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充满阳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6 09:32:20

点击下载

作者:杨宏伟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心灵充满阳光

让心灵充满阳光试读: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阅读问题。既然是全民阅读,就要满足全民阅读兴趣,要是阅读盛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用的大餐。那么选择阅读大众化故事,就是全民盛宴最好美味。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讲述,十分具有阅读性和娱乐性,更具有深入浅出的启发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读物。

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饱含丰富寓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社会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艺术,更有智慧非凡的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浓缩了中国大众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些美好故事,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曾经哺育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使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升级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如何加强思考,吸取精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美好故事呢?

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价值,寻求共识与自我意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等,用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我们中国人的特征,那么,中国故事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时,我们要展望世界,理解世界,与各国人民增进交往,通过阅读各国故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是最佳的理解交流方式。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特别编撰了本套丛书。每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优化配套组合,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组成了中国好故事的完美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读性和启迪性。

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足以反映太阳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世间大道理,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从这些最感动心灵的小故事里,广大读者可以吸取心灵智慧之光,并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感召,融入进永不停止的人生追求。

用快乐的心境生活

约翰在法国中西部长大,其父母靠经营果圃把约翰养育成人,这种一年到头辛勤耕作、劳碌的农家生活,无疑对约翰日后的自我要求及情绪转换影响深远。如果约翰没有把事情做完,他会觉得怠惰、沮丧,有罪恶感。

可是不论约翰做了多少,心里老是有股力量驱使他去完成更多的事。于是约翰对实际工作感到压力重重、精神透支且枯燥乏味。

长大以后,约翰对工作的态度就是不断地保持生命力。约翰太太对于约翰能在一天内完成许多事情感到惊讶不已。约翰可以在几小时内就把屋里打扫干净,用一个上午写好一份工作报告,但心里却觉得索然无味。

约翰一坐下来放松心情,便觉得罪恶惶恐,会一直想着总还有件事没做好,这种念头一直持续到一日终了。对约翰而言,生命中最艰难的挑战便是呆坐。

长久以来,约翰的心一直不停地转动思考。因此,坐在海边体验一切,看看绮丽的海景、嗅嗅清凉的海风、听听动人的海涛,对约翰来说皆是新尝试。

约翰一直害怕如果自己不能加快脚步,就会变得懒惰而且无法做好任何一件事。这种想法让约翰沮丧透了,所以约翰总是让自己像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只有在消掉工作表上已完成的事项后才会觉得有一丝轻松。

那天,约翰记得很清楚,自己是如何凝神静听。约翰那时正在佛罗里达州实习,参加为期三周的心理学新发展课程。起初的两个星期,约翰对上课内容有一箩筐的问题,约翰不过是想借此学到更多咨询方面的新观念和方法。但是,约翰尚未找到其中要诀,而课程指导员却一直告诉约翰只要放松心情专注倾听就可以了。“下午放自己一个假到海边去吧!”课程指导员说。

约翰对他的动机十分怀疑。要约翰一整个下午待在海边,那种不做事的感觉多令人害怕啊!约翰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经验,约翰于是和他据理力争,因为只剩下一个星期了。

可是约翰也想到,到海边走走又不会让他少掉一块肉,还可以享受假期!或许他是对的,约翰可能真该学学如何放慢脚步。隔天,约翰和妻子一起漫步海边,感到快乐无比。

但过了一两个小时,约翰的焦虑开始出现,无论觉得有多不舒服,约翰知道必须秉持信念,而且得相信指导员告诉他如何放松心情的那一套。当晚,约翰睡得很沉。半夜3点约翰自梦中清醒,顿时恍然大悟。“亲爱的,快起来。”约翰边说边把妻子摇醒,“我想通了!我终于明白他说的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是约翰第一次清楚地知道顺其自然和不去强求的意念。原来在睡眠中,心智放松了,理解问题就不费工夫了。这一切看来真是太简单、太不可置信了。约翰回到明尼苏达州,日子又和以前一样,可是那晚触动心灵的感觉却依然持续着。

有个星期六,约翰又忙着做事,这回约翰清楚他得赶着做,于是约翰停下来,做了个深呼吸,找到头绪。约翰告诉自己,或许该试试这个方式,看看是否真的可行——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把每件事做好,而非处于以往紧张高压的环境。

约翰带着这种新想法过了一天,每一次只要一发现自己的紧张,心里便很清楚地告诉自己该停下来休息一下。当然,一天结束后,工作比预期进行的速度还要快。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一整天约翰都好快乐,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一点也不觉得累。以快乐和轻松的心境来应对各种事物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从中体味到无比的快乐。

快乐是完全免费的

那是在很久以前,有个叫飞恩豪芬的博士,利用几年的时间,对48个国家进行调查,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快乐。也许你会觉得此项举动有点儿多余,甚至有点儿蠢钝。

首先,日本人平均寿命79.5岁,长寿年龄居世界前位,如此延年益寿,一定有快乐的因素;其次,富豪之国美利坚呼风唤雨,耀武扬威,一定不缺乏快乐源泉。结果呢,真令人大吃一惊。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是冰岛,美国仅位居第十。

翻开地图就会发现,冰岛位于欧洲北部的北大西洋中,离北极圈很近。这样一个阳光不充沛,物产不丰富,覆盖着冰与火的国家,竟然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

也许恶劣的环境、艰难的生存造就了冰岛人友爱、坦诚、善良的心地,也许快乐的因素各有千秋,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断定,快乐并非只建筑在物质基础之上。

茹毛饮血的古代人同样快乐过,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同样快乐过,久病卧榻的患者同样快乐过。快乐就像博大而又仁慈的太阳,不分贵贱地恩赐到每个人的身上。

有一个故事,是说小蚂蚁看见一只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非常羡慕;看见一头大象在森林中搬运木头,也非常羡慕。蚂蚁被人踩在脚底,不能飞,又没有力气,多可怜!

