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喷薄欲出的世界性领导力量——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6 07:44:49

点击下载

作者:王灵桂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喷薄欲出的世界性领导力量——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一)

中国:喷薄欲出的世界性领导力量——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一)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国:喷薄欲出的世界性领导力量——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一)作者:王灵桂排版:KingStar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ISBN:9787520107013本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中国包容坚定执着的脚步[1]王灵桂

中国经济上的快速崛起,已是不辩自明的事实。中国经济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奇迹或许失去了一些光彩,但中国的表现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速比之前慢1/3(即年均6.6%,过去30年为9.9%),中国仍将在2030年之前的某个时刻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并在经济规模上超过美国——虽然届时其人均收入水平只相当于经合组织国家的一个较小比例。迈过这一里程碑就意味着中国将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在一代半人的时间内跨过低收入社会和高收入社会之间的鸿沟——这对任何国家而言都[2]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不用说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实事求是地看,中国的经济崛起已经改变世界。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世界。有学者甚至预言,“中国迎来‘大国马太效应’”,中国政府“正积极把这种压力转变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加快‘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促进国企改革,培育新的经济业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下手,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些努力正取得积极成效,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趋于稳定”,“中国消费作为经济稳定器,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潜力。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0万亿元,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如果未来几年中国GDP增速保持在6.5%—7.0%之间,到2020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上升到3万—3.1万元人民币。中国14亿城乡居民,将成为世界最大、[3]增长最快的居民消费群体”。

但是,要成为与经济地位相称的世界性领导力量,中国任重而道远,还需在新的长征中翻越若干雪山、跨过若干草地、冲过若干火线。美国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结构中最为举足轻重的一对(2011年中美两国GDP加起来约占世界GDP总量的三分之一)”,“多极格局下的大国关系竞争与合作交织,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大大上升,多边合作的需求增加,但难度增大。[4]短时期内看不到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全球合作架构的前景”。2014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使用“新平庸”来概括当时的全球经济;2015年4月,拉加德又进一步称,世界经济处在低增长、低通胀、高失业和高负债的泥沼中,各国应采取措施,避免“新平庸”变为“新现实”。2016年,以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为典型标志,欧美出现了英国脱欧、意大利修宪公投等一系列足以改变历史的“黑天鹅事件”,“去全球化”或者说“反全球化”以及所谓的“民粹主义”似乎成为一股突如其来、席卷世界的风潮。

但是,仔细分析欧美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以及种种光怪陆离的思潮,其背后反映的实际上是世界领导力量的转换,“全球化的动力并未减弱,‘民粹主义’兴起本身也来自像移动互联网这样的全球化产物,变化的不是全球化的趋势,而是全球化的推动力量”,“不难认识到,2016年风起云涌的西方民粹主义浪潮,其实际的矛头指向是西方的‘建制’,可以说这是一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反建制化浪潮,但其本身仍然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只不过今后全球化的动力可能改变,像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显示的那样,变为新兴市场国家与[5]全球市场推动的全球化”。

特朗普总统在竞选期间和执政初期倡导的“美国第一”和“再现美国荣光”观念,其主旨是要为美国卸掉已经力不从心的“全球责任”。有学者风趣地评论说,美国这个“世界交通警察”准备只开罚单,不再负责交通疏导和管理了。但是,这个世界要由谁来管?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组建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提升了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改革和治理机制改革,改变以往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加强中非论坛、中阿论坛,建立中拉论坛,拓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渠道。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诸如此类,世界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也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动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药方”“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正在成为世界各大智库关注和研究的显学。

