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2(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7 07:35:55

点击下载

作者:杰玛·埃尔文·哈里斯(Gemma Elwin Harris)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2

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2试读:

各界赞誉

最奇妙的问题 最高明的回答

国内

我一直认为,面对孩子的提问,最重要的并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以完全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一起探讨思考问题的正确路径。本书做到了这一点,值得向孩子们推荐。——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格非

如果大人们是真正积极与虚心的,那他们一定会发现:聆听孩子们的提问,不仅是工作和责任,同时也是享受,也是进修,是对自己思想的新开拓,甚至会引发新的思路。从这两本书中,我们已看到不少这样的大人,也希望出现更多这样认真对待孩子提问的大人。——文学评论家、儿童文学理论家 刘绪源

我觉得这个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让最“小”的小孩和最“大”的大师们直接面对面,给予他们权威而科学的回答,国内现在还没见到这样的书。我很喜欢。——原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中国分会主席、著名出版人 海飞

我喜欢这套书,是因为它将提“稀奇古怪问题”的权利完完全全、认认真真地赋予孩子,并由举世多位大师级人物加以护持这场“古怪问题之旅”。我始终相信,在年幼时与智慧灵魂的交谈,哪怕只言片语,也能深入骨髓。因此,我愿意为这套书和它的精神站台。——作家 粲然

看看这些问题吧,多么有趣,多么生动,简直就是一把把的金钥匙——我相信,最早的那些动物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社会学家们,也是通过这些钥匙,才打了人类文明的宝库。世界因为好奇和有趣而存在,孩子因为好奇和有趣而成长。——童书出版妈妈 三川玲

回答小朋友无穷无尽的问题,对于父母来讲需要持续的耐心和开放的态度。我们发现给予答案除了需要科学之外,如果能做到启发想象力,激励孩子继续提问题那就更棒啦!借助这本书,你可以更从容,更开放。——悠贝亲子图书馆创始人、著名阅读推广人 林丹

书中的每一个回答不仅是面向儿童的一次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科学的启蒙,一次思辩的训练和一次人性的关怀。——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 王志庚

不一定是大师,每个大人都有专长的领域,习以为常的知识,当孩子发问而你回答时,有一种奇妙的变化会发生,你不会像对一个大学生或同行那么说话,你得换个语气和方式,答案就不能只是经验和知识了,答案必须是可见的、鲜活的、让孩子看得见答案如何产生的,也就是从现象到经验的过程,这本书里的大人就是这样。——绘本作家 熊亮

小时候我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有机会拿自己的古怪问题去问问各个领域的专家,那该有多好!随着糊里糊涂地长大,这个想法似乎永远成了不可实现的梦。哪知道,四十岁的我竟然遇到了《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这套书,满足了我几十年的白日梦,读完全书我才有了真正长大的感觉!——绘本作家、画家 姬炤华

提出问题甚至比回答问题更重要!相对于包括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家的深入浅出的、通俗有趣的回答问题,我对孩子们包罗万象、五花八门、天马行空、百无禁忌地提出问题更感兴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孩子们都提了些什么问题,顺便怀着一颗孩子的心(包括一点点幸灾乐祸的心理),想知道那些科学大咖们有没有被难住。引进版“十万个为什么”,好书!值得推荐。——儿童文学作家 萧袤

这本书充满了古灵精怪的有趣知识;不过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大师们不但给出了问题的答案,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真正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是对世界不断发问的能力。每个孩子都具有向世界提问的才能,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长大之后仍然拥有这种才能,这是一本能够帮助孩子保护才能的书。——童话作家、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 常立

这个世界由两部分组成:奇妙的问题和高明的回答。所以,这是一部揭示世界真相的书。其实,还可以换一种角度看这个世界:如果让大师提问,孩子回答,会怎样呢?这样的世界会不会更有趣,更有想象力呢?——诗人、童话作家 陈诗哥

科学,人文,白日梦;有趣,有料,有境界;十岁的孩子遇到她,爱不释手;二十岁的青年捧起她,目不转睛。这是一套神奇的书,问答之间,让童心停驻,将世界打开。——中学语文教师,《不拘一格教语文》作者 史金霞

这些脑洞大开,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孩子们,乃是必然。因为他们的脑袋瓜里,充满了对这个新鲜的世界的好奇,从不厌倦,从不妥协。他们通过提问,来完成对世界的认知,从而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他们的好奇是多么动人,就像,每天都是他们来到世界的第一天。现在,像这本书,由大师们,煞有其事地,认认真真地回答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这是一件多么好玩,又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中学教师,《但得爱书人似我》作者 蔡朝阳

孩子吃饭时,总要求我念这本书。“听着,有个7岁的小孩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总是这样开头,他便兴趣盎然,甚至忘记了吃饭。他喜欢听为什么眼睛里会喷出牛奶,也喜欢听屁可以燃烧,我说要是一个人放屁的时候,我们划根火柴,那……他马上兴奋地抢着说,成火箭飞出去啦。我说你想试试吗?他无限向往然而又坚决地说:“不!”——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话题》主编 萨支山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奇妙有趣的书,和以往所看到的儿童读物都迥然不同,或者说,这是一本需要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水乳交融,共同展现出这个世界最有趣的一面。——作家、编剧 熊原《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邀请世界各领域的权威人士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是儿童教育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是家长的良师益友,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该书可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满足求知欲,激发想象力,可以作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必读书!在知识爆炸和移动互联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明确、权威、易读、易查的传统纸质书籍,相信这套书会受到广大家长朋友和孩子的欢迎。——博士、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 汲传波

读罢《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与回答问题的大师一样,又经历了一次奇异的童年旅行,并且进一步弄清了一直不太明白的问题和现象,犹如九天揽月、雪峰观星那般清晰逼近。孩子的大问题与大师的妙回答,生成了一道亮丽的智力对弈风景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于奇智

我常常难以招架孩子的各种问题,这套书可以说帮了大忙,细细读来,你会发现,作者其实在告诉我们如何保有好奇心。——著名主持人、互联网最大故事社群“凯叔讲故事”创始人 王凯

耐心解答是成人世界的美德。《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的编者精选一百多个孩子有趣的问题,然后邀请世界各领域大咖予以解答,奇妙的问题遇到高明的解答,这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美好的交流。——《新京报》