蚂蚁思前想后,伤心欲绝。谁知,蜜蜂和大象倒向蚂蚁前来诉苦,要辛苦地采蜜,要吃力地搬运,日子不好过,做个蚂蚁该多好,自由自在地爬山过沟。

蚂蚁终于懂得,谁都拥有快乐。快乐就藏在身边,不信,用心找一找。快乐是最公平的,是上帝给每个人的礼物,它不需要金钱购买,不需要丰盛的物质来装载,它是完全免费的,像我们生下来就会哭一样,我们生下来就会笑。只是后来我们长大了,逐渐丢失了快乐,逐渐丢失了品尝快乐的味觉而已。

珍惜得到的东西

朋友牵引我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非常广阔,飞禽走兽,散布在方圆十几里的树林中。朋友说,若想纵观全局,必须花费两到三天的时间。而我,只有半天的时间可以消磨。

朋友说:“这样吧,每走到一处路口,仅选择一个方向前进。”

路口出现在眼前,一侧通往狮子园,一侧通往老虎山,选吧!我琢磨一会儿,选择了老虎山,毕竟,老虎为山中之王。又一处路口,分别指向熊猫馆和孔雀馆,我又迫不得已地选了熊猫一方,当然国宝第一。

接下来是棕熊或驼鸟,蛇或鱼,大象或河马,五花八门。每选择一次,就遗憾一次,但是我必须当机立断,瞻前顾后和犹豫不决都意味着时间无情地流逝,意味着即使一半的机会都会捕捉不到,白白落空。只有迅速地选择,我才能有所收获。

人生岂不如此。左右为难或被迫撒手的情形时常发生:要地位就得委曲求全,要学问就得苦读寒窗,要花容月貌就得精心呵护保养。

很多时候,很多场合,还必须进行更残酷的选择,比如面对两份同具诱惑力的工作,两个同具魅力的追求者。容不得遐想,容不得认真比较或打量,仓促间我们留下一个,眼睁睁地看着失去另一个。

在一生中,总要被迫放弃一些美好的人或事。但不要因此感到悲伤,相反应该庆幸,庆幸由于我们的清醒和明智,及时抓住了另一半美好的到来。

人生没有两全其美,就像我们得到白天就失去黑夜一样,我们在选择一样东西的时候,必然失去另一样东西。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玩游戏,我们想得到伙伴某一样珍贵的物件,必须要用同样珍贵的物件交换。

想人生过得美满,就不要惋惜失去的东西,而更应该珍惜得到的东西。

别让美丽白白流逝

朋友慕名从南方来哈尔滨看冰灯。经过一整天游赏,除了对北方酷寒天气的咋舌,便是滔滔不绝地赞叹中央大街的异国风姿,冬泳的不可思议,又惊诧于简简单单的冰和灯竟然能够创造出那么晶莹、剔透、玲珑、璀璨的美景,冰灯雕铸的世界简直是人间仙境。

听着朋友的兴奋与赞颂,我心里甜甜的。最后朋友感叹道:“真羡慕你啊,每年都可以看到这么美的景致!”

一瞬间,我愕然了,我已经有五六年没有看过冰灯了。第一次看冰灯是上小学的时候,曾惊讶于那份如梦如幻的美丽,自以为那是世间最美的景致。

还记得,我当时曾写下一篇关于冰灯的作文,老师还把那篇作文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读过。慢慢地,我长大了,因为寒冷、因为忙碌、因为惰性、因为浮躁,也因为太容易走近吧,每年的冰雪节都对自己说,过几天吧,等天气暖和些,等不忙了再去看。这一等竟是几年过去了。

我们总是渴望、追求着美丽的风景,不顾辛劳,不辞疲倦地奔向远方。可就在我们身旁,在我们轻易便可以走近的地方,原本就有着一些美丽的景色,却常常因为近在咫尺,因为太容易走近,而不被我们珍惜。而这些景色却用美丽牵引着远方的游客。

人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刻意地去追逐远方的景色,而让身旁的美丽白白流逝。越是触手可及、越是熟悉的东西,我们往往越不珍惜。

城里人羡慕乡村的自然朴素,乡村人追求城市的繁华先进,但若真的互换了生存的地方,城里人和乡村人都会怀念原来的美丽。做人,先不要抬头看你没有的东西,而应该多低头珍惜你拥有的东西。