2017年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欧洲海拔最高的城市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黑天鹅事件”频出、各界普遍迷茫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在欧洲海拔最高的城市,清晰地向全世界阐述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立场观点和主张,既让人耳目一新、柳暗花明,又展现了中国的积极姿态和具体发展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领导力和坚定历史担当。高山发声、气势宏伟,论坛宣示、一呼百应,山高人为峰、信心传世界。习主席的达沃斯主旨演讲,以其谦逊又饱含力量的宣示,从回答全世界的困惑和迷茫入手,条分缕析,体现出了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一是准确为经济全球化全面地“把脉”、对症下药地开“药方”。毋庸讳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全球化,诸多难题也源于全球化。由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与此同时,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使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那么,全球化到底是童话中装满财宝的“阿里巴巴山洞”,还是被认为令人闻之色变的“潘多拉盒子”?面对全世界的普遍困惑,习主席高屋建瓴地告诉人们,“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为此,习主席针对让欧洲各国政府头痛不已的难民问题指出,源自中东、北非的难民潮牵动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民众颠沛流离,甚至不少年幼的孩子在路途中葬身大海,让我们痛心疾首,但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战乱、冲突、地区动荡”,而不是全球化,解决问题的出路是“谋求和平、推动和解、恢复稳定”。针对让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各国难以招架的国际金融危机,习主席深刻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也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6]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就像硬币一定有两个面一样,任何事情只要有利必有弊,这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认识问题。习总书记援引古老的谚语阐述说,“‘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因此,从哲学高度看,“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我们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7]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由此,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反全球化的呼声,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足。

全球化固存的利弊,尤其是其弊的一面,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习总书记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言之有据的立场,廓清了人们对全球化的困惑,其正本清源之效,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同和赞赏。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马凯硕教授在现场聆听演讲后评论说,习主席放眼全球的远见,与一些试图推行封闭政策的国家领导人形成强烈反差;德国Senvion首席执行官盖斯纳由衷地赞叹道,习主席富有远见的演讲,是对世界未来、全球化和开放世界的最新表达,让人备受鼓舞。

二是推己及人、语重心长地告诉世界中国对全球化的切身感受和经验。外国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此话不假,但是在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中,在逐渐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其间,不但经历了诸多磨难,也经历过许多激烈的思想斗争。习总书记真诚地告诉全世界,“当年,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过忐忑。但是,我们认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在困惑中选择、在挫折中奋起、在风雨中发展,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拥抱世界的道路,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在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进程中,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基于过去三十多年的经历和经验,绝不会畏首畏尾,绝不会回避问题和困难,“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同样,也是基于中国快速发展的丰富经验和深厚底气,习总书记坚定地告诉全世界,“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8]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中国的实践,已经为世界贡献了丰富的“中国经验”,那就是通过各国政府的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习主席由此提出了“中国方案”:“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这个方案和习主席此番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展示了中国政府在世界难题面前应有的担当,准确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期待,让世界迷惑的眼睛增添了久盼的希望之光、力量之光。难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习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时发表的主旨演讲表明,“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的领导者”;而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达纳埃教授则称习主席的演讲令人印象深刻,“展示了他在世界舞台上的领导力”。

三是坚定而清晰地告诉全世界如何破全球经济困境之局。反全球化思潮必定事出有因。面对全世界的困惑,坐而论道只会徒增烦恼。只有下力气解决问题,才能使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造福世界人民。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如何解决世界经济困境问题。重点问题是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拉大、南北差距拉大。困境的根源在于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困境的症结既在于短期性政策刺激效果不佳、深层次结构性改革尚在推进、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也在于全球治理体系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贸易和投资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问题突出、全球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和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还在于资本回报和劳动力回报差距的不断拉大,一方面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另一方面全球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对很多家庭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这既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一些国家社会和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如何破全球经济困境之局?切入点是如何改造和创新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模式问题,关键点是如何做到既有发现和分析问题的智慧,又有果断采取行动的担当和勇气。对此,习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世界开出了四剂“良药”,吁请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携手奋斗、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努力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首先,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解决增长动力不足问题,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要以创新为重要抓手,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并“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过程中注意创[9]造新的就业机会,让各国人民重拾信心和希望”。

其次,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解决全球经济治理之弊端,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诉全世界,“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习总书记循循善诱地告诫说,“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10]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再次,要“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在造成全球经济困境的诸多原因之中,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之中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变革的紧迫性也越来越突出,国际社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全球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才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力保障。为此,习主席真诚地呼吁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要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要践行承诺、遵守规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取舍或选择”。就最后一点,习主席还向有关国家发出了真诚的告诫,“《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11]须担负的责任!”