如何修炼提问的艺术?沃伦·伯格的建议是,从释放内心的四岁孩子开始。所以,我觉得无论有孩子的,没孩子的,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这些孩子只是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至于下面更多的问题,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游戏。——《三联生活周刊》

对这些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问题们,各领域的大师们都作了认真的解答。他们的回答简明、幽默、严谨,有的颇具启发性,有的具有无边的想象力,有些回答甚至会让你进入新的迷惑,但无论怎样作答,都具有相当的广度或深度。——《羊城晚报》

问题是智慧之花,回答是智慧之果。《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与《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2》这两本书中的“花”与“果”都异常地新鲜亮丽。——《中华读书报》

这不是一本逗乐的书,也不仅仅是一本儿童书,更是一种沉默的呼唤,提请我们成年人,收拾起自己知识的倨傲,去重新认识孩子,认识童年,从而,重新认识教育,也认识成年人的自我。——《京华时报》

国外

一群可爱的人为一家可爱的慈善机构做的一件可爱的事。——米兰达·哈特(英国著名喜剧演员、作家)

给爱问“为什么”的孩子最好的礼物。——丹·斯诺(英国历史学家)《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2》满足了我们深入理解事物的愿望,而不是让我们仅仅停留在简单接受事实上。——马库斯·索特伊(数学家)

像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最好作品一样,这本书成功地娱乐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它包罗万象,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如亚力山大·阿姆斯特朗在本书推荐序里所写的,它“还像一只又结实又可靠的塞子,正好堵上我们巨大的知识漏洞”。适合任何年龄段。——《每日电报讯》

全家人都会被吸引。——《星期日时尚杂志》

一个对提出问题和思索答案的无上鼓舞。——《卫报》

本书会让你停下来重新思考你以为自己知道的知识,至少重新燃起你孩童般的好奇心和对我们生活着的世界的敬畏。——Brainpickings.org网站

本书编者哈里斯集结了一批专家——有些大名鼎鼎,有些不太为人所知,但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他们为那些小学生提出的让家长和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提供了简洁、准确的答案。非常棒的一本书!——《金融时报》

读完《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2》,我更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很多人不知道的事物可以集合成一本书。这本书正是这样的书。——《电讯报》

充满娱乐性和启发性的一本书。——《女性》杂志《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2》是有意思的知识宝库,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它是送给亲人们的最好礼物——因为有时候成长也需要这些答案的帮助。——goodreads网站

对真和美的追求可以让我们一生都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For Flo Po and Eliza献给弗洛·波和伊丽莎

衷心的致谢

从小行星到斑马,从放屁到足球,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本书解决的是孩子们包罗万象、有些还特别“刁钻”的难题。所以,我要对所有卓越的、充满爱心的专家们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花时间支持这个项目,支持NSPCC(防止虐待儿童国家协会)的工作。

许多为本书提供无私帮助的专家也同样为本书的前作——《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奉献颇多,我们对此格外感激,并特别要感谢:吉姆·阿尔卡里里(Jim Al-Khalili),大卫·阿滕博格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赫斯顿·布鲁门撒尔(Heston Blumenthal),德润·布朗(Derren Brown),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马库斯·乔恩(Marcus Chown),希瑟·库珀(Heather Couper),大卫·克里斯特尔(David Crystal),马库斯·索特伊(Marcus du Sautoy),阿利斯·富勒(Alys Fowler),乔伊·盖林·伦登伯格(Joy Gaylinn Reidenberg),A.C.格雷灵(A.C.Grayling),约翰·格里宾(John Gribbin),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西丽亚·哈登(Celia Haddon),克劳迪娅·哈蒙德(Claudia Hammond),米兰达·哈特(Miranda Hart),亚当·哈特-戴维斯(Adam Hart-Davis),贝塔尼·休斯(Bettany Hughes),凯特·亨布尔(Kate Humble),卡伦·詹姆斯(Karen James),安娜贝尔·卡梅尔(Annabel Karmel),史蒂夫·伦纳德(Steve Leonard),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乔治·麦加文(George McGavin),内尔·奥利弗(Neil Oliver),贾斯汀·波拉德(Justin Pollard),克里斯托弗·赖利(Christopher Riley),玛丽·罗奇(Mary Roach),爱丽丝·罗伯茨(Alice Roberts),西蒙·辛格(Simon Singh),丹·斯诺(Dan Snow),加布里埃尔·沃尔克(Gabrielle Walker)和王严(Yan Wong)。

还要感谢那些提出问题的孩子们,并对参与的学校致以特别的感谢:爱丁堡的科斯托芬尼小学(Corstorphine Primary),波多贝罗高中(Portobello High),詹姆斯·吉莱斯皮的高中(James Gillespie's),和玛丽·厄金斯及斯图尔特的梅尔维勒小学(Mary Erskine and Stewart's Melville Junior School);什罗普郡的克劳伯里·莫蒂默小学(Cleobury Mortimer Primary School);德文郡的兰德斯考夫小学(Landscove Primary);莱斯特郡的农庄林地小学(Woodland Grange Primary);图庭(Tooting)的弗兹道恩小学(Furzedown Primary);齐平·索德伯里(Chipping Sodbury)的瑞斯菲尔德幼儿园(Raysfield Infants' School);哈斯勒密尔(Haslemere)的绍特米尔小学(Shottermill Junior);吉尔福德(Guildford)的伯克斯格罗夫小学(Boxgrove Primary School);纽汉(Newham)的庄园小学(Grange Primary);莫尔文·圣詹姆斯预科学校(Malvern St James Prep);托特纳姆(Tottenham)的马尔伯里小学(The Mulberry Primary School);诺丁山预科学校(Notting Hill Prep);里士满(Richmond)的卢瑟小学(Lowther Primary);和莱顿斯通的乔治·汤姆林森小学(George Tomlinson Primary)。

也要感谢我的代理,他们对本书的出版功不可没。他们是:乔·万德(Jo Wander),苏菲·金斯顿-史密斯(Sophie Kingston-Smith),西丽亚·海莉(Celia Hayley),维里蒂·奥布莱恩(Verity o'Brien),约翰尼·盖勒(Jonny Geller),斯蒂芬·维什尼克(Stephen Vishnick),卡罗琳·道内(Caroline Dawnay),乔·萨斯比(Jo Sarsby),安东尼·阿诺弗(Anthony Arnove)和 朱丽叶·门拉特(Juliette Meinrath)。衷心感谢杰米·拜恩(Jamie Byng)以及巴隆·拜恩(Balon Byng)夫妇。还有:索菲·埃尔文·哈里斯(Sophie Elwin Harris)与露辛达·米德尔顿(Lucinda Middleton),她们帮助处理了棘手的科学问题。