拥有快乐更易成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家跨国公司策划总监的招聘,应聘者云集,考核也异常严格。层层筛选后,最后只剩下三个佼佼者。最后一次考核前,三个应聘者被分别封闭在一间被监控的房间内,房间内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没有电话,不能上网,三人的手机也都被收走。

考核方没有告知三个人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说,让几个人耐心等待考题的送达。最初的一天,三个人都在略显兴奋中度过,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只是在做饭的时候,因为都不太擅长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手忙脚乱中三个人还都快乐地把饭吃到了嘴里。

第二天,情况开始出现了不同。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有人变得浮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甚至连吃饭也草草应对了事;有人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眉头紧锁,一脸凝重,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只有一个人,还跟随着电视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做饭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五天后,考核方终于将三个人请出了房间时,那两个焦躁的应聘者已经形容枯槁,只有那个始终快乐的应聘者还依然神采奕奕。

就在三个应聘者凝神静气等待主考官出最后考题时,主考官说出了考核最终结果,那个能够坚持快乐生活的人被聘用了。主考官对三个同样诧异的应聘者解释着:“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灵,可以更有把握的走近成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就是故事里两个浮躁之人中的一个。那一次应聘失败是我人生收获最大的一次。我懂得了,带着智慧出发的时候,也带上快乐;有了快乐,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文革”中,一个作家和一个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改造。5年后,作家在埋怨中死去,而音乐家却越活越年轻。后来人们发现他锄草的每个动作都是四个节拍的。快乐是一种能力,拥有快乐的人更坚强,更容易成功。

要巩固自己的人生

长白山是一座死火山,山脚下土层厚的地方,森林茂密,但是随着海拔的增加,覆盖山体的便都是黑色的火山石和白色的火山灰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使高大的乔木,甚至是灌木都望而却步了。站在海拔400米向上望去,竟有一片片火样的颜色。

向上攀登时,我才发现,那是一种成片的矮小植物绽放的花朵。当地人告诉我,这种开花的植物叫做高山杜鹃。

我仔细观察这些高山杜鹃,它们只有几厘米高,几乎是贴着地面生长。虽然它们的生长环境是没有养分的火山岩,但那花朵却如团团火焰迎风怒放,生机勃勃的高山杜鹃,比山下的高大树木更加震撼人心。

管理人员告诉我,高山杜鹃之所以能在寸草不生的碎岩上生存,并绽放成一道美丽风景,最根本的原因是矮小,它们的植株只有几厘米,这达到了木本植物低矮的极限,这使它们对养料的需求也少到了极限。

而且,山上可以吹折树木的强风也不会波及到这些低矮的植物。所处位置越高,处世态度越要低调,虽说高处不胜寒,但高处仍然有风景,这其中的玄机就是低调。

长白山脚下,锦江大峡谷边的原始森林里,有许多倒下的大树,游人见此,均感奇怪:这么粗壮高大的树怎么会轻易倒下呢?一位导游这样解释:这些大树的问题是出在树根上。

一棵树的生长,不只是我们看见的生长,地上枝干长高的同时,地下的根系也要随之生长,地上与地下的生长是成正比的;可以这样说,树有多高,根就有多长,只有地下的根系发达,才能为地上的枝干提供足够的水分、养料,也才会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地上的部分。

倒下的这些树,都是根系不发达,根扎得不够深的树,这样,大的风雨袭来,它们便轰然倒下了,并且,如果根基不牢,越高大的树木,就越容易倒下。

我看了看那些倒下大树的树根,果然如他所说。所有的事物生存发展都依赖于根基,根基不牢,再恢宏的伟业也会在一瞬间回归到零。

在长白山莽莽林海中穿行,常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稀疏生长或独自生长的树木,树身都不会太高,而且它们的枝干也弯曲不直。但成片树林中的树木则每一棵都高大挺拔,从不旁逸斜出。

阳光、水分是树木生存发展必需的条件,按这个生存法则,占有空间大的树木一定会比那些只顶着头上巴掌大一块天的树木要长得好,但为什么生存环境优裕的树木反而没有恶劣环境中的树木茁壮呢?

正在我迷惑不解时,一个当地人这样说:“树也如同人一样,稀疏的树木因为没有竞争存在,就懒散着随意生长,这往往使它们长得奇形怪状,最终不会成材;而长在一起的树木,每个个体要想生存,就必须让自己长得高大强壮,这样才能争得有限的阳光、水分等生存资源,从而存活下来;而最终,它们长成了令人尊敬的栋梁之材。”

竞争的力量,往往是让生命自强不息、锻炼成才的最好力量。树木摇曳的姿态呈现了复杂深奥的人生哲理:桀骜招摇的个性只会被命运的强风折断,人生的生存之道是越处高地越谦虚;树木的根部面积是树冠的10倍,人只有努力把自己的人生基础巩固才不会在挫折面前不堪一击。

温暖冰冷的心灵

那是在很久以前,有一次,陈赓大将谈起一件在他心头装了一辈子的事。他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一件事,让人一辈子不忘。快出草地了,但许多事情都是越到最后越难,行百里者半九十嘛!”