最后,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为什么要注重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什么?这在过去全球化的进程中,实际上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全球化成了让极少数利益集团得利的捷径。也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全球化今天的发展窘局。因此,在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中,只有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不断提升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切实解决好如何造福更广大人民的福祉问题,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才能让全球化再绽活力和风采。为此,习主席希望世界各国政府和领导人,“要倡导勤劳俭朴、努力奋进的社会风气,让所有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要着力解决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照顾好弱势人群的关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要落实联合[12]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四是向全世界做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经过38年多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奋斗历程中,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汲取中华文明历史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在发展中不断造福人民,正因如此,中国政府成功地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小康;这条道路是改革创新的道路,坚持通过改革破解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勇于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中国政府最新推出的1200多项改革举措,将继续为中国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条道路是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历来奉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地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1950~2016年,中国已经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都在30%以上。这条道路成功的经验说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现在已经有能力为世界经济提供搭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列车的机会。“中国人民深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艰辛,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点赞,都为他们祝福,都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了巨大机遇和丰厚回报。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13]车’、‘便车’。”习主席在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如此诙谐而真诚地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

针对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关注,习主席清楚地告诉全世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动力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将继续以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不断适应、把握、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而这将为世界经济破解困局继续做出中国应有的重要贡献。

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庄严向全世界承诺,中国政府将继续“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培育增长新动能,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实体经济升级,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扩大有效需求,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更好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将继续“不断激发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让中国市场更加透明、更加规范。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更充足资本、更丰富产品、更宝贵合作契机。对各国工商界来说,中国发展仍然是大家的机遇。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中国政府将继续“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一贯主张建设开放透明、互利共赢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而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中国无意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3年多前,我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14]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信笔至此,令人禁不住遐想的是,达沃斯的成名发展史,实际上也是全球化发展的结晶和代表之一。瑞士小镇达沃斯虽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爽,但也曾长期默默无闻。直到19世纪末,才因铁路的开通,而成为欧洲闻名的旅游健康度假村。1971年,瑞士日内瓦商学院教授克劳斯·M.施瓦布创建“欧洲管理论坛”,并于当年邀请444位西欧公司领导人在达沃斯召开了首届“欧洲管理讨论会”。1987年,“欧洲管理论坛”正式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但因年会每年都在达沃斯召开,故又称“达沃斯论坛”。目前,“达沃斯论坛”已经成为全球各界领袖商讨全球问题的重要论坛,达沃斯小镇才真正名闻天下。习主席的到访和演讲,使这个欧洲小镇再次声名大振。

在这个全球化进程造就的著名城市里,世界各界领袖齐聚共议全球化的未来,就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在这个独特的背景下,习主席1月17日的主旨演讲从历史纵深和人类未来的高度“把脉”全球化,其开出的“药方”和承诺的“中国方案”,得到了世界各方人士的高度赞誉,这也将在达沃斯的历史上再次锦上添花、再壮声势新高。难怪美国康奈尔大学普拉萨德教授就此评论说,习主席新年伊始的首次出访,再次说明“中国正在成为成熟、值得信赖的力量”。美国罗伯特基金会的施瓦茨更是兴奋地对媒体说,“本届达沃斯论坛可谓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今天习主席再度传递了共赢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习主席的到来不仅刻意密切美中之间的关系,还有助于中国和世界各国增进理解”。据现场许多聆听者的观察,习主席的真诚呼吁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达沃斯论坛创始人施瓦布认为“习主席的演讲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为全球经济注入了全球信心”。信心自何处来?当然是源于中国扎实的综合国力、锐意进取的开放胸怀、不畏艰难的使命和担当精神。这再次印证了习主席在演讲中强调的,“世界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再大的困难,都不可能阻挡人类前行的步伐。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因此,我们相信,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有习主席和中国政府的信心与行动,高山之城达沃斯展示的中国自信、开放、包容、合作形象,一定会成为引领世界经济不断向好的灯塔,中国经济一定不断释放利好消息,中国发展红利一定会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未来在中国引导下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的全球化将是大势所趋,其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的主旨演讲,给已经平静的2017年,增加了许多继续繁荣发展的希望。这个希望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中国的发展。中国包容、坚定、执着的脚步,正成为世界舞台上越来越强劲的足音。已经成为世界重要一极的中国,其前进的步伐必将敲动世界紧张的心弦。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也会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的顶尖智库自然顺理成章地纷纷把自己的研究重点确定在“一带一路”、亚投行、RCEP、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倡议的议题上,聚焦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系列重要概念和观念上,并陆续发布了系列有见地的研究报告。这也算是中国这个巨人在前进道路上铿锵脚步声的回音,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当然,外国智库的这些回音之中,难免会有杂音,也难免有不怀好意的干扰之声。但是,听而辨之、闻而思之、退而择之,也将是我们借鉴“他山之石”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关注相关问题及其发展前景,从而可以做到避害趋利。这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近年来坚忍不拔地推进“全球战略智库观察项目”的原因之所在。本书作为该项目2017年度的开山之作,希望得到读者和专家们拨冗点评和指正。

