中年还是如此,很容易就此蹉跎一生。所以,“专业”短期来看是为了雇主,长期来看则是为了自己!

专业促使我们每个人养成每天做一点事的好习惯,把额外分配的工作看做是一种机遇。当顾客、同事或者公司交给我们某个难题的时候,也许正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即使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处在极其低微的位置上,专业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机会。专业使我们不仅仅想到我们必须为公司做什么,而更多的是想到我们能够为公司做什么。

专业意味着被认同

员工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心尽力,才有可能得到老板的认可,进而在职业发展的阶梯上不断攀升。

曾经有这样一则招聘广告:“某大型国有企业招聘档案管理员,工作强度不大,要求专业。”

事实上,不仅档案管理员,所有的职业、工作都要求专业,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在日常工作中,员工能够博得老板和主管的认同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不仅是决定员工薪水的人,也是决定员工职位是否升迁的人,关于员工是否留任或是否值得公司为其投入更多的培训,他们也是最终的裁定者。老板的感受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每个老板都喜欢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那么当你得到一份工作时,你的第一步行动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只有如此,你才会得到老板的认可。

生活中有很多人,只知道盼望自己能够升职甚至飞黄腾达,以此来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但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的。只有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做好目前的本职工作,哪怕是极其平凡、低微的岗位,才能使自己逐渐获得价值的提升。试想,一个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的人,如何能得到老板的信任和认可,如何能让他作出提拔你、重用你的决定?

当然,专业只是对工作的最低要求,它不一定会必然带给你所想要的,但这又是一个人实现愿望的必需和前提。其实,工作中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己全部的智力,全力以赴,就可以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就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也就会有发挥本领的机会,得到老板的赞美和认可。

有记者采访一位著名的民营企业家,问:“如果你的员工每天早来晚走,你是否会认为他们没有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或者没有工作效率?”这位企业家回答道:“一般我不会那样认为。我更认为是他们对工作的专业,他们是努力想做到尽善尽美。因为他早来和晚走的时间正是最安静的时间,是最利于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和作总结的时间。”

即便你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你也应该把它做好。不管你的工作与你的预期有多大差距,或者是你的工作有多么无聊、单调和乏味,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你只有努力工作,通过你的专业来让别人认识你、了解你、信任你,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一个人除非不想保住自己的工作,否则,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想收获,你必须先付出。同样道理,老板付出的是工资,希望得到的是你尽善尽美的完成工作。而专业则是对得起每月拿到手里的工资的最低要求。

做好自己的工作的更高程度,是对本职工作内容的精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说:“如果你能够真正制好一枚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创造的财富更多。”

任何公司都会要求员工尽最大努力投入工作,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每个员工应具备的专业精神。可以说,一个人拥有了职责和理想,他的生命就会充满色彩和光芒。精通并能很好地完成一件事,要比虽然懂得十件事,却只知皮毛好得多。美国一位名人曾对学生说过:“比其他事都重要的是,你们要懂得把一件事情做好;只要你能够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完美无缺,在与其他有能力的人竞争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至少不会永远失业。”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迷惑,为什么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最终取得的成就远远大于自己,能得到老板的认可?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对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问题都了如指掌,是否了解并认真做到了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杰克在国际贸易公司上班,他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得到老板的任何夸奖或认可。所以他发誓“改天我一定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于”。

有一个朋友问他:“你对公司业务完全清楚了吗?对于国际贸易的窍门搞通了吗?”杰克回答:“没有!”“我建议你好好地把公司的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运营完全搞通,然后再辞职不干。”朋友说,“你用公司做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学会了再走也不迟,有了收获,又出了气,岂不是两全其美?”