陈赓深情地回顾着往事,他说在他的一生中,只在这时承认过“难”字。那是个霜雪纷飞的深秋,太阳早偏西了。陈赓感到十分疲惫,掉下队来,慢慢地朝前走着。

忽然来到一个掉队小红军的身旁。这个小家伙看来不过十一二岁,一口四川腔,圆溜溜的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穿着一双破草鞋的脚板子,冻得又青又红。陈赓靠近他身边,翻身下马说:“小鬼,你过来骑一会儿。”

小鬼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那满脸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说:“老同志,我的体力可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用命令口吻说:“上去,骑一段再说!”

小鬼用倔犟的语气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小鬼把腰一挺,做出一副准备跑的姿势。“那,我们就一块走吧。”“你先走,我还要慢慢走,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口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的还要多呢。”

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只好爬上马背,一个人朝前走去。不知为什么,陈赓此时心情总是静不下来。他的脑子里,出现一连串孩子的影子。

从上海滩、广州沿街直到香港码头,他所打过交道的那些娃娃们,都向他的眼里直涌上来。陈赓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

陈赓掉转马头,狠踢着马肚,向原路奔跑起来。当陈赓寻找到这个小鬼时,已经晚了。陈赓把小鬼抱上马背时,有一件硬物触到他的左手。他顺着摸出来一看,原来正是小鬼那个鼓鼓的干粮袋,里面只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有几个牙齿印。

陈赓全明白了。可是这时,小鬼已经停止了呼吸。陈赓一手紧搂着小鬼的尸体,一手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这个大笨蛋,怎么对得起阶级小兄弟!”

这就是陈赓为什么怕同小孩子开玩笑,怕听小孩子生病,怕听小孩子哭的缘故。我们大概都听说过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之所以能顺利地走过艰难的环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红军战士能够不怕吃苦,互相帮助,互相支援,宁愿自己挨饿受冻,甚至去死,也要帮助照顾自己的战友。

我们从年仅十一二岁的小红军身上,不是看到了这种精神的光芒吗?如果在我们的集体里,都能发挥这种精神,那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什么成绩不能取得呢?

人生没有真正的黑暗

一个悲观失望的人到庙里去见禅师,这个年轻人痛苦地说:“别人有痛苦,可也有欢乐;别人有离散,可也有团聚;别人有失去,可也有得到的时候;别人有失意,可也有得意的时机……可我呢?”

年轻人深深叹了一口气说:“整天就沉浸在痛苦、失意、悲愁之中,就像在漫长的黑夜中而看不到曙光,大师,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禅师听了,略略沉吟了一下,指着窗外沉沉的斜阳问:“年轻人,你知道白天为什么这么明亮吗?”

年轻人回答说:“这怎么能不知道呢?是因为有太阳呀。”

禅师说:“有几个太阳呢?”

年轻人不解地说:“自古就是只有一颗太阳呀。”

禅师若有所思地笑笑。俩人在禅房里一直坐到暮霭四沉、星星一粒一粒出来时,禅师微笑着对年轻人说:“施主,请到外面赏月叙话吧。”

俩人走到院外,早有小和尚搬来了茶桌、木椅,禅师招呼年轻人坐下说:“现在夜幕四合,太阳已经沉进西山里去了,你看这夜色多美啊!”

年轻人忧伤地说:“夜色再美,又如何能同白天相媲美呢?白天仰头可看云舒云卷,举目可望田野山川,低首可赏虫鸣花香,而这夜色里,我们谁又能看到什么呢?”

禅师笑笑说:“白天红尘攘攘,而夜晚却静寂而清爽,你听耳边这徐徐的晚风,你听山上那树叶的轻语,再晚的时候,你还可以卧床凭窗谛听滴露,也可披衣扶栏赏月,夜色有什么不好呢?”

见年轻人低头不语,禅师说:“白天你只能看见一个太阳,而夜晚你却可以看到许多星星啊!”

年轻人听了,慢慢仰起头来,只见繁星满天,浩渺的夜空里,闪烁着一颗一颗银钉似的星星,那星星一眨一眨的,像许许多多静静望着自己的眼睛。

老禅师望一眼正深深沉醉在繁星中的年轻人问道:“年轻人,你能数得清天上的星星吗?”

年轻人摇摇头说:“那么多的星斗,谁能数得清呢?”

禅师又笑着问:“那你能数得清天上的太阳吗?”

年轻人说:“只有一个太阳,这连傻瓜都能数得清的。”

禅师笑了。禅师说:“是啊,一个人的命运如果没有白天只有黑夜,他失去了一个太阳,但他可以拥有数也数不清的满天星斗啊!”

年轻人听了一怔,又若有所思地想想,终于笑了说:“大师,我明白了。”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放学回到家,嘴噘得老高。妈妈问:“怎么了?”“我跟同学们在一起一点儿都不开心。”“为什么呢?”“小明长得太胖,阿刚家里穷,小雅说话太快,其他人也都不主动和我说话。”

妈妈没说什么,带着孩子到外面散步。过了一会儿,她指着天空问孩子:“你抬头看看,看见什么颜色了?”

一只小鸟正在飞来飞去。于是,孩子说:“我看见了黑色!因为小鸟是黑色的!”

妈妈启发他:“你再仔细看看。”“只有黑色呀!”“难道你没有看见整个蓝天吗?”