信笔至此,特意鸣谢如下:感谢景峰同志带领的工作团队,他们以顽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完成了所有前期翻译和初步译校工作;感谢本书系的顾问陆忠伟先生、编委会主任丁奎淞和各位编委们,正因为这些前辈、领导和朋友们的厚爱和期望,我们才能在困境中坚持走下去;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祝得彬、刘娟、刘学谦、王春梅编辑,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该书才得以在短时间内面世,也正是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才保证了本书系的较高水平,在此谨向他们高质量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致敬。

随笔至此,是为序。2017年2月7日卯时于香山麓听雨轩

[1] 王灵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 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第3页。

[3] 王文、贾晋京、卞永祖、陈晨晨:《大相变:“美元退潮”下的世界变局与中国应策》,《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第1期。

[4]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编《全球趋势2030:变换的世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译,时事出版社,2013,第3页。

[5] 王文、贾晋京、卞永祖、陈晨晨:《大相变:“美元退潮”下的世界变局与中国应策》,《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第1期。

[6]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7/0118/c1001-29030932.html,2017年1月18日01:08。

[7]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7/0118/c1001-29030932.html,2017年1月18日01:08。

[8]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7/0118/c1001-29030932.html,2017年1月18日01:08。

[9]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7/0118/c1001-29030932.html,2017年1月18日01:08。

[10]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7/0118/c1001-29030932.html,2017年1月18日01:08。

[11]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7/0118/c1001-29030932.html,2017年1月18日01:08。

[12]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7/0118/c1001-29030932.html,2017年1月18日01:08。

[13]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7/0118/c1001-29030932.html,2017年1月18日01:08。

[14]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7/0118/c1001-29030932.html,2017年1月18日01:08。第一部分“一带一路”倡议 美国智库观点摘要中俄关系:氢弹加萨德系统等同于中俄联盟?[1]Yu Bin

原文标题:China-Russia Relations:H-Bomb Plus THAAD Equals Sino-Russian Alliance?

文章框架:中国和俄罗斯的“双重困境”;朝鲜核试验;中俄关系;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欧亚联盟项目之间务实的合作和整合;中国的“向西”战略是否以牺牲俄罗斯为代价;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做出的努力;中国一直在“四方协调组”(QCG)中发挥积极作用。

观点摘要:

1.在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后,2016年1月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出现了明显的升级。朝核试验再加上重新部署的美国-韩国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显示出中国和俄罗斯的“双重困境”:半岛的核扩散趋势与半岛无核化的主张。与此同时,“中俄联盟”的讨论在中国已回归正轨。然而,实际上,两国的政策似乎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俄罗斯继续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感到惊讶——参与叙利亚事务。对于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促使习近平在1月出访三个重要的伊斯兰国家(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中国也派出了自己的叙利亚特使,并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成立小型安全联盟,俄罗斯对此很不满。截至4月底,两国宣布将在俄罗斯进行首次联合反导演习。欢迎来到华丽阴暗的新世界——核武器、导弹和联盟、诚恳和不情愿。

2.2016年1月6日,朝鲜宣布其已经成功测试了一枚氢弹,这是自2006年以来的第四次核试验。中国和俄罗斯迅速而强烈地做出回应。俄罗斯猛烈抨击该试验“公然违反国际法”,并谴责“这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表示,俄罗斯“非常担心”该试验,而且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做出指示,“彻底分析所有监测站的数据,包括地震数据,如果试验信息得以确认,那么要对局势进行分析”。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坚决”反对核试验,称“中国坚定自己的立场,要通过朝鲜半岛无核化以及阻止核扩散来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该发言人还表示,中国对朝鲜未提前告知中国感到很失望。