还要感谢戈登·怀斯(Gordon Wise),本书和前作都从他的建议和创意中受益良多。还有我的编辑汉娜·格里菲斯(Hannah Griffiths),她充沛的精力和丰富的想象一如既往。也要感谢出版社里其他才华横溢的人们,他们是:唐娜·佩恩(Donna Payne),安娜·泡莱(Anna Pallai),约翰·格林诺德(John Grindrod),马特·哈斯卢姆(Matt Haslum)和凯特·沃德(Kate Ward)。埃莉诺·里斯(Eleanor Rees)对本书进行了仔细的修订,安迪·史密斯(Andy Smith)设计了抢眼的封面;斯蒂芬妮·波拉德(Stephanie Pollard)不仅负责视觉效果,还和贾斯汀·波拉德(Justin Polland)一道贡献了测验题的答案。

更重要的,我要为NSPCC的员工喝彩,你们充满激情的努力保护了弱小的儿童。查理·米汉(Charly Meehan),我将怀念同你一道工作的日子!也要感谢:海伦·卡朋特(Helen Carpenter),露丝·赛奇(Lucie Sitch)和你们的团队;莎拉·戴德(Sarah Dade),丹·布雷特-施耐德(Dan Brett-Schneider)和募捐联络团队;朱利安·贝农(Julian Beynon)和卡罗尔·赛尔(Carol Thay)。“大问题”项目在本书付印之时已募集了超过10万英镑,我们都希望未来会募集到更多。杰玛·埃尔文·哈里斯Gemma Elwin Harris2013年

推荐序一

孩子喜欢提问题,这是他们的nature(天性),因为他们来自于并亲近于nature(自然)。

包括人类在内,很多高等动物,譬如兽类、鸟类,都有学习的行为,这些行为不是先天获得性的遗传,不是它们的本能;而是通过跟随它(他)们的父或母,或者在社会群体中习得的后天本领。

小动物们喜不喜欢提问?其实,它们一定会提问的,只不过我们无法理解或很难观察到它们提问的方式。幼年黑猩猩会模仿母亲或祖母,拿起一块石头敲击坚果。它希望像妈妈那样吃到硬壳内的果实,它就一定会“问”、会“想”,如何像妈妈一样把食物吃到嘴里呢?妈妈的答案,是示范性的,就是要做给儿女们看,我来操作,你来跟我学。问题得到解答,小黑猩猩经过长期的模仿、体会,以及经验的积累,学会了什么果实可以吃,多大的石头可以敲开坚果,等等。当黑猩猩长大后,它们又会将这些技能传授给它们的后代。

研究黑猩猩或其他灵长类,能够看到我们人类自己儿时的影子。人类和黑猩猩、大猩猩等近亲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人类的进步缘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将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子孙后代,是先辈的责任和义务。唯有如此,文明、文化才可以得到延续——同样,动物也有文化的存在,这些是相通的,是一脉相承的。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继承,是高等动物共有的自然属性。

在常年的科普讲座过程中,我最热衷的环节便是孩子们向我发问。自然万物,琳琅满目,眼前的一切对于懵懂少年,总是新鲜无比。他们常常提出各种各样精灵古怪的问题,甚至是非科学的问题,诸如“猴子还会变成人吗?”“蜘蛛能说话吗?”“为什么斑马会长条纹?”“章鱼放屁吗?”……呀!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很多有关动物的问题,竟然也是众多孩子曾经问过我的问题。

孩子们的问题无拘无束,他们的脑子就像白纸,虽然其上有了点滴的零星色彩,但还需要大胆地勾勒,也许未来这张画纸中规中矩,但也许它却独具匠心、慧解别具,成为了一幅名画、一个流派、一段流芳千古的典故。我曾经尝试性地去回答孩子们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我发现,自己要掌握更广泛、更交叉的知识才能勉强应对,这其实是在敦促我去学习。珍惜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对成人来讲,是一次崭新的启迪,一种精神的再旅行,而且是又一回的成长。

难能可贵的是,来自全英国各地的小朋友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问题,并由各界的精英来回答。这里有我熟悉的博物学家大卫·阿滕博格,还有量子物理学家、全科医生、哲学家、探险家、历史学家、作家、画家,甚至还有著名节目主持人、演员、魔术师等等。他们用浅显、生动、有趣的文字解答了孩子们关心的不同领域的问题。即使成人读起来,也饶有趣味,获益匪浅。

有一百个问题,未必有一百个答案。不同领域的人回答,也会有不同的答案。然而答案,在某种程度上并不重要,提出来的问题,在我眼里或许更有意义。我愿意看到更多的孩子,提出他们更多的问题,展开想象的翅膀,像鸟儿自由地飞翔;我也希望我们中国的小读者们能够读到这本书,也希望看到我们中国的孩子们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何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多学习多感受那些更让你快乐的知识呢?谁又能说不是孩子们在教会我们更多的知识呢?

是为序。动物学博士 科普作家 张劲硕2015年3月于国家动物博物馆

推荐序二

在解答我自己孩子的问题时,我常常带着调侃的语调,甚至是搪塞了事。对此,我常常心怀愧疚。平心而论,这样做有时也是出于无奈。天下的父母想必已对孩子无休止的“为什么”习以为常,小家伙们总在没完没了地探究我们知识和耐心的极限。但很多时候,孩子们的问题其实颇有见地,理应审慎作答,而不是用半吊子的航空学、职业摔跤或炼金术的知识加以敷衍。如此考虑,这本书的价值就大大地显示出来。这本精彩纷呈的图书,不仅可以应付孩子们层出不穷的提问,而且还像一只又结实又可靠的塞子,正好堵上我们巨大的知识漏洞。亚历山大·阿姆斯特朗Alexander Armstrong2013年

1.猴子还会变成人吗?