孩子再一看,只见广阔的蓝天浩浩淼淼,小鸟的“黑”看上去太小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孩子,你不能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每个人身上都有无限的优点等待你去发现和学习。”

孩子若有所思。在别人身上,你发现了什么?你的眼光和判断,同时也将决定你在对方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一个老师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黑点,她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孩子齐声说看到了一个黑点。人总是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人品质的黑点而忽略品质中一大片的洁白。

命运里虽然缺少阳光,但我们不必为此而沮丧和绝望,因为,我们还拥有许许多多的熠熠星斗。记住,尽管我们的命运可能只会是夜晚,但失去了一颗太阳,我们却拥有着数不清的生命星斗。

面对一个油炸圈饼,乐观者看到的是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面对半杯水,乐观者庆幸还有水,悲观者埋怨只剩下半杯水。人生没有真正的黑暗,当我们闭上眼睛才是绝对的黑暗。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那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家庭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的确是太小了。“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

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再指给我看看,你家里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里?”

学生急得满头大汗,当然还是找不到。他家里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又很觉悟地回答到:“对不起,我找不到!”

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沧海之一粟,实在是微不足道。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巴甫洛夫曾说:“任何时候也不要认为你什么都懂,不管别人怎样称赞你,你时时刻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门外汉。' ”

吹嘘自己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吹嘘自己富有的人,实际在暴露自己的贫乏。

至高至纯的美德

2003年,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徐本禹决定放弃学籍去贵州大方县狗吊岩支教。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区,全县人口90万,除汉族外,还有彝、苗、白、仡佬、蒙古、布依、满等少数民族。

狗吊岩村位于猫场镇西端,属于喀斯特地貌,没有成片的耕地,全村供电无法保证。徐本禹到了狗吊岩村,向村长报到,与他一起报到的还有七名志愿者。来到这里以后,那七位同学都说,这里生活条件比他们想象中的要艰苦。

这里是一个信息封闭的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物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公里崎岖的山路。晚上,满身乱爬的跳蚤几乎让他们无法入睡,浑身被咬得都是包。

在这里,他们吃的是玉米面、土豆和酸汤,村长怕这些大学生吃不消,就特地买了100多公斤米。志愿者后来享受的是土豆、茄子、西红柿汤和火腿肠做成的饭菜,这已经是最高级的待遇了。但是,他们最后还是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其中有两个人病得很严重。

一个又一个志愿者离开了。8月1日这天,最后一个同来的志愿者也坐上了返回武汉的长途车,车窗内外,去送行的徐本禹同志愿者无语对视。“如果感觉真的坚持不下去,就回学校吧,要不,你在这里自己开伙做饭也行,你这样也坚持不下去的。”同学的一番话让他对自己有些担心。

后来,徐本禹和村长一家吃住在一起。原来徐本禹是不吃辣椒的,可是来到这里以后,每天都要吃辣椒,让他不太适应,而且这里的卫生条件很差,苍蝇到处乱飞,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发现苍蝇在饭菜里面。“当地情况就是这样,刚开始很恶心。我对自己说,就当没看见罢了。饿的时候,一顿可以吃三碗玉米饭。只有吃饱了,身体才有保障,才能在这里继续支教下去。”徐本禹说。

徐本禹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房间里很少见到阳光,这个小空间成了他学习的乐园,一张比较大的桌子上摆满了书籍,地上摆放着生活用品和好心人捐的物品,原本狭小的房间变得更加狭小。

徐本禹在这里一周要上六天课,每天上课时间达八个小时。他自己负责五年级一个班,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教英语、体育、音乐等。

2003年12月7日,下了一夜的雨,崎岖不平的小路变得更加泥泞。12月8日,当徐本禹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有五名学生没有来上课,其他学生反映说因为天气太冷,路不好走,来到半路又回去了。

当天上午,徐本禹没有上课,来到了没有上学的黄绍超家,黄绍超看到徐本禹就哭了。徐本禹劝黄绍超上学,说不会批评他。但无论怎么说黄绍超就是不去,劝了他一个多小时,结果还是无济于事。在家玩的还有黄绍超的弟弟,这个孩子已经半个月没有去上学了。

后来,徐本禹得知黄绍超的爸妈都外出务工了,家中只有爷爷奶奶,老人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像这样的家庭在这里还有很多。这样一来督促学生学习的任务全部落在了教师的身上。

第二天,在徐本禹来到教室之前,黄绍超已经早早地坐在了教室里。徐本禹没有像往常那样批评他,也没有提前一天的事。徐本禹把他叫进了办公室,一改以前严厉的做法,送给他两个本子,平和地说:“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要再迟到、旷课了!”