3.然而,直到2月初,中国和俄罗斯才开始对回应核试验的政策进行协调。相比之下,美国及其盟友在试验后的几周内就通过加强在东北亚的军事力量做出回应——派遣一艘航空母舰、一架B-52轰炸机以及一艘核动力潜艇。此外,美国和韩国同意探讨在朝鲜半岛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可行性和可取性。2016年2月5日,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前往莫斯科,会见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莫尔古洛夫(Igor Morgulov)。俄罗斯外交部新闻稿表示,“根据朝鲜核试验和发射运载火箭计划,就朝鲜半岛的当前形势交换了意见”,并“对朝鲜公然无视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以及相应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要求表现出深深的不安”。同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与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进行通话。新华社报道,他们“一致认为各方应避免采取任何新的行动,以免加剧紧张局势。相反,各方应该通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以及各方做出的努力,将朝鲜半岛的核问题放回到通过谈判解决的轨道上”。

4.3月2日,王毅与谢尔盖·拉夫罗夫再次通过电话谈及联合国安理会涉朝2270号决议。两天后,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孔铉佑前往莫斯科,并且与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莫尔古洛夫举行第二次中俄东北亚安全磋商,此次磋商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①朝鲜半岛核危机的深化;②韩国的导弹部署;③双方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3月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提出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双轨制”思路:与朝鲜进行无核化谈判的同时,推进和平条约的谈判。王毅称无核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而签署和平条约以取代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是朝鲜的合理关切。两个谈判可以并行,并同时实现统筹解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只要有关各方回归谈判,中国都持灵活开放的态度,包括三方会谈、四方会谈或五方会谈。3月11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访问莫斯科,并会见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外交互动达到高潮。此时,就朝鲜核试验和在韩国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可能性,俄罗斯和中国的立场是强硬的。会谈后,谢尔盖·拉夫罗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俄罗斯和中国支持采取这样的措施,一方面,这将阻止朝鲜核计划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这将不会增加该地区的紧张局势,也不排除政治和外交解决的可能性,并且不会被当作危险武器进入该区域的借口,包括计划在此处建立导弹防御系统”。“至少应该明确,在平壤没有人会为这样的越轨行为保卫朝鲜。”谢尔盖·拉夫罗夫强调,“即使把朝鲜当前的行动考虑在内,美国和韩国的计划(部署THAAD)也可以超越所有来自朝鲜可想象的威胁”。

5.会谈后,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谢尔盖·拉夫罗夫表示,“我们的国家做了一个示范——用平衡和务实的方法解决多个问题,并且在国际法的基础上(主要依据《联合国宪章》)确保安全解决方案”。王毅强调,中国对俄罗斯经济、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欧亚联盟项目之间务实的合作和整合“充满信心”。会谈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中国高级外交官时表示,谢尔盖·拉夫罗夫和王毅之间的会谈是“实质性的协商”。王毅说道,2016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中国准备借此机会进一步促进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两国外长还讨论了普京在今年夏天对中国的访问以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年底对俄罗斯的访问。

6.王毅访问莫斯科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当然更标志着对朝制裁。4月14日,中国发布禁止从朝鲜进口产品的清单,其中包括黄金和稀土。对该国的出口禁止包括喷气燃料和其他用于制造火箭燃料的石油产品,这与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的制裁行动保持一致。制裁清单由中国商务部制定,尽量避免影响朝鲜民生和人道主义需求。例如,在对喷气式飞机和火箭燃料的出口禁令中,要求检查豁免“基本的人道主义需求”和朝鲜以外民用客机的飞行。制裁将如何影响朝鲜的核政策以及与中国的关系,这还有待观察。对于中国和俄罗斯来说,朝鲜核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朝鲜问题,而是对该地区产生影响的问题。除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朝鲜半岛一直是当代主要大国的冲突发生地。美国陆军在韩国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并不仅仅是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事。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强大的X波段雷达能够监视任何导弹试验,探测距离高达数千公里,从而监测中国和俄罗斯境内。