提问者:艾瓦,6岁

回答者:大卫·阿滕博格爵士 博物学家

猴子很善于在树上生活。它们的手、脚适合攀爬,能摘树上的叶子和果子吃。在这一点上,其他的动物,包括人在内,全都比不了猴子。因此,它们并不急着改变生活方式。

当然,世事难料。森林也许会逐渐萎缩,那样的话,猴子生存的空间就会大为缩小;再或者,某种美味食物出现在了森林边缘的草原上。总之,一些猴子会觉得离开森林到草原上生活值得冒险一试。一旦离开了森林,在千百万年中,猴子们会经历缓慢的演变。它们无需在树枝间爬上爬下,而是要在平地上跑来跑去。

于是,它们的脚变平了,腿更长了,身子站直了。其实,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幕曾在一些猩猩身上发生过:经过了几百万年,它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像我们人类。这些猩猩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不过,只要森林还容得下它们,并且还有足够的食物,猴子们还将继续做猴子。

大卫·阿滕博格(David Attenborough)是英国最知名的自然历史影片制作人和环保主义者。在长达50年的博物学家和主持人生涯中,他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个角落。

2.宇宙有边儿吗?

提问者:约什,10岁

回答者:布莱恩·考克斯教授 量子物理学家

真是个好问题。我的回答是:人类还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这一部分是从大爆炸发生以来,在138亿年里,光走过那里并且到达我们这儿的那一部分。比这再远的距离我们就看不到了,因为从那里来的光还没走到我们这儿呢。

不过,我们能看到的宇宙已经非常大了,里面装着大约3500亿个银河系般的大星系,每个星系里又装着不下1万亿颗太阳般的恒星。这部分被称为可视宇宙,其直径大约900亿光年。宇宙一定远大于此,它甚至可能是无限大的。这真是不可思议!

布莱恩·考克斯教授(Professor Brian Cox)是一名量子物理学家、科普工作者、前摇滚歌星。他努力使物理学变得更有趣味。如果你对太空和自然感兴趣,也许会在《星空直播》(Stargazing Live)与《生命的奇迹》(Wonders of Life)中看到过他的演出。除了做电视节目和写书之外,他在曼彻斯特大学教书,还常去瑞士,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做实验。

3.人在旋转时为什么会眩晕?

提问者:朱梅纳,7岁

回答者:埃利·坎农 全科医生、医学节目主持人

你也许还不知道,人的平衡与稳定系统其实是由耳朵来掌管的。耳朵不光可以听东西,而且还能保持平衡。真是巧妙呀!

在你的耳朵里面,刚好紧挨着大脑,有三个拱形的纤细管子,里面盛满了液体。

管子里排列着更细小的纤毛,全都浮荡在这些液体中,有点像海底的植物。那些纤毛不断地向大脑发送信号:“今儿我们一直动个不停”,或是“今儿我们没怎么动”。

要是你静止不动,耳朵内的液体就像平静的池塘一般安静,这时纤毛会通知大脑:你正稳稳地站着或者静静地坐着。一旦你开始旋转,液体便如同怒海一般翻腾起来,纤毛也随之狂舞并告诉大脑:你正在飞快地转动。问题是,即使你停下来不转了,液体还得晃荡上一阵子。

液体不肯马上安静下来,纤毛就会不停地告诉大脑你还在运动。虽然你的身体已经不动了,但大脑却认定它还在动。正是这种大脑认知与身体行为之间的差距,使你感到眩晕。

我小的时候可爱玩这种游戏啦,不过,每回都会撞在妈妈的咖啡桌上。

埃利·坎农(Ellie Cannon)是一名全科医生,也是医学电视节目主持人,还是《星期日邮报》的专栏作家。她曾在卫生间的地板上接生过一个婴儿,因为当时情况紧急,实在没有时间送孕妇去医院。

4.是谁想出的主意设立国王和女王?

提问者:佛罗伦斯,10岁

回答者:杰里米·帕克斯曼 记者、作家、主持人

有个人类学家曾试图找出到底是谁想出了设立国王和女王的主意,但他最后放弃了研究。因为他发现,早在可查的记录出现之前,就已经有国王和女王了。

很明显,这一制度开始于某个特别强横或格外贪婪的人,他夺取了权力并决定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子孙。当然,这样的制度如今看来并不理想,但它还在起作用。现今的(英国)女王并没有什么权力,她唯一的工作是让人们感到更加幸福。这事儿有个人去做也挺不错的,而且,何必让某些政客来志满意得地宣称代表全国人民呢?

杰里米·帕克斯曼(Jeremy Paxman)是《晚间新闻》(Newsnight)与《大学挑战赛》(University Challenge)等节目的主持人,一向以犀利的提问著称,他还做过许多非常优秀的历史纪录片。业余时间,他喜欢钓鱼。

5.疾走龙和猎豹哪个跑得更快?

提问者:卢卡斯,5岁

回答者:保罗·杰拉蒂 作家、插图画家、恐龙专家

如果疾走龙(Velociraptor)活到今天,它和猎豹的速度比赛也会毫无悬念,猎豹将轻松获胜。

四条如上了弹簧般的腿,外加修长、柔韧的身躯,猎豹跑起来可以连蹿带跳,时速可达115公里。

疾走龙的体型要小很多,不超过一米高,只能“嘚嘚嘚嘚”地用两条腿跑,活像一只缩小版的鸵鸟,速度可能只有猎豹的一半。

不过你也别失望,这个速度仍然要比人类的短跑记录快很多。

有些恐龙被认为可能比疾走龙跑得更快,比如长得像鸵鸟的似鸟龙(Ornithomimids)、似鸡龙(Gallimumus)、似鸵鸟龙(Struthiomimus)、似鸸鹋龙(Dromiceiomimus)以及棱齿龙(Hypsilophodon)。不过,猎豹对付它们也不在话下。

保罗·杰拉蒂(Paul Geraphty)是《险象环生》(Dinosaur in Danger)一书的文字与插图作者,他还创作过其他许多图书。他在南非长大,如今在世界各处旅行以寻找创造灵感,沿途近距离接触了许多动物。他还在许多学校进行过精彩的讲座。

6.怎么确定我不是活在梦里?

提问者:埃斯德,5岁

回答者:德润·布朗 魔术师

人们经常做梦,梦显得那样真实,令人不禁疑心我们是不是一直都活在梦里。就像你现在似乎完全清醒着,但又怎么知道这清醒不是在梦中呢?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没准你过会儿就会醒了,发觉自己并没在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根本不存在!