从此以后,黄绍超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再也没有旷过课。几年来,在乌蒙山区腹地的农村小学,徐本禹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担负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及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他被评为200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几年来,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徐本禹,志愿到贫困偏远的山区支教,为那里的孩子播撒知识和阳光,而不计较个人得失。什么是互助精神?这就是互助精神。强者扶助弱者,富者扶助贫者,让大家一起在蓝天下成长。这需要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奉献。这是一种人类至高至纯的美德,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做人要学会谦让

那是在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张,一户姓吴,邻里关系一直很和睦。有一天,吴家因砌新房,侵占了张家三尺宅基地,两家各不相让,最终对簿公堂。

张家有个儿子叫张文瑞,在朝廷当官。为官清正廉明,体恤百姓,处世待人宽容大度,官缘、人缘都非常好。张文瑞官高权重,长住京城,极少回乡。

老家的亲属认为张大老爷做了大官,又陪伴在皇上左右料理朝廷大事,一定很有权势和威风,因此就骄傲起来。他们常仰仗老爷权威而横行乡里,特别不讲理。

这天,正赶上家里要盖新房,张文瑞老家的亲属为扩大地盘和邻居吴家吵了起来,两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吴家认为张家仗势欺人,不讲道理,咽不下这口气,偏不相让!

张家认为自己有后台,不行就打官司,十有九赢。于是张父连夜写信给儿子,要求他出面给当地县衙写封信,县太爷的官衔低,它敢不服从宰相的命令?县衙门里面作出判决,哪个小子敢违抗?

没想到,书信送给了张大老爷好几个月了,也没接到回信。这是怎么回事呢?张家的人慌了手脚,邻居家又不依不饶,只好暂时停下工程,等着京城来信。左等右等,大老爷的信终于来了,张家人拆开一看,全傻眼了。

原来,信上只写着一首小诗:“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像泄了气的皮球,都蔫蔫地低下了头。这下他们不但知道了张大老爷的主张,还明白了他的用意。

就是说,张文瑞要自家大大方方地先让出三尺地界,不许再与邻居争抢了。他还规劝家里的亲人,要放开心胸朝前看,不要效法秦始皇的霸道。

人生在世,总有一死,犯不上活着的时候争夺得又费力又生气。当年的秦始皇吞并六国占领多么大的地盘,后来他一死,还不是都丢光了吗?只有他修的万里长城直到今天还保存着。人去物留,平添多少感慨!

因此,张家立即让出三尺。吴家十分感激张家的宽宏大量,也主动退让了三尺。从此,张吴两家和睦如初,两家中间便多了一条小街,人们称之为“六尺巷”。

按常理,吴家侵占了张家的宅基地,张家完全可以凭借张文瑞的权势打赢这场官司,但张文瑞不但没有斤斤计较,反倒主动退让,最终使邻里之间化干戈为玉帛。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往往缺乏这种容人之量,谦让之度,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为一些蝇头小利而耿耿于怀,最后闹得得不偿失,实在不值得。

用爱心为生命送行

没有“你好”的问候,没有“再见”的告别,殡葬工这个让人避而远之的职业,李桂红做了20多年。作为一个殡葬一线的女职工,在阳泉市殡仪馆,她用爱心为可贵的生命作最后的送别。

1984年7月,李桂红初中毕业,和众多的花季女孩一样,她也想过上大学,想过当女兵。没想到,那一年殡仪馆招工,在民政局工作的父亲动员她去报名,这引起了家里的轩然大波。

母亲指责:“到那个鬼地方上班,成天和死尸打交道,以后谁敢来我们家?”

亲朋好友纷纷劝阻:“到火葬场上班,俺们都跟着抬不起头。”

就连左邻右舍也劝说:“老李啊,你是民政局的职工,给女儿找个什么工作不行,去那里可别是耽误了女儿的将来呀!”

一片反对声中,李桂红犹豫了很长时间,在父亲试试看的劝说下,她忐忑不安地去殡仪馆上班了。上班第三天,李桂红就做起了搬尸工。至今她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下乡殓尸的情景。

在阳泉郊区一座山上,由于坡陡无法通车,李桂红和同事抬着高度腐烂的尸体下山。腐尸的臭味、内心的恐惧,李桂红强压住哭声完成了工作。回来后,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半个月下来,人整整瘦了一圈。

整天与尸体、哭声、黑纱为伴,李桂红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三个月后,同来的两个女同事,都离开了殡仪馆,李桂红也想到了离开,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她对殡仪工作的认识。

有一次,一位外地死者被送到殡仪馆,尸体的某些部位已化脓,李桂红顾不上这些,精心为其清洗。站在旁边的死者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

第二天,看着死者的亲属捧着骨灰盒离去,李桂红想:让死者安息九泉,让活着的人得到慰藉,这样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呀!上班后常常以泪洗面的李桂红,第一次开心地笑了!

工作一年后,父亲给李桂红联系好了新工作,但李桂红告诉父亲,自己准备留在殡仪馆工作。母亲流着泪劝阻道:“你在那里工作,连对象也找不着!”