7.在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之前,韩国一直犹豫是否引进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然而,在朝鲜进行核试验不久后,韩国国防部部长韩民求(Han Min-koo)和美国国防部部长阿什顿·卡特(Ashton Carter)通过电话讨论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美国对韩国做出的防卫承诺包括“各种延伸威慑的资产”,这其中包含美国的核保护伞和导弹防御系统,并在韩国部署战术核武器。对于重启在韩国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谈判以及美国及其盟友对朝核试验做出快速而“过度”的回应,中国和俄罗斯都感到惊慌。莫斯科非政府组织外交与防务政策理事会主席卢基扬诺夫(Fyodor Lukyanov)说道,“朝鲜威胁是一个极好的借口,以增强美国在朝鲜半岛、日本和整个区域内的军事和政治存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朝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热宾(Alexander Zhebin)认为,美国真正的目标是在远东地区加强自己的实力。他说,“就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言,美国一直在与韩国进行谈判,并最终设法说服韩国,因为以前韩国一直非常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系统被部署在其领土上……美国需要在朝鲜半岛建设导弹防御设施。并且如果朝鲜不发射火箭,那么美国也能抓住中国的南海‘扩张’”。

8.2016年初,东北亚安全局势的急剧恶化致使就“中俄同盟关系”的必要性、性质、效力和目的展开新一轮的讨论。冷战结束后的25年,大国关系似乎正在从后冷战时代(post-Cold-War)的“单极时刻”转向后后冷战时代(post-post-Cold-War)的“非极性时刻”。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对国际体系的转型至关重要。推动这两个大国走向更紧密的政策协调的最重要因素是外部刺激。2016年初就出现了很多外部刺激。在朝鲜氢弹试验的前六天(2015年12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一项新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该文件是2009年修订版的升级,它将俄罗斯的战略目标确定为“巩固俄罗斯领导世界强国的地位”。2009年版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是由当时的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批准的,并计划执行到2020年。通过提前对其进行修订,俄罗斯政府明确地表明,俄罗斯的安全形势发生了变化,新的威胁已经出现,因此,需要对保障安全的方法做出改变。40多页的文件中有一大部分(17页)是在介绍加强国防能力和国家安全;12页针对经济;7页针对文化;提高俄罗斯公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健康占5页;环境、科学和教育内容占4页。20多个部分涵盖战略稳定和俄罗斯与外界的关系。新版战略高度重视多边机构,例如金砖国家(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RIC三国组合(俄罗斯、印度、中国),上海合作组织(SCO),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以及二十国集团(G20)。在这种情况下,新版战略指出,当谈及与特定国家的关系时,中国排在第一位。俄罗斯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视为全球和地区稳定的关键。新版战略确定了一系列传统的、新出现的威胁,如北约的扩张、周边国家的军事集结和部署、与美国的新军备竞赛、对俄罗斯体制的试图破坏以及在该国煽动的“颜色革命”。有趣的是,俄罗斯的战略并没有提到将任何特定国家视为敌人或威胁(除了提到北约和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加上“在毗邻俄罗斯领土的美国军事生物实验室网络”)。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秘书长叶甫盖尼·鲁科扬诺夫(Yevgeniy Lukyano)说,“不像美国,我们不使用冷战术语,我们不把国家区分为好和坏,我们不说个别国家或地区是敌人,或威胁国家安全”。

9.中国的“向西”战略是否以牺牲俄罗斯为代价。虽然俄罗斯和印度在南海问题上支持中国令人很惊讶,但在2016年初,中俄关系的一些其他趋势使那些呼唤“中俄联盟”的人感到失望。出于经济和安全利益,中国东部和东南部日益增加的挑战似乎促使中国进一步“转向”西部,或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自从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拉开“一带一路”倡议序幕以来,中国已经向从中亚延伸至欧洲的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初,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以及该地区安全局势的恶化致使习近平在1月高调出访中东地区,并在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埃及都有停留,其在这些地方寻求经济机会和战略伙伴关系。同时,习近平还试图调解这三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危机。