还好,至少你会觉得自己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即使你此时正在做梦,在某个地方总还得有一个你来梦到你自己吧。趁着你还没晕头转向,我还有更重要的想法告诉你。只有能被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东西,才能真正被人们了解,而这些东西只占周围事物中的很小一部分。(比如,你看不到隔壁屋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也看不见别人的脑子里在想什么。)我们只能去猜,从已知的一点点线索去推测真相——却往往会错得很离谱。

所以,下一次你与人发生争执,或认定别人的想法很愚蠢时,要记住:你的看法不过是一家之言,别人也会同样坚信自己的想法!因此,即使你很可能并没有在做梦,不过有一点还是值得记住:你仅仅了解真相的一小部分。

德润·布朗(Derren Brown)是一个表演大师,他能将魔术与心理学结合起来,看似可以参透人的心思、控制人的行为,从而取得令人匪夷所思的魔幻效果。除了表演魔术,他还写书、画肖像画。他还对鹦鹉有特别的喜爱。

7.哪种乐器最早出现?

提问者:凯特林,9岁

回答者:托尼·罗宾逊 演员、作家、节目主持人

既然你问到了这么个问题,不回答就有点不太礼貌,对吧?不过,有时遇到像这个问题一样的难题,最明智的办法是反问一个问题,比如“到底什么能算是乐器?”又比如“考古学家怎么知道他找到的东西是一件乐器?”

人们拍手时,手算不算乐器呢?如果算,那么人们所见到的最古老乐器,便是某具古人遗骸的手。同样,石头是乐器吗?你拿一块石头来敲,会发出些声响;再找一块小一点儿的来敲,动静又不太一样。把三块石头弄到一起,你就有了架“木琴”。你恐怕不会把它们放到盒子里,带着去上音乐课吧?多半的情形是,你玩完后就会把它们随手扔掉。这些只能算是临时乐器。

假如我们所指的乐器,是一种特制的、用来演奏音乐的东西,那么最早的乐器是45000年前一些带孔的中空骨头,看起来很像原始的笛子。但也没准儿它们并不是笛子,骨头上的钻孔完全另有目的。没准儿它们是工具、首饰或是小孩的玩具。

可以确定的是,大约35000年前,人们开始敲鼓,开始在木琴上敲击出不同的音调,秃鹰翅膀上的骨头和猛犸象的象牙开始被制成中空的笛子和风笛。那时的日子一定特别闹腾。

托尼·罗宾逊(Tony Robinson)是一位主持人、演员和作家,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特别有趣。他以电视系列剧《时间队伍》(Time Team)与《黑爵士》(Blackadder)中扮演鲍德里克(Baldrick)而名声大噪,又以系列童书《怪异世界之旅》(Weird World of Wonders)赢得了小读者的青睐。

8.新技术一定有益吗?

提问者:昂纳,11岁

回答者:诺姆·乔姆斯基 语言学家、哲学家

技术通常是相当中性的,它就像一把锤子,既可用来建造房屋,也能拿来毁坏家园。锤子无所谓干什么,技术是好是坏几乎总是取决于人们的决定。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无需多做介绍,这位大名鼎鼎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是当今最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

9.为什么猕猴桃长满了毛?

提问者:艾维,5岁

回答者:阿里斯·富勒尔 园艺作家、主持人

想知道为什么猕猴桃长得毛茸茸的,你得想象自己变成了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昆虫,比如一只针尖儿大小的蚜虫。如果你变得那么小,你眼里的世界会变得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接着想象,你现在特别渴,最好能搞些果汁,来点儿新鲜、多汁的东西嘬上几口。你突然发现了一根巨大的藤蔓,上面长满了可爱的小猕猴桃。“那可是超级棒的果汁原料啊!”你盘算着。于是你落在一个猕猴桃上。这时你才发现,它的表面覆盖着浓密的细毛森林。你用尽手段却根本无法穿过森林到达果实,腿还被扎得生疼。不得已,你只好悻悻离去。

猕猴桃表皮上的绒毛是为了保护里面的果肉,它果肉里的那些小黑仔儿便是种子,是需要重点保护的。种子需要待在多汁的果肉里直到发育成熟,如果果肉被昆虫偷吃了,种子便没法正常发育了。

猕猴桃的外皮其实是可以吃的,不过尽管营养很丰富,但多数人却不喜欢那种有些扎嘴的口感。不是所有猕猴桃都毛茸茸的,有些种类的猕猴桃特别小,也就草莓般大小,它们的表皮没什么毛。

阿里斯·富勒尔(Alys Fowler)热爱养花种草,她是学园艺学的,经常参加园艺表演,并写作有关园艺的书籍和专栏。

10.我能成为足球运动员吗?

提问者:阿赞,7岁

回答者:李·迪克逊 前阿森纳及英格兰代表队成员,现在是电视足球评论员

我小时候住在曼彻斯特,七八岁时整天都在踢球,在学校里踢,在公园里踢,也在街头踢。那时的街道很清静,我妈妈还能看着我,所以挺安全的。遇到下雨,我们甚至还在屋里踢,不过踢的是气球,而不是真球。

我打小就想当个球员,我爸爸就是1950年代曼城队的球员,那是我钟爱的球队。也是在我小的时候,当时正赶上史上最好的电影《威利与巧克力工厂》(Willy Wonka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放映,每次去看,我都会对藏在巧克力棒里的“金门票”着迷。我梦想自己也能得到那样一张“金门票”,但不是去威利的巧克力工厂,而是能进曼城队去踢球。那该多好啊!

这自然当不得真,因为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金门票”。不过,我用这样的梦想来激励自己,非常、非常努力地踢球。终于,我幸运地得到了一个机会,在1983年6月与伯恩利队(Burnley FC)签定了一份职业合同。

贯穿我的足球生涯,每当遇到挫折时,我都会想起自己的梦想。我知道,只要刻苦、专注地工作,总有机会赢得机会,就如同得到一张“金门票”。这一招对我还挺灵。

李·迪克逊(Lee Dixon)在球场上司职右后卫,曾效力于阿森纳、伯恩利、布里、切斯特城、斯托克城等队,还入选过英格兰国家队。在阿森纳队期间,他随队获得了四次联赛冠军、三次足总杯冠军和一次欧洲联盟杯冠军。退役后,他在英国独立电视台做足球评论员,并积极为慈善组织筹集善款。

11.有什么东西能在黑洞里幸存吗?