李桂红则说,善待逝者,为生命送行,安慰生者,为人间添爱,就是我的理想。李桂红很快转正了,成为殡仪馆第一个女殡葬工。运尸、火化是李桂红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她发现许多家属都希望能让逝者的遗容得到装扮,而这方面的人手又奇缺。

这时李桂红又开始学习给尸体整容。给尸体理发、洗脸、刮胡子、擦粉底、胭脂,道道程序李桂红都一丝不苟。

一次,殡仪馆收了一位遇难矿工的尸体。

为了减轻死者亲属们的悲痛,在向遗体告别前,她一遍一遍用热毛巾清洗、敷压遗体,使皮肤尽量恢复原来的光泽;一点点用棉纱垫起变形的遗体,使遗体尽量重现原貌;一针一线缝接破碎的皮肉……忙了整整一个晚上,她和同事终于将死者身体恢复了原状。

第二天,当死者亲人看到逝者安详的容貌时,拉住李桂红的手,感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在殡仪馆里,不能说“再见”,也不能微笑,李桂红就用温情服务代替微笑服务,尽量给逝者家属带去心灵的安慰。

火化间里的高温、清理骨灰时的灰尘,这些都没让李桂红退却。李桂红在殡葬工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顶住家庭内外的压力,不怕别人的闲言碎语,坚强勇敢地做着“为生命最后送行”的工作,她用她的热情、真诚和细致的服务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生活太需要这样不计个人得失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她理应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来自冬天里的温暖

德纳维尔的早晨有点冷。气温变化无常。首先,逐渐上升的热度融化了积雪,雪化成水流掉了,通过视野看见它流进了暴风雨冲刷的排水沟里或静静地沿着路旁镶边石流走,穿过院子一侧和篱笆下侧流到低洼地带,在那里,它逐渐蒸发而至消失。

然后寒冷重新来一次报复行为,带来了另一番银装素裹,冰冷的冬季再一次显示它的威严,并迫使人们藏于家中,用严寒把街上的人们赶回到各自家中。

这是最适合躲在家里的一天,我本该因为伤风留在家里等着妈妈给我做一碗汤,或者我该听一整天收音机中播放的所有新闻,想象着暴风雪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能把道路全部封堵上。这样的一天就该如此被消磨掉。

可是,我必须在德纳维尔会议中心给200人作一次演讲。这些人像我一样,无法因患感冒流鼻涕、待在家里等着妈妈给煮汤喝。无奈,我们聚集到会议中心:除了讨论一下天气,几乎没有别的话题。

我的无线麦克风因一时疏忽,少装了一个电池,偏偏又忘了带备用电池。别无选择,我只好顶风走入寒冷中,低着头,竖着领子,脚在一双肥大的鞋中来回晃荡着。

每前进一步都使我的紧身裤贴到我肌肤上,料子是冰凉的,这使我回想起我的母亲若知道我穿得如此单薄的话,她绝不会让我出屋。绕过拐角,我发现一个小招牌,看来一间方便店就在前面。我加快脚步,走到门前,用肺里呼出的热气抵御外面的凉风。

住在德纳维尔的人们喜欢调侃说,德纳维尔的冬季意味着去忍耐一种“令人爽快的寒意”。当他们的亲戚们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住在这个海拔一英里高的城市时,德纳维尔人自豪地宣布:“这里的天气是一种干爽的寒意。”

我的天!天冷得能冻跑一只铜铸的猴子,当来自北极的时速40英里的狂风抽打你们的后背时,温度就显得不怎么重要了。在店里有两个人,柜台后一个戴着徽章的说她叫罗伯特,从她的外表看,罗伯特应该是一个期待家人能给带来热汤并给她幼小的心灵予以安慰的人。

但恰恰相反,她却被分配在这个边远村庄的小商店度过了一整天。这是一个接近荒废的,德纳维尔最低洼的地区。对于那些在如此寒冷天气中鲁莽外出的人们,它就像一个灯塔,一间避难所。

另一个寒冷中的“难民”是一个个子高的、上了年纪的绅士,他看上去对所处环境不以为然,他完全不急于离开这里,也不愿意把自己交给风和冰封的人行道,而去冒险穿越城市。

我不禁感到这个绅士已经丧失了他正常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如此冷的天气中走出家门,在一个商店的商品中走来走去,这个人一定是完全傻了。我没有时间去理会一个丧失领悟力的老人,我需要一节蓄电池。有200个重要的人物在会议中心等着我回去作演讲。

老人设法越过我找到了走向柜台的路,罗伯特笑了,她没有说一个字,罗伯特收拾起他的少得可怜的物品,然后分项地把它们记入现金簿上。为了一块糟糕的卷饼和一串香蕉,老人在这个糟透的早晨强迫自己出来,多么可悲的一个错误啊!

为了一块卷饼和一串香蕉,一个理智的人会等到春天。当天气好转时,他们有可能有机会到街上自由散步,不像这个家伙,他驱使自己这老迈躯体在这个早晨奔波,好像没有明天似的。

可能真的没有明天了,毕竟,他是个年迈的老人。当罗伯特计算完总额时,一只疲惫的、苍老的手深深地探入衣服兜内开始搜索。我想着:“你的人生旅途可能已经到站了,但我却还有许多事情做。”

搜寻着的手最终掏出一把跟他自己差不多老的零钱,几枚硬币和一张皱巴巴的美元纸币放到柜台上,罗伯特看到这些钱就像她得到了金银财宝似的。

当少得可怜的物品被装入一个塑料兜时,一件异乎寻常的事情发生了。尽管她的老朋友没有说一个字,一只苍老的、疲惫的手慢慢伸向柜台,手颤抖着,然后停下来。

罗伯特小心翼翼地将兜子的塑料把撑开,套在老人那多皱的手指上,这些手指饱含了岁月的风霜。罗伯特温柔地笑着。她伸出另一只疲劳苍白的手,并立即握住那一双手,把它们聚拢在她棕色的脸前。