10.紧随习近平主席三国出访的是中国派出的首个叙利亚特使。这发生在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访问莫斯科之后,那时俄罗斯和美国就叙利亚冲突达成协议。作为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国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协调政策,特别是在联合国安理会。然而,在俄罗斯于3月底与美国就叙利亚问题达成协议前,其没有告知中国或与中国协商。同样,俄罗斯也没有就叙利亚的军事干预和撤军一事告知中国。因此,中国决定任命一名叙利亚特使,这被视为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应该参与该地区的重要决定以及决定叙利亚的未来。同时,中国发起一个小型的安全联盟来解决阿富汗问题。3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房峰辉在访问喀布尔时说,中国提出的反恐区域联盟包括阿富汗、中国、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加尼(Ashraf Ghani)支持中国的提议,随后,一位匿名的美国国务院官员说,“我们欢迎国际社会做出的任何努力,并且国际社会成员将使阿富汗在未来走向强大、繁荣和稳定”。

11.据报道,塔吉克斯坦内政部和中国国防部将在杜尚别建立反恐中心。考虑到巴基斯坦现状,据说中国将在巴基斯坦永久部署解放军,以保护中巴经济走廊,该走廊从瓜达尔港(巴基斯坦)延伸至新疆。中国打算与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为其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提供安全保障。既然阿富汗的稳定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环节,那么中国就将增加对阿富汗的军事援助。俄罗斯官员没有公开评论中国在中亚的小联盟。然而,俄罗斯评论员大惊失色。俄罗斯智库当代阿富汗研究中心的安德烈·谢连科(Andrey Serenko)在接受俄罗斯《消息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新联盟存在一种危险,除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外,中国还将塔吉克斯坦包括在内,直到不久前俄罗斯还将其视为本国势力范围的一部分。”他还说道,“在这一处于中国保护伞下的‘中亚版北约’中,俄罗斯似乎将是被排除在外的那一个”。另外,俄罗斯中亚研究专家克尼亚泽夫(Alexander Knyazev)在《独立报》中写道,“如果成功建立这样的军事联盟,那么将真正抛弃上海合作组织的反恐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存在会被完全忽视”。

12.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专家肖斌回应《环球时报》时说,“为了推动阿富汗和解进程,自2016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四方协调组’(QCG)中发挥积极作用,该会议中包括美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中国根据自己的承诺提出了四国联盟反恐。这一切都表明,在维护中亚安全方面,中国起着更大的作用”。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对阿富汗相关行动的缓慢步伐表示不满:“中国希望加快阿富汗和解进程。近年来,国际社会在这方面做出巨大努力。3月,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和伊朗等国以及欧盟、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提供援助和贷款。四个联盟国家可以为上述措施提供安全保障,并防止国际援助物资遭受恐怖组织的袭击。”肖斌驳回了“中亚版北约”的比喻,并说:“一些俄罗斯学者把联盟比作‘中亚版北约’。这是担心中国可能会挑战它们的区域利益,甚至是全球利益,一些老牌强国不希望看到中国在中亚安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了应对这些国家潜在的负面影响,中国需要制定一些法律来规范其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并向国际社会展示其立场。”

13.俄罗斯《消息报》报道称,很大程度上,在与中国不相关的领域方面,俄罗斯于4月8日宣布,俄罗斯联邦太空总署“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开始为中国提供火箭引擎”。《消息报》还写道,“我们考虑到,与俄罗斯不同的是,目前中国没有加入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因此,在火箭工程的组织合作方面,必须建立可靠的监管法律基础”。

14.俄罗斯的复兴是一个惊喜,直到最近,中国在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上的现状并没有给这种双赢交易带来问题,其中俄罗斯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出口到中国将使俄罗斯获得中国的电子元件,以用于俄罗斯航天器的制造。对于俄罗斯境况不佳的空间领域来说,与中国的交易将是一次很大的胜利,目前,这种类型的俄罗斯火箭发动机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国是其唯一的国外客户。在平衡美国航天工业方面,与中国的供应协议可以为俄罗斯起到额外的杠杆作用。从长远来看,发动机协议将是使俄罗斯迈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合资专业生产微芯片和接收器的第一步。两者都被视为用来替代美国运行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15.俄罗斯火箭发动机的触发器揭示了当前中国与俄罗斯关系的复杂性或本质上的不稳定性。鉴于过去的重负和高度动荡的世界,这两个欧亚大国之间可能会就一系列问题展开合作、协调和竞争,甚至产生争议。最好的情况是,例如在韩国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和南海问题中,它们倾向于建立同盟可能是就这些问题而言,而不是一种完全成熟的承诺。这其中包括5月份在俄罗斯计划的反导演习。这对双方的军事操作能力和战略互信都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然而,比起长期、全面的同盟承诺,这更像是对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部署的一种回应。中国与俄罗斯战略关系的局限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事情都应该基于一个相当愤世嫉俗的“便利轴心”。阎学通“急于与俄罗斯结盟”的观点不会确保一切都变得完美。对于像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它们的能力、利益、历史、战略文化以及与其他国家复杂的相互往来,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产生了一个多维结果。