提问者:安东尼,8岁;劳伦,10岁

回答者:马库斯·乔恩 天文书籍作家

要是待在宇宙飞船里,你没准能在黑洞里幸存下来,但前提是那个黑洞特别大,并且你只停留片刻。

黑洞是宇宙里一些引力特别强大的区域,任何东西,甚至光都无法逃离,所以那里一片漆黑。你要是靠近一个小黑洞(它的质量仅仅比太阳大几倍),它的引力就会把你抻成一根面条,再撕碎。可出人意料的是,大个的黑洞却比较温柔。比如你靠近一个超巨型黑洞(里面能装下好多个银河那样的星系,比太阳大数十亿倍),你反而能安然地钻到黑洞里面去。

黑洞里极端危险,因为周围有许多陨石和杂物同你一道下落。黑洞的中心叫“奇点”(Singularity),活像一只潜伏的硕大无朋的蜘蛛怪,所有的东西都被拽向那里,即使你飞船的引擎超乎想象地给力,也逃脱不了。

奇点会摧毁任何东西,不过逃生的希望还是有那么一丝。要是黑洞老了,奇点就没那么可怕了。于是,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时穿过黑洞时没准有机会活着出来。奇点可能变成一条通道,通往宇宙的另一个区域,那时你或许就能进到一个全新的宇宙里啦!

马库斯·乔恩(Marcus Chown)写过许多有关黑洞、宇宙大爆炸等方面的成人读物,也写了一些特别“幼稚”的童书,比如《小女孩与金牛座三头怪》(Felicity Frobisher and the Three-Headed Aldebaran Dust Devil)。

12.人活着为了什么?

提问者:拉兹洛,5岁

回答者:格雷灵 哲学家

牛被养是为了取奶和食肉,羊被养是为了剪羊毛。在这个意义上讲,人活着不为任何事情。但是,人类当然有自己的使命和目标。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而活便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我们绝不应该为了一己之私而利用他人,相反,我们应该与人为善,并对他人的善行义举心怀敬意。

格雷灵(A.C.Crayling)是伦敦新人文学院校长(New College of the Humanities in London),他写作与编写了20多本哲学和其他题材的书籍。为了抗议滥用体罚,格雷灵14岁时曾逃离学校,他很高兴如今的学校不再使用体罚了。

13.尿为什么不能喝?

提问者:伊莎贝尔,4岁;利厄,12岁

回答者:贝尔·格里尔斯 探险家、野外生存专家

通常,要是你建议好多普通人喝自己的尿,他们一定会把你当成疯子。但事事都有例外,假使你在沙漠中喝光了水而自己尚未脱水,喝自己的尿无疑可以救命。只是别指望味道可口!

有个关键之处要留意:要是你的尿呈深棕色,则说明你已经严重脱水,喝那样的尿便没有用处了,此时的尿里几乎全是体内排泄的废物。只有尿液清亮透明,喝下去会有助于补充水分。

许多故事都讲述过迷失沙漠中或孤悬大海上的人,靠喝自己的尿为生的情节。所以记住了:最终能活下来的人往往是那些不惧任何险境,敢于吞咽最令人作呕食物的人。假如祸事接踵而来,你一定要鼓足勇气去应对!

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在电视片《荒野求生》(Man vs Wild and Born Survivor)中曾吞食蛆虫、躲在一头死鹿的躯体中熬过寒夜。他在童年时曾练过武术,后来加入了英国特种部队,23岁时攀上了珠穆朗玛峰。他是英国童子军总司令,曾领导了许多慈善探险活动,足迹遍布从南极到北极的许多蛮荒之地。

14.既然可以大量印钞,为什么还会有经济衰退?

提问者:卡梅隆,11岁;梅厄,9岁

回答者:约翰·兰彻斯特 作家

某些时候,为了结束经济衰退政府会多印钱,这一招有时还挺管用!

其实,美国政府当下正在讨论一个主意,就是是否造一枚特殊的硬币,面值1万亿美元,以彻底了结所有的债务!(1万亿可是个特别大的数:1后面可是跟着12个0呀。)

可是,导致经济衰退的原因并不在于一个国家有多少钱,而在于人们是否肯花钱。当大家对将来的日子感到忧虑时,便不敢花钱,而是将钱存起来。如果同一时间大家都这样干,企业销售出去的产品就会大为减少,付给工人的工资也会相应减少。工人们只有更少的钱用于消费,如此一来,经济衰退就会发生。所以,多印钱并不能解决问题,它不能让人们对未来放心。

只有在人们重拾信心、开始多花钱的时候,经济衰退才会结束,一切才能重回正轨。

约翰·兰彻斯特(John Lanchester)是个作家,写作小说和其他作品。在他的新作《哇!——为什么人人欠债却没人还钱》(Whoops!:Why Everyone Owes Everyone and No One Can Pay)中他探索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作为《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的特约编辑,他现居于伦敦,但他出生在德国汉堡,童年在香港度过。

15.为什么卫星导航仪里的女士认识路?

提问者:阿纳雅,6岁

回答者:肯·登米德《极客老爸》作者、博主

卫星导航仪里的“女士”实际上只是一个会发声的特殊小电脑,它也能发出男人的声音,或者学小孩的声音,甚至能模仿黑衣武士!

卫星导航仪是个特别酷的机器,可以向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发射无线信号,并接受从卫星返回的信号,从而知道此时此刻的方位。它里面保存着地图,标记着每栋建筑的地址,能够追踪每条路、每个路口、每座车站与机场等的位置。

一旦你问它如何到某地,它会先查一下地址,看看你此刻在哪里,然后找出去往目的地的每一条可能的线路,再算出走哪条路最为便捷。它甚至还能接收路况信息,在计算路线时考虑到交通状况。真是特别智能!

不过,在使用卫星导航时你仍需留意路上的标志和信号,有时候,道路施工或一些特别的活动会封锁一些街区或改变某些道路,卫星导航仪很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情况。无论如何,这个小机器对人们找路帮助特别大。

肯·登米德(Ken Denmead)居住在旧金山,是一位专业编辑。他还打理一份名为《极客老爸》的育儿博客,与其他极客父母交流作为父母和极客的经验。

16.你能用随便什么题材创作一首歌吗?