杰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为了更好地精通自己的工作,他开始下功夫弄懂公司贸易工作的流程。一年后,朋友问他:“你现在许多东西都学会了,成为了专业人士,可以准备拍桌子走人了吧?”“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还不断委以重任,不仅加了薪还升职了,现在我是公司必不可少的人了。”杰克说。

杰克的故事说明,只要在尽心尽力的基础上,多一点努力,其实成功也并不遥远。

赢得认可是个人发展和树立信心的必要条件。老板们总是对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充满信念、乐观向上的员工寄予厚望,并报以信任。如果你的工作使老板感受到你的价值,而且当你表现出来的价值又超出老板预期的时候,你就能够提高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你将赢得下属、同事以及老板的认同和尊重。正如尼采曾经说过的:上帝死了,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只能靠自己的专业。

专业技能决定了员工的价值

干活之前,要先估量一下自己专业技能的水平。

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包括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对于员工在行业中的成长道路具有关键作用。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员工创造价值的大小,也同样决定了老板信任和器重的程度。

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持敷衍了事的态度,不愿意潜心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那么他就很难在工作中成长、获得成功。可以试想一下,专业技能平平的人,如何能够在工作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公司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的细致,使得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技能水平高低将决定员工是否会得到老板的器重。

有三位建筑工人同时接到了分别盖一座房子的任务,他们马上开始设计、准备材料、动手盖房。

第一位工人干着干着就不耐烦了,“反正这房子也不是给我住的,根本就不值得我费那么大的劲”,于是他走马观花般草草完工。

第二位工人干了一会儿也感到无聊了,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实在是太低微了,没有什么前途也没有人能够看得起自己。不过,他想到:既然拿了老板的工资,就有责任把房子盖好。于是,他强迫自己认真干活。房子盖好了,看起来非常牢固。

第三位工人却是越干越喜欢自己的工作,他觉得盖房子对于他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他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事情比亲手盖一座温馨舒适的大房子更让人有成就感。他甚至想房子盖好以后,再在房屋前后种一些花草,弄一个花圃。那时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住进来,在里面其乐融融地喝着热气腾腾的茶,是多么的幸福啊。他越想越开心,也越来越有干劲。不久,一座颇具田园情调的房子盖好了。

三人的房子盖好以后,公司开除了第一位工人,留下了另外两位,不过第二位工人的工资和各种福利要与第三位有所差距。五年以后,第一位工人彻底失业了,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聘用他;第二位工人仍然靠自己的老本行维持一家人十分节俭的生活;而第三位工人则成了全市著名的建筑大师,他设计的房子既美轮美奂又实用耐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第三个工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知名的建筑大师,就在于他掌握的专业技能。一个人无论从事建筑行业还是其他任何行业,只要想在该行业中站稳脚跟、作出一番成就,就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实现个人成长的敲门砖,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专业技能之本而空谈发展之路,专业技能决定了你的价值。

你的专业技能是否在同行业中居于前列?也许你会说:“我的工作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我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它,更没有理由去费尽心机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只要能拿到工资就行了。”

你永远不能这么想。不管你所从事的工作普通也好,高尚也罢,起码这份工作给予你维持生活的保障,也为你创造了实现奋斗目标的机会,为你的事业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能为你提供一次又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现代社会的竞争形势如此激烈,一个人如果不能在某一工作上做到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就无从谈起,还会屡次遭受淘汰。选择了某一行业,就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选择,因为相对稳定地在一个行业中发展,才能不断激发你的奋斗精神,才能使你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你也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不断挖掘和提升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成长道路更加顺利,使为自己提供工作机会的公司更上一层楼。

很多人由于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还不确定,常常三心二意地不知将来要做什么。设定目标是一个人在职场中首先要做的功课,然后就是坚忍执著地前行。途中当然应该停下来检视一下成果,但变来变去的人,多半是一事无成。如果你不停地变换工作,你在任何行业永远都只是一个新手,因为你不停地换工作,就是在使自己不停的适应新的工作,你根本没有机会和时间去提高你的专业技能。

你是否抱着不断成长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也许你会说:“做这份工作根本就不需要长脑子,整天把自己搞得像机器人一样;这种工作压根就没有机会去实现我的伟大抱负,既然如此只要得过且过地混日子就可以了;公司给我这么点工资,我拿什么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任何人都是从普通人、普通岗位做起的,你在工作中的收获主要取决于你对工作的付出,如果你的专业水平不高,而又不主动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那你就永远没有成长的机会。

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慨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上,也不要再抱怨老板的吝啬和不通人情。要明白你的收获由你的付出决定,公司的发展需要你的努力,公司的进步要靠每一位员工的成长来推动。你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才能为公司的发展创造契机,才能成为公司真正需要的员工。