[1] Yu Bin,毕业于威顿堡大学。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6年5月。评论:中国“新常态”下的环境政策问题[1]Mun Ho,Dale Jorgenson

原文标题:Commentary:Environmental Policy Issues in the “New Normal” Era of China

文章框架:“新常态”一词已从中国的讨论成为世界各地的头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经济增速放缓的交互影响将使中国保持高水平的投资并且产生很高的社会回报。

观点摘要:

1.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在2015年成为头条新闻,并且在今年早些时候情况变得更坏。即使在美国,也存在悲观的观点,这种观点很稳定,但不是典型的经济复苏。引起这种悲观的重要因素是中国的增长前景。2001~201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0.6%,中国在2007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两年间通过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来维持高增长。然而,从那时起,按照中国官方的国内生产总值估算,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已经大幅下降到6.9%。从此以后,“新常态”一词已从中国的讨论成为世界各地的头条。如果保持经济增长的压力导致人们熟悉的能源密集型模式可能会破坏政府的经济和环境改革计划,那么投资低回报的基础设施项目(例如闲置无用建筑和未得到利用的道路)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变慢。然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公共交通、污染控制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的不同政策将平稳过渡到“新常态”,同时减少中国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2013年,新上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宣布其经济和政府的改革计划。2013年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说明了平衡经济、公平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2.这个计划是为了平衡经济,远离过去的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增长,走向消费推动型增长。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这种远离投资货物的生产方式转变(例如转变钢铁和水泥生产方式)将导致能源密集型产业减少。这也意味着较少的空气污染,能够消除公众对恶劣空气——媒体称其为“末日空气”质量的关注。自那时以来,出人意料的经济放缓已经将重点转向保持经济增长。在2015年11月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表示,在未来五年内,经济增长不低于6.5%,一些官员认为这个目标是社会稳定所必要的。强调这种增长可能意味着改革计划的延迟或修订。中国有着分权政府,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决策有很大的权威性,很容易想象到许多省份返回到一条熟悉的道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这样的目标。无论这样的投资路径是否成功,其都将成功地维持6%~7%的经济增长,钢铁、水泥、电力和其他能源密集型商品的产量会增加,这会导致更严重的污染和碳排放量,而不是先前计划预想的平稳的经济再平衡。

3.有迹象表明了这种投资回报。2012~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投资份额超过46%,甚至高于全球金融危机前几年的40%。更高的投资已经取代了大大减少的贸易顺差,并且留下了约38%的消费份额,这与2006年、2007年的份额相似。相比之下,1991年在韩国的投资份额达到了37%,而在网络繁荣时代,美国的投资份额为20%。中国是否走向了“中等收入陷阱”?增长减速一直是中国激烈讨论的话题。早在2011年6月,《经济学人》指出,“官员和专家争论不休,该国是否正在缓慢走向‘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无法维持高经济增长率,这种高经济增长率已经使该国从贫穷国家转变为中等收入国家。正如世界银行在其报告《2030年的中国》中指出的那样,“1960年有101个中等收入国家,到2008年其中只有13个国家成为高收入国家”。然而,这种思考增长的方式是具有误导性的;在50年里许多国家没有成为富裕国家,那么在60年或70年里,其也会继续如此。2011年有着许多争论——在今后的20年里,中国将能够维持8%的增长率。这种观点如今不太常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2015年11月的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201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放缓至6.2%。但即使在2020~20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放缓至4%,中国也将摆脱所谓的“陷阱”,并且无须通过大的政策调整,能源消费将继续以每年约2%的速度增长。

4.中国的投资有两个重大举措。第一个是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发展基础设施——通过400亿美元的“丝路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