提问者:伊桑,10岁

回答者:保罗·麦卡特尼爵士 音乐家、歌手、歌曲作家

没错,什么都行!比如,写一首“跳舞的垃圾桶”怎么样?

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曾待过的乐队你没准儿听说过……“甲壳虫乐队”!这个由几个男孩组成的乐队在1960年代大名鼎鼎,他们歌唱黄色潜水艇、海象、缀满钻石的天空等各种事物,时至今日他们的歌曲依旧广为传唱。如今保罗·麦卡特尼爵士是一个独唱歌手,并为慈善事业尽心竭力。

17.蜘蛛能说话吗?

提问者:埃莉诺,7岁

回答者:乔治·麦加文博士 昆虫学家

蜘蛛不能像你我这样说话,但它们也能彼此进行交流。

有的蜘蛛能发出些其他蜘蛛能看明白的信号,比如跳蛛,在前额上有两个特别大的眼睛,这双眼睛可用来窥视猎物,也可用来谈情说爱。雄性的跳蛛要想成为雌跳蛛的配偶,就得发出正确的信号,比如跳一段“热舞”。每一种类的雄蛛都有自己独特的舞姿,雌蛛会看得非常仔细。如果雄蛛跳错了,或者舞姿无法打动雌蛛,她便会兴趣索然地离开。

还有很多蜘蛛靠感觉的方式进行沟通。它们的身体覆盖着许多触觉灵敏的毛发,可以感知来自蜘蛛丝或空气的震动,其他的动物,也包括别的蜘蛛一旦出现,它们就能察觉。

乔治·麦加文(George McGavin)一生都对野生动物特别是昆虫着迷,他是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和动物学家,长期在大学任教,著作等身。如今,他在BBC的科学与自然历史节目中频频现身。有好几种昆虫都以乔治的名字命名,他真心希望这些昆虫在他死前不要灭绝。

18.DNA是什么?

提问者:马克斯,9岁

回答者:萨姆·基恩 科普书作家

打个比方说,你想记住喜爱的菜谱(蛋奶水果松糕?饼干?香蕉太妃派?),你会怎么做?你要是机灵的话,就会将配方写下来,并放在某个可靠的地方。你的身体也是这么做的:一旦细胞需要记住如何制造某些重要的东西,就会将指令记在一种叫“脱氧核糖核酸”的物质也就是DNA上。

DNA很像一种语言,比如英语。不过英语有26个字母,而DNA仅有4个,分别是A,C,G和T。这些字母分别代表着四种化学物质的名称,按不同的顺序排列这些字母,便能拼写出“词”和“句子”,帮助细胞记住如何构建和运转身体。你从母亲那里得到一半的DNA,从父亲那儿得到另一半,所以,你长得像他们。

科学家还会谈到,与DNA相伴的是“基因”。每个基因都是一长串的DNA,如同一个段落。你身体中大约有23000个基因,每一个都像一份配方,可以构建一样东西,通常是一种蛋白质。那些蛋白质会组成肌肉、骨骼和各种器官,直接影响着你身上的一切,从头发的颜色,到是否喜欢蛋奶水果松糕。没准你偏爱西兰花?那也是由于你的DNA的缘故。

萨姆·基恩(Sam Kean)是美国作家,他写过两本非常畅销的书:《小提琴家的大拇指》(The Violinist's Thumb)和《消失的汤勺》(Disappearing Spoon)。前者讲的是隐藏在我们DNA中的历史,后者帮助大家轻松了解元素周期表。他热爱田径,不过他最希望的是领导一支自己所钟爱的球队。

19.泡澡时手指为什么会变皱?

提问者:安古斯,11岁;乔,9岁

回答者:汤姆·斯马尔德斯博士 生物学家

在温暖的澡盆里泡上一会儿(大概15分钟以上吧),你手指和脚趾上的皮肤就会皱起来。刷上一阵盘子,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可以试试看呀,你父母一定会高兴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许多人推测是手指、脚趾上的皮肤由于吸水而胀了起来,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手指并没有因吸水而胀大,相反它们缩小了。手指皮肤起皱其实同葡萄干与果脯是同一个道理:皮肤下的组织收缩了,皮肤便显得太大而变得皱巴巴的了。

那么,什么使得手指组织收缩了呢?似乎是手指和脚趾里的血管收窄了。血管变窄意味着流进手指的血液就会减少,手指也因此变细、起褶儿。

接下来的问题则是:皮肤变皱有何益处呢?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的答案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可能血管收窄对它自身有某种好处,而皮肤变皱只是血管收缩的副产品而已。不过,最近有一个实验显示:起皱的皮肤更有利于人们抓牢湿滑的物体。

这提示我们在潮湿的条件下,起皱的手指也许有更好的抓握能力。当在潮湿的丛林里手脚并用地攀爬湿滑的树枝时,我们的灵长类祖先没准就因此而受益。

果真如此的话,其他的灵长类动物(猩猩和猴子们)手指和脚趾也应该在潮湿时打褶儿,但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又一个科学的谜团在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汤姆·斯马尔德斯(Tom Smulders)幼年时住在比利时,打小就痴迷动物,10岁便立志做一个生物学家。他如今在纽卡斯尔大学讲授生物学和心理学,同时研究山雀和喜鹊是如何记住所藏匿的食物的。

20.为什么有些人歌唱得比别人好?

提问者:安德烈,10岁

回答者:加雷斯·马隆 合唱团指挥、歌唱家

人生并不完全公平。有些人生来就长着雅致的鼻子;有些人生就一双好腿,能在百步开外起脚破门;还有人头颅和脖子的尺寸长得正合适,能让声音共鸣,使嗓音甜美。

但天生并不能决定一切,光凭生就一副好嗓子并不能使你成为伟大的歌唱家。你需要花多年时间去练习控制肌肉,还要花许多年去聆听和研究音乐。而且,即使是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想要成功你还需要大量的运气。

什么是优美的歌喉呢?这还要取决于谁来听。

即使你认为自己唱得并不好,在家人和朋友听来仍会觉得你歌声甜美。所以,没有理由不试试喔。

加雷斯·马隆(Gareth Malone)出演了电视连续剧《合唱团》(The Choir),该剧重新点燃了大众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使得很多人开始参与合唱活动。为了奖励他对音乐的贡献,加雷斯被封为爵士。他与家人现居住于伦敦。

21.猫与我们的基因相同吗?