请你抱着这样的心态去不断提高你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老板的心,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提高知识技能水平,不做“近视员工”

时代的进步、知识的发展,作为一名员工若想跟上公司的发展步伐,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掌握行业中最新的知识、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只有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才能在公司里占有一席之地,不至于被时代的浪潮冲刷掉。

公司是追逐效益的地方,老板们会任用一些他们认为在办公中更得心应手,并能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和精通业务的知识型人才。如果你在办公中不能做到这一点,别说有什么发展前途,很可能会在公司的每次“大清洗”中,被当成“灰尘”清洗掉。

这就要求员工必须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提高办公中时间的利用率,才可能避免因知识落后和对本职业务的不精通而被替代的命运。因此,不论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只有让自身的知识成为所服务公司的有价值的宝库时,才可能达到公司的需要。

洛克菲勒在一次用人决策中撇开罗伯茨,任命芬顿为业务部长。这最后决定的依据,从洛克菲勒来看,不是根据他们两个人完全相同的经历和素质,而是根据“不断地学习”、“能与公司同时成长”的积极的热情上的差异来选拔的。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曾说过:“一个人若是停止学习便会老化,不管他是两岁还是八十岁,不断学习能令人保持年轻。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头脑保持年轻。”

不学习就会缺乏知识,缺乏知识就意味着缺少竞争的真正资本。凡是从普通走向不凡的人,都注重培养自己求知、求学的能力,靠不断地学习战胜工作中的难点,靠不断地学习让自己发光。

小郑,瘦小的身材,身着一套极普通的便装,脚上穿的是一双已难分辨出是什么牌子的旅游鞋,肩上背着一个大行囊,手里还提着一个印着公司名称的大纸袋。如果单从她随意梳着的一条“马尾辫”和那张带着两个酒窝而稚气的脸来判断,你可能会认为她是一个上高中的女孩。

如果这么想就错了。也许你不相信,这个貌不惊人、谦和的女孩,竟然是一家较有名气外资企业总经理的助理。更让人不能相信的是,这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竟能在两位不同国籍老板——一位英国籍老板,一位法国籍老板的手下做助理。她不仅让这两位老板承认了她的价值,而且有时还听取她的“独到见解”行事呢!

一年前她踏进目前就职的这家公司的时候,尽管好朋友们极力地劝告她,在外企就职对于她这样一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子会是很艰难的事情,而且还要面对两位不同国籍、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老板,她一定会吃不消的。还不如尽早辞职,去找一份适合她学历的工作为好。

然而她却想凭着自己的学习来弥补这些不足。的确在她刚进公司的那段日子很难熬,两位老板只把她当成一个干杂事的小孩子,不停地派一些杂七乱八的事情让她做,同事们也把她当成了一个小孩子随便地支配、使唤。小郑委屈得不知流了多少泪水,但她忍耐着,不断地学习借此寻找着让别人重新认识她的机会。

除了把工作做得周到细致外,她还把自己所能见到的各种文件,全部认真地翻阅琢磨,学习公司的业务。对于外文文件的文字障碍,便不厌其烦地去翻看她那两本无声老师——英文字典、法文字典。时间久了,她对公司的业务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为自己进入通畅的良性工作循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外语水平与日俱进,这种速度令她自己都吃惊不小,业务方面的外文文件看起来盲区也少多了。两位老板对她也刮目相看,不久就让她做了助理。

作为一个大公司的职员,没有足够的知识武装头脑,失去生存机遇的可能性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她在升为助理之后依然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学习外语、计算机。在她的时间表里,休息日的概念早已模糊。在正常的五天工作日中她坚守工作岗位,身为经理助理的她,需要把老板的行程安排得有条不紊。由于要为老板安排工作行程,她常常都要加班,上课经常都是别人快下课了,她才急匆匆地赶到,抱歉地向老师打个招呼,就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状况。上课中若是公司有急事,她还要不得已提前退出课堂去处理,即使这样她还是风雨无阻地坚持着。她常说:“等我有了钱会给自己一个安稳的、理想的学习环境。”