她温暖着它们,上上下下地摩抚,然后是另一侧。她伸手拉了拉散落在他宽宽的并不弯曲的肩膀上的围巾,她拉近它并把它缠绕在他脖子上。他仍旧没有说一个字,他站在那里好像一瞬间凝固住了他的思维。

罗伯特扣上了那颗老人无法系上的纽扣。她用眼睛看了他一眼,用一只纤细的手指抚弄他。“现在,约翰逊先生,你可以走了,但要小心谨慎。”然后她稍作停顿强调而真挚地加上一句:“我希望明天在这儿能看到你。”

这些话语给老人注入了活力,他迟缓地动着,一步一挪地走着,慢慢地消失在这德纳维尔寒风刺骨的冬日里。我随后意识到他不是进来寻找一串香蕉和一个卷饼,他来是为了得到一点温暖,以温暖他的心。

我说:“喂,罗伯特!这才是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顾客呢,他是你叔叔,邻居,还是一个特殊的人?”

我的话伤了罗伯特的感情,她并不熟悉这个老人,对于她来说,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

把梦想植根于心灵

20岁那年的我,初享生命的甘美与愉悦。我积极投入体育锻炼,擅长滑冰滑雪,还打高尔夫球、网球、羽毛球、篮球和排球。我甚至还组建了一个竞赛联合会。

我几乎每天都坚持跑步。我着手建立一家网球场建设公司,因此将来我的收入前景也很乐观。我还和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订了婚。然而厄运降临了。

金属扭弯的声音、玻璃碎裂的声音使我蓦然惊醒。瞬息间又恢复了平静。再次睁开眼睛,世界已变得一片黑暗。知觉恢复时,我感到满脸在流血和极端的痛苦。我听到有声音在叫我的名字,但我又再度失去了知觉。

那是个美妙的圣诞之夜。我和一位朋友离开我在加利福尼亚的家驱车去犹他州。我要去那里和未婚妻黛丽丝度过假期的其余时光,离结婚之日仅有五周的时间,我们想商量婚礼的计划安排。

我先开了8个小时的车,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就让朋友驾驶。我从驾驶席爬到乘客席,系上安全带,朋友则在夜里驾车。一个半小时后,他伏在方向盘上睡着了。汽车撞到桥台上,爬到了顶部,然后又从上面滚了下来。

车子停住时,我已人事不知。我从车里被抛了出去,在光秃秃的地上摔坏了脖子,胸部以下也都瘫痪。我被救护车送到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一家医院,医生宣布说我已成为废人。我的腿脚、腹肌、腰肌、胳膊和手都不听使唤了。这就成了我新的生活的起点。

医生说我得想点别的办法,打点别的主意。因为我的身体状况,我不能再工作了。庆幸的是我还有7%的身体可以工作。医生说我不能再驾车了,余生得完全依靠他人喂食、穿衣和行走。

他们还说我最好再也不要提结婚的事了,因为谁还会要我呢?他们断定我再也无法参加任何种类的竞技和体育活动了。我第一次感到无比惊惧,我深恐医生们所言成真。躺在拉斯维加斯那家医院的病床上,我自问我的全部希望和梦想都何处去了?

我想这一切是否可以从头开始。我想是否自己还能工作、结婚、生子,还能享受先前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一阵我既担心又害怕,世界一片黑暗,这时母亲来到我身边,在我身边说道:“艾特,当困苦姗姗而来之时,超越它们会更余味悠长。”

刹那间黑暗的病房被希望和热诚的光芒所充满;明天会好起来的。听到母亲的那些慰藉鼓励已11年了。我现在拥有一家公司,是一名专业评论员,还写了一本书:《奇迹如此发生》。我每年行程20万英里,听众超过10万人。

我还入选六州区小企业管理机构的1992年度最佳青年企业家、1994年,《成功》杂志推举我为该年度最伟大的身残志坚者。遭遇坎坷而梦幻成真,这一切缘何而来呢?

自从那天听到母亲的鼓励,我开始学开车,我又可以到想去的地方干想干的事了。我已经完全自理。自从那天以后,我感到身体在恢复;又能重新活动右臂了。

遭车祸一年半后,我仍和那个美丽动人的姑娘结了婚。1992年,我妻子黛丽丝当选犹他州小姐,又参评美国小姐获季军。我们有一双儿女,3岁的女儿瑞纳和刚满月的儿子亚瑟,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欢乐。

我又开始了运动生涯。我学会了游泳、潜水。据我所知,我是第一个参加滑翔跳伞的四肢瘫痪者。我还学着滑雪,我相信这不会对我有任何伤害。

我甚至参加10公里轮椅竞赛和马拉松。1993年7月10日,我用了7天时间跑完了从犹他州的盐湖城到圣乔治城之间32英里的路程。此举在世界瘫痪病人中属首次。这可能并不是我最辉煌的成就,但却是最困难的一次经历。

为什么我能成就以上种种?因为多年来我一直铭记母亲的话语,而不是听信周围人等丧气之辞。艰辛的境遇并不意味着我可以轻易放弃追求梦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