提问者:海丽,10岁

回答者:萨姆·基恩 科普书作家

是的,猫的基因有许多和人类的完全一样,但并非全部相同。

那些相同的基因主要与基础生理功能相关,比如呼吸、睡眠、消化等等,这些基因其实在许多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中都很相似。但涉及其他功能的基因就有所不同了。猫不能像人那样说话,也不能用两条腿走路,因而它没有控制这些特征的基因。总之,一个动物越像人,它与人也就有更多相似的基因。黑猩猩有超过96%的DNA与人相同。

由于人比其他动物更聪明,行为也更为复杂,这使得科学家曾以为人应该有更多的基因,比如有人推测人大约有10万个基因。但结果是这种看法并不正确,人类仅有大约23000个基因,甚至比一些品种的葡萄还少。

但这告诉科学家某些重要的东西。人类同猫、黑猩猩,甚至葡萄共有许多相同的基因,但人体使用这些基因的方式不同。这就好比一架钢琴,都有88个琴键,但你既可以用它弹非常简单的doh-re-mi,也可以演奏极为复杂的贝多芬。人类在用DNA“演奏”贝多芬,这使得我们与别的生物大有不同。

回答者简介见27页。

22.在太空里大叫能被听到吗?

提问者:马特,10岁

回答者:本·米勒 喜剧演员、科普作家

你在喊什么?

开个玩笑。要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

首先,声音是什么?答案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声音实际上是一种振动波,当固体、液体或气体振动时,便会产生声音。

比方说你在听扩音器里播放的歌曲,喇叭里的纸盆会振动,在空气中形成振动波,这些波被你的耳朵捕捉到,并化为细微的电信号传输到大脑,大脑一下就读懂了,唱的是“来自江南style的美丽姑娘”。

声音在气体中(比如空气)传播得很好,在液体中(比如水中)传播得更好,而在固体中(比如桌面)甚至还要好。找个iPod什么的音响你便能自己测试一下,把iPod放在桌面上,耳朵贴近桌面听听看,很响,对吧?

当然,太空里没有可以传递声波的空气,更别提水或木头啦。于是,假使你不戴头盔在太空里喊叫,你的声带发不出任何振动波,也就不会喊出声音。你唯一能听到的,是声音在你自己的头脑中转悠时的动静,它非常轻,也听不清。我料想谁也不会真这样做的,在太空里摘下头盔可太冒险了。

如果你带着头盔嚷嚷,那么一切听起来就自然得多,因为有空气可以让声波传到你的耳朵里。

有些不可思议的是,凑巧和你同行的其他宇航员却什么也听不到,因为没有空气可以把你的喊声传给他们。

所以人们才说,在太空里你喊破嗓子也没人听得见。怪吓人的,是吧?

本·米勒(Ben Miller)是一个喜剧演员,是喜剧双簧《阿姆斯特朗和米勒》(Armstrong and Miller)的主演之一。他还是个货真价实的科学迷,写过一本特别棒的书《小事一桩》(It's not a Rocket Science)。

23.有人放屁时为什么挺可笑的?

提问者:爱丽丝,9岁

回答者:米兰达·哈特 喜剧作家、演员

真是个既傻又妙的问题。你算是问对人了,像你一样,我也觉得放屁好笑至极。它本不应该这么可笑,不是吗?放屁是一种生理现象,人人都放,只是程度有差别而已。但多数人在听到放屁声时仍会笑出声来。(在我看来,那些无动于衷的人倒是有点儿奇怪。)

我觉得顽皮与尴尬两方面的原因都有。长久以来,人们就认为放屁是一件不该大张旗鼓的事情。所以听到放屁声,我们便知道一定是有人“犯错”了,就会忍俊不禁。当局面尴尬时往往格外好笑。

何种场合下放屁才真正难堪呢?是婚礼中步入礼堂时?也许是拜会女王时?你正在行礼,突然,“卟”……场合越重要,效果便越滑稽。最后还要提到,屁的声音既嘹亮又高低长短各异,似乎正和上喜剧的节奏,而且还是自下盘而来。你也许现在会问:有人放屁时怎能不好笑?

米兰达·哈特(Miranda Hart)是喜剧作家和演员,凭借出演情景喜剧《米兰达》(Miranda),她成为了英国最著名的喜剧演员之一。从记事起她就想当个喜剧演员,不过,她也从未放弃过另一个梦想:成为温布尔登网球赛的冠军。

24.雷电击中海面时鱼为什么不会死?

提问者:加布里勒,12岁

回答者:吉姆·阿尔卡里里教授 科学家、节目制作人

这是因为,水能很好地导电,含盐分的海水更是如此。雷电击中海面后,巨量的电荷释放到海水里。关键是海太大了,电荷很快就会扩散开来,被稀释掉了。

这好像是往一杯水里滴一滴墨水,杯中的水很快就会变色。但如果同样一滴墨水滴进游泳池呢?墨水很快就散开了,根本看不出水的颜色有任何变化。同样的道理也适用雷电中的电荷:每一小块海域只有极少的一点电荷,鱼根本领略不到雷电全部的威力。

当然,在电荷还没来得及散开之前,离雷击点过近的鱼还是可能被电死的。

吉姆·阿尔卡里里(Jim Al-Khalili)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作家和广播主持人,他是萨里大学的物理教授,能帮助他人理解科学使他格外开心。

25.我们为什么会有左边与右边?

提问者:佩吉,6岁

回答者:贾斯汀·波拉德 作家、历史学家

动物的体型有几种形式的对称。有些像海葵那样,呈放射状对称,相似的部件围绕着身体中心(通常是嘴所在的地方)排列;也有些像海绵似的,根本不对称。不过,多数动物都是两侧对称的(bilateral symmetry),就是说身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每一半都是另一半的镜像。所以,我们有两只眼睛,两个鼻孔,两只胳膊等等。

我们对身体两侧的命名被称为主观空间感受(egocentric coordinates),因为所谓左右的方向是参照我们自己,而不像“南、北”那样参照外在的事物。无论我们朝向哪个方向,北永远是北。可是,当你面向北边时,你的右侧是东边;而你面向南边时,东边就跑到了你的左侧。

澳大利亚土著的依密舍人(Guugu Yimithirr)完全不用主观空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