在你充分了解公司一切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地自我充实、学习,就能不断地进步。而唯有不断地学习,你才能够成为一名工作中的专业人士,成为老板眼中最具价值的员工。小郑无疑就是这种人,她之所以能在公司里平步青云靠的不仅是运气,更重要的是她能通过不断地学习,完善了自己知识方面的不足,让老板看到她的办公效率,对她委以重任的。

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对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的折旧速度也越来越快。就业竞争的加剧是知识折旧的重要原因,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要想成为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才是最佳的工作保障,这样才能在办公中追逐最大的效率保证。

专业,就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对员工来说,所谓专业,就应该是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做到让客户百分百地满意,让客户感受到超值的服务。这也是成为卓越员工的标准。

没有高要求就没有高动力。很多高效的销售员工,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般的销售业绩,他们的回答有一点非常相似: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都要求自己能够做到完美的状态,能够使顾客百分之百地满意,同时要求自己能够成为公司团队中最佳的一员,要求自己能够为公司和同事创造真正的利益与价值。正是拥有了这样的高要求,他们才有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推动自己向着成功的方向努力。

有一名成功的推销员回忆说,他开始做推销之前就读了很多关于自我启发的书籍,这些书中给他影响最大的是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哲学》。

他是21岁时和这本书相遇的,至今还有一节铭记在他的心中:“如果你想成功,必须明确自己的追求,并且要明确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把它搞到手。为此,你要具体地设定目标,详细、周密地做出到达目标的行动计划,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每天大声唱读,在没有实现目标之前就以目标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当时,他的内心被“实现目标之前就像实现后那样的高要求来认真对待”以及“所有的成功都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这种观点强烈吸引,但并不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不久,他在按照这些观点去做以后,便开始理解了其中的深刻内涵。

拿破仑·希尔讲的所谓“实现目标之前就以目标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就是“将自己成功时的形象,放到愿望世界”。这样放进愿望世界里的形象就成为人的动力,人将会有强烈欲望去积极采取有助于自己取得成功的行动。所谓成功始于内心,指的就是这样的过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专业,就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这种要求对人产生效果的原理就是通过上述的行动选择而表现出来的。

韩国现代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谈到对员工的要求时,是这样认为的:“我们认为对员工最好的要求是,他们能够自己在内心树立一个专业标准,而这个专业标准应该符合他们所能够做到的最好状态,并引领他们达到完美的状态。”当今各个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已经由原来的公司规定怎么做,员工只要老老实实照做,变成了员工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这样的转变要求员工心中必须具有对自己的高要求,这样才能达到自我管理、自我发挥的状态。

在各种行业中,零售业是最考验服务水平的行业。专家们研究沃尔玛成功的原因,分析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沃尔玛拥有全球性的信息网络,能够及时有效地反应全球的零售业变化;二是沃尔玛拥有整体高效的成本分摊系统;三是沃尔玛员工提供了优质而无可挑剔的服务。

在沃尔玛的店面里,员工都以最高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员工的微笑服务、耐心、诚实早已成为最基本的准则。他们追求的是向心中的完美状态进发。拥有这样员工的沃尔玛当然不可阻挡地成为了零售业的巨头,甚至超过了很多实业公司,成为世界企业500强的第一名。而沃尔玛的员工也为自己是沃尔玛的一员而骄傲,因为这意味着优秀、完美与卓越。这便是员工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给企业和自己带来的巨大效益。

成功者时时对自己提出工作事业发展上的高要求,对于已取得的成绩永不满足。成功者永远主动地做足自己应该做的所有工作,并且预先自动提高工作要求,让人感到他做得“永远比你期望的多一点点”。这样一种工作的自我期许和要求,在工作方向和方法正确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更令人振奋的工作成果。

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成功者,都以自己从事的工作及自己所能取得的卓越工作成果为乐,工作过程是艰苦的辛劳的,但成功者能从工作的快速进展和他人赞许的反馈中获得正面的自我激励。正如一些成功者所说,成功者必须是自己的“发动机”,成功者发动别人,但更重要的是要先发动好自己。没有内在的动力,人们就会惰怠,难以发挥出自己本来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专业的差异也在于你是否真正高标准要求自己了,在于有没有按照高标准去真正实行你的努力。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薪水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专业员工必备的特质就是,不把薪金看成工作的终极目标,而重视在工作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对求职者而言,薪水的数目当然是越多越好。获得一定的薪水是必要的,但许多人惟薪水是论,薪水高则就职,否则宁愿做一个无业而牢骚满腹,抱怨社会不公的人。有些人即使委屈就职,也会因为所得的薪水在他们看来低于自己的应得报酬,而在工作中刻意将工作的质和量与单位所付的薪水画等号,还美其名曰:“拿多少钱,办多少事。”

这样的员工在薪水上喜欢互相攀比,薪水似乎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要想作为一个专业的好员工,就不应该为了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种。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炎热的一天,大卫·安德森正和他的伙伴们在铁路上工作,遇见了前来视察工作的老朋友——铁路总裁吉姆·墨菲,他们两人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愉快交谈。分别时,两个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同事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大卫·安德森是吉姆·墨菲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的震惊,大卫解释说,20多年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有一个人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你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铁路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1小时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工作。”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为什么有的人工作了一辈子,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且薪水微薄。

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

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安,这往往是事业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将工作仅仅当作赚钱谋生的工具,这种想法本身就会让人蔑视。

事业成功人士的经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只有经历过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很明确,但往往会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我们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结果错失发展良机。

那些不满薪水低而对工作敷衍了事的人,他们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灭了自己的创造力。无异于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一生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心胸狭隘的懦夫。

因此,面对微薄的薪水,你应当懂得,公司支付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那些成功人士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顶峰。他们在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起伏跌宕,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的最高点。

人们都羡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是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这种天赋,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在工作中他们学会了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工作的目的与回报并不只是薪水。一个员工如果只为薪水工作,那就很容易错失成功发展的良机。卡耐基说:“人生必须有目标,创事业的人,追求理想的人,要能避开‘一切向钱看’的侵袭,才算是走上了成功的第一步。”

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件即使薪水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你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能获得更丰厚的酬劳。

不要为了薪水而工作。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生命的价值也未免太低俗了。不要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工作不仅仅是为赚钱——人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

一个专业员工不会总把酬劳挂在嘴边,也不会把薪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优秀员工能在工作时,时刻告诫自己:我要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而努力。因此,无论你的工资收入是多还是少,都要清楚地认识到那只是你从工作中获得的一个部分。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薪水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只是工资卡中的数字。

不为薪水而工作,工作所给予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一直在进步,你就会有良好的人生记录,使你在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拥有良好的声誉。

企业之间拼竞争优势,员工之间拼专业能力

竞争是我们这一时代的焦点和主旋律,企业之间拼竞争优势,员工之间靠专业能力而竞争,只有专业能力强的员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没有专业能力则有可能被时代的竞争淘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竞争环境将会更加的激烈,碰到的对手也会越来越多而且实力越来越强,形势可谓十分的严峻。

无论从横向的广度还是纵向的深度来看,全面竞争已经形成,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大到国家、中到企业、小到个人均毫无退路的被卷入了这一日趋激烈的竞争洪流,作为员工,我们别无选择,唯有扎扎实实增强自身实力直面竞争迎接挑战,并力争在竞争的熔炉里百炼成钢,发展壮大。

一般认为“专业能力(Expertise)”是只有专家能懂,也只有专家才会做的事,而“专家(Expert)”则是指那些基于个人的勤奋努力,在某些专门领域有成就的个人。专业能力对于当代组织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寇特与韩斯凯特(Kotter and Heskett,1992)一项为期四年的研究报告指出,许多组织的竞争力绝大部分取决于该组织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以及组织中成员对于前述两者的态度。

例如,顾客不一定会因为销售人员宣称的产品优点而做出投资,但一定会因为这个产品能够给他们解决问题而掏钱。不论在产品市场还是服务市场中,竞争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此时,影响消费者选择与决策的因素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加入了在产品、服务与消费者之间扮演桥梁角色的销售人员的专业能力。

企业要维持其竞争力,与时俱进是不可或缺的,而为确保